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弹簧测力计工作原理》的实验改进

《弹簧测力计工作原理》的实验改进

《弹簧测力计工作原理》的实验改进
《弹簧测力计工作原理》的实验改进

《弹簧测力计工作原理》的实验改进

初中阶段的物理实验有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性实验等,但是课本上的实验并不能全部解决教师日常教学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许多教师就自己动手设计符合自己学生实际情况的实验。而正是这些自己设计的小实验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内容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来详细说说小实验的大作用。

在讲授《弹力弹簧测力计》的时候,有些班级的学生数学水平较弱,不能真正理解弹簧磁力计的工作原理,于是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

实验器材:有指针的大弹簧,长木板,图钉,钩码(一盒)、测力计、铜锁、石块、钥匙串。

实验步骤:

1.把图钉固定在木板的一端,将弹簧挂在图钉上,将木板竖直立起来。

2.弹簧静止时,用粉笔在指针所指的位置画一条横线,作为起始标记。

3.在弹簧下挂一个钩码,弹簧就伸长一些。在指针位置画一条横线。依次再增加所挂钩码的个数,并在对应的位置画横线。当钩码挂到三个时,让学生观察实验有什么特点。学生会惊奇的发现所做的横线的间隔是相等的。

4.让学生猜测下一个钩码挂上后,指针的位置在什么地方。然后挂上钩码进行验证。这时候让总结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5.按照学生的猜想,在木板上继续做相同的等间隔的标记,并标明对应的拉力的大小。

6.在弹簧下挂一个不知道重力的物体,比如铜锁、钥匙串。让学生根据木板上的示数估计物体的重力。

7.用测力计验证物体的重力。

8.让学生讨论,我们所做的这个东西能不能用来测量拉力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由于前边的实验过程学生已经理解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因此,接下来的结论就变得很容易了。这样使原来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简单了。这就是实验所带来的好处。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总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学生的知识和理解能力的差异、学生生活环境和地理位置的差异,使得我们所面对的问题是不尽相同的,只有我们教师自己设计符合自己学生实际情况、符合我们自己生活环境的实验,才能真正的、最有效的帮助我们、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广大奋战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是最具有创造力的。我相信,经过我们的不懈的创造和努力,我们的教育事业定会更加辉煌。

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改进与创新

质量守恒定律实验 改进与创新 <方案一>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在底部铺有细纱的锥形瓶中,放入一小块火柴大小的白磷。在锥形瓶口的橡皮塞上安装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牢一个小气球,并使长导管下端能与白磷接触。将锥形瓶和玻璃管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 然后,取下锥形瓶。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放在酒精灯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白磷引燃。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磷+氧气---五氧化磷; 该实验现象明显,白磷燃烧的产物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磷与氧气的燃烧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有接触,学生较熟悉;但是,该实验存在下列几个缺陷: ①在使白磷燃烧的过程中,必须取下橡皮塞,给玻璃管加热,导致锥形瓶中的空 气有所流动,造成实验结果不准确; ②由于玻璃管深入瓶内太长,有可能瓶内的气体因白磷燃烧时放热而膨胀,却不 能及时进入气球中,而将瓶塞冲开,导致实验失败; ③给玻璃管加热到红热时,有可能会将玻璃管融化,把管口封闭;另在给白磷加 热时,细沙有可能把融化的白磷包裹起来,使实验时间延长; 改进实验-: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1、操作方法:

取一小块铜片(1.5cm×1.5cm),制作成四周翘起的凹槽,放入小锥形瓶中, 用镊子取一粒绿豆大小的白磷,放入铜片凹槽中,系上小气球,称量其质量; 然后将锥形瓶放在铁架台上,垫上石棉网,加热,待到白磷燃烧完毕后,冷 却,再次称量,两次称量的结果一样。 2、优点: ①装置简单、易行,操作方便,现象明显,成功率100%。两次质量的称量过程中,锥形瓶内外没有空气的流通,瓶内物质的质量没有损失,保证了称量的准确性。 ②在瓶口接一气球,可以避免白磷燃烧时放热,而使气体膨胀把瓶塞冲开,导致实验失败。 ③白磷燃烧前后,自始至终在密闭容器中进行,防止了燃烧产(P2O5)物对环境的污染。 ④用铜片盛白磷,由于铜片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加热时间非常短(一般20秒左右,相对给铺细沙的方式加热,缩短了10到15秒钟),而锥形瓶是属于可加热的仪器,由于有铜片的存在,白磷没有直接与瓶底接触,锥形瓶不会因为温度过高而炸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实验)

