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与搭班老师高好关系的重要性

与搭班老师高好关系的重要性

与搭班老师高好关系的重要性
与搭班老师高好关系的重要性

与搭班老师高好关系的重要性

东晟中学曹亚玲

班级的管理工作,除了班主任认真组织、具体指导、严格管理以外,与科任教师的集体教育也是密不可分的。在工作实践中,我认为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应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首先,提高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合作管理班级的思想认识

班级管理只是班主任的事,与科任教师关系甚微。这是极其片面的思想认识。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而?育人?是全体教师的共同职责,管理工作是实现?教书育人?任务的重要手段,除班主任之外,科任教师也是需要积极参与。

其次,班主任要与科任教师互相交流沟通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主角,接触本班学生多,对学生的情况了解比较全面,因此每个学期都要找个机会向本班科任教师沟通交流。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对学生及管理工作取得一致的看法,形成互相支持、密切配合的教育群体,发挥了集体的力量。如果个别学生与某个科任教师产生矛盾,班主任应注意维护科任教师的威信,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双方互相谅解,消除矛盾。

第三,班主任与科任教师要共同商讨,以期取得效果最优化

班主任制定工作计划,要与科任教师共同商讨,经常与科任教师交换教育意见,共同探究因材施教的良方妙策。例如,某个阶段,班风中发现哪些不好?苗头?,如何去解决那些?苗头?,哪些学生是

?苗头?的根子,如何去教育他们;某些学生学习成绩下降了,造成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帮助这些学生提高成绩,等等。这些都需要研究因材施教,而光靠班主任一人是包办不可的。因此,必须发挥教师的群体力量,共同探讨因材施教的密方才行。

如果与你的搭班老师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发展,特别是小学的实际情况是:一个班基本是语数两个老师在班上转,两人之间协调不好的话,受影响的是学生。比如:语数课外练习,没有协调的话,两科的作业都多,学生没有时间去完成,就交不了学习任务;家作没有协调好,可能会使学生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因而引起家长的投诉…….,由此可见,各科任老师之间做好协调工作是多么的重要。那么,班主任要怎么做才会和之间的搭档完全的融合呢?这个问题值得我去深思。

我喜欢当班主任,更喜欢当搭班老师的得力助手。因为我知道班主任与搭班老师的关系是否协调,不仅直接影响班级建设的好坏,而且影响老师的幸福感指数。教师的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同事之间的融洽、和谐。我自从当班主任老师一来,我都坚持做搭班老师的?助手?。努力做到在学生面前?任何时候都不‘出卖’搭班老师?,且大力宣传搭班老师的好处,教学生学会欣赏自己的任课老师。其实我更深知班主任离开搭班老师的配合,会孤立无援,孤掌难鸣的。我真切的希望我在当好搭班老师的?得力助手?的同时,搭班老师也成我管班级的?好助手?。

一、搭班之间互通有无使教师心中有目标,心中有计划,心中有进展。在主题开展前,我们两位搭班老师会对主题做全面的预习。首先多角度的解析主题大目标,把它装在心中,作为以后活动设计和组织的指导思想。同时,认真研读主题站点内容,发现站点内容间的相关,对主题站点内容进行重组。根据前一主题开展的情况和我班幼儿的关注热点选取最佳切入点,初步确定主题的近期进展。主题前的沟通使我们对主题的开展胸有成竹。

二、搭班之间互通有无避免了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重复和因重复教学导致幼儿兴趣不高的现象。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们教学内容的选取往往是封闭式的选取,即把自己觉得属于自己学科范围内的内容拉过来纳入自己的教学范畴,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割裂了站点内容之间的联系,同时也造成了教学中的重复操作。不信,翻开两位搭班老师的备课本,就会发现许多同样的问题在重复的抛给孩子,试想孩子们接过老师们抛过来的问题会有如何反应呢?而自从两位搭班老师互通有无后,包括主题进展中的促膝沟通和备课本的互相翻阅等多种形式。使我们主题开展中内容的选择、活动设计的思路更加清晰了。

三、搭班之间互通有无增强了教师自我反思和互助反思的能力,同时也使教师对本班幼儿的能力水平更加了解。在每个主题结束后,我们两位老师都会结合主题中幼儿各方面的提升度对主题开展的过程进行全面的反思,由此再反思到自己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以及活动中

基于幼儿生成基础上的调整和调整后的反思。就这样通过自我反思、互助反思、共同反思寻找主题开展中的经验教训,从而为以后主题的开展提供借鉴。

总之,二期课改呼唤着课程内容的整合,而课程内容的整合要求我们老师之间,特别是两位搭班老师之间也要做到资源的有机整合,而建立在无限沟通基础上的互通有无实现了资源的优化利用,教师资源优化了,教育要达到多赢的理想才能得以真正实现。

