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年级数学下册《1_4 整式的乘法》导学案 (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1_4 整式的乘法》导学案 (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1_4 整式的乘法》导学案 (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1_4 整式的乘法》导学案 (新版)北师大版

1.4整式的乘法

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探索整式的乘法的运算过程,发展合作交流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正确地运用整式的乘法法则进行整式的乘法的有关运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预习内容

1.阅读课本第14-19页

2.整式的乘法运算法则:

(1)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单项式相乘,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作为积的因式;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面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2)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用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多项式和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与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整式的乘法运算巩固练习:

(1). 2x·3y=( ) ×( )=( )。

(2). 2x ·(3x 2-2x +1)= ( ) ( ) ( )=( )。

(3). (3x +2)(x +2).= ( ) ( ) ( ) ( ) =( )。

三、预习检测

1.计算: (1)

(2) )2

1(

22y y y

(3) )1)(4(+-a a

2.计算3223x x ?的结果是( )

A.55x

B.56x

C.66x

D. 9

6x

3. n mx x x x ++=+-2)20)(5( 则m=_____ , n=______

4.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3 x -4,2 x 和x ,则它的体积是 ( )

A .3 x 3-4 x 2

B .22 x 2-24 x

C .6x 2-8x

D .6x 3-8 x 2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8分钟),要求各小组组长组织成员进行合作探究、讨论。

探究(一):单项式乘以单项式运算法则:

列出算式为:

思考:你列出的算式是什么运算?

2、探究算法

x x ?2.1 =( )×( )=( )

( )×( ) =( )

x mx ?=( )×( )=( )

( )×( ) =( )×( )=( )

3、仿照计算,寻找规律

①(-23a 2b )·56

ac 2 =( )×( )= ( ) ②(-12

x 2y )3·3xy 2·(2xy 2)2= ( )×( )= ( )×( )= ( ) 小结:单项式相乘,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作为积的因式;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面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对于多个单项式相乘也适用。

探究(二):单项式乘以多项式运算法则:

列出算式为:

思考:你列出的算式是什么运算?

2、探究算法

)8181(x x mx x -- =( )=( )-( )=( )

=( )+( ) =( )

)(2p n m c -+ =( )

3、仿照计算,寻找规律 ①)3

12(22ab ab a +- =( )+( )= ( )

②-2x ·(12

x 2y +3y -1)= ( ) ( ) ( )= ( ) 小结: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用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探究(三):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运算法则

列出算式为:

思考:你列出的算式是什么运算?

2、探究算法

nb an mb mn b n a b n m b n a m +++=+++=++)()())((

=( )+ ( )+( )+( )=( )

3、仿照计算,寻找规律

①(4y -1)(5-y ) =( ) ( ) ( ) ( ) = ( )

②)3)(3(y x y x --+-=( ) ( ) ( ) ( ) = ( )

小结:多项式和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与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二、小组展示(7分钟)

每小组口头或利用投影仪展示, 一个小组展示时,其他组要积极思考,勇于挑错,谁挑出错误或提出有价值的疑问,给谁的小组加分(或奖星)

三、归纳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整式的乘法的运算法则,通过观察、对比、推断、交流、归纳等方式.重点学习整式的乘法的运算法则,并能够正确地运用整式的乘法法则进行整式的乘法的有关运算,解决了生活和数学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要求:将本节课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梳理一下)

四、课堂达标检测

1.判断题,错误的予以改正.

(1) 2a 3·5a 3=10a 3

(2) (3)12832466)22(3a a a a a -=-? (4)(3x+2y )(2x-5y)=6x 2-10y 2

2.下列各式中,运算结果为a 2

-3 a-18的是 ( )

A .(a-2)( a+9)

B .(a- 6)( a+3)

C .(a+6)( a -3)

D .(a+2)( a-9)

3先化简,再求值:5a(2a 2-5a +3)-2a 2(5a +5)+7a 2,其中a =2.

4.兴华小区的内有一块长为(3a +b)米,宽为(2a +b)米的长方形地块,物业部门计划将地块进行绿化(如图阴影部分),中间部分将修建一仿古小景点(如图中间的正方形),则绿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并求出当a =3,b =2时的绿化面积.

五、学习反馈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困惑?

ab ab ab 42 7 6 = ?

