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99例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临床分析

99例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临床分析

99例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临床分析

脑血管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护理

脑血管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护理【关键词】脑血管疾病;精神障碍;护理 血管性痴呆,包括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在起病、临床特点和病程上均与阿尔采末式病性痴呆不同,典型病例均有短暂脑缺血发作的病史,并有短暂的意识损害,一过性轻瘫或视觉丧失,痴呆也可发生在一系列急性脑血管意外之后或继发于一次重度卒中,但这种情况较少见。此后,记忆和思维损害成为突出表现,起病通常在晚年,可在某次短暂脑缺血发作后突然起病或逐渐起病。 1 临床表现 脑血管疾病涉及广泛,临床表现极为复杂。除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等常见的病症外,还包括各种脑血管炎症、脑部血管畸形以及静脉系统的疾病等。在此就不一一详细阐述了。 2 脑血管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护理 脑血管疾病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及神经系统症状,饮食及睡眠等日常生活的活动功能衰退,生活不能自理或需他人协助料理。因此,必须施以精心护理,才能有助于病人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2.1 主要护理问题 (1)生活自理能力差。由于脑卒中后遗症偏瘫失语等引起,表现为病人不能料理个人生活,饮食、起居、洗漱均需协助。(2)社会功能丧失。由于脑血管疾病伴发精神障碍引起,表现为丧失工作、学习能力。(3)兴奋冲动。病人受幻觉妄想支配,表现冲动、伤人、自伤、毁物等异常行为。(4)焦虑。由于疑病妄想引起,表现为常诉说内脏有病,解释无效,病人焦虑、叹气、坐立不安。(5)

睡眠障碍。由于脑血管疾病伴发精神障碍引起,主要表现为睡眠倒错,夜间不睡,到处乱窜,而白天却蒙头大睡。(6)易激惹,冲动;或抑郁,焦虑,由于情绪障碍引起,表现为冲动,伤人或抑郁,自责自罪。 2.2 护理措施 2.2.1 一般护理 (1)病人入院后不要突然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2)保持规律性的生活,尤其是睡眠、饮食,活动时间应有规律。 (3)病人身边的事情尽量让其自己做。(4)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5)让病人保持分担责任意识,在病房中分担一点责任,会强化病人责任意识。(6)适当让病人会客或外出,但需护理人员随同。 2.2.2 病情观察脑血管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病人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重者为痴呆。因此,对并发症的症状有隐匿、不典型以及多病共存的特点,故护理人员要全面的、仔细观察病情变化。(1)生命体征的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的变化需要注意。(2)疼痛观察。由于此病多属老年病人,反应差,对疼痛反应不敏感,因此护理人员要细心观察,做到小痛不放过,局部痛不忽视,无痛不麻痹。(3)胃部不适的观察。病人因牙齿不好或吞咽困难,食物不能充分咀嚼,或暴饮暴食,常有胃部不适和胀痛,但胃部不适也是其他疾病的反应,如肝癌、心脏病等病人常有胃部不适。 2.2.3 合并症预防的护理容易并发合并症是本病的一个特点。一旦发生,将会对病人的生命造成威胁。而细致得当的护理,是可以预防合并症发生的。(1)行走不便或轻度偏瘫的病人,应主动搀扶,防止跌倒发生外伤和骨折。(2)伴有高血压症状的病人,要密切注意血压变化,嘱病人卧床休息,避免情

耳鼻喉――精品课程上的病例分析题

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 患者,男,42岁。因睡时打鼾10年,加重伴憋气1年入院。患者10年前始出现睡时打鼾,一直未行处理,近1年来患者睡时打鼾症状明显加重,鼾声响,严重影响他人休息,伴有呼吸暂停情况,每晚约有30~40呼吸暂停,每次持续30~60秒,晨起头痛,全身乏力,白天嗜睡,记忆力明显下降,2年前患者体检时发现血压偏高,血压:150~10~110mmHg,一直口服降压药物治疗。体格检查: 身高: 1.72m,体重:95Kg,体温: 37.6℃,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5mmHg,神志清楚,语言含糊,对答切题,眼球运动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 心、肺、腹检查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既往无特殊病史。耳鼻喉科检查: 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无充血,双侧舌腭弓、咽腭弓及咽侧索肥厚,悬雍垂肥大,鼻中隔居中,双下鼻甲肥大。 问题 1.写出你的初步诊断,其诊断标准是什么? 2.治疗原则?q 答: 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多导睡眠图(PSG)是诊断的多标准,PSG检查每夜7小时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及低通气反复发作30次以上,或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指数≥5次/小时。 2.治疗原则: (1)保守治疗:

调整睡眠姿势,尽量采用侧卧;减肥;鼻腔持续正压通气;应用口器治疗。 (2)手术治疗;腭咽成形术。 2.急性会厌炎 患者,男,27岁。咽痛伴发热2天。患者2天前因受凉后出现咽痛不适,吞咽时咽痛加剧,伴有发热,体温波动在38~39℃,口服抗生素治疗,症状无缓解,1天前患者咽痛明显加重,伴有呼吸不畅。体格检查: 体温: 39.0℃,脉搏86次/分,呼吸23次/分,血压:1mmHg,急性痛苦面容,神志清楚,语言含糊,口内似含物,呼吸音粗糙,吸气时可见有三凹征。对答切题,眼球运动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心、肺、腹检查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既往无特殊病史。耳鼻喉科检查: 咽部黏膜轻度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表面未见脓点,间接喉镜检查示: 会厌肿大呈球形,充血,声门无法窥清。 问题 1.写出你的初步诊断,其病因主要是什么? 2.治疗原则? 答: 1.急性会厌炎。病因: 感染;变态反应;邻近器官的急性炎症;继发会厌感染。 2. (1)抗感染治疗;

