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地理一轮(高效演练跟踪检测)1.4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高考地理一轮(高效演练跟踪检测)1.4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高考地理一轮(高效演练跟踪检测)1.4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高考地理一轮(高效演练跟踪检测)1.4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1.4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下图中白点是在美国同一地点全年不同月份部分日期早上8:30拍摄的太阳曝光照片。甲、乙、丙是在二分与二至日内从日出到上午8:30对太阳连续曝光拍摄而成的光弧。据此完成1、2题。

1.拍摄镜头朝向( )

A.东北

B.西南

C.东南

D.西北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光弧拍摄日日落时直立旗杆影子指向东南方

B.甲光弧拍摄日美国朝南开窗的房间内正午阳光照射面积达全年最大值

C.乙光弧拍摄日北京应在北京时间6:00日出

D.丙光弧拍摄日武汉的白昼达一年中最长

【解析】1选C,2选A。第1题,甲、乙光弧都有日出部分被遮挡住,在二分二至日内,上午8:30太阳位于东南部天空,拍摄到的光弧分布在东南部天空,所以拍摄镜头的朝向应是东南方向。第2题,根据图片中光弧的高度,甲是夏至日,日落西北方向,旗杆影子朝向东南方向;甲光弧拍摄日,美国朝南开窗的房间内正午太阳照射面积达全年最小值;乙光弧拍摄日是二分日,北京地方时6时日出,而此时北京时间为6:16;丙光弧拍摄日为冬至日,武汉的白昼达一年中最短。

读同一时刻不同日期晨昏线图,图中最外圈纬线为60°S,浅色阴影区域为T1时刻黑夜范围,深色阴影区域为T1时刻过后的T2时刻黑夜范围。完成3、4题。

3.T1时刻,世界时为( )

A.2月6日6:00

B.2月6日20:00

C.11月7日6:00

D.11月7日20:00

4.自T1至T2时期,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上海市盛行东南风

B.北京市正值多雨季节

C.亚洲高压势力增强

D.澳大利亚正值麦播忙季

【解析】3选C,4选C。第3题,从图中可以判断出T1时刻,90°E平分昼半球,其地方时为12时,由此可判断出世界时(0时区区时)为6时;从图中看出T1过后,南极地区的极昼范围在扩大,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向南移动,因而T1时刻,世界时应为11月7日6:00。第4题,自T1至T2时期,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季节上应为北半球的秋季转向冬季,亚洲高压势力增强。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2021届梅州中学高三地理午测试题(三)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2019山东济南一模]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我国农牧业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下图为二十四节气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农事活动中的谚语与“惊蛰”这个节 气相吻合的是( ) A.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B.麦熟一晌,虎口夺粮 C.东风不倒,雨下不小 D.有霜有霜,晚稻受伤 2.相关济南的描述,准确的是( ) A.寒露的夜较清明的昼短 B.小寒较大寒日出时刻早 C.立春与立冬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D.夏半年与冬半年时间长度一样 [2019甘肃武威六中月考]北京时间2013年6月21日13时04分,我国迎来2013年的夏至。下图为进入夏至时甲、乙、丙、丁四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图。读图,回答3~4题。 3.2013年夏至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 A.(23°26′N,136°W) B.(23°26′S,100°E) C.(23°26′N,104°E) D.(23°26′S,136°W) 4.关于四地的说法,准确的是( ) ①丙地一年中昼夜长短不变②丁地自转线速度最大③甲、乙两地纬度数相同,但分属南北半球④四地的纬度值丁>乙=甲>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9山东泰安期末]2017年金砖五国(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峰会于北京时间9月3日至5日在厦门举行,9月3日15时30分,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举行。据此回答5~6题。 5.峰会期间( ) A.厦门昼长夜短,夜渐短B.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逐渐南移 C.悉尼昼长夜短,昼渐长D.地球的公转速度渐慢,近秋分点 6.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时,金砖其他四国首都( ) A.新德里(77°E),旭日东升 B.莫斯科(37°E),正午时刻 C.比勒陀利亚(28°E),夕阳西下 D.巴西利亚(47°W),夜幕笼罩 [2019陕西咸阳一模]我国某城市太阳高度达一天最大值,此 时一辆轿车行驶在该城市的二环线上。车里的乘客发现前几 分钟阳光从行驶方向的左侧照射进车内,后几分钟阳光从行 驶方向的正前方照射进车内。读图,回答。 7.该时段,车辆行驶在二环线上的( ) A.甲路段 B.乙路段 C.丙路段 D.丁路段 [2019安徽马鞍山二检]下表是我国四城市连续两日的日出、日落时刻(北京时间)。读表,回答8~10题。 8.表中日期最接近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9.关于表中四城市位置的说法,准确的是( ) A.自西向东依次是④③②① B.自东向西依次是①③④② C.自南向北依次是③④②① D.自北向南依次是②①③④ 10.表中第一日到第二日期间,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北半球极昼范围越来越大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doc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滦县第二中学蔡红艳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与口常生活紧密相关,是地理高中阶段要求掌握的重点内容,也是历年高考命题中常见的内容之一。本课内容与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紧密相连,与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是并列的内容。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产生了黄赤交角;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了太阳直射点一年中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又因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引起了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纬度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季节)发生变化,就形成了四季。同一时间(季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五带。因此这节课又是前边所讲内容的继续。它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进一步理解黄赤交角存在的地理意义和太阳直射点南北回归运动的规律。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形成事物之间是联系发展的思想意识。 (-)教学对象分析 前面学生己掌握了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这就为这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但还存在空间感和动态感不强以及归纳概括能力不强等方面的问题。 (三)教学环境分析 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再加上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乂比较弱,所以我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由于黄赤交角引起的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 2.理解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3.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地理规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地球仪,多媒体教学课件模拟、演示地球公转过程及相应的地理现象,

