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课程改革的核心

深化课程改革,努力形成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调整课程结构,合理确定各类课程的学时比例,规范教学。突出职业教育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改革实验项目总体部署

●2008年:课程开发目的:

●主要解决“学什么”的问题

●理念: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观

●成果:教学指导方案、课程标准

●2009年: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目的:主要解决”怎么学“的问题

●理念:行动导向的教学观

●效果:用适合学生的方法,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使学生动起来、学会了

●2010年:课程评价与管理

●目的:主要解决如何引导“教与学”,

●理念:多元评价

●效果:激励学生学习,

●促进学生发展

●目的:主要解决教学资源有效调配的问题

●效果:规范与灵活相结合,

●教学资源效益最大化

●时间:2009年开发手册,

● 2010年规范管理

●2011年:教学资源建设

●目的:主要解决辅助教与学的物质资源建设问题

●效果:辅助教与学

●开发资源利用资源

●时间:2009年开始建设

● 2011年初步配套

●2012年:总结、完善、推广

●目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效果:规范人才培养基本规格

《新大纲的理念》

能力本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贴近生活,贴近专业

学生主体,尊重学生的差异和需求

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实践导向,为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活动的体验中习得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

多元评价,激励和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

过程性评价在课程考核中要占一定的比重

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一体

国外的职业教育模式

美、加:以能力为基础

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模式是当今一种较为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其主要特点是:首先由学校聘请行业中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按照岗位群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这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然后,再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按照教学规律,将相同、相近的各项能力进行总结、归纳,构成教学模块,制定教学大纲,依此施教。其科学性体现在它打破了以传统的公共课、基础课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保证了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英、澳:能力本位

特点是依赖职业能力分析的结果,确立权威性国家能力标准。通过与这些标准相比较,可确定学员的等级水平。所谓国家能力标准,指按照就业中所必须履行的工作职责和所必须执行的工作任务,就其所涉及的知识技能以及这些知识、技能的应用所做的明确说明。国家能力标准的确定,可以使有关方面据此制定全国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也能够使每一个普通

公众从不同阶段,以不同的水平或方式进入职业教育体系,并可在这一体系中经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取得所需要的职业资格,在学习成果的认可上,体现了较强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德国:“双轨制”

“双轨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其中一轨是指职业学校,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轨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这种“双轨制”模式针对性较强,重能力,能充分调动企业办学的积极性。在这种制度保证下,企业不仅会制定完善的培训规划,促进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强化技能培养,而且能提供充足的培训经费,使教学有足够的物质保证。这种模式对德国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产品的高质量以及保持其经济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项目式教学法

项目式教学法是通过进行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的培训方法。这种方法起源于美国,盛行于德国,尤其适合于职业技术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技术领域里所有的产品几乎都可以作为项目。采用项目法教学,教师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教师的主要任务有:确定项目内容、任务要求、工作计划,设想在教学过程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学员对项目的承受能力,把学员引入到项目工作中后退居到次要的位置,时刻准备帮助学员解决困难问题。

发现式教学法

发现式教学法又称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在教师事先精心设计、周密组织安排的一系列学习活动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去发现所学内容的事实、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竞赛式教学法

竞赛式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比赛的形式来学习新内容获取新知或复习旧内容巩固旧识,并对优胜者予以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动机很明确,就是有力地挖掘出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锻炼他们思维反应的敏锐性和敏捷性,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感和团结协作的互动意识。

【现代教育方向】

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新、否定等级的教育思想,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主导思想;人性化、信息化和终身化的教育价值取向,已经成为教育的主要特征。

现代职业教育应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

1、“以学生为中心”

2、“以能力为本位”

3、“以行业需求为导向”

4、采用灵活教学方法

参考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我们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1)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按需求办学。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的办学路子,职业教育要树立经营理念,变管理学校为经营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要不断创新办学模式。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不应因循守旧,必须根据市场的变化及受教育者的学习和就业的多样化需求不断改革创新,要彻底改变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传统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为受教育者提供更多的学校机会以及灵活多样的学习途径和学习方式。(3)要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要必须符合职业岗位的要求,课程和培训项目的开发必须建立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必须要有行业企业专家的参与。职业教育的教学必须突出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广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

《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对普通教育教学模式的移植阶段

教学内容按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纵向排列

理论课教学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实习通常安排在最后

对国外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移植阶段

双元制

CBE MES

自主创新阶段

项目教学

实践导向教学

当前我国部分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

——组织教学与复习提问

——引言与新课导入

——讲授新知识

——例题与课堂练习

——小结与课后作业

.“情境—达标”式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情境—达标”式教学模式是以情境认知理论为理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追求,以创设职业情境,实行达标教学为突出特征的

这里的“情境”是学生未来工作的职业情境,它表达的意思是:职业技术院校

的教学,要尽量在与学生未来将要工作的职业情境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中进行,创设职业情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多为学生提供接触真实职业生活的条件,实行现场教学。而在无法进行现场教学的情况下,应让学生多接触与其未来工作有关的实物或模型教具,以形成学生丰富的感性认识。

