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利率平价理论的文献综述

关于利率平价理论的文献综述

关于利率平价理论的文献综述
关于利率平价理论的文献综述

关于利率平价理论的文献综述

【摘要】利率平价理论分为未抵补的利率平价理论和抵补的利率平价理论。本文简要综述了利率平价理论的发展状况,并提出一些关于利率平价理论的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利率平价理论,抵补套利,交易成本

一、利率平价理论

古典利率平价理论框架由凯恩斯最先建立,由保尔.艾因齐格最终完成。利率平价理论按投资者是否厌恶风险分为未抵补的利率平价和抵补的利率平价理论。

(一)未抵补的利率平价理论

在未抵补的套利中,投资者是风险中性的,他认为汇率变动完全在预期当中,因而没有通过远期外汇合同来锁定汇率。未抵补的利率平价的一般表达式为:

其中?姿ee为本币的预期贬(升)值率,?酌为国内利率,?酌0为国外利率。它表示本币预期贬值(升值)的幅度等于国内与国外利率水平的差异。

(二)抵补的利率平价理论

抵补的利率平价并未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做出假定。因为套利者能利用远期外汇市场固定未来交易的汇率。抵补的利率平价表达式为:

?姿e是本国货币的远期贴水(升水)率。该等式表示:本国利率高于(低于)外国利率的差额等于本国货币的远期贴水(升水)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财务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财务管理毕业论 文开题报告 淮阴工学院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xxx 学号: xxx 专业: 财务管理论文题目: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中小企业 融资问题研究指导教师: xxx 2016 年 3 月 5 日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结合毕业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的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趋于完善,我国的中小企业急速成长,在我国企业数目中占比非常大。在创造新增就业岗位这一方面也贡献出了非常大的力量,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比例非常之高。这些信息足够表明,中小企业已然成为我国最具有活力的经济板块,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稳定进步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遗憾的是中小企业长期以来被融资渠道狭窄单一、融资环境差、商业银行歧视等问题困扰,且这些问题妨碍了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帮助中小企业摆脱融资困境的意义深远而重大。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尤其是金融领域的深化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趋于完善,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渐趋于成熟,利率的市场化已经成为形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本质就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放开利率,以中央利率

为基础,由市场左右,从而发挥市场价值规律的作用。利率市场化改革影响是多方面的,银行体系和债券股票市场都会受到影响。同样,中小企业也会受到影响,但至于能否改变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局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研究的很多,对利率市场化进行研究的也不计其数,但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利率市场化结合起来的文章不多。因此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是一个有着较强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 2 国内外研究状况 目前国内外众多学者一直在关心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并积极进行研究。同时也有个别学者对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了研究,下面我将对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进行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利率市场化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有效性问题上已经积累了一些研究文献。研究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者应用生产函数模型、古典加速器模型或欧拉方程等,分析了市场化后资金的配置效率。主要思路是考察企业投资额对自有资金的敏感度是否降低或者效率高的企业投资份额是否更多。 Laeven(2003)通过估计企业投资,运用13个发展中国家1989-1998年企业经营和财务数据,结果发现:利率市场化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总体上不显著;但就具体情形来看,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在利率市场化后得到了明显改善。 Ameer(2003)采用东南亚相关国家的数据重点观察了利率市场化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通过构建自由化指数、动态资本结构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了利率市场化后能显著提高经济效率、降低企业外债、企业资本趋于优化合理的结论。

