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年级科学下册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5教案 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5教案 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5教案 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5教案 教科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食物

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一、教材简析:

从本课开始,学生将站在健康生活的角度,关注食物的不同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健康的关系。

本课涉及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食物的食用方式,向学生表明有的食物可以生食,有的食物则需要熟食;二是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于人体消化吸收是有帮助的。

二、教学背景:

生食与熟食早已成为学生们在日常饮食中常见的食用方法,在本单元的第一课也已经提及,但学生没有对这个问题进行过研究、思考。在本课学习中,学生们会从生食与熟食的角度对食物进行分类,细致观察食物在由生变熟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设计: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板桥小学《科学》科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 “电”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新的生命”单元是从“观察油菜花”引入的。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食物的变化和获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学生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最新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

最新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 荆州市西门小学毛新艳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主问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以改变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 5、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资料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资料 连线 填表1;岩石和矿物在有很多应用,请你写出应用的例子。 岩石或矿物的名称岩石或矿物的应用 石英钟表和计算机中 花岗岩雕塑 石墨制作铅笔芯 铁矿石提炼铁 钨矿制作灯泡中的钨丝 雄黄医药 盐调味品 2;人们常用的储存食物的方法有哪些? 储存方法举例 腌制法腌制咸鱼;腌制咸菜 冷冻法冷冻水产品;制作冰糕 暴晒法晒鱼干 真空包装法制作罐头 高温灭菌法制作牛奶 填图 1;写出下图这朵花各部分的名称。 2;在下面地球构造简图中填出地球各部分的名称。

3;根据左边的图在右边的框中画出简单电路图。 4;有一个4个接线头的盒子,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后,把接线头之间的连接状态记录如下。 哪组接线1-2 1-3 1-4 2-3 2-4 3-4 通路是是是 断路是是是 请你根据测试记录,推测里面的电线是怎么连接的,在下图中用线表示你的推测结果。 5;有一节电池;两只小电珠和一些导线,你能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吗?把你的设计画下来。 简答 1;观察腐败的食物时要注意什么? 答: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腐败的物品;观察完要用肥皂洗手;使用扇闻的方式闻气味,并尽量少闻。 2;食品包装袋上有哪些信息? 答:食品的名称;配料;营养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要求;食用方法;生产厂家等。 3;如何根据保质期长短选择所需的食物? 答:如果是短期内能食用完的,一般应考虑选择保质期短的食品;如果是需要在较长时间内食用的,则可以选用保质期长的食品。 4;大理岩和石灰岩滴稀盐酸后有何变化? 答:大理岩和石灰岩滴上冷的稀盐酸后会冒气泡,这是其中的碳酸钙和盐酸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石灰岩冒气泡的情况比大理岩猛烈。 5;云母;长石和石英有何区别? 答:石英晶体是一端有尖角的柱状或长柱状,颜色常因混人不同的杂质而具有多种色彩,具玻璃光泽或脂肪光泽;长石晶体常呈柱状或板状;细粒状,颜色肉红;浅黄色;白或灰白;云母呈片状或鳞片状,颜色呈黑;棕红;白;浅灰等。 6;为什么条痕比颜色更固定? 答:由于条痕可以消除杂质和其他的(如矿物内部的裂隙或表面的氧化薄膜对光的折射;散射等)一些物理因素的影响,所以矿物条痕的颜色更加固定;可靠。比如赤铁矿的颜色有铁黑色和红褐色等,但条痕

