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土地利用工程复习题1

土地利用工程复习题1

土地利用工程复习题1
土地利用工程复习题1

1土地利用工程:是提高土地质量、提升土地效能、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的工程技术措施的总和。

2 土地整治工程技术人员:是指“从事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工程勘测、规划、设计、监测、监管、指导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

3 土地开发:是指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将未利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活动。

4 土地整理: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

5 土地复垦: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和自然灾害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进行整治,恢复利用的活动。

6 土地整治:为满足人类的生产、生活、生态的功能需要,对未利用、不合理利用、损毁和退化土地进行综合治理的活动。它是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修复的总称。

7 高标准基本农田:是一定时期内,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包括经过整治的原有基本农田和经整治后划入的基本农田。

8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目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在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建设区域、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整备区等开展的土地整治活动。

9 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对低效利用的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进行改造,完善配套设施,加强节地建设,拓展城镇发展空间,提升土地价值,改善人居环境,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的活动。

10 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是指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依法取得的零星工矿废弃地以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废弃地(即拆旧区)的复耕与新增建设用地(即建新区)相挂钩,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以下简称项目区),通过复垦后进行调整利用,使废弃建设用地得到更新改造、充分利用,并确保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11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将若干拟复垦为农用地的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乡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共同组成拆旧建新项目区,通过土地复垦和调整利用,实现项目区内耕地面积有增加、质量有提高,建设用地总量不扩大、布局科学合理的土地整治措施。

12 土地整治项目:在一定时间、区域和范围内,具有明确建设目标和内容的土地整治活动。

13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对土地整治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技术经济研究的设计前期工作。

14 灌溉设计保证率:是指灌区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机率,以正常供水的年数或供水不破坏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数来表示。

15 灌溉水利用系数:是指灌入田间的水中被作物吸收消耗的水量与引进水量的比值。

16 田间水利用系数:是指最末一级灌溉系统灌到田间的净流量与该末级系统的净流量之比值。

17 渠系水利用系数:是指灌区整个灌溉系统对水的利用程度,为各系末级灌溉系统放出的净流量与引人的毛流量的比值。

18 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允许开采量):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

措施,在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条件下允许从含水层中获取的最大水量。

19 灌溉制度:是指播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灌水日期、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

20、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土地整治项目规划和工程设计的总称,是编制投资预算和工程建设的基本依据。

21土地整治项目规划: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对地块物理形态、土地利用结构和权属结构及基础设施与提出科学安排和合理布置。

22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设计:确定土地整治各项具体工程的形式、控制性尺寸、各部分结构和细部结构及所用材料和施工方法,提出工程预算和施工进度计划,进行技术、经济、效益分析的过程。

23土地整治项目规划图:反映规划后项目区土地利用布局和工程布局等内容的图件。

24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设计图(单体图):表示工程结构、尺寸、材料等方面的图件。

25土地整治项目现状图:反映项目区地形、土地利用现状及基础设施现状的图件。

26 土地利用布局(土地整治中的含义):是指按照土地的自然环境适宜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将需要的各类用地合理配置并落实在土地整治区域内的具体地块上。这里的土地利用布局不包括道路、水利和农田防护工程等用地布局。

27 耕作田块:是末级固定田间工程设施所围成的地块,是田间作业、轮作、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基本单元。

27水平梯田:就是在坡面上采取半挖半填的方法沿等高线修成的田面水平、埂坎均匀的台阶式田块。

28 田间道:是指联系村庄与田块,为货物运输、作业机械向田间转移及为机器加水、加油等生产服务的道路。

29 生产路:是指联系田块、通往田间的道路,主要起田间货物运输的作用,为人工田间作业和收获农产品服务。

30 越岭线:是从山岭的一侧爬上山顶穿过垭口下到另一侧的翻山线路。

31 沿河线:是指线路沿着河边或者某一河谷布设。

32 机井:是利用动力机械驱动水泵提水的水井。

简答

1、简述什么是土地利用工程及土地利用工程的深层次含义?

土地利用工程:是提高土地质量、提升土地效能、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的工程技术措施的总和。

土地利用工程的4层含义:

(1)它是有关土地利用工程技术措施的综合

(2)其主要目标是提高土地质量、提升土地效能、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改善土地生态环境(3)土地利用工程时环境工程、农业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建筑工程、水利工程、道路工程、电力工程、信息工程、生态工程等相关工程的集成。

(4)调查、评价、规划是基础,开发整理复垦是过程,保护与集约利用体现利用土地工程的结果。

2、简述当前土地整治内涵同以前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1)整治范围:已由相对孤立的、分散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向集中连片的综合整治转变,从农村延伸到城镇;由分散的土地开发整理向集中连片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转变; (2)整治内涵:已由增加耕地数量为主向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并

重转变;

(3)整治目标:已由单纯建设性补充耕地与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相结合转变。(4)整治手段,由以项目为载体向以项目为载体结合政策工具的运用转变。已由以项目为载体向以项目为载体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等政策的运用转变;

(5)整治内容:已由以农用地整理为主,转向农用地、农村建设用地、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开发与土地复垦等综合整治活动。

3、什么是土地复垦以及土地复垦的对象有哪些?

土地复垦: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和自然灾害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进行整治,恢复利用的活动;

土地复垦的对象(按其造成废弃的原因):

(1)各类工矿企业在生产建设过程中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土地的复垦。

(2)因道路该线、建筑物废弃、村庄搬迁以及垃圾压占等遗弃荒废土地的复垦。

(3)农村砖瓦窑、水利建设取土等造成的弃坑、塘、洼地废弃地土地的复垦。

(4)各种工业污染引起的污染土地的复垦。

(5)水灾、地质灾害以及其他自然灾害引起的灾后土地复垦。

4、简述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三者的关系

(1)从现阶段看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含义看三者为并列关系。

土地整理、开发、复垦三者针对的对象不同,土地整理是针对已利用土地中的不合理利用现象进行调整,重新布置使田、水、路、林、村的布局和利用结构更加合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土地开发是针对未利用的耕地后备资源“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包括荒地、荒沙、荒草和荒水等))采取措施,使其可以利用。土地复垦是针对已经利用的土地但由于工矿业生产和自然灾害造成破坏或损毁的土地采取措施。

(2)从三者对生态环境的扰动程度看,土地复垦是破坏旧的生态系统,建立一个新的生态系统的过程,对生态环境的扰动程度最大。其次是土地复垦,土地复垦工程中周围的宏观环境已经形成,只需破坏部分的生态环境对其重新布置,因此对生态环境的扰动程度较土地开发小,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扰动程度最小,因为其实根据周围的环境对土地整理区内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

(3)从三者追求的结果来看,三者的目的相同。均为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质量,促进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并达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一。

(4)从国家政策来看,土地整理包括土地开发、复垦。

广义的土地整理是对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结构以及土地利用关系进行重新规划和调整,是对各种土地的休整。因此土地整理包括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和狭义的土地整理。

5 简述土地整治的特点。

(1)技术性(2)动态性(3)系统性(4)综合性

6、简述土地整治的作用。

(1)土地整治是破解保护耕地、保障发展两难命题,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根本出路。(2)土地整治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的重要手段。

