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眼视光技术培养改革方案

眼视光技术培养改革方案

眼视光技术培养改革方案
眼视光技术培养改革方案

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方案

一、眼视光技术专业办学的指导思想及其发展思路

1、眼视光技术专业的办学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育教学质量》为依据,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加大课程建设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根据“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二十一世纪对视光人才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培养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能适应未来视光行业发展要求的高级眼视光技术应用性人才。

2、视光眼镜技术专业的办学思路

(1)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

为落实本专业建设规划,学校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多次研究并到兄弟院校考察学习,明确了本专业的办学思想及办学思路;制定了详细的措施。

首先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广泛吸收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参与到专业建设上来。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时代发展和行业进步的需要,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岗位;并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岗位制订各项职业岗位能力标准,并开发相应的课程服务于相应的能力标准。建立健全服务于职业素养养成的教育体系,制定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职业素养教育活动计划,使之成为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部分,达到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目的;要建立规范的能力标准考核机制,明确对有关能力标准的考核要求和考核办法,以实现真正意

义的能力培养目标。

附1:眼视光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2)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的选取一定要有针对性和适用性。一定要以专业技术岗位能力所必须的技能和知识为依据,以应用为目的,要保证人才职业素养和专业业务能力培养的基本需要。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原则,合理选取教学内容。

(3)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合理设

计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

在组织与安排上,要以视光行业所设置的技术岗位群对专业技术能力的要求为重点设置专业教学体系。

A、该体系包括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术技能训练、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岗位就业实训和调查报告等五个方面内容,使技能的培养由浅入深,逐到递进;

B、正确处理实训课程中理论与实训的关系,把与实训操作紧密联系的理论教学放在实训教学中进行,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达到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统一;

C、在实践教学中注重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D、规范能力的考核方法,使实训课的考核与国家视光眼镜行业职业资格工种评定考核方案接轨,通过社会与学校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技能考核;

E、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较为扎实的技术应用能力,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学时约占60%;

(4)选用先进、适用教材,鼓励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并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编写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等相关教学资料,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要注重教学资料设计的科学性、完整性,力争满足网络课程教学需要。

(5)、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功能,探索实现职业培训与学

历教育的“直通车”

要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功能,不断扩大职业培训的办学规模,努力提高职业培训教学质量,拓宽办学层次,使行业人员的职业教育终身化。对通过我校职业培训的学员,学校将采取课程认证制度,对于具有一定资格和学习水平的职业培训合格生,通过一定形式的入学考试,可以录取为学历班学生,学校对该学员己修部分课程进行论证。经认可后,继续补齐学历教育应学的其余课程,经毕业环节合格后,颁发高等职业教育毕业证书,从而实现职业培训与学历教育的“直通车”

(6)适应社会需要,尝试实施创业教育

适应我国发展多种经济结构的需要,结合眼镜行业的特点,借鉴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经验, 在本专业试行创业教育。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中,增加眼镜行业经营管理的内容,使学生在具备了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进行创业、经营活动;另一方面,要试行弹性学制制度,允许己取得学历教育资格的在校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经批准可以适当暂缓一段学业进行创业,学校认可其己学过的课程,待回校后补齐其余课程,经毕业环节合格后,颁发高等职业教育学历证书。

3、眼视光技术专业的发展目标

以适应视光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为目标,以培养验光、配镜及经营等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制定培养方案,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实施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合理设

计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积极探索教学管理改革,加强教学基础性建设;树立适应 21 世纪的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课程观、考试观,形成一个新的教学体系。建设具有先进技术设备、满足高职教学要求的综合性眼视光实训基地;编写有鲜明专业特色、质量较高的系列专业教材;建立一支适应教学需要的、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取得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较强实践特色的教学改革成果;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较强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性人才。经过五年的发展与建设,争取该专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国内同类专业中教学体系科学完善、教学设施先进齐备、教学方法特色鲜明、教学管理有序、具有成熟的高职特色突出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示范性专业。

二、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630404)

一、专业分析

随着医学科技和眼光学仪器的飞速发展,眼视光学已成为一门综合交叉的新学科。国外早已普遍设立视光学院,开设视光专业,专门培养眼视光师,其医疗机构也普遍设有视光医院,绝大部分眼屈光不正患者,均由视光师诊疗及验配眼镜。而我国的视光学还处于起步阶段,以验光配镜为主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极为匮乏,国内眼镜市场也由于验光配镜人才的短缺出现了“配镜难,配合格眼镜更难”的问题。因此,开设眼视光技术专业不仅能够满足眼镜行业的人才需求,而且能够大大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1、行业发展

近几年来,由于中小学生文化课课业负担重,近距离用眼时间长以及长时间玩电脑看电

视,使学生人群中的屈光不正的发生率正呈现逐年上升现象。北京市教委提供的1998年度全国中小学生视力监测报告表明:小学生视力不良率近20%,初中生视力不良率则超过50%,高中生的近视率从1997年59.83%上升到61.25%。另外一项针对4个城市高三学生的调查表明,在1万多名视力下降者中,近视占70%至80%。近视发生的比例由 70年代的15%左右,发展到90年代末的55%,甚至80%左右,我国屈光不正的发生率已远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

