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整合教育

浅谈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整合教育

浅谈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整合教育
浅谈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整合教育

浅谈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整合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高需用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文化和思想来指导;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也需要借助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平台。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整合,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及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培养

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教育整合的可行性依据分析

1.1 二者整合在教育内容上促进互补思想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的内容则围绕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陶冶高尚情操为主题的人文学科知识传授和教育。我国大学过于注重科学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决定了我国大学生文化教育更加强调人文素质教育,这从文化素质教育缘起于人文教育相对薄弱的理工类大学可见端倪。人文素质教育要处理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必然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内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必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内容。而传统文化教育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价值,包涵着许多优秀的思想道德成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中吸取某些内容,以充实道德教育的知识含量,增强其感染力因此,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在内容上存在着互补关系。二者整合教育让大学生们不断汲取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料,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会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1.2 二者整合在教育功能上体现多层次社会的发展是以牺牲人自身发展为代价的,而人自身的发展又离不开社会发展这个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功能不能不兼顾既要造就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又要使人尽可能全面而自由地发展,并且尽力使二者相互促进作用显示出来。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由单一功能向多样功能发展,实现其发展。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使大学生可以领会古人在为人处事方面的许多知识和礼节,汲取传统文化中的营养,在细微之处提高自己的文化品味和思想品质。使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实践中和理论上逐步趋向全面深化,逐步向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多层次发展,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1.3 二者整合在教育意义上具有时代价值随着中国加入WTO 标志着中国已正式迈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在这一过程中中西方国家充分利用经济强势,进一步提出“政治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西方文化“植入”发展中国家日趋成为一股汹涌而至的浪潮,这种浪潮也渗透到中国的高校,一部分学生的精神境界、思想道德发生了新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混乱无序现象。因此, 增强社会认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的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家认同、社会责任认同无疑是当前增强我国居民对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阶段认同,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的一个重要而有力的思想武器。特别是对当前的大学生而言,需要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认同和责任意识教育,以增强大学生对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信心,增强他们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决心。因此,二者整合教育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重要思想指导,对维护国家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具有时代价值。

2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教育整合的途径

2.1 吸收传统文化精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针对当前西方价值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导致一些负面影响大学生成长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锻造学生理想人格、提高学生政治高度,树立学生更高境界的信念与责任感方面着更为艰巨的任务。因此,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整合之一在于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内容到形式,努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品位。并挖掘、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因素,突出其教化功能,使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获得文化活力,更好地引导和确保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不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例如,可在高校各专业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同时,补充《中国哲学史》课程,并且把其作为公共必修课。中国传统哲学反映了中国各个时期各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集中体现。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较全面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掌握中国哲学的辩证特点,自觉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论水平,提高伦理道德水平的基础上,处理好理想与现实、权利与义务、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关系,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怎样的人生追求才有价值等等,使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哲理又有文理,又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

2.2 弘扬传统文化美德,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2.1 弘扬爱国主义传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重要任务。在长期的历史积淀过程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经过数千年的演绎和扬弃,不仅以程式化的经典文献、榜样等形式存在着,而且广泛地以民族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风尚习俗等形式存在着。这些文化积累,己深深地融化在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内化为人们的一种文化心理和性格,并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影响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激励当代大学生以民族英雄为榜样,继承爱国主义传统,明确自己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努力学习先进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富强繁荣奉献自己的力量。

2.2.2 弘扬诚实守信传统,诚信立人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者,天下之结也”。以诚相待,忠诚守信,历来是中国人的道德信条和优良传统。挖掘传统诚信道德,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启迪价值。同时,良好诚信行为的培养不仅需要良好的教育氛围,也需要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是目前各高校比较认同的做法。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接受信用教育,学校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将学生在校期间涉及到信用方面的事项逐一记录在册,包括守信与失信,通过这些一系列的数据、事实、行为的记载,就会有效地达到教育学生诚信行为的目的。https://www.wendangku.net/doc/564896116.html,