师生互动讨论、辨析疑点和难点。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夭体都在不断地运动;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 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及成因。 (-)教学难点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及成因。 (一)Flash演示法 地球的公转本身就是一个运动过程,如果仅仅记住一■些结论,不去研究它的过程,学起来会觉得很困难。因此,形象地演示地球公转过程就成为突破难点的必要手段之一。 (二)图解法 图解导析是学生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最直观手段。为学生构建直观空间想象的平台。学生可以结合教师提问观看动画理解基本概念,如:正午太阳高度、四季、五带。学生与教师一起观看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图,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以后的复习深化。 (三)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学以致用,用以致学”,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生活中可以体验到的,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用所学理论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利于理论更好的掌握。如解释学校作息时间表进行调整:下午上课和晚自习的时间推迟了,为什么呢?暗示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激发求知欲。 五、教学流程图

地球自转与公转地理意义教案

【教具准备】 1、地球仪和手电筒等。 2、绘制有关投影片及教具。 【课时安排】 第1—3课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第4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季节变化 第5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五带划分 【教学过程】 第1—3课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导入新课]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原来地球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始终在运动着。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在赤道上每天随地球自转一周正好是八万里。从本节课开始,我们

就来学习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及其产生的现象。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讲授新课] 设问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呢?请同学们先看一个演示,大家要注意仔细观察。 演示教师用三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如没有三球仪,教师可在讲桌中假设一个太阳,用地球仪进行演示) 提问从刚才的演示中同学们观察到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 生答一是围绕地轴自转,二是围绕太阳公转。 过渡大家说的很好,下面我们就共同来看看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有哪些规律。板书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活动 1、引导学生认识球体旋转,必须绕轴转动,并用地球仪演示,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旋转中心是地轴。 2、教师用地球仪自西向东慢慢旋转,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然后指导学生用手中的小地球仪(没有地球仪的学生可将课本卷起来,一端标出北极,另一端标出南极代替地球仪)自己或以小组演示,也可让部分学生上讲台进行演示。 3、让学生将地球仪的北极对着自己演示地球的自转,观察地球做什么样的运动?(逆时针转动) 4、让学生再将地球仪的南极对着自己演示地球的自转,观察地球做什么样的运动?(顺时针转动) 5、让学生列举自然界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进而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体验得出结论: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24小时(一天)。 6、组织学生讨论“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教师可启发学生坐火车或汽车的时候,当车行驶很平稳,又不看车外只看车内时的体验得出结论。(由于我们也随着地球转动,因而并不感觉到地球在运动) 过渡通过演示、观察,我们知道了地球在自转运动时的规律。那么,地球在公转时,围绕什么旋转?公转的方向是否和自转的方向一致?公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 活动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知识点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知识点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知识点 一、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地球表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这种变化可以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来描述。 昼夜长短反映了日照时间的长短;正午太阳高度是一日之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反映了太阳辐射的强弱。 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示例) 注:由于南北纬66°34′是极昼、极夜出现的范围,所以南北 纬66°34′称为南北极圈。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空间(纬度)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时间(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示例) 二、四季更替和五带 四季更替:全球同纬度地区(除赤道外)太阳辐射在一年中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形成四季。 划分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即夏季为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冬季为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春秋二季为冬夏的过渡季节。 四季划分(以北半球为例) 五带:全球不同纬度地区,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呈有规律的递减,据此划分为五带。

