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网络与信息安全概论-作业-第一章

网络与信息安全概论-作业-第一章

网络与信息安全概论-作业-第一章
网络与信息安全概论-作业-第一章

网络与信息安全概论作业1

一、思考题:

1.1 OSI安全框架是什么?

答:OSI安全体系结构是一个架构,它为规定安全的要求和表征满足那些要求的途径提供了系统的方式。该文件定义了安全攻击、安全机制和安全服务,以及这些范畴之间的关系。

1.2被动和主动安全威胁的区别是什么?

答:被动攻击的特性是对传输进行窃听和监测。攻击者的目标是获得传输的信息。消息内容的泄漏和流量分析就是两种被动攻击。被动攻击由于不涉及对数据的更改,所以很难觉察。典型主动攻击包括对数据流进行修改或伪造数据流,它可以分为四类:伪装、重放、消息修改和拒绝服务。主动攻击与被动攻击相反。被动攻击虽然难以被监测到但可以防止,另一方面因为物理通信设施、软件和网络本身所潜在的弱点具有多样性,主动攻击难以绝对预防,但容易检测。所以重点在于检测并从破环或造成的延迟中恢复过来。因为检测主动攻击有一种威慑效果,所以可在某种程度上阻止主动攻击。

1.3 列出并简短地定义被动和主动安全攻击的种类。

答:被动攻击指消息内容发布与流量分析,对传输中的明文进行窃听,导致信息泄露。主动攻击指对信息进行伪装、重复和修改,以及拒绝服务。

1.4列出并简短地定义安全服务的种类。

答:①身份认证:确定通讯实体身份的真实性。

②访问控制:阻止越权的资源使用行为(这项服务是用来控制谁可以使用资源;在何种条件下可以获得使用权以及可以使用哪些资源。)

③数据保密性:保护数据以免受到未授权披露。

④数据完整性:确保收到授权实体所发送的正确数据(指未经修改、潜入、删除或重复的数据)。

⑤不可否认性:提供保护以防止某一实体抵赖自己发送或接收的信息。

⑥可用性服务:根据系统的性能规格,通过被授权的系统实体获得系统或系统资源的进入权和使用权(当用户发出请求时,系统将根据其设定,为使用者提供服务)。

1.5列出并简短地定义安全机制的种类。

答:特定安全机制(可以并入适当的协议层以提供一些OSI安全服务不具有普适性):加密、数字签名;访问控制;数据完整性;认证交换、流量填充;路由控制、公证。

普遍的安全机制(不局限于任何OSI安全服务或协议层次的机制,具有普适性):可信功能、安全标签;事件检测、安全审计;安全恢复。

二、习题:

1.1 考虑一个自动柜员机(ATM),用户为其提供个人身份码(PIN)和账户访问的卡。给出有关这个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要求的例子,就每一个例子说明要求的重要性程度。

答:①ATM保密性要求:由于ATM使用具有私密性,使用时都是用户独自一人,且系统需要根据账户访问卡和个人身份码进行系统授权和操作,因此ATM保密性的重要性程度低。

②完整性要求:由于ATM根据用户请求完成操作,且操作涉及经济利益,因此对数据的正确性有较高要求,若用户通过手段修改、伪装或删除数据,将造成较大损失,所以完整性的重要程度为高。

③可用性要求:ATM的系统使用授权环节非常重要,是否对正确的实体进行授权直接关系到用户的个人财产安全,因此在授权时需要用户的账户访问卡和个人身份码进行认证,双重认证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系统安全,故ATM可用性的重要程度为中。

1.2 以电话交换系统为例重做习题1.1。电话交换系统根据呼叫用户呼叫的电话号码通过交换网络路由呼叫。

答:①电话交换系统保密性要求:对于一般用户来说,通话内容的保密性并不是最重要的,但出于对用户的隐私保护,又有一定要求。因此该系统保密性的重要程度为中。

②完整性要求:拨打电话时,能否接通正确的通话人,以及通话内容能否完整清晰地从呼叫方传送到被叫方,是最重要的。因此系统完整性的重要程度为高。

③可用性要求:由于电话交换系统是面向公众,且无特定授权要求,故该系统可用性的重要程度为低。

1.3 考虑为各种组织产生文档的桌面发布系统。

(a)给出一种发布类型的例子,此时对存储数据的保密性是最重要的。

(b)给出一种发布类型的例子,此时对存储数据的完整性是最重要的。

(c)给一个例子,其对系统可用性的要求是最重要的。

答:(a)招投标文档发布过程中,由于竞标企业存在竞争关系,各企业标书内容为商业机密,因此此时对数据的保密性是最重要的。

(b)金融系统发布股票交易行情时,其所发布的信息内容不能有任何差错,因此对存储数据的完整性是最重要的。

(c)政府机关向公众发布重要信息时,信息发布的授权主体是最重要的,因此这种情况下,对系统的可用性要求最高。

1.4 对于下面的资产,当发生保密性、可用性和完整性损失时,分别为其产生的影响划分低、中和高等级,并陈述理由。

(a)在自己的网络服务器上管理公开信息的组织。

(b)法律执行组织管理极端敏感的调查信息。

(c)金融机构管理例行的行政信息(非隐私信息)。

(d)合同签订机构的大单收购信息系统,包含敏感、预投标阶段的合同信息和例行的行政信息。请分别评价这两份信息资产的影响情况以及整个信息系统的影响情况。

(e)电厂包含有SCADA(监管控制和数据获取)系统,该系统负责为军事设施

提供电能分发。SCADA系统包含有实时传感器数据和例行的行政信息。请分别评价这两份信息资产的影响情况以及整个信息系统的影响情况。

答:(a)在自己的网络服务器上管理公开信息,不涉及保密内容,因此保密性损失的影响为低;由于是公开信息,对其正确性要求较高,因此完整性损失的影响为高;由于组织在自己的网络服务器上进行信息发布,因此对系统的管理权限高,且组织自身为授权主体,所以可用性损失的影响为中。

(b)由于涉及极端敏感的调查信息,该部分信息不可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披露,因此保密性损失的影响为高;调查信息的内容可能会随时间的变化发生改变或修正,因此完整性损失的影响为低;由于信息涉密因此对进行信息管理的授权主体需要有较为严格的系统进入及使用资格检查,所以可用性损失影响为中。