这里的“达标”有四层意思:

一是科学的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学目标应是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培养目

标和学生未来发展需要制定的综合性的目标系统,在横向上它涉及到认知、情感和意志等许多领域,在纵向上它包括学校总体教学目标、学科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每一次课的教学目标等多个层次,且无论是哪一层次的教学目标,都要求以明确、具体的方式表达出来;

二是要实行达标教学。要将教学目标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根

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程序,要以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要求作为衡量师生是否完成教学任务的标准;

三是在教学中要向学生明示各个阶段应该达到的目标,并充分调动学生达标

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行目标管理;

四是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要以是否达到教学目标为衡量标准,突破教学评

价中正态分布的固定模式,争取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达到优秀水平。

教师必备最新教学理念

一、有效教学的三种变化

从注重“单位时间内传授知识的量”到更关注“课堂上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与状态”;

从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到更关注“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从关心“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到同时强调“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发展”。

教学视学生的发展为最大效益

有效教学的着眼点是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核心位置;

有效教学的关注点是学生整体的发展;

有效教学的着力点是课堂教学实践理性的回归;

有效教学是教育精细化、个性化、效能化的需要。

二、形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

清晰地授课;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导向;

能确保学生对学习的投入;

及时地评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1.清晰地授课

语言清晰、简练。

使学生按逻辑顺序逐步理解复杂或抽象概念。

对学生提出学习任务时其要求明确、清楚、具体。

能很好地把握学生的能力水平或能力极限。

把当前的学习任务放在过去或将来课时(经验或知识)背景下。

2.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有吸引力的教学技巧(如,有趣的举例、视觉刺激物或说话方式)。

通过变化的语调、目光、手势展现热情与活力。

不断变化的提问方式。

不断变化的学生学习方式。

能把学生的想法和意见纳入到某些教学活动或成果中(结论、问题概括、可用的方法、学习经验等)。

3.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导向

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每一个学习活动都有清晰的任务,要求学生从事某种活动时有具体的任务要求或活动规则。以最小的代价来制止和排除偏离既定学习活动的行为。

能有效地利用学生的行为或合理的意见引导教学进程。

4.能确保学生对学习的投入

使用幽默的谈话或有趣的活动将学生引入理想的学习状态。

必要时引入学习竞争机制。

为需要的学生准备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材料或活动。

洽当地、有针对性的评价和有导向性的口头表扬。

灵活的个人或小组活动(如:游戏、趣味练习活动等)。

5.及时评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授新课前对学生的安置性测验。

监督课堂作业与训练,在学生独立练习时频繁地检查进展或学习效果。多样化的评价和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方式。

在必要时,课堂评价中也具有反馈与矫正的功能。

在一节课结束前,总结整节课学习的效果。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_1

---------------------------------------------------------------最新资料推荐------------------------------------------------------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第三节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一、教学原则(一)教学原则概述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2 教学原则与与教学规律的区别教学规律是教与学内部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人们只能去发现它、掌握它、但不能制造它;而教学原则是人们在认识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的一些教学的基本准则,它反映教学规律。 人们对教学规律的不断发现和掌握,才会使人所指定的教学原则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我国中学教学原则及运用(选择)乌申斯基也指出,一般来说,儿童的思维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的。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2 启发性原则启发一词来源于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教学要求。 《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阐明了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启发。 在西方,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善于用启发式问题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即著名的产婆术。 1 / 4

第斯多惠也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自己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3 巩固性原则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4 循序渐进原则我国古代《学记》中就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朱熹进一步提出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夸美纽斯主张: 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这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乌申斯基、布鲁纳等也都很强调系统知识的学习。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5 因材施教原则(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6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裴斯泰洛奇很重视知识与知识的应用。 乌申斯基也指出,空洞的毫无根据的理论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

教学理念与方法简介

醍摩豆TPC教学活动设计表(教案范例) 一、教学理念与方法简介 本课是以教学研究课题:核心问题教学法理念支持下的一堂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本课例《卫星运行时间》预设核心问题是三个:1、三位数乘以两位数;2、估算;3、竖式计算。 与传统课堂相较,这是一堂聚焦学习核心问题,模式清晰的智慧课堂。在智慧教室支持下,实践生本理念,加强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成效。并采用TBL 团队合作学习模式,进行异质分组,促进个人思考、小组合作与小组竞争。 下面分别从教材(Content)、教法(Pedagogy)、科技(Technology)等三方面,来说明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理念。 (一)教材说明: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结合“卫星运行时间”的情境,引出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并提出“绕21圈需要多长时间”的数学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在精确计算前,教材安排了估一估的环节,组织学生估算并交流。接着,和学生一起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教材提供了口算、表格算法、竖式计算等几种不同的方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的意识,但不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重点是讨论竖式计算,弄清算理。 (二)教法说明: 1、核心问题:聚焦核心问题,培养孩子提取信息,分析信息,提出问题,归纳梳理学习问题意识,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学习素养的关键方法之一。因此,本课采用核心问题教学法,让孩子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学会学习,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机制:采用TBL团队合作学习模式,进行异质分组,建设个小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分享表达的能力。和学生共同建立团队合作的规则,并且约定在规则中取得合作成功的奖励办法和违反规则的处理办法。所有积分奖惩均与小组评价关联。如某人答对,为小组加星。 3、学以致用:在学生领会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要领以后,及时利用智慧课堂教学系统的IRS反馈功能和作品观摩功能,实现人人互动,即时反馈,掌握结果,重视感