2.2.3 弘扬崇高进取传统,培养高尚人格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倡导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注重气节、操守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强调忧国忧民、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尤其强调一个人只要按照修身的原则和方法,自强不息,进德修业,发挥出自身的潜能,就一定会锻造出理想人格。道德伦理观念和为人处事哲学等道德修养的精义,对于塑造和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精神,无疑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要发展就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相结合,将二者融会贯通,形成互补,才能更好的解决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才能有助于大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和培养。https://www.wendangku.net/doc/564896116.html,

2.3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要使传统文化与现时代相适应,也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在站在现时代的角度去理解传统文化,同时引领传统文化走向现时代。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迫切需要创新,以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降低的局面。为此,必须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扬弃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辟新路子,总结新经验。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守创新原则:一是坚持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

人格教育的优化整合,注重先进科技文化成果的宣传教育和普及,促使各种优秀文化成果不断转化为大学生的健全人格素质。如前文所述,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存在互补性,若将其课程融为一体,并加以规范、系统,确定科学的比例,不但能避免二者分离状态下必然形成的课程重复设置问题,而且一方面可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赋予“两课”教学更厚实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又可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导向性,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扎根于优良道德品质的深厚土壤中,可谓相得益彰。二是对优秀的文化传统进行解读时要求我们必须以现时代的价值取向去理解一些优秀文化传统。在时代大潮的搏击中,在全球化竞争的洗礼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必须引导大学生把个人命运和整个国家、民族、人类的发展联系起来,在整体的世界环境中求得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因此,大学生群体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要以一种平等、认同、尊重、宽容、开放的心态,以跨文化的多维视野,确立“与国际接轨”的总体态度,自觉寻求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合点,始终保持对于别国、其他民族的新鲜感和敏锐性,努力学习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培育时代所需而中国本土又急缺的民主、科学和法治精神,使传统文化不致与现时代的价值取向相背离。

3总结

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整合教育是在保持文化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各自特点的基础上,探索二者相结合的途径和渠道。在文化素质教育中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引导,使它更具有方向性和影响力;以传统文化作为道德教化的大背景,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有形象性和实效性。

加强高校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题目:加强高校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姓名(学号):王雁(120307Z147) 院(系)、专业、年级、班级:外国语学院2010级商务英语 (职师) 指导老师: 提交日期:2012年11月25日

加强高校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意识、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不足、以及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阐述了加强高校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大学生、教育 一、传统文化的概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外,还包括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二、当前我国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不足 首先,从社会层面来看,社会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一种文化往往是在长期的社会行为中形成的,中国的传统文化离不开几千年历史的沉积,对文化的传承需要有严肃客观的精神,才能保证以不偏不倚的态度真实准确地展现文化的内涵和魅力。一方面,许多影视、小说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更关心的是票房收入,而不是社会效益,危害极大;另一方面,在举办历史文化知识讲座,开展文化宣传,保护文化遗址等方面,社会重视力度远远不够,除了一些专业的工作者以外,很少有人给予较多的热情和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长,大学生很难有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兴趣。 其次,从学校层面来看,一方面,日益商品经济化的今天,许多高校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更注重的是快捷的实用性,忽视对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培养,致使许多大学生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识;另一方面,高校教师的教育模式存在着误区,有些高校虽然也设置了相应的课程,但大多是照本宣科,这使学生在课堂上很难发挥主动性,加之有些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理论水平不高,且没有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只是片面地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授,忽略对传统文化的内化,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再者,从学生个体层面来看,学生对待相关课程的态度不够端正。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中国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学生个人在学习取向上功利色彩过于浓厚,忽视对自身思想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很多大学生认为传统文

