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中考历史复习:《中外历史知识点综合比较》复习文本材料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中考历史复习:《中外历史知识点综合比较》复习文本材料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中考历史复习:《中外历史知识点综合比较》复习文本材料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中考历史复习:《中外历史知识点综合比较》复习文本材料

《中外历史知识点综合比较》复习

1、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相同之处:它们都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开启了民智,宣扬了资产阶级的思想。

不同点:时间不同,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启蒙运动兴起于18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时期。

兴起地点不同: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启蒙运动兴起于法国。内容不同: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启蒙运动反对专制,强调人权和法制。

2、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几个阶段

(一)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特点:①革命的手段都采用暴力的形式。②革命的过程曲折复杂。③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一切反封建统治的阶级、阶层结成了联盟,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特点:多是自上而下,资产阶级与旧势力达成妥协。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方式

第一种途径: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制度而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例如1640—168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

第二种途径:通过民族解放战争,推翻殖民统治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例如1775—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

第三种途径: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逐步废除旧制度而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例如俄国1861年的废除农奴制改革和日本1868

年的明治维新。

4、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点:

相同点:

(1)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英、法受到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美受到英国殖民统治的阻碍。

(2)性质:都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3)领导阶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资产

阶级和新贵族领导下,美国独立战争在北

方工业资产阶级和南方大种园主的领导

下,法国大革命在大、小资产阶级的领导

下。

(4)在革命过程中,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

质的法律文献。英国《权利法案》,美国

《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

(5)结果:都取得了胜利,确立了资产阶

级统治。

(6)影响:都推翻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对拉美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世

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不同点:

(1)原因不完全相同:英国革命为了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美国革命为了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法国的革命是要推翻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

(2)领导阶级不完全相同:除了资产阶级领导革命外,英国还有新贵族,美国还有南方种植园奴隶主阶级,法国自由派贵族。

(3)特点不同:英国是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不仅是资产阶级革命,也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法国大革命则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的、最彻底的、最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

(4)结果: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美国是联邦制,法国民主共和制。

5、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异同

相同点:

(1)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改革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此后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3)改革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4)改革后都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不同点:

(1)背景不同:俄国改革前面临着严重的农奴制危机,没有民族危机;日本则不仅有国内危机,而且面临着外国侵略的民族危机。

(2)前提不同:日本在改革前,武装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为维新改革扫清了障碍;俄国在改革前没有发生内战。

(3)内容不同:俄国改革以废除农奴制为主;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以学习西方为主。

6、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点

相同点:

(1)背景相同,改革前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

(2)性质相同,都是由最高统治者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了重大措施;

(4)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不同点:

戊戌变法依靠一个无实权的皇帝,以失败而告终,中国仍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明治维新获得成功,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强大起来。

7、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南北战争的不同点:

(1)原因不同:美国独立战争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英国殖民统治的阻碍,南北战争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黑人奴隶制的阻碍。

(2)内容不同:独立战争要求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统一,废除黑人奴隶制。

(3)方式不同:美国独立战争采取的是民族解放斗争的方式,美国南北战争是以内战的方式进行的。

(4)性质不同:独立战争具有民族解放战争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双重性质,南北战争是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8、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历史人物的评价

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领导人,他出身新贵族,率领议会军打败国王军队,建立共和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但他在掌握了政权后,就任“护国主”,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策,建立军事独裁统治,引起了人民的不满。在他结束统治后,英国政局陷入动荡中,导致了旧王朝的复辟。

华盛顿: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他领导美国人民进行英勇斗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被美国人民誉为“国父”。同时,制订了1787年美国宪法,建立起联邦制国家,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林肯:是南北战争期间一位著名的总统,他领导联邦政府开展斗争,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打败了南方叛乱军队,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成为美国历史上受人爱戴和尊敬的总统。

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1799年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1804年,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

国。对内制订和颁布《法典》,便利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对外战争打退了反法同盟,捍卫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统治。但后期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独立,掠夺了各国人民,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引起了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反抗,最终,拿破仑帝国在穷兵黩武中覆灭。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中考复习计划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xx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1.以课本为依托,紧扣知识要点和历史课程标准,夯实基础,强化主干。 2.掌握并熟悉历史基础知识,准确再认和再现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引导学生形成必要的历史认识。 3.认识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构建整体的历史观,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的能力,提高理解和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内容: 八年级下册五、六、七单元,九年级一、五单元。 三:复习思路与具体安排: 根据时间,按照三个阶段复习。 第一阶段:全面复习(2月16日——4月调考)此阶段是学生全面了解书本知识点的时期,所以非常重要,这一时期关键要做的就是依据教材逐章逐节进行全面复习,梳理基础知识,让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复习过程力争做到系统和全面。同时训练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在教材中找出考点的能力,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熟悉程度,提高答题速度。针对我校学生实际,采取的主要复习方式为“练、评、讲”。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周全球性的震荡1课时第二周开辟新的发展道路1课时民族复兴的新道路1课时万众一心的抗日战 争1课时第三周新中国的诞生1课时《走向现代世界》单元检测1课时第四周《走向现代世界》单元检测讲评1课时战后世界新格局1课时共和国的风雨历程1课时第五周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课时第六周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1课时《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单元检测1课时《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单元检测讲评1课时第七周生活在国际社会1课时综合测试1课时第八周四月调

