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顾茅庐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

三顾茅庐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

三顾茅庐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
三顾茅庐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

8、三顾茅庐

教学目标:

1 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 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初步理解课文第3自然段中写景的内容。

3读准生字新词初步理解“三顾茅庐”、“蜿蜒起伏”、“疏疏朗朗”等词的意思。能正确书写生字。

重点难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三国演义》的主题曲

2、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三国演义》里面一个有名的故事,它就是《三顾茅庐》。来,看老师一起写课题。“顾”要注意里面是横折钩,下面是竖提。“茅”字的横钩要比草字头略微长一点,这样才好看。

板书:三顾茅庐

3、顾名思义“茅庐”即“草房子”,“顾”字典上有三种意思:①回头看;②拜访;③照顾,注意。“顾”在“三顾茅庐”应选哪种意思?整个词又是

什么意思?板书:拜访

4、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谁三顾茅庐,为什么三顾茅庐,为什么要三顾。梳理主要问题,然后再读课文.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要求:(1)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多字,不丢字。

(2)边读边思考刚刚提出的问题。

2、通过初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板书刘备、诸葛亮

同学们听课效率真高,你们可以独立地解决这么多问题,真了不起。现在老师要来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了。

三、学习生字新词。

(一)读准字音,初步理解

分组出示词语,引导读正确。课前大家进行了预习,预习情况怎么样,我们来检查一下,谁来读第一组词语。词语出示有目的

第一组:诸葛亮刘备张飞关羽结拜

a.诸葛亮字孔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人称卧龙先生,诸葛是复姓,你还知道哪些复姓吗?上官、夏侯、司马、东方。同学们真不简单,知道这么多,单凭这一点,你做我的老师了,有些姓我还没听过,回去我查查字。

B、张飞、关羽、刘备他们是什么关系,结拜兄弟。他们之间还有一个故事呢,叫桃园三结义,谁来给我们说说这个故事。指名说,桃园三结义。刘备、张飞、关羽在张飞的家桃

园结拜为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所以称为“结拜兄弟”,明白了吗

第二组尊重人才恭恭敬敬半晌

指名正音、指导书写

A.尊平舌音。读晌不读响。

B.你在什么时候有恭恭敬敬的表现或者你看见过别人恭恭敬敬的样子吗?

半晌:半天

C.恭是本课的生字,书写时要注意什么?两点是平行的。晌与响分开,左边是日,左窄右宽。描一个,写一个。

第三组:蜿蜒起伏疏疏朗朗清澈见底青翠欲(将要)滴秀丽宜(合适)人宜:合适.指(景色、环境等)清秀美丽,合适人的心意或需要,让人心旷神怡.

A指名读

B

B把词语带入课文中,你能读好它吗?出示句子,指名读

C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用哪个词来形容?秀丽宜人

D 同学们,听着潺潺的溪水声,欣赏着青翠欲滴的竹林,真是一种享受啊,应该怎样读好这段文字呢

E.这么美的文字,配上音乐那就更棒了,谁再来试一试

F.配乐齐读这段话,感受景色的秀丽。

第三组:你能根据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了解来说说群雄纷争、三分天下的意思吗?群雄纷争:各路英雄好汉、诸侯大臣纷纷为各自的利益去争夺天下。雄是乱世英雄,两汉末年,你还知道哪些乱世英雄?孙权、刘备、曹操。纷,纷乱,争斗,当时战火边缘,名不聊生啊。三分天下:刘备建立了蜀国,曹操的魏国、孙权吴国。茅塞顿开你是怎么理解?

茅塞顿(顿时)开三分天下三顾茅庐

塞:茅塞(sè)顿开另外还有sāi 、sài两个读音,分别可以怎样组词

四分节朗读,理清层次:。

1 词语读好了,那课文读的怎么样呢?我找几个同学来读一读,指名正音。读

的不好,看来同学们预习时要多读几遍,这样才不会读的磕磕绊绊。读的好,能够读的准确,不丢字,不落字,真厉害。

2、三顾茅庐是三次拜访,那作者三次都写了吗?着重写了哪一次,你能根据

老师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吗,每一段说了什么?同桌讨论用小标题的形式来概括。

板书分段:一(第1自然段)刘备两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着

二(第2—4自然段)具体写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

三(第5自然段)刘备与诸葛亮的亲密友情。

3、每段主要说了什么内容,同桌交流一下,用一两句话说清楚。给足学生时

4、你能根据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同学们说的真不错,看来你们已经抓住了文章的重点。

3、我们知道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刘备,那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同学们自

