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世纪中国的会计改革

20世纪中国的会计改革

20世纪中国的会计改革
20世纪中国的会计改革

20 世纪中国的会计改革 请欣赏《20 世纪中国的会计改革》郭道扬 20 世纪是中国在政治、 经济、 文化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与转折的世纪。 一是 19 世纪至 20 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工商业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二是 20 世纪初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相继延续了两千余年的 封建专制统治,使民主共和观念自此深入人心;三是 1949 年新中国的建 立, 从此结束了半封建、 半殖民地社会, 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20 世纪中国的会计改革便是伴随着上述变化而逐步展开的。 依此,其进展大体上也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会计改良与改革的起步 阶段、会计改良与改革的初步进展阶段及中国会计改革的全面进展阶段。 一、会计改良与改革的起步阶段 1840 年鸦片战争后,通过不平等条约,帝国主义列强逐步控制了中国 的金融、海关、邮政、矿业、贸易及交通,我国经济完全丧失了独立性, 并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这对此后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产生 了极大的压制作用,这是问题的一方面。 而另一方面,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外国资本主义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 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破坏 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又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 济的发展。

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 事实诚然如此,其后,中国自办机器工业的产生,民族资本主义工商 业的形成,促使封建经济体系日趋瓦解,进而使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深 刻变化,在此情况下,中式簿记也渐自暴露了它与机器工业生产及近代商 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种种弊病,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有关改良中式簿记 的问题开始在一些开明人士的头脑中活动起来。 在 19 世纪与 20 世纪之交,围绕如何进行会计改良与改革问题,产生 了两大对以后中国会计改革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一是《连环账谱》 一书的出版,二是大清银行在实行改良中式簿记方面的初步尝试。 一引人借贷复式簿记的开创之作——《连环账谱》 借贷记账法最初通过帝国主义强行在中国开办的工厂、商行及银行进 人我国,随后也用于受帝国主义控制的我国海关、铁路与邮政等行业,只 是当时在社会上尚鲜为人知。 《连环账谱》一书的作者蔡锡勇曾留学日本,其后又曾出使美国、秘 鲁、日本三国。 在此期间,他对意大利之簿记法已有了解,尤其在他后来游历西欧之 时,目睹借贷复式记账法之效用,其法既制国用,而又理家计,凡大小公 司账目计算,得失勾考,皆井井有条,毫无混乱之弊。 蔡氏归国赴湖北人张之洞幕,此后,他继续博览海外书刊,琢磨西式 账法妙处。 蔡氏认为,中国产业落后于西方国家,而欲办产业便非得改良会计不 可。

改良簿记之精神在于,取借贷簿记之精华,弥补中式簿记之不足,既 有承前之志,又行引进之举。 正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蔡锡勇历经数载创作,写成《连环账谱》一 书。 1896 年,蔡氏辞世,由其子蔡湾担任校订工作。 光绪三十一年公元 1905 年冬, 《连环账谱》 由湖北官书局出版面世, 成为中国第一部较为系统阐述借贷复式簿记的专著。 尽管这部书所述内容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出版后也未曾在实业界产生 影响,然而,《连环账谱》的出版在中国近代会计发展史上的意义却极其 重要,它不仅在引进西式簿记方面具有先导性作用,而且书中设例所述中 西账法相结合的基本原理,对其后改良中式簿记学派基本观点的形成有着 直接影响,故可以讲,《连环账谱》是改良中式簿记的先声。 二对改良与改革中式簿记具有实际指导作用的著作—— 《银行簿记学》 《银行簿记学》一书为我国留日学者谢霖与孟森合作编纂,于光绪三 十三年公元 1907 年在日本东京出版,在中、日两国发行。 它是继《连环账谱》之后,由我国学者所撰的第二部簿记专著。 该书理论部分系以日本学者森川监太郎所著《银行簿记学》的基本内 容为基础,而在银行账簿设置方面又借鉴了早稻田大学的研究成果。 同时, 在对一些基本问题的阐述方面, 又参考了日本学者米田喜的 《簿 记学讲义》,放这部书兼容了西欧及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它较之《连环 账谱》要更进一步。 中国最早所见新式银行账簿组织及专用传票、借贷记账符号与账项处

理方法、西式会计报表以及融合中西式簿记为一体,且具有日本银行簿记 特色的现金式借贷分录法,均由此书介绍而来。 书中举例结合中国实际, 且理论与实际结合, 读后使人既能通晓其理, 而又易于动手进行操作。 自然,这较之蔡氏之作是一个明显的进步。 事实上,这部书对于清末民初中国自办银行进行会计改良与改革有着 直接影响,其中尤其是对大清银行的会计方法改良与改革起着指导性作用。 三对我国早期会计改良与改革具有启蒙作用的理财类著作 宣统二年公元 1910 年出版了留学生孙德全的《理财考镜》一书,孙 氏从理财出发,对西方国家的会计、审计之制、之法阐述详明,其中既论 及会计的地位及作用,阐明会计预决算之重要,而又兼顾论及审计建制的 必要性,并最终把解决企业理财问题与解决企业会计、审计问题结合在一 起。 同年,孙氏又出版了他的《银行释义初稿》,其中对银行所用借贷复 式簿记体系也有详细表述。 作用在论及如何引进国外先进簿记方法为我国所用时,亦提倡先结合 中国实际,产生一种改良簿记,以此作为改善中国会计状况的过渡阶段。 四大清银行的会计改良尝试 大清银行的前身是户部银行,它创办于 1904 年,1908 年改户部为度 支部,遂更名为大清银行。 在该行创办期间,清政府曾一方面派遣留学生赴日学习商科,另一方 面又派员赴日考察租税与会计制度,这些对该行进行会计改良工作都产生

了一定影响。 以创办新式企业为目标,大清银行所推行的改良工作是全面展开的, 从会计改良方面讲,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1 在该银行的九科组织建制中, 专设出纳、核算、稽查三科,并在分工的基础上形成牵制关系;2 确立了 账务制度与统账制度,以及会计稽核、检查制度,把银行的核算工作与管 理工作统一起来;3 对会计方法的改良也较为全面,如在账簿设置、会计 科目设置、会计凭证应用、现金式借贷分录法采用、结算方法应用、盈亏 计算方法采用,以及在会计报告方式方法方面都体现了改良的精神,基本 上打破了中式簿记的格局,初步形成了改良银行会计的方法体系。 为维护改良成果,大清银行一度创办了银行学堂,并专门开办了簿记 讲习会,这又直接推动了该行所进行的改良会计工作。 大清银行的会计改良成效不仅对当时我国最早开办的储蓄银行——信 诚银行的会计改良产生了影响,而且也对 20 世纪 30 年代兴起的改良中式 簿记产生了一定影响。 上述可见,中国早期出现的改良会计思想及对改良与改革会计的尝试, 初以引进为开端,后以新式银行为实验场所,其中爱国学者发挥着重要作 用。 在改良、 改革的起步阶段, 涉及到组织制度与会计方法两个基本方面, 通过改良、改革在这两方面已初见成效,其对后世的会计改良与改革具有 先导性影响作用。 二、会计改良与改革的初步进展阶段 民国初年,在爱国学者的主持下,推行新式簿记的工作在银行中继续

进行,如民国六年公元 1917 年由谢霖主持进行的交通银行会计改良与改 革及诸如兴业银行、盐业银行、金城银行等所进行的会计改良与改革,最 终都基本上以新式簿记取代了中式簿记。 尤其是 1924 年全国银行工会联合会对银行所用会计科目作出统一规 定,使银行的会计改良与改革出现了新的进展。 同时,民国初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初步发展,在一些爱国 学者的推动 之下,公共会计师事业开始在中国兴起,我国早期的一些会计师事务 所也在京津地区及上海开办,谢霖、秦开、杨曾询、徐永祥等学者成为中 国最早的一批公共会计师, 1925 年还在上海建立了我国的第一个会计师公 会。 以上举动为三四十年代中国进人到会计改良与改革初步进展阶段创 造了基本条件。 一政府会计的变革 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国民政府为维护其统治曾接受一些学者的建议, 参照欧美做法对政府会计进行了变革。 当时,变革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政府财计组织变革。 1931 年, 国民政府根据美国甘默尔财政顾问团的建议自上而下设立了 主计处,自此实行所谓超然主计制度。 主计处下设岁计、会计、统计三局,分掌预决算编制、全国会计工作 与统计工作,各级主计长官职权独立,对各级财政长官及行政长官具有牵

