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国社会的失业问题及相关救助制度

美国社会的失业问题及相关救助制度

美国社会的失业问题及相关救助制度
美国社会的失业问题及相关救助制度

美国社会的失业问题及相关救助制度

唐斌尧

2013-4-7 9:27:29 来源:《人口与经济》(京)2005年02期【作者简介】唐斌尧,济南大学法学院讲师,现为南开大学在读博士。(天津 300071)

【内容提要】失业是美国社会长期存在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美国失业问题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失业救助作为一项解决失业问题的制度,在整个美国社会福利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的失业救助包含两个主要方面,即失业保险和公共救助系统。探讨美国失业救助制度的内容和特点,对我国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关键词】失业/救助/社会福利

失业是美国社会长期存在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失业救助作为一项解决失业问题的制度,在整个美国社会福利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了解美国社会的失业问题的严重性及影响美国失业问题的因素,探讨美国失业救助制度的历史发展、内容和特点,对我国这样一个处于经济转型、失业和再就业形势极其严峻的国家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一、美国社会的失业问题

1.美国失业问题的基本状况和程度

据美国劳工部的统计,2002年全美国的失业率为5.8%,失业总人数高达近

840万,2003年5月全美国的失业率更上升到6.1%,失业总人数高达近870万。在美国社会中,4.5%的失业率被认为是充分就业。但是在大多数时间里,美国的失业率均高于这个警戒线。二战以后,失业率能够低于这个标准的年份可以说屈指可数。例如,1953年,美国的失业率为2.9%,1969年为3.5%,而1980年至今,只有1998、1999和2000年这三个年份中的失业率维持或略低于4.5%的水平。1982年,美国的失业率高达近10%,失业人口超过1000万人,而在整个1980年代,年平均失业率为6.56%[1]。详见图1[2] 所示。

图1 1950~2003年美国的失业率

许多美国社会科学家对官方公布的失业率统计提出质疑,他们认为政府对劳动力概念的界定是不准确的,假如把目前从事兼职工作但是想要一份全日制工作的人口也统计之内,美国的失业率也许还要高得多。

2.影响美国失业问题的因素

(1)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失业的影响。关于“技术性失业”的话题似乎总是

出现在美国学者和公众的讨论中,既然自动化是经济发展的趋势,那么,未来生产力的发展会不会导致更高的失业率?是不是未来我们的工作机会将会越来越少?这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技术革命带来的后果仅仅反映在工作性质和劳动组织的改变上。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生产过程中对劳动力的需要愈来愈少”的断言缺少理论和实际经验的支持;第二种观点则认为,随着计算机及其他节省人力资源的设备与新技术在工作场所中的运用,未来失业肯定会有一种固定的增长。有些学者认为尽管自动化和技术变革创造了一些新的工作机会,但是失去的工作岗位似乎比这些新的工作机会更多,新工作机会的增长远远赶不上劳动力的自然增长速度;而且,工人们调整自己去适应新的工作岗位也是非常困难的。尽管有着各种各样的争议,大多数学者是持后一种观点,倾向于将技术革命看作是美国失业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

(2)联邦政府的相关政策走向直接影响着失业率的高低。众所周知,自1930年代至今,美国联邦政府在整个经济领域中扮演着一个越来越活跃的角色,特别是在消费支出和税收这两大领域中,政府的相关政策直接影响着失业率。例如,当政府决定关闭位于康涅狄格州的军事基地和军工企业时,当地的经济马上受到影响。税收政策也会对失业产生影响,当个人所得税率比较低时,消费者将会有更多的钱去购买商品和服务。假设他们选择花掉自己的钱,产品销售额就会增长,相应地在商业和工业领域就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当企业税收被削减时,雇主们会选择投资新的设备,扩大生产规模,提高雇员工资——所有这一切都会有助于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讲,个人和企业税收的减少,也意味着政府公共收入的减少和压缩政府开支的压力。

(3)基于种族、阶级和年龄的社会歧视与不平等也会影响到失业。所谓歧视性失业是指特殊社会群体(诸如特定种族、少数民族和妇女等等)的高失业率。

例如,1999年美国黑人工人的失业率为8.0%,而白人工人中的失业率仅为

3.7%,相差一倍还要多。在美国,女性的失业率要高于男性。至少在半个世纪以前,大约2/3的劳动力为男性,直到1970年代,妇女在劳动力性别构成中的比例才开始上升,到1998年,在美国的雇佣劳动力队伍中,女性约有6000万人,而男性约为7000万人。

3.失业问题带给美国社会的各种影响

首先,失业对个人的生活具有毁灭性的影响,尤其是长期性失业会引发无数的痛苦问题。工作是大多数人的生活重心,当人们失业时,因工作而结成的社会联系可能会发生断裂,许多失业者变得越来越孤立,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感到失败、沮丧、绝望、焦虑或厌倦,与社会疏离。许多人甚至会贬抑自我,失去自我价值感。例如,一项由戴维·本斯曼( David Bensman)和罗伯特·林恩( Roberta Lynch)在钢铁工业企业中所做的研究表明,失业会造成:工人们发现他们没有资格申请社会福利或食物券( Food Stamps),因为他们有车或房子;家庭暴力会增加,因为工人们会在他们的家庭成员身上发泄自己的沮丧与愤怒情绪;失业工人的孩子们似乎有更多的偏差行为;在失业者家庭中离婚现象似乎更多一些,因为他们无法处理自己的婚姻问题;有些工人放弃希望,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失业不仅影响到蓝领工人,也会影响到白领工人,帕沃兰德( Powelland Drisoll)对失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寻找一个新职位过程所做的研究就很好地验证了这一点[3]。

其次,失业问题不仅困扰着个人,也对整个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而复杂的影响,在高失业率时期,一系列相关的社会问题也会随之而来。例如,哈威·布伦尔( Harvey Brenner)的研究显示出失业率的增长和不同社会代价之间的相关

关系。这项研究表明当失业增多时,社会问题领域的变数会显著增加。例如,他发现当总体失业率以1%的速度持续增长超过6年时,大体上会相应出现:37000例死亡;920例自杀;650例杀人案;500例死于肝病者;4000例住院的精神病患者;300例药物依赖患者。最严重的是,失业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情绪、种族与性别歧视、犯罪、离婚等问题会加剧社会的贫困化,从而使社会问题更加恶化与复杂。目前全美国1%的家庭拥有全美国个人财富的34%,美国最有钱的20%家庭的收入占了全国收入的50%,而最穷的20%家庭的收入低于5%[4]。

二、美国的失业救助体系

要了解美国的失业救助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概括地了解一下整个美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特点。美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并反复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革。美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有以下两个基本特点:

第一,在美国社会中,对社会福利的角色始终有两种相互冲突的观点。其中之一是残补式( residual)的观点[5],意即社会福利是种填补空缺或急救式角色,只有当家庭与市场无法满足个人的需求时,才由社会福利制度提供服务。这意味着,社会福利是一种“对不幸者慈善”( Charity for Unfortunates),服务的供给并非是天生的权利,而是一种恩赐,受惠者必须尽某些义务。另一种是制度式的观点( Institutional View) [6],依此观点,社会福利乃是现代工业社会中一种适当的、合理性的功能,用以协助个人自我实现。美国社会福利的历史发展过程深受这两种思潮的左右。在社会福利发展早期,明显地是采用残补的方式,倾向于慈善救济,政府尽量不介入。自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之后,两种观点都被运用在社会福利服务当中,政府开始介入而建立社会安全制度,有些方案本质上是残补式的,而有些方案在设计与执行上则采用制度式的理念。

第二,美国社会福利行政体系基本上可以分为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包括郡(县)、市的社会福利部门。从社会福利的法律和政策的角度来看,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是主要的决策者。各州政府与联邦政府在制定和执行社会福利的法律、法令和政策时并不总是一致的。

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是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满足个人基本需要,增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美国,失业救助作为一项解决失业问题的办法,发挥着重要的功能。美国的失业救助包含两个主要方面,即失业保险和公共救助系统,前者专门针对失业人群,后者并不是专门为失业人士提供的,但是如果失业者符合标准的话,也可以享受,其目的都是在于维持社会成员最低的生活水准。一般说来,相当多的失业者都会使用公共救助系统。

1.美国的失业保险制度。1935年的社会安全法奠定了美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基础,1937年全国各州也陆续通过了失业救济法。美国的失业保险实行双层制,也就是说由州政府经营,联邦政府补助经营费用,各州的具体措施并不是统一的。联邦政府通过税收杠杆来推动此项制度的实施。具体来讲,雇主负担和支付全部保险费,保险费率大约是雇员工资的 6.2%,州政府将收上来的90%划作失业救济金,其余的10%上交给联邦政府。失业保险制度的目的是为缺乏就业机会的个人与家庭提供经济援助,为失业者提供时间找到合适的工作,同时在社会层面稳定经济,提高劳动力的有效使用。失业保险制度的具体服务人群包括私营企业、州和地方政府机构及非营利性组织的雇员,联邦政府的公务员则是由另外的保险制度涵盖。目前全美国有近90%的从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制度。

在美国,要领取失业保险金,必须符合下列要求:(1)需就业超过某特定

周数;(2)需准备、有意愿且有能力再就业;(3)需提出给付申请并在就业辅导机构登记谋职;(4)非自愿性失业;(5)失业前有工资收入;(6)需证明因缺乏个人适应的工作而失业,在失业期间,政府规定失业人士必须积极寻找工作。每周失业保险金额与失业者的工资及失业保险金的上限和下限有关。失业保险给付金额基本上是失业前工作收入的50%,平均每周保险金为200美元左右,给付前须投保大约52周。每周失业保险金的上限通常有两种办法决定,第一种是定死的标准,第二种是要根据就业者周工资的比例灵活调整,通常标准是就业人员周工资的50%到70%,大多数州都采用这一办法;而下限标准,各州的情况不一。失业者经过等待期后,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时限通常每年不超过26周,麻州和华盛顿州则达到30周,在经济低迷期间,这一时限还可以适当延长。例如,布什总统在第一个任期内曾将领取失业金的期限延长到了9个月。

美国失业保险制度的管理体系分为三个层级: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县和市政府。联邦政府层面设立劳工部,相关部门还包括就业与训练局、失业保险处、财政部,它们的任务是认证和检查各州的工作是否与联邦政府的法令、政策相符合;提供技术性服务;提供数据;收税并管理失业保险基金(这项工作主要由财政部来进行)。州政府设有劳工厅,具体管理失业保险,包括管理相关资料;收取失业保险税;厘定标准;接受失业保险申请;支付失业保险金等。此外,地方各县、市也设有就业中心和办事处等机构。

2.公共救助系统。它大体包括临时救助( The Temporary Assistance for Needy Families)、食品券、住房补贴、一般扶助( General Assistance)、减免税等福利政策。这些福利措施并不是专门为失业人群设计的,它们涵盖的主要是美国的低收入阶层或群体,这些特定群体的家庭财产与收入必须低于政府确定的标准,一般的失业人士也会被包含在内。

临时救助政策( TANF)的实施全部是由联邦政府出钱,各州政府可以自行确定临时救助的对象、救助标准及救助要求。各州的临时救助对象是不同的,通常救助对象的个人财产低于4000美元,夫妻财产低于6000美元。救助标准也因各州情况、救助对象、家庭大小而不同,例如,1997年纽约州的三口之家月收入低于535美元,就可以享受救济,救济费不能超过400美元。失业者享受临时救助的时限最多不得超过5年。

美国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不幸的是,估计如今全美国仍有3000万人至少在一月内的某些时间因没有钱而挨饿,其中包括数百万的儿童[7],这实在是一个不小的讽刺。美国从1939年起就建立了食物券制度,1974年国会通过法令要求各州为低收入家庭都提供食物券。联邦农业部出钱给各州政府发出食品券或食品卡,贫困家庭可以用这些食物券在零售店购买食品,食物券只能换取食物,不能换取金钱,其用意也是在于减轻低收入家庭的负担。贫困的失业者及其家庭可以申请领取食物券,标准是根据这些个人及家庭的收入来规定的,一般是财产(包括银行存款)不超过 2000美元。1998年全美国享受食物券的达到了2860万人,平均每人每月享受的食物券金额为92美元。

在美国,住房的租金是很高的,在大城市尤其昂贵。住房补贴也是一种救助低收入人群、老人及残疾人的福利方案,它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提供低收入住房,由有关住宅部门监管;另一种是低收入者可以取得住房补助券来租用私房。这项救助政策也是由联邦政府住宅和城市建设部出钱,各州及县的住宅机构

( Public Housing Authorities)来具体经营。由于各地的收入水平不同,因此住房补贴的救助标准也不一样,住房补贴一般根据救助对象的年收入和家庭规模来发放。目前全美国有350万户低收入家庭享受着这项补贴。

一般扶助( GA)提供的是暂时性的经济协助,救助对象是那些不符合其他救助标准的个人与家庭。一般扶助是唯一没有获得联邦政府补助的公共救助方案,它的经费是由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县、市、镇)共同提供的,通常由地方政府负担25%。一般来讲,地方政府都尽可能地将一般扶助的受助对象转介给联邦政府的补助方案,以减少地方经费的支出。由于一般扶助的申请者大多是有工作能力但没有就业的人,所以这项救助制度向来被看成是给“不值得协助的穷人”的公共救助方案,在美国的有些地方,它甚至带有道德贬低的色彩。

此外,包括失业者在内的低收入人群还可以享受减免税的救助措施。这项公共救助方案是由美国国税局负责实施的,失业者享受减免税的标准取决于个人收入及家庭中19岁以下孩子的数目。以1998年为例,个人收入低于 9770美元、家里没有孩子,或者低于25760美元、有一个孩子,或者低于29290美元、有一个以上的孩子的,均可以享受减免税。失业者可以从联邦政府得到的减免税额为332美元(没有孩子)、2210美元(一个孩子)或 3565美元(多子女)。

【参考文献】

[1~3]王勋,唐斌尧.美国社会的失业问题.社会学家茶座(第四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

[4~7]Charles·Zastrow.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台湾: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8.