(3)土地整治是促进城乡土地资源、资产、资本有序合理流动的重要渠道

(4)土地整治是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主要举措。

7、简述土地整治项目的特征

①基础设施属性②公益性③综合性④地域性⑤效益的滞后性

8、简述土地整治项目的资金的主要来源

(1)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2)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3)耕地开垦费(4)土地复垦费(5)其他涉农资金。

9、简述土地整治工程的类型有哪些并阐述其内涵。

(1)土地平整工程

为使平整后的土地具有更适合种植或者其它用途的需要而根据一定的条件、按照一定的标准所进行的土方填挖和调配的过程,是实施其它工程的先决条件。

(2)灌溉与排水工程

为防止农田旱、涝、渍和盐碱等灾害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包括水源工程、输水工程、喷灌工程、渠系建筑物工程、泵站工程以及输配电工程。

(3)田间道路工程

为满足项目区生产与生活需要而建设的道路及相配套的农桥等工程系统。

(4)农田防护及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农田防护工程)

保护整治区土地利用活动的安全以及免受自然灾害危害而建设的包括农田防护林工程、水土保持林工程、固砂林工程、护岸固滩林工程、治坡工程、治沟工程、堤防工程等。

(5)其他工程

10 什么是土地整治项目可行研究及其作用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对土地整治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技术经济研究的设计前期工作。其主要内容是论证土地整治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各种工程的标准、布局方案、设计方案和土地利用方案的技术可行性以及经济合理性。

可行研究报告编制的作用

(1)是土地整治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2) 是建设单位筹集资金的重要依据(3) 是土地整治项目进行工程设计重要依据(4) 是土地整治项目考核和后评估的重要依据

11 简述水土资源平衡分析的内涵及作用

水土资源平衡分析:是综合考虑项目区内水资源的供应能力和需求状况,分析项目区水资源的余缺情况,合理协调水资源的供求关系,以寻求水土资源的平衡。

作用:水资源平衡计算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贯穿农用地工程规划设计的始终。通过水土平衡计划,比较供水量与需水量可以发现本地区的水量余缺情况,进一步挖掘水资源的潜力,确定水量调节措施,确定适宜的灌溉面积和作物种植结构,以达到水土平衡与合理利用。)①水资源平衡分析是进行水资源区域再分配,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依据。各种水资源均来自大气降水,由于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大气降水的分布是很不均衡的,这就造成了水资源在地区间的分布不平衡,使有的地区水多,有的地区水少。通过对项目区进行水资源平衡计算,就可以根据项目区的水量余缺情况,进行水资源的区域再分配,以盈补缺。

②水资源平衡分析是确定水量调节措施,兴修水利工程措施的基本依据。通过水资源平衡计算,如果本项目区水量充足有余,就应当考虑向外区调水;如果本项目区水量不足,就应当考虑从区外引水,并兴建相应的水利工程设施。

③水资源平衡分析是确定土地利用方式的重要依据。土地资源的利用是受水资源制约的,通过水资源平衡计算,可以根据水量的余缺情况改进土地利用方式,以达到水资源的最佳组合。根据供水量的余缺情况,可采取进一步措施,挖掘水源潜力或调整用地结构、农作物种植结

构等。

12简述如何利用河北省用水定额(DB13T_1161.1-2009)计算农作物需水量。

灌溉用水定额:反映灌溉面积单位产品全过程的合理取水量,由净灌溉定额、斗渠(或井口)及以下渠系输水损失和田间损失组成。各种作物的灌溉用水定额由相应的灌溉基准定额与灌溉规模、水源、灌溉形式的调节系数相乘求得。

灌溉分区:根据我省的农业综合区划、水资源条件和现有的行政区分区。

灌溉用水基准定额:某种作物选择某种特定条件下(参照物)的灌溉用水定额。特定条件规定为:工程类型为“土渠输水地面灌溉”、水源类型为“地下水”、工程规模为“小型”、“无附加用水”,该条件下某作物的灌溉用水定额作为该作物的基准定额。(农业灌溉用水基准定额表)

调节系数:相对于基准定额而言的不同的水源类型、灌溉形式和灌区规模等因素对作物灌溉用水定额的影响系数。

计算步骤实例:计算藁城50%年份180亩井灌区低压管道灌溉的玉米灌溉用水定额

第一步先从表1中查藁城属于哪个灌溉分区;第二步从表3中查出该区域50%保证率下玉米的基准定额;第三步从表2中查出该区域的水源调节系数、相应水源的规模调节系数、灌溉方式调节系数;第四步把各系数与基准定额相乘即得到所要求的灌溉用水定额。如果是在生育期之外,为了作物生长必须的用水成为附加用水,如冬小麦的播前水、水稻的泡田、盐碱地的压盐等,均乘以1.05的调节系数。

13、简述什么是农作物的灌溉制度及制定农作物灌溉制度的方法有哪些?

(1)总结群众节水丰产灌水经验制定灌溉制度(2)利用灌溉试验资料制定灌溉制度(3)用水量平衡原理分析制定灌溉制度

14简述什么是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及其作用。

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土地整治项目规划和工程设计的总称,是编制投资预算和工程建设的基本依据。

作用:(1)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是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的依据;(2)是控制工程造价的依据;(3)是工程招投标与施工监理工作的基础和依据;(4)是项目检查、监督和竣工验收的依据。

15 简述居民点用地选址原则

①对外交通方便。土地整治区内部道路系统可以通过土地整治建立,但居民点对外交通一般应有骨干道路联结等级公路。②保证安全卫生。要求地质结构稳定,不易受涝、渍,饮水方便,上风方向无污染源。③经营半径合理。经营半径是指从居民点到各耕作地块的平均距离。较为理想的居民点是位于经营中心。④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不能以占用新的耕地来换取老居民点的复垦。对于居民点用地整治更应注意这一点。

16 简述耕作田块布局的基本要素

①耕作田块长度②耕作田块宽度④耕作田块规模④耕作田块形状⑤耕作田块方向⑥耕作田块高程

17 简述土方量计算中散点法的适用范围及原理

适用范围:散点法又称算术平均法适用于地形虽有起伏,但变化比较均匀,不太复杂的地形。

18 简述什么横向田间道及横向田间道的布局形式及其优缺点。

横向田间道亦可称为下地拖拉机道,供拖拉机等农机直接下地作业之用,一般应沿田块的短边布设。在旱作地区,横向田间道也可布设在作业区的中间,沿田块的长边布设,使拖

拉机两边均可进入工作小区以减少空行。在有渠系的地区,要结合渠系布置。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案:①横向田间道布置在斗沟靠农田一侧(路——沟——渠)②横向田间道布置在斗渠与

斗沟之间(沟——路——渠)③横向田间道布置在靠近斗渠的一侧(沟——渠——路)

19 简述农村道路的组成及组成部分的作用

农村道路一般由行车路基、路面、路肩和路沟组成。行车路面是指铺筑在道路路基上,供车辆行驶的结构层,具有承受车辆重量、抵抗车辆磨损和保持道路表面平整的功能。路肩是道路两边没有铺筑路面的部分,用作路面侧向支撑和行车停歇的地带。路沟为道路两边的排水沟。

