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00例

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00例

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00例
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00例

耳穴压豆疗法讲课讲稿

耳穴压豆疗法

为什么通过耳穴可以治疗许多疾病? 通过耳穴诊疗疾病早在2000年前《灵枢·厥病》篇就有记载;随后历代医家对耳穴治病的机理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认为耳为十二经脉气血汇聚之所。正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所言“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窍,其精阳之气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从耳廓的解剖关系来认识,耳廓神经分布十分丰富,包括了耳大神经、枕小神经、耳颞神经、迷走、舌咽面混合神经;同时论证了《黄帝内经》灵枢篇提出的“足太阳的分支到耳上角,足阳明上耳前,足少阳下耳后,分支到耳中,手太阳的分支到耳上角,手阳明别络入耳中,阴经则通过其别支合于阳经而与耳部相聚也”。均说明了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均汇聚于耳部。 根据全信息理论,认为耳为倒立的一个胎儿,内在脏腑与四肢躯干均在耳廓部有相应的对应点。通过这些对应点色与形的改变,以及局部脱屑、丘疹、结节,压痛敏感等反应,就可通过耳廓视诊来诊断内在脏腑的生理与病理变化;选择这些对应点压豆,并施以按、压、捏等外力刺激,通过神经与经络的感传效应,可调整内在脏腑与气血失调。 什么是耳穴压豆法?其主要治疗哪些疾病? 耳穴压豆法又称耳穴药压法,是使用较硬的王不留行籽、决明子等进行耳穴压贴的一种传统疗法。耳穴压豆法主要遵循耳针、中医辨证的原则,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选择一定的穴位进行组合,以调整相应脏腑经络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耳穴压豆法对于治疗以下疾病有较好疗效:各种疼痛性疾病如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坐骨神经痛等神经性疼痛;扭伤、挫伤、落枕等外伤性疼痛;各种炎症性病症如咽喉炎、扁桃体炎、腮腺炎、气管炎、肠炎、末梢神经炎等;一些功能紊乱性病症如眩晕症、神经衰弱、失眠、癔症、心律不齐、疲劳综合症、多汗症、胃肠功能紊乱、肥胖、月经不调、痛经、遗尿等;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病症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肠炎、荨麻疹等;各种慢性病症如对腰腿痛、肩周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肢体麻木等。另外,耳穴压豆法还有保健、减肥、美容、治疗近视等功效。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耳穴贴压法]

开展和拟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 一.耳穴贴压法 耳穴贴压法简称压丸法,是指用硬而光滑的药物种子或药丸,如王不留行、莱菔子、白芥子、喉症丸、小儿奇应丸及磁珠、塑料丸等贴压耳穴,替代埋针,以达到治疗目的一种方法。 适用范围: 1、各种疼痛性病症何各种炎症性病症。 2、一些功能紊乱性疾病,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及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3、慢性病症及戒烟、减肥、戒毒。 4、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胆石症、遗尿等慢性病尤为适宜。操作步骤: 1、消毒、贴敷压丸。耳廓用75%酒精消毒、脱脂、清洁,左手固定耳廓,右手用镊子或血管钳夹取粘有贴压物的胶布块对准穴位贴压。 2、探寻敏感点,适度揉按、捏压,使耳廓有发热、发胀、放散感。每日压3—5次,每次3—5分钟,l—5日换贴1次,5次为l疗程,疗程间隔2—3天。 注意事项: 1、如果耳廓有油或水份,则很难贴牢。 2、耳廓局部皮肤破损或炎症,请勿使用。 3、如果贴压后皮肤有痒或疼痛感时,请立即取下,小心过敏、发炎。

4、防止胶布潮湿,以防胶布脱落和皮肤感染。 5、按压不能过度用力,以不损伤皮肤为宜。 6、夏季多汗,宜勤换。冬季耳廓冻伤及耳廓有炎症者不宜贴敷。对胶布过敏者不宜用此法。 7、嘱患者定时按压,按压后有酸、麻、胀、痛、灼热感者效果好。 8、一般患者中度刺激,孕妇用轻刺激,习惯性流产者慎用。 9、.扭伤和肢体运动障碍患者在按压时应适当活动患部,以增强疗效。 二、艾灸疗法 是中医常用的祛病防病、保健养生的疗法。不少人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不然。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 【艾灸的作用】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艾灸,是借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来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病防病、养生保健的目的。艾灸的作用主要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去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艾灸的好处还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艾灸的禁忌】 禁忌一: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脸部、颈部、手臂等,都不要直接灸,

耳穴压豆

操作方法 选择1—2组耳穴,进行耳穴探查,找出阳性反应点,并结合病情,确定主辅穴位.以酒精棉球轻擦消毒,左手手指托持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割好的方块胶布,中心粘上准备好的药豆,对准穴位紧贴压其上,并轻轻揉按1~2分钟。每次以贴压5~7穴为宜,每日按压3-5次,隔1~3天换1次,两组穴位交替贴压。两耳交替或同时贴用。 主治病症 一、胆石症 胆石耳穴方(《中国民间疗法》) 王不留行籽。取耳穴胰、肝、胆、脾、胃、食道、贲门、内分泌、皮质下、交感、神门等。将王不留行籽放置在一块o.6×0.8cm见方的橡皮膏中央,上述耳穴(单侧)分别各贴置一块,间隔1~2天后撕去,贴另一耳穴,反复交替。每次饭后用手轻轻揉按各穴,共20分钟左右,以加强刺激。治疗期间每天中午食脂肪餐,可吃油煎鸡蛋两个或其它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功能疏肝利胆排石。主治胆石症。 二、失眠 压豆安眠方(中医杂志1990;(10):46) 王不留行籽。选择耳穴神门、皮质下、枕、垂前、失眠(主穴);心、肝、脾、肾、胆、胃(配穴)。先用75%酒精局部消毒,然后取王不留行籽贴在0.6cm见方的胶布中间,对准穴位帖敷,并用手指按压,每日3~5次,每次3分钟左右,贴敷1次持续3~5天。功能清心安神,交通心肾。主治顽固性失眠。 三、支气管哮喘 耳穴压豆定喘方(黑龙江中医药1978;(1):36) 生白芥子或王不留行籽。取耳部支气管、肺、肾上腺、前列腺、内分泌等穴,将药籽置于O.3×0.5cm的胶布中央,贴双耳上述穴位,嘱患者每日压4~6次,每次每穴按压1~2分钟。功能宣肺平喘。主治各型哮喘。 四、腹痛 腹痛耳穴压豆方(经验方) 王不留行籽或白芥子。取耳穴腹点、腹痛点、脾俞点,将药籽置于O.3×0.5cm的胶布上,贴于双侧上述部位,嘱患者半小时按压1次,每次按压5分钟。功能理气止痛。主治各种原因所致的腹痛。 五、胆囊炎

