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三语文会考试题(卷)

高三语文会考试题(卷)

高三语文会考试题(卷)
高三语文会考试题(卷)

高三语文会考试题(卷)

注意事项:①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1卷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②1—6、13—15题所选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其余各题在试卷纸上作答。

第I卷阅读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异军突起?的创造社往往被视作五四新文学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或者说是五四文学革命——思想启蒙的重要果实。奠定新中国本学科基础的王瑶先生描述

说:?《女神》是五四革命高潮的时代精神所激发的产物。郭沫若早在1916年就开始写诗了。

但是只有到了五四运动以后,革命的烈火才点燃了他的创作热情,形成了他‘创作的爆发时

期’。?新时期唐弢版《中国现代文学史》也指出:?1921年以后,新文学运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新的文学社团如雨后春笋,文艺刊物在各地纷纷出现。??五四启蒙阶段开放的文学革命之花,至此结出了更多的果实。?创造社自然就属于这样的?果实?。不管后来的文学史叙述有多大的改变,这一基本的认识却依然如故。问题是,作为文学革命产物的创造社恰恰是不断表现出对这些?革命者?与?启蒙者?的不满,这不满似乎提示我们思考:创造社究竟是不是五四文学?进化?链条中的一个环节,或者说他们关于文学的理解和追求究竟是不是?顺承?了前人的结果。

考察创造社同人对新文学的接近过程以及创造社的文学发生史,我们不难发现一些重要

的事实:创造社作家的人生经验与文学经验都与当时国内致力于文学启蒙运动的人们颇多不

同,他们另有自己独立的环境与语境。正是这样的独立性形成了他们别样的人生观念与文学

观念,而每当他们试图强调自己之于?文学革命?的独立意义(而非承袭意义)之时,便与渐成规模的其他文学主流构成了矛盾冲突。不过,在矛盾与冲突当中所呈现的创造社品格正是他们之于五四新文学传统的独立意义,也恰是新文学复杂格局的一种。

从题材来说,是创造社青年的创作第一次较大规模地展示了新文学的?现代生活景观?——现代都市生活的种种形象。茅盾认为鲁迅《呐喊》表现了现代的乡村人生,?但是没有

都市,没有都市里青年们的心的跳动?,?很遗憾地没曾反映出弹奏着五四基调的都市人生?。

创造社青年的都市观感直接来自于日本大正时期蓬勃发展的资本主义景象,这比黄遵宪当年

所感叹的?消防队?等近代事物更?现代?了。郭沫若的《女神》涌动着摩托车、大都会、烟囱(?二十世纪的名花??黑牡丹?),郁达夫笔下有酒楼、妓馆,田汉、陶晶孙笔下有咖啡店,成仿吾笔下的流浪汉,张资平笔下的城市男女……从这里开始,中国文学里出现了这样的故事与这样的主人公:沉浮于都市夜色中的男男女女,为现代生活的欲望所鼓噪,恋爱、求学、工作、交际,不断有新的烦恼,不时有精神的空虚,在富有魅力又暗藏危机的生活之流中挣扎。

除了题材,引人注目的还有创造社作家对自身的估价和判断,那是一种满怀生活渴望与成功期许的自信。表现在创作当中,则是他们面对世界和他人的态度——关于?天才?的自我想象,这是创造社青年极感兴趣的一个话题,这既是他们对西方浪漫主义文化的接受,更代表了一种恃才傲物的自我估价。

个性的丰富是文学丰富的前提,自我的充分发现与充分展示是文学扩大空间的基础,总

之,各自个性鲜明、充满进取愿望的创造社文学的出现,全面突破了传统文学的界限,真正展示了中国新文学的多种可能的巨大空间,正如沈从文指出:?以夸大的、英雄的、粗率的、无忌无畏的气势,为中国文学拓一新地,是创造社几个作者的作品。? (选自李怡《?异军突起?的创造社》,《文学评论》2009年第l期,有改动)

1、下面有关“创造社”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创造社“异军突起”后,通常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被视作五四新文学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或是五四文学革命——思想启蒙的重要果实。

B.1921年以后,中国的新文学运动进一步发展,新文学社团如雨后春笋,文艺刊物在各地纷纷出现,创造社也就随之应运而生了。

C.创造社恰恰是不断表现出对“革命者”与“启蒙者”的不满,这就足以表明创造社并不是五四文学“进化”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D.除了创造社的作家对自身有一种满怀生活渴望与成功期许的自信之外,创造社的文学也全面突破了传统文学的界限。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创造社青年的创作第一次较大规模地展示了新文学的“现代生活景观”,反映出弹奏着五四基调的都市人生。

B.创造社作家关于“天才”的自我想象,是对西方浪漫主义文化的接受,是一种恃才傲物的自我估价。

C.文学丰富的前提条件是个性的丰富,同样,文学扩大空间的基础是自我的充分发现与充分展示。

D.创造社作家以夸大的、英雄的、粗率的、无忌无畏的气势,去拓展文学新地,使他们成为文学的主流。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王瑶先生因提出并阐述了“《女神》是五四革命高潮的时代精神所激发的产物”的观点,而奠定了新中国本学科的基础。 B.新时期唐弢版《中国现代文学史》明确指出,作为文学革命产物的创造社恰恰是不断表现出了对“革命者”与“启蒙者”

的不满。

C.从题材看,是创造社的年轻成员第一次展示了现代都市生活的种种形象:摩托车、大都会、烟囱、酒楼、妓馆、咖啡馆、流浪汉等。

D.创造社作家对自身“满怀生活渴望与成功期许的自信”的估价和判断,和他们作品的题材一样,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翟方进字子威。汝南上蔡人也。家世微贱.,至方进父翟公,好学,为郡文学。方进年十二三,失父孤学,给.事太守府为小史①,号.迟顿②不及事,数为掾史所詈辱。方进自伤.,乃从汝南蔡父相③问己能所宜。蔡父大奇其形貌,谓曰:?小史有封侯骨,当以经术进,努力为诸生学问。?方进既厌为小史,闻蔡父言,心喜,因病归家,辞其后母,欲西至京师受经。母怜其幼,随之长安,织屦以给。积十余年,经学明习,徒众日广,诸儒称之。以射策甲科为郎。二三岁,举明经④,迁议邓。数年,迁朔方刺史,居官不烦苛,所察应条辄举,甚有威名。再三奏事,迁为丞相司直。

是时起昌陵,营作陵邑,贵戚近臣子弟宾客多辜榷⑤为奸利者,方进部掾史覆案⑥,发大奸赃数千万。上以为任公卿,欲试以治民,徙方进为京兆尹,搏击豪强,京师畏之。时胡常为青州刺史,闻之,与方进书曰:?窃闻政令甚明,为京兆能,则恐有所不宜。?方进心知所谓,其后少弛威严。

居官三岁,永始二年迁御史大夫。数月,会丞相薛宣坐广汉盗贼群起及太皇太后丧时三辅吏并征发为奸,免为庶人。丞相官缺,群臣多举方进,上亦器其能,遂擢方进为丞相,封高陵侯,食邑千户。身既富贵,而后母尚在,方进内行修饰,供养甚笃。及后母终,既葬三十六日,除服起视事,以为身备汉相,不敢逾国家之制。为相公洁,请托不行郡国。持法刻深,举奏牧守九卿,峻文深诋,中伤者尤多。如陈咸、朱博、萧育之属,皆京师世家,以材能少历牧守列卿。知名当世,而方进特立后起,十余年间至宰相,据法以弹咸等,皆罢退之。

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以儒雅缘饬⑦法律,号为通明相,天子甚器重之。

(节选自《汉书〃翟方进传〃列传第五十四》,有删改)

【注】①史:官员的助手或属员。②迟顿:迟钝。③相:占视,指观察形貌而测断吉凶、前程。④明经:汉代举荐人才的科目之一。⑤辜榷:垄断,侵占。⑥覆案:也作“覆按”,反复察验。⑦缘饬:“饬”通“饰”,“缘饰”即“文饰”的意思。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家世微贱.贱:地位低。

B. 给.事太守府为小史给:供职。

C.号.迟顿不及事号:名号。 D.方进自伤.伤:悲伤。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翟方进建立“威名”行为的一组是(3分) ( )

①所察应条辄举②发大奸赃数千万③方进内行修饰

④搏击豪强⑤其后少弛威严⑥请托不行郡国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①②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翟方进十二三岁时,因失去父亲而弃学,在太守府做个小史,经常遭到掾史的责骂和侮辱,于是翟方进就到汝南郡蔡父

那里看相,想找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

B.翟方进在长安经过十多年的学习,熟悉明了经学,受到学者们的称赞。后来他做了郎官,因通晓经术而升任议郎,几年

后又因在任朔方刺史时被考察合格而提升。

C.在兴修昌陵、营建陵邑工程上,贵戚、近臣的子弟和宾客有很多人垄断工程,牟取非法利益,翟方进布置掾史反复察验,

揭发出大的贪赃数千万,得到了皇上的认可。

D.翟方进执法苛刻严峻,像陈咸、朱博、萧育这一班人,都是京城世代为官的人家,凭借才干,位列九卿,而翟方进根据

法律弹劾陈咸等人,把他们都撤职驱逐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方进既厌为小史,闻蔡父言,心喜,因病归家,辞其后母,欲西至京师受经。(5分)

