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浙江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10584149

浙江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10584149

浙江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2004-04-22

浙江省林业勘察设计院

百山祖管理处

二〇〇一年五月

项目名称:浙江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百山祖部分)

设计单位:浙江省林业勘察设计院

浙江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百山祖管理处

设计证号:国家林业部林资证字甲B010号

国家建设部工程设计乙级1211172号

院长:刘安兴

项目负责:张履勤余久华

主要参加人员:

邱瑶德张履勤王翔余久华吴明鑫

姚丰平马海泉陈小荣周荣飞叶小明叶珍林

执笔:张履勤王翔

制图:王翔

审稿:王章明李土生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背景 8

1.2规划依据 9

1.3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9

1.3.1指导思想 9

1.3.2规划原则 10

1.4规划期限 11

1.5扩建保护区 11

1.5.1保护区扩建的背景及可行性 11

1.5.2保护区扩建结果 12

第二章基本概况及现状评价 13

2.1基本情况 13

2.1.1地理位置与范围 13

2.1.3社会经济状况 17

2.1.4历史和法律地位 18

2.2现状评价 20

2.2.1自然生态质量评价 20

2.2.2保护区管理水平评价 29

2.2.3保护区经济评价 32

2.2.4保护价值 35

2.2.5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36

第三章总体布局 38

3.1保护区性质和保护对象 38

3.1.1保护区性质、类型 38

3.1.2保护对象 38

3.2规划目标 38

3.2.1总体目标 38

3.2.2近期目标 38

3.2.3中期目标 39

3.2.4远期目标 39

3.3保护区功能区划 40

3.3.1区划原则 40

3.3.2区划依据 40

3.3.3功能区划分 41

3.4总体布局 42

第四章规划内容 44

4.1保护管理规划 44

4.1.1保护的原则和目标 44

4.1.2保护措施 47

4.1.3野生动植物保护规划 48 4.1.4防火规划 51

4.1.5保护方式 56

4.1.6病虫害防治规划 57

4.2科研监测规划 58

4.2.1现状与依据 58

4.2.1任务与目标 59

4.2.2开展科研的原则 60

4.2.3科研项目 60

4.2.4科研工程与规模 62

4.2.5科研队伍组织建设 66

4.3宣传教育规划 66

4.3.1宣传教育任务 66

4.3.2宣传教育建设项目规划 67 4.4基础设施规划 68

4.4.1处、站址规划 68

4.4.2道路建设规划 68

4.4.3供电与通讯规划 70

4.4.4生活设施规划 70

4.5社区共管规划 71

4.5.1社区共管的原则和目标 71 4.5.2社区共管规划 71

4.5.3周边最佳产业结构模式 73 4.5.4人口控制和社区建设 73 4.6生态旅游规划 74

4.6.1生态旅游的原则 74

4.6.2规划的指导思想 74

4.6.3旅游资源评价 76

4.6.4旅游发展前景预测 78

4.6.5景区规划与建设规划 78

4.6.6环境容量分析 80

4.6.7客源和市场分析 82

4.6.8环境质量控制 82

4.6.9绿化美化规划 83

4.6.10三废处理 83

4.6.11旅游项目规划 83

4.6.12旅游效益分析 84

4.7多种经营规划 85

4.7.1多种经营活动的原则 85

4.7.2多种经营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 87 4.7.3多种经营项目和生产规模 87

4.7.4多种经营项目效益分析 90

4.8环境保护规划 91

4.9医疗保健规划 91

第五章重点建设工程 92

5.1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 92

5.2科研设施和监测工程 93

5.3宣传教育和培训工程 93

5.4生态旅游设施工程 93

5.5多种经营设施工程 93

第六章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 94

6.1组织机构 94

6.2人员编制 97

6.3组织机构的任务、作用和职能 97

第七章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 99

7.1投资概算 99

7.1.1概算范围 99

7.1.2概算依据 99

7.1.3投资总概算 99

7.2事业费预算 101

7.3资金筹措 101

第八章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102

8.1政策保障 103

8.1.1执行国家与地方相关法律法规 103 8.1.2采取特殊优惠政策 103

8.2组织保证 104

8.3资金保证 104

8.4人才与技术保障 105

8.5管理保证 105

第九章效益评价 106

9.1生态效益 107

9.2社会效益 108

9.3经济效益 109

附表

附表1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土地面积统计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2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各类面积、蓄积统计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3百山祖自然保护区乔木树种面积蓄积统计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4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区划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5风阳山—百山祖自然保护区主要建设工程规划表 122

附表6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建设设备清单 126

附表7百山祖保护区工程建设投资概算与安排表 128

附件

附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函[1992]166号 130

附件二关于委托对浙江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总体规划的函 132

附件三浙江省华南虎踪迹发现及其基因鉴定工作报告 133

附件四庆元县人民政府文件庆政[2001]15 136

附件五百山祖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 138

附件六百山祖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录 140

附件七百山祖植物名录(注*为引种) 143

附件八百山祖动物名录 232

附图

面积增加示意图

植被分布图

功能分区图

珍稀动植物分布图

工程建设图

前言

浙江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界保护区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下设凤阳山、百山祖两个管理处。其中百山祖部分位于浙江西南部的庆云县境内,处于整个保护区的东南部,最高峰百山祖海拔1856.7米,为浙江省第二高峰。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这里保存着较大面积呈自然原生状态的森林生态系统和大量的野生生物物种。百山祖是不可多得的珍稀动植物避难所和天然生物基因库,是保护和研究我国及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基地。区内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自然遗迹以及良好的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认识自然、了解历史、增长知识的天然博物馆,也是人们学习、娱乐、休闲、避暑疗养的胜地。

总体规划是指导自然保护区今后建设、管理和保护工作的纲领性文件,1996年由浙江省林业勘察设计院会同百山祖管理处、庆云县林业局编制了百山祖部分总体规划,此总体规划为保护区开展基础建设、资源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全体管理人员近些年的共同努力,本保护区域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初步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措施。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保护区内新物种的出现以及保护物种资源分布的变化,原有规划已不适应保护区保护事业的发展。为此,为了全面地保护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自然保护区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根据国家林业局(林计财规字[2000]64号)《关于规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建设程序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精神,由浙江省林业勘察设计院会同百山祖管理处,在原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重新对规划方案进行了研究与修订。

为使华南虎有合适的生活空间,切实有效的保护这一世界最濒危的珍稀动物,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1994]》及《庆元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结合保护区实际,首先对保护区的面积进行扩大,并对各功能区进行了重新调整。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自然保护区工程总体规划设计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大纲》、《浙江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在综合分析研究本保护区的自然环境、资源状况的基础上,确定保护区的性质、建设方针与目标,提出了各种保护、利用的原则和方法,并以生物多样性保护及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为重点,对保护区各种保护、科研、宣教、旅游、多种经营等建设和发展作出了较为详实的分析、规划。本总体规划力求做到规划的科学性,布局的合理性及实施的可操作性。

在规划过程中,先后得到浙江省林业局、丽水市林业局、保护区管理局、庆元县委、县府、县林业局等有关部门的领导与专家的大力帮助与指导,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本总体规划虽几经修改,但终因涉及面广,时间仓促,加上编者水平有限,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领导批评指正。

本总体规划提供如下成果:

一、《浙江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百山祖部分)》报告;

二、各种有关附表、附件、附图及专题;

三、总体规划图及植被、主要保护动植物分布图;

四、有关照片集。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背景

浙江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百山祖部分(为方便起见,以下简称“本保护区”)位于东海之滨的浙闽丘陵,在全球陆地生物圈的地带生物群落分类中属于有夏雨的热带——暖温带(海洋性)交错区,为亚洲的特殊地区。同时,地史古老,地势高差大,形成中亚热带至中温带的气候垂直系列带谱和多变的小地形和小气候,保留了植被垂直系列带谱和丰富的生物资源及相应的生物群落,是一个典型的东南沿海季风区中山丘陵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

本保护区生物物种十分丰富,是已知叶附生苔种类最多的产地,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分布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0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7种,浙江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9种。目前许多动植物种类已处于濒危状态,尤其是1987年被国际物种保护委员会(SSC)列为全球最濒危的十二种物种之一的百山祖冷杉(此物种为本保护区特有种,目前这种冷杉自然生长仅存3株)及1998年新发现的世界最濒危的十大物种之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华南虎,亟待加大保护力度。建设好本保护区将有效地拯救许多濒危物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本保护区地处瓯江源头,森林资源极为丰富,为“浙南林海”中的精华,是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现有森林面积2.3万公顷,宛如瓯江一大蓄水库。建设好本保护区不仅对保持这一地区的自然生态平衡,维护和改善当地人民生存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涵蓄了大量水资源,为瓯江沿岸数百万居民提供丰富的生活、农业、工业用水,为延长紧水滩等水电站的使用寿命均有着重大作用。

本保护区风景资源丰富,盛夏凉爽宜人,是理想的旅游和避暑胜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发挥森林游憩保健作用的要求将日益增长。应当在保护好森林生态环境及动植物资源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开展旅游事业,满足人们欣赏大自然风光,观察野生动、植物的需求。

本保护区是我省林业对外开放的窗口,有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通过本保护区建设,将有利于区内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维持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开展生物物种资源及生境监测研究,有利于探索、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通过保护区建设,实施广泛有效的生态保护宣传教育,有利于全民树立环保意识,参与自然保护工作,并为开展生态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保护区建设,可以进一步提高知名度,方便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扩大对外开放,为促进保护区建设快速发展创造条件。

正是有着以上诸多的作用,为了保护百山祖的自然资源,1985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百山祖省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保护区以来,国家和地方投入了一定的资金,广大职工为保护区的发展壮大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从目前的整体情况来看,本保护区基础设施还比较简陋,管理手段还比较落后,现代化的保护、管理、科研、监测、宣传教育体系还未形成,远远不能适应日益严峻的保护形势的需要,严重制约着保护区的保护和发展。由此,迫切需要改善区内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搞好保护站、点的建设,添置必要的防火设施、交通工具和科研设备等。

根据国务院国函[1992]166号文件精神和国家林业局林护发[2000]131号“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通知”、林计财规字[2000]64号“国家林业局计资司关于规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建设程序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要求,为了加快本保护区的建设步伐,科学地进行总体布局,合理地安排建设项目,高效地使用建设资金,提高工程建设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本保护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并在可靠翔实的科研、调查材料的基础上,编制本总体规划方案。

