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5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2015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2015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2015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能够深入了解当前国情,深刻理解中国最大的实际是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现在所建设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2、通过教学,掌握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主动自觉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重点难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问题。

3、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4、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5、正确认识党的最高纲领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关系。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重要内容,是正确分析和认识社会主义不同阶段矛盾、任务,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依据,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和立论基础。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三、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特征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本章内容结构: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案例引入:徐水县的故事

河北省徐水县宣布(1958年)8月是共产主义开始之日......

思考:如何评价这一件事?其产生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总结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以来的历史发展,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是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设想

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对未来社会主义发展问题,只有原则的规定。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著作中所论述的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社会发展阶段的学说,为我们认识这一问题并作出科学论断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生活的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还不是直接的实践问题,他们在科学分析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发展阶段提出过一些原则性的设想,认为未来社会大体要经历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但对后来列宁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将会经历哪些发展阶段,马克思、恩格斯都没有作出进一步的判断。

马恩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

马克思

共产主义社会分为两个阶段:

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社会主义(列宁)

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共产主义(列宁)

恩格斯

对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不存在适应一切条件的一劳永逸的方案,对马克思主义应该灵活应用。(二)前苏联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和认识

1、列宁:以俄国国情为基础的分析

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列宁。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本身的发展阶段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列宁认为,在经济落后的俄国,只能建成“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而不能立即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这里包含着社会主义社会也要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备到比较完备的发展过程的思想。但是,列宁当时主要回答了俄国怎样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具体分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的发展阶段问题,因而对这一思想未能作出进一步的阐述。

资料:

资本主义只能过渡到社会主义而不是共产主义。

1917年,把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称为社会主义,把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称为共产主义。

列宁

1920年,列宁把社会主义社会分为低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意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将是长期的。

列宁认为:在经济落后的俄国,只能建成“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而不能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

2、斯大林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理论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1879年-1953年),苏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大元帅,是苏联执政时间最长(1924-1953年)的最高领导人,在任期间,全力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使苏联成为重工业和军事大国,但同时也导致了乌克兰大饥荒。斯大林树立对自己的个人崇拜,实施大清洗,并对车臣等少数族裔进行压迫流放,严重破坏了民主和法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领导苏联红军与盟军协力击败轴心国,苏联领土也有了很大的扩张。战后他扶植了社会主义阵营,在冷战中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峙。1953年3月5日因脑溢血去世。2008年,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举行了一次?最伟大的俄罗斯人?的评选活动,斯大林高居第三(四至六位分别是普希金、彼得大帝、列宁),仅次于亚历山大和斯托雷平。

斯大林在1936年苏联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后,宣布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他没有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就提出了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设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经济重建,1952年又宣布党的主要任务是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这种脱离实际、急于过渡的思想,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我国的发展,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斯大林在领导苏联人民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后,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没有深入分析具体国情,忽视了社会主义长期发展的思想,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建成之日,就是向共产主义过渡之时,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基础上急于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过渡。在理论和实践上造成了重大失误,并极大影响了其它社会主义国家。

3、赫鲁晓夫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

赫鲁晓夫(1894-1971)

赫鲁晓夫(1894年-1971年)苏联重要领导人,曾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他主谋清除了贝利亚集团。1953年9月3日当选为党中央第一书记。1958年兼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于1956年的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中发表了?秘密报告?,对斯大林展开全

面批评,从根本上否定斯大林,震动了社会主义阵营,引发东欧的一系列骚乱。任期内,他实施去斯大林化政策,为大清洗中的受害者平反,苏联的文艺领域获得解冻。同时他积极推行农业改革,使苏联的民生得到改善。1961年在苏共第22次代表大会上,提出到1980年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的目标。1964年10月苏共中央全会?鉴于赫鲁晓夫犯有主观主义和唯意志论错误?,解除其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职务。次日又解除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职务。1971年9月11日病逝于莫斯科。

1959年:赫鲁晓夫宣布苏联“进入全面展开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时期”。

1961年在苏共第22次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鼓吹“全民国家”、“全民党”,提出到1980年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的目标,宣布苏联“二十年内建成共产主义社会”。

4、勃列日涅夫:“发达的社会主义”理论

勃列日涅夫(1906-1982)

勃列日涅夫(1906年-1982年),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1964年10月,苏共中央书记苏斯洛夫和克格勃负责人谢列平密谋把赫鲁晓夫赶下台。赫鲁晓夫下台后,苏斯洛夫和谢列平为争夺大位陷入僵持,为避免两败俱伤,于10月14日举行的苏共中央全会上推举勃列日涅夫为苏联最高领导人。他在任期间,苏联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核武器的数量超过美国,使苏联历史性地成为军事上的超级强国。对社会主义国家,他推行有限主权论,推出了勃列日涅夫主义。他执政后期,经济改革趋于保守。

1982年11月10日,勃列日勃夫因心脏病去世,终年76岁。

在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问题上,勃列日涅夫收起了赫鲁晓夫?全面展开共产主义建设?的口号,代之以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的提法。1967年11月,他首次提出?发达社会主义?的概念,宣称苏联已?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即?各尽所能,按劳付酬的原则占统治地位的社会?。

1977年,他进一步阐述说,?成熟的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是从资本主义走向共产主义道路上一个相当长的发展阶段?,这个社会的宗旨是?依靠强大的先进工业,依靠大规模的高度机械化农业,把越来越充分地满足公民多方面需要作为社会发展的直接的主要目标。?

