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贵州毛南族妇女服饰的流变0119

贵州毛南族妇女服饰的流变0119

贵州毛南族妇女服饰的流变0119
贵州毛南族妇女服饰的流变0119

贵州毛南族妇女服饰的流变

孟学华[1] 刘世彬[2]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都匀 558000)

摘要:民族服饰,特别是妇女的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形象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在有关贵州毛南族的著述中,对妇女服饰的记述语焉不详。在广泛钩沉历史文献、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贵州毛南族妇女服饰的流变过程作一梳理,可以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毛南族传统民族服饰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贵州毛南族;妇女服饰;流变;开发利用

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也具有精神文明的内涵。人们的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偏好以及其他种种文化心态、宗教信仰等,都积淀于物质形态的服饰之中。民族服饰,特别是妇女的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外部形象的标志和识别民族的外在依据之一。民族服饰蕴涵着一个民族在生长繁衍、变迁发展过程中沉积下来的丰富的历史印记、独特而执着的审美情趣、心灵深处的信仰崇拜、精湛的加工技艺等等信息,是一个民族多种文化相互交融的物质载体。因此,认真考察某一民族的服饰,对研究该民族的文化史、民族史和民族心理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贵州毛南族妇女服饰的历史考察

贵州毛南族的前身是土生土长的贵州佯僙人,经过黔南州和平塘县民族识别工作组认真调查,反复听取本民族群众的意见,在详实科学依据,尊重本民族意愿的基础上,按程序上报、审批,于1990年7月20日贵州省人民政府以(1990)黔府通106号文件批准认定为毛南族。从目前我们见到的有关贵州毛南族的著作中,对贵州毛南族妇女服饰的记载,或缺失,或语焉不详。

《黔南毛南族简介》(黔南民族研究所,《黔南民族》1990年2——3期)中说:“毛南族还有自己独特的古老服饰,过去妇女上着马鞍衣,下着上紫下红的两截百褶裙。近代后,由于受周围民族的影响,古老服饰已基本消失,但与周围的布依族、汉族等民族的服饰尚有所区别”。说“还有”古老的“马鞍衣”、“上紫下红的两截百褶裙”,但又说近代后“已基本消失”,至于近代后贵州毛南族妇女的服饰是什么样子的,没有讲,只说与布依族、汉族的服饰“有所区别”。

《黔南州志?民族志》(贵州民族出版社,1990年4月)在第四章“毛南族”、第四节“饮食、服饰、居住”中说,毛南族“妇女上着马鞍衣,下着上紫下红的两截百褶裙。1清中叶,易裙穿裤。青年妇女留长发扎独辫,婚后则将2其头发挽于脑后,用银、铜、玉簪别之,……搭青色帕子称包‘腰罗帕’,上穿蓝色土布长衣,长至膝下,袖大一尺许,青布镶绲领口、衣边、衣脚、袖口、裤脚等,再以彩色大栏杆和小花边顺着绲镶于

作者简介:孟学华(1966—),男,贵州平塘县人,布依族。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民族文化。刘世彬(1937—),男,福建福州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政法经济系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民族文化。

内侧,腰束锈围口和绣花飘带的青布围腰,脚穿夹尖绣花鞋,银链挂胸前,颈上戴银项圈,手戴银镯或玉镯”。说是毛南族妇女清中叶前穿“马鞍衣”、“上紫下红的两截百褶裙”,清中叶后,“易裙穿裤”,上穿“蓝色土布长衣,长至膝下”,包青色帕子,腰束围腰……。但对现在毛南族妇女的服饰未作介绍。

《贵州?平塘?卡蒲毛南族风情文化》(石光尤主编,中国文化出版社2008年6月)一书中“十、服饰和工艺美术”部分,详细讲了贵州毛南族妇女服饰,基本上和《黔南州志?民族志》上是一样的。

《贵州少数民族》(贵州民族出版社2002年8月)一书中“毛南族”部分,详细讲了贵州毛南族的历史变迁、社会管理、家庭婚姻、民族节日、丧葬习俗、民间文艺、体育活动等等,没有讲妇女服饰,只讲毛南族妇女“擅纺纱织布,所织的布有平面布和斜纹花椒布两种,前者多是蓝色,后者多是青色”,一笔带过。

综上所述,对贵州毛南族妇女服饰在清中叶以后的变化、现在贵州毛南族妇女服饰的状况均未作详细描述。

基于此种情况,我们在进行贵州毛南族历史和文化研究时,查阅了有关史料,并深入到黔南州平塘县的卡蒲毛南族乡、者密镇、大塘镇,惠水县的高镇镇、和平镇,独山县的羊凤乡等贵州毛南族聚居的村寨进行田野调查。对贵州毛南族妇女的服饰进行了专题调研。

由于贵州毛南族只有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的毛南语,没有专属于本民族的文字。因此没有记录本民族的历史资料留存下来,只得去查阅汉文史籍中有关佯僙人的史料。在有关史料中对毛南族(佯僙人)妇女服饰的记载不多,但大体可以看出流变的概略。

汉文史籍中早在元代的《招捕总录》①中就有:“大德五年(1301年)六月十七日,隆济构木婆等作乱,……避于杨黄砦(即佯僙人居住地)”的记载。“(至治)三年(1323年),八番呈周砦主韦光正等,杀牛祭天,立盟归降,自言有地三千里,九十八砦等杨黄五种人氏,二万七千余房”。但未记述佯僙人的服饰。

《元史②?本纪》卷二十九记载:“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春正月……戊申八番生蛮韦光正等及杨黄五种人氏,以其户二万七千来附。请岁输布二千五百匹,置长官司以抚之”。可见当时佯僙人的纺纱织布已有相当的规模。但也未讲服饰的状况。

明代嘉靖《贵州通志》③记载:“施秉县之杨黄……,服饰近于汉”又载:“黎平府潭溪司之杨黄……,男女服饰少异汉人”。

《嘉靖图经》记载:“佯僙通汉语,衣服近于汉人”。

明代郭子章的《黔记》④则说佯僙人“男子计口而耕,妇人度身而织,……以渔猎为业”。

清代康熙年间夏文炳撰写的《定番州志》记载:“仲家多青衣,其妇女短衣长裙……用布包头,以彩线垂缨饰其两端,青苗、佯僙亦然”。这时佯僙人妇女服饰与邻近而居的布依族、苗族较相似,身着短衣长裙,用布包头,衣为青色。

平刚的《校印定番州志》亦如此说:“仲家多青衣,其妇女短衣长裙,裙制两截,多上紫下红,细折状,用布包头,以彩线垂缨饰其两端,青苗、佯僙亦然”。这里具体指出“裙制两截,多上紫下红,细折状”,即上紫下红的两截百褶裙,未提及“马鞍服”。

清康熙《贵州通志》⑤卷三十中有一幅《佯僙捕鱼之图》,图中佯僙人妇女的服饰右衽大襟短上衣,下穿百褶裙,裙边绣有花边。头发梳成椎髻于头顶,耳戴圆形大耳环,赤足。赤足可能是为了便于渔猎。

清代嘉庆年间的《百苗图》有四幅“獚苗”的精美图片,而且有简要的文字说明。文中说:佯僙人“衣尚青,……髻以蓝布缠之,系丝棉细褶裙”。从图上看,妇女戴耳环,脚穿尖头上翘的布鞋。