(c)由于是非隐私的行政信息,因此保密性损失的影响为低;行政信息涉及面较广且正确性比较重要,因此完整性损失的影响为高;金融机构非一般机构,通常会有涉密资源,因此对于授权主体的认证要求较高,所以可用性损失的影响为中。

(d)由于包含敏感、预投标阶段的合同信息,该部分内容通常为商业机密,因此保密性损失的影响为高;由于合同信息和行政信息有一定正确性要求,因此完整性损失的影响为低;由于大单收购牵扯商业机密较多,因此对授权实体的认证非常重要,所以可用性损失的影响为中。

(e)①电厂系统:SCADA系统中的监管控制和数据获取的信息内容相对不敏感,因此保密性损失的影响为低;该系统为军事设施提供电能分发,要求操作的准确性,因此完整性损失的影响为高;由于涉及军事资源,因此对授权实体认证有一定要求,故可用性损失的影响为中。

②SCADA系统:该系统包含实时传感器数据和例行的行政信息,对保密要求不高,因此保密性损失的影响为低;由于涉及实时传感器数据和行政信息,有一定的正确性要求,因此完整性损失影响为中;该系统需由专门授权实体进行修改操作,因此对身份认证要求高,故可用性损失的影响为高。

③整个系统:针对整个电厂及SCADA系统,并无特殊的保密要求,故保密性损失的影响为低;其数据内容涉及监管控制、数据获取、军事设施电能分发、传感器数据和例行行政信息有较高正确性要求,因此完整性损失的影响为中;电厂和SCADA对授权实体认证有着很高要求,因此必须确认系统操作实体的身份,故可用性损失的影响为高。

1.5 类似于表1.4,画一个矩阵来表明安全服务和安全攻击的关系。

1.6 类似于表1.4,画一个矩阵来表明安全机制和安全攻击的关系。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网络与信息安全概论,第三章 作业

网络与信息安全概论作业3 一、思考题: 3.1 为什么说研究Feistel密码很重要? 答:Feistel 密码结构是用于分组密码中的一种对称结构。Feistel提出利用乘积密码可获得简单的代换密码,乘积密码指顺序的执行两个或多个基本密码系统,使得最后结果的密码强度高于每个基本密码系统产生的结果。他的优点在于:由于它是对称的密码结构,所以对信息的加密和解密的过程就极为相似,甚至完全一样。这就使得在实施的过程中,对编码量和线路传输的要求就减少了几乎一半。此外,Feistel密码结构开辟了新的加密算法模式,很多密码标准都采用了Feistel 结构,其中包括DES。 3.2 分组密码和流密码的区别是什么? 答:分组密码是将一个明文分组作为整体加密并且通常得到的是与明文等长的密文分组。流密码是每次加密一个字节或一个位。 3.3 为什么使用表3.1所示的任意可逆代替密码不实际? 答:对于像N=4这样的较小分组,密码系统等价于传统代替密码。用明文的统计分析方法攻击它是轻而易举的。这种脆弱性并非来自于代替密码,而是因为使用的分组规模太小。如果N充分大,并且允许明密文之间采用任意的变换,那么明文的统计特征将被掩盖从而不能用统计方法来攻击这种体制,但是对于系统来说不切实际。从实现的角度来看,分组长度很大的可逆代换结构是不实际的。如果分组长度太小,系统则等价于古典的代换密码,容易通过对明文的统计分析而被攻破。表3.1定义了n=4时从明文到密文的一个可逆映射,

其中第2列是每个明文分组对应的密文分组的值,可用来定义这个可逆映射。因此从本质上来说,第2列是从所有可能映射中决定某一特定映射的密钥。这个例子中,密钥需要64比特。一般地,对n比特的代换结构,密钥的大小是n×2n比特。如对64比特的分组,密钥大小应是64×264=270≈1021比特,因此难以处理。 3.4 什么是乘积密码? 答:乘积密码就是以某种方式连续执行两个或多个简单密码(如替代、置换),以使得所得到的最后结果或乘积从密码编码的角度比其任意一个组成密码都更强的分组密码。 3.5 混淆与扩散的差别是什么? 答:(1) 扩散(diffusion):将明文的统计特性散布到密文中去,实现方式是使得明文的每一位影响密文中多位的值,使得每一字母在密文中出现的频率比在明文中出现的频率更接近于相等。其方法是尽可能的使明文和密文间的统计关系变得复杂,以挫败推倒出密钥的企图。 (2) 混淆则是尽可能的使密文和加密密钥间的统计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以阻止攻击者发现密钥。其目的在于使作用于明文的密钥和密文之间的关系复杂化,使明文和密文之间、密文和密钥之间的统计相关特性极小化,从而使统计分析攻击不能奏效。 3.6 哪些参数与设计选择决定了实际的Feistel密码算法? 答:(1) 分组长度:分组越长意味着安全性越高,但是会降低加/解密的速度。 (2) 密钥长度:密钥越长意味着安全性越高,但是会降低加/解密的速度。 迭代轮数:Feistel密码的本质在于单轮不能提供足够的安全性,而多轮加密可取的很高的安全性。景点轮数是16。 (3) 子密钥产生算法:子密钥产生越复杂,密码分析就越困难。

学校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自查报告

学校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中心《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的通知》和《终端计算机安全使用规范》的要求,为了进一步促进我校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本着“责任到人,一丝不苟”的指导思想,做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提高班班通设备及微机室学生用机、教师个人用机的使用效能,特对我校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的建设和管理情况进行自查。具体情况整理如下: 一、责任到人 1、教师个人电脑由使用教师做好日常维护,学校电教小组负责监督、检查、维修。 2、本学期配备的教室班班通设备由学校统一管理,班主任为第一责任人,任课教师为第二责任人,分别签订了各自的管理使用责任书,并做好日常的使用记录,各教室张贴班班通管理使用制度。 3、微机室用机由微机老师负责管理维护,做好使用记录。 二、认真组织使用培训和安排各项检查、统计工作。 1、各教室班班通的使用情况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点。我们有计划地组织老师们进行操作使用方面的培训。每月对各班级的班班通使用记录本进行检查记录。每周组织班班通小助手对各班课间和下午放学时的