参考答案

预习检测

1、(1) (2) (3)

2、B

3、m=15, n=-100 解析: ,所以m=15, n=-100

4、2386x x - 解析: 课堂达标检测

1、错(10a 6) 错(42a 2b 2) 错(6a 6-6a 7) 错(6x 2-11xy-10y 2

2、B 解析:A .(a-2)( a+9)=a 2+7a-18; C .(a +6)( a -3)= a 2+3a-18; D .(a +2)( a -9)= a 2-7a-18;所以答案是B 。

3、解:

4、解:

3232y x 432

1y y -432

--a a 10015)20)(5(2-+=+-x x x x 2

3286)43(2)43(2x x x x x x x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学案全册

七下数学全册导学案 课题: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P 1图片及文字,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应学会哪些数学方法?培养哪些良好习惯? , 2.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观察剪纸过程,握紧把手时, 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 . 3.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的问题, 阅读课本P 2内容,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合作探究】 1.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 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例如: (1)∠AOC 和∠BOC 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2)∠AOC 和∠BOD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 2.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直线相交 所形成的角 分类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43 21O D C B A 3.用语言概括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的两个角叫邻补角。 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4.探究对顶角性质. 在图1中,∠AOC 的邻补角有两个,是 和 ,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 = ,而这两个角又是对顶角,由此得到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 . 注意: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 _O _D _C _B _A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五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课题: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1.读一读,看一看 学生欣赏图片,阅读其中的文字. 师生共同总结: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 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 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 2.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引发了什么变化?

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结论: 二、自主探究 1.学生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2.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教师再提问:如果改变∠AOC 的大小, 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3.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邻补角的定义是: 对顶角角的定义是: 5.对顶角性质. (1)学生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概念后,结果实际操作获得直观体验发现了什么?并说明理由。 对顶角性质: ( 2)学生自学例题 (1) O D C B A

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套

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套 导学1 5.1.1 相交线 一、 学习目标:1认识相交线所成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二、 自主学习 学生自学P2和P3并做下列练习 1、已知: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形中,∠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共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3个 2、如图,直线a 、b 相交于点O,若∠1=0 40,则∠2等于 ( ) A 0 50 B 0 60 C 0 140 D 0 160 3、平面上三条不同的直线相交最多能构成对顶角的对数是( ) A 4对 B5对 C 6对 D7对 4、如图直线AB 、CD 交于点O ,若∠AOD+∠BOC=2600 ,则∠BOD 的度数是( ) A 700 B600 C500 D1300

C D 三、 合作学习 1、 有两个角,若第一个角割去它的 31后与第二个角互余,若第一个角补上它的3 2 后与第二个角互补,求这两个角的度数 2、 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0,∠1—∠2=500 ,求出∠AOC 和∠BOC 的度数。 C 四、 拓展提高 如图,∠AOB 和∠BOD 为对顶角,OE 平分∠AOD ,OF 平分∠BOC ,试问:OE 、OF 在一条直 线吗?说说你的理由。 E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导学2 5.1.2 垂线(1)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垂线的概念。 2、掌握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3、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二、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3页完成下列问题 1、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90°时,这两条直线互相____,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____,两条直线的交点叫____,垂直用符号____来表示,读作____,如直线AB垂直CD,就记作____。 2、举出日常生活中垂直的例子。 三、合作学习 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出已知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2、经过直线l上一点A画出l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3、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出l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由此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一条直线的垂线有____条。 2、过一点有且只有____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垂线性质1)。 四、拓展提高 1、完成课本第五页的练习题 O,O E⊥AB,已知∠BOD=45,求∠COE的度数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3.2