1.2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5)《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6)《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函[1992]166号《国务院关于同意天津古海岸与湿地等十六处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批复》;

8)国家林业局司局文件林计财规字[2000]64号《国家林业局计资司关于规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建设程序有关问题的通知》;

9)《自然保护区工程总体设计标准》;

10)《浙江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

11)浙江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方案编制项目委托书。

12)《庆元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13)庆元县人民政府文件庆政[2001]15号《关于要求扩大百山祖自然保护区面积的请示》;

1.3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3.1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全面贯彻落实“加强保护、积极发展、合理利用”的保护管理方针;以保护为宗旨,科技为依托,宣教为重点,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强以保护为主体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保护生物资源,拯救濒危野生动植物,发展珍稀种群;进一步开展科研、监测、宣传教育、科普培训、生态旅游、多种经营等活动,努力把保护区建设成为生态系统完整、各类资源持续发展、综合效益不断提高、具有自身特色和示范作用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3.2规划原则

为全面执行保护区规划指导思想,在整个总体规划中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以法律为依据原则。保护区规划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要求。

2)坚持保护第一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以保护为宗旨,在保护好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以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主开展经营活动,提高经济收入,促进保护事业可持续发展。

3)坚持科技为先导,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原则。总体规划力求科学、合理,体现时代发展、科技进步。

4)坚持保护区建设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保护区建设发展规划要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必须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速度和要求相适应、相协调,以确保保护事业稳步、顺利发展。

5)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规划要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实事求是,讲究实效;要合理布局,以建设合理的综合保护体系;要突出保护、建设的重点,优先保证核心区的保护工程、科研工程及相配套的附属工程,以保护百山祖冷杉、华南虎等珍稀濒危动植物和原生生态系统为核心,遵循生态优先、先重点后一般、先易后难的原则,逐年分步实施。

1.4规划期限

本期规划期限为2001年—2010年。2001—2005年为前期,2006—2010年为后期。前期主要安排一些基础性项目和急需实施的项目,后期对保护区的保护管理体系作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对2010年以后只作远期瞻望。

1.5扩建保护区

1.5.1保护区扩建的背景及可行性

1998年,百山祖管理处管理人员在巡山时发现3只类似老虎的动物,但当时没有确证是华南虎。为确证华南虎在百山祖的存在,同年11月,管理处成立了华南虎调查组,经过一个月的野外调查,获取粪便样本5个,制作脚印石膏模型2份,脚印图片一组。将粪便样本送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进行遗传学基因鉴定。由浙江省林业局主持,浙江大学以方盛国教授为首成立了“浙江省华南虎踪迹发现及其基因鉴定”课题攻关组,经过近二年的攻关,于2000年10月由省科委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鉴定,与会专家一致确认华南虎存在于百山祖境内。

华南虎是世界上现存5个亚种中最濒危的一个亚种,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已被列为全球极度濒危的十大物种之一。华南虎在生物多样性中体现了物种多样性中国生物物种的特有性。对研究了解动物区系和植物区系的特征和形成方面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持续利用的优先领域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

在亚洲的其它地方的虎类保护实践证明,有效地维持一个华南虎种群需要一个较大的合适环境,至少400平方公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1994),仅依靠小块、分离的保护区是很危险的。为此,必须扩大保护区面积以切实有效保护这一世界最濒危的动物。

而在百山祖保护区扩大面积,我们认为是可行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当地政府重视。庆元县人大已于2001年3月30日通过了《庆元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纲要》明文规定:“扩大百山祖保护区面积到400平方公里,积极创建保护小区,建设珍稀动植物保护与拯救基地”。这为保护区面积扩大提供了可行的依据。第二,国家及省正在出台《生态公益林建设补偿机制》,为保护区周边的公益林建设提供了机遇。第三,有效地保护华南虎,对提高庆元的知名度、发展社会经济具有重大意义,并通过长期的宣传,当地老百姓的思想意识普遍有所提高,为面积扩大带来了方便。第四,保护区周边区域,因受保护区的影响、交通条件的限制以及林业主管部门对保护区周边地区加强护林监控措施,至今自然植被保存较好,资源尚未较大程度地被开发利用,为保护区范围的扩充奠定了基础。

1.5.2保护区扩建结果

根据保护区周边区域的具体情况,本次面积扩大的范围主要是在保护区东向毗连的合湖乡、贤良镇;西南方向的伍大堡乡。这些区域的基本特征是森林植被好、且人口密度低。有利于今后保护区的建设。经扩大后的保护区面积为25667.1公顷,其中,原有面积10880.1公顷,新增面积14787公顷。详见面积扩大示意图。

第二章基本概况及现状评价

2.1基本情况

2.1.1地理位置与范围

本保护区是整个浙江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东南部,地处浙江省庆元县境内。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县境内东北部以百山祖为中心的一片,也是其主要部分,西北与龙泉接壤,东与景宁毗邻,南与县境内五大堡、贤良等乡(镇)交接,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19°7ˊ45"——119°19ˊ20",北纬27°37ˊ45"——27°50ˊ30"之间,面积25227.8公顷;另一块位于庆元县的安南乡,面积仅有439.3公顷。本保护区总面积25667.1公顷。

2.1.2.1地质地貌

本保护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的闽浙丘陵区,由华夏古陆华南台地闽浙地质演变而成,地史古老。山体属洞宫山系,由福建武夷山脉向东伸展而成。基岩为侏罗纪火成岩(如英安质凝灰岩、熔结凝灰岩、流纹岩、花岗岩等;五岭坑保护站区域是前泥盆纪变质岩),最高峰百山祖海拔1856.7米,被誉为“百山之祖”,是浙江第二高峰。最低海拔550米,为五岭坑保护站所在地。其地貌类型为深切割中山,以侵蚀地貌为主。区域内奇峰林立,地势险要,山地坡度大多在30度以上,峡谷、悬岩频见。

2.1.2.2气候

本区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属“南岭闽瓯中亚热带”气候区。据保护区气象站多年观察测定,其年平均温度12.8℃,年降雨量2341.8mm,年相对平均湿度84.0%,极端低温-13.2℃,极端高温30.1℃,无霜期187天,≥10℃积温3653.3,降雨主要集中在4-5月份,而高温季节在4-8月份,和典型亚热带气候一样有明显的湿热同季现象,但由于其独特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条件、森林生态环境等,气候有其特殊性,和庆元县城相比主要表现为温度低、雾日多、雨水充沛、相对湿度大等。尤其是局部林地的气候更为特别,如发育硅质棕黄壤的百山祖主峰南侧,也就是世界珍稀濒危植物——百山祖冷杉的生长地,年平均温度8-10℃,相对湿度达95%,雾日都在200天以上。正是由于这种特殊性使得百山祖冷杉这一古老植物得以幸存,同是,由于百山祖冷杉需要生存在这一狭窄、特殊的气候环境中,使得我们对其保护存在相当难度。

2.1.2.3土壤

据不同海拨高度和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剖面调查分析,本区森林土壤共有三个土类、五个亚类、七个土属。海拨800米以下为红壤,800米以上以黄壤为主,棕黄壤土类仅集中分布于海拨1700米左右的百山祖南坡。由于山地大多在800米以上,故以黄壤为主,主要土属有山地黄泥土、山地黄泥砂土、山地石砂土。土壤质地为中壤,土层中至厚,ph值4.0—5.3,具有有机质含量高、酸性强、土体疏松、腐殖质层厚、有较好的保肥持水功能等特点,是林木生长较为理想的土壤。

2.1.2.4水文

本区溪流呈放射状,分属瓯江水系、闽江水系和福安江水系。百山祖西南坡为闽江支流松源溪的源头,东北坡为瓯江主流的发源地,东南坡为福安江的发源地,素有“三江之源”之称。因此,保护百山祖的森林植被对三江源头的水源涵养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2.5植被

本区森林植被在全国植被分区中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部亚地带。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又因海拔高度的变化,在相应的气候垂直分布带上形成森林植被的垂直带谱系列。

1)自然植被:由低海拔至山顶出现排列有序的森林植被类型。

a、常绿阔叶林:分布于海拔800—1100米的南坡沟谷,土壤属红壤,组成树种主要有树参、木荷、红楠、甜槠、长果桂、青冈栎、深山含笑、岩青冈、拟赤杨、薯豆、南岭山矾、温州冬青、矩形叶鼠刺、柃木、石斑木、毛冬青等乔灌木组成。另在海拔1200—1600米的北坡沟谷,土壤为暗黄壤,分布着以岩青冈为优势种的常绿阔叶林。伴生树种主要有木荷、硬斗石栎、甜槠、细叶青冈、浙江樟、显脉冬青、黄牛奶树、麂角杜鹃、猴头杜鹃、云和新木姜子与茶条果等乔灌木。

b、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于海拔1300—1650米的山坡山岙。土壤为棕黄壤。主要组成种类为光叶水青冈、岩青冈、巴东栎、秀丽槭、多脉青冈、蓝果树、浆果椴、雷公鹅耳枥、东方古柯、马银花等乔灌木。

c、针阔叶混交林:可分为马尾松阔叶混交林,分布于海拔600—1200米的山坡山岗;杉木阔叶混交林,分布于海拔1000—1500米的山岙山坡;黄山松阔叶混交林,分布于海拔1100—1750米;福建柏阔叶混交林,分布于海拔900—1600米;柳杉阔叶混交林,分布于海拔1500米的山坡,以及百山祖冷杉阔叶混交林等6个群系。土壤由红壤到黄壤。主要伴生树种有乌冈栎、大萼红淡、球核荚迷、云山八角枫、柏拉木、光皮桦、甜槠、榕叶冬青、交让木、显脉冬青、水丝梨、华箬竹、百山祖玉山竹、常绿荚迷、翅柃、波叶红果树与四川冬青等乔灌木。

d、黄山松林:分布于海拔1100—1750米的山坡上部与山岗一带。土壤为黄壤。主要伴生树种为木荷、甜槠、四川冬青、阔叶十大功劳、三桠乌药等乔灌木。

e、山顶矮曲林:分布于海拔1700—1750米的山岙。以多脉青冈占优势,伴生树种有薄叶山矾、白檀、大柄冬青、小叶白辛树、江南花楸、毛山樱、华箬竹、短柱茶等乔灌木。

f、灌草丛:分布于海拔1700米以上的山岗。由四川冬青、岩柃、庐山小檗、波叶红果树、水马桑、圆锥锈球、掌叶悬钩子、三花莓、野珠兰等灌木类组成,中间夹杂着禾草类及其他稀疏杂草。

此外还有少量毛竹林,主要分布于中低海拔的集体林中。

2)人工植被:人工林主要有杉木林、松木林、毛竹林及茶园等,也有少量由驯化、引种的树种如水杉、华山松、秃杉、麻栎、日本扁柏、日本冷杉、日本落叶松、大叶花柏、细叶香柏、罗汉柏等的人工林。

2.1.3社会经济状况

2.1.