设备关闭情况进行随机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为所有班班通设备统一安装了杀毒软件。 2、定期在校园网上提醒全体教师对个人电脑进行病毒查杀,并随时解决教师电脑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故障。 3、微机室的电脑由微机老师定期更新查杀,每学期末上交学生操作使用记录。 三、通过自查发现的问题及工作中的不足 1、通过自查,我们发现有的教师机桌面文件比较杂乱,有的杀毒更新不及时,教师个人或办公室的IP地址混乱;有的班班通设备还不能完全按要求及时地做好一些设备的关闭;微机室的电脑配置较低,速度较慢等。 2、之前,对教师用机的管理和检查工作做得还不太到位,基本处于放任自由管理状态,安装的软件等比较杂乱。 3、电教小组负责人其他任务多,在完成全校所有计算机管理工作时显得力不从心,有时觉得分身无术。 四、整改措施 1、首先成立电教小组,增加人手,成员分工合作,增强对全校计算机的维护与监管力度。

信息安全概论1

二、填空题 1套 1.__数字签名技术___是实现交易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它的实现基础就是加密技术,够实现电子文档的辨认和验证。 2.根据原始数据的来源IDS可以分为: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 3.____PKL__是创建、颁发、管理和撤销公钥证书所涉及的所有软件、硬件系统,以及所涉及的整个过程安全策略规范、法律法规和人员的集合。 4._计算机病毒_是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能自我复制,通常嵌入在计算机程序中,能够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的使用。 5.证书是PKI的核心元素,___CA__是PKI的核心执行者。 6.__蠕虫____是计算机病毒的一种,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安全漏洞来复制自身的一段代码。 7._特洛伊木马__只是一个程序,它驻留在目标计算机中,随计算机启动而自动启动,并且在某一端口进行监听,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识别,然后对目标计算机执行相应的操作。 8.特洛伊木马包括两个部分:被控端和___控制端______。 9._网页病毒__是利用网页来进行破坏的病毒,它存在于网页之中,其实是使用一些脚本语言编写的一些恶意代码,利用浏览器漏洞来实现病毒的植入。 10._网页挂马_是指黑客自己建立带病毒的网站,或者入侵大流量网站,然后在其网页中植入木马和病毒,当用户浏览到这些网页时就会中毒。 1.主机不能保证数据包的真实来源,构成了IP地址欺骗的基础。( √ ) 2.DNS欺骗利用的是DNS协议不对转换和信息性的更新进行身份认证这一弱点。( √ ) 3.身份认证一般都是实时的,消息认证一般不提供实时性。 ( √ ) 4.防火墙无法完全防止传送已感染病毒的软件或文件。( √ ) 5.KV300杀病毒软件可以清除计算机内的所有病毒。( ×)改正:KV300杀病毒软件只能清除部分病毒,有些未知病毒清除不了。 1.数据包过滤的安全策略基于哪几种方式?答:(1)数据包的源地址,(2)数据包的目的地址,(3)数据包的TCP/UDP源端口,(4)数据包的TCP/UDP目的端口,(5)数据包的标志位,(6)传送数据包的协议。 2.简述包过滤技术。答:防火墙在网络层中根据数据包的包头信息有选择地允许通过和阻断。依据防火墙内事先设定的规则检查数据流中每个数据包的头部,根据数据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TCP/UDP源端口号、TCP/UDP目的端口号和数据包头中的各种标志位等因素来确定是否允许数据包通过。其核心是安全策略即过滤规则设计。 3.计算机病毒的特征是什么?答:1)传染性:病毒通过各种渠道从已被感染的计算机扩散 到未被感染的计算机。2)隐蔽性:病毒一般是具有很高的编程技巧的、短小精悍的一段代码,躲在合法程序当中。很难与正常程序区别开来。3)潜伏性:病毒进入系统后一般不会马上发作,可以在一段时间内隐藏起来,默默地进行传染扩散而不被发现。一旦触发条件满足就发作。4)多态性:病毒试图在每次感染时改变形态;使对它的检测变得困难。病毒代码的主要部分相同,但表达方式发生了变化。5)破坏性:病毒一旦 1

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桑梓镇辛撞中心小学 2018.9

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学校校园网是为教学及学校管理而建立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目的在于利用先进实用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实现校园内计算机互联、资源共享,并为师生提供丰富的网上资源。为了保护校园网络系统的安全、促进学校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和发展,保证校园网络的正常运行和网络用户的使用权益,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特制定如下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1、本管理制度所称的校园网络系统,是指由校园网络设备、配套的网络线缆设施、网络服务器、工作站、学校办公及教师教学用计算机等所构成的,为校园网络应用而服务的硬件、软件的集成系统。 2、校园网络的安全管理,应当保障计算机网络设备和配套设施的安全,保障信息的安全和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3、按照“合法合规,遵从标准”的原则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网络及信息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相应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工作,定期对相应的网络用户进行有关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教育并对上网信息进行审查和监控。 4、所有上网用户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安全保密制度,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负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联网计算机从事危害校园网及本地局域网服务器、工作站的活动。 5、进入校园网的全体学生、教职员工必须接受并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及学校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必须接受学校校园网络及信息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进行的网络系统及信息系统的安全检查。

6、使用校园网的全体师生有义务向校园网络及信息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和有关部门报告违法行为和有害信息。 第二章网络安全管理细则 1、网络管理中心机房及计算机网络教室要装置调温、调湿、稳压、接地、防雷、防火、防盗等设备,管理人员应每天检查上述设备是否正常,保证网络设备的安全运行,要建立完整、规范的校园网设备运行情况档案及网络设备账目,认真做好各项资料(软件)的记录、分类和妥善保存工作。 2、校园网由学校信息中心统一管理及维护。连入校园网的各部门、处室、教室和个人使用者必须严格使用由信息中心分配的IP地址,网络管理员对入网计算机和使用者进行及时、准确登记备案,由信息中心负责对其进行监督和检查。任何人不得更改IP及网络设置,不得盗用IP地址及用户帐号。 3、与校园网相连的计算机用户建设应当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和规定,校园内从事施工、建设,不得危害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 4、网络管理员负责全校网络及信息的安全工作,建立网络事故报告并定期汇报,及时解决突发事件和问题。校园网各服务器发生案件、以及遭到黑客攻击后,信息中心必须及时备案并向公安机关报告。 5、网络教室及相关设施未经校领导批准不准对社会开放。 6、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规定,完成定级、备案等工作,留存安全审核日志。校园网中对外发布信息的Web服务器中的内容必须经领导审核,由负责人签署意见后再由专人(信息员)发布。新闻公布、公文发布权限要经过校领导的批准。门户网站不得链接企业网站,不得发布商业广告,不得在网页中设置或植入商品、商业服务的二维码。