临床常见的药物配伍禁忌

临床常见的药物配伍禁忌 匡]导读:药物配伍发生不良反应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表现为变色、沉淀、结晶、疗效降低、 生命体征改变等,现列举几种常见的药物配伍不良反应及分析其原理。 1、处方:生理盐水IOOmI + 奥美拉唑40mg + 维生素B6 0.3 结果:输液逐渐变成黄色,最后变成黑色分析:奥美拉唑和维生素B6的配伍未见文献报 道,说明书也未说明。奥美拉唑是一种碱性药物,能升高生理盐水的PH值,维生素B6又 名盐酸吡多辛,含酚羟基,PH值为3?4 ,两者作用发生酸碱中和,变色可能是维生素B6的酚羟基在碱性条件下被氧化的缘故,所以两者不应在同一瓶输液中配伍。 2、处方:25%葡萄糖40ml +10% 葡萄糖酸钙+地塞米松5mg 结果:生成不溶性钙盐沉淀分析:葡萄糖酸钙禁止与氧化剂、枸橼酸盐、可溶性碳酸盐、磷酸盐及硫酸盐配伍,生成不溶性的钙盐沉淀(葡萄糖酸钙药物说明书),危及生命。所以两者应分开静脉注射。 3、处方:甘露醇250mI+地塞米松5mg 结果:可能出现甘露醇析出结晶现象 分析:甘露醇为一组织脱水药,地塞米松有抗炎作用,两者配伍有利于消除水肿。因20% 甘露醇为过饱和溶液,联合应用其他药物时,可能会因新的溶质和溶媒加入而改变甘露醇的溶解度而析出甘露醇结晶。故两者应分别使用,而不应加在同一容器内使用。 4、处方:25%葡萄糖40ml+西地兰0.4mg+呋塞米20mg 结果:生成呋喃苯胺酸沉淀 分析:呋塞米为一弱酸强碱盐,PH为8.5-10 ,禁止与酸性液伍用,在酸性环境下(25%葡萄糖 PH3.5-5 )生成呋喃苯胺酸沉淀,危及生命。可25%葡萄糖+西地兰、NS+呋塞米,分开静脉注射。呋塞米说明书中写到:呋塞米用生理盐水稀释,而不用葡萄糖稀释。对磺胺药过敏禁用。 5、处方:葡萄糖250ml+维生素K1注射液40mg+维生素C3.0g 结果: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维生素K1疗效降低 分析: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与醌类药物维生素K1混合后,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而使维生素K1疗效降低。维生素K1注射液和维生素C注射液放置一段时间后,维生素K1被完全破坏。 6、处方:西米替丁针合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结果:呼吸抑制 分析:西米替丁、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克林霉素均能与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前膜上的钙结合部位结合,而阻断乙酰胆碱的释放,产生神经肌肉接头阻断作用。联合应用时对肌肉神经 阻断作用加强,有可能引起呼吸抑制,危及生命,故合用时一定注意。一旦发生呼吸抑制情 况,应立即注射氯化钙以对抗。另外,这类药与麻醉剂合用,易引起呼吸肌麻痹,临床应用也应注意。关于西米替丁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有关配伍禁忌,详阅药物说明书。 7、处方:3 : 2 : 1注射液500ml + 酚磺乙胺注射液0.25 结果:几分钟后溶液颜色变红 分析:酚磺乙胺能增强血小板功能及血小板粘附性,缩短凝血时间,并能减少毛细血管通透 性与防止血液渗透作用。 3 : 2:1溶液里含碳酸氢钠34ml ,溶液呈碱性,与酚磺乙胺合用, 由于酚磺乙胺含酚羟基,与碱性药物配伍易氧化变色,变色点PH为6.7,故两药合用易至 酚磺乙胺变色降效。

一例跌倒病人案例分析

一例跌倒病人案例分析 时间:2014.7.24 地点:会议室主持人:记录人:参加人员: (护士长): 昨天晚上我们科室发生了一例患者跌倒事件,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跌倒是比较常见的不良事件,也是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我觉得如何避免患者跌倒是对于护士来讲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今天大家聚集在此一起来讨论患者跌倒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很有必要。下面让当时的值班护士将患者的基本情况及事情发生的经过向大家汇报一下。(护师): 患者,男,67岁,系“头晕、头痛一年加重半月伴纳差乏力一周”入院,拟“颈动脉硬化”收住我科。入院后患者给予营养神经、扩血管等支持治疗。患者予7. 23 06:30分洗澡后在卫生间门口发生跌倒,护士听到呼叫后立即奔赴事发地点,协助将患者安置予病房,查看患者神智清楚,无明显外伤存在,测生命体征正常,立即通知医生,告知生命体征情况,协助医生给予患者体格检查,无明显异常。安抚患者情绪,告知安全事项。(护士长): 将患者的基本病史及事情的发生经过向大家汇报完了,下面大家就该患者跌倒的原因开始讨论,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该类时间的发生。(主管护师): 我来讲一下该患者首先存在的一个护理问题就是躯体移动障碍,大家在平时的工作中也都知道,所以这属于一个高危人群,是我们日常工作中需要重点护理和监护的对象,像该类患者,一定需要我们加强巡视和安全知识的宣教。在思想上,我们也要有安全意识,切记不可掉以轻心。我觉得该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之