3.1行政区域

本保护区位于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东北部,行政范围涉及庆元县万里林场(国有)及百山祖乡、贤良镇、合湖乡、伍大堡乡、安南乡等5个乡(镇)32个行政村,其中行政村涉及百山祖乡的栗阳、龙岩、枫树坪、斋郎、车根、桐梓、黄皮、桥陌8个行政村;贤良镇的新村、湖池、库源、青林、溪沿、贤良6个行政村;合湖乡的合湖、兰泥、三堆、黄水、黄水岙、坑底、黄土洋、久住洋、西排9个行政村的全部;伍大堡乡的南源、北泽、甘竹山、天平马、梧桐洋、后广、八洋、盖竹、东坑9个行政村;安南乡的五岭坑保护站涉及上余、五岭坑、山头洋等行政村。林区涉及原保护区的十九源、茶木淤、百山祖、盘龙地、出水岙、车根、大湾、车根、大湾栏等9个林区。行政范围总面积25667.1公顷。

2.1.

3.2人口数量与民族组成

保护区域内现有人口12685人,其中合湖全乡5211人,百山祖全乡3487人,贤良镇部分村2487人,五大堡乡1500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49.4人/平方公里,汉族。现有职工(正式上岗人员)30人,其中植物、环保、动物、气象等专业技术人员10人。

2.1.

3.3交通、通信

本保护区域内合湖乡公路通车里程30.5km,百山祖乡102.2km,贤良镇35km,五大堡乡10km,总计通车里程177.7km。

电视地面接收台:合湖乡9个,百山祖乡10个,贤良镇8个,五大堡乡通有线电视,共计接收台27个。百山祖乡全部行政村都通电话,贤良镇4个行政村通电话,五大堡乡均通电话,五岭坑站未通电话。保护区内现有无线基地台1个。

2.1.

3.4土地或资源的权属

目前保护区界线(未扩区)清楚,保护区域界县、周边乡镇、村均无林权纠纷,经地方政府确权认定,保护区现有行政范围面积25667.1公顷,其中国有土地面积4341.8公顷,集体所有土地面积21325.3公顷,分别占总面积的16.9%和83.1%,保护区内森林资源1123452立方米,其中国有371523立方米,集体751929立方米,分别占33.1%和66.9%。

2.1.

3.5地方经济与社区教育

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百山祖乡2066元,合湖乡1688元,贤良镇1886元,五大堡乡1980元。

社区内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乡镇内均设有初中,行政村设有小学。

2.1.4历史和法律地位

据传,在百祖方圆百里的区域,距今二百多年前还是茂密的原始大森林,享有“万里林”之美称,至今在山坡上还残留着四、五人合抱的大柳杉树桩。遗憾的是:之后温州一带的木行商人,逆瓯江小溪而上,雇佣大批民工上山乱砍滥伐,把木材锯成大板方放运到温州,加上解放前近百年的反动统治,民不聊生,他乡百姓纷纷逃至该山,毁林种粮,烧山驱兽。到解放时,“万里林”差不多变成了“万里荒”。但由于地域辽阔及自然障碍和人为保护等原因,该地区仍有丰富的生物资源。

1958年,建立了庆元县万里林场。通过大面积的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等措施,森林资源得到迅速恢复,原有的天然阔叶林也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

从三十年代开始,特别是解放以后,先后有几十家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进入百山祖林区开展科学考察和学术研究工作。上海师院欧善华老师(在华东师大和上海师院学习、工作期间)连续多年深入百山祖林区,采集了大量标本并编写了种子植物名录,对百山祖及附近地区植物资源十分了解。

1963年,当时在庆元县林科所工作的吴鸣翔先生,一次偶然的机会在距百祖顶峰不远的南坡森林中,发现面前耸立着的几株参天大树与众不同,树身呈灰黄色,树皮龟裂,枝叶稀疏,似松非松,似杉非杉,一时难以辨认,一晃十二年过去了,1975年7月终于结出了直立的球果,有雌雄同株,也有雌雄异株。通过鉴定,正式被确认为冷杉属的新种——百山祖冷杉。

百山祖冷杉的发现,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国内外数十位著名植物学家、地理学家等,先后远道而来。其中1987年夏,美国著名植物学家、国家植物园教授戴德礼先生,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植物系教授、第四世纪研究室主任楚卡达先生等前来考察后感慨地说:这是被人遗忘的角落,是一块未开发的宝地。

1981年8月由丽水地区科委和地区林业局主持、组织,邀请了有关单位和部门的科技工作者、专家教授等对百山祖和五岭坑的生物资源进行了综合考察。

1985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林场范围和庆元林科所管理的五岭坑建立了百山祖省级自然保护区。

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原百山祖和凤阳山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合并扩建,升为“浙江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随后成立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下设百山祖管理处和凤阳山管理处。

1998年10月24日下午,百山祖管理处技术人员在巡山时发现三只类似华南虎的动物,11月,百山祖管理处组织科研人员成立了华南虎调查组,经过一个多月的野外勘查,获得粪便样本5个,制作脚印石膏模型2份,脚印图片一组。浙江大学以方盛国教授为首成立了“浙江省华南虎踪迹发现及基因鉴定”课题攻关

组,经过近一年半的探索研究,终于获得结果,200年2月17日,浙江省科委组织了该课题成果的鉴定活动,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建章教授等国内知名学者,与会者一致认为百山祖保护区内生存着华南虎,浙江大学、浙江省林业局于2000年2月18日下午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了这一惊喜的消息。

2.2现状评价

2.2.1自然生态质量评价

本保护区不仅自然生态环境优雅、生物资源丰富,且具有相当特色。其主要表现在:

2.2.1.1生物群落地带特殊性

1)地理位置独特

本保护区地处北纬28°附近的敏感区,根据德国生态学家H·沃尔特陆地生物圈的地带生物群落划分,属于有夏雨的热带—暖温带(海洋性)群落交错的特殊地带。该区域为亚洲的一个特殊区域,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区域之一,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和科研价值。

2)动植物区系成份复杂

本保护区生物资源不仅具有典型性、多样性,而且还具有十分明显的过渡性,动植物区系非常复杂。植物区系,根据中国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教授的划分系统,属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东区与华南区的连接地带。区系成份具有明显的华南区特色。很多华南区植物以此为北界,华东区植物以此为南界。据已知种子植物所属的区系成份分析,热带成份与温带成份几乎相等(表2—1)。动物区系,在地理分布和区系成份上具有华南区特色,以东洋界种群为主,同时掺有古北界种群。如脊椎动物东洋界占78.85%,古北界占21.15%。

百山祖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

表2-1

代号分布区类型属数比例(%)

1 世界分布 57 ——

2 泛热带分布 155 21.12

3 热带亚洲、热带美洲间断分布 38 5.18

4 旧世界热带分布 44 5.99

5 热带亚洲、热带大洋洲间断分布 30 4.09

6 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 28 3.81

7 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 79 10.76

8 北温带分布 112 15.26

9 东亚北美间断分布 64 8.72

10 旧世界温带分布 34 4.63

11 温带亚洲分布 6 0.82

12 地中海、中亚、西亚分布 7 0.95

13 中亚分布 0 0

14 东亚(东喜马拉雅至日本)分布 113 15.40

15 中国特有分布 24 3.27

合计 791 100.0

3)物种的分化变异中心之一

本保护区由于所处地带特殊,动植物分化变异也很明显。以植物为例:如乐东拟单性木兰,出现花器官多态分化现象,有多心皮两性花株、雄花株、心皮两面性花(或无心皮)与雄花共存的杂性花株等;还有大时三七、半枫荷、毛花松下兰等植物的分化变异现象。根据浙大张朝芳先生对蕨类植物的研究,认为本保护区也是鳞毛蕨属和复叶耳蕨属的分化变异中心。

2.2.1.2生物资源多样性

本保护区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据初步调查鉴定,计有种子植物173科828属2005种;蕨类植物36科82属236种;苔藓植物62科149属326种,其中叶附生苔5科13属38种;大型森林真菌12目37科97属256种;脊椎动物4纲26目74科254种;昆虫22目247科1346属2192种;蜘蛛22科75种。

1)植物资源

植物资源是本保护区生物资源的核心。由于处于有夏雨的热带—暖温带群落交错区,加上整个山脉呈西南—东北走向,地理环境特殊,自然条件优越,因而植物资源丰富,区系成份复杂,是南北植物汇流之区,为极其重要的天然植物物种及其遗传基因库。