划分依据——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五带的划分 注:昼夜现象、昼夜更替与昼夜长短的区别 (1)昼夜现象与地球为不透明球体有关,昼夜更替的主要原因是 地球自转;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公转, 它们都是地球运动的结果。(2)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赤道地 区最小,纬度越高,变化越大,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知识拓展: 昼夜长短的变化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昼夜长短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1)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该半球为夏半年),昼长夜短,纬 度越高,白昼越长;另一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 昼越短。 (2)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昼 渐长,夜渐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情况相反。 (3)直射点的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昼夜相差越大,出现极昼极 夜的范围越大。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而南半球则昼最短,夜最长,南极圈内出 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则相反。 (4)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5)太阳直射的纬线或地区白昼不一定最长。 纬度变化规律:夏半后,从低纬到高纬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至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冬半年,从低纬到高纬昼越来越短,夜 越来越长,至极点周围出现极夜现象

第四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第四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为某区域经纬网图,其中②位于①的正东方向。据图回答1、2题。 1.当晨线经过②⑤两地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时全球日出东北,影朝向西南 B.此时太阳直射110°E C.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 D.潘帕斯草原一片枯黄 2.若两架飞机分别从①⑤出发,沿纬线以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的速度分别飞行到②⑥,则( ) A.从①飞行到②所用的时间较短 B.从⑤飞行到⑥所用的时间较短 C.两者所用时间相等 D.两者所用时间无法判断 (2012·淮安模拟)下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据图完成3、4题。 3.观测者从甲、乙、丙、丁四个角度能够观测到右图所示昼夜状况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下列叙述与右图相符的是( ) A.图中所标注的经度为西经度 B.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C.图示极点为南极点 D.图示为北半球夏至日光照图 读下图完成5、6题。 5.PQ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特殊点,则图中字母L和S代表的角的度数为 A.20° B.23°26′ C.30° D.66°34′ 6.PQ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特殊点,当地球越过P点后的一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 ) A.在北半球向北移动 B.在南半球向北移动 C.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D.在南半球向南移动 7.(2011·山东文综)下图为某区域的海上航线示意图。在一艘驶往大西洋的轮船上,船员在图中①处看到了海上日出景观,此时为世界时(中时区区时)4时。下列四幅图中,与①处当日日出时刻相符的是( )

(2011·浙江文综)下图中,M为赤道与某一经线L 1的交点,北半球任一纬线L 2 上两点Q 1 、 Q 2分别位于经线L 1 的东、西两侧。完成8、9题。 8.若某日晨线和昏线分别经过M、Q 1和M、Q 2 ,且Q 1 、Q 2 之间经度差达到最大值,则( ) A.Q 1、Q 2 间地球表面上的最短路线经过北极点 B.M、Q 1 之间连线与地轴相交 C.M、Q 1、Q 2 三点位于同一经线圈上 D.Q 1、Q 2 两点的直立物日影分别朝西、朝东 9.若两个不同日期的晨线分别经过M、Q 1和M、Q 2 ,且Q 1 、Q 2 与L 1 之间地方时差不等,则Q 1 、 Q 2( ) A.可能同是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 B.可能都位于东半球 C.不可能在同一时区 D.不可能出现在1至6月间

高一地理自转公转意义和晨昏线练习题

自转公转意义和晨昏线练习题 (4)正午太阳高度角问题的综合应用: ①阳光照射方向、日影的长短的问题 ②楼房间距的问题: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房时,为保证一楼全年均有阳光照到,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与楼高的关系如图4-22所示,(H为冬至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L应大于等于h·cotH。 ③热水器的角度问题: 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要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而调整角度,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应等于当天正午太阳高度的余角。如图4-23所示,α+H=90°时效果最佳。 补充: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相关变式圈 A.冬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 B.夏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 C.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 一选择题 1.某一恒星昨晚20时位于观测者头顶,今晚同一地点再次位于观测者头顶的时间为( ) A.20时 B.20时56分4秒 C.19时 D.19时56分4秒