考模拟训练3课时第二阶段:专题复习(4月调考——5月20日左右)通过前一阶段的复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基础知识,但知识体系还不够完整,不够清晰,所以这一阶段要做的就是将所有知识点进行归类整理成专题,进行系统性的专题复习了。 例如:可将中国近现代史划分为三个专题:列强侵华史(1840-1945年);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1840-1949年);社会主义建设史(1949-至今)。世界近现代史划分为五个专题:资本主义政治发展史(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19世纪50-6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20世纪20-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形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两次工业革命前后经济发展;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二战后美国、西欧、日本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国际关系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的霸权政策和美苏争霸、世界格局新变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俄国十月革命、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 探索)世界科技发展史(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阶段:仿真演练(5月21日——中考)这一时期,考点基本清晰,但仍需探索命题趋势,了解试卷结构,熟悉考试题型,掌握解题技巧,调整心理心态。所以我们首先要认真分析四套试卷(元月调考卷、样题、四月调考卷、五月卷),注意题型、题量、难度,并掌握命题者的思路。然后将四套试卷裁剪,拼接,变形,反复多次给学生训练,掌握答案,人人过关。 最后临考前,指导学生考场发挥的方法和技巧,并进行考前心理辅导,做到学有所获。

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中考专题复习提纲

专题一:中国近代化探索 1、开端问题:①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②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③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戊戌变法。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五四运动。 2、历史舞台问题:①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戊戌变法。②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五四运动。

专题四: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次会议

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专题五:国共关系演变

1、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红军、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粉碎国民党四次“围剿”、进行长征取得胜利。 2、(1)长征胜利结束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2)长征胜利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3、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1)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军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打退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2)战略进攻: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 (3)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胜利:渡江战役。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专题七:人物篇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 一、时间的分配 现在中考历史时间是90分钟,所以时间分配要合理。如果太快,极有可能因没有认真审题而失分;如果过慢,就会引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试卷。因此,考试时一定要合理利用好有限的答题时间,以免顾此失彼。 二、历史解题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 必须要保证选择题的准确率,这是得高分的基本前提。 ▲如何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呢? 1、答题时必须抓住重点字句,如时间、年代、人物、事件、区域地点等,明确试题要考查的是历史的现象、本质、或是因果关系、影响。 2、注意分析题干和题肢的关系,有的题肢的内容是对的,但是与题干没有关系,不能选。对于没有把握的题目,多读几遍,找到关键的字句去分析,把明显的错误选项排除掉,选择与重点字句相关的选项。 3、有的是反向选择的要注意,即选择不正确的或者不符合题意的,这要特别注意。 4、不要凭经验答题,说不准题目跟你做过的题目考察的角度不同。凭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仔细答题。 5、选择题选好以后,如果没有十分把握就不要改动,相信你的第一感觉。 (二)非选择题 ▲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 1、带着问题读材料 2、重视材料出处 3、读懂材料,挖掘引申含义 4、善于提取有效信息 5、规范做答 如何分析材料? 如何解答材料题?总的而言可从三步入手:

一读:解题的基础 这一步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读什么?也就是阅读的内容。二是如何读?也就是阅读的顺序。先说一下阅读的内容 材料题都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部分,二是问题部分 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全,也就是不能忽视材料的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这些说明性文字,它们往往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背景、作者及其身份等信息,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是考生琢磨材料的重要因素,应该给予足够重视,不可漏读。 再说一下阅读的顺序。 如何去读却有讲究。根据我自己的实践,感觉在读题环节中,先读问题,以掌握题目设置的要求,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既节省阅读材料的盲目性,也节约时间。在阅读材料的时候,另外,也不能忽视材料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 从后往前读,也就是先读设问部分,后读材料部分。原因有三:一是先读材料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盲目性,特别是遇到一些难懂的或生疏材料,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二是每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命题者就是围绕着这个主题来设问的。所以先读设问部分,可以抓住材料的主题,这样在没读材料之前,就已经给材料内容定了位,这样我们的思维就有了目标。然后再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更是有的放矢了。 二想:解题的关键 读的同时,也是想的过程,找的过程,要边读边想边找,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设问和材料关系密切,设问提出的是有关材料的问题,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所以,找到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很重要。先在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然后带着关键词再去材料中找相应的关键词或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结合相关的知识信息,对号入座,对问思答。一般情况下,问题就解决了。 2、找材料与教材的相联点。 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增加,材料解析题的材料、问题都越来越“新”,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