应用文-现代货币危机理论的发展与比较

现代货币危机理论的发展与比较 '70年代以来,货币危机理论一直是理论界的焦点之一,有关货币危机的理论和实证文献数量急剧增加。在此,本文对已有的货币危机理 献作一简要综述, 已有的理论成果,并进行比较。由于本文总结的是理论 ,因此不涉及实证研究。\xa0 一、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 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的代表人物是鲍尔?克鲁格曼(Paul\xa0Krugman),罗伯特?弗勒德(Robert\xa0P.Flood)和彼得?M.加伯(Peter\xa0M.Garber)。Krugman在其1979年的A\xa0model\xa0of\xa0Balance-of-Payments\xa0Crises一文中所构造的模型是关于货币危机的最早的理论模型,贝Flood和Garber则在1984年发表Collapsing\xa0Exchange-Rate\xa0Regimes,Some\xa0Linear\xa0Examples一文,对Krugman提出的模型加以扩展与简化。这两篇文献是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的代表作品。 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假定政府为解决赤字问题会不顾外汇储备无限制地发行纸币,央行为维持固定汇率制会无限制抛出外汇直至消耗殆尽。该理论的基础在于当的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发生冲突时,政府为维持内部均衡而采取的特定政策必然会导致外部均衡丧失,这一丧失的累积将持续消耗政府外汇,在临界点时,投机者的冲击将导致货币危机。 该理论认为一国的经济基本面(economic\xa0fundamentals)决定了货币对外价值稳定与否,决定了货币危机是否会爆发、何时爆发。当一国的外汇储备不足以支撑其固定汇率长期稳定时,该国储备是可耗尽的,政府在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发生冲突时,政府为维持内部均衡而干预外汇市场的必然结果是外汇影子汇率与目标汇率发生持续的偏差,而这为外汇投机者提供了牟取暴利的机会。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认为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矛盾,即一国固定汇率制面临的问题源于为弥补政府不断扩大的 赤字而过度扩张的国内信贷。公共部门的赤字持续“货币化”,利息平价条件会诱使资本流出,导致本国外汇储备不断减少。在储备减少到某一个临界点,投资者出于规避资本损失(或是获得资本收益)的考虑,会向该国货币发起投机冲击。由于一国的外汇储备是可耗尽的,政府所剩余的外汇储备在极短的一段时间内将被投机者全部购入,政府被迫放弃固定汇率制,货币危机就此爆发。事实上,由于投机者的冲击,政府被迫放弃固定汇率制的时间将早于政府主动放弃的时间,因此, 成本会更大。 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表明,投机冲击和汇率崩溃是微观投资者在经济基本面和汇率制度间存在矛盾下的理性选择的结果,并非所谓的非道德行为,因而这类模型也被称为理性冲击模型(ration\xa0attack\xa0model)。 从该理论的模型分析中可以得出一些政策主张。例如,通过监测一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可以对货币危机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经济运行,避免货币危机的爆发或减轻其冲击强度。避免货币危机的有效方法是实施恰当的财政、货币政策,保持经济基本面健康运行,从而维持民众对固定汇率制的信心。否则,投机活动将迫使政府放弃固定汇率制,调整政策,市场借此起到“惩罚”先前错误决策的作用。从这个角度看,资本管制将扭曲市场信号,应该予以放弃。 二、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 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的主流代表人物是Maurice\xa0Obstfeld、Gerardo\xa0Esquivel和Felipe\xa0larrain。 第一代货币危机的缺陷在于其理论假定与实际偏离太大,对政府在内、外均衡的取舍与

货币政策理论综述

货币政策理论发展综述 胡海1302305003 摘要:上世纪30年代,以凯恩斯发表《通论》为标志,现代意义的货币政策诞生了。五、六十年代,在凯恩斯提出的货币政策理论的基础上,经过现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继承发展及其与货币学派的激烈论战,货币政策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并形成了完整的现代货币政策理论体系。七八十年代,货币政策理论研究的重点集中在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货币政策规范的优劣和改进方面。八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各派经济理论的相互融合,如何做到“单一规则”和“相机抉择”的最佳结合成为货币政策理论研究的重点。研究的一般结论是提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 关键词:货币政策理论综述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货币政策目标,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数量和货币价格,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各种方针和措施的总和。货币政策理论是关于货币政策的目标、操作工具、中介指标、作用、传导机制、操作规则以及有效性等方面的理论,是宏观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基础是各种货币理论。 1 金本位制及其以前货币政策理论的研究情况 1.1金本位制以前货币政策理论的研究情况 “通货论争”。 通货主义者认为,发行银行券必须有十足的黄金做准备,银行券对黄金贴水的原因在于发行数量过多和停止兑现。 银行主义者认为,银行券是在商业票据的基础上发行的,是社会所需要的,不兑现也不会过多;银行券的发行不一定有十足的黄金准备,也不必在银行券和金准备之间保持一个固定的比例。 1.2金本位时期经济理论和货币理论发展对货币政策理论的研究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经济理论方面,这一时期的主导经济理论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后来被称为传统经济学)。 在货币理论方面,一方面,萨伊的货币面纱论受到人们的信奉和推崇,其核心思想是“货币是中性的”,认为货币仅仅是实体经济的一层“面纱”,它完全不影响实际的变量:投资、产出、就业。另一方面,威克塞尔的累积过程理论,第一次从理论上向处于主导地位的货币面纱论提出挑战。 在货币政策理论方面研究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威克塞尔在累积过程理论中关于调整货币供应量可以影响实体经济运行的理论。二是“休谟机制”及对休谟机制的批判。 2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货币政策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 2.1历史背景和理论背景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既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货币政策理论,也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货币政