浅谈如何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浅谈如何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经过近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和寒窗苦读,我们来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作为“时代骄子”,新时期我们究竟应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加强自己内心世界的修养?笔者认为,从根本上意识到加强思想理论学习是很有必要的,在提高自己科学文化水平的同时,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改造好自己的内心世界,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为了让大学生在社会发展中找准自己的坐标和定位,确定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发展观,笔者特总结如下。 一、合格的政治素质 合格的政治素质,要求大学生必须树立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政治素质的核心,是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要提高政治素质必须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大学生是追求理想的最热烈的时期。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前进就有了充足的动力,人生发展就有了正确的方向。“有理想”就是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现阶段则要树立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合格的政治素质,还要求大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当代大学生的基本人格,要做到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二、科学的思想素质 科学的思想素质包括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科学的方法论。在世界观方面,要求大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唯物辩证法武装头脑,防止形而上学;用唯物史观武装头脑,作为观察各种社会现象的唯一科学方法。在人生观方面,要求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的目标,把劳动和对社会的奉献作为人生追求的价值尺度,而不是把金钱作为人生的价值尺度。同时,按照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总体原则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为先、个人为后,“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解决好这一人生价值观的核心问题,大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风气,思想上才能健康发展。同时,科学思想素质的形成,一靠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是基础的理论功底,要能把握其思想体系和精髓;二靠在实践中锻炼,讲科学理论付诸运用。培养科学思想素质,提高思想理论水平,这是保证政治上清醒的前提条件。 三、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多种心理品质的综合表现。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顺利成长的必要条件,是事业成功的内在保障。青年人健康的心理素质,表现为具有坚强的意志。这就是培育抗挫折、抗压迫、抗失败的能力,保持旺盛的生活态度,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临难而不失常态。坚强意志的形成,要靠在实践中的自觉磨练,没有任何捷径。 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同时表现为具有谦和宽容的气质。承认个体的气质,才能确立宽容的气质;承认人有所长,才能确立谦和的气质。谦和宽容的气质,是营造良好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是吸纳能量、汇集百川、在未来竞争中展示优势的前提。与此相反,心胸狭窄,妒贤嫉能,则是缺少自信心的消极表现。 四、良好的道德素质 良好的道德素质来源于高尚的道德观念。大学生只有确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才能使自己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进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轨道,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要求诚实守信是道德之本。待人诚实是调解人际关系的基础,良好的道德风尚,来自社会主义的人生价值观的指导。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大学生在处理个人与他人和社会关系时,要想到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先进分子则要做到先人后己,把社会主义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否定利己主义、个人至上、损公肥私,倡导集体主义、克己奉公。培育良好的道德素质,既要靠社会主义道德的指导,也要注重自身的道德培养。慎独,这一自古以来的道德修养准则,应该赋予新的时代含义。只有在一切复杂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日期: 2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并转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具有相对稳定的共同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其内容博大精深,在亚洲乃至世界都有着其重要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育应根植于中华民族的土壤,充分汲取传统的养分,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价值内涵。但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中国传统文化却被排除在思想政治教育之外。在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是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艰巨任务。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转变 所谓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在生息繁衍中所积淀形成的理论化和非理论化的,转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具有相对稳定的共同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自然,中国传统文化并非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除却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亦有其精华和糟粕。应该看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精华和糟粕各居其半,没有轻重,而应该是精华为主,糟粕为次。大学生由于自身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还不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确立,缺乏相应的辨别能力和思维观念,需要教育工作者加以引导和帮助,以区别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认真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德智统一,以德统智,带有一种民族的、独特的、重伦理价值取向的特色。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以扬善抑恶为核心,以真善美相统一,以文化教化为目的的一种伦理型文化。 实践证明,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和借鉴,通过批判地吸收和借鉴传统文化资源,有效开发利用传统资源,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本文主要通过儒家孔学的几个基本理论思想来浅显地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仁,亲也。”(《说文》) “仁”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孔子创立的以“仁”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准则,确立了一个可以普遍认同的处理人际关系的准绳。这对于大学生协调各种人际关系,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冲突有着重要意义。 “孝,善事父母者。”“悌,善兄弟也。”(《说文》) “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该着重对父母的尊重。强调“孝”要建立在“敬”的基础上,认为孝敬父母要真心实意,如单纯在物质上满足父母,尚不足以为“孝”,更重要的是要父母得到人格的尊重和精神的慰籍。即是“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孔子还认为,父母若有过错,子女应用委婉的语气进行劝谏,以免陷父母于不义,而并非对父母绝对服从,这便所谓的“事父母几谏”(《论语·里仁》)。 “悌”则是指敬爱兄长,顺从兄长。孔子非常重视“悌”。其弟子有若根据其思想,把

