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版苏教版小学6六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全册】

新版苏教版小学6六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全册】

新版苏教版小学6六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全册】
新版苏教版小学6六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全册】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四单元比例

第五单元确定位置

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七单元总复习

1.数与代数

2.图形与几何

3.统计与可能性

4.制订旅游计划

5.绘制平面图

教学计划

1、学生基本情况:48 人,其中男生25 人,女生23 人,上学期及格人,占%,优秀/ 人,占/ % ,班平均分,其它情况:

六(5)班共有48名学生,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2、教育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经常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四有新人”。

(2)智育目标:期评及格率达到100 %,优秀率达到/ %,班平均达到/ (小学对优秀率,班平均不提目标要求)

(3)基本技能:

?动手操作能力

?应用分析能力

(4)单元考试7 次

(5)作业批改:详批/ 次,略批/ 次,查/ 次(详、略主要指作文批改、其余学科均为详批)

3、知识体系及其重点难点

1、扇形统计图

2、圆柱和圆锥

3、解决问题的策略

4、比例

5、确定位置

6、正比例和反比例

7、总复习

4、教研教改自学活动及主要措施:

(1)教研课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

(2)参与集体备课7次,相互听课20 节,上研究课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3)帮助/ 老师提高教学水平或接受/ 老师指导,或与/ 老师相互帮助。

(4)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提高40分钟课堂效益

?面向全体学生,加强个别辅导。

教学进度和重大活动安排表

学年度第二学期

时间周

教学活动内容课时量

附注

(集体备课

主持人等)

1 扇形统计图 5

2 圆柱和圆锥 5

3 圆柱和圆锥 5

4 解决问题的策略 5

5 解决问题的策略 5

6 比例 4 清明节

7 比例 5

8 确定位置 5

9 正比例和反比例 4 劳动节

10 正比例和反比例 5

11 总复习1.数与代数 5

12 2.图形与几何 5

13 3.统计与可能性 5

14 4.制订旅游计划5.绘制平面图 5

15 综合复习 5

16 综合复习 5

17 综合复习 4 端午节

18

期末测试

5

19

20

全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含知识基础、技能发展水平、学习态度和方法等)。

本班六(5)班共有48名学生,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学内容简析(含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想教育因素、重难点分析、各部分内容间关系等)。

全册教材包括下面内容:扇形统计图、圆柱和圆锥、解决问题的策略、比例、确定位置、正比例和反比例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数学内容的总复习。本册教材的这些内容是在前几册的基础上按照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任务安排的,着重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它们的体积等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形成统计的观念,掌握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整理结果的方法,提高依据统计数据的分析、预测、判断能力;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加深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然后把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加以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新的教学内容与系统的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本册教材中的圆柱和圆锥、比例都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首先,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一些计算,既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打好基础,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也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逐步增强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最后学习好比例的知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用数学方法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作初步的准备。因此,让学生认识这些内容的概念,学会应用概念、方法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目标与达成措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

行计算。

(2)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释简单实际问题的水平,进一步用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2.数学思考方面

(1)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发展抽象思维,增强数感。

(2)发展统计观念,发展思维的整体性、灵活性和深刻性。

3.解决问题方面

(1)进一步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2)进一步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3)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释简单实际问题的水平,进一步用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情感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确定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2)进一步培养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培养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3)进一步感受数学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达成措施:

1.为学生提供现实而有趣的学习素材,创设生动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突出学生的探索活动。

2.重视数学应用,设计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不同层次的问题,增强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

单元大看台:

扇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内容主要有:扇形统计图的认识、扇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比较。在“扇形统计图的认识”中,进一步提高学生表示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体会扇形统计图能直观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在练习课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三种统计图,理解它们各自的作用,能初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统计图。

全面析学情:

六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思维能力从直观形象向抽象逻辑过渡,具备分析数据的能力。学生在中年级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以及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这为学生学习、分析扇形统计图,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各自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统计图打下了知识基础。除此之外,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自主意识已萌芽,他们喜欢对教师提供的图表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意见、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一点恰好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心理基础。

提炼目标点:

知识技能:

认识扇形统计图,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理解三种统计图各自的作用。

数学思考:

经历数据的分析探究过程,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含量的数学信息,发展数据分析的观念。

问题解决:

通过观察分析、合作交流认识到三种不同统计图的作用,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解题。

情感态度:

结合具体的情境,用统计图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统计的实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课时巧划分:

1.扇形统计图……………………………………………………………1课时

2.统计图的比较…………………………………………………………1课时

单元第一单元课题扇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六下教科书第1~2页,例1,练一练,

练习一第1、2题。

课型新授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联系百分数的意义,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教学重点从扇形统计图中发现蕴含的数学信息,并能对所得的信息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在对扇形统计图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感受其描述数据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修改调整

一、谈话导入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

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

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减

变化情况。)

2.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另一种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展示教材第1页例1。

介绍:用一个圆形来表示整体,用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部分,

这样的统计图我们就称它为扇形统计图。

师(指着任意小部分提问):说说这一部分表示什么?

提问:“平原12.0%”表示什么?

生:平原面积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12.0%。

1.你还能从扇形统计图中了解到什么?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集体汇报。

汇报预测:(1)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到整个圆表示我国陆

地的总面积。

(2)每个扇形分别表示各种地形的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几。

(3)山地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33.3%,丘陵面积最小,占

总面积的9.9%……

教师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征: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

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3.计算每种地形的面积。

提出要求,用计算器算出每种地形的面积,填入下表。

地形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

面积/万平方千米

学生完成后展示学生的计算结果,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页“练一练”。

说说从统计图中你能知道什么,想到什么?

让学生明白中国人多地少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珍惜土地,珍惜资源的教育。

2.完成教材第5页“练习一”第1题。

要求:说出小华家两天消费的各类食物所占的百分比。

交流:哪天的食物搭配比较合理?