清中叶以后,在汉文史籍中未见佯僙人服饰的记载。贵州佯僙人据史籍记载原多分布在黔东北、黔东、黔东南一带,明清之际逐步迁徙至黔南平塘的卡蒲、者密为中心的地区居住,后有一部分迁至惠水高镇、独山羊凤。这时佯僙人分布的中心区主要在平塘县。在“康熙六年……设置六硐分司和牙州把总,仍属平舟长官司管辖”(见《黔南平舟土司杨氏族谱》),佯僙人成了土司的佃奴,经济生活已从渔猎、刀耕火种逐渐转化为以农耕为主。四周居住的多为布依族、苗族。由于便于进行农耕生产,加之受布依族、苗族服饰的影响,佯僙人妇女的服饰慢慢地发生了变化。

清道光年间爱必达的《黔南识略》⑥中说:“都匀在城(贵阳)南二百四十里,惟平州六硐两司去府最远,……佯僙居万山中”,“服色较汉,女则椎髻,长簪大环”。我们在《黔南州少数民族服饰》(图集,黔南州民族宗教事务局编印,2005年3月)中见到一张“平塘县卡蒲乡毛南族老年装”老妇人照片,还见到2007年7月21日湘籍贵州画家易只绘于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场河村下寨组的一幅“九十岁的毛南族老奶”白描,她们的服饰是较为古老的,可能是清中叶后毛南族妇女“改裙穿裤”,“蓝色土布衣,长至膝下”,“包青色帕子,腰束围腰”,脚穿尖头布鞋老式服饰的遗存。但我们在田野调查时也只在平塘卡蒲的一些村寨、惠水交椅村的村寨见到有七、八十岁的老妇人穿着这种服饰,在中青年妇女中已无人穿了。可见这种较古老的妇女服饰也在消失之中了。

服饰的变化促使民族文化的变迁。文化人类学者认为:促使文化变迁的原因,一是内部的,由社会内部的变化引起的;二是外部的,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及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如迁徙、与其他民族的接触、政治制度的改变等而引起的。当环境发生变化,社会的成员以新的方式对此做出反应时,便开始发生变迁,而在这种方式被这一民族的有足够数量的人们所接受,并成为它的特点以后,就可以认为文化已发生了变迁。[1]贵州毛南族从古老的渔猎生活到刀耕火种的游耕农业,再发展到现代的农耕农业,为适应生产、生活的需要,民族服饰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

二、贵州毛南族妇女的现代服饰及其特点

历史发展到今天,服饰的社会效用虽有变化,但审美性、标识性却越来越突出。[2]现在贵州毛南族妇女的服饰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我们在广泛的田野调查中走村串寨、座谈访问时发现,不论在平塘县的卡蒲毛南族乡、者密镇、还是在惠水县的高镇

镇、和平镇、独山县的羊凤乡,我们见到的贵州毛南族中青年妇女的服饰,在结构、色彩、装饰、风格上基本是一致的,而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中青年妇女的服饰更具代表性。

她们的服饰是上衣下裤,蓝或青色上衣长至臀部,宽袖,在衣服的衣领及右衽的边上镶着绲边、栏杆,衣袖口上三寸也镶的花边。下穿宽裤腿的长裤,有的在裤脚上三寸至五寸的位置镶上花边。衣和裤以蓝色、青色为主。胸前用布带在颈部挂有围腰,青色的围腰口绣有精美的胸花,宽阔的围腰带未绣有图案,留有细须,在后腰打结后垂挂下来。头包青色、白色、粉红色的头帕,头帕两端有缨须飘垂在两耳旁边。平时脚穿布衲的千层底尖头布鞋,偶尔见到有些妇女戴有银手镯、小耳环。在喜庆场合,年轻妇女穿的服饰式样没有什么变化,但色彩更加亮丽,绣的胸花更加鲜艳一些。

贵州毛南族妇女现代服饰的特点:

1、短衣长裤,紧身合体,便于进行生产劳动、日常生活;

2、布料选择趋向,由自纺自织土布向市场购买的各种布料转化;

3、色彩取向,多为蓝色、青色、黑色为主,比较素净、淡雅;

4、衣饰只在肩部、襟边、袖口、裤脚绣有精美的花边;

5、胸前系有胸花、围腰带尾花的围腰;

6、头包白色、蓝色、青色的、有缨须的头帕;

7、银饰,包括头饰、手镯、耳环较少;

8、脚穿自制的千层底尖头绣花布鞋。

总之,贵州毛南族现代服饰,总体上给人一种素雅、简洁、端庄、适用的美感。

三、贵州毛南族传统民族服饰的开发利用

贵州毛南族的服饰文化是毛南族人民长期辛勤耕耘创造的财富,是人民情感和智慧的结晶,它与毛南族族民间的宗教信仰、社会习俗、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意识等密切相连,是民族文化、区域文化和时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服饰文化可以窥见一个民族、一个区域、一个时代居民的性格、精神和风尚。对贵州毛南族妇女服饰流变的考察,目的是为了发掘毛南族服饰中的民族元素,设计制作出毛南族的现代服饰,这样不仅可以再现历代人民的社会生活面貌,而且也能揭示民族的精神实质,体现浓郁的时代风情和区域韵味。今天,毛南族群众穿着别具特色的民族服饰,对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贵州毛南族妇女服饰无论从质料的选择、款式的设计、色彩的组合,还是造型的考究、图文的刻画描绘、饰品的搭配,无不蕴含着贵州毛南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造诣。一件服饰品就是一件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由于贵州毛南族妇女的服饰从古到今有一个从左衽大襟上衣、上紫下红百褶裙向上衣下裤并逐渐变短、适用的流变过程,由于受邻近民族服饰的影响,现在日常穿着服装和布依族服装又比较相似。因此,如何设计出既有历史传统又有现实依据的贵族毛南族妇女的服饰,以作为她们民族形象的表征,也是我们进行贵州毛南族历史、文化研究经常思考的问题之一。

贵州许多少数民族妇女的服饰一般都有盛装和便装之分。盛装在喜庆的日子、重大的节日时穿戴。便装在平时的生活、劳动时穿着。我们认为贵州毛南族妇女的服饰也应该有盛装和便装两种。

贵州毛南族妇女的盛装应该是以古代贵族毛南族(佯僙人)的妇女服饰为依据,进一步加以规范和美化。上身穿着在领子、肩部、衣襟、袖口绣有1—2寸宽的花边、右衽大襟的短上衣。下身穿着上红下紫,在裙边绣有1-2寸宽花边的细折百褶裙。挽髻于头顶,头包带缨须的粉红色头帕,胸围绣有胸花、有绣花飘带的围腰,脚穿翘头绣花的布底鞋。再戴上一些银头饰、银手镯、银项链等。这样的服饰既有历史传统依据,又有本民族的特色,婀娜多姿、美观大方,在喜庆的日子和重大节日时穿戴,一定会十分亮丽而引人注目。

贵州毛南族妇女的便装可以在现在短衣长裤、围腰、头帕、尖头布鞋的基础上,加以丰富和发展,做到既有民族特色,又适用方便,在平时生活、劳动时穿着。

当然,妇女的盛装主要是中青年妇女在节庆时穿着,老年妇女和小孩的服装可以适当变化,以舒适、方便日常生活为主。

服饰文化是一种既凝聚了深刻的历史内涵,体现着古代文化传统,又蕴含了现代人们精神风貌的文化形态。挖掘民族文化元素,设计出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把民族服饰文化资源作为旅游观赏项目引入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领域,发掘其独特的旅游价值,把它与现代旅游结合起来,将有助于形成一种新型的有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旅游文化资源。近年来,贵州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拆巨资修建了毛南族风情园,在乡政府所在地的场河村打造毛南风情一条街,策划了毛南族婚庆表演等活动,使毛南族的民族服饰、民族工艺得到集中展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将对毛南族传统民族服饰的开发利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注:

①《招捕总录》.(元)佚名撰,上海: 上海鸿文书局, 清光绪15年(1889),影印本

②《元史》.(明)宋濂撰。中华书局,1976年4月

③嘉靖.贵州通志.(明)谢东山,(明)张道纂修,山东: 齐鲁书社, 1997影印本

④黔记:(明)郭子章撰,明万历(1573-1620) 刻本

⑤贵州通志(清).卫既齐修.贵州省图书馆, 1965油印本

⑥黔南识略.(清)爱必达撰.罗绕典, 清道光27年(1847) 重刻本

参考文献

[1]黄淑娉,龚佩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张繁荣.服装文化漫谈[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7:9

贵州各少数民族介绍资料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有49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成份个数仅次于云南,居全国第二位。世居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满族、畲族等16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7.9%。 今天生活在贵州的少数民族,多属汉藏语系,其下又分藏缅语族、壮侗语族和苗瑶语族以及仡拉语族。属藏缅语族的民族有彝族、白族、土家族等;属壮侗语的有布依族、侗族、水族、毛南族等,均出自“百越”;属苗瑶语族的有苗族、瑶族、畲族等,皆出自苗瑶族系;百濮族系,属汉藏语系中的仡基语族,如仡佬族、僰人、羿人等,是为古代的“濮人”。 在对贵州各大族系迁徙入黔的历史中发现,政治挤压,军事征服,制度嬗变等因素,是使四大族系进入贵州的主要动因。而贵州的历史即此亦可被视为一部移民史。民族对流与穿插的结果,造成了贵州境内民族区域分布中既有集中聚居,又交错杂居的情况。各个不同民族分化融合,四大族系,在长期的迁移中,逐渐分化成今天的各种不同民族。 贵州回族人口有16.87万人,,占全国回族总人口的1.72%。主要分布在毕节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黔西南自治州兴仁县、安顺市平坝县、普定县,六盘水市各县,贵阳市。 贵州土家族人口有143.03万人,占全国土家族人口的17.82%,聚居在铜仁地区的沿河、印江、黔东南自治州的镇远、岑巩县、遵义县的道真自治县。 贵州的侗族有162.8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5.01%,主要聚居在黔东南各县和铜仁地区玉屏自治县、江口县、石阡县、万山特区。 贵州的毛南族有3.12万人,占全国毛南族总数的29.1%。是全国10个较少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黔南自治州平塘县。 贵州的彝族人口有84.36万人,主要聚居在黔西北的毕节地区和六盘水市。 贵州畲族有4.49万人,主要聚居在黔东南州麻江县、凯里市,黔南自治州都匀市、福泉市。 贵州仡佬族人口55.9万人,占全国仡佬族总人口的96.48%,主要分布在遵义的务川、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安顺市平坝、普定县、关岭自治县、铜仁地区石阡县,毕节地区黔西县。

民族服饰赏析教学大纲

《民族服饰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四号黑体、下同):XXX(四号宋体、下同)学时:32学分(含课外学时)学分:2分 适用对象:艺术设计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考核要求:考试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杨阳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服饰赏析》,高等教育出版社,94年应立国主编,《世界民族服饰》,高等教育出版社,98年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四号黑体、下同)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三、学时分配 早节课程内容学时 1 东北、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服饰 4 2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10 3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14 4 中南、东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 4 5 世界民族服饰 4 (表格内容为小五号楷体)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东北、内蒙古地区少数民族服饰 1. 基本内容:主要针对在我国东北、内蒙古的广大地区,生活着满、蒙、鄂伦春、鄂温克、 朝鲜、赫哲、达斡尔、锡伯等少数民族,他们多数从事游牧、狩猎、捕鱼等生产活动, 少数从事农业生产。主要介绍满、蒙、鄂伦春、朝鲜、赫哲民族的民族服饰:1、了解历史;2、熟悉文化习俗;3、掌握民族服饰特点。目的是掌握他们的服饰特点与他们的生存环境与生产方式有何密切联系。 2. 教学基本要求:阐述各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和民族服饰特点,最后对个少数民族 的服饰进行图片鉴赏 3.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掌握各民族服饰特点与他们的生存环境与生产方式有何密切联系。难点是各民族 服装与其他民族服装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4. 教学建议:分析各族服装与其他民族服装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以各族服装为原型设计 出2-3 套现代日常服

第二章: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 1. 基本内容:主要针对在我国东北、内蒙古的广大地区,生活着满、蒙、鄂伦春、鄂温克、朝鲜、赫 哲、达斡尔、锡伯等少数民族,他们多数从事游牧、狩猎、捕鱼等生产活动,少数从事农业生产。主要介绍满、蒙、鄂伦春、朝鲜、赫哲民族的民族服饰:1、了解历史;2、熟悉文化习俗;3、掌握民族服饰特点。目的是掌握他们的服饰特点与他们的生存环境与生产方式有何密切联系。 2. 教学基本要求:阐述各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和民族服饰特点,最后对个少数民族的服饰进行图片 鉴赏 3.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掌握各民族服饰特点与他们的生存环境与生产方式有何密切联系。难点是各民族 服装与其他民族服装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4. 教学建议:分析各族服装与其他民族服装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以各族服装为原型设计出2-3 套现代 日常服 第三章: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 1. 基本内容:主要针对在我国西南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区,有藏、门巴、珞巴、羌、彝、白、哈 尼、傣、苗、侗等个民族,也是民族服饰最丰富多彩的地区。在这里的每一个民族无论人口多少,其服饰都具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反映着本民族的历史、信仰、风俗及审美观念。这里我们简单地介绍几个少数民族的服饰。目的是掌握他们的服饰特点与他们的生存环境与生产方式有何密切联系。 2. 教学基本要求:阐述各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和民族服饰特点,最后对个少数民族的服饰进行图片 鉴赏 3.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掌握各民族服饰特点与他们的生存环境与生产方式有何密切联系。难点是各民族 服装与其他民族服装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4. 教学建议:分析各族服装与其他民族服装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以各族服装为原型设计出2-3 套现代 日常服 第四章:中南、东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 1. 基本内容:主要针对在我国中南、东南地区有壮族、瑶族、仫佬族、毛难族、京族、土家族、黎族、畲 族、高山族。他们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反映在服饰的风格上也完全不同,这里我们向大家简单的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民族服饰。目的是掌握他们的服饰特点与他们的生存环境与生产方式有何密切联系。2. 教学基本要求:阐述各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和民族服饰特点,最后对个少数民族的服饰进行图片 鉴赏 3.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掌握各民族服饰特点与他们的生存环境与生产方式有何密切联系。难点是各民族 服装与其他民族服装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4.教学建议:分析各族服装与其他民族服装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以各族服装为原型设计

民族服装展策划

民族服装展策划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少数民族服装展活动 策 划 书 主办:共青团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委员会、 贵州大学“探索·风尚”少数民族文化协会. 协办:人文学院少数民族实验班、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2014年9月.一、前言: “花开千百处,处处是美景”——贵州,一片神奇的土地。秀美的自然风光、厚重的文化韵味、婉约的民族歌声和淳朴的贵州人民。苗、布依、侗、土家、仡佬、水、瑶等20余个古老的民族居住在这里(17个世