译文:

(2)丞相官缺,群臣多举方进,上亦器其能,遂擢方进为丞相。(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

[越调]小桃红

杨果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

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注】杨果:由金而入元的诗人,金亡五年以后才出来做官。

8、曲词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结合全曲分析作者这样描写的作用。(5分)

答:

9、全曲的结尾道出“司马泪痕

多”,而自居易在《琵琶行》中也慨叹“江州司马青衫湿”。请简要分析二者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陶渊明《桃花源记》)

(2)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固一世之雄也。(苏轼《赤壁赋》)

(3)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玉簪螺髻。,

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乙选考题

请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

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雪夜

[日]星新一

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整个大地很快铺上了

一条银色的地毯。

在远离热闹街道的一幢旧房子里,冬夜的静谧和淡淡的温馨笼罩着这一片小小的空间。

火盆中燃烧的木炭偶尔发出的响动,更增浓了这种气氛。

?啊!外面下雪了。?坐在火盆边烤火的房间主人自言自语地嘟哝了一句。

?是啊,难怪这么静呢!?老伴儿靠他身边坐着,将一双干枯的手伸到火盆上。

?这样安静的夜晚,我们的儿子一定能多学一些东西。?房主人说着,向楼上望了一眼。

?孩子大概累了,我上楼给他送杯热茶去。整天闷在屋里学习,我真担心他把身体搞坏

了。?

?算了,算了,别去打搅他了,他要是累了,或想喝点什么,自己会下楼来的。你就别操这份心了。父母的过分关心,往往容易使孩子头脑负担过重,反而不好。?

?也许你说得对,可我每时每刻都在想,这毕业考试不是件轻松事。我真盼望孩子能顺利地通过这一关。?老伴儿含糊不清地嘟哝着,往火盆里加了几块木炭。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这寂静的气氛。

两人同时抬起头来,相互望着。

?有人来。?

房主人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蹒跚地向门口走去。随着开门声,一股寒风带着雪花挤了进

来。

?谁啊??

?别问是谁。老实点,不许出声!?

门外一个陌生中年男子手里握着一把闪闪发光的匕首。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

?你要干什么??

?少哆唆,快老老实实地进去!不然……?陌生人晃了晃手中的匕首。

房主人只好转身向屋平里走去.

老伴儿迎了上来:?谁呀?是找我儿子……?她周身一颤,后边的话咽了回去。

?对不起,我是来取钱的,如果识相的话,我也不难为你们。?陌生人手中的匕首在炭火的映照下,更加寒光闪闪。

?啊,啊,我和老伴儿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不中用了。你想要什么就随便拿吧。但请您千万不要到楼上去。?房主人哆哆嗦嗉地说。

?咦?楼上是不是有更贵重的东西??陌生人眼睛顿时一亮,露出贪婪的神色。

?不,不,是我儿子在上面学习呢。?房主人慌忙解释。

?如此说来,我更得小心点。动手之前,必须先把他捆起来。?

?别,别这样。恳求您别伤害我们的儿子。?

?滚开!?

陌生人三步并作两步,蹿上楼梯。陈旧的楼梯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

两位老人无可奈何,呆呆地站在那里。

突然,咔嚓一声,随着一声惨叫,一个沉重的物体从楼梯上滚落下来。

房主人从呆愣中醒了过来,慌忙对老伴儿说:?一定是我们的儿子把这家伙打倒的。快给警察打电话……?

很快,警察们赶来了。在楼梯口,警察发现了摔伤了腿躺在那里的陌生人。

?哪有这样的人,学习也不点灯,害得我一脚踩空。真晦气。?陌生人一副懊丧的样子。

上楼搜查的警察很快下来了。

?警长,整个楼上全搜遍了,没有发现第二个人,可房主人明明在电话中说是他儿子打倒的强盗,是不是房主人神经不正常???不是的。他们唯一在上学的儿子早在数年前的一个冬天就死了。可他们始终不愿意承

认这一事实,总是说,儿子在楼上学习呢。?

谁也没再说话,屋里很静,屋外也很静。那白色的小精灵依然悠悠然然地飞落下来……

(选自《微型小说月报》2010年第4期,海明珠译)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星新一擅长以科幻作为小说的主要题材,以想象丰富、意味深长著称。《雪夜》是星新一科幻题材的一篇清新之作,科幻小说的笔法在文中依稀可见。

B.人间亲情是文学园地永恒的主题,这种亲情在遭遇战争、灾难、死亡的时候,会得到特别的放大,或者会爆发出格外动人的故事。这篇小说就是为了体现死亡带给人亲情的感动而创作的。

C.小说注意渲染紧张的气氛。比如,抢劫犯手中的匕首多次出现,让读者时时为这对夫妇担心,增强了情节波澜起伏的特点。

D.作者在简短而有戏剧变化的情节中对至死不渝的真挚亲情进行了歌颂,自然生动的语

言风格增强了作品的亲和力,读来宛如身临其境。

E.小说在谋篇布局上非常精妙,步步为营,最后点题,既有聊斋一样的跌宕,又有欧·亨利式的结尾。小说有一定的迷信色彩,表现在孩子在冥冥中保护着父母这一点上。

(2)这篇小说的开头和结尾营造了富有想象空间的悠远的意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伏笔的预设使小说的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请找出小说中的伏笔,并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答:

(4)小说结尾“谁也没再说话,屋里很静,屋外也很静”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吴敬梓的思想局限——门阀意识

吴敬梓是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晚期、出身于官僚地主阶级家庭的作家,随着生活条件和社会关系的改变,他的思想也逐步有所发展,在他的世界观中逐步滋长了进步的因素。但吴敬梓毕竟是封建时代出身于地主阶级的作家,在他的世界观中也势必留有封建意识。其具体特性就是他的门阀意识。

门阀制度是随着封建制度的产生而出现、并为巩固封建等级制度服务的。

旧时代的文人为了抬高自己的氏族门第,总要在历史上找出自己的显赫远祖来。吴敬梓

也不能免俗,自称为泰伯、仲雍的后人,并津津乐道。

在《移家赋》中,吴敬梓首先极力铺陈宣扬先人的仕宦功绩和道德文章。远祖吴聪在?永

乐时从龙?有功,授官正五品骁骑卫。吴敬梓对此极力铺扬说?赐千户之实封?。吴聪之后,因无子弟再立新功,自然失袭,以致子吴凤务农。凤子谦,曾自学成医,吴敬梓随即赞扬说?治青囊而业医?。吴谦行医之后,家道渐丰,乃命其子吴沛专攻儒业,多次应举,但?七战皆北?,最后乃以乡里私塾先生告终,吴敬梓又说他?乃守先而待后,开讲堂而雒诵,历阳百里,诸生游从?。由于吴沛教子有方,并以自己的失败教训告诫诸子,终于四人考中进士。吴敬梓对此极为得意地说:?曾祖兄弟五人,四成进士。?并且,还对他们仕宦经历一一铺陈,赞美表彰。叔祖辈中有两个进士,但总不如曾祖辈显赫一时,因而吴敬梓也就不再大肆铺陈他们的功名仕宦。而是以另一种方式表现出来,这就是赞扬其先人的道德文章。对?讲孝友于家庭,有代传之清节?的封建道德传统,吴敬梓颇为自诩。特别对于谦让孝悌等德行的赞扬更是不遗余力。吴谦因为其母病久,他?不忍听之庸医?,乃?自习岐黄学,遂精针灸之术?。嗣父吴霖起更是孝子,母在则?六艺竞进以延年,五采戏前而色喜?;母死则?肝干肺焦,形变骨立?。

此外,对于文章传家,吴敬梓同样也是沾沾自喜地大加赞扬,说他的高祖吴沛?绍绝学于关闽,问心源于邹鲁?,?初奋发于制举,仍追逐于前贤?。至于探花公曾祖吴国对显然是依靠揣摩举业、遵循儒术而得官翰侍读。从吴敬梓所钦敬和追慕的具体内容来看,实际上只是自诩门第的思想意识的表露,并未能摆脱时俗的见解。如他的友人王又曾就曾赞叹地写道:?国初以来重科第,鼎盛最数全椒吴。?