耳穴贴压技术

耳穴贴压技术助学资料 耳穴贴压法是采用王不留行籽、莱菔籽等丸状物贴压于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防治疾病、改善症状的一种操作方法,属于耳针技术范畴。 【适用范围】 减轻各种疾病及术后所致的疼痛、失眠、焦虑、眩晕、便秘、腹泻等症状。 【评估】 1.主要症状、既往史,是否妊娠。 2.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3.有无对胶布、药物等过敏情况。 4.耳部皮肤情况。 【告知】 1.耳穴贴压的局部感觉:热、麻、胀、痛,如有不适及时通知护士。 2.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1~2分钟。 3.耳穴贴压脱落后,应通知护士。 【物品准备】 治疗盘、王不留行籽或莱菔籽等丸状物、胶布、75%酒精、棉签、探棒、止血钳或镊子、弯盘、污物碗,必要时可备耳穴模型。 【基本操作方法】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 4.遵照医嘱,探查耳穴敏感点,确定贴压部位。 5.75%酒精自上而下、由内到外、从前到后消毒耳部皮肤。 6.选用质硬而光滑的王不留行籽或莱菔籽等丸状物粘附在0.7×0.7cm大小的胶布中央,用止血钳或镊子夹住贴敷于选好耳穴的部位上,并给予适当按压(揉),使患者有热、麻、胀、痛感觉,即“得气”。 7.观察患者局部皮肤,询问有无不适感。 8. 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注意事项】 1.耳廓局部有炎症、冻疮或表面皮肤有溃破者、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不宜施行。 2.耳穴贴压每次选择一侧耳穴,双侧耳穴轮流使用。夏季易出汗,留置时间1~3天,冬季留置3~7天。 3.观察患者耳部皮肤情况,留置期间应防止胶布脱落或污染;对普通胶布过敏者改用脱敏胶布。 4.患者侧卧位耳部感觉不适时,可适当调整。 (一)常用按压手法 1.对压法用食指和拇指的指腹置于患者耳廓的正面和背面,相对按压,至出现热、麻、胀、痛等感觉,食指和拇指可边压边左右移动,或做圆形移动,一旦找到敏感点,则持续对压20~30秒。对内脏痉挛性疼痛、躯体疼痛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2.直压法用指尖垂直按压耳穴,至患者产生胀痛感,持续按压20~30秒,间隔少许,重复按压,每次按压3~5分钟。 3.点压法用指尖一压一松地按压耳穴,每次间隔0.5秒。本法以患者感到胀而略沉重刺痛为宜,用力不宜过重。一般每次每穴可按压27下,具体可视病情而定。

中医认为 常按耳穴降血压

中医认为常按耳穴降血压 高血压是以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中医认为,高血压可分为肝阳上亢等几个证型,但总体而言,肝阴不足、虚阳上亢是其常见病机。患者除血压升高外多兼见头痛、眩晕、面红、耳鸣、便秘、口苦等症状,心脏、血管、肾、眼底也有不同程度的病变。 应对高血压的关键措施是“重在预防”。近年来,耳穴按摩疗法已经证实有一定的稳定血压作用。耳穴按摩疗法可以预防高血压,对轻度高血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还对中度和重度高血压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中医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通于耳,人体某一脏腑和部位发生病变时可通过经络反映到耳廓相应点上。耳背有一“耳背沟”,位于耳廓背面,由内上方斜向下方行走的凹沟处。因其有稳定血压的作用,故亦称“降压沟”。 取穴:降压沟、降压点、肝穴、肾穴、内分泌穴、肾上腺穴、耳轮部、耳背部。 按摩方法:用白虎下山手法(以双手食指或食指及中指之指腹,从上而下按摩双耳背之降压沟,本法由上而下按摩,形如白虎下山之势而得名。)按摩位于耳背的降压沟6分钟,

频率为每分钟约90次,以红热为度;捻耳轮部6分钟,频率为每分钟约90次,重点捻耳尖;掌擦耳背部,频率为每分钟约120次;其余穴位用耳压法贴王不留行子治疗,每次轮替选用3-4个穴位,左右耳交换治疗。如是轻型高血压患者,贴丸后每天早晚两次按压即可,如是中型或重型患者应适当增加按压次数。还可配足底涌泉穴,掌擦涌泉穴5分钟,频率为每分钟约180次。 特别提示:高血压患者特别要注意的是按摩耳背下耳根有升压作用。 除耳穴按摩外,高血压患者还应注意:及时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节制饮食,控制体重;限制食盐摄入量;保持乐观情绪,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起居有节;经常做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