制作用。 同时,在主计处构建的基础上,又在审计系统、财务行政系统、出纳 保管系统与主计系统之间建立了计政联练组织关系,从组织形式与内容方 面考察,其进步十分明显。 2 政府会计中的法制建设。 当时,为拯救中国经济,一些留学归国的爱国知识分子力主依法治理 国家财计,一方面他们主张参照国外成规建立各项专业法规,另一方面则 主张把法规执行落实到具体会计制度制定方面。 30 年代所制定颁行的主要法规有 1935 年的会计法、1938 年修订颁布 的审计法及 1937 年修订颁布的预算法、 1938 年颁布的决算法, 以及于 1938 年颁布的公库法等。 可见,上述计政法规已大体上形成相配合的系统,加上陆续颁布的各 项施行细则,在财计立法方面也有了明显的进展。 在会计制度建设方面,在主计处设立之后,1932 年 7 月正式颁布了中 央各机关及所属统一会计制度,当时,这在规范会计方法使用方面起到了 作用。 1939 年又根据会计法的精神, 在原统一会计制度的基础上颁布了简称 为一致规定的会计制度,在会计制度建设方面又取得了进展。 在会计方法方面的改进,突出地体现在路、电、邮、船四政特别会计 方面,一是统一采用了借贷记账法,二是在成本核算方法应用方面有较大 改进,三是建立了科学的会计方法体系。 尽管上述变革取得了明显进展,其成绩值得肯定,然而,由于国民政

府的政治制度、组织制度及吏政极端腐败,财计组织制度的变革最终不可 避免地流于形式,爱国知识分子的整顿吏政。 强化管理、提高政府财计公务效能的设想与愿望亦最终化为泡影。 二中国企业会计的革新运动 20 年代末至 30 年代,为救助与振兴处于衰落之中的工商企业,以潘 序伦、徐永祚为首的爱国知识分子发起了中国企业会计的革新运动,徐永 祚先生主张改良中式簿记,而潘序伦先生则主张全面引进西式簿记理论与 方法,改革中国企业的会计。 这样,历经了 30 年代的改良与改革企业会计之争,十分明显地推动 了我国会计的改良与改革工作。 从改良中式簿记方面讲,它对于推进部分中小企业会计的改良起到了 过渡性影响作用,这是改良中式簿记的历史贡献,而潘序伦先生主张的引 进改革在 30 年代的运动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且经过努力最终基本上实 现了对大多数工商企业会计改革的目标,其进步在于 1 改进了工商企业的 会计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企业会计的落后状况;2 通过变革中的争 论,增进了会计学术交流,推动了会计教育事业的发展;3 促进了审计事 业的发展,使会计师事务所在维护中国民族工商业权益方面起到一定作用; 4 推动了会计书刊出版事业的发展。 三、中国会计改革的全面进展阶段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从此中国经济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 时期。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要求,会计改革逐步展开,并于 1978

年进入全面而深入的改革阶段。 综观新中国建立五十年来会计改革的历史进程,可将其划分为两个大 的阶段,即仿效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会计模式,建立新中国基本会计制 度的阶段 1949 年 10 月一 1958 年 6 月与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会计向市场 经济体制下的会计转轨变型的全面改革阶段 1978 年至今。 在两个阶段之间的时期 1958 年 7 月一 1977 年,既是中国经济演变的 非常时期,也是我国会计演变的非常时期,故本文将其作为一个特殊的阶 段对待。 一新中国会计改革的第一阶段 由我国古代经济与近代经济演化的特殊性所决定, 其中尤其是由 1900 年至 1949 年 9 月之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演化之恶劣状况所决定,新 中国建立之初,在经济恢复启动及经济体制建立的选择方面,既不可盲目 地在经济方面进行对外开放,实际上也缺乏建立与实行市场经济的根本条 件。 因此,当时借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选择计划经济体制模式 是惟一出路,势在必然。 故而当时在推行会计改革与建立新中国的会计制度方面直接向苏联 学习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从大的方面讲,第一阶段会计改革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 建立财计组织,领导全国的财政、会计工作与改革工作。 1949 年,在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央人民政府 组织法》中,规定在政务院之下设立财政部。

同年 11 月 1 日,财政部正式办公,其下设置会计制度处,负责组织 全国的会计工作。 此后,新中国的财计组织便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 建立与统一会计制度。 50 年代向苏联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推行经济核算制, 为实行计划经 济体制创造基本条件。 为推行经济核算制,当时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着手进行建立与统一会 计制度的工作。 从政府方面讲,自 1950 年 3 月政务院作出《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 工作的决定》后,建立会计制度的工作便紧紧围绕统一国家财政收支的任 务进行。 1950 年 4 月通过颁布《各级税务机关暂行会计制度》,建立了全国统 一的税务会计规范。 1950 年 12 月又通过颁布试行《各级人民政府暂行总预算会计制度》 及《各级人民政府暂行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两个重要文献,使政府会计核 算制度的基本体系得以初步形成。 自此,金库、税务、总预算及单位预算四方面有了统一的会计规范, 从而使政府的经济管理工作得到切实保障。 &; 在企业方面,根据 1950 年 3 月 9 日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发布的关 于草拟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训令,中央各主管企业的部门开始着手制定各类 企业的统一会计制度。

各类草案最终经财政部审查,先后送达财政经济委员会批准颁布。 为开展审查工作,财政部特设会计制度规章审议委员会负责审议各类 企业的会计制度。 那时候,该委员会在工作中经常征询苏联专家意见,以尽可能吸取苏 联的经验。 训令发布月余,首先是重工业部拟定了《中央重工业部所属企业及经 济机构统一会计制度》。 至 1950 年 4 月 25 日,先后有铁道部、邮电部、轻工业部、纺织工业 部、农业部、贸易部、交通部、燃料工业部、卫生部、人民银行、中央合 作事业管理局,以及出版总署等共计拟定了 22 个会计制度草案送审。 到 1950 年年底, 这些制度均已正常发布执行, 工作之迅速可想而知。 统一会计制度的发布执行,行之有效地规范了各类企业的会计行为, 在会计核算方面形成了统一的局面,从而为 1953 年我国国民经济由恢复 走向发展,以及步人大规模的有计划经济建设时期创造了一个十分重要的 条件。 尤其是通过 1951 年 11 月与 1952 年 10 月所召开的第一次与第二次全 国财务管理及会计会议,又进一步解决了企业实行经济核算制之后的财务 会计制度建设问题。 在会计方面 , 第一次会议除研究了 《国营企业决算报告编送暂行办法》 和对工业、 交通、铁路、邮电、贸易、农林等六大行业的统一会计科目、会计报表格 式草案外,还研究了《会计主管人员职务、权利、责任暂行条例》。