粤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粤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 教案全册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粤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光”“生理与健康”“物体的运动”和“常见的力”。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进人四年级以后,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实践运用。大部分学生知识面不广,勤于动脑的同学占的比例不是很大。还有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因此,本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四、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 2、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教科书中涉及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结构、功能、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认识基础。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课什么叫机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分析,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能够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能够在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为人类祖先知道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勇于探索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道理。 。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教学材料 起子、刀、蔬菜、盒子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 的 集中话题1、问学生提到机械,想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出示一个有螺丝的盒子。 4、问学生,有人可以帮我打开吗? 5、出示起子。 6、出示一根蔬菜,让学生帮忙弄 成小片。 7、出示刀。 让学生知道生活离不开机械。 探索和调查 1、师告知,其实刚才我们用的起 子、刀就属于机械。 2、出示P2的图,让学生说说, 哪些是机械。 3、你觉得什么样的东西可以称为 机械? 4、出示机械的概念。(降低工作 难度) 5、再看P2图,哪些是机械。 6、讲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概念。 7、请同学说有区分图中的简单机 械和复杂机械。 1、首先眼降低大家 对机械的神秘感,不要觉 得机械离生活很遥远。 2、分几步理请机械概 念。并巩固。 3、从年代上体现机械 的不断进步。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1.1光的来源和传播 1.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3凸透镜成像 1.4光与颜色 2.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2 声音的强弱与高低 2.3声音的传播 2.4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3.1电和我们的生活 3.2手电筒的秘密 3.3串联与并联 3.4安全用电 4.1电磁铁的性质 4.2电磁铁的磁力 4.3电磁铁的极性 4.4电磁铁的应用

1.1光的来源和传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理解光源概念,并能对不同光源进行分类。能在自主探究和老师的引导中,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这一科学认识。 2.过程与方法 在猜想和实验的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描述的方法进行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学习,体会实验在进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乐于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描述、猜测、动手探究,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这一结论。 难点:能根据自己的猜测假设,尝试动手探究并作出解释。 三、教学准备 视频、带有小孔的纸板、手电筒、夹子、蜡烛、纸屏、实验报告。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1.活动:看一看。 (多媒体播放视频,半分钟)夜晚中的城市,五光十色,灯火通明。 教师提问:大家看完之后有什么感受?学生思考回答(美、亮)。 教师提问:大家觉得最美的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灯光)。 教师提问:如果没有了光,那么会怎样?学生思考回答(什么都看不见)。 没有了光,我们的世界就会一片黑暗,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走进光的世界,进行一次奇妙之旅。 (二)思考讨论,活动探究 1.光的来源 (1)提问:哪些物体会发光呢?各小组轮流发言,教师把发光的物体的名称写在黑板上。(太阳、月亮、电灯、火、蜡烛、镜子、萤火虫等。) (2)提问:这些都是光源吗,例如月亮,例如镜子它们真的会发光吗?学生有人回答不是,这是光的反射造成的。教师予以鼓励的评价,课外知识真多,真棒!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点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电 1、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在类的生物和非生物。 2、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答: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什么时候带电呢?(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3、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而且在它们靠近时会产生相互吸引的现象。 4、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5、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但是在带静电的物体中,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二是要有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 6、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叫电路。 7、小灯泡的结构分为: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两个)(图如课本第5页所示)。只有电流通过灯丝的时候,小灯泡才能发光。 8、干电池的一端是铜帽,是电池的正极,用符号“+”表示,另一端是锌壳,是电池的负极,用符号“-”表示。 9、当电池的这两端被电线直接连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和电线就会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会很快被损坏。 10、电从电池的一端(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回路,灯泡就会发光。电路出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亮了。电路一般由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组成。 11、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12、电可以分为没有触电危险的和有触电危险的两大类。学校和家里的电线、插座的电都是很危险的220V的交流电。不要用这些电线、插座的电做实验。实验室做实验用的是1.5V 的干电池,对人体无害。 13、在户外遇到雷雨时,不要躲在树下,更不要躲在孤零零的一棵树下。大树容易遭到雷击。不要靠近高压电线、铁塔、变电所。这些地方的电更危险。5500V以上的高压电,能越过一段距离电击,使人触电死亡。 14、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小灯泡坏了;灯座松了,没有连上;电池没电,电线没连接好;导线断了,电池盒或小灯座出了问题等。 15、查找电路中故障的方法:电路检测器,检查法;替换法。不能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 16、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导体。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我们称它们为绝缘体。常见的导体有铁、铜、铝、水、人体、大地等;常见的绝缘体有塑料、橡胶、陶瓷等。 17、导体和绝缘体有什么作用?答: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18、不要用湿抹布擦带电设备,也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我们要好好保护绝缘材料。 19、开关的作用是控制电流的通断。手电筒的亮灭是由开关控制的。电路出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我们也可以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沉与浮教学设计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4、组织交流: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引导思考: 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 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推测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电》 1、电是一种常见的能量。电在电路中流动和工作。 2、电有不同的种类:根据地暖的形成可以把电分为摩擦形成的电、雷电、日常使用的电三大类;根据点 的危险程度可以把电分为没有触电危险的电和有触电危险的电两大类。 3、日常使用的电有交流电和干电池电两种。 4、发电厂出的、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 220V的交流电, 5500V以上的高压电也是一种交流电,这两种电都有 触电危险。干电池里 1.5V的电是没有触电危险的。 5、由电池、电线、灯泡等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 6、电从电池的一端(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 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电路出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亮了。 7、当电池的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电线会发热变烫。 8、电路出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我们也可以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使 灯泡亮起来。 9、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叫导体。铜、铝、铁等各种金属、铅芯、人体、大地等都是导体。利 用导体可以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10、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叫绝缘体。干木头、塑料、玻璃、纸等都 是绝缘体。利用绝缘体可以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11、开关是控制电流通断的装置。 12、电路连接方法有两种:串联和并联。串联的灯泡只能一齐亮灭,并联的灯泡可以分别控 制亮灭。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通常是用并联的方法连接的。 13、电池和灯泡都可以串联和并联。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 所以把电池串联起来小灯泡会更亮些。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会太亮。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 1、油菜和凤仙花一样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 2、油菜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3、油菜是十字花科,有4个花瓣,另外还有4个萼片、6个雄蕊、1个雌蕊。 4、大多数植物的花是由这四部分组成的,四部分都有的花叫完全花,油菜花就是完全花。 5、四部分中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叫不完全花。(如:南瓜雄花和南瓜雌花都是不完全花) 6、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是雄花。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是雌花。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4 造一艘小船 5浮力 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第二单元热 1热起来了 2给冷水加热 3 液体的热胀冷缩 4 空气的热胀冷缩 5金属热胀冷缩吗 6 热是怎样传递的 7 传热比赛 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 时间在流逝 2 太阳钟 3 用水测量时间 4 我的水钟 5 机械摆钟 6 摆的研究 7 做一个钟摆 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 昼夜交替现象 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 证明地球在自转 4 谁先迎来黎明 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 地球在公转吗 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 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 / 99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四个单元组成。 “电”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新的生命”单元是从“观察油菜花”引入的。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 食物的变化和获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帮助学生进一步 认识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学生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通