网络与信息安全概论,第十一章 作业

网络与信息安全概论11章课后习题 一、思考题: 11.1 消息认证是为了对付哪些类型的攻击? 答:伪装(假冒)、篡改内容、修改顺序、修改时间(包括重放) 11.2 消息认证或数字签名方法有哪两层功能? 答:任何消息认证或数字签名机制基本分两步: 产生认证符(是一个用来认证消息的值)的函数; 将该函数作为原语使接收方可以验证消息真实性的认证协议。 11.3 产生消息认证有哪些方法? 答:用于消息认证的最常见的密码技术是消息认证码和安全散列函数。MAC是一种需要使用密钥的算法,以可变长度的消息和密钥作为输入,产生一个认证码。拥有密钥的接受方产生一个认证码来验证消息的完整性。哈希函数将可变长度的消息映射为固定长度的哈希值,或叫消息摘要。对于消息认证来说,安全散列函数还必须以某种方式和密钥捆绑起来。 11.4 对称加密和错误控制码一起用于消息认证时,这两个函数必须以何种顺序执行? 答:先错误控制码后对称加密。 11.5 什么是消息认证码? 答:消息认证码,是用来保证数据完整性的一种工具,可以防止数据未经授权被篡改,用数学语言描述,

是一个让双方共享的密钥k和消息m作为输入函数,如果将函数记为mask (m),这个函数值就是一个认证标记。 11.6 消息认证码和散列函数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答:消息认证码(MAC):依赖公开函数,密钥控制下对消息处理,生成定长认证标识,并加以认证。 散列函数:将任意长度的消息换为定长的消息摘要,并加以认证。 11.7 为提供消息认证,应以何种方式保证散列值的安全? 答:a.用对称密码对消息及附加在其后的散列码加密。 b.用对称密码仅对散列加密。 c.用公钥密码和发送方的密钥仅对散列加密。 d.若希望保证保密性有希望有数字签名,则先用发送方的密钥对散列码加密 e.该方法使用散列函数但不使用加密函数来进行消息认证。 f.如果对整个消息和散列码加密,则(e)中的方法可提供保密性。 11.8 为了攻击MAC算法必须要恢复密钥吗? 答:不需要。 11.9 安全散列函数需要具有哪些特性? 答:1.H可应用于任意大小的数据块。 2.H产生定长的输出。 3.对任意给定的x,计算H(x)比较容易,用硬件和软件均可实现。 4.对任意给定的散列码h,找到满足H(x)=h的x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有些文献中称之为单向性。 5.对任何给定的分组x,找到满足y≠x且H(x)=H(y)的y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我们有时称之为抗弱碰

《信息安全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信息安全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课程性质:学科教育(必修) 总学时:41(授课学时32,实验学时9)学分:2 适用专业: “信息安全概论”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 “信息安全概论”是学科教育平台必修课,适用所有理工科专业。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了解信息安全的相关技术及知识体系,掌握加密、认证、访问控制、防火墙、入侵检测、虚拟专用网、网络攻击等信息安全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培养学生用信息安全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为毕业后从事信息化密码保障工作做准备。 二、教学说明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信息安全概述、网络与系统攻击技术、密码与加密技术、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网络安全协议与虚拟专用网技术、信息安全管理等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涉及知识面较广,与应用联系密切以及知识更新较快等特点,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使用翻转课堂、慕课等学习方式扩充课堂教学内容,使用案例分析与讨论、项目研究等方式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信息安全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研究成果和解决方案,对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应用下的信息安全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和讨论。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网络攻击技术以及常见信息安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本课程的先修课为“计算机网络”。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信息安全概述 (一)教学内容 1.信息安全基本概念; 2.OSI安全体系结构; 3.信息安全保障; 4.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内容。 (二)教学要求 了解信息技术与产业繁荣与信息安全威胁的挑战;了解产生信息安全问题的技术原因;掌握信息安全及信息系统安全的概念;掌握OSI安全体系结构;掌握信息安全保障思想;了解我国信息安全事业的发展概况;了解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密码与加密技术 (一)教学内容 1.密码学概述; 2.对称密码技术及应用; 3.公钥密码技术及应用; 4.散列函数技术及应用;

信息安全概论-张雪锋-习题答案

信息安全概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主编:张雪锋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第一章 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信息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的理解。 答:该题为论述题,需要结合实际的信息系统,根据其采取的安全策略和防护措施展开论述。 2、当前信息系统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有哪些? 答:对于信息系统来说,安全威胁可以是针对物理环境、通信链路、网络系统、操作系统、应用系统以及管理系统等方面。通过对已有的信息安全事件进行研究和分析,当前信息系统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包括:信息泄露、破坏信息的完整性、非授权访问(非法使用)、窃听、业务流分析、假冒、网络钓鱼、社会工程攻击、旁路控制、特洛伊木马、抵赖、重放、计算机病毒、人员不慎、媒体废弃、物理侵入、窃取、业务欺骗等。 3、如何认识信息安全“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 答:该题为论述题,可以从人事管理、设备管理、场地管理、存储媒介管理、软件管理、网络管理、密码和密钥管理等方面展开论述。 第二章 1、古典密码技术对现代密码体制的设计有哪些借鉴? 答:一种好的加密法应具有混淆性和扩散性。混淆性意味着加密法应隐藏所有的局部模式,将可能导致破解密钥的提示性信息特征进行隐藏;扩散性要求加密法将密文的不同部分进行混合,使得任何字符都不在原来的位置。古典密码中包含有实现混淆性和扩散性的基本操作:替换和置乱,这些基本操作的实现方式对现代密码体制的设计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2、衡量密码体制安全性的基本准则有哪些? 答:衡量密码体制安全性的基本准则有以下几种: (1)计算安全的:如果破译加密算法所需要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时间是现实条件所不具备的,那么就认为相应的密码体制是满足计算安全性的。这意味着强力破解证明是安全的。 (2)可证明安全的:如果对一个密码体制的破译依赖于对某一个经过深入研究的数学难题的解决,就认为相应的密码体制是满足可证明安全性的。这意味着理论保证是安全的。 (3)无条件安全的:如果假设攻击者在用于无限计算能力和计算时间的前提下,也无法破译加密算法,就认为相应的密码体制是无条件安全性的。这意味着在极限状态上是安全的。 3、谈谈公钥密码在实现保密通信中的作用。 答:基于对称密码体制的加密系统进行保密通信时,通信双方必须拥有一个共享的秘密密钥来实现对消息的加密和解密,而密钥具有的机密性使得通信双方如何获得一个共同的密钥变得非常困难。而公钥密码体制中的公开密钥可被记录在一个公共数据库里或者以某种可信的方式公开发放,而私有密钥必须由持有者妥善地秘密保存。这样,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某种公开的途径获得一个用户的公开密钥,然后与其进行保密通信,而解密者只能是知道相应私钥的密钥持有者。用户公钥的这种公开性使得公钥体制的密钥分配变得非常简单,目前常用公钥证书的形式发放和传递用户公钥,而私钥的保密专用性决定了它不存在分配的问题,有效