师生共用导学案 课题:5.3.2命题、定理、证明 学习目标:了解命题、定理、证明的概念,能够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学习重点:能够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学习难点:能够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一、学前准备:(预习案) 补角的性质: 余角的性质: 对顶角的性质: 垂线的性质: 平行公理的推论: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二、自主探究:(探究案) 练习: 下列语句在表述形式上,哪些是对事情作了判断?哪些没有对事情作出判断?对事情作了判断的语句是否正确? 1、对顶角相等; 2、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4、a、b两条直线平行吗? 5、温柔的李明明; 6、玫瑰花是动物; 7、若a2=4,求a的值; 8、若a2=b2,则a=b。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注意: 1、只要对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断,不管正确与否,都是命题。如: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2、如果一个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就不是命题。 命题是由题设(或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题设(条件)结论 命题一般都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 如命题:熊猫没有翅膀。改写为:如果这个动物是熊猫,那么它就没有翅膀。 注意:添加“如果”、“那么”后,命题的意义不能改变,改写的句子要完整,语句要通顺,使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更明朗,易于分辨,改写过程中,要适当增加词语,切不可生搬硬套。 练习:指出下列各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对顶角相等; 2、内错角相等; 3、两平线被第三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4、3<2; 5、同平行于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6、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7、等角的补角相等;

2018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2018年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导学案

目录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相交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垂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习题课............................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命题、定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移................................................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复习..............................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实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3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立方根(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立方根(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复习(一).....................................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复习(二).....................................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有序数对...........................................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课题:5.1.1相交线 【学习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1.读一读,看一看 学生欣赏图片,阅读其中的文字. 师生共同总结: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 2.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引发了什么变化?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结论: 二、自主探究 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教师再提问:如果改变∠AOC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3.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邻补角的定义是: 对顶角角的定义是: 5.对顶角性质. (1)学生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概念后,结果实际操作获得直观体验发现了什么?并说明理由。 对顶角性质: (2)学生自学例题

O D C B A 例:如图,直线a,b 相交,∠1=40°,求∠2,∠3,∠4的度数. 【课堂练习】: 1.课本P3练习 2.课本P8习题1 【要点归纳】: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及性质: 【拓展训练】 1. 如图1,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BOE 的对顶角是_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____; 若∠AOC:∠AOE=2:3,∠EOD=130°,则∠BOC=_________. (1)(2) 2.如图2,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COE=90°,∠AOC=30°,∠FOB=90°,则∠EOF=________。 3.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一对对顶角互补,那么它的所成的各角的度数是多少? 【总结反思】: 课题:5.1.2垂线(1) 【学习目标】:了解垂直概念,能说出垂线的性质,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学习重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 【学习难点】: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导学指导】 一、温故知新 1.如图∠1=60°,那么∠2、∠3、∠4的度数 2.∠1=90°,那么∠2、∠3、∠4的度数 3.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课桌面、黑板面相邻的两条边,方格纸的横线和竖线……,思考这些给大家什么印象? 二、自主探究 (一)垂直定义 1.出示相交线的模型,学生观察思考:固定木条a,转动木条,当b 的位置变化 时,a 、b 所成的角a 是如何变化的?其中会有特殊情况出现吗?当这种情况出现时,a 、b 所成的四个角有什么特殊关系? 结论:当b 的位置变化时,角a 从锐角变为钝角,其中∠a 是_____角是特殊情况;其特殊之处还在于:当∠a 是_____角时,它的邻补角,对顶角都是_____角,即a 、b 所成的四个角都是_____角,都_____。 2.垂直定义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_____角时,我们称这两条直线__________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的_____,他们的交点叫做_____。 3.表示方法: 垂直用符号“_____”来表示,结合课本图5.1-5说明“直线AB 垂直于直线CD ,垂足为O”, 则记为__________________,并在图中任意一个角处作上直角记号,如图. 4.垂直应用: ∵∠AOD=90°() ∴AB ⊥CD () ∵AB ⊥CD () ∴∠AOD=90°() 找一找:在你身边,你还能发现“垂直”吗? 5.判断以下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①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 ②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相等; b b a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学案(共133页)

课题: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P 1图片及文字,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应学会哪些数学方法?培养哪些良好习惯? , 2.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观察剪纸过程,握紧把手时, 随着两个 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 . 3.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的问题, 阅读课本P 2内容,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合作探究】 1.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 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例如: (1)∠AOC 和∠BOC 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 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2)∠AOC 和∠BOD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 2.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直线相交 所形成的角 分类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43 21O D C B A 3.用语言概括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的两个角叫邻补角。 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4.探究对顶角性质. 在图1中,∠AOC 的邻补角有两个,是 和 ,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 = ,而这两个角又是对顶角,由此得到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 . 注意: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 _O _D _C _B _A