据初步调查,区内有种子植物2005种,隶属173科828属。其中裸子植物9科32属63种;被子植物164科796属1942种。占浙江省种子植物的近80%。主要建群种为壳斗科39种、樟科38种、山茶科35种、木兰科29种、冬青科28种等,多为一些亚热带区系成份构成本保护区的地带性森林植被。此外,还有较严格的热带科如野牡丹科、桃金娘科、姜科、番荔枝科等分布。整个保护区的种子植物区系具有古老性、多样性、典型性和一定的过渡性等特点。不但有相当数量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而且有待开发的植物资源种类也很丰富,尤其是药用植物、观赏植物资源等。

b、蕨类植物

本保护区有蕨类植物36科82属236种,主要分布在常绿、落叶阔叶林下,构成中亚热带森林植被的一大景观。优势种主要为鳞毛蕨科、蹄盖蕨科、金星蕨科、水龙骨科、膜蕨科和卷柏科等科的种类。同是拥有石杉科、石松科、里白科、海金沙科、紫萁科等古老的科。区系成份上以热带或亚热带成份为主。其中膜蕨科石松属、瘤足蕨属、假蹄盖属、蹄盖蕨属在本保护区具一定的特色,对全面研究浙江蕨类植物具有重要价值。

c、苔藓植物

本保护区由于森林茂盛,林内温暖湿润,苔藓植物资源也很丰富。据调查共有62科149属326种,其中时附生苔5科13属38种。从这些种的地理分布看,热带——亚热带分布的种类相当丰富,约占林内全部种的75%。其中毛枝藓、褐冠鳞苔、佛氏疣鳞苔、延叶羽苔等分布在亚热带地区的种占林内总数的45.5%;列胞疣藓苔、扭叶藓、橙色锦藓、多褶苔等分布在热带地区的占林内总数的30.3%;而侧枝走灯藓、月瓣大萼苔、塔藓、叉苔等温带分布或广布的仅占林内总数的24.2%。这反映了百山祖常绿阔叶林内的苔藓植物区系既含有丰富的热带——亚热带成份,又具有一定的温带成份,体现了我国中亚热带南北地带的区系特色。三裂鞭苔,;圆尖细鳞苔、列胞耳叶苔、灰羽藓、赤茎小锦藓、延叶羽苔和包氏白发藓为本区常绿阔叶林内的优势种。区内不但苔藓植物种类多,而且生活型和群落类型也很丰富。腐木、树干和叶附生苔等群落,悬垂型和叶附生型等生活型的广泛分布既反映了林内湿度大,也反映出百山祖常绿阔叶林内生境的多样性和苔藓植物区系的复杂性。

本保护区的叶附生苔更具有显著特色,为我国亚热带地区叶附生苔的分布中心之一。其特点有三:一是多样性,其种类远超过地理位置更南的广东鼎湖山、江西井冈山和浙江乌岩岭等自然保护区;二是稀有性,在38种叶附苔中,阔体疣鳞苔是数量甚少的新种,大瓣疣鳞苔为我国特有种,呈明显间断分布的薄叶疣鳞苔百山祖也有分布,该种的地理分布为牙买加——印度尼西亚——日本——中国,在邻近的武夷山、乌岩岭、井冈山等地尚无记录。阔叶疣鳞苔和薄叶疣鳞苔在研究亚热带植被、植物区系和物种保存等方面有一定的科学价值,与百山祖冷杉一样,它们的存在使百山祖自然保护区更具特色;三是生境特殊性,百山祖之所以有丰富的叶附生苔资源,其主要原因就是在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生境。主要分布点有三个:百山祖冷杉附近,海拔1720米;十九源,海拔1600米;五岭坑,海拔600—800米。

d、真菌资源

真茵是森林植物资源的一部份,是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者之一。百山祖的真茵资源同样很丰富,据初步调查鉴定,计有12目37科97属256种。主要分布在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林下。生活型多样,既有地生大型真茵又有立木寄生真菌。其中97种为浙江省地理分布新记录。4种和2个变种为中国地理分布新记录。不少真菌具有药用和食用经济价值。

2)动物资源

本保护区地形地貌复杂,森林植树被保存良好,各种食物充裕,从而为各种野生动物生存、繁衍、栖息、活动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成为野生动物的天然避难场所。

a、脊椎动物4纲26目74科254种,其中两栖纲2目8科22种,爬行纲3目9科43种,鸟纲13目34科132种,哺乳纲8目23科57种。地理分布和区系组成上有一定的华南区特色,以东洋界成份为主,并兼有古北界成份,具明显的过渡性。种类组成以鸟类最丰富,主要原因是百山祖保护区内阔叶林面积大,树种组成复杂、长势良好,加之在不同海拔段内均有大面积各具特色的植物类型,因此食物供应充足,环境条件舒适,吸引众多鸟类,特别是夏季鸟类来此繁衍生息。其次为爬行纲的蛇类种群数量也比较多,主要为游蛇科、蝰科和眼镜蛇科的种类。两栖纲以蛙科、蟾蜍科、锄足蟾科的种类为主。哺乳纲中穿山甲、猕猴、短尾猴有一定的数量。

b、昆虫、蜘蛛

区内较完整、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同样为昆虫、蜘蛛类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衍场所。据初步调查鉴定,区内有昆虫2192种,隶属22目247科1346属;有蜘蛛22科75种。其中发现昆虫新属9个,涉及4目8科;新种247个,涉及12目70科;中国分布新记录科1个,新记录属17种,涉及5目12科;浙江分布新记录40个,涉及4目13科。蜘蛛模式标本产于百山祖的有百山祖斑皿蛛、中华盖蛛、浙江弗蛛等。区内昆虫具有热带与亚热带交错的昆虫区系特点,在一定面积上昆虫种类的数量变化较其他地方显著,活动季节变化也较明显,冬季仍有昆虫出现。稀有昆虫种类也较多,如拉步甲、黑大紫蛱蝶、宽尾凤蝶、黄裳凤蝶等。

3)森林资源

本保护区不但物种繁多,而且立木资源也很丰富。据最近调查统计,保护区总面积25667.1公顷,其中林业用地23565.5公顷,非林业用地2101.6公顷,有林地22857.5公顷,占林业用地的97.0%,灌木林地99.5公顷,森林覆盖率为89.5%,国有林森林覆盖率98.5%。乔木树种活立木总蓄积为111.4万立方米.(详

4)景观资源

本保护区植物资源丰富,植被类型多样,地形地貌复杂,自然条件独特,形成了具有百山祖特色的自然景观,其显著特点是林海莽莽、涛声阵阵;山青水秀、白练碧潭;盛夏无暑、气象变幻;飞禽走兽、鸟语花香;春花秋叶、处处是景。同时具有以香菇历史文化为主要内涵的人文景观(详见“旅游工程”)。

因此,本保护区景观以中亚热带森林景观为基景,以各种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主线,伴以气象、季节的色相变幻,构绘成一幅动静结合、变化万千的自然美景,给人以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上美的享受。置身其中,返朴归真的感觉油然而生。

2.2.1.3生物区系成份古老性

本保护区地史古老,保存了大批原始古老的生物种群。以植物为例,在人迹罕至的偏僻处保存了大片原生或半原生状态的森林植被。1976年发表,1987年被列为世界最濒危的十二种植物之一的百山祖冷杉,就残遗在百山祖主峰南坡下一片亮叶水青冈林中。冷杉属植物在我国南方低纬度低海拔山地遗存,被认为是第四纪冰川时期,冷杉从高纬度的北方向南迁移的结果。这为研究地球生物圈的气候变迁与生物区系的演变,提供了新的证据和启示。

与百山祖冷杉共同保存下来的还有福建柏、长叶榧、南方铁杉、华东黄杉、江南油杉、南方红豆杉、粗榧、榧树等针叶树种,和木兰科、八角科、桦木科、壳斗科、胡桃科、金缕梅科、榆科以及石杉科、石松科、紫萁科、里白科、海金沙等植物组成的古老植物群。近年来,还在百山祖附近(兰泥村)发现古代大硅化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古植物室已在附近选到一万年以上的土壤孢粉采样点;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第四纪研究室主任楚卡达已慕各前来百山祖进行了植物和孢粉学的考察和研究。

2.2.1.4生物物种珍稀性

1)珍稀濒危植物

本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丰富。根据《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册)》,列入国家二、三级重点保护的植物共有30种。其中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有百山祖冷杉、伯乐树、福建柏、鹅掌楸、蛛网萼、华东黄杉、长叶榧树等8种;属国家三级重点保护的有南方铁杉、长序榆、短萼黄连、八角莲、天目木兰、黄山木兰、厚朴、凹叶厚朴、天女花、乐东拟单性木兰、沉水樟、天目木姜子、闽南、浙江楠、半枫荷、红豆树、野大豆、明党参、银钟花、短穗竹、金刚大、天麻等22种。根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1999年8月国家林业局、农业部第4号令),列入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的植物共有2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有4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20种(详见附件),百山祖冷杉为本保护区特有种,目前野生状态仅存3株。

建议列入国家或者省级保护的其它珍稀濒危植物(据浙江省植物志编委会(1993),还有长毛路蕨、华南舌蔷、江南油杉、青钱柳、穗花蛇菰、华南樟、凤凰润楠、蕈树、毛红椿、黄杨、锐尖山香园、八瓣糙果茶、蓝果树、大叶三七、花叶开唇兰等16种。

本保护区还是多种植物的模式标本产地,据统计有36种之多,如百山祖冷杉、百山祖八角、浙江假水晶兰、庆云华箬竹、百山祖玉山竹、黄腊竹、浙江猕猴桃、八瓣糙果茶、庆云冬青、尾叶膜蕨、百山祖蹄盖蕨、齿片毛蕨、相近鳞毛蕨、不等羽鳞毛蕨、狭翅鳞毛蕨、庆元复叶耳蕨、浙江肋毛蕨、阔体疣鳞苔等。

此外,尚有多种植物目前仅见于百山社地区,属于浙江地理分布新记录植物。

2)珍稀濒危动物

本保护区列为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和省级保护的动物计有94种。其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云豹、豹、华南虎、黑麂、白鹳、金雕、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8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有短尾猴、猕猴、穿山甲、豺、黑熊、黄喉貂、水獭、大灵猫、小灵猫、金猫、鬣羚、斑羚、鸳鸯鸢、苍鹰、雀鹰、赤腹鹰、普通鸟、大鸟、毛脚鸟、灰脸鸟鹰、鹰雕、乌雕、白腹山雕、蛇雕、小隼、灰背隼、游隼、燕隼、红脚步隼、白鹇、勺鸡、小杓鹬、长耳鸮、短耳鸮、领鸺鹠、斑头鸺鹠、鹰鸮、红角鸮、褐林鸮、草鸮、大鲵、虎纹蛙、拉步甲等47种;属省级保护的有毛冠鹿、狐、食蟹蒙、鼠鸮、黑白飞鼠、鼯獾、豪猪、红翅凤头鹃、大杜鹃、四声杜鹃、小杜鹃、棕腹杜鹃、乌鹃、噪鹃、栗头蜂虎、戴胜、大拟啄木鸟、黄嘴噪啄木鸟、蚁鸟、戴菊、普通鸟、红胸啄花鸟、叉尾大阳鸟、寿带鸟、眼镜王蛇、眼镜蛇、五步蛇、黑眉锦蛇、滑鼠蛇、脆蛇晰、崇安髭蟾、大树蛙、黑大紫蛱蝶、宽尾凤蝶、黄裳凤蝶等39种。此外,还有具华南区特色的鸟类11种和许多属中国或浙江地理分布新记录的动物。