引导学生从荤素搭配、粗细搭配、营养均衡等方面进行分析。

3.完成教材第5页“练习一”第2题。

让学生观察拼盘图,并根据“花生米大约占果盘的20%”估计其他几种干果大约占百分之几。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一种新的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我们知道了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五、课堂作业

《补》

【教后反思】

单元第一单元课题统计图的比较

教学内容六下教科书第2~4页,例2,练一练,

练习一第4题。

课型新授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比较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对各种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体会三种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教学重点对比各种统计图,并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各种统计图的作用,体会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修改调整

一、谈话导入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扇形统计图,说一说它有什么特点?在

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到扇形统计图?

学生回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举例。

2.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我们认识的三种统计图。

二、交流共享

1.出示例2:为了了解六年级一班同学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小宇收集了这个班阅读课外书的有关数据,分别制成了下面三幅统

计图。

(1)出示教材第2页例2中的扇形统计图。

说说扇形统计图反映的是哪个方面的具体情况。

学生思考后回答:六年级一班同学阅读课外书的种类和所占的

百分数。

从这个统计图中,你还知道些什么?

(2)出示教材第2页例2中的折线统计图。

说说折线统计图反映的是什么情况?

学生进行分析:六年级一班同学不同月份阅读课外书的数量。

从这个统计图中,你还能看出什么?

(3)出示教材第3页例2中的条形统计图。

说说这个统计图反映的又是什么情况呢?

学生观察、分析:六年级一班同学平均每星期课外阅读时间。

从这个统计图中,你还了解了什么?

2.综合分析,讨论交流。

提问:从哪幅统计图能看出六年级一班同学比较喜欢哪一种课

外书?从哪幅统计图能看出下半年各月阅读本数的变化情况?从哪

幅统计图能看出阅读课外书时间的多少?

学生看图回答。

追问:怎样根据需要选择统计图?与同学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结果进行小结:

每一种统计图都有它本身的特点,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统计图:要想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选择扇形统计图。要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可以选择折线统计图。要想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可以选择条形统计图。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页“练一练”。

(1)观察讨论。

提问:各统计图分别统计的是哪些方面的内容?

生:条形统计图是统计2012年李大伯家各项收入的情况,扇形统计图统计的是2012年李大伯家各项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之几,折线统计图统计的是2012年李大伯家每年收入的变化情况。

(2)讨论交流:从三种统计图中你可以了解到什么信息?

(3)回答“练一练”的问题。

(4)说一说,回答上面的问题时,你分别观察了哪幅统计图?

2.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4题。

(1)分析:第一个统计表,反映的是1~6年级视力不良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从这个表中,我们发现随着年级的增高,视力不良的比率也在增高。所以我们应该用折线统计图。

学生根据分析在教材上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分析:这个统计表主要统计的是学生左右眼视力情况的具体人数,所以应该选择用复式条形统计图。

学生独立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师点评学生的完成情况,并适时提醒学生要保护视力。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反思】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

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的。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教学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全单元编排五道例题、四个练习,把内容分成四段教学。依次是圆柱与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在单元结束时,还安排了整理与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估计、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建议:

1、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具体实物,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开展数学活动。

2、充分关注猜想和估计在探索学习中的作用,精心设计探索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活动线索。

3、重视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1课时

2.圆柱的表面积…………………………………………………………2课时

3.圆柱的体积……………………………………………………………3课时

4.圆锥的体积……………………………………………………………2课时

5.整理与练习……………………………………………………………2课时

单元第二单元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教学内容六下教科书第9~10页,例1,练一练,

练习二第1题。

课型新授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1.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的特征。

2.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修改调整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例1的情境图。

提问: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

圆柱?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下圆柱和圆锥。

二、交流共享

(一)认识圆柱

1.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结合实例和平面图介绍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2.探究圆柱的侧面和底面。

分组活动,互相交流。(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

摸一摸:圆柱的侧面有什么特点?上下底呢?

想一想: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你怎样证明这两个底面大小

的关系?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底面侧面

圆柱2个完全相同的圆一个曲面

3.探究圆柱的高。

出示高度不同的两个圆柱。

(1)利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

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

(2)让学生找一找圆柱的高,然后教师出示圆柱的立体图形。

教师先画出一条高,再让学生画高。

提问:刚才大家从不同位置画了高,说明高有多少条?

学生思考回答:高有无数条。

(二)认识圆锥

1.出示教材上的情境图。

介绍:像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

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圆锥?

请学生从课前准备的物体中挑出圆锥体学具。

2.认识圆锥的特征。

(1)看一看,摸一摸。

与圆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

(2)指名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圆锥:1个圆和一个顶点 1个曲面

3.圆锥高的认识。

(1)让学生独立思考以下问题:

提问:①圆锥的高在哪里?

②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锥的高?

③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有几条?

(2)师生归纳总结: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10页“练一练”。

(1)让学生各自从教材提供的图片中找出圆柱和圆锥。

(2)交流说一说挑选的理由。

小结:圆柱是由上下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

2.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1题。

标出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学生自己先独立标出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以及圆锥的底面、高和顶点。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集中讲解。

注意: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只有一条,即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反思】

单元第二单元课题圆柱的表面积(1)

教学内容六下教科书第11~12页,例2、例3,

练一练第1、2题。

课型新授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和推理,发现圆柱侧面展开的形状,并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2.探究计算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3.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

教学难点探究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修改调整一、情境引入

出示教材第11页例2。

谈话:罐头的侧面有一张商标纸,这张商标纸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

厘米?它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

题。

二、交流共享

(一)教学例2。

1、出示一个圆柱形的罐头,罐头的侧面贴了一张商标纸。

问:你能想办法算出这张商标纸的面积吗?

(1)拿出圆柱形的罐头,量出相关数据,在小组中讨论。

(2)交流:你们是怎么算的?

沿高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商标纸,量出它的长和宽,再算出它的面

积。

(3)讨论:商标纸的面积就是圆柱中哪个面的面积?

观察一下,展开后的长方形商标纸的长与宽,与圆柱中的什么有关?

有什么关系?