2.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 3.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正确叙述是() A.自东向西 B.与公转方向相反 C.在北极上空看作顺时针方向转动 D.在南极上空看作顺时针方向转动 4.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B.地球自转360°需要的时间是24小时,为一个恒星日 C.地球自转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其他各处都相等 D.在北极上空观察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在南极上空观察为逆时针 5.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地区是:( ) A.赤道地区 B.两极地区 C.南北30°附近 D.南北60°附近 6.下列纬线圈上的速度相当于赤道线速度一半的是( ) A.南北回归线 B.南北极圈 C.南北纬30度 D.南北纬60度 7.北京和广州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较,正确的叙述是() A.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广州大于北京 D.线速度相同,角速度广州小于北京 8.有关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极洲的长城站、开普敦、北京三地点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B.海口、广州、北京、哈尔滨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依次减小 C.南北30°处,地球自转线速度均为赤道处的一半 D.南北极点无限速度,角速度为15°/小时 9.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任何地点自转角速度都相等B.地球上任何地点自转线速度都相等 C.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D.角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10.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南北纬60°线速度为赤道的一半 B.地球表面任何地点自转角速度相等 C.地球上赤道处自转线速度最大 D.两极点既无角速度又无线速度 11.关于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叙述() A.地球上任何地点都一样 B.赤道最大,两极最小 C.大约每分钟转4°D.除极点外,各地相同 1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准确地说( ) A.等于每小时15° B.大于每小时15° C.小于每小时15° D.南北极点为0 13.位于地球上空的同步卫星,其绕地旋转的速度与地面上对应点的自转速度比较:()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D.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

地球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教学反思

地球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讲述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周期等公转的特征。重点分析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规律和成因、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及四季的更替。(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及四季的更替后续复习)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规律及特点。 2、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成因及其纬度变化规律。 3、理解五带的形成原因,了解五带的划分及各带日照情况。 4、能够准确画出两分两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并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 地球公转的运动规律及特点。 2、黄赤交角的形成。 3、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原因 教学难点: 1、黄赤交角的形成。 2、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原因。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复习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自转方向、速度周期及地理意义。[导入新课]: 以春分过后清明节的鬼食节引入公转运动。我国黄河流域的人民根据公转特征创造了24节气。 一、地球的公转 地球运动的另一种形式是绕日公转,哪位同学能根据初中学习的知识和教材插图所给信息,演示地球的公转?

【演示】让学生以讲桌面作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演示地球公转运动。提示学生注意掌握住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公转的状态,让其他学生观察和评价演示是否正确。 【提问】你能总结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公转中地轴的姿态吗? 【观察】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有关内容,分析说明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和速度等特点,并试着回答。 【讲述】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地球绕日公转中出现近日和远日现象。开普勒第三定律证明:地球位于近日点及附近时,公转速度快,位于远日点及附近,公转速度慢。这对地球上冬夏季节的时间长短都有一定影响。 【演示】要求学生用手拨动地球仪自转,同时手持地球仪使其公转,演示自转和公转的叠加运动。 【提问】地球运动是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叠加而成的,两种运动同时存在,紧密联系,这种联系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具体表现是什么? 【活动】让学生分组用地球仪边演示边思考和议论上述问题。 【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相互关联,密不可分。表现在时间上:地球公转一周为360°,是一恒星年,相当于地球自转了365日6时9分10秒。在空间上:地轴和公转轨道平面(黄道面)之间有66.5°的倾角,且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由此产生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黄赤交角,为23.5° 【活动】要求学生在图上描画出南北回归线,同时画出四条太阳直射光线(用直线箭头来表示)。观察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光线与南北回归线关系及在一年中如何变化。 【总结】可利用太阳直射光线与南北回归线的关系,确定二分二至日及其他日期,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空间位置。 【思考】请同学们思考并完成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重点难点偏多,希望同学们多复习记忆。 [板书设计]: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练习题

