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小岗村的感想

关于小岗村的感想

关于小岗村的感想
关于小岗村的感想

小岗村发展的启示

被誉为中国改革第一村的安徽小岗村,是个30年前成名的“明星村”,回顾小岗村30年历史,既有成功也有挫折。无论是成功还是挫折,都对新世纪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启迪价值。

小岗村一举成名

30年前小岗村“摁红手印”的一幕,无疑是我国改革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当年的小岗村之变又是如何促成的呢?

首先,上级政策松动壮了小岗人的胆。我国农村工作曾经长期处于以阶段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思想的支配之下,1977年,以万里为第一书记的新的安徽省委,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出了后来闻名全国的《关于目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简称“省委六条”),这个文件强调农村一切工作要以生产为中心,要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生产队实行责任制,只需个别人完成的农活可以责任到人,等等。这一新政策一经问世,就受到了安徽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各地听传达的人数之多,情绪之高,为多年来所没有,而且奔走相告,连最偏僻角落里的农民也知道了。“省委六条”下达后,安徽农村普遍加强经营管理,农业生产责任制有了迅速发展,从不联产到联系产量,有些地方搞起了包产到组,凤阳县有的地方搞了大包干到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小岗人更进一步搞起了大包干到户。当时,大包干带头人是这样说服县委书记说的:“我们队在一起干了30年,生产从未搞好过,社员都说,如今上面的政策有点松了,我们分到户干,想找点门路,多收点粮食,也减少国家的麻烦。”可以说,“省委六条”鼓起了小岗人搞大包干的勇气。正如当年的县委书记陈庭元后来所指出得那样:“凤阳大包干正是在…省委六条?的土壤里萌芽、成长、开花、结果的。”

其次,“大锅饭”体制已经很不得人心。当时人民公社生产“大呼隆”、分配“大锅

饭”的弊端,早就在实践中站不住脚了,不待有文化的人去批判,小岗人就用他们的抵制行动和拒绝行为,表达了他们的极大不满。正如万里当时所说得那样:“当前的农业生产力主要是手工工具,靠农民的两只手,而手是脑子指挥的,农民思想不通,没有积极性,手怎么会勤快呢?生产怎么会提高呢?”小岗人在理论上讲不清楚旧体制的弊端,但对旧体制有切身的深刻体会:“搞了人民公社以后,我们就饿肚子了,就没有搞好过。”正因为如此,在实行了一段时间的“包干到组”之后,小岗人仍嫌其有“大呼隆”、“大锅饭”的尾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大包干到户”。

再次,小岗人遇到了开明领导。当年小岗村之变是非常“离经叛道”的,既不符合宪法中规定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也不符合中央文件中的“不要包产到户”的要求,但因为“离”得有道理,“叛”得不反动,所以,在事情被“曝光”后,很幸运地得到了当时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县委书记详细了解了小岗村情况后,对公社领导说:“他们已经穷…灰?了,还能搞什么资本主义,最多也莫过于多收点粮食,解决吃饭问题。”时任省委第一书记的万里当时对小岗人表示:“地委能批准你们干三年,我批准你们干五年。只要能对国家多贡献,社员生活能有改善,干一辈子也不能算…开倒车?。”并对随行的干部说:“咱们不能再念紧箍咒了。”当年广大农民敢为人先者不在少数,但能够得到领导开明待遇的并不多,所以说小岗人是很幸运的。

成名了,却最终没能富起来

“改革促进发展,发展带来富裕。”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逻辑,在号称改革发源地的小岗村却没能“言之成理”。相反,小岗村曾一度陷入“一步跨过温饱线,二十年未进富裕门”的尴尬。应该说,目前情况正在向好的方面发生变化,但前些年为什么会出现那样一种尴尬局面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三:

第一,小岗村经验实际上是一种“突破”经验,不是“前进”经验。小岗村之盛名,不

像大寨村、华西村是经过较长时期干出来的,而是一举“突破”成名。小岗村的伟大贡献是敢于带头突破左倾错误的束缚,找到了农村发展的正确方向,但端正了前进方向,不代表可以自动获得前进的动力。正如万里所说:“包产到户的实现,只是开了个头,也可以说,只是把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打开了一个缺口,创造了活力很强的市场经济的细胞。”在端正了正确方向后,如何高速度推进小岗村在小康道路上前进,小岗村的探索只是千千万万普通探索者之一,并不比其他地方有什么高明之处。小岗村后来的探索与其他很多地方一样,也经历了大量的失败与挫折,创办二三产业屡屡“夭折”,结构调整几经起伏,这本来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有些人以小岗村没有富裕起来的事实,否定小岗村当初“突破”之功,笔者实在不敢苟同的。

第二,外发力量对小岗村的支持没有转化为内生力量。小岗村成名之后,得到了大量外部资源和力量的支持,既有各级政府的诸多“关照”,又有多家企业的慷慨支援,各方面有识之士也没有少给小岗人当参谋出点子,这是其他许多村庄所不具备的,这也应该是可以理解的。值得吸取的教训是,这些外发力量在小岗村大多没有转化成内生力量。说到底,农村发展应当是以内力为主导,以外力为促进的过程。有外力与没有外力,发展肯定是有差别的,但外力无法取代内力。“内力”是各种有利于村庄发展的因素,包括基层干部和农民内在素质的提高,包括村里既有的宗教、家族、文化积淀等资源的借用。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外力与内力的互动在小岗村并不是很成功,一方面,外发力量对小岗村的推动和转化作用,大多呈现出零散的、浅层次的状态,或者是属于输血式的而不是造血式的;另一方面,小岗人在团结上存在问题,甚至少数人出现以“功臣”自居的不好心态,也制约了小岗村对外力的接收。因而,小岗村拥有的外力资源虽然十分丰富,但前些年大多没有为小岗村所吸收,或者说外力介入没有使小岗村内力增

强,这是非常遗憾的一件事情。

第三,小岗村缺乏先富起来的充足条件。小岗村原本就是一个偏僻的小自然村,人力资源、人才资源并不突出,并不具备如同其他名村那样大发展的条件。小岗村当年“摁手印”时,只是一个20户人家、百十来口人的生产队,地处传统农区深处,距离城镇较远,生产条件非常一般化,也没有大寨那样的石头资源可供开采,用现在的话讲,精英人才也十分缺乏,多年没有涌现过像样的能人大户。这样的一个小村庄,带头跨过温饱线已经功劳很大了,如何引导亿万农民进入富裕门这个大题目,就没必要难为他们了,不能因为小岗村是名村,就指望它的发展成绩比其他地方更突出,这是不切合实际的。