由于学生视发病率的逐年上升,促成了国内眼镜市场的繁荣,全国各地的眼镜店均出现了门庭若市的现象。1995年以来,眼镜行业全国年产值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6.7%,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8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科技和经济大发展,眼镜消费观念的改变,目前人们对眼镜的科技含量、新材料的应用、款式设计、品牌等要求越来越高,眼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中国已逐步成为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眼镜生产和消费国家。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爱眼意识的加强,眼镜更新周期的缩短,市场对眼镜的需求量还将持续上升。

经过多年的奋斗,中国眼镜行业实现了腾飞和质变,成为了一个具有无限生机和潜力的朝阳行业。近几年来,中国眼镜产业年均增幅达17%。目前,中国眼镜生产企业超过4000家,有一定规模的验光配镜店超过2万家。

2003年,中国眼镜行业工业总产值为145亿元;2004年中国眼镜工业总产值超过16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眼镜出口稳步增长,眼镜产品出口遍及全球181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中国眼镜出口金额为14.89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1%;进口金额为22亿美元,同比增长85.49%。2005年中国眼镜工业总产值为180亿元,出口金额达17.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24%;2006年中国眼镜行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出口接近20亿美元大关,中国眼镜行业市场容量达400亿人民币。

目前,中国眼镜行业形成了国有、集体、私营、合资、独资等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局面,企业充满活力,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主要眼镜消费国家和生产国家。中国眼镜业的竞争与发展,现已形成广东东莞、福建厦门、浙江温州、江苏丹阳、上海、北京等主要的生产基地。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眼镜的重要生产基地。中国眼镜企业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从企业性质看,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股份制企业。中国眼镜行业小型企业较多,大中型企业较少,且多为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或是股份制企业。

虽然中国眼镜产业近几年取得长足发展,但弱点十分明显,阻碍了行业向高端产品发展的脚步。比如眼镜产品结构不合理,多以中低档为主,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档产品不足,

眼镜行业的装备和工艺水准普遍较低,设计和原创能力薄弱等等。虽然中国企业经过早期的抄袭仿制、投资引进专利技术、吸收和创新三个阶段,塑造了一批国内品牌,但尚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这与拥有世界上最多佩戴眼镜人群的市场地位极不对称。

随着眼镜行业的迅速发展,眼镜市场暴露出的问题也更加严重。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眼镜的合格率太低。以山东省为例,2003年全省眼镜质量抽检合格率仅有60%,如果加上校配不合格的眼镜,眼镜的总体不合格率就高达60%以上。由此,国内眼镜市场也就出现了“配镜难,配合格眼镜更难”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内眼镜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太低,以验光配镜为主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极为匮乏,直接影响了眼镜市场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国眼镜行业“十五”期间的发展规划,全行业验光配镜的验光、定配人员基本做到持证上岗;主要大型眼镜连锁店,技师以上的高级验光、定配人员的比例达到5%以上。因此尽快培养高素质的验光配镜人才不仅是广大消费者的迫切需要也是眼镜市场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解决这些问题,一是需要中国科技人员自主创新,二是需要拥有高科技水平的海外商家在中国参与技术转让和技术合作,共同开发中国市场。

当前,我国已加入WTO,眼镜行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中国眼镜市场的不断开放,国际上先进国家的的验配技术、检测手段、仪器设备和加工工艺、眼镜材料将会涌入中国眼镜市场,眼镜行业的高科技含量日益增高。对验光配镜高技术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加巨大。目前,为了规范国内眼镜市场,更好的与国际市场接轨,国家加强了对眼镜行业的监管力度,对眼镜行业从业人员的标准有了严格的规定。同时,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眼镜市场,眼镜经营者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绝大多数眼镜经营者都已认识到,眼镜市场竞争的背后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今后眼镜行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依靠提高眼镜的验配加工质量和提高新产品技术创新的能力。要想提高产品质量,不断研发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眼镜行业就必须要有更多高素质的验光定配人才。因而,眼镜行业的兴衰决定于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眼镜经营者都渴望得到更多高素质的验光定配人才。由于社会上高素质的验光配镜人才极为短缺,造成了各个眼镜店争相挖人才的现象。因此,尽快培养高素质的验光配镜人才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的需要。

2、人才需求调研

2004年6月,我们对山东省部分地市的眼镜店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眼镜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很低,受过正规教育和培训的人员很少。以济宁市为例,我们调查了150多家眼镜店,从事验光和定配的人员有170余人。其人员构成和学历结构分别见表一、表二:表一:从业人员构成一览表

从业人员总数本地人外地人(浙江、江西)172

人数比例人数比例

57 33.1% 115 66.9%

表二:从业人员学历结构一览表

从业

人员总数小学毕业初中毕业高中毕业中专毕业

专科毕业

(视光学)