各国社会保障制度

一、各国社会保障制度 1.我国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保险制度。指由国家依法建立的,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伤残、生育和失业时,能够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制度。其中社会保险政策主要分为: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2)社会福利制度。广义上与社会保障同义,狭义上指由国家或社会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向全体公民普遍地提供资金帮助和优化服务的社会性制度。(3)社会救济制度。指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予救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4)社会优抚制度。指国家依法定的形式和政府行为,对有特殊贡献的军人及其眷属实行的具有褒扬和有待赈恤性质的社会保障制度。 2.外国社会保障体制 2.1 美国体制 社会保障体制的核心是社会保险,美国的社会保险分为养老、遗属和残疾人保险, 它是美国最重要的收入保证项目.保险金来源雇主、雇员和自由劳动者所交纳的社会保险费(税)。据最新联邦保险税特别税法规定,雇主和雇员各交纳的社会保险税应占工资总额的6 . 2% ,个体劳动者则交纳保险税为12. 4%. 社会保险基金的应用给给有保险身份的退休、致残职工及死亡职工的遗属按月支付保险金;与遗属一次性结算死亡职工保险金;为伤残人提供职业再培训的服务费用;管理费支出。在美国, 社会保险参加者们领取的一般都是基本保险金. 社会保障包括补充保障收入,这是一项完全由联邦政府管理的项目, 即联邦政府每月给6 5岁以上的老人、残疾人一定的补助。 医疗照顾和医疗补助是美国最主要的医疗保障项目, 医疗照顾的对象是符合参加社会保险的老人和残疾人, 医疗补助的对象是那些低收入和缺少生活来源的人们。失业保险,为那些非自愿失业同时又有能力和愿望接受再就业机会的劳动者提供的一种保障措施。 失业保险是按照规定, 失业保险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雇主交纳的失业保险费。这些保险费由各州上缴财政部, 存入失业信托基金;工人补偿美国另一个重要的社会保险项目是工人补偿。伤残保险暂时伤残保险是一项由美国部分州实行的保障项目, 它主要是向那些因非公事故伤残而导致工资损失的职工提供的补助金, 由于享受这种补助的时间有其一定的限制, 因而称为暂时伤残保险。工人补偿的内容是向那些因公负伤的工人和因公死亡的职工家庭提供货币补助和医疗照顾。在被补偿的人员范畴中,大部分州都不包括农业工人、家庭服务人员和临时工。 退伍军人补贴:联邦政府为现役军人和退伍军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补贴, 其中包括残疾补贴、教育资助、住院和医疗补助、职业再培训、家庭和子女生活资助, 特殊贷款计划和优先进入某些职业等等。 2.2 日本体制 日本实行的社会保障项目范围包括收入保障、社会福利和公共扶助共四个方面。第一方面, 日本对因失业、伤病、衰老、死亡、工伤等丧失收入及收入减少者给予物质帮助, 主要是通过社会保险(按项目包括雇佣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等) 进行实施。妇女因生育、育婴而开支增加者则由医疗保险提供分娩费; 对养育未满三岁的儿童发放津贴, 津贴金额由享受者的收入而定, 资金源于国家和雇主。第二方面, 日本的医疗补助费用主要来自医疗保险。第三是对需要照顾的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生活方面能力弱者提供福利。资金由国家、地方、自治团体和被照顾者分担。服务操作由地方自治团体承担. 第四是对生活低于政府有关部门规定的最低标准的贫困家庭进行扶助保护。资金由中央和地方两级税收

法国社会保障制度

法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有着显着的特征,即全民性、民主性、互助性和一致性。法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称得上是“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其完备复杂,覆盖面广。 法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对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它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国内消费及投资、储蓄、失业的影响日渐显现。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社会保障水平的日益提高,法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却日趋缓慢,就业机会严重不足,财政赤字不断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性、稳定性和持久性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社会福利“综合症”已成为萨科齐上台后面临的重大改革课题之一。 第一,社会福利支出过大,企业和政府的财政负担加重。 二战后,法国的社会福利支出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年增加。到20世纪90年代法国每年向社会保障机构交纳的各种社会保障基金之和,相当于企事业单位工资总额的60.9%,其中雇主占42.63%,职工占18.27%。2004年法国的社会保障亏空高达150亿欧元。为了满足规模不断扩大的福利开支,法国政府不得不增加社会保障税。其结果是导致企业活力和竞争力的下降,形成法国社会保障水平虽然高,但并未形成有效积累,进而对投资产生积极作用的局面。目前,法国企业承担的社会保障费已达9.8%,而且随着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企业的缴费负担仍有上升的可能,这势必打击法国企业的投资积极性和雇佣年轻人的热情。 此外,庞大的社会福利计划使消费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过大,影响了经济增

长速度。由于福利开支与工资水平的增长超过生产率的增幅,使法国的产品成本率上升,服务质量下降,削弱了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近年来,法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从世界第7位跌落到第17位。实行多年的福利主义经济政策不仅造成政府开支过大和巨额的财政赤字,而且导致国内投资大幅度下降、劳动力成本增高、资金外流,最终给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 第二,过高的社会福利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惰性。 这突出表现在很多法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变得越来越懒惰。因为在支付过高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的环境中,加上可以领取高额失业救济金,许多失业者宁愿失业也不愿接受工资水平相对较低的工作。在萨科齐执政前,法国法律规定了每周35小时工作制和累进税率。过高的累进税率,造成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挫伤了人们追求收入的积极性。 法国社会的现实,基本上处于“富者更富”的状态,据统计,从2004年至2007年期间,法国人财富一直处于增长状态,但增长的比例却差距很大。 正因为如此,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底层社会财富增长最慢。而这次退休制度改革,却将重负主要放在劳工阶层身上,怎么可能不引发强烈的抗争呢? 各国解决财政危机主要是通过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减少支出或者发放债券和货币。但是法国作为欧盟的成员国,要严格遵守欧盟内关于通货膨胀的指标,所以萨科奇政府就只能通过延长退休年龄,提高全额养老金的领取年龄来减少财政支出缓解一下财政危机。 他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主张包括延长工作时间,改革特殊退休金,实现退休