5、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发达的社会

主义起点论。

安德罗波夫

(1914-1984)

契尔年科

(1911-1985)

安德罗波夫(1914年6月-1984年2月)苏联政治家,长期担任苏联党、政领导职务,曾任克格勃首脑,于1982年11月接替勃列日涅夫成为苏联共产党总书记。作为苏联安全工作领导人升任为苏共党的最高领导人,这在苏联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任职后推行改革,1984年2月9日,安德罗波夫因长期肾病而病逝,终年69岁。安德罗波夫执政期间主张?改善苏中关系?、?恢复苏中两国人民的友谊?。

安德罗波夫作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在执政一年零三个月期间,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工作,大刀阔斧地进行人事调整,为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福利事业方面取得的进展作出了贡献。有评论认为他的改革思路跟中国的邓小平相当类似,如果他的身体状况更好一些,苏联可能走上与中国相似的改革道路,但由于健康原因安德罗波夫没有能继续下去。苏联解体后,几乎所有苏联最高领导都遭人诟病,安德罗波夫是唯一的例外。

契尔年科(1911年9月—1985年3月),苏联政治家,苏联党务和国务活动家,工人运动的出色组织者。安德罗波夫总书记逝世后,于1984年2月13日在苏共中央非常全会上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苏联军事革命委员会主席。1984年4月11日,在第十一届苏联最高苏维埃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就任总书记前已经体弱多病,此后不久健康更加恶化,无法正常履行职务,任总书记13个月后即去世,他在短短任期内几乎无所建树。去世后由戈尔巴乔夫接任总书记职务。

关于苏联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问题,他们提出了“发达的社会主义起点论”,认为苏联目前正处在

社会主义建设新阶段——完善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开端。不仅强调这个结论的重要性,而且指出了发达社会主义阶段的长期性,强调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把完善发达社会主义作为党的基本方针,具体地说,就是使生产力发生深刻质变并相应地改善生产关系,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劳动纪律和社会纪律、进一步发挥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和主动性。

6、戈尔巴乔夫的发展中社会主义论

1985年3月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后,在1986年10月全苏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教研主任会议上的讲话中使用了“发展中社会主义”提法。

戈尔巴乔夫(1931——)

戈尔巴乔夫,1931年生。政治家,国务活动家。末代苏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1985—1991),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苏联总统(1990—1991)。苏联改革和?公开性?的创始人,终结政治垄断体制者。列宁勋章、十月革命勋章、劳动红旗勋章、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1985年3月11日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提出?加速战略?以及?民主化?、?公开性?、?新思维?、?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等口号,采取一系列积极行动缓和与西方的关系,为结束?冷战?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因此于1990年获诺贝尔和平奖。1988年6月在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上提出政治体制改革方案。1988年10月1日当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89年5月25日,在首届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1990年3月15日在苏联第三次人民代表大会上被选为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的?公开性?方针促使1990年通过了废除书刊检查制度的法律,并开展了为政治迫害受害者大规模平反的运动。1991年8月22日戈尔巴乔夫辞去了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戈尔巴乔夫继续致力于缔结联盟条约的工作,但12月8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克兰、白俄罗斯代表签署了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声明,并宣布了苏联的解体。苏联国家解体后,戈尔巴乔夫于1991年12月25日宣布辞去总统职务。

在戈尔巴乔夫执政的中、后期,苏联社会思想获得空前解放,苏联人民抛弃了苏共,苏共丧失执政的基础,最终被迫自行瓦解,苏联解体。

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上,戈尔巴乔夫以“有计划和全面地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取代了建设“发达社会主义”、“成熟社会主义”的等提法。这种改变表明了他对过去那种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不切实际的理论的否定。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者的关系上,戈尔巴乔夫对那种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会“自动相适应”的传统理论进行了批评,明确指出这种理论已被实践证明是站不住脚的。他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存在着“非对抗性的矛盾”,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应当经常加以调整和完善,无疑这一理论为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苏联探索过程概括:

斯大林:社会主义——短暂阶段,向共产主义过渡。

赫鲁晓夫:“共产主义建成论”。

勃列日涅夫:“发达社会主义理论”。

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发达社会主义起点论”。

戈尔巴乔夫:“发展中的社会主义论”。

邓小平的评价:“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苏联搞社会主义,从1917年十月革命算起,已经63年了。但是怎么搞社会主义,它也吹不起牛皮。我们确实还缺乏经验,也许现在我们才认真地探索一条比较好的道路。”(1980年1月)

(三)我国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

1、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探索

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经历了曲折的历史过程。毛泽东最先提出了这个问题并进行了探索。

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是一项宏伟的战略任务,它代表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由于中国长期贫穷落后,又长期遭受帝国主义的欺负和压迫,因此,解放了的人民群众恨不能在朝夕之间就使中国强大起来。全党上上下下也涌动着一种“跃进”的力量。

但是,作为一个执政党,作为一个领路人,必须有一个清醒的头脑,有一个比较清醒的战略估计。也就是说,应该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和目标有一个基本设想,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有一个基本规划。

事实上,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多次提出过自己的预期和设想。1954年6月,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用三个五年计划,即十五年左右的时间,打下一个基础;用十个五年计划即五十年时间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设想。此后,毛泽东多次阐述了他设想的这个时间表,希望中国经过五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到20世纪末能够追上或赶过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

1956年,毛泽东在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上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区分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建成”,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还需要一个继续建立和巩固的过程”。

1957年毛泽东再一次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已经进入、但尚未完成的思想。认为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建立起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的基础,生产力得到比较充分发展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才算获得比较充分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社会才算从根本上建成。

195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是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在总路线提出后,毛泽东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认为人民公社是建成社会主义和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由此,超越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共产风”严重地泛滥开来。

1958年底以后,这种超阶段的冒进遭到挫折以后,逐渐认识到需要对社会主义社会划分阶段。毛泽东在领导全党纠正错误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时限和阶段问题进行了新的思考。

毛泽东在1959年底、1960年初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经过后一阶段,到了物质产品、精神财富都极为丰富和人们的共产主义觉悟极大提高的时侯,就可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了。毛泽东这一探索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发展,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来源。

后来,毛泽东又多次强调:“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艰巨任务,建成社会主义不要讲得过早了。”

1960年5月他在会见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时说:“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五十年不行,会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时间。在你们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经过了好几百年。……从十七世纪到现在,已经有三百六十多年。在我国,要建设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我估计要花一百多年。”

1962年1月,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他劝同志们宁肯把困难想得多一点,因而把时间想得长一点。

这些思想为后来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探索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启示。但是,六十年代党的指导思想“左”的倾向不断发展,进而把社会主义理解为“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从而中断了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正确之路,走上了“文化大革命”。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我国国情的正确认识