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理念的有机整合

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理念的有机整合 --------关于有效教学的思考 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校长张先明 《浦东教育论坛文集》07.12发表 一、问题的提出 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新的课堂教学理念正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过去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偏重知识传授的“坚冰”开始融化,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转变,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课堂教学的重心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化为关注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和学习方式的完善,过去的比较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正向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转变,课堂教学面貌大为改观。但由于对新课程的学习和理解的不够深入,教学实践中出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走进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误区: 1、出现了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两种倾向。 一种倾向是教师还是习惯于教学中的强势主导地位,对学生的探究活动预设干预的太多,没有真正放手让学生探究,学生难以真正地大胆假设,自由思考,自主探究,缺乏真实的活动体验。另一个倾向是,完全抛弃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参与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变成了放任自流的学习,探究效率低下。 2、选择探究的问题缺乏探究的价值。 探究的问题应具有新颖性, 有一定的梯度,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有探究的价值问题。但当前教学中探究性问题的提出显得很随意, 教师信口发问,学生不需要探究的过程就可回答,探究式教学变成了贴标签。 3、探究过程形式化。 探究性学习倡导学生的积极合作、群体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参与、合作、竞争、交往的现代意识。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片面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不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忽视学生的既有经验和思维水平,组织一些不必要的小组讨论充斥学习过程,热闹的形式下掩盖的是空洞的内容,费时多,收效差。 4、评价只注重认知一个维度。 探究式学习注重的是学生实践与思考探索的过程,既重视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更重视学生的探究兴趣、态度、情感、创新思维的培养。而实践中依然难以走出注重知识一个纬度的单一评价模式。 上述误区带来的最大后果就是教学有效性的降低。学生的学习包括直接体验和对间接经验的学习,而且所学的课程是以间接经验为主,因此,接受式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的、非常有效的途径。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创新,但是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因此,对传统教学方式不但不能弃之如敝屣,还要充分发挥这种学习方式的作用,并与现代教学理念的有机整合,增加教学的有效性。 二、整合的原则 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理念的整合强调有机性,整合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

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

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 安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陈录生 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与体力,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它具有复杂的结构体系.在这一结构体系中,教学方法则是其关键环节之一.教学论认为,教学方法作为无形的纽带,维系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目的的实现.正象着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所说:“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很多方面取决于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最优结合的技能、技巧如何.” 大量的教育实践活动也表明,教学如果缺少了适合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就差,教学任务就很难完成.可见,教师正确地选择和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不论是对低年级学生还是对高年级学生,不论是对个别学生的指导还是对班级授课来说,都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事情.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生的学法.教法和学法都不可能一成不变,随着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教学方法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或进行适当的改革.纵观现代世界各国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的成果,尽管它们的内容涵义、体系结构、实施形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从改革的思路、理论依据和实施效果等方面去分析,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特点和趋势. 一、重视开发学生的智能 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习惯于用注入式、满堂灌的方式增加学生的知识,往往使学生思路闭塞,缺乏独立思考力和创造性,限止了学生智能的发展.现代教学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更重视开发学生的智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这一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现代教学方法改革十分重视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新事物、努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综合力和创造力.美国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就是这样,它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或“解决”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获取知识,象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去“发现事物的发展起因和事物的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国内外推行的“问题教学法”也要求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使他们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活动的经验、特点和程序,以达到开发智能的目的.日本学者川上正光认为:“知识,百科全书可以代替,但是,思考出一个新方案、新观点,除了智能因素外,是任何东西也代替不了的.”这种很有见地的观点不仅为许多学者所接受,而且直接影响着现代教学理论的研究和现代教学方法的改革. 二、重视学习方法的研究 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体,但是,长期以来,中外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而轻视学,即在教师如何施教方面研究较多,而在学生如何学习方面探讨较少.随着人类知识信息量的增加和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普遍认识到学生学习方法