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启示

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启示 摘要: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至今已经七十多年,美国的“自由保险”型的社会保障模式,完全不同于欧洲的传统福利型模式,它渗透了美国的文化,美国的价值取向,也蕴涵着务实的精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美国的社会保障,总结美国社会保障的优缺点,更加有助于我们认清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现实,从而有助于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 关键词:美国养老保险、美国医疗保险、美国失业保险 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概述 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初。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全国1/3人口陷于贫困。严峻的社会现实改变了多数美国人的传统观念,他们要求联邦政府对社会福利负起责任并发挥作用。1934年,罗斯福总统任命一个“经济保障委员会”,负责起草《社会保障法案》,为老年人、残疾人、儿童以及失业者提供援助。1935年8月14日该法案正式生效。《社会保障法案》的诞生是美国社会福利史的里程碑,它标志着美国社会福利政策由“自由放任”到“积极承担责任”的重大转变。它不仅仅为穷人提供援助,而且为全体人民提供基本的经济保障。在《社会保障法案》诞生后的70年里,它不断得到修改和补充,逐步形成了现今一整套的美国社会福利保障体系。1954年,法案保障的对象从原来的老年人、遗属和残疾人,扩大到农场主、农场工人、家庭服务员、自由职业者以及州和地方政府的雇员。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但黑人“民权运动”与“反贫困运动”高涨,社会动荡不安,约翰逊总统提出“伟大社会”计划和“向贫困开战”,社会保障政策扩张达到高峰。到70年代中期,美国已建立起一个社会安全网,使90%以上的人享受到了社会福利。 这一套包含了生活中方方面面需求的被称为“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奉行三方并举的方针,实行公私并举,以公为主这是总方针;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并举,以联邦政府为主;保险和补助并举,以保险为主。政府承担了提供社会福利的主要责任,但政府并不包揽一切而是鼓励(主要通过税收政策)私营企业、非赢利社会组织、慈善团体、基金会等经办社会福利项目,鼓励个人进行养老储蓄和参加非赢利性组织的各种保险及向商业公司投保各种保险。在公私两渠道并举的方针下,美国的社会保障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个层次构成与提供。二是社会福利项目的管理多层次化。联邦政府只管理少数社会福利项目,大多数项目委托州和地方政府、非赢利组织及私营保险公司负责管理经营。三是社会福利待遇标准不一。联邦政府只为某些全国性项目规定统一标准,大多数项目的标准由各州按照本州经济发展情况和财力自行规定。因此,各地社会福利待遇相差

社会救助调研报告4篇

社会救助调研报告4篇 近年来,**县的社会救助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为全县的救助对象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工作,对扶贫济困、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近日,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更好地保障**县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由县人武部汇同县民政局一道对全县的社会救助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救助现状 (一)各项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 一是成立了城乡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民政、教育、财政、劳动保障、卫生、农林水、城建、环保、国土、司法、工商、税务、规划、宣传等部门和工会、妇联、共青团、残联等团体相互配合,团结协作,逐一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基本建成了以城乡社会救助领导小组和乡镇、村(居)委会为依托的管理平台,形成了齐抓共菅,整体联动的工作合力。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县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县农村低保实施方案》、《**县农村低保实施细则》、《农村低保核查办法》、《农村低保指导人数分配表》、《农村低保核查表》等,有效地保障了**县社会救助工作的施行。 (二)救援能力进一步增强。 全县制定出台了《**县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规范细化了报灾查

灾救灾、灾情评估、应急保障、安置转移、生活保障、灾后重建等工作,建立了排险防灾、转移安置、查灾核灾、资金筹措、物资动员、灾后重建等六大机制,先后对清江水布垭库区景阳段、花坪乡黄木垭滑坡险情等进行了成功救助,确保了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有房住、有医疗”。 (三)救助范围逐步增大。 **县先后建立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临时救助制度,建立健全了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机制、慈善捐赠办法等。各项社会救助制度执行情况良好,社会救助效果明显:农村低保对象9135户18673人,其中孤儿219户234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4%,月人均补助47元,较好地保障了农村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今年州民政局给**县增加农村低保对象指标8763人,从7月1日起农村低保对象将达到27200人,保障比例占全县农业人口的5.9%;城市低保对象4229户7405人;农村五保老人1361人(其中,集中供养五保对象1177人,分散供养五保对象184人);40%救济对象53人;城镇定救对象28人;一般救济对象11人;其他救济对象5人。 (四)慈善捐赠氛围浓厚。 5.12四川汶川地震后,全县人民踊跃向灾区捐款捐物,县慈善协会共接受捐款355.9万元、大米150斤、衣物3150件、消毒药品一件。**县还将仅有的113顶帐篷在最短的时间内连夜送往武汉,由省民政厅统一送到四川灾区。2月28日,全县在船儿岛广场举行了“抗

社会救助工作知识问答

社会救助基本知识 1、什么是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答: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贫困人群实施生活生活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即子女读书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援助、法律援助等方面社会救助的一种新型社会救助模式,是对贫困人群的一种综合性社会托底救助保障制度。 2、什么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答:是政府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乡贫困人口进行救助的一种新型社会救济制度。 3、申请低保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其户籍所在县(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村)民,除有特别规定外,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是低保对象的法定权利。 4、哪些情况下,户口不在当地的困难群众也可在当地申请低保救助?答: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户籍不在当地,也可在当地申请低保:⑴结婚后,在配偶所在居(村)委居住一年以上,户口尚未迁入的;⑵在外读书、户口已迁出的子女;⑶未报户口的子女。 5、哪些特殊情况,不予低保救助? 答:具有以下情况之一的,不予列入低保:⑴家庭有劳动能力的成员,无正当理由拒绝劳动部门及镇(乡)、街道、居委会提供的就业机会,不自食其力的;⑵家庭拥有现金、有价证券、银行存款,或拥有闲置的生产性设施及其他非基本生活必需的设施、物品(按变现后计算),人

均值超过当地低保标准六倍的;⑶法定赡(扶、抚)养人未按规定履行义务的;⑷家庭实际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当地低保标准的;⑸城镇居民住房超过当地上年度人均住房面积一倍以上的家庭(单身家庭以2人计算),一般不予低保。 6、低保家庭收入如何核算? 答:低保家庭收入是指家庭成员各类收入的总和。包括:⑴工资、劳务报酬(包括各种奖金),各类补贴、津贴,离(退)休费,遗属补助、精减下放职工补助,失业救济金、村养老金等工资福利性收入;⑵种植、养殖、农副业加工、买卖等生产经营性收入;⑶稿酬及版权、专利权转让等知识产权收入;⑷利息、股息、红利收入,财产租赁、转让收入等财产性收入;⑸继承、赠与,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等转移性收入; ⑹应计入的其他家庭收入;⑺家庭成员向非共同生活的亲属依法支出的赡(扶、抚)养费,支出部分在计算其家庭收入时相应减去。 申请低保救助的居(村)民,居民按其提出申请当月前6个月内家庭收入总和计算家庭收入;村民按其申请前12个月内家庭收入总和计算家庭收入。 7、哪些收入不计入低保家庭收入? 答:下列收入不计入家庭收入:⑴优抚对象及政府给予特殊照顾的其他人员所享受的待遇;⑵政府及其部门和有关单位颁发的非报酬性奖励; ⑶因劳动合同终止(包括解除),职工依照规定所获得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或一次性安置费中用于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部分;⑷独生子女费、丧葬费、抚恤金;⑸人身伤害赔偿中生活费以外的部分;⑹上级