“小岗村”给我们的启示

以史为鉴,不论是小岗村30年前的短暂光辉,还是后来长时间的尴尬,都能为我们今天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教益。

第一,新农村怎么建设,要由群众说了算。任何想当然的、脱离实际的思路,不论说得多么动听,都不会得到群众的支持,最终都不会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即使是正确的思路,也必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团结群众,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否则也不能转化成群众的实际行动。群众无职无权,但他们可以用脚“投票”,他们不理解的东西,他们就不会跟着走。当年小岗人就是这样否定了“大锅饭”的错误政策,虽然高端声音把人民公社描绘得十分美好,但是群众就是不认这个账。我们现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努力避免重演这历史的一幕。新农村建设不论采取什么措施,终究不是在纸上画新农村,必须符合实际情况,特别是必须为群众所理解和接受。有条件先富起来的地方当然可以加大推动力度,条件不具备的地方,硬性推动往往适得其反,群众不认可。必须牢固树立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的思想,绝对不应当超越客观条件搞建设。还有一种情况必须注意到,经过三

十年的改革发展,现在各地发展条件的差异,比刚开始改革时的差异要大得多,这种情况下,尊重群众意愿已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了,而是一个非常具体的概念了,在这个地方符合群众意愿的思路,在其他地方就有可能不符合群众的意愿,决不能用一个地方的群众意愿,否定另一个地方的群众态度。

第二,外发力量的帮助必须转化成内在的动力,才能持久地发挥作用。推进新农村建设有三种力量,一是政府的主导力量,二是群众的主体力量,三是社会各界的支持力量。三种力量的使用,应当是有机的整体,应当有所融合,如果各自为战,效果是最差的。当前,在党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指引下,外部力量对农村的支持无疑是建国以来最有力的,但从实践效果看,成效不尽如人意,除了本身的使用效率需要提高外,对乡村内力的促进和转化作用不明显,是最需要注意的。在农村调查中我们经常看到,大量财政资金资助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不了太多的年头就毁损失修甚至报废了,一个重要原因是乡村内在积极因素没有被调动起来。财政支持资金被挪用是一种“跑冒滴漏”,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乡村内力的增强,也是一种“跑冒滴漏”。很多干部包括下派干部进入乡村,往往热衷于搞看得见的项目,而对提高干群素质,培养干部的组织能力,培养农民“勤奋、自助、合作”的精神,却不愿意多费力,小岗村的教训在许多地方仍在继续重演着。中央十分强调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笔者以为:所谓“扎实推进”,最需要用力之处就是对乡村内力的培养。

第三,对新农村建设的各类探索,领导要做“开明人士”。没有领导的开明,就没有“改革第一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仍然需要我们各级领导以开明的态度对待基层干群的“不听话”,尤其要慎用手中“否决权”,尊重基层干群“自主权”。一项政策措施如果不能在基层得到有效贯彻落实,不能一味责怪下面“不抓落实”,不能片面认为基层观念落后,应当先自查一下上面采取的政策措施是否有问题,是否有缺陷,是否有漏洞。对基层勇于改革创新发生的错误,更不能求全责备、一棍子打死,应当允许改革犯错误,鼓励敢为人先者,

彰显敢闯敢试的超人勇气,也就是要按照中央六中全会决定所要求的那样“宽容创新挫折”。我们相信,当年领导开明催生出一个“改革第一村”,今日领导开明可以催生出千千万万个“新农村”。(此稿原刊登于《中国乡村发现》总第5辑,略有修改)