为了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必须从理论上深入开展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研究。

(1)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阶段的必要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总结建国以来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党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进行了新的探索,逐步作出了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准确把握了我国的基本国情。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1980年4月,邓小平指出:?不要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采取一些‘左’的办法,这样是搞不成社会主义的。?这里已孕育着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思想。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过程

1987年,十三大全面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历史地位、基本特征和基本任务,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92年,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理论基础。

1997年,十五大第一次系统阐明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2002年,十六大再次强调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还需要长期艰苦努力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2007年,十七大再次重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2012年,十八大强调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1982年党的十二大,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再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

1987年8月,中共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全篇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立论的根据,第一次展开论述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出正确认识这一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并且完整地概括和表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视频:邓小平会见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正式纳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

1997年10月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强调和深化了这一理论,并第一次明确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2002年11月8日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报告中指出:“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强调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经过四十多年的艰苦探索,经历了曲折的过程,终于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着这一理论。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初级阶段。

从性质上讲,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从发展程度上讲,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异同。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

(1)党的十三大,概括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一是逐步摆脱贫穷、摆脱落后的阶段;

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逐步变为非农产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的工业国的阶段;

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

四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阶段;

五是全民奋起,艰苦创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

(2)党的十五大报告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历史任务,概括为九个方面: 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基本特点)

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历史任务)上述第一和第九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的总概括。

概括地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也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不发达状态表现

不发达。水平低、不平衡、多层次;

不完善。所有制、分配制度。

不成熟。民主政治不成熟,法制不健全。

不成熟。封建思想、小生产习惯势力、资产阶级思想存在。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意识形态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要意义

第一,科学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认真分析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全面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作出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较好地回答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拓展和深化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二,它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科学依据。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首先在于对国情的正确判断和把握。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也是最大的实际。从初级阶段出发,我们就可以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依据和立足点。我们党正是从这一根本依据和立足点出发,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以及一系列符合实际的方针政策。

第三,它是我们防止在反对社会主义建设时代的错误倾向,警惕右主要是防止“左”的强大思想武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右倾错误思想表现为对待中国社会发展问题上机械论,即在近代中国具体历史条件下,不承认中国人民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要求中国补资本主义的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左”的错误倾向表现为社会发展问题上的空想论,即认为不经过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可以越过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无论是“左”的错误还是右的错误,都和我们不能够正确认识我国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有直接的联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表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性质是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克服否定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主张“全盘西化”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观点;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社会主义还是不成熟、不完善的社会主义,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来建设社会主义,要求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从整体上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起点问题,必须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必须以公有制为主体,大力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必须以安定团结为前题,努力建设民主政治;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清历史的使命,把国家和人民的发展第一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党作最终目标。

三、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长期性与阶段性的统一的动态发展过程。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具体阶段,体现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长期性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特殊国性决定我们只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有了很大的进步提高,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更长的时间。

我国现阶段新的阶段性特征:

首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其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最后,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一)认识形成过程

1、1956年党的八大

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3、“以阶级斗争为纲”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党的十三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表述为:我们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关于主要矛盾的几点解读:

1、人民:各阶层人民群众,具有整体性。

2、物质文化需要: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具有动态性。

3、落后的社会生产:①生产力的落后;②生产力的组织、经营和管理方式的落后。

4、“落后”是相对的:

①相对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

②相对于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所需要的物质基础。

5、主要矛盾决定和影响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生产力落后

因此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主要矛盾:支配和影响其他矛盾。

6、警惕非主要矛盾:阶级斗争不是主要矛盾,但在一定范围内将长期存在。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一)基本路线

又称总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而制定的行动纲领,是总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是党制定各项具体方针政策的依据,是全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纲领。

(二)形成过程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初步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方针;

②1980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概括地说,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

③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概念。标志着后来被概括为党的基本路线核心内容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逐步形成;

④1985年邓小平又进一步指出:“我们拨乱反正,就是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为了发展生产力,必须对我国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从而开始将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联系起来。

⑤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更为明确地指出:“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基本路线。”

⑥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作了明确概括;“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它的简明概括。至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完全形成。

十七大在“富强、民主、文明”后加上了“和谐”。

十八大进一步强调“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三)基本路线内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核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一,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

第二,基本途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以经济建设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第三,领导力量依靠力量——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

第四,根本立足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基本路线内容相互关系:

补充知识:党在各个时期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952年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

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969年党的九大:以阶级斗争为纲。

1987年十三大:“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

——邓小平

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

1、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2、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

3、把“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统一起来。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邓小平“两手抓”的战略思想和方针:

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打击犯罪;

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内容

党的十五大根据社会主义初级的基本路线,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这个基本纲领围绕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进一步明确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及各自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基本纲领之间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前提和基础,其核心是解放生产力,同时改革和完善生产关系,以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和文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它们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并且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根本保证。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共同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二)基本纲领与基本路线、奋斗目标的关系:

基本纲领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

基本纲领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按经济、政治、文化三个领域展开,系统地规定了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要坚持的基本政策,更加清晰地描绘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蓝图,提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五位一体总布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体现了我们党对于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

五位一体总布局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依据、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任务有机统一,对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意义重大。

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只有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三)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之间的关系

最高纲领最低纲领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阶段性时代性

正确认识和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关系

第一,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同时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党也制定了最低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就是党在现阶段的最低纲领。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关系

第二,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了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第三,科学阐明和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政治上清醒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情况汇报材 料 结合开展“讲党性、重品行、强能力、作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学习实践活动、“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服务发展、服务大局为重点,采取“五强化五提高”措施,着力加强组织部门的思想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和谐建设和制度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形象好的过硬组工队伍,全力推动组织工作上 新水平。 一、强化思想建设,提高政治素养。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积极