杜郎口中学理化生学科教师备课活页

第五单元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题库 基础题: 1、有人说他能点石(主要成分CaCO3 ,读作碳酸钙)成金(符号为Au),你认为他的说法是否有科学道理? 2、下列各项: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种类⑤物质的分子个数⑥原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A.①②③⑤ B.①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3、用质量差确定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1)24g镁与16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____g。 (2). 6g碳与一定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2g,有______g氧气参加了反应。 中等题: 1、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元素 酒精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能否根据这一事实,推断出酒精中肯定会有元素?可能会有元素? 2、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物质质量 B、物质种类 C、分子数目 D、原子数目 3、下列现象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10g水受热变成10g水蒸气 B.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C.糖溶解在水中形成糖水,质量不变 D.蜡烛受热熔化,冷却后质量不变 4、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煤燃烧化为灰烬,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24克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克氧化镁,实际消耗空气质量为16克 C、一切化学反应都遵从质量守恒定律 D、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有气体或固体生成的化学反应 高档题: 1、“齐二药”假药事件是将“二甘醇”用于药品生产造成的。“二甘醇”在人体内可发生如下反应:C4H10O3+4O2=2X+3H2O,而导致人中毒。X的化学式为[ ] A、C4H4O8 B、C2H4O4 C、C2H2O2 D、C2H2O4 3、2005年10月12日,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航天飞船是用铝粉与高氯酸铵的混合物的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 2NH4ClO4 = N2↑ + 4H2O + X + 2O2↑,则X的化学式为() A、HCl B、ClO2 C、Cl2 D、HClO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改进之我见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改进之我见 “没有演示实验的一堂课是不可想象的。”这是德国物理教学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由此可见,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置疑的。物理教材中已编入了大量的演示实验,其中有些实验因为自身设计或实际教学条件的局限,效果还不够理想;从演示实验的意义和作用来看,教材上某些章节演示实验数量还不够,教材里有的图片完全可以改成演示实验,必要时还需加入一些演示实验。笔者就改进初中演示实验的途径和原则浅论一、二。 一、演示实验的改进的途径 1、补充演示实验的数量 教材已列出大量实验,但仍有的章、节还没有演示实验或数量还不够。有和没有演示实验,教学的效果有很大区别,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适时加入演示实验很有必要。 初二“液化”概念的教学,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感性素材,小学自然和初一地理学过“大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成小水珠”,学生已经形成了液化的前概念,按教材列举一些液化现象,然后分析得出结论:“降低温度,气体液化”。这样的教学也能够建立“液化”的概念,但这种建立过程太粗略,停留在知识的识记上,课堂教学也枯燥。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液化”前概念的基础上,强化正确的认识,更深地认识“液化”,并要求学生会用“液化”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物理现象。教学时可插入两个演示实验。先在秋高气爽的十月准备一瓶冰冻矿泉水,用抹布擦干净后展示在学生面前,立即唤醒

学生生活中的经历和脑中已有疑问“过一会,瓶外会有水珠出现?”,“瓶外为什么会有水珠出现?”学生很快进入教师设置的物理情景,教师趁机发问“瓶外的水珠从哪里来?”经过教师的讨论、分析、学生确定“水珠不是从瓶内渗出来的”,“水珠从空气中来”。教师进一步追问:“水珠是怎么从空气中变来的?”然后,演示下面实验,同时加热两只盛有冷水的烧杯,并引导复习、分析:“杯中的水有没有发生物态变化?”学生答:“蒸发”,“蒸发成的水蒸气,人眼为什么看不见水面上方的水蒸气?”(强调水蒸气是无色无味气体,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取两块玻璃片,一片在火上烤热,另一片不烤。两片分别放在烧杯上片刻,待冷玻璃片上生成了明显的水珠时,而热玻璃片上没有生成水珠,把两块玻璃片同时展示给同学们看。“水珠是怎么来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随后要学生观察,拿走玻璃片的杯口上方有“白气”出现,“‘白气’是什么?”据分析,讨论得出“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及时矫正“白气”是水蒸气的错误前物理认识。)此时,刚才冰冻矿泉水瓶壁外已出现大量的水珠,学生心中关于水珠从哪儿来的谜底与“水”俱来。实验后接着进行归纳、应用……这样,学生不仅清晰的形成了“液化”的概念,还能较容易联系生活实际解释有关现象,在实验的帮助下一系列观察、思考、分析、归纳,让学生真正体验揭示自然界谜底乐趣。实践证明,这样教学,学生对“雾”、“露”以及早晨、晚上池塘上方的“白气”等现象分析,解释轻松而又准确。 当学生头脑中已有的错误前物理概念,与物理概念、规律相抵触矛盾