会后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11月22日下午,行政例会在君澜酒店特色餐厅召开。会议由董事长主持,董事长对酒店内部近期的工作做了全面总结。对酒店近期的发展所取得的进步及存在的问题做了深刻的分析。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把握,如何应对,是今后所要重点攻克的主要内容。大会气氛团结热烈,使我们员工感受到了奋发向上的动力。对酒店的未来充满了喜悦和必胜的信心。 董事长强调:第一:需强化职业素质和情操。需树立权力意识,一心一意用于酒店。做好本职工作,需有诚信意识,要诚诚实实做人,诚诚实实做事。需有坚持意识,时刻考虑将自己本职工作做好。提倡主人翁精神,要与酒店荣辱与共、风雨同舟。需有苦干精神,要互帮互助、脚踏实地。需有不屈不挠精神,必须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加强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判断能力。第二:强化酒店经营管理,提升酒店品牌。重视酒店硬件设施,并要不断完善和调整;加强软件建设,因员工一举一动都会对酒店形象产生重大影响,我们要有高端服务理念和水平。需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和管理。消防责任重于泰山,切实加强酒店消防意识,要明确责任,确保万无一失。要高度重视酒店成本控制。 第三、强化酒店规范化建设,提高酒店经营能力。规范部门经理及以上领导办事程序,杜绝不按规章制度办事。对酒店员工及各部门部门负责人做到指标考核量化到位。强化员工考核机制,强化责任机制。 此次会议为行政办在日后的工作中树立了长远的方向。我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需加强自身职业素质及情操,做到诚实,诚信。与酒店及各部门同事做到相互合作,荣辱与共。同时,脚踏实地做好领导下达的每一份工作。 现期的工作计划是,落实成本控制要求;加强本部员工的消防意识;做好酒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跨越式发展模式探究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跨越式发展模式探究 卫平媛,苏锐 (蚌埠市二中,安徽蚌埠233000) 摘要 凤阳小岗村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三十年来,尽管纵向比较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横向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探究小岗村 先行 未能 先富 的深层次原因,提出实现小岗村跨越式发展的模式,不仅对小岗村的发展而且对全国农村改革和发展都具有借鉴价值。 关键词 小岗村;跨越式;发展模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 F 3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9)12-05694-03 作者简介 卫平媛(1994-),女,安徽合肥人,中学生,研究方向:三农 问题。 收稿日期 2008 02 09 改革开放30年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作为我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彻底解决了温饱问题,但与江苏省华西村,甚至与陕西省南泥湾、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等处于经济欠发达省份的明星村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小岗村 先行 未能 先富 的深层次原因,不仅是小岗村面临的问题,而且也是全国农村改革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值得探究。该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实现小岗村跨越式发展的模式,使小岗村继续成为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的样板。1 大包干 的历史地位及小岗村的基本情况 1.1 大包干 的历史地位 30年前,小岗村以 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 的 三靠村 而闻名,大多数村民都出门讨过饭。1978年冬,该村18位农民以 敢为天下先 的精神,在一张 包产到户 契约上按下鲜红手印,实行了农业 大包干 。 大包干 第1年,小岗村就发生了巨大变化,全队粮食总产6.65万kg,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的粮食产量总和;油料总产1.75万kg,相当于过去20年的油料产量总和;人均收入400元,是1977年22元的18倍。 小岗村 敢为天下先 的做法,掀起了波及全国的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造就了我国当代改革的大趋势,为包括城市经济在内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 小岗村大包干的冒险更具有法律上的深远意义。1993年和1999年国家宪法2次修改中,都把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写进宪法,确立了 大包干 的法律地位;2003年3月正式实施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不但给予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以物权保护,而且还严格限制了承包土地的收回与调整,从而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较以往更能摆脱政策的影响,纳入到法律保障的轨道。 小岗村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历史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它所创造的直接和间接价值也是无可争议的,而对于大包干所体现出的尊重实践、勇于探索的求实精神,解放思想、敢于改革的创新精神,自强不息、善于创业的拼搏精神,今天仍然应该发扬光大[1]。 1.2 小岗村的现状 小岗村位于安徽省凤阳县东部小溪河镇,距县城40k m, 大包干 前隶属梨园公社,当时只是1个有20户、115人的生产队。1993年,小岗生产队与相邻的大严生产队合并成小岗行政村,共112户、486人,承包耕地120hm 2。2008年3月,在全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中,小岗村与石 马、严岗合并,现有23个村民组、849户、3823人,承包耕地 580.87hm 2 。 大包干 使小岗村跨过 温饱线 却未能踏进 致富门 。30年过去了,小岗村基本上还停留在温饱的水平,扣除国家和社会各界无偿援助的因素,小岗村较 大包干 之初没有大的变化。如今的小岗村像样的楼房依然不多,没有一家上规模的企业,一条柏油马路还是为了迎接国家领导人的视察而由省里拨专款修建的。一些农民像其他千千万万的农民一样在闲暇之余进城打工。不仅农民谈不上富裕,而且集体经济基本上也是 空壳 。如果说小岗村与其他村庄有区别的话,那就是在村头竖了一块 中国改革第一村 的牌子,村里建了一个大包干纪念馆[1]。作为全国 十大名村 之一的小岗村,现在不可能与北京市韩村河村、上海市九星河村、浙江省花园村、云南省福保村、浙江省滕头村等处于经济发达省份的 明星村 相比,更不能与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号称 天下第一村 的江苏省华西村相比,就是与自然资源相对贫瘠的山西省大寨村相比也已经相差甚远。2 小岗村 先行 未能 先富 的深层次原因 小岗村 大包干 的经验风靡全国,但改革 先行 却未能 先富 ,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2.1 人的因素 2.1.1 缺乏团结协作精神。在实行 大包干 的过程中,仅仅拥有20户和115人的小岗生产队相继由2个作业组分成4个作业组,由4个作业组又分成8个作业组,这一事实足以说明小岗村各作业组内社员之间互相 捣 缺乏团结协作精神,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 时至今日,小岗村中隐现的宗族矛盾也引人注目。小小一个村庄,以当年大包干的两位生产队负责人为代表,分别形成 执政派 和 反对派 ,两派角色相互替换。无论谁在台上,都会遇到重重障碍,导致全村人思想与行动难以统一。这种由自然地域性演衍而成的宗族势力和宗族矛盾在我国北方农村屡见不鲜,它不大可能在短期内随着农村经济的社会进程而自然消失。它的顽固性对农村自治与经济合作化的进程产生了负面影响[3]。 2.1.2 小农意识较强。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固然受到交通、土地、资源和环境等自身因素的影响,但是,最根本的影响因素还是人,长期生活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民才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小岗农民的思想仍然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农民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均与新时期的要求相差距甚远。由于受保守和小农意识的影响,小岗村农民普遍存在着 小富即安 的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 安徽农业科学,Jou rnal of Anh ui Agri.S ci.2009,37(12):5694-5696 责任编辑 章炼红 责任校对 傅真治

关于小岗村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小岗村发展的调研报 告 Lele was written in 2021

关于小岗村发展的调研报告 -滁州学院电气学院团总支青协支队小分

目录 一、实践主题 关于小岗村发展的调研报告

—调研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 二、团队名称 电气学院团总支青协暑期实践小分队 ———赴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 三、实践指导思想 旨在促进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社会发展进行深入接触与思考,通过深入城镇、乡村及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等,实地了解调查各领域变迁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感受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实践基层,志愿服务社会,弘扬奉献精神,开展教育帮扶,文化宣传和社会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以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同时也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并解决活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困难,把握和理解国家深化改革的政策举措。 四、实践目的及意义 改革30年过去了,当年的先锋是否依旧走在改革的前列我们怀揣着回望历史之心和对因公殉职的伟大的“第一书记”沈浩的敬仰之情走进小岗,与小岗村民进行深入细致的交谈。了解、考察小岗村近年经济、文化、政策、民生等一系列问题,力在总结分析小岗村的现情及讨论提出关于小岗村未来发展的规划方向和建设性的建议。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有“中国十大名村、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等美誉。以前却是一个出了名的穷村。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本

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就凤阳小岗村的发展采用走访调研的方式了解这个名村。宗旨在让学生学习红色精神,并在日常工作和学习生活当中将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与富有创造性的时代精神相结合.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对小岗村发展有效的方案。以更好地完成自我价值以及社会价值的实现。 五、实践背景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一段凤阳花鼓词唱出了安徽凤阳数百年逃荒要饭的沧桑历史。隶属凤阳县小溪河镇的小岗村,多年以前也只是淮河岸边的一个极普通的小村庄。它离县城30多公里,交通条件相当困难,大部分农民至今仍依靠手扶拖拉机等粗重交通工具往返于村镇之间。1978年以前,小岗村是有名的“三靠村”,即“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每年秋后,大批的饥民如候鸟一般四处迁徙,以讨饭维持生计,而腰裹的花鼓恰好敲响了这一段沉重的历史。 1978年的冬夜,一间茅草屋,昏黄的灯光下,十几个被饥饿与贫困折磨得痛苦不堪的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施了“大包干”。这一“按”竟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它改变了中国农村发展史,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史。正式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自强不息的小岗人创造出了小岗村精神,那就是“自力更生的奋发图强精神,实事求是的和谐求真精神,敢为人先的突破创新精神”。小岗村也由普普通通的小村庄一跃而为中国农村改革

发展集体经济的制约因素——以安徽凤阳小岗村为例.