20 简述道路纵断面图上需要绘制的线及作用。

纵断图上主要反映两条线,一是地面线,是根据道路中线上各桩的高程而点绘成的一条不规则折线,反映了原地面的起伏变化情况;另一是路面线,它是经过技术研究后确定出来

的一条具有规则形状的几何线形,反映了道路路线的起伏变化情况

1、某土地整治项目,整治后项目区土地类型除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村道路、水利设施用地外,全部为耕地,耕地面积为74.25hm2;灌溉设计保证率75%;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开开采模数8万m3/km2,拟打井区域地下水控制补给面积90hm2, 种植制度为春玉米一年一熟,项目区土壤类型为壤土,查《河北省用水定额》(DB13/T 1161.1-2009)可知,在灌溉保证率75%的情况下,春玉米灌溉基准定额为135m3/亩,地下水规模调节系数为1.1,工程形式调节系数为0.5,水源调节系数为1。请根据以上数据对项目区进行水土资源平衡分析。(可参考后面的水土资源平衡分析及)

计算步骤:

m=135*1.1*0.5*1=74.25m3/亩

=74.25*74.25*15=8.27×104m3

在经济可行、技术合理、以及开采后不至于引起地下水持续下降、水质恶化等条件下,确定地下水开开采模数8万m3/km2,拟打井区域地下水控制补给面积90hm2,推算出可开采地下水7.2万m3。

通过以上供水量和需水量计算,P=75%年份项目区可利用水资源量为7.2×104m3,种植农作物需水量8.27×104m3,供水量小于于需水量,不能满足作物生长需求。

2、某田块拟采用散点法计算土方工程量,田块总面积为30hm2,在田块内共选择了10 个点

作为测点,测点高程分别为44.0、43.6、43.6、43.5 、42 .6 、43 .0、43.1 、42.9 、42.7 和42.1m,请计算:

(1)挖方区平均挖深、填方区平均填高;

(2)挖方面积、填方面积;

(3)挖方量、填方量。

计算步骤:

计算田面平均高程计算:

Ha=(H1+H2+...+Hn)/n =43.11m

式中:Ha为田面平均高程数(m); H1、H2...Hn为实测点高程数(m); n为高程点个数。(1)挖填平均深度计算:

挖方区平均挖深:hc= ∑Hc/m –Ha=0.565m

填方区平均填高:hf=Ha- ∑Hf/L=0.377m

式中:L为测点读数小于Ha的测点数; m为测点读数大于Ha的测点数;

Hc为测点读数小于Ha读数(m);Hf为测点读数大于Ha读数(m)。

(2)挖填方面积计算

挖方面积:Ac=Aa×hc/(hc+hf) =17.99 hm2

填方面积:Af=Aa×hf/(hc+hf) =12.01 hm2

式中:Aa为测量地块总面积。

(3)挖填土方量计算

挖方量:Vc=Ac×hc =6.78 hm2m

填方量:Vf=Af×hf=6.78 hm2m

3、某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耕地100hm2,采取利用机井开采地下水地下PVC输水管道方式灌溉,某机井设计出水量50m3/h, 种植制度为春玉米一年一熟,灌水定额为135m3/亩,轮灌一次所需要的时间为10d,灌溉期每天开机时间16h,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85,干扰抽水的水量消减系数为0.10,PVC管道经济流速为1.4m/s,请计算:

(1)机井的单井控制面积

(2)机井的合理井距

(3)PVC管道的管道内径。

计算步骤:

(1)单井控制面积计算

A o=QTtη(1-η1) /m=50*10*16*0.85*(1-0.1)/135=45.33亩或204亩

式中:A o——单井控制灌溉面积(亩)

Q——单井出水量,m3/h,根据宣化县水利局提供资料为50m3/h;

T——轮灌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取10d;

t——灌溉期每天开机时间,取16h;

η——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85;

1

η——干扰抽水的水量消减系数,0.10;

m——综合净灌水定额,m3/亩,根据地方提供取135m3/亩。

经计算,单井控制灌溉面积为45.33亩。或204亩

(2)井距计算

D=

m

T

t

Q/)

667

(η?

?

?=根号(667*50*10*16*0.85/135)=183.29或388.89m

式中:D ——井间距,m;

Q——单井出水量,m3/h;根据宣化县水利局提供资料为50m3/h;

T——设计灌水周期,10天;

t——每天抽水时间,16h;

η——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η=0.85;

m——灌水定额,m3/亩,根据地方提供取m=30m3/亩。

经过计算,规划新井之间的距离为183.29或388.83m。

4、某项目区采用机井开采地下水灌溉,机井功率12KW,每眼机井配井房1间,照明采用25W 白炽灯,若1台变压器控制3眼机井,请计算选用变压器的型号。(30KVA,50KVA,80KVA\100KVA)

计算步骤:

S N =1.25∑P S N变压器容量∑P水泵总功率

S N =1.25*(36+0.075)=45.09KW 选用50 KVA

5、某项目区利用机井开采地下水低压输水管道输水灌溉,已知

(1)机井单井出水量为40m3/h;

(2)管道的设计流量40m3/h,管道经济流速1.4m/s;

(3)管道最远给水栓距管网进口高差1.3m;管道最近给水栓距管网进口高差0.0m;

(4)给水栓高度0.15m;

(5)给水栓工作水头0.3m;

(6)管道摩阻系数0.948×105;流量指数1.77;管径指数,取4.77;

(7)管道最远输水距离取525.20m,最近输水距离50m;

(8)110管道内径103.6mm,外径110mm;

(9)局部水头损失按沿程水头损失的15%计算;

(10)动水位(下泵深度)40m;

(11)初选泵DN75泵管,外径76mm,壁厚3.5mm,磨擦系数6.25×105;流量指数,钢管取1.90,管径指数,钢管取5.1;

(12)局部水头损失按沿程水头损失的15%计算。

请根据(1)-(9)条件,计算管道系统设计工作水头。

请根据(1)-(12)条件计算潜水泵的扬程。

计算步骤:

1)Hmax=Z1+Zg+h0+hf1

Hmin=Z2+Zg+h0+hf2

Hf=f*(QM/DB)*L Hf1=8.31m Hf2=0.79m H0=(Hmax+ Hmin)/2=6.33m Hmax=11.31m Hmin=1.36m

2)hp=f*(QM/DB)*L Hp=H0+Zd+h hp=11.58m Hp=59.65m 水泵扬程为59.65m 总水头损失(h)13.32m

1、作为一个山区土地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负责人,根据你所学

的知识,请列出为编制该报告所需要的收集资料。

(1)国土部门

①项目区勘测定界成果

勘测定界图勘测定界报告现状地类面积以最新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为准

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土地整治规划图(电子版)

③权属证明材料(地籍证明材料)

④耕地质量补充完善更新成果(电子版图件及报告)

⑤农田土壤化验报告。

⑥客土场土壤化验报告。

⑦客土场证明,需说明客土场的位置、储量、运距、权属等。

(2) 水利部门

①项目区水文与水文地质资料。

②项目区取水许可。

(3)农业部门资料

①县土壤志、县农业资源调查和区划报告;

②项目区的田埂系数、灌排灌溉保证率、田间水利用系数;