使学生认识到: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2、出示例2中的罐头。

(1)师:这个罐头的侧面也有一张商标纸,如果不展开,能算出这

张商标纸的面积吗?测量什么数据比较方便?

(2)出示数据:底面直径11厘米高:15厘米

(3)学生算出商标纸的面积。

(4)交流:你是怎么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如果知道的是底面半径,怎么算呢?

3、小结:算商标纸的面积,实际上就是算圆柱的侧面积。

追问:怎么算圆柱的侧面积?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3高

试一试:

运用我们的发现,口答下面圆柱的侧面积,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①底面周长7cm,高5cm;

②底面直径4cm,高10cm。

(二)教学例3。

1、出示例3中的圆柱。

(1)问:如果将这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

(2)让学生算一算后交流。师板书:

长:3.143 2=6.28(厘米)宽:2厘米

(3)圆柱的两个底面的直径和半径分别是多少厘米?

板书:直径2厘米半径1厘米

2、引导画出圆柱的展开图。

(1)这个圆柱有几个面?分别是什么?

(2)如果要画出这个圆柱的展开图,要画哪几个图形?分别画多大?

(3)在书上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圆柱的展开图。

(4)交流:你是怎么画的?

3、认识圆柱的表面积。

(5)讨论: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怎么算圆柱的表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底面圆的面积3 2 + 圆柱侧面积

(6)算出这个圆柱的表面积。

算后交流,提醒学生分步计算。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12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再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完成后教师集中讲解。

2.完成教材第12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汇报结果,并结合算式说说每一步的意义。

3.课后选择一个圆柱形的盒子,测量有关数据并计算它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反思】

单元第二单元课题圆柱的表面积(2)

教学内容六下教科书第13~14页练习二第

6~12题及“思考题”。

课型练习课时第2课时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圆柱侧面积、底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这些计算方法的联系和区别。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巩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圆柱表面积有关的各种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修改调整一、知识再现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

2.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在教材上完成填空,再让学生汇报,并说说圆柱

的侧面积、底面积和表面积之间的关系。

2.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7题。

讨论:求这根通风管需要多大铁皮,实际上是求这个圆柱的哪

个面的面积?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3.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8题。

讨论:需要糊彩纸的面积是求圆柱的哪些面积?从题目中哪个

条件可以看出?

学生各自练习。

小结:求彩纸的面积就是求这个圆柱的下底面和侧面的面积之

和。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9题。

说说这个水桶大约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是求什么?

2.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10题。

出示“博士帽”模型。

观察一下,这个“博士帽”包括哪几部分?做一顶这样的“博

士帽”需要多少材料?

3.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12题。

出示题目,读题,理解题意。

(1)油漆是刷在柱子的什么地方?

(2)根据已知条件,怎样算出一根柱子要油漆的面积?

(3)5根柱子要刷的总面积又该如何计算?

(4)每立方米用油漆0.5千克,那么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

4.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思考题。

(1)实物演示:切成两段以后表面积增加的是哪些部分?切成三段呢?

增加的面积与圆柱的哪个面的面积有关系?

(2)让学生独立计算,全班交流订正,发现规律。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交流合作,动手操作探讨了圆柱表面积在实际中的应用,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补》

【教后反思】

单元第二单元课题圆柱的体积(1)

教学内容六下教科书第15~16页,例4,试一

试,练一练。

课型新授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操作、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

2.初步学会应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修改调整

一、谈话导入

1、呈现例4中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直观图。

2、提问:这几种立体的体积你都会求吗?你会求其中哪些立体

的体积?

启发:大家想不想知道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猜想一下:圆柱

的体积怎么算?

3、引入: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圆

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二、交流共享

教学例4。

1、观察比较

引导学生观察例4的三个立体,提问:

(1)这三个立体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

系?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定相等吗?为什么?

(3)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能相等吗?为什

么?

2、实验操作

(1)谈话:大家都认为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

能是相等的,而且都等于底面积乘高。那用什么办法验证呢?让学

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

提醒:圆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我们能不能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呢?

(2)提出要求:你能想办法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吗?各小组说

出自己的想法,有条件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操作一下。

(3)讨论交流: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开后能

否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操作教具,让学生观察。

引导想像:如果把底面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结果会怎么样?

课件演示,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拼成的立体会越来越接近长方体。

3、推出公式

(1)提问: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

指出:长方体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相等;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

(2)想一想:怎样求圆柱的体积?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并板书圆柱的体积公式: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3高

(3)引导用字母公式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V=sh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16页“试一试”。

(1)让学生读题后交流算法。

(2)学生列式计算,教师集中评讲。

2.完成教材第16页“练一练”第1题。

(1)说一说:这两个圆柱中已知什么?能算出圆柱的体积吗?

(2)让学生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

(3)对照板演,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中的每一步表示的意义,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16页“练一练”第2题。

(1)提问: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怎样求体积?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先求圆柱的底面半径,再求出体积。

(2)学生练习。

(3)教师小结,提醒计算过程要仔细。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反思】

单元第二单元课题圆柱的体积(2)

教学内容六下教科书第17~19页练习三第

4~16题及“思考题”。

课型练习课时第2课时

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练掌握求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体积、容积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修改调整一、知识再现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运用这些

知识能解决许多的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利用这

部分知识进行综合练习。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17~18页“练习三”第4~7题。

这四题都是有关圆柱体积的练习。

第4题:求哪个杯里的饮料最多,应看哪个杯里饮料的体积最

大。

第5题:要求保温茶桶是否能盛150千克水,要先求什么?为

什么?

第6题:要求1枚1元硬币的体积,可以先求出50枚1元硬币

的总体积。

第7题:(1)以长为圆柱的底面半径,宽为圆柱的高;(2)以

宽为圆柱的底面半径,长为圆柱的高。

2.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8题。

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怎样求容积?

3.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11题。

第(1)、(2)小题独立完成。

第(3)小题:至少需要多少铁皮是求什么?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应该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还是“去尾法”?