发展集体经济的制约因素——以安徽凤阳小岗村为例 摘要:本文以安徽凤阳小岗村为例,重点考察发展集体经济的制约因素。这些因素主要表现在:强有力的精英人物不在场,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的常缺席,日益加剧的信任危机的恶化泛滥。正是这些制约因素使得类似小岗这样的村庄在短时期以内,无法通过简单复制其它集体化村庄的做法,试图发展集体经济,以实现人们所期盼的繁荣富裕。 关键词:小岗村集体经济精英人物领导班子信任危机 近年来,随着南街村、华西村等发展集体经济的村庄的“功成名就”,学术界和政界主张发展集体经济的呼声再一次高涨。特别是当我们将这一呼声与千千万万个普通村庄联系起来的时候,我们是将此一问题做简单的普及和推广还是审慎抉择?此举实在关系中国未来村庄的走向和发展态势。笔者以为,我们应该特别谨慎地将之做简单化的推广。如果我们要将普通村庄置于集体村庄的平面上来考虑的话,我们考察其是否具备发展集体经济的条件。要考察一个村庄是否具备搞集体经济,笔者以为,至少以下几个方面必须认真考虑。我们首先必须考察的就是,是否存在一个魅力型的人物?因为一个魅力型的人物是大至民族国家建国与转型、小至一个村庄治理良善的至为关键的因素。特别是在历史的转折期和关键时刻,尤其如此。其次,是否存在一个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也是发展村庄集体经济的重要因素。只有存在一个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才有可能将发展集体经济的各项举措真正落实下去。包括将魅力型人物治村的各项主张真正贯彻落实到位。再次,我们必须考察村庄内部的信任关系,特别是村民——特别是那些有一定影响力和威信的村民——对我们的党组织、政府和基层组织的信任状况。没有他们的支持,发展集体经济,只能是空中楼阁或者是永不绽开的花朵。为了详细说明以上这些问题,我们不妨以三十年来备受关注的安徽凤阳小岗村为例。一、强有力的精英人物不在场民族国家从殖民依附到独立自主、从衰败落后走向繁荣发达,无论是在战争革命时期,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尤其是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和转折阶段,无不需要一个坚强有力的关键人物精英集团的领导。虽然在民粹主义看来,这是典型的精英主义在作怪。但是,如果我们承认历史的发展轨迹以及我们活生生的事实的话,我们就不会对此有一种本能的反感和拒斥。或许南街村的王宏斌、华西村的吴仁宝就是最好的明证。当我们将我们的思维的兴奋点聚焦在村落的研究上时,我们同样会发现,精英人物对于主导农村发展及其未来走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一点,在早期的村治研究中已经有相当多的学者做了较好的分析和比较。小岗村能成为持续二十多年的明星村,原因无非就是当年所谓冒着杀头签协议的敢为天下先的创举。正是这一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使得小岗村得以跻身于明星村之列。从精英人物对于推动历史发展来看,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当年血书协议之所以能够签成,主要还是得益于18户农民敢于置生命于不顾的冒险精神。没有这18个农民精英的主导,恐怕“包产到户”这个新生儿不会那么快降落中国大地。小岗村当年的“英雄”如今怎样呢?记者肖波、杨玉华采写的文章《今日小岗村:一年超越温饱线,廿年没过富裕坎》的一个细节或许值得我们玩味。当记者发现关友江被人喊走时,才发现,“原来,18户带头人中的严俊昌、严宏昌

参观小岗村

参观小岗村有感 机制114 姜潘潘踏着时代的步伐,紧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很荣幸,学校安排了这样的实践活动,6月3日来到了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参观学习。切身感受到了这样一个道理:哪就是穷则思变!目睹了改革34年来在这个小村庄所发生变化的图片展览。 一张皱巴巴、夹杂着错别字的纸,写着简单而略带悲壮的字句,整齐的按着21个鲜红的手印和印章。尽管时间已过三十余载,站在展览的橱窗前依然能感受到当时那种凝重的气氛。没有多少文化、甚至一字不识的朴实农民就在不经意间诠释了改革的真谛。他们没有鸿鹄之志,更无治国韬略,只是为了吃饱肚子、

养家糊口,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却开启了新中国改革的智慧之窗、农村发展的正确方向。 我们一批学习团队,在领导的带领下,不远千里、舟车劳顿的“膜拜”来了,谈论它的艰辛、决然、意义,甚至于国于民,但这些终究似乎与我们相去甚远,我们既然来了,就要带点与我们有意义的“东西”回去。 我们足够幸运,在和平发展的年代不需向先烈那样用生命去革命,我们需要勇气和智慧去改革和发展,这种精神贯穿在各个领域、各种工作岗位,无论大小高低,都需要这种改革和创新的精神。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点滴之中可见其大。作为一名普通学生,学习内容相对粗浅,尽管对于生活来说微不足道,但也是一颗不可或缺的

“螺丝钉”,也可以去践行这种精神。正如前面所说,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为沈浩书记的精神所感召,很早就听说过了沈浩同志的优秀事迹,并有所了解。怀着一颗期待而又激动地心,走进小岗村,走进沈浩书记工作了6年并最终长眠于此的地方,看到的一切让我驻足流连,思绪翻飞。这就是昔日安徽省凤阳县出了名的最穷最恶劣的落后村?旧有的茅房已保留成博物馆,小洋楼,卫星电视,太阳能热水器,院子里停着的别克轿车;小岗葡萄园、小岗风味猪、小岗甜叶菊、小岗双孢菇……2006年,小岗村跻身“全国十大名村”行列;2007年,小岗村被授予安徽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带来所有这些改变的就是沈浩书记。这些都只是看得到的生活方式上的改变,而沈书记带给小岗人思维模式和精神状