大学生德育自我鉴定

大学生德育自我鉴定 光阴似箭,一晃一年的大学生活过去了。我从09年进入电机学院就读以来,一直一严谨的态度和积极的热情投身于学习和工作中,虽然有成功的泪水,也有失败的辛酸,然而日益激烈的社会竟争也使我充分地认识到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的重要性。无论如何,过去的是我不断奋斗、不断完善自我的一年。 在思想上,要求积极上进,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于这学期参加了我校开办的党课并通过党课考试,有很强的上进心,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凭着对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的目标和对知识的强烈追求,刻苦钻研,勤奋好学,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基本上牢固的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作到了理论联系实际;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注意各方面知识的扩展,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而不懈奋斗。 在生活上,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充实而有条理,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作风,为人热情大方,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拥有自己的良好出事原则,能与同学们和睦相处;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从而不断的丰富自己的阅历。 我认为诚信是立身之本,所以我一直是以言出必行来要求自己的,答应别人的事一定按时完成,记得有好几次,同学或老师约了我见面,我答应以后必定按时到达指定约会地点,即使有急事也从不失约,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映像。由于待人热情诚恳,所以从小学到大学一直与同学和老师相处得很好,而且也很受周围同学的欢迎,与许多同学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我更懂得了,考虑问题应周到,这在我的毕业论文设计中充分展示了出来。我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不喜欢虎头蛇尾,做事从来都是有始有终,就算再难的事也全力以赴,追求最好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我把自己的意志视为主要因素,相信只要有恒心铁棒就能磨成针。一

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沈晴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人文社科系,郑州450015) 摘要:当前,在民族文化日益走向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亟待提高。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是:开设通识课程,开掘学科课程的人文内涵,改革传统的授课方式,提高教师文化素养,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教材建设,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和有效利用社会资源。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途径 当今世界,在政治、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同时,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之一。在中国迅速和平崛起的历史背景下,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无疑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精神资源。正像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那样,“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生生不息,绵延不绝,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但是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重视的是科学知识的传授和相应技能的培训,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育,而成了纯职业训练的场所。尤其是一些理工科院校把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分割开来,致使学生人文素养不容乐观,国学知识严重匮乏。由于对民族文化的漠视,带来了大学生民族情感、社会意识、国家观念、审美情趣的淡化,导致了整体素质的下降,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文化知识的教育刻不容缓。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中华民

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天人合一的自然精神,贵和持中的中和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重人轻神的人本精神,知行合体的实用精神,义以为上的重德精神,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有容乃大的开放精神等,建构了当代中国文化的宝库。教育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文化方式,也是人类文化记忆传承的重要方式。作为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不容推卸地肩负着保护国家的文化安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维护民族文化血脉传承的重要使命。为此,我国高校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是历史的使命,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高校的责任,大学教育必须体现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色。结合当前高等教育的实际,现对当代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做如下阐述: 一、在大学普遍开设传统文化教育通识课程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第三十条要求“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 加强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基地建设,推动相关学科发展”。当前,在大学教育中,经济、法律等应用学科备受青睐,而文史哲等基础学科尚未受到足够重视。为使传统文化代代传承和更新发展,大学应普遍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通识教育,根据情况可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生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并列入教学大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在学生的基础课中增加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通识类课程,从而为大学生较系统地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提供必要的课程平台,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学习传统文化知识,领悟传统文化精华,进而弘扬传统美德,发扬传统民族精神。

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做好哪几方面工作?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几点认识[摘要]本文从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荣辱观教育、网络教育、心理教育四个方面就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近几年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过程中探索的一些经验,谈几点认识漳州师范学院贯彻落实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会议精神,更加深入扎实地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和《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增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1.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 2.明确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和目标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着

力创新方式方法,着力提高队伍素质,着力健全长效机制,着力优化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为加快海西经济区建设培养和造就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用高度的重庆工商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情况总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计划1、我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在加强我系始终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真学习贯彻学院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使我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一是我系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规范管理和实际效果;二是基层党团组织进一步健全,学生党员队伍得以扩大;三是随着院系两级管理体制的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责任和机制进一步明确;四是培训和充实了班主任队伍,提高了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五是适时组织开展学习先进人物事迹、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主题活动,积极探索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新途径总的来看,我系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在我系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我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国内外敌对势力斗争进一步加剧,大学生思想活动