172

人数比例人数比例

比例人数比例

比例

52 30.2% 103 59.9% 10 5.8% 4 2.3% 3 1.7% 山东省其他地市的眼镜行业和济宁市的状况基本相似。如果按照西方发达国家对眼视光

师的需求标准:眼科医生和眼视光师的比例是1:1.5,人口中眼科医生的配置是10000:1.0~1.5,人口中视光师的比例约为10000:2~3。据此推测,要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标准,济宁市还需要1500名高级验光、定配人才;山东省还需要20000名高级验光、定配人才。根据中国眼镜行业“十五”期间的发展规划,要达到2005年中国眼镜行业从业人员的标准,济宁市至少需要1000名高级验光、定配人才,山东省大约需要15000名高级验光、定配人才。

通过调查还发现,目前企业最急需的人才是高级实用型人才,尤其是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较强实际能力的高级实用型人才更为业界所青睐。这种人才的培养正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范畴。

二、专业培养的规格

(一)、学制与招生对象

学制:三年

招生对象:应往届普通高中毕业生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规格

1、培养目标:培养掌握马列主义和邓小平理论基本原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牢

固掌握眼视光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扎实的专业实践动手能力,能根据国际标准验配程序进行验光配镜,能运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设备进行眼镜加工, 全面掌握隐形眼镜的验配技术,熟练运用计算机选型配镜,热爱视光专业,懂经营,会管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性技术人才。

电子信息工程简介.doc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现在,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像电话交换局里怎么处理各种电话信号,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甚至图像的,我们周围的网络怎样传递数据,甚至信息化时代军队的信息传递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技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认识这些东西,并能够应用更先进的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 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电子技术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和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面向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和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电子、信息、通信领域的宽口径、高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开发。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是学习基本电路知识,并掌握用计算机等处理信息的方法。首先要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对物理学的要求也很高,并且主要是电学方面;要学习许多电路知识、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基本课程。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自己还要动手设计、连接一些电路并结合计算机进行实验,对动手操作和使用工具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譬如自己连接传感器的电路,用计算机设置小的通信系统,还会参观一些大公司的电子和信息处理设备,理解手机信号、有线电视是如何传输的等,并能有机会在老师指导下参与大的工程设计。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要喜欢钻研思考,善于开动脑筋发现问题。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各行业大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而且薪金很高。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比如,做电子工程师,设计开发一些电子、通信器件;做软件工程师,设计开发与硬件相关的各种软件;做项目主管,策划一些大的系统,这对经验、知识要求很高;还可以继续进修成为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等。注:不同院校的课程设置可能不同。 [编辑本段] 基本介绍 学科:工学 门类:电气信息类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 相近专业:通信工程 [编辑本段]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专业。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厂设备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能力。

人才培养方案实施阶段性总结

人才培养方案实施阶段性总结 一、时间:2012年6月---2012年12月 我校电子电器专业于2012年6月4日获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批复,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在这半年里,通过校领导和全体专业教职工的共同努力,这一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1.专业本着“双向介入,紧密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依据市场需求,根据学校实情,通过制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案、计划和各种配套制度,与南宁富士康集团、南宁国际大酒店工程部、海信电器南宁公司、世源冷气等多家企业开始了合作。 2.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通过开展老师“教师下工厂,企业技术能手上讲台”方式,实现全方位合作。先后有谢伟、凌永航等多名老师利用假期下企业见习。 3.开展企业调研活动,专业老师利用课余时间有组织的下到部分企业中,和企业实践专家进行交流,了解岗位工作过程,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情景等,为电子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改革进行前期准备。

4.进一步扩大“订单式”培养,在2010年4月的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人才供需洽谈会上,除针对10届毕业生进行招聘外,还召集相关校企合作的专家领导,建立本年度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就开展“订单式”办学,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二、时间:2013年1月---2013年6月 1.学校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案、计划和各种配套制度进行了完善,进一步积极促进各专业与企业联姻。与南宁营维誉机械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在学校中建立“校中厂”,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密切合作。 2.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发展研讨会,会议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和综合实验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和软件建设方面达成了共识,为今后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专业教师继续到苏宁电器、领华电子、佳微电子、胜美达电机有限公司等企业中去进行调研座谈会,交流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共同确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开发教材。书写《电子电器企业需求调研总报告》一份。

文秘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文秘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成功素质,具备秘书专业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技能,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与书面写作能力以及人际沟通、协调能力,掌握参与政务、办理事务及组织公共活动的基本技能,能在各类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工作和公共事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勤奋学习,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2、系统掌握秘书学、应用写作、管理学和公共关系学等基本知识,能熟练运用办公自动化技术,具备办公室日常事务管理、文书档案管理和会议管理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 4、技能目标和资格主要为: (1)取得计算机操作二级以上等级证书。 (2)公共英语3-4级等级证书或大学英语4、6级证书。 (3)商务秘书/秘书资格证。