观看第一书记心得体会

观看第一书记心得体会 观看第一书记>心得体会(一) 近日,组织机关干部及全镇党组织领导观看了电影《第一书记》,结合当前工作的深入开展,有以下几点体会: 电影讲述了作为省里选派干部的沈浩同志在凤阳县小岗村的六年风雨人生。在那里,他和当地村民一起修路、架桥,建设新农村,实现了他的到小岗村前的抱负,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同时更赢得了全村百姓的认可与爱戴。第一任期到了,全村百姓的手印留下了他;第二任期到了,百姓的手印再次留下了他,并且挽留他的人数是第一次的二倍;第三次,依然是百姓的手印,然而这一次,永远地将他留下了。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小岗村的第一书记,沈浩不得不对自己的人生方向做出选择:选择小岗的大家,舍弃自己的小家,纵然心中有对老母亲和妻儿深深的愧疚。选择执着前进,倾情奉献,虽然起初不被村民接受甚至被威胁被打。选择留下,继续奋斗,尽管前进路上有千难万险。因此,他在人民的心中树立了一座永远的丰碑。 感动过后,应该有更深的思考。我们的人生价值何在?什么是我们永恒的力量源泉?我们该做些什么?沈浩同志给了我们一个掷地有声的回答,那就是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一腔热血,用实际行动去为民谋福利,去获得人民最真诚的信任。正是坚持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信念,沈浩才坚持留在了小岗村。 看完以后我的心情很沉重,作为一个父亲,沈浩很少有时间陪自己的女儿,偶尔的见面也总是有接不完的电话,处理不完的事情;作为一个儿子,沈浩更是把年迈的母亲送到了老家,让哥哥帮忙照顾,自己很少有时间照顾自己的母亲。有什么能比这种精神更为难能可贵。 沈浩同志的事迹值得我们全体驻村队员学习,学习他身上无私的奉献精神,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观看第一书记心得体会(二) 很早就听说过沈浩同志的事迹,所以当单位组织观看电影《第一书记》时,我便早早地赶到影院观看这部电影。这部影片采用写实的手法,记录了沈浩同志从安徽省财政厅到小岗村任职6年来的点滴岁月和心路历程。 为了解民情民意,沈浩同志用一个多月时间就将全村跑了两遍。谁家缺粮,谁家少柴,谁家收入低,谁家有困难,他都一一记在心里,并想方设法给予帮助。小岗人说:'他眼皮不往上翻,跟咱亲近',小岗人最喜欢他'嗓门大,老远就跟人打招呼'.6年时间,小岗村处处留下了他的足迹,他熟悉小岗村的一草一木,知道乡亲们在想什么,怕什么,要什么。 为了多做顺民心,让群众得实惠的事。沈浩同志始终坚持夜以继日地工作,废寝忘食地奋斗。在他的带领下,优质养殖示范区办起来了,种植双孢菇的创业大学生引进来了,村民们的农家乐旅游服务启动了,小岗钢构厂等企业开始生产了,漂亮宽敞的村民小楼盖起来了,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 沈浩的事迹告诉我们,一个领导干部,不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都要始终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都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去了解民情,扎扎实实、充满感情地去读懂民意,进而用是否'真为群众办好事、真为基层办实事'的标准衡量工作的得与失,不断用群众'答不答应、满不满意、喜不喜欢'来校正工作标准。 平心而论,有些干部也想把工作干好,也想为群众多办实事,也想当沈浩那样的好公仆,但往往苦于不了解民情民意,不知道群众最关心的是什么,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是

小岗村现状与未来发展规划-推荐下载

小岗村现状与未来发展规划 一、小岗村现状 (一)小岗村基本情况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农业“大包干”的发源地,有“农村改革第一村”的美誉,是中国十大名村之一。小岗村位于凤阳东部,离县城40公里,辖26个村民组,849户,3823人,土地面积8713亩,人均耕地面积2.28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是种植业、家庭养殖业以及外出务工。全 村基本上建起了新房,电话、手机、无线数字电视、自来水、冰箱、摩 托车等已进入大部分农家;2007年小岗村实现人均纯收入6000元, 是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6倍。 近年来,小岗村党委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机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大力弘扬“大包干”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拓展思路、奋力崛起,以促进生产发展、农民快速致富为目标,确立了“发展现代农业、开发旅游业、培育工业、促进小岗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小岗实际、具有小岗特色的经 济发展之路。 目前,小岗村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主要是发展葡萄产业和双 孢菇产业,仅此二项就为村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0元。在旅游业方面,小岗村作为红色旅游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包干”纪念馆建成开放后,已累计接待游客50000多人,实现门票收入100多万元。2007年小岗村被省旅游局和省农委确定为滁州市唯一一个农家乐旅游示范村。在基础设施方面,小岗村已建住宅小区1个,在建住宅小 区1个,新建了农贸市场1个,小岗村信息综合服务大楼、小岗广场 正在紧张施工之中,计划3月底前完工并交付使用。投资2700多万 元的307---101连接线---------小岗大道正在施工之中。 (二)小岗村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一是成立组织,健全机构 自市委、市政府新农村建设动员会议后,小岗村成立了以村第一书记沈浩为组长,其他两委班子人员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县委、县政府为加强对小岗 村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成立了小岗村党委,市委、市政府还向小岗村

小岗村沈浩心得体会

小岗村沈浩心得体会 学习沈浩事迹,践行科学进展 安徽省财政厅选派干部,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沈浩同志因长期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倒在了工作第一线,年仅45岁。他离开省城合胖,告别家人,来到小岗村,一干算是六年。这六年,是小岗村进展最快的六年,六年间,沈浩率领村两委,统一了小岗干部群众的思想,更新了小岗村民的致富理念,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小岗实际的进展规划和具体措施,为小岗的进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1月12日下午,我参加了滁州市委组织部在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召开的学习沈浩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观察了沈浩同志先进事迹电教片,倾听了沈浩同志先进事迹介绍以及选派干部、选聘干部、村干部代表的发言,深受教育。作为明光市财政局一名选派干部,与沈浩同志同为财政系统的工作人员,但和沈浩同志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沈浩同志是我们选派干部的骄傲,我一定要以沈浩同志为模范,扎扎实实做好剩下别到2个月时刻的选派工作,并努力做好将来的各项工作。 要把选派任职地当作自己的家,每个人对家都有感情、有牵挂,会全身心投入建设家。作为选派干部任期三年,别能把这三年当作走过场、“镀金”。要像对待自己家庭一样,全身心团结带领村两委和党员群众一心一意谋进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要真心对待群众,时间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群众在我们心中有多大份量,我们在群众心中就有多大份量。每当我为群众的生产日子解决了一具难题,群众马上会投来赞许的目光,会主动靠近拉家常,别知别觉中,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想就会了然于胸,对我们开展工作大有裨益,就会少走弯路。 要想法设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日子条件,别断提高农民收入。组织安排的选派任职地或多或少存在如此那样的咨询题和难题,需要选派干部去设法解决。沈浩同志到小岗村任职前,小岗村各项基础设施十分降后,人均收入2000多元,沈浩到任后,团结带领干部群众精心谋划,大力进展,经过短短6年时刻,面貌焕然一新,人均收入达到6600元。我所任职的地点,基础设施建设和群众生产日子条件尽管也得到了加强和改善,但还存在较多制约因素。要向沈浩同志学习,开拓眼界,创新进展思路,走现代农业进展之路。 要舍小家为大伙儿,尽心竭力为任职地谋进展。沈浩同志6年来一心扑在工作上,90多岁的老母亲别能跟前尽孝,女儿得别到照应,别得别放弃省城优良的教育资源,到皖北农村就学。无数次为了工作过家门而别入。与他相比,我们在工作中所遇到的些许困难简直微别脚道。我们要以他模范,努力克服工作日子中的困难,化解进展难题。 沈浩同志尽管走了,但他留下的精神是永恒的,将永久激励我们。我们一定要以沈浩同志为模范,把学习沈浩同志精神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相结合,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进展观相结合,与选派工作实际相结合,以实际行动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从思想、工作、作风上查寻差距和别脚,明确将来的努力方向,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勤奋工作。即使任期结束,也要时间关注任职地的进展,为任职地多做好事实事。 安徽先锋明光市分站供稿作者:明光市明西街道后薛村第三批选派干部王国忠