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的重要性 导读:教育是社会进步的源泉,没有教育么就很难取得进步,下面为大家的分享优秀说明文:教育的重要性,一起来学习学习吧 教育的重要性 哈佛大学培养学生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好人),品德第一。“德育”不是政治信仰教育,而是对社会的责任感,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对他人的隐私和权利的尊重,对不同生活方式和不同宗教信仰的包容,“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坚决扞卫你有不同观点的权利”,遵守法律,怀有良心、坚守良知,等等。没有这个修养,社会就不健康,就做不到邪不压正。奶粉事件就是良心出了问题。“德育”还包括“科学品德”:要有“拿一打皇冠也换不走好奇心”的求知精神,“吾爱吾师更爱真理”的求真追求、“坚持真理不惜成为全民公敌”的英勇人格。教育的目的,在于让我们创造出自我。一下有关教育家名人故事一:俞敏洪,一个农村出生的孩子。高考考了三年才上了大学。却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成就了。面对年轻人的困惑,他有话说。 不要看轻自己,不要看轻他人 我从同学们的眼光中,看到你们对未来的期待,看出对自己未来的希望,看出自己对未来的事业、成就和幸福的追求。希望同学们有这样一个信心,这个信心就像我讲座的标题所说的那样,永远不要用你的现状来判断你的未来。 人一辈子有时会犯两个错误:第一个错误就是你会断定自己没什

么出息,你会说我家庭出身不好,父母都是农民,或者说我上的大学不好,不如北京大学、哈佛大学,或者说我长得太难看了,以至于根本就没人看得上我等等,由此来断定自己这辈子基本上没有什么出息。我在北大的时候,基本上就这么断定自己的,断定到最后,差点儿把自己给弄死。因为自己断定自己没出息,变得非常得郁闷,最后得了一场肺结核。 第二个错误是什么呢?同学们,我们常常会判断别人失误,比如 说你看到周围某个人,好像显得挺木讷的,这个人成绩也不怎么样,也没人喜欢,你就断定说,这个家伙这辈子没什么出息。 所以,这辈子最容易犯的两个错误是:一是觉得自己这辈子可能不会有大的作为;另一个是料定别人不会有作为。 面向未来,通常会有两种人:一种人是自己想要有所作为,并且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的未来会有所作为;还有一种是从心底里不相信 自己会有所作为的人。同学们想一想,未来成功的会是哪一种人?一 定是前面的一种人。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人是这样的动物,就 是心有多大,你就能走多远。你要是想走遍世界的话,你的心必须要向世界走。我为什么今天还能站在这儿和大家讲话呢?就是因为我从 小就有一种感觉,这个感觉就是越过地平线,走向远方的一种渴望,我希望自己能够不断地穿越。就像中国着名的企业家、万科集团的王石一样,他想要不断爬到世界最高峰,爬了一次,还想爬第二次。他知道,每一次征服都给自己带来一次新的高度,就是这种感觉。

浅谈师德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柳南区师德师风建设年征文 浅谈师德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对教师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本文将就一些平时教学生涯中常出现的现象,谈一谈师德在教育教学中责任心与爱心两方面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师德;教育教学;责任心;爱心;为人师表;身教 所谓师德,即教师生涯中的一种职业道德。若用准确的含义诠释: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在现当代社会生活中,教师的队伍在不断扩大,教育教学的质量也跟随着逐年提高。与此同时,在计划生育国策方针的鞭策下,仍有一批又一批的孩子涌入学校的课堂来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那么,这就很明显地给“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与思考。到底,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什么才是教育系统中最有效、最应坚持的呢?——师德。 古有师曰:“位不在高,爱岗则名;资不在深,敬业就行;斯是教师,惟勤耕耘。”大凡是教书之人必然熟悉或认识这句话,这也是教师爱岗敬业精神的自然流露。首先,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它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表现为对学生、对事业的责任心。责任心促使教师能热忱地、自觉地投入工作。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才能够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教书育人。其

次,爱与责任并不是孤立且单一的,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就必然有爱心,有爱心的老师不会缺乏责任心。而爱心与责任心这两个作为教师应有的基本素质,组成了师德师风最核心的部分。 作为人民教师,无疑地,自踏进校门的那一天起,我们便应对每一位学生负起责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但当今社会教育教学现象中普遍存在的是:有的教师却并不如此,他们总是更喜爱学优生而忽略了后进生。面对后进生,采用更多的是批评不是耐心开导,有的甚至威胁恐吓。这样长期累积,很容易使学生终日紧张,提心吊胆,那么后果只能是更加挫伤孩子的进取心,养成怯弱无能,胆小自卑的性格,更别说奋发进取,变劣为优。 对后进生,做为教师,我们更多给予学生的,是要多的关爱,使他们能够在这温暖集体里得到足够的关怀与鼓励。都说“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教师一定不能对学生感情用事,厚此薄彼。这就要求现当代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为人师表,又要注重身教重于言教。由于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特点,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世哲理、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最简单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为了让学生接受更多更优更全面的正面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要做到言教、身教,并且身教重于言教。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然后模仿在行动上。教师的人格影响,不仅对学生读书时代起作用,甚至以后在社会上还会长时间发挥影响。所以,教师更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