开展“树组工干部新形象”主题实践活动、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学习党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不断提高组工干部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积极组织组工干部到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过党日活动,到军事训练基地开展军事日活动,到农村、社区、厂矿企业开展专题调研等活动,加强对革命传统、国防形势、职业道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做好组织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强化能力建设,提高业务水平。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组工干部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注重创新业务学习、教育培训、实践锻炼,加强能力建设,提高业务水平。一是深入开展专题学习。制定学习方案,规定每周安排2至3个小时为集中学习时间,学习内容既涉及党的政治路线方针政

策、组织工作政策和有关业务知识,又包括经济、法律、科技等方面新知识。制订干部轮流授课计划,规定每月组织一次专题学习,专题内容由部各股室结合分管工作确定,并进行授课学习,既提高授课干部的综合能力,也让其他干部了解到其他股室的业务工作。二是注重选送培训教育。积极选派组工干部参加市、县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先后选送了4名组工干部到清华大学、上海浦东干部学院培训,1名组工干部到上级组织部门跟班学习,及时“充电”,扩大知识覆盖面和改善知识结构。三是鼓励参加实践锻炼。倡导组工干部联系基层,熟悉了解基层党建工作、组织工作的第一手材料,选派组工干部到不同的部门、基层单位进行学习锻炼,进一步提升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先后安排2名组工干部到县信访中心挂职,2名组工干部到农村基层驻村工作,丰富基层经验。 三、强化作风建设,提高服务质量。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管理干部的职能部

作风建设工作总结模板(完美版)

作风建设工作总结模板范文 篇一: 根据县委《关于在全县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实施意见》的总体安排,我局党工委高度重视,精心安排,在全系统扎实开展了“作风建设年”活动。通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并结合系统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发动和学习教育活动,使全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对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全系统在实现解放思想有新突破,转变职能有新举措,服务水平有新提高,干净干事有新气象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我局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工作总结如下: 一、明确指导思想和工作任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在县委召开全县“作风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后,我局党工委高度重视,立即把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列入主要工作议事日程,扎实做好各项组织实施工作。 一是抓组织领导。活动一开始,局党工委就对如何在我系统开展好这一活动进行了周密部署,并迅速开展工作,成立了局作风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由局党工委书记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局党工委副书记任副组长,成员由各分管领导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局纪工委和局办公室相关人员组成,以确保作风建设年活动顺利开展和取得成效。 二是抓计划制定。根据县委的统一部署,并结合我系统的工作实

际,制定了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并在各个阶段都先后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活动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参加对象和活动步骤,同时制定了周密的学习计划。并要求局所属各单位分别根据各自的工作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确保这次活动有计划、有步骤、有力度的进行。 三是抓宣教育。为进一步明确开展作风建设活动的意义及要达到的目的,我局在活动开始时就组织全局机关干部及下属单位有关人员召开了系统“作风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局党工委书记、局长***同志亲自作了动员讲话,就如何具体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和进一步推进系统作风建设作了详细的部署。保证活动内容落实到日常工作之中,同时,为了增加浓厚的活动氛围,我局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一是利用局电子大屏幕和内网进行“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宣传和动员;二是各单位制作了“作风建设年”活动宣传专栏,精心组织活动专题,极大地丰富了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形式和宣传面,进一步促进了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强化学习,思想认识到位 按照活动的《实施方案》和活动计划,我局迅速在全系统内掀起了作风建设理论学习的高潮。一是领导重视带头学。局党工委及时召开了民主生活会,传达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上级关于作风建设的指示要求,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对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思想认识,同时,认真地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

机关作风建设工作总结

机关作风建设工作总结 20xx年xx区档案局局机关作风建设工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委作风建 设有关规定为准则,紧紧围绕全局年度目标任务,以全 面提升执行力为重点,以建设为民务实清廉的人民满意 机关为目标,以转作风、抓落实为重点,强化执行意识,突出办事提速、服务提质、效能提升,为全局年度各项 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提供有力保障,着力打造人民满意 的服务型机关。 一、强化干部学习,奠定机关作风建设基础 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及二中、三中全会和 省市区党代会精神,中央和省市区领导讲话精神,制定 了《20xx年机关作风建设工作意见》,《关于加强和改 进领导干部学习的工作方案》等文件,以三争一创活动为主线,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 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 开展中国梦主题学习教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 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进一步深化学习实践科 学发展观活动成果,运用政治理论学习、党员活动等时机,通过组织专题辅导、举办学习讲座、举办电化教育、观看励志电影,集中抓好学习教育。全年开展形势任务

学习12次累计180人次,开展党性党风教育2次累计22人次,电化教育2次32人次。采取多种形式,认真抓好个人自学,强化学习效果,依托现代媒体、因特网等新 的学习平台,组织全体公务员做好网上公务员学习,同 时撰写学习心得,不断提高学习的实效性,进一步强化 忠诚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发干部推动发展的紧迫 感和责任感,激发干部在机关工作中比服务、比贡献、 比绩效、比创新的进取心和荣誉感,自觉把心思用在干 事业上、把精力放在抓落实上、把功夫下在求实效上, 在平凡的岗位上争创一流业绩,有效营造全局上下争先 创优、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深化三争一创活动,提升档案史志服务创新能 力 深入开展三争一创活动,争创一流工作业绩,紧贴 全区中心工作,强化服务意识。突出办事提速、服务提质、效能提升,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机关,为实现三 争一创的目标任务作出贡献。一是凝心尽力,服务发展,全面完成国家三级综合档案馆创建任务,顺利通过省档 案局的测评验收,是全市首家按新修订的《市、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测评细则》通过测评的档案馆。二是提高效能,努力提高档案利用服务水平。开展三零一展示( 服务零 距离、查档零收费、工作零投诉、展示兰台人风采)服务

进一步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调研报告记录

进一步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调研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2