网络与信息安全概论,第十四章 作业

网络与信息安全概论14章课后习题 一、思考题: 14.1 列出在两个通信方之间分发密钥的方法? 答:1. A选择一个密钥后一物理的方式传递给B。 2. 第三方选择密钥后物理地传递给A和B。 3. 如果A和B先前或者最近使用过一个密钥,则乙方可以将新密钥用旧密钥加密后发送给另一方。 4. 如果A和B到第三方C有加密连接,则C可以在加密连接上传送密钥给A和B。 14.2 会话密钥和主密钥之间有什么不同? 答:主密钥是被客户机和服务器用于产生会话密钥的一个密钥。这个主密钥被用于产生客户端读密钥,客户端写密钥,服务器读密钥,服务器写密钥。主密钥能够被作为一个简单密钥块输出。 会话密钥是指:当两个端系统希望通信,他们建立一条逻辑连接。在逻辑连接持续过程中,所以用户数据都使用一个一次性的会话密钥加密。在会话和连接结束时,会话密钥被销。 14.3 什么是临时交互号? 答:用户A向KDC发送包请求一个会话密钥来保护到B的逻辑安全,其中包括A、B的身份以及该次传输的唯一标识N1,并称其为临时交互号。 14.4 什么是密钥分发中心? 答:负责为用户分发密钥,且用户和密钥分发中心共享唯一密钥。 14.5 基于公钥加密的两种不同的密钥分发方法是什么? 答:公钥授权和公钥证书。

14.6 列出四种公钥分发模式的类型? 答:公开发布、公开可访问的目录、公钥授权和公钥证书。 14.7 公钥目录的必要要素是什么? 答:一是目录管理员的私钥安全,二是目录管理员保存的记录安全。 14.8 什么是公钥证书? 答:双方使用证书来交换密钥而不是通过公钥管理员。证书包含公钥和公钥拥有者的标志,整个数据块有可信的第三方进行签名。 14.9 公钥证书的使用有哪些要求? 答: 1. 任何通信方可以读取证书并确定证书拥有者的姓名和公钥。 2. 任何通信方可以验证该证书出自证书管理员,而不是伪造的。 3. 只有证书管理员可以产生并更新证书。 4. 任何通信方可以验证证书的时效性。 14.10 X.509标准的用途是什么? 答:X.509标准是一个广为接受的方案,用来规范公钥证书的格式。X.509证书在大部分网络安全应用中都有使用,包括IP 安全、传输层安全(TLS)和S/MIME。 14.11 什么是证书链? 答:数字证书由颁发该证书的CA签名。多个证书可以绑定到一个信息或交易上形成证书链,证书链中每一个证书都由其前面的数字证书进行鉴别。最高级的CA必须是受接受者信任的、独立的机构。

16秋《信息安全概论》在线作业1剖析

请同学及时保存作业,如您在20分钟内不作操作,系统将自动退出。 16秋《信息安全概论》在线作业1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一、单选题(共25 道试题,共100 分。) 1. 数字签名机制取决于两个过程()。 A. 加密过程和验证过程; B. Hash散列过程和签名过程; C. 签名过程和验证过程; D. 加密过程和Hash散列过程 满分:4 分 2. 我国信息论专家钟义信教授将信息定义为()。 A. 信息是用来减少随机不定性的东西 B. 信息是人们在适应外部世界,且该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互相交换的内容的名称。 C. 信息是反映事物的形式、关系和差别的东西,它包含在事物的差异之中,而不在事物本身。 D.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 满分:4 分 3. 下面关于隔离网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能够发现已知的数据库漏洞 B. 可以通过协议代理的方法,穿透网闸的安全控制 C. 任何时刻,网闸两端的网络之间不存在物理连接 D. 在OSI的二层以上发挥作用 满分:4 分 4. RSA算法是一种基于()的公钥体系。 A. 素数不能分解; B. 大数没有质因数的假设; C. 大数不可能对质因数进行分解假设; D. 公钥可以公开的假设。 满分:4 分 5. 门禁系统属于()系统中的一种安防系统。

A. 智能强电 B. 智能弱电 C. 非智能强电 D. 非智能弱电 满分:4 分 6. 数据库的存取控制机制通常采用的是()。 A. 基于任务的访问控制模型 B.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 C. 强制访问控制模型 D. 基于对象的访问控制模型 满分:4 分 7. 关于NAT说法错误的是() A. NAT允许一个机构专用Intramt中的主机透明地连接到公共域中的主机,元需内部主机拥有注册的(已经越来越缺乏的)全局互联网地址 B. 静态NAT是设置起来最简单和最容易实现的一种地址转换方式,内部网络中的每个主机都被永久映射成外部网络中的某个合法的地址 C. 动态NAT主要应用于拨号和频繁的远程连接、当远程用户连接上之后,动态NAT就会分配给用户一个IP地址,当用户断开时,这个IP地址就会被释放而留待以后使用 D. 动态NAT又叫做网络地址端口转换NAPT 满分:4 分 8. 软件系统攻击技术包括如下方法()。 A. 缓冲区溢出利用、堆溢出利用、栈溢出利用、格式化串漏洞利用、端口扫描漏洞利用 B. 缓冲区溢出利用、堆溢出利用、栈溢出利用、注册表权限提升、端口扫描漏洞利用 C. 缓冲区溢出利用、堆溢出利用、栈溢出利用、格式化串漏洞利用、shellcode技术 D. 端口扫描漏洞利用、堆溢出利用、栈溢出利用、格式化串漏洞利用、shellcode技术 满分:4 分 9. 网络防范方法包括以下层次的防范对策()。 A. 实体层次 B. 实体层次、能量层次 C. 实体层次、能量层次、信息层次