2020年中考历史材料论述题解题指导

材料论述题解题指导 1、什么是观点?观点是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等史实的评价、看法、影响、意义、作用、启示、感悟等。观点带有个人的主观评判因素,而史实是一种客观的事实。 2、提炼观点和解答试题要注意的问题 (1)观点要用陈述句(不能是否定或疑问句等,不能是短语或词组)。 (2)提炼观点不宜停留在具体的“史”(史实)上,要上升到“论”(结论)的高度。 (3)观点必须是鲜明、简练、完整的一句话,观点表述不能啰嗦或模棱两可。(4)观点在材料中要能得到验证,要反映整则材料的完整意思,不能只抓住材料中的一句话或其中一个方面。 (5)要避免大包抄、“万金油”式的空泛观点。 (6)观点提炼要体现历史学科知识内容,要凸显“历史味” (7)论述部分要紧扣观点,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不能太少(答题卡空白处约150字)。 论述一定要包含两个论据,结构为:论述1(史实+论证);论述2(史实+论证)。选取的论据一是从材料中归纳,论据二一般是跟所提取的观点有关但取材于课本(也有可能材料本身就有两个论据,那就不必用到课本知识)。 要特别注意设问对论据可能有时间或空间的限定要求(如“世界近代史”) (8)结论是观点的升华,一定要写,但又不能照抄观点,可以参照两个论证对观点进行改写、扩写。 3、观点提炼的常见方法: (1)分层解析材料意思,再概括段落大意,找到中心意思与课本观点的相似之处。 (2)抓住材料的关键词(高频率词语)、主题词(体现中心意思的词语),找出几个关键词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已知的知识组合成一个观点。 (3)注意材料的出处与第一个设问等信息提示。 (4)根据材料出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信息,确定人物或事件的地位、性质、评价、影响、启示等内容中带观点性的句子。 (5)确定材料所涉及的是什么主题的:改革、开放、革命、科技、战争、思想解放、人物评价、古代重大工程等,回归课本或参考资料,寻找能对号入座的观点。但一定要记住不能出现过分空泛的观点,可以通过加限定语的方法把过于空泛的大观点降格成中观点。 4、强调: (1)观点不能太空泛。尽量选择比较熟悉、好论证的观点,不要给自己挖坑。(2)观点提炼后,要回归材料去验证一下,看看是否符合材料的整体意思。(3)要特别注意设问对论据可能有时间或空间的限定要求。

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计划

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计划 马上要中考了,中考历史复习计划怎么安排呢?下面我整理了,供你参考。 一、指导思想: 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文、关注生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严格遵循开卷考试和开放思维的规律,紧扣教材,精心安排复习计划,科学组织复习。整合知识点,收集焦点和热点,迁移训练。大容量快节奏,全面完成任务。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说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思维水平,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全力迎接中考。 二、学情分析 1、现在的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复习的最大特点就是普遍不够重视,或者说重视程度偏低,明显表现为上课情绪激情不足,平时主动复习的欲望淡薄,有些学生甚至出现练习马虎应付的现象。 2、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牢,能力欠缺,一是平时积累少,或者根本没有积累;二是平时练习时间少;三是平时练习的一些比较有创新的题目依赖性较大,表现为等待老师的答案,或者干脆置之不理。 3、大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特别是在辨析这个环节上,学生语言的组织非常混乱,答题结构不完整,导致失分的现象严重。

4、学生自己可控的时间少,自主学习能力非常有限,在各科的复习时间上的安排欠缺合理性,以致于在一些他们所认为相对不是很重要的科目上的复习,学生对历史复习大多跟着感觉走,导致复习效果不是很理想; 5、学生对练习的巩固情况令人担忧,大部分对练习没能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整理和概括,思想上仍是单纯地认为练习过的习题就是不需要再进行巩固了;甚至个别的学生眼高手低,对多次出现的习题不搭理。 6、许多学生的书写仍是比较潦草不清,答案不讲格式,学习习惯比较差; 7、学生对于复习大部分是"西瓜芝麻一起抓",以致于经常顾此失彼,首尾不得相顾,复习的质量就是大打折扣。 三、复习方法 历史中考已从应试型考试向能力型考试方向发展。在历史中考复习中,离开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去谈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历史中考复习时必须做到知识和能力并重。 1、紧扣课程标准、深研中考说明:进入九年级阶段,学习内容和要求、解题思路和方法、及所要达到的能力,都与以往有所不同。历史事件的发展是有其内在规律的,历史教材的编 撰也是有其经纬逻辑的。要紧扣课程标准,把握历史复习导向;深研中考说明。要分析教材框架、理清历史事件脉络,通过对书本中一个又一个历史事件的学习和分析,看清教材中每一章每一节编撰的用意。 2、重视标题,按章逐节。历史学科讲究系统性和连贯性,要学会把课本中的知识纵向排列、横向比较、甚至逆向推导。这样能够比较容易地在