市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情况调研报告

市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情况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品德,打造书香校园,巩固提高我市素质教育成果,接到自治区关于开展大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调研的通知后,局领导非常重视,立即进行了调研、并总结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推进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举措及经验启示。现把调研结果简要总结分析如下:一、调研工作目标 让中小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健全的人格,提高文明素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用国学经典传统文化之光,照耀指引孩子们健康成长,受益终生,并让他们勇于担当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 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教育内容: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读本为学习内容体系,各中小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学习。 各年级课程设置如下:幼儿园学习《弟子规》,一年级学习《三字经》,二年级学习《千字文》,三年级学习《孝经》,四年级学习《大学》,五年级学习《中庸》,六年级学习《论语》,七年级学习《孟子》(上),八年级学习《孟子》(下),九年级学习《道德经》,高一和中职一年级学习《寿康宝鉴》,高二和中职二年级学习《礼记》,高三学习《周易》等。

(二)教育途径: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结合专题活动和社会实践等途径,确保教学效果。 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我市中小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同时学校还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过程中。 2.主题活动。各学校根据自身实际组织举行经典诵读大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书画比赛、名人名家故事演讲比赛、传统文化专题晚会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寓传统文化教育于丰富多彩活动之中。 3.社会实践。各地各学校结合教学工作,并利用寒暑假、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等有利契机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加深了解传统文化丰富内涵。 二、主要举措 (一)营造教育氛围 营造浓厚氛围。开辟传统文化走廊、学习园地、专栏、专刊、网站、网页等阵地。在学校墙壁、走廊、教室、橱窗、寝室等地精心合理布置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图画、警句、诗词歌赋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激励师生奋发向上。在学校进出口墙面、走廊等醒目位置张贴悬挂传统典故成语、格言警句等。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教育需要积极而有效的文化,学校教育价值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就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以强化超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给学生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精神支撑是我校教育模式特色化创建的主导思想。正是基于这一教育理念,我校决定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内容进行德育特色化学校创建活动。 一、指导思想: “用文化经营学校,用理念支撑学校”是我校的特色化学校创建的指导思想。中国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不绝如缕的繁衍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通过教育,为学生奠定文化修养的基础,未来能以健全的人格、道德和智慧投身于社会,为中国文化之发扬光大,为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培养名副其实的文明人、现代人、成功人。 二、总体设计

以“中国传统文化导读”为主线,以人文性管理为手段,以养成教育为途径,以德育活动为载体,以“合约式”评价为终结,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和寻求熠熠生辉的精神瑰宝,从而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美德、良好的风范、高雅的情趣、昂扬的气概、坚韧的意志、顽强的的追求,逐步形成“明理厚德”的德育体系。 三、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 依据心理学原理“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提升学生的民族素养。民族凝聚力来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德育内容民族化,系统化和科学化体系的建设,而且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