由朗读第一小节。

五、略读第一自然段

1 自读思考从这一自然段的描写,你觉得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

2 交流:诚心诚意,哪些词语让你读出了刘备的诚心,(两次前往,第一次去的时候,诸葛亮出游去了。第二次冒雪前去去的,诸葛亮被朋友邀走了,两次都没见着,但刘备并不灰心,还准备去第三次,,如果第三次没见着,还会去第四次、第五次…‥直到见到为止。)诚心诚意为了什么?想统一中国,这就叫胸怀大志。

3、齐读第一小节

4、在第三次拜访的过程中,我们又可以看出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下节课学习.。板书

8、三顾茅庐

一、(1)起因两次未见

二、(2-4)经过隆中相见

三、(5)结果如鱼得水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阅读:23三顾茅庐》公开课获奖教案_0

《三顾茅庐》 ——写出人物的精神 教学目标: 1、掌握侧面描写的方法,学习合理运用侧面描写。 2、用好教材,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结合。 3、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使学生在写作中能有意识地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多角度写出人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侧面描写的基本方法,学习合理运用侧面描写。 难点:灵活、合理运用侧面描写来写出人物的精神。 教学方法: 串讲三顾茅庐的故事,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结合课文中的侧面描写分析、讨论总结方法,并通过练习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进一步巩固、掌握。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三国演义》知识竞赛: 1、《三国演义》中的三国是哪三国? 2、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是哪三个? 3、谁进曹营一言不发?

4、谁三顾茅庐? 5、请说出两个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 (学生竞答后让学生说说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技法指导: 一、读描写诸葛亮的文字。多媒体展示: ⑴、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 然有神仙之概。 ⑵、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战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思考: 1、这两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交流点拨:外貌、语言、动作三种描写方法。 2、这三种描写方法从描写的角度上来说属于什么描写? 交流点拨: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通过正面描写固然能体现人物的个性特点,但我们今天不讲正面描写,重点要讲的是如何进行侧面描写。 二、听徐庶推荐诸葛亮。多媒体展示: 妙计一:他人介绍 庶勒马谓玄德曰:……此间有一奇士……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亲往求之……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

三顾茅庐名师教学设计(精选3篇)

三顾茅庐名师教学设计(精选3篇)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描写刘备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地反复朗读,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诚心诚意。 2、通过文章的环境描写,对诸葛亮的侧面描写等体会,初步认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事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阅读《三国演义》第37、38回。观看《三顾茅庐》电视剧。了解《三国演义》中有关刘备、诸葛亮的经典故事等。 2、教师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三顾茅庐。用上课文中的词句回答三顾茅庐什么意思? 2、刘备第三次去隆中,凭什么打动诸葛亮?(板书刘备诚心诚意) 二、学习课文 板块一品刘备诚心诚意

1、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画出相关语句,细细体会。(默读时间2分钟) 2、反馈 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体会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温馨提示:按点回答,能说出三点以上) A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第三次”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结合原著提示前两次拜访都没遇上诸葛亮)(板书第三次) B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板书生气地说) 从“刘备生气地说张飞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的诚心诚意。 结合“桃园三结义”故事。(汉末年,朝政府的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祭告天地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 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配上表情动作朗读。 C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古人最讲究礼节,拜见重要人物,武官要下马,文官要下娇,以表示尊重。半里多路相当于两百多米,怕惊扰了诸葛亮)(板书下马步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三顾茅庐》精品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迨”“拜谒”“疏懒”等字词的音形义,了解作者及《三国演义》相关文学常识。 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详略,读懂重点句子。 2.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体味精练畅达的语言。教学难点 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作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正是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一起学习的课文,就是发生在那个时代的一个故事,节选自《三国演义》,它就是《三顾茅庐》。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等。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三顾茅庐》这篇课文发生的背景是,建安十二年(207年)冬至十三年(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次到卧龙岗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第三次终于相见。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 2.知识链接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