3 坚持从严治部,进一步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 组织部门作为党的重要职能部 门,担负着管干部、管党员、管人才的重要职责。坚持从严治部不断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是组 织部门一贯的光荣统和优良作风。党的十七大对组织部门强自身建设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 求。如何进一步强自身建设,是摆在组织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党的 十七大精神,强部机关作风建设,部机关成立课题组,并分别到宜城、南漳、老河口等县市开 展了调查究,针对当前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存在的不足,并对存在问题的原进行了分析探讨,在 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强自身建设的建议和基本措施,旨在不断强化组工干部的自身质,进一 步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以卓有成效地工作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 障和人才支持。 一、党的十七大精神对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提出的新要求 首先,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求组织部门自身建设要有新的理念。党的十七大全面 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对推进我国社会主 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全面部署。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 七大报告中强调,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新的伟大工程,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强自身建设,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 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强思 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 重点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强 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 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达到这一目和要求,没有大局意识和创新精 神不行,没有科学的方法和求实的作风也不行。所有这些,都要求组织部门必须进一步强自身 建设,不断增强组工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更牢固地立大局观念, 把组织工作大局观作为应该和必须确立的第一观念,进一步提升组织部门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 率,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大局工作来定位组织工作的方向,自觉按照党委的中心任务和大 局要求来究部署工作,以更加宽阔的视野、更主动的姿态,开阔组织工作的思路,拓展组织工 作的领域。 其次,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要求组织部门自身建 设要有新的定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 设和党的建设共同推进的持续过程和系统工程。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既给 组织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对组织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组织工作必须从促 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从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 发展的宽广视野,寻找自己的定位,开阔自己的思路,拓宽自己的领域,发挥自己的作用。组 织部门自身建设要在指导思想上与和谐社会建设相一致,进一步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以此作 为谋划组织工作的依据、推进组织工作的动力和衡量组织工作的尺度;要在工作目上与和谐社 会建设相协调,切实发挥组织工作在促进党内和谐方面的重要职能作用,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 和谐,把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安定有序和谐服务作为组织工作的目和方向;要在工作部 署上与和谐社会建设相呼应,使组织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选人用人、制度设计、人力资源开 发和组织资源配置等,都自觉地顺应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努力把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成 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者,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坚强战斗垒,把党员队 伍建设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先锋模范,把人才队伍建设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力军。总之,要 准确把握组织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更宽广的视野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 的大局。 最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组织部门自身建设要有新的举措。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本方法是统筹兼 顾。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要求我们要善于改变以往组织工作中不合时宜的做法,按照与时俱进 的要求,切实实现“四个转变”,即在指导思想上实现由单一服从服务型向全面保障型转变,在 思维方式上实现由经验型向创新型转变,在工作方式上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在领导方 式上实现由意志型向科学型转变。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是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工作精神、价值观 念、制度内涵、道德规范的集中反,也是组工干部形象和质的综合体现。 二、当 前组织部门自身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组织部门始终围绕服务党委的中心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

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党的领导下根据中国的国情实行的社会主义,它应具有五个基本特征: 一、以民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民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位”。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江泽民同志曾号召各级领导干部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所以,以人民为本位,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基础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化资源的配置,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 三、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小平同志指出,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广大人民的普遍愿望。共同富裕,第一有个先富后富的问题,不可能大家同步富裕;第二即使大家共同富了,还应是有差别的,不搞平均主义,不然社会经济的发展就没有了动力。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实现共同富裕,要实行生产社会化和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相结合。 四、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文化。我们中华民族有优秀的文化,应当继承发扬,同时要创新先进的文化,并吸收国外优秀的文化。 五、民主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来源于人民,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把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坚持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而且我们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一)、这个阶段,是发展生产力的阶段。由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从不成熟,不完善到成熟和完备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生产力的落后是最基本的特征。 (二)、这个阶段,是发展经济的阶段。过去,我们越过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去建设社会主义,结果极大地妨碍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现在我们努力改变这种状况,实现生产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

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情况汇报材料读书人文档频道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 结合开展“讲党性、重品行、强能力、作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学习实践活动、“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服务发展、服务大局为重点,采取“五强化五提高”措施,着力加强组织部门的思想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和谐建设和制度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形象好的过硬组工队伍,全力推动组织工作上新水平。 一、强化思想建设,提高政治素养。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积极开展“树组工干部新形象”主题实践活动、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学习党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不断提高组工干部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积极组织组工干部到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过党日活动,到军事训练基地开展军事日活动,到农村、社区、厂矿企业开展专题调研等活动,加强对革命传统、国防形势、职业道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做好组织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强化能力建设,提高业务水平。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

要求组工干部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注重创新业务学习、教育培训、实践锻炼,加强能力建设,提高业务水平。一是深入开展专题学习。制定学习方案,规定每周安排2至3个小时为集中学习时间,学习内容既涉及党的政治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工作政策和有关业务知识,又包括经济、法律、科技等方面新知识。制订干部轮流授课计划,规定每月组织一次专题学习,专题内容由部各股室结合分管工作确定,并进行授课学习,既提高授课干部的综合能力,也让其他干部了解到其他股室的业务工作。二是注重选送培训教育。积极选派组工干部参加市、县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先后选送了4名组工干部到清华大学、上海浦东干部学院培训,1名组工干部到上级组织部门跟班学习,及时“充电”,扩大知识覆盖面和改善知识结构。三是鼓励参加实践锻炼。倡导组工干部联系基层,熟悉了解基层党建工作、组织工作的第一手材料,选派组工干部到不同的部门、基层单位进行学习锻炼,进一步提升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先后安排2名组工干部到县信访中心挂职,2名组工干部到农村基层驻村工作,丰富基层经验。 三、强化作风建设,提高服务质量。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管理干部的职能部门,要模范践行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要求。注重加强作风建设,形成“五办”(马上办、主动办、上门办、透明办、务实办)作风,主动服务,热情服务,使组织部门