4.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12题。

水池最多能蓄水多少吨?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抹水泥的部分

是指哪些面?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13题。

要求做蛋糕盒要用多少硬纸板,是求什么?

用彩带捆扎这个蛋糕盒至少需要彩带多少厘米?是求什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易错题集-最新

错题集 一、填空 1、一个三角形的底角都是45度,它的顶角是()度,这个三角形叫做()三角形。 2、有一根20厘米长的铁丝,用它围成一个对边都是4厘米的四边形,这个四边形可能是 ()。 3、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作20天完成,已知甲乙两队的工作效率之比为4:5,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天。 4、一座钟的时针长3厘米,它的尖端在一昼夜里走过的路程是()厘米。 5、在一块长10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铁板上,最多能截取()个直径是2分米的圆形铁板。 6、3/4吨可以看作3吨的(/ ),也可以看作9吨的(/ )。 7、两个正方体的棱长比为1∶3,这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比是()∶(),体积比是()∶()。 8、长方体货仓1个,长50米,宽30米,高5米,这个长方体货仓最多可容纳8立方米的正方体货箱()个。 9、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至少需要()个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需要()个可以拼成一个棱长1分米的大正方体。如果把这些小正方体依次排成一排,可以排成 ()米。 10、一个数的20%是100,这个数的3/5是()。 11、六(1)班今天出勤48人,有2人因病请假,这天的出勤率是()%。 12、A除B的商是2,则A∶B=()∶()。 13、甲数的5/8等于乙数的5/12,甲数∶乙数=()∶()。 14、把4∶15的前项加上2.4,为了要使所得的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加上()。 15、6/5吨:350千克,化简后的比是(),比值是()。 16、把甲班人数的1/8调入乙班后两班人数相等,原来甲、乙两班人数比是()。 17、甲走的路程是乙的4/5,乙用的时间是甲的4/5,甲、乙速度比是()。 18、一个数由6个百已、500个万,8个千,40个十组成,这个数写作(),改写成万为单位的数写作(),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 19、50以内只含有质因数2的数有 ()。 20、4米的绳,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段是这根绳子的(),每段长 ()米,等于1米的()。 21、3/8的单位是(),要添上()个这样的单位是87.5%。 22、在括号里填上一个分母是一位数的分数,3/4<()<4/5。 23、16和24的最小公倍数是(),最大公约数是(),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的()。 24、用字母表示: (1)一项工程,甲队独做a天完成,乙队独做b天完成。两队合作,()天完成。 (2)a和7所得和的3倍除以5的商。() (3)n除m的商。() 25、一根长2米,横截面直径是6厘米的木棍,截成4段后表面积增加了(),它原来的体积是()。 26、x=5b-2b b和x成()比例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试卷 一、用心思考,谨慎入座。 1、我国移动电话超过一亿八千二百零三万五千部,横线上的数写作,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万部,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部。 2、小明用10元钱买了3枝铅笔和5本练习本,每板铅笔a元,每本练习本元。 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底角的比是3:1,那么它的底角是,按角分它是三角形。 4、如果4a=3b,那么a:b= : a 和b 成比例。 5、六(4)班同学参加植树活动,结果活了18棵,死了2棵,该班植树的成活率是。 6、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6.28厘米,高5厘米,它的侧面积是,表面积是,体积是。 7、六年级女生是男生的80%,则女生比男生少%,男生比女生多%。 8、把4只红球和3只黄球放在一个盒子里,任意摸出一只球再放回,这样连续摸700次,摸出黄球的可能性是,摸到红球的次数大约是次。 9、美术组8个同学的年龄分别是:12岁、13岁、11岁、12岁、13岁、13岁、15岁、11岁,这组年龄的平均数是岁,众数是,中位数是。10、把5米长的钢筋,锯成一样长的小段,锯了6次,每段长度占全长的,每段长米。 11、一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分别是6厘米、10厘米、8厘米,它的面积是 12、把四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最小是。 13、一个圆柱形水槽,里面盛满24升水,如果把一块与圆柱形水槽内部等底等高的圆锥形铁块放入水槽中,水槽中还有升水。 14、一个底面周长为6.28分米,高0.3米的圆柱形木头,沿直径垂直垂直截成同样的两部分表面积增加了平方分米,沿横截面截成同样的两部分,表面积增加了平方分米。 二、反复比较,择优录取。 1、在三角形三个内角中,∠1=∠2+∠3,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三角形。 ①钝角②直角③钝角

新苏教版小学6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完整版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改版后)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四单元比例 第五单元确定位置 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七单元总复习 1.数与代数 2.图形与几何 3.统计与可能性 4.制订旅游计划 5.绘制平面图

教学计划 1、学生基本情况:48 人,其中男生25 人,女生23 人,上学期及格人,占%,优秀/ 人,占/ % ,班平均分,其它情况: 六(5)班共有48名学生,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2、教育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经常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四有新人”。 (2)智育目标:期评及格率达到100 %,优秀率达到/ %,班平均达到/ (小学对优秀率,班平均不提目标要求) (3)基本技能: ?动手操作能力 ?应用分析能力 (4)单元考试7 次 (5)作业批改:详批/ 次,略批/ 次,查/ 次(详、略主要指作文批改、其余学科均为详批) 3、知识体系及其重点难点: 1、扇形统计图 2、圆柱和圆锥 3、解决问题的策略 4、比例 5、确定位置 6、正比例和反比例 7、总复习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模拟试卷及答案网页版 一、计算。(第1题8分,其余每题6分,共20分) 1.直接写得数 2.求未知数x 3.脱式计算 二、填空。(第4?8题每题2分,第9?13题每题3分,共25分) 4.某市奥体中心占地面积八十九万六千平方米,这个数写作

()平方米,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大约是()万平方米。 5.在□里填上合适的的数。 8.a/10的分数单位是(),若a是最小的质数与最小的合数的和,其最简分数是()。 9.一根长2米的绳子,如果用去1/4米,还剩()米;如果用去它的1/4,还剩()米。 10.一个3米长的通风管,它的横截面是直径10厘米的圆,制作这样的通风管需要铁皮()平方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1.一堆货物m吨,运了3次后,还剩n吨,平均每次运()吨。