第二次会议又进一步研究了国营企业的统一会计科目、统一会计报表 格式、统一登记会计簿籍与境列凭证办法,以及以统一成本核算规程为内 容的十一项财务会计制度。 两次会议所研讨的制度在 1952 年的颁行,不仅进一步巩固了我国企 业会计核算统一的基础,而且有效地改善了会计工作的质量,提高了会计 工作效率,基本上实现了会计工作与推行计划经济工作的有效配合。 在 1953 年和 1954 年,又对上述制度进行了修订;1955 年,经过修订 由国务院正式颁发了《国有企业决算报告编送办法》;1956 年又根据对私 营工商业改造需要,颁布了公私合营企业会计制度;到 1957 年,在颁布 地方公私合营企业简易会计制度后,新中国第一阶段会计改革中的制度体 系建设工作告一段落,其成就为世人所瞩目。 3 推行班组核算制,稳固企业会计核算基础。 班组核算制的建立是 50 年代会计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起始于钢铁企业,在像鞍钢这样的大型企业中得到推行发展,并最 终把这种制度推向全国。 班组核算充分调动了群众主动参加企业管理与核算工作的积极性,它 稳固了企业会计核算及其管理的基础,是 50 年代会计改革中的一项重要 成果。 4 改革会计方法体系,实现企业会计方法应用的统一性。 一致性。 1949 年 10 月以前,尽管在会计方法革新方面已见成效,然而事实上 在会计方法具体应用方面依然存在很大差距,总体上是西式与中式会计方

法并用,在会计核算方面难以统一,会计信息取得不一致,且在一定程度 上存在混乱,这些自然成为 50 年代新中国会计方法改革的基本目标。 在 1950 年财政部所颁布施行的《各级人民政府暂行单位预算会计制 度》中,明确规定各单位的会计核算应采用收付实现制与复式簿记原理, 并用现金收付记账法登记账目,在记账方法方面保留了传统做法。 1951 年,在对该项制度作出修订后,其规定改为采用复式簿记原理, 按借贷记账法登记账目。 尽管修订之后的制度对各级总会计单位是否参照实际需要,可以采用 收付记账法还留有余地,然而,事实上,此后统一采用借贷记账法的趋向 已十分明确。 这是值得肯定的。 在企业记账方法应用方面,各种统一会计制度虽未作出明确规定,但 在实际工作中已采用了借贷记账法,并且比政府会计要进一步。 由于在苏联会计的建立中,也曾考虑与国际惯例靠拢问题,故 50 年 代我国学习苏联的经验也自然在不少方面与国际惯例相一致,如在会计基 本假设、应计基础、会计基础原则与要求,以及会计核算基本程序等方面 都基本上做到了向国际惯例靠拢。 5 发展新中国会计教育事业,以教材建设促进会计理论建设。 1950 年 9 月,教育部在对文学院的培养目标确定中,便明确了应以培 养财经建设人才为总任务,并在计划中尽可能增加财经师资。 1953 年 5 月,通过院系调整实现了以中南、上海、辽宁、四川四所财 经学院与中央财政学院为主干的财经院校体系。

至 60 年代,各类商学院的建立及中等财经专业学校的发展,又已形 成了一定的财经人才培养规模,在促进经济建设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 用。 在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方面,既向苏联学习,构建了会计专业的主干 课程,又结合中国实际,自编产生了由中国学者撰写的教科书。 根据高教部 1955 年发布的最新教学计划,各财经院校相应改进了会 计专业四年制教学计划。 从此, 以教材建设带动会计理论研究, 使高等财经教育改革初见成效。 为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50 年代,在有计划招收会计本科生的同 时,还进行了会计函授教育及夜大教育,逐步使会计教育深入到山区和边 远地区。 在 50 年代至 60 年代,会计界的理论研究大体上是围绕着教材建设进 行的,一方面引进苏联教材,接受社会主义会计实务与理论,另一方面又 批判以往引进的欧美会计教科书,强调会计的社会属性方面。 在进入 60 年代后, 会计教育界又开始立足于中国国情进行教材建设, 教材内容有了一定的改进。 6 确立总会计师设置制度,实行总会计师责任制。 1961 年,国务院颁布了《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规定在大、中型 工业企业中试行总会计师制。 1963 年,国务院又批转国家经委及财政部所拟《关于国营工业交通企 业设置总会计师的几项规定草案》,明确了总会计师的地位、任务及其职 权。

总会计师组织制度的确立为后来经济改革开放期间在国有企业中确 定一长三师制奠定了组织基础。 建国之初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是新中国经济体制的产生阶段,它要 求会计改革为经济恢复服务。 1953 年由经济恢复走向发展,并开始实行一五计划,客观要求会计改 革必须解决重建会计制度的问题,以为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作好准备。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会计自然而然成为这种体制运行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 并按照实行计划经济的要求构建会计工作的基本模式, 可以讲, 这便是第一阶段会计改革的归宿。 这是问题的一方面。 另一方面, 上述可见, 50 年代向苏联学习是必然的选择, 是明智之举, 按照计划经济模式所进行的改革,保证了我国顺利进人社会经济建设发展 阶段。 当然, 由于当时一边倒地向苏联学习, 客观上也产生了一定的负作用, 留下了一些后来制约我国经济与会计发展的问题。 就会计而言,第一,在会计思想上造成了在相当长时期内核算工具论 占据支配地位;第二,使会计理论研究与教材编写受到左的影响,一度导 致以会计的阶级性掩盖会计的科学性及国际性;第三,在会计制度设计与 会计方法应用方面产生了颇为严重的繁琐现象,从而造成了会计工作中的 形式主义;第四,在闭关锁国与计划经济思想支配下,使第一次所进行的 会计改革受到极大的限制,也使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国际环境,从而 最终使改革产生了片面性。

以上问题既是造成大跃进时期与文化大革命时期严重会计失误的重 要原因,客观上它又必然成为新中国第二次会计改革的重要目标。 -------------------------------------------------------------------------------二新中国会计改革的第二阶段 这个阶段的会计改革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环境与更加艰巨的任务。 其一,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必须从根本上完 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会计体系与会计模式的构建;其二,在经济 全球化发展态势趋动之下及为配合经济改革开放方针的实行,要求会计改 革必须逐步实现向国际会计惯例靠拢,解决中国会计与国际会计的协调问 题;其三,在经历大跃进与文革两个时期极左思潮影响与极左行为的冲击 之后,欲实现会计思想的根本性转变及彻底消除不良影响,改革之路必然 会是曲折的、艰苦的;其四,在 1949—1978 年间,传统会计基本上在中 国占据支配地位,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会计工作者及其工作水平 也基本上处于落后状态。 要通过改革实现由传统会计向现代会计的转变,其任务亦十分艰巨。 鉴于上述原因,新中国第二阶段所进行的会计改革的目标必然是远大 的,通过这个阶段的改革要实现的几个转变必然要涉及到财务会计方面的 根本性问题,改革所触及的范围与内容也必然是广阔、深刻而复杂的。 尽管在 20 世纪结束之时,这个阶段所确定的改革目标还不可能最终 实现,其改革的主要任务也还不可能最终完成,然而,1978 年至今,中国 所进行的会计改革却已取得重大进展,其成 就举世公认。

由于读者亲自经历了这个阶段的改革,故下文仅从七个基本方面对会 计改革成就作简要归纳。 1 会计思想的根本性转变。 从本质上讲,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会计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它是反映 指令性计划实现的工具,因此在 1978 年以前核算工具论或管理工具论的 思想一直占据支配地位,它深刻地影响到会计工作、会计理论研究及会计 教育等方面。 1962 年 5 月 15 日,李先念副总理在全国会计工作会议上讲会计是管 理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之一。 这是工具论在上层领导者中的反映。 1980 年 11 月 7 日,姚依林副总理在全国会计工作会议暨会计学会年 会上讲会计工作在国民经济中是不可少的,从国家需要来说,它的重要性 完全不低于科学技术。 可以看出这是改革开放中会计思想转变在中央领导者中的反映。 1981 年,在财政部印发的《全国会计工作会议纪要》中明确指出会计 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同时确认会计具有参与经济决策的职 能作用。 其后会计学界与会计工作者在这方面统一了认识。 至 90 年代,国务院对会计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并对会计在经济管理 中的地位与作用作出更加切实的评价。 自此,在会计思想方面完成了由工具论向管理论的转变。 会计思想方面的根本性转变不仅深刻地影响到我国由传统会计阶段