公安系统作风建设工作总结

公安系统作风建设工作总结 一、仔细贯彻降实上级对于公安机关的各种决定精神,搞好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进行大讨论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新事情、新咨询题,别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惟独解放思想,才干习惯新形势,研究新事情,把握新规律,解决新咨询题,使思想与实际相结合,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做到实事求是;也惟独解放思想,才干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在实践中检验和进展真理,做到与时俱进。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进展反复说明,惟独别断解放思想,才干别断把革命和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重点实现三大目标要求: 1、思想观念有新转变。在公安系统党员干部中坚固树立开敞开发意识,重点要做到“五破五立”:一破别思进取、按部就班,树立遵循规律、竞争赶超的市场意识;二破怨天尤人、等待观望,树立时别我待、只争朝夕的机遇意识;三破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树立合作共赢、借力进展的开放意识;四破怕担风险、怕负责任,树立勇于干事、敢于负责的责任意识;五破个人至上、单位至上,树立环绕中心、服务进展的大局意识。 2、工作作风有新改进。结合作风整顿,着力解决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日子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咨询题,使县公安党员干部特别是局、中层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日子作风明显改进,形成求真务实、真抓实于、共谋进展的精神状态,进一步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3、重点工作有新突破。要把大讨论的成效体如今项目建设、重点工作、社会治理和行业服务及进展环境改善上。切实解决公安民警的思想作风建设,解决一些单位和工作环节办事推诿、效率低下的咨询题,真心实意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社会,为加快进展制造良好的环境。 二、深入查寻揭摆纪律作风方面的突出咨询题,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作风建设 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责任意识强。在实际工作中,各科室、各单位都能仔细履行各自的职责,别推诿、别扯皮,说配合,说协作,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具体岗位上,不管是领导干部,依然普通民警,不管是每个人都能从单位的职能动身,从自身的职责动身,自始至终,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特别是农村派出所,面对任务重、时限要求紧的工作,要别计得失,别说名利,自觉加班加点,按时、按要求,优质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做到了别误时、别误事,体现了高度的主人翁精神和事业责任感。 二是民警队伍精。以思想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为标准,把一批思想新、素养好、作风硬、能力强的民警选拔到领导岗位,别断加强单位的领导班子建设;培养造就了一批爱公安、知道业务、能吃苦、干实事的人才队伍。 三是服务意识浓。依托警务公开,要多渠道、多角度加大工作透明度,公开办事流程,减少中间环节,积极提升速度,竭诚方便基层和社会. 四是组织纪律严。仔细遵守民主集中原则,大事说团结,小事说谅解,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并榜样带头执行勤政、廉政制度。各单位都能与局党委保持高度一致,严格执行党委的决策和部署,及时制订和完善各项制度,细化分工,靠实责任,规范治理。 当前必须解决的几个咨询题; 一是要坚持用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着力解决思想状态咨询题。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机关的要求,突出抓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进展观和十七大会议精神的学习. 二是要加强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着力解决民警素养咨询题。 三是要加强单位班子建设,着力解决组织原则咨询题。各级领导班子,要严格执行民主

关于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思考

建设五型机关 树立组工形象 ——关于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思考 刘永革 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管干部、管党员、管人才的重要职能部门,其工作的好坏关系到每个干部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建设与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组工干部更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审视和检查自身的工作,敢于突破,勇于实践,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结合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组织部门应该从五个方面不断加大自身建设力度,树立良好的组工干部新形象。 一、建设“学习型”机关,成为知识广博、善于学习的组织部门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的日益加速向我们提出了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要求,这也是对组工干部提出的要求。一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知识创新的时代,胡锦涛总书记多次提出:“要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在全社会树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新时期党员队伍、干部队伍、人才队伍的多元化和复杂性要求所有组工干部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思想水平、文化水平和工作水平,不断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来应对这些变化,作为组工干部,加强终身学习已不是个人想不想、愿不愿意的主观意志,而是时代发展和组工干部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客观要求。二是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培训。充分利用组织部门干部培训工作的优势,把组工干部培训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研究制定组工干部分类培训的中长期规划,使组工干部培训制度化、规范化。开展集中培训,扩大培训规模,力争每名组工干部每年都能参加一次培训,力争把组工干部培养成为“政策通”、“多面手”、“活字典”,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加强组工干部的实践锻炼。要组织全体组工干部积极参与在职党员双重管理活动,通过在社区设岗定责、搞好政策宣传、开展联系帮扶、帮助调和矛盾、参加义务活动、联系社区党建等形式,引导组工干部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率先垂范、发挥带头作用,争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员、社情民意的调研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社区党建的联络员、文明新风的传播员,通过不同工作的历炼,不同经历的积累来增长见识、增长才干,在实践中积累新鲜经验。 二、建设“创新型”机关,成为思想解放、勇于实践的组织部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组织部门永葆活力的源泉。组织工作要有新思路、新突破、新举措,只有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要增强创新意识。树立全局意识,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概述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抓好社会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 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含义。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建设,是指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相适应的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就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通过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政策、改进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等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于社会建设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过程。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经济建设"成为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概念。但在经济建设的同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在实践中变得越来越重要。1982 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决定,从第六个五年计划开始,((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易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 ,增加了"社会发展"内容。此后,人口、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卫生健康、科技教育、社会管理等社会发展的内容逐步充实。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加了"社会更加和谐"这一国家建设的重要目标。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和"社会建设"的概念,并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原来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变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的新格局。中共十七大进一步对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行全面部署,对社会建设的任务和政策进行了专章论述。伴随对社会建设认识的逐步深化,社会建设越来越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任务,成为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涵盖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其基本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努力构建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着眼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一起,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部署、整体推进。 (二)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思想。社会建设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

机关作风建设工作总结

二OO四年机关作风建设工作总结 二OO四年是我办事处深化机关作风建设的一年,我们根据市委办、市府办《关于开展2004年机关作风建设活动的意见》(珠办发[2004]18号)和斗门区委、区府《关于开展2004年机关作风建设活动的意见》(斗字[2004]28号)的要求,在市社保中心的直接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结合斗门区社会保险工作的实际,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两创新三服务”和“亲商、助商、安商”这两个核心主题,强化基础管理,加强窗口服务,抓好队伍建设,机关作风建设取得了新成效。 一、本年度完成的工作情况 1、参加养老保险6.71万人,完成任务109.43%;参加失业保险6.14万人,完成任务107.94%;参加工伤保险6.24万人;参加医疗保险7.5万人;参加生育保险3.26万人。 2、全区离退休人员8858人,累计支付养老金 7620.56 万元;支付失业金665.87万元;办理返回原籍8759人退保申请,支付个人帐户个人缴费部分的养老金892.02万元。 3、办理门诊报销2019人次,支付医疗费 174.19万元;住院报销 3070人(次),支付医疗费903.90万元;办理生育保险待遇 615人(次),支付金额 170.77万元;工伤事故结案 396 宗,支付工