23 三顾茅庐 (教研室) 省公开课比赛课优质课教研课一等奖

A、对比读张飞和刘备的对话。反衬。比较张飞和《水浒传》中李逵的形象,引导有感情朗读。 B、刘备和张飞的关系,能说的具体一些吗?相机出示原著介绍“桃园三结义”故事,或学生摘读其片段。 C、我和你一起来读读好吗?(老师读张飞的话,学生读刘备的话。) D、配上表情、动作分角色朗读对话。指导发散。 (设计理念:引进课程资源《三国演义》原著、《水浒传》,摆脱了“课本为中心”的做法,充分体现了以“课本为重要凭借,落实教材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引 进相关课程资源,促进语文学习”的新课改思想。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课本到原著、拓展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2)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A、刘备在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的地方就下马步行,也可以说明他的诚心诚意。 B、还有半里地就下马,其实,诸葛亮也看不到,就更说明它是真的诚心诚意的。指导朗读 (3)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轻轻敲门。 刘备轻轻地敲门,“轻轻”表示注意轻敲,体现了刘备对诸葛亮地礼貌和尊重。指导朗读 (4)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刘备叫童子不要惊醒先生,会怎么说?对张飞、关羽会怎么说?如果你们加上一些动作、表情就更好了!(引导学生适当的演演) A、刘备知道诸葛亮正在午睡,所以尽量放轻脚步,轻轻地走进去,防止惊醒先生。 B、刘备第三次来到诸葛亮的家中,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就恭恭敬敬的等在房门台阶下等诸葛亮醒来,说明刘备很有诚意。 C、早春,春寒料峭,挺冷的,做做恭恭敬敬地等候地样子!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 D、此情此景,让你想到了哪个相类似的故事?(程门立雪) (5)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又等了一个时辰和快步,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 表现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尊敬和渴求,也可以说明他很诚心诚意。 (设计理念:学习课文时,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诚心诚意”,通过学生自读课文、自学课文、并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刘备的诚心诚意的语句,在悟中读,在读中悟,读出了“味”,使文中人物个性更加鲜明,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带上自己的理解,再读一读这个部分。 9、总结:同学们,读出了刘备的诚心诚意,那才华横溢、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到底有没有被请出山?刘备有没有得到诸葛亮的帮助?更精彩的故事还在后面呢?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 三、推荐阅读《三国演义》、易中天《品三国》 板书设计: 《三顾茅庐》是根据名著改编的一篇历史故事。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故事情节不难理解,因此,我把整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上,引导学生通过“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的过程,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顾茅庐》公开课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公开课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公开课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分清*的详略,读懂重点句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3.情感目标——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4.发展性目标——学会学习(自读自悟)、学会合作(研讨交流)、学会做人(尊重他人以诚待人)、学会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

课前准备: 教师: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直接板书“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简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二、作家作品简介 三、导读 1.一读——大声朗读。 导读题:刘备那一点吸引了孔明?打动了孔明的心? 学生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理解 2.学生朗读课文后,课件出示下列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正因为……所以才……、……如果不是……就不会……”

提示学生可以用上屏幕上出示的关联词,把自己的读后感表述的流畅、准确。当然,也要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 3.对学生的各种表述,教师不作点评,待学生充分表述个人的读后感之后,再引导学生对刚才的信息进行处理。 4.虽然大家的说法各不相同,但是每个人的话语中都包含着一个共同的声音,看谁能够用一个词概括。 (诚心诚意) 5.深入学习课文——默读。 (1)诸葛亮作为当今大贤,人人都渴望得到这样的大贤。也就是说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肯定有不少的人诚心诚意的邀请过诸葛亮,但是诸葛亮一直都没有出山。这就说明,刘备的诚心诚意是与众不同的。那么,刘备的诚心到底有何不同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 (2)学生默读课文,课件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同时出示两个服务性的导读题: 刘备用了那些方法使诸葛亮相信自己是诚心诚意的?诸葛亮又是如何得知刘备的诚心诚意是可信的?

23.三顾茅庐教案

23.三顾茅庐教案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品味精炼畅达的语言。 2.学会抓文章塑造人物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3.感受刘备的贤明与诸葛亮的智慧,学习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4.了解罗贯中与《三国演义》的相关文学常识,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培养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对描写刘备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的反复朗读,体会刘备访求贤才十分虔诚的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刘备的贤明与诸葛亮的智慧,学习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一典故。历史上用了“凡三往,乃见”这五个字来记载这一过程,而罗贯中则依据这五个字,将其洋洋洒洒地书写了近五千字。那么,他究竟比历史的记载多了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三顾茅庐》,去一探究竟! 二、预习检查 1.给加点字注音 拜谒. yè纶.巾 guān 鹤氅. chǎng 愧赧. nǎn 沔. miǎn 存恤. xù箪.食 dān鄙.贱 bǐ 2.作者与作品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山西并州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 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乱之时,有自己的理想,不苟同于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今存署名由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等。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了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背景介绍 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当时有宏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去曹营前荐诸葛“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