第三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作业1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2题。 1.地球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A.吃月饼,共庆团圆 B.荡秋千,踏青插柳 C.放鞭炮,守岁迎春 D.望双星,鹊桥相会 2.地球由B向C运动过程中: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 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 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 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 3.产生四季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公转时: A.沿着近似圆形的轨道运动 B.保持自东向西的方向 C.地轴始终倾斜于轨道平面 D.地轴始终垂直于轨道平面 4.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是: A.南回归线 B.北回归线 C.南极圈 D.北极圈 5.我们学校,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是: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6.下列有关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有: A.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反 B.自转和公转的周期一致 C.都围绕太阳转 D.四季的形成是公转的结果,昼夜的交替是自转的结果 7.春分日,下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A.哈尔滨 B.北京 C.合肥 D.广州8.读地球公转的位置图(从地球北极上空俯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位置代表的节气名称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 (2)在A、B、C、D四位置中,地球公转线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填字母) (3)地球由A向B运动时,在此时段内,南极附近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________(增大、减小),北半球的昼长逐渐________。 (4)甲、乙两图所示状况,地球分别处于A、B、C、D四点中的哪一点附近? 甲图________,乙图________。(填字母) (5)当地球位于图中C时,府中日出方位,日落方位。府中的昼夜长短 及其变化规律为。 (6)当地球位于A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第三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作业12) 某地有一幢楼,冬至日正午影长s与楼房高度h相同,如下图,据此回答1、2题。 1.冬至日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26′°34′°° 2.该地的纬度可能是: ①23°26′N ②21°34′N ③25°26′N ④68°26′S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关于北京、合肥、广州三地的比较,正确的是: A.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北京>合肥>广州 B.夏至日昼长:北京>合肥>广州 C.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广州>合肥>北京 D.地转偏向力:广州>合肥>北京 4.冬至日后,府谷中学昼长将: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长 C.先减小后增长 D.先增长后减小 下图为某日120°经线上日出时刻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5.太阳直射点位于( ) A.°S B.20°N C.20°S D.°N 6.乙地的夜长时间比甲地略短,且甲、乙两地同时迎来日出,则乙地位于甲地的( )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13:1.3.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练习题

1.3.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选择题 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表。据此回答1~2题。 1.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2.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 )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下图为上海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据此回答3~4题。 3.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 A.秋分日(9月23日) B.寒露(10月8日) C.春分日(3月21日) D.清明(4月5日) 4.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分别是( )

A.南半球向北移动B.北半球向北移动 C.北半球向南移动D.南半球向南移动 9月23日,我国某地某同学于北京时间9时测得太阳高度为20°,北京时间10时测得太阳高度为30°。据此回答5~6题。 5.该地这天最大太阳高度为( ) A.30° B.40° C.60° D.90° 6.该地所处的经纬度是( ) A.30°N,105°E B.50°N,105°E C.30°N,135°E D.40°N,135°E 某房地产开发商在某城市(30°N)建造了两幢商品住宅楼(如图)。读图完成7~8题。 注:tan 35°≈0.7tan 45°=1 tan 60°≈1.732 7.某户居民买到了北楼一层的一套房子,于春节前住进后发现正午前后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该房子一年中正午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的时间大约有( ) A.1个月B.3个月 C.6个月D.9个月 8.为避免采光纠纷,房地产开发商在建楼时,应该使北楼所有朝南房屋在正午时终年都能被太阳照射。那么在两幢楼间距不变的情况下,南楼的高度最高约为( ) A.20 m B.30 m C.40 m D.50 m 超级满月迎新年!2018年1月有两次满月,分别是1月2日和1月31日。同时,1月31日的这次满月期间,我们还能欣赏到精彩的月全食天象。只要天气晴好,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欣赏到全过程。如图为地月系示意图,阴影表示夜半球,甲乙丙丁为月球绕地公转的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选择题 (2010·安庆模拟)下面是我国两所中学作息时间表(部分),表中的时间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1~3题。 光明中学作息时间表(冬季) 上午 第一节课8∶00~8∶45 第四节课10∶50~11∶35 光明中学作息时间表(夏季) 上午 第一节课7∶40~8∶25 第四节课10∶30~11∶15 育才中学作息时间表(夏季) 上午 第一节课9∶00~9∶45 第四节课11∶50~12∶35 1.() A.天气气候 B.地球自转 C.地球公转 D.日地距离 2.育才中学可能位于() A.安徽省 B.甘肃省 C.河北省 D.黑龙江省 3.冬季,光明中学上午第一节课开始时,地球日照情况是下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夜晚)中的() (2010·北京西城区测试)下图中圆圈为纬线圈(66°34′),它穿过两个大陆的北部,纬线圈中心点地球自转角速度为零。据图完成4~5题。 4.当纬线圈内各地太阳高度角始终大于0°时() A.尼罗河正处于枯水期 B.北京地区昼夜长短相等 C.地中海沿岸地区炎热干燥 D.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 5.对图中甲地的叙述可信的是() A.位于东半球的陆地上 B.能够看到大面积的阔叶林