伤保险待遇 171万元。 二、机关作风建设的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加强领导,强化学习,抓好队伍思想建设 机关作风建设工作是新时期对社保工作的新要求,同时也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为了确保机关作风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我们对整个工作进行了部署。首先,为确保机关作风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我们结合办事处工作的实际,成立了机关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办事处主任、副主任分别任正、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综合部具体负责作风建设的组织实施并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其次,我们把工作人员思想工作放在首位来抓。根据市委办、市府办《关于开展2004年机关作风建设活动的意见》(珠办发[2004]18号)的要求,紧紧围绕“两创新三服务”和“亲商、助商、安商”这两个核心主题,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了学习讨论,进一步明确了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重要意义、工作重点和具体任务,明确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及要求。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定期开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廉洁奉公、干净干事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的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增强工作人员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形成爱岗敬业、扎实工作的良好工作作风;在学习方式上,以集中学习为主,业余学习为辅;在学习内容上,注重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和依法办事、干净干事为主的教育,着力加强队伍的职业道德教育,以此来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思想认

加强人事组织部门自身建设,造就党性坚强、作风过硬、工作出色的人事组织干部队伍

加强人事组织部门自身建设,造就党性坚强、作风过硬、工作出色的 人事组织干部队伍 人事组织工作是一项特殊的工作,是做思想工作、做党员工作、做干部工作的。“打铁先得自身硬”,就是首先要把自身建设搞好,要做表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给人事组织工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对人事组织干部队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公道正派,努力做到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真正把人事组织部门建设成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表率部门。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人事组织干部队伍。学习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今后人事组织部门的首要政治任务,也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抓好学习,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周密安排,精心组织,采取集中学习、专题讲座、交流研讨等有效形式,使广大人事组织干部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大精神实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围绕主题、把握灵魂、抓住精髓、明确要求,发扬理论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紧紧人事组织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人事组织干部的思想实际,确保学习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人事组织部门肩负着组织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职能,也承担着推动学习型部门和单位建设的责任,必须率先成为学习型部门。要钻研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关于组工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学习人事政策法规,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二、大力弘扬真抓实干的作风,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各项工作。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是我们人事组织部门的优良传统,也是开创人事组织工作新局面的有力保证。人事组织部门要以落实人事组织政策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工作目标责任制,健全监督制度和情况通报制度,形成狠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抓落实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向基层求教、向群众问计,从中吸取营养,丰富和提高我们自己。要研究新形势下人事组织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开展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使人事组织工作体现新时代、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当前我委在做好各项人事组织工作的同时,要重点做得工作有:一是《干部任用条例》的贯彻落实和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二是流域机构各级机关依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的实施工作;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四是开展大规模的干部培训和教育活动。三、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持人事组织部门、人事组织干部的良好形象。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牢记并做到“两个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大力加强党风党性党纪教育,认真开展人事干部行为规范教育,增强人事组织干部的道德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严格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搞好行风建设。人事组织部门很重要,地位也特殊,别人往

机关作风建设评议工作总结

机关作风建设评议工作总结 我局的行业作风建设评议活动,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供电公司的领导以及县直机关作风评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改进机关作风,文秘114网,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优化发展环境”这一主题,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在总结巩固去年开展的机关作风评议活动的基础上,结合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和规范化管理的实际,统一思想,加大力度,精心组织,扩大范围,综合治理,提高标准,扎扎实实抓好行风评议活动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统一思想,周密部署,广泛深入开展作风建设评议活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扎实推进固本强基工程建设,切实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县委、县政府决定,今年要在去年开展县直机关作风评议活动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力度,深入开展以“改进机关作风,优化发展环境”为主题的“三创新一优化”的机关作风评议活动。我局作为参评单位之一,在总结去年开展作风评议活动成果、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到县委、县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和继续推进作风建设的决心。供电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深入开展作风评议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迫切需要,是依靠人民群众实施监督、促进供电行业作风建设的有效形式,是加强供电干部员工队伍建设、解决存在问题的客观要求,是推动供电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强大动力。为确保今年我局作风建设评议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并取得实效,我局领导班子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扎实细致,积极采取措施,扎实推进作风评议各阶段工作,其中: 学习动员、统一思想阶段。局党政领导班子通过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在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有关文件、指示精神的基础上,升温加压,迅速成立了两个专门工作机构:一个是局行业作风建设评议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领导小组组长由张局长担任,黄副局长为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另一个是针对镇级供电营业所行风建设评议工作而成立的局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小组,加强对作风建设评议工作的领导,各单位也相应成立了作风建设评议工作机构。与此同时,局还制订了工作计划和措施,印发了《供电局行业作风评议工作实施计划》(丰供电 (丰电党[2004]03字[2004]16号文)、 《供电局200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工作计划》 号)、《供电局2004年行业作风评议工作计划表》和《关于做好镇级供电所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的通知》(丰供电函[2004]40号),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作风评议活动。3月29日结合年终工作总结暨新年工作安排,局党委就开展行业作风评议活动进行了全面动员,全局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窗口单位班、组长以上骨干共80多人参加了动员大会。局一把手张局长在会上作了动员讲话,并认真传达学习了县直机关作风评议工作总结表彰大会精神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县直机关作风评议工作的实施办法》。行业作风建设评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黄副局长对作风评议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局属各单位和班组结合各自生产工作实际,采取召开班组会、职工代表会等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胡锦涛同志“为民、务实、清廉”的讲话和“两会”精神,学习新党章、“两个条例”和上级有关作风建设会议、文件精神。通过层层动员,广泛发动,广大员工都能够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对待作风评议、投入作风评议,形成了人人自觉参与作风评议、个个为局良好形象争光的良好氛围,确保了我局作风评议活动的广泛深入地开展。 征求意见、查找问题阶段。结合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征集意见和建议,查找存在问题。一是以股所室站为单位,组织员工学习、讨论、细分析、严自查。按照行风评议的要求和工作标准,从单位查起、从班组查起、从自己查起,重点是查思想认识和具体行动,看是否树立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思想,是否自觉遵守《电业职工职业道德规范》、是否落实供电服务各项承诺,搞好供电优质服务。二是深入基层,深入班组,不留死角。六月中、下旬抽调人员分两个组对全县镇级供电营业所民主评议行风工作进行大检查,面对面

