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生数学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调查报告

高中生数学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调查报告

高中生数学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调查报告
高中生数学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调查报告

高中生数学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

调查报告

435000 湖北黄石二中杨志明

摘要:编制量表对高一学生进行调查发现,高中生数学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内涵的独特性、关系的协调性、水平的滞后性和性别的差异性。本文为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与能力提供了有利的素材。

关键词:高中生;数学;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1 引言

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全脑革命、学习革命接踵而至。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振兴中华,我国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各种创新理论的书籍和文章应运而生。这为我们研究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实施方案及途径。面对这些情况,我们的任务是:如何识别这些理论的应用价值,如何完善这些理论体系,如何应用这些理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特意在笔者所任教的高一某班进行了本次问卷调查。

2 方法

2.1 量表的编制

量表是根据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与创造学家王极盛先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水平自我测评量表及高中生数学的实际情况自编而成。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自我测评指导:每题都有五个等级供选择,分别用1.无;2.偶尔;3.时有;4.经常;5.总是表示,只须在答题卡中从五个等级的编号中选一个编号表示即可;第二部分为数学创新精神水平自我测评的内容,创新精神20个题干和答题卡,具体内容见附件;第三部分为数学创新能力水平自我测评内容,包括创新能力的20个题干和答题卡,具体内容见附件;第四部分是数学创新精神(能力)自我测评的评佑;计分方法是将20个题的每题五个等级中所选的编号相加便成为总分,总分分别在80分以上、70-79分、60-69分、50-59分、50分以下,表示创新精神(能力)水平分别对应高、中偏高、中、中偏低、低。

2. 2 被试

高一某班59名学生,男35名、女24名

2. 3 数据处理

采用SC180计算器先分别以男生、女生在各题的五个等级中的百分率为基础,再用加权平均数公式,求出全班学生的百分;接着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最后进行整体分析。

3 结果

3.1 高中生数学创新精神(能力)的因素分析

对问卷进行主成分析,高中创新精神20项中的最高前5项依次是t、p、b、e、k,最低的前5项依次是o、r、s、h、q,见表1。高中生创新能力20项中最高的前5项依次是a、b、q、n、m,最低的前5项依次是f、t、j、d、p,见表2。在创新精神方面,高一学生成人感增强,自信心、进取心、自我意识比初中生有所提高,但受初中学习方法的影响,思维模式单一,数学观念比较落后;在创新能力方面,思维的独立性、深刻性等增强,空间想象力逐渐丰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但思维的创新性还很缺乏,没有重视直觉与灵感在解决问题中的开发与利用。

在创新精神方面,男生在h、j、o、s这4项比女生强,而女生在a、b、d、e、f、k、l、m、p、t这10项比男生强,其余6项则差别不明显。在创新能力方面,男生在d、e、k、l、n、q、s、t这7项比女生强,而女生在a、b、c、g、h、i这6项比男生强,其余7项则差别不明显,这说明男、女学生在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方面存在差异。

3.3 高中生数学创新精神(能力)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

关分析

影响高中生数学创新精神(能力)表现在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智力因素主要是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非智力因

素主要是动机、情感、兴趣、需要、意志、性格、注意、理想、信念、世界观等。它们在创新精神(能力)中所占权重如表3。在创新精神方面,无论从智力因素,还是非智力因素方面看,对女生的影响比对男生的强。在创新能力方面,则刚好相反。从总体上看,无论是创新精神,还是创新能力方面,智力因素对学生所起的作用比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大,这说明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作用被忽视,有待进一步地开发和利用。

3.4 高中生数学创新精神(能力)的评估水平现状分析

从性别及整体进行评估水平分析得表4。从性别方面看,在创新精

神方面,女生处于中等水平,而男生绝大多数处于中偏低水平,这说

明,女生比男生的创新精神强;在创新能力方面,男生处于中等水平,

而女生绝大多数处于中偏低水平,这说明,男生比女生的创新能力强;

从整体方面看,学生创新精神处于中偏低和中等水平,而学生创新能力

处于低和中偏低水平,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的创新精神比创新能力强。

3.5 高中生数学创新精神(能力)的相关分析

对学生数学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水平是否稳合进行分析,得到表

5,从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水平是否相稳合看,95%的男、女生处于

基本稳合或稳合状态,而男生比女生稳合程度相对来说要高。这说明学

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相稳合的。

(表5)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水平的稳合程度(%)

高中生的创新精神主要表现在自信心和自我意识水平方面,而对于

高层次的创新能力,如实践能力则比较差,这说明高中生的创新精神与

创新能力有着自身独特的内涵,不同于数学工作者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

力。

高中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潜能远未开发出来,

这说明高中生的左脑开右脑开发得好,应注重挖掘右脑的潜能。

研究表明,在科技创造中,占第一位的因素是自学能力,而高一学

生中有自学习惯的人所占比例仅37%左右,这与高一学生受初中学习的

影响有关。说明高一学生仍然依赖于教师,满足于教师教、学生学的学

习习惯。因此,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习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