2.2.1.5森林生态类型多样性

本保护区自海拔550至1856.7米,相当于地跨三个气候带,相应保存的森林植被组成了明显而较完整的垂直带谱系列。森林生态类型也多种多样,既有一定的自然演替系列,又有人为干扰造成的演替系列,且保存有大面积具一定原生性的典型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整个森林生态系统比较完善。

2.2.1.6环境质量天然“本底”

本保护区虽尚未进行专门环境质量的定量调查测定,可靠数据一时难以提供,但从定性调查掌握的情况来看,目前保护区的环境质量还是相当良好的。大气、水质均能达到国家规定的一类标准,土壤和动物体内的重金属元素与有毒物质含量均大大低于其他环境污染区域。整个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着天然“本底”的状态。在当前全球环境质量下降的情况下,本保护区的环境更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2.2.2保护区管理水平评价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二是开展科学研究;三是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其中保护管理工作是搞

好自然保护区工作的前提的根本。保护区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自然保护区的前途的命运。自1985年建立保护区以来,尤其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来,在上级各部门的支持下,经保护区领导的有效管理和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其在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管理、科学研究、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2.2.1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管理

1)采取积极有效的保护措施

保护区本着以保护为中心的原则,一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如封山育林、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对保护区范围内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进行全方位的保护,通过全面保护,保护区的自然环境质量始终保持着天然“本底”的状态,同是,对三江源头的水源涵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目前情况来看,虽山高坡陡,降雨量大,暴雨汇流时间短促,但河床仍较窄,两岸冲刷缓和,流水常年不断且水质清澈,足以说明这一点;自然资源一是森林资源不断增加,二是物种资源得到良好的保护。在实行全面保护的基础上,对珍稀濒危动植物实行重点保护(如百山祖冷杉、华南虎等),使得本保护区的保护对象明确且具有其特色。另一方面,动用社会力量,由于保护区的面积大,情况复杂,单靠保护区管理处的人力、物力去开展保护工作是十分困难的,必须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搞好自然保护工作。保护区管理处多年来调动各种宣传手段,采取了多种形式,坚持经常性地宣传自然保护的重要意义及国家有关的法律、法令,如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等进行广泛宣传,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保护自然、环境、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以及保护自然资源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大事,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保护自然资源工作,使自然保护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强化法制管理

依法管理是搞好自然保护区有效保护的保证。保护区管理处根据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一是制订规章,规范区域内管理,二是与区内及周边乡、村签订联合护林公约,组成三级自然保护网,三是设立执法机构,对一切违反自然保护区法律、法规的行为,及时予以制止,特别是对偷、盗保护区内动植物的案件及时作出严肃查处,情节严重的,追究其刑事责任。

2.2.2.2科学研究

保护管理工作必须要有科学依据,管理措施要遵循自然规律,要在对保护区本底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同时,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必须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保护区自建立以来,一直非常重视科研工作,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始终把科研放在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在生物多样性方面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基础性的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有:1985—1986年进行了生物资源综合调查;1991—1999年开展了浙南珍稀树种繁殖试验,初步建立珍稀树种繁育基地,对百山祖冷杉的繁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85—1999年开展了竹类研究,建立竹种园;与浙江林学院合作,开展了昆虫资源调查,出版了《华东百山祖昆虫》一书;与浙江大学合作,开展了百山祖蕨类资源研究;开展了百山祖冷杉生态学研究;与浙江大学合作,开展了华南虎踪迹鉴定研究;采集、制作了2500余份动植物和昆虫标本;1995年出版了百山祖自然保护区论文集。通过一系列的科研工作,为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进行适度的开展利用奠定了基础。

2.2.2.3合理开展利用资源

自然保护区的工作在强化保护管理的同时,立足于科学管理,不断研究和改善自然条件,促进自然资源的增长,在此基础上,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福于人类,取得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再将获得的经济效益用于保护管理及科研工作上,这样既减轻了国家负担,又促进了保护区工作的开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多年来,保护区本着这样的理念,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着手于种质资源及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目前正在筹建生态电站,利用百山祖的自然水源,一方面产生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以电代柴,给保护森林植被带来积极的正面作用。

另外,在财务管理方面,保护区严格按国家有关财务制度执行,对国家的拔款,做到专款专用。总之,通过这些年的不断探索、总结,积累了不少的管理经验,显示了管理区领导良好的组织管理水平,初步形成了适合本保护区、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为保护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2.3保护区经济评价

保护区主要经费来源于上级财政拔款,自1992升为国家级自然保区以来,国家共投资219.4万元,详见表2—2。表2—3列出了1996—2000年本保护区的收支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五年间总收入358.7万元,总支出512.4万元,实际亏损150万元。尽管保护区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由于资金严重不足,现区内基础设施已处落后,设备陈旧、简陋,人才难以引进,远不能满足保护管理、保护、科研、监测等需要。

百山祖保护区建立后国家历年投资情况一览表

表2-2单位:万元

作业项目年份金额投资单位其他

财政拔入事业经费林业主管部门拔入林业局拔入

事业经费事业费补助 92 8.4 1.3 6.5 0.6

冷杉保护及林道维修 93 14.6 1.3 11.8 1.5

防火线维修及林道 94 7.7 1.3 3.5 2.9

防火线维修 95 5.5 1.3 2 2.2

百山祖林道 96 26.8 1.3 24 1.5

冷杉保护、界牌标桩 97 53.8 1.3 51 1.5

茶木淤电站 98 36.1 1.4 32.5 2.2

百山祖顶峰道路 99 28 18 1 9

华南虎调查 2000 38.5 18 7 10.5 3

合计 219.4 45.2 139.3 31.9 3

百山祖保护区96—2000年收支情况一览表

表2-3单位:万元

年度资金来源项目支出项目

合计事业费省林业厅拨入县林业局拨入其他其他借款银行借款合计森林保护费护林人员经费防火经费林道维修费通讯设施费野生动植物保护经费基本建设百龙电站其他设施

1996 51.8 1.3 24 1.5 25 58.5 13.6 11.5 3.8 9.5 3.5 0.5 16.1

1997 176.8 1.3 51 1.5 147 19 163.5 13.5 11.6 3.8 6.5 2.5 0.6 120 5

1998 53.6 1.4 32.5 2.7 2 48.8 12.3 10.8 3.6 3.3 2.6 0.6 -15.6

1999 49 18 1 9 1 12 53.1 13.5 11.6 3.6 3.2 2.4 1 14.8 3

2000 177.5 18 7 10.5 3 110 9 188.5 13.4 12.3 3.9 3.1 2.3 3.6 10.8 2

合计 508.7 40 115.5 25.2 178 122 28 512.4 66.3 57.8 18.7 25.6 13.3 6.3 161.2 26.1

注:1、资金使用及报帐情况,参照财政部有关财务制度执行,参照国有林场会计制度做帐报帐。

2、1996-2000年度收入358.7万元,总支出512.4万元,实际亏损150万元。

2.2.4保护价值

百山祖自然保护区是一个典型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区内含有丰富的生物群落,有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竹林、山顶矮曲林、灌丛、稀灌草甸和草坡、还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属于有夏雨的热带—暖温带(海洋性)群落交错的特殊地带。具有动植物区系成份复杂、地理位置独特、生物资源多样性、物种的分化变异中心生物区系成份古老性、生物物种珍稀性、森林生态类型多样性环境质量天然“本底性”等特点。是《中国生物多样保护行动计划》重点实施区域之一。

在百山祖诸多的物种中,属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55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1种,建议列入国家或省级保护植物16种,采自百山祖模式植物36种,省级保护动物39种。其中1976年定名发表的百山祖冷杉为百山祖自然保护区特有植物,1987年被国际物种保护委员会(SSC)列为全球最濒危的十二种植物之一,中国大陆仅此一种。目前这种冷杉自然生长仅存三株。1998年10月又在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内重现的华南虎是分布在我国的稀有虎亚种,是世界上现存的5个亚种中最濒危的一个亚种,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世界最濒危的十大物种之一,世界上野生华南虎现存数量约为20只,目前在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发现3只。由此可见,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特殊的保护和研究价值。

另外,保护好“三江之源”的森林植被,对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障当地及下游人民生产、生活用水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2.5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1)群众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虽然保护区一贯注重宣传教育,采取各种宣传手段,对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意义及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了经常性的宣传,且百山祖冷杉及华南虎的发现与保护已经大大地提高了庆元的知名度,并对庆元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但一方面由于庆元的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百山祖又地处庆元的偏僻山区,区内及周边许多地方的有线广播损坏率高,收听人不多,有线电视通达率在山区还很低,仅靠有限的宣传牌及标语使得宣传效果不尽人意。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地理、文化、经济等原因,一些人对自然保护事业态度冷漠,对保护区的工作理解不够,尤其有个别人无视党纪国法,使偷盗保护区内动植物的现象时有发生,给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工作带来不良的负面效应。

2)资金短缺、经费严重不足

自然保护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社会公益性事业,而不是产业,其经费主要来源于上级财政拔款,由于种种原因,国家及地方投资严重不足,自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来,国家仅投资219.4万元,保护区连年亏损,仅1996—2000年五年间就亏损150万元之多,严重制约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连一些急需保护的措施也无法实施。如百山祖冷杉,因其生长在水沟边,由于长期的冲刷、侵污,其一侧离水沟仅2米之遥,且底部泥土已被水冲空,目前百山祖冷杉的生存已岌岌可危,如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我们对这一珍稀濒危植物的多年保护成果将毁于一旦。保护区管理处虽然多次采取了补救措施,但由于资金不足,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其危险的处境,要实施有效的措施(改变水沟位置,加固沟岸等),据估计需要20余万元资金,而这笔资金至今还没有着落。

3)基础设施落后、设备简陋

由于经费短缺,保护区现有基础设施落后、设备简陋,已不能适应保护区保护、发展的客观需要。由此,迫切需要改善区内交通和通讯条件,搞好保护站、

点的建设,添置必要的防火设备、交通工具及科研设施等。

4)管理、科研人才短缺

保护区技术人员长期在艰苦的环境中工作,但收入偏低,生活水平无法改善,这对人才的引进带来了相当的困难,目前中级职称仅有两名,且林学、动植物、环保、气象等专业不全,现有技术人员得不到专业培训,仅靠技术力量无法使管理、科研系统化,且一些科研无法深入,这对保护工作大大不利。