向现代会计发展阶段的转变,而且还深刻地影响到我国会计改革的各个方 面。 2 会计法制体系的构建。 制定会计专业法规,依法规范会计行为,是我国会计思想发生根本性 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 经过 1980—1984 年的拟稿及反复讨论,1985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对于其他法规的简称相同,它填补了 新中国会计专业法规建立中的空白。 为适应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要 求,1993 年 12 月颁布了第一次修订的《会计法》,此次修订增补了新内 容,扩大了法规的适用范围,修正了原法中的不相适应的方面,其改进产 生了阶段性影响。 尤其是 1999 年修订颁布的《会计法》,显示了我国会计专业法规建 设方面的历史性进步,它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法制体系的 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此次修订《会计法》的基本目标在于增强法律力度,严格法律责任, 以充分显示《会计法》的权威作用,使其在解决会计信息失真,整顿会计 秩序,以及在防范经济犯罪等方面切实发挥作用。 为形成相配合、相协调的专业法规层次,90 年代还先后颁布了《注册 会计师法》1993 年 10 月,1999 年修订工作已启动、《预算法》1994 年 3 月、《审计法》1994 年 8 月等。 同时又陆续发布了相关法规,诸如《公司法》1993 年 12 月、《票据

法》1995 年 3 月,以及《企业破产法人《经济合同法》与税法等,自此已 形成了执法中相关联的经济法规层次,从而使会计法制的基本体系得以构 建成立。 经过 80 年代的思想准备及理论探讨,财政部于 90 年代初开始领导会 计准则建设工作。 1992 年发布《企业会计准则》,成为推进中国会计改革的一大历史事 件。 在基本会计准则建立的基础上,又立即着手进行具体会计准则的建设, 从 1994 年起,先后公布了 5 批 30 份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广泛听取 了会计界各个方面的意见。 1997 年发布执行了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到 1999 年,已先后发布了 9 项具体会计准则,今后还将陆续发布。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构建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这一会计改革 成就不仅显示在配合经济改革,规范会计行为方面取得明显进展,而且也 把中国的会计国际协调工作向前推进了一步。 同时,从 1994 年着手制定独立审计准则,到 1995 年 12 月颁布第一 批独立审计准则,1996 年发布第二批,以及于 1999 年颁布第三批,我国 的独立审计准则的基本体系也逐步形成,这一改革成就同样具有重要的历 史意义。 从前文可见,不仅统一会计制度是新中国第一阶段会计改革的重要成 果,而且从建国之初起已经形成了以专业会计制度规范各个行业会计行为 的历史习惯。

同时,从近半个世纪以来制度发布、修订与应用的历史状况考察,技 术性及可操作性很强的会计制度,既适合我国会计工作者的习惯,也很适 应他们的业务素质与专业水平,故从会计工作者方面讲可谓对这种制度情 有独钟;而从制定发布者方面讲,可谓注重了中国的国情与实情。 正因如此,在改革的第二阶段便必然会出现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存 的局面,并且是传统的经济领域依旧保留着传统专业会计制度,而新兴的 经济领域又制定形成了新的行业会计制度,1985 年 3 月财政部颁布的《中 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便是一个例证。 1992 年 11 月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的同时,颁布了 13 个行业的会 计制度,它充分反映了在我国会计法制体系建设中主管部门对制度建设的 历史继承性和延续性的注重。 3 在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会计实务的发展。 在经济体制逐步转变的过程中,逐步开辟了会计实务发展的新领域, 围绕这些新兴领域,通过研究及进行合理借鉴与实践,最终从理论与实务 相结合的方面将新兴的会计专门领域确定下来。 在二十余年的改革中,最初确定下来的是中外合资、合作方面的会计 及跨国公司会计,随后是股份制企业的会计及证券业的会计等。 后来出现的新会计实务领域渐渐趋于细化,产生了诸如企业兼并与资 产重组会计、 企业破产清算会计、 企业租赁会计, 以及金融工具会计等等。 目前,会计实务的发展还在进行之中,它对于我国会计法制建设、会 计理论与方法的发展都起着推动作用。 4 会计理论在经济改革开放中的发展。

南开19春学期(1709..)《20世纪中国歌曲发展史(尔雅)》在线作业

(单选题)1: 《东方的暴君》的作者是谁? A: 光未然 B: 冼星海 C: 马思聪 D: 刘天华 正确答案: (单选题)2: 《黄河大合唱》的作曲是谁? A: 光未然 B: 冼星海 C: 鲁迅 D: 李大钊 正确答案: (单选题)3: 以下歌手演唱过《牵手》的是? A: 苏芮 B: 张惠妹 C: 卓依婷 D: 以上都正确 正确答案: (单选题)4: 以下作品不是朱践耳作曲的是? A: 《唱支山歌给党听》 B: 《打得好》 C: 《翻身的日子》 D: 《摇船歌》 正确答案: (单选题)5: 下列歌曲体现了新时代年轻人的风貌? A: 《年轻的朋友们我们来相会》 B: 《毕业歌》 C: 《盼红军》 D: 《到敌人后方去》 正确答案: (单选题)6: 孟庭苇是哪一年代的歌手? A: 20世纪80年代 B: 20世纪90年代 C: 20世纪60年代 D: 20世纪70年代 正确答案: (单选题)7: 以下歌曲唱出王菲歌曲主题的是? A: 《爱与痛的边缘》 B: 《旋转木马》 C: 《红豆》 D: 《流年》 正确答案: (单选题)8: “轻轻的一个吻,已经打动我的心,深深的一段情,叫我思念到如今……”是()歌曲的歌词。 A: 《第二道彩虹》 B: 《月亮惹的祸》 C: 《只爱陌生人》 D: 《月亮代表我的心》 正确答案: (单选题)9: “汤武革命,顺乎天象而应乎人”,出自哪里? A: 《礼记》 B: 《国语》

正确答案: (单选题)10: 《送别》最早是哪个国家创作的? A: 日本 B: 美国 C: 中国 D: 法国 正确答案: (单选题)11: 《大海航行靠舵手》具有以下哪种性质? A: 奴性 B: 口号 C: 吃人 D: 道德 正确答案: (单选题)12: 下列词语不属于摇滚范畴的是? A: 扒带 B: 翻生 C: 打口 D: 以上都正确 正确答案: (单选题)13: “枪杆子里出政权”是谁说的? A: 周恩来 B: 毛泽东 C: 蒋介石 D: 孙中山 正确答案: (单选题)14: 《在希望的田野上》创作于哪一年? A: 1979年 B: 1981年 C: 1980年 D: 1982年 正确答案: (单选题)15: 《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讲的是哪个地区? A: 海南省 B: 福建省 C: 广东省 D: 广西省 正确答案: (单选题)16: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作者是? A: 美丽奇格 B: 阿拉腾奥勒 C: 科尔沁夫 D: 嘎达梅林 正确答案: (单选题)17: 20世纪初期中国各地新式学校中音乐课程中大量传唱的一些原创歌曲一般称为()。A: 新民歌 B: 颂歌 C: 学堂乐歌 D: 革命歌曲 正确答案: (单选题)18: 以下歌曲不属于齐秦的是?