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突出问题 1、人员结构趋于合理,但有待于进一步优化。一是专业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据调查统计,我部23名干部法律类毕业的16人,约占69.5%;管理类毕业的3人,占13%;文史哲类毕 业的2人,约占8.7%。由此可见,我部干部理科毕业的人员少,系统学习过并懂得经济管理知识的不多,而学过法律、文史哲等文科专业知识的干部占绝大多数。二是性别结构搭配失衡。20xx年以前我部只有1名女干部,现有女性组工干部4人,男女性别比依然高达4. 75:1,性别搭配的比例依然不太合理,对女性组工干部在开展组织工作中的优势重视和发挥得不够。 2、队伍素质明显提升,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一是理论素养有欠缺。有的干部对理论学 习根本没有深入研学的兴趣,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系统性、经常性学习不够。平时搞政治理论学习也只是读读报纸、看看文件,对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理论理解得不透,因而理论功底不牢,理论水平不高,思路不开阔,运用理论指导组织工作实践的能力比较弱。二是知识面偏窄。有的干部到组织部门工作的时间不长,只熟悉与自己岗位相关的组工业务知识,对整个组织系统的工作业务还不能全面地、熟练地掌握。有的干部对领导科学、行为管理学、心理学等与组织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很少去学习运用,对工业、农业、财税等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也了解和掌握得不多。据调查统计,有近74%的干部平常最喜欢阅读文学作品。三是组织协调能力较弱。有的干部沟通能力不够,搞好部门之间、单位之间、同事之间,以及与上级、同级、下级之间的关系协调做得不够,推动工作乏力。总之,目前组织部门的复合型人才相对匮乏。 3、工作作风比较扎实,但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一是干部激情逐渐消减,内动力不强。随 着在组织部门工作时间的慢慢拉长,有的干部开始在工作上有混日子的思想,把主要精力花在迎来送往搞应酬的时候多,花在积极进取干工作的时候少,工作得过且过。有的干部的精神状态不够振奋,争先创优的思想观念比较淡薄,工作目标定得太低,工作一般化、表面化。有的干部认为进了组织部等于进了“保险箱”,进取心、事业心减弱,工作缺少冲劲。有的干部“甘当人梯”思想树立得不牢,攀比政治待遇,思动思迁。二是特色工作明显欠缺,创新力不强。有的干部工作中求稳怕乱的惯性思想占主导,习惯于跟着做,习惯于“穿新鞋,走旧路”,被动应付上面检查的时候多。有的干部工作上想不出新思路,拿不出新举措,在如何推动工作上台阶、创特色上想得不深,工作年复一年,不少工作始终是山河依旧。即使有些工作有所创新,也只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没有什么重大突破,没有多少影响。三是机关纪律有所松驰,约束力不强。有的干部上班有迟到早退的现象。有的干部利用上班时间办私事,有事不请假等作风散漫的现象。有的干部自我约束力不强,随意接受基层单位的吃请。 二、原因分析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练习题

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选择题 1.1978年9月,针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前途问题,邓小平提出“归根到底要发展生产力”。不久,中共中央召开重要会议,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路线,并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次会议是()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十四大 2.邓小平说:“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我们就是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方针政策。材料中所说的农村改革是属于()A.思想改革B.经济改革 C.政治改革 D.对外开放 3.汕头是我国新时期第一批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汕头经济特区设立于() A.二十世纪70年代 B.二十世纪80年代 C.二十世纪90年代 D.二十一世纪初4.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材料中所说的后一个“改变组织方式”指的是() A.深入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现土地归农民所有 5.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兴建经济特区 C.建立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 D.开发上海浦东6.对联折射了社会生话,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所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是()A.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不忘毛主席 B.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C.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7.右边是某县粮食产量变化表。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实施对外开放战略 B.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8.某县一农户的墙上还留有一条“坚定不移的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前进”标语。从内容上分析,这条标语应出现在() A.三大改造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9.“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 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歌词中盛赞的这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 A.倡导改革开放,实现伟大转折 B.南方谈话,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C.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 D.港澳回归,实践“一国两制”构想 10. 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A.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B.设珠江三角洲开放区 C.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D.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11. 胡锦涛曾引用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鼓舞和祝福深圳人民。1992年,为深圳“扶摇直上”再添动力的是() A.“一五”计划的执行 B.大跃进运动的发动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南方谈话”的发表 12.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为() A.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 C.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 时代特征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时代的时代特征。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名字所反映的新中国的历史进程,正确的是() ①王文革②周援朝③张跃进④李开放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③①④D.②①③④ 14. 某班同学举行以“新中国的土地制度”为主题的学习活动,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土地改革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已基本完成 B.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了“干部敲敲钟,社员磨洋工”现象的出现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5. 图表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四个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其中1949?1956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改革开放,坚定不移16. 中国粮食生产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1979—1984年间的4.9%。粮食生产年增长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③杂交水稻技术的不断提高④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 A.①② B.③④ C. ②③ D. ①④17.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首歌描绘的两位领导人是()A.毛泽东和邓小平 B.孙中山和邓小平 C.孙中山和毛泽东 D.刘少奇和邓小平18.小超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珠海特区的发展”、“邓小平画像”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土地制度改革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现代中国农村巨变D.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失误与成功19. 邓小平说:“在经济政策上……要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生活先好起来。”下列举措不是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A.设立经济特区 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实行“包产到户”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0. 1979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的”分地”与建国初期土地改革时的”分地”相比,两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