5)范围广、周界长、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

本区域扩建后,面积达25667.1公顷,包括5个乡镇,32个政村,周边涉及两个县6个乡镇。其一,行政区域的不同增加了管理难度;其二,香菇生产是庆元县的支柱产业,而生产香菇需消耗大量阔叶树,这就造成了保护森林资源与当地群众发展经济的矛盾;其三,保护区内有集体林21325.3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83.1%,而对集体林的管理一直是保护区的一大难题。

第三章总体布局

3.1保护区性质和保护对象

3.1.1保护区性质、类型

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属于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系统为重点的综合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集保护、宣传、教育、科研、旅游及可持续发展于一体。

3.1.2保护对象

保护对象有动物、植物及自然生态系统,动物以华南虎为主,植物以百山祖冷杉为主,自然生态系统指典型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

3.2规划目标

3.2.1总体目标

认真贯彻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组织和开展自然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生态旅游、和发展利用项目等活动,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眼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利益关系,尤其是要妥善处理与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社区关系,运用科学的方法、技术和手段,对区内各种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进行有效的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平衡,为子孙后代的幸福生存留下宝贵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当地社会经济的繁荣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3.2.2近期目标

近期指2001—2005年,目标主要有:

1)完成保护区的扩建,明确界线,制订具体的生态补偿实施细则,搞好社区共建。

2)完成各保护站、点、哨卡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完善各项保护、科研的基础设施、设备,积极开展各项基础性的科研工作,为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3)改善职工生活,引进人才。

4)初步完成生态旅游区建设,积极开展有本区特色的多种经营。

3.2.3中期目标

中期指2006—2010年,目标主要有:

1)完成保护区内群众的疏散、搬迁工作,使保护区内的人员数量、结构处于合理化。

2)调整土地权属关系,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通过收买、调换等方式,把集体林逐步变为国有林,以便于管理。

3)把保护区建设成为各种基础设施和技术设备完善、管理一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且具有百山祖特色和对我国保护区建设有示范作用的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2.4远期目标

远期目标也就是保护区的奋斗目标,即到2010以后,把本自然保护建设成为:环境质量天然“本底”,自然生态系统完整,各种保护动植物尤其是濒危动植物生存良好且种群有所增加,各项工作如保护、科教、综合利用等成绩卓著且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体系,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综合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3保护区功能区划

3.3.1区划原则

本保护区的内部功能分区,根据本区的特点和保护对象,遵循以下原则进行区划:

1)分区管理的原则,根据保护区内部不同的功能,划分为几大区域分别进行科学的保护管理;

2)以利于保护为原则,一切从保护出发,以拯救百山祖冷杉、华南虎等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森林生态系统为重点;

3)被保护对象有适宜的生长、栖息环境;

4)为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宣传教育提供良好的场所;

5)在不影响保护的前提下,有利于开展生态旅游及其他多种经营活动;

6)便于管理和各种保护措施的实施。

3.3.2区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十八条“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自然保护区为保护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核心区,……核心区外围划定一定面积的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察活动。缓冲区外围为实验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活动”的规定。

2)《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第十四条关于“自然保护区内居民,应当遵守自然保护区的有关规定,固定生产生活活动范围,在不破坏自然资源的前提下,从事种植、养殖业……以增加经济收入的规定。

3)原林业部《自然保护区工程总体设计标准》第2.1.1条关于“保护区的内部功能分区,必须坚持以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拯救濒危物种,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普及科学知识为主,适当开展生态旅游及发展利用活动的原则,通过论证进行合理划分。”的规定。

4)保护区的动植物资源分布及周边社区的社会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状况等。

5)庆元县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庆元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有关扩大保护区范围的决定。

3.3.3功能区划分

根据区划原则、依据,结合保护区实际,将本保护区划分为三大功能区,即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

1)核心区

将保护区内被保护对象具备典型代表性并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集中分布地划为核心区。具体包括:百山祖冷杉、华南虎、黄腹角雉等珍稀濒危动植物的主要生存栖息地;生态系统比较完整的区域;有原生性的典型地带性森林群落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林集中连片分布的区域;有特殊森林群落和具有明显垂直带谱系列的森林植被群落分布的区域等。本保护区核心区分两部分,其主要部分与凤阳山的核心区相连,构成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主体,面积4105.4公顷。另一部分处于五岭坑保护站,面积439.3公顷,该处虽距庆元县城40公里,距管理处驻地78公里,处于相对独立状态,但因其目前所保存的较大面积的常绿阔叶林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和一定的原生性,也有黑麂、穿山甲、乐东拟单性木兰等多种保护动植物分布栖息,且所处海拔较低(最低550米,最高1300米),分布的有些森林群落和珍稀濒危动植物是百山祖所不能反映的,因此,该核心区可作为百山祖主核心区的重要补充和完善。本保护区核心区面积4544.7公顷,占总面积的17.7%。

2)缓冲区

为更好地保护核心区不受外界的干扰和破坏,在核心区周围划出一定面积作为缓冲区,缓冲区一方面能防止核心区范围受到外界冲击,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另一方面也可适当用于基础性科学试验研究,缓冲区面积1983.4公顷,占总面积的7.7%。

3)实验区

除核心区、缓冲区外,保护区其余区域均为实验区。本保护区实验区面积19139.0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74.6%。具体区划详附表4(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表)

3.4总体布局

为进一步加强各功能区的管理,搞好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和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做到重点突出,目标明确,分类管理,将保护区归并为保护与经营两个管理区域。

1)保护区域

包括功能分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面积6528.1公顷,以拯救濒危物种,保护、研究野生动植物资源为主要目的,禁止任何形式的生产活动,只允许从事监测、观察活动,并可用作生态系统基本规律研究的场所。

2)经营区域

经营区域范围控制在实验区之内,面积19139.0公顷,以实验、持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主要目的。在尊重自然规律,有利于保护、恢复与发展珍稀、濒危物种的前提下,可开展实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驯养繁殖和生态旅游等活动。变资源消耗型经营为科学集约型经营,实行技术上指导,资金上帮助的办法,扶持社区发展生产经营和生态旅游,以增强自然保护区的经济实力,最终实现自然保护区和社区建设共同发展的目标。

第四章规划内容

4.1保护管理规划

4.1.1保护的原则和目标

4.1.1.1保护原则

根据自然保护区必须认真贯彻“全面保护自然环境,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大力发展生物资源,为国家和人类造福”和“加强资源保护,积极繁殖驯养,合理经营利用”的方针以及结合保护区特色,确定本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原则如下:

1)综合性保护的原则

本保护区从保护对象来看,生物起源地带具有特殊性,生物区系成份具有古老性,生物资源具有多样性、稀有性、典型性和过渡性,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复杂性和一定的原生性,森林植被垂直分布具有完整性,从保护功能来看,既是百山祖冷杉和华南虎、黄腹角雉等的重要保护科研基地、多种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的“基因库”、天然动植物园、环境质量的天然“本底”、华东古老植物的摇篮,又集保护、科研、考察、教学、科普、示范、生态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因此,必须坚持综合性保护的原则。

2)全面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作为自然保护区,首先必须强调全面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原则;其次,限于目前的价值观、技术力量、保护经费等因素,在强调全面保护的同时,又必须突出对百山祖冷杉、华南虎等主要的保护对象实行重点保护。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避免许多本该保护的资源由于目前的多方面因素而被舍弃或遗漏,又能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拯救和恢复急待保护的珍稀濒危生物资源。

3)工程措施与宣传教育、依法管理相结合

建立适当和较完善的保护工程措施,是自然保护区对保护对象实行有效保护的物质基础,但仅有工程措施还远远不够。工程措施必须与依法管理、宣传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健全相应的保护管理体系和制度,加强宣传教育,严格执法,使保护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4)保护与科研相结合

科学技术是保证,保护区又是科研基地。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保护区必须根据本区的特点和自然资源条件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科研活动。在保护工作中不断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使保护对象得到更有效地保护。

5)保护应以充分发挥保护资源的作用和价值为原则

保护的目的是为了更加合理地开发利用。因此,通过调查摸底、科学研究、驯养繁殖、人工栽培等一系列的保护繁殖措施,使保护区的每一种保护资源都能充分发挥它应有的“潜力”,显示出为国家和人类造福的作用和价值。当然,在考虑如何充分发挥保护资源的作用和价值时,必须坚持以保护自然为主,尊重自然规律,必须有益于促进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协调和正常循环,充分发挥生物资源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得单纯为了谋取经济效益而顾此失彼。

6)专业保护与群防群治相结合

保护区除内部设置专门的保护机构,负责保护方案的具体实施以外,还必须主动牵头与保护区内以及周围地区的有关单位共同成立联防组织,签订有关保护协议,制定保护公约,处理和协调有关保护事宜,依靠群众的力量,实行专业保护与联防联治相结合。

7)设施建设坚持从实际出发

保护工程设施要从实际出发,结合保护区的特点选定建设方案;根据保护对象的保护等级、生物习性和工程性质等确定设施标准;有利于生物保护,不破坏保护对象的生长、栖息环境;工程设施坚固、适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便于施工等。

4.1.1.2保护目标

1)通过保护管理,要求在保护区范围实现“三无”的目标,即无山林火灾,无乱砍盗伐,无乱捕滥猎。

2)严格执行保护区进出制度,杜绝未经批准人员进入核心区活动。

3)通过保护、引种、繁殖、驯化,使珍稀物种种群数量得以恢复和扩大。

4)保护好典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本保护区由于地处全球有夏雨的热带与暖温带的生物群落交错区,森林植被类型多样,植物资源相当丰富,其植物区系成份具有古老性、复杂性、典型性和过渡性。其中,大面积的典型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又具有一定的原生性。同时,大面积的常绿阔叶林为各种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栖息环境。因此,采取措施保护好这些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同时,其实也就是对大量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实行了有效的就地保护。