一就是患者的安全告知和护理是欠缺的,需要加强。(护师): 我同意,我想补充的就是该患者发生跌倒的另一方面是自身的原因,就是患者对自身的评估是欠缺的,该患者自己认为自己可以到卫生间,所以他在入厕的时候没有告知家人也没有通知护士来协助。我不知道该患者是害怕麻烦别人,还是自己相信自己的缘故,总之,他对自己的自身情况的评估是欠缺的。(护士): 患有糖尿病,此类疾病是易致机体平衡失调的慢性疾病,还有像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后遗症、冠心病等,常常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如降压药,降血糖药,安眠药,镇静药等,特别是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和麻醉镇痛药,被公认为是跌倒的显著危险因素。因此我认为从患者的疾病因素考虑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跌倒因素。(护士): 我从环境因素来考虑,患者发生跌打的原因还包括:患者入住病房后,对环境不熟悉,时有地面潮湿、光滑,光线不足,卫生间、走廊等未加扶手,病床两旁未加床旁栏,床尾摇手柄外露,座椅松动等,这些都是导致患者意外跌倒的因素。其中,因床尾摇手柄使用后未及时归位而导致患者跌倒的情况也是存在的。(护士长): 大家就该患者发生跌打的原因从几个方面入手分析的很全面,下面就如何预防跌倒现在开始提出你们的意见。(护师): 我来回答一下,做好患者入院危险因素评估,对于年龄较大、老年女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在入院时护士要做好患者安全评估,从各方面判断是否属于易跌倒高危人群,并标示黄色“防跌倒”醒目标志在床头,以有效提醒护士、患者及陪人提高警惕,预防跌倒。向入院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及安全设施,病房规章制

精神科专业病例.doc

精神科专业病例一 男,42 岁,已婚 主诉:反复洗手10 年,自笑、伤人毁物 2 个月 现病史:病人10 年前开始每天反复洗手,即使手洗的苍白。有时洗1-2 小时,不洗就心烦,自己无法控制,感到苦恼。洗后心里舒服一些,长期治 疗效果不佳。近 2 个月来,表现行为异常,经常自笑,自言自语,声音低 微,别人无法听清内容,问他说什么?答:“没说什么”。时而发呆,有时无原因的突然砸自己家的窗户,摔手机,打父母。有时不在床上睡觉,在 家地上睡,称周围人都议论他,说“自己想事不用大脑,用小脑想事”,时而磕头,无故的大喊大叫。 既往史:无传染病史及药物过敏史 家族史:阴性 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均无异常。 精神检查:意识清晰,强迫入病房,衣着不整,生活不能自理,接触被动。问:“为什么不在床上睡觉,在地上睡?”答:“地比床大,地床比木床大,所 以我喜欢在地上睡觉”。问:“为什么打父母?”答:“父母和邻居仪器合伙坏我、议论我。”问:“为什么砸东西?”答:“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砸的。” 问:“为什么摔手机?”答:“经常听到手机里有人骂我,手机里有窃听器。” 时而自笑。 1. 初步诊断:精神分裂症 2. 诊断依据:(1)无明显诱因缓慢起病,逐渐进展,无缓解期 (2)思维逻辑障碍:地比床大,地床比木床大,所以我喜欢在地 上睡觉 (3)思维内容障碍:关系妄想、被害妄想 (4)情感障碍:自笑 (5)行为异常如冲动行为:无原因的突然砸自己家的窗户,摔东 西等 3.鉴别诊断:强迫症:虽然疾病早期有典型的强迫症的症状,强迫行为,反复洗 手,可以考虑有强迫症的可能,但逐渐出现了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思 维内容障碍、逻辑障碍和情感行为障碍,可以排除强迫症 4.进一步检查:(1)头CT 或MRI (2)精神症状(阳性症状)评定量表 5.治疗:(1)抗精神病药物 (2)治疗强迫症药物 (3)ECT 6.现场答辩

临床输液常见配伍禁忌

近年来,由于临床静脉用药不断增多,特别是新药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药物配伍也日趋复杂,用药安全性和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特别是静脉输液药物的配伍直接关系到医疗安全。因静脉注射药物选择溶解溶媒不当、溶解方法不妥、选择液体不当以及同瓶输液中添加药物种类过多、加入量过大、中西药随意混合、药物间存在配伍禁忌等多种原因,会导致输液变混、变色、出现结晶等现象,甚至因此引发医患矛盾和纠纷,给医院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因此,输液配伍中的安全用药应引起重视。笔者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院近几年临床用药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临床输液药物配伍的安全问题进行探讨。 1 青霉素与地塞米松属不宜配伍 个别医生处方中开%氯化钠注射液+青霉素80 万U+地塞米松5 mg。2007版《400种中西药注射剂临床配伍应用检索表》[1]和《中西药注射剂配伍变化》[2]都明确指出:青霉素与地塞米松混合静点存在配伍禁忌,两药混合后出现理化、药理、药动学及药效学等方面配伍禁忌。因此,地塞米松不宜加入到青霉素中,若确实需要,建议单独静点。 2 多种药物合用要注意配伍禁忌 临床配伍表中所列仅是注射液两两配伍情况,有些新药不可能列入。“混滴”是3 种以上注射剂配伍,因此容易出现有配伍禁忌的药物进行配伍使用。对首次使用、相互配伍信息不明的新药,应单独静脉输注;临床医师应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品稳定性及用药注意事项。严格按照国家最新药典关于药物配伍禁忌要求,选择临床用药。必须依据药物治疗的先后顺序、药品理化性质、药品说明书要求,按组下达静脉输液药物治疗方案,除已经临床实践证明为安全合理的输液配伍组外,原则上每步静脉输液添加药物的种类不得超过2种。 3 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必须分步输注