如何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如何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可以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创设了形象逼真的教学环境、声像同步的教学情景、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一些问题也日渐暴露出来,如课堂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只是用多媒体屏幕代替了黑板板书,现成的软件和网络下载的内容代替了教师的教案。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多少并无大的改进。究其原因,是有些老师对多媒体教学存在着一些误解,仅把它简单地理解为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中,加入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忽略了对相关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学习,只是穿新鞋走老路,片面追求形式,未能根据新的教学要求去更新教学方法和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下的教学模式。那么如何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使之在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呢?我认为应该明确和处理好下面四个关系: 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过程中两个最主要的因素,现代教学论十分强调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共同参与和互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内容无论是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有很大的灵活性。如果学生还是一味地等教师灌输,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就会出现课上听老师讲授听不懂,顾了看顾不了听的顾此

失彼的现象,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老师用事先设计好的课件,单方面一味地播放,学生毫不动脑地看热闹,多媒体教学成了讲稿演示。例如,我在刚开始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课件结合课文内容穿插了一张又一张的图片。我的设计意图是想让同学们在听课文时可参阅屏幕上的图片,这样更便于理解,可结果适得其反。屏幕一放映,同学们便只顾看图片,而顾不上听课文内容,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多媒体教学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并不等于老师的主导作用就消失了。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前,某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乌龟在钟面形跑道上不紧不慢地爬了一大格(1时),小白兔沿着钟面形跑道马不停蹄地跑了一整圈(60分),可裁判员却最后判定:乌龟和兔子跑得一样快。“啊?”(同学们们都面面相觑)这个判定可令他们费解了:明明是小白兔跑得快多了,为何比赛结果却是不分胜负呢?就当学生们疑惑之际,教师适时引入教学:“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这下,学生们个个瞪大了小眼睛,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时分的认识之中。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这一结果正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实现的。在这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处于中心地位,便于主导作用的发挥,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处于师生互动、互促的状态中。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关系

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改革:本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和手段的确定以有利于课程内容的学习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为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满堂灌”方式,广泛采用启发、讨论、学生展示、课堂讲评和案例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1.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使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总学时45,实践环节12学时,占总学时的25%) (1)课堂讨论:例如第一章关于“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就是在教师系统地讲授过“职业教育概念及基本特点”的基础上,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的,进一步的讨论加深了对职业教育本质的理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 (2)教学观摩:例如在讲第六章职业教育的教学,就是在教师讲授过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教学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到沈阳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进行教学观摩,并在观摩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完成的。 (3)小组工作:例如第二章“职业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就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采用让学生在广泛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并要求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把本小组工作成果展示给大家。 (3)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在老师带领下从事参加课题研究,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理论研究与实践中,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增强素质,提高能力。 (4)专题讲座和实地考察:针对职业教育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请职业院校的专业人员做报告,带领学生到职业院校考察并与职业院校的师生座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加深学生对职业教育问题的理解。 2.进行案例教学,突出理论分析中学生的参与性,强调师生的共同探讨与互动。 3.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①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职业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上面提到过的综述和调研。②通过个体研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精诚协

现代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第四届电工电子论坛大会报告西安 现代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国数字物理教学工作室主任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李元杰 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班特聘教授 一.中华民族在世界崛起的三个阶段 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崛起,应该分为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毛泽东主席把西方马克思的社会科学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夺取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让中国人站起来了; 第二阶段是邓小平主席把西方科学经济学的市场经济理论与中国改革开放相结合,实现了中国经济的高速腾飞,让中国人富起来了; 第三阶段是胡锦涛主席将面临的,如何把西方科学的知识经济理论与建设中国式的和谐社会和创新国家相结合,去实现中国经济的长期自主并持续稳定地发展,让中国人真正强大起来。 这三个阶段有几个共同的特点:其一是都从国外引入了一种科学的理论;其二是都能与中国的国情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而不是死搬硬套;其三是这三个阶段是相互关联,又是一个整体,并逐步深化,从站起来-富起来-强大起来成为真正的巨人。 1页

所以,从科学发展观来讲,当前要把发展知识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或者为发展知识经济做好前期的准备,而知识经济的核心问题就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就是要提高教育质量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近20年我国投入了很多物力财力,对教育发展起了极好的推动作用,但是仍有许多方面需要深入,需要见实效。我下面介绍的数字教学-计算机的科学计算与模拟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入结合的新模式-是值得我们高校领导乃至教育部领导的高度关注和重视的。因为一个国家的知识经济离开了高等创新教育便是空中楼阁。 二.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和纯知识教育向创新教育的转变 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问题是教育理念的转变,即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和纯知识教育向创新教育的转变。20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创新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思考与工作,他必定会找到自己的道路。”这段话的意思讲的就是 思想与方法往往比知识更重要。 下面是一个实现创新教育的方框图,没有基础知识是不能创新的,但是仅有基础知识也是不能创新的,创新需要三个基本条件:知识、思想和方法(传道、授业、解惑)