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的文献综述及评价

2014年06月 上 青春岁月 241 一、问题的引出 所谓利率市场化简单点的说就是要让利率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这对不同国家的现实国情,利率市场化所应发展到得程度也有所不同。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的改革,即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信贷市场三个方面,其中信贷市场又细分为人民币贷款利率、人民币存款利率、外币存贷款利率三个方面。自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设想以来,二十年间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小有成就。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关于取消同业拆借利率上限管理的通知》,实现了银行间同业拆借的市场利率由拆借双方根据资金供求情况自主确定。这标志着货币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同样在1996年,财政部通过证券交易所实现了国债的市场化发行。发行方式包括利率招标、收益率招标、划款期招标等等,同时考虑到市场供求状况和国债发行数量,采取了单一价格招标和多种价格招标两种方式,在资本市场利率市场化上迈出了重要一步。2013年,人民银行宣布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这标志着在利率市场化上的主要部分存贷款利率方面我国所迈出的重要一步。关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如何理解、怎样改、如何改,学界的意见不一。只有综合各家之言,才能提炼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真谛。 二、文献综述 1、关于利率市场化定义的理解。孙云峰认为,作为金融自由化改革的核心的利率市场化,是相对于前期金融抑制而出现的金融深化的实现形式之一。景学成认为,市场利率由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决定,利率形成机制的差异是市场利率与官方制定利率的主要差异来源。市场利率由借贷双方自主确定,是由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直接决定的。而官方制定的利率是有管理当局根据市场和政府政策制定出的,带有政策目的性。王敬认为,利率市场化实质上是货币当局逐步放松直至最终完全取消利率管制的过程。他所提出的利率市场化分为三个层次的论断令人印象深刻。完整的过程分为完全的管制利率、管制利率与市场利率并存和完全的市场利率三个层次。在完全的利率管制下,货币当局直接将利率作为管理金融资源分配以推动经济增长的工具;管制利率与市场利率这个层次是利率市场化深化程序中的中间状态,货币管理当局把利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变量和工具,将市场利率作为判断资金供求和经济运行状况的参考依据,通过对两个利率的把控以便于及时对存贷款利率进行调整以达到货币政策目标。刘义圣认为,实现利率市场化应当减少政府或货币管理当局对利率的直接干预,人民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再贷款率、再贴现率以及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反映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利率定价。 2、我国利率市场化达到的程度。吴富林认为,微观基础的市场化进行程度对我国利率改革的进一步促进具有决定性作用。如何设置经济体制改革的合理顺序是个难题,在我国也有很多争论。但根据经济学一般理论和我国实际,在市场价格与市场主体之间,市场主体的转型更具有决定性意义。许健认为,利率市场化不仅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深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国市场化改革的综合反映,要坚定不移的推行渐进路线。特别是利率市场化的约束条件比其他金融改革的要求更为严格,国家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市场宏观形势、中央银行的监管水平等都会对利率市场化改革产生影响。各国的改革实践都说明,一旦放开最重要的资源价格利率,其结果要么是金融深化要么就是潜在的金融危机,而成为后者所导致的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3、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风险与建议。李朝民认为,市场利率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利率水平的预测和把控的不稳定性;二是以信用风险防范为目标的利率定价机制存在问题; 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的文献综述及评价 □ 白毅楠(河南大学, 河南 开封 475000) 【摘要】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等方面的不断深入,学界各方对于利率市场化的已有成果及改革细节都有着各自的看法。总的来说就是要以利率实现市场化为总目标,改革过程要胆大心细,提升银行的风险管控力,改善现有银行经营方式。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存贷款利率;渐进式改革三是保持流动性从而导致利率风险。彭兴韵认为,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安全步骤应当是首先通过以保持经济金融运行的稳定为目的将利率提高到市场均衡状态附近,其次是完善利率浮动机制,增大利率浮动范围,给予利率浮动权,再次是要实行基准利率引导下的市场利率体系。他提出利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的一个有效步骤是增加金融市场中可交易的金融产品品种,使得社会金融资产更加多样,然后使这类非存贷款品种利率自由化,通过它们与银行存款的竞争直至最终放开贷款利率,进而放开存款利率。 三、评价 1、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应当坚定不移的推行渐进式的改革方式。从1996年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到2013年人民银行放开贷款利率下限,二十年时间的改革之路再次证明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要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就必须要实现阶段性的改革,在该改革的细节上进行谨慎的调整,利用市场自身所具有的调节作用,使得中国国内市场不断地适应每个时期出台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政策,最终实现平稳的利率市场化,避免因改革不慎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除了实行渐进式的改革方式,同时还要着力提高各金融机构的风险管控能力。我国的银行分为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两种,从所有制上可以看出银行由国家控股。内在的所有制形式及自身成立的时间不算很长,导致我国银行存在固有的风险管控能力不足等问题。实现利率市场化之后,国家降低了对银行的控制,银行的所有制形式也会适度改变,所以银行必须全面考虑自己的资本负债问题。这就要求银行要提升自己应对风险能力,学会通过自身实力更好应对危机。 2、国内一些学者对于利率市场化的看法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些学者认为渐进式的改革不可取,要实现各个利率品种配套实现市场化,从而达到各个金融市场相互作用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但是根据国内外的广泛经验以及我国金融市场实际运行情况,我国尚处于各项改革的深水区,且我国金融市场的相关法律不够健全。没有规范的行业运行规则作为保障,一站式的改革必将引起各方的不正常反应,危机将不可避免,所以对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问题,要始终保持谨慎的态度,逐渐段进行。另外,国内的一些学者仅仅关注于金融市场的运行,缺乏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把控。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当明确金融行业是实体经济的服务行业,金融市场的改革一定要关注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做到把握全局才能够保证每个改革措施是适用的、是正确的。总而言之,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要立足于国情,实行渐进式改革方式,急于求成的态度不可取。 【参考文献】 [1] 孙云峰. 利率市场化几个问题的再认识[J].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3(06). [2] 景学成. 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M].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9.[3] 王 敬. 利率衍生品发展:条件分析与机制设计[M]. 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1. [4] 刘义圣.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论纲[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5] 吴富林.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达到什么程度[J]. 经济学家, 2012(04).[6] 许 健. 利率自由化的约束及其实践[J]. 金融研究, 2003. [7] 李朝民. 市场利率及其风险控制研究[M]. 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2.[8] 彭兴韵. 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与金融自由化[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作者简介】 白毅楠(1992—),男,河南郑州人,汉族,河南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金融学。

