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的变化“不支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这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1978年12月,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此为标致,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三十年过去了,三十年不过是历史长河中沧海一粟,然而就是这三十年间,中国人民的面貌,尤其是我国广大农村的人民面貌更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78年中国率先在农村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从此,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我的家乡也一样有了巨大的变化。从以下四方面最能体现改革开放在百姓生活上发生的变化。

一、同家乡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方面的显性变化

1、衣、从带补丁的粗布衣到现在的追求名牌与时尚服装

从我父母老一辈人的回忆叙述当中了解到,当时家乡里的人都是自己做一件粗布衣服。从新到旧,这个穿过那个接着穿,穿到坏了也舍不得扔掉,补补接着穿,往往到了最后,这件衣服已经看不出本来面目了,一块补丁接着一块补丁,而且什么颜色的补丁块都有。除了衣服,鞋是自己做的布底鞋,都穿漏脚趾了,缝缝还接着穿。衣服只是一种防寒的工具,没有美感而言。过年了,谁家给女孩子买个带颜色的发带扎到头上,大多会引来同村小伙伴不停羡慕的眼光,小姑娘更是高兴好长一段时间。如今记忆中的这些已经永远成为回忆,一去不复返了。

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的丰富,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了。家乡的百姓在穿着上与三十年前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了。别说穿带补丁的衣服,就是稍稍坏点了也不穿,不是时尚款式服装不穿,不是名牌服装不穿。如今,百姓也舍得在穿着打扮上消费了,以前是出门没有衣服穿,现在是出门不知道穿哪套好。从外衣到睡衣,从头上的帽子到脚上的鞋子,样式不断更新,都讲究个时尚和搭配协调。小伙子、大姑娘、小媳妇都把自己打扮地漂漂亮亮。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了。

2、食、从吃窝头到追求绿色食品

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说: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解决百姓的温饱一直是中国几千年来不断需要去解决的问题。民不聊生,王者何以为天下?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最让家乡人民感觉真切的就是菜篮子和米袋子的变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餐桌的食物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

上河湾镇干沟村农民蔡学珍谈起三十年来在吃的变化上,老人感慨万分的说:过去那是吃的啥呀,一大家子人,贴一锅苞米面做的窝头,没有油,做的菜一点油星也没有,就是这样的菜也不常有,经常是窝头就点咸菜、酱什么的就对付一顿饭,还常常吃不饱。那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吃饱饭,不再受饿。大人小孩都盼着过年,能改善改善生活,过年了,能吃上一顿饺子。现在好了,平常就能吃上饺子,不仅是吃饱的问题了,想吃啥吃啥,调着样吃。大鱼大肉早已是平常菜,现在也嫌油腻了,吃饭讲究个营养均衡,粗细搭配,追求的是绿色食品。这三十年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3、住、从小泥草房到大砖瓦房

社会中每个小家庭都有一个固定的住所,称之为家,所谓固土难离,落叶归根等等这些成语都说明了人们对家的留恋与不舍。房子作为我们家的承载,是我们生活的起居室,是一处温馨的处所。那么家乡的住房在这三十年中又有着怎样的变化呢?胡家乡红石村农民杨乃勤对住房的变化有着非常深刻的记忆。76岁的老人回忆说,当时家里兄弟姐妹多,结了婚就从父母那分开住了,可是哪有地方住啊,就和媳妇用土坏、木头、草垒起了一间小泥草房。一进屋黑呼呼的,做饭休息都在这一间屋子里,那真是一贫如洗的日子!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几年功夫,家里的粮食多了,手里也有余钱了,就这样又盖了两间土砖房,厨房、卧室都各自有了屋,感觉挺亮堂。可是现在儿女们长大了,不满足了,除了种地,又搞起了副业,学习瓦工,养殖技术,家里是越来越富了,现在又盖起了漂亮的三间大砖瓦房,并且套上了砖砌的大院墙,一进屋亮堂堂的,家用电器一应俱全。都是党的政策好啊,我们才过上了好日子,老人满足的说。现在家乡人民不仅住进了亮堂的砖瓦房,有的已经进了城买了楼房。三十年来人们的住房条件是越来越好了,面积是越来越大了。

4、行、从土路到水泥路,从步行到开私家车

百姓的出行变化,完全可以见证家乡的生活变化。现在人们出门有人骑自行车,有人骑摩托车,有人坐公交车,有人坐出租车,也有一部分人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私家轿车,却很少有人步行出远门了。提到步行,我的父亲回忆说,以前出门上哪办个事,都是靠两条腿走路,谁家能有一台自行车,出门就像现在人开奔驰宝马。以前家里缺啥少啥,基本上都是走着到十几里外的集市上去买,买个东西,来回就得多半天,带点东西就得用肩扛。哪儿像现在,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公共汽车每天都有,出门上哪都方便速度还快。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惠农政策越来越多。如今乡村修水泥路就是最的一个例子,百姓出门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出门怕下雨天盼晴天了。现在的家乡农

民告别了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行路难时代了。出行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了。家乡人民的衣食住行,这些也就是我们身边最普通的小事,但就是这些小事最能体现出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果了。

二、家乡面貌上的变化

家乡面貌在改革开放三十年里从自然环境到人文环境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1、自然环境变化:以前低矮的小泥草房随处可见,牲畜都是散养,粪便没有一个固定的场所,下雨天,泥泞的土路变成了名符其实的水和泥的路。现在走过家乡的一个又一个乡村,看到的是又一翻景象:一排排整齐砖瓦房,整洁的小院,一栋又一栋的养殖基地,笔直干净的水泥路,道路两旁是绿树花草;生态环境变好了,天更蓝了,水更清了,野生小动物不时的能在路边看见了。一个个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村庄在百姓眼中已是正常的景观。

2、人文环境变化:自然环境的改观给人文环境也带来了很大的转变。以上河湾为例,现在的路变好了,环境变整洁了;经济发展了,来我镇办厂发展的商人多了;百姓精神面貌变得更加有精神了,不再无所事事,开始大力发展副业,牧业;敬老爱幼的好事变多了;发展新农村建设谋事的多了。总之,一句话,家乡的生产发展了,乡风更文明了,管理更加民主了。家乡人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