浅谈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浅谈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可以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创设了形象逼真的教学环境、声像同步的未完情景、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一些问题也日渐暴露出来,如课堂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只是用多媒体屏幕代替了黑板板书,现成的软件和网络下载的内容代替教师的教案。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和教学内容等并无大的改进。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优势尚未真正发挥出来。 一、多媒体教学手段应与传统教学方法相交流 处理好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的关系,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之一。教师不能一味地追求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而完全放弃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应因材施法,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是广大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有其自身的优势和价值。但相对现代化教学手段而言,传统的教学方法速度慢、范围窄,限制了信息的扩充。尽管它有一定的缺点和局限性,但仍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与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各有侧重,各有特点,又相辅相成。如黑板的即时重现性较强,随写随看随擦,灵活方便。一些结构可边画简图边讲解,这样更能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幻灯片操作简单,同学们可打印可复制,可以弥补记笔记跟不上讲课进度的缺陷。所以我们在上课时既使用多媒体也

使用黑板,多媒体用来播放复杂的解剖图、讲课提纲,黑板用来在讲解过程中画简单的结构图和生理曲线图。这样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着使用,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屏幕上只放复杂的图形、动画和讲课提纲,教师根据提纲讲解,并不需要在屏幕上播放文字,这样就减少了学生吃力地紧张地记忆屏幕上稍纵即逝的内容和赶笔记的辛苦。 二、多媒体教学应与教学内容相贴近 多媒体辅助教学屏幕交换快,可在短时间内向学生展示大量的教学资料,省去了写板书和擦黑板的时间,教学节奏明显加快,教学内容容量加大,但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忽视了重点与难点的突破。使用多媒体教学最突出的优点是可以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课程所有教学内容都能运用多媒体教学 三、多媒体教学课件应与教师授课的风格相一致 多媒体教学需要教师对所教知识进行再加工,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等进行分析设计,按照自己的思路制作出教学课件。课件毕竟是教学的辅助工具,代替不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方面,现成的课件与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一定相符,课件容量小,会使学生的学习松懈,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课件容量大,会加重学生处理信息的负担,也使学生难于抓住重点;再者,各地各校各年级的学生实际情况不同,现成的不加改造的课件,很难适用于教师本地的教学对象,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使用现成的课件,除了完全忽视了所

【教师资格证】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非常重要)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二、目前我国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 (一)直观性原则 1、含义: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实物或图像,聆听教师用语言对所学对象的形象描述,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晰的表象。这一原则的提出由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年龄小的学生用的几率大 2、代表人物:荀子,夸美纽斯 3、分类 实物直观:实物、标本、实验等 模像直观: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等 语言直观:教师形象化的语言描述 4、要求 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防止直观的不当与滥用 重视运用语言直观(形象化语言) 选教具,加讲解,防滥用,重语言 (二)启发性原则 1、含义: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通过积极思考与探究,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 2、代表人物:苏格拉底(产婆术),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第斯多惠(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3、要求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善于提问,设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

注重通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发学生获取知识 发扬教学民主 善提问,重实际,扬民主,调积极 (三)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 1、含义: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 2、代表人物:《学记》(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朱熹(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3、要求 按教材的系统进行教学 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 重系统,需灵活,主次分明,层次清 (四)巩固性原则 1、含义: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 2. 代表人物:孔子(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夸美纽斯(教与学的巩固性原则);乌申斯基(复习是学习之母) 3、要求 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先理解,后巩固,重视复习多扩充 (五)量力性原则 1、含义: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但又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 2. 代表人物:墨子(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从事焉);赞科夫(证实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可行性) 3、要求

浅谈现代教学方法的变革趋势

浅谈现代教学方法的变革趋势 一、重视学习方法的探新,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学生的主体性指的是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具有主体地位和作用的属性,其核心是其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能动性主要指的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的自主性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校环境中学习的选择性、独立性和自觉性;学生的创造性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性、批判性、自由性、生成性、超越性及其有个性特点的意义建构.而传统教学方法的主要方式是注入式传授,实际是知识灌输,重视大运动量的练习、作业,实际上流于机械训练,学生面对的是教师的权威控制和教材的“霸权话语”,其学习方式就是死记硬背和交差式(为了交作业)的练习,根本无主体性可言. 现代教学要培养具有自我更新知识能力的终身学习者,这要求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索应由注重教法到注重学法的方向进行.首先,应该积极开展学习理论的研究,学习策略、认知策略、智力技能应该成为教育心理学理论研究的热点.其次,应该注重学法的研究.当代学习方法改革的实验和创新,异军突起,占尽风骚.放眼看来,发现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建构学习、活动学习、体验式学习、自由学习(即非指导性教学)、问题解决学习等等名词术语、教改项目、经验总结、实验报告、研究论文等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 二、重视教法学法的统一,突出师生教学的互动性