浅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

浅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 事业单位正慢慢的进入改进阶段,对会计结算品质的要求就越来越高。文章主要对于现在事业单位会计结算作业的现实情况,综合事业单位中会计的特征,具体解析了事业单位会计结算中存在的问题与缘由,同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对指导现在事业单位的会计作业有很大的帮助。 标签: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对策 最近几年,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前进,我国财政管制机制创新也在慢慢的深入,事业单位朝着市场化以及企业化方面前进的脚步越来越快,慢慢的把事业单位中会计结算存在的毛病暴露出来,其已经跟不上新时代的脚步。伴随着事业单位慢慢的进入改进阶段,对会计结算品质的要求就越来越高。由于现在事业单位会计平时结算作业中具有会计活动不标准、会计资料不真实的状况。事业单位是国家机构的分支,具有一定的权利,管制社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行为。事业单位由于其工作任务的独特性决定了其会计结算工作方面的独特性,所以对事业单位会计结算作业中具有的问题开展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难以监控 普遍来讲,很多机关单位的会计资料不完整、不真实、不标准,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很难进行监督。由于机关单位在相关会计报表中不能全面揭示所要表述的会计内容,例如收入没有进行整体的涵括,一些关键的会计事件在标准的会计报告中没有办法表达出来。并且机关单位在对收支以及资产结算方面不真实,导致其在会计报表中的各种资产、余额以及基金数据也都不是真实的,按照相关机构的考察证实:一小部分单位经过把资金投入单位外部进行经营、藏匿收入、制造虚假开支,导致资产不真实,余额不真实的现象。这种情况经常出现。还有会计资料不标准,致使财务管制中没有硬性的规定,财务管制在机构单位管制中的关键地位不能够表达出来。并且,一些单位会计结算不根据机关单位会计标准、机制设立会计项目,收支结算项目都不标准,导致资产存在流失的现象。 1.2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账目混乱 在管理单位往来经济活动中,因为单位报账工作人员平时对账目不进行管理,会计中心只提供每个月的财务报表,导致单位主管以及报账者对单位的账务无法实时了解,这给单位的核算作业带来了阻碍,还使单位财务状况不清楚。详细的体现在:针对原始证据审查的不仔细、严格要求的最根本的内容填写不完整、坐支现金的现象很常见。在登记账目部分表现在记账凭证备注类填写的不完整,会计账目名字不标准、没有实时办理业务,尤其是一些单位主管以及报账者法制思想薄弱,抑或工作随意而没有供应实际状况,会计中心对各个单位的资产实际拥有状况就会不清楚。在账本方面表现在固资没有登记,产生帐外资产,账本出

2018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会计信息化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会计师事务所做强做大过程中运用信息化,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下列属于该内容的是()。 A、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客户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 B、通过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能够进一步提升会计工作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C、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会计模式相互适应 D、在企业组织内部实现内部业务和外部业务的一体化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正确] 【答案解析】暂无 2、关于会计信息化特征说法错误的是()。 A、从会计信息化的要求来看,首先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理论、会计工作、会计管理、会计教育诸领域的广泛应用,并形成完整的应用体系 B、会计信息化将对传统会计组织和业务处理流程进行重整,以支持“虚拟企业”、“数据银行”等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 C、动态性,又名实时性或同步性 D、会计数据的采集是静态的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会计数据的采集是动态的。所以选项D错误。 3、不属于推进会计管理和会计监督信息化建设强调的内容的是()。 A、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无纸化考试,提高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 B、推进信息系统在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中的应用,完善会计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切实防范考试过程中的舞弊行为 C、在职会计人员无需采用后续教育系统

D、建立会计人员管理系统,创新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网络平台,实现对全社会会计人员的动态管理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正确] 【答案解析】暂无 4、下列不是当前我国信息化发展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的是()。 A、思想认识需要进一步提高 B、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C、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 D、数字鸿沟有所下降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正确] 【答案解析】当前我国信息化发展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思想认识需要进一步提高;(2)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3)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4)信息安全问题仍比较突出;(5)数字鸿沟有所扩大;(6)体制机制改革相对滞后。 5、下列不属于财政部职责的是()。 A、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化法规制度体系并组织实施,及时制定或修订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其他相关会计信息化管理规定 B、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无纸化考试,提高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 C、制定并实施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规划,特别重视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D、制定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并组织实施,当前着重制定基于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XBRL分类标准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正确] 【答案解析】其主要职责包括:(1)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化法规制度体系并组织实施,及时制定或修订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其他相关会计信息化管理规定;(2)制定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并组织实施,当前着重制定基于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XBRL分类标准;(3)制定并实施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规划,特别重视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4)开展会

财务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XX大学 财务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学院名称: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时间:

财务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了顺应社会的信息化浪潮,信息社会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即会计信息化发展。在小微企业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革命性新技术扑面而来的时候,财务软件的应用主体、产品技术、销售渠道、应用模式,甚至产业的竞争格局都将会发生全新变化。在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会计只有与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才能拓展会计的信息功能,才能实现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目标,才能提升会计在企事业单位和经济社会中的地位。这既是财务会计的机遇,也使得财务会计面临新的形势和考验。 【关键词】财务会计,信息化 1会计信息化的概念 “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会计信息化是信息社会的产物,是未来会计的发展方向。会计信息化不仅仅是将计算机、网络、通信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会计学科。与传统的会计工作相融合,在业务核算、财务处理等方面发挥作用,它还包含有更深的内容,如会计基本理论信息化、会计实务信息化、会计教育的信息化、会计管理信息化等。 2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意义 尽管会计信息化在我国提出的时间不长,对其的本质和内涵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不可否认,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会计信息化将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会计信息化对当前的会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首先,实现会计信息化以后,会计信息系统将真正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企业发生的各项业务,能够自动从企业的内部和外部采集相关的会计核算资料,并汇集与企业的内部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实时处理。会计将从传统的记账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西北工业学校赵望菊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不断深化,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不能很好适应财政科学化、精细化改革的要求,通过近几年的实际调查,我们认为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关键词: 会计核算问题危害对策 行政单位是进行国家行政管理,组织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单位;事业单位是国家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同为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均以款项的实际收到或者付出作为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标准,均采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原则。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不断深化,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不能很好适应财政科学化、精细化改革的要求,通过近几年的实际调查,我们认为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危害: 一、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方面: 1、账务处理不及时。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重申

请和使用资金,轻会计资料的收集与账务处理,导致资金虽已使用,但相对应的会计核算工作长期得不到处理。有的单位账务处理集中在年底进行,记账凭证日期集中在11月或12月,所附原始凭证经济业务发生及签报日期与记账日期不匹配,未做到日清月结,违背了行政、事业单位“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原则。 2、记账凭证后所附原始凭证不完整。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中,原始资料不齐全,不能准确反映经济业务发生的全貌。 3、会计核算工作不规范。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凭证未按照经济业务发生进行序时登记,而是在年终采取分类登记的方法,表现为一本凭证一个支出类型,多笔同类经济业务,只做一张记账凭证,未做到经济业务按照序时、逐笔登记的原则。 4、账、表不一致。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上年度已在决算中列支的资金,有的记入上年度账、有的记入下年度账(集中表现在上下年度衔接的月份),造成账、表不一致。 5、会计凭证装订不规范。个别单位同类记账凭证连续装订,相对应的原始凭证也连续装订。 6、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划分不清。部分单位购入固定资产,只做费用支出,未登记固定资产。直接导致单位资产“家底不清”。