他最喜欢把自己比做吴质。甚至他的友人王又曾在诗中也把他比做吴质。他之所以如此

喜爱吴质,除了吴质和他一样都不见容于乡里之外,那就是吴质和他一样,又都是泰伯后人。

吴敬梓在以吴质自况的同时,还自比吴刚。吴刚原是神话传说中于月中斫桂的人物,科举中式也被称为蟾宫折桂,因而旧时代文人常以吴刚斫桂来比拟功名成就。

吴敬梓还乐于与现实生活中吴姓的人攀亲认故。吴培源任上元教谕期间,是吴敬梓?生

平所至敬服?的人,其籍贯江苏无锡,安徽全椒吴敬梓认为一家。

也正因为这种落后的门阀意识的作祟,而导致这部杰出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存在着一些缺陷。

(摘自《吴敬梓评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 由于个人、家境、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吴敬梓的思想处在由门阀意识向进步世界观的不断发展中,但由于上述影响,他头

脑中还存有具体特性为门阀意识的封建思想。

B.泰伯为周太祖长子,仲庸为其弟,泰伯后为春秋吴国始祖,其为吴敬梓最远祖先。吴敬梓也因此而自豪。

C.吴敬梓曾祖兄弟五人,其中有四人考中进士。叔祖中有两人考中进士。这对吴敬梓的

道德文章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吴敬梓的友人王又曾就曾写道:“国初以来重科第,鼎盛最数全椒吴。”本是对吴氏赞美之语,却从侧面可以看出吴氏的追求,看出其深存脑中的门阀意识。

E.本文紧紧围绕吴敬梓门阀意识这一中心,取材丰富、翔实,从各个角度充分地证明吴敬梓存有门阀意识的表现、原因、结果等,其中表现方面的表述尤为详尽。

(2)结合全文,概括吴敬梓门阀意识的具体表现。(6分)

答:

②概括在《移家赋》中吴敬梓赞美先人的具体做法。(4分)

答:

(4)吴敬梓曾目睹盐商豪奢生活而感慨万端,痛恨某些族人与富商豪绅通姻,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联合国要把防止战争、逐步解决领土争端以及应对边境地区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争取做到预先防范,釜底抽薪。

.....

B.现在看来,消息太多,并不一定是好事,特别是在国内国际很多消息看似矛盾的情况下,不少人可能感到无关痛痒。

.....

C.当前,半岛局势趋于缓和,有关各方应该抓住时机,因势利导

....,推动朝核问题重回对话协商解决的正确轨道。

D.本届论坛内容丰富、气氛和谐、成果显著。论坛形成的“共同建议”,是与会各界人士积少成多

....的结晶,充分体现了两岸各界的共识。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这个家喻户晓的芭比娃娃在中国正成为消费文化。上海开设了全球最大的芭比旗舰

店,以纪念芭比50周岁。

B.“权贵二代”这一封建残余现象,从法律意义来讲,不仅对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一种悖离,而且也是与现代宪法精神背道而驰。

C.令人不解的是官员群体作为社会的精英阶层,理应比社会普遍民众道德水平、政治觉

悟、法治意识、宗旨意识更浓一些,不至于做出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来。

D.严家庄的严守礼,外号黑砖头,说一口河南话。这个角色演得很成功,把中国农民在改革大潮中的失落与希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取消高速公路收费,,。,,

,。

①造成新的拥堵

②可以引导城市中心区人口、功能向新城转移

③而且提高燃油税费还可以起到增加小汽车出行成本、降低其使用频率的作用

④建议采取提高燃油税或附加费的方式替代高速公路收费来解决交通建设资金不足的

矛盾

⑤促进城市发展空间模式的转变

⑥六环路收费也会引起车辆为逃避收费穿城而过

A.②⑤⑥①④③ B.⑤②⑥①④③C.②⑤④③⑥① D.⑤②④③⑥①

16、在下面文字中画线处填上恰当的虚词,使整个段落语意连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5分)

在公司中确实有那么一群富有激情的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有一种特别的热情。①你是其中的一员,就应当把你的那份热情表现出来,②要让公司内的人知道,③ _要展示给你的客户看。因为,④没有人知道这一点,它就没有任何意义。真正的成功人士一定是公司内部各种活动中的积极分子,⑤热情地宣传新业务,鼓舞士气,建立团队精神,培养新人。

答:①②③④⑤

17、补充下列句子,使之成为先后衔接的一组排比句。(6分)

当苏东坡在波涛翻涌的赤壁下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他心中激荡着壮美的情怀;

,;

,。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每一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一定有一个对于他最合宜的位臵。一个位臵对于自己

是否最合宜,标准不是看社会上有多少人争夺它,眼红它,而应该去问自己的生命和灵魂,

看它们是否真正感到快乐。

可惜的是,不少人奋力争夺名利场上的位臵,压根儿没想到问一问自己的生命和灵魂,使得那个仅属于他的位臵始终空着。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位置”有关的经历或你对“位置”的看法。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会考试题参考答案

第I卷阅读

一、(9分,每题3分)

1、C(?足以表明创造社并不是五四文学‘进化’链条中的一个环节?错,原文第1段只是说?这不满似乎提示我们思考?,

并且原文第2段中说:?矛盾与冲突当中所呈现的创造社品格正是他们之于五四新文学传统的独立意义,也恰是新文学复杂格局的一种。?)

2、D(?使他们成为文学的主流?错,见第2段最后一句话。)

3、D(A强加因果,不能理解为王瑶先生因提出并阐述了这一观点而奠定了新中国本学科的基础,见第1 段。B移花接木。?作

为文学革命产物的创造社恰恰是不断表现出了‘革命者’与‘启蒙者’的不满?不是出自《中国现代文学史》,见第1段。

C表意不准确,?第一次展示?错误,原文是?第一次较大规模地展示?,见第3段。)

二、(36分)

(一)(19分)

4、(3分)C (号:号称,被称作,动词。)

5、(3分)D (③表明翟方进在家的言行有修养,不违礼仪;⑤表明翟方进听了别人的劝告,威严有所减弱;⑥表明翟方进公

正廉洁。)

6、(3分) B (最后一句的?因在任朔方刺史时被考察合格而提升?,理解不当。原文?迁朔方刺史,居官不烦苛,所察应条

辄举,甚有威名。再三奏事,迁为丞相司直?,说明翟方进被提升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居官不烦苛,所察应条辄

举,甚有威名?和?再三奏事?,并且原文并没有说明翟方进有被考察的意思。)

7、(10分)见?参考译文?画线处。[(1)译出大意给2分;?厌??辞??受经?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译出大意给2

分;?举??器??擢?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翟方进表字子威,是汝南郡上蔡县人。翟氏家世低微卑贱,到翟方进的父亲翟公,热爱学习,担任郡里的文学掾。翟方进

十二三岁时,失父弃学,供职太守府,做个小史,被称为迟钝、做事完不成任务,因而屡次遭到掾史的责骂和侮辱。翟方进感到自卑,就到汝南郡蔡父那里看相,询问自己从事哪种术艺才适宜。蔡父看到他的相貌大为惊奇,对他说:?小史有封侯的骨相,应当从经学方面进修,尽力去做儒生们的学问。?翟方进已经讨厌做小史,听到蔡父的话:心里高兴:趁着有病回到家里,告别他的后母,想要往西到京城去学习经学。后母怜惜他年纪小,便跟随他到长安,织麻鞋换钱来供给生活。经过十多年的积累,熟悉明了了经学,追随他的学生一天天多起来,学者们都称赞他。后来他以射策甲科做了郎官。两三年后,他被提拔为明经,升任议郎。几年后,调任朔方州部刺史,在任时没有烦琐苛细的政令,考察官吏均按照科条举奏,因此威望很高。多次上奏事情,被提升为丞相司直。

这时兴修昌陵、营建陵邑,贵戚和近臣的子弟、宾客中有很多人垄断工程,牟取非法利益。翟方进布臵掾史反复察验,揭发出大的贪赃数千万。皇上认为翟方进胜任公卿,想试用他治理百姓,便调他担任京兆尹。他严厉打击豪强势力,京城里的人们都畏惧他。当时胡常担任青州刺史,听到这个消息,便写信给翟方进说:?我私下听说您政令十分严明,但作为京兆尹号称能干,恐怕就有不适宜的地方。?翟方进心里明白胡常所说的意思,以后威严稍微有所减弱。

在任三年,永始二年被提升为御史大夫。几个月后,恰逢丞相薛宣因广汉郡盗贼成群地出现,以及太皇太后丧事期间三辅官吏滥征乱派,违法犯禁,被罢去官职,降为平民。丞相官位空缺,大臣们大多举荐翟方进,皇上也器重他的才能,就提拔翟方进担任丞相,赐封高陵侯,食邑一千户。自己已经富裕显贵,而后母还在世,翟方进平日家居时言行谨慎,不违礼仪,赡养丰厚。等到后母过世,安葬三十六天后,他除去丧服,到职办公,认为自己占着汉朝丞相的职位,不敢超越朝廷的制度。他担任丞相公正廉洁,对四方郡国不以私事相托。他执法苛刻严峻,举奏州牧、太守、九卿等大臣,紧抠法律,极力诋诽,被攻击的入很多。像陈咸、朱博、萧育这一班人,都是京城世代为官的人家,凭借才干,年轻时就经由州牧、太守位列九卿,闻名当世,而翟方进特立独行,后来崛起,十多年间官至宰相,根据法律弹劾陈咸等人,把他们都撤职驱逐了。

翟方进的智能有余,同时通晓文书法令公务,又凭借儒术对法律加以文饰,号称通明宰相,皇上十分器重他。

(二)(11分)

8、描绘出碧澄的湖面上,一群采莲姑娘荡着船桨,哼唱着轻快的小调,歌声惊醒了莲叶间美梦中的对对鸳鸯,这是一幅欢

快恬美的江南水乡图。(2分) 作者让莲女欢歌、鸳鸯双宿之景与自己独卧江楼感伤故国形成对比,用乐景反衬哀情,更显出作者家国破灭的抑郁悲情。(3分)

9、自居易听到琵琶女的不幸后,联系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抒发的是对琵琶女的同情和自己贬谪天涯的感伤之情。(3分) 而

杨果听到采莲女唱着南朝亡国旧曲,歌声又是那样凄切,引起了他的亡国之悲。(3分)