学习方法的研究和实验,极大地冲击了传统教学方法重教轻学的观念,动摇了教师“满堂灌”、“控制练”、“考法宝”的教学方法体系,出现了教法与学法的整合统一.教师具有主导作用,但不能“主宰”教学活动,“教学教学”不能有教无学,也不能有学无教.因为教学的本质应该是交往.保持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适当张力,消弭教法与学法的分离,寻求教的活动与学习活动的有机统一,应该成为传统教学方法回应“学习方法”挑战的对策之一. 思想的磨合激荡,实践的创新选择,使“以教为中心的”教法与“以学为中心”的学法从对峙走向整合,从分离走向统一,从“一统天下”或“完全取代”走向双方张力的积极互动.既然已经在“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统一起来的方法”这一基本观点上取得了共识,那么,出现“发现学习;发现教学法”、“自由学习;学导式教学法”、“自主学习;对话交流教学法”、“探究学习;发现式接受式探究学习教学法”、“建构学习;掌握学习教学法”、“活动学习;‘茶馆式’教学法的变化就不足为奇了.当然更重要的是应该倡导“注入式灌输”向启发式教学、主导式教学向合作学习教学、接受式学习向有意义学习、学会式教学向会学式教学、讲授法向谈话法讨论法的转变.所有这些变革,集中体现了“教学方法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教学方法是教与学统一活动的方法”即互助互动的教学思想. 三、重视情知教学的整合,突出教学活动的生命性 传统的教学重知轻人,先是割裂知识与智力、能力的关系,尔后开始强调知识教学与智力发展、能力培养的统一,这既体现在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蔡桥小学陶源 干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理念决定行动,方法决定成败。想把小学数学教学这件事情干好,同样需要理念正确,方法得当。 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小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社会发展的需要,表现为要求人们必须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数学学科的特点,表现为它的高度抽象性和规律性。 小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表现为好奇、好动,喜欢形象、直观,抽象、推理能力差,注意力不持久等。 根据个人的经验,我把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概括成“一个理念、两个动力、三个阶段、四个方法”。 一个理念,就是要还原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运用个人的认知能力,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图形性质,并且尝试用来解决问题、积累经验,而不是单纯依靠模仿和记忆,记住现成的数学知识比猫画虎地拿来套用。 两个动力,就是从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让学生从亲身经历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既有用又有趣,充分发挥“有用”这个外在动力和“有趣”这个内在动力的作用。 三个阶段,就是把握好学习过程由“感悟”到“掌握”再到“贯通”这三个阶段。“感悟”就是通过探索和思考,初步发现、感知和领悟新事物与已有知识的内在联系;“掌握”就是经过猜想、验证、归纳、总结,得到新知识,并能初步运用所获得的新知识,解决一些课本上和生活中的问题;“贯通”就是把所获得的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能够灵活地运用新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问题,进行一些较深层次的数学思考,并在解决问题和深层思考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享受到解题的乐趣。三个阶段循序渐进因人而异,要给学生

我国目前常用的教学手段有哪些

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教学手段是只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教具等,包括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像幻灯片、收录机、小黑板、多媒体、实物展示台等。 教学方式是在教学中采用的手段,如网络,观看视频课件、通过BBS、聊天室等多种手段,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等。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下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 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可以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创设了形象逼真的教学环境、声像同步的教学情景、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一些问题也日渐暴露出来,如课堂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只是用多媒体屏幕代替了黑板板书,现成的软件和网络下载的内容代替了教师的教案。(小学资源网)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多少并无大的改进。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优势尚未真正发挥出来。 究其原因,是有些老师对多媒体教学存在着一些误解,仅把它简单地理解为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中,加入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忽略了对相关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学习,只是穿新鞋走老路,片面追求形式,未能根据新的教学要求去更新教学方法和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下的教学模式。也有些老师片面地认为,多媒体教学手段一定优于其他教学方法,而忽略了对其他教学媒体和方法的运用[3]。 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并不等于老师的主导作用就消失了。目前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建立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在这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处于中心地位,便于主导作用的发挥,但并非自始至终都如此;学生有时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但更多的是在教师帮助下进行主动学习。教学媒体可作为辅助教学工具,也可作为自主学习的工具。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处于师生互动、互促的状态中。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关系 无论是多媒体教学手段,还是传统教学媒体,都不是最重要的教学途径,在教学中人与人之间的自然语言是最具亲和力、最灵活的交流工具,师生之间课堂上互动性的交流才是最有效的教学途径。课堂上师生互动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感情的交流,而人与机的交流则是冷冰冰的、单向的、无感情的交流。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中,在课件运行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要走下讲台,离开计算机,走到同学们中边走边讲解,多用眼光与学生接触,随时回答同学们提出来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反映和表现随时调整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用积极的双向交流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三、多媒体教学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多媒体辅助教学屏幕交换快,可在短时间内向学生展示大量的教学资料,省去了写板书和擦黑板的时间,教学节奏明显加快,教学内容容量加大,但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忽视了重点与难点的突破。使用多媒体教学最突出的优点是可以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课程所有教学内容都能运用多媒体教学[3]。如人体解剖学课有些显示某器官在人体内位置的大型图片,黑板上画既难又慢,浪费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这时使用多媒体就非常恰当。再就是课件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改变教学方式与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改变教学方式与方法新课程是通过具体的教学而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向学生的,所以老师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果没有教师实质上的支持和参与,我们的课程改革也必将流于形式。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该如何做呢?做到“五个重新认识”、“四个注重”、“四个改变” 1、重新认识教材:会用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近几年教材的格局和内容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不少教师在感觉新鲜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对教材的迷茫和对教法的不知所措,不时地还在沿袭陈旧的教学方法,把教材当“圣经”来教,甚至连自己也觉得教得很别扭;另一方面还不时地诱导学生采用陈旧的学习方法,把老师的话当“圣旨”来听,使学生觉得学习很乏味。新教材究竟怎么用?怎样教才算用好了教材?怎样学才能体现用活了教材?确立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保证用好、用活教材?用旧教材如何体现新理念?教育不应该是空中楼阁,它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我们要用活教材,也就是创造性的使用它。创造性使用教材并不是任意改动,数学学科在使用时注意和身边的事物相联系,挖掘教学资源,为我所用。如《连减两步应用题》的引入,把例题有30张彩色纸,做红花用了9张,做小旗用了11张,还剩多少张?改为发本子,变抽象的文字为直观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在“分数大小比较”中,教材的例子是1/3和2/3,如果让学生操作,着实不易;其实只要改为1/4和3/4,学生就可以能过折纸等方法来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也就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因地制宜(倒数)------数学作用于生活