试论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

试论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8-10-11T10:30:13.29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8年12期作者:勇晓波 [导读] 会计信息化促使会计核算工作更多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成果,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勇晓波(乳山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山东乳山 264500) 摘要:会计信息化促使会计核算工作更多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成果,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和实务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理论;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8)12-031-01 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变化,它更代表一种会计改革的理念和发展变化趋势。现代信息技术的革命,使会计核算工作更多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成果,此外,它同样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会计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方法,但会计信息化和网络会计对传统会计理论体系带来冲击和影响的同时,仍须对一些基本会计理论问题加以肯定并赋于其新的含义和内容。 一、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基本理论体系的影响 会计应用理论是以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于财务会计实践所形成的一系列方法性的理论,主要是制定和实施各项会计实务规范,是引导和制约会计工作的标准、评价会计工作的依据。传统会计应用理论主要有基本会计准则,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计量等层次。 (一)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影响 1、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依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无论会计主体的外部表现形式和存在介质如何变化,今后会计服务的对象仍旧为某一特定主体,并以其客观存在或发生的经营行为或事项作为处理会计信息的唯一依据。 2、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影响 经营主体,更有利于企业自身的权利实施和承担应有的义务。 3、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 会计分期是将企业不断的经营活动分割为若干个较短时期,据以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提供有关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 4、对货币计量假设的影响 在使用货币计量时,必须同时附带两个假设:一是货币的币值不变(或稳定);二是币种的唯一性假设。由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网络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用电子货币和电子数据进行交易和记录,丰富了货币计量的形式。电子货币的出现可能引发货币革命与支付革命,但无论什么货币都要有个计量单位,以公允的反应财务状况,反应整个企业的价值。 (三)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和及时性,直接关系到决策者的决策及其后果,从而要求会计信息必须真实有用,能够满足决策者的需要。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信息系统处于企业管理的控制层,这会更有利于体现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其不仅使会计信息的质量有所提高,而且在体现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有一定的突破。如及时性原则、可理解性原则所要求达到的标准在信息化条件下很容易做到。 (四)对会计计量的影响 在会计信息化的会计核算要求下,计量方法已发展成为以历史成本为主,以公允价值、市场价值、重置价值等其它计量方法为补充的相互结合的多元计量模式,使会计信息既反映历史成本,又反映现时价值。在不同的会计领域使用不同的价值计量形式,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会计报表系统和以公允价值等其他计量为依据的财务成本管理系统,使各种计量方法适应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并发挥更好的作用。 二、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一)对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 会计核算方法是对经济业务进行完整、连续和系统的记录和计算,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所应用的方法。传统会计的核算流程一般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报表。 (二)对会计分析方法的影响 在各种信息高速发展时代,会计信息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会计电算化能将社会经济活动的细枝末节精确地记录、保存和传播,会计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分析会计信息,从中发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对客观经营活动进行调节、指导、控制、减少资源浪费。 (三)对会计检查方法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网络媒体的应用,企业将利用互联网络使会计信息处理高度自动化,工作流程简化且易于管理。网络型的数据结构能达到信息高度共享,冗余度降低。各管理、生产组织部门的数据信息都将通过网络直接进入会计处理系统,每个员工都可能成为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和使用者,会计信息可随时监督和检查。企业领导也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实现生产现场管理,对产生的问题及时发现、处理。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化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检查的方法,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和实践必将产生深远影响。面对这种发展趋势,会计人员必须重新审视有关会计基本理论,不断挖掘新的理论内涵;会计人员必须转变观念以适应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新型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必须参与到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并与信息人员一道完成对信息系统及其资源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李文英.信息化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研究[J].经济视角(中旬),2012,05:68-69. [2]董俸含.谈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及实务的影响[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2014,03:86-87. [3]赵月.分析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影响作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4,16:67-68.

会计信息化发展历程、现状及趋势的研究报告

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历程、现状及趋势的研究报告 (财会信息系统期末结业报告)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会计0802班 姓名:丛培媛学号:04 李燕 11 孟源 14 濮扬 15 冉汶灵 17 邵丹 18 2010年11月

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历程、现状及趋势的研究报告一、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缺陷 在系统详细介绍以电算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型会计信息化之前,笔者认为需要明确以账簿记录为主的提供会计信息的传统方式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而突出的以电算化为主要特征的会计信息化的巨大优势。传统的提供会计信息的方式存在的缺陷如下: (一)会计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资源配置效率下降传统的账簿记录的会计信息系统,由于缺乏统一的记录系统,会容易诱使企业选择特定的会计方法而造成会计报表的信息披露偏向于某一个特定的信息使用者,由此造成一部分人得到更多的所需信息,另一部分人却与此相反,从而引起投资成本上升,股票在市场上流动性下降;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之间的会计信息不对称。企业管理当局作为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同时又是信息的内部使用者,相对于外部使用者而言更具有信息优势。企业管理人员利用这种优势,对会计报表粉饰和美化,不断地进行收益和盈余调节。我国正处于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大于对会计信息的供给阶段,许多公司、企业不愿意公开其内部重要的会计信息,以防被其竞争对手获悉后使自己处于不利的竞争位置。有一些内部的财务信息如,公司发生重大的亏损、资不抵债、公司受到财税部门的重大处罚等,这类信息公布之后必将有损于公司的形象,甚至使上市公司的股价大跌,所以公司也不愿意提供这一类信息。由于传统会计制度,在执行过程中通过手工记录,利益最大化会诱使企业以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式提供会计信息,进而导致信息不对称,市场失灵。 (二)会计信息报告失真,导致数据不实 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主要是由手工填制,篡改记录比起有电子记录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更容易。一些企业为追求经济指标或任务指标的完成,在未达到预定目标的情况下依靠调整报告蒙混过关;只用对业绩有用的统计数字,不利的数字就加以改造,最终导致数据的失真。内部自我约束功能不强。在会计、统计管理上随意性较强,在有重大政策和业务出台时,钻政策的空子,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方法,对会计统计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进行随意改动。对统计数字没有必要的监督和检查手段,即使是审计部门也只能是对一个部门或单位进行数据真实的检查,而对合并统计数字却无法进行全面的检查。 (三)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相关信息不能得到正确反映随着现代经济逐渐向规模化,多元化,业务复杂化方向发展,传统的手工记账难以与迅猛发展的业务相适应,特别是在年末的时候,巨大的核算量很可能会

世纪歌曲发展史全部

歌曲发展史下的历史分析(三) 1.关于五四运动说法正确的是(C) A要求民主和彻底接受西方文明 B反对封建和彻底接受马克思主义 C接受西方文明的同时也要抵抗帝国主义的拉夺 D以上都不对 2.邓丽君的歌曲代表了上个世纪(B) A70年代 B80年代 C90年代 D不能作为代表 3.歌曲《松花江上》属于(B)类型的歌曲 A世纪之歌 B离散之歌 C城市流行歌曲 D以上都不对 4.被迈克尔杰克逊等西方人给予很高评价认为很有信仰的那首中国歌曲是(C) A泪洒天堂 B月亮代表我的心 C啊姐鼓 D我只爱陌生人 5 美国歌唱家罗伯逊把王洛宾的哪首歌曲唱到了西方C A青春舞曲 B达坂城的姑娘 C在那遥远的地方 D半个月亮爬上来 6 五四运动以来,我国的歌曲慢慢变得(D) A西 B娱乐化 C国际化 D大众化 7 《翻身农奴把歌唱》这首歌背景是在:(D) A新疆 B 内蒙古 C宁夏 D西藏 8 《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属于(C) A民族颂歌 B进行式颂歌 C军旅歌曲 D以上都不对 判断题 1.《到农村去,到边疆去》这首歌是文革时期的知识青年之歌。是 2.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我国的民歌也或多或少发展了变化。是