常用抗精神病药物

抗精神病的常见药物有哪些? 抗精神病药,又称强安定药或神经阻滞剂,是一组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其它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的药物。那么,抗精神病的常见药物有哪些? 抗精神病药,又称强安定药或神经阻滞剂,是一组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其它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的药物。在通常的治疗剂量并不影响患者的智力和意识,却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精神运动兴奋、幻觉、妄想、敌对情绪、思维障碍和异常行为等精神症状。那么,抗精神病的常见药物有哪些? 一、第一代抗精神病药 1、舒必利:与氯丙嗪比拟,锥外副反应较轻。因为口服后吸收不十分可靠、因人而异,故疗效较不不乱。治疗剂量为600到1400毫克。女性服用后,往往泛起月经异常。 2、氟哌啶醇:在新药临床试验时,往往被认作是尺度的抗精神病药。与氯丙嗪比拟,锥外副反应较重。泛起TD的可能性好像也比氯丙嗪较多。治疗剂量为6到20毫克。 3、奋乃静:疗效不见得比氯丙嗪更好,只是嗜睡较轻。与氯丙嗪比拟,锥外副反应较重。泛起肝功能异常较少。治疗剂量20到60毫克。 4、氯丙嗪:是最老牌的抗精神病药。作用机理很广泛,所以副反应比较多。嗜睡较多,锥外副反应不太严峻。治疗剂量是天天400到600毫克。服药久了,有的会泛起肝功能异常。 以上这些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因为有泛起各种副反应的可能,所以在临床应用时,往往逐步增加剂量,以期逐步适应。 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1、齐拉西酮:治疗剂量为80到160毫克。疗效不理想,锥外副反应不少。对心脏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必需予以留意。长处是体重增加较少。 2、阿立哌唑:疗效不理想,副反应较少。治疗剂量10到30毫克。加大剂量后可否增加疗效,没有研究可以作此证实,所以谁也不敢超过30毫克。

神经内科典型病例分析讲解学习

神经内科典型病例分 析

神经内科典型病例目录 1、右侧颞叶出血(轻度)……………………………..陈谊 2、左侧基底节区出血(重度)……………………………..翟宇 3、脑梗塞(右侧内囊)………………………许建忠 4、右侧颞顶区大面积脑梗塞…………………………….曹炯 5、脑栓塞(左侧颞顶枕区)…………………………方晶 6、蛛网膜下腔出血…………………………..万里明 7、带状疱疹病毒脑炎………………………… .周翠 8、急性脊髓炎…………………………陆勤 9、癫痫…………………………沈仙娣 10、格林-巴利综合症…………………………严为宏 11、左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朱宁 12、重症肌无力…………………………….石楠 13、帕金森氏症……………………………..翟宇 14、多发性硬化……………………………..李威 病例一 病史摘要 患者女,78岁。入院前四小时突然觉得头痛,同时发现左侧肢体乏力,左上肢不能持物,左下肢不能行走,恶心伴呕吐胃内容物数次。无意识丧失,无四肢抽搐,无大小便失禁,即送医院急诊。

体格检查:神清,BP 185/95mmHg,HR 80次/分,律齐,EKG示窦性心律.对答切题,双眼向右凝视,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左鼻唇沟浅,伸舌略偏左。左侧肢体肌张力增 高,左侧腱反射略亢进,左侧肌力III0,右侧肢体肌张力正常,肌力V0 。左侧巴氏征(+),右侧病理症(-)。颈软,克氏征(-)。 辅助检查:头颅CT示右侧颞叶血肿。 既往史:患者原有高血压史十余年,平时不规则服药,不监测血压。否认有慢性头晕头痛,反复意识障碍,否认长期偏侧肢体麻木乏力症状,否认长期慢性咳嗽、咳痰、咯血、腹痛便血、低热、体重减轻史。发病前无短暂性意识障碍、眩晕、四肢轻瘫及跌倒发作。分析思考: 1 请做出诊断及依 据? 2 可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3 治疗原则是什么? 参考答案 1 诊断:脑溢血(右侧颞叶)。诊断依据: (1)患者有十多年高血压史,发病时血压明显升高,故有脑溢血的病理基础。 (2)患者起病较突然,以头痛为先兆,发病时有头痛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并出现左侧肢体肌力减退,伸舌左偏等症状均与脑溢血的发病表现相符合。 (3)头颅CT见右侧颞叶血肿亦与患者伸舌左偏,左鼻唇沟浅,双眼向右凝视及左侧肢体偏瘫相吻合。 2可与以下两种疾病相鉴别: (1)脑梗塞:一般为老年人好发,起病亦较急,但不似脑溢血突然,发病前多有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且起病多于睡眠后或休息时,发病时的血压可无明显的增高,症状常在几小时或较长时间内逐渐加重,意识清晰,而偏瘫失语等局