常见疾病耳穴治疗取穴

主穴:大肠、三焦、脾、腹、消化系统皮质下。配穴:肺、乙状结肠。 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 三焦:外耳道孔后下方与对耳屏内侧下1/2连线中点。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腹穴:腰、骶椎内侧中点近耳腔缘 消化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部区域中点,即卵巢、丘脑、腮腺连线成等边三角形中点乙状结肠:左耳大肠、小肠两穴之间。 肺:心区的下方,下方为同侧肺,临床上多取下肺。 腹泻取穴 主穴:直肠、大肠、神门、脾、交感、消化系统皮质下 配穴:炎症或慢性疾病引起的腹泻:内分泌、肾上腺 脾肾阳虚型:肾;肠胃不和型:小肠、胃 直肠:耳轮起始部,接近屏上切迹,与大肠穴同水平 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 神门:盆腔与降压点连线中、下1/3交界处。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消化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部区域中点,即卵巢、丘脑、腮腺连线成等边三角形中点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 肾上腺:耳屏外侧下1/2隆起面中点 内分泌: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0.5cm. 小肠:耳轮脚上方的中1/3处。 胃:耳轮脚消失处周围。 肾:对耳轮上、下分叉处直下方的耳甲艇处。 高血压取穴 主穴:降压点、心、额、心血管皮质下、神经系统皮质下、肝、交感。 配穴:头晕:枕、晕区;肝肾阴虚:肾 心:耳甲腔中心凹陷处。 降压点:三角窝内的外上角 额:对耳屏外侧面前下方下缘中点 心血管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与神经系统皮质下,消化系统皮质下连成等边三角形顶点。 神经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下缘中点(卵巢与丘脑连线中点) 肝:耳甲艇的后下方。 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颞与脑干中点) 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 晕区:脑垂体与枕连线取中点,此点与脑干,脑垂体连线区域即为晕区。

耳穴贴压技术

耳穴贴压技术助学资料 耳穴贴压法就是采用王不留行籽、莱酸籽等丸状物贴压于耳廓上得穴位或反应点,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得阴阳平衡,达到防治疾病、改善症状得一种操作方法,属于耳针技术范畴。 【适用范圉】 减轻各种疾病及术后所致得疼痛、失眠、焦虑、眩晕、便秘、腹泻等症状。 【评估】 1、主要症状、既往史,就是否妊娠。 2、对疼痛得耐受程度。 3、有无对胶布、药物等过敬情况。 4、耳部皮肤情况。 【告知】 1、耳穴贴压得局部感觉:热、麻、胀、痛,如有不适及时通知护士。 2、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1?2分钟。 3、耳穴贴压脱落后,应通知护士。 【物品准备】 治疗盘、王不留行籽或莱酿籽等丸状物、胶布、75%酒精、棉签、探棒、止血钳或银子、弯盘、污物碗,必要时可备耳穴模型。 【基本操作方法】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 4、遵照医嘱,探查耳穴敬感点,确定贴压部位。 5、75%酒精自上而下、由内到外、从前到后消毒耳部皮肤。 6、选用质硬而光滑得王不留行籽或莱酿籽等丸状物粘附在0、7X0、7cm大小得胶布中央,用止血钳或银子夹住贴敷于选好耳穴得部位上,并给予适当按压(揉力使患者有热、麻、胀、痛感觉,即“得气”。 7、观察患者局部皮肤,询问有无不适感。 8、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注意事项】 1、耳廓局部有炎症、冻疮或表面皮肤有溃破者、有习惯性流产史得孕妇不宜施行。 2、耳穴贴压每次选择一侧耳穴,双侧耳穴轮流使用。夏季易出汗,留置时间1?3天,冬季留置3? 7天。 3、观察患者耳部皮肤情况,留置期间应防止胶布脱落或污染;对普通胶布过敬者改用脱敬胶布。 4、患者侧卧位耳部感觉不适时,可适当调整。 (一)常用按压手法 1、对压法用食指与拇指得指腹置于患者耳廓得正面与背面,相对按压,至出现热、麻、胀、痛等感觉,食指与拇指可边压边左右移动,或做圆形移动,一旦找到敬感点,则持续对压20?30秒。对内脏痉挛性疼痛、躯体疼痛有较好得镇痛作用。 2、直压法用指尖垂直按压耳穴,至患者产生胀痛感,持续按压20?30秒,间隔少许,重复按压, 每次按压3?5分钟。 3、点压法用指尖一压一松地按压耳穴,每次间隔0、5秒。本法以患者感到胀而略沉重刺痛为宜,用力不宜过重。一般每次每穴可按压27下,具体可视病情而定。 (二)耳穴贴压技术操作流程图

高血压的耳穴压点

高血压的耳穴压点 一、主穴:肝、心、降压点、枕、肾上腺。 配穴:眩晕者加神门,头痛者加额,耳鸣者加肾。 二、禁忌症:<1>、耳廓上有湿疹、溃疡、冻疮破溃等,不宜耳穴治疗。 <2>、有习惯性流产的孕妇禁止耳针治疗。 <3>、年老体弱、有严重器质性疾病,高血压病在治疗前要适当休息,治疗时手法要轻 柔,以防止发生意外。 三、操作流程 <1>、评估患者当前主要症状、体征,临床表现,既往史,耳廓部位皮肤情况。女性患 者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患者的心理情况。告知患者(按压时热、麻、胀、痛感觉),做好准备。 <2>、护士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 <3>、备齐用物至患者床前,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4>、遵医嘱选择耳穴部位,探查耳穴。 <5>、患者取舒适合理体位,耳穴部位严格消毒待干,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6>、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将粘有王不留行籽的小方块胶布固定于所选耳穴部位,以 中等力度按压药丸3-5分钟,询问、观察患者的反应,根据患者反应调节手法轻重。 <7>、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每日4-6次,每次3-5分钟。 <8>、留贴3天后除去,改贴另一侧耳穴,两耳交替使用。 <9>、压点期间观察血压改善情况,每日监测血压2次。 <10>、操作完毕,安置患者舒适体位,整理床单,核对。 <11>、用物依据《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做相应处理。 <12>、护士洗手,记录时间、内容,签全名。 四、耳穴压点期间注意事项 <1>、患者要控制情绪,保持情绪稳定。 <2>、饮食要合理,应注意遵循低脂、低盐、高蛋白的原则,供给充足的蔬菜、水果。 <3>、活动易要适当,做的起居规律,适宜活动,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 <4>、穿戴宽松、柔软。 <5>、坚持服药,定时监测血压变化。