③项目实施前后的农业种植结构、灌溉制度(次数、灌溉量)、耕作制度、农产品投入(成本)、产量、售价、收入等情况。

(4) 林业部门

项目所在地区适宜的防护林树种、树苗来源情况、种植方法等。

(5) 气象部门

气象志如没有气象志,应提供

①气温,包括多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积温

②日照,包括全年累积日照数、日照百分率、无霜期

③降水及蒸发量,包括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一年内降水时间分配、降水利用率

④风,包括风向、风力、风速,最好提供风向玫瑰图⑤自然灾害情况。

(6) 交通部门

①项目区的田间道路设施情况,包括道路的名称、等级、布局、长度、宽度、路面材质、现状情况等②项目区所在县(乡)的主要道路及与外部联系的交通干道情况。

(7)建设部门工程造价信息

(8)物价部门资料沙、石、水泥、钢筋、树苗等主要材料工程造价。

(9) 电力部门①项目区用电许可。

②项目区的电网属于哪个电网供电,电力是否充足,生活及农业用电是否能保证。

③电力线价格、变压器的造价。

(9) 统计部门县统计年鉴

2、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谈谈作为一个合格的土地整治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有哪些及其原因。

土地整治工程技术人员:是指“从事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工程勘测、规划、设计、监测、监管、指导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

了解土地整治的内涵,熟悉土地整治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工作程序。掌握整治方法和技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土地整治项目报告,规划设计,方案编制等。此外还要涉及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评价,生态学,地质学,项目管理,工程预算等方面知识技能。

原因:土地利用工程涉及多方面,多领域需要宽厚的基础知识。

3、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谈谈在要编制土地整治项目预算书需要的做的前期工作和需要收集的资料,在以上前期工作和收集的资料完备的前提下,具体如何开展土地整治项目预算书的编制工作。(主要从土地整治项目预算书的表格构成及各表格的编制先后顺序论述)

前期工作:收集资料,计算方法。

收集的资料:国家和省级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法规制度《工程预算编制规定》,其他土地整治项目预算定额,规划设计文件用纸,有关合同协议资金筹措方案。预算书有封面,目录,编制说明,预算表和附件构成。

内容:项目概况,工程投资,编制原则依据,计算书

预算表格:

预算表:1总预算表以及分年度预算表2预算总表3工程施工费预算表4设备购置费预算表5其它费用预算表6不可预见费预算表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季度合同用款计划

预算附表:1预算单价计算表2主要材料价格计算表3机械台班费预算表4定额计算表5主要材料用量汇总表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笔记

1.规划的概念、内容及做好规划所需条件 概念: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进行超前性的调配和安排。 内容:规划目标设定,实现目标采取的途径和有效措施,规划的时期性 条件:明确规划因果关系,以规划为课题,未来的发展是可以控制的,有一定权力和控制力,有一定财力 2.土利控制的概念,内容,分类,原因,核心及土地管制的区别 概念:在一定条件下为达到一定目的,对土利施加一些影响和限制 内容:控制建设用地,控制农用地土利的生态过程,控制土利分区,控制土利方向和强度原因:土地尤其耕地稀缺,人多地少;控制污染;控制掠本式经营 核心:农转非 土地管制:具有行政的强制性,被管制者没有选择行政辖区和行业的权利 3.土利规划概念,及为何叫“绿图规划” 概念: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绿图:富有弹性和生命力的规划。????? 4.报酬递减率及与土利关系 从一定土地上获得的报酬随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总量的增大而增加,但单位报酬的增加却随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而减少。 可为土利规划确定合理的土利强度提供依据,使土利在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处于合理区间时,使单位资金和劳动获得最大最优的经济效益。 5.地租地价理论及与土利关系 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每年获得的定额收入,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关系:地租地价理论是进行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科学依据,可以使土利结构优化合理,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应;地租地价对土地政策的制定有重要参考价值;土利可反作用于地租地价。 6.土地区位理论的概念、实质、及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 概念:区位论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区位理论包括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孤立国)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廖什的市场区位论等。实质: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交通地理区位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 关系:城市方面: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和价格与地理位置或区位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土地利用规划应根据土地区位及其价格确定土地用途。 关系:农村地区;“近地丑妻家中宝”从这句俗话中可以看出区位因素在农村土地中作用,经济上看就是土地所处位置的级差地租。农村接近村边土地易于管理、运输方便因此地价较高。村庄周围土地一般用于种植要求肥、水水平高的蔬菜,向外依次为大田作物、牧草地、林地。 7、土地的自然地带规律及与土地利用规划关系 -规律:…… 关系:根据第地域分异规律进行农用土地规划; 根据地域进行土地利用分区; 根据地域分异进行科学的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 根据地域分异和非地域分布合理安排土地利用方式激进型农地内部的土地规划设计; 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层次性、实质及核心内容。 概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

土地利用规划试题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库(综合应用题题)1.某地预测到规划期末人口将达到8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480 kg,蔬菜占有量14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该地区的农作物复种指数为2,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8:2,粮食自给率为80%,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需求量? 2.某地预测到2010年本地人口将达到10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50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m2,城市化水平达到55%,城市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00m2,村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20m2,该地区的复种指数为2.5,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调整到7∶3,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和建设用地需求量各是多少? 3.某地预测到规划期末人口将达到9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500 kg,蔬菜占有量16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m2,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m2,该地区的农作物复种指数为2,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5%,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8:2,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00m2和80m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和居民点用地需求量各是多少? 4.某地2000年人口为80万,预测到2010年本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人口机械增长率为将达到6‰、人均粮食占有量50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该地区的复种指数为2.5,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调整到8比2,如果粮食自给率为80%,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需求量是多少? 5.某地2001年末总人口为85万,预测规划期内人口年自然增长率4‰、年机械增长率为5‰,人均粮食占有量500 kg,蔬菜占有量16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该地区的粮食复种指数为2,蔬菜复种指数为3.5,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5%,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8:2,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00m2和80m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和居民点用地需求量各是多少? 6、某地2001年末总人口为120万,预测规划期内人口年自然增长率5‰、年机械增长率为6‰,人均粮食占有量450 kg,蔬菜占有量16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该地区的粮食复种指数为2,蔬菜复种指数为3.5,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5%,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7:3,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20m2和100m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 (1)该地规划期末总人口、城市人口和村镇人口(6分); (2)耕地需求量(6分); (3)居民点用地需求量?(4分) 7、某地2001年末总人口为116万,预测规划期内人口年自然增长率4.5‰、年机械增长率为16‰,人均粮食占有量420 kg,蔬菜占有量16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规划期内由外地调入粮食15万t,调出蔬菜10万t,该地区的粮食复种指数为2,蔬菜复种指数为3.5,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2%,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7:3,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25m2和96m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 (1)该地规划期末总人口、城市人口和村镇人口(6分); (2)耕地需求量(6分); (3)居民点用地需求量?(4分) (4)规划年人均土地和人均耕地指标(2分) 8.某乡的土地利用现状构成如下表所示,另知该乡当年的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100hm2,养殖水面为180hm2,试计算下列指标: 表—2 土地利用现状构表 单位: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集含答案