本研究表明:高中生的创新精神(能力)存在性别差异,无论是从

创新精神(能力)水平上,还是从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方面来看,都是女

生比男生的创新精神水平高,但是女生比男生的创新能力水平略低。在

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协调性方面,男生比女生协调些,绝大多数女生

的创新能力比创新精神滞后一个等级水平,但某些特点各有所长。主要

反映在自信心上,女生比男生自信,但在实践方面,女生却不如男生那

样肯干,这可能与女生一般富有幻想而男生则敢于冒险有关,这告诉我

们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共同

分析和解决问题。

5 结论

5.1 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关系密切,是协调一致的,前者是后者的前

提,后者是前者的体现。

5.2 高中生的创新精神处于中等以上水平,而创新能力处于中等以下水

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5.3 高中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存在性别差异。

5.4 高中生的创新精神(能力)水平在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中,非智

力因素的开发与利用显得尤为迫切。

5.5 高中生的创新精神(能力)有着独特的内涵。

附件:高中生数学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调查

高中生数学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水平自我测评量表,是根据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与创造学家王极盛先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自我测评量表及高中生数学的实际情况编制的,它可用来测定高中生的数学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㈠创新精神(能力)水平自我测评的指导

指导语:下面是测定你创新精神(能力)水平的题,请你仔细阅读每一个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填写,请你尽快回答,不要在每一道题上过多思考。

每一道题目都有五个等级供你选择,分别用1.无、2.偶尔、3.时有、4.经常、5.总是表示。

每一道题目都要回答,每一道题目只能选一个等级,只须在答题卡中用五个等级的编号表示即可。

㈡数学创新精神水平自我测评的内容。

a.我不随便改变自己的想法

b.我不断追求数学成绩进步

c.我回答问题直爽而无顾忌

d.我觉得我数学思维比较活跃

e.我做数学笔记总是按自己的意思做

f.我喜欢自学数学并肯花时间

g.我敢向较难问题挑战并不轻易放弃 h.我做题时思路多

i.我数学求知欲望强 j.我不迷信权威

k.我能意识到做题的水平 l.新颖问题容易吸引我的注意力

m.我相信向别人请教也能激发自己的创造力 n.我学习数学兴趣广泛

o.我常想将自己的新想法新建议写成小论文 p.我相信自己的直觉、灵感

q.我能较快地发现一些问题的本质联系 r.我做题不满足常规解法

a.我不轻信别人的做法

b.我学习数学喜欢问为什么

c.我的思维无拘无束没有框框

d.我能摆脱习惯思维的束缚

e.我常从别人的创新受到启发

f.我常写数学小论文发表新看法新建议

g.我观察事物敏感 h.我的求知、创新欲望强

i.我脑中记住的东西用时能及时用上 j.我常将一些数学问题演变、改编

k.我不迷信权威、书本 l.我经常很快发现问题的本质

m.我的空间想象力丰富 n.我相信自己的创造潜力能充分发挥出来

o.我常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 p.我从创新性数学学习中获得乐趣

q.我的直觉常是对的 r.我的联想力强

㈣数学创新精神(能力)自我测评的评估

评分方法:将每题从五个等级中所选编号相加便成为总分

总在80分以上,表示数学创新精神(能力)水平高

总在70-79分以上,表示数学创新精神(能力)水平中等偏高

总在60-69分以上,表示数学创新精神(能力)水平中等

总在50-59分以上,表示数学创新精神(能力)水平中等偏下

总在50分以下,表示数学创新精神(能力)水平低

A Findings Report of Creative Spirit and Creative Ability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Yang Zhi-ming

(No.2 Middle School of HuangShi County HuBei HuangShi 435000 China) Abstract:By making a measuring list, We have found that the speciality inside the creative spirit and the creative ability of senior students ,the coordination among various relations, the backwardness of ability and knowledge and the difference of sex are the materials for us to improve senior students, creative spirit and ability.

Key words: se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creative spirit; creative ability.