大气压强实验创新

“大气压强”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应自始至终地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复习课也不例外。但复习又不等同于上新课,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经验后,求新求变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索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求新”是指创设新情境探究新问题、而不是简单地重复知识,让学生有探究的新体验、而不是机械地训练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求变”是指学生从死记硬背到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从知识的提供者到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的教学观念的转变。下面以初中物理“大气压”的复习谈谈具体的做法。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新情境,获得新体验 物理情境是物理学习的催化剂,任何物理知识的学习,都要让情境创设贯穿始终,使学习富有新鲜的气息。物理实验的复习不是简单地将以前做过的实验进行重复,而应同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目标结合起来。因此我们把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覆杯实验”作了几个变化。 【变化1】将可乐瓶装满水后再把一个乒乓球放在瓶口,大家猜测瓶子倒过来后会发生的现象。 【变化2】将实验中所用的玻璃片换成一张光滑的纸片,学生思考杯子倒置后纸片的形状,并说明原因。 创设新的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且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促进了学生积极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 【变化3】在做“覆杯实验”的时候,有同学提出,硬纸片不掉下来,是不是被水“粘”住了?我们可以设计怎样的实验证明纸片不掉下是由于大气压作用而不是被水“粘”住的? 复习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针对性地交给学生一些挑战性的问题,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对话”中开动脑筋尝试各种方法。 方法1:请宇航员在太空中做这个实验。但这个方法马上被大家推翻——虽然太空中没有空气,没有大气压托住纸片;但纸片和水均不受重力,两者都不会掉下。 方法2:人工模拟真空。用抽气机将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掉,然后观察纸片的“命运”。如果抽气后纸片掉下,说明纸片是被大气托住,不掉下则是

对“质量守恒定律”验证实验的增补与改进

对“质量守恒定律”验证实验的增补与改进 【实验目的】 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材(人教版)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中安排了两个演示实验:①密闭体系中白磷燃烧,由于反应后没有生成物逸散,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相等;②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也由于生成物没散失,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相等。教材又安排了后续实验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由于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在敞口容器中扩散,反应后物质总质量反应前物质总质量。 设计改进实验装置,让产生的二氧气体不扩散出去而留存在容器中,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应该相等。但直接用橡皮塞生硬塞紧瓶口,可能由于气体的生成,气压增大,橡皮塞可能被冲开,实验失败且不安全;若橡皮塞上插入绑有气球的玻璃管,由于气体的生成,气球膨胀产生浮力,实验结果会出现偏差。 【实验原理】 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烧杯内碳酸钠粉末和注射器(不宜用分液漏斗)注入的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小烧杯、广口瓶内装入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混合溶液,用于吸收二氧化碳。由于产生的气体被混合液吸收而没有逸散出容器,也不至于冲开橡皮塞或导致气体膨胀产生浮力。称量反应前后整套装置及药品的总质量,发现反应前后物质量总和相等。 【改进优点】 整套装置方案,简洁流畅,操作简便安全,干扰因素少,用电子秤显示读数便捷且可见度高。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混合溶液用于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吸收充分且现象明显。可引导学生进一步定量体会和理解一切化学反应遵循的基本规律——质量守恒定律。 附1:【实验装置图】 附2:【实验仪器药品】 电子秤,电源线,广口瓶,小烧杯、橡皮塞,注射器,药匙,碳酸钠粉末,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镊子。 【设计意图】验证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反应,若二氧化碳气体没有散出去,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 【实验原理】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用品】电子秤,电源线,广口瓶,小烧杯,橡皮塞,注射器,药匙,碳酸钠粉末,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镊子。 【实验操作】 1、广口瓶底装入适量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混合溶液,小烧杯中装入碳酸钠粉末。盖紧瓶盖密闭,用注射器抽取约20毫升稀盐酸并插入橡皮塞。 2、用电子秤称量整套装置及药品的质量并读数。

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

探究实验设计之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1.化学反应原理: ⑴白磷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由此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⑵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2.实验仪器:天平、砝码、锥形瓶、小烧杯、玻璃管、单孔橡皮塞、小气球、酒精灯等。 实验药品:白磷、铁钉(或铁丝)、硫酸铜溶液等。 3.探究方案: ⑴取出天平,调平衡。待用。 取一块白磷,放入盛水的培养皿中,在水下用小刀切下一粒绿豆大小的白磷,用滤纸吸干表面的水,放入锥形瓶中。(为防止白磷燃烧时,灼裂锥形瓶,可以瓶下事先放入少量的细砂。)将盛白磷的锥形瓶、绑有小气球的玻璃管一起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在右盘添加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如图13-1所示。

取出锥形瓶及导管,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白磷引燃。可见白磷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待锥形瓶冷却,白烟沉降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仍然平衡。 ⑵在100 mL烧杯中加入约30 mL稀硫酸铜溶液,将几根打磨光亮的铁钉和盛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读出读数,记录。如图13-2。 将铁钉浸泡在硫酸铜溶液中,可观察到铁钉表面析出一层紫红色的物质,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如果时间足够长,可看到溶液的颜色由蓝色变浅绿色。 将反应后烧杯和内容物放到天平上再次称量,读出读数,记录。将两次称量的结果加以比较,质量相等。 4.探究评价: 实验⑴生成烟状的五氧化二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现象也很明显。但由于白磷燃烧时放热,致气体逸出,往往易导致实验的失败。 实验⑵操作简单,实验的成功率很高。但无气体或烟状物质生成,现象不是十分明显,代表性不强。 5.资源开发: ⑴该实验可以按排学生当堂实验,学生分组多,证据足,更能说明问题。学生实验可安排一些现象明显、操作简单的。以下推荐几例,仅供参考。