C.处于环球自然灾害带上 D.具有极昼现象等旅游资源 (2010·北京东城区检测)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回答6~8题。 6.图中a、b、c、d四地,位于北半球的是() A.a B.b C.c D.d 7.图中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 A.a、c、b、d B.a、b、c、d C.d、c、b、a D.c、d、a、b 8.当c地昼最长时() A.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 B.北京昼长夜短 C.上海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D.北极出现极昼现象 右图为a、b两城6月22日和12月22日正午旗杆(等高)影长及朝向。回答9~10题。 9.关于a、b两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城有极昼极夜现象,b城没有 B.b城有阳光直射现象,a城没有 C.a城昼长变化幅度大于b城 D.b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大于a城 10.若a、b两城位于同一大陆,该大陆可能是() A.北美大陆 B.非洲大陆 C.澳大利亚大陆 D.亚欧大陆 如右图所示,此时ABC弧线上的太阳高度角为0°,某学生正在距离B地正南方2 775 km的某地观测到北极星的仰角为42°。完成11~12题。 1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23°N,90°W B.25°N,90°E C.42°N,90°W D.23°S,90°W 12.此时若图中D点的太阳高度角是10°,则D点的纬度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别是 A.80°N,33° B.67°N,36° C.77°N,36° D.77°N,33° (2008·全国卷Ⅱ)下图示意不同纬度四地白昼长度变化。完成13~15题。 13.若该图表示上半年a、b两月(a月早于b月),则①②③④四地纬度依次是() A.66.5°N、66°N、40°N、40°S B.66.5°S、66°S、40°S、40°N C.66.5°N、66°N、0°、40°S D.66.5°S、66°S、0°、40°N 14.根据图中各地的白昼长度变化可知() A.a月内①~④各地的夜长均长于昼长 B.b月内①~④各地的昼长均长于夜长 C.③地较②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大 D.③地与④地之间的某一纬度上昼夜长短变化为零 15.①地在a月与b月的平均昼长变化P a与P b的关系应符合 A.0<P a/P b<1 B.P a/P b=0 C.P a/P b=1 D.P a/P b>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整理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 —-—-—---————-—-——--—————-————--———--—-—---—--—--——-———---——-——————---—-——---——-—--—-—-—--———--———---——-———-—--— 2。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时差) 地方时—-—-—每个地方所在经度的时间。 东面的时间始终要比西面的时间要早达到某一时刻。 A。时区和区时 (1)时区的划分: 为了统一时间, 国际上采用每隔经度15°划为一个时区的方法,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2)区时:每个时区都以本区的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就是区时。B.日界线 由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加一天,时刻不变 由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 日期要减一天,时刻不变 C。地球上的日期变更线 (1)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规定) (2)零时线:(变化) 当零时区为正午12时时,全球只在同一天; 其他时间,全球均有两个日期. D。区时计算方法 (1)用已知的经度推算时区; 经度数÷15°= 商整数即为时区数 余数>7.5°商+1=时区数 <7。5°商=时区数 (2)已知两地所在时区,计算两地时差. 若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两地时区差即为时差; 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时区,则两地时区之和即为时差。 (3)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 E。特别的计时方法 ---———----——-————----—--——---—-—-——-———-——---——-—---—————--——--—-—--——--—----------—------———————-------—-——----— 3. 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 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赤道不偏 —-—-----—---————-—-————-——--—--———-—----——————-—-——-————--—--——-—----—-————----———-——-----—-——----——----———————-—— 4。对地球形状的影响--——三轴椭球体 --————-—-—-——--———-—————--—————————--————--——---