学校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自查报告

XX学校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自查报告根据上交文件的要求,为了进一步促进我校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本着“责任到人,一丝不苟”的指导思想,做到 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提高班班通设备及微机室学生用机、教师个人用机的使用效能,特对我校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的建设和管理情况进行自查。具体情况整理如下: 一、责任到人 1、教师个人电脑由使用教师做好日常维护,学校电教 办负责监督、检查、维修。电教办成员及各自分工落实管理、维护、检查信及培训,层层落实,并坚决执行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管理原则,保障我校校园网的绝对安全,给全校师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使用环境。 2、本学期配备的教室班班通设备由学校统一管理,班 主任为第一责任人,任课教师为第二责任人,分别签订了各自的管理使用责任书,并做好日常的使用记录,各教室张贴班班通管理使用制度。 3、微机室用机由微机老师负责管理维护,做好使用记录。 二、认真组织使用培训和安排各项检查、统计工作。 1、各教室班班通的使用情况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点。 我们有计划地组织老师们进行操作使用方面的培训。每月对各班级的班班通使用记录本进行检查记录。每周组织班班通小助手对各班课间和下午放学时的设备关闭情况进行随机

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为所有班班通设备统一安装了杀毒软件。 2、定期在校园网上提醒全体教师对个人电脑进行病毒 查杀,并随时解决教师电脑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故障。 3、微机室的电脑由微机老师定期更新查杀,每学期末 上交学生操作使用记录。严格禁止办公内网电脑直接与互联网相连,经检查未发现在非涉密计算机上处理、存储、传递涉密信息,在国际互联网上利用电子邮件系统传递涉密信息,在各种论坛、聊天室、博客等发布、谈论国家秘密信息以及利用QQ等聊天工具传递、谈论国家秘密信息等危害网络信息安全现象。 三、通过自查发现的问题及工作中的不足 1、通过自查,我们发现有的教师机桌面文件比较杂乱,有的杀毒更新不及时,教师个人或办公室的IP地址混乱;有的班班通设备还不能完全按要求及时地做好一些设备的关闭;微机室的电脑配置较低,速度较慢等。 2、之前,对教师用机的管理和检查工作做得还不太到位,基本处于放任自由管理状态,安装的软件等比较杂乱。 3、电教办负责人其他任务多,在完成全校所有计算机 管理工作时显得力不从心,有时觉得分身无术。 四、整改措施 1、首先成立电教小组,增加人手,成员分工合作,增 强对全校计算机的维护与监管力度。

信息安全概论3

二、填空题 3套 1.对于容灾系统来说,所包含的关键技术有数据存储管理、数据复制、灾难检测、系统迁 移和__灾难恢复_5个方面。 2.一个最常见的网络安全模型是__PDRR模型__。 3.放置计算机的房间内,湿度最好保持在__40%~60%__之间,湿度过高过低对计算机的可 靠性与安全性都有影响。 4.对称加密算法又称传统密码算法,或单密钥算法,其采用了对称密码编码技术,其特点 _文件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的密钥_。 5._DoS_攻击是通过对主机特定漏洞的利用攻击导致网络栈失效、系统崩溃、主机死机而无 法提供正常的网络服务功能。 6.数据库系统的安全需求有:完整性、保密性和__可用性___。 7.开展网上银行有两大保障:技术保障和__法律与规范__。 8.目前 RAID技术大致分为两种:基于硬件的RAID技术和基于_软件__的RAID技术。 9.机房三度要求是:环境安全、温度、_湿度_和洁净度。 10.对称加密算法的安全性依赖于_密钥的安全性_。 三、判断题 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三个层次是安全立法、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这三个层次体现了安 全策略的限制、监视和保障职能。(√) 2.影响计算机实体安全的主要因素有: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自身的脆弱性因素;各种自 然灾害导致的安全问题;人为的错误操作及各种计算机犯罪导致的安全问题。(√)3.安装杀毒软件后,计算机不会再被任何病毒传染了。(×)改正:计算机安装杀毒软件后对未知的病毒不能防止。 4.计算机病毒的检测要从检查系统资源的异常情况入手。防治感染病毒的途径可以分为 两类:用户加强和遵守安全操作控制措施;使用硬件和软件防病毒工具。(√) 5.发现计算机病毒后,较为彻底的清除方法是格式化磁盘。(√) 四、简答题 1.访问控制的含义是什么?答:系统访问控制是对进入系统的控制。其主要作用是对需要访问系统及其数据的人进行识别,并检验其身份的合法性。 2.什么是计算机病毒?答:计算机病毒是一种“计算机程序”,它不仅能破坏计算机系统,而且还能够传播和感染到其它系统。它通常隐藏在其它看起来无害的程序中,能生成自身的复制并将其插入到其它的程序中,执行恶意的行动。 3.简述计算机病毒的特点。答:1)刻意编写人为破坏: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写的有意破坏、严禁精巧的程序段。2)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具有再生和传染能力。3)夺取系统控制权:计算机病毒能够夺取系统控制权,执行自己设计的操作。4)隐蔽性:病毒程序与正常程序不易区别,代码短小。5)潜伏性:可长期潜藏在系统中,传染而不破坏,一旦触发将呈现破坏性。6)不可预见性:病毒代码钱差万别,执行方式也不尽相同。 4.简述数据保密性。答:数据保密性是网络信息不被泄漏给非授权的用户和实体,信息只能以允许的方式供授权用户使用的特性。也就是说,保证只有授权用户才可以访问数据,限 1