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研究综述_李保林

李保林1阿卜杜瓦力·艾佰1、2 (1.中央财经大学,北京100081;2.新疆财经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12) 收稿日期:2014-6-15 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主要对利率期限结构的理论研究做综述,以20世纪70年代初和90年代末为分界线,70年代以前称为传统的利率期限结构,主要以描述性研究为主;70年代以后称为现代利率期限结构,主要以随机模型研究为主;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了两极分化发展。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20世纪70年代之前传统利率期限结构的描述性理论作了概括;第二部分是现代利率期限结构的定量模型,包括均衡模型和无套利模型;第三部分则主要介绍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市场模型和宏观金融模型等。 关键词:利率期限结构;均衡模型;无套利模型;市场模型;宏观金融模型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4)07-0003-09 利率期限结构是某个时点不同期限的利率所组成的一条曲线,由于零息票债券的到期收益率等于该时期的利率,所以利率期限结构也可以表示为某个时点零息票债券收益率与到期期限的关系。它不仅是资产定价、风险管理等的基准,还是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参考,其形状的变化反映了市场对未来利率走势和经济运行趋势的预期。由于国外有关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早,根据传统的划分标准,以20世纪70年代为界,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两个阶段。定性描述阶段的理论包括纯预期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和市场分割理论等,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讨论市场上存在的利率期限结构的形状、形成原因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含义。之后的定量分析主要是引入随机过程,建立一些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包括均衡模型和无套利模型。 一、传统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一)预期理论 利率期限结构的预期假说首先由欧文·费雪 (Fisher )于1896年提出,是较早建立的期限结构理论。该理论认为,长期债券是一组短期债券的理想替代物,即不论人们所投资的债券期限长短,投资所取得的单一时期的预期收益率都相同,期限结构中隐含的远期利率是未来即期利率的无偏估计。用公式表示为: 1+R (0,n )=(1+f (0,1))(1+f (1,2))(1+f (2,3))?(1+f (n -1,n )) n R (0,n )表示现在开始剩余期限为n 期的即期利率,f (n -1,n )表示n-1时刻到n 时刻的远期利率。市场中风险中立者的套利行为将促使远期利率与预期未来即期利率趋于一致。因此,在纯预期理论看来,收益率曲线的形状,取决于投资者对未来即期利率的预期。但纯预期理论认为所有市场参与者都具有相同预期的假定,显然过于理想化。债券市场高度有效的假设意味着资金可以在长期市场和短期市场之间完全自由的流动。 (二)流动性偏好理论 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债券剩余期限越长,提前变现时的利率风险越大,即债券的流动性风险越 作者简介:李保林,男,安徽宿州人,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金融工程;阿卜杜瓦力·艾百,男,新疆乌鲁木齐人,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博士,新疆财经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金融机构与影子银行。

货币政策文献综述新

-年货币政策文献综述新

————————————————————————————————作者:————————————————————————————————日期:

金融学课程作业——2011~2015年货币政策文献综述 专业:金融学

2011~2015年货币政策文献综述 摘要:该文从货币政策的六个方面入手,分别是: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效果、货币政策有效性以及货币政策独立性。从这五个方面对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且得出了一般性结论:我国的货币政策效果并不理想,政府在实施过程中干扰和阻碍太多。最后根据研究现状指出现有研究的缺陷并提出进一步研究展望。 关键字: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效果、货币政策有效性 一、货币政策目标 李健(2002)认为我国货币政策目标分为两个时期,分别是改革前和改革后,改革前货币政策目标是发展经济、稳定物价,改革开放后,尤其是90年代以来,货币政策目标发生变化。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经历了从“发展经济、稳定货币”到“稳定货币,并以此促进经济发展”的转变,中介目标经历了从贷款规模到货币供应量的转变,操作目标经历了从贷款规模基础货币的转变。张淑娟、王晓天(2011)认为货币政策目标规则和工具规则并不排斥,可以混合使用,相互补充。实行规则性的货币政策是我国货币政策框架改革的重要方向,在我国原有的货币政策范式的实施遭遇困难的情况下,探索新的范式,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创造实施新范式的条件,这是我国货币政策发展的重要方向。赵春玲(2007)认为货币政策面对的最大一个难题就是货币政策最终目标选择的问题,对货币政策的多目标约束是“过高要求”,认为我国货币政策无论短期还是长期都应坚持稳定物价的单一目标,为宏观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李念斋(2003)认为货币政策目标是货币政策的核心,货币政策效果如何,表现为货币政策目标是否实现,中国的货币政策应该关注金融市场的稳定。范从来(2007)认为,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不应该包括经济增长目标,但是中国失业问题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决定了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应该涵盖充分就业的目标。 二、货币政策工具

人民币汇率 物价水平 汇率传递效应 向量自回归模型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论文

人民币汇率论文:基于汇率价格传递效应的实证研究 【中文摘要】在传统的分析框架下,由于一价定律(Law of One Price ,LOF)的存在,一国的名义汇率与相对物价水平存在着负相关 的关系,汇率的价格传递效应是完全的。然而经过大量的实证检验, 不断出现与传统国际经济理论相抵触的现象,经济学家开始反思传统理论在解释实际问题中所存在的缺憾。在我国,近年来人民币不断升值与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双高”现象似乎是对传统理论的又一次挑战,使汇率和价格的关系再次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中国的“双高”现象违背了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否意味着经济学的一般规律不适用于我国的经济状况,还是因为我国的经济体制不同于传统的理论研究; 这种现象是短期的还是长期持续下去;汇率的传递效应会通过怎样的途径来影响物价水平,其传递效应是否减弱,如果减弱也就是在不完 全的传递效应下对物价水平的影响程度如何?本文在综合了以往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购买力平价理论((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和汇率超调理论(Overshooting Model)为出发点,深入 研究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物价水平的影响。本文主要分为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两部分:在购买力平价理论以及汇率超调理论的基础上, 对汇率... 【英文摘要】In traditional analysis framework, due to the law of one price, there is negative correl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a country’s nominal exchange rate and relative prices

探究货币危机与债务危机关系

---------------------------------------------------------------范文最新推荐------------------------------------------------------ 探究货币危机与债务危机关系 一、引言20世纪后半期,国际金融危机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出现了多重危机共生的现象,即不同类型的金融危机往往在同一时期、同一国家并发。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将货币危机、银行危机、债务危机孤立研究的金融危机理论无力解释这些现象,共生性金融危机理论应运而生。但从目前国际上关于危机共生的研究现状来看,多数文献仍仅局限于货币危机与银行危机的共生;①而对另一类型的共生危机,即货币危机与债务危机的共生却很少涉及。事实上,与共生性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相比,无论从理论还是经验上讲,货币危机与债务危机并发的现象都更为普遍。Reinhart (2002)的研究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②84%的债务违约会引发货币危机,66%的货币危机会引发债务危机。同时,就国际社会来看,墨西哥(1994)、法国(1998)、阿根廷(2001)等国也都曾发生过较大规模的共生性货币危机与债务危机。可以说,研究货币危机与债务危机间的共生性,对于金融危机理论演进以及共生性金融危机外延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上讲,货币危机和债务危机间确实存在一定的内生联系,它们会由某些共同的宏观经济因素同时引发,也会在某些力量的推动下形成彼此间的传导和扩散效应;而且,传统的金融危机预警文献在指标选取上,也经常把一国的外债水平作为货币危机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但问题在于:货币危机和债务危机间通过何种渠道相互联系?两种危机间的联系机制能否得到实践的检验?货币危 1 / 11