高等教育重要性

浅谈高等教育的重要性 高等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高等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依靠,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社会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服务科技,促进社会高速发展。 大力发展高科技生产,是许多国家经济腾飞的致胜法宝。中国正在走一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之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是新型工业化发展必由之路”。高等教育成为走在这条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的领军力量。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中心、科学研究中心、文化传播中心在开辟社会新产业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近些年来,高等学校的科研力量注重了科研与社会需要的结合,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技术的在逐年增加,不断为社会开辟新产业;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职业领域的新发展。高等教育就业体制进一步发展,学生就业从“就业型”向“创业型”转变,开拓了新的职业岗位,减少社会就业压力。高等学校通过技术咨询和服务、专利、专有技术转让等形式使科学技术间接转化为生产力;通过兴办高科技企业形式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以上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2、高等教育促进社会文化建设。 高等教育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氛围、价值取向等对社会产生强大辐射作用。高等教育所传播的文化是一种深层次的精神文化,是一种理念、观念等核心层面的文化,因而对社会的影响深刻而久远。高等教育传播文化具有一种文化整合的效应,传播的是一种不同特质文化的精华。高等教育的文化传播不同于偶然的、个别的文化传播,在其传播的过程中,传播者与被传播者之间是一种经常的交流,进行的是稳定而长期的接触。因而高等教育对社会文化产生深刻、综合、持久的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说,高等教育已成为现代文化的创造中心,成为社会文化建设的龙头。 3、高等教育培养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要素。经济成为知识化和技术化的经济,知识变成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高等教育在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等教育培养的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对于社会发展是必不可少的;高等教育在建构终身教育体系,开展继续教育,营造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区域、学习型城市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高等教育在创造新知识,构建社会创新系统方面有它自己独到的作用。 4、高等教育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因素。因为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是人,是全面发展的人,而教育是培养和塑造这种全面发展的人主要力量。高等教育确立通过教育来培养各类高等专门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使他们具备投身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知识和能力,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专业人才、管理人才和合格公民,来造福于后世,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高等教育还为人们提供接受教育的各种机会,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文化基础。

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教师曾被比喻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以自己的知识和人格力量培养着学生,既传授知识,又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现代教育家夏丐尊曾说过:“教师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不能没有水。”教师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建设高素质的教育,必有高质量的教师,而青年教师又是支撑教育的主体。因此,新形势下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关系到教育工作全局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对此需要有整体性的思考。笔者在这里谈五点粗浅的看法。 一准确把握新形势下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特点从现实的角度看,新形势下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主要有以下四个显著的特点: (一) 是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任务的紧迫性。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是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一个永恒课题,提高青年教师的道德水准、道德面貌,不仅关系到教育的形象,而且关系到未来的人才培养的先进性、有效性和合法性。特别应当看到,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出现了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加上我们对新形势下的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有效的手段,青年教师队伍的道德状况出现了滑坡。在这种形势下,直面青年教师的道德现状,研究青年教师的道德建设问题,努力提高广大青年教师的道德水平,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紧迫,它是我们教育界甚至是全社会在新形势下面临的一大历史性课题。 (二)是把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目标内容形式的创新性。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在存在,相反,是人们的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新形势下的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从根本上来说,也是做人的工作,所涉及的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等领域,也就是人们的精神生活。必须从已经发生了重大而又深刻变化的现实社会环境出发,伴随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有一个从理论、观念、内容到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的自觉创新问题。这里,既需要对传统道德资源进行创造性的阐述和转化,也需要对教师队伍道德建设经验教训的吸收和借鉴,渐渐形成一种新的师德师风规范体制。新形势下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创新性特点,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客观反映。 (三)是认识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过程的长期性。由于新形势下青年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的环境相对复杂,有着大量需要正确审视和解决的理论问题目和实际问题,并需要进行切实可行的制度建设,这决定了青年师德师风建设将是一个长期探索与实践的过程。对于这项社会工程,我们既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抓紧当前的工作,但也不可理想主义,期望可以一蹴而就,或者一劳永逸,必须作好长期努力的思想准备。 (四)是理解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形式的开放性。这是新形势下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不可忽视的一个特点。所谓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形式的开放性,是指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不应该也不可能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它必须建立在家庭、学校、社会及广大学生和家长参与、监督的基础上。同时,还必须有整个社会环境包括道德纪律的配合。此外,对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实效的评价,也不能仅仅以做了多少工作、完成了多少教学任务为依据,而必须以家庭、学校、社会及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满意不满意作为最高标准。以上四个特点,是思考新形势下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基础和出发点。我们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教育方针,深刻分析当前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社会环境和现状,系统地研究和回答必须搞清楚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从而扎扎实实地推进这项重大工程。 二摆正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在社会道德建设中的位置笔者认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是全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成效,对于全社会道德建设的成效,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一个时期里,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之所以被忽视,出现滑坡,显然是同人们对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在社会道德建设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直接有关的。教师是培养人和教育人的职业。一个人一生要接受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教育,在这一过程中,接受青年教师教育占很大比重。因此,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必须以提高青年教师的道德水平为先,真正实现道德的平等。这是因为,从社会成员的分层来看,青年教师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织部分;从社会道德的层次来看,师德是社会的主要道德之一。由于青年教师