广工信息安全概论重点

知识点 信息安全目标 对称加密算法 DES密码算法 公钥密码密钥 RSA 单向散列函数 SHA安全Hash函数 数字签名 SSL记录层协议 计算机病毒特征 身份认证 口令 防火墙 第一章网络信息安全概论 安全机制 安全服务相关的安全机制(8个) 安全管理相关的安全机制(5个) 第二章密码技术 对称加密算法 DES 非对称加密 RSA Diffie-Hellman 数字签名 HASH 公开密钥算法(RSA算法) 第一个完善的公开密钥算法RSA 经受住了多年的密码分析。密码分析者既不能证明但也不能否定RSA的安全性。 其安全性基于大数分解的难度 求一对大素数的乘积很容易但是要做因式分解就难。因此可以把一对大素数的乘积公开作为公钥,而素数作为私钥。 从而从一个公开密钥和密文中恢复出明文的难度等价于分解两个大素数之积。 公开密钥n:两素数p和q的乘积(p,q必须 保密) e:与(p-1)(q-1)互素私钥d:e×d mod [ (p-1)(q-1)]=1(辗转相除法) 等价表示为d=e-1 mod [ (p-1)(q-1)] 加密:c=me mod n 解密:m=cd mod n 例子:p=47 q=71 则n=pq=3337 (p-1)(q-1)=3220 随机选取e=79 则79×d mod 3220=1 d=1019算法公开e和n,保密d,丢弃p和q 这样对于待加密的消息m=688 c=me mod n= 68879 mod 3337=1570 解密: m=cd mod n=15701019 mod 3337=688 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 假设A选择了一个随机数Xa作为Diffiee-Hellman的指数,B选择了另一个随机数Xb。 A和B就可以通过下面的过程进行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并得到共享密钥gXaXb(mod p)。 ①:A→B:gXa(mod p) ②:B→A:gXb (mod p) 数字签名 证明消息确实是由发送者签发的 并且可以用于验证数据或程序的完整性 它和传统的手写签名类似,满足以下条件:收方可以确认或证实签名确实是由发方签名的 签名不可伪造

【VIP专享】网络与信息安全概论

第一章网络安全概述 ζ安全的基本含义:客观上不受威胁,主观上不存在恐惧. `网络信息安全概念:通俗的说,网络信息安全主要是指保护网络信息系统,使其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从技术角度来说,网络信息安全的技术特征主要表现在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可靠性、可用性、不可抵赖性、可控性等方面。 网络信息安全的核心及其本质:网络信息安全的核心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密码技术 和安全技术,保护在公用网络信息系统中传输、交换和存储消息的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可靠性、可用性、不可抵赖性、可控性等。 ζ(开放系统互连)OSI安全体系结构:它定义了5类安全服务、8种特定的安全机制、5 种普遍性安全机制。5类安全服务:鉴别,访问控制,数据机密性,数据完整性,抗否性(不可抵赖性);8种安全机制:加密、数字签名机制、访问控制机制、数据完整性机制、 鉴别交换机制、通信业务填充机制、路由选择控制机制、公证机制。 ζ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1.人为或自然威胁 2.安全缺陷 3.软件漏洞 4.病毒和黑客入侵 ζ网络安全模型:P2DR安全模型:(1)策略.(2)保护.(3)检测.(4)响应 PDRR安全模型:(1)保护 .(2)检测. (3)反应.(4)恢复 第二章密码学 ♂被隐蔽的消息称作明文,通常以m表示;密码可将明文变换成另一种隐蔽形式,称为密文,通常以c表示。 ♂这种由明文到密文的变换称为加密。由合法接收者从密文恢复出明文的过程称为解密 (或脱密)。 ♂非法接收者试图从密文分析出明文的过程称为破译。对明文进行加密时采用的一组规则 称为加密算法,通常以E表示。 ♂对密文解密时采用的一组规则称为解密算法,通常以D表示。 加密算法和解密算法是在一组仅有合法用户知道的秘密信息的控制下进行的,该秘密信息 称为密钥,加密和解密过程使用的密钥分别称为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 ♂如果以密钥为标准,可将密码系统分为单钥密码(又称为对称密码或私钥密码)和双钥 密码(又称为非对称密码或公钥密码)。 `单钥密码的特点是:无论加密还是解密都使用同一个密码,因此,此密码体制的安全性就是密钥的安全。如果密钥泄漏,则此密码系统便被攻破。单钥密码的优点是安全性高,加、解密速度快。缺点是(1)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密钥的管理成为一个难点(2)无法解决 消息确认问题(3)缺乏自动检测密钥泄漏的能力; 双钥密码的特点:由于双钥密码体制的加密和解密不同,且能公开加密密钥,而仅需保密 解密密钥,所以双钥密码不存在密钥管理问题。双钥密码还有一个优点是可以拥有数字签名等新功能。缺点是算法一般比较复杂,加、解密速度慢。 如果以密码算法对明文的处理方式为标准,则可将密码系统分为分组密码和序列密码。分 组密码的加密方式是首先将明文序列以固定长度进行分组,每一组明文用相同的密钥和加 密函数进行加密。序列密码的加密过程是把明文序列与等长的密钥序列进行逐位模相加。

学校网络与信息安全自查报告

上海市XX职业高级中学 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自查报告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教育行业信息技术安全工作的通知》精神,进一步规范学校校内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保障校园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和正常运行,推动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我校成立了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组织机构,建立健全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了安全检查的相关措施,加强了网络和信息安全技术防范工作的力度。下面将详细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完善组织机构 成?员: 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学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教育行业信息技术安全工作的通知》精神制定了《校园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办法》,同时也制定了《校园网络和信息安全应急预案》、《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维护制度》、《校园网络安全事件报告与处置流程》等相关制度。学校还和相关部门签订了《学校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责任书》,和第三方运维服务企业达成相关协议,同时坚持对学校的校园网络和信息系统随时检查监控的运行机制,有效地保证了校园网络的安全。学校对外网络信息发布帐号由专人专管,信息发布由领导审核后推送。 三、严格执行备案制度

学校在区教育局的指导要求下对学校所使用的域名https://www.wendangku.net/doc/5410275454.html,进行了工信部、公安部的备案,并上报至区教育局,对IP地址进行排摸和梳理,同时建立对系统的调整和更新根据要求进行备案变更制度,坚持网络与信息运维管理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原则。 四、加强技术防范措施 我校的技术防范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的: 1.安装了防火墙,防止病毒、不良信息入侵校园网络、Web服务器。 2.安装杀毒软件,实施监控网络病毒,发现问题立即解决。 3.及时修补漏洞和各种软件的补丁,进行相关软件的升级。 4.对学校重要文件、信息资源、网站数据库做到及时备份,创建系统恢复文件。 5. 建立服务器日志,对服务器的运行和使用进行自动记录。 6.学校门户网站每年接受由市教委组织的安全检测。 7.定期和第三方运维服务企业共同对校园网络和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检查。 8. 实时监测校园网络和信息系统的运行状态。 五、加强意识和队伍建设 目前我校无线网络达到校园全覆盖,随着学校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校领导非常重视网络和信息安全工作,通过教工大会对全体教职工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教育行业信息技术安全工作的通知》精神的传达和动员宣传,加强教职工对网络和信息使用的防范和安全意识,并通过学生管理处对学生开展网络使用安全的相关教育。另外通过网络技术人员组建学生社团进行计算机安全使用方面的培训,随时对全校师生使用中的问题和故障进行了解和排除,提高对网络和信息系统使用的规范和服务,尽力做到校园网络和信息安全工作无漏洞、无缺失。