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学生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保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活动,已对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已掌握了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有一定的发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另外,学生在进行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 2 / 99 强。可以说: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已明显增强。 但是,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较好运用。在开展探究活动时,课堂上常有耗时低效的现象。另外,由于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在本学科上所能投入的精力有限,有些活动只是形式上的走过场,部分学生只是喜欢凑热闹而没能深入研究。 在评价体系的研究方面,采用单元考核、常规积分、小组互评的评价方法。 本学期打算学习网上其他科学老师的好的评价方法。采用积分晋级制,开学初就将积分表张贴于实验室墙上,对于学生带好材料、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科学》五(下)教案 第1单元神奇的机械 1-1什么叫机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分析比较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能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能够在教师或同伴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机械,了解机械的作用;●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机器;●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机械是我们人类创造和使用的,意识到科学在不断发展进步;●为人类祖先制造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勇于探究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原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大力士”赛事1:请三名学生做如图滑轮拔河的比赛,同学预测结果,之后通过观看比赛结果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什么是机械”。 二、探究新知 (一)感知机械: 1.请学生出示课前填写好的有关机械的表格,并且以小组为单位简要汇报搜集到各种机械。 2.教师出示简单工具实物及图片,请学生判断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机械。 (二)说明机械的含义: 1.学生达成共识,明确以上出示的简单工具都是机械。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具讨论:这些工具主要是哪些部分在工作,给我们带来什么方便,记录并汇报。 3.揭示机械的概念,并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与联系。 (三)揭示机械的作用: 1.“大力士”赛事2:请两位学生进行如图转球棒比赛。请学生预测结果,并尝试讨论教学导入环节中的比赛与这次赛事中的机械所起的作用。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使用与不用机械的对比活动,体会机械给人类带来的益处。讨论机械的哪些部分降低了工作难度,进一步揭示机械的作用。 (四)介绍古代机械: 1.教师出示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及金字塔建造图片,讲解古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史。 2.启发学生分析古代工具是如何降低工作难度,让学生感受先人的智慧。 三、拓展活动 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或者调查生活当中还有哪些装置也属于简单机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1-2怎样抬高讲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能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作用;●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根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63487