大学教育的意义

大学教育的意义 ——“四个学会”对于大学生成才的意义 6月来临,很多毕业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但近年来就业形势不是很乐观,一些学生的工作问题可能在离校时还没有解决,以至于有些学生发出“毕业就等于失业”这样的感慨。 即使还只是大二的学生,也表现出对未来就业前景的担忧。他们说,有些师兄师姐为了生存,不得不去做一些他们平时根本就不屑的工作,从中似乎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如果大学生去从事那些本来不需要经受高等教育就能干好的职业,那不是说上大学没有用了吗?既然这样,为何不高中一毕业就去工作,又何必花费4年时间呆在大学里呢? 从教育是个人对于人生的一种投资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花费那么多的金钱和时间去上一所大学,最后如果不能在收入、工作环境、社会工种上体现出与不上大学的差别,这对于大学生来说的确有理由感到难过,进而认为社会不公。 既然我们读大学不一定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那么,我们为何还要去读大学?相信很多学生都这样问过自己。 然而,以上的观点都是从就业这个角度来看待大学教育的,却忽视了大学教育的本质意义。一种教育,如果其目标在于让某个学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那么它应是职业教育,只需要短时期的职业训练即可。我们接受大学教育的意义绝不是为了让自己有份好的工作(虽然这是目标),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于1986年就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也可以说是教育的四大目标即:Learning to know(学会求知);Learning to do(学会做事);Learning to co-operate(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be(学会生存)。 这就十分清楚地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他们“会学”知识。学会和会学,这是完全不同的二个概念。前者,学生是被动的;后者,才有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与发展,更是在未来社会中十分重要的必备能力。这些都必须从小培养。什么是基础?这才是真正的基础。真正的基础教育就应该在帮助学生真正做到四个“学会”上下功夫。 学会求知

师德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精选文档

师德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 “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这是企业家牛根生先生的著名观点,这一观点迅速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推广。如此可见“德”的重要性。师德是为师之本。所谓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最美教师张丽莉危急时刻,用瘦弱的身躯挡在失控客车的前面,奋力抢救学生,最终自己却被卷入车轮下,造成双腿截肢,骨盆粉碎性骨折。她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高尚情操和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崇高职业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她的义举正是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和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的最好诠释。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高尚的师德是一部活的教科书,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受益终身,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中具有标识作用,所以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教师有了人

格魅力,他才会有威信,才会受到学生的尊重,他的教育才会获得较大的成功。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注意培养和拥有高尚的人格魅力,以此铸就高尚的师德。 教师的师德来源于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健全的个人人格素养。忠诚于教育事业的教师不把教书看成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毫无私心杂念的投身其中,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他们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的高尚品质去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他们是最能以身作则的人,也只有这样人,才会爱岗敬业,大公无私,才会以崇高的师表风范出现在工作中、生活中、学习中,才会自觉地用自己的健全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教育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尊敬,学生在这样的教师的熏陶下才会容易形成健全的人格,才会有益于未来社会的发展。 教师的师德来源于个人渊博的学识和优雅的气质。拥有优雅气质的教师一定是学识渊博、充满激情、充满理想、充满活力的人。这样的教师会给学生留下十分美好的印象,他们很会讲究教育的方法和艺术,倍受学生的喜爱,他的品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会乐意接受他的教育和培养。从这样的老师身上,学生的各方面性格能得到良好的影响,受益终生。拥有优雅气质的教师一定十分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和衣着仪表,他们在洁身自好的同时,也会影响和教育学生讲究仪表,注意文明,让那