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

材料训练 一、“天宝二年(743年)12月,他率弟子、工匠等,启程东渡,途中船被巨浪打坏,东渡失败。接着第三次、第四次东渡仍未成功。天宝七年(748年)第五次东渡,又遇狂风巨浪,风急波峻,水黑如墨,境况险恶。船随浪涌,忽如上高山,忽似落深谷,船上淡水缺乏,饮海水又涨腹。在海上漂流14天,饥渴交加,暑热难熬,漂流至海南岛南部,他双目失明,弟子荣睿病逝……天宝十二年,他以66岁高龄,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九州,受到热烈欢迎,留居奈良……” (1)上述材料中的“他”是谁?(1分)要到哪里去?(1分)去干什么?(1分) (2)上述材料中的“他”具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2分)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二、材料一:《史记》对西汉时期南方的描述:南方地广人稀,人们以稻米和鱼为主食,还采集果实和贝类为食┅┅刀耕火种,没有积蓄,大多都很贫困。 材料二:(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衣覆天下。 材料三:(宋朝时)朝廷……实仰东南之财赋,…….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问:这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材料一: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东方红》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春天的故事》 材料三:……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走进新时代》(1)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你知道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座城市吗?(2)材料三的歌词是近现代中共领导人丰功伟绩的写照,请思考歌词中“当家做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描绘的分别是哪些领导人? 四、材料一丰都全县人民到处高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的战歌,各地出现了父母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兄弟争参军的动人场面。社坛乡青年熊应龙步行70多华里,三次进城要求参军。 材料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没有翅膀要飞大,不坐飞机坐火箭。莫说指标能实现,白云也要摘几片。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什么事件?请说出与这事件有关的一个人物(4分)(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的什么历史事件?与此同时还有什么运动?(4分) (3)材料三中的大包干是指一种什么制度?(2分) 五、20XX年6月13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举行“2009中国记忆”大型直播活动,直播内容为正在申报世界遗产的中国大运河。选取杭州、扬州、洛阳等8个沿运河城市作为节目组成部分,其中,通州、扬州、杭州是直播点。 请回答:(1)材料中的“杭州”是隋朝大运河的南端,“杭州”在隋朝时称为什么?隋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大运河的开凿有什么意义? (2)隋朝大运河是谁在位时开凿的?隋朝大运河全长多少公里?

初三中考历史如何复习

一旦初三历史进入了总复习阶段,就意味着中考即将到来,因此制定一份合理的中考历史复习计划,能够帮助九年级的同学们在中考历史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详细内容: 一、明确中考历史的考试大纲 每年的《中考历史考试说明》都明确规定了考试范围、考试形式、试卷结构、考试内容与要求等内容,通过考试范围能够明确知道中考要考查哪些知识,可以有侧重点的复习,同样,试卷结构会规定分数比例,这样在复习的时候就能有针对性的做计划,比例高的多花一些时间,比例少的就少花例如一些时间,例如:中国古代历史约30%,中国近现代历史约35%,世界历史约25% 本地历史约10%,这样我们在复习的时候精力分配上会更加的合理。此外,也要了解清楚考试的内容和要求,以便能有更好的发挥。 二、找出自己的弱项 中考复习是,同学们通常对六本书要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此时找出自己的弱项,进行重点强化,有的同学对世界史掌握的不够牢固,那么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就在世界史上多分配一些时间。也有的同学眼高手低,觉得自己这也会那也会,那就不妨做几套模拟卷测评一下,看看自己哪里还需要强化,然后在着重制定计划。 三、如何制定中考复习计划

复习计划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整体目标和计划,就是,中考历史得分要到多少、名次要在什么位置,对知识的掌握要达到什么程度;第二种是阶段计划,就是一段时间内要完成什么样的复习任务,每一阶段要根据前一阶段完成情况进行调整;第三种是短期计划,到了最后复习,短期计划基本上就是天计划,每天干什么,相信到了中考复习阶段,每天给历史的时间少之又少,因此,大家一定要利用宝贵的时间,将复习效率最大化。 精锐教育建议您,历史复习计划并不是一成不变,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反思,不断调整,力争找到最佳的复习计划。这样就能在不断完善计划的过程中,自己也在不断的进步。