耳穴按摩降血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3359731.html, 耳穴按摩降血压 作者:雷晴 来源:《保健与生活》2010年第01期 高血压是以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中医认为,高血压可分为肝阳上亢等几个类型,但总体而言,肝阴不足、虚阳上亢是其常见病机。患者除血压升高外,多兼见头痛、眩晕、面红、耳鸣、便秘、口苦等症状。心脏、血管、肾、眼底也有不同程度的病变。 应对高血压的关键措施是“预防”。近年来,耳穴按摩疗法已经被证实有一定的稳定血压作用。耳穴按摩疗法可以预防高血压,对轻度高血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中度和重度高血压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中医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通于耳,人体某一脏腑和部位发生病变时,可通过经络反映到耳郭相应点上。耳背有一“耳背沟”。位于耳郭背面由内上方斜向下方行走的凹沟处。因其有稳定血压的作用,故亦称“降压沟”。 取穴:降压沟、降压点、肝穴、肾穴、内分泌穴、肾上腺穴、耳轮部、耳背部。 按摩方法:用白虎下山手法(以双手食指或食指及中指之指腹,自上而下按摩双耳背之降压沟,本法因由上而下按摩,形如白虎下山之势而得名)按摩位于耳背的降压沟6分钟,频率为每分钟约90次,以红热为度;捻耳轮部6分钟,频率为每分钟约90次,重点捻耳尖;掌擦耳背部,频率为每分钟约120次;其余穴位用耳压法贴王不留行子治疗,每次轮替选用3~4 个穴位,左右耳交替治疗。如是轻型高血压患者,贴丸后每天早晚两次按压即可;如是中型或重型患者,应适当增加按压次数。还可配足底涌泉穴,掌擦涌泉穴5分钟。频率为每分钟约180次。 特别提示:高血压患者特别要注意的是,按摩耳背下耳根有升压作用。

耳穴贴压技术评分标准细化2017

耳穴贴压技术 耳穴贴压法是采用王不留行籽、莱菔籽等丸状物贴压于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防治疾病、改善症状的一种操作方法,属于耳针技术范畴。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减轻各种疾病及术后所致的疼痛、失眠、焦虑、眩晕、便秘、腹泻等症状。 二、评估 1.主要症状、既往史,是否妊娠。 2.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3.有无对胶布、药物等过敏情况。 4.耳部皮肤情况。 三、告知 1.耳穴贴压的局部感觉:热、麻、胀、痛,如有不适及时通知护士。 2.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1~2分钟。 3.耳穴贴压脱落后,应通知护士。 四、物品准备 治疗盘、王不留行籽或莱菔籽等丸状物、胶布、75%酒精、棉签、探棒、止血钳或镊子、弯盘、污物碗,必要时可备耳穴模型。 五、基本操作方法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

4.遵照医嘱,探查耳穴敏感点,确定贴压部位。 5.75%酒精自上而下、由内到外、从前到后消毒耳部皮肤。 6.选用质硬而光滑的王不留行籽或莱菔籽等丸状物粘附在0.7×0.7cm大小的胶布中央,用止血钳或镊子夹住贴敷于选好耳穴的部位上,并给予适当按压(揉),使患者有热、麻、胀、痛感觉,即“得气”。 7.观察患者局部皮肤,询问有无不适感。 8.常用按压手法: (1)对压法: 用食指和拇指的指腹置于患者耳廓的正面和背面,相对按压,至出现热、麻、胀、痛等感觉,食指和拇指可边压边左右移动,或做圆形移动,一旦找到敏感点,则持续对压20~30秒。对内脏痉挛性疼痛、躯体疼痛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2)直压法: 用指尖垂直按压耳穴,至患者产生胀痛感,持续按压20~30秒,间隔少许,重复按压,每次按压3~5分钟。 (3)点压法: 用指尖一压一松地按压耳穴,每次间隔0.5秒。本法以患者感到胀而略沉重刺痛为宜,用力不宜过重。一般每次每穴可按压27下,具体可视病情而定。 9.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六、注意事项 1.耳廓局部有炎症、冻疮或表面皮肤有溃破者、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不宜施行。 2.耳穴贴压每次选择一侧耳穴,双侧耳穴轮流使用。夏季易出汗,留置时间1~3天,冬季留置3~7天。 3.观察患者耳部皮肤情况,留置期间应防止胶布脱落或污染;对普通胶布过敏者改用脱敏胶布。

耳穴疗法主治病症(行业文书)