、概念题部分答案 1.规划: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进行超前性的安排和调配。 2.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由不同种类、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和不同时序的土地利用规划所组成的相互交错相互联系的系统。 3.土地开发利用率:一定区域内已开发利用的土地数量占区域土地总面积中比重。 4.建筑密度:一定地区内,所有建筑物基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之比。 5.土地利用计划: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各类用地数量的具体按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计划。 6.城市化水平:一定区域内城市人口占该区域总人口的比重。 7.土地复垦:《土地复垦规定》中规定了土地复垦的含义,指出“凡是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的状态,称作土地复垦”。 8.土地整治:人类在开发利用土地的过程中,由于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对土地资源利用不当,导致了土地资源的破坏和退化。为了使土地资源能永续利用,必须通过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改变土地的生态环境,以建立新的有利于人类生产活动的生态系统平衡,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这就是土地整治。 9.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性经济措施。10.土地保护:土地保护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从保障自然利益或满足社会需要出发,为防止土地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纠纷及不合理占用等,以一定的政策、法律和经济手段,对某些区域或地块所采取的限制和保护性措施。 11.土地利用分区:根据土地利用上的土地质量、利用方向、利用方式、利用潜力和改良措施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一定地域分为若干个区,这些区就是土地利用分区,按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土地利用的基本用途的不同划定土地利用分区。 12.土地垦殖率:一定区域内耕地与土地总面积之比。 13.农地整理: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14?土地利用:土地质量与人的干预活动所决定的土地功能。 15?交通密度:一地区域内道路总长度与区域土地总面积之比。

《土地利用工程》复习资料doc

第一章土地利用工程的产生和发展 1.土地利用工程的概念 土地利用工程是根据土地生态系统平衡的原理,按照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或不同利用目的的土地,进行规划、开发利用、改造治理与保护的综合工程技术。 2.土地利用工程的特点 整体性:将资源要素作为一个整体 综合性:考虑各种措施的综合作用 3.土地利用工程产生的背景 (1)世界各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每年都要占用数量十分惊人地耕地,产生了一个以耕地大量丧失为中心的新的土地问题。 (2)由于工业化及随之而来的对于人类自身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各种直接或间接地威胁和危害以及建设用地的扩展,大量占用耕地,影响和阻碍了农业的正常发展。 (3)农用地与非农业用地的矛盾及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矛盾亟待解决。4.土地利用工程的研究对象 在土地利用中的人对土地所进行的工程实践活动 5.土地利用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 土地开发、土地利用、土地治理、土地保护以及土地规划等项基础工作 6.土地利用工程研究的方法 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综合分析 第三章村镇利用工程 1.居民点:人们集中定居的场所;是工商业、文化教育事业单位集中的地方,是劳动力聚集的场所;也是各类建筑群、街道网、绿化系统及其他生产和公共福利设施的配置基地。 我国居民点的类型及体系—— 城镇居民点:城市(特大、大、中等、小);城镇(建制镇、其他非农村居民点)农村居民点:农村集镇(中心、一般);村庄(中心村、自然村、生产经营中心)2.我国居民点中城镇的划分标准及村庄的划分标准 城镇:(1)总人口2万人以下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超过2000人的,可以拆乡建镇; (2)总人口在2万人以上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占全乡人口10%以上的。可以拆乡建镇; (3)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小型工矿区、小港口、风景旅游区、边境口岸等,非农业人口虽不足2000人,如确有必要,也可建镇。 凡具建镇条件的乡,拆乡建镇后,实行镇管村的体制。 村庄:村——是乡以下的农村居民点,也是聚集农业人口、组织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 村可分为中心村和自然村。 中心村——一般指行政村,即村民委员会所在地(人口平原区200-1000人、山区100-500人)。 自然村——小村庄,也称为基层村。 生产经营中心——指村外配置主要生产资料及进行固定、半固定生产的基地或场所。如村外独立的畜牧场、仓库、农机站、工副业生产基地(农产品

土地利用规划期末复习题

2015年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8题每题2.5分共20分) 土地利用:是指人类为满足自身不同需要,采用科学、技术和文化的手段,利用和开发土地的功能,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行为和活动。 土地类型:由于土地各构成要素的空间变异性,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得在不同地域空间内具有各种不同的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将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划分为一种类型组合就是土地类型。 土地利用类型:指的是土地利用方式相同的土地资源单元,如耕地、园地、林地、水域、牧草地、城镇、工矿、交通用地等。 土地利用方式: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按产品的市场方向、投入水平、采用的技术和动力、地权关系的不同划分为各种不同的土地利用形式。 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方式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和空间上的相互位置关系形成的格局,以及权属上的所属关系的总和。 土地利用强度: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单位用地面积投资强度,对一个单位的土地投资的强度。 土地利用集约度:指单位土地的投入量,可由单位耕地面积拥有的马力数表示机械化水平,有效灌溉面积表示水利化程度等。 土地利用率:土地利用率指已利用的土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是反映土地利用程度的数量指标。 土地利用率=土地总面积?未利用地面积 土地总面积 ×100% 城镇用地容积率:指城镇建设总面积与城镇占地总面积之比,反映城镇土地利用程度。 建筑密度:即建筑占地系数,指一定建筑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物占地面积与城镇用地总面积之比,以百分比表示。用以说明建筑物分布的疏密程度及土地利用率。 城镇用地容积率=城镇建筑占地面积 城镇用地总面积 ×100% 土地区位:指特定地块(宗地)的地理和经济空间位置及其相邻地块的相互关系。 需求门槛:指某中心地能维持供应某种商品和劳务所需的最低购买力和服务水平,换言之,是使保证供应此商品和服务的商服企业能获取正常利润所需的最低销售额和服务量。 土地利用规划:人们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以及历史基础和现状特点,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进行空间布局上的有优化组合,并且对实现该优化组合在时间上、措施上和政策上做出安排,以求最大限度发挥土地的综合功能,使土地利用控制的手段和措施。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以一定行政区划为单位,根据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和土地资源现状、适宜性和生产力,进行的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调整与分配,是对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在时间上和地域上所进行的长期性、战略性的总体布置和统筹安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针对土地利用的某一方面而进行的土地利用规划,是除各行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外所有土地利用规划的总称,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深入和补充,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复种指数:耕地上全年内农作物的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是反映耕地利用程度的指标,

土地利用复习题答案

1.土地资源的特性。首先就是由于受地球表面陆地面积的限制,土地面积(或称土地资源的数量)是(有限性)的土地资源还具有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土地资源各组成要素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又表现了土地的(整体性)性。 2.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可以归纳为5点,首先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要对土地利用进行干预,因此规划有(政策性);由于规划要从国民经济整体的角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因而规划有(整体性);同时土地利用规划目标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经济的、生态环境的,又有公益的、私人的、国家的、地区的目标,因此规划有(兼容性);由于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和目标的多维性,规划的方案就具有一定的( 折中性);由于各项因素都是在变化的,那么规划也不可能一成不变,规划就具有一定的(动态性)。3.蒸发包括水面蒸发和土壤蒸发。土壤水分蒸发可以分为(3个)阶段。在第二阶段,土壤蒸发的速度(减慢),受气象因子的影响(减小)。在第三阶段,蒸发发生于(较深)的土层中,土壤水分以(气态)形式逸入大气中。 4.通过植物体表蒸发水分的过程称为(蒸腾)。植物可以通过(气孔的开闭)对其进行调节。 3.农田总蒸发量,又称植物的需水量,是指(植物蒸腾)和(土壤表面蒸发)的总耗水量。 5.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冰川积雪)等。 6.就人类可利用的地下水资源来说,地下水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7.水资源的三要素为(水量水质水的保证率)。 8.建筑组群的自然通风与(建筑的间距大小排列组合方式),以及建筑组群迎风的方位、风向对组群的入射角大小等有关。 9.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是(岩石矿物)。 10.残积物一般分布在(丘陵山地),可依下伏母岩的矿物学性质,把山地分成(石灰岩山区花岗岩山区)紫色砂页岩山区、玄武岩山区等等。 11.当坡度大于(10o)时机动车道应采取“S”形布设。 12.土壤的农业生产性状是指土壤质地的差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反应,它包括土壤的(肥力状况耕作性状作物反应)的综合反应能力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13.土地的纬向地带性是指土地资源特征(大致沿纬向方向延伸成一定宽度的地带),呈(南北更替)变化规律。纬向地带性决定于不同纬度带接收的(太阳辐射量不同 )而造成的差异。 14.土地的经向地带性是由于(距离海洋的远近不同降水大气湿度气候)或(植被)由海岸向内陆逐渐减少,造成的(土壤)等地带性因素和土地类型呈一定宽幅的沿经向 .