12.三个正方形的位置如右图所示,不通过测量,是()度。 13.一个表面涂色的长方体木块,长、宽、高都是整厘米数,把它切割成若 干个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五个面都涂色的小正方体最多有()个。 三、判断。(每题2分,共10分) 14.真分数的倒数一定大于1。() 15.把一个三角形按2:1的比放大,放大后的图形面积是原来的2倍。() 16.n表示一个奇数,n+2就表示一个偶数。()

17.钟面上的时间为3:30时,分针与时针所形成的角是。() 18.等腰三角形,绕任意一边旋转一周都不能形成圆锥。() 四、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9.小华和小军进行足球射门练习,小华命中率为40%,小军命中率为50%,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小华命中次数多 B.小军命中次数多 C.无 法确定 20.右图,小方在小圆()方向。 A.北偏西 B.北偏西 C.南偏东 21.三位数“7□1”是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口中的数是()。 A.6 B.7 C.8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一、知识点: 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表的意义:把收集到的数据整理以后制成表格,用来反映情况,分析具体问题,这样的表格叫做统计表。 3、常见统计表的分类: (1)、单式统计表:只含有一个统计项目的统计表。 (2)、复式统计表:含有2个或2个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 (3)、百分数统计表:不仅表明各统计项目的具体数量,而且表明数量间的百分比的统计表。 4、统计表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1)收集数据、整理数据。 (2)根据资料和制作表要求确定统计表的格式和项目。 (3)根据整理好的数据填表。 (4)填写好总计和合计。 (5)写出制表的名称和制表的时间,必要时注明制表人。 5、条形统计图的意义: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画出长短不一的直条,然后把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6、折线统计图的意义: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起来。 7、扇形统计图:用一个圆表示总量,用圆中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各部分数量所占的百分比。 8、统计量:包括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9、统计平均数的意义: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10、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众数。 11、中位数:把收集到的某一对象的有关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据(或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中位数。 12、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的认识a、不确定现象:生活中,有些事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一般用“可能发生”来描述。 13、确定现象:生活中,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一般用“一定发生”或“不可能发生”来描述。 14、可能性大小的表示:用数字表示“一定能”“不可能”。“一定能”这种可能性用1来表示,“不可能”用0来表示。 1.圆锥的特征:由2个面围成,一个是底面,一个是曲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只有一条高。 2.圆柱的体积: 公式的推导:利用转化的策略。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试题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试题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分数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 l.一个数的亿位上是5、万级和个级的最高位上也是5,其余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是()。 2.0.375的小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单位。 3.6.596596……是()循环小数,用简便方法记作(),把它保留两位小数是()。 4..在l——20的自然数中,()既是偶数又是质数;()既是奇数又是合数。 5.甲数=2×3×5,乙数=2×3×3,甲数和乙数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6、一所学校男学生与女学生的比是4 :5,女学生比男学生人数多 ()%。 7.已知4x+8=10,那么2x+8=()。 8.在括号里填入>、<或=。 1小时30分()1.3小时1千米的()7千米。 9.一个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锐角是35°,另一个锐角是()。 10.一根长2米的直圆柱木料,横着截去2分米,和原来比,剩下的圆柱体木料的表面积减少12.56平方分米,原来圆柱体木料的底面积是()平方分米,体积是()立方分米。 11.在含盐率30%的盐水中,加入3克盐和7克水,这时盐水中盐和水的比是()。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5分) 1.分数单位大的分数一定大于分数单位小的分数。() 2.36和48的最大公约数是12,公约数是1、2、3、4、6、12。() 3.一个乒乓球的重量约是3千克。() 4.一个圆有无数条半径,它们都相等。() 5.比的前项乘以,比的后项除以2,比值缩小4倍。()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每题2分,共10分) 1.两个数相除,商50余30,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10倍,所得的商和余数是()。(l)商5余3 (2)商50余3 (3)商5余30 (4)商50余30 2.4x+8错写成4(x+8),结果比原来()。 (1)多4 (2)少4 (3)多24 (4)少24 3.在一幅地图上,用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9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1)(2)(3)(4) 4.一个长方体,长6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它的最小面的面积与表面积的比是()。(l)l:3 (2)1:6 (3)l:12 (4)l:24

2017年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试卷及答案

2016 年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试卷 一、用心思考,谨慎入座。 1、我国移动电话超过一亿八千二百零三万五千部,横线上的数写作,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万部,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部。 2、小明用 10 元钱买了 3 枝铅笔和 5 本练习本,每板铅笔 a 元,每本练习本元。 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底角的比是3:1,那么它的底角是,按角分它是三角形。 4、如果 4a=3b,那么 a:b=: a 和 b 成比例。 5、六 (4)班同学参加植树活动,结果活了 18 棵,死了 2 棵,该班植树的成活率是。 6、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 6.28 厘米,高 5 厘米,它的侧面积是,表面积是,体积是。 7、六年级女生是男生的 80%,则女生比男生少%,男生比女生多%。 8、把 4 只红球和 3 只黄球放在一个盒子里,任意摸出一只球再放回,这样连续摸700次,摸出黄球的可能性是,摸到红球的次数大约是次。 9、美术组 8 个同学的年龄分别是:12 岁、 13 岁、 11 岁、 12 岁、 13 岁、 13 岁、 15 岁、11 岁,这组年龄的平均数是岁 10、把 5 米长的钢筋,锯成一样长的小段,锯了 6 次,每段长度占全长的,每段长米。 11、一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分别是 6 厘米、 10 厘米、 8 厘米,它的面积是 12、把四个棱长 1 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最小是。 13、一个圆柱形水槽,里面盛满24 升水,如果把一块与圆柱形水槽内部等底等高的圆 锥形铁块放入水槽中,水槽中还有升水。 14、一个底面周长为 6.28 分米,高 0.3 米的圆柱形木头,沿直径垂直垂直截成同样的两 部分表面积增加了平方分米,沿横截面截成同样的两部分,表面积增加了平方分米。 二、反复比较,择优录取。 1、在三角形三个内角中,∠1=∠ 2+∠3,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 ①钝角②直角③钝角 2、配制一种盐水,放入盐25 克,水 200 克,则盐和盐水的比是() ①1:8②1:9③ 1:10 3、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扩大 3 倍,高缩小 3 倍,则体积) ①扩大 3倍②缩小3倍③不变 4、在 1、 2.3、 2、 6、- 4、 5%、23、 9、 51 中,素数有 ()个。 ①1个②2个③3个 5、下面哪个不是正方体展开图() ①②③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资料