现代中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

现代中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 材料一①从19世纪末起,英、德等国先后颁布了针对疾病、工伤事故等的保险法。针对低收入群体以及老人、儿童和妇女,西欧又建立或完善了救济制度。在理论方面,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贝弗里奇是最有代表性的社会保障学者,其中贝弗里奇被西方称为“福利国家之父”。②二战后,西欧逐步建立起面向全民的社会保障网,除退休、失业和医疗工伤三大保险外,还设立了产妇补贴、学童补贴等几十种项目。③20世纪70年代,欧共体制定了社会行动纲领,其把解决青年人和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列入优先目标之一。④20世纪80年代,西欧各国为了缓和财政不平衡状况,削减了社会保障支出。 ——摘编自李琮主编《西欧社会保障制度》材料二⑤计划经济时期最突出总体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国家福利制度建设模式,社会主义、国家性、工作单位、民政部门、福利制度建设是五个关键词,凸显社会政策与福利制度的时代性特征。其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全民福利,追求平等与自由……⑥改革开放后突出总体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主义社会福利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元主义、个人与家庭责任、社区服务、社会保障制度是六个关键词,凸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时代特征。 ——刘继同《中国现代社会福利发展阶段与制度体系研究》 ①反映的是19世纪末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措施;②反映出二战后西欧社会保障项目增多,保障范围扩大;③反映的是欧共体对社会保障的关注;④反映出20世纪80年代西欧各国削减了社会保障支出;⑤反映的是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特征,即国家主导;⑥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特征,即多元化。材料一主要叙述的是19世纪末以来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材料二主要叙述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凸显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问题设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计划经济时代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外社会保障制度的认识。 第1页共1页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最新版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由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三部分组成。美国自30年代建立保障制度以来,已形成庞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其主要特点是:(1)适时建立和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本世纪初,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美国引起了人们对老年生活的普遍关注。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使老年人生活处于最困难境地,社会退休金成了老年人的希望所在。1934年,罗斯福成立了经济保险委员会,1936年公布了社会保障法,1939年增加了伤残保险和老年配偶养老保险。经过几年准备。在积累了一大笔基金后,于1942年付诸实施,开始支付退休金。二次大战中没有新的变动。50年代经济有了很大发展,1965年增加了老人医疗保险,1972年又增加了残废者医疗保险。经过50多年的逐步发展与健全,形成了庞大的社会保障体系。(2)老年法定退休保险具有强制性、贡献性和福利性,退休和医疗保险基金有正常来源渠道,能自我调整和自我调整。其退休金的收与支是按照现收现付、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的,根据人口老龄化的预测、退休费支出的需要,不断调整保险税税率,通过自我调整达到自我循环正常运转的目的。(3)发展保险公司经营的自愿投保退休金保险,吸收闲散资金增强经济实力,为人口老龄化做准备。美国的一些人寿保险公司除经营

人寿保险、财产保险、死亡保险外、还大力经营集体和个人自愿投保性质的私人退休金保险,作为法定退休保险的补充。集体退休保险,由企业雇主为雇员投保,根据企业经营好坏和雇员个人情况投保可多可少,雇员退休后逐月领取。政府通过对退休保险金免税手段予以支持。并通过投资获取的利润,用来弥补膨胀使投保金额贬值的问题,以保证退休者收入,增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感。(4)严格控制失业救济金发放标准和发放时间,以利于失业者积极再就业。联邦立法规定由企业雇主缴纳失业保险税款,雇员不缴。利率由各州自行确定,全国不统一。救济发放时间,大多数规定需经一周等待期后方可使用,最多支付26周,联邦法规定在失业高峰期可延长合乎法定救济周数的50%,即最多追加13周。严格限制发放周数的目的在于促使失业者积极再就业。(5)采取措施,增收节支,迎接老龄化的严重挑战。其研究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注重研究管理与效率、保障目标与水平问题,逐步提高保险税税率;退休金也要纳入个人所得税范围之内,把负担加在高收入者身上;适当降低各项福利待遇水平,使之不要紧跟工资水平的增长;利用退休基金搞投资经营,增中储备,减少年轻人的社会负担一、美国的社会保险:1.养老保险。国家强制性保险属于第一层次的保险,由美国社会保障署管理,是一种强制的社会保险制度。资金来源是雇主和雇员以税收的方式交给政府,保险基金由财政

国外社会救助制度简述

|论坛|国际劳动| 1965年美国出版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曾述,“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险制度的补充,当个人或家庭生计断绝急需救助时,乃给予生活上的扶助,是在整个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最富弹性而不受拘束的一种计划”。社会救助制度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本的救助制度,在社会保障制度中起着“保底”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 立法情况 任何一项制度的顺利推行和实施,都离不开法律的保障。国外许多社会救助十分完善的国家,都相应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可以说,立法的完善是社会救助工作的根本保证。 如英国早在1601年颁布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济贫法》,对贫困群体和收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工人予以津贴补助。1834年又制定了新的《济贫法》,明确社会救助属于公民应享受的权利,实行社会救助是政府应尽的义务,并成立了专门管理局。此后又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条文,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社会救助制度。 德国的社会救助制度始于20世纪初,称为济贫事务和福利事务。政府在1942年制定了关于政府救济的法令,第一次对公共救助的享受条件、救助种类和程度作出了全国统一规定。1962年前联邦德国颁布了新的《联邦社会救助法》,对特殊困难者进行社会救助作了具体规定,此后又进行了几次修改,改善了救助的支付方式,扩大了对残疾者 救助。1975年绝育和计划生育救助也被 列入《联邦社会救助法》。上世纪90年 代初两德合并后继续实行上述法规。 美国独立以后,1935年罗斯福总统 颁布了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从 而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社会 保障制度,并首次明确了“社会保障” 的概念。后经历届政府的多次修改和补 充,逐步形成了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救助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 国称为公共救助或福利补贴。 ■ 救助条件和救助标准 各国社会救助制度最基本的特征是 有明确的针对性,只对自我保障有困难 而确需救助的人给予救助。为此,各国 一般通过财力审查和就业审查来确定申 请人领取救助金的资格。 财力审查 即根据国家规定,对申请人及相关 家庭成员的收入及资产状况进行审查, 不足特定标准时才予以救助。大多数国 家在社会救助标准之外都规定一个免审 额度,即允许申领人持有少量的资产或 收入,视同无资产、无收入,不抵扣社 会救助金。在财力审查的范围方面,大 多数国家只考虑申领人及其配偶的现有 财力。但在有些国家,如奥地利、德国、 瑞士、日本,申领人的父母、祖父母、 成年子女的财力状况也在考虑之列。在 法国,老年救助金(属专项救助)申领人 的法定继承人的财力状况都列入审查范 围。比利时最近也准备审查申领人父母 及成年子女的财力情况。总而言之,各 国政府趋向要求家庭和社会互助在整个 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就业审查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在失 业人口居高不下的压力之下,纷纷引入 或强化就业审查制度,要求社会救助对 象必须努力寻找就业机会,积极与政府 管理的职业介绍机构联系,并接受适当 的工作安排。未通过就业审查的人,将 被降低社会救助水平或剥夺领取资格。 在美国,2000年起政府要求接受援 助的单亲父母两年内每周工作至少30 小时,核心家庭每周至少工作35小时。 联邦政府还制定了社会救助受益家庭的 就业目标,社会救助受益家庭就业率从 1997年的至少实现25%提高到2002年 的50%以上,核心家庭的标准则由75% 提高到90%。 在英国,政府对以下四类人员实 行严格限制:一是年轻失业人员,英国 政府要求失业6个月的18岁至24岁的 年轻人必须从以下四种方案中做出选 择——在私人部门工作(雇主得到补 助)、在志愿性部门工作、从事环境保 护工作、接受全职教育或培训;二是单 亲父母,英国政府制定了特别行动计 划,通过工作寻求、建议和培训帮助单 亲父母找到工作,必要时可以为那些再 次全职学习的单亲父母提供小孩的照 看;三是长期失业人员,英国政府规 定,雇主雇用一个已失业两年或两年以 上的失业者可从政府获得为期6个月的 国外社会救助制度简述 ■邓新华 袁伦渠 29 2007.12