5)保护好区域生态

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只有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中,其生物个体和种群结构才能得到比较稳定的发展,因此,对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保护,不能只强调对其本身的保护,而必须在对其本身加以保护的同时,保护好整个生存、栖息地的生态环境。如森林资源、其他非保护性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大气、水质、土壤等都是保护区整个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食物链中的一环,如果保护不当,现已形成的比较良好的生态系统就可能会遭到破坏,而反过来会影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和发展。

4.1.2保护措施

4.1.2.1建好保护网络

1)分区管理

自然保护区是一个具有多功能的管理自然区域。它除了把保护看成主要任务外,还应把科研、教育、生产、旅游等结合起来,发展成为以保护为主,并和生产的长远要求密切结合起来的科学实验、生产示范和教育、旅游的基地。保护区内部应根据其位置和功能,进行功能区域划分,实行分区管理,以达到有效保护的目的。本保护区生物资源的保护,也将实行分区保护管理的办法。即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将整个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三个功能

区,分别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加以管理。

a、核心区的保护管理

对核心区将采取禁止性的保护措施。即禁止在核心区从事除管理、观察、监测以外的一切人为活动;禁止非特允人员进入核心区,因为:该区域是百山祖冷杉等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种的主要分布区;是华南虎、黄腹角雉等国家一、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及其他野生动物的主要生存、栖息地;有特殊的森林群落,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具明显垂直带谱系列的各种森林植被类型;森林生态系统复杂且具一定的原生性。它是本保护区的核心,是一个最重要的地段,是各种原生性生态系统类型保存最好的精华所在。该区域严禁任何采伐和狩猎,不得进行任何影响和干扰生态环境的活动。主要任务是尽可能保持其自然原生状态,使之成为一个生物基因库,并可用作生态系统基本规律研究和作为对照区监测环境的场所,但也只限于观察和监测,不得进行任何试验性处理。

b、缓冲区的保护管理

对缓冲区将采取限制性的保护措施。即严格限制人为活动内容和范围;严格限制进入缓冲区的人员和数量,确保核心区不受外界的影响和破坏,真正起到缓冲作用;经管理机构批准,只允许进行无破坏性的科研、教学活动。

c、实验区的保护管理

对实验区将采取控制性的保护措施。即控制生物资源消耗总量;禁止经营性采伐林木,控制一定的经营项目;控制接纳外来人员在一定的合理承受量范围等。在保护好物种资源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可进行:发展本地特有的植物和动物资源,建立栽培试验的苗圃、果园、种子繁育基地、树木园、植物园及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建立科学研究的生态系统观察站、标准地、实验室、气象哨、物候观测站,用以和自然生态系统做对比;进行大专院校的教学实习,设立科学普及教育的标本展览陈列室、野外标本采集地;划定一定区域进行生态旅游等活动。但必须坚持以保护为主,一切活动要有利于保护,有利于珍稀濒危生物物种的恢复和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

2)保护网络设置

本保护区管理处在“浙江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保护工作,并会同凤阳山管理处、周围有关乡镇和部门联合成立联防组织,协调、处理保护区与周围地区、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同时,在本管理处下设保护科—保护站—保护点(包括了望台)以及公安派出所—检查哨卡等保护机构,共同组成本保护区的保卫系统。保护区的保卫系统主要负责:保护区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保护方案的实施;巡逻、检查、了望;防灾救灾、防止污染;及时查处保护区所发生的违法和破坏事件;对考察、参观、实习、旅游观光等外来人员及周围群众宣传有关自然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安全知识、注意事项等;综合分析保护工作中的隐患和一些可能发生破坏性事件的时间、地点与发展趋势,及时提出建议,向保护区领导和其他有关管理系统反映,共同研究、制订预防措施。

根据保护区的自然条件、保护特点以及实际需要等情况,本保护区在设置保护科、公安派出所的基础上,共设置7个保护站、17个保护点、4个检查哨卡。具体设置如下:

a、保护站、保护点

——栗阳保护站:管辖面积2956.3公顷。站址设在栗阳,下设龙岩、枫树坪2个保护点

——茶木淤保护站:管辖面积2056.0公顷。站址设在茶木淤,下设三井溪、百山祖2保护点。

——出水岙保护站:管辖面积7938.6公顷。站址设在出水岙。下设合湖、三堆、兰泥、久往垟、斋郎、盘龙地等6个保护点。

——万里林保护站:管辖面积5571.8公顷。站址设在车根,下设黄皮、桥陌2个保护站。

——梧桐洋保护站:管辖面积2057.7公顷。站址设在梧桐垟,下设后广保护点。

——贤良保护站:管辖面积4647.4公顷。站址设在贤良,下设青草,交溪口2个保护点。

——五岭坑保护站;管辖面积439.3公顷。站址设在五岭坑,下设余地、上村2个保护点。

百山祖保护区各管理站面积统计表

表4-1单位:公顷

功能区保护站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

合计 25667.1 4544.7 1983.4 19139.0

栗阳站 2956.3 635.6 194.2 2126.5

茶木淤站 2056.0 1377.7 193.8 848.5

出水岙站 7938.6 759.9 574.8 6603.9

万里林站 5571.8 1090.3 1020.6 3460.9

梧桐洋站 2057.7 2057.7

贤良镇 4647.4 241.9 4405.5

五岭坑站 439.3 439.3

以上保护站除管理辖区内的保护点、了望台以外,并兼有保护点的作用。站、点用房面积按保护站300M2/座、保护点100M2/座规划,对已有用房的站、点:五岭坑、出水岙、茶木淤三保护站及盘龙地、百山祖两保护点规划进行维修及扩建至上述用房标准。

b、检查哨卡

在进入核心区、保护区的主要路口——梅芳坑、新桥、贤良、出水岙各设立检查哨卡一座,由保护区的公安派出所和保护科联合设立,以公安派出所为主,主要负责进出保护区人员、车辆的宣传、检查等工作。哨卡用房规划200M2/座。

3)标牌、标桩设置

a、设置目的

自然保护区标牌、标桩设置的目的:一是为了确定保护区的范围以及各功能分区的区域,避免发生纠纷和破坏;二是宣传有关的法律、法规、提醒人们注意,控制人们的活动和行为,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三是宣传普及有关科学知识;四是为人们提供路线指南、其他服务等。因此,自然保护区标牌、标桩的设置,对人们了解建立保护区的意义,普及有关科学知识,增强法制观念,确立保护自然人人有责的思想意识都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b、设置原则

保护区标牌、标桩一般可分为:区界性标牌、标桩;限制性标牌、标桩;解说性标牌、标桩;指示性和公共设施性的标牌、标桩等。各种标牌、标桩的设置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要规范化、规格化和永久性;

②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为便于识别和提醒人们注意,标牌、标桩采用鲜明底色,一般以白、黄、蓝、红为宜。文字书写采用等线体,并注明英文;

③目的性明确,通俗易懂,文图准确简炼;

④区界性标牌、限制性标牌、标桩设置在人为活动频繁,交通方便之处或地势开阔、醒目之处。字面面向进入保护区的行人或车辆方向,使人一目了然;

⑤区界性标桩设置在交通不便,人为活动较少,地质稳固的地方,便于永久性保存;

⑥设置的距离:根据自然地势、保护对象和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确定,一般界标为1千米设置一个,人为活动较频繁地区或转向点,应适当加密。

c、规格与布设

①区界标桩:采用石质制作,规格15×15厘米,长160厘米,埋入地下30—50厘米。全区共规划设置1125块

②区界标牌;采用金属或水泥预制板制作,规格长130厘米,宽90厘米;支架直径10—15厘米,长320—350厘米,支柱间距100厘米。埋入地下70—100厘米。主要设置在保护区与周围地区交界处主要山脊、山顶、交通路口、入山口等,全区共规划设置界牌150块(原有10块)。

③限制性标牌:规格、制作及埋设可参照区界性标牌。主要设置在重点保护地段(核心区)周围、人为活动频繁的主要交通路口以及保护区范围及其周围地区主要居民点。目的是为了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法制意识和保护意识,提醒人们注意事项,控制人们和活动和行为等。全区共规划限制性标牌100块。

④解说性标牌:解说性标牌主要用于向人们解说保护区的情况,主要保护动植物的有关知识,分别设置在县城、管理区所在地、各保护站、旅游景区、主要保护动植物分布区域入口等,全区共规划40块。

4.1.2.2制定保护制度

自然保护区应建立和完善保护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如火源管理制度,进出保护区人员的管理许可制度、巡逻检查了望制度、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制度、乡规民约等,实行保护目标管理,分片专人负责,落实保护责任制,确保保护措施落到实处。

保护区的保护制度包括以下几方面的主要内容:

1)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统一管理。未经国家林业局或省林业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入保护区建立机构和修建设施,经批准建立的机构和设施归保护区统一管理。在保护区范围内实施的项目,实施前均要进行环境质量评价,并严格执行有关环保规定。

2)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除科研观测人员、管护人员外,严禁其他人员进入;严禁在核心区从事除科研观测,监测外的一切活动;严防核心区的生物资源遭受人为干扰和破坏。

3)保护区的实验区,除进行一定的试验性和培育性的林木间伐外,严禁进行大面积的森林采伐;严禁在保护区范围内,从事垦殖、狩猎、放牧等活动;严禁乱采、乱挖植物标本和苗木。

4)除保护人员外,严禁任何人擅自进入保护区。进入保护区从事科研、教育实习、参观考察、拍摄、登山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经省林业主管部门或其授权单位批准,并自觉遵守保护区的有关规定,服从监督和管理;与外国签署涉及国家保护区的有关科研、考察等协议,接待外国人员进入国家自然保护区从事有关活动,必须征得国家林业局的同意。经批准进入保护区从事上述活动的,必须遵守自然保护区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并交纳保护管理费。

5)进入保护区旅游的,必须在保护区的统一指挥下,按有关规定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保护区的居民,也必须遵守保护区的有关规定,在划定的范围内进行生产、生活活动。

6)严禁进入保护区的人员携带刀具、枪弹、毒品、易燃易爆物品;严禁野外吸烟、用火;严禁在保护区内排放污染物质,乱扔生活垃圾。对保护区内的居民及进入或过境的人员、车辆应加强护林防火、病虫害植物检疫和安全性、注意事项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经常性宣传教育。保护区外围群众生产性用火,