临床上常见的配伍禁忌

临床上常见的配伍禁忌(转) 当应用一种药物疗效不佳时,就需要选择其他的药物进行合理的配伍。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配伍都是合理的,有些配伍使药物的治疗作用减弱,导致治疗失败;有些配伍使副作用或毒性增强,引起严重不良反应;还有些配伍使治疗作用过度增强,超出了机体所能耐受的能力,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乃至危害病人等。这些配伍均属配伍禁忌。 临床上常见的配伍禁忌 1.β-内酰胺类药物与丙磺舒合用,可使前者在肾小管的分泌减少、血药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因此,二者合用时,应注意减少前者的用药剂量。 2.β-内酰胺类药物不可与酸性或碱性药物配伍。如:氨基糖苷类、氨基酸、红霉素类、林可霉素类、维生素C、碳酸氢钠、氨茶碱、谷氨酸钠等。因此,输液时只能用生理盐水溶解药物,不能用葡萄糖注射液溶解。 3.氟氯西林勿与血液、血浆、水解蛋白及脂肪乳配伍。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也应注意。 4.头孢菌素类(特别是第一代头孢菌素)不可与高效利尿药(如速尿)联合应用,防止发生严重的肾损害。青霉素类中的美西林也不可与其配伍。 5.头孢西丁钠与多数头孢菌素均有拮抗作用,配伍应用可致抗菌疗效减弱。与氨曲南配伍,在体内外均起拮抗作用,与萘夫西林、氯唑西林、红霉素、万古霉素等,在药效方面不起相互干扰作用。 6.氨基糖苷类药物不宜与具有耳毒性(如红霉素等)和肾毒性(如强效利尿药、头孢菌素类、右旋糖苷类、藻酸钠等)的药物配伍,也不宜与肌肉松弛药或具有此作用的药物(如地西泮等)配伍,防止毒性加强。本类药物之间也不可相互配伍。 7. 大环内酯类药物可抑制茶碱的正常代谢。两者联合应用,可致茶碱血浓度的异常升高而致中毒,甚至死亡,因此联合应用时应进行监测茶碱的血浓度,以防意外。此外,本类药物对酸不稳定,因此,在5%-10%葡萄糖输液500ml中,添加维生素C注射液(含抗坏血酸钠1g)或5%碳酸氢钠注射液0.5ml使pH升高到6左右,再加红霉素乳糖酸盐,则有助稳定。另外,β-内酰胺类药物与本类药物配伍,可发生降效作用;与口服避孕药合用,也可使之降效(因本类药物可阻挠性激素类的肠肝循环)。克拉霉素可使地高辛、茶碱、口服抗凝血药、麦角胺或二氢麦角胺、三唑仑均显示更强的作用,对卡马西平、环胞霉素、己巴比妥、苯妥英钠等也可有类似的阻滞代谢而使作用加强。本类药物与β-内酰胺类药物配伍,一般认为可发生降效作用。此外,氟喹诺酮类也可抑制茶碱的代谢。 8.去甲万古霉素与许多药物可产生沉淀反应,因此含本品的输液中不得添加其他药物。克林霉素不宜加入组成复杂的输液中,以免发生配伍禁忌;此外,本类药物与红霉素有拮抗作用,不可联合应用。磷霉素与一些金属盐可生成不溶性沉淀,勿与钙、镁等盐相配伍。 9.抑制肠道菌群的药物可抑制柳氮磺吡啶在肠道中的分解,从而影响5-氨基水杨酸的游离,有降效的可能,尤以各种广谱抗菌药物为甚。 10.呋喃妥因与萘啶酸有拮抗作用,不宜合用。呋喃唑酮有单胺氧化酶抑制作用,可抑制苯

脑血管疾病题库4-2-10

脑血管疾病题库4-2- 10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男,50岁。右眼睑下垂,复视3个月。查体:神清,右眼睑下垂,右眼球外斜,右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和调节反应消失,双侧视神经乳头边清色淡。既往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史。CT 扫描增强后发现鞍旁右侧一小圆形高密度影,周围无明显水肿。 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A.右侧小脑幕切迹疝 B.右侧鞍旁脑膜瘤 C.右侧脊索瘤 D.右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E.右侧颞叶动静脉畸形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男,45岁。大便时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1年前曾有一过性,右侧上睑下垂。急诊来院。 为尽快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询问病史时应注意() A.A.头痛的部位 B.家人有无类似发作 C.有无高血压、动脉硬化史 D.有无慢性颅内压增高,如头痛、呕吐及视力减退史 E.有无全身慢性感染病灶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男,45岁。大便时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1年前曾有一过性,右侧上睑下垂。急诊来院。 为明确定性,体检重点应是() A.A.眼底 B.感觉神经系统 C.运动神经系统 D.脑膜刺激征 E.自主神经功能 出处:天津11选5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a4811497.html,;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男,45岁。大便时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1年前曾有一过性,右侧上睑下垂。急诊来院。 如果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病史,此病例最可能的初步诊断是() A.A.颅内肿瘤 B.蛛网膜下腔出血 C.脑积水 D.高血压脑出血 E.脑梗死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男,45岁。大便时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1年前曾有一过性,右侧上睑下垂。急诊来院。 如需做出病因诊断,应进行下述哪项辅助检查() A.A.颅脑CT增强扫描 B.颅脑MRI检查 C.脑电图检查 D.SPECT检查 E.脑血管造影

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概念

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变(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造成组织血流供应不正常所致的精神障碍。一般进展缓慢,常因座中引起急性加剧,病程波动,由于侧枝循环学抽样调查(1982)发现其时点患病率为0.45%.,城乡患病率之比约为3:1。(一)高血压病所致的精神障碍:我国成人中高血压病患病率为3~10%,平均7.8%.动脉压的持续升高,细小动脉痉挛和硬化导致脑供血不足或缺血,产生一过性或持续性的神经精神障碍。由于脑血管的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使短暂的和持久的精神障碍交织在一起,增加了精神症状的复杂性,个体易感性心理社会因素也与精神障碍的发生有关。高血压病的初期可没有任何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出现类似神经衰弱的临床表现,由于过份关注自己的病情或对卒中发作的恐惧,而表现出焦虑不安、忧虑、疑病观念或死亡恐怖。当血压急剧增高出现高血压危象或者高血压脑病时,出现的意识障碍以朦胧状态、谵妄状态或精神错乱状态为多见,伴有恐怖性幻觉、片断的妄想,定向力不良,思维不连贯及精神运动兴奋、冲动、自伤、伤人等行为。某些患者不产生意识障碍,而表现为幻觉妄想状态,幻觉与妄想内容常相互联系,妄想缺乏系统性,虽然对症状缺乏批判能力,但与环境接触良好。精神症状的出现往往可使原有的高血压病加重,如果意识障碍持续存在或不断加重时,预后不良。(二)多发梗塞性痴呆(multi-infarctdementia,MID):以往称脑动脉硬化性精神病或动脉硬化痴呆,近年又称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国外本症发病率颇高,欧美报告约占老年期痴呆的10%,日本学者认为60~70%的老年期痴呆系属于血管性痴呆,国内尚无精神调查数据。发病年龄在50~65岁,男性略多于女性。