(三)(6分)

10、(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鸡犬相闻 (2)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3)献愁供恨落日楼头,

三、 (25分)

11、(25分)

(1)(5分)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E.对谋篇布局的分析有独到之处,但?有一定的迷信色彩?理解

错误。A.不是科幻题材。B.创作目的的表述狭窄绝对化。)

(2)(6分)①开头:雪花悠悠然地飞落,似乎要预示什么,一两句话营造了一个静穆的氛围,自然而然把读者带进故事

里,同时也以环境的安静与强盗的凶恶形成反衬。(2分) ②结尾:生活闹剧结束之后,退幕了,?那白色的小精灵依然悠悠然然地飞落下来……?,一切又静静地消失于窗外悠远的雪景中,为读者留有余味。(2分)从整体上看,悠远意境的运用把俗世的生活空灵化了,有利于凸显老人的情感和故事的戏剧性。(2分)

(3)(6分)①下着大雪的冬天,两位烤火的老人,他们不是关心?苦读?的孩子冷不冷,而是关心是否?给他送茶?,这

暗示出儿子已不存在。②?‘谁呀?是找我儿子……’她周身一颤,后面的话咽了回去。?从?她周身一颤,后面的话咽了回去?这一细节来看,表面上似乎是害怕所致,但也暗示出是儿子的不在触动了她内心的伤痛。③强盗的惊讶更是道出了蹊跷:?哪有这样的人,学习也不点灯,害得我一脚踩空。?这一处也告诉读者,老人的儿子早就不在了。这些伏笔,使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每点2分)

(4)(8分)这个结尾,不但呼应了开头,而且两个?静?字产生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2分)屋外的静,自

然是雪夜的特征,而屋外的静是为了烘托屋里的静。(2分)此时的?静?,则包括了三方的人:老人夫妇站在真与假、实与虚、生与死的临界线上,一时难以转过弯来;警察了解了真相,受到了感动;强盗似乎也受到了教育,灵魂受到了震撼,至少他得有片刻时间来?消化?刚刚听到的与他的生活方式呈强烈反差的故事。(4分)

四、(25分)

12、(25分)

(1)(5分)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A说?处在由门阀意识向进步世界观的不断发展中?,分析不当,

见第1段。B吴敬梓只是自称泰伯、泰庸是他的远祖认故,见第3段;C说?对吴敬梓的道德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于文无据。)

(2)(6分)①自行确定显赫远祖;②赞美先人的仕宦功绩和道德文章;③赞扬文章传家的家风;④对先人谦让孝悌等德行

特别赞扬;⑤以现实甚至神话中的吴姓名人自比;⑥乐于与现实中的吴姓名人攀亲。(合乎情理即可,每答出一点得1分。)

(3)(6分)①(2分)A吴凤B.吴谦C 吴沛D.吴国对(2分,每答对两个得1分。)

②(4分)在朝为官、地位显赫且有功绩的大加彰显;地位、功业逊于前者的则赞扬其道德文章;没有功名的则赞美

其孝行、教育方面的建树。(前两点各1分,后一点2分。)

(4)(8分)吴敬梓虽然出身高门,却衣食不周,于是对过去家门鼎盛深感怀念,对如今门庭衰落痛感悲惋。(3分)而族人

中居然还有人对豪富表现出攀附的态度,吴敬梓认为这是出卖祖宗、羞辱先人、败坏家风、趋炎附势的行为。他对这种行为斥责,流露了愤慨之情。(3分)上述情感正是他的门阀意识的一种表露。(2分)

五、(20分)

13、(3分)C (顺着事情的发展趋势加以引导。A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这里是强调预先防范,应为?未雨

绸缪?;B无关痛痒:指与自身利害没有关系或无足轻重,这里是指大众面对看似矛盾的诸多消息不知如何接受,应为?无所适从?;D积少成多:多用于事物的逐渐聚积,这里用错对象,应为?集思广益?。)

14、(3分)D(A缺宾语,在?成为消费文化?后应加上?大使?;B语序不当,应该是?不仅与现代宪法精神背道而驰,而

且也是对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一种悖离?; C搭配不当,?道德水平、政治觉悟?不能与?浓?搭配,应改为?道德水平、政治觉悟更高一些?。)

15.(3分)A(先从正面说?取消高速公路收费?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其次以六环路收费造成新的拥堵为例,进行反面论述,最后提出解决的方法及其作用、效果。)

16、(5分)①假如②不仅③而且④如果⑤总是(每答对一处给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6分)当蒋竹山在四处漂泊的船上低吟?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时他心中翻滚着伤春情怀当李太白在

手持酒杯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时他心中燃烧着无奈的情怀(一句3分)

六、(60分)

18.写作提示:

如果狭义地理解材料中的?位臵?,将?位臵?理解为某个职位或某种职业,进而围绕着?位臵?来构思,那么文章的写作思路就难以打开;如果把握住材料的重点——对?位臵?选择时,?去问自己的生命和灵魂,从而把材料内容提升到?生活态度?或?生活方式?的层面来构思,那么写作思路就会豁然开阔。

这道作文题在思想内容上侧重于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考量。材料指向性明确,拓展空间有限,那么追求巧妙、富有文采的表达就成为文章写得成功的关键。

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

一等级(60—55分)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精炼,字体工整,符合文体要求。

二等级(54—45分)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迹清楚,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三等级(44—30分)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潦草,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四等级(30分以下)偏离题意,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没有内容,感情虚假,结构混乱,语病多,字迹难辨,不符合文体要求。

在确定了等级后,1、凡思想深刻,叙事或议论风生,纵横捭阖的特优文章,要敢打高分,直至满分;凡思想苍白,叙事或议论平淡,缺乏层次的文章不能误判高分,只能按一般文章标准去如实赋分。凡能采取比较新颖的角度切入?材料?,阐明主题内涵与精神,可视为亮点,提一个等级给分,直至满分;2、缺题目扣2分;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满5分为止;完篇不足字数,每少50字扣1分,扣满2分为止;未写完的,不再扣字数不足分。确认了的篇幅2/3以上文字与已发表作品雷同或套做的作文,最高扣分不超过10分。

命题人:罗兆民检测人:王永平

2020最新语文高考模拟试卷及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久前,美国波士顿马萨诸塞州立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利用珊瑚作“模子”,用患者的细胞培育出大拇指骨并最终培植出新的大拇指。这一惊人的突破令医学界大为振奋。科学家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项技术使他们能够培植出包括心瓣、肝脏及乳头等更为复杂的人体器官和组织,以供人类作器官移植之用。 患者莫尔西亚的大拇指在一次意外中被压断。为他治疗的舒费尔巴吉医生将他的断指的残余部分植在他的胸部,以让拇指的皮肉组织继续生长。与此同时,细胞工程专家瓦卡迪为他培育新的拇指骨。这一过程如同科幻小说中的情节,科学家先将珊瑚雕成拇指形状的模子,并在里面钻了许多细小的孔,然后从莫尔西亚手臂取出骨细胞,同一种从海藻中提炼出来的化合物钙褐藻胶一起塞进珊瑚模的蜂巢孔内。骨细胞在珊瑚的滋润下逐渐成型,而珊瑚最后则自然解体,留下由其培植而成的指骨。此后,医生将培植出的指骨接到莫尔西亚的掌上,并在指骨的外部铺上拇指的皮肉组织。医生们