高中数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新探 教学活动是实现新课程理念的根本途径。新的数学课程教学活动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确定性。在新形式下教师如何根据当前的教育背景,大力开发教育资源,准确预见教学活动发展方向,积极防范可能出现的干扰因素,以更好的实现课程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呢?这是一个值得各位教改一线的教师研究的问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以教为本的教学观,教师依据教学大纲从考试要求来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及要求,而忽视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学生只能被动适应,使学生失去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师一味地讲解、训练,学生听、记,缺乏独立思考,久而久之养成了学生依赖教师,形成了思维的懒惰,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而在新的课程计划中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探究,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因此,教学要以教师的教为本位的教学观转向以学生学为本位的教学观,要突出认识和关注学生的主动性,有了主动性才能具有自主性,有了自主性才能形成创造性,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是我们的教学活动是让少数人参与还是让全体学生参与,在同一层次参与还是不同层次上参与,是被动参与还是主动参与。我们的教学,必须克服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少数学生学习,多数学生陪做的现象,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去。而创新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它是人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良教学而逐步形成的。它源于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就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能促进创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当前数学课堂创新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诱导启发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1)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尽管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有多种方法和渠道,但是以探究为主的课堂教学改革仍然是理想的选择。这是因为:⑴.数学学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符合数学学科特点及教学改革的实际,并能满足师生双方的心理需要;⑵.数学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能使课堂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和效力;⑶.数学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能破除“自我中心”,促进教师在探究中“自我发展”。.例如,教学大纲对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要求“不扩展到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少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定理”.于是,对《几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与集合平均数》一文可指导学有余力的同学阅读,并可适当补充一些习题,使学生了解均值不等式在证明不等式及解决有关最大值、最小值的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这样既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也能开阔学生的思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启发式教学 我们开展数学的“启发式教学”,就是在老师的点拨下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亲身体验问题。数学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我们研究性学习提供了许多研究的方向,数学教学中的各种问题都是渗透研究性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水平的培养[原创] 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创造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中指出:“瞄准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水平的人才”。实施创造教育是现时代教育的主旋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地发展学生的思维,适时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水平。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思维形式,是指人在实践学习活动中,根据自己的目标展示出来的一种主动的、独创的、富有新颖特点的思维方式,它是在原有经验材料和学得知识的基础上实行合理性和突破性的创造组合,形成新的概念或新成果。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条新颖的解题思路,编一道应用题,小发现,小创造等都是创造性思想的结果。 一、科学使用学习的迁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多为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实行的。这其中必然包括学习的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科学使用学习的迁移,增强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培养小学生思维灵活性的最简单的办法是求多解练。小学数学教学要适合数学教学的实际,提升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同解变型和恒等变型的水平。以一题多解为例,从各种规律中找出规律,便能举一反三。作为教师要精选例题,按类型、深度编选适量的习题,再按深度分成几套,实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活跃学生思想,进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在六年级应用题综合复习教学中出示题目:王师傅原计划16天生产零件900个,结果4天生产了360个,照这样能够比原计划提前几天完成?教师提问:“你能够从哪些不同角度来解答这道题呢?”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全方位审视结果,学生发现有多种解法:①归一法解:15-900÷(360÷4);②比例解:设实际X天完成900/X=360/4,设提前X天完成900/(15-X)=360/4,③分数法解:15-4÷(360÷900);④倍比法解:15-4×(900÷360);⑤方程解:设可提前X天完成360÷(360÷4)+X=15。这些解法,使学生沟通了比例,归一、倍比、方程等知识间的联系,起到了活跃学生思维的作用。由此可见,只有科学使用学习的迁移,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巧妙“改造”思考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小学数学课本中的思考题是小学生思考的材料,它要求小学生使用学过的知识,实行综合思考、分析,突破思维定势的影响,最终寻求问题的解法。作为教师,能够通过对思考题的原题“改造”来提升自己的数学素质和教学水平,并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性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指思考中问题的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的信息,使思考者能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作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发散性思维能产生新思路、新方法。 例1:画一个长方形,想想看,怎样在这个长方形内画一条线段把它分成:①两个长方形;②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③两个三角形。 改造:在原题中增加④两个梯形;⑤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让学生自己动脑,经过思考,画出图示。 例2:1÷11,2÷11,3÷11,……想一想,得数有什么规律? 1÷11=0.090909……; 2÷11=0.181818……; 3÷11=0.272727……; 实际上,1÷11=0.09,2÷11=0.18,3÷11=0.27……,9÷11=0.81;得数都是循环小数(纯循环小数),循环节都是2,这些循环节上的数字分别是9的1倍、2倍、3倍,……9倍的数字。 改造:127÷11,得数是多少? 依原题规律:127÷11=(121+6)÷11=11.54。 很显然,通过思考题的原题改造,能够增大学生的思维力度。特别在学生学了后读知识以后,改造以前做过的思考题,更有思考价值更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要求培养出来的人材具有创新的精神,有创造性的能力。“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在培养新世纪创造性人才的今天,教师肩负着历史赋予的使命,有责任也有义务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 创新能力所产生的新认识、新事物,不但具有“新颖”和“独特”的特点,而且能给社会带来有价值的成果。在数学发展史上许多有创造性的重大成就对其它学科的发展,经济的腾飞,社会的进步都起到过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一、让学生理解数学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问题解决的彻底程度,体现了深层次水平上的美。如在讲解反函数概念时,学生学会了利用“函数f(x)的反函数记为y=f—1(x)”,并有“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的结论,但当题目条件中出现了“函数y=f—1(x)+1的图像经过点(1,2)”的时候,很多学生也不假思索地将其转化为“则函数y=f(x+1)的图像必经过点(2,1)”这一错误结论。原因就在于他们的潜意识中存在着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认为“y=f(x)”与“y=f—1(x)”互为反函数的结论,这充分反映出学生在反函数概念上认识不够深刻。 二、教会学生掌握问题的关键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摒弃问题的细枝末节,把决定问题本质特征的地方找出来。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好比亮起了一盏指路灯,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在数学教学中,计算——思索——猜想——发现——证明,通常都能找到新的线索和结论,也是形成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 例:有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十位上的数的3倍,如果把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对换,得到的新的两位数比原来的两位数大36,求原来的这个两位数。 解:设原两位数的个位数字是X,十位数字是Y,那么 解以上两个方程可得X=6,Y=2,所以原来的两位数是26。提醒学生注意:两位数的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交换后所得的新的两位数与原来的两位数有一个规律,启发学生去思考。这样一来,必然会触发肯动脑筋的学生去探索,去挖掘、找规律,去验证。如: 83—38=45=9×5,76—67=9=9×1, 52—25=27=9×3,︱27—72︱=45=9×5,……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的差都是9的倍数。 指导学生猜想:任何一个两位数,把它的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后,所得的新的两位数与原来的两位数的差的绝对值都是9的倍数。 三、多种思路,多种变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例如,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x2 —2(m+1)x+4m(m—2)=0,⑴当m 为何值时,此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⑵当m为何值时,二次函数y=mx2—2(m+1)x+4m(m—2)在实数范围内可以分解?⑶当m为何值时,二次函数y=mx2—2(m+1)x+4m(m—2)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的培养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心小学徐文娟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创新的基础是教育。教育要创新,就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其着力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有创新才有进步,有创新才有发展,有创新才有实力,有创新才有腾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发现新问题,或对某个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或者在原有的基础上领悟到一个新道理,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创新”火花,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激发和培养,是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应创设条件,使这些“火花”得以充分的展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激发学习兴趣,在“趣”中创欲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是说兴趣可以引导和推动一个人去钻研,去探索,将注意力放在人所感兴趣的问题,从而获得创造的成功。一般说来,数学学习成绩好,就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反过来,对数学一旦产生了兴趣,它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推动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有些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对数学学科产生厌烦情绪,这就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数学成绩差。这时候教师应对学生取得的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进步和成功,进行鼓励与表扬,让学生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滋味,认为学好数