三、思想观念上有了很大转变。

改革开放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最根本的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冲破了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许多观念,摆脱了许多思想上的枷锁,振奋了精神。三十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引下,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家乡人民在许多观念上都有了很大转变,最集中表现为两方面。

1、在教育方面

三十年来家乡人民对教育上前后有两种态度,表现为从轻视到重视。在家乡有很多家庭的孩子仅限于念几天书认识几个字,不是“睁眼瞎”就行。家长观念上也认为念书没有用,不如回家帮家里干点活。听父辈的人讲过,当时有这样一句话: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蛋的,足见当时人们对科学教育方面有多么轻视。

现在家乡人民对教育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不再认为读书没用。一是国家对九年义务教育实行了“两免一补”,学生念小学初中的学费和书本费全部免除,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这一政策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肯定,也是对国民的一种教育引导方向。二是现在通过科技致富的例子比比皆是,农民在家通过各种渠道和亲身的例子深刻认识到了科学的重要性。只有科技才能使人民走上真正致富的路。通过以上两方面,家乡人民现在都非常重视教育这一块。积极支持子女上学念书,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2、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转变

(1)养老保障上

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传统遗留下来的陈腐观念,认为养儿防老,重男轻女严重,尤其是农村大有不生儿子不罢休的架势。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百姓的观念已经逐步有所转变,大部分的群众认为生男生女都一样。虽然我国现在仍是以子女赡养老人为主,可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家出台的养老保险、最低保障、对独生子女父母的补助政策,社会上的养老院、托老院给老人们也提供了安享晚年的优质服务,使老人能够老有所养。这些让老人不再对其将来有所担心,归根结底观念的转变是由社会的有力保障做基础的。

(2)在医疗保障上,百姓从硬挺到主动去医院看病

过去百姓认为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有点病是不会去医院的,认为这点小病不算啥,用不着大惊小怪的,吃点小药就好了,甚至说挺挺就好了。一来二去,小病挺成了大病。大病没钱治也挺成了不治之症。现在国家为农民的生活着想也为农民的身体健康着想,在农村实行了农村合作医疗,大病统筹等,并且不断宣传科学卫生的健康理念。所以农民从心里上思想上也接受了去医院看病。有病也不愁了,都夸还是国家政策好啊,为民谋实事。

四、百姓业余文化上的变化

(1)从听收音机到上互联网

三十年前百姓的业余生活很单调,买个小收音机都是一种奢侈品,还不是家

家都有,往往是谁家买了一台,大家都去听。改革开放了,政策搞活了,经济发展了,也需要丰富业余生活了,于是家境最好的率先买了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引得全屯百姓都来看。30年来,电视机已从少数家庭的奢侈品逐渐变为所有家庭的日常家用电器。即使是互联网,最初是百分之百的高科技象征,也一样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2)从几乎没什么活动到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十年前的百姓几乎是没什么业余文化活动的,想看书?没有;想看电影?哪里放场电影,得走出好几里地,一年也没两次。现在要想看书,看哪方面的书,你就看吧,就怕看不过来。想看电影,做家里就能看。想放松,下棋、打球、扭大秧歌、卡拉OK娱乐场所哪都有,随自己选。现代农村百姓从经济上富裕了,精神上也丰富了。

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广大农村从经济领域到其它各个领域,从三农建设到百姓的衣食住行,每一件事对老百姓来说,都深刻地见证了改革开放在农村的发展成果。事实证明,改革开放符合了党心、民心,顺应了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正确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百姓稳定走上了富裕安康的道路。

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辉煌成就,令人鼓舞。展望改革开放未来前景,在新一代中央领导下,率领全国人民乘风破浪,必将把改革开放推向一个更高、更好的发展前景,我们的祖国会更强大,百姓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具体变化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具体变化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30年家乡变化状况调查报告 暖通1002 张文敏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无疑成为历史的标志点。,我们迎来改革开放34周年。 在我的家乡,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消费状况又如何,我经过十三天的时间就我的家乡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时间: 8月1日~ 八月15日 二、调查地点:山东省郓城县张集乡 三、调查对象:村民,村干部,乡医院 四、调查方式:询问部分本地的人及自己的亲朋好友,以查询网络的方式获得详细的数据 五、调查内容:家乡人民就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变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消费状况为主题进行调查,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在农村实施的各项政策对农民生活的影响,了解人们对这些政策的理解等。 六、总体状况及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 1、物质方面 首先说吃,爸爸生活在六十年代,中国的经济还没开始复

苏,人们还不能吃饱穿暖。豆腐,萝卜、白菜,都很难吃上一顿,更不用说鸡蛋、猪肉、鱼一年也不能吃上几次。到了现在,每家每户的饭桌上几乎天天有两三个青菜,还有肉或熟食。 其次谈谈穿吧,看着现在满大街样式新潮、色彩艳丽的衣服,你很难会想到改革开放前人们的穿衣情况。爸爸小时候穿的是哥哥、姐姐们穿剩下的衣服,穿坏、穿破时也舍不得扔掉,总是缝了又缝,补了又补,洗干净又穿在了身上。而且那时的衣服布料粗糙,样式单一,颜色基本上就是蓝、绿、灰。在清一色粗布衣服的岁月里,“的确良”如一股清风闯进人们的生活,代表着时髦和前卫。她们都为能穿上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而骄傲。鞋子却是奶奶一针一线,纳底儿做的。 在住房方面,六十年代的住的都是茅草房,烧的都是木材,对环境污染不是很大。再看现在,家家都住上瓦房、楼房。据了解,改革开放前,未实行计划生育,每家都有四五个孩子,房屋数量不够,一家人一般挤在一个屋里。到了现在,人们再也不会为住房问题担忧。而且屋内有客厅、卧室、卫生间和厨房。客厅中有电视机,冰箱、录音机,洗衣机……各种家电应有尽有。 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在交通方面,我们村与相邻的几个村子已经实现了村村通的目标。村村通工程,把公路铺到了农民的家门口,改变了原来“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旧貌。而且也加强了各村之间的交流。 出行方面,现在有人骑自行车,有人骑摩托车,过去想都不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调查与分析资料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调查与分析 内容摘要:回望祖国大地,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多年头了。30多年来,从城市的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着装饮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变。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多年,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多年。我们通过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了解到改革开放为我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进一步了解它的具体成就,学校在寒假中组织了这次实践调查活动,而本文就是这次实践调查的具体结果与分析。以数据和论述的方式主要讲述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 关键词:改革开放发展小康生活解决温饱问题历史转变 调查地点: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 调查时间:2012年1月15日