居民族)。正是这生态完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孕育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 服饰上的图案符号记录着的民族历史,图腾崇拜、传说故事,同时服饰充满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珍贵的无字史书。贵州民族服饰就女性来说,除生活于高寒地带的民族之外,基本上是短上衣和裙子,普遍重视女服的刺绣装饰和首饰、佩饰。以服饰和发型而言,苗、侗族的银首饰最复杂多样,有的一套银首饰就重达一二十斤,而且做工非常精巧;以刺绣来说,苗族、侗族、瑶族都很突出;以蜡染来讲,布依、苗等民族都有精湛的技艺。瑶族妇女的头饰形式有数十种之多,而且各种装束都风格迥异,美轮美奂。有尖顶高耸的,有雍容华贵的,有简朴美观的,有铺张如盖的,有包头遮发的,有绣帕盖顶的,有银板高翘的,有羽毛装饰的,绚丽多姿,难以言表。由于贵州的山地生活环境的自然条件及过去的经济形态多样化,因而表现在服饰上就更丰富更多彩。虽然贵州少数民族妇女大多穿裙子,但裙子的款式差别很大。有百褶裙,有筒裙;有短及膝者,有长曳地者;有单色的,有彩色的;有以各色布分段拼接的,有印花绣边或以花带镶边的。苗、布依妇女的百褶裙长者曳地,短者及膝。有的布依族及彝族妇女的裙子是分节的,但彝族的裙子色彩更丰富鲜明。侗等族妇女还扎护腿,有的以毛织品制作,有的绣有花纹图案。 贵州少数民族服饰有其共同点:喜尚青,重素雅,妇女多系裙,爱着银饰。男子服饰以对襟衣、宽脚裤、包头帕为主。但各个民族的服饰及头饰又各具特色……

民族服饰解说词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下面我们将用最时尚的色彩,最自信的脚步为您献上一场传统而又绚丽的表演---民族服装秀。 首先向我们走来的是云南蓝靛瑶,最炫民族风,最美蓝靛瑶,蓝靛瑶,系瑶族的一个支系,以种植马蓝制靛为生,因穿着用蓝靛染的衣物而得名,主要生活在我国的云南、广西地区。 现在向我们走来的是“云朵中的民族”——福建高山族,高山族传统服饰色彩鲜艳,手工精巧,彩绣着各种花纹,下缀流苏和小铜铃,穿戴时背在身上,跳舞时响成一片,煞是好听。他们用梦幻的服饰为我们的欢乐时光锦上添花。 狂野,质朴,远古时代的原始美令人遐想,此刻为您展示的这组服装正是时尚与原始的结合,云南布依族服饰保留着古老的特点,传统服饰男着衣衫,女穿衣裙;妇女衣、裙均有蜡染、挑衣、刺绣图案装饰。云南属热带地区,气候炎热温暖,宽松的衣裙即时尚又符合气候特点。 壮族,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其文化源远流长,古老而神秘。柳州壮乡人民的服饰更是别具一格,手工精巧,色彩上,蓝、黑是端庄、肃穆的象征,因此,服饰以黑为贵。 犹如春风拂面,在冬日里唱响春之恋歌,此刻亮相的是贵州布依族,他们的服饰即庄重大方,又新颖别致。反映了布依族人民纯朴善良、温和热情的性格。

河池布努瑶族自古有“好五色衣裳”的习俗,“先梳头,后结髻,先穿衣,后穿裤,衣连裙,裤花边”是他们的主要特点,布努瑶女性的衣服分为上衣、裙子、腰带、头巾五部分,手工复杂。裙子是用特殊的手法缝制的百褶裙。衣服的装饰有银器,还有花状的领扣等。精良的制作工艺、协调的色彩搭配、厚重的文化积淀让其深厚传统的民族文化得以薪火相传。 自信的女人最美丽,广西融水苗族妇女相当爱美和巧手,漂亮的苗妹外衣里面的围兜是绣得最漂亮的,绣有山水风光、鸳鸯、万字、福字、寿字、双喜字等等,做农活的苗族妇女个个都精于女红。 现在,灯光映照的是广西那坡黑衣壮,那坡黑衣壮是壮族一支特殊的最小支系,居住在那坡西南部的大石山区,至今保留着壮族最原汁原味的习俗,被称为壮族“活化石”。以黑为美是黑衣壮的传统:黑头巾、黑衣服、黑裤子、黑布鞋、黑里透红,原味无穷。 情动民族千年文化,新疆侗族是一个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的民族,有着悠久历史和古老文明。侗族服饰更是多彩瑰丽,原始古朴,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侗族人民沉稳敦厚的民族特色。 最后,向我们走来的是青海土族,青海土族原是叱咤风云于马背上的游牧民族,其服饰别具一格被列入第二批国家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介绍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介绍 【摘要】:云南少数民族服饰风格迥异,色彩斑斓,独具特色。本文从地理环境,色彩搭配以及少数民族特色的刺绣工艺等方面,对云南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进行简单介绍,并对云南传统民族工艺的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关键词】:地理环境;色彩搭配;刺绣;传统工艺 华夏山河,锦绣瑰丽。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艺术文化,历来就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我国广阔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多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服装文化,作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文化,由于在各个地域受环境,人文,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逐渐的形成了我国民族文化中的特殊文化 服饰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也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在我国,根据少数民族的聚集地,主要可以视作,东北,西北,华南,西南四大部分。在这四个区域之中,少数民族由于环境等因素,虽然民族不同,但是由于所受环境因素,人文因素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呈现出区域化的多姿多彩。 一、红土高原上的民族之花 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超过1000万人的3个省区之一。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云南有51个,其中人口超过5000人,并有一定聚居区域的少数民族有彝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傣族、苗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德昂族、基诺族、水族、蒙古族、布依族、

独龙族和满族等25个。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云南省共有4236万人口,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415万,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虽然低于汉族,但地域分布广泛,全省各地、州、市、县都有。各少数民族因风俗习惯、聚居特点和所处地理环境的不同,呈现出类型和格调不同的服饰景观。 云南的少数民族服饰具有极强的民俗地域特征,加之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地势崎岖,交通不便,使得民族间的交流十分困难,因而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服饰更加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自然风貌的多样性造就了云南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服饰文化。 云南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平均海拔1900米,属于高原地形。但是海拔相差较大,南部海拔一般在1500—2200米,北部在3000—4000米之间,全省最高点——梅里雪山的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东部为云贵高原,地形渐趋平缓,最低点——红河出境处河口海拔76.4米。由于地形的多样性,各地的气候差异较大,生活在其间的少数民族多从事农耕。不同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造就了不同的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也造就了不同的服饰风格和服饰特点。 二、地理环境对少数民族服饰的影响 2.1 地理环境使民族服饰景观呈现出多样性特点 由于所处的生态环境差异较大,使云南省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民族呈现出不而的服饰景观。各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服饰,不同的服饰具有不同的外观特征。总的来说,高寒山区的民族服饰以厚实、粗糙为特征;坝区与河谷的民族服饰则以轻盈、秀美为基调。

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教学设计说明

人民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 第三课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 永清县村镇中心校王建凤 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38名学生,优、中、差参差不齐、基础不一,智力因素和认知水平也有差异。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积极性较高,但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有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差,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差。大部分学生还存在着依赖性,不愿意自己探究知识,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还要教师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渗透。 教材分析: 本课出自人民《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族团结一家亲》中的第三课《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主要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和民族特有的物品。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我们中华服饰不仅绚丽多彩,设计也非常多样化,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各族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同时对他们创造的无比灿烂的服饰文化感到自豪。 教学目标: [态度目标]:1、通过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懂得各族人民之间应当互相尊重。2、知道服饰反映出各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同时也展现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湛的工艺。 [德育、智育目标]:1、了解艳丽多彩的服装,搜集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2、能够通过民族服饰找出所属民族。 [素质发展目标]:1、了解民族特有的物品,与同学们一起交流。2、培养学