学并不困难,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这样就使学生的“苦学”变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时,我问:同学们,你们上超市买东西,要带什么去呀?同学们大声说:“钱”。还没有等我再往下问,很多同学就从口袋中拿出钱来。有10元、5元的,有5角、2角、1角的,也有拿出少见的分币和100元大钞。这一下我和同学们兴趣都起来了,我说,光有钱,认识钱还不行。还要清楚这元、角、分的不同,这样才会买东西时不出错钱。同学们就是在这种兴趣中,了解到元、角、分的不同,以及他们之间的换算。 一、鼓励好奇生疑,在“奇”中启发思维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与新技术的发现往往从好奇开始。好奇心使人富有追根究底的精神,乐于深人思索事物的奥秘,善于观察特殊事物,发现其中的奇异。因此,爱护和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勇于提出各种新奇的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 生疑是思维的开端,创新的基础。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用创设情景的方法,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识矛盾”,促使学生产生弄清未知的心理需求,为创新做好心理准备。如在学习“年、月、日”知识时,引导学生提出类似的问题。“书上讲的数拳法能不能倒过来数呢”?“为什么要规定4年一闰”?“2月为什么只有28天或29天”?教

创新设计高中数学必修4课时作业【全套142页】附有详细解析

§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课时目标 1.了解半角公式及推导过程.2.能利用两角和与差的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3.了解三角变换在解数学问题时所起的作用,进一步体会三角变换的规律. 1.半角公式 (1)S α2:sin α 2=____________________; (2)C α2:cos α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 α2:tan α 2=______________(无理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理 形式). 2.辅助角公式 使a sin x +b cos x =a 2+b 2 sin(x +φ)成立时,cos φ=__________________,sin φ=______,其中φ称为辅助角,它的终边所在象限由__________决定. 一、选择题 1.已知180°<α<360°,则cos α 2的值等于( ) A .-1-cos α 2 B. 1-cos α 2 C .- 1+cos α2 D. 1+cos α 2 2.函数y =sin ? ????x +π3+sin ? ????x -π3的最大值是( ) A .2 B .1 C.1 2 D. 3 3.函数f (x )=sin x -cos x ,x ∈? ?????0,π2的最小值为( ) A .-2 B .- 3 C .- 2 D .-1 4.使函数f (x )=sin(2x +θ)+3cos(2x +θ)为奇函数的θ的一个值是( ) A.π6 B.π3 C.π2 D.2π3 5.函数f (x )=sin x -3cos x (x ∈[-π,0])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A.??????-π,-5π6 B.??????-5π 6 ,-π6 C.??????-π3,0 D.???? ??-π6,0 6.若cos α=-4 5,α是第三象限的角,则1+tan α21-tan α 2 等于( ) A .-12 B.1 2 C .2 D .-2