《信息安全概论》期末考试押题

1.常见的密码技术与应用 密码学技术主要有对称密码算法、非对称密码算法、数字签名技术、数字证书、信息隐藏技术等,密码学在现代的意义是非常广的,比如公钥密码技术用于数字签名,认证服务,没有它,大家常用的网上支付系统根本无法存在。还有一些重要的用户登录系统啊,手机通信中的信息加密等等,密码学除了军事用途以外,更多地还是应用在金融,网络,通信等领域。 2.对称加密(DES 算法)与非对称加密(RSA 算法) 2.数字证书 定义:数字证书是由权威公正的第三方机构(即CA 中心)签发的证书,它能提供在因特网上进行身份验证的一种权威性电子文档,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交往中用它来证明自己的身份和识别对方的身份。 应用:数字证书广泛应用于收发安全电子邮件、网上银行、网上办公、网上交易、访问安全站点等安全电子事务处理和安全电子交易活动。 分类:根据数字证书的应用分类分为:电子邮件数字证书、服务器证书、客户端个人证书。 原理图: 4.认证的组成与功能 一个认证系统由五部分组成:用户或工作组,特征信息,认证机构,认证机制,访问控制单元。 用户或工作组:指那些想要访问系统资源的用户或工作组。 特征信息:指用户向认证机构提供的用于认证身份的信息。 认证机构:指识别用户并指明用户是否被授权访问系统资源的组织或设备。 认证机制:认证机制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输入组件,传输系统和核实器。 访问控制单元:用户身份信息经核实器分析计算的结果通过传输系统传输到访问控制单元。 5.病毒与蠕虫

6.木马与后门 7.常见的攻击类型与防范 后门攻击,暴力攻击,缓冲区溢出攻击,拒绝服务攻击,中间人攻击,社会工程学攻击,对敏感系统的非授权访问攻击。 对于常见的信息安全攻击的防范主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 (1)物理安全层面对策: 物理安全层面对策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系统实体有个安全的物理环境条件:防止网络服务器、打印机、计算机系统等硬件设备和通信链路受到人为破坏、搭线攻击以及自然灾害等;证实用户的使用权限与身份,以抑制一些不法用户进行越权操作;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有一个适合的电磁兼容工作环境;制定比较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防止非法进入计算机机房的各种偷窃、破坏活动的发生。 (2)技术层面对策:综合应用网络访问控制、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信息加密技术、反病毒技术、研发并完善高安全的操作系统等多项措施。(3)管理层面对策: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不仅要看所采用的安全技术和防范措施,而且要看它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和执行计算机安全保护法律、法规的力度。只有将两者紧密结合,才能使计算机网络安全确实有效。 8.访问控制?访问控制的过程?访问控制中常见的攻击及其原理? 访问控制:是一系列用于保护系统资源的方法和组件,依据一定的规则来决定不同用户对不同资源的操作权限,可以限制对关键资源的访问,避免非法用户的入侵及合法用户误操作对系统资源的破坏。访问控制提供了系统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访问控制的一般过程:主体创建一个访问系统资源的访问请求,然后将这个请求提交给访问监视器。访问监视器通过检查一定的访问策略,决定是否允许这个访问请求。如果主体的访问请求符合访问策略,主体就被授权按照一定的规则访问客体。 常见访问控制攻击与原理 穷举攻击:尝试所有可能的字母组合来满足认证口令,以获取对客体的访问权限。 字典攻击:字典攻击事实上就是穷举攻击的子集。字典攻击并不尝试所有的口令组合,而是从一个列表或字典中尝试那些常用的口令。很容易找到那些常用的用户ID和口令。 欺骗攻击:攻击者放置一个伪造的登陆程序来迷惑用户,骗取用户ID和口令。这种方式看起来就像是正常的登陆屏幕,所以用户很可能提供需要的信息。程序并不会把用户连接到所请求的系统上,而是返回一个登录失败的提示信息。 9.常见防火墙的类型。 硬件防火墙和软件防火墙,包过滤防火墙,状态检测防火墙。 10.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机制及原理?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及其设计准则? 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机制一般可以分为三种:基于异常的检测机制,基于特征的检测机制,以及两者混合的检测机制。

网络与信息安全概论网络与信息安全概论

网络与信息安全概论 第九讲 访问控制 王昭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软件研究所--信息安全研究室 wangzhao@https://www.wendangku.net/doc/5410275454.html,

安全服务 ?安全服务(Security Services): 计算机通信网络中,主要的安全保护措施被称作安全服务。 根据ISO7498-2, 安全服务包括: 1.鉴别(Authentication) 2.访问控制(Access Control) 3.数据机密性(Data Confidentiality) 4.数据完整性(Data Integrity) 5.抗抵赖(Non-repudiation)

访问控制的概念和目标?一般概念—— 是针对越权使用资源的防御措施。 ?基本目标: 防止对任何资源(如计算资源、通信资源或信息资源)进行未授权的访问。从而使计算机系统在合法范围内使用;决定用户能做什么,也决定代表一定用户利益的程序能做什么。 ?未授权的访问包括:未经授权的使用、泄露、修改、销毁信息以及颁发指令等。 –非法用户进入系统。 –合法用户对系统资源的非法使用。

访问控制的作用 ?访问控制对机密性、完整性起直接的作用。 ?对于可用性,访问控制通过对以下信息的有效控制来实现: (1)谁可以颁发影响网络可用性的网络管理指令(2)谁能够滥用资源以达到占用资源的目的 (3)谁能够获得可以用于拒绝服务攻击的信息

主体、客体和授权 ?客体(Object):规定需要保护的资源,又称作目标(target)。 ?主体(Subject):或称为发起者(Initiator),是一个主动的实体,规定可以访问该资源的实体,(通常指用户或代表用户执行的程序)。 ?授权(Authorization):规定可对该资源执行的动作(例如读、写、执行或拒绝访问)。 ?一个主体为了完成任务,可以创建另外的主体,这些子主体可以在网络上不同的计算机上运行,并由父主体控制它们。 ?主客体的关系是相对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