临床常见配伍禁忌总结版

1、氟罗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可产生沉淀 经结构鉴定,沉淀物为氟罗沙星。这是因为:氟罗沙星注射液是利用氟罗沙星结构中既有酸性基团,又有碱性基团,能与氨基酸生成可溶性盐而制成的,在电解质溶液中因同离子效应而使溶解度减小,致使形成的微粒在短时间内凝聚而生成沉淀。临床使用时,氟罗沙星注射液切忌与含有氯化钠的注射液配伍。 甲磺酸培氟沙星、葡萄糖酸依诺沙星与氟罗沙星化学分子结构式相似,同理,也不能用氯化钠溶液或其他含氯离子的溶液,以免产生沉淀。 2、配制乳糖酸红霉素滴注液应先用注射用水溶解 乳糖酸红霉素滴注液的配制,先加灭菌注射用水10ml至0.5g乳糖酸红霉素粉针瓶中或加20ml至1g乳糖酸红霉素粉针瓶中,用力振摇至溶解。然后加入生理盐水或其他电解质溶液中稀释,缓慢静脉滴注。其机制是:乳糖酸红霉素与氯化钠两种注射液直接混合后会产生配伍禁忌,即可能产生沉淀。乳糖酸红霉素加灭菌注射用水10ml溶解后也可加入含葡萄糖的溶液稀释,但因葡萄糖溶液偏酸性,影响该输液的稳定性而导致红霉素效价降低,因此必须每100ml溶液中加入4%碳酸氢钠1ml。并注意红霉素浓度应控制在1mg/ml~2mg/ml以内。 3、脂肪乳剂中直接加入电解质混合滴注 单瓶脂肪乳剂中不宜加入电解质溶液,瓶内液体出现油水分离则不能应用。脂肪乳剂是油相、水相、乳化剂组成的乳剂,属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可能发生分层、絮凝、转相、合并与破裂,加入电解质可能破坏乳化膜,增加乳剂的不稳定性。那么,全肠外营养液为何可以混合呢?全肠外营养液的配制需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配制时有严格的混合顺序,如先将微量元素、电解质加入氨基酸溶液中溶解或稀释,磷酸盐加入葡萄糖溶液中(因钙剂和磷酸盐形成CaHPO4沉淀,故磷酸盐和钙剂稀释于不同的溶液中)溶解或稀释、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混合后加入脂肪乳剂中,然后将氨基酸溶液和葡萄糖溶液混合于PVC袋中,最后在PVC袋中加入脂肪乳剂混合。 4、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与25%硫酸镁注射液配伍 两者直接混合将可能形成不溶性钙盐(CaSO4)沉淀,同时10%葡萄糖酸钙与地塞米松磷酸钠、三磷酸腺苷(ATP)、胞二磷胆碱、氨茶碱、维生素B6等存在配伍禁忌。 5、盐酸克拉霉素心脏病患者禁用 某些心脏病(包括心律失常、心动过缓、Q-T间期延长、缺血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禁用。 本品与西沙必利合用,导致西沙必利血药浓度升高,Q-T间期延长,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室颤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6、VitB6、CoA与地塞米松磷酸钠存在配伍禁忌 VitB6与地塞米松磷酸钠两药的浓溶液在同一容器中混合可产生混浊或沉淀。VitB6 为水溶性物质制成的盐,其本身不受pH变化而析出,但可导致水不溶性的酸性物质制成的盐,如地塞米松磷酸盐等产生沉淀。 CoA与地塞米松磷酸钠直接混合容易产生浑浊、降效或毒性增加。 7、肌苷与维生素C存在配伍禁忌 肌苷为碱性物质,与酸性物质维生素C等直接混合易产生变色、浑浊、降效等。 8、维生素K1,维生素C存在配伍禁忌;维生素K1,酚磺乙胺(止血敏)存在配伍禁忌维生素K系醌式结构物质,可被维生素C还原破坏。两者极性均较大,且均易溶于水,相遇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维生素C 失电子被氧化成去氢抗坏血酸,维生素K得电子被还原成甲萘二酚。由于分子结构起了变化,故导致二者的作用减弱或失效。 维生素K注射液中含7%吐温80,吐温80为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内含聚氧乙烯基,能与含酚羟基化合物氢键结合,形成复合物而使之失效。止血敏分子中含多个酚羟基,吐温80可使之

第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常住居民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二、服务内容 (一)患者信息管理 在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管理时,需由家属提供或直接转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同时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按照要求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二)随访评估 对应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和评估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服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其中,危险性评估分为6级 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 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 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 5级:持械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三)分类干预 根据患者的危险性评估分级、社会功能情况、精神症状评估、自知力判断,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1.病情不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3~5级或精神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2周内了解其治疗情况。对于未能住院或转诊的患者,联系精神专科医师进行相应处置,并在居委会人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2周内随访。 2.病情基本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1~2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首先应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应或

病例分析部分——脑血管疾病

病例分析部分——脑血管疾病 概述 考纲要求:脑出血、脑梗死 技能不考,但笔试要求的。硬膜下血肿=外伤+持续性昏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运动瘫(运动性失语)+感觉瘫(一过性黑矇)+眩晕,可以出现在鉴别诊断中。具箱——脑血管疾病常用检查项目 脑出血 一、诊断公式 脑出血=高血压病史+急性发作+意识障碍+定位体征+脑CT 高密度灶 、 点