浅谈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太和县李兴小学陈治堂 创新思维是一种思维形式,是指人在实践学习活动中,根据自己的目标展示出来的一种主动的、独创的、富有新颖特点的思维方式,它是在原有经验材料和学得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性和突破性的创造组合,形成新概念或新成果。实施创造教育是现时代教育的主旋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地发展学生的思维,适时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一、重视学生个性、独立性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发问和争辩,才有利于学生个性、独立性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例如,数学圆锥体积的公式推导时,通过实验学生已掌握了圆锥体和圆柱体等底等高时,它的体积是圆柱体的1/3这一规律后,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没有不等底等高的实验?如既不等底又不等高时,它们的体积又是什么关系呢?问题又引起了激烈的争辩。教师有意安排二者不等底等高,不等高但等底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而验证了圆锥体与圆柱体在上述情况下,圆锥体积不都是圆柱体积的1/3。同时又有学生发现,圆锥与圆柱在等底高的情况下,它们的高和底怎样变化,才能使圆锥体积仍是圆柱的1/3?这样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基础,可以使学生在探求知识过程中,认识得到深化和发展。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学习主动性的本质是认识主体的主动建构。只有当认识主体意识到是其自身在影响和决定学习成败的时候,主动建构才有可能实现。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饱含吸引力和内驱力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计问题情景。在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教学“年、月、日”的认识时,教师先让学生举例哪些年份是闰年、哪些年份是平年。随后教师让学生做小考官报出年份,教师判断它是闰年还是平年。由于教师对学生所报的年

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体现

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体现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起源于问题,问题是数学的核心。作为教师应利用好“课堂”这块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创新意识 第三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要实现这一新的育人目标,必须要让学生成为学生的主人,参与到知识发现过程之中,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习惯和能力。为此对于一名数学教师来说,做到以下几点显得尤为重要: 1 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观念 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育只是传道、授业、解惑,使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地位,忽视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热情,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要想培育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首先教师自己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就拿教材而言,教师不能把教材当成一成不变的知识,原封不动地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尊重学生的具体认识特点、心理特点及认知水平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创造性和有选择地利用教材,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过程。但其指导思想不能变,那就是有利于“双基”的掌握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能最大限度的使教学设计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设计的思路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激活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研究过程,着眼培养他们善于发现新知识和归纳总结新方法、新规律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萌发创新意识。如:在探究式教学方式中,可先由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再由学生通过画图、测量、判断、找规律、猜想出一般性的结论;然后有学生想一想、画一画、剪一剪、叠一叠,去验证结论……,使学生自始至终地感悟、体验、尝试到知识的生成过程,品尝着成功后带来的乐趣。实践证明,这不仅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思想和方法,同时也体会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而且为学生今后获取知识以及探索、发现和创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增强了学生敢于实践、敢于探索、不断创新和努力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和勇气。 2 创设情境,诱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2.1 创设平等情境。课堂是师生间情感相互沟通、相互感染的过程,而教师是影响学生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这不仅要求教师由广博的专业知识,而且应以自己的良好个性,积极向上的情感感染学生,去拨动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创设平等、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师生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这样,学生才能敞开思想,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有足够的机会显示灵性,展现个性,在探究问题、合

高中数学的案例式教学创新

高中数学的案例式教学创新 作者:李亨连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年第03期 案例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被广泛采用,改变了以往传统的简单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通过教学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新课标出台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案例教学如何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地进行自我创新就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一、数学案例式教学的内容 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出台,新的教学理念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案例式教学,并且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不断调整创新。所谓的案例式教学,简单说就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结合教材,联系实际,选取身边的实际具体案例,向学生展示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结合掌握的知识,对这一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得出解决方案或新型结论,即达到教学目的,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尽量要选取身边的例子,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子,或者听到或者看到过的活生生的例子。例如根据当前如火如荼的房地产市场,可以设立一个题目,让学生虚拟买房,根据条件,根据自己首付和贷款年限,结合利率计算每月还款的金额。这样的题目贴近生活,而且这种形式学生们会感到新颖,而且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数学的实用性。 在案例式教学中,教师从始至终都是一个组织设计者,而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角,整个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来进行。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怀疑精神,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符合新课标的中心思想,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在教学过程中推广。但是结合新课标,这种教学模式也需要不断地尽享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一劳永逸,只有与时俱进才能经久不衰。 二、案例式教学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 数学课程是一个逻辑性很强、实用性很强的学科,然而长期以来,在各个高中教学中一直存在偏科现象。很多学生根本对学习数学没有兴趣,根本学不进去,课堂教学有效性很低。新的问题的出现,必然要求有新的解决方法的诞生,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在近年来被广泛推广,这就是案例式教学模式。 案例式教学模式,由传统教学活动的一言堂转变成互动的教学交流模式,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出击、主动的思考,同时锻炼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习独立自主的能力,为培养创新意识提供了基础。案例式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数学教学给人脱