调查对象:村委书记及部分党员领导人及部分村民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访问调查。。查阅本村有关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文件资料。。 调查者:李田田地质(科本10-1) 正文: 调查背景:汶上县位于济宁市北部,是历史悠久的佛都之城,因有佛牙舍利而闻名。这里的农民朴实善良,大多数以农业为家庭的主要收入。村庄以聚民为主,每家每户挨在一起,房子大多都是以前那种形式,有几户盖起了二层小楼房。左邻右舍处的都很熟,很有感情,不像城市的住宅小区,大家彼此也不是很熟悉。有的住了好几年都不知道隔壁住的是谁。最有意思的是,村民家几乎家家都会开垦一小块菜地,种些时令蔬菜,等到成熟时相互赠送些,这样又加深了村民之间的感情。 调查目的:改革开放至今已走过三十三个年头,历史的发展和实践的效果,已经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轫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特征。无论是让腰包鼓起来还是让脑袋鼓起来,其实都是有道理的,时代的不同,政策的指向性和致富的方法上必然也就不同。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理念,“两个大局”的思想也对于加速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最终实现了小康的目标。胡锦涛主席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多年,

改革开放给我的家乡带来的变化

改革开放给我的家乡带来的变化 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一直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进其弊端日渐明显,使得它却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阻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为了尽快提升经济发展速度,促进社会的进步,邓小平与党内的开明派开始逐一解决这些问题,这场改革运动的目的是以维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改变生产中不适应生产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并建立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这就是1978年中共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关于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也是解放思想,它激发了各行各业的劳动积极性,使得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是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具有历史性的转折点,为我国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基本的动力。 改革开入三十多年来,不仅为我国的城市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促使我国农村的经济有了飞一般的改变,以前的农村是落后封闭的,现在的农村是开放而先进的,下面我就从我所感受到的几个地方谈谈改革开放对我的家乡带来的变化。 我所能感觉到的最多也就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变化,更早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可能只能从别的资料上得来一些,但就我所能知道的事实已经足以说明改革开放给我国农村带来了很多的益处! 改革开放以前,农民的税负很重,且当时的科技还不够发达,同样的土地上,由于种子的好坏、种植的方法、肥料等因素,在当时得到的农产品于交税之后几乎只能勉强供一家人生活,根本不可能对外输出;而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科技有了较大的进步,农民有了更好的种子,更科学的种植方法,单位面积上所得的农产品是之前的几倍,加上之后国家富强,对农业税的减免至最后的免除,现在的家乡,不仅能够自给自足,还能对外输出农产品,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的改善,改革开放让国家变得富强,从而国家有力量来扶持农村,最大量地减轻农村的负担,现在不仅不用交税,国家为了缓解城市压力,甚至利用各种政策鼓励大家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情况调查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情况调查 随着1978年的改革开放大潮,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为了了解我家乡的变化,在暑假期间我做了一个关于家乡发展调查报告。 一、调查时间: 2011年8月1日~9月1日 二、调查地点: ○1家中○2村街○3村委会 三、调查对象: ○1村民○2村干部 四、调查目的: 对有关从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的各项数据和现象状况进行比较准确的了解与统计,并且能够根据这些数据和现象,客观具体地总结出一些家乡发展变化的概况,从而使大家对我家乡改革开放的发展变化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五、调查问题(内容): 1、你认为自己家的收入有什么变化吗?如果可以创收,那么你认为这些收入如何支配? 2、你认为自家近几年变化最大的是什么? 3、你认为自己应不应该大胆创业? 4、你一般把收入花在哪些地方? 5、你认为这几年村民自治有什么长足的发展?自己可以在村委会表达自己的意志吗? 6、村里有什么娱乐设施方面的改进?村民的精神面貌有什么改变? 六、调查方法 ①上网查询②走访村民③查阅报刊④询问村干部 七、调查结果 1、30年前的住的都是土房平房,烧的都是木材和煤炭,对环境污染很大。再看现在,家家都步入了电气化时代。都喜欢使用对大气没有污染的燃料。 2、30年前穿的的是单一棉衣,吃的是仅是能解决温饱的口粮,然而现在穿的是时尚,吃的是享受。 3、以前出行都是步行、自行车,现在一般是摩托车或轿车。 4、人们的思想面貌发生重大变化,以前,大人们不重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与不学