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军事课在普通高等学校的地位与作用,主要针对新时期国防教育对青年学生教育的特点及重要意义。军事课在普通高校的开展,体现了我国国防教育不只是国防安全观念意识教育,更重要的是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使其覆盖社会各个领域,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通过军事课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军事基础知识和技能,结合所学专业知识,为改善后备兵员知识结构,为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输送高素质后备兵员打下良好的基础。 普通高校的军事课,自1985年教育部在部分高校进行大学生军事训练试点以来,不少高校将军事理论课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统称军事课)相结合的国防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国防教育在普通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20年来,各高校军事课的开展逐步得到了完善,已经走上了法制化轨道。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防建设培养高质量预备役技术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普通高校开展军事课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根据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通知要求,军事课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军事理论教学时数为36学时,军事技能训练为2-3周,学生成绩记入学生档案。军事课在普通高校虽然属于基本素质教育的范畴,但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它不仅具有“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的功能,而且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趋于成熟的关键引导,特别是在强手如林的未来世界激烈竞争中,他们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强烈的民族精神才能利于不败之地。所以,军事课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1、学校领导及教师的认同感 多年来实践证明,开展大学生军事课,对大学生进行军事教育不仅使学生学到了一定的军事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另外,各高校把军事课看成是新生入学的第一课,上好这一课将给大学生在校4-5年的学习生活中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被各高校领导及教师们认同。由于各所高校领导的重视,各部门

大学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大学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本文是安德鲁.阿伯特教授在芝加哥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致辞。取其精华,整理而成,原名为The Zen Of Education,译为大学教育之禅。 大学的声望和录取率对学生今后的收入产生一定独立的影响,但收入差距大多出现在大学内部,也就是说,出现在某一所大学毕业生内部。这中内在的差距取决于才能,资源,成绩和专业等个人因素,其中个人努力程度至关重要。真正驱动成功,造成收入差距的因素是职业。 与其说大学教育交给你的是具体专业的学科知识,不如说是使你受益终生的一般技能。其实一个人大学毕业后,其所学的专业知识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用到的微乎其微,更有甚很多人今后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并无任何联系,那些书本上的知识在毕业五至十年后几乎被遗忘殆尽,真正成功的关键不是所学知识的多少。 然而无论用于读研究生、工作还是娱乐----------批判性的阅读能力----使你对工作中复杂的行动方案进行清晰的阐述;必要的写作能力----使你清楚地向同僚阐明自己的观点;独立思考能力-----使你避免人云亦云;以及终生学习的能力----使你轻松应对工作和娱乐中的不断变化。 对于上述说法,他不确定这到底是归功于大学教育还是个人成熟和成长的必然表现。毕竟能够考上大学的人,个人条件都是比较优秀的。“教育的目的”这个短语非常陈腐,

教育本没有目的,而是其他事物的目的。教育的“教化”之处,就是养成一种好习惯,以探求新的含义,寻找新的联系,将体验复杂化,广泛化使其更丰富更持久。教育的目的是无法被预测的,教育除了其自身之外,没有任何目的。我所说的教育没有目的,是指我们不应该希冀现在接受教育会在日后得到回报,无论这种回报是进一步深造还是其他的什麽。同时,我们接受教育也不应该是为了利用教育得到其本身之外的东西。大学期间获得的技能对职业生涯的发展并非至关重要,事实上,大学毕业后五年我们就会把我们的所学知识忘光。如果是为了实用,你没有必要到大学来接受教育,学习学校所设置的课程,选择某专业并为之沉迷,你在别处学不到的,你在这里照样学不到。所以,忘掉你们曾经信奉的大学教育实用性的说法把,接受教育的原因其实就是,接受教育比不接受教育好。接受教育就是要培养一种习惯,去挖掘我们所研究的各种事件或现象中多重的全新的意义。教育本身不是这些示例,方法,体系。它是一种本能的习性,即探求新的意义,质疑旧的观念,反复玩味并不断挑战我们赋予事件文本和现象的含义,不断开拓创新。教育是一个最具价值,最有人性的并最富人文关怀的平台,有助于个人成就自我。你们可以凭借这里无与伦比的资源系统,来找寻开悟之光,以照亮你们内心教育的光芒。与没受过大学教育的人相比,受过教育的人人生阅历会更丰富,当然,这并不是说

浅谈师德教育的重要性

结业论文: 浅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确实,听了西南大学邹顺康教授所作的《教学伦理与师德师风建设》这个讲座后,本人茅塞顿开,深刻领悟到了师德教育的重要性。 邹教授认为“天有天伦,人有人伦。颠覆天伦,必遭天灾。颠覆人伦,必遭人祸。”教育伦理就是人们在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所构建起来的人伦关系,以及人们在处理这种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理则。“理从何来”?邹教授认为:“从人伦关系中来”。“为教之理”就是“为师之道”,将二者转化为“为师之德”就形成了一个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在社会进步和发展进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在把人类社会积累的知识经验和科学文化一代一代传授下去并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的同时,把社会发展不同历史阶段的思想观点和道德行为规范传递给青年一代,使得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因此,教师职业是神圣而光荣的职业。 正因为如此,对青少年成长有着重要影响的教师,其职业道德也必然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所关注,学生对教师尊重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教师职业道德也就成为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伦理强调关系,道德强调个体,伦理的义务是双向的,道德的义务是单向的。伦理是客观法,道德是主观法,伦理是他律的,道德是自律的。这就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包括他律和自律两个方面:我们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师教育机构以及教师所在学校组织的师德