我在物理教学中的不足与改进措施

我在物理教学中的不足与改进措施 三中甄焕苗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往往以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课堂气氛沉闷为了切实贯彻“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原则,真正把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有力工具,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我们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去获取知识。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材料,自己做实验,还可以讨论讲述,改变学生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课堂气氛不再沉闷。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验证物理规律,而且能够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加深对基本知识的认识程度,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使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一、以实验作为新课的设疑引学,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而且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学习“平面镜成像”一节时,我做了一个演示实验引入,在玻璃板前面点燃一只蜡烛,后面放一个烧杯,当向烧杯中倒水,会出现一个奇特的现象,蜡烛在水中燃烧,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浮力的应用”一节的学习中,我在水槽中同时放入了一个小钢球和一个大塑料片,让学生观察到小钢球沉底和大塑料片浮在水面上,从而引发学生思考:物体在液体中的上浮和下沉仅取决于它自身的受力情况。 再如,大气压强这一概念,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教学中我安排了大小试管的实验,先把两个试管套在一起,倒置,小试管下落,学生分析是试管受重力导致的。后将大试管内灌满水,再将小试管底向下插入,倒置,发现小试管反而上升了,给学生以很深刻的体会。然后又设计了两个对比性实验,每做一个实验,都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步步深入。首先做“水杯--厚纸片”演示实验,让学生思考:放开手后,厚纸片会不会掉下来?当学生看到厚纸片不会掉下来这个意想不到的现象时,无不感到新奇有趣。这时,再因势利导提出:“上述实验中厚纸片受到哪些力的作用?为什么厚纸片不会掉下来?”学生很自然领会到厚纸片不会掉下来一定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力作用,这个压力只能是大气产生的,由此可见,大气对厚纸片产生了压强。进而向学生提出:“课本上要求做这个实验时,杯里要装满水,若杯里只盛少量水,甚至不装水,这个实验能不能成功?”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又进一步提出若用小刀片把厚纸片与杯的接触处撬开一个小口子,将会出现什么现象?然后再做实验加以验证。实验结果与分析、推理的一致性,加深了学生对大气压强的认

高中物理实验的开发与改进推荐

高中物理实验的改进与开发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传统实验需要我们去改进、去开发。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实验的改进可以从实验方法、实验手段、实验设备三个方面进行;实验的开发可以从解决疑难问题,开发课本实验的空白入手。 [关键词]:物理实验改进开发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一部物理学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观察实验、总结规律、应用规律的历史。实验教学是物理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实验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 但在实际教学中,实验教学并不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仪器陈旧、更新慢、区域性差异大。 大部分学校的实验仪器陈旧,区域性差异很明显。一般来说较发达地区实验室配备较好,偏远地区的学校配备较差。像DISLab传感器,一些城市中的学校都已建立了数字化实验室,而下面的学校有些连一套都没有,好一些的有个两三套可以做演示实验。这既与学校的经费、学校的重视程度有关,也与实验员的差异有关,由于信息的相对闭塞导致很多实验员不了解一些实验的改进、新的仪器、新的材料的使用等因素,导致实验器材的更新较慢,比如传感器这一章的教学,需要的电子元件在装备中心订不到,很多学校到现在也没有相关的电子元件,无法进行演示实验,而较为发达的地区到一些电子市场就可以买到。 2、部分实验需要改进、完善 物理书中给出的实验有很大部分实际操作中很难成功,比如牛顿第二定律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做出来的结果误差很大;比如利用传感器显示电容的充放电,由于电流传感器非常灵敏,很多时候无法成功,原因是电路中受到的干扰较多;比如电场演示库仑定律的实验中,泡沫带电后很快就跑掉。再如电磁感应中切割磁感线时电流不明显,演示旋转的液体时,液体的转动不明显……。像这样的一些实验需要我们教师去改进,去完善。

(完整版)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精选题

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 1.(1)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在大气压为760mm水银柱的房间里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出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为755mm,可能的因为是. A.玻璃管太长了 B.玻璃管放斜了 C.管内水银面上方进入少量空气 D.玻璃管比较粗 (2)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如果将玻璃管由竖直变为倾斜,则 A.水银柱长度增大,高度升高B.水银柱长度不变,高度降低 C.水银柱长度减小,高度减小D.水银柱长度增加,高度不变 (3)关于托里拆利实验,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玻璃管内径越大,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越小 B.往水银槽内多倒些水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减小 C.玻璃管顶端突然破了一个小孔,水银会向上喷出 D.把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称为一个标准大气压. 2.在测定大气压的实验中,因缺少大量程的弹簧测力计,小明设计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①将蘸水的塑料挂钩吸盘按压在光滑水平的玻璃板上,挤出塑料吸盘内空气,测出吸盘的直径为d; ②将装有适量细砂的小桶轻轻地挂在吸盘的塑料挂钩上; ③用小勺轻轻向小桶内加沙,直到塑料吸盘刚好脱离玻璃板,用天平测出这时小桶和沙的质量为m.请完成下列问题: (1)蘸水的目的是. (2)吸盘脱离玻璃板时,若不计塑料挂钩的质量,空气对塑料吸盘的压力大小是:,测得大气压数值的表达式是:p大气压=.(写出最终的化简结果) (3)实验中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写出一条即可):