一个样。现在,每家每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走进大学校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尤其是农民,认识到了科技的重要性。 5、以前村委会决定村里的大小事务,现在村民能自己参与决定自己切实利益的事。 6、医疗.教育.社会保障方面发生重大变化,现在农村合作医疗,九年义务教育还有逐步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都是大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八、结果分析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推行了以家庭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责任制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村经济由单一的农业生产发展为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农工建运商服综合经营的新局面。据统计,1997年粮食总产已达283.4万吨,增长106.7%,年均递增3.9%,棉花总产3.3万吨,增长81.3%,年均递增3.2%,油料总产18.6万吨,增长23.16倍,年均递增18.2%. 2、大力发展畜牧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畜牧业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为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满足市场,保障供应,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成效显著。据统计,1997年大畜牧存栏67.09万头,增长108.4%,年均递增3.9%,生猪存栏148.77万头,增长53.7%,年均递增2.3%.肉类总产22.79万吨,增长6.33倍,年均递增11.1%.其中猪牛羊肉18.67万吨.增长5.35倍,年均递增10.2%。同时山羊存栏和家禽存栏,也有较快的发展,大幅度的增长。 3、改革开放以来,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和标志的农村政治发展步伐也开始起步,并不断前进,其成绩巨大,并呈现出独有的魅力和特色,受到国内外学者高度关注。总体来看,其特色可以从几方面体现: 一、在政府主动强力推动下进行,取消了过去的生产队组织,并规定了村委会的性质和任务,确立了村委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为村委会的建立、实行村民自治和直接民主,保证村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提供了宪法保障。随后全国农村普遍建立了村委会,实行了村民自治制度。而村民自治制度的实行正是中国农村政治发展的标志和体现。 二、村级党组织起着独特作用,村级党支部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农村建设、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村民自治的实行中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依靠村党支部和支部中的党员,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村民群众中,广大村民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也通过村党支部向上级反映。村民自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自治,农村各种组织包括村委会也要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不能离开党的领导去谈自治。然而在现实的村民自治中村级党组织的实际定位、作用发挥也面临着重新考量的问题。村民自治是农民自治,自己选举自己的领导者村委会、村委会主任,并接受领导者的领导。 4、家乡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变化 一、1978年-1988年从单一的渠道与制度化,集体化向多重的渠道与并列化,两元化转变,从被动化到主动化转变 二、1989年-1998年精神文明生活成为农民生活不可或缺的绝对要求,农村的文化传播从80年代的主动化进入了90年代的选择化。基本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体系。 三、1999年-2008年多维视线下的文化接受和数字化信息社会的来临,使得农村文化生活终于走出农村,与社会和世界接轨。 九、合理化建议 1.肯定家乡在改革中所取的丰硕成果 2.进一步探讨深化改革的思路 实践向我们证明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是符合广大中国人民要求的,是符合历史与现实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多个个年头,家乡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虽然我没有经历过改革开放刚开始的那些年头,但是从父母长辈那里经常能听到过去旧社会的状况。 1.土地制度改革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土地使用的重大变革,农民有了赖以生存的土地,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大锅饭”到现在市场经济的“吃小灶”,农民有了经营自主权,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从过去吃不饱到如今不但吃得饱而且吃得好。 2.农业税收改革 中央取消了农民包括土地税在内的各种税收,而且还给种粮的农民补贴。这是中国农业税制的历史性巨大变革,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从某个角度讲,农民可以把省下的钱用于农业再投入,形成良性循环。 3.农村医保实施 农民的医疗保险得以实现,基本解决了多年来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两句民谣道出了农民看病的困惑:“脱贫四五年,一病回从前”,“得了阑尾炎,白种一年田”。党中央,国务院在全国农村实行医疗保障制度,一直困扰农民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这是史无前例的大事,农民鼓与呼。 4.农民收入水平提高 农民的物质需求趋于高档化。30年前,农民盼望的是“三大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30年后的今天,原来的“三大件”基本作古,取而代之的是“五大件”,彩电、冰箱、空调、电脑和手机。过去这些高档商品对农民来说是梦想,而如今梦想变成了现实。 5.真正实现九年义务教育。 在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国家经济不发达,教育自然也就不能跟上,学校不仅规模很小而且师资水平也差。一个班有四十多个人,教室里只有4盏日光灯,一块木头黑板,剩下只有课桌椅了。操场都是用土铺成的,跑道是用煤渣儿铺成的。跑步时,不小心摔倒后,两个膝盖准会摔破。操场晴天还可以用,要是下了雨,操场就变成了水塘,一两个星期都没法用。现在,我们的校园里不仅有明亮的教室,还有宽阔平坦的塑胶操场和植物园。教室里除了桌椅、黑板外还有16盏日光灯,一台空调,四台电扇,新安装的多媒体电脑。为教师的教课带

改革开放40家乡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10篇作文

改革开放40 家乡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10 篇作文我的家乡,她蓬勃而又不张扬,恬淡而又不失朝气。那里人杰地灵,早在三国时期她就因是兵家的必争之地而名声赫赫,包拯,李鸿章,__ 在她的养育下在各个领域为人称颂,她就是生我养我的故土——安徽合肥。 身为合肥人,我深切地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合肥的变化,我利用假期走访了很多个地方。下面是我的总结: 如果说上海是?夜木妹呕В 敲春戏饰胰衔褪侵泄目萍济呕АT谀抢镉邢碛虻闹泄萍?大学,有几十个国家重点实验与科研院所。我国许多重大的发明都是在那里创造的,有哪一个城市能拥有着两个太阳?合肥有!更夸张的是,这个只有一百多万城市人口的城市,却有五十多所大中专院校,每到寒假和暑假,大街上的年轻人就减少很多。因此,合肥也成为城市人均文凭较高的城市之一。克林顿在上个世纪提出进入知识时代,也正是因为这个时代,让我们这个科技城市有了自己的大型企业,也同时带动起了经济的蓬勃发展。 合肥在多个领域已经崭露头角,我市的自主品牌吹响了我们的经济号角。在汽车制造领域,JAC江淮汽车享誉全球;而在电器行业,合肥则有美菱,荣事达,格力,美的等集团;对于食品方面,恰恰瓜子早已走入了我们的生活中。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落户庐州(古时合肥的称呼),今年销售收入超过10 亿元的大企业集团已到达户以上,其中50亿元以上15~18

户,百亿元以上10 户左右,有34户企业超过200亿元,1~2 户已到达500亿元。想想30年前的合肥,万元户那但是不得了的。但是现如今,合肥的人均GDP就有42981 元。 十几年前,合肥最高档的小区是琥珀山庄,据街头的老合肥说,许多人还喜欢在那堆写着“琥珀山庄”的白色雕塑下照相。那时,对别人说自己住在琥珀山庄,真的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遍地都是平房,最高的只有六楼。此刻呢!改革开放的春风,社会的大发展让我们也拥有了自己的小高层。xx 年合肥房地产开始升温,城市的圆周仿佛一夜之间外扩三十里就像是变魔术一样,老合肥们激动地给我形容。有房地产企业到大蜀山下盖房子,有人嘲笑说:坐车都要四五十分钟到市里,房子卖给谁阿。仅仅两年之后,大蜀山脚下已经无地可卖,而开发出来的房子竟然都卖得净光(合肥话)。合肥人从此告别了平房,搬进了上辈人想都不敢想的高层住宅。1980 年,合肥人均住房面积不足4.05 平方米,然而30 年后的这天,人均建筑面积到达29.28 平方米,是解放初期的7.5 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是阿,我们的房子越来越敞亮了。xx 年,祖籍安徽的王石拍拍光亮的脑袋,决定在家乡首府合肥隆重推出万科金色名郡,将万科著名的精装修理念,带到了习惯毛胚房的合肥。'xx 年,著名的地产大亨万达也不甘落后,掏出 数亿元,一举拿下芜湖路桥西侧的原美菱集团的黄金地段,也准 备在合肥大干一场。种种的种种,我们合肥人民住上了满意的房子,这也是合肥人最骄傲的事之一了。 再说说合肥的交通。十几年前,合肥夜晚最热闹的地方是三孝口,而三