三、课程设置及主要课程介绍 课程设置:该专业设必修课29门,选修课2门,总学时1952节,其中公共基础课占33%,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占67%。(课程设置及时间分配见附表) 本专业主要课程有:写作,汉语,秘书学,管理学,文书档案,公共关系学,领导科学,市场营销,现代礼仪,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文学欣赏,办公自动化等。下面将主要课程内容介绍如下: 1、《汉语》讲授汉语的基础知识和与汉语应用有关的知识。包括现代汉语语音、文字、语汇、语义、语法的性质、特点等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以及汉语的规范化、汉字的整理、汉语修辞等有关汉语应用的问题。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对汉语特别是现代汉语的要素及构成有较清楚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对语言现象的“别同异,辨正误”的能力,并通过“别同异、辨正误”能力的培养,最终使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有所增强。 2、《写作》讲授基础写作理论和主体素养知识,强化写作过程训练和文字表述训练,使学生掌握网络文体,文学文体,理论文体和实用文体的写作能力.同时,指导学生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及写作文本,读好教材,搜集资料,积累命题,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本课程以写作训练为主,要求学生完成"百篇文"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修订文件(新)

关于制定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若干意见 (讨论稿)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文件,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为进一步推动各系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保证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特色,真正实现按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现就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提出如下竟见。 一、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指见》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通过与领袖型企业的深入校企合作,明确培养目标,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兼顾本专业生源情况、学生的学习志愿和学习能力等因素,课程体系的设计应遵循教学基本规律,重点进行核心课程整合,充分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及要求 1、校企合作 专业瞄准对应领域的国内前五、省内前三的知名企业,开展人才需求调研,与其中1-2 家优秀企业深度开展合作,明确培养目标,与企业共同研讨、制订课程体系。 2、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的定位要准确,不要高也不要低。就业岗位2-3 个,针对岗位阐述人才培养规格,包含知识、能力、职业素质、工作规范、行业标准等要

求。 3、课程体系 (1)教学模式 根据培养目标和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等特点,专业可采取1422 、三循环、理论-实习-理论等不同的教学模式。 (2)公共课两课、体育、公共选修课等公共课由学院公共教学部统一制定。英语课方面,要以专业为核心,调研本专业就业岗位对英语素养的要求,以专业为主体,在专业课中渗透英语素养的培养。公共教学部负责全院休闲英语、考试英语、IT 英语、能力英语等教学。 (3)专业课 针对培养目标,专业课包括实训应控制在15 门以内,每学期开设的专业课门数2 门为宜,最多不能超过3 门。专业课的学时要充分,建议每门课程的周学时数达到6 学时以上。 对就业岗位起重要支撑作用、与职业资格证书关联紧密的理论学期的专业课和实训要进行整合,整合后的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实训)应在3-4 门左右,建议核心课程的周学时数达到8 学时以上。除第一学期之外的其它学期均要有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应被列为考试课的重点,采取教考分离。 (4)实习各专业实习由专业与学院实习就业处共同制定。 (5)学时与学分 三年制各专业总学时一般应控制在2800 学时左右,总学分约为160 学分;两年制各专业总学时一般应控制在2200 -2400 学时左右,总学分约为130 学分。

人才培养改革建议方案

人才培养改革建议方案 一、开展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义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开展工学交替的实践活动,是教学计划安排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不断探索中职人才培养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重大举措。 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的 开展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的,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并实践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三、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容及措施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由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把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分解为三个阶段进行:第

一个阶段,即基本职业素养培养阶段、第二个阶段,即岗位核心能力培养阶段、第三个阶段,即岗位拓展能力培养阶段。 基本职业素养培养阶段。利用一年的时间,完成基本素养课程的学习。根据职业岗位要求与合作企业共同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进行培养。培养其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这个阶段的教学工作主要集中在校内由专职教师完成。 岗位核心能力培养阶段。根据职业岗位要求与合作企业共同分析企业岗位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共同实施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由企业提供具体工作项目、任务,推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完成岗位技能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岗位技能的培训,理论知识主要由专职教师承担,实训项目主要由企业的兼职教师承担,分别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交叉进行。继续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让其始终贯穿在各门课程教学当中。 岗位拓展能力培养阶段。本阶段完成技能实作、兴趣课程、修养课程、知识拓宽与提升课程等的学习。重点强化岗位核心技能、进一步挖掘职业兴趣、拓展岗位能力、提高发展潜力,通过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的形式实施。由企业的兼职教师加以主导,校内的专职教师辅助。继续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让其始终贯穿在顶岗实习的教学中。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总结