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一课时地球公转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速度;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归纳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二分二至日时地球的位置 教学难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教学过程: [知识讲解]地球自转的同时,倾斜着地轴绕日公转,因此,地球运动是这两种运动的叠加。[多媒体演示] 强调:1、方向为自西向东;2、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方向,演示时注意地轴的指向要稳定。 [知识讲解]地球公转的轨道为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随着地球公转,日地距离不断变化着(如图1-3-4)。每年一月初,地球在它的公转轨道上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做近日点,地球公转的线速度、角速度都较快;每年七月初,地球在它的公转轨道上离太阳最远,这个位置叫做远日点,公转的线速度、角速度都较慢。地球公转一周360o所需要的时间是365日6时9分10秒,叫做一恒星年。 [设问过渡]一月份日地距离近,七月份日地距离远,而我们感到七月气温要比一月气温高得多,为什么距日近时反倒比距日远时气温低呢?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可以用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关系来表示。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为赤道平面,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称为黄道平面。 [课件播放]黄赤交角的形成 [问题导学](1)黄道和赤道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2)黄赤交角与地轴和黄道平面的夹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知识讲解]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的时期内可以看作是不变的。因此,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 [课件播放]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知识讲解]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o26’之间作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南、北纬23o26’分别被称为南、北回归线。 [学生活动]通过看动画,结合图1-3-4,总结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在图1-3-5中,标出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所在位置,并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

高考地理《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专项复习 1

高考地理《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专项复习 1 最新考纲 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 义1.掌握地球公转的轨道、方 向、周期和速度。(区域认知) 2.理解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 影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3.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 长短的季节变化、纬度变化 及其成因。(区域认知、综合 思维) 1.高考围绕正午太阳高度、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两大核 心知识命题,题型以选择题 的形式为主。 2.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居 民楼采光、间距,太阳能热 水器安装等)为背景,或创 设简洁的经纬网图提供信 息,主要考查地球运动规律 在生活中的应用;难度有降 低趋势。 [梳理知识体系] [再现基础知识] 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定义: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方向绕转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方向绕转 3.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叫做一个恒星年。 4.轨道与速度 【易错辨析1】 夏至日与远日点重合,冬至日与近日点重合,这种说法对吗? 提示 不对,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从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上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日靠东。 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含义 地球公转轨道面(即黄道面)同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其大小是23°26′。示意图如下: 高效速记 (1)“一轴两面三角度” “一轴”指地轴;“两面”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

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 (2)“三个基本不变” 指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天空的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约保持23°26′;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 2.影响 (1)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2)决定了五带的范围:①回归线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 ②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 (3)决定了有无直射现象和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①南北回归线之间有直射现象。②南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易错辨析2】黄赤交角增加或减少1°,对五带范围有何影响?提示黄赤交角增加(减少)1°,热带范围增加(减少)2°,寒带范围增加(减少)2°,温带范围缩小(增加)4°。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 1.图示法理解昼夜长短变化特点 (1)典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

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意义_练习题

第一单元行星地球 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B.地球自转360°需要的时间是24小时,为一个恒星日 C.地球自转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其他各处都相等 D.在北极上空观察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在南极上空观察为逆时针 2.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任何地点自转角速度都相等B.地球上任何地点自转线速度都相等 C.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D.角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3.关于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近日点附近时,公转速度较慢B.在远日点附近时,公转速度较快 C.地球公转角速度处处相等D.地球公转线速度并非匀速 4.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正圆,公转一周360°所需的时间叫1恒星年 B.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比远日点小 C.从地球北极上空向下看,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是一致的,都是逆时针 D.地球在近日点时,黑龙江省正值夏季 5.关于地转偏向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B.地转偏向力对气流和水流的作用明显 C.由于地转偏向力很小,所以对气流、水流的影响不大 D.由赤道两侧向两极运动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都向西偏转 6.关于晨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晨昏圈平面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最大为66°34′ B.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90° C.晨昏线是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 D.在日照图上(侧视图),晨昏圈平面与地表太阳光线垂直,但不通过地心 7.关于地方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条经线地方时相同 B.同一条纬线地方时相同 C.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5分钟 D.偏东地点的地方时总晚于偏西地点的地方时 8.天安门广场每天国旗升旗时刻与日出同时,下列节日中,升旗时刻最早的是 A.“五一”劳动节B.“六一”儿童节 C.“八一”建军节 D.“十一”国庆节9.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北侧是寒带,南侧是温带,该点地理坐标是 A.南纬66.5°,西经20° B.北纬66.5°,西经20° C.南纬23.5°,东经160° D.北纬23.5°,东经160° 10.如果黄赤交角增大到30o,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京的冬季更热些 B、哈尔滨的夏季更长些 C、极圈的纬度更低些 D、赤道地区平均气温更高些 读下图判断11~13题(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 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5o。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 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 昼夜长短的变化: 1)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 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4) 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3) 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太阳直射),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 3 季节的形成和划分: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季,例如我国传统的四季)、气候四季(北半球夏季6、7、8,冬季12、1、2) 4 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 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90度-黄赤交角度数 五: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