大学生道德教育

摘要:文章针对当前社会关于大学生道德缺失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原因,主要归结为评价标准的滞后,市场经济的负效应,社会大环境和个人素质等几个方面。根据分析结果,文章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德育工作重要性,从社会、学校及家庭个人等各个方面提出建议,形成合力,协同努力、配合育人,共同筑起道德的铜墙铁壁,从而唤起当代大学生的时代使命感,重塑我中华民族的良好道德形象。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缺失,思想政治教育,措施探讨;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十分复杂,各种矛盾凸现。在这个深刻变化的时代,一些大学生由于受到学业、心理、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受到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多元文化、各种价值观念的影响,道德水平出现了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和谐的现象,诸如,有些大学生在家是娇生惯养的“小皇帝”、“小公主”,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坐享其成,在学校也是很孤傲,没有涵养,同学之间关系冷淡、僵化,常常因一些小事争吵不休,互不相让,有时大打出手,甚至走向极端、闹出严重后果、触犯法律[1]……。 众多媒体更是推波助澜,严肃批评抨击了80后一代,认为这是一个理想信念不足,爱情观轻率,诚信缺失,好逸恶劳铺张浪费、道德观念淡化的一代。在众多媒体的曝光下,当代大学生俨然已经成为桀骜不驯的叛逆者,更有媒体以“马家爵事件”进一步衍射理想信念不足、心理素质脆弱,以个例未婚先育的女大学生严厉抨击当代大学生爱情观轻率、贞操观淡化,以助学贷款还款率低、毕业生就业违约率高等现象渲染了诚信缺失。是媒体言过其实还是我们的大学生真的出了问题,其实关于道德的进步与滑坡,很多时代的很多人都有过争论,差不多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感觉自己处于一个道德沦丧,世风日下的时代,当然现在的大学生身上确实在很多方面存在问题,比如说诚信问题等,但这并不单是中国的问题,日本、美国的情况也类似,那么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根据16号文件指示和要求,作为德育工作者的我们该怎么做呢。 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1评价标准滞后于道德水平的发展是根本原因 判断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学生道德是发展了,还是倒退了,首先就必须弄清楚评价标准是什么,评价标准不同判断的结果就不一样,现在来看,目前我们不自觉使用的两个评价标准可能已经不适合当代的大学生了。 其一是已经过时的标准,即用旧时代的标准来衡量现代的大学生,国家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道德的评价标准也在不断的变革,用过去的标准来要求现代的人,不论对那个人群来说,都是有问题的,比如说节俭问题,“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节俭标准对现代的大学生来说确实需要改进,节俭是很重要的,但随着时代的不同我们就不能像过去那样来要求现在的学生了。再比如说现在比较敏感的恋爱问题、贞操观问题,其实潜意识里,很多人还是用过去的标准来衡量评价当代的大学生的,70-80年代的人们,在他们那个时候恋爱本身就是不好的,自然就转入地下,而21世纪的大学生,受到西方爱情观的冲击,尤其是性解放、性自由主义的影响,他们的恋爱观、贞操观已经发生了变化,你还用已经被修正的标准去评价判断当代大学生,结果就是你会发现现在的大学生身上到处都是问题。 第二个就是用理想化、浪漫化的标准去评价衡量当代大学生,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德理想,每个社会也有它的道德理想,目前来看,大学生这个群体仍就是中国社会的精英群体,社会对他们具有更高的期待,这是正常的,但是道德理想和道德期待是一个主观的东西,过高的,过浪漫的理想作为人生的追求是没问题的,但是作为一个普遍的评价标准就有问题了,就像现在很多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结果给孩子造成了巨大压力,压抑了孩子的积极性,出现了负面影响,对于大学生也一样,我们的整个社会像一个大家长,对他们过高期待反而使道德教育显得虚伪,显得假太空。[2] 2市场经济带来负面影响是道德缺失的重要原因 道德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有重要关系,市场经济强调物质需求方面的多一些,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是非常突出的,比如说没理想、没追求、功利化、利己主义,这些在西方国家也是一样,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往往是“配套”的,市场经济所追求的就是个人利益最大化、利润的最大化,从消极的方面来说,个人主义走向极端所导致的利己主义的东西就会增多,因为市场经济社会是一个物质化的社会,物质化的社会往往是越来越俗气,无论你怎么评价,很多时候整个社会大众的美丑观和审美趣味都在降低。 3社会大环境影响是大学生道德缺失的间接原因

弘扬传统文化,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教育

弘扬传统文化,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教育 传统文化和美德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为新形势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明了方向。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值得大家重点关注。文章调查了当前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情况,并简要分析了问题原因,提出通过“互联网+”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网络新媒体载体和传统文化特色活动等来加强新形势下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标签:“互联网+”;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措施 传统文化和美德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加强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十分重要的。高等学校的教育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这一优秀文化传统,且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而文化软实力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已成为综合国力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和灿烂文化则集中体现了我国文化软实力。因此,我们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打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同时,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新概念,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成为广受关注的问题。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有采用当时社会传播最快的流行文化,如春联、门神、戏曲以及小说等进行传播的传统。我们在“互联网+”时代,就要顺应时代需求,进行基于信息技术的变革,更新教育内容、变化教育途径等,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的作用,通过适合大学生的方式来加强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二、当前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情况 1.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存在缺失 笔者曾经对一个班级的81名学生做过一个关于中国四大名著了解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学生知道四大名著,也了解一部分内容,但大部分学生是通过影视作品来了解,完整读过原著的不到10%。中国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文学水平,细致的刻画和所包含的思想为历代读者称道,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而影视作品很多都是经过改编,保持原著原味的很少。可见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的途径存在很大问题。同理而论,不止四大名著,可能还有其他新杂剧、旧传奇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大学生仅从观看表达狭隘的影视作品是不能理解和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味的。而且大学生对传统戏剧、曲艺等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 2.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认识模糊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案