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技巧

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的几种类型 1.文字型材料题 这是中考材料题中的传统题型。一般都是选择书上的引文或学生比较熟悉的文章,这类题目一般是问得直接明了,考生较好回答。这种类型的材料题旨在考查阅读材料并寻找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图表型材料题 图表型材料题是以数字表格或图像(线)变化为信息载体,通过一定的数量关系来反映事物的数量特征、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 解决这类材料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表材料所呈现出的数字或线段的变化,来确定材料所要展示的信息。要先读设问部分,带着问题再去分析表格,有意识地去观察分析材料。通过观察发现现象之间的联系,再分析原因然后组织答案。 3.开放型材料题 近年来开放型材料题命题的一个趋势就是选择材料时,是考生熟悉的、非教材中的材料,如新闻时事、名人名言、谚语诗歌、漫画海报等,材料来源无法预知。但考生应当把握一点,即无论材料千姿百态,所选择的材料必定是以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为依托,所设问题必我所学、必我所能,不会超标,所考问题必然是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 在解答这类材料题时,一定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能敢于创新、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获得高分的保证。 材料分析题是近年来历史中考的必考题,也是很多学生日常考试中比较畏惧的题目之一,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基本的历史知识,运用了正确的解题方法,这类题目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难。 1、看题目 看懂题目,注意关键词 (1)看清有几问?谨防粗心漏答。(2)答题有何要求 ▲如“依据材料”,则是在材料中找答案即使与所学知识不符也要按照材料回答;▲如“结合所学知识”,则是以材料做引子用教材中的语言作答; ▲如“不得引用原文”,请自己组织概括答案; ▲如“有何变化”,即从什么变成什么或“不同”,则要前后对比; ▲如有“如何”,一定要基于史实答题; ▲如有“反映什么”或“含义”,那就是就材料表面意思回答; ▲如问“启示”,就要注意联系现实,并且一定要围绕主题来回答。 如:看到“改革”就想到“实事求是,根据国情,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看到“工业革命”就想到“教育兴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看到“仁”就想到“和谐社会”、看到“污染”就想到“保护环境,持续发展”、看到“闭关锁国”“学习西方”就想到“坚持开放”、看到“日本右翼”就想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还有时间、空间的限制等等,如某一时间段、某一国家……(在问中划出来) ▲如对某种观点的认识,就要先肯定(或否定)再说出自己的论据。

初三生中考历史复习计划

______计划 初三生中考历史复习计划;; 撰写人: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 _____年___月___日 (此内容仅供参考,可编辑)

初三生中考历史复习计划;; 中考历史知识的复习,关键在于基础知识要落实到位,复习的知识点要到位,但切忌弄成上新课和知识点的简单重复。应引导学生探求课与课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历史事件与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梳理线索、融会贯通,建立知识结构。以教材为本,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打破教材体系,纵横联系,进行专题复习,把握好复习的要点和难点。 根据考试内容和时间,拟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内容包括复习进度、教学案的编写、周练的安排,整个复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梳理教材;; 时间大约在2月10-5月1日左右,即按照教材的编写体系,以《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为重点,提纲挈领地复习,此阶段约占了整个复习阶段的一大半时间,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同时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教材的整体线索有一定的了解。在此阶段复习时,注意充分利用复习要点,以课本为基础,回归课本,厚书薄读,以专题为载体,针对性复习,全面把握历史知识体系。在复习过程中,采取教师系统讲解与学生熟记相结合,实行预测复习检测,巩固练习与检测相结合。这一阶段以学生复习为主,教师指导。这是打好基础的关键,这一遍要细要慢,一般是要先从教材中找到考点,然后分析考点,最后还要强化识记考点; 第二阶段是综合训练; 针对中考、题型分析、加强训练,回归课本,这一阶段,老师

讲解为主,时间是在5月1日-5月27日,将四本书的知识有机融合,根据中考的具体要求,选择若干题目进行一系列综合训练,目的是将第一阶段的历史知识进综合、形成能力。因此,认真研究中考改革态势,深入剖析中考命题思路,引导学生科学训练,确保能在中考中轻松夺取高分。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既是真题也是范题,有一定的指引作用,认真研究这些考题,有益于制定复习计划、选择复习方法、整合复习内容,更有益于挖掘内涵、明确目的、总结规律以便结合实际指导复习。根据中考试题来编制综合试卷。 第三阶段是查漏补缺;; 模拟测试,时间大约在5月27日中考,根据列次训练的情况,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再进行讲解、训练,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同时,要把握试题解题特点,加强解题方法的研究指导,提高学生解答历史试题的能力。加强学生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的解题策略指导,注重新题型探究式问答题的研究,只有这样,历史复习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才会烤出好的成绩。 谢谢阅读!

如何答好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

如何答好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 初中历史考试中最难的题,无非是材料分析题。很多孩子在这里失分严重,虽然考前对书本知识有了大概掌握,但是,一上考场,很多孩子就招架不住,对有些问题总是答不上、答不全。材料分析题如何拿满分? 材料题考察难度也分为易、中、难三种,但从试卷整体来说,难度肯定比选择题大。材料分析题常见的出题方式: 一、文字型材料题。这是平时考试中的常见出题方式,中考也是。一般都是选择书上的引文或学生比较熟悉的文章,这类题目一般是问得直接明了,学生较好回答。 二、表格型材料题。除了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有对重要历史表格材料的分析能力。这类题往往考查某个知识的具体方面,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设问也往往采取递进式。 要想读懂这些图表,需要图表和文字材料结合起来理解,其次还要把图表、文字材料和设问结合认识,进行答案的组织。 三、开放型材料题。所谓的开放型,一是指所选材料大多脱离教材,尽可能新颖,贴近生活,侧重现实性和社会性;二是指试题的设问尽可能的“彻底”开放,“不限定”范围,答案也非唯一性,这是开放型材料题的本质特点。近年来开放型材料题命题的一个趋势:就是选择材料时,大多脱离教科书,尽可能贴近生活,做到新颖,但是有侧重现实性和社会性,以新闻时事、名人名言、谚语诗歌等这一类为主。材料来源无法预知。但考生应当把握一点,即无论材料千姿百态,所选择的材料必定是以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为依托,所设问题必我所学、必我所能,不会超标,所考问题必然是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在解答这类材料题时,一定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能敢于创新、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获得高分的保证。