高中地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考纲要求]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形成。 [知识讲解] 一、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 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逆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 2、轨道: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周期:一个回归年=365天5小时48分46秒,每年的365天是回归年的近似值,一年扔掉近6小时,故4年一润,闰年为366天。(太阳周年运动为参照) 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以恒星为参照物) 3.地球公转速度 (1)公转角速度:绕日公转一周360°,需时一年,大致每日向东推进1°。 (2)公转线速度:平均每秒约为30千米。 (3)1月初过近日点,7月初过远日点。 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有近日点、远日点之分。 大约每年1月初过近日点,7月初过远日点。日地距 离的远近对地球四季的变化并不重要,因为一年中 日地距离最远是1.52亿千米,最近是1.47亿千米, 这个变化引起一年中全球得到太阳热能的极小值与 极大值之间仅相差7%。而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南北半球各自所得太阳的热能,最大可相差到57%。可见,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决定地球四季变化的重要原因。当地球过近日点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所获得的太阳热能超过北半球,因此,南半球正值夏季,北半球自然是处于冬季了。同样道理,地球过远日点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所获得的太阳热量超过南半球,所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处于冬季。此外,地球公转速度也有影响作用,地球过近日点时公转速度很快,过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慢。 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特点: ①地球是斜着身子绕日公转的。因此,地球公 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不重合,它 们之间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目前,黄赤交角是 23°26ˊ。 ②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而 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随时在变,这就引起了太阳 直射点纬度位置的周年变化。 2、黄道与地球的交点:太阳直射点。此交点位于最北是夏至,最南为冬至,位于赤道为春秋分。 3.黄赤交角的影响:由于 黄赤交角的存在,并且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因而,太阳直射点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23o26′N 23o26′S 0o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知识讲解)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考纲解读 考点提示 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况;黄赤交角的形成和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 复习建议 1.能够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等基本的概况; 2.掌握黄赤交角的形成和意义; 3. 能够分析地球公转图和二分二至日光照图; 4. 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和实际应用。 知识清单 1.地球的公转 (1)方向:________,从北极上空看________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 (2)轨道:近似正圆的________形轨道(即________)。 (3)周期:1个恒星年(即________天________时9分10秒)。 (4)速度:地球位于近日点(________初)速度较________,位于远日点(________初)速度较________。 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1)地球运动是自转和公转的________。 (2)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的轨道面________与地球公转轨道面________的夹角,目前大小为23°26′。黄赤交角的存在产生了________的回归运动。 3.昼夜长短的变化 (1)赤道上,全年昼夜________;随纬度增高,各地昼夜长短变化越来越________。 (2)春、秋分时,全球________。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各地________,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反之。北半球冬半年时,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南半球反之。(注意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 参考答案: 1.自西向东、逆、椭圆、黄道、365、6、1月、快、7月、慢 2.叠加、赤道平面、黄道平面、太阳直射点 3. 平分、大、昼夜平分、昼长夜短 考点聚焦 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况 公转的方向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 公转的轨道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近似于正圆的椭圆形轨道,太阳并非位于椭圆的正中心,而是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正因为如此,日地距离并非一个固定值,而是在不断地变化。我们把轨道上离太阳最近的那个点叫近日点,离太阳最远的那个点叫远日点。但是近日点不是夏季,远日点不是冬季,而是一月初是近日点,远日点是7月初,跟我们正常的思维不一样了,近日点冷,远日点热,理由是地球的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即近日点和远日点距离太阳的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