下一步要做的,是用患者的耳朵上的细胞来培植他的手指关节组织。 虽然研究人员尚不知这项试验最后是否能取得成功,但仅现在所取得的进展便已令人鼓舞不已了。他们预计,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内,科学家将能培育出任何人体器官。实际上在此之前,瓦卡迪和另一位细胞工程专家兰格一起,在老鼠的背上成功培植出一只人类的耳朵。 这些实验成功之后,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又在动物身上成功进行了二十多项培植或移植器官及组织的试验。这些实验包括大动脉、心瓣、腱和韧带、乳头及部分气管。与此同时,哈佛大学的一位科学家也曾从绵羊胎儿身上抽出膀胱细胞,在实验室内进行培植,然后在小绵羊出世后植入其体内。科学家相信,人工培植的真骨,将在未来取代伤残人的塑料或金属假肢。而用电脑绘制出来的“模子”,将能够保证人工培育出来的器官同原来的一模一样。马萨诸塞州立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能够在实验室中培育乳房、眼角膜和人的手脚四肢。到那时,患者将不再担心无人捐献器官,而且,由于新的器官是由自身细胞培育而出,因此在移植到患者身上之后,不用担心人体免疫系统所产生的排斥。 1.下列对第一段中“这项技术”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2020.1济南市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20年1月济南市高三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35分) (一)1.C 2.A 3.D 4.①将古老与新潮融合,创新甲骨文传播方式。 ②将甲骨文与科技聚合,搭建桥梁。 ③专业研究者探索研究路径,加快研究进程。 ④培养年轻人对甲骨文的喜爱,为甲骨学的发展储备后续人才。(每条2分,四条中任答三条即可得满分6分。) 5.①甲骨文起源时间早。 ②甲骨文有传承和解读。 ③甲骨文和后来的汉字一脉相承。 ④肇源于甲骨文的中国汉字影响了周边国家的文字形成。(每条1分,共4分) (二)6.C 7.B 8.①因脸上的伤疤内心痛苦,无法忍受别人的眼光。 ②和妹妹交谈后,行走在街上,变得坦然甚至亢奋起来。 ③晚上给妹妹写信的时候,内心已平静下来。(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4分。) 9.①“平凡的世界”在文本中指孙少平选择回到煤矿过平凡的生活。 ②“平凡的世界”,还指以孙少平为代表的的平凡的人们,要战胜生活中的艰辛,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③平凡之中蕴含着不平凡,不平凡之后又归于平凡,两者对立又统一,这正是平凡世界里很多人的生活状态。(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6分。) 二、(35分) (一)10.A 11.C 12.C 13. (1)王拱怕令狐楚不同意,于是先奏报朝廷而后征聘。 (译出大意给2分,“从”“闻奏”每译对一处给1分) (2)(令狐楚)长期在并州,熟悉当地民情风俗,顺随百姓认为有利的事因势利导。 (译出大意给2分,“练”“因”每译对一处给1分) 14.报答郑儋的知遇之恩;(2分)稳定军情的需要。(1分) 文言文译文: 令狐楚字壳士,自称是立朝之初的十八学士之一令狐德棻的后裔。他的祖父令狐崇亮,曾任绵州昌明县令。其父令狐承简,是太原府功曹。世代书香门第。令狐楚儿童时已学写文章,二十岁左右应考进士,贞元七年(791)考中进士。观察使王拱爱惜他的才华,想以礼相待征召他入仕,怕令狐楚不同意,于是先奏报朝廷而后征聘。令狐楚因为父亲在太原担任佐吏,有眷恋双亲之情,又感戴王拱的厚意,考中进士后直接去往桂林向王拱致谢。他没有参加朝廷为新科进士举行的宴饮活动,敬求返回太原奉养双亲,旋即回到太原,人们都认为他重节义。李说、严绶、郑儋相继镇守太原,都推崇他重节义的操行,先后征召他担任从事官。由掌书记到节度判官,又担任殿中侍御史。令狐楚才气过人、文思横溢,德宗爱好文学,太原每次有奏章呈送朝廷,他能辨别出哪些是令狐楚拟制的,对它们颇为称赞。郑儋在镇守太原时暴病去世,来不及安排身后事宜,军中喧哗,将会发生严重变故。半夜,十几名军官骑马持刀胁迫令狐楚去到军营门前,众将领将他团团围住,让他起草郑儋的遗表。令狐楚在利刃圈中,挥毫即成,向三军将士宣读,无不感动落泪,军中情势方才安定。从此声望名气更高。他父亲去世,令狐楚以尽孝闻名。守孝期满,朝廷征召他担任右拾遗,后改任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母亲去世,他守丧免官。服丧期满,他被征召为刑部员外郎,后调任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大和二年(828)九月,令狐楚被征召任户部尚书。大和六年(832)二月,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题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题 第Ⅰ卷(共42分) 一、选择题。(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休憩修葺铺砌风光霁月 B.勖勉酗酒牲畜长吁短叹 C.汤匙舐犊谥号有恃无恐 D.屹立翌日肄业自怨自艾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即使有着再美丽的脸蛋、再窈窕的身材,若胸无点墨,那也不过是花瓶,而秀外惠中的淑女大都知书达理,她可能貌不惊人,但内在智慧使她的谈吐超凡脱俗。 B.巴塞罗那在城乡接合部的广袤土地上建造许多大型的购物中心和巨型超级市场,这些中心和市场光是停车场就有一两个足球场那么大。 C.中国人是懂得享受的民族,于日常生活中无处不有诸般的闲情逸志在时时闪现,融幽默、睿智、机敏、闲适于一身,上至王公卿贵,下到贩夫走卒,生活中的艺术俯拾皆是。 D.一个披星带月的诗人,一个荷锄自娱的士人,一个安贫乐道的文人,一个崇尚自然的农夫……他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思索和诗意的人生。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A.炒股的辩证法阐明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在股票冷得结冰的

时候买,在股票热得烫手的时候卖。(牢不可破) B.诗抑扬的美和回环的美都是音乐美,诗歌和音乐是息息相关的。(休戚相关) C.麻雀从不长途飞行,也无鲲鹏之志,要说能在大海上看见麻雀,那就有点信口开河了。(信口雌黄) D.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无所回避)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历的那些暴君和独裁者,在当政之日无不把能否有效地镇压和禁锢人类思想,看作巩固其统治的头等大事。 B.唐太宗李世民酷爱书法艺术,重视培养书法人才,发掘整理了魏晋遗墨,确立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为唐代的书法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C.如果说辉煌的唐王朝亡于藩镇割据,繁荣的宋王朝亡于蛮族的轮番入侵,暴虐的元王朝亡于其暴虐,那么明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则是由党派内讧,阉党擅权造成的。 D.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显然不是急于推出那些人有我无的金融创新产品,而是深度研究美国过度金融创新引爆金融危机的教训。 5.对下列古诗中加线部分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运用白描手法,画出一幅山村雨景图,营造了一种

2020最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0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2008.04)课标版语文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将第Ⅰ卷答案涂到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用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纸规定的区域内,超出规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枝柯.坎坷.苛.求百舸.争流 B.蠕.动儒.雅糯.米孺.子可教 C.渎.职赎.罪案牍.穷兵黩.武 D.寒暄.喧.闹萱.草煊.赫一时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校勘杂糅撕打郑重其事 B.蕴藉梦魇杜撰潜移默化 C.桎梏坐阵寥廓器宇轩昂 D.隐晦贸然泥淖浮想联篇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播出后,众多专家的精彩演讲,使广大电视观众进一步了中国 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我国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启示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不断为党的增添新的活力。 ③无论是奥斯卡还是格莱美,还是金球奖,它们在奖项的公正、公平和公开性上,都 着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和艺术准则。 A.领略机体固守B.领悟肌体固守 C.领略肌体恪守D.领悟机体恪守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牙买加运动员鲍威尔在国际田联大奖赛意大利站上创造了9.74秒的新百米世界纪录,圈内人士对新世界纪录质疑,怀疑其服用兴奋剂的疑问不绝如缕 ....。 B.大腕云集、娱乐名人竞相亮相是该剧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没有我们的鼎力相助 ....,引起这么大的轰动也是不可能的,可没想到导演竟对我们如此冷漠。 C.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尚雕琢,浑然天成 ....,如行云流水,令人赏心悦目。 D.登上山顶,遥望江水从苍茫中迤俪而来,又奔流不息地融入苍茫的远方,真有一种回肠荡气 ....的感觉。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建设新农村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少资金和人才,农民工返乡创业,能促使资金、技术、人才等流向农村,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活力。 B.油荒引发的节油比拼已在各种重型卡车品牌之间展开,开发节油重型卡车已成为国内该类企业当前的主流产品。 C.故宫是最伟大的人类建筑史上的艺术奇葩,是世界历史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标记。 D.走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不断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这

2020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语文 本试卷分第一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一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海洋通过风、波浪和太阳等形式储存着充足的能源。现 在,所有这些能源汇聚在一起组成“能源岛”——它像提取“黑金”的石油钻井平台那样提取可再生能源。这是工程师多米尼克?米凯利斯的设想。当他发现通过用泵抽吸海底冰冷海水 来发电的海洋热能转换系统(英文缩写OTEC)发展太缓慢时,便产生了这个想法。 海洋热能转换系统的原理是利用海平面和海底水流的 温差来发电。热带海洋的浅海水温可以达到29摄氏度,而距它仅仅1公里深度的水流温度则要低得多。这种剧烈的温 差被用来驱动涡轮,后者将带动发电机发电。专家估测,6000万平方公里的热带海洋在一天之中可以吸收相当于2500亿桶石油热量的太阳能。 米凯利斯正在设计的能源岛的中心是一个海洋热能转 换系统,周围直径600米的平台上将安装风力发电机和太阳 能收集器。另外,整个能源岛周围还将安装水流涡轮机来收 集海水流动产生的能量。米凯利斯称,一个六边形的能源岛 可产生250兆瓦发电量,足够为一座小型城市提供能源。如 果将几个能源岛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小型能源岛群,甚至可以 用作船舶停靠的小港口或者供游客休息的“绿色”宾馆。 米凯利斯的主要设计目标是建造一座海洋热能转换工 厂。他在美国生活科学网站介绍说:“与其他海洋能源技术相比,这项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可持续性,它能够每天24小时连续运转。”这是因为海洋热能转换系统不依赖于太阳、风或者海洋,而是以受太阳照射的海面水流和深海水流的温度差 为基础。系统从能源岛附近吸收温暖海水,用于蒸发液体 ——可以是海水本身或者氨水。该过程产生的蒸汽将驱动涡 轮机产生电能。接着系统抽吸海平面以下的冰冷海水将蒸汽 重新冷缩成液体,这个过程会使压强下降,有利于更多蒸汽 通过涡轮机叶片,从而再次产生电能。能源岛产生的清洁能 源通过海底管道运输到海岸。它还可以从水中分离出氢,这 些氢可以运送至海岸,以氢燃料电池的形式发电。 此外,利用蒸发—冷凝循环原理,能源岛还可以充当海