生对少数民族的了解能力。提高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3、培养学生边欣赏边交流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依据资料进行分析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艳丽多彩的服装,搜集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民族服饰找出所属民族。 课前准备:了解少数民族服装的特点,要求学生搜集资料,与同学交流共同完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穿的可真漂亮,不但色彩鲜艳,而且款式也多种多样。老师也为你们带来了一些漂亮的服饰,想展示给你们看。(师出示各种各样的服饰图片课件) 师:这些服饰漂亮吗?(漂亮)看完后你有什么感想?生畅所欲言 师:前几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我国各民族分布地区不同,生活环境、物质条件也不同,因此,在服饰上有很大差别。你们一定想对它有更多的了解。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各种各样的服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第一部分:艳丽多彩的服装 1、师:少数民族的服装绚丽多彩,一方面反映出各族人民的聪明智慧,同时也展现了少数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精湛工艺,各具特色的服装,美化了人们的生活。下面请大家看大屏幕,你知道这些漂亮的服饰是哪个民族的吗? 2、师出示课件展示不同民族的服饰,学生欣赏并回答。

云南民族服饰考察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云南民族服饰考察报告 篇一:云南少数民族服饰考察报告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考察报告 一,简要说明 莎士比亚士比亚说过:“如果子们沉默不语,我们的衣裳与体态也会泄露我们过去的经历。”各民族服饰或因生存环境、生产生活发展水平。或因图腾标识、纪念宜先、追忆历史等文化传承与审美趣味等原因,在色彩、饰物,纹样等方面层层叠叠地堆积着自然、社会、历史等诸多内质。服饰以最为直观的穿戴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民族特征。比如居诠在高寒山区的民族服饰对繁冗,偏重深色,注重刺绣,色彩鲜艳且对比强烈,纹样繁多;而生活在坝区的白族、傣族等衣饰则较为简便,偏好浅色,色彩趋于协调相爱,不尚纹样。彝族小孩的虎头帽、虎头鞋,侗族的龙蛇银质背牌等衣饰与其民族的图腾崇拜相关。苗族服饰中千年不变的每一个传统纹样,均记载着一段或伤感或激越的故事传说,折射着民族的行徙征战史。

二,考察实录 在这次的民族服饰采风过程中,见到了很多民族的服饰。头服与头饰体现了各民族不同的文化传统,宗教习俗,审美心理和生存状态。各民族间其他部位的服饰装饰尚可能有相似之处,但头饰一般不会相同。有的地区以头饰作为一个民族或某民族支系的称谓,如红头瑶,大头花腰傣,大头苗等。头服与头饰在民族服饰中占有重要位置,历来就有少数民族服饰“重头轻足”之说。究其原因,少数民族认为头部代表人体最神圣的部位或有的民族以头部作为识别民族的标志等。在这里,我将主要谈一谈头饰部分。 头饰主要分为头巾和头帕,可大可小,可长可短,形式非常灵活,穿戴十分方便,可以防尘挡风、保护头发脸面,因而格外适用。许多头巾和头帕,色彩艳丽,刺绣精美,还具有极大的观赏价值。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以包长帕为主,包头巾的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民族,如部分彝族妇女、白族妇女、傣族妇女、布依族妇女、侗族妇女和仡佬族妇女等。云南傣族少女有时戴色彩鲜艳的头巾,质料多为绸子和尼龙纱。侗族妇女包对角头巾或三角头巾。仡佬族男女都有包头的习惯,用深蓝色或黑色布作包头巾,这种包头巾长六、七尺,也可以说是头帕。有的妇女不包头,只顶一块花帕,其实这才是花头巾。???? 白族妇女很讲究戴“顶巾”。。流行于云南大理、洱源、

十种少数民族服饰

阿昌族服饰 阿昌族是中国云南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德宏州的陇川县户撒和梁河县九保、囊宋三个阿昌族乡。潞西县江东乡高埂田和盈江、瑞丽有少量分布。此外,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的漕涧、旧州等地,保山地区腾冲县和龙陵县也有部分居住。 除宗教节日外,户腊撒的阿昌族,一年较大的几个节日,如赶摆、蹬窝罗,会街节、尝新节、泼水节、进洼、出洼等,都与邻近的傣族相同。此外还有火把节、换黄单、烧白柴、浇花水、窝罗节、等节日活动。其中以火把节和窝罗节的规模较大,活动内容较多。 阿昌族的服饰简洁、朴素、美观。阿昌族热情好客,尊老爱幼,有许多优良的传统礼仪。

白族服饰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白族人口数1858063。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还有说法主张白语(白族的语言)、土家语也属于汉语族。绝大部分操本族语,通用汉语文。元明时使用过“僰文”(白文),即“汉字白读”。使用汉字书写,有自己的语言,文学艺术丰富多彩。善经营农业、盐渍杜鹃花。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传统饮茶方式。 平坝地区白族人食稻米、小麦,山区的则以玉米、荞子为主。白族人民喜吃酸、冷、辣等口味,善于腌制火腿、弓鱼、油鸡棕、猪肝酢等菜肴,又喜吃一种别具风味的“生肉”或“生皮”,即将猪肉烤成半生半熟,切成肉丝,佐以姜、蒜、醋等拌而食之。白族人民还喜喝烤茶。

白族服饰,各地略有不同。大理等中心地区男子头缠白色或蓝色的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肩挂绣着美丽图案的挂包。大理一带妇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丝绒领褂,下着蓝色宽裤,腰系缀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腰,足穿绣花的“百节鞋”,臂环扭丝银镯,指带珐琅银戒指,耳坠银饰上衣右衽佩着银质的“三须”、“五须”;已婚者挽髻,未婚者垂辫于后或盘辫于头,都缠以绣花、印花或彩色毛巾的包头。火把节、三月街(民族节)、清明节、中元节、冬至是白族传统的节日。

云南彝族服饰文化

云南彝族服饰文化 (云南爱因森软件职业学院作者:方进普) 内容摘要:云南彝族服饰文化体系,是彝族劳动人民情感的表述。它以符号化视觉语汇透视出民族生活习俗、民族审美理念和思想情感,标志着彝族符号性的文化选择。服饰构成要素的变更,促进了情感和审美形式的变化和发展。民族服饰视觉情感语义的准确快速传达,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服饰造型和图案设计等呈现出来,并体现彝族传统审美文化体系的历史延续。 【关键词】彝族服饰/符号化/视觉语汇/视觉情感/审美文化 1.引言 云南彝族服饰经过几千年的风雨沧桑,形成了富有云南气派、博大精深的民族服饰文化体系。它不仅体现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整合,以及审美主体内心炽热情感的外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透视出云南彝族特定社会文化结构下的特定民族生活习俗和民族审美理念,以纯真、质朴、平淡的符号化视觉语汇及独到的视觉审美视点,高度艺术化地概括反映了民族服饰文化的本质特征,从而体现出云南彝族服饰语言从审美意象到具体化艺术符号情和意的整合构筑与传达。 2.云南彝族服饰文化 2.1云南彝族地域分布 彝族人口众多,分布很广,云南省以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的衰牢山区,乌蒙山区和滇西北小凉山一带比较集中。彝族过去崇拜万物有灵和崇拜祖先。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对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彝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六种方言。彝族有自己的文字,是中国最早的音节文字,其中比较通用的有一千多个。1957年通过了彝文规范方案,确定819个规范彝字,并开始试行。彝族文化艺术源远流长,用彝文记载的历史、文学、医学、历法等著作中,不乏价值极高的珍贵文献。流行的民间集体舞是“跳乐”。传统工艺美术有漆绘、刺绣、银饰、雕刻、绘画等。彝族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是副业,手工业生产也相当发达。全省都有分布,由于其支系众多,支系间由于地域的差别,其服饰也千变万化,绚丽多姿,各具特色。

中国56个民族的民族服饰

中国56个民族的民族服饰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统一体,五十六个民族都创造了辉煌的民族服饰文化。由于每个民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性格和审美情趣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文化。 按民族名称拼音顺序排列 1、阿昌族 阿昌族聚居于云南。男子穿对襟上衣,黑色长裤,未婚男子缠白色包头,已婚青壮年男子缠藏青色包头。 妇女穿窄长袖对襟衫,下着裙。未婚女子梳辨盘于头顶,已婚妇女束髻,缠高耸的包头。妇女喜戴各种银饰。