耳穴疗法主治病症. 一、胆石症 胆石耳穴方(《中国民间疗法》) 王不留行籽。取耳穴胰、肝、胆、脾、胃、食道、贲门、内分泌、皮质下、交感、神门等。将王不留行籽放置在一块o.6×0.8cm见方的橡皮膏中央,上述耳穴(单侧)分别各贴置一块,间隔1~2天后撕去,贴另一耳穴,反复交替。每次饭后用手轻轻揉按各穴,共20分钟左右,以加强刺激。治疗期间每天中午食脂肪餐,可吃油煎鸡蛋两个或其它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功能疏肝利胆排石。主治胆石症。 二、失眠 压豆安眠方(中医杂志1990;(10):46) 王不留行籽。选择耳穴神门、皮质下、枕、垂前、失眠(主穴);心、肝、脾、肾、胆、胃(配穴)。先用75%酒精局部消毒,然后取王不留行籽贴在0.6cm见方的胶布中间,对准穴位帖敷,并用手指按压,每日3~5次,每次3分钟左右,贴敷1次持续3~5天。功能清心安神,交通心肾。主治顽固性失眠。 三、支气管哮喘 耳穴压豆定喘方(黑龙江中医药1978;(1):36) 生白芥子或王不留行籽。取耳部支气管、肺、肾上腺、前列腺、内分泌等穴,将药籽置于O.3×0.5cm的胶布中央,贴双耳上述穴位,嘱患者每日压4~6次,每次每穴按压1~2分钟。功能宣肺平喘。主治各型哮喘。 四、腹痛 腹痛耳穴压豆方(经验方) 王不留行籽或白芥子。取耳穴腹点、腹痛点、脾俞点,将药籽置于O.3×0.5cm的胶布上,贴于双侧上述部位,嘱患者半小时按压1次,每次按压5分钟。功能理气止痛。主治各种原因所致的腹痛。 五、胆囊炎 利胆耳穴方(《中医外科》) 王不留行籽。用耳穴探测仪检查,在耳穴压痛点上敷贴中药王不留行籽。每日或隔日1换,10次为1疗程。功能疏肝利胆止痛。主治胆囊炎、胆区疼痛。 六、冠心病 冠心止痛方(四川中医1987;(2):28) 王不留行籽。取耳穴心、冠状动脉后(位于三角窝内侧和耳轮脚末端)、小肠、前列腺后穴,取王不留行籽置于菱形胶布上,贴一侧耳穴上述各穴,嘱病人每日按压4次,每次每穴按压40次,5天交换1次,10天为1疗程。功能理气活血止痛。主治冠心病、心包炎、胸膜炎等引起的心前区疼痛。 七、高血压病

耳穴贴压法

开展与拟开展得中医适宜技术得目得意义及注意事项 一.耳穴贴压法 耳穴贴压法简称压丸法,就是指用硬而光滑得药物种子或药丸,如王 不留行、莱菔子、白芥子、喉症丸、小儿奇应丸及磁珠、塑料丸等贴压耳穴,替代埋针,以达到治疗目得一种方法。 适用范围: 1、各种疼痛性病症何各种炎症性病症。 2、一些功能紊乱性疾病,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及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3、慢性病症及戒烟、减肥、戒毒。 4、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胆石症、遗尿等慢性病尤为适宜。操作步骤: 1、消毒、贴敷压丸。耳廓用75%酒精消毒、脱脂、清洁,左手固定耳廓,右手用镊子或血管钳夹取粘有贴压物得胶布块对准穴位贴压。 2、探寻敏感点,适度揉按、捏压,使耳廓有发热、发胀、放散感。每日压3—5次,每次3—5分钟,l—5日换贴1次,5次为l疗程,疗程间隔2—3天。 注意事项: 1、如果耳廓有油或水份,则很难贴牢。 2、耳廓局部皮肤破损或炎症,请勿使用。 3、如果贴压后皮肤有痒或疼痛感时,请立即取下,小心过敏、发炎。 4、防止胶布潮湿,以防胶布脱落与皮肤感染。

5、按压不能过度用力,以不损伤皮肤为宜。 6、夏季多汗,宜勤换。冬季耳廓冻伤及耳廓有炎症者不宜贴敷。对胶布过敏者不宜用此法。 7、嘱患者定时按压,按压后有酸、麻、胀、痛、灼热感者效果好。 8、一般患者中度刺激,孕妇用轻刺激,习惯性流产者慎用。 9、、扭伤与肢体运动障碍患者在按压时应适当活动患部,以增强疗效。 二、艾灸疗法 就是中医常用得祛病防病、保健养生得疗法。不少人认为针与灸就是同一种疗法,其实不然。虽然它们都就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得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得只就是物理作用,而艾灸就是药物与物理得复合 作用。 【艾灸得作用】艾灸疗法得适应范围十分广泛,艾灸,就是借艾火得纯阳热力与药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得传导,来调节 脏腑得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病防病、养生保健得目得。艾灸得作用主要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去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艾灸得好处还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艾灸得禁忌】 禁忌一:凡暴露在外得部位,如脸部、颈部、手臂等,都不要直接灸, 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耳穴贴压法精编版

耳穴贴压法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开展和拟开展的中医适宜技术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 一.耳穴贴压法 耳穴贴压法简称压丸法,是指用硬而光滑的药物种子或药丸,如王不留行、莱菔子、白芥子、喉症丸、小儿奇应丸及磁珠、塑料丸等贴压耳穴,替代埋针,以达到治疗目的一种方法。 适用范围: 1、各种疼痛性病症何各种炎症性病症。 2、一些功能紊乱性疾病,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及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3、慢性病症及戒烟、减肥、戒毒。 4、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胆石症、遗尿等慢性病尤为适宜。操作步骤: 1、消毒、贴敷压丸。耳廓用75%酒精消毒、脱脂、清洁,左手固定耳廓,右手用镊子或血管钳夹取粘有贴压物的胶布块对准穴位贴压。 2、探寻敏感点,适度揉按、捏压,使耳廓有发热、发胀、放散感。每日压3—5次,每次3—5分钟,l—5日换贴1次,5次为l 疗程,疗程间隔2—3天。 注意事项: 1、如果耳廓有油或水份,则很难贴牢。 2、耳廓局部皮肤破损或炎症,请勿使用。

3、如果贴压后皮肤有痒或疼痛感时,请立即取下,小心过敏、发炎。 4、防止胶布潮湿,以防胶布脱落和皮肤感染。 5、按压不能过度用力,以不损伤皮肤为宜。 6、夏季多汗,宜勤换。冬季耳廓冻伤及耳廓有炎症者不宜贴敷。对胶布过敏者不宜用此法。 7、嘱患者定时按压,按压后有酸、麻、胀、痛、灼热感者效果好。 8、一般患者中度刺激,孕妇用轻刺激,习惯性流产者慎用。 9、.扭伤和肢体运动障碍患者在按压时应适当活动患部,以增强疗效。 二、艾灸疗法 是中医常用的祛病防病、保健养生的疗法。不少人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不然。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 【艾灸的作用】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艾灸,是借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来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病防病、养生保健的目的。艾灸的作用主要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去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艾灸的好处还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