2020最新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和答案

一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21分) 瓷的中国心 吗?可能对只是浅浅地面对过它的人们来说,应该是瓷还有什么秘密 .. 还有一些的。譬如瓷的形制,看得出人们对于自然的依恋。譬如柳叶瓶,就像柳叶给人的感觉,这线条清新中总有些凄婉。这柳叶就不仅是对自然界的柳叶的临摹,而是因为柳叶在中国人心里的晓风残月杨柳岸的凄婉回味了。还有胆瓶,就有一对好联记着它的美好的:“拳石画临黄子久;胆瓶花插紫丁香”。还有海棠碗,曾见过唐越窑的一个海棠碗,那种雍容和大度,怎么看也感觉它只能出生在盛唐了。大抵有花瓣口的碗,往往唐代是四瓣,五代是五瓣,宋代是六瓣。有时细细想来,这四、五、六的区分,还是有心迹可寻的,那就是人心在渐渐变得细致了。就像唐诗和宋词那样,忽略不计和时时关心的内心特征区分得很充分。再譬如斗笠碗。斗笠是古人和自然交往中最贴己的产物。古人对斗笠的依恋,其实就是对自然的依恋。问题是斗笠作为碗的形制,吃饭喝茶都不必扬起脖子就可以把碗中的饭和茶吃喝干净。不扬起脖子就可以保持正襟危坐的端庄,这是古人把斗笠作为碗的形制的又一种依恋的原因。还有譬如橄榄瓶、蒜头瓶、葫芦瓶、抱月瓶、棒槌瓶、荸荠瓶,凤尾尊、鱼篓尊、瓜棱尊,苹果尊、萝卜尊,马蹄杯、菊瓣盘、梨壶、秋叶洗,真是举不胜举,中国瓷在和自然的因缘上,实在是密不可分。 还譬如瓷的釉色。青花是对青色和花容的认同。青花之前,是先有单色釉。单色釉的单纯和清澈的美,是中国文化纯美境界的一种表达,或许也可以说,单色釉甚至比青花更接近瓷的本意。单色釉有燕支水、豇豆红。燕支也就是胭脂,从草中提炼出来,是古代女子用来抹口红的。宋词词牌“点绛唇”也是这个意思。豇豆红红中带紫,这种美色在自然界也就是豇豆才有,而这么美的颜色,瓷上还真有了。单色釉中黄鼬为贵,黄是帝王的颜色。藤黄是色彩中的名贵。而瓷让许多的黄都上了釉面。有意思的是鳝背黄,活脱是鳝背的黄色,只是这黄现今的鳝背上很难见到了。只有在野生的黄鳝背上才能见到了。瓷上的鳝背黄,黄釉中依稀可见墨纹和散点,而且这黄厚道和沉稳。物是人非,黄鳝背上的这点美意,如今也没了。还有青色。青色可以说是瓷的本色。宋影青,釉上的划花,或是草或是鱼,都像真的活在水天之间。越窑是青瓷的重镇。晋时清峻,唐代肥润,之后真可以说是宋元青未了。梅子青,粉青,都是刻骨铭心的气色。譬如蚕豆青,从蚕豆的出落到最后的干枯,所有经历过的青色,在瓷上都留下了痕迹。最让人心动的大概是雨过天晴的那一种青色,那时最名贵的宋代汝窑

(完整版)2017全国2卷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 B.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 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但是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D.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 B.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 C.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D.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并论证了崛起带来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word完整版)高中政治会考模拟试题

普通高中政治会考模拟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 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的。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50分。) 1-4 时事政治(略) 5、关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内在联系可用下图表示: 分析图示,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①商品价值的高低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②生产者是否获利与供求关系密切相关 ③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相互作用 ④市场可以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 小林的父亲听说小林学了外汇知识,考他说:“我们公司想从国外进口一批货物,听说人民币以后还要 升值。假如真是这样,是现在进口这批货物合算,还是以后进口合算?” 小林的正确回答应该是 A. 升值后合算,因为人民币升值后可以兑换更多的外币 B. 升值后合算,因为人民币升值后可以兑换更少的外币 C. 现在合算,因为人民升值前可以兑换更多的外币 D. 现在合算,因为人民币越升值,外国货价格越高3.在一些同学中,背名牌书包、穿名牌运动鞋等逐渐成为消费时尚。对此,有同学提出:反对攀比,不反对名牌;名牌消费应量力而行,避免增加家庭负担。这是提倡 A.缩小消费差别 B .适度消费C .绿色消费D .超前消费 4.右图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 代表收入差距,纵轴y 代表效率,原点O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该图表明

A .效率越高收入差距越大 B .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比 C.在x1 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 D .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 5.“制造成本价” “批发价”“零售价” , 这些“价”所对应的经济活动的环节分别是A.分配生产消费 B .分配交换分配 C.生产消费交换 D .生产交换交换 6.有人说,税收就是国家不付任何报酬而向居民取得东西。这主要是强调税收的 A.流动性 B .无偿性C .固定性D.法制性 8.“善于持家的人都懂得,如果在家里制作的成本高于从外面购买,那么就不要尝试在家里 制作。”这句话启示我们,在国际贸易中要 ①始终坚持自力更生的原则②善于利用比较优势 ③学会从国际分工和贸易中获益④提高本国社会劳动生产率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9.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 A.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B.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C.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0.在我国,任何人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这是因为 A.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比例分配的 B .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C.权利也是义务,义务也是权利 D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的 11.干部用得准不准,交给群众“审一审”,干部用得行不行,交给群众“评一评”, 这是对政府工作人员任用实行公示制的通俗说法。选用干部通过公示的办法让群众把好最后 关,将干部人选交给群众评审、把关。这表明

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濮阳市2018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如果没有乡村文化,那么乡村也就成为一潭死水,无从振兴了。如果乡村的振兴只是在乡村建设几间民宿,开上几个咖啡馆,让一些城里人到乡村来换换空气,尽管可以增加就业、提高收入,但是却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乡村文化的振兴。。 文化赋予了生活的意义。乡土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同时又超越了个体,是文化将这些个体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赋予乡村生活的价值。比如乡土社会中有许多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在人们庆祝这些节日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生者与亡者保持了沟通,成为联系密切的共同体。文化也赋予乡村社会以秩序。在乡村社会中,文化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比如要养成尊老爱幼的风气就需要有尊老爱幼的文化氛围。在传统的乡村社会中,社会变化相对比较缓慢,老年人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可以教导青年人,因此老年人在社会中具有较高的地位。但是到了现代社会,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有很多渠道获取知识,受过现代教育的年轻人更容易利用这些渠道获取知识,要维持年轻人对老年人的尊重,就需要文化力量。乡村文化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基础。西方国家在迅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的快速发展是以乡村社会的消亡为代价的。与西方国家不同,东方社会都希望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保留乡村,如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台湾地区,在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都曾经以不同名义推动乡村的振兴,希望避免西方乡村消亡的道路。东方社会振兴乡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保护乡村文化。 中国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是实现乡风文明,通过文化建设,实现乡村的和谐和有序发展,因此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先行。文化先行可以从物质层面做起。但是,物质层面乡村文化建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乡村文化建设不能停留在物质文化建设上。有一些地方的乡村文化只是停留在物质建设上,精神文化建设没有跟上,物质文化也就很快消失了。在物质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要推动乡村公共事务的治理。公共事务就是大家参与来管大家的事情,乡村振兴需

最新高三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精编版

2020年高三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精编版

新人教版高三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 第I卷(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汛期温驯徇情出言不逊以身殉职 B.角斗绝招咀嚼一觉醒来倔头倔脑 C.帆船藩篱梵文人仰马翻繁衍生息 D.俯瞰抚育胸脯釜底抽薪辅车相依 2.选出下列错别字最多的一项:() A.思忖观摹根深缔固沤心沥血 B.恬静秘诀矫揉造做妄自菲薄 C.谩骂举止涣然一新犷悍无赖 D.筵席拘谨漫不经心不屑一顾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开放性网络给人们交流思想提供了较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应看到,一些_______于网络的“情绪性言论”,有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需要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②2006年,中国外交依然面对许多悬疑:中日关系僵局能否_______,中俄合作能否深化,中美关系能否保持积极稳定的发展态势,等等,这些问题仍然值得世界充分关注。

③在最内在的精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爱并不能消除这种孤独,______正因为由己及人领悟到别人的孤独,我们的内心_______会对别人充满最诚挚的爱。 A.漫延打破也/就 B.蔓延突破也/就 C.漫延突破但/才 D.蔓延打破但/才 4.下列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日本的报章、中国的报章都异曲同工地对于搬了家的人们给了一个“愚民”的称号。 B、进入高三年级以来,学习成绩一向平平的陈瑞进步很大,叫人不得不另眼相看。 C、棋盘上自己的棋子所剩无几,而对方却兵多将广,邹明感到在排兵布阵上捉襟见肘。 D、他生活底子厚实,知识渊博,所以写起来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大型京剧交响诗剧《梅兰芳》把交响乐的气势磅礴与京剧乐队的细腻婉转结合起来,最终通过舞台呈现并达到一种诗的意境。 B.了解了重庆的发展规划后,他心里激动万分,在自己的工作日记中写道:让我们都来出一份力,使我们的家乡重振雄风,再造一个更为辉煌的未来。 C.经过细致地调查取证后,警方终于确定这起事件的幕后黑手是那个男人一手策划的。