地理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案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就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和武装青年学生,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确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贯彻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并结合我校2011年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要求,我系的德育工作要始终不渝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则、任务和要求 我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则是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 我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是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我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是帮助和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四个基本观念:祖国观念、人民观念、党的观念、社会主义观念。充分调动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变成大学生自觉的行动,自主的行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生内在的强烈的需求,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1、发挥主渠道作用,大力加强“两课建设”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具有“培养信仰、提升道德、指引理想”的“立德立言”的教化功

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困难和建议

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困难和建议 我校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缺乏对当今传统文化的关注。有些教师简单地把传统文化教育等同于讲历史,将传统文化教育变成了“历史课”。教师偏向于用过多的时间来介绍古代的杰出人物,忽略了诸如传统节日、民俗、民间艺术等方面的渗透。讲历史固然重要,但如果脱离了小学生生活实际,片面宣讲历史知识,只能造成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背离。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具有现实性,他们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事物的兴趣远远超过对历史事件的兴趣。让小学生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多接触传统文化,而没有必要泥古非今。 其次,偏重知识,不注重精神内涵的把握也是小学教育中对传统文化的错误理解。有些教师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实际上是传统文化中知识的灌输。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让孩子掌握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和学习某些民间工艺方面,却不注意让孩子把握这些传统文化的特色以及从中折射出的民族 精神。其实,传统文化中的知识和民间工艺只是传统文化的皮毛,深层次的价值观念、思想和行为方式才是传统文化的内核。还有的教师对本土传统文化过分推崇,没有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臵于世界多元文化背景中综合考虑、客观评价,回避传统文化中存在的缺陷,对小学生的教育以“教化”为出发点,注重知识,不理

解、不承认、不尊重儿童的心理特征、精神个性和独立人格。也有些家长盲目用传统文化来作为“家教”、“家规”的内容,其实全都是封建伦理那一套三纲五常和“诗书礼易”等儒家经典,这样做是不恰当的,容易对孩子产生误导,使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与当前的社会生活脱节。甚至有的小学教育工作者只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模仿和简单继承,忽视创新。在组织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时,机械地利用历史材料而不加以改造,依教材讲,按惯例教,或者模仿其他学校、其他教师的做法,根本不考虑本地的文化资源和本校的实际条件,生搬硬套。再就是要求小学生被动学习多,而让小学生主动创新少。现在有些地方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就是让孩子们穿上古时候的衣服,让老师穿上长衫。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了。难道穿着西装革履,就不能讲传统文化了吗?有些地方让小学生读经,摇头晃脑的,这也没有必要。比如,告诉孩子,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教育我们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小学生一听就明白了,假如让学生死记硬背“吾道一贯之,忠恕而已”。小学生能懂吗?让学生受生涩的古文的折磨,他们能有兴趣继续学习传统文化吗?所以,传统文化教育,不能只追求形式。过分让小学生遵循文化传统而不注意创新的做法,扼杀小学生的创造潜能,影响小学生文化创新意识的萌发。 上述这些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误解以及由此导致的错误做法 不但不能让孩子受益,还在不同程度上会误导孩子,因此,教师和孩子家长应该以此为鉴,引起足够的重视。