社会救助知识要点

课程知识要点 第一章社会救助的理论基础 1、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广义贫困与狭义贫困的含义 2、人类早期社会救助思想的主要内容(慈善恩赐思想含古希腊幸福观、古罗马正 义观、欧洲中世纪公正观和基督教博爱观的基本思想) 3、福利经济学的两个重要命题 4、贝弗里奇的社会救助思想 第二章社会救助概述 1、社会救助的基本内涵、特征(尤其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性和保障水平的最低性) 和内容 2、社会救助产生的思想(社会救助思想,即人们普遍认为国家和社会应该承担应 付社会成员所面临各种经济风险的责任)、经济(生产力水平和完善的收入分 配制度)和社会条件(贫困问题危及社会稳定和安全) 3、社会救助制度的萌芽(历史前身是英国《济贫法》)及产生的标志(美国1935 《社会保障法》) 4、20世纪70年代以后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及基本特征 5、我国传统社会救助制度的主要弊端(改革的原因) 第三章生活救助 1、生活救助制度的内涵(实质是衣食救助,保障温饱生活水平,解决生存危机问 题)与特征 2、我国生活救助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内容 3、我国农村五保供养救助对象的资格条件(含“三无”人员的界定) 第四章医疗救助 1、医疗救助的基本内涵及主要特征 2、医疗救助的主要方式 3、我国医疗救助对象的资格条件、对象范围、常规方式、规范程序 第五章住房救助 1、住房救助的内涵、特征和实施方式 2、我国廉租房和公租房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六章教育救助 1、教育救助的基本内涵、特征与功能 2、教育救助的实施方式 第七章灾害救助 1、灾害救助的内涵、特征(尤其临时性非经常性,主要实施方式是实物非现金, 这与其他救助制度的重大区别)和功能 2、灾害救助的类型及救灾过程 第八章失业救助 1、失业救助和失业保险的内涵 2、失业救助与失业保险的异同 第九章司法救助 1、司法救助的客观原因(即意义) 2、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的内涵 3、司法救助与法律援助的异同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特征

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得比英国晚,从20世纪30年代建立起到现在已近80年。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基本上是1935年《社会保障法》的延续、发展、扩大。1960年代,美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政府修正《社会保障法》,扩大养老金和退休津贴的保障范围。1980年代初怨“滞胀”的出现增加了社会失业人口,之后,失业救济也被纳入保障范围之内。 随着《社会保障法》的不断修正和保障范围的逐步扩大,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逐渐完善起来。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三部分,除此之外“美国还建立了发达的私营养老保险体系。2005年美国私人养老基金的资产有12. 3万亿美元,加上公务人员的补充养老基金的计划资产已有2. 8万亿至3万亿美元,美国公共和私营养老资产就高达15万亿美元以上,至此,一个由政府决策、市场介入、民间参与、个人支持的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成型。其基本内容如下: 第一,社会保险是政府举办个人投保的一种收入保险。美国的社会保险费用是由国家、雇主、劳动者三方共同负担,是个人和雇主投保,国家给予适当资助的形式。它包括就业保障与失业保险,老年、遗属与残废保险,医疗健康保障等项口。 第二,社会福利是指一系列对低收入阶层和贫困社会成员进行救助的项口,主要包括食品券制度、廉租房制度和免费医疗制度等。 第三,社会救济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投入,对没有进行社会投保的老人、残疾人士、含有未成年子女的困难家庭以及失业两年以上的失业者均给予经济救助。 总的来说,美国把社会保障制度分为补救性和机制性的社会保障。补救性的社会保障主要针对贫困人口的救助,还包括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障。而机制性的保障则重点针对基本的社会养老方而,它是通过国民税收来实行现收现付的代际再分配。这种模式重视社会保险的权利与义务的密切联系,强化自我保障意识。不难看出,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市场化运作成分较大,政府干预程度较低,保障面有限。 美国社会保障的筹资方式是政府、企业与劳动者三方分担,个人和企业缴费为社会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社会保障制度过分强调权利和义务的结合,即社会保障的受益者首先应该是缴费者。美国实行对每个劳动者发放社会保障号码的制度,社会保障署为每个劳动者按号码设立档案卡,记录职工个人历年的工资收入和保障金的缴纳情况,这有利于提高全社会成员的纳税意识。。 美国社会保障给付水平较低的原因在于十分强调商业保险的作用,世界最为富裕的国家却没有全民社会医疗保险。 美国医疗保险支出支付的人极其有限,仅有老人、残疾人和重肾病患者才是受益对象,实质上,美国实行的是世界上最为昂贵的医疗保险。美国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和社会救助支出比重相对较大。 从给付形式来看,美国社会保障给付形式都以现金给付为主,但是美国实物给付比重较高,与其食品券供给制度有关。