土地利用规划学部分试题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学部分试题答案 一、概念题部分答案 (1) 二、填空题部分答案 (2) 三、简答题部分答案 (6) 四、论试题部分答案: (13) 五、综合应用题部分答案: (14) 一、概念题部分答案 1.规划: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进行超前性的安排和调配。 2.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由不同种类、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和不同时序的土地利用规划所组成的相互交错相互联系的系统。 3.土地开发利用率:一定区域内已开发利用的土地数量占区域土地总面积中比重。 4.建筑密度:一定地区内,所有建筑物基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之比。 5.土地利用计划: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各类用地数量的具体按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计划。 6.城市化水平:一定区域内城市人口占该区域总人口的比重。 7.土地复垦:《土地复垦规定》中规定了土地复垦的含义,指出“凡是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的状态,称作土地复垦”。 8.土地整治:人类在开发利用土地的过程中,由于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对土地资源利用不当,导致了土地资源的破坏和退化。为了使土地资源能永续利用,必须通过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改变土地的生态环境,以建立新的有利于人类生产活动的生态系统平衡,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这就是土地整治。 9.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性经济措施。 10.土地保护:土地保护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从保障自然利益或满足社会需要出发,为防止土地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纠纷及不合理占用等,以一定的政策、法律和经济手段,对某些区域或地块所采取的限制和保护性措施。 11.土地利用分区:根据土地利用上的土地质量、利用方向、利用方式、利用潜力和改良措施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一定地域分为若干个区,这些区就是土地利用分区,按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土地利用的基本用途的不同划定土地利用分区。 12.土地垦殖率:一定区域内耕地与土地总面积之比。 13.农地整理: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14.土地利用:土地质量与人的干预活动所决定的土地功能。 15.交通密度:一地区域内道路总长度与区域土地总面积之比。 16.城市规模:指一定区域内城市的大小,包括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用地规模。 17.土地资源: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现实的和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18.土地复垦:凡是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

《土地资源学》复习题12

土地资源学复习题 单选 1.【D 】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P55) A 土地使用制 B 土地承包制 C 土地租赁制 D 土地所有制 2.目前我国【 B 】一般多以日照时数来表示。(P26) A 光照强度 B 光照长度 C 光照质量 D 光照数量 3.我国中低产田比例很大,占总耕地面积的【 B 】。(P280) A 1/2多 B 3/4多 C 2/5多 D 3/5多 4.土地资源评价是在特定目的下对土地的性能进行【D 】鉴定的过程。 (P121) A 自然生产力 B 潜在生产力 C 数量 D 质量 5.地表和土地资源利用的一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均由【B 】来控制。 (P28) A 水分 B 温度 C 光照 D 湿度 6.土壤调查的重点是土壤【A 】特性。(P101) A 肥力 B 性能 C 质量 D 数量 7.土地类型的划分依据主要是土地构成要素的【C 】差异性。(P60) A 质量 B 分布 C 空间 D 时间

8.在世界100多个国家中,我国土地总面积有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B 】位。 (P279) A 2 B 3 C 4 D 5 9.现阶段我国实行的是【A 】。(P56) A 土地公有制 B 土地私有制 C 国家所有制 D 集体所有制 10.下列那项不是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气候要素【D】。(P25) A 光 B 温 C 水 D 气 1. 农业生产上常用的积温指标是≥【C】的积温。(P28) A 0℃ B 5℃ C 10℃ D 15℃ 2.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土地系统中一切过程的【B 】基础。(P25) A 物质 B 能量 C 生物 D 经济 3. 多数农作物最适宜的土壤酸碱性为【 D 】。(P44) A 强碱性 B 弱酸性 C 弱碱性 D 弱酸性至弱碱性 4. 土地经济适宜性评价最常用的经济分析方法是【D 】。(P143) A 收入——成本分析法 B 费用——效益分析法 C 成本——利润分析法 D 投入——产出分析法 5.据估算,人类食物的【 D 】由土地的“生产性”所决定。(P5) A 80% B 88% C 90% D 98% 6. 我国现阶段土地整理的主要任务是【A 】。(P246) A 提高土地利用率 B 增加土地面积

土地利用规划论述题复习资料

论述题部分答案: 1 试论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意义和作用? 2 如何认识和处理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3 试论述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和管理的主要途径? 4 试分析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用途管制的关系? 5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包括一些什么内容? 6 说明平原干旱地区耕地规划设计的程序。 7 简要说明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措施包括哪几方面? 9 简要说明复垦规划的程序。 10 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为什么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 11 说明果园用地的选择基本条件。 12 草地改良有哪些技术措施? 13 简要说明城市垃圾场的复垦技术。 14 如何进行防护林带设置? 15 简要说明建筑地基的复垦技术。 16 说明在地形复杂地区,为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地表径流,进行耕地规划的程序。 17 山地丘陵区的土地开发战略规划要考虑到哪几方面的问题? 1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措施包括哪几方面? 19 建设人工鱼塘在选择用地方面应如何考虑? 20 简要说明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21 简要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的关系。 1 试论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意义和作用? 答: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解决各种土地利用矛盾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国民经济顺利发展的重要措因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和依据。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土地利用处在无的盲目利用状态,以致造成一系列退化破坏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防止土地利用的短期行为继续发生,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迫切需要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方向、结构、布局作出符局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宏观规划,藉以指导各个局部的土地开发、利用、整治、改良和保护,为改善土地利用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创造良好的条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和人均耕地面及世界人均面积的1/3左右,而且农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在人口持续增长、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高、城乡建设用地势必进一步扩大的形势下,对数量有限的土地资源如不做出统筹兼顾的长远安排,不加以控任其自由占用和随意扩展,必将制约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过去土地利用宏观失后果,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因此,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耕通知》和1991年全国人大七届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都提尽快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答案12

土地利用规划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并将其前面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土地的水平范围包括() A. 陆地、内陆水域和滩涂 B. 陆地、内陆水域、滩涂和海洋 C. 陆地和内陆水域 D. 地球表层所有陆地部分 2.合理利用土地的首要问题是() A. 提高全民族素质,人人懂得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 B. 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C.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D. 加强土地管理,包括地权管理和土地利用管理 3.某乡土地总面积1000公顷,其中未利用土地100公顷,林地200公顷,有林地100公顷。该乡土地利用率和森林覆盖率分别是() A. 90%和20% B. 90%和30% C. 70%和10% D. 90%和10% 4.土地利用规划所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 A. 农业用地和非农业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 B. 土地利用中需要与可能的矛盾 C. 各用地部门之间的矛盾 D. 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 5.土地人口承载量是指() A. 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最多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 B. 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至少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 C. 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在一定的生产力条件和生活水平上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 D. 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水平下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 6.在土地利用分区中,用地区之间()