完整word版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

米易县第二初级中学校导学案学科:数学(华东师大版)年级:七年级(下) 学生姓名:班级:学号: 第1页共48页第6章一元一次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学习目的 1.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2.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3.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2.难点: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 学习过程 一、复习与预习 小学里已经学过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让我们回顾一下,如何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如:一本笔记本1.2元。小红有6元钱,那么她最多能买到几本这样的笔记本呢? 解:设小红能买到工本笔记本,那么根据题意,得 1.2x=6 因为1.2×5=6,所以小红能买到5本笔记本。 二、新知: 我们再来看下面一个例子: 问题1:某校初中一年级416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2辆校车可以乘坐64人,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 问: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有哪些方法? 算术法: 列方程解应用题: 设需要租用x辆客车,那么这些客车共可乘44x人,加上乘坐校车的 64人,就是全体师生416人,可得(1)。 解这个方程,就能得到所求的结果。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试试看? 问题2: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13岁,就问同学:“我今年45岁,几年以后你们的年龄是我年龄的三分之一?” 小敏同学很快说出了答案。“三年”。他是这样算的: 1年后,老师46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4岁,不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2年后,老师47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5岁,也不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3年后,老师48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6岁,恰好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你能否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呢? 通过分析,列出方程:(2)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你能否从小敏同学的解法中得到启发?

最新人教新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数学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导学1 5.1.1 相交线 一、 学习目标:1认识相交线所成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二、 自主学习 学生自学P2和P3并做下列练习 1、已知: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形中,∠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共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3个 2、如图,直线a 、b 相交于点O,若∠1=0 40,则∠2等于 ( ) A 0 50 B 0 60 C 0140 D 0 160 3、平面上三条不同的直线相交最多能构成对顶角的对数是( ) A 4对 B5对 C 6对 D7对 4、如图直线AB 、CD 交于点O ,若∠AOD+∠BOC=2600 ,则∠BOD 的度数是( ) A 700 B600 C500 D1300

C D 三、 合作学习 1、 有两个角,若第一个角割去它的 31后与第二个角互余,若第一个角补上它的3 2 后与第二个角互补,求这两个角的度数 2、 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0,∠1—∠2=500,求出∠AOC 和∠BOC 的度数。 C 四、 拓展提高 如图,∠AOB 和∠BOD 为对顶角,OE 平分∠AOD ,OF 平分∠BOC ,试问:OE 、OF 在一条直 线吗?说说你的理由。 E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导学2 5.1.2 垂线(1)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垂线的概念。 2、掌握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3、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二、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3页完成下列问题 1、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90°时,这两条直线互相____,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____,两条直线的交点叫____,垂直用符号____来表示,读作____,如直线AB垂直CD,就记作____。 2、举出日常生活中垂直的例子。 三、合作学习 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出已知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2、经过直线l上一点A画出l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3、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出l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由此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一条直线的垂线有____条。 2、过一点有且只有____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垂线性质1)。 四、拓展提高 1、完成课本第五页的练习题 O,O E⊥AB,已知∠BOD=45,求∠COE的度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学案全册

人教版七下数学全册导学案 课题: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P 1图片及文字,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应学会哪些数学方法?培养哪些良好习惯? , 2.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观察剪纸过程,握紧把手时, 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 . 3.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的问题, 阅读课本P 2内容,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合作探究】 1.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 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例如: (1)∠AOC 和∠BOC 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2)∠AOC 和∠BOD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 3.用语言概括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的两个角叫邻补角。 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4.探究对顶角性质. 在图1中,∠AOC 的邻补角有两个,是 和 ,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 = ,而这两个角又是对顶角,由此得到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 . 注意: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 _O _D _C _B _A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作者:————————————————————————————————日期:

2018年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导学案

目录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 课题:5.1.1 相交线 (1) 课题:5.1.2 垂线 (3) 课题: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5) 课题:5.2.1 平行线 (8) 课题:5.2.2 平行线的判定 (10) 课题:5.3.1 平行线的性质 (12)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习题课 (14) 课题:5.3.2命题、定理 (17) 课题:5.4平移 (19) 课题: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复习 (21) 第六章实数 (23) 课题:6.1平方根(第1课时) (23) 课题:6.1平方根(第2课时) (26) 课题:6.1平方根(第3课时) (28) 课题:6.2立方根(第1课时) (30) 课题:6.2立方根(第2课时) (33) 课题:6.3 实数(第1课时) (35) 课题:6.3 实数(第2课时) (38) 课题:实数复习(一) (40) 课题:实数复习(二) (42)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44) 课题:7.1.1 有序数对 (44) 课题:7.1.2 平面直角坐标系 (47) 课题:7.1平面直角坐标系习题课 (49) 课题:7.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51)