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资料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2、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3、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5、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 6、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和-小数=大数)7、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8、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9、浓度问题:盐的重量+水的重量=盐水的重量 盐的重量÷盐水的重量×100%=浓度 盐水的重量×浓度=盐的重量 盐的重量÷浓度=盐水的重量 10、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或利润率=(售出价÷成本-1)×100% 1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5%) 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4a 面积=边长×边长×a 或2 2、正方体(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6或S表=6a2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a×a或3 3、长方形(C:周长S:面积a:长b:宽) 周长=(长+宽)×2 2() 面积=长×宽 4、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2() 体积=长×宽×高 5、三角形(S:面积a:底h:高) 1 面积=底×高÷2 ÷2 或 2 三角形的高=面积×2÷底三角形的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 7、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2018年(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试卷

—1— 2018年(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试卷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填空。(20分) 1、2010年4月20日晚,央视赈灾晚会共收到社会各界为玉树捐款2175000000元,2175000000元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万元,四舍五入到亿位约等于( )亿元。 2、3.2 时=( )时( )分 ( )升= 2升5毫升 3、12∶( )=0.8 =80 ) (=( )÷5=( )% 。 4、按规律填空: 1、8、 2、9、 3、10、( )、11、……106、( )…… 5、老师带领20名男生和25 名女生玩“击鼓传花”的游戏,老师击鼓学生传花。男生表演节目的可能性是( ),女生表演节目的可能性是( )。 6、在一次数学单元测试中,9名同学的成绩分别是:75、85、85、85、90、92、95、95、96。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中位数是( )。 7、要使514□是3的倍数,□里最小填( );若含有因数2,□里最大填( )。 8、右图是由同样大小的小方块堆积起来的,已知每个小方块棱长 是1厘米,它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表面积是( )9、一幅地图,它的线段比例尺是 ,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2— 是(),已知图上距离8厘米,实际距离是()。 10、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相等,它们底面积的比是1∶3,它们高的比是(∶);若这个圆柱的高是8厘米,这个圆锥的高是()厘米。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5分) 11、正方形面积一定,则边长与边长成反比例。() 12、试制一批工艺品,90件合格,合格率90%。() 13、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14、气温20°记作+20,那么零下10°记作-10。() 15、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 )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6、完成一项工作,甲独做要12天完成,乙独做要10天完成,甲乙的工作效率比是()。 A.12:10 B.10:12 C.5:6 D.6:5 17、今年,爸爸a岁,莉莉(a-25)岁;10年后,两人相差()岁。 A.10 B.25+10 C.25-10 D.25 18、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比是2:3:1,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A.钝角B.锐角C.等腰D.直角 19、在算式□÷△=○……18中,△最小是()。 A.17 B.18 C.19 D.20 20、将右图直角三角形ABC以AB为轴旋转一周,得到的圆锥体 积是V,那么V=()。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最新最全)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最新最全)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2、 表面积概念及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们的表面积】 算法:长方体(长×宽+长×高+宽×高)×2 (ab+ah+bh )×2 正方体 棱长×棱长×6 a ×a ×6=6 2 a 注:不足6个面的实际问题根据具体情况计算,例如鱼缸、无盖纸盒等等。 3、 体积概念及计算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1、 分数乘法算式的意义:比如3× 53表示3个5 3 相加的和是多少,也可以表示3的5 3 是多少?

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解答】 2、分数与整数相乘:用整数与分数的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分数的分母作为分母, 最后约分成最简分数。或者先将整数与分数的分母进行约分,再应用前面计算法 则。 注:【任何整数都可以看作为分母是1的分数】 3、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最后约 分成最简分数。 4、分数连乘:可用分子连乘的积作为分母,分母连乘的积作分母,计算过程中能约 分的先约分,可以使计算简便。 倒数的认识 5、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6、求一个数(不为0)的倒数,只要将这个数的分子与分母交换位置。【整数是 分母为1的分数】 7、1的倒数是1 ,0没有倒数。 8、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或等于1(或者说不大于1); 真分数的倒数都大于1。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不为0)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2、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计算:可以从左向右依次计算,但一般是遇到除以一个数, 把它改写成乘这个数的倒数来计算。 【转化成分数的连乘来计算】 3、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 除数。 4、分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可以用列方程的方 法来解,也可以直接用除法。 注:在单位换算中,要弄清需要换算的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认识比 1、比的意义: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新】

二、圆柱和圆锥 单元教学要求: 1. 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知道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圆 和一个曲面围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举例说明。圆柱和圆锥,能判断一个立体图形或物体是不是圆柱或圆锥。 2.使学生知道圆柱侧面展开的图形,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计算方法,并认识取近似数的进一法。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单元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2.使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个长方体模型,大小不同的圆柱实物(如铅笔、饮料罐、茶叶筒等)若干,圆柱模型;学生准备圆柱实物(要有一个侧面贴有 商标纸或纸的圆柱体),剪下教材第127页图形、糨糊。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的侧面。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板书: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2.引入新课。 出示事先准备的圆柱形的一些物体。提问学生:这些形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吗? 说明:这些形体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通过学习要认识它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圆柱的特征。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再和讲台上的圆柱比一比,看看它有哪些特征。提问:谁来说一说圆柱有哪些特征? 2.认识圆柱各部分名称。 (1)认识底面。 出示圆柱,让学生观察上下两个面。说明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板书:——底面)你认为这两个底面的大小怎样?老师取下两个底面比较,得出是完全相同或者大小相等的两个圆。(把上面板书补充成: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