改革开放家乡的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家乡的巨大变化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国家大力对经济进行深入建设,我国沿海一带以珠海三角洲为主的区域经济实力日益加强。随着科技与经济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也从吃不饱到最后饿不死和现在的吃的好的飞跃式的进步,这些成果无不归功于改革开放的实施。如今东南海沿海一带,长江中下游,以广东,深圳,福建,以及科技发展中心的上海为代表的经济发展区在改革开放的影响下在近30年的进步终于蜕变成不可缺少的经济要地和独一无二的贸易圣地。 关键词:改革开放发展建设 福建自古以来就是渔米之乡,地处中国东南部,东与台湾相接壤,西临江西以世界闻名景点武夷山作为分界点。福建优越的地理优势给它带来了丰富的经济收入,在加上近30年的改革创新与进步,无论在经济、文化、贸易、旅游都有着大幅度的提高。而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以改革开放为契机,福建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 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1978年以来,我省经济发展经历了五个比较明显的周期:改革开放初起到1983年是第一个经济增长周期,1984-1986年是第二个周期,1987-1990年是第三个周期,1991-1996年是第四个周期,1997-2001年是第五个周期。2002年开始进入了第六个增长周期,2002年到2007年GDP 增长速度分别为:10.2%、11.5%、11.8%、11.6%和14.8%,2007年达15.2%。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福建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仍沿着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的通道行进,仍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30年来,福建坚持因地制宜,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在“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调整方针指导下,采取各项积极有效的措施,不断加快产业的调整步伐,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三次产业的比例从1978年的36.0:42.5:21.5调整为2007年的10.8:49.2:40.0。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25.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了6.7个和18.5个百分点。 (一)农林牧渔业布局调整,结构逐步优化 农林牧渔业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内部结构得到优化。农业在农林牧渔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由1978年的77.7%下降为2007年的40.5%,下降37.2个百分点;林、牧、渔业所占比重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林业产值所占比重由1978年的6.4%提高到2007年的7.1%,上升0.7个百分点;牧业产值所占比重由1978年的10.5%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 到现在为止,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 的历程,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家乡父辈人的讲述中, 我深深地感受到这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发展对上一代和 我们这一代人的巨大改观,从各个方面都是如此。据 说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我国从一穷二白贫困线上走来, 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虽然与解放前相比,生活状况的 确有了很大改善,但当时生活水平还不能满足人们日 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要。普遍物资匮乏,什么东西 都供不应求,“千种商品千种票”。什么东西都要凭 票供应,离开了票无法生活。那时人们只能节衣缩食, 一切只能将就将就,谈不上满足二字,生活窘境,几 乎大家都如此。 而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出 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同时国家 还在政策和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 和帮助。由于处在这样一个极具发 展前景的大环境中,再加上政府的 大力倡导,很快国内的经济就有了 大幅度的提升,市场经济有了很好 的发展,国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 气象! 以我的家乡茂名为例,茂名, 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南濒南中国 海,北靠祖国大西南。1959年成立茂名市,1983年升为地级市,实行市管县体制。现辖电白县、茂南区、茂港区,代管信宜、高州、化州三个县级市。全市陆地面积11459平方公里,总人口680多万人。茂名是粤桂琼三省交汇点,是广东与广西、海南、四川、云南、贵州5省区经济往来的通道。茂名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和东西两翼规划发展的三个特大城市之一。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家乡具体的一些变化。 1.常说科教兴国,那就先说教育吧。教育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和人生轨迹。在我们农村几乎家家都认为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子女的一生,读书是跳出农村,摆脱贫困的唯一方法,也是我们在将来求生存的有效途径。 现在我 们这的小学 已经不如我 们那时的多 了,通过竞 争,合并了 一部分,还 有的倒闭

改革开放后我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我家乡の变化我の家乡在河南省南部,信阳市の新县,一个山青水秀の地方。它地处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结合部,有名の革命老区。 在改革开放以前,家乡の环境优美,但经济落后,人们以农业、手工业为生,农业还靠最原始の牛耕人力,教育不发达,失学率高;交通极其不便,出行艰难不堪。总之,人民の生活长期处于一种贫穷落后の状态。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生了翻天腹地の变化,各方面都凭借自身优势获得了长足の发展,我想从经济、交通、人民收入、住房、教育、医疗几个方面介绍一下改革开放给我家乡带来の主要变化。 经济方面: 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改革开放前,新县国内生产总值不到1亿元,财政收入不到100万元,,全县82%の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是国家重点贫困县。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年来,新县人民发扬老区光荣传统,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工业经济、生态经济和劳务经济,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持续靠前。相继获得了“国家园林县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外派劳务基地县”、“国家文明县城”“中国优秀旅游目の地”、“中国最佳旅游名县”等十余块国家级奖牌。这一切都表明了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交通方面: 在我の印象中,小时候出行都是那种泥泞の道路,而且依靠步行。改革开放以来,境内公路总里程达到393公里。国道106线,大广高速穿境而过。改革开放后,在交通方面也有了相当大の改观。尤其是近几年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家村”の过程中,一条条干净而又标准の硬化公路把家乡の村与村之间再也不见昔日人们出门时下雨一身泥,天晴一身灰の尴尬情形了。更重要の是,家乡の土特产和丰富の矿产资源都可以顺利地运出去,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加了人民收入。 人民收入方面: 改革开放后,家乡人民再也不用局限于一县之内,人民可以在合适の时候选择外出务工,或出国;一部分人利用政府の扶持,自主创业,也获得了很好の发展。改革开放前,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100元;而改革开放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77元。农民收入の增加已经使大部分人过上了小康生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具体变化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30年家乡变化状况调查报告 暖通1002 张文敏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无疑成为历史的标志点。 2012年,我们迎来改革开放34周年。 在我的家乡,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消费状况又如何,我通过十三天的时间就我的家乡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时间:2012年8月1日~2012年八月15日 二、调查地点:山东省郓城县张集乡 三、调查对象:村民,村干部,乡医院 四、调查方式:询问部分本地的人及自己的亲朋好友,以查询网络的方式获得详 细的数据 五、调查内容:家乡人民就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变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消费状况 为主题进行调查,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在农村实施的各项政策对农民生活的影响,了 解人们对这些政策的理解等。 六、总体状况及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 1、物质方面 首先说吃,爸爸生活在六十年代,中国的经济还没开始复苏,人们还不能吃饱穿暖。 豆腐,萝卜、白菜,都很难吃上一顿,更不用说鸡蛋、猪肉、鱼一年也不能吃上几次。到 了现在,每家每户的饭桌上几乎天天有两三个青菜,还有肉或熟食。 其次谈谈穿吧,看着现在满大街样式新潮、色彩艳丽的衣服,你很难会想到改革开放 前人们的穿衣情况。爸爸小时候穿的是哥哥、姐姐们穿剩下的衣服,穿坏、穿破时也舍不 得扔掉,总是缝了又缝,补了又补,洗干净又穿在了身上。而且那时的衣服布料粗糙,样 式单一,颜色基本上就是蓝、绿、灰。在清一色粗布衣服的岁月里,“的确良”如一股清 风闯进人们的生活,代表着时髦和前卫。他们都为能穿上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而骄傲。鞋子却是奶奶一针一线,纳底儿做的。 在住房方面,六十年代的住的都是茅草房,烧的都是木材,对环境污染不是很大。再 看现在,家家都住上瓦房、楼房。据了解,改革开放前,未实行计划生育,每家都有四五 个孩子,房屋数量不够,一家人通常挤在一个屋里。到了现在,人们再也不会为住房问题 担忧。而且屋内有客厅、卧室、卫生间和厨房。客厅中有电视机,冰箱、录音机,洗衣机…… 各种家电应有尽有。 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在交通方面,我们村与相邻的几个村子已经实现了 村村通的目标。村村通工程,把公路铺到了农民的家门口,改变了原来“晴天一身土,雨 天一身泥”的旧貌。而且也加强了各村之间的交流。 出行方面,现在有人骑自行车,有人骑摩托车,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小汽车,已经进入 家庭。在以前,因为这里没有医院,人们看病只能进城去看。进一次城,总要在路口等半