高三语文期末检测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参考答案2020.01 1.C(睿智:见识卓越、富有远见;机智:聪明灵活。赏赐:指地位高的人或长辈把财 物送给地位低的人或晚辈;恩赐:泛指因怜悯而施舍。删繁就简:去掉删除繁杂部分,使它 趋于简明;言简意赅: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 2.A 3.C(C为乔迁联,其它为寿联) 4.B(2016 年-2017 年增速下降) 5.D(报:回复) 6.B(英宗被立为太子是在濮王去世之后,濮王去世也不是英宗未亲政的原因) 7.(l) 后唐明宗太子没有及早确定,于是秦王因为非分的企图(觊觎皇位)而遭遇 大祸,后唐就混乱了。(“储嗣”“而”“以”“窥觊”各 1 分,句子通顺 1 分) (2) 欧阳公从前任颍上太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于是选择居住在那里。(“守”“乐”“风土”“卜”“焉”各 1 分) 8. 嫉恶如仇,不顾安危,敢于直谏,善于调停,不慕高位,爱护百姓。(每点 1 分,答对4 点得满分) 参考译文: 欧阳公名修,字永叔,四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等到成年,将去参加进士考试,他写作当时的骈体文,已经超过了同辈。翰林学士胥公当时在汉阳,见到他后认为他 与众不同,说:“你一定会在世上有名声。”把他收到门下。欧阳公跟随他到了京城, 两次参加国子监的考试,一次参加礼部的考试,都是第一名。于是考中甲等,补任西 京留守推官。 欧阳公生性憎恨坏人坏事,议论国事无所回避,小人对待他像仇人一样,但欧阳 公更加愤激不顾忌。唯独皇上深知他的忠心,改任他为右正言、知制诰。按照惯例, 担任知制诰的官员必须要考试。皇上知道欧阳公的文才,下旨免试。 欧阳公曾经趁上报水灾灾情的机会进言说:“陛下治理国政三十多年,可是储君 未立。汉文帝即位后,群臣请求立太子。群臣不怀疑自己所以敢请求,汉文帝也不怀 疑他的大臣有二心。后唐明宗尤其讨厌别人谈论立太子的事情。然而汉文帝立太子之 后,在位时间长,为汉太宗。后唐明宗太子没有及早确定,于是秦王因为非分的企图 (觊觎皇位)而遭遇大祸,后唐就混乱了。陛下还担心什么而久久不能确定(太子) 呢?”欧阳公谈论事情不分难易大都像这样啊。

2020年初中政治会考模拟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范文 2020年初中政治会考模拟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1/ 8

2020 年初中政治会考模拟试卷及答案(人教版)一、辨别题(认真思考下列各小题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在指定答题栏内打“√”,错误的在答题栏内打“×”。 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一个团结的集体可以把每个成员的长处集中起来,新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因此,这种力量是个人力量的相加。 2.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善待我们。 3.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参与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 4.鉴赏大自然之美,首先要认识到自然美是变化和发展的,它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 5.人们要么征服大自然,要么做大自然的奴隶。 6.保护环境关键是国家要从各方面加以重视和保护,我们青少年所起的作用不大。

7.好奇心是人们走上科技发明的起点,是创新的最初动力。 8.知识是创新的前提。 9.宪法是其他法律的总和,可以代替其他法律。 10.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所以,宪法与公民关系不大。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写到指定的答题栏内。 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1.李济生是我国航天测控领域的科学家,他四岁失去母亲,十二岁失去父亲,后在姑姑家长大。 大学三年级时,姑姑、姑父又相继去世。 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党和政府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向他提供全额助学金助他读完大学。 每当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他总是深情的说:“没有党和祖国的关怀,就没有我的今天。 ”他的经历告诉我们 A.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的关怀 B.集体的发展要靠个人的努力。 C.集体为个人成长提供一切条件 D.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 3/ 8

高三语文会考试题

高三语文会考试题(卷) 注意事项:①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1卷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②1—6、13—15题所选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其余各题在试卷纸 上作答。 第I卷阅读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异军突起”的创造社往往被视作五四新文学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或者说是五四文学革命——思想启蒙的重要果实。奠定新中国本学科基础的王瑶先生描述 说:“《女神》是五四革命高潮的时代精神所激发的产物。郭沫若早在1916年就开始写诗了。 但是只有到了五四运动以后,革命的烈火才点燃了他的创作热情,形成了他‘创作的爆发时 期’。”新时期唐弢版《中国现代文学史》也指出:“1921年以后,新文学运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新的文学社团如雨后春笋,文艺刊物在各地纷纷出现。”“五四启蒙阶段开放的文学革命之花,至此结出了更多的果实。”创造社自然就属于这样的“果实”。不管后来的文学史叙述有多大的改变,这一基本的认识却依然如故。问题是,作为文学革命产物的创造社恰恰是不断表现出对这些“革命者”与“启蒙者”的不满,这不满似乎提示我们思考:创造社究竟是不是五四文学“进化”链条中的一个环节,或者说他们关于文学的理解和追求究竟

是不是“顺承”了前人的结果。 考察创造社同人对新文学的接近过程以及创造社的文学发生史,我们不难发现一些重要 的事实:创造社作家的人生经验与文学经验都与当时国内致力于文学启蒙运动的人们颇多不 同,他们另有自己独立的环境与语境。正是这样的独立性形成了他们别样的人生观念与文学 观念,而每当他们试图强调自己之于“文学革命”的独立意义(而非承袭意义)之时,便与渐成规模的其他文学主流构成了矛盾冲突。不过,在矛盾与冲突当中所呈现的创造社品格正是他们之于五四新文学传统的独立意义,也恰是新文学复杂格局的一种。 从题材来说,是创造社青年的创作第一次较大规模地展示了新文学的“现代生活景观”——现代都市生活的种种形象。茅盾认为鲁迅《呐喊》表现了现代的乡村人生,“但是没有 都市,没有都市里青年们的心的跳动”,“很遗憾地没曾反映出弹奏着五四基调的都市人生”。 创造社青年的都市观感直接来自于日本大正时期蓬勃发展的资本主义景象,这比黄遵宪当年 所感叹的“消防队”等近代事物更“现代”了。郭沫若的《女神》涌动着摩托车、大都会、烟囱(“二十世纪的名花”“黑牡丹”),郁达夫笔下有酒楼、妓馆,田汉、陶晶孙笔下有咖啡店,成仿吾笔下的流浪汉,张资平笔下的城市男女……从这里开始,中国文学里出现了这样的故事与这样的主人公:沉浮于都市夜色中的男男女女,为现代生活的欲望所鼓噪,恋爱、求学、工作、交际,不断有新的烦恼,不时有精神的空虚,在富有魅力又暗藏危机的生活之流中挣扎。 除了题材,引人注目的还有创造社作家对自身的估价和判断,那是一种满怀生活渴望与成功期许的自信。表现在创作当中,则是他们面对世界和他人的态度——关于“天才”的自我想象,这是创造社青年极感兴趣

2018届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试题1

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试题(1)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起法律工具主义,还要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左右,管仲提出依法治国。此后,法律就被公认为是治理国家的工具。所谓治世之具,也可以叫治国之具,法律的工具主义从这儿就开始了。到唐朝,魏征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国家好像是一匹奔马,骑在马上的骑手就是皇帝,皇帝手中拿的鞭子就是法律,这样就把法律工具主义更加形象化。既然古代的法律是君主手中的鞭子,这个法律必然受到君主的影响。遇有开明的君主就能够发挥法律治世功能的作用,遇到昏君那就没有办法发挥法律的治世功能。历史事实也确实如此。唐太宗时期就是个讲究法制的时代。当时,针对官吏假冒伪造履历,唐太宗说了一句话,以后再遇到假冒履历的官员必死不赦。不久,又发现了假冒履历的事情,大理寺少卿戴胄据法断流,没有断死刑,唐太宗就非常不高兴,说我说过以后再有一定要处死。这时戴胄讲了一句话,他说什么是法,法是“国家布大信于天下”,不能因为皇帝一时喜怒的意见,使法丧失了大信,这样说服了唐太宗。唐太宗说了一句话,法乃天下之法非朕一人之法。所以皇帝也遵法了,这就发挥了法律的工具主义的作用,这是遇到了明主。 遇到了昏君的时候,就是法制的败坏。隋文帝本来是很重视法律的,但是到晚年任意为法。比如说六月天要判处犯人死刑,大家就劝解他从汉以来都秋冬行刑,六月天不能判死刑。他说六月天为什么不能判死刑呢?六月天还有雷霆震怒,雷还会击人呢,我是皇帝我也可以杀人。所以法律工具主义是人治下的法制,遇到明主确实起到了治世的功能,但是遇到昏君的时候便不能发挥积极作用。法律工具主义不仅影响了整个古代社会,也包括近代社会。想起用法就把法拿出来,不想用法就把法收起来。所以今天我们要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法律权威主义的观念,就必须肃清法律工具主义的残余影响。 法与改革的关系就是古人所说的改制与更法。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变动时期,其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联在一起的。到汉以后,专制制度牢固建立起来,谈改革多半都是经济体制改革。无论是先秦的也好,以后的也好,体制改革总是和法制密切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成功的改制,成功的改革都是和法制相向而行。举一个大家知道的例子,就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就经济体制改革来说,是建立一家一户的封建的生产方式。政治体制改革是废除世卿制度,建立军功爵制。这次改革借助于法律,颁布了许多新法。开阡陌,封疆令,废除了过去的土地国有制。颁布二十等军功爵令,奖励首功,废除世卿世禄。这些法律明确地提出改革的内容和方向,对改革起了引导作用。其次商鞅也利用法律扫除或者是减除阻碍改革的旧势力。把反对改革的旧贵族,甚至太子的师傅处以肉刑,借以推动改革。最后是运用法律来巩固改革的成果。这些成果得到了秦国百姓的拥护,所谓秦民大悦。尽管商鞅被处以死刑,但其法未败。所以改制与更法密切相关,成功的例子都是改制与更法相向而行。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用法律来治理国家的认识起源很早,法律作为治国之具,从它用来治理国家那天起,就形成了法律工具主义。 B.魏征用比喻来阐释法律工具主义,他说国家好像是一匹奔马,骑手就是皇帝,皇帝手中拿着鞭子,就是法律。 C.在古代要发挥法律治国之具的作用,皇帝至关重要。因为皇帝一时喜怒的意见会使法律失去它应有的信用。 D.戴胄能够依法断案,没有判假冒履历的官员死刑,他认为“法乃天下之法”,非皇帝一人之法,不能随意变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追溯法律工具主义源头,指明我国在很早时候就有人提出了依法治国的主张。 B.文章第一段引用官员履历造假事件,论证古代社会君主对法律工具主义所起的作用。 C.文章第二段,以隋文帝为反面事例,论证君主不依法行事随意变更法律造成的恶果。 D.文章第三段,在论法与改革的关系时,运用商鞅变法,阐明改革与变法应相向而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18年度届高三语文试题及标准答案