教育称之为他律。把教师在实践中主动培养自己师德品质称之为自我教育或自律。自我教育(自律)是教师在师德修养上自觉能动性的表现。 许慎说:“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德”之“得”对于“德行”所施对象而言是一种利益之得,而对于行为主体来讲则应当是一种心灵之得,一种精神之得。道德的外在是做人的规矩,内在是做人的本质。一个人如果能将外在的“道”与自身内在的“德”统一起来,就拥有了道德。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根据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自省、自律、自警、自励,不断达到新的道德境界的实践活动和过程,以及通过这一无止境的学习和实践过程所达到的程度、水平。师德修养是提高师德教育水平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教师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在认真学习和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础上,以教育事业发展规律为依据,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原则,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来处理以师生关系为核心的教师人际关系,不断加强道德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遵守师德规范、自觉加强师德修养的认识。 一个学校就是一个团队,这个团队的精神面貌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首要因素。其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是校园精神面貌的重要体现。所以,和谐的校园,首先就应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它是和谐校园的基础。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促进同事关系和谐,教师才能在一个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工作,工作效率才能自然而然地大大提高。这样,更有

浅谈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杜绝教师的道德缺失行为,对教师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论述了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及其途径。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而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已为古今中外所共识,历代教育家曾经有过精辟的论述。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些论述体现了对教师职业道德作用的重视。 1 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 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指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以及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规范的总和。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主要包括:道德理想、道德品质及道德修养等,是指按照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所进行的锻炼、改造和提高,以及由此所形成的道德情操以及所要达到的道德境界。 2 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我国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总的来说,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道德的进步和发展。在教育领域,广大教师在工作中,把自己的学识、能力、宝贵时间无私地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为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忠于党的教育事业,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无私奉献的好教师。但是,也有一些教师的行为与教师的基本道德大相径庭。 首先,事业心不强,敬业奉献精神不够。主要表现在懒于看书学习,工作得过且过,不认真遵守劳动纪律等,这是教师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 第二,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主要表现在不接受新事物,不会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设备,只是一味地用老一套的观念和方法来教育学生,有的甚至用一本教案教一辈子,这样的直接后果是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减弱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佳,培养出的学生也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可以说这个问题也是教师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核心问题。 第三,以教谋私,搞“有偿家教”。有些教师利用本专业的优势开办各样的辅导班,此举本应无可厚非,但关键是本是课堂上完成的内容,却变成了教师课外辅导获取经济收入的手段,影响了正常的教学。