艺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总结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艺术学院积极开展2017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根据修订的情况总结如下: 1、指导思想:全面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指导思想,积极探索课程体系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全面深刻理解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体现我校的办学定位。 2、指导原则 ①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建设需要。 ②加强应用性和针对性的有机结合。 ③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 ④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角度出发,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3、前期调研 根据学院的安排,各专业负责人组织本专业专家组,前往相关高校、企业进行调研,共走访河北师范大学、河北传媒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首都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传媒学院等院校考察调研,充分听取各高校专家意见,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参考意见,并且各专业还组织专家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如河北演艺集团、河北画报社等企业了解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情况,另外各专业对已有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毕业生工作之后觉得哪些地方欠缺等,作为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依据。 4、完成初稿 各专业在学校统一要求以及指导原则和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完成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初稿,并在专业内部广泛征求意见进行调整。 5、专家论证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调整完成后,学院组织校内为专家进行新版培养方案论证,通过专家论证进一步完善新版人才培养方案,邀请专家包括,本专业高级职称教师、本专业相关行业人员、校内教务管理人员、以及学生代表等,最后

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综述

“3+3+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综述) 建筑教研室 近年来,随着建筑企业的发展壮大和企业股份制改革的逐步完成,中国建筑业获得了前 所未有的发展。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对建筑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新的要求。 1.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模式确定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在制定人才培养培养方案中首先思考的两个关键问题。前者是人才培养目标,后者是人才培养模式。 1.1 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一个专业培养出毕业生是否是合格的毕业生,需要社会来检验。通过对建筑领域相关单位的调查和走访,以及对毕业生跟踪调查,我们对建筑领域人才需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征求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建议,整合出建筑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土建施工企业,主要从事项目组织、质量控制、材料检测、质量验收、施工安全、工程监理等工作,核心岗位是施工员,相关岗位是工程现场的质检员、安全员、造价员、材料检员等。 因此,我们把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掌握建筑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适应建筑工程生产一线的生产、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要求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专业定位是在广泛调查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定位准确,符合社会、行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 1.2 “3+3+2 ”人才培养模式确定 当前,随着社会对建筑行业人才规格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行业用人单位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熟练现场操作技能,进入企业马上能正式上岗,不需要企业去过多的岗前培训。 传统的“ 2.5+0.5 ”的人才培养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以理论教学为主,用两年半时间完成 课堂教学,最后一个学期让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顶岗实习, 培养学生的现场管理能力。该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强调理论学习,忽视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的

文秘人才培养方案

2011级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660112) 1.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是拥护党的领导,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主要面向中小型企业,写作功底扎实,表达能力强,有初步的英语阅读翻译和口语表达能力,有较强的公关、沟通、协调能力,熟悉秘书、文员等岗位的工作流程,并具有一定社会活动能力且适应面广泛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2.人才培养规格 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备知识、技能与素质

3.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学制:三年 4.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英语能力达到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三级)水平、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达到一级水平,取得一项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文秘专业规定的职业资格证书如下表所示。 文秘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5.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与系部通过与荆州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荆州市展宏商贸有限公司、

荆州广播电视台等单位的密切合作,本专业人才培养“职业化”,面向秘书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建立并实施“1+1++0.5”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推行从学生简单入门到专业兴趣再到学会精通专业技能,由简单到复杂的爬坡式学习,特别注意突出职业能力与职业技能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专业所需的素质拓展,总之,文秘专业力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就业平台。 “1+1++0.5”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专业简单入门(一学年):公共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引导学生入门,夯实文化基础,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基础,为学生的多方向就业在专业上提供发展根基; “1”——专业核心技能培养(一学年):围绕文秘核心技能开设课程,培养学生的能够胜任就业岗位的核心技能; “”——素质拓展能力模块式培养(一学期):针对学生主要就业方向与所需素质与能力设置课程,按模块式有针对性的给予强化训练,提高其职业技能,并促进就业; “”——顶岗实习(一学期):学生走进实习单位,进行实地的学习与实践,培养职能综合素质,为顺利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文秘专业“1+1++0.5”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和保障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综述讲课讲稿

3+3+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综述) 建筑教研室 近年来,随着建筑企业的发展壮大和企业股份制改革的逐步完成,中国建筑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对建筑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新的要求。 1.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模式确定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在制定人才培养培养方案中首先思考的两个关键问题。前者是人才培养目标,后者是人才培养模式。 1.1 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一个专业培养出毕业生是否是合格的毕业生,需要社会来检验。通过对建筑领域相关单位的调查和走访,以及对毕业生跟踪调查,我们对建筑领域人才需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征求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建议,整合出建筑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土建施工企业,主要从事项目组织、质量控制、材料检测、质量验收、施工安全、工程监理等工作,核心岗位是施工员,相关岗位是工程现场的质检员、安全员、造价员、材料检员等。 因此,我们把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掌握建筑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适应建筑工程生产一线的生产、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要求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专业定位是在广泛调查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定位准确,符合社会、行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 1.2“3+3+2”人才培养模式确定当前,随着社会对建筑行业人才规格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行业用人单位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熟练现场操作技能,进入企业马上能正式上岗,不需要企业去过多的岗前培训。传统的“ 2.5+0.5 ”的人才培养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以理论教学为主,用两年半时间完成课堂教学,最后一个学期让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现场管理能力。该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强调理论学习,忽视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既缺乏扎实的工程设计能力,又乏工程施工能力,丧失了高职学生应具备的优势与特长。因此传统的“2.5+0.5 ”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要求。 2.课程体系构建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行业对人才知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能够“零距离”上岗的高技能职业技术人才,这是“3+3+2”人才培养核心。 与之相适应,我们需要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2.1 人才培养规格分析 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其对人才培养目标起支撑作用。我们通过对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确定岗位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从而确定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的设置,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建筑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整合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及开放性的要求。 校企合作,与企业人员一起分析论证,通过对本专业工作岗位的分析,归纳整理出从事本专业工作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及素质标准如下: 1.知识结构及标准 (1) 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外语、计算机等基础文化知识; (2) 掌握建筑工程制图、建筑力学等专业基本理论知识;