2018届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是世界上起源最早的文字之一,传承数千年,从未中断,为世界各国文化源流所仅见,见证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以汉字的独特性为基础,在儒释道思想的浸润下,中国书法成为具有丰富文化含量的独特艺术形式。与中国画相比,书法以汉字为基础,其思想性、抽象性都让它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更为紧密、直接的关系。哲学家、艺术家熊秉明认为,实际上中国书法处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因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在于哲学,而要使哲学精神的抽象落到现实生活,书法正起了桥梁的作用。书法家沈鹏则强调书法的艺术性,他认为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在本质上不给人输送知识,因此它在文化中无法担当核心的重负。书法是纯形式的艺术,形式即其内容。历史地看,书法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书法风格的发展史。近代以来,西方各种文化思潮的进入,挤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汉字、书法中的文化精神不断消减,很多书法工作者丧失了对文化传承的兴趣和能力,这是书法传承和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 书法既是艺术,更是文化,它是一种真正地对人、社会、国家、民族和整个人类有滋养作用的艺术。这滋养的力量正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共同涵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源流的儒释道思想给书法的传承与发展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儒家给了书法中正平和,道家则让书法飘逸超迈,佛家赋予它空灵玄远。 无论是书写工具,还是艺术形式,抑或是文化内涵,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要健康有序地发展,继承和创新之间的关系是它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需要处理好的问题。 传承至极是经典,经典至极才是创新。失去传统的参照,创新只能是造作概念,闭门造车。针对文化传统缺失和盲目创新之风盛行的现实状况,书法当下最切实的做法应该而且必然是回归传统——回归它文化的传统,艺术的传统。 书法回归文化传统,回到儒释道的文化根源是要获得思想的滋养。如果书法本身没有文化精神的内蕴,书法工作者不了解它的文化传统,它就会丧失文化上的独特性。书法承载着道,同儒释道的原典一样,书法既是手段也是目的,而其中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是完成这一切的根本。 书法回归艺术传统是为了艺术审美的纯化,这就要在书写性和艺术性上下功夫。既要对历史的技法层面诸如笔法、墨法、结体和章法等基本要素有全面体会和熟练掌握,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也要在审美上以古代经典文论、法帖为理想,通过研习、临摹和吸纳,体现对于经典艺术品格的追求。无论帖学与碑学,它们都在长期的操作实践中确立了书法创作的基本范畴和审美规范。书法是用其极简略的笔墨、精粹的线条去表现对万物的情思,用线条的起伏、粗细、曲直、干湿、轻柔、光润的不同变化去传达作者的精神人格。这种审美的纯化有利于书法作者感情的凝结和表达,塑造自己的风格特色。没有情感的注入,书法只会沦为冰冷的技术,不管是王羲之的《兰亭序》,还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抑或苏东坡的《寒食帖》,里面无不灌注了浓烈的情感,当然也就形成了光耀书法史的个人风格。 (摘编自《科学对待中国书法的文化传统》)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书法在儒释道思想的浸润下,以世界上起源最早的文字之一的汉字的独特性为基础,成为具有丰富文化含量的独特艺术形式。 B.熊秉明认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在于哲学,而书法使哲学精神的抽象落到现实生活,因此,中国书法处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 C.汉字、书法中的文化精神不断消减,很多书法工作者丧失了对文化传承的兴趣和能力,所以,近代以来,西方各种文化思潮进入中国。 D.沈鹏认为,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是纯形式的艺术,形式即其内容,本质上不给人输送知识,因此,书法不是中国文化的核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是全文的引子,指出书法艺术传承与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 B.文章认为,书法艺术要健康有序地发展,当下最切实的做法就是回归传统。 C.文章采用层层深入的顺序展开论述,在文章中间部分点明中心论点。 D.文章笫六段运用例证法阐述了审美的纯化对书法作者的有利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法回归艺术传统就要在书写性和艺术性上下功夫,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在审美上体现对经典艺术品格的追求。 B.当今社会,造作概念、闭门造车的书法创新,是缺失文化传统的表现,当下最切实的做法应该而且必然是回归它文化、艺术的传统。 C.线条对于书法极其重要,线条起伏、粗细、曲直、干湿、轻柔、光润的不同变化可以传达书法作者的精神人格,表现其对万物的情思。 D.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东坡的《寒食帖》,都注入了书法作者浓烈的情感,形成了光耀书法史的个人风格。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纯生活 冉正万

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考试试题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辽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及海岱地区这些新石器文化核心区衰落,中原核心区稳步崛起,中原中心趋势形成,这是中国史前文化格局改变的历程。旧大陆西部即我们传统上所说的中亚和西亚传来的农作物(大麦、小麦)和绵羊、山羊、黄牛和马等家畜,显然对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起了作用。同时,伴随着冶金技术的东传,青铜铸造技术在中原地区扎根、发芽、开花和结果,标志着青铜时代全球化的形成。然而,西来的新作物与家畜,对于中原地区的产业仅为补充,未起到多大的作用。青铜时代的全球化对于中原的崛起作用有限。因此可以说,青铜时代的全球化不是中国史前文化格局彻底改变的根本动因。 造成中国新石器时代传统核心区域文化衰落以及中国史前文化格局彻底改变的根本原因,是以长江流域为代表的史前商品经济基础与以黄河中游地区(后来的中原)为代表的小农经济基础之间长期博弈。最终,黄河中游地区由于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总体和谐并充分适应东亚地区的生存环境,战胜了长江流域的商品经济,导致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 以专营农牧两侧的中间商贸为经济基础的半月带社会政体或文化中心,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传统商品经济文明中心衰落后兴起的,半月形地带的兴起得益于其农牧交错带的经济地理区位。 随着夏商周三代东亚文明中心的形成,半月带文化与文明衰落,半月带的功能从欧亚东西双方贸易的媒介,转变为在中原和欧亚草原之间的“保护膜”,如同

带有瓣膜的细胞壁,总体上起到阻隔东西方自由交流的作用。正如英国学者杰西卡·罗森夫人所认为的那样,东西双方只是透过半月带即她所谓的“中国弧”进行“接触”,并非“交流和融合”,中原仅仅是有选择地接受西方的文化因素与技术。中原透过半月带这一“保护膜”向西方输出的恐怕主要也只有丝绸和粟了。 考古资料表明,中原夏商周三代许多先进的发明和政治策略,都被视为国家机密——核心“秘密武器”而被禁止西传,比如发达的天文历法知识体系、完备的圭表测量技术,以及天下观、礼乐制度观念、玉礼器制度观念等等,从而进一步加大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此相反的是,中原许多政治发明和技术,却对朝鲜半岛、东南亚地区开放,影响极为深远。显然,先秦时期中原政权始终将东亚大陆视为自己安全的腹地和大后方,而将欧亚草原高地视为外方。 先秦时期中原政权的这种亲疏观念,使得以旧大陆西部为策源地的“青铜时代的全球化”停留在浅表的金属、作物、家畜三类技术层面,并主要将青铜、牛羊、小麦引入“祀与戎”领域,这不仅加深了青铜时代东西双方的异质化,还进而使先秦时期的中原成为坚挺的东亚文明核心。 (摘编自何驽《中国史前文化格局与青铜时代全球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表现为西辽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等新石器文化核心区的衰落。 B.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传统商品经济文明中心衰落后,半月带的兴起,与半月带独特的经济地理区位优势有关。 C.西来的新作物与家畜对中原地区的影响有限,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与西来文化、文明无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