调整教学顺序(如元、角、分的教学——“教学进度”有时约束了我们)2、重新认识课程。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由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组成),而更是“体验课程”(能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文化”,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这就需要教师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出发,对所教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或改组,以期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师教的内容能不断转化为适合特定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活化的内容,从而使教与学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和创新,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以满足学生生命的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3、重新认识学生A、尊重学生,如一个手势,变“指”为“请” B、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某一位语文教师在语言上没注意,在要求学生背背古诗时,说:“同学们一起给老师背背。”板书完课题,说:“把课题给老师读一遍。”出示一个生字说:“大家把拼音在空中给老师写一写。”为什么不是给他自己背的、读的、写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说明老师还没有把这些观念意识化,还带着浓烈的“教师本位”、“老师中心”的意识。还是这节课,当一名孩子读完老师要求读的课文,老师也给予了评价,是这样的:“声音有点沙哑。”这是音色的问题,在一般情况下无法改变,老师这样对孩子的评价不公平,蕴藏着对孩子朗读的不满意。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教师应竭力呵护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C、学生不是一张白纸。4、重新

现代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

. 现代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 现代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有着许多优势,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则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成本高,投资大。 由于电脑等其他教学硬件设施的配置需要资金,这对于资金来源不充足的学校来说,短期内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手段教学,还是望尘莫及,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学校来讲,更是难以实现。 2.教师与学生直接交流的机会减少,缺乏心理沟通。 由于授课教师通常要在微机前边讲解边进行微机操作,直接影响到手式、表情和动作的发挥,课堂上很难形成师生互动的热烈场面。 3.教学速度过快,学生笔记跟不上、思路跟不上,影响听课效果。 由于信息容量大,授课内容多,当场消化困难。教学过程中,一般强调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作用,但教师授课是微机操作,而学生则是手工记录,这种人、机速度的悬殊性,使得学生的笔记跟不上授课进度,加重了学生的听课负担,并给课后复习增加了难度。 4.信息超量,容易出现“迷航”现象。 在多媒体教学中,由于不写板书,教师一般都要安排更多的内容在课堂讲授。由于信息量过大且屏幕变换速度快,学生掌握不好难点和重点,或是由于教师讲课速度快,有些学生对重点内容在课堂上不能完全理解,且笔记跟不上,又影响了课后复习和对下一讲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为了解决听课中的问题,学生通常需要在课下查找大量资料,学习相关知识,完成作业等,这些环节如果没有教师的督促指导以及条件保证也很难顺利进行。 5.课件的制作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容易使教师放松对教材、教法的研究。 同时,在一定情况下,也会约束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由于课件是事先设计好的,其课堂教学思路一定要按课件设计来进行,学生只能循着教师固定的思路来思考问题和学习知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6.对教学环境和设施依赖性过强,有失教学方式、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教学过程中受客观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程度过大,如停电、网络与计算机运行出现故障、教室光线弱、教师操作技术的欠缺等,都会拖延耽误教学时间,进而有可能影响到整个教学进程。 1 / 1'.