关于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关于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附件1《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为深化我院高职教学的改革,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写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2+1”的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广泛进行社会调查和企业调研,了解专业技术应用现状、发展趋势和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要求,与各专业指导委员会一起,对行业岗位进行分析、研究以确定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的合理性、科学性、实用性。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内与校外一体化的培养体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兼顾学生就业需求和人生发展需求,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二、基本原则 1.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要广泛开展社会调查,注重分析和研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特别要关注市场经济和本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努力使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同时,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妥善处理好社会需求与教学工作的关系;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 2.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要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教学工作的整体优化,切实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3.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 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 可持续发展能力。 4.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修订调研报告材料

电子商务专业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研报告 河海大学商学院 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

目录 一、调研及调整原则 (3) 二、调研背景及内容 (3) 三、现有课程设置分析 (3) 四、调研成果 (4) (1)构建科学培养模式 (4) (2)设置模块化课程体系 (4) (3)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4) (4)师资培养与引进 (4) (5)建设实践基地 (4) 五、培养方案调整建议 (5) 附件: (6) 1、西安交通大学 (6) 2、华南师范大学 (6) 3、东南大学 (11) 4、浙江大学 (12)

为配合我院即将进行的按大类招生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推进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深入了解专业发展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及专业建设设想等一系列问题,经过初步分析调查,编制本报告。 报告根据电子商务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调研及调整原则 河海大学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作为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下设专业,从2002年首届本科招生至今。按大类招生后,现有的按专业招生下的培养方案必然发生改变,本学科中课程结构的设置将要发生重大变化,本系经讨论制定如下调整原则: 按大类招生后,现有的按专业招生下的培养方案必然发生改变,本学科中课程结构的设置将要发生重大变化,本系经讨论制定如下调整原则: 1、课程结构的设置要符合学校、学院发展的总体战略,具有前瞻性。在设置时要充分考虑我院的品牌建设。由于本学科下设各专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前沿性,而培养方案有其相对的固定性,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注意保持前瞻性。 2、课程结构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分流情况。作为商学院各专业中偏理工类的专业,本专业对学科基础要求比较高,因此要求学生入学后一年半后进行专业分流。与其它各专业中一些共有的平台性核心课程可以进行整合,因此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分流后专业的专业方向课比重较大。 3、统筹兼顾原则。按大类招生后,必然会对原有的教学工作以及相关管理工作带来重大影响,我们在高效完成教改工作的同时,应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合理设计新的招生培养方案,从而使今后的教学工作与学校整体的目标相符。二、调研背景及内容 为深入了解国内外相关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弥补不足,我专业先后通过网上调研和实地调研,对西安交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相关专业的本科培养模式在教育规模、管理制度、培养质量、学校政策、课程设置等方面做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三、现有课程设置分析 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于今年3月-4月多次召开了电子商务专业按大类招生培养计划修订会议,会议集思广益,讨论很热烈。存在的问题如下:

20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荆州市工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随着当前各行各业迅猛发展,社会及企业对对多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迫切,同时又对技能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结构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既能解决实际生产的问题又要有技术创新能力,即具有很强的综合职业能力。而现有职业教育在办学思想上,重知识,轻技能;在办学模式上,重应试,轻就业,致使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主动适应市场的发展要求,避免人才培养的被动性与盲从性,培养“适销、对路、管用”的人才是我校探索和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必由之路。 一、总体目标 推行“双证融通,工学交替、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技能标准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把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学习领域课程标准中,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的融通,使专业课程内容与企业的岗位技能需求紧密结合;利用企业资源将实习时间安排采取散点的形式,将实习时间分配到各学期,各学期实习内容的安排根据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循序渐进,通过学生反复体验、反思、调整、检验,不断提升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效,使学生在一次次的磨合中提高职业环境适应能力和职业岗位技能,缩短从学校教育到企业工作的距离。这种模式将学校教学和企业实习以及职业教育有机地融合起来,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具体运作 1、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关注社会行业需求,适时调整专业方向,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 2、根据就业岗位需要设置课程,课程目标设计有清晰的职业基