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技巧: (一)第一步,读懂读透阅读材料 1. 首先,要先阅读题的设问,后读材料。不少老师和学生会认为要先读材料,后看题目设问。事实上这样做有较大的局限,先读材料比较陌生,如遇到难懂的古文和外来材料障碍更大,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且在不了解答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读几遍才能知晓。因此,我们要先读题目的设问。先读设问的实质是使对材料的分析定向化。所以读材料时,一定要认真审读设问,明确设问的要求,然后带着设问有重点地读材料。尤其要注意文字(包括图表、图示等)展示给我们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从中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获取有效信息。 2. 其次,要掌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3. 再次,要把握好材料间的联系。有时一个材料题往往不止一则材料,有两则、三则材料。这些材料从表面上看肯定各不相同,有时则分别联系着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历史事件。但阅读时既要认真读懂每一则材料的中心内容,不能把它们完全割裂开来,又要注意其内在联系性,为下一环节的思考作准备。 (二)第二步,找取相关信息点 要注意找设问与材料中的关联点,要注意找取材料与课本关联中的相似点,要注意找取材料论述的中心。 有的不同材料围绕一个中心从不同的角度、侧面、时代展示不同内容,要找出这个中心;有

中考复习必备: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框架体系

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框架 一、原始社会南方古猿:三四百万年 三大人种: 古埃及—尼罗河流域—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最早) 古巴比伦—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 1、亚非四大文明古国 (大河文明)古印度—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种姓制度 二、奴隶社会 古中国—黄河与长江流域—分封制、青铜文明 发源地—古希腊: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伯利克里) 2、西方文明罗马共和国:布匿之战 (海洋文明)古罗马 罗马帝国:屋大维 三、封建社会1、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日本:大化改新 阿拉伯:伊斯兰教、穆罕默德2、中古欧洲社会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西欧城市的兴起 罗马教廷的统治 希波战争 总结:战争: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亚历山大东征 1、古代文明传播罗马帝国的扩张 和平:阿拉伯数字的传播 马可波罗来华 象形文字—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人 文字楔形文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 甲骨文—中国(商朝)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2、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荷马史诗》—荷马—古希腊 文学 四、资本主义社会 《天方夜谭》—民间故事—阿拉伯 阿基米德主要成就 科技与建筑麦加大清真寺 巴黎圣母院——“石头的交响乐”

1、萌芽期 文艺复兴(人被发现的时代) 新航路开辟(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1689 年《权利法案》 1776 年7 月4 日《独立宣言》 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 2、产生确立期1787 年宪法 1789 年《人权宣言》 法国大革命(1789—1794) 1804 年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法典》 美国:南北战争 林肯《解放黑人奴隶》 资本主义俄国:1861 年改革转折点 制度巩固日本:明治维新转折点 改变社会对印度——反抗:章西女王 3、发展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东方从属于西方对中国——鸦片战争 面貌 美国:南北战争4、加强巩固期:俄国:1861 年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英国宪章运动无产阶级斗争兴起马克思主义诞生 法国巴黎公社 5、强化期(出现垄断组织,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第二次工业革命(19 世纪70 年代—20 世纪初) 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第一次世界大战 五、大战后的世界 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俄国十月革命 1、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宁时期:新经济政策 建设社会主义 斯大林时期:斯大林模式 巴黎和会 资本主义世界确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华盛顿会议(一战后的世界格局) 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 美:罗斯福新政 德日:法西斯道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经典中考历史材料题(附中考答案)

经典中考历史材料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一一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 材料二 材料三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一切都受到最无情的批判…… ——恩格斯 (1)材料一“从来没有过的最伟大的进步变革”是指什么运动?其指导思想是什么?请写出这一时代的、材料二的作者的名字及其另一个代表作品的名称。 (2)材料三中的“伟大人物”请举一例,说出他的主要思想。 (3)材料一、三共同说明思想解放有什么重要作用?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二(在叛乱地区)“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指1863年元旦)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陆海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上述人等的自由。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出自什么法律文件?它们各自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2)合众国取得“自由独立”的途径是什么?材料一文件的颁布有何意义? (3)材料二反映的文献是谁颁布的?该文献的颁布对美国南北战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这两个重大事件的解决对本国发展有何共同影响?对我国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约在150年前,(一个)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今天,这个岛国依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电视片《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二“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出现,虽然只有23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将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 ——电视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岛国”指的是哪个国家?19世纪60年代末,该国抓住机遇“弃旧图新”,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弃旧图新”的结果使它逐步转变为什么社会性质的国家? (2)材料二中的“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指的是哪个国家?该国通过哪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分别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什么障碍?20世纪30年代该国为应对经济大危机实行新政,新政的特点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该国率先进入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如何做好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的复习