对当代大学生普及艺术教育的重要性_谢成武

社会人文 2010.8 184 对当代大学生普及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谢成武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94 【摘 要】面对当今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益进步,越来越要求需要有大批高素质的人才。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其中一重要环节,对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以及对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特殊的作用。在高校普及艺术教育要真正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艺术教育 素质教育 大学生 审美品格 创新能力 我国在1999年已作出明确表示: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艺术能以特有的方式教育人们对生活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看法。 一、当代高校艺术教育现状的分析 实施素质教育以来,高校艺术教育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各院校都非常重视艺术教育的工作,并开设了各种门类的艺术课程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公共艺术课程和选修课明显增加,教学逐步规范化,教学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通过艺术课程的学习不但掌握了各类的艺术知识,而且提高了自身对美的鉴赏能力;同时,很多院校还经常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如大学生艺术节、艺术展演等;近年学生艺术社团发展得很快,不但门类齐全,而且种类繁多,大大丰富了大学校园的文化环境,营造了健康、高雅的校园艺术氛围。学生们通过各种途径对艺术与美的追求,提高了自身的价值,达到了个性的发展,实现了人格的完善。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所不可代替的作用。艺术教育有助于发展人的思维,开拓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感情世界,陶冶高尚情操;有助于加强德育工作等作用。通过艺术教育,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其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有些院校没有把艺术教育落实到位,艺术教育在院校所处的地位仍然很窘迫,艺术教育的价值和功能并没有得以充分的体现,尤其是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没有很好地发挥其自身特有的作用。出现这些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课程设置、专业选择方向、传统教育观念、校园艺术氛围营造、学生思想认识上等问题,导致没有在全体学生中得到普及。 1、从课程设置上看 近年来艺术类院校逐渐增多,很多综合性大学也设立了艺术类专业,从某种程度上看各专业和师资也很好地实现了资源共享:学科之间实现了交流,优秀的艺术教师开设全校公选课,让很多非艺术专业学生也能学到艺术课程,但课程设置上只是偏向兴趣班或选修课,只有部分对艺术感兴趣的学生得到实惠,多数非艺术专业的学生难于或少有接触艺术课程。再有,很多艺术课程缺乏全面、科学的设计,没有完善的课程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任课教师对课程随意执行等问题存在。而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应该是对非艺术专业的所有大学生实施的艺术素质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应由学校根据素质教育规划,统一安排,加入学分科目,增设艺术素质教育重点课程,精选有经验、高素质的教师授课,并定期聘请有社会名望的专家、艺术家开设公开讲座,同时还应相应开设各类手工制作、绘画实践、艺术展演等课程活动,让学生不单在理论上对各类艺术有所了解,从亲身实践中也逐渐感受到艺术之美。 2、从专业层面上看 普遍认为艺术教育只是一门专业课学习,是对艺术专业学生所受的教育。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都是本着学习相应专业,把艺术课程看作成为一门附加课,认为艺术教育只是中小学时期的音乐、美术学习。现在进入大学后就应专心学习专业技能,与艺术无关紧要了,这种只重视专业课程学习,忽视了艺术对其它专业的促进作用。现很多院校也都相应设立各种艺术团体:如音乐合唱团、舞蹈团等,专攻培养特色艺术人才,希望能在各项艺术大赛中获得殊荣,为学校争光,但这些都只是在培养艺术特长生,没有对艺术的普及教育有足够的重视,致使部分学生错误认为只是学好本专业课程,找到好工作就是实现了人生的一大目的,没有认识到艺术教育对人的思想、情感、智力等方面的影响。艺术教育不是一门纯粹的专业技能课,学生接受艺术教育后,它能起到平衡人的心理结构,拓展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艺 术与其它专业是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 3、从教育观念上看 受传统教育观念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院校认为艺术教育无关紧要,可有可不有,在教学整体安排上,把艺术教育作为教学附件或冷门课程,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再有,对艺术教育概念和内涵缺乏科学性理解,认为艺术教育就是艺术技能、艺术欣赏的简单教学模式。这种狭隘的理解也导致在艺术实践中存在盲目性,不利于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忽略了艺术教育是一种人文方式的综合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一种普遍的文化教育。 4、在校园艺术氛围营造上 很多高等院校由于资金短缺等原因,没有在校园环境建设上装饰美化,营造出优良的校园艺术环境。 学生在大学校园里学习和生活,寸刻不离教室、宿舍、食堂、校道等校园建筑环境,时时刻刻面对着学校的一草一物,加上学习、上课、休息等一系列循环活动模式,难免会产生枯燥、烦闷等心态。造成很多学生厌学、缺课等现象;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学业压力过大,还产生出轻生念头,不见经常有发生在某某院校又上演学生“跳楼秀”事件吗?学校在环境的建设及校园的氛围营造上,可适当加工美化,保持校园卫生干净、人人衣冠整洁,建立文化长廊,定期展出各种艺术作品或上演各色文艺演出,让学生常沐浴在良好的艺术氛围中,陶醉于校园美好的环境里,心境肯定会更加开朗,同样也能达到接受艺术素质教育的目的。 5、在学生思想观念认识上 多数学生缺乏一个较为全面的学习观,认为接受美的教育就是要多观看下几幅名画、多听上几首名曲即能达到的事情。多数同学只把艺术作为一种娱乐形式,对学校开设的艺术课程无感兴趣,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以致无法达到全面艺术素质教育的目的。学生没有接受艺术教育,也就难于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学生对艺术接受不感兴趣,也就难于积极参与艺术活动。而各种艺术活动也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艺术活动的积极参与,丰富其业余生活,反过来会更加增强其自信心,对生活更加热爱,对其在专业学习、思想情操、身心发展等方面有着特有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学校对艺术教育能不能真正得到加强,学生对艺术教育能不能得到重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明确艺术教育的目的。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健全审美心理结构,陶冶人的情操,完善个体的人格,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现代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不是某一方面教育的全面发展,而是对学生智力、意志、审美、体能、实践技能的全面培养和提高,其中艺术教育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生活处处是艺术,处处有艺术;艺术就是生活;衣食住行、举手投足皆艺术,接受艺术教育是提升学生的生存状态、生理品质、能力开发的有力因素。 高校教育需要学生在理智训练和感情奔放之间求得和谐平衡。以开发智力为主要形式的科学知识教育侧重于理性,较为单调、枯燥、刻板,逻辑性较强。艺术教育则具有形象性、创造性、感性的特征,能促进人的智力发展,开拓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钱学森在科学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音乐,因为他的夫人是艺术家,常给他介绍音乐艺术。正是由于受到了艺术方面的熏陶,才使他视野更加开阔,想问题也会更宽一些。他说:“只注意逻辑思维,埋头于细节,易犯机械的、片面的毛病,缺乏整体的有机联系的认识”,所以他非常重视形象思维的培养。同样,被誉为现代物理学之父的爱因 (下转第173页)