小岗村社会实践论文

安徽科技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 “移动课堂”至小岗村课程论文 学期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论文份数 评阅教师 思政教研部概论教研室制

论小岗村发展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摘要】尽管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素有“农村改革第一村”之名,但它却是“一夜越过温饱线,20年未过富裕槛”。本文在参阅相关文献材料的基础上,从分析小岗村的历史和现状入手,对具有代表性的大包干发源地小岗村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小岗村经济陷入长期停滞状态?沈浩挂职小岗村期间,又做了些什么?如何使得小岗村能够又快又好的发展?本文作者通过实地学习和深入思考得出了一套自己的详细结论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生产力改革发展文化水平 正文: 小岗村位于安徽凤阳县东部,隶属于小溪河镇,距凤阳县城40公里。小岗村在全国改革之初,因实行“大包干”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首页而闻名全国,被誉为“中国偏僻,土地贫脊,家家逃过荒,人人要过饭。回顾小岗村30年历史,既有成功也有挫折。无论是成功还是挫折,都对新世纪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启迪价值。“改革促进发展,发展带来富裕。”小岗村还处在“温饱容易致富难”的困局。目前小岗村的经济合作组织形式主要有:双孢菇大棚种植基地、长江润发集团投资兴建的葡萄园、蔬菜大棚种植、养猪场、屠宰场和美国GLG 农产品深加工厂,这些组织既可以利用小岗村的品牌扩大其生产经营的规模,也可以利用国家对小岗村的政策扶持增强其竞争力,吸纳小岗村村民降低其生产的人力资源消耗成本,而这些也必将对小岗村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小岗村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村民文化水平低下,思想观念落后,农村经济合作参与度低。一方面由于中国两千多年小农经济思想根深蒂固,小岗村村民思想观念仍局限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的生产模式,他们对什么是现代农业,对什么是规模经济很是陌生,不能紧跟时代潮流转变思想观念。 2.严重缺乏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邓小平曾经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专业人才和先进的技术,但是我国农村经济还比较落后,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懂得农业科学技术的专业人才;建立和管理

参观油田心得体会

参观油田心得体会 经过参观油田,以保持支部的每位干部的净化和纯洁,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在此分享心得体会。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参观油田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参观油田心得体会篇1 四月的蓉城,风景如画、气候宜人。在这如诗如画的季节,我有幸来到美丽的成都参加了吐哈油田保卫干部培训班,在这里同指挥部及油田公司各二级单位的优秀保卫干部同学习、同生活,共同度过了半个多月,聆听了专家学者的业务知识讲解,与优秀的保卫干部进行了交流沟通,通过近半个多月的学习,使我真正认识到在新形势下要做好油田保卫工作,任重而道远。总的体会就是,感受颇深,收获很大。现将保卫干部学习体会做以简要总结。 一、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 此次培训是由指挥部保卫处主办。针对油田公司各二级单位保卫干部兼职多,人员轮换频繁的特点,油田公司保卫处选派了六名新加入保卫工作的兼职保卫干部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采取了全脱产封闭式培训,采取以专家教授讲课和座谈讨论相结合,实地参观当地优秀企业和考察优秀社区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按照培训计划表,理论培训与实际考察相结合。值得一提的是,按照培训计划,我们学员考察了成

都市金牛区水井坊社区的平安建设,使我开阔了视野。走进水井坊社区,使我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四面环绕的一排排古典式建筑,把水井坊社区办公室围绕在中心。排练厅,退休的老工人自发组织的歌舞正在努力排练;室内运动场,社区人员免费可以参加锻炼;电脑培训班、文凭学习班等各种技能培训班,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值得我们借鉴的是社区的治安防范工作做得十分出色,治安防范机构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应有尽有,治保会、民事调解委员会、治安巡逻队全部正常运转。特别是治安联防巡逻队,虽然是由社区自发组织的人员,但每天都巡逻在社区的大街小巷,尽职尽责,为有效扼制社区犯罪,促进社区的平安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这个社区平安建设成绩突出,国家领导人曾先后到这个社区进行了视察参观,如今,这个社区的已成为成都市平安建设社区的示范点。 二、掌握了知识,提高了业务能力。 此次培训,保卫处在前期就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表,邀请了四川省成都市公安局训练处资深讲师从《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解读平安建设》、《重点单位与要害部位的保卫》、《一般治安、刑事案件的现场保护》、《技术防范应运与管理》等专业知识方面对我们学员进行了认真的讲解,讲解采取多媒体的方式,讲师结合成都市的各种案例,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全面的对企业保卫

关于小岗村的感想

小岗村发展的启示 被誉为中国改革第一村的安徽小岗村,是个30年前成名的“明星村”,回顾小岗村30年历史,既有成功也有挫折。无论是成功还是挫折,都对新世纪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启迪价值。 小岗村一举成名 30年前小岗村“摁红手印”的一幕,无疑是我国改革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当年的小岗村之变又是如何促成的呢? 首先,上级政策松动壮了小岗人的胆。我国农村工作曾经长期处于以阶段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思想的支配之下,1977年,以万里为第一书记的新的安徽省委,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出了后来闻名全国的《关于目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简称“省委六条”),这个文件强调农村一切工作要以生产为中心,要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生产队实行责任制,只需个别人完成的农活可以责任到人,等等。这一新政策一经问世,就受到了安徽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各地听传达的人数之多,情绪之高,为多年来所没有,而且奔走相告,连最偏僻角落里的农民也知道了。“省委六条”下达后,安徽农村普遍加强经营管理,农业生产责任制有了迅速发展,从不联产到联系产量,有些地方搞起了包产到组,凤阳县有的地方搞了大包干到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小岗人更进一步搞起了大包干到户。当时,大包干带头人是这样说服县委书记说的:“我们队在一起干了30年,生产从未搞好过,社员都说,如今上面的政策有点松了,我们分到户干,想找点门路,多收点粮食,也减少国家的麻烦。”可以说,“省委六条”鼓起了小岗人搞大包干的勇气。正如当年的县委书记陈庭元后来所指出得那样:“凤阳大包干正是在…省委六条?的土壤里萌芽、成长、开花、结果的。” 其次,“大锅饭”体制已经很不得人心。当时人民公社生产“大呼隆”、分配“大锅