如何做好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的复习 历史科的材料分析题形式多样,不同形式的材料分析题有不同的解答技巧,可是材料分析题,对我们农村学生来说,却是失分率最高的部分,因此,学业水平测试冲刺阶段要对材料分析题进行专项训练,带领学生正确地阅读、理解、分析、解答是我们一项重要的任务,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是提高考试成绩的一个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学生历史材料题的解析能力,现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指导学生认识材料分析题特点 1.“题在书外,理在书中” 材料分析题中的材料来源广,信息容量大,设问角度大,灵活性强,能力层次高,考查功能强等特点。它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同时也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效果。 "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是材料解析题的重要特征。每一个问题都对应着一个知识点。我们在完成获取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之后,必须结合从教材中所学内容,进行知识衔接,将教材与材料相结合,完成知识迁移,并对相关知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一步筛选出有效信息,切忌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我们必须回忆教材中相关知识,并将提供的材料和教材相关内容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为最后总结答案提供基础。如果仅凭材料,往往难以回答完整。 “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从历史文献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论从史出的能力,联系比较历史史实的能力等理应是我们复习中培养学生的重点。 2.材料分析题的考查内容及方式 经过多年的教学中,笔者认为:材料分析题通常考查的内容及考查的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1)回答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

(2)根据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3)归纳材料的中心思想; (4)根据提问在材料中找有效信息,也包括比较几则材料的异同; (5)依据材料提炼、概括出观点; (6)联系实际,谈谈启示。 从以上考察内容及考察方式来看,题目的题干往往会在实际考题中表述为这三种方式:第一种,“根据材料,请回答……”;第二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第三种,不写“根据材料”,也不写“结合所学知识”,直接提出问题。 对于这三种表述的回答,我是这样指导学生的:第一种“根据材料,请回答……”那么这个题目的答案往往是原原本本地出现在材料中,这就得指导学生从材料中找出答案;第二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那么这个题目的答案就会出现在课本当中,同时要紧扣材料这就得指导学生用材料所给的信息去课本及资料找相关的答案;第三种,不写“根据材料”,也不写“结合所学知识”,直接提出问题,那么这个题目的答案要么直接从课本中找,要么根据材料结合课本来回答。这样,把学业水平测试题型的特点帮助学生分析一下,学生的复习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指导学生学会材料分析题答题方法 根据材料分析题特点,在复习过程中教会学生答题方法。 1.“读”——是解题的必要前提,读懂、读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题的第一步。 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读。 2.“找”——是解答的关键

【中考历史】2018最新版本中考历史专题材料论述题训练(历年真题)

中考历史专题材料论述题训练附参考答案 专题重要问题归类 目录 1. 近代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抗争 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建设 3. 关于台湾、香港、南京问题 4.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5. 重要的资本主义国家 6. 三次科技革命 7. 国际关系史 近代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抗争 一、根据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说明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答:①1842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领土主权完整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封建 经济逐渐解体,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②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 约》,大片国土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便利了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巨额赔 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允许日本设厂、增辟商埠,便利了列强向中国 输出资本和掠夺财富,因而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③八国联 军侵华战争后,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 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 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二、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 请写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的典 型事件各四例。并简要谈谈你学习这段历史的感受。 答:列强侵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运动、义 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感受:清政府腐败无能,落后就要挨打;农民阶级 和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获得成功;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 精神、永远不会向外国侵略势力低头;只有中国共产党是才能领导中国人 民取得革命的胜利。 三、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 1

初中历史 世界历史材料论述题专项训练(含答案)

世界历史材料论述题专项训练 评分标准: 一等(5-6分):观点明确,(2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3-4分)。 二等(3-4分):观点较明确,(1分)。史论结合较好,逻辑较清晰,(2-3分)。 三等(0-2分):观点不明确,(0分)。史论不够准确,逻辑不够清晰,(0-2分)。材料论述题一: 美洲的发现……确实带来了一场最实在性的(变化)。由于美洲为欧洲所有的商品提供了一个新的和异常广阔的市场,从而引起新的社会分工和艺术进步——这在欧洲古老经济的狭隘的范围内是永远也不可能发生的。……新大陆的白银似乎是以这种方式成为交换的主要商品之一,通过它古老大陆两端的贸易得以继续,而且,也正是通过它的大部分贸易使世界上原本相距遥远的部分彼此间联在一起。 ——亚当.斯密(1)与材料中“美洲的发现”同个时期还有什么类似的事件?(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1)麦哲伦环球航行 (2)观点:新航路开辟推动世界逐渐联成一个整体。(2分) 新航路开辟,不仅发现了美洲,促进美洲与外界的联系。同时新的航行路线的开辟,使得交通更加方便快捷,人们突破了以前丝绸之路大陆两端贸易的局限,各大洲交流和贸易更加频繁。随着各大洲的紧密联系,世界逐渐联成一个整体。(4分) 材料论述二: 19世纪末期美国迅速崛起,是美国综合实力的崛起,表现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领土、科技和社会等诸多方面。从根本上来讲是因为美国选择了适合本国国情和当时世界现实的发展道路。 ——摘编自夏东《美国崛起因素考察及启示》(1)材料中美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美国崛起的根本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参考答案 (1)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发表。(2分) (2)[答案示例] 观点:选择了适合本国国情和当时世界现实的发展道路是19世纪末期美国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2分) 论述:19世纪中期,美国北方资产阶级顺应当时资本主义发展潮流,打败南方种植园奴隶主,废除黑人奴隶制,进一步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之后又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鼓励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教育,从而促进了经济的腾飞,到20世纪初,其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一位。(4分) 材料论述三: 1、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的当天,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广播演说,宣布对苏联给予力所能及的援助,齐心协力打击敌人。美国政府也发表了愿意援苏的声明。