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的重要意义

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主要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当前要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为重点”。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对规范师德行为,提高师德水平和端正教育行业风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必须充分认识新时期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教师队伍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师德建设面临如何与教师队伍的高学历、高素质、职业竞争日益激烈和结构变化不断加快等发展趋势相适应的新问题。2005年,教育部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号文件确定下来,这反映了上至国家领导,下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重视,对教师的期望,也反映了广大教育工作者自身的要求。 (一)充分认识师德师风的重要性 所谓师德师风,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及其表现出来的思想和工作作风,包括对政治的关心和了解、对职业的热爱和投入、对同事的团结和合作、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对学术的严谨和进取、以及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律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状况,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思想观念等多方面内容。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师风是教师这个特殊职业的内在要求。教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业,教师的产品是人。合格的教师不仅应具有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为高等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还要具有时代特点的先进的道德意识。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知识结构和道德水准,在教学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师风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教育的品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所学校的品位,那么师德的水准就是一所学校重要的精神标杆。学校作为社会“精神文明的窗口”的意义也主要体现在这方面。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永恒主题。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已为古今中外所共识,历代教育家都有过精辟的论述。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唐代韩愈,还专门著有《师说》一文,指出教师三大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十七世纪捷克著名教育理论家夸美纽斯强调教师应是道德卓异的优秀人物,要无限热爱学生;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些论述体现了对教师职业道德作用的重视。 我国教育日新月异的迅速发展,对师德赋予了更多的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首先,师德建设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热爱学生,对事业忠诚,有执著向上的追求和高尚的人格。其次,师德建设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时代正是世界观、品质、性格形成阶段,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且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它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教育事业发展的未来。第三,师德建设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促进教育教学管理的民主化。第四,师德建设也是推进教育均衡、协调、优质、高效发展,树立良好教育形象的必然要求。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的追求和目标。师德优良的队伍才能培育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才能办出更高更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只有让人民满意了,我们的教育才能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我们的教育形象才能赢得社会各界的公认。 因此,师德师风既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又决定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

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

为什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怎样落实这一发 展战略? 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或者说是培养人的过程。所谓广义的教育,泛指凡是能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它包括有计划的和偶然的,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外在的灌输和自发的感化的总和。它表现为对儿童的抚育和预防外来有害现象的侵害;使儿童与周围世界建立初步的联系;以人与人交往的有力的工具语言武装儿童;向青年一代传授并用某种形式使他们掌握生产经验和生产技能与技巧;向青年一代的头脑中灌输某种思想体系,并形成一定的行为规范。所谓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狭义的教育强调教育活动的组织性、计划性和专业性,目的就是要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有专业的师资和专门的场地,并且有一套系统的教育与教学组织的规范。 教育在社会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教育的根本价值,就是给国家提供具有崇高信仰、道德高尚、诚实守法、技艺精湛、博学多才、多专多能的人才,培养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培养合格公民,为国、为家、为社会创造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增长,推动民族兴旺,促进人的发展,推动世界和平和

人类发展。因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当今世界,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培养同现代化要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是关系到中国未来更大发展的全局。通过大力发展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培养与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文化素质不够高,而现代化建设又需要大量的人才,所以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所以我们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七大报告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 建设”任务之首,突出了教育在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位置,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明确了教育发展的总体战略。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发展教育也是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强国必先强教。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

2021年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心得体会

通过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学习,我充分认识到 一、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重要性。 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光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培养人才素质高低。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 1、师德建设是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的需要。 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不仅表现在高学历和高职称,也表现在高尚的道德素养。近年来,虽然也很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受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少数教师的职业道德出现了下滑趋势。有的对教学缺乏热情,对学生不负责任,有的只顾业务,不问政治。尽管这些情况只是在少数教师中存在,但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2、师德建设是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 教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有了高尚的师德,教师才能热心于教育教学工作,不断研究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二、踏踏实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1、走上三尺讲台,当好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是我的理想追求。为此,我深知自己任重而道远。同时,作为社会的一员,必须勇于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言行代表着一个群体,始终要注意其产生的社会影响、社会效益。我认真学习了很多模范教师和先进个人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们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强烈的责任意识、无私的奉献精神。他们在平凡的教育教学岗位上谱写了一页页“爱的教育”的新篇章,展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2、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爱满天下”。在教学中,我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和充分信任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并深入了解学生,真诚关心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力争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当然,爱学生不是一味的迁就、放纵学生。在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的同时,又要循循善诱,耐心启发,讲清道理,说明利害关系,并加以启发。对违纪的同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不是按照自己的个性办事。应转变教育观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