3.《夜上海》这首歌是在战乱年代产生的,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否 4.《我只爱陌生人》这首歌代表了90后孩子的心声。否 战乱年代的离散之歌(三) 1.关于左翼运动说法正确的是(C)共产党领导的 2.《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是(C)聂耳 3.对歌曲《向雷锋同志学习》的说法正确的是(D) A可以看成一种榜样歌曲 B可以反映当时的一种状况 C写于上个世纪50年代 D以上都对 4.歌曲《大路歌》刻画的是(B)的形象。工人 5.独唱歌曲的产生表示歌曲情感怎样的一种转变(B)由个人向集体的转变 6.歌曲《黄河大合唱》中的经典之处有(D) A开头采用朗诵形式 B歌曲充满了乐观的革命情绪 C歌曲抒情,表达感情 D以上都是 7.《救亡进行曲》是(C)的歌曲。抗日战争时期 共和国歌曲发展的民歌渊源(三) 1.能体现出军旅歌曲结束的歌曲是(B)当兵干什么 2.歌曲《我的祖国》是(C)电影中的插曲。《上甘岭》 3.歌曲《军港之夜》是(C)时期的歌曲。改革开放初期 4.新中国新文化的特点有:(D) A弘扬传统文化 B改造传统文化 C提倡科学思想 D以上都是 5.为歌曲《我的祖国》作词的是(D)乔羽 6.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属于(D)类型的歌曲。源于进行式歌曲发展的颂歌 判断题 1.改革开放初期依然流行军旅歌曲,这是一种反常的现象,不好解释。否 2.从歌曲的发展史来看待历史,不能完全用否定的眼光看待文化大革命,其发生也许带有一定的必然性。是 3.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是美丽其格还是学生的时候创作的。是 4.当人民在歌颂自己崇拜自己的时候,其狭隘性就到了封闭的时刻。是 5.歌曲中的“武化”现象是新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一个最根本的文化行为。是 6.歌曲《歌唱祖国》是源于民族发展的颂歌。否 校园歌曲(二) 1.歌曲《打倒军阀》是根据什么歌曲改编的(A)《两只老虎》 2.《种大烟》是(D)的民歌。河北 3.歌曲《梦到家和故乡》被李叔同重新填词后,歌名改为(C)《送别》 4.属于河北民歌的是(D)《孟姜女》 5.《九反朝阳》是(D)的民歌。吉林 6.《绣荷包》是(C)的民歌。陕北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一、财政补助收入 财政补助收入(总账)账户,核算事业单位按照核定的预算和经费领报关系收到的由财政部门或上级拨入的各类事业经费,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财政补助收入累计数。 ①收到财政补助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 贷:财政补助收入 ②余额缴回时, 借:财政补助收入 贷:银行存款 ③年终结账时,将“财政补助收入”贷方余额全部转入“事业结余”科目, 借:财政补助收入,贷:事业结余 年终结账后,本科目无余额,应按“国家预算收入科目”“款”级科目设置明细账。 二、上级补助收入 上级补助收入(总账)账户,核算事业单位收到上级单位拨入的非财政补助资金,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上级补助收入累计数。 ①收到上级补助收入时,借:银行存款,贷:上级补助收入 ②余额缴回时,借:上级补助收入,贷:银行存款 ③年终结账时,将“上级补助收入”贷方余额全部转入“事业结余”科目,年终结账后,本科目无余额。借:上级补助收入,贷:事业结余 三、拨入专款 拨入专款(总账)账户是指定用途、并需要单独报账的专项资金,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拨入专款的累计数,年终未完项目暂不结转,科目应按资金来源和项目设明细账核算。 ①收到拨入专款时, 借:银行存款,贷:拨入专款-××× ②余额缴回时, 借:拨入专款,贷:银行存款 ③余额留归本单位时 借:拨入专款,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④年终结账时,对已完工项目,将“拨入专款”与“拨出专款”、“专款支出”科目对冲, 借:拨入专款,贷:拨出专款(专款支出) ⑤余额转入“事业结余”,借:拨出专款,贷:事业结余 四、事业收入 事业收入(总账)账户,核算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所取得的收入,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事业收入累计数。根据事业收入的种类或来源设置明细账。 收到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也在本科目核算。但收到应返还所属单位的预算外资金,主管部门要通过“其他应付款”核算。 ①取得收入时,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贷:事业收入 ②收到应缴财政专户的收入,借:银行存款,贷:应缴财政专户款 ③上缴应缴财政专户款, 借:应缴财政专户款贷:银行存款 ④收到财政专户拨入预算外资金时,借:银行存款 贷:事业收入 ⑤期末,应将“事业收入”贷方余额全部转入“事业结余”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借:事业收入贷:事业结余 五、经营收入 经营收入(总账)账户,核算事业单位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经营收入累计数。可根据收入种类设置明细科目,也可并设若干总账科目。 ①取得租金收入时,借:银行存款(现金) 贷:经营收入

浅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特点特色

浅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特色 在我国,我国的企业会计体系和预算会计体系两大类,而预算会计体系又分为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两个分支。预算会计改革后,把事业单位会计同行政单位会计区分开来。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企业会计核算相比,存在着较大的特色。本文通过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特色进行分析探讨,可以更深入的掌握和了解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概述 1.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定义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是指根据事业单位的性质和营运目标,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事业单位委托责任的会计信息,作出经济和社会决策的一种非营利组织会计。它包括几层含义:(1)不以营利为目的;(2)对象是各类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活动及其结果(3)目标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事业单位受托责任的会计信息,一边作出正确的经济和社会决策;(4)核算程序和方法是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2.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对象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对象主要是指各类事业单位在单位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各项收入、支出和结余,以及在事业单位资金运动中形成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特色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特色是与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和企业会计核算相比较而言的。它主要表现在会计基础、会计要素结构及会计科目、会计等式、会计核算内容及方法有其特殊性等一下四个方面。 1.会计基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预算会计可以采用不同的会计基础。事业单位会计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我国的事业单位在进行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还可以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因此,事业单位对预算资金的收支进行核算和监督以收入实现制为基础,对经营性收支业务可采用权责发生制。而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行政单位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2.会计要素结构及会计科目。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和行政单位会计会计要素相同,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而企业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企业会计核算的资产和负债从他们的本质上基本是相同的,其他几类要素在实质上还是与众不同的。 (1)净资产与所有者权益: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一样,但它属于国家政权性质;企业会计中与之相对的概念是所有者权益,它是各种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而事业单位当中的净资产是政府与非盈利组织所拥有的资产净值,产权单一,是预算会计所特有的事业单位属于社会公益性质,不存在向投资者分配结余和不存在明确的所有者权益,但是会有收支结余。显然预算会计中的净资产没有上述明确的所有者权益特征。 (2)收入:行政单位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财政拨入经费,除此以外,还有一些预算外资金收入等,而企业的收入是指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企业收入的实现主要是靠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产生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企业盈利;而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企业都有收入要素,名称虽然一致,但在本质上有较大的不同。事业单位的收入指国家或单位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主要从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取得的收入。事业单位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通过上级拨款,所以具有非偿还性的特点,他的目的是为了补偿支出,而不是为了盈利。可以认为,行政单位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财政预算资金,企业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市场,事业单位收入来源渠道既有财政预算资金,又有市场资金。 (3)支出与费用:行政单位的支出主要是经费支出,除此之外,还有拨出经费等。而企业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1)完整篇.doc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1) - 从生产力的发展过程看,人类社会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已经历了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正在进入信息社会。面对信息社会的到来,各个国家、各个行业、各个不同的从业人员都在思考着同样一个问题:信息社会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将如何应对。会计人在说: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价值在于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会计信息系统是由会计人员、数据处理工具和数据处理规程组成的有机整体。会计信息系统历史渊源,至今仍然久经不衰,并且呈现出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的趋势。其根本原因就是它能够加工和利用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满足经济管理的需要。提供会计信息既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出发点,也是会计信息系统的终结点。在这方面,无论是传统会计信息系统,还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或者是会计信息化系统,可以说不存在什么差别。这是由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处的地位所决定的。一方面,经济及其发展水平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助推器。经济是因,会计信息系统是果。不同的经济形态和经济发展水平,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要求也不同。结绳记事是会计信息系统对原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适应,“资产=负债+业主权益”的平衡公式是会计信息系统对封建及原始资本积累经济发展水平的适应,成本和损益计算是会计信息系统对于工业经济社会的适应,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信息系统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适应。另一方面,会计信息系统对它所处的社会及其经济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结绳记事促进了原始社会剩余物品的分配,“资产=负债+业主权益”促进了人类社会借贷关系的发展,成本和损益计算促进了现代工