《三顾茅庐》教案

《三顾茅庐》教案 备课时间:2018.11.20 授课时间:2018.11.3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梳理文章,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品味精炼畅达的语言。 2.学会抓文章塑造人物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过程与方法: 1.体味精炼畅达的语言,结合文中精彩语句品味刘备、诸葛亮的形象,学习两人的优良品质。 2.了解罗贯中与《三国演义》的相关文学常识,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培养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刘备的贤明与诸葛亮的智慧,学习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能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 2.品味刘备、诸葛亮的形象,学习两人的优良品质。 教学难点: 透过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理解刘备和诸葛亮的性格特点。 教法学法:比较阅读法、视频直观赏读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蜀相(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咏史诗。作者借游览古迹,称颂蜀汉丞相诸葛亮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写丞相雄才大略和忠心报国,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二、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山西并州太原人,汉族,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 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乱之时,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于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今存署名由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 三、相关介绍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了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这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受到了素重历史传统的中国人民的喜爱,所以明代“自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馀回,为世所尚,嗣是效颦者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诸刻,其浩瀚与正史分签并架”,形成了一个创作历史演义的传统。 四、背景介绍 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当时有宏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去曹营前荐诸葛“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 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两人的荐语,更引起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兴趣。一顾茅庐遇崔州平,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诸葛均、黄承彦,留下书信。课文从三顾茅庐开始写起。

三顾茅庐公开课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朱艳 设计理念: 《三国演义》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影响深远的艺术形象。诸葛亮在小说中是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来歌颂的。《三顾茅庐》这篇课文着重写了刘备第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的经过,表现了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诚心诚意的思想品格,同时体现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为此,设计本文的教学,我以刘备拜访诸葛亮的诚心诚意为突破点展开讨论,自然地进入对诸葛亮的志向和才干的欣赏。 教学过程: 一、播放音乐,导入课文 1、话说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战火纷飞,曹操、董卓、孙权等都拥兵自重,各据一方。为了能够一统中原,他们个个求贤若渴。当时有一位水镜先生,他有三个弟子,相传得其一就能得天下。诸葛亮就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个。(板书:诸葛亮)他当时隐居隆中,被人称作卧龙先生。曹操、董卓、孙权他们都请到诸葛亮当自己的谋生,可是这位人才最终却为刘备所用(板书:刘备)。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来到公元前207年,随同刘备、关羽、张飞一同前往隆中--------(指板书,生齐读课题)《三顾茅庐》 2、质疑 你觉得刘备此行是凭什么打动诸葛亮?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文中的一个成语说出来。 (板书:诚心诚意) 师:诚心诚意是什么意思? 真心真意真诚待人不虚假发自内心的对待别人 师:是啊,真心真意就是用一颗真心,发自内心的对待别人。 让我们带着诚意读好这个词语(生齐读) 2、师:那么刘备其心到底有多诚,其情到底有多真,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走近刘备,听其言,观其行,感其心。

二、听其言,感诚心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刘备的诚意,划一划,读一读,还可以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好,现在来交流一下读书感受。 出示: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就这一句话让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张飞?(鲁莽、急躁、粗鲁)。张飞说的这句话里面哪个动作最能表现他的鲁莽、粗鲁?(“捆”),再读一读,读出莽张飞的感觉。(生读)一句话,一个字就刻画了一个鲜活的人物,这就是名著的魅力!接着读下去—— 2、出示: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从刘备的话中,你听出了什么?(生气、尊重人才、求贤若渴) 师:当年刘、关、张三兄弟桃园结义,患难与共,结下了生死情谊,今天刘备为了一介草民责备自己的生死兄弟,可见人才在刘备心目中的分量。 一句斥责之言,我们读懂了刘备对人才的渴求与尊重!(齐读刘备的话)【设计理念:“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一个“嚷”字传神的再现了张飞的粗鲁,一个“生气”同时刻画了刘备不顾结拜生死情义,在刘备对生死之交的“气”中,对比反衬出他对诸葛亮的多么敬重,在指导感情朗读中有了对比,情感便有了升华。】 3、师总结:张飞和刘备对待诸葛亮的态度截然不同,形成鲜明的对比,更突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三、观其行,感诚意 过渡:刘备拜访贤才的诚心不仅表现在他对张飞的斥责之言中,还表现在他许多细微的动作中,请大家再次默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刘备对贤才的敬重与诚心?用笔画出那些打动你的地方,好好体会体会。 交流:刘备的哪些举动让你感受到他拜访的诚心和对诸葛亮的敬重?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发现。 1、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哪个词让你体会到了诚?你抓住了“下马步行”这个词。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三顾茅庐》课文原文及教案. 课文 回到住地新野,刘备派人去隆中打听。过了几天,得到回报,说诸葛亮回来了。刘备叫人立即备马。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刘备上马出门,关羽、张飞也只好骑马相随。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张飞埋怨说:“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刘备说:“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冷,自己回去吧!”张飞只得跟着走。三人冒雪走到卧龙冈,刘备轻叩柴门,开门的还是上回那个书童。可是,家中只有诸葛亮的弟弟在读书,诸葛亮被人请走了。三人只得怏怏而回。 时间过得好快,寒冬刚过,早春来临。刘备打算三访孔明。关羽、张飞都不耐烦了。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张飞说:“既然二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说:“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张飞满口答应。 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高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书童又出来了。书童告诉刘备,先生正在睡午觉。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关羽、张飞在门外站了