第一单元电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二、认识电荷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能流动起来 2、点亮小灯泡 【教学目标】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教学重点】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认识小灯泡等的结构 三、让小灯泡发光 四、安全教育 板书设计:

点亮小灯泡 小灯泡导线电池 3、简单电路 【教学目标】 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一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二、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 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四、活动延伸: 1、挑战: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 2、讨论他们的想法,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板书设计: 4、电路出故障了 【教学目标】 1、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通道)。 2、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 【教学重点】 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检测电路——做一个“电路检测器”,体验科学的检测手段将使我们更为迅速地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修文县小箐乡中心小学备课教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教师:熊维中 教科版修订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电 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 点亮小灯泡 3 简单电路 4 电路出故障了 5 导体与绝缘体 6 做个小开关 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 1 油菜花开了 2 各种各样的花 3 花、果实和种子 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5 种子的萌发 6 动物的卵 7 动物的繁殖活动 第三单元食物 1 一天的食物 2 食物中的营养 3 营养要均衡 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5 面包发霉了 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

1各种各样的岩石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3 岩石的组成 4 观察、描述矿物(一) 5 观察、描述矿物(二) 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 7 岩石、矿物和我们 第一单元电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教案全集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导学案设计本 学校云南省十八连山镇雨汪小学 ——————————————————班级五年级 ——————————————————学科科学 ——————————————————教师卢智权 —————————————————— 第一课什么叫机械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分析,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能够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 能够在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 为人类祖先知道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 勇于探索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道理。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学生不知道机械的概念也不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2:学生知道机械的概念但不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3:学生知道机械的概念也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探究能力: 层次1:不会比较、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2:能够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但不能抓住本质进行比较。 层次3:能够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也能抓住本质进行比较。教学材料起子、刀、蔬菜、盒子 过程与方法: *能够利用杠杆进行省力的操作。 能够找出杠杆上的支点。 能够分析阿基米德用杠杆撬起地球预言的原理。 能够通过实验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知识与技能: *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 懂得杠杆的特点,了解杠杆省力的原理。 知道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1-1 骨骼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触摸感觉到皮肤下的骨头 2.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 整的人体骨骼模型 3.能够通过看、摸、敲、掂等多种方法观察动物的骨头,进而了解人体骨头的内部结构 4.能够通过观察图片推测骨骼的作用 (二)科学知识 1.知道骨头存在于皮肤下的肌肉内 2.懂得人的骨骼是由206块骨构成的骨的总和 3.懂得骨骼有支持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4.知道手骨是由27块骨构成 5.知道骨的骨干里有骨髓和血管 6.知道骨的物理特点和生物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 2.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 3.意识到借助于合适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内部的结构与组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骨骼有运动、支持、保护的作用 难点:拼人体骨骼图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放大的人体骨骼的教学挂图;人体各部分的X光图片;人体骨骼的相关电教资料片学生准备: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下来,上课时带到科学教室;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鸡腿骨,清洗后以备上课观察之用;另外找一些形体较小的 石块,准备放大镜、锤子等观察工具 四、教学过程(1个课时) (一)观察图片,揭示课题 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出示建筑工地的钢筋框架) 2.(出示竣工后的大楼)提问: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 3.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揭示课题:骨骼)请同学们都来摸摸我们皮肤下面那些硬硬的东西,这就是骨骼。 (二)探究:人体骨骼系统的构成 1.实践活动: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摸一摸我们的骨头,你可以感知到些什么? 2.学生汇报、交流。 3.提问: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你能摸到多少块? 4.布置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躯干、手臂、大腿。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多。(学生分组活动:摸骨数骨)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第一课什么叫机械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分析,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能够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 能够在提示下调动生活经验对概念的外延进行搜索。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 为人类祖先知道和使用机械的历史感到自豪。 勇于探索和发现工具中隐含的科学道理。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分。 学习成果评价 层次1:学生不知道机械的概念也不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2:学生知道机械的概念但不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3:学生知道机械的概念也会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探究能力: 层次1:不会比较、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层次2:能够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但不能抓住本质进行比 较。 层次3:能够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也能抓住本质进行比较。教学材料起子、刀、蔬菜、盒子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 的 集中话题1、问学生提到机械,想到了 什么? 2、学生交流。让学生知道生活离不开机械。