三、注意事项 1. 脑梗死与脑出血的具体位置需要考生指出,例如:脑出血(左基底节区)。 2. 考试趋势预测:从考试情况上看,让学生读头颅CT 判断是脑出血还是脑梗这种将成为主流形式,建 议考生同第3 站内容一同复习。 例男性,58 岁。突发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无力1 天。 患者1 天前入睡后一直未醒,家人多次呼唤,发现其不能言语,右侧肢体无力,尚能听懂他人言语,但不能交流,右侧上肢不能平举,端坐费力,向右侧歪倒,右侧口角流涎,无意识不清及肢体抽搐,无大小便失禁,急诊就诊。头颅CT 检查如图。既往从未测量过血压。否认糖尿病病史。无遗传病家族史。 查体:T 36.8 ℃ P 88 次/ 分R 18 次/ 分BP 200/105mmHg。嗜睡,皮肤和巩膜无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查体未见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专科查体:双眼球运动正常,无眼震,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右侧鼻唇沟浅,口角左偏,伸舌右偏,右侧上下肢肌力分别为1 和2 级。右侧偏身痛觉减退,右侧Babinski 征(+),颈软,脑膜刺激征阴性。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 128g/L,WBC7.8×109/L,N 0.70 ,L 0.30 ,Plt 150×10 9/L 。肝、肾功能正常。 四、进一步检查4 分 1. 头颅CTA、MRA或DSA检查。 1 分 2. 必要时复查头颅CT 或MRI(条件允许时)。1 分 3. 凝血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检查。1 分 4. 心电图检查。1 分 五、治疗原则6 分 1. 监测和维持生命体征稳定,保持呼吸道通畅。1 分 一、初步诊断4 分 1. 左侧脑(左侧大脑半球)出血(答 侧”扣0.5 分)3 分 2. 高血压3 级很高危1 分二、诊断依 据4 分 1. 左侧脑(左侧大脑半球)出血 (1) (2) 分 突发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无力。 嗜睡、失语,右侧中枢性面瘫, 左侧基底节出血”或 1 分右侧肢体偏 瘫、右侧 (3) 高血压3 级很高危:BP 200/105mmHg,此次合并脑出血。 三、鉴别诊断4 分 1. 脑梗死 2. 蛛网膜下腔出血 3. 脑肿瘤 头颅CT 检查:左侧基底节高密度病灶(脑出血)。 1.5 分 1.5 分 1 分 左侧豆状核出血”均得 3 分,未答出 Babinski 征阳性、右侧偏身痛觉减退。 1 分2. 1 分

临床常见的药物配伍禁忌复习课程

临床常见的药物配伍 禁忌

临床常见的药物配伍禁忌 一.药物与溶媒 1.青霉素与葡萄糖:葡萄糖注射液显酸性,可破坏青霉素的活性; 2.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与葡萄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在含有葡萄糖、葡聚糖或酸性碳酸盐的溶液中会降低稳定性; 3.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与葡萄糖:质子泵抑制剂显碱性,与葡萄糖配伍后可发生颜色变化; 4.肝素与葡萄糖:肝素在酸性条件下很快失活; 5.依达拉奉与葡萄糖:依达拉奉与含有糖分的输液混合时,可使其浓度降低; 6.呋塞米与葡萄糖:呋塞米注射液为加碱制成的钠盐注射液,碱性较高,不宜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 7.地西泮与葡萄糖、氯化钠:地西泮注射剂的溶媒采用丙二醇、乙醇、苯甲醇、水的混合溶媒而制成;当该注射液加入输液中稀释时,由于溶媒改变使地西泮瞬间析出而出现浑浊; 8.胺碘酮与氯化钠:胺碘酮具有苯并呋喃基团,显酸性,pH值的改变会引起其呋喃环开环,且含的碘容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9.洛铂与氯化钠:配伍后可增加洛铂的降解; 10.多烯磷脂酰胆碱与氯化钠:与电解质配伍后可出现不溶性微粒增加; 11.水溶性维生素与复方氯化钠:强电解质可影响水溶性维生素的稳定性; 12.茵栀黄与氯化钠:可出现颜色变化及微粒增加等现象; 13.复合磷酸氢钾与复方氯化钠:复合磷酸氢钾注射液与含钙注射液配伍时易析出沉淀; 14.曲克芦丁与木糖醇:木糖醇与曲克芦丁混合应用,可引起颜色变化。 二.药物与药物 1.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合用:中药注射剂成分较为复杂,宜单独使用; 2.抗菌药物与利巴韦林、地塞米松合用:抗菌药物多不稳定,宜单独使用;

3.水溶性维生素与氯化钾、碳酸氢钠:强电解质的加入可产生同离子效应、电位中和作用、盐析作用等,从而降低本品的有机酸(泛酸、维生素C、甘氨酸等)盐、有机碱(维生素B1、维生素B6 等)盐的溶解度,析出不溶性的有机碱或有机酸;且强电解质含量越大,不溶性微粒越多; 4.呋塞米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呋塞米呈碱性,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溶液显酸性,混合后易导致后者析出,出现沉淀; 5.多巴酚丁胺与氯化钾、肝素、硝酸甘油:存在配伍禁忌; 6.多巴酚丁胺与氨茶碱:氨茶碱偏碱性,盐酸多巴酚丁胺因pH 值升高而发生变化, 故有可能导致作用降低;机理:多巴酚丁胺在碱性介质中的这一变化过程,主要是氧化反应, 侧键脂肪胺的环化反应,以及聚合成较深的有色化合物(如粉红色,黄色、棕色和黑色等); 7.胰岛素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胰岛素为弱碱性药物,其它均为酸性药物,混合后在25℃ 24h内轻度地变色; 8.多巴胺与复合磷酸氢钾、硝酸甘油:配伍后可产生沉淀或者理化性质发生改变; 9.环磷腺苷与硝酸甘油、硝普钠:配伍后可产生沉淀或者理化性质发生改变; 10.维生素B12与维生素C:维生素C为强还原剂,可破坏维生素B12活性,二者不能配伍; 11.维生素C与核黄素磷酸钠:维生素C与碱性药物配伍,影响疗效; 12.维生素C与胞磷胆碱钠:配伍后可致药效降低; 13.维生素C与维生素K1:配伍后,溶液的稳定性较差;维生素K1为醌类化合物,具氧化性,与一些药物特别是具还原性的药物如维生素C等起化学反应可导致药物疗效消失或降低; 14.维生素K1与维生素B6:混合后维生素K1含量中明显下降; 15.维生素B6与消旋山莨菪碱:存在争议; 16.维生素B6与肌苷:混合后药效降低; 17.维生素B6与地塞米松:混合后将产生浑浊和沉淀:机理:维生素B6为水溶性碱性物质制成的盐,可导致地塞米松磷酸盐产生沉淀; 18.酚磺乙胺与地塞米松:容易产生浑浊; 19.地塞米松与呋塞米:毒副作用增加,可引起低钾血症; 20.泮托拉唑与地塞米松:泮托拉唑性质不稳定,混合后可产生沉淀或理化性质发生改变;