小岗村现状与未来发展规划

xx现状与未来发展规划 一、xx现状 (一)xx基本情况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农业“大包干”的发源地,有“农村改革第一村”的美誉,是中国十大名村之一。小岗村位于凤阳东部,离县城40公里,辖26个村民组,849户,3823人,土地面积8713亩,人均耕地面积 2.28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是种植业、家庭养殖业以及外出务工。全村基本上建起了新房,电话、手机、无线数字电视、自来水、冰箱、摩托车等已进入大部分农家;2007年小岗村实现人均纯收入6000元,是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1.6倍。 近年来,小岗村党委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机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大力弘扬“大包干”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拓展思路、奋力崛起,以促进生产发展、农民快速致富为目标,确立了“发展现代农业、开发旅游业、培育工业、促进小岗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小岗实际、具有小岗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 目前,小岗村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主要是发展葡萄产业和双孢菇产业,仅此二项就为村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0元。在旅游业方面,小岗村作为红色旅游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包干”纪念馆建成开放后,已累计接待游客500多人,实现门票收入100多万元。2007年小岗村被省旅游局和省农委确定为滁州市唯一一个农家乐旅游示范村。在基础设施方面,小岗村已建住宅小区1个,在建住宅小区1个,新建了农贸市场1个,小岗村信息综合服务大楼、小岗广场正在紧张施工之中,计划3月底前完工并交付使用。投资2700多万元的307---101连接线---------小岗大道正在施工之中。 (二)xx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一是成立组织,健全机构

小岗村心得体会

小岗村培训心得体会 今年有幸第四次来到了小岗。在中国农村这样一个普通的村庄,先后产生这样两个精神:“大包干”精神和沈浩精神,已经说明他并不普通。这次两天的培训学习让我不仅对小岗的两种精神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体会,更是收获了值得我一生学习回味的东西。我把它大致概括为一下几点: 一、学知识,实践出真知 在来小岗培训之前我对自己的要求,我也基本做到了。通过课程安排的系统学习,让我对培育现代农民精神、现代农业发展、大学生村官创业、农产品质量安全、家庭农场等方面有了全面的学习了解,更是通过现场讨论交流的形式,让我真正感受到创新真实动力和来源。两个多小时,大包干带头人关友江、闫金昌朴实的语言、真实的动机、朴素的追求,让我为之肃然起敬。联系到教育的发展、教育的改革,我太需要这种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太需要这种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太需要这种联系实际的工作能力了。 二、显真情,做事见韧性 沈浩的房间从不上锁。讲解员告诉我们,在小岗村任职期间,村干部为了能让沈浩可以休息好,在他楼下安了一扇大铁门,沈浩不乐意了,说这不是让我跟咱老百姓把距离拉开了吗?他坚持房门从不上锁,不论白天黑夜,让老百姓可以随时随地的走进他的房间。小岗老百姓也看出

来了,这位省城下派的年轻干部跟别人不一样,没官架子,是真心愿意扎根小岗,衷心想为小岗村老百姓解决问题。正是凭借这种一心为民,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让他和老百姓凝聚到一块儿。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群众的支持,大大的减小了来自内部的阻力,让他在工作中一路披荆斩棘。 遇到困难,创造条件迎难而上。要想富先修路,沈浩来到小岗决心从修路开始,他从省财政厅争取到50万的项目资金,但是在实施招标的过程中,发现承包商的报价均超过这50万预算,如果再从村里拨钱,不是让村里原本贫弱的财政状况雪上加霜吗?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他同村干部商量后租赁相关器械,买材料,请技术指导,再动员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将修路的工钱派发给他们,自己身先士卒,带领着小岗人搬水泥,扛沙袋,把路修完一结算,只用了30多万,剩下的十几万还修缮了另外两条支路。这次举全村之力不仅修好了路,更“修”齐了老百姓的心。村里的路况好了,老百姓得了实惠,沈浩任劳任怨的高尚品格也感染着每一个小岗人。 三、得认可,群众大褒奖 让人民离不开,是一个干部的最大政绩。听沈浩生前的同事提到,沈浩刚到小岗村的时候,他在当地的同学曾开玩笑和沈浩说,“你一省财政厅的干部,来小岗村挂职,别说能做出什么成绩,只要能在小岗村住上三年,我都佩服你”。沈浩这一待就是六年,在他第一个任期将满之际,村里百姓用按满红手印信留下了他,六年任期即将结束,小岗村

参加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班学习的心得体会

参加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班学习的心得体会 参加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班学习的心得体会农业部和省委组织部将农村实用人材带头人培训班安排在小岗村举行,不但让我学习了先进经验,还进行了实地参观考察。经太短短6天的专题讲座、经验交换、实地观看和会议讨论,对照差距,我收获了动力,对照成绩,我收获了信心,此行不虚!在这几天的培训中,我不但听取了让自己长时间受益的专题讲座,还与其他大学生村官聚在一起,学习交换工作方面的信息,相互沟通交换,在知识、经验上都取得了较多的收获,有效地进步了自己的熟悉水平、理论水平和规范化的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了自己克服困难,弄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还给了我一个跳出农村看农村机会,综合对照出我村在村级发展上所处的位置,让我可以从更高层面上思考美好乡村建设的途径和意义,不再局限于任职村和所在乡镇。另外,三位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以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分别讲授了在皖北平原,江淮大地和皖南山区建设美好乡村的不同方式,和如何把知识应用到美好乡村建设中往,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如何处理好与领导之间的关系,如何干事创业等。这些点点滴滴的工作经验,为我提供了很好药方,但如何应用好这些药方,需要我在实践中往努力,往探讨。我以为美好乡村的建设,不单单是表现在的房屋改徽建徽、道路硬化亮化、环境卫生的治理、村级配套设施等外在的建设,更要给村民带来切切实实的便利,发展符合本村村情、民情的产业,带来延续可观的经济收进,带来幸福感,要到达这个目标,就要充分调动村民主动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争取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气力的支持。结合学习沈浩精神和培