四、组织机构 成立以校长为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小组,办公室设在教研室,教研室主任具体负责,全体师生员工参与。 组长:张卫东 副组长:宋标 成员:李兆学、胡洁、方雄、李姝、万鹏、熊芬、张成华、刘承柏、刘学军、陈娟、张宗平等。 五、进度安排 1、准备阶段(2012.07-2012.09):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想大讨论,形成全校共识,成立组织机构,确定试点专业班级,进行专业人才市场调查,适时调整专业方向,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项目实施阶段(2012.09-2013.09):根据就业岗位需要设置课程,并进行课程目标设计和课程内容调整。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实地场景教学和创业教学等教学方法,建设满足改革试点要求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和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建立30个以上优质校企合作基地,积极实施“工学结合”,学生扎实开展职业体验。改革质量评价体系。创办学生创业园,试点专业班级学生全部拿到相应职业技能资格证。 3、完善提高阶段(2013.09-2014.06):边研究、边实践、边改革,不断改进、充实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使之形成企业拔尖高标准创新型、应用型和技能型等人才培养新模式。 汽修教研室 2012、6

文秘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方案

文秘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四自”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现代文秘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文字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并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从事各类企事业单位文秘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女性专门人才。 2、基本要求 培养的毕业生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在具有必备的文秘基础理论知识基础上,掌握从事各类企事业单位文秘工作领域的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文秘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素质。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与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 2、初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能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3、具有严谨的治学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人际沟通、合作能力。 4、掌握文秘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法制、经济、管理知识,懂得一定的人文、社科知识,了解有关科技发展的新动向。 5、具有本专业较强的的业务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素质,参加国家法定的认证机构组织的岗位职业资格考试,取得高级秘书资格证书;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知识和理解新知识的能力,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开发创新和组织管理

能力。 6、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的基础,获得全国大学英语应用能力A级考试合格证书;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工作,获得全国或湖南省计算机水平考试一级合格证书;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普通话水平获得二级乙等证书。 7、了解体育运动、医疗保健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身体健康,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三、招生对象与修业年限 1、招生对象:普高、职高及中专女性毕业生。 2、修业年限:基本修业年限为三年(允许修业年限两至五年)。 四、专业核心课程设置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现代汉语、秘书学、秘书实务、公共关系学、基础写作、应用文写作、管理学。 五、学期安排、学分要求及分配 1、毕业学分要求 学生在规定的年限内,必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方可毕业。毕业最低总学分数为134,其中,理论教学(含分散实践教学)学分为107,集中实践教学学分为27。学分的计算和课外学分的要求,按学校规定的办法执行,理论教学课程(含分散实践教学)17课时折算1学分。 2、学分分配 各课程类型分配情况如下: (1)公共必修课(35学分) (2)公共选修课(7学分) (3)专业必修课(38学分) (4)专业选修课(27学分)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实践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实践 [提要]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作为一个专业“怎样培养人”的顶层设计,必须符合“工程教育回归工程”的要求。在遵循职业能力发展阶段基础上,结合我院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实例,探索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工程造价;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工程造价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实践”(SZ13208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5月6日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发展十年来,社会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近两年在校生规模迅速扩大。但与此同时,随着京津冀建筑市场“门槛”的统一,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竞争的加剧必将带来人才的激烈竞争,使得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难度急剧提升。目前,还存在着诸多影响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比如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当、毕业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态度不能完全满足工作要求等。因此,尽快解决这些差距,以适应社会需求,正是我们面临的机遇。 新型建筑工业化呼唤职业教育现代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

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质量提升的根本保证。因此,选择人才培养方案为视角,分析研究现阶段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探索构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求实现专业的良性发展。 一、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能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本专业的教学团队在充分调研区域工程造价岗位职业能力发展阶段,并充分考虑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出我院的培养目标:学生毕业后能完成造价员岗位、招标代理岗位要求的各项工作,经过实践锻炼拓展达到造价工程师、招标师的执业要求。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能适应建筑市场的不断变化,具有熟练从事建筑、安装及装饰工程预、结算,以及招投标文件编制的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课程体系构建 如果说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专业实施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据,那么,课程体系就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要素,根据建筑行业的特点与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工程造价专业采用“校企合作、课岗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工程造价专业岗位对应的职业能力构建项目化课程体系,培养适合行业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一)构建三阶段课程体系框架。按照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让企业专家引领专业发展,根据造价员岗位的任职要求,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进行课程设置与教学,课程与教学的所有安排都围绕项目