中考历史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教学设计

中考历史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教学设计 【练习课分析】 全面检测这一阶段世界近代史复习及练习效果,诊断“教”与“学”两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调整下一阶段教学和学习策略提供依据。 【学情分析】 第一轮复习结束,扎根教材,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较好,但核心考点欠明确,学生对常见题型的解题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课堂上,应该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纠正错题,找准错因,有针对性地“专题补差”,落实基础知识,强化记忆,从而掌握材料分析题的做题方法和做题技巧。 2、能力目标:理清解题思路,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解题规律和解题技巧,培养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考试观,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培养他们在成绩面前不骄傲、在挫折面前不气馁的良好心理品质。 4、教学重点:掌握材料题的答题技巧,把握做题的规律。 5、教学难点:鉴于考题答案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引导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来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模式】 练习课与“复习—总结—练习—拓学”模式相结合。 【教学方法】 以“复习——总结——练习——拓学”为教学主线,借助课堂练习进行纠错。 【教学设计】

一、师生共同复习世界近代史知识线索 二、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归纳总结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技巧 (一)、读:解题的基础。先读问题,包括问题的分数。以掌握题目设置的要求,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既节省阅读材料的盲目性,也节约时间。在阅读材料的时候,另外,也不能忽视材料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从后往前读,也就是先读设问部分,后读对应材料部分。 (二)、找:解题的关键。读的同时,也是想的过程,找的过程,要边读边想边找,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找材料与问题的相关点。2、找材料与教材的相联点。 (三)、答:解题的落脚点。走完了“读”和“想”这两步,答题的思路有了,只剩最后一步组织答案了。在组织答案时有几个问题要注意: 1、问什么答什么。紧扣题意、论从史出。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对号作答,坚持“问什么答什么”,不要脱离材料。 2、注意语言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书写工整。注意问题的分值。 。3、要恰当使用历史中的术语,少说白话。 三、课堂练习,出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归纳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今后的改进措施:(师生共同总结) ①.教师教学方面: A.增加检查、督促的力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程度。但因为所教班级过多,检查的力度是较难实现的。 B.注重解题方法指导等。 ②.学生学习方面: A.加强基础知识学习 B.认真审题。 C.注意书写等。 【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落脚点,一切教学手段的运用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最终的目的是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全体学生的潜力得到很大限度的挖掘,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训练效果等都得到了提升,教与学的气氛达到最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

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计划 2018

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计划 本学期我们时间紧任务重,为了能更好更全面的做好复习和迎考准备,现特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材为根本,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指导和要求,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二、复习目标 1.掌握并熟记历史基础知识,准确再认和再现重要历史事实。 2.通过历史现象初步理解一些历史基本概念和观点。 3.初步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 4、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 三、复习备考时间安排 2018年3月5日?——4月25日 四、复习内容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 “夯实基础”“专题训练”复习,并针对各专题复习进行专题训练,在此期间要进行第一次模拟考试的准备,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模拟考试的演练。 五、教学进度 (一)、时间安排: 第1周:中国历史八上册第1单元~第2单元 专题(一)、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 专题(二)、近代化的探索 第2周:中国历史八上册第3单元~第4单元 专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专题(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3周:中国历史八上册第5单元~第7单元 专题(五)、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专题(六)、经济和社会生活科技与思想文化 第4周:中国历史八上册第1单元~第2单元 专题(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专题(八)、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5周:中国历史八下册第3单元~第5单元 专题(九)、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专题(十)、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6周:中国历史八下册第6单元~ 第7单元 专题(十一)、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7周:中国古代史 专题(十二)、中国古代史思想科技文化河南地方史 六、复习的具体步骤: 课上时间应该做到: (1)以专题梳理知识脉络,夯实中考基础知识。 (2)分析专题中考热点、重点。 (3)学生记忆15分钟左右,夯实基础知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