湖北省社会救助实施办法

湖北省社会救助实施办法

湖北省人民政府令 第374号 《湖北省社会救助实施办法》已经2014年8月25日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11月1日起施行。 省长王国生 2014年9月10日 湖北省社会救助实施办法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最低生活保障 第三章特困人员供养 第四章受灾人员救助 第五章医疗救助 第六章教育救助 第七章住房救助 第八章就业救助 第九章临时救助 第十章政府保障与社会参与 第十一章监督管理 第十二章法律责任 第十三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社会救助,关爱生活困难群众,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社会救助制度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社会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社会救助工作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社会救助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协调机制和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完善社会救助资金、物资保障机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统筹制定、落实社会救助政策及保障标准,建立社会救助资金自然增长机制,将社会救助资金和社会救助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城乡一体化。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统筹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社会救助

管理工作。 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卫生计生等社会救助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相应的社会救助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机构编制、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社会救助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统一规划建立社会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社会救助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第六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统一负责基层社会救助事务。负责民政事务的机构作为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具体承办有关社会救助的申请受理、调查审核等事项。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有关社会救助工作。 第七条新闻媒体应当加强对社会救助工作法规政策宣传,引导公众关注、支持、参与社会救助工作,鼓励救助对象自立自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救助诚信体系建设。 第八条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社会救助,探索保险服务业参与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捐助和服务。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考察报告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考察报告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是美国经历20世纪30年代初经济大萧条的惨痛历史之后逐步建立起来的,也是罗斯福总统实施"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70多年来,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已建立起了从出生到死亡的比较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美国社会保障的架构 美国社会保障由三部分组成,即联邦政府实施的社会保障,州和地方政府实施的社会保障、团体和私人组织实施的员工保障计划。 (二)美国社会保障体系及其主要内容这里,以美国联邦政府社会保障制度为主,州和地方政府为辅进行分析。 一是美国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主要有TANT(对有需要家庭的暂时补助),对象针对单亲家庭和未成年人,由联邦政府开支;EITC(对低收入家庭直接的现金补助,对就业的实行税收补贴),SST,针对65岁以上老人和残疾人;Medicaid(医疗补助),主要为前面三类人提供医疗保险;Food Stamp(食品券计划);房屋补贴、教育补贴和工作培训。在布什政府提出的2006年财政预算中,为穷人提供食品券的预算高达500亿美元。目前美国有2900万人有资格领取食品券。 二是美国的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退伍军人保险和失业保险四类,2002年支出总额7790亿美元,约占联邦政府支出的38%,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7.5%。养老保险,个人和雇主各缴纳工资额的6.2%,实行现收现付制,2003年实行养老金封顶即最高不超过8.7万元。为此,实行了严格的最低工资标准制。目前,美国政府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为每小时5.15美元。各州可根据具体情况在此标准上灵活掌握,但不得低于这一标准。例如,华盛顿的最低工资为每小时7美元。每周工作超过40小时的加班工作时间的工资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水平的1.5倍。业主一旦被发现违反规定,每次最高可被罚款1.1万美元。失业保险,由雇主缴纳,每人每月258美元。2004年政府用于这一方面的开支超过400亿美元。以弗吉尼亚州为例,2003年该州发放的失业救济金总额达7.44亿美元,受益人数在17万以上,最低救济金额为每星期50美元,最高可达316美元。医疗保险,以雇主为基础实施。2004年度,美国政府对贫困家庭和贫困儿童提供的医疗补助总额达1800多亿美元,本年度又有所增加,达到1936亿美元。 (三)美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困难与改革思路 一是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对社会保险体系形成的压力越来越大,导致社会保险基金未来来源不足。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上世纪60年代是美国人口出生的高峰期,出生人数高达7900万。目前他们是美国收入最高、也是对社会保险体系贡献最大的群体。再过几年他们将开始大量退休,届时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将迅速减少而支出将大幅增加。根据目前的估计,2018年美国社会保险基金的支出将大于收入,2042年这一基金将彻底用光。另据不同预测,今后75年里美国社会保险基金的缺口大约在3.7万亿至10万亿美元之间。如果不加以改革,这一体系将面临崩溃,其后果不堪设想。用布什的话说,美国的社会保险体系"正面临危机"。

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

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 摘要:本文从西方经济学发展的角度分析了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对西方经济学家关于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社会保障与自由放任或国家干预、社会保障与福利、社会保障与福利改名社会保障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分别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西方社会保障理论对建立我国社会福利保障学说的启示。 一、导论 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产生阶段,它经历了一个从否定社会救济到主张社会福利的思想发展过程,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英法古典经济学家否定社会救济制度的作用的社会保障思想、德国历史学派提倡国家福利的社会保障思想、福利经济学关于福利保障的思想。二是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形成阶段,它标志着福利型社会保障思想的确立,具体内容包括两方面:凯恩斯主义的福利保障理论、“福利国家”论者的社会保障理论。三是西万社会保障理论的多样化发展阶段,它表现为当代西方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理论,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新自由主义学派的社会保障理论(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社会市场经济学派、公共选择学派等关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理论)、其他经济学派的社会保障理论(新制度经济学派、经济增长学派、未来学派等关于社会福利保障理论)、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的福利经济理论。英国社会学家贝弗里奇(W T. Beveridge)在1942年11月向英国政府提出的《社会保险及有关服务》的报告中已说明:“社会保险应旨在维持生存的最低限度的收入”,“‘社会保障就是对收入达到最低标准的保障”,“国家所组织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的目的在于保证以劳动为条件获得维持生存的基本收入”,至于有些阶层要求保障超出最低生活标准的需要,那可以通过参加私人举办的自愿深险计划去解决。他认为,英国社会政策应以消灭贫困、疾病、肮脏、无知和懒散五大祸害为目标,主张通过建立一个社会性的国民保障制度,对每个公民提供七个方面的社会保障:儿童补助、养老金、残疾津贴、失业救济、丧葬补助、丧失生活来源救济、妇女福利。报告中提出了三个原则;一是普遍性原则,社会保障的实施范围不限于社会的贫困阶层,应包括所有公民,并且不论贫富都按统一的付难交纳保险金;二是政府统一管理原则,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组织实施各种社会保障措施;三是全面保障原则或公民需要原则。社会保障计划包括三种保障方法: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自愿保险。可以说,贝弗里奇不仅在理论上确立了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基本功能与原则,而且说明了社会保障在实际运行