好长时间不见动静,便走进门来。见刘备还站着等,张飞气极了,对关羽说:“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关羽一再相劝,张飞才没放火。 又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睡醒。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诸葛亮忙答礼说:“将军光临草舍,没有及时迎接,实在惭愧!”两人礼让一番后,就坐在草堂上,边喝茶边谈论国家大事。 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议论后,更敬佩诸葛亮了,他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创立大业。诸葛亮看到刘备三顾茅庐,又肯虚心求教,就答应了。后来,诸葛亮辅佐刘备,打了许多胜仗。 教案 1.认知目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详略,读懂重点句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3.情感目标——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4.发展性目标——学会学习(自读自悟)、学会合作(研讨交流)、学会做人(尊重他人以诚待人)、学会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

三顾茅庐教案

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 学习目标 1. 了解本文的表现手法和基本的表达技巧。 2. 学习古代长篇小说的鉴赏方法,培养鉴赏水平和探究意识。 3. 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能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文本,并能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 4. 尝试对感兴趣的作家作品实行专题研究。 学习重点 1. 层层烘托的出场艺术。 2. “犯中见避”的写法。 学习难点 1. 层层烘托的艺术。 2. “犯中见避”的写法。 解读文本 一. 作者简介 罗贯中(1330?~1440?)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杭州人,祖籍太原。关于他的生平,明王圻《稗史汇编》说罗贯中是“有志图王者”,后来朱元璋这样的“真主”一统天下,他的政治抱负落空,而致力于小说创作。 罗贯中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写过乐府隐语和戏曲,但以小说成就为主。关于他的小说,《西湖游览志馀》称他“编撰小说数十种”,又相传他写过《十七史演义》。今存署名罗贯中的作品,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这些作品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就最高。全书以宏大的结构描绘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作品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动乱时代人民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对仁君的向往,体现了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三国志通俗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语言简洁明快而又生动。它把历史和文学自然结合,有现实的描绘,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 二. 整体感知 提示:速度全文,获得总体印象,然后勾画出每一次拜访中的关键语句,理清故事发展的脉络。 本文可分两部分 1. 司马徽再荐名士(第1自然段) ①元直一荐 ②司马再荐 关键语句 ①“峨冠博带,道貌非常” 以这样的打扮暗示其隐士身份,使求贤若渴的刘备误以为是孔明。 ②“此莫非即孔明也” 引出了要推荐和探访的对象。 ③“元直临行,荐南阳诸葛亮,其人若何” 说明徐元直曾推荐过诸葛亮,引出司马徽的再荐。 ④“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其才不可量也” ⑤“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 后两句从诸葛亮的自比和司马徽的他比,介绍了孔明的治国才智,更引起了刘备拜见孔明的

九年级上册语文《三顾茅庐》公开课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三顾茅庐》公开课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三顾茅庐》公开课教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三顾茅庐》教案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和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朗读体会比喻的作用。 学习课文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难点: 通过刘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教学具准备: 主要板书: 7、三顾茅庐 诚心诚意 雄才大略 教学过程: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引导学生接答:《三顾茅庐》,已板书好课题) 师:三顾茅庐这则故事讲了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 师:第三次去隆中,刘备是凭什么打动诸葛亮. (引导学生说出刘备是凭他的诚心诚意来打动诸葛亮的)

(板书:诚心诚意) 教学板块之一 师:刘备是怎样打动诸葛亮的? 附:引导要点: 生一:上路之前:当张飞嚷着要用一根麻绳把诸葛亮捆来时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 刘备责备张飞是因为怕张飞的鲁莽误了他的大事,通过比较朗读突出了他对诸葛亮的敬重,对贤才的渴求。 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旨在让学生通过刘备的语言,理解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和对贤才的渴求。 生:学生练读 指名读,其他学生评读 角色读,评读 生二:见面之前,刘备的所作所为。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引导学生读读,找出关键词语,反复诵读。从而领悟刘备对诸葛亮态度认真,恭恭敬敬,体会他尊重人才、呵护人才,求贤若渴的品质。) 你能找出一些关键词吗?(生找,师划) 这些词反映了刘备什么样的心情? 师:你们能读好这些话吗?请练几遍