课题:7.2.2用坐标表示平移 (53) 课题:平面直角坐标系全章复习 (55)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57) 课题: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57) 课题:8.2.1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代入法) (60) 课题:8.2.2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代入法2) (63) 课题:8.2.3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法1) (65) 课题:8.2.4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法2) (67) 课题:8.3.1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1) (69) 课题:8.3.2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2) (71) 课题:8.3.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3) (73) 课题:8.4.1三元一次方程组 (75)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77) 课题: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77) 课题:9.1.2不等式的性质 (80) 课题: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82) 课题: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 (85) 课题: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 (87) 章末复习 (89)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95) 课题:10.1 统计调查(第1课时) (95) 课题:10.1 统计调查(第2课时) (96) 课题:10.2 直方图(第1课时) (98) 课题:10.2 直方图(第2课时) (99)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1.1《同底数幂的乘方》 课时:第 1 课时 姓名 班级 组别 编号 学习时间 【学习目标】:1在已有幂的基础知识之上,了解同底数幂乘法意义; 2.掌握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能进行基本运算; 3.在推导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观察、概括 与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温故知新(认真预习课本P1-4,预习后将确定的答案用钢笔写上,不确定的答案用铅笔写上,有疑难的用红笔标注,上课前检查) 1. a n 的底数是 ,指数是 ; (-2)3的底数是 ,指数是 ; (-2)4与-24的含义是否相同?结果是否相等?(-2)3与-23呢? 2.预习阅读课本P2问题情景问题,并认真思考; 3. 预习完成课本P 2“做一做”,并尝试解答; 4. 预习完成课本P2“议一议”,并尝试总结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同底数幂相乘, 不变,指数 . 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 a m ·a n =__ __(m 、n 都是正整数) 5. 预习课本P3例1、“想一想”、例2,并尝试解答. 二、情景探索、交流展示 1.自主学习,完成课本P2的“做一做”,并与同学交流回答问题: 计算下列各式(提示:利用乘方的意义计算): ⑴103×102=(10×10×10) ×( )=10( ) ⑵105×108 =( ) ×( )=10( ) (3)10m ×10n =( ) ×( )=10( ); (4)a 2·a 5= ( ) ×( )=a( ); 直接写出计算结果:2m ×2n = ;(-3)m ×(-3)n =__ __; (2 1 )m ×(2 1)n =__ __; 总结: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和法则 (1)公式:a m ·a n =_ ___(m 、n 都是正整数) (2)法则: 同底数幂相乘, , . 2. 自主学习、精讲点拨: 认真学习课本P3例1,并完成下列计算: (1)(-3)7×(-3)3 (2) ( 32)5×(3 2 ) (3) -b 3·b n (4) y m ·y m+1. 3.应用拓展:完成课本P3的“想一想”,并与同学交流回答问题例2: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第1课时:5.1.1 相交线 导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5分钟) 各小组对七年级上学过的直线、射线、线段、角做总结.每人写一个总结小报告,并编写两道与它们相关的题目,在小组交流,并推出小组最好的两道题在班级汇报. 二、自主探索(15分钟) 探索一:完成课本P2页的探究,填在课本上. 你能归纳出“邻补角” 的定义吗? . “对顶角”的定义呢? . 自学检测一: 1.如图1所示,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 ,OE 是一条射线. (1)写出∠AOC 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2)写出∠COE 的邻补角: __; (3)写出∠BOC 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4)写出∠BOD 的对顶角:____ _. 2.如图所示,∠1与∠2是对顶角的是( ) 探索二:任意画一对对顶角,量一量,算一算,它们相等吗?如果相等,请说明理由. 请归纳“对顶角的性质”: . 自学检测二: 1.如图,直线a ,b 相交,∠1=40°,则∠2=_______∠3=_______∠4=_______ 2.如图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BOE 的对顶角是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若∠AOE=30°,那么∠BOE=_______,∠BOF=_______ 3.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COE=90°,∠AOC=30°,∠FOB=90°, 则∠EOF=_____. 三、当堂反馈(25分钟) 预备题: 如图,已知直线a 、b 相交。∠1=40°,求∠2、∠3、∠4的度数 解:∠3=∠1=40°( )。 ∠2=180°-∠1=180°-40°=140°( )。 图1 b a 4 321第1题 F E O D C B A 第2题 F E O D C B A 第3题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上课讲义