改革后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家乡的变化 三十几年前,邓小平,这位伟大的领袖、中华民族的总设计师,与时俱进,打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中国从此走向世界,世界从此认识中国,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也从此开始……这三十几年来,我的家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面我简单的从几个方面来介绍一下。 1、衣着方面的改变。 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家乡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我依然记得那时排队要起的多早,队伍有多么的长,但是或许轮到了自己,物品却没有了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思想的解放,家乡的人们衣着变得丰富多彩,不少人穿上名牌服装或时装,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显示个性,展示自己非凡的一种体现。衣着的改变,不仅是生活多彩化的体现,更是经济腾飞的展现。 2.吃食方面的改变。 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是否依稀记得家乡的父老乡亲吞咽着粗糙的粮食,艰难的下咽。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家乡的人们开始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食品的问题,不在是吃不饱的问题,而是多的选不过了的问题。 3.住宿方面的改变。 改革开放前,家乡的人都是好几户挤一个庭院,每户人家都仅有一间小房间。改革开放后,每家每户都住上了新房子,都有自己的庭院,邻里关系并没有因为分开而产生隔阂,而且因为有了更多的私人空间而更加和谐。 4.交通方面的改变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还记得家乡那会刚修了一条四道的马路,车辆少的可怜。但是这些年来,那条路交通已经开始有些滞后。又阵子又准备拓宽公路了。 5.家用方面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代表着当时生活水平的“四大件”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改革开放后,家乡的家家户户都有了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话、电脑、手机。家电下乡是惠民的好政策,但是也要有经济的支持。改革开放,人们的钱包鼓了,家里的家用电器也慢慢的多了。家乡人也开始从繁重的家务中缓过气来,可以开始去享受舒适的新生活。 三十几年努力拼搏,三十几年沧桑巨变。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开始腾飞;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安居乐业;改革开放,使生活越过越美。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明天会更好,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富足! 改革开放最根本的意义在于解放了思想、实现了思想的解放;改革开放最伟大的成果即思想解放的结晶就是开辟了道路、创新了理论;纪念改革开放的现实意义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以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乡的人再也不是那种暴发户似的人,在改革开放这股春风的吹拂下,家乡人的精神面貌有了巨大的改变。对于世界的认知也有了巨大的变化。家乡的变化是喜人的,但是三十几年的风雨路程仍历历在目。或许改革开放不仅给家乡人带来了经济上的富足,也给家乡人带来了精神上的支撑。我们无法忘记伟大领袖的英明领导,也无法三十几年前的心酸生活。也正是那种生活,才会让家乡人支持改革开放的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变化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方针,是一次真正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和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中国迈向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开始谱写新的篇章。35年的发展历程,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让我深深受触到,改革开放的伟大所在。 35前,人们的衣食住行全都要靠一张张的票票,买米要票,买面要票,买什么都需要各种票券。现在粮票没有用了,粮食在那里都能买到。现在人们餐桌上面的食品种类丰富多了,主食也变的次要了。人们更加注意吃营养丰富的肉、鱼、蔬菜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改变了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的问题。如:粮食消费量下降而具营养的肉、蛋、奶、水产品等副食品消费量增加,成品、半成品等方便食品、绿色食品受到居民们的青睐等。收入的增加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打破了多年来“一日三餐在家吃”的传统生活方式,休闲餐饮、亲朋聚餐、节假日聚餐在城镇居民日常生活中已司空见惯,在外饮食支出不断增长。 35年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人们思想十分守旧,穿着单一,色彩和样式非常地单调,稍微贴身或外露的衣服都被认为是不正经。后来轻薄的“的确良”、“洋布”开始流行,再后来套装、五颜六色的轻薄短小的羽绒服、牛仔服、西装、T恤、皮鞋、皮凉鞋等等也都在农村流行开来。以前只是过年时给孩子做新衣服,结婚时给新媳妇做新衣服,到外地上大学的时候买件新衣服,而现在,不仅年轻人日常就打扮得很漂亮,孩子们穿戴得鲜艳,婴幼儿的服装饰品细分化、品牌化也都越来越显著,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服装。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思想的解放,人们的思想也从“穿暖”变成了“穿好”,人们纷纷穿上了名牌服装或时装,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衣着消费档次不断提高,购买成衣已经普及,“一季多衣”已成为寻常事,衣着消费由“实用型”向“时尚化、个性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服装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消费文化。今城镇居民穿着的标准早已不再是过去的“结实”、“耐用”,而是“美观”、“个性”、“时尚”和“品牌”。 35年前,因为没有便捷的交通工具,人们多数还是用双腿丈量着路地。即使现在我们认为很近的两地,对于当时的人们依旧是遥不可极。改革开放初期,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缓慢,自行车是当时人们高档的交通工具,家庭电话曾是居民家庭的奢侈品。改革开放后,长期困扰经济发展的“短缺”现象逐步消除,政府加大了对城乡交通和通讯建设的投资,交通、通讯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得到快速发展,交通通讯日趋现代化,尤其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信息产业及交通工具的快速发展,私家车也逐渐成为居民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这些变化加快了居民的生活节奏,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方便程度。交通通信消费大幅度增长,生活更加方便快捷。 35年前大多数的人居住在低矮、陈旧的土坯房或者结构的平房或易楼房,有的还是几世同堂,一大家子挤在为数不多的老房子里。现金,随着人民居住条件的改善,人们不再满足于住房“生存型”而更注重“舒适型”。90年代后期,随着房改进程的加快,福利分房体制被打破,单位职工的住房分配逐步走向市场,由过去的等待分房转为自己建房和购房。住房贷款政策的实施,成为城镇居民住房消费的“助推器”,购房、装修成为近年城镇居民消费的热点,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并由此带动住房设施的更新换代,各种新型厨房设施、卫生设施进入城镇居民家庭,液化气、天然气取代了土火炉。卫生设备、厨房设施等条件也日趋完善,改革开放之初城镇居民家庭居住的环境较为拥挤,一个房间内兼有居住、厨房等多种功能,拥有单独卫生间的很少,而今城镇居民生活在一个相对舒适的居住环境中,住房配套条件大大改善。以我家为例,原来我家9口人一起住在九十多平米的老房子里,人之多,地之少,更不用说什么舒适了,能把这些人放下就已经不错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论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都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建国后及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农村的巨变体现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 衣: 改革开放前,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差,买布靠布票,穿着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市场商品的逐渐丰富,人们开始追求新、美的穿戴消费模式,穿着更加讲求舒适大方,服装变得丰富多彩,并日趋成衣化。 食: 我们的爷爷奶奶,甚至爸爸妈妈都是靠着粮票、油票过来的,吃饭必须靠这个去换。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消费水平随着收入的快速增长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逐步从追求数量满足为主转入了以追求质量为主的阶段。市场上丰富的肉、蛋、鱼、鲜菜、果四季常有,居民家庭想吃什么买什么。 住: 改革开放前,几乎家家户户住的房子都是茅草房,下雨天的时候,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后来用砖砖瓦瓦建了个土砖房,下雨天依然受此待遇。现如今,一踏进村庄,一幢幢二、三层高的新楼房,展现在眼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在乡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助下,家家接通了水、电,既可饮上洁净的自来水,又能用上电灯、电话,还可上网、看电视,过上了现代化的城市生活。 行:

过去,从乡里到县城不足40公里,农民却要坐车颠簸整整2个小时。由于路况不好,公交车不愿意开辟线路,城乡道路上跑的数量稀少的出租车。近年来,围绕新农村建设,我市依托国家政策扶持,大力实施城乡道路畅通工程,一条条缎带式的沥青路从县城向乡村延伸。通过招商,县上先后引进几家运输公司落户,公交车不仅到了全县所有乡镇,还开到了部分乡村,许多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坐车,直接进城。 用: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发生了巨大变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抵挡到高档、从单一向全面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前农村居民耐用品消费始终是低水平的。曾几何时,人们为了买一台彩电或冰箱,全家人要省吃俭用好几年;如今,农村居民家里由“老四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迅速向“新六件”(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组合音响、照相机)和电脑、小洋楼、摩托车、空调、移动电话、小汽车等转化,生活已经从“基本生存型”向“享受发展型”转变。 教育事业: 改革开放前,全村的中小学校舍设施十分简陋,文化设施非常落后。村里所有中学、小学现都已逐渐翻新,新建了宽敞的校舍,更新了教学设备,师资力量不断增强,高龄教师基本退休,教师同意由县教育局调配,大学生下乡支教现象高涨。各中小学并在义务教育阶段,享受免学杂费、书簿费的待遇。至于幼儿园的小同学,都有校车接送,这样,全村学龄儿童、青年,既能充分享受现代化的教育资源,又能保证他们出行安全,家长都感到满意放心。 农村经济: 改革开放就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经济开始从单一农业经济迅速向多种经济发展转移,推动了农村经济全面快速增长。村里有了企业家、养殖户,而且大部分年轻人到外地去工作了,比如到饭店当厨师,给人家安装修理锅炉,到私人的加工厂当喷漆工,更多的当然是进厂,每年下来,也取得了可观的收入。 农村合作医疗: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论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都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建国后及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农村的巨变体现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 衣:改革开放前,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差,买布靠布票,穿着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市场商品的逐渐丰富,人们开始追求新、美的穿戴消费模式,穿着更加讲求舒适大方,服装变得丰富多彩,并日趋成衣化。 食:我们的爷爷奶奶,甚至爸爸妈妈都是靠着粮票、油票过来的,吃饭必须靠这个去换。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消费水平随着收入的快速增长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逐步从追求数量满足为主转入了以追求质量为主的阶段。市场上丰富的肉、蛋、鱼、鲜菜、果四季常有,居民家庭想吃什么买什么。 住:改革开放前,几乎家家户户住的房子都是茅草房,下雨天的时候,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后来用砖砖瓦瓦建了个土砖房,下雨天依然受此待遇。现如今,一踏进村庄,一幢幢二、三层高的新楼房,展现在眼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乡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助下,家家接通了水、电,既可饮上洁净的自来水,又能用上电灯、电话,还可上网、看电视,过上了现代化的城市生活。 行:过去,从乡里到县城不足40公里,农民却要坐车颠簸整整2个小时。由于路况不好,公交车不愿意开辟线路,城乡道路上跑的数量稀少的出租车。近年来,围绕新农村建设,我市依托国家政策扶持,大力实施城乡道路畅通工程,一条条缎带式的沥青路从县城向乡村延伸。通过招商,县上先后引进几家运输公司落户,公交车不仅到了全县所有乡镇,还开到了部分乡村,许多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坐车,直接进城。 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发生了巨大变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抵挡到高档、从单一向全面的发