三顾茅庐教案

8三顾茅庐 教材分析: 我讲的这一课《三顾茅庐》是说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我以刘备如何打动诸葛亮,成功邀他出山?诸葛亮何德何能值得刘备诚心诚意的邀请?两个问题作为切入点。交流第一个问题,我是这样做的,请之前用张飞的莽撞、无礼,刘备的责斥反衬刘备的诚心诚意。请之中,以刘备的表现反映出他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交流第二个问题,我首先讲了隆重的景色,让学生明白这种美景能不养育旷世奇才吗?再通过隆中对,出山后的表现让学生明白诸葛亮的旷世奇才,这样的人才刘备能不诚心诚意的去邀请吗?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王老师早就听说咱班同学聪明好学,知识面广,老师呢想考一考你们,你们敢不敢接招?(敢)下面老师说一些人物的名字,你们来说它们出自哪故事里,看谁回答得又快又准确。唐僧()武松()贾宝玉()刘备(),同学们真聪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真是我国的四大名著,历史瑰宝。今天我们学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中的一篇《三顾茅庐》。 2、板书课题。示范“茅”、“庐”两字写法;学生练习写“茅”、“庐”两字,写在课题旁边。 3、解题。理解“顾”、“茅庐”意思。 二、初读课文 1、范读。(或听录音) 提问:谁“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干什么?“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2、自渎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②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3、检查自渎情况。 ①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A.生字卡片; 诸葛亮辅助捆来尊重卧龙疏疏朗朗潺潺 吩咐恭恭敬敬半晌时辰策略茅塞顿开同塌讨论 B.重点字音: 疏潺晌辰诸尊吩塞策 C.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②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要求: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边读边评议。 ③感知文章主要结构:略写前俩次,详写第三次。 ④讨论: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板书: 刘备:尊重人才诸葛亮:雄才大略 三、作业: 1、描红 2、抄写生字新词

部编九年级上语文《23 三顾茅庐》优质课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 【教材分析】 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东汉末年,汉朝宗亲左将军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他们的谈话内容即《草庐对》(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 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去南阳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当时屯兵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郡邓县诸葛草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迨”“拜谒”“疏懒”等字词的音形义,了解作者及《三国演义》相关文学常识。 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详略,读懂重点句子。 2.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体味精练畅达的语言。教学难点 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作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正是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一起学习的课文,就是发生在那个时代的一个故事,节选自《三国演义》,它就是《三顾茅庐》。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罗贯中编著的

三顾茅庐公开课教案

三顾茅庐公开课教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及反思 赵智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三顾茅庐”的意思。 3、通过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动作,体会他对人才尊重的优秀品 质。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体会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和动作,感受刘备的诚心诚意,学习刘备尊重人才的优秀品质。 2、难点:理解比喻句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三顾茅庐》的资料; 2、预习《三顾茅庐》。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正是国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着之一,你知道另外三部吗 出示片1:连一连:

《三顾茅庐》罗贯中 《红楼梦》施耐庵 《西游记》曹雪芹 《水浒》吴承恩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一起学习的课文就是选自《三国演义》的《三顾茅庐》。(师板书课题,故意将“茅”少写一笔“撇”,以加深学生对“茅”的正确印象。) 4、学生交流自己找到的资料,弄清时代背景。 二、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怏()惭() 快()渐()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读一读。出示片3 卧龙冈(gang gang) (man man)埋怨 只得 (de dei) (shu shu)数九寒天 草舍 (she she) (yang yng)怏怏 2、检查读课文情况: 采用同桌互读互听的方式进行。 三、合作交流,精读感悟 1.默读课文,理解“三顾茅庐”的意思,可用课文里的话解释。

三顾茅庐公开课教案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及反思 赵智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三顾茅庐”的意思。 3、通过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动作,体会他对人才尊重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体会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和动作,感受刘备的诚心诚意,学习刘备尊重人才的优秀品质。 2、难点:理解比喻句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三顾茅庐》的资料; 2、预习《三顾茅庐》。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正是国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你知道另外三部吗? 出示片1:连一连: 《三顾茅庐》罗贯中

《红楼梦》施耐庵 《西游记》曹雪芹 《水浒》吴承恩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一起学习的课文就是选自《三国演义》的《三顾茅庐》。(师板书课题,故意将“茅”少写一笔“撇”,以加深学生对“茅”的正确印象。) 4、学生交流自己找到的资料,弄清时代背景。 二、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怏()惭() 快()渐()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读一读。出示片3 卧龙冈(gang gang)(man man)埋怨 只得(de dei)(shu shu)数九寒天 草舍(she she)(yang yng)怏怏 2、检查读课文情况: 采用同桌互读互听的方式进行。 三、合作交流,精读感悟 1.默读课文,理解“三顾茅庐”的意思,可用课文里的话解释。 2、“三顾茅庐”的意思:刘备三次到诸葛亮的草屋拜访他,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随机教学“复姓——诸葛”)