8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其本质来说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但是学生的思维仍很不充分,需要老师继续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关键词】数学思维课堂教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小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数学教学的思维培养,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培养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培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下面就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谈些粗浅体会: 一、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意识较差 大多数小学生属于知识继承型学生,他们仅满足于数学课堂上教师所灌输的知识,满足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这些都有碍于数学学习的发展,使得学生不仅放过思维机会不加利用而且扼杀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欲望。普遍学生认为能够继承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就足够了,缺乏敢于质疑、大胆发现、勇于创新的自信心。 (二)创新思维能力较弱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要求,近年来注重了对小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对数学活动的教育,然而动手实践能力的加强不等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加强。小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创新思维能力未得到提高的现状。 二、变换思考角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一)转换角色,树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 1、教学过程中,教师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传统的教学中,教学程序设计得有条有理,课堂提问也是事先备好。但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更应是引导者、参与者,并不断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环境,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同一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使教学行为趋于多重整合,让学生的探究热情得到充分发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全国高中生创新知识与能力培育计划能力测试(高一数学)

全国高中生创新知识与能力培育计划能力测试 高一数学 (时间:60分钟每小题5分,共100分) 数学符号说明:R 表示实数集,Z 表示整数集,Z +表示正整数集。 1. 已知{}A =博雅,优才,{}B =清华,北大,则一一映射:f A B →的个数为(). A .1 B .2 C .3 D .4 2. 如图,圆O 的内接正六边形 ABCDEF 的边心距OM =则弧 BC 的长为(). A .3π B .23π C .π D .43 π 3. 函数()lg(91)()f x x x = +-∈的定义域中所有元素之积为(). A .0 B .1 C .2 D .6 4. 称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为一组垂线.平面内5条直线构成n 组垂线,n 不可能为(). A .3 B .4 C .5 D .6 5. 如图所示,有两种边长为1cm 的菱形框(选项A 腰长为1cm 的等腰三角形框(选项C ,D ),上点O 1cm 2cm 、的速度,行。记爬行时间为x 秒,两只蚂蚁的距离为cm y x A . B . C . D . A

6. 函数2()(13)3x x f x -=+?是(). A .奇函数 B .偶函数 C .非奇非偶函数 D .既奇且偶函数 7. 平面直角坐标xOy 中,点集{} (,)1,1x y x y x y -+≤≤所覆盖的平面图形的面积为() . A .0.5 B .1 C .2 D .4 8. 已知2333log (2015)log log 62 y x +-=( ),x y + ∈ ,则x 的最小值的各位数字之和为() . A .2 B .4 C .6 D .8 9. 已知二次函数()y f x =过原点,且(1)()1f x f x x -=+-,则2 ()3 f 的值为(). A .1 3 B .19 C .13 - D .19- 10. 微积分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多年,古 希腊大数学家阿基米德在《抛物线求积》中研究了如下问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 y x =与直线1y =所围图形为弓形AOB 。求弓形 AOB 面积S 。 我们可以这样解决该问题:如图,设矩形ABCD 平分2n 份,过等分点作x 轴的垂线,将面积S '分割求和,则 22222222222222221012(1)112322n n S n n n n n n n n n n ???? -'??++++<

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创新思维读后心得

《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创新思维》读后心得 福州仓山小学黄雪燕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这本书是林凡红的《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创新思维》在对课题的深入探索和研究后,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教学要真正出成效,首先,我们要改变教育观念。要把触角深入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渗透创新思想。教育观念的改变带来的是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改变。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蕴含着无穷的创造因素,那么,我们该如何利用数学的学科优势实施创造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2012年10月,我所在的数学教研组申请了小课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有效方法的行动研究》。为了更好的进行小课题研究,我拜读了著名的旅美教学学家黄全愈先生的《素质教美国》、《培养智慧的孩子——天赋教育在美国》等书。还拜读了我国教育专家林凡红老师的《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创新思维》……。受到了不少启发。一年来与全体教研组成员一起努力。通过探索培养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规律和方法,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数学不仅仅是我们传统意上认为的是计算和应用公式。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信息的高速流通。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意识到:数学的实质是一种思维方式,学数学并不一定是目的,而是通过学数学来培养自己的能力。同时,通过学数学来理解世界、理解世间与之有关的各种现象。学习数学的目的是掌握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解释世间许多现象的工具,是训练思维能力的手段。同时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主体性、能动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因而十分强调学生主动性、能动性和创新性的发挥。 在对课题的深入探索和研究后,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教学要真正出成效,首先,我们要改变教育观念。要把触角深入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渗透创新思想。教育观念的改变带来的是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改变。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蕴含着无穷的创造因素,那么,我们该如何利用数学的学科优势实施创造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一、构建创新思维培养的目标体系。 创新思维培养是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依据