第1课时:5.1.1 相交线导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5分钟) 各小组对七年级上学过的直线、射线、线段、角做总结.每人写一个总结小报告,并编写两道与它们相关的题目,在小组交流,并推出小组最好的两道题在班级汇报. 二、自主探索(15分钟) 探索一:完成课本P2页的探究,填在课本上. 你能归纳出“邻补角”的定义吗?. “对顶角”的定义呢?. 自学检测一: 1.如图1所示,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OE是一条射线. (1)写出∠AOC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2)写出∠COE的邻补角: __; (3)写出∠BOC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4)写出∠BOD的对顶角:____ _. 2.如图所示,∠1与∠2是对顶角的是() 探索二:任意画一对对顶角,量一量,算一算,它们相等吗?如果相等,请说明理由. 请归纳“对顶角的性质”:. 自学检测二: 1.如图,直线a,b相交,∠1=40°,则∠2=_______∠3=_______∠4=_______ 2.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BOE的对顶角是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若∠AOE=30°,那么∠BOE=_______,∠BOF=_______ 3.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COE=90°,∠AOC=30°,∠FOB=90°, 则∠EOF=_____. 三、当堂反馈(25分钟) 图1 b a 4 3 2 1 第1题F E O D C B A 第2题F E O D C B A 第3题

七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参考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导学案参考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P2. 拓展训练 1.∠COF,∠AOC和∠BO D,160°; 2. 150°; 3. 90°; P4 拓展训练 1.145°; 2、60°; 3. 垂直;4. 垂直 P6 拓展训练 1. (1)错;(2)错;(3)错; 2. (略) P8 拓展训练 1.C 2.∠4;∠5;∠4、∠5; 3. (1)BC;EF;DE;同位角(2)AB;DE;BC;内错角 P10 拓展训练 1. (略) 2.D; 3 .C; 4.(略) 5. 0、1、2、3; P12 拓展训练 1.(1)AB∥CD ;(2)∠DCB;(3)∠3=∠2;(4)∠5=∠2; 2.AD∥BE; AE∥CD ;AD∥BC; P14 拓展训练 1. 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C(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 B; 3. ∠BED=∠B+∠D P18 拓展训练 1. B ; 2. B; 3 . 9米; P20 基础训练 1.A 2.D 3.C 4.B 5.D 6.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7. CD∥EF; 8. 1; 0; 9. 0、1、2、3;10.共线;11. (略) 12. (略) P22 拓展训练 P24 1.A 2. 3. 4. (略)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检测试题 一、 1. C 2 .A 3.B 4.D 5.C 6. D 7. C 8. B 二、9. a ∥c; 10. 0、1、2、3;11. 120° 12. 115;65; 13.145° 14. 102° 三、(略)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P28 拓展训练 1.6 2. c 3.(-5,3);向西走2米,再向南走6 米; 4. 140 P30 拓展训练 1、4 ;3;2. x轴 3. (4,3) (4,-3) (-4,3) (-4,-3);4. (2,-2)、(1,1) 5. (-1,6) (-1,-2); 6. (-3,2) (-3,-2); 7. 6 P32 拓展训练 1. B;2、B; 3. 4或-4 ; 4. B; 5. c 6. B; 7. c P34 拓展训练(略) P36 拓展训练 1. 5 ; 2. (2,-1) ; 3. (1,2) P38 拓展训练 1.(略); 2. (略); P39 基础训练 1.B; 2. D 3. B; 4.四 5.一、三;二; 6. 5、3; 7.(1,2)、(1,-2)、(-1,2) 、(-1,-2);8. (3,-2) 9. (0,-3) 10. x轴上或y轴上11. (-1,3); (1,3)