3.(2017春?西城区校级月考)某物理探究小组用注射器、量程足够大的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取测大气压的值.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②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 ③如图所示,当注射器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即大气对活塞的压力);读取注射器的容积V; ④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L. (1)大气压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原理是. (2)活塞的横截面积S= .(用题目中的字母表示) (3)计算大气压强的表达式为p=.(用题目中的字母表示) (4)如果注射器漏气会导致所测量的大气压值.(选填“偏小”或“偏大”) 4、如图所示,小宁用轻质吸盘等器材估测大气压的大小,她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A.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B.将蘸水的塑料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 C.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缓慢向上拉,直到吸盘脱离玻璃板面. D.测出吸盘与玻璃板接触面的直径D. E.计算出大气压的大小p. (1)小宁由于疏忽,将前三项的顺序写颠倒了,正确的顺序应为. (2)实验中将蘸水的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的目的是尽量将吸盘内的空气排干净.(3)要测出大气压的大小,你认为实验中所选吸盘的面积应尽量.(选填“大一些”或“小一些”). (4)实验中计算大气压的表达式是P= (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 (5)小宁通过实验测出的大气压值与标准大气压值相差很大,她分析了以下原因:

质量守恒定律实验课教学反思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质量守恒定律实验课教学反思 蜡烛是学生很熟悉的物品,蜡烛燃烧学生也非常熟悉,前面也对其燃烧及其现象进行了充分的探究,但是还没有对其从量的角度来研究。本课题一开始就提出物质的质量是否变化的问题,让学生很自然地过渡到质量方面的探究。课程结束时,又以“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是否与质量守恒定律相矛盾”的问题相照应,利用本课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解决蜡烛燃烧质量减小的真正原因。新课程理念强调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下学习化学,让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也让学生明白许多重大发现和成果都是从生活,社会实践中获得的,让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世界,从化学走向生活。通过分组实验探究,能让学生有更多参与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地体会科学工作者探究的过程,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实验探究,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更加热爱化学课堂。通过分组实验探究这个平台,也锻炼了学生的交流、合作、表达、等各种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当多数同学从“化学反应是一个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而同意“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观点时,通过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学生会惊奇地发现指针向砝码一端偏移,从而很自然迸发寻求原因的欲望和动力,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再重新设计实验,体验自己得出“质量守恒”这一知识结论的快乐。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不仅可以获得化学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科学的本质,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价值观,从而全面落实化学课程目标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改进方面:.学生动手能力差,操作不规范。加强练习动手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在课堂中注意事项强调不够。实验中多数与实验有关的注意事项课文中都提到,但仍有少部分没有提及,需要教师在实验中总结或查找相关资料获取;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教案 鲁河中学陶维素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⑴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⑵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的原子数目没有增减,种类没有改变,质量也没有改变。 ⑶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化学反应现象。 ⑷会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从元素守恒角度对相关反应进行分析。 2.过程和方法: ⑴会设计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⑵通过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动手实验,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研究化学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物质是永恒存在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难点:用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 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磷 + 氧气——→五氧化二磷 m(P)+ m(O2)== m (P2O5) 铁+ 硫酸铜——→硫酸亚铁 + 铜 m(Fe)+ m(CuSO4)== m(Fe SO4)+ m(Cu)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述及其原因的微观解释 1.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述: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定律原因的微观解释: 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的原子数目没有增减,种类没有改变,质量也没有改变 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应用 小结: 质量守恒定律可理解为“五个一定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 质量总和原子种类 五个一定不变:宏观微观原子数目 元素种类原子质量 物质种类 两个一定改变 分子种类 物质状态 两个可能改变 分子个数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六忌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六忌 一、忌课前准备不充分 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有的教师轻视课前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结果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以致在课堂上手忙脚乱,“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思想认识存在问题,对实验教学不重视或持怀疑态度;有的是疏忽大意,以为实验内容简单、以前做过或曾看见别人做过,不必特意准备;还有的是怕麻烦。