6汇率传递_模型说明及文献综述

An Research Review about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BI Yu-jia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Trade ,Shanghai Lix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Shanghai 201620,China) Abstract :Exchange rate is a kernel tool in open economy,it has important effects in maintaining the balanc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research on pass-through effects began from the exchange rate system changed from fixed system to float system.It is still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exchange rate's research.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 -change rate pass-through and the law of one price and pricing to market ,and also narrate the influence of pass-through on the price system by a pass-through model.The pass-through on export price and import price are sequential process.When exchange rate changed,exporter would adjust their makeup under the incomplete market structure.For the pass-through of import price,there al -ready exists incomplete pass-through.The final sale price includes untradeable domestic service cost,which was not influenced by ex -change rate,so the pass-through effect been further weakened. Key words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ricing to market ;mechanism of pass-through ; price stickiness 摘要:汇率是开放经济环境下的核心工具变量,在维持一国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时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汇率传递问题的关注开始于世界由固定汇率体系向浮动汇率体系转变的时期,目前它仍然是关于外部调整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汇率传递与一价定律、依市场定价之间的关系,使用一个汇率传递模型阐明了汇率变动对价格体系的传导机制。汇率变动对商品出口价格和进口价格传递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当获知汇率发生变动时,出口商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出于经营目的会调整其对价格的加成,这反应到进口国的进口价格上已经是一种“不完全”的传递;而进口商品由于存在分销过程,在最终销售价格上包含了相当程度的国内不可贸易的服务成本,这部分成本由于不受汇率变动的影响,因此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的传递会进一步被削弱。 关键词:汇率传递;一价定律;依市场定价;传递机制;价格粘性中图分类号:F75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92X (2010)03-0100-04 收稿日期:2009-06-26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第五期)“国际贸易”学科的资助(学科编号:J51702);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 2008EJB00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毕玉江(1974-),男,河南兰考人,博士,主要从事国际经贸理论与政策研究。 汇率传递:模型说明及文献综述 毕玉江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经贸学院,上海201620) 自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市场需求不振,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是商品出口大国,世界市场需求对我国外贸发展尤其具有重要意义。而汇率是开放经济环境下的核心工具变量,在维持一国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时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汇率传递问题的关注始于世界由固定汇率体系向浮动汇率体系转变的时期,目前它仍然是关于外部调整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尝试对汇率传递进行较全面的概念剖析,明确汇 率变动对价格体系的影响和传导机制,为在金融危机下研究我国外贸长远发展提供思路。 汇率传递(pass-through )最早出现于1970年代早期关于国际收支和货币校准(currency alignments )问题的研究文献当中。William Branson(1973)认为,汇率调整并不总是会在最终的进出口价格上反应出来。他举例说明虽然日元升值,但日本出口商自己负担了成本的上升,他们降低了自己的利润(profit margins) ·100·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第3期