耳穴压豆常见病取穴

耳穴压豆常见病取穴 一.呼吸系统 1.伤风感冒:感冒穴(双)(对耳轮上缘地微前方耳轮地边缘部) ●风寒型感冒:感冒穴、肺、气管、内鼻、胃 ●风热型感冒:感冒穴、肺、内鼻、三焦 方法:每日按压—次,每次分钟. 2.扁桃体炎咽炎:扁桃体、轮—轮耳尖(放血)又咽喉,配穴耳背放血. 3.支气管炎:支气管、肺、角窝中、内分泌、神门、大肠,配穴枕、耳迷根、肾 .支气管哮喘:交感、肺、气管、内分泌、对屏尖、肾上腺,配穴肾、脾、大肠 .肺炎:肺区、胸、内分泌、肾上腺、交感 二.心血管系统 1.高血压:角窝中、交感、内分泌、心、神门、肝、肾,配穴耳背沟. 注意事项:)耳穴疗法适宜初、中期地患者,不适宜已出现心脑或肾并发症地患者,疗效较差且不稳定.)有些疾病也可导致血压升高,称为继发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地治疗不同,不宜使用耳穴治疗.b5E2R. 2.低血压:交感、新、肾上腺、(升压点)、皮质下 3.头晕:神门、肝、肾、降压沟、心、交感 4.头痛:神门、皮质下、枕穴,配穴耳尖、肝、肾、脾、胃

●外感头痛者:配加耳尖穴 ●肝阳上亢者:配加肝穴 ●肾虚头痛者:配加肾穴 ●痰浊头痛者:配加脾、胃穴 每日按压耳穴—次,次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可休息日再进行下一个疗程地治疗.适宜病程年以下地单侧或双侧头痛.p1Ean. .中风后遗症:皮质下、缘中、肝、相应部位,配穴心、神门 .冠心病:心、交感、神门、内分泌、脾、皮质下.配穴小肠、肾 .心绞痛:心、交感、神门、(心脏点)、小肠 ..心悸:心、小肠、皮质下,配穴心脏点、交感、胸、肺、肝 ..失眠:神门、肾、心、枕、胃 .神经衰弱:肾、心、枕、胃、垂前、神门、皮质下,配穴肝、脾 .癔症:神门、枕、新、(脑干)、皮质下、肝 三.消化系统 .恶心、呕吐:胃、(脑干)、神门、交感、内分泌、食管 .呃逆:耳中、内分泌、食管、神门 .急慢性胃炎:胃、交感、脾、皮质下、枕、内分泌 .胃溃疡:胃、神门、脾、交感、胰胆 .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胃、神门、脾、交感、三焦 .腹胀:肺、大肠、小肠、胃、交感,配穴三焦 .急性胆囊炎:胰胆、交感、肝,配穴神门、内分泌、胃、三焦、脾●发热者:配加神门

常见疾病耳穴治疗取穴

常见疾病耳穴治疗取穴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便秘取穴主穴:大肠、三焦、脾、腹、消化系统皮质下。配穴:肺、乙状结肠。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 三焦:外耳道孔后下方与对耳屏内侧下1/2连线中点。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腹穴:腰、骶椎内侧中点近耳腔缘 消化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部区域中点,即卵巢、丘脑、腮腺连线成等边三角形中点 乙状结肠:左耳大肠、小肠两穴之间。 肺:心区的下方,下方为同侧肺,临床上多取下肺。 腹泻取穴 主穴:直肠、大肠、神门、脾、交感、消化系统皮质下 配穴:炎症或慢性疾病引起的腹泻:内分泌、肾上腺 脾肾阳虚型:肾;肠胃不和型:小肠、胃 直肠:耳轮起始部,接近屏上切迹,与大肠穴同水平 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 神门:盆腔与降压点连线中、下1/3交界处。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消化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部区域中点,即卵巢、丘脑、腮腺连线成等边三角形中点 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

肾上腺:耳屏外侧下1/2隆起面中点 内分泌: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0.5cm. 小肠:耳轮脚上方的中1/3处。 胃:耳轮脚消失处周围。 肾:对耳轮上、下分叉处直下方的耳甲艇处。 高血压取穴 主穴:降压点、心、额、心血管皮质下、神经系统皮质下、肝、交感。配穴:头晕:枕、晕区;肝肾阴虚:肾 心:耳甲腔中心凹陷处。 降压点:三角窝内的外上角 额:对耳屏外侧面前下方下缘中点 心血管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与神经系统皮质下,消化系统皮质下连成等边三角形顶点。 神经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下缘中点(卵巢与丘脑连线中点)肝:耳甲艇的后下方。 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颞与脑干中点) 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 晕区:脑垂体与枕连线取中点,此点与脑干,脑垂体连线区域即为晕区。 面瘫取穴 主穴:三焦、相应部位(面颊区、眼、口)、脑干、神经系统皮质下、内分泌、肾上腺。