高中数学创新能力培养

高中数学创新能力培养 发表时间:2019-07-05T17:09:04.277Z 来源:《成功》2018年第10期作者:于梅 [导读] 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总结问题,从而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为终身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教师应当创造一个活泼轻松的教学环境;教师应充分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兴趣。 莱西市实验学校山东莱西 266600 【摘要】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总结问题,从而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为终身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教师应当创造一个活泼轻松的教学环境;教师应充分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兴趣。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能力;教学观念;教学环境 一、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十分关键。 1.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从人生发展的角度而言,使学生具备自学的能力十分重要。很多情况下,一个人知识的获得需要依靠自身主动学习、积极探索钻研以及积累来实现。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努力为学生创设自学的机会,对学生的自学给予科学的引导,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而带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通过实践可以发现,具有较强自学能力的学生学习主动性高,对知识的掌握更具有深度与广度,学习悟性高,学习能力强。 2.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引导 从常规习惯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就是逆向思维。也就是说,逆向思维对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是从完全相反或对立的角度展开的。逆向思维是对常规的一种突破,属于创新思维方法之一,具有绝妙奇特的特点。从高中数学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生思维定式十分严重,缺乏创新思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常规,能够从多角度甚至是反向与对立的角度对问题展开深入的思考与探索,进而产生创新的见解。 3.对学生的侧向思维进行引导 在特定条件下,利用曲径通幽、旁敲侧击的方法探索新的解决途径,拓展思维流向,由此及彼,从侧面新的角度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就是侧向思维法。侧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比较,主要区别表现为逆向思维是逆向的,侧向思维是平行同向的,其突出优点就是能够降低思维定式产生的消极影响,从侧面对问题进行换角度思考,增强问题解决的应变性,对现有的论证与观点进行突破,最终实现创新。 4.对学生的多向思维进行引导 逆向思维、侧向思维与别的发散形式的综合其实就是多向思维。多向思维能够调动思维的活力,从多角度对问题进行探索,有利于产生新颖独到的见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培养创新思维创造有利环境 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所以丰富教学形式,优化课程结构,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十分关键。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学习模式,增强课堂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研究性素材,为培养创造性思维创设有利环境。创新能力需要在实践探索中形成,单纯依靠死记硬背是难以实现的,研究性学习为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创设了条件,学生在这样的切身体验中有利于形成主动探索、质疑与勤于动手的习惯,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统计”时,可以让学生对学校每周学生体育锻炼时间的分布情况,以及自己家庭中每月开支情况展开调查统计。学生在这些过程中提升了自我与他人的交流合作能力,学生对信息收集与利用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高,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持久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缺乏兴趣,就会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十分被动,难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饱含兴趣,对学习就会形成创新的动力。兴趣是维持创新持久的动力条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置恰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设置的问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做到难易适度,以激发学生对知识展开进一步探求的冲动,进而使学生自觉产生质疑,自觉探索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这样学生才会敢于面对失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勇于探索,具备较强的自信心。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各种机会,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教师要对学生多多鼓励与赞扬,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新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从多方位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探究能力,使学生形成较强的创新能力,这对于学生终身学习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帆.高中数学教学论文:更新观念,解放思想,迎接新课程. [2]林奇兵.创新数学教学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者简介】于梅;出生日期:1981.9;性别:女;籍贯:山东省莱西市店埠镇;民族:汉族;毕业学校:山东理工大学;单位:莱西市实验学校;学历:本科;职称:二级教师;方向:高中数学教学与研究。