3、出示一个有螺丝的盒子。 4、问学生,有人可以帮我打 开吗? 5、出示起子。 6、出示一根蔬菜,让学生帮 忙弄成小片。 7、出示刀。 探索和调查1、师告知,其实刚才我们用的 起子、刀就属于机械。 2、出示P2的图,让学生说说, 哪些是机械。 3、你觉得什么样的东西可以称 为机械? 4、出示机械的概念。(降低工作 难度) 5、再看P2图,哪些是机械。 6、讲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概 念。 7、请同学说有区分图中的简单 1、首先眼降低大 家对机械的神秘 感,不要觉得机械 离生活很遥远。 2、分几步理请机械概 念。并巩固。 3、从年代上体现机械 的不断进步。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试题及答案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试题及答案

科学四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得分_________ 一、填空题26分(每空1分) 1、形成电流需要具备的的两个条件:一是要有_________;二是要有_________; 2、减慢食物变质速度的常用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可分为_________岩、________岩和________岩三类。 4、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称为_________,像_________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 质称为绝缘体。 5、我知道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流传播等。 6、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________起来的电压是3V,两节电池________起来的 电压还是1.5V。 7、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通常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以及水。 8、植物的雄蕊产生的_________传到雌蕊的柱头上,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受精的胚珠 发育成长形成_________ 。 9、像青蛙、鸡这样繁殖的动物叫_________动物,像猫、兔这样繁殖的动物叫_________ 动物。 10、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_________,硬度最小的是__________。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20分) 1、鸡蛋就是母鸡产的卵,它能发育成新的生命。() 2、电路开关的制作材料一般都是导体材 料。() 3、蚕豆的子叶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养料。() 4、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不同的矿物组成。() 5、用电路检测器检测铁丝是否通电时,只要检测一次就足够了。() 6、野葡萄一般是通过动物传播种子 的。() 7、食品的保质期越长,就说明这种食品越好。() 8 花。() 9、人体和大地都是为导电 的。() 10、鱼的营养很丰富,它含有人体所需要的所有营养。()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分析

第一单元电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的作用下电荷位置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带电现象。 2.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3.电荷持续的定向流动就形成了电流。 4.要使电流经过导线使小灯泡发光,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电路。 5.使用相同的材料,可以组成不同的电路;用不同的连接方式连接的电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6.有的物质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称为导体;有的物质不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称为绝缘体。 7.开关通过连接和断开电路来控制电路中的用电器。 8.电是一种能量来源,能产生光和热。 过程与方法: 1.组装简单的电路。 2.在关于电的探究活动中,进行预测、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的结果。 3.用简单的电路图表示电路的连接方式。 4.制作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5.用电路检测器检验电路中的故障。 6.用电路检测器检验导体和绝缘体。 7.用电路检测器探究接线盒里电路的连接情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2.激发探究电的兴趣。 3.发展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二、教学准备 气球、线绳,塑料梳子、碎纸屑、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导线、回形针、小开关、红灯、绿灯、黄灯、具有4个和6个接线头的盒子、橡皮、木质材料(小木片、小木棒等)、金属材料、丝、棉、皮、各类布料(湿和干)、铅笔、钢笔和玻璃等。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