利率期限结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金融在线 理论研究37  利率期限结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黄宇红1 姚 远2 (1.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2.广发期货发展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20 ) 摘要: 利率期限结构是金融产品设计与资产定价以及风险管理、套保套利等的基础。对利率期限结构的研究是金融行业一个十分基础的领域。本文利用动态利率期限结构对普通证券进行定价,所以文献回顾侧重于利用动态利率期限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的研究。 关键词: 利率期限结构;收益率曲线;市场分割理论一、国外研究综述 Brown和Dybvig(1986)利用美国国库券的横截面数据对单因子CIR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横截面实证分析可以得出同时间序列分析类似的结论。但这种方法会导致对贴现债券价格的低估及期限溢酬的高估,这可能由税收效应引起。 Sanders(1988),Chan(1992)和Longstaff(1992)利用广义矩(GMM)估计方法,使用美国市场短期利率数据对单因素模型进行了检验, 发现模型是否具有均值回复性并不重要,而能否正确对波动率建模才是关键的,认为好的模型应该能够允许短期利率的运动依赖于利率水平。 Ball和Torous(1996)对CIR模型以及Brennan和 Schwartz(1977 )的两因子模型中的利率时间序列单位根问题进行了分析。当利率服从一个均值回归过程时,一般的期限结构模型可以运用;但是如果利率服从单位根过程,这些模型则不再适用,所进行的估计也是有偏的,而且这种偏误无法由GMM等计量方法进行改进。 Banand和Torous(1999 )对欧元利率的随机波动率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并证实了利率变动中随机波动率的存在。他们还将利率的随机波动率模型结果同股票市场的随机波动率模型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利率的持续性更短,因为它主要受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影响。 Karoui,German和Laeoste(2000)对HJM模型中所使用的状态变量选择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变量可以解释95%以上的利率变动,但是对波动率则需要更多的变量。 Fernandez(2001 )利用智利的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的方法对利率期限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所估计的模型是单因子模型, 漂移率和波动率都是利率水平的函数。结果证实了智利期限结构向下的趋势,这可以用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或者市场分割理论进行解释。 Durham和Gallant(2002) 的计量分析方法对不同的期限结构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漂移项对模型表现好坏不会产生影响,而且对漂移率的变化增加一些变化所能带来的效果不会好于常数漂移率。随机波动率能够提 高模型的拟合程度,但是对债券定价没有带来多大的好处。Johannes(2003 )对一般的利率期限结构漂移模型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些模型无法产生出同历史数据相符合的分布, 因此在模型中引入了跳跃因素。这些跳跃因素和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行为存在很大的相关性。考虑跳跃行为会影响到期权的定价,但是对债券的收益率预测却不会产生影响。 二、国内研究综述 范兴亭和方兆本(2001)对随机利率条件下的可转换债券的定价问题进行了实证的分析。他们利用Ho-Lee模型模拟利率的运动并在此基础上得到可转换债券的定价模型。发现在可卖空的市场条件下,对处于实值状态的可转换债券而言,运用这个定价模型可以直接获得满意的定价。对处于虚值状态的可转换债券而言, 需要在定价模型中加入随股票价格而调整的风险溢酬,方可获得满意的定价。由于中国是一个不允许卖空的市场,这个模型仅对进入可转换期的可转换债券价格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陈典发(2002)对Vasicek模型中参数和实际市场数据的一致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它在公司融资决策中的应用。 谢赤和吴雄伟(2002)通过一个广义矩方法,使用中国货币市场的数据,对Vasieek模型和CIR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 潘冠中、邵斌(2004)利用极大似然法,用中国货币市场银行间市场7天同业拆借利率,估计了一组单因子利率模型。 吕兆友(2004)对一个月期的国债回购利率进行了研究,表明应用最广泛的Vasieek模型和CIR模型在拟合国债回购利率方面的表现反而不如应用较少的Dothan和CIRVR表现好。 洪永淼和林海(2005)利用上海证券交易所1996年7月22日至2004年8月26日的7天国债回购利率对各种利率动态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其中包括单因子扩散模型、GARCH模型、 马尔科夫机制转换模型,以及跳跃———扩散(下转第46页)

货币危机模型

闽江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____货机危机模型及实证分析 系别___________数学系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2010级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信息与计算科学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黄海心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120100903120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郭晶__________________ 职称副教授 系主任吴炳烨 论文时间 2014年4月10日

闽江学院毕业论文诚信声明书 本人郑重声明: 兹提交的毕业论文(设计)《货币危机模型及实证分析》,是本人在指导老师郭晶的指导下独立研究、撰写的成果;论文(设计)未剽窃、抄袭他人的学术观点、思想和成果,未篡改研究数据,论文(设计)中所引用的文字、研究成果均已在论文(设计)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过程中,本人恪守学术规范,遵守学校有关规定,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设计)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声明人(签名): 2014年4月10日

摘要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世界发生了大大小小的货币危机不下百次,给危机国乃至全世界带来了严重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了解货币危机爆发的原因及特点、提前防范货币危机成为世界各国的当务之急. 本文通过对货币危机模型进行深入研究,先介绍第一代和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并分别进行实证分析.之后在克鲁格曼的道德风险论的基础上,详细介绍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及相关模型,并以东南亚货币危机为例对第三代货币危机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当前国内存在的一些问题,引用我们从实证分析中所得到启示,来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危机模型,实证分析,东南亚货币危机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风险及防范--货币金融学作业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风险及防范 【摘要】近年来,我国为了实现金融的市场化和国际化,大力推进金融机构的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由市场供求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本文根据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实践,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恶性竞争风险防范金融衍生 一、引言 由于经济管理体制的非自主性,我国在外贸、金融等国际事务中总是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在1996年以前,我国的金融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基本被100%管制。一方面,非自主性保证了我国经济运行的稳定,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放弃了很多发展机会,难以融入世界经济大环境。 正是基于这种情景,我国开始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1996年为改革的里程碑,人民银行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此举被视为利率市场化的突破口。1997年债券回购利率放开;之后一段时间我国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限制又做出了调整。在2012年我国对存款利率允许在基准利率1.1倍范围内浮动。自2013年7月20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自2015年5月1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自2015年8月26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放开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这就是从开始到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所取得的进展。 二、文献综述 支持存款利率自由化的学者认为,从过去多年的实践经验来看,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管制是正确的。因为它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制约中国经济(Feyzioglu et al.,2009):第一,偏低的管制存款利率限制了居民部门的财产收益,中国是居民财产收益占比最低的国家之一;第二,利率的僵化削弱了银行之间的竞争程度,