训班所在地小岗村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我以为作为村党组织第一书记,要推动美好乡村的建设,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赢得尊重。打铁还需本身硬,在平常生活、工作中,应率先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特别是面对重点、难点题目时,要主动承当,不畏缩、推委,以身作则,赢得群众的认可和尊重。其次是履行好职责。作为第一书记,要团结好两委干部,沟通好村级组织与上级部分的关系,服务好本村的党员、群众,处理好干群关系,对存在的题目,要认真完善落实,不避讳、拖拉,履行好作为村级党组织负责人的职责。最后是要谋划好发展。要深进发掘北浴山区自然资源丰富的上风,创办养殖、茶叶、毛竹、油茶等专业合作社,把上风转换为发展动力,充分利用自己年纪轻、知识足的特点,积极进步相干产品质量,拓展宽售渠道,促使群众收进延续增加。只有群众的腰包鼓了,美好乡村的建设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支持,才能使基础设施完备交付使用后,得到妥善的养护,延续的发挥作用。固然只是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但我会在这个平凡岗位上认真踏实的工作,努力学习,在实践中不断进步个人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急感。我想,不管碰到甚么挫折,只要心中信仰是坚定的、精神状态是积极向上的,同时在村两委的支持下,我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感情是质朴的,只要真心为群众办实事,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带给群众能够感遭到的暖和,能看到的变化和实惠,群众就会自发的参与、支持美好乡村的建设,美好乡村的真正建成将会指日可待!

参观小岗村心得体会.doc

参观小岗村心得体会 篇一:小岗村学习心得体会 小岗村学习心得体会 5月3日,在区团工委的带领下,我们赴凤阳小岗村参观学习。在小岗村的大包干纪念馆看到,1978年的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冒着坐牢杀头的风险,在生死契约上按下21个红手印,首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到了沈浩纪念馆参观了同志生前工作和生活的场所,有他的生活用品、工作笔记和生前的事迹报到。他的岗位和工作虽然平凡,但是使人打心里由衷的敬佩,他家里有90多岁体弱多病的老母亲和正在上学的女儿,为了小岗村的发展,不能尽孝尽责。他的这种艰苦朴素、无私奉献、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值得我们传承,时刻激励着我们的工作。30年前的红手印,他们为了一块地,30年后的红手印,他们为了一个人。小岗人后三次按下的351个红手印,把他们可亲可敬的沈浩书记,永远留在了小岗村。一路上通过导游的介绍和之前观看的纪录片,感到沈浩同志生前在小岗的奉献是家喻户晓、妇幼兼知。他不仅“身”入基层,“心”系百姓,时刻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真正做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而且能够多做利民之事,主动为群众办实事,认真落实惠民政策,扎扎实实地为群众解难事、做好事,以实际行动兑现承诺、取信于民。按照村民的话说,他不是来做官的,他是来为群众解决问题的,这样的干部我们当然拥护。光说一个好,那是要发自内心的,要看切切实实为群众带了利益、让群众得实惠。

沈浩同志虽然走了,但他留下的精神是永恒的,将永远激励我们。 赵龙锦 2013年5月9日 篇二:小岗村学习心得体会 党组织部赴小岗村开展学习沈浩精神主题教育活动2015年7月11日,在公司党支部带领下,我们26人赴凤阳小岗村参观学习。当天我们一行人参观了大包干纪念馆以及到了沈浩纪念馆门前在20位党员的见证下五名预备党员宣誓入党仪式。在小岗村的大包干纪念馆在听取导游的介绍下,仔细观看了(抉择),(追梦),(关爱)三个层区图片以及大屏(十八颗红手印),1978年的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冒着坐牢杀头的风险,在生死契约上按下18个红手印,首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切实感受了当年小岗村18位农民敢为人生勇于创新的勇气和精神。曾经吃粮困难,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村子,一年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受到了当时中国高层领 导人的充分肯定,小岗穷则思变,他们大包干责任制的做法最终上升为我国农村改革的基本制度,帮助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来小岗之前,我是抱着兴奋与期望的,可当走进小岗村的主干道上,看着路边砖瓦房和良田,我不禁有些失望,更多的是困惑,小岗村作为农村改革第一村,与现在的华西村,九星村比起来差距太远,三十多年来,小岗人只是脱了贫,但未真正致富,正如他们自己所说:“过了温饱线,未进富裕门”。他们只是走好了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第一步在随后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小岗人走的并不如意。

农村改革发展的五大启示

农村改革发展的五大启示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我国农村改革发展走过了30年不断深入、不断推进的历程。回顾农村改革发展历程,特别是从中把握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实践走向,不仅有利于我们真切地体会广阔农村怦然跳动的时代脉搏,而且有助于深刻领会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进一步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 第一,市场化以经济体制改革激发农村经济体的活力 改革开放前,农村实行的是政社合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农村经济缺乏活力,生产效率低下,农民生活十分困难。农村改革就是从打破计划经济体制开始的,通过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等,走出了一条市场化改革之路。 一是确立和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先是实行“包产到户”,确立了家庭经营形式,形成了自主经营的农户,变以往单一的生产模式为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迅速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此后,随着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和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广泛建立,农村多种实现形式的集体经济在市场经济的搏击中活力日益增强。为此,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同时,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发展方向,即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统一经营要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 二是确立和保障农民对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承包经营权。农民土地承包权的期限,起初为15年,后再延长30年,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全会同时提出,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为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奠定了基础。此外,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集体林地经营权承包给农民,承包期为70年;农村水面、草场、果园、滩涂等也都实行农民长期承包经营,这些都为完善农村经济的微观主体创造了前提条件。 三是改革和完善农产品流通体制。先是取消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对主要农产品实行合同订购,其他大部分农产品由市场自由流通。此后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收购,提高销价,并加强对购销渠道的管理。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加快了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步伐。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产品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标准等,与境外的农产品直接竞争。2004年实行种粮直补后,全面放开粮食市场,农民有了更充分的农产品营销权和农业经营权。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际上粮食供求关系的变化和粮食供求矛盾突出,也由于国内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已经成为极其重要的现实任务。为此,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挂钩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完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理顺比价关系,充分发挥市场价格对增产增收的促进作用。这表明:要继续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