2、白族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大理,那里苍山洱海风景秀丽,民族文化较为发达。白族男女均上着衣、外套领褂,下着裤。服装颜色的搭配简单鲜明,对比协调。白族人民崇尚白色。男子的包头、女子的帽箍,男女上衣,甚至裤子都喜用白色或接近白色的浅绿、浅蓝等色。

3、保安族 保安族居住在甘肃省内大河家地区。保安族男子,穿白布衫,外套青布坎肩,下穿深色长裤,头戴白或黑色圆顶帽,在节日里穿长袍。女子穿色彩艳丽的衣裤,上衣为刚过双膝的有花边的大襟袄,外套坎肩,戴头盖,也戴礼帽。 4、布朗族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西部和西南部。布朗族男子上穿青布

圆领长袖对襟或大襟衣,下着宽脚裤。妇女上着紧身短衫,下着筒裙,也有着长裤的。名地妇女均喜欢戴银饰。 5、布依族 布依族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的盘江、红水河流域。布依族男子常穿短衣长裤,盛装时着长衫,戴瓜皮帽。妇女则上着短衣,下着百褶裙或长裤,戴银饰。

6、6、朝鲜族 中国的朝鲜族是明末清初从朝鲜半岛移居东北形成的。其文化与朝鲜半岛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朝鲜族男子的上衣为斜襟、宽袖,前襟有飘带,他们还喜欢穿“背褂”(坎肩)和灯笼裤,这种裤子很肥大,便于在炕上盘腿而坐。妇女多穿短衣长裙,上衣与男子相似,只是更加短小。

贵州少数民族服饰简介

贵州少数民族服饰简介

前言: (1) 一. 水族服饰 (1) 水族简介 (1) 水族服饰特征简介 (1) 服饰传说 (2) 服饰风格 (2) 水族服饰中的颜色偏好与禁忌 (4) 二.白族服饰 (5) 白族简介 (5) 白族服饰简介: (5) 白族飘带 (6) 白族童帽 (6) 白族头巾 (6) 白族绣鞋 (7) 白族头饰 (8) 1.男子头饰 (8) 2.女子头饰 (8) 三.仡佬族服饰 (9) 仡佬族简介 (9) 仡佬族服饰简介 (9) 仡佬族女服 (10) 仡佬族男服 (10) 发型与佩戴 (11) 仡佬族鞋袜 (11) 仡佬族服饰发展 (12) 四.苗族服饰 (12) 苗族简介 (12) 苗族服饰简介: (12) 不同性别及年龄的苗族穿戴特点: (13) 苗族男装特点 (14) 苗族女装特点 (14) 苗族的头饰: (15) 苗族服饰上的图案含义: (16) 五.侗族服饰 (17) 侗族简介 (17) 侗族服饰简介 (17) 侗族服饰地域分布 (17) 男子服饰特点 (18) 侗族女子盛装 (19) 头饰和银饰 (19) 六. 布依族服饰 (20) 布依族简介 (20) 布依族服饰简介 (21)

服饰上的图腾崇拜 (21) 1.龙图腾 (21) 2.鱼图腾 (22) 3.其他图腾 (23) 布依族妇女服饰 (23) 六. 彝族服饰 (24) 彝族简介 (24) 彝族服饰简介 (24) 1.凉山型 (25) 2.乌蒙山型 (26) 3.红河型 (26) 4.滇东南型 (27) 服装特点 (27) 女装: (27) 男装 (28) 八.土家族服饰 (29) 土家族简介 (29) 土家族服饰简介 (29) 1. 形成阶段 (29) 2 .发展阶段 (30) 3. 演变阶段 (30) 4. 创新阶段 (31) 服饰设计中的文化元素 (31) 1.自然崇拜——四十八钩 (31) 2.图腾崇拜——白虎 (31) 3.生殖崇拜——大蛇花 (32) 4.神话传说——西兰卡普 (32) 服饰的色彩 (33) 服饰的特点 (33) 小孩的服饰 (33) 女子服饰 (34) 男子服饰 (36)

云南民族服饰文化

云南民族服饰特点 云南各民族的服装服饰犹如百花齐放,千姿百态,各具风采。有的色彩稳重,朴实大方。有的挑花绣朵,色彩鲜艳。有的饰物精致,璀璨夺目。傣族妇女为适应亚热带气候,身着色彩清新明丽的紧身上衣和统裙,显得十发轻盈飘洒。白族妇女在秀丽的苍山洱海陶冶下,把苍山雪峰、洱海碧波、含苞欲放的红山茶统统"取"来,化为自己的服装,洁白的上衣红坎肩、色彩对比和谐的长裤,衬托出她们的健美、俏丽。 彝族绣花衣裳 彝族妇女,普遍喜欢穿戴宽边大袖的左衽上衣。她们在衣的袖口、胸襟、背肩,甚至整件衣裳上,用金、红、紫、绿等色丝线挑绣各种花纹图案,衣领上还镶若干银泡。穿时,将衣的一角拉到腰部用带扣紧,与镶花边的肥裤自然形成对称花纹,色彩协调,秀丽雅致。

在彝族地区,绣花衣裳不仅妇女穿,也有男子穿的。民间传说从前姑娘们常常和小伙子们在夜间聚会。姑娘们一边对歌,一边给情投意合的小伙子燃烟火,因为高兴,不小心把小伙子的衣角烙通了一个洞。聪明的姑娘立即从身上取出绣花针,在烙通的地方绣了一朵花。这朵花不仅补了洞,而且留下了难忘的深情。以后,"烙通一个洞,绣上一朵花",便成了彝族的一个典故。 彝族妇女的传统服装是独具匠心的绣花衣裳。在彝族居住的村村寨寨,妇女都穿着巧手绣出的花衣裳,光彩夺目,绚丽多姿,配上青山绿水,真是一幅优美的中国画。 在昆明街头,人们常被一群群头戴"鸡冠帽",身穿花边衣裳的少数民族姑娘所吸引。她们是撒梅人,为彝族的一支。在红河西岸,楚雄彝族自治州, "鸡冠帽"也很盛行。 撒尼人的服装服饰 撒尼人的服装服饰在彝族中是频具特色的。男子的服装中,用麻布缝成的对襟式无袖短褂,绣以图案式花纹,缀以蓝色或其他色布的衣边,穿着在身,富有民族风格和装饰美感,显得朴素、大方、精干、健美。每当传统的"火把节"来临,举行民族体育活动时,强健的小伙子们身着短褂,一个个更是威武镖悍,风采过人。 撒尼妇女勤劳智慧,有着传统的出众刺绣技艺和秀丽山水陶冶出爱美天性,她们的服装服饰以手工缝制而成,工艺精巧,色彩鲜艳、明快,不啻于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头上戴的五彩花帽,由各种彩色图案布作装饰,帽檐上下两端分别饰以银器或珠子、贝壳等装饰边框。由数串发光的小珠串系于双耳边,直垂下至胸前,光耀夺目又叮铃作响。