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导学案全册 - 1 -

- 2 - 课题: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P 1图片及文字,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应学会哪些数学方法?培养哪些良好习惯?, 2.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观察剪纸过程,握紧把手时, 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 3.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 阅读课本P 2内容,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合作探究】 1.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_O _D _C _B _A

- 3 - 例如: (1)∠AOC 和∠BOC 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称这两个角互为。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2)∠AOC 和∠BOD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称这两个角互为。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2.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直线相交 所形成的角 分类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3.用语言概括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的两个角叫邻补角。 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4.探究对顶角性质. 43 21O D C B A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doc

XXXX年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导学案 目录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 课题:5.1.1 相交线 (1) 课题:5.1.2 垂线 (3) 课题: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7) 课题:5.2.1 平行线 (10) 课题:5.2.2 平行线的判定 (13) 课题:5.3.1 平行线的性质 (15)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习题课 (18) 课题:5.3.2命题、定理 (21) 课题:5.4平移 (23)

课题: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复习 (26) 第六章实数 (29) 课题:6.1平方根(第1课时) (29) 课题:6.1平方根(第2课时) (31) 课题:6.1平方根(第3课时) (34) 课题:6.2立方根(第1课时) (37) 课题:6.2立方根(第2课时) (40) 课题:6.3 实数(第1课时) (43) 课题:6.3 实数(第2课时) (46) 课题:实数复习(一) (49) 课题:实数复习(二) (51)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55) 课题:7.1.1 有序数对 (55) 课题:7.1.2 平面直角坐标系 (58) 课题:7.1平面直角坐标系习题课 (60) 课题:7.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63) 课题:7.2.2用坐标表示平移 (65) 课题:平面直角坐标系全章复习 (68)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71) 课题: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71) 课题:8.2.1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代入法) (74) 课题:8.2.2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代入法2) (78) 课题:8.2.3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法1) (81) 课题:8.2.4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法2) (84) 课题:8.3.1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1) (87) 课题:8.3.2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2) (90) 课题:8.3.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3) (92) 课题:8.4.1三元一次方程组 (95)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8)

数学导学案七年级下册答案

数学导学案七年级下册答案 【篇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xt>【学习目标】 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p1图片及文字,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应学会哪些数学方法?培养哪些良好习惯? , 2.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观察剪纸过程,握紧把手时, 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如果改变用力方 向,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 3.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的问题, 阅读课本p2内容,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合作探究】 1.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 _ b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_ c _ a _ d 例如: (1)∠aoc和∠boc有一条公共边.....oc,它们的另一边互为,称这两个角互为。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2)∠aoc和∠bod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 ∠aoc的两边分别是∠bod两边的,称这两个角互为。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3.用语言概括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的两个角叫邻补角。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4.探究对顶角性质.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课题统计调查(1) 【学习目标】了解全面调查的意义,学会简单的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会用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直观地描述数据。 【学习重点】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及描述 【学习难点】绘制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 【导学指导】 一、情景创设,引入新课 问题一:如果要了解全班同学对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七个学科的喜爱情况,你会怎样做 二、自主探究 1.收集数据 如何收集数据,让全班同学在下面的问卷调查中获取数据。 填完后交数学科代表,由科代表唱票,全班同学在表格中进行统计。 2.整理数据 3.描述数据 描述数据的方法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直观地反映数据揭示的信息。

条形统计图:就是用坐标的形式来描述,如: 扇形统计图:用一个圆代表总体, 然后将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将圆分成若干个部分,再在各部分中标出相应的百分比和名称。如:语文20 % 数学25% 制作扇形统计图关键是确定各部分所占圆心角的大小,它的确定方法就是用该部分数据所占的百分比×360o ,如语文所占的百分比是20%,则相对应的圆心角为360o×20%=72o。 注意:各部分的圆心角之和可能与360 o有一定的误差。 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4.全面调查的意义 考查全体对象的调查就叫做全面调查(也叫做普查) 【课堂练习】 P153练习1、3。 2题课后去完成。 【要点归纳】 今天主要学习了统计调查中如何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这些过程就是我们统计中的基本过程,特别是要会制作条形统计图或扇形统计图来对数据进行直观形象的描述。 【总结反思】: 课题统计调查(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