业的进步,会计信息化则促进了经济的全球化。在上述两方面中,相比之下本文更加关注后者。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探讨会计信息系统的价值。我们研究会计信息系统只是一种过程或手段,而真正的目的是这个系统的产品-会计信息。这是因为会计信息系统的价值是通过提供会计信息来体现出来的。会计信息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双重属性。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是指它能为决策者所使用,并能够减少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会计信息的价值是指决策者在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时所能够减少的不确定性程度。会计信息越是有序,经济决策中的不确定性程度就越小,会计信息的价值就越大。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会计信息有使用价值,就一定有其价值。使用价值越大,价值就越大。反之亦然。不仅如此,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内涵会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不断丰富。会计信息的价值是通过其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来体现出来的。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决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到处充满着经济决策,而决策是建立在信息基础之上的。无论是微观经济决策,还是宏观经济决策,概不例外。二、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价值是极其有限的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产生于中世纪意大利威尼斯的商贸活动,完善和发展于20世纪中叶的工业社会。它是以手工为主的会计,或者说是一个手工会计数据处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会计人员借助于笔、算盘和凭证、账簿及报表对经济活动中发生的交易和事项,依据会计准则、制度,按照复式记账法、历史成本和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思想体系,进行会计处理,最终生成会计信息。在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存续的漫长历史时期,它不仅与当时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而且促进了经济和科技的进步和发展。随着经济环境的不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 [摘要] 我国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存在诸多不利之处,需进一步深入财政改革,引入权责发生制。文章通过分析现行收付实现制的弊端,根据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提出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 在我国会计核算中,核算基础主要有两种,即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但近年来,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等改革措施的实施,直接触及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基础问题,是继续采用收付实现制还是采用权责发生制,现就此浅谈一下。 一、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弊端 1.无法对复杂多样的新业务进行正确的处理。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存在采购环节与付款环节相分离的现象,出现了货物已到,发票账单未到、款未付的业务,也出现了货款已一次性支付,但货物尚未到达的业务。在收付实现制下,行政事业单位对未支付货款,但已收到的物资,不登记入账,对仅支付部分款项的物资,也只能按拨款单据中的实际支付金额确认和计量,显然不能对采购业务进行确切地反映。 2.引发不同年度间收支规模的波动。收付实现制下,记录收入、费用的时间是以款项的收到或付出的时间为准,而不考虑收支项目的匹配性。现实是,无论是行政单位还是事业单位都存在着并非每年都发生的费用如固定资产修理费,在修理费发生的年份,支出规模较大,其余年份则没有或发生数额较少的支出,造成各年度的支出规模不一。 3.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建立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上的会计信息,不可比性较大。一是纵向不可比。收付实现制是按当期实际收入数和支出数分别确认和计量的,一些应分属不同会计期间的收入和支出项目,由于在本期发生,便作为本期的收入和支出数,从而导致前后会计期间信息的不可比。二是横向不可比。收付实现制是以资金是否实际付出作为确认支出和费用的标准,而不核算资本的损耗。另外,虽然目前大多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但有些事业单位已采用权责发生制,如医院。两种会计核算基础所反映的会计信息质量必然不同,也使得各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具有可比性。 4.不能客观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结余。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当年的结余就是当年实际发生的收入和支出的差额,据此结余可能会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实现当年的收支平衡,可能人为决定当年的收入数或支出数,以达到收支平衡的目的,使财务信息缺乏可靠性和一致性。这种收支平衡的背后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应收未收、应付未付等虚假平衡现象。二是虽然单位账面反映

我国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与特点

目录 一、绪论.......................................... - 2 -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 3 - 2、1第一阶段为手工会计信息系统................. - 4 - 2、2第二阶段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 4 - 2、3第三阶段为准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 5 - 2、4第四阶段为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 7 - 三、会计信息系统与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区别与联系.... - 7 - 四、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 10 - 五、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 11 - 六、结束语....................................... - 13 - 七、参考文献..................................... - 14 -

会计信息系统在我国的发展及其趋势 摘要:本文对我国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做了回顾,从是否克服了传统复式薄记的弊端角度来分析每个阶段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 关键字:会计信息系统发展区别与联系趋势 一、绪论 会计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信息系统的深入应用、发展与企业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会计信息是企事业单位最重要的经济信息,它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反映和监督企业经营状况,并为管理、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因此有一种会计理论把会计理解为信息系统,而在现代科学技术的背景下,这样的信息系统无疑就是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对各种会计数据进行收集、记录、存储、处理与输出,并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向使用者提供所需会计信息,辅助他们管理、预测和决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 在20世纪的今天,会计电算化、信息网络化可以说早以被我们

浅析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

Finance and Accounting Research | 财会研究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158 浅析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 刘航宇 茆庄 江苏省血液中心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于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本次研究中,本文将会立足于会计制度改革展开分析,在了解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的影响基础上,总结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要作用;之后对事业单位如何在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开展工作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对相关人员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会计工作 在新的改革背景下,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社会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变化,从事业单位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深化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于增强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的影响 (一)有助于实现会计工作的规范化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规范的会计工作已经成为推动企事业发展的关键,在这情况下,会计制度改革工作中,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迎来了发展变革,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历程中,实现了对传统会计工作内容的管理,将原本尚未规范化的标准进行了详细的统一与定义,让事业单位在财务工作中,可以通过一个完整的系统化体系开展财务工作,并缩小了同类行业之间存在的差异,有助于提高财务工作质量。同时,会计制度改革对于事业单位其他部门工作的开展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实施会计制度改革之后,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将会变得更加规范化,并且这种规范化的工作对于其他部门之间也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依靠会计部门本身所具有的科学规范性、改革驱动型的先进性,发挥自身的模范作用,促使事业单位内部自我完善工作流程,实现各项工作的全面优化。 (二)有助于提高会计工作的适应性与配套性 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改革,能够进一步增强会计制度与政府收支管理工作的变革,有助于强化彼此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了新会计制度本身的适应能力,使新会计制度改革工作可以更好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测系统能够对已知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未知问题进行估计并及时针对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措施。根据实际情况行政事业单位的预测系统在两种不同的模式之间进行选择,具体有电信与定量两种方法,当然如果有其他需求的话,也可以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的模式。 (二)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决策系统 如何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做出正确的决定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一般的企业相比,行政事业单位所要考虑的问题更多,也更加全面,因此管理会计系统的构建,刻不容缓,而对管理会计体系构建中的管理决策系统应该要保证其系统的多样性和全面性。为保证决策的公平公正,公开,行政事业单位各个部门之间应该要互相协作,多加沟通,通过管理决策系统提供的信息做最终的正确判断。 (三)内部控制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会计系统构建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需求来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是为各个管理部门内部决策控制等方面的信息,其中会计方面的信息是主要信息。这也就是说,内部控制管理会计系统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强化所有的财务管理措施,提高财务部门的执行力,最终达到提高整个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目的。 (四)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控制系统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过程中,预算能有效控制财务支出,使经济效益最大化。像行政事业单位以及类似这种单位的公共部门,如果想要得到高速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要对财务支出进行预算,包括在各种经济活动中,日常业务中的使用费用预算都是必要的预算控制。预算管理控制系统能够针对公共管理部门的财务支出进行有效预算,帮助财务部门从根本上节约财政支出,同时针对需要进行财务支出的活动进行评估和分析,使预算工作能从整体到局部,部门到个人统一实现各司其职,明确责任的目的。 (五)行政事业单位的业绩评价系统 行政事业单位如果没有合理有效的,考勤系统或业绩评价系统,那在管理就如同一盘散沙般难以达到管理的目的。尤其是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业绩评价系统的重要性众所皆知,该系统的存在能够有效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对哪些人在工作中偷懒懈怠,或哪些人在工作中积极热情都有一个合理的评价。其次,业绩评价系统还能改善整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氛围,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让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到实际的管理工作中来,减少打混摸鱼的工作人员的存在。 (六)培养管理会计人才 任何企业或单位想要有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不断的吸纳新鲜人才,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更是如此。将人才培养作为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建设项目能进一步的促进行政事业的单位管理会计发展,可通过培训,深造学习等这些方式来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自身管理水平,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意识,让相关管理人员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无论是一般性的企业单位还是公共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系统的构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单位运行的效率,同时还能在最大程度上节约财政支出,减少行政成本。虽然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系统构建仍然有很多的不足,但也能适应当下经济市场体系的需求,未来,会计体系制度将会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永泽.况玉书.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构建[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4(2) [2] 陈庆玲.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构建[J ].财会学习.2016(11) [3] 盛嘉璐.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构建[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38) 作者简介: 曹凯琦,就职于西安培华学院,本科,研究方向:会计。 DOI:10.14097/https://www.wendangku.net/doc/544277399.html,ki.5392/2019.03.08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