8贵州省5个主体少数民族简介

贵州省5个主体少数民族 (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简介 1、贵州苗族 贵州是苗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全国的苗族有60%住在贵州省,几乎所有县、市都有苗族聚居的村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苗族最集中的地区。此外,黔南、黔西南自治州和松桃、威宁自治县也有一定数量的苗族人口分布。 苗族的族源十分古老,因分布地域不同而各自称“蒙”、“模”、“毛”、“髦”、“雄”等。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过去没有文字,1949年后新创了苗文。苗族喜聚族而居,形成大小不同的村寨。村寨多依山建筑,有的靠河溪的山脚,有的在山腰,有的则靠近山顶。住房以木结构为主,多数为两层,少数为三层。在山腰上的多为吊脚楼式。苗族服饰差异较大。一般说来,男子蓄发包头巾,身穿无领、大袖、宽裤脚服装,腰带束身,冬天缠裹腿。妇女头顶束髻,包头巾、戴手钏、耳环和项圈、穿裙子。大多娄裙子为百为百褶裙,因居住地区不同,裙子的长短不一,颜色为青、蓝二色为主,也有其它颜色。上衣开襟,一般不用扣,多以花带束腰。苗族崇拜祖先,信鬼神,也有信其他宗教的。主要节日有:苗年、吃新节、四月八、芦笙节、端午节、龙船节等。

2、贵州布依族 布依族是少数民族人数在贵州仅次于苗族的又一主要民族,全国均布依族绝大部分聚居在贵州,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较集中,也有聚居在安顺市、铜仁市、遵义市、毕节市、六盘水市和贵阳市等的。布依族先民是古越人的一支,后称“僚人”,元明时期称“仲苗”、“青仲”或“仲家”。从史籍称布依族先民为“羊可僚”分析,布依族作为羊可江畔夜郎古域远古居民历史悠久。是贵州创造古夜郎文化的主体民族之一。 布依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壮傣语支,没有文字,1949年后创造了布依文。布依族素有“水稻民族”之称,居住环境依山傍水,河谷坝区土地肥沃、水源便利,传统农业以水稻耕作为主。民间文学有神话、诗歌、寓言、谚语等。民间歌曲有山歌、浪哨歌、酒歌、大歌、小歌、叙事歌、礼俗歌等。舞蹈有铙钹舞、转场舞、花棍舞、织布舞、响篙舞等。 戏剧有花灯戏和地戏。乐器有铜鼓、铜锣、皮鼓、唢呐、芦笙、姊妹箫等。布依族服饰千百年来逐渐演变,服饰多为青、蓝、白几种颜色。妇女着大襟短衣,部分着百褶长裙。男性老年人多穿长衫。婚姻实行自主婚。工艺品有蜡染、刺绣、织锦、竹编、陶器、雕刻等。传统节日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吃新节、七月半等。信仰多种神灵,崇拜祖先。少数人信仰佛教、道教、天主教。

十种少数民族服饰的介绍

教授老师:吴日岗 系别:中文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级﹙﹚班 学生:蓝肖肖 学号: 十种少数民族服饰介绍 、壮族服饰 壮族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所织地壮布和壮锦,均以图案精美和色彩艳丽著称,还有风格别致地“蜡染”也为人们所称道.在服饰上男子与汉族无多大区别,,女子则多姿多彩,特别喜欢在鞋、帽、胸兜上用五色丝线绣上花纹,人物、鸟兽、花卉,五花八门,色彩斑斓.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以蓝黑色衣裙、衣裤式短装为主.壮族男装多为破胸对襟地唐装,以当地土布制作,不穿长裤,上衣短领对襟,缝一排(六至八对)布结纽扣胸前缝小兜一对,腹部有两个大兜,下摆往里折成宽边,并于下沿左右两侧开对称裂口.穿宽大裤,短及膝下.有地缠绑腿,扎头巾.冬天穿鞋戴帽(或包黑头巾),夏天免冠跣足.节日或走亲戚穿云头布底鞋或双钩头鸭嘴鞋.劳动时穿草鞋.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壮族妇女地服饰端庄得体,朴素大方.她们一般地服饰是一身蓝黑,裤脚稍宽,头上包着彩色印花或提花毛巾,腰间系着精致地围裙.上衣着藏青或深蓝色短领右衽偏襟上衣(有地在颈口、袖口、襟底均绣有彩色花边),分为对襟和偏襟两种,有无领和有领之别.有一暗兜藏于腹前襟内,随襟边缝置数对布结纽扣.在边远山区,壮族妇女还穿着破胸对襟衣,无领,绣五色花纹,镶上阑干.下穿宽肥黑裤(也有地于裤脚沿口镶二道异色彩条),腰扎围裙,裤脚膝盖处镶上蓝、红、绿色地丝织和棉织阑干.劳动时穿草鞋,并戴垫肩.在赶圩、歌场或节日穿绣花鞋.壮族妇女普遍喜好戴耳环、手镯和项圈.服装花色和佩戴地小饰物,各地略有不同.上衣地长短有两个流派,大多数地区是短及腰地,少数地区上衣长及膝.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傣族服饰 傣族服饰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地装饰意味,颇能体现出热爱生活,崇尚中和之美地民族个性.富于热带、亚热带旖旎风光地傣族服饰,也是独具民族特色地.傣族男子一般喜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多用白布、永红布或蓝布包头.妇女服饰,因地区而异.德宏一带傣族妇女,婚前多穿浅色大襟短衫,下穿长裤,束一小围腰,婚后穿对襟短衫,花色或黑色统裙.西双版纳地傣族妇女上着白色、绊色或天蓝色等紧身内衣,大襟或对襟圆领窄袖衫,下身多为花色长统裙.各地地傣族妇女均很讲究发饰.青年妇女多结发于头顶,也有束发垂脑后地.平日多于发上扎以帕或插梳子,天冷则顶花头巾.若逢节日喜庆,姑娘们尤爱在发会上插缀鲜花并洒香水,再穿上用绸缎、尼龙、灯芯绒、金丝绒等缝制地精美衣裙,盛装打扮,更感妩媚.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独龙族服饰 龙族地传统服装一般穿黑白直条相交地麻布或棉布衣,下穿短裤,习惯用麻布一块从左肩腋下斜拉至胸前,坦露左肩右臂.独龙族地佩饰也颇具特色,用地不是金银珠宝而是山中地藤条,男女均喜欢用染色红藤作为手镯和腰环饰物.独龙族男女均喜爱装饰品,男子外出时要佩上腰刀、弩弓,女子常常披挂五颜六色地串珠、胸链、耳环,甚至铜钱和银币也常挂在颈上和耳下.同时妇女出门要身背精致地篾箩,既美观又实用,为独龙女子装饰自己地组成部分.男子出门必佩砍刀、弩弓和箭包;妇女头披大花毛巾,项饰料珠.男女不戴帽,多披头散发,赤足.妇女穿长袖衣裙,并佩戴彩色料珠链串,男子喜欢挎腰刀,弩箭.独龙族精于纺织,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一览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一览 阿昌族聚居于云南。 阿昌族男子穿对襟上衣,黑色长裤, 未婚男子缠白色包头,已婚青壮年 男子缠藏青色包头。 妇女穿窄长袖对襟衫,下着裙。未婚 女子梳辨盘于头顶,已婚妇女束髻, 缠高耸的包头。妇女喜戴各种银饰 白族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大理,那里苍山洱海风景秀丽,民族文化较为发达。 白族男女均上着衣、外套领褂,下着裤。服装颜色的搭配简单

鲜明,对比协调。 白族人民崇尚白色。男子的包头、女子的帽箍,男女上衣,甚至裤子都喜用白色或接近白色的浅绿、浅蓝等色。 保安族 保安族居住在甘肃省内大河家地区。 保安族男子,穿白布衫,外套青布坎肩,下穿深色长裤, 头戴白或黑色圆顶帽,在节日里穿长袍。女子穿色彩艳丽 的衣裤,上衣为刚过双膝的有花边的大襟袄,外套坎肩, 戴头盖,也戴礼帽。 保安族的腰刀很有特色,制作精美, 是保安族人人喜爱之物。 布朗族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西部和西南部。 布朗族男子上穿青布圆领长袖对襟或大襟 衣,下着宽脚裤。 妇女上着紧身短衫,下着筒裙,也有着长 裤的。名地妇女均喜欢戴银饰。 布依族 布依族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的盘江、红水河流域。 布依族男子常穿短衣长裤,盛装时着长衫,戴瓜皮帽。