这些都是演示实验教学的大忌。 教师在课前首先要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全部仪器、材料。其次是在课前反复操作,直到熟练的地步,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第三是掌握演示时间,注意与教学进度紧密配合。第四是教师要考虑除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外,还可以适当补充哪些小实验,或对现有的实验作必要的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蒸发吸热这一问题时,教师可用方座支架、小烧瓶、细玻璃管、有色水和小烧杯等组装一个伽利略气体温度计,用它来演示蒸发吸热现象比直接用普通温度计演示现象清晰、直观。第五是要考虑在演示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 二、忌操作不规范 操作规范是指教师在使用仪器、连接和装配仪器及演示现象时动作要准确、标准。例如在使用托盘天平时,取用砝码、移动游码必须用镊子而不能用手;点燃酒精灯后火柴签不能随手扔在地上,要放在专门的废物杯中;电路的连接应先接线路、后接电源,拆卸时先断电源、后拆线路;导线两端接头不是钩、叉时要注意导线在接线柱上的绕向应同螺母旋紧的方向一致等。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规范操作,不仅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而且会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良好实验习惯。 三、忌实验用语不准确 教师在介绍实验仪器、阐述实验过程和总结实验结论时,语言必须准确而不含糊。有的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不注意语言的准确表达,对学生正确认识仪器、形成概念、掌握定律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例如在称呼仪器名称时就有三种错误现象:一是随意更改仪器名称,如将滑动变阻器称为电阻器,将斜面小车称为木板小车等。二是将类似的仪器混为一谈,如将圆筒测力计、平板测力计称为弹簧秤。三是方言和普通话夹杂使用,对仪器的读音不准。 四、忌唱独角戏,不让学生参与配合 演示实验不能先由教师做给学生看,再讲给学生听,使演示与讲解脱节。那样做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学生当作被动接收的“仓库”,完全没有发挥出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案例】 高中物理实验改进案例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案例】高中物理实验改进案例 高中物理实验对于物理学的发展、物理教学的开展和学生的成长都有很大帮助。下面小编给高中学生带来物理实验教学案例,希望对你有帮助。物理实验教学案例 一、案例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本案例的研究将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体现时代发展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要求。其中以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为准绳,以新课改的高中物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为基础,坚持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原则,灵活贯彻学以致用、实事求是、因材施教、突出个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物理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物理学观点,初步掌握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之一——实验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案例过程的总结及认识 1.建议增加演示实验,优化实验过程要持久地保持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光靠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是不够的,应充分挖掘身边现有器材甚至是很不起眼的器材,结合特定的物理情境,增加实验的趣味性、直观性、新颖性、科学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材有一些内容或实验只作为“做一做”或课外实验来处理,实际上,很多内容都可以通过仪器和方法的改进来优化为演示实验。比如在“超重和失重”一节中,课后的“做一做”就可以改进为演示实验。找一个用过的易拉罐、金属罐头盒或塑料瓶,在靠近底部的侧面打一个洞,用手指按住洞,在里面装上水。移开手指,水就从洞中射出来。如果放开手,让罐子自由落下,在下落过程中,水将不再从洞中射出。 对于演示超重失重现象还可以做如下的改进: 在易拉罐底部开一个出水孔,在罐中水位较低时,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水不从小孔流出。若使罐子突然向上加速运动,水就会从孔中喷出,由此可以说明超重现象。 用透明的塑料可乐瓶,里面装入大半瓶水,盖上瓶塞,由于重力的作用,空气在水面的上方,水面是平的。将塑料瓶向上抛出,可以看到,瓶中的空气在水中形成了一个或几个大小不同的空气泡,呈球形。 在悬挂的木板上放一块砖,在砖和木板之间放一条纸带。静止时抽动纸带,由于有比较大的压力而使纸带断裂。如果剪断吊砖的悬挂线,而使砖块和木板自由下落,则抓住纸带的手可以不费力地把纸带完好地抽出。教材的有些章节对于公式或定律的导出几乎是灌输式的,在这种地方,我们完全有必要加入一些形象而又简单的演示实验来说明定律或公式得出的原因或用以说明验证。 2.变部分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去做、去观察、去想、去感悟,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热情。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使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而且能充分展现物理课教学的特点和魅力。 将部分规律课由老师演示探究过程改为学生分组探究体验高中物理教材中涉及的规律有很多,比如“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自由落体运动”、“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单摆的等时性”、“胡克定律”、“电阻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楞次定律”等等。对于这些规律课,由于以前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及“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观念的影响,物理教师大多的处理方法是采用“老师讲解或演示探究过程或方法,学生听、记”的模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思考的能力。我们曾经做过这样的改革:请三位学生到讲台上演示探究某个规律的全过程,并将实验所得数据全都记录在黑板上。目的是想体现学生主体探究地位。但是我们发现这样的模式还是存在一个很大的弊端——效率太低。对于演示的同学来讲,真正是得到了主人翁式的探索体验,但是对占更多数的讲台底下的同学,效率则是很低的。从整体来讲,这种模式收到的效果仍然不理想。为此我们尝试采取了学生分组探究的模式进行尝试,