第八章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第八章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本章重点 了解小学教学原则的内涵及我国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1、内涵: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遵循教学规律 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它指导教学的全过程,既指导教 师的教,又指导学生的学。 2、教学原则体系: (1)、直观性原则:指依据教学需要,教师通过实物、模像等 直观手段,让学生获得具体形象的感知认识和经验。 (2)、启发性原则:指教学中教师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地位,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 力,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系统性原则:指教学活动应按照一定的逻辑系统,根据 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持续、连贯、系统地展开,使学生掌握 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4)、巩固性原则:指在教学中通过经常性的复习,使学生牢 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5)、量力性原则:指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学生通过一定努力可 能达到的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水平上,即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 (6)、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教学要在科学的方法 论的指导下进行,即教学中要做到科学知识的传授学习与思想

品德教育统一起来。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指小学教学应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注意结合具体实际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和提 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因材施教原则: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 发展特点,有的放矢进行有差别的教学。 理解小学教学方法的内涵、分类、选用依据 1、内涵:小学教学方法是小学教师引导小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 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途径和手段,包括小学教师教的方法 和小学生学的方法。 2、分类:(1)、根据教学任务,可以将教学方法分为学生获得知识 的方法、学生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学生创造性活动的方法以 及巩固检查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2)、根据信息接受与表达的方式可以将教学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过听、看、读等活动,让学生接受外界信息的方法, 另一类是讲、写、用等活动来指导学生表达信息的方法; (3)、按照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特点,可以将教学方法分为 讲解法、图解法、的特点,可以将教学方法分为讲解法、图解 法、讲述法、模拟法和启发法等。 (4)、按照学生认识活动形态:以语言表达为主的教学方法; 以直接观察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实际操作为主的教学方法。3、选用依据: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方法

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方法

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掌握 现代教学方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方法 诏安县边城中学(实验高中)沈瑞林摘要:本文将从教师角色、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三个方面析谈新形势下如何 转变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建立科学教学理念,应用现代教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理念;教学质量。 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同样面临新旧教育理念的碰撞、共存与变革的问题。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地发展,致力于使每个学生获得必需的,与个性发展相适应的数学,同时获得数学素养的培养与提高,为学生的未来人生做好数学准备”的数学教学理念,应当成为一种教学诉求的需要,也应当成为在新课改背景之下,处在各种思想与理念风起云涌的时代对数学教学根本认识的一种认同与支持。这既是对数学教学有效性在思想认识层面上的一种基本又理性的要求,也是对所有从事数学教学工作的人们在理论层面的一种引导。 抱着这样的想法,笔者认为: 一、按新课程标准定位教师的角色 新课程改革深化,为教师教学理念的转换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条件。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教师原有教学理念要发生变化,还要不断地适应新的教学方法。 1.新课程促使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自身的发展置于教育的中心位置,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为学生服务;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原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教师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体验探索的艰辛,分享成功的喜悦。 2.新课程也将促使教师成为实践的研究者。 新课程的出现,使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增多并变得复杂,同时也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如:教学目标与结果的不确定性——由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等多元价值取向引起的;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不用统一的规格和评价标准,进行个别教育;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极大的余地;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教师有较大的自主性,可灵活选择与使用教法。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活动的决策者。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成为研究者。首先,教师将不再是“一桶水”,他不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继承者和实践者,也是专业知识的发展者。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必须是一个自觉的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 教学方法的差异 体育教学方法是师生共同为实现体育教学任务或目标所采用的方式、途径、手段的总称,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创法。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学生掌握运动技术为主要目标,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是以保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为主,而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则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去全面发展学生,挖掘学生的潜力。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学生掌握运动技术为主要目标,这就造成了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追求运动竞技的成分,追求运动技能学习的精确度、速度、高度、远度,教学过程总是从讲解动作要领和示范动作开始,然后再进行辅助练习、分解练习,最后进行完整练习和反复练习直至掌握动作要领。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解示范法、分解教学法、重复练习法、循环练习法、保护与帮助法等。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对知识的理解,忽视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等,学生在学习中难以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传统体育教学只注重传授技术而没有考虑学生是否能接受,是否是他们兴趣的需要,是一种“灌输式”的指导者的角色。 新课程赋予运动技能教学新的内涵,体育教学是一门以适量身体运动增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养成学生锻炼习惯、基本掌握简单运

动技术、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的必修课,不是以培养运动员、运动健将为目的的。强调运动技能的内容要有所选择,不求面面俱到、“蜻蜓点水”,运动技能的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要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和科学性,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要重视育人功能。新课程下的运动技能教学是对传统的运动技能教学进行补充和修善,强化了探究意识,增进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注重学生个性化学习,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常用的方法有探究性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发现学习法、自主学习法等。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于死板。传统的体育课一直沿用“四段式”教学,即一节课分为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传统的体育课每课必坚持列队练习。 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特征 1.强调学生的创新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是以保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为主,而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则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出发点,这是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最重要的特征。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现代教育必须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浓厚的创新意识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欲望,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各个方面去发展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养成研究问题的习惯,奠定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如果淡漠创新能力,就压抑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只会刻板地复制教师的知识,无法培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