妇女则上着短衣,下着百褶裙或长裤,戴银饰。 朝鲜族 中国的朝鲜族是明末清初从朝鲜半岛移居东北形成的。其文化与朝鲜半岛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 朝鲜族男子的上衣为斜襟、宽袖,前 襟有飘带,他们还喜欢穿“背褂”(坎 肩)和灯笼裤,这种裤子很肥大,便于 在炕上盘腿而坐。妇女多穿短衣长裙, 上衣与男子相似,只是更加短小。 除日常服装外,还有周岁礼服、 结婚礼服、丧服等各种礼服。 朝鲜族儿童多穿七彩衣,色彩斑斓, 好象彩虹在身。 青年男子多戴鸭舌帽,中捞年人则戴 毡帽,妇女普遍戴花色头巾。

贵州民族银饰概述

经典与美丽在“银化石”上绽放 ——贵州民族银饰概述 在不久前结束的青歌赛上,贵州代表队蝉之声组合不仅以天籁之音征服了亿万观众,还以令人眩目的民族银饰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银饰,是贵州各少数民族酷爱的装饰品,华贵而典雅的银饰,成为少数民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的美学价值。 最早明确提到银饰品的是明代翟九思《万历武功录》卷里记录的:“苗女喜带银圈”,在《贵州通志》里有则载有:“……青布裹头,短裙赤脚及耳坠大环,带银项圈者为苗。”明代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关于侗族的服饰的记载有:“妇女之衣……用银线贯次为饰。”“好戴金银耳环、多至三、五对,以线结于耳根。”由此可见,贵州少数民族银饰的出现,也绝非几百年的历史。 贵州各少数民族民间银饰工艺流传至今,已有很多工艺堪称绝活,很多图案纹饰实在贵州尚存,可以说是银饰品中的“活化石”。 关于少数民族银饰,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在贵州黔东南雷山、丹寨的苗族中,就流传着关于银饰的有趣故事:“在很早的时候,苗族的婚配是男的嫁到女的家,可是男的经常外出不归家,就逐渐演变到女的嫁到男的家了。由于居住在深山,每当姑娘出嫁时,途中常遭到野兽的伤害,父母就给新娘备制了一套彩色艳丽斑驳、银光闪烁的盛装,叫做‘雄衣’,头上佩带宽大的银角,身上环绕各式各样的银片及银铃,在深山老林行走时,各种银饰叮当作响,光彩夺目,显得威武的样子,野兽便闻风而逃。”

贵州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银饰。布依族姑娘的银饰简洁,主要是耳环、围腰链及手镯;水族姑娘的盛装银饰,主要有项圈、二、三条项链,项圈的造型又分两种,一种是菱形实心的,另一种是垂到腰际的宽大的呈半圆形的压领,做工极其精致,另外还有耳环和手镯;瑶族姑娘的银饰,头上从前往后插五根扁状微弯曲的银簪,正面呈扇形,前大后小,脖子上带二、三支扭曲实心银圈,胸兜衣上缀有三排约二厘米直径的圆银花片,戴大耳环和手镯;侗族妇女的饮食较多,有头花、银簪、耳环、项链、项圈、胸兜坠、银衣片、手镯、戒指等等,侗族男青年也爱用银饰,如项圈、手镯、银冠、烟盒等等,其中以从江县停洞的最为典型;苗族妇女的银饰最为突出,除了“胸兜坠”这种侗族特有的银饰以外,凡侗族男女所拥有的银饰种类,苗族都有,另外,苗族还比侗族又多出银簪、银梳子、银角、压领等独具一格的饰品,苗族男子的银饰,则以台江县反排的最典型,有头花、项链、手镯、烟盒等。 银饰在少数民族服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少数民族服饰,特别是盛装,最为昂贵的装饰物。据传,银饰最早只是辟邪秽、驱鬼蜮、保平安及光明的象征,后来却逐渐演变为贵与美的体现。拥有的银饰越多,便越富越美。这种观念几乎成为各少数民族共同的心理状态和风俗习惯。所以每个家庭都不惜重银装扮自己的女儿。在民族地区,刚生下的小孩,如果不佩戴银帽,父母都不会满意;青年男子如果找到自己的心上人时,要把银手镯作为信物赠送给姑娘;姑娘出嫁时要穿上缀满各式各样银饰的盛装,整套银饰竟有五十多种,重达八千克。

《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多彩贵州)》

江师学院 大千美术学院教案设计 题目:_《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多彩)》_______ 姓名:__发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2011级2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201109411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_黄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多彩) 课时: 1课时 课型:谈论课、欣赏课。 授课对象:初中九年级学生 教材分析:《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多彩)》这节课的容来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九年级上册教材《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祖国境生活着56个民族,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少数民族在祖国的建设和发展中与汉族人民一起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通过对苗族的生活区域、饮食特点和文化习俗的认识,引导学生认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要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各民族之间要平等相待,以诚相待。安排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2个主题容。本主题主要围绕着少数民族的服饰展开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少数民族服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这些民族服饰不仅款式多样、风格独特、技艺精湛,还充满了丰富的文化涵。少数民族服饰作为人类文化遗产,不仅需要我们去了解和认识,还可以从中吸取文化的,将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加美丽。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1、了解艳丽多彩的服装,搜集少数民族服饰的特点。2、能够通过民族服饰找出所属民族。3、了解民族特有的物品,与同学们一起交流。 2.过程和方法目标1、播放一些少数民族生活图片。提问同学:看了这组照片同学们猜猜今天我们要讲什么课题呢?同学回答略2、教师:我国各民族分布地区不同,生活环境、物质条件也不同,因此,在服饰上有很大差别。同学们一

贵州民族文化

云贵高原的奇葩 ——试论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传承与保护 贵州省历史源远流长,民族多样性分布广泛,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7%。在贵州省范围内,居住生活着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彝族等十余个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都有其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完全可以说是一个民族民间文化的大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得天独厚,别具特色的,具有较高文化内涵的谚语诗歌、神话史诗和迷人的音乐舞蹈、戏剧、节日庆典、民风民俗、民族服饰、古朴的村寨等,构成了贵州极为丰富,极具魅力的民族文化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文化的发展,贵州文化的瑰丽多姿愈益引起海内外的关注,如何充分利用贵州民族文化资源优势,通过对民族文化的发掘、抢救、保护、开发、研究,搞好民族文化的保护工作,不仅关系到民族团结、稳定、繁荣和发展的大局,而且还会为贵州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对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提高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推动贵州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贵州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危机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共有49个民族成份,其中有布依族、苗族、侗族、水族等17个世居民族,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文化。由于贵州省地处山区,地形地貌复杂,拥有多种类型的生存环境,既使同一个民族由于生活在不同的地域其文化也各有特色,如安顺地区的屯堡人,他们的语言、服饰、民居建筑及娱乐方式都沿袭着明代的文化习俗,经历600年的历史变迁,既执着地保留其先民们的文化个性,又在长期的耕战耕读生活中,创造了自己的地域文明,形成了现在我们称之为“屯堡文化”的这样一种独特的汉族文化现象,是研究明代汉民族的活化石。此外,不同民族生活在同一空间,其文化也相互影响,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共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他们都是贵州民族文化传承、传播与创新的根源。 据2000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贵州省少数民族人口146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7.85%,其中布依族占全国总数的97.3%,苗族占全国总数49.8%,水族占全国总数的93.2%。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例居全国第五位,少数民族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比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