《三顾茅庐》优秀教案名师优质资料

23*三顾茅庐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该书结构宏大,情节曲折,塑造了数以百计的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令后人叹服不已。 1.理清文章脉络,复述故事情节。 2.分角色朗读张飞和刘备的对话,抓住描写张飞的关键词语,感悟张飞的性格特点,学习侧面描写衬托人物特点的方法。 3.体会刘备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4.学会尊重他人、以诚待人、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品质。 一、新课导入 诸葛亮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在任何时候提到诸葛亮,作为一个中国人,都会有一种由衷的自豪感。因为,这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百分之百的中国的智多星。今天,我们将学习的“三顾茅庐”不过是诸葛亮众多故事之一,但是,仅仅从这一个故事中,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我们就可见一斑。(板书课题、作者)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积累生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拜谒(yè) 纶巾(guān) 末胄(zhòu) 愧赧(nǎn) 倾颓(tuí) 存恤(xù) 殆尽(dài) 疏懒(lǎn) 鄙贱(bǐ) 如雷贯耳(guàn) 顿开茅塞(máo)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窗外日迟迟:太阳缓慢落山的样子。 未审得入览否:明白,知道。 不胜愧赧:因羞惭而脸红。 屏人促席:靠近。 奸臣窃命:篡夺国家权力。 而不知存恤:爱惜,体恤。 总揽英雄:广为延揽。 惟将军图之:考虑。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了百万军队,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高低。 ②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益州地势险要,有千里肥沃的土地,是物产丰富的地方,高祖依靠它成就了帝王之业。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8.三顾茅庐 课前活动:背诵小古文《读书需有疑》 一.说题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三顾茅庐》。 1、谁来说说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吗? 预设: 生:三顾茅庐就是三次拜访诸葛亮。 师:不错,能加上一个谁,就更好了! 生:三顾茅庐就是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 师:你说得真好,那刘备为什么要三次拜访诸葛亮呢? 生:刘备恳请他辅助自己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当时正是东汉末年,群雄纷争,他们之间常常发生战争,百姓苦不堪言。所以刘备决心请诸葛亮出山完成统一大业,可是,一连两次,他连诸葛亮的面都没见着。 师:那第三次时,他请到诸葛亮了吗? 生:请到了。 师:是刘备的什么打动了诸葛亮? 生:诚心诚意。 二、新授 1、那么刘备在三顾茅庐的整个过程中,其心到底有多诚,其情到底有多真?请大家默读课文 2、 3、4自然段,找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建议大家边读课文边用圈画出关键词句,并在旁

边用简短的几个字写出你的感受。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老师巡视,相机指导) 2分钟后,老师看到大部分同学只找到了两三处,不怕,团结就是力量,请你和同桌讨论讨论,互相补充补充,相信你一定能找得更多。 2、看大家那么认真的样子,老师知道你们一定体会到刘备的诚心诚意了。快来跟我们分享一下吧! 预设1: 生:读刘备的话。 师:刘备为什么会这么严厉地骂张飞? 生:张飞说要用绳把诸葛亮捆来。 师:你能把他的话读出来吗? 师:他们竟然发生争执了!你知道刘备和张飞的关系吗? 生:张飞是刘备的结拜兄弟。 师:是啊!《三国演义》中一个著名的情节就是——桃园三结义(出示图),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拜成三兄弟,感情比亲兄弟还要亲。他竟因为这个还未见过面的诸葛亮而斥责张飞,由此看出他对邀请诸葛亮出山的诚心诚意。 师:让我们来读读他们的对话。(出示对话) 指名一男一女读。 生评。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你觉得该怎么读?试试看?你为什么要

三顾茅庐_教案

三顾茅庐 一、教材简析: 《三顾茅庐》是根据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二、设计理念: 依据“向全体学生开放,向学生的思维开放,向学生的情感开放,向学生的未来开放”的教学理念,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培养创新意识入手,打破平常第一课时简单的学习生字读课文的教学模式,将其设计成读文、学习生字词、感悟课文内容为一体的开放性语文教学,并创造性地设计了编演独幕剧、课文原文对照阅读等教学环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全身心的感受,激起学生对中国经典名著的浓厚兴趣,让学生的个性在生动活泼、自由开放的学习中飞扬。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