必须经县人民政府或其授权单位批准,并联合做好防火的准备工作。

7)百山祖冷杉是世界最濒危的十二种植物之一,受特殊保护,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入百山祖冷杉生长地,严禁攀爬、攀折百山祖冷杉枝条和球果,违者从重处罚。

8)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保护区财产,破坏保护区设施设备,违者视情节轻重处罚,直至追究其刑事责任。

9)严禁保护区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及内外勾结盗卖珍稀濒危动植物及其制品;对违反自然保护区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的责任人员,视情节轻重及时加以惩处;对保护有功人员和组织要给予重奖。

4.1.3野生动植物保护规划

4.1.3.1珍稀、濒危植的培育和繁殖

珍稀濒临危植物的培育和繁殖是自然保护区对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三级植物物种进行有效保护的重要措施。其目的是为了恢复和发展珍稀濒危植物物种的种群数量,为科研、教育实习、参观考察、科普旅游等提供一定的场所,同时也为今后的合理开发利用打好基础。其培育和繁殖应以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为主。

1)现状

本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的培育和繁殖,主要开展了百山祖冷杉的一系列繁殖试验工作。

——有性繁殖试验:1975年采集了一批种子,但1976年播种后不见发芽,原来说明种子是无效的,仅有种子的外型而没有胚的发育。1981年春季进行了人工授粉试验,特地到庐山植物园取来日本冷杉雄花粉,与百山祖冷杉雌花进行人工授粉杂交,未获成功。

——无性繁殖试验:自1977年以来连续进行了多种方法的无性繁殖试验,其中比较成功的有:以日本冷杉为砧木的髓心形成层贴接法嫁接,成活率较高,长势好,现共存50余株。此方法可应用于生产,但因是复合体,嫁接苗易受砧木的影响,后代为杂交种,不是纯种。其二是用于生长素对插穗条进行处理后扦插,成活率可达70%左右。但此法由于繁殖材料有限,试验用的插穗多数采自嫁接株枝条,并且只有采自小于10年生母树的一年生健壮枝条,成活率才高。

2)规划

根据本保护区的现状,亟需开展百山祖冷杉的培育和繁殖工作,以拯救其濒临灭绝的境地。

百山祖冷杉是本保护区所特有的植物。1984年被国务院环保委确定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992年被林业部确定为一级国家珍稀树种,1987年2月被国际物种保护委员会(SSC)列为世界最濒危的十二种植物之一。目前,自然状态下生长的百山祖冷杉仅有3株。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冷杉自然有性繁殖十分困难,常规人工无性繁殖也很困难,已濒临物种灭绝境地。

a、工程保护措施

现存的几株百山祖冷杉,因其生长在水沟边,由于长期的冲刷、侵蚀,其一侧离水沟仅2米之遥,且底部泥土已被水冲空,目前百山祖冷杉的生存已岌岌可危,如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我们对这一珍稀濒危植物的多年保护成果将毁于一旦。必须采取工程保护措施,一是改变水沟位置,使水沟至百山祖冷杉的距离超过20米,二是用泥土填实被水冲空的底部,并对水沟进行砌岸加固,以免日后再次冲刷、侵蚀。

b、科研攻关措施

除对现存的百山祖冷杉采取工程保护以外,还必须开展培育繁殖的科研攻关,一是研究其稀有的原因,尽快搞清阻碍其繁殖的机理;二是进一步研究繁殖技术,在不断总结现已取得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生物工程技术,开展多种材料的组织培养试验,争取在组织培养繁殖技术上有重大突破。同时,结合科学研究尽快建立珍稀濒危植物繁育基地,主要研究培育百山祖冷杉及本保护区其他珍稀、濒危、特有的孑遗植物。具体规划详见“科研工程”

4.1.3.2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和招引

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和招引,是自然保护区对野生动物物种资源进行恢复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保护措施。其必须在就地保护好现有资源的前提下,以本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为主,积极增殖动物物种资源、扩大其种群数量,特别是应优先考虑保护区内珍稀、濒危的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中数量不多或逐渐减少,有趋于灭绝可能的物种资源。

1)现状

鉴于资金等因素,目前保护区对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和招引等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除设置了4个华南虎投食点外,其余工作均未开展。急需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2)规划

本保护区本规划期拟重点对华南虎进行拯救保护

在对野生华南虎生存环境进行保护的同时,需建立百山祖华南虎繁育研究中心,对华南虎的繁殖、活动习性、捕食行为、食性及种群扩大等方面进行研究以达到拯救的目的,建立野生动物饲养驯养基地,设立华南虎猎物投放点7个,以保证华南虎有充足的食物;引进人工繁育的华南虎进行人工繁育和风土驯化,以改善其种群结构,并建立百山祖华南虎豢养基地,对华南虎进行野生豢养,提高其野外生存与繁育的能力,招引野生虎交配,扩大华南虎的种群数量,确保

华南虎持续自然繁衍。

另外,继续加强对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白鹇、短尾猴、猕猴、黑麂等重点保护动物的保护。首先,摸清本区野生动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濒危动物的种类种群数量,主要栖息地、流动线路、野外食物情况等;其次,保护区内一切动物,以招引肉食性动物来此栖息繁衍。同时,在珍稀濒危动物相对稳定的栖息地,根据野外种群数量或冬季雪天觅食困难等情况,设置一定的投食点。根据目前情况,暂设百山祖保护站黄腹角雉投食点,百山祖北坡白鹇投食点,十九源猕猴、短尾猴投食点、五岭坑黑麂、苏门羚投食点。第三,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工作。根据规划,在茶木淤建立珍稀动物驯养繁殖场。内设珍稀动物驯养繁殖区、经济类驯养繁殖区、抢救康复区、半野生状态的饲养区观赏展出区等,具体详见“科研工程”。

4.1.4防火规划

森林防火工作是自然保护区保护工程措施的一项重要内容。应本着“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原则,加强保护区的火源管理,严防森林火灾,结合天气、地形和可燃物的类型,认真作好本保护区的森林防火规划及实施工作。

4.1.4.1保护区防火特点

本保护区的森林与一般林区相比,尤为重要,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1)必须加强森林防火体系的自身建设。本保护区由于地处交通不便之处,而生物资源又相当丰富,特别是区内有国家一、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55种,国家一、二、三级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31种,且是我国特有种、世界濒危种—百山祖冷杉和华南虎、黄腹角雉的生存、栖息地。同时,区内分布的大面积典型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具有一定原生性,整个森林生态系统比较完整。如果不加强自身的森林防火体系建设,一旦起火,短时间内难以调集足够的人力、物力进行扑救,势必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2)必须加强森林防火的宣传力度,严格火源管理。本保护区的森林防火工作,必须十分注意区内及其周围的火源管理。应把严格火源管理作为保护区森林防火工作的关键点和立足点来抓。对于保护区内及其周围的居民,应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森林防火知识,真正做到“森林防火、人人有责”。提高外来人员,特别是游客对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的重要性认识,遵守森林防火规划,履行森林防火义务。

3)必须严防外来火灾,实行联防共治。本保护区周围与龙泉市,以及本县范围的5个乡镇,32个村相毗邻。由于林火燃烧时具有连续性,因此,对毗邻保护区的火灾也切不可忽视。除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在区界周围把可燃物加以隔离外,还应该与保护区周围的有关市、县、乡(镇)、村建立森林防火联防组织,制定相应的联防制度和措施,团结互助,共同协作,认真做好联防地区的森林防火工作。

4)必须注意自然景观不受破坏。本保护区保护了多种重要生物物种及其生境,为人类提供一定原生状态的森林生态系统。因此,在制定和实施保护区森林防火规划时,既要考虑其防火效能,又要着重考虑保护区的自然景观不受破坏,特别应当避免破坏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生态特性和生活习性。

4.1.4.2森林防火现状

本保护区自建立以来,从未发生过大的森林火灾。在森林防火的宣传、防火组织及防火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本保护区已建立了保护区负责人为组长的森林防火领导小组,与毗邻的4个乡(镇)、25个自然村成立了护林防组织,形成发保护区、乡、村三级森林防火网络。保护区管理处下设义务扑火队(人员50人),已开辟防火线73公里,购置风力灭火机9台,无线电基地台一部,无线电对讲机5只。在百山祖主峰修建了望台一座,建筑面积130平方米,共四层,高14.3米,但内部结构需要进行维修。所有这些为护林防火的监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地理环境、资金短缺等原因,森林防火的宣传力度,火源管理及防火设施设备的配置等方面都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森林火灾的隐患依然存在。必须本着“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结合保护区森林防火的特点,继续认真贯彻落实《森林防火条例》、《浙江省森林防火实施办法》以及有关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的具体规定、要求,尽快完善保护区的森林防火体系建设,积极做好预防工作,确保万无一失。

4.1.4.3防火体系建设规划

1)林火预测预报系统建设。利用县气象台火险气象预报资料并与保护区气象站结合,配备专业人员1~2名,及时完成短、中期森林火险预测预报,通过气象警报电台、广播、电视等途径及时播报,同时,还要做好中、长期森林火险预测预报特别是旬报工作,根据各期天气特点,及时预测高火险天气的出现时间及变化情况,为及早落实森林火灾预防措施提供可靠保证。本期内规划建设气象预测站1个,其中土建工程量为100平方米;添置计算机1台,用于测报的设备1套(包括摄像机、数码相机、传真机等)

2)林火监测系统建设。林火监测的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及时发现和处理违章用火;二是及时发现火情,以便迅速组织扑救。加强地面巡护是本保护区开展森林防火监测的切实可行的方法之一,保护区必须把地面巡护作为各保护站、点护林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尤其是要加强重点防火区域(如核心区、旅游区)的巡护工作。保护区需配备巡护用摩托车3辆。加强了望同样重要,根据《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为使了望覆盖率达90%以上,一是修复现有百山祖了望台,二是在旱坑岭头、五大堡乡把衣尖各新建一个了望台。了望台结构力求简单、美观,能避阳光直晒、能增加了望面积就行,平时不住人,在森林防火期内派人观察、了望,并配备相应设备。

3)林火阻隔系统建设。人工阻隔系统建设重点为防火线及防火林带,本规划期新开防火线60公里,主要设置在立地条件较差的山脊山岗,宽度一般为15米,最低不少于一倍半树高。对原已开设的2—7米宽的22公里防火线,因立地条件差,不宜改造为防火林带,仍保留,但需要进行加宽改造。以上防火线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