精神科三基考试第二十六章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

第二十六章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 (总分100,考试时间600分钟) 一、名词解释 1. SDA 类抗精神病药物 2. 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3. 恶性综合征 4. MAOIs 5. SSRIs 6. 撤药综合征 二、选择题 (一) A 型题 1. 关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以下哪种说法正确() A. 主要为中枢5- 羟色胺阻断剂 B. 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D2 受体阻断剂 C. 为多受体阻断作用药物 D. DA 部分激动剂类抗精神病性药物 E. DA 稳定剂类抗精神病药物 2. 不属于第一代抗精神病性药物的是() A. 氯丙嗪 B. 硫利达嗪 C. 氟哌啶醇 D. 奋乃静 E. 利培酮 3. 不属于第二代抗精神病性药物的是() A. 齐哌西酮 B. 氯氮平 C. 氟哌噻吨 D. 奥氮平 E. 阿立哌唑 4. 不属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临床作用的特点的是() A. 主要药理作用为阻断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D2 受体 B. 通过对中脑边缘系统过高的多巴胺传递产生抑制作用而治疗精神病性症状 C. 主要是对幻觉、妄想等临床症状有效 D. 该类药物增加了对5-HT2 受体的阻断作用,减轻了单纯阻断 D2 受体导致的锥体外系副作用

E. 低效价抗精神病药物临床治疗剂量大,镇静作用强,锥体外系副作用相对较轻 5. 属于长效抗精神病药的是() A. 五氟利多 B. 氯氮平 C. 氟哌噻吨 D. 奥氮平 E. 阿立哌唑 6. 抗精神病药的适应证是() A. 幻觉 B. 妄想 C. 精神运动性障碍 D. 儿童精神障碍 E. 谵妄 7. 下列不属于抗精神病药禁忌证的是() A. 严重心血管疾患 B. 开角型青光眼 C. 骨髓抑制 D. 已发生中枢性神经抑制者 E. 中重度肝功能损害 8. 下列不属于抗精神病药禁忌证的是() A. 前列腺肥大 B. 震颤性麻痹 C. 尿潴留 D. 严重内分泌系统疾病 E. 神功能不全者 9. 与抗精神病药物相互作用,使两者血药浓度均提高的是() A. 抗胆碱能药 B. 抗酸药 C. 三环类抗抑郁药 D. 巴比妥类 E. 西咪替丁 10. 与抗精神病药物相互作用,使两者作用均减弱的是() A. 丁螺环酮 B. 左旋多巴 C. 苯妥英 D. 可乐定 E. α -甲基多巴 11. 与抗精神病药物相互作用,能够减少抗精神病药物吸收的是() A. 抗酸药 B. 三环类抗抑郁药 C. 肾上腺素 D. 氟烷 E. 酒精 12. 与抗精神病药物相互作用,使抗精神病药物浓度降低的是() A. 丁螺环酮 B. 酒精 C. 普纳洛尔 D. 烟草 E. 华法林 13. 与抗精神病药物相互作用,使抗精神病药物代谢加快的是() A. 丁螺环酮 B. 巴比妥类

脑血管病与其他脑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对比

脑血管病与其他脑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对比 目的:对比脑血管病与其他脑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发病率。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对186例脑血管病及其他脑部疾病患者103例于发病1周及发病后1个月、3个月进行评分筛查。结果:脑血管病致精神障碍的发病率为43.0%,其中遗忘综合征8.0%,抑郁综合征29.0%,焦虑综合征5.9%,其他脑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发病率为19.4%,其中遗忘综合征7.7%,抑郁综合征9.7%,焦虑综合征1.9%。结论:脑血管病较其他脑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发病率高。 标签:脑血管病;其他脑部疾病;精神障碍;发病率 神经系统疾病并发精神障碍近年逐渐受到重视,特别是脑卒中后精神障碍发病率高得到广泛认可,但脑部其他疾病伴发精神障碍文献报道较少,与脑血管病的对比研究更少,笔者所在科近年来就这方面给予临床观察。选取诊断明确的186例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及103例其他脑部疾病(以下简称其他组)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发病后1周、1个月、3个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进行评分筛查,以观察两组并发精神障碍的发病率,进行对比观察,同时针对相关发病因素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6月-2013年年底笔者所在科收住院患者,其中脑血管病186例,男111例,女75例,年龄51~78岁,平均63.8岁;脑出血68例,脑梗死10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其中文盲58例(31.2%),小学文化106例(60.0%),初中文化及以上22例(8.8%)。其他脑部疾病103例,男69例,女34例,年龄23~81岁,平均56.7岁;多发性硬化16例,颅内肿瘤21例,脑膜脑炎、颅内脓肿66例,其中文盲31例(30.1%),小学文化60例(58.3%),初中文化及以上12例(11.6),两类患者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脑血管病(1)有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表现。(2)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均经脑CT或/和脑MRI证实。(3)合并有其他系统异常表现,且有可能引起精神障碍者不列入研究。(4)有精神疾病病史者、有意识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继发癫痫者除外。(5)良好完成三次量表问卷调查者。 1.2.2 其他脑部疾病(1)有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表现。(2)诊断符合相关疾病诊断标准且脑CT或/和脑MRI有相关影像学改变。(3)合并有其他系统异常表现,且有可能引起精神障碍者不列入研究。(4)有精神疾病病史者、有意识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