商务文秘专业(电脑速录方向)人才培养实施方案.docx

商务文秘专业(电脑速录方向)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2013.5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 16 号精神、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全面贯彻落 实党的教育方针,面向 21 世纪人才需求市场,注重素质教育、注重能力培养,以 适应新世纪社会、经济、科技、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全方位实现人才培养 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的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等职业教育设备文秘专业电脑速录方向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指导思 想是:以速录行业人才需求为依据,以应用为目的,面向速录人才市场相关职业 能力按需施教,以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养和职业技能为宗旨,遵循以学生为主体 的教育理念,建立“多平台、双证书、强技能”教学机制,通过“课堂教学 - 综合实 训 - 毕业实习”教学链条,全面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培养面向企业、政府、网络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速录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商务文秘电脑速录方向领域人才培养应体现以下基本原则:一是 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二是以市场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三是适应速录技术发展,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四是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 组织的灵活性;五是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多平台、双证书、强技能” 培养实施方案。 二、培养目标 (一)办学层次高等职业教育 (二)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三)修业年限三年 (四)培养目标 商务文秘电脑速录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熟练掌握文秘专 业的业务知识,兼备文秘的职业能力和速录师的职业能力,适应速录师、文秘工作岗位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和创新型的高素质速录工作者。 三、就业方向 中小型企业的文秘人员,办公室工作人员;政务、商务、学术等大型会议 记录和新闻传媒所需要的速录师,各速录公司、大专院校急需的高级速录师和 速录教师等工作岗位。 四、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电子信息工程介绍

电子信息工程 学科:工学 门类:电气信息类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专业。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厂设备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能够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适应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广泛的工作范围; 2.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 3.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4.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5.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息理论与编码、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理论、自动控制原理、感测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计算机上机训练、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一般要求实践教学环节不少于30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1.知识理论系统性较强。学习本课程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作铺垫且又是学习有关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 2.基础理论比较成熟。虽然电子技术发展很快,新的器件、电路日新月异,但其基本理论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体系。有限的学校教学不可能包罗万象、面面俱到,要把学习重点放在学习、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分析、设计方法上。 3.实践应用综合性较强。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讨论的许多电子电路都是实用电路,均可做成实际的装置。 四、教学总体要求 1.正确理解以下基本概念和术语 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正向偏置和反向偏置,静态与动态,工作点,负载线,非线性失真,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频率特性,正反馈和负反馈,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开环与闭环,自激,零点漂移,差模与共模,

人才培养改革方案

人才培养改革方案 一、开展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义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开展工学交替的实践活动,是教学计划安排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容之一,是不断探索中职人才培养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重大举措。 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的 开展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的,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并实践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三、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容及措施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由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把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分解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即基本职业素养培养阶段、第二个阶段,即岗位核心能力培养阶段、第三个阶段,即岗位拓展能力培养阶段。 基本职业素养培养阶段。利用一年的时间,完成基本素养课程的学习。根据职业岗位要求与合作企业共同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进行培养。培养其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这个阶段的教学工作主要集中在校由专职教师完成。 岗位核心能力培养阶段。根据职业岗位要求与合作企业共同分析企业岗位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共同实施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由企业提供具体工作项目、任务,推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完成岗位技能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岗位技能的培训,理论知识主要由专职教师承担,实训项目主要由企业的兼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备课讲稿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 案

中等职业教育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会计 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三、基本学制:三年 四、培养目标: 进入新世纪,国家对职业教育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思路。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对职业教育所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目前教育部职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的界定: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按照这一表述,中等学校应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人才,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一定科学文化素养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郑州市社会经济(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合格人才。学校教学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应符合这一培养目标。 我校会计专业定位于生产服务一线技能型会计人才培养,处于会计教育系列的初级层次,主要培养适应新时期经济建设发展需要

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职业素养和就业创业能力,在基层企业事业单位从事会计核算与会计事务管理工作以及商业及服务企业收银、统计、营销、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技能人才。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中职办学层次,适应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五、毕业生应该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一)综合素质 1.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2.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文明礼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3.有高度的责任感,有严谨、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4.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具有一定的协调工作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5.遵守会计职业道德,敬业爱岗、熟悉法律、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简介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简介 专业代码610102 专业名称应用电子技术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等现代电子技术专业知识,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与应用、电路识图与绘图、PCB 版图绘制与制作、电子线路的安装与调试、单片机等智能电子产品软硬件开发能力,从事现代电子产品设计应用、电子产品安装调试与生产管理、设备维护、工艺与质量管理、技术支持、工程施工、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现代电子信息产业,在高科技电子产品和设备的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的电子产品设计开发、电子产品安装调试与生产管理、技术服务与管理岗位群,从事电子工程技术应用、仪器仪表等产品装配调试、电子产品生产管理与技术服务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正确选择并熟练使用通用电子仪器、仪表及辅助设备的能力; 3.具备使用计算机辅助软件绘制简单电子电路原理图、设计 PCB 版图的能力,初步具备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 4.具备分析电路功能,并使用专用仪表检测电路参数、调试电路、检修电路故障的能力; 5.具备一般功能的智能电子产品样机开发、硬件电路设计、软件设计能力;

6.具备从事一般电子信息产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的能力; 7.具有安全生产、节能环保以及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 8.掌握简单电子产品电路图、安装工艺文件、检测工艺文件的阅读方法,具备按要求操作专用设备进行电子线路的安装与调试、检测的能力; 9.了解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特性,具备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能力。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产品生产与检验、单片机技术应用、电子产品制图与制版、信号检测与处理、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等。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钳工、电工、电子、电气控制等实训。在电子信息等企业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电子设备装接工无线电调试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电子产品制图员维修电工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电子与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应用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