大气压测量实验

大气压测量实验 1、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容积为V 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各一只,设计了一个估测大气压强的小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一个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②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固定在墙上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匀速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立即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F . ③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长度为L . 根据以上实验方案,用测得和记录的物理量计算大气压强的表达式应为p=_________. 2.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容积为20cm 3 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各一只,设计了一个估测大气压强的 小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一个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 (2)如图13-47所示,用细尼龙绳拴在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固定在墙上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匀速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立即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为18N 。 (3)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长度L 为10cm 。 请根据以上实验数据算出大气压的值。 3.某物理探究小组用注射器、量程足够大的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去测大气压的值.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A.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B .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如图14所示,当注射器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即大气对活塞的压力); C .读取注射器的容积V ; D .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L . (1)完成实验步骤A 的目的是 . (2)活塞的横截面积S = . (3)请根据实验步骤将记录表格的第一行栏目补充完整(不要求填入实验记录数据). 大气对活塞 的压力F /N 注射器的容积V /m 3 活塞的横截面积S /m 2 (4)计算大气压强的表达式为= . (5)由于注射器漏气会导致所测量的大气压值 .(选填“偏小”或“偏大”) 3、已知1标准大气压的值约为105Pa 。小明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大气压究竟有多大?他设计的实验方案 是:将蘸水的的塑料挂钩的吸盘按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挤出里面的空气。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缓慢往上拉,直到吸盘脱离桌面。记录刚刚拉脱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这就是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再设法量出吸盘与桌面的接触面积,然后算出大气压(如图所示)。它选择的实验器材是:量程为5N 的弹簧测力 图13-47 图14

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每个概念、定律都离不开与其相关的物理实验,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中有着巨大的意义和推动作用,可以说,离开了物理实验,就没有物理学的发展。美国的中学教育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美国中学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教学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物理教师一般都配备有专用的实验室和陈列室,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轮流在实验室上课,而陈列室则放满了要展示的实验教具。我国物理实验教学的现实情况确实令人担忧,但是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首先,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大部分乡镇中学的仪器配置均达不到国家三类标准,仍有大量的学校没有专门的实验设备和器材。其次是实验教学水平和设备维护上的缺陷,许多乡镇中学缺乏合格的实验员和设备管理人员,而一般乡镇中学的物理教师往往没有受过专业的物理实验操作培训,即使受过培训一般也跟不上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将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相结合,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学习的知识更好的得到同化和顺化,将知识变成自身所具有的能力。 一、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一)应试教育的升学压力与实验教学之间的矛盾 简单的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学生的科学发展,物理教师演示实验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陈旧僵化。目前,升学应试压力对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冲击,这也是当前物理教学中最为突出尖锐的矛盾。在保证教学进度的情况下只能压缩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的实践。 (二)实验设备、教师操作水平在地区与学校之间分配不均 实验室和实验设备还是比较全面的,均能按照教材和课程标准完成相关实验。实验室是去年刚刚更新过的,实验设备还是比较完善的,常规的中学物理实验和创新实验都是能够完成的。调查演示实验的操作效果和试验成功率时,重点中学的老师均表示:“学校配备了专门的实验员对设备仪器进行维护,老师的自身专业素质都比较完善,独立完成中学阶段的实验都较为顺利。”而普通中学的教师则反映:“我校并没有专业的实验员,每一个教师都是多面手身兼多职,学校人手不足啊”。 (三)教师在演示实验教学方面热情较高但是缺乏专业学习培训 利用日常生活常见的材料自制实验器材,来解决看似十分复杂的物理概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由浅入深的效果。可是我们的时间、精力和知识都不太充足,要是

高中物理实验的创新性设计

高中物理实验的创新性设 计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高中物理实验的创新性设计 摘要: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设计创新性的 实验。这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知识储量,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掌握一定的创新方法。缺点列举法、希望点列举法、信息交合法等创新技法可为物理实验的创新性设计提供广阔的思路,但不应忘记创新性设计的目的——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同时,安全性、科学性、实用性、适用性等原则仍是物理创新性设计时所要考虑的最基本原则。 关键词:物理实验;创新性设计;缺点列举法;希望点列举法;信息交合法 一、物理实验创新性设计的意义 作为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基础自然学科,物理学在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之外,也注重对所采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研究。因此,物理的教学始终离不开物理实验的教学:有趣的实验现象是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的催化剂,亲手的操作是培养学生物理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此外亲身的实验经历能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首先要对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其次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实验资源,并能够够根据教学实际设计一些创新性的实验。这种创新性的实验设计可以是对教材已有实验的改进,以解决个别实验取材不易、操作不便、实验效果不明显等弊端;也可以是基于教学需要的全新设计,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帮助学生构建一些重要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物理实验的创新性设计,是教师秉承新课程标准课程开放性理念,由课程的复制者走向课程的创造者的有效尝试。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大有裨益。 二、物理实验创新性设计的方法