耳穴贴压技术

. 耳穴贴压技术助学资料 耳穴贴压法是采用王不留行籽、莱菔籽等丸状物贴压于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防治疾病、改善症状的一种操作方法,属于耳针技术范畴。 【适用范围】 减轻各种疾病及术后所致的疼痛、失眠、焦虑、眩晕、便秘、腹泻等症状。【评估】 1.主要症状、既往史,是否妊娠。 2.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3.有无对胶布、药物等过敏情况。 4.耳部皮肤情况。 【告知】 1.耳穴贴压的局部感觉:热、麻、胀、痛,如有不适及时通知护士。 2.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1~2分钟。 3.耳穴贴压脱落后,应通知护士。 【物品准备】 治疗盘、王不留行籽或莱菔籽等丸状物、胶布、75%酒精、棉签、探棒、止血钳或镊子、弯盘、污物碗,必要时可备耳穴模型。 【基本操作方法】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 4.遵照医嘱,探查耳穴敏感点,确定贴压部位。 5.75%酒精自上而下、由内到外、从前到后消毒耳部皮肤。 6.选用质硬而光滑的王不留行籽或莱菔籽等丸状物粘附在0.7×0.7cm大小的胶布中央,用止血钳或镊子夹住贴敷于选好耳穴的部位上,并给予适当按压(揉),使患者有热、麻、胀、痛感觉,即“得气”。 7.观察患者局部皮肤,询问有无不适感。 8. 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注意事项】 1.耳廓局部有炎症、冻疮或表面皮肤有溃破者、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不宜施行。 2.耳穴贴压每次选择一侧耳穴,双侧耳穴轮流使用。夏季易出汗,留置时间1~3天,冬季留置3~7天。 3.观察患者耳部皮肤情况,留置期间应防止胶布脱落或污染;对普通胶布过敏者改用脱敏胶布。 4.患者侧卧位耳部感觉不适时,可适当调整。 (一)常用按压手法

耳穴治疗高血压的方法

耳穴治疗高血压的方法

耳穴治疗高血压的方法

耳穴治疗高血压的方法

耳穴治疗高血压的方法 高血压病临床上以头晕、头痛、耳鸣、健忘、失眠多梦、血压升高等为基本特征。晚期患者常伴有心、脑、肾等器质性损害。下面我和大家一起学习。 取穴:降压沟、降压点、肝穴、肾穴、内分泌穴、肾上腺穴、耳轮部、耳背部。 按摩方法:用白虎下山手法以双手食指或食指及中指之指腹,从上而下按摩双耳背之降压沟,本法由上而下按摩,形如白虎下山之势而得名。按摩位于耳背的降压沟6分钟,频率为每分钟约90次,以红热为度;捻耳轮部6分钟,频率为每分钟约90次,重点捻耳尖;掌擦耳背部,频率为每分钟约120次;其余穴位用耳压法贴王不留行子治疗,每次轮替选用3-4个穴位,左右耳交换治疗。如是轻型高血压患者,贴丸后每天早晚两次按压即可,如是中型或重型患者应适当增加按压次数。还可配足底涌泉穴,掌擦涌泉穴5分钟,频率为每分钟约180次。 特别提示:高血压患者特别要注意的是按摩耳背下耳根有升压作用。

高血压西医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高血压发病与中枢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应注意劳逸结合。 2、降压药物治疗。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拮抗剂:目前应用巯甲丙脯酸、依那普利,贝那普利、坎地沙坦酯、缬沙坦、安博维、安波诺等。 2钙拮抗剂:是一组化学结构不同,作用机制也不尽相同的药物。由于抑制钙离子通过细胞膜上钙通道的内流,因而称为钙通道拮抗剂。常用药物有异搏定、硫氮卓酮及硝苯吡啶、尼群地平,氨氯地平、拉西地平等。 3血管扩张剂: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常用药物有:硝普钠、长压定、肼苯达嗪。 4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的降压药。 ①.中枢性交感神经抑制药:可乐宁、甲基多巴。 ②.交感神经节阻滞剂。常用者有阿方那特,用于高血压脑病的治疗。 ③.交感神经节后阻滞剂。使交感神经末稍中去甲肾上腺素贮存耗竭,

耳穴贴压技术修订稿

耳穴贴压技术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耳穴贴压技术助学资料 耳穴贴压法是采用王不留行籽、莱菔籽等丸状物贴压于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防治疾病、改善症状的一种操作方法,属于耳针技术范畴。 【适用范围】 减轻各种疾病及术后所致的疼痛、失眠、焦虑、眩晕、便秘、腹泻等症状。 【评估】 1.主要症状、既往史,是否妊娠。 2.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3.有无对胶布、药物等过敏情况。 4.耳部皮肤情况。 【告知】 1.耳穴贴压的局部感觉:热、麻、胀、痛,如有不适及时通知护士。 2.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1~2分钟。 3.耳穴贴压脱落后,应通知护士。 【物品准备】 治疗盘、王不留行籽或莱菔籽等丸状物、胶布、75%酒精、棉签、探棒、止血钳或镊子、弯盘、污物碗,必要时可备耳穴模型。 【基本操作方法】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 4.遵照医嘱,探查耳穴敏感点,确定贴压部位。 %酒精自上而下、由内到外、从前到后消毒耳部皮肤。 6.选用质硬而光滑的王不留行籽或莱菔籽等丸状物粘附在×大小的胶布中央,用止血钳或镊子夹住贴敷于选好耳穴的部位上,并给予适当按压(揉),使患者有热、麻、胀、痛感觉,即“得气”。 7.观察患者局部皮肤,询问有无不适感。 8. 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注意事项】 1.耳廓局部有炎症、冻疮或表面皮肤有溃破者、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不宜施行。 2.耳穴贴压每次选择一侧耳穴,双侧耳穴轮流使用。夏季易出汗,留置时间1~3天,冬季留置3~7天。 3.观察患者耳部皮肤情况,留置期间应防止胶布脱落或污染;对普通胶布过敏者改用脱敏胶布。 4.患者侧卧位耳部感觉不适时,可适当调整。 (一)常用按压手法 1.对压法用食指和拇指的指腹置于患者耳廓的正面和背面,相对按压,至出现热、麻、胀、痛等感觉,食指和拇指可边压边左右移动,或做圆形移动,一旦找到敏感点,则持续对压20~30秒。对内脏痉挛性疼痛、躯体疼痛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2.直压法用指尖垂直按压耳穴,至患者产生胀痛感,持续按压20~30秒,间隔少许,重复按压,每次按压3~5分钟。 3.点压法用指尖一压一松地按压耳穴,每次间隔秒。本法以患者感到胀而略沉重刺痛为宜,用力不宜过重。一般每次每穴可按压27下,具体可视病情而定。