改革开放家乡变化(毛概)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实践报告 报告名称改革开放家乡变化大 年级 09级四班 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 学号 09308124 姓名郑悦 任课教师刘润 完成时间 2010.10.9 成绩 (报告在给出成绩的同时须由评阅人写出评语) 年月日

改革开放家乡变化大 内容摘要: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兴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我所在的药王乡,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改革开放,兴城,农民,电器,衣服。 一、改革开放的序幕 中国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1th Central Committee 简称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18日至12月22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历史上和中华国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会议,被称为是“新时代的遵义会议”。 全会并回顾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教训,提出要按实际情况来发展经济,反对不顾实际情况的经济理论,洋跃进方针被否决,取代之的是的改造开放政策。邓小平指出,“经济民主,重点不只是政治,重点是经济民主。”“城市带农村,大城市带小城市。”[1]全会还讨论了农业问题,认为农业这个公民经济的基本就整体来说还十分薄弱,只有大力恢复和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才能提高全国国民的生活水平。全会提出了当前发展农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三十多年来,为改变工农差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主要进行了以下的改革: 1.所有制改革。 2.价格改革。由政府定价到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3.建立市场体系、商品市场、技术市场、金融市场、土地市场等各种生产要素市场。 4.宏观调控体系重建。金融、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改革。 5.建立市场经济的法制体系。 6.社会保障体系构建。 7.对外开放。[3] 二、改革开放以来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真正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和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中国农业、农村迈向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开始谱写新的篇章。[2] (一)民以食为天 学者普遍认为,土地权属模糊是失业农民利益受损的重要根源。[4]而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农民的吃饭问题解决了。早在1978年,邓小平就强调:干革命、搞建设,都要有一大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5]从1982~1986年,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央接连发了5 个“一号”文件,在全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6]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兴城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政策,允许生产要素参加分配,

改革开放后我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我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多个年头,家乡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虽然我没有经历过改革开放刚开始的那些年头,但是从父母长辈那里经常能听到过去旧社会的状况。 先从我家乡人们生活的变化说起吧。30多年前,我家的老一辈人,以及村里头的人们每天早上要起来去地里干活,那时候是“生产队”,大伙集体行动,一大早队长就就在村里头敲打着铁锅,叫喊着起来干活,村里头的人都扛着锄头站队集合,队长点了人数,就排着整齐的队伍唱着歌颂毛主席的歌曲浩浩荡荡走向田地。中午回来的时候就在村口的大食堂里没人打一碗饭蹲在门口吃着,休息一会儿又要下地干活。晚上还统一组织起来在村头放电影,人们那时候的生活很简单而朴素,苦中作乐。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是瓦房,下雨的时候还漏水,哪一户人家盖上个平房就已经很不得了了。 现在呢,村里头基本上没了年轻人,小伙子们都到大城市里头打工去了,家里面种粮食,收粮食都是用的机器,大型的联合机器在田间运作,种粮食有播种机插秧机,浇水有洒水车喷灌机,收粮食有收割机,粮食处理有剥皮机,去壳机,现在已经很少看见田间人工劳作了,现在没人在村头看电影了,现在人都学会上网了,想娱乐就在网上看电影了。现在吃饭都在家里吃,“小锅菜时代”为满足家里不同人的需要,做了很多种类很丰盛的菜,妈妈爱吃火锅,就做一套火锅煮着,旁边爸爸爱吃炒菜就在享受着心爱的菜,我爱吃鸡肉面,妈妈就帮我做一份鸡肉面,一家三口各自想用自己的最爱。过去人们出行不方便,坐驴拉车,骑着洋车,连坐火车去个地方就要好几天。现在私家车很普遍,出行

做公车,有地铁轻轨,远程有飞机,现在火车也大提速,从中国地图这头儿到那头儿最快也用不了一天。 30多年前,人们晚上要点蜡烛,热了摇扇子,睡凉竹席,好一点的有了电扇,但还是笨重的吊扇,转起来还嘎吱嘎吱地响。现在人们晚上屋子里头灯光辉煌,亮如白昼,热了有空调,睡在舒舒服服的席梦思弹簧床上。那时候家里人用收音机听广播,有个电视机还是那种仅有的老北京黑白电视机,手动调台,而且只能收一个中央电视台,信号还老不好,还要一直摇动天线。现在家家有彩电,甚至大多数人家还有等离子的,液晶彩电,大背投,家家闭路电视,遥控器自动搜台,还能接受数字电视信号,能收到一百多个台,过去那叫中央电视台,现在叫CCTV。过去村里头有从外地回来的小伙子讲两句普通话,都已经洋气的不得了,现在各个都会讲一句英语,见面问Hello,再见Say good bye。那时候,想联系得写信,寄了一个月才收到,现在手机多了随时随地全球都通,网上聊天,大伙都会上网了,和全国各地的不管是认识的人还是陌生人都能沟通。过去学生学习做题要手算,累的要死要活,现在直接计算机,每秒钟算几亿次,以前查个资料要在图书馆里转半天,现在直接百度一下,或者网上图书馆,输入关键字,就会出来好多相关项。以前的小孩做游戏,玩弹子,打陀螺,推铁环,玩弹弓,耍木剑。现在的小孩子,玩电子游戏,什么CF 魔兽之类的。以前的人们闲了无聊就打牌,下棋,现在都流行“偷菜”。以前人们为生活奔波劳苦,现在人们足不出户就能满足生活的需求,与人联络用手机,或者网上聊天,要工作,现在也有搞网赚的,直接在网上打工,网上工作,要买东西,没问题,网上购物,电子商务,现在的各种上门服务五花八门,买饭叫外卖,人家给你送到家门口,交话费直接网银转账,买东西,快递送到你门口,买水专门有送水工人,修电器,维修工上门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