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实验创新

QINGSHAONIAN KEXUE TANJIU 七彩实验室 在《大气压强》一节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到,证明大气压存在和测量大气压值的演示实验的器材选取方便,操作简单易行。但对于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由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体验得少,没有感性的认识,演示实验又不容易操作,而且可见度差。所以我从实验室中选取材料,自制了一个验证大气压随高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如果经过改进,还可以成为粗略测量高度的仪器。下面我将简单地介绍我的制作过程和实验过程。 制作材料:锥形瓶、橡皮塞、打 孔器、细长的玻璃管(两端开口)、 红色的水,记号笔。 制作原理:大气压强随高度增 加而减小。 制作过程:(1)用打孔器按照 细玻璃管的粗细在橡皮塞中间圆 心处打好孔。 (2)往锥形瓶中倒入适量的红色的水,用橡皮塞将瓶口塞紧,再 将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 (3)从玻璃管上端吹入少量气 体,使锥形瓶内的气体压强大于外 界的大气压强。水沿玻璃管明显 上升到玻璃瓶口以上,记下此时玻 璃管中液面的位置,用记号笔标 出,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在手上 垫一块隔热的物体(可以是电器外 面包装用的塑料泡沫),拿着这个 装置从实验楼的楼下到楼上,观察玻璃管中红色水柱的高度的变化情况,记录新的液面位置。若水柱升高,则说明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实验误差分析及注意事项:(1)玻璃管和锥形瓶与橡皮塞必须密合,不能漏气,漏气是液面不发生变化最可能的原因。(2)注意玻璃管一定要细长,这样刻度变化才能更明显。(3)不能用手直接拿玻璃瓶,以免玻璃瓶受热,使瓶内气体压强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测量;同样,楼上楼下的温差也不能太明显,否则对实验结果的观察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实验装置的改进:这个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规律,那么我想可以将它改进成一个高度计,下面是我的改进方法: (1)以地面为一个相对的高度,标记出在地面时细玻璃管中液面的位置,并标注高度为0米。(2)从一楼走到四楼,用皮卷尺测出地面到四楼的高度为10米,标记出在四楼时玻璃管中液面的位置,并标注高度为10米。(3)用刻度尺测出玻璃管中两次液面之间的长度为10.5毫米,然后用纸条做出一个刻度盘,近似取单位长度为1毫米在刻度盘上画出刻度线,并在起始刻度线处标0米、第6条刻度线处标5米、第11条刻度线处标10米等不同的高度值,最后标到100米。(4)把做好的刻度盘用胶水粘到玻璃管上,并将两个0刻度线对齐。这样一个量程为100米,分度值为1米的简易高度计就制作好了,它可以用来粗略测量高度。生活处处皆物理,只要我们平时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就可以制作出很好的演示实验装置。这些改进后的演示实验装置便于操作,同时也有利于我们观察得到结论,具有令人满意的效果。而且在制作装置的过程有利于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以及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使我们在学习中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图 1图2 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赵嘉宇 33

几个初中物理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初中物理实验的若干改进和创新 龙门镇初级中学杨丹 引言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主的科学,实验教学则是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根据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认知能力有限的特点,积极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等基本技能,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终生学习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多年来,我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对实验的不断探究、改进和实践,将教材中几个实验加以改进,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自制简易的实验器材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1 、自制简易的激光光源 光学实验中的激光光源灯泡很容易坏,也为老师的教学增加了不少麻烦。因此我试着自制了一个简易的激光光源,使整个光学实验顺利完成。方法如下:买一个玩具激光手电筒,在废灯泡芯上取一小段玻璃柱,将玻璃柱装在激光电筒的前盖内,适当调整玻璃柱的角度,一个实用的光源就做好了。 2 、自制浮沉子 演示浮沉条件时,课本上曾用鸡蛋与盐水做或用青霉素的瓶子加水做。在实际操作时前者操作复杂,后者根本不能实现。 我是这样制作的:取一个5cm左右的塑料笔盖,再取一个螺丝旋进笔盖内做配重,另一端用用气球上的橡皮膜扎住,然后放入盛有大半瓶水的矿泉水瓶中,盖紧瓶盖,不能漏气,手捏矿泉水瓶即可实现浮沉,同时可观察到橡皮膜发生形变,说明浮沉的原因。 3、自制灵敏度高的演示温度计 当使用温度计上演示实验课时,可见度非常差,我自制的演示温度计,不但可见性好,而且灵敏度高。用日光灯起辉器的铝质外壳做测温泡,在铝筒口上紧塞一只橡皮塞,塞子的中间钻一小孔,注入红色的墨水适量,再把一内径2-3mm的玻璃管紧插入孔内,并伸到接近底部的位置。在玻璃管背面衬上白色背景的刻度板,就可以做成一个灵敏度高的温度计。可用来演示蒸发吸热,比热容实验。 4.导体与绝缘体的相对性 用一个25W的白炽灯与一个白炽灯的废灯芯串联安在竖放的木板上,用插头接入220V的电压。当用酒精喷灯加热废灯芯到红热状态时,灯泡发光,停止加热,温度降低灯泡又熄灭。此实验应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