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文献综述

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起,人民币汇率就已经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焦点。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接踵而至。人民币汇率问题广为各国政府、媒体和学术界所关注,关于人民币汇率的争论正愈演愈烈。早在2003年7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就曾多次论及人民币汇率,认为人民币应采取浮动汇率制。之后,其他国家也纷纷加入到要求人民币升值的阵营中。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都做过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研究,所持结论不一。本文对这些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对人民币汇率与我国对外贸易关系的研究产生一些借鉴作用。 一、汇率变动的贸易效应的理论发展 (一)汇率波动对贸易影响的古典理论 1.托马斯·孟(ThomasMun)的汇率变动观点。汇率变动对贸易影响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重商主义学者托马斯·孟的论述中。托马斯·孟在讨论贸易差额如何影响汇率变动后指出,汇率变动同样也会影响贸易差额的变化。因为压低汇率的做法会引起汇率上升,而本国货币汇率上升,在对外贸易中就可以拿少量的外币去购买外国商品,而外国人却要拿出更多的货币来购买本国商品,这样就会有更多的货币流入国内。而且,托马斯·孟认为保持一国货币稳定是十分重要的。基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托马斯·孟未能对他所处的金本位时期的货币贬值对贸易发展的影响做出清晰的分析。 2.价格—黄金流动机制。大卫·休谟 (DavidHume)继承并发展了金本位制 下汇率与贸易发展关系的研究,并提出 了“价格—黄金流动机制”,认为如果一 个国家的贸易收支出现逆差,那么国际 储备就会下降,从而减少本币供给,而本 币供给的减少将会降低本国价格水平, 使本国商品更具竞争力,从而增加出口, 减少进口以改善贸易收支,这个过程一 直保持到贸易逆差消失为止。同时,休谟 也认为,汇率变动本身也可以通过价格 机制的作用自动调节贸易收支,当一国 出现贸易逆差时候,贸易逆差会使该国 货币汇率下跌,从而刺激了该国货物的 出口也抑制了他国货物的进口,最终改 善了国际收支。而且,如果一国贸易逆差 使得该国货币下跌至铸币的输出点以下 时,就会引起国际黄金流动,造成该国国 内货币数量的减少,引起物价和收入下 跌,从而出口增加,进口减少,最终纠正 贸易逆差。但是,这种价格调节机制需要 一个基本的既定条件,即进出口价格弹 性条件。大卫·休谟关于汇率变动可以通 过价格机制的作用而自动调节贸易收支 的论述,对后来的汇率和贸易相互作用 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弹性分析法 阿弗里德·马歇尔(AlfredMarshall) 于19世纪末创立了弹性学说,用来分析 一般商品价格变化对供求关系的影响, 并提出了“进出口需求弹性”的概念。到 了20世纪30年代,金本位制崩溃,各国 竞相将本币贬值,阿巴·勒纳(AbbaLern- er)就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影响的弹性恒 界值的确定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调低 汇率具有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但 并不意味着必然能改善贸易逆差。两种 理论的结合提出了著名的“马歇尔—勒 纳条件”(Marshall-LernerCondition),指 出在一国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趋于无 穷大的条件下,如果该国进出口商品的 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那么该国货币对外 贬值就一定能够改善其贸易收支状况, 用公式表示就是 |Ex|+|EM|>1 这里,Ex表示出口的需求价格弹性, EM表示进口的需求价格弹性。 弹性分析方法虽然分析了汇率变动 对贸易收支平衡的影响,但是仍然是以 局部均衡分析为基础,仍然不完善。随后 出现的时滞理论、吸收分析方法、货币分 析法对其进行了完善。 (三)对弹性分析法的补充 1.时滞理论。时滞理论指的是即使 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贸易量在汇率 贬值后短时间不会增加,贸易量的变化 需要一段时间。于是贸易收支在贬值后 的短时间内非但得不到改善,反而因为 汇率贬值而恶化了,只有待到贸易量调 整之后,汇率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的作用 才会显现出来。英文字母“J”形象地表 示了汇率贬值时贸易收支影响的过程,因 此,常用“J曲线”效应来代指汇率变动对 贸易收支的时滞效应,J曲线效应是由马 吉(MageeSP)于1973年最早发现的。 2.吸收分析法。吸收分析方法是由 亚历山大(Alexander)于20世纪50年 代提出的。亚历山大认为总弹性不固定 又不可测,只能用于事后分析,所以他主 张舍弃弹性分析法,而采用收入和支出 来分析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吸收分 析法采用的是一般均衡分析,相对于弹 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文献综述 文/葛炎欢 74经济论坛2008·19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