A. 可以重合,还可以有复区 B. 不可以重合,也不可以有复区 C. 可以重合,不可以有复区 D. 不可以重合,可以有复区 7.从土地管理角度,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的是() A. 土地利用的全部问题 B.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问题 C. 如何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问题 D.土地利用方式的问题 8.农业生产用地结构的确定必须根据() A. 耕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 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C. 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D. 土地后备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有关部门审批实施,就具有() A. 控制土地利用效应 B. 行政效应 C. 监督土地利用效应 D. 法律效应 10.不宜作为水库库址的是() A. “肚大口小底平”地形的地区 B. 集水面积大的地区 C. 喀斯特地貌地区 D. 占用部分农田地区 11.单位耕地面积产量反映() A. 耕地利用的经济效益 B. 耕地利用程度 C. 耕地利用的社会效益 D. 耕地利用的生态效益 12.不是土地利用分区基本依据的是() A.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B. 土地评价 C. 自然社会经济资料 D. 单位和个人用地需求 13.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手段分() A. 行政、技术和经济手段 B. 行政、技术、经济和法律手段 C. 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 D. 行政、技术和法律手段 14.不属于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中土地利用评述内容的是() A. 土地利用成绩 B. 土地利用问题 C.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意见 D. 土地利用分区 15.不属于土地利用规划范畴的是() A.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B. 土地估价 C. 土地利用规划设计 D.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练习题题库

练习题 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2、耕地需求量预测测 3、耕地与建设用地需求 4、耕地与居民点需求预测 5、人口、耕地与居民点预测 1.某乡的土地利用现状构成如下表所示,另知该乡当年的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100hm2,养殖水面为180hm2,试计算下列指标: (1)土地垦殖率;(2)土地农业利用率;(3)耕地复种指数; (4)林地覆盖率;(5)水面利用率;(6)土地建设利用率; 水域中未利用地=水域面积-养殖水面-水利建筑用地 总未利用地=水域中未利用地+未利用地 (1)土地总面积=1200+300+550+50+150+78+90+750+450+50=3668 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1200/3668*100%=32.72% (2)土地农业利用率=农业用地(耕地、园地、林地、牧地、养殖水面)面积/土地总面积 =(1200+300+550+50+180) 3668*100%=62.16% (3)耕地复种指数=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耕地总面积 =2100/1200=1.75 (4)林地覆盖率=林地面积(不包括果园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550/3668*100%=14.99% (5)水面利用率=已利用水面面积/水面总面积*100% =450/750*100%=60% (6)土地建设利用率=建设用地(居民点、工矿、交通、水利等用地)/土地总面积*100% =(150+78+90+450-180)/3668*100%=16.03% 土地总面积 耕地 园地 林地 牧草地 城镇村用地 独立工矿用地 交通用地 水域 未利用地 小 计 已利用 1200 300 550 50 150 78 90 750 450 50

土地资源学综合复习题

《土地资源学》综合复习题 第一章 1.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是土地资源这一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的“二重性”是指土地资源的自然特性和社会经济特性。 3.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4.土地的资源特性:整体性、生产性、面积有限性、区域差异性、位置固定性、时间变化性、再生性与非再生 性、多用途性。 5.土地资源的生产性:土地具有一定的生产力;土地生产力系指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它是土地的最本质的特 性之一。据估算,人类食物的88%由耕地供应,10%由草地提供,即人类食物的98%由土地的“生产性” 所决定。 6.土地是一种可更新的资源,表现为土地的生产力在合理利用条件下可以自我恢复,并不会因使用时间的延长 而降低。 7.土地的资产特性: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个体异质性、使用永久性和增值性、土地价格与 价值的二重性、土地流通的二重性。 8.土地的商品特性是指土地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一种特殊商品,可以进入流通。 9.土地的产权主要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等。 10.土地的增值性取决于土地的稀缺性和人类社会对土地的不断改造利用。 11.土地的四大功能:生产功能、环境功能、承载功能、空间功能。 12.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13.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14.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有:系统分析方法、景观生态分析方法、现代技术应用方法、社会经济分析方法。 15.3S技术是指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 补充:1. 土地资源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类型与特征、数量与质量、调查与评价,以及开发与利用、治理与改造、保护与管理等诸问题的一门综合学科。 2.土地的概念: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和植被等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3.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以及当前或者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 很显然,目前沙漠、戈壁、高山、冰川等暂不能归为土地资源的内容。

土地利用规划学练习题

土地利用规划学 一、多项选择题(共21题,每题2分,共42分) 2.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方法有 ( BCD ) A 断面法 B土宜法 C综合法 D模型法 3.土地供需平衡分析的基础是 ( ACD ) A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 B土地资源利用分析 C土地质量评价 D土地需求量预测 4.土地利用分区可分为( AD ) A土地利用地域分区 B 土地需求量分区 D土地利用用地分区 C土地资源利用分区 5.区位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BCD) A杜能 B 韦伯 C 克里斯塔勒 D 寥仕 6.目前国外比较适用的城镇布局理论有( ABC ) A反磁力吸引体系理论 B门槛理论 C带形城市理论 D气候理论7.居民点规模是指居民点的大小;一般地讲具有(ABCD) A人口规模 B用地规模 C活动规模 C辐射规模 8.交通运输方式有(ABCDE) A铁路运输 B水路运输 C公路运输 D航空运输 E管道运输 10.一般土地整治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ABCDE) A水土流失地的整治 B盐碱地的整治 C风沙地的整治 D沼泽化土地的整治 E红黄壤综合整治 11.编制土地利用详细规划须遵循那些原则(ABCD) A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B遵循自然科学规律和符合美学原理 C系统内动态平衡、系统外环境相协调

D因地制宜、以人为本 12.简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应遵那些原则(ABCD) A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 B因地制宜原则 C综合效益原则 D逐级控制原则 13.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有(BCD) A保护环境 B土地总供需综合平衡 C利用结构的优化 D利用的宏观布局和微观规划。 14.依据规划的对策、范围和任务的不同,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有所不同,但总体说来包括(ABCD) A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其利用分析 B土地利用潜力分析;用地需求预测 C土地供需分析和结构优化 D规划方案实施 15.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理(ABCDEF) A地租与地价理论 B土地区位理论 C持续利用理论 D生态经济理论 E人地协调理论 F系统工程理论 16.耕地生态经济动态检测预警机制的内容包括(ACD) A.警义 B.警魂 C.警兆 D.警度 17.遥感技术普遍运用于土地调查制图和检测中是由于他具有哪些优点(ABCD) A.覆盖广 B.宏观性强 C.快速、多时相 D.信息丰富 18.土地利用动态检测具有哪些特点(ABCD) A.检测成果多样性 B. 检测体系层次性 C.技术要求的区域性 D.技术手段的综合性 19.土地利用计划的编制方法有(ABCD) A.经济分析法 B.综合平衡法 C.因素分析法 D.计划演算法 21.规划方案实施计划的编制原则是(ABCD) A.全面安排,远近结合 B.集中力量,突出重点