中国和美国社会保障制度模式比较

中国和美国社会保障制度模式比较 美国社会保障自上世纪30 年代中期建立以来,其发展和演变一直持续到当前,经过70 多年的发展,制度已比较完善,各种项目齐全,现在的调整是一种追求更加完善和高效的调整。纵观70 多年美国社会保障的演变,有人把社会保障制度称为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政府计划,这项制度为美国职工建立了真正的社会保障,减少了人们对社会风险的恐惧,使得大多数美国人过着体面的生活,成为保证美国社会稳定运行必不可少的一项制度安排。中国社会保障若从1951 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算,到现在已有近60 年的发展。但中国社会保障的发展经历了独特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了一个创建、发展、解体、重构、反思与再重构的独特过程,60 年间有过明显的中断,原有的大部分社会保障制度解体,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尚处于改造和初创期,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不完全明朗。 中国的社会保障与美国相比总体上仍存在一定差距。本章不对中美社会保障的具体项目进行比较(有关中美社会保障主要项目、保障水平、保障的管理等具体的内容将在随后的章节进行详细介绍与比较分析),主要对中美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模式,中美生活保障的发展程度、中美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价值取向以及中美社会保障制度的明显差别等内容进行一下简单的比较分析。 一、中美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模式 中国社会保障当前的基本模式是统帐结合型的社会保障模式。 中国建国初期建立的是国家型社会保障,主要受当时苏联保障模式的影响。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逐渐解体,改革开放后进行了大的调整,到现在逐渐明确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混合型社会保障模式。 中国统账结合制度酝酿于上世纪80 年代末,初建于90 年代初,定稿于90年代末。中国的统帐结合制度受当时英美的新自由主义浪潮和拉丁美洲以智利为代表的私有化改革影响较深。受这些思潮的影响,中国试图吸取欧洲传统现收现付制的优点和拉丁美洲个人账户以及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的特点,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结合起来,建立一个部分积累制。应该讲,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这种制度的理念追求是好的。从理论上讲,既可以增强个人的责任,以应对即将来临的老龄化,又可实行社会共济,以实现社会公平。目前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中已经基本确立了这种制度模式,实现了现收现付制向部分预筹积累制的转型。该模式过度强调个人责任,政府责任弱化,资金来源强调个人、企业、政府三方责任共担。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由于“隐性债务”等问题,统账结合模式在运行初期产生了偏差,下一步的改革怎么调整尚未明确,该制度模式是否完全符合中国国情仍须考验。 美国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为保障型社会保障模式。从社会保障基本模式划分来看,美国往往被划分为保障型社会保障,有时也被称为:盎格鲁撒克逊模式、投保资助模式或自由保险型模式等。当前世界上还有德国、日本等国采用这一模式的社会保障制度。 这种模式对不同的社会成员选用不同的保险标准,并以劳动者为核心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障的主要形式是缴纳各种保险金,社会保障的内容十分广泛。在美国,社会保障内容涉及生老病残、衣食住行、工作学习、职业工种等各个方面,集保险、福利、安居和救济于一体,项目达数百种之多。强调劳动者个人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责任,保障资金来源体现多方共担的原则,由国家、雇主和劳动者三方负担,雇主与雇员都有缴纳保险税的责任。从支配层次上看,由国家财政直接支出和属于国家管理的社会保障费用比重较大。社会保障的重点在于解决“困难”。据统计,上世纪90 年代美国在公共项目下的补贴性社会福利开支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这种做法使美国绝对贫困人口从上世纪50 年代末期的近4000 万人降

中国社会救助制度

社会救助制度//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补充:关于社会保障的三条线: 1、国有企业职工基本生活保障 2、失业保险 3、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PARTI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一般理论 一、最低生活保障的定义与特征:P328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就是,法律赋予每一个公民在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制度。 换言之,最低社会保障制度就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当时当地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生活于贫困状态下的家庭或个人提供物质帮助,以保证其最低生活水平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其特征是: (一)维持最低水准的社会保障,是“最后一道社会安全网”; (二)是公民的一项社会权利,公民毋须交纳任何费用,基本上不尽义务,而主要是享受权利; (三)现代最低生活保障与传统社会济贫的区别: 1、依据不一:人道原则/社会权利原则 2、接受与给予的心理不同:施舍/国家与政府的义务 3、提供救助的范畴不同:绝对贫困/相对贫困 4、性质不同:消极救济/积极帮助 5、管理程序不同: 6、 二、关于“贫困”的概念POVERTY 328 贫困,本是一个模糊概念,它不具备严格的确定性。它随时间和空间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化而变化。 1、英国的汤森在其《英国的贫困:家庭财产和生活标准的测量》一书中是这样定义的:“所有居民中那些缺乏获得各种食物、参加社会活动和最起码的生活和社交条件的资源的个人、家庭和群体就是所谓贫困的”。 2、英国的奥本海默在《贫困真相》一书中则是这样认为的:“贫困是指物质上的、社会上的和情感上的匮乏。它意味着在食物、保暖和衣着方面的开支要少于平均水平。······首先,贫困夺去了人们建立未来大厦――你的生存机会的工具。它悄悄地夺去了人们享有生命不受疾病侵害、有体面的教育、有安全的住宅和长时间的退休生涯的机会。” 3、欧共体1989年定义:“贫困应该被理解为个人、家庭和群体的资源---包括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的----如此有限,以至于他们被排除在他们所处的国家可以接受的最低限度的生活方式之外。” 4、国家统计局课题组:“贫困一般是指物质生活困难,即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 种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标准。他们缺乏某些必要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生活处于困难境地。” 5、一般认为,贫困是由于资源的匮乏而使生活水平低于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标准。这里所说的资源 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文化的和社会的,从根本上说,是指缺乏手段、能力和机会。所有的贫困都有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之分。 (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日益贫困化?) 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目标和原则: 目标:消除绝对贫困,缩减相对贫困(在一般意义上,贫困是不可消除的) 原则: 1、保障最低生活需求的原则 2、普遍性原则 3、法制化原则 4、维护个人尊严的原则 四、最低生活标准的贫困线的确定与调整330

我国社会救助问题研究

DUFE 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研究 学号: 专业: 姓名: 教师评阅意见: 论文成绩□95 □90 □85 □80 □75 □70 □65 □60 □60以下

摘要 社会救助是最古老的社会保障形式,也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因各种原因导致低于法定最低收入标准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援助,以维持其基本生存需要,维护其基本生存权利的社会保障形式。在现代社会,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一起构成社会保障的完整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最低生活保障的作用,构成了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安全网”。社会救助作为一种制度产生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社会救助从不成熟、不完善发展到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本文从社会救助基本涵义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历程,最后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救助工作方面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并提出下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社会救助工作的若干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社会救助社会救助制度

ABSTRACT Social assistance is the oldest form of social security, also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It through legislation by the state and the society, caused by various reasons at less than the statutory minimum wage standard members of society to give material assistance,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ir basic survival needs, maintain the basic form of social security of the right to life.In the modern society, social assistance and social insurance, social welfare, entitled groups together constitute a complete system of social security, and in the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lowest life to ensure, constitutes the social security at the end of a "safety net".Then the spontaneous behavior evolved into a certain mandatory, organized philanthropy.Social assistance, as a kind of system,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has experienced a complex development process.Never mature social relief to the legalization, institutionalization, standardization, imperfect development has experienced a long process.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assistance basic meaning,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China's social assistance system, finally analyzes the current social relief work in our country there are some common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our country social relief work next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Social assistance Social assistance system reform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