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4、激发学生对中国经典名著的阅读兴趣。 四、教学重点: 根据中年级段学生的接受与理解能力的特点,我将目标3、4作为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课题。 1、看看咱们班的小书柜里放满了书,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爱看书啊。大家知道我国的四大名著分别是什么吗? 2、四大名著是我国乃至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上广泛流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改编自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的一个令人津津乐道的故事。 3、全班齐读。 4、“顾”是什么意思?拜访。 同学们注意,“顾”的最后一笔是竖提而不是竖

弯钩,请大家用钢笔在课后田字格里把这笔清晰地描红出来,提醒自己不要写错。 5、“茅”,大家看它的部首是——草字头。指的就是——茅草。这个字特别容易把撇丢了,请同学们拿出小手跟老师再写一遍,牢牢地记住它。 6、“茅庐”的意思就是——茅草做的房子。 7、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呢?加上人物。 8、由这个故事演变到现在,“三顾茅庐”已经成为一个成语,谁来说说它现在的意思?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9、全班齐读“三顾茅庐”。 (设计说明:我们班的学生课外阅读面比较广,以他们熟知的四大名著入手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在教学生字方面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地进行“顾”与“茅”教学。)(二)课题质疑,初读解疑 1、学生质疑,预设问题: A、谁三顾茅庐,去拜访谁? B、为什么会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

8、三顾茅庐 教学目标: 1 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 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初步理解课文第3自然段中写景的内容。 3读准生字新词初步理解“三顾茅庐”、“蜿蜒起伏”、“疏疏朗朗”等词的意思。能正确书写生字。 重点难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三国演义》的主题曲 2、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三国演义》里面一个有名的故事,它就是《三顾茅庐》。来,看老师一起写课题。“顾”要注意里面是横折钩,下面是竖提。“茅”字的横钩要比草字头略微长一点,这样才好看。 板书:三顾茅庐 3、顾名思义“茅庐”即“草房子”,“顾”字典上有三种意思:①回头看;②拜访;③照顾,注意。“顾”在“三顾茅庐”应选哪种意思?整个词又是 什么意思?板书:拜访 4、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谁三顾茅庐,为什么三顾茅庐,为什么要三顾。梳理主要问题,然后再读课文.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要求:(1)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多字,不丢字。 (2)边读边思考刚刚提出的问题。 2、通过初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板书刘备、诸葛亮 同学们听课效率真高,你们可以独立地解决这么多问题,真了不起。现在老师要来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了。 三、学习生字新词。 (一)读准字音,初步理解 分组出示词语,引导读正确。课前大家进行了预习,预习情况怎么样,我们来检查一下,谁来读第一组词语。词语出示有目的 第一组:诸葛亮刘备张飞关羽结拜 a.诸葛亮字孔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人称卧龙先生,诸葛是复姓,你还知道哪些复姓吗?上官、夏侯、司马、东方。同学们真不简单,知道这么多,单凭这一点,你做我的老师了,有些姓我还没听过,回去我查查字。 B、张飞、关羽、刘备他们是什么关系,结拜兄弟。他们之间还有一个故事呢,叫桃园三结义,谁来给我们说说这个故事。指名说,桃园三结义。刘备、张飞、关羽在张飞的家桃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说明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敬安镇唐楼小学张旭刚2016、9、22 教材依据:苏教版语文第八册第八课《三顾茅庐》。 设计思路:本课是根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课文对刘备三顾茅庐的描写,一次比一次详细。课文通过对人物言行细致入微地刻画,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文本的这一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围绕这一主线潜心阅读文本,在读中感悟,读中品情。“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从这个教学理念出发,在教学中紧扣中心问题——“在三顾茅庐的过程中,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刘备相请诸葛亮诚心诚意”展开全文的教学。引导学生探究、体悟,让学生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过程。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课本到原著,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在学习形式上,通过分角色朗读、体验式解词、配乐表演等方式促进学生对文本理解,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具有开放性,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①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的对比衬托法,读懂张飞和刘备的对话。②理解“斥责”“拜见”“恭恭敬敬”等词的

意思。 2、能力目标: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理解刘备三请诸葛亮求贤若渴的心情,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②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张飞、诸葛亮等人物形象,能根据文本内涵大胆想象,写其中一位的想法。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懂得只有尊重人才,广纳人才,才能大有作为。 4、发展性目标:学会学习(自读自悟)、学会合作(研讨交流)、学会做人(尊重他人、以诚待人)、学会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教学重点: 1、能有感情地读刘备三顾茅庐时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语句,体会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2、开放文本,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 1、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学生对刘备诚心诚意的共鸣。 2、读张飞的语句,理解对比反衬的写法,并对张飞形象进行多角度认识。 教学准备:PPT课件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