2020-2021专科《土地利用规划》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732)

2020-2021专科《土地利用规划》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732)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10小题,共30分) 1.按照八大类土地分类,下列土地利用类别不属于交通用地的是( )。 A.沟渠 B.公路 C.民用机场 D.农村道路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环境影响评价原则不包括( )。 A.因地制宜原则 B.层次性原则 C.主导性原则 D.协调原则 3.下列不属于地下水的是( )。 A.上层滞水 B.潜水 C.承压水 D.雨水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订的时限一般是( )。 A.二至三年 B.三至五年 C.五年或十年 D.十年或二十年 5.地理信息系统( GIS)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中的作用不包括( )。 A.规划的定量化和科学化 B.计算更为精准 C.评价过程和规划过程的“可视化” D.动态规划功能 6.能表征土地利用生态效益的指标是( )。 A.绿色植物覆盖率 B.单位耕地马力数 C.建筑密度 D.土地垦殖率 7.影响水土流失因素中,目前人类可控制的是( )。 A.单位面积上的土壤流失量 B.降雨因子 C.土壤可蚀性因子 D.坡度因子 8.土壤腐殖质的热容量比空气、矿物质大,比水( )。 A.大 B.相当

C.不确定 D.小 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主要体现在( A.对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B.对土地数量和质量的控制 C 对土地整理、复垦潜力分析 D.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10.下列指标能反映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是( )。 A.人均用地面积 B.交通密度 C.土地开发利用率 D.土地垦殖率 二、填空题(每空4分.5个空,共20分) 11.土壤是指能够支持生长的陆地表面的。 12.耕地的规划要考虑“、水、林、”综合协调,最大限度地开发土地生产力。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2小题,共10分) 13.耕地利用单元(简称田块) 14.国土 四、筒答题(第15小题15分,第16小题25分.2小题,共40分) 15.请简述土地资源的功能。 16.请回答哪些因素影响着土地资源承载力水平。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10小题,共30分) 1.A 2.D 3.D 4.C 5.B 6.A 7.D 8.D 9.B 10.B 二、填空题【每空4分.5个空,共20分) 11.植物疏松表层 12.山田路(次序可以颠倒) 三、名词解释I每小惩5分.2小题,共10分) 13.指由末级固定田间工程设施(如沟渠、林带、道路等)所围成的,可以进行耕作、灌排、收获等田间管理的沟渠路林等田间工程设施齐备的多种功能的综合地段。 14.指归某一国家主权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包括一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和它们的下层、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资料.doc

第一章:绪论 1、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來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口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2、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1)土地供需综合平衡(矛盾一协调)(2)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系统的核心内容)(3)土地利用宏观布局(空间规划)(4)土地利用微观设计(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利用率) 3、土地利用规划内容:(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2)土地利用潜力分析(3)土地供给与需求预测(4)±地供需平衡和土地利用结构化(5)土地利用规划分区和重点用地项目布局(6)城乡居民点用地规划(7)交通运输用地规划(8)水利工程用地规划(9)农业用地规划(10)生态环境建设用地规划(11)±地利用专项规划(12)土地利用费用效益分析和规划实施 4、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是市不同种类、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和不同时序的土地利川规划所组成的互交错且相互联系的系统。 5、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分类: 依据土地利用规划 等级层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行政区划全国——省——市(地区)——县——乡 区域性质行政区、自然区和经济区土地利用规划 规划深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设计土地利用施工 第二章: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原则 1、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 (1)地租和地价理论: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 (2)土地区位理论: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廖什的市场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和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3)持续利用理论:土地数量的有限性为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提供了宏观必要性,土地的可更新性和利用永续性使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成为可能 (4)生态经济理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M当相互协调,走生态发展的道路,使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 (5)人地协调理论:口然环境本身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作为人地系统屮的人,具有口然和社会两重属性,在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人类的发展要符合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才能使人类的受益作用最大,否则将会受到白然的惩罚。 (6)系统工程理论:为了保证系统的整体性效益,运用现代管理技术,特别是用系统工程方法來统筹规划,综合平衡,以期取得最大效益。 (7)西方规划的主要规划理论 2、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 (1)遵循土地基本国策的原则 (2)因地制宜原则:不同的土地利用环境不仅反映土地木身的适宜性和限制性,而且反映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对土地的改造能力和利用程度,因此,必须遵循因地制宜原则。 (3)综合效益原则:处理好近期与远景土地利用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协调好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平衡关系。 (4)逐级控制原则(重点):上一层次的十地利用规划有关项1=1完成以后才可能着手进行下

土地利用规划学部分试题答案

三、简答题部分答案 1.何谓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比有何特点? 答: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框架控制之一,针对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某一专门问题或某一产业部门的土地利用问题而进行的规划。 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比,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具有以下特性: 针对性,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则是针对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中的某一专门问题或某一类型的土地使用问题进行的规划,有很强的针对性; 局部性,在一定时期,需要开发、使用、整治和保护的土地只是局部存在的,因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相对规划区内部分土地而言的; 具体性,因为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内容、措施、解决的土地利用问题都比较具体,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 选择性,由于各个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不同,不同问题和不同行业部门的用地,其规划的类型、内容、程序、方法等就不同。根据规划区所存在的土地利用具体问题,选择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类型。 2.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的程序? 答:(1)审核各类用地数量与布局;(2)用地数量综合平衡;(3)用地布局综合平衡;(4)部门用地需求预测;(5)经多次协调难以达成一致的,由规划办公室提出处理意见,交规划领导小组讨论决定;(6)拟定全县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方案,规划土地利用区,确定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任务,并将全县各类用地指标分解至各乡(镇)。 3.何谓土地开发?有何特点? 答:土地开发是指人类通过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技术措施等,使各种未利用土地资源,如荒山、荒地、荒滩、荒水等,投入经营与利用;或使土地利用由一种利用状态改变为另一种状态的活动。 具有如下特点:(1)土地开发必然带来生态环境的变化,土地是由土壤、植被、气候、水文及地质、地貌组成的综合体,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土地开发就是要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从而建立新的生态平衡;(2)土地开发必然带来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土地开发与社会生产方式密切相关。土地开发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进行的,同时,土地开发也将决定社会经济结构的组合方式;(3)土地开发具有经营性的特点,土地开发是为合理而有效地利用土地创造条件而进行的经济技术的投入过程,通过土地开发增加了可利用土地面积,改善了土地利用条件,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所以土地开发是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的;(4)土地开发是一个开发、利用、再开发、再利用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未利用地被开发为可利用的农地;低产农地转化为高产农地;农地转化为村庄;农地和村庄又将被开发为城市。土地开发和利用不断相互更替,循环往复。但每一个循环的过程都不是机械的重复,都是在前一个循环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4.简述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答:编制程序如下:(1)准备工作阶段:包括成立规划领导小组和规划办公室,拟定规划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落实规划经费和人员以及进行业务培训等。从业务角度看,编制规划任务书和工作计划是两个重要的内容;(2)调查研究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根据需要,在收集和调查有关文件、资料基础上,进行专项研究。并进行必要的外业调查核实;(3)编制土地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