新苏教版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资料

苏教版小学数学总复习基础知识 第一部份数与代数 (一)数的认识 整数【正数、0、负数】 1、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和1、 2、3……都是自然数,也都是整数 2、最小的自然数是0,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4、整数包括正整数、0和负整数。如:-3、-17、0、90、6等。 5、整数的读写:多位数从个位起,每四位分为一级,可分为个级、万级、亿级。读数时,从最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读。读万级和亿级的数时要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并在后面加上级名。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无论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6、整数的写法:写数时,先确定最高位是哪一级的哪个数位,然后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写,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7、整数的数位从低位开始分别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 整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8、大数目的改写: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在万位或亿位右边点上小数点,再在数的后面添写“万”字或“亿”字。 在不改变原数大小的前提下,按要求改写数,写出的数是原数的准确数,根据需要还可以还原。例如:974800000=9.748亿,453200=45.32万。 9、求一个数的近似值(通常采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数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也可以分别说成精确到个位、精确到十分位、精确到百分位、精确到千分位……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 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统计表以及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编排。 扇形统计图不仅表示各个部分数量的多少,而且侧重于用同一个圆里的大大小小的扇形,表示各个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各个部分数量分别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 教学扇形统计图,要使学生认识它的特点。了解它的用处,能够看懂统计图所呈现的数据信息,能够利用统计图给出的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的不同,体会根据数据内容合理选择统计图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不要求制作扇形统计图。因为制作扇形统计图需要扇形的知识,要计算扇形的圆心角,而小学数学只简单认识扇形,不教学画扇形,所以小学生不具备制作扇形统计图的知识与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进一步明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体会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习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信息。 2、使学生能根据绘制出的扇形统计图分析数据所反映的一些简单事实,能作出一些简单的推理与判断,进一步认识统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扇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体会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学会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第1课时认识扇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1页的例1和第2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简单分析扇形统计图。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能力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地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认识扇形统计图,感受扇形统计图的描述数据特点。 【教学难点】: 有联系地分析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 【教学准备】: PPT课件扇形统计图圆规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复习旧知。 提问:在简单的统计里我们学习过哪些知识,其中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2、引入新课。 出示扇形统计图。说明:这也是一种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板书:扇形统计图)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这里的扇形统计图各表示的什么意思?说明:扇形统计图究竟有什么特点呢?它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教学新课 1、议一议。 出示例1的扇形统计图。问:这个统计图上都有什么特点? 出示讨论提纲:(1)圆代表();(2)扇形代表();(3)扇形的大小反映();(4)各个扇形所占的百分比之和为()。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扇形统计图能清晰地反映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2、算一算。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各位同学,请认真解答,努力取得好成绩! 千里马教育六年级数学(上)期末调研(二)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等第 得 分 一、计算。28分 1、直接写出得数(4分) 31-51= 43÷12= 15×53 = 36÷94= 43+85= 94×12= 23÷83= 103×6 5= 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计算的要简便计算(18分) 31 + 3÷109 30×(51 + 31) 74×15-7 4 29×45÷29×4 5 5÷75-75×51 21 10÷[65×(1-32)] 3、解方程(6分) 6x -4.6 = 8 x + 7 5 x = 6 2.5 x ÷2 = 1 二、填空。22分 1. 苹果x 千克,梨的质量比苹果的2倍少1.8千克。梨有 千克, 这两种水果一共有 千克。

2. 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一个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需要______个。 摆成的正方体的底面积是 平方厘米。 3. 10升= 立方厘米 450立方分米= 立方米 4. 下图中的大长方形表示“1”,根据图中的斜线部分写乘法算式。 32×)( )( =) ()( 5. 12∶18 = 6) ( = 6÷( )= 16∶( )。 6. 柳湾小学全校学生人数的 92是300人,全校学生人数的9 8 是 人。 7. 一个长方形宽与长的比是2∶3。如果这个长方形的宽是12厘米, 长是 厘米;如果长是12厘米,宽是 厘米。 8. 右图中, 空白部分占整个圆的 %。 画斜线的部分相当于空白部分的 %。 9. 把下面的百分数化成小数和最简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和最简分数。 百分数 小 数 分 数 55% 2.6 10. 把1~9九张数字卡片打乱后反扣在桌上,从中任意抽出一张,用分数 表示下面各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有多大。 抽到5的可能性是 ;抽到偶数的可能性是 ; 抽到比8小的数的可能性是 。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调研试卷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期终学情调研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等第 得 分 一、计算。28分 1、直接写出得数(4分) 31-51= 43÷12= 15×53 = 36÷94= 43+85= 94×12= 23÷83= 103×6 5= 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计算的要简便计算(18分) 31 + 3÷109 30×(51 + 31) 74×15-7 4 29×45÷29×4 5 5÷75-75×51 2110÷[65×(1-32)] 3、解方程(6分) 6x -4.6 = 8 x + 7 5 x = 6 2.5 x ÷2 = 1 二、填空。22分 1. 苹果x 千克,梨的质量比苹果的2倍少1.8千克。梨有 千克, 这两种水果一共有 千克。