(完整版)耳穴压豆法操作规范

耳穴压豆法操作规范 【目的】 用物品(如菜籽、王不留行子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适应证】 临床适用于高血压、眩晕、失眠、疼痛、便秘、腹胀、颈椎病、腰痛等临床常见病症 【禁忌症】 1、耳郭上有湿疹、溃疡、冻疮破溃等,不宜用耳穴治疗。 2、有习惯性流产的孕妇禁用耳针治疗;妇女怀孕期间也应慎用,尤其不宜用子宫、卵巢、内分泌、肾等穴。 【用物准备】 治疗盘、耳穴模型、探针、棉签、0.5%碘伏、镊子、王不留行籽、胶布、剪刀、弯盘等。 【操作流程】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 3、术者一手持耳轮后上方,另一手持探针由上而下在选区内找敏感点,常规消毒。 4、埋籽:左手手指托持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割好的方块胶布,中

心粘上准备好的药豆,对准穴位紧贴压其上,并轻轻揉按1~2分钟,以局部耳廓微红、发热为度。 5、一边按压一边询问病人有无酸、胀、痛等“得气”感。 6、教会病人或家属按压的方法。 7、撤籽:撤除胶布和王不留行籽,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破损,并及时给予处理。 8、操作完毕,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操作后应进行手的卫生消毒。【注意事项】 1、每次以贴压5~7穴为宜,每日按压3~5次,隔1~3天换1次,两组穴位交替贴压。两耳交替或同时贴用。 2、动作轻巧,按压力度均匀适中,使病人有热、麻、胀、痛等感觉即可。 3、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一旦胶布潮湿,脱落应及时更换。 4、夏天易出汗,贴压耳穴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 5、如对胶布过敏者,可用粘合纸代之。 6、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孕妇按压宜轻,急性疼痛性病症宜重手法强刺激。 【流程图】

高血压--耳穴

中医认为,高血压可分为肝阳上亢等几个证型,但总体而言,肝阴不足、虚阳上亢是其常见病机。患者除血压升高外多兼见头痛、眩晕、面红、耳鸣、便秘、口苦等症状,心脏、血管、肾、眼底也有不同程度的病变。 应对高血压的关键措施是“重在预防”。近年来,耳穴按摩疗法已经证实有一定的稳定血压作用。耳穴按摩疗法可以预防高血压,对轻度高血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还对中度和重度高血压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中医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通于耳,人体某一脏腑和部位发生病变时可通过经络反映到耳廓相应点上。耳背有一“耳背沟”,位于耳廓背面,由内上方斜向下方行走的凹沟处。因其有稳定血压的作用,故亦称“降压沟”。 取穴:降压沟、降压点、肝穴、肾穴、内分泌穴、肾上腺穴、耳轮部、耳背部。 按摩方法:用白虎下山手法(以双手食指或食指及中指之指腹,从上而下按摩双耳背之降压沟,本法由上而下按摩,形如白虎下山之势而得名。)按摩位于耳背的降压沟6分钟,频率为每分钟约90次,以红热为度;捻耳轮部6分钟,频率为每分钟约90次,重点捻耳尖;掌擦耳背部,频率为每分钟约120次;其余穴位用耳压法贴王不留行子治疗,每次轮替选用3~4个穴位,左右耳交换治疗。如是轻型高血压患者,贴丸后每天早晚两次按压即可,如是中型或重型患者应适当增加按压次数。还可配足底涌泉穴,掌擦涌泉穴5分钟,频率为每分钟约180次。 特别提示:高血压患者特别要注意的是按摩耳背下耳根有升压作用。 除耳穴按摩外,高血压患者还应注意:及时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节制饮食,控制体重;限制食盐摄入量;保持乐观情绪,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起居有节;经常做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 耳部取穴:神门、心、肾、交感、耳背沟。 操作方法:取王不留行7粒,把医用胶布剪成0.6平方厘米的小方块7片,再将王不留

耳穴贴压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耳穴贴压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项目分 值 要求 评 分 素质要求2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1 服装、鞋帽整齐,符合要求 1 评估10 (开始计时)核对医嘱,评估患者性别、年龄、文化层次、病情、主诉、发病原因、 心理状态及相关因素。 2 评估患者的既往史、女性患者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怀孕等。 2 耳廓皮肤情况,有无皮肤糜烂、斑痕、冻疮。 2 病人的心理状况,对本操作的认识、合作程度。 2 与患者沟通,讲解本操作目的、方法、可能造成的不适等。 2 准备10 护士:六步洗手、戴口罩。 2 物品:治疗车、治疗卡、治疗盘、75%酒精消毒棉签、治疗碗、耳压板、棉签、探棒, 镊子、弯盘。(少1件扣1分) 5 患者:核对、确认、解释 3 操作过程60 备齐用物至床边,再次核对,取得合作。 3 体位:取合适体位 2 定穴:(边定穴边口述) 术者一手持耳轮后上方,另一手持探棒由上而下在选区找敏感点或阳性反应点。 正确选择穴位,至少4个穴位。(穴位不准,每1处扣3分) 15 消毒:全耳正面自上而下,用酒精消毒2遍,待干(少1遍,扣1分;未待干扣1分) 5 埋籽:正确持镊,取粘有胶布的王不留行籽,粘于所选穴位上,并用拇、食指腹按压 片刻,按压方法正确。(持镊、粘贴、按压各2分) 15 按压:按压时,力度适中,询问有无酸、胀、痛等“得气”感,按压强度以患者能耐 受为度。 5 健康教育:根据病情,做好相关健康指导,教会病人或家属正确的按压方法,根据季 节留籽3-5天。 10 观察:留籽期间,经常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热痛,及不适症状,胶布是否脱落。 5 操作后10 整理用物,安置病人 4 按垃圾分类处理用物(口述) 4 洗手、记录、签名(口述)。(结束计时) 2 总体评价8 选穴准确,动作轻巧、熟练。 4 操作过程中与病人交流得当,体现人文关怀。 4 备注:1、操作总时间不超过8分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