提高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f4357531.html, 提高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者:李祖文 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第15期 摘要:随着数学教育的与时俱进,培养小学生创新性思维是目前数学教学中的主题。为 了适应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突出一代新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教师要接受新思想,用新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把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本文首先介绍了创新性思维的含义,然后分析了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性思维的重要性,最后着重阐述了如何结合实际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创新思维开放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015-01 培养创新性的人才是教育的目标,培养创新性人才也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应当引起数学老师的重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新性思维是重中之重,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如果忽略了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会降低,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思维方式,甚至影响到他们的前途命运。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找到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重要。 1 创新性思维的含义及其特征 1.1 创新性思维的含义 创新性思维是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又有创新的思维过程。创新性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可以产生独特的想法、见解、观念。它是一种主动地独创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索新知识的思维,体现出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一般认为创新性思维是能够产生创新的思维。 1.2 创新性思维的特征 小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可以分为一般再现性思维和具有独创性的创新性的思维。根据小学生本身的特点,创新性思维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能够独立思考。通过独立思考能够理解所学到的科学知识。 (2)有自己的见解。能够探索出新的解题方法,对于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4-04-04T16:26:11.513Z 来源:《新疆教育》2013年第7期供稿作者:白艳霞[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努力唤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河北省永年县广府总校北街学校白艳霞摘要: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担负着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打基础的重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努力唤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培养创新能力 一、挖掘创新因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应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深入地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做到源于教材,宽于教材。例如,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中的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例1为:“每盒彩色笔有24支,13盒共有多少支?”,教材中的计算方法是将13分解成3+10,分别列式计算3盒和10盒的支数,最后写成一个竖式。表面上看,这只是教会学生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深入挖掘可以看出这里面隐藏着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因素。实质上,学生利用旧知识来计算24×13的方法很多,教学时,可先提出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你准备怎样计算24×13,看谁想的方法多。这样,学生应用旧知识就可能会想到:24×13=24× (5+8)=24×5+24×8,24×13=24×\u65288X3+10)=24×3+24×10,24×13=(4×6)×13=13×4×6,在学生思维得到充分展示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去发现怎样用竖式计算乘法24×13。这样教学,就把教材背后隐藏的创新因素挖掘出来了,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设计开放性问题教学中的开放性问题,是针对传统数学中封建问题提出的。 开放性问题的开放性主要表现为问题的开放、问题答案的开放和解题策略的开放。精心设计开放性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1、问题的开放。给出不确定问题的题目,让学生补充好问题再练习。老师给出条件:一个圆形花坛外面围着一圈1米宽的水泥路,水泥外圈的周长是18.84米。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可能会补上跟花坛有关的问题,如求花坛的半径、周长、面积,也可能会补上跟水泥路有关的问题,如水泥路的面积、内圈周长,也可能补上求水泥路与花坛的面积差。让学生根据条件多面考虑问题,培养了多角度探索研究的思维习惯。 2、问题答案的开放。主要是指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例如,学完比的基本性质后,可以设计这样的填空题:4:6=():()。这个题目的答案不唯一,各个答案之间存在着潜在的规律,比较灵活,具有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解题策略的开放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同的个体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体验,形成不同的思路。例如四个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解决问题可以采用以下不同的策略①化成分母相同,再比较大小;②化成分子相同,再比较大小;③化成小数,再比较大小;对于这些比较方法,教师不能在学生面前肯定哪一种最好,要尊重学生的兴趣、想法,不要强求一律,应让学生能依靠自己的思维方式,尽可能地发挥其潜能。因为有些解题方法看似简单,但他的思维难度往往比较大,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解法及学生的知识能力作出有弹性的评价。 三、加强思维训练一个人的创新思维能力与他的思维能力是紧密相关的。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差,他的创新思维能力必然差。因为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加强思维训练。 不少教师认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这是一种误解。知识虽然是思维的材料,但它代替不了思维。学习知识虽然要运用思路,也要思考一些问题,但这不是在学习思考。思维是有规律的,思维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得以提高。 四、设计开拓式课堂教学1、讲授引动主题激活,全体发展。教师讲授以创造思维来激活学生,并引发为创新能力。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2、学法发动坚持寓学法于教学过程中,为了保持和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及时捕捉有用信息,对学生表现进行适度的鼓励性评价,以此激励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在运用中深化理解,在理解中掌握运用。 五、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这里的教学环境主要指心理环境和教学情境。只有在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才会热情高涨,对课堂教育参与积极性也会高。可见,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 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放胆交流,敢于创新。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勇于大胆创新;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2、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创新。如教学10.9÷6.2(保留两位小数)时,教师不做任何暗示,先让学生尝试着做,一般学生按照常规的计算方法思考,要保留两位小数,必须除到小数点后第三位小数;部分思维活跃的学生却打破“保二除三”的思维定势,除到小数点后第二位后,通过比较余数是否达到除数的一半来判断是“四舍”还是“五入”,而直接确定商约是1.76。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受教师“先入为主”的观念制约,占有足够的思考时间,享有广阔的思维空间,能不时迸发创新的火花。 3、发挥表扬的激励功能,使学生乐于创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巧妙运用激励性言语,撩拨学生创新的愿望。如当某位同学提出创造性的解法时,就以他的姓氏命名为“x氏解法”;当某位同学的创造性解法不够成熟完善时,教师下课后和他一起探讨;当学生的创造性解法明显不对时,教师首先肯定他的创新意识。 通过激励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维系创新的热情。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人才不只是一种机械的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更是一种崭新教育观念的形成,乃至趋向成熟。只有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大胆改革,勇于实践,才能实现教育的创新,才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创新人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