2. 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一个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需要______个。 摆成的正方体的底面积是 平方厘米。 3. 10升= 立方厘米 450立方分米= 立方米 4. 下图中的大长方形表示“1”,根据图中的斜线部分写乘法算式。 32×)( )( =) ()( 5. 12∶18 = 6) ( = 6÷( )= 16∶( )。 6. 柳湾小学全校学生人数的 92是300人,全校学生人数的9 8 是 人。 7. 一个长方形宽与长的比是2∶3。如果这个长方形的宽是12厘米, 长是 厘米;如果长是12厘米,宽是 厘米。 8. 右图中, 空白部分占整个圆的 %。 画斜线的部分相当于空白部分的 %。 9. 把下面的百分数化成小数和最简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和最简分数。 百分数 小 数 分 数 55% 2.6 10. 把1~9九张数字卡片打乱后反扣在桌上,从中任意抽出一张,用分数 表示下面各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有多大。 抽到5的可能性是 ;抽到偶数的可能性是 ; 抽到比8小的数的可能性是 。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 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 1dm3、1cm3以及1L、1mL的 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 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5、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和体验,增强 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体积的意义。 (2)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3)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公式。 课时安排 17课时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2页例1、例2、“练一练”,第4页练习一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立体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立体图形的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 教具准备: 长方体模型、框架,课件、长方体形状的纸盒,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平面图形。 今天我们学习立体图形。 像墨水瓶、罐头盒、魔方玩具、牙膏盒、排球、肥皂盒、台灯罩,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出示这组物体的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里面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探究新知: 1、说说你见过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2、出示例1: 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 ⑴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从不同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期末复习 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应用题 1、形如ax±b=c方程的解法 【解方程时,可以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注意两边要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 2、形如ax±bx=c方程的解法 【解方程时,第一步要把x前面的序数相加或相减,再在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 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基本步骤:审清题意→找准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检验→作答 基本类型:比较大小关系;总数和部分数关系;和倍与差倍关系;行程问题中的关系;涉及图形的周长、面积的关 系等等。 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 表面积概念及计算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 它们的表面积】 算法:长方体 (长×宽+长×高+宽×高)×2 (ab+ah+bh )×2 正方体 棱长×棱长×6 a ×a ×6=62a 注:不足6个面的实际问题根据具体情况计算,例如鱼缸、无 盖纸盒等等。 3、 体积概念及计算 分数乘法 1、 分数乘法算式的意义:比如3×53表示3个53 相加的和是多少,也可以表示3的53 是多少? 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解答】 2、 分数与整数相乘:用整数与分数的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 分数的分母作为分母,最后约分成最简分数。或者先将整数 与分数的分母进行约分,再应用前面计算法则。 注:【任何整数都可以看作为分母是1的分数】 3、 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用分母相乘的

积作为分母,最后约分成最简分数。 4、分数连乘:通过几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直接约分再进行计算。倒数的认识 1、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求一个数(不为0)的倒数,只要将这个数的分子与分母交 换位置。【整数是分母为1的分数】 3、1的倒数是1 , 0没有倒数。 4、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或等于1(或者说不大于1); 真分数的倒数都大于1。 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不为0)等于甲数乘乙 数的倒数。 2、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计算:可以从左向右依次计算,但一般 是遇到除以一个数,把它改写成乘这个数的倒数来计算。 【转化成分数的连乘来计算】 3、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除 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 4、分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可以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也可以直接用除法。 注:在单位换算中,要弄清需要换算的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试卷及答案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分数: 一、填空题。(20分) 1.( )的倒数是, 2.5的倒数是( )。 2.看图写算式。 ( )×( )=( ) 3.( )∶15=0.8=20÷( )= 4.一种核桃,500克核桃仁可以榨油340克,榨油量与核桃仁质量的比是( ),比值是( )。 5.一个比是4∶5,如果前项扩大到原来的3倍,要使比值不变,那么后项应( );如果前项加上20,要使比值不变,那么后项应加上( )。 6.小明分钟步行千米,他每分钟步行( )千米,步行千米需要( )分钟。 7.一个三角形,如果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2∶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8.有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磁带盒,长10厘米,宽6厘米,高2厘米,将它们包装在一起,表面积之和最多减少( )平方厘米。 9.有一个长方体金鱼缸,从里面测量,长米,宽米,高米,里面装有米深的水,鱼缸里水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10.某养殖场养了一些白兔和黑兔,其中白兔的只数比黑兔多,黑兔的只数比白兔少20只,黑兔有( )只。 11.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40平方厘米,把它平均切开,正好切成两个相等的正方体,每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12.从学校到图书馆,彬彬去时用了15分钟,沿原路返回时用了18分钟,去的速度与返回的速度的比是( )。 二、选择题。(6分) 1.若x和y互为倒数,则÷=( )。 A. B. C.

2.右图是一个正方体纸盒的表面展开图,当折叠成 正方体纸盒时,点D与点( )重合。 A. A B. B C. C或E 3.若把甲桶油的倒入乙桶后,甲、乙两桶油的质量相等,则原来甲、乙两桶油的质量比是( )。 A. 10∶9 B. 11∶10 C. 5∶4 三、计算题。(38分) 1.直接写出得数。(8分) ×4=×2=×=÷4= ÷14=72÷=24÷=÷= 2.化简下面各比并求比值。(12分) 45∶30∶0.875∶0.125千克∶300克 3.计算下面各题。(18分) ÷××÷×÷ ÷÷÷÷÷÷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整理

自然数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整理 数与代数 ●数的认识 一、概念 (一)整 数 1.自然数、负数和整数 (1)、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1是自然数的基本单位,任何一个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1组成。 0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2)、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的数叫做负数,“-”叫做负号。 正 整数 (1、2、3、4、… …) (3)整 数 零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整数(-1、-2、-3、-4……) 2、零的作用 (1)表示数位。读写数时,某个单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表示。 (2)占位作用。 (3)作为界限。如“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界限”。 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 (1)如果数a 能被数b (b ≠ 0)整除,a 就叫做b 的倍数,b 就叫做a 的因数。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4)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5)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 (6)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7)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0也是偶数。自然数按能否被2 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8)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9)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10)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如果把自然数按其因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 (11)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12)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有下列几种情况: ①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②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 ③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 ④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 ⑤两个合数的公因数只有1时,这两个合数互质,如果几个数中任意两个都互质,就说这几个数两两互质。 ⑥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⑦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展开图,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对具体实例的观察,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及其常用的计量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会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

本特征以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课时安排: 14课时 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 教学内容:P1、2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一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点、线、面的特 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及正方体的棱,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的能力及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课前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具和学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