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意义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它是当代中国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基础和根本。我们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吸收。现在大学生的教育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不可否认,我们的思想教育的发展并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传统文化的吸收转化和借鉴原则等方面说明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教育;民族 正文: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脱离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民族,中华民族积淀了丰富灿烂的文化。提高其思想文化素质、培养其健康完善的人格、促进其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所始终追求的目标。当前青年大学生如何做到对传统文化的吸收转化和借鉴,显然现在已经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吸收和转化 第一,当代大学生需要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民族精神吸收和转化。中国古代有两句话叫:“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面对新的机遇,实现中华民族的再次腾飞,首先就需要这样一种精神,这就是激励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就拥有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第二,当代大学生需要对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人生态度吸收和转化。孔子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表达了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这种乐以忘忧的人生态度,千百年来激励人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够泰然处之,乐观向上。这也铸就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安贫乐道、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今天面对着纷繁复杂的多元文化和各种挑战,以此来影响和教育我们的青年大学生,使其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待面临的困难,不为一时的困难和挫折所吓倒,便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除此以外,传统文化中可资借鉴的内容还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立身情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的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品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勤勉风格,“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社会理想等等。这些都是传统文化中最优秀、最宝贵的东西。我们应当不断弘扬传统文化中这些真、善、美的内容,以抵制和批判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假、恶、丑的现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习资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 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一、重要意义。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内容 1.核心思想理念。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

益借鉴。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 2.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3.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滋养了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响。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三、实施过程 1、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结合学校实际加以落实。

大学生德育

大学生德育开题报告 转眼之间,在大学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大半年了,回过头想想,感触很多!当时我们在高中那么辛苦,就是为了今天的大学,为了心中的那个梦想,但是当我们真正的进入了大学,才发现,大学的生活与我们想象中的相差太多,并不是人们所说的天堂。当时的“天堂”是我们在疲惫之极强撑着看书的动力,是我们对自己“起早摸黑”的一丝安慰! 但是今天的我们这是怎么了?上了大学就等于将来有保障了吗?以前我只是听说过大学生的生活安逸,上了大学才真正体会到,也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的大学生会在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会在社会需求增长的今天失业!我想是因为我们的认识不够。 我看网上有很多人在说今天的企业不负责任,没有社会责任感,它们是造成今天大学生失业大军的罪魁祸首,但这真的应该是它们的责任吗?或许这是一些人推卸自己责任的说法?没有任何一个人有责任来管一个可以自理生活而什么都不会的人,或许不负责任的是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忽略了自己! 接近一年的大学生活给我的一个最大感受就是:我们什么都不会却什么都没有学到!!! 自己在有时候会时不时的想起今天的社会局势,都会感到无形的压力,父母把我们养这么大之后还要担心我们将来的生活,而我们是否想过父母将来的生活?上大学后的两个月里,我也是安逸的度过的,但是后来想到自己在高中时的付出,想到自己上大学的最初目的,我

才醒悟,才决定重拾自己的理想!我现在时常在想:四年之后我们能学会什么,四年之后我们能干什么,现在才隐隐约约的感觉到父母经常跟我说的学好本领的必要性,才明白我需要锻炼较强的实践能力,明确知识并不能简单地与能力划等号,知识与能力是辩证的关系。在如今的社会需要的东西并不像从前,需要当代大学生更多的能力,把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锻炼较强的实践能力统一起来,这样才能在择业、从业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表达能力、动手能力、适应能力、交际能力、管理能力、创造能力、决策能力等。培养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勤奋学习、积累知识,积极参与、勇于实践,启迪思维、发展兴趣等。 大学时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衔接的桥梁,要想在社会生活中得到良好的适应,最好要在大学这个缓冲段做好准备工作。所以我首先要树立一个乐于奉献的价值观个服务社会的做事原则。现在我是班里的团支书,感觉到了自己也有一份责任,于是我时常提醒自己要把工作做细做好,随时为团组织的利益与形象考虑。并且希望在以后的工作学习当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办事能力,加强集体主义管念,积极为团组织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现在的我们可以说是什么都不会的时候,正是我们要学习技能的时候,所以我们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尽管学习的时间少了,但是学习的任务并没有减轻,而且大一大二也正是学习基础知识的时候,我会抓住这个机会,努力拼搏为将来的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我在这学期积极参加一些竞赛,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充

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分析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无数人用自身的终身感悟沉积下来的文化精髓。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大地积极指导意义、需要得到传承和发展。而作为社会上最具活力的大学生,既是先进文化的吸收者,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因此,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关键字:大学生传统文化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的关系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和谐社会的创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种种社会系统的变迁——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政治的——都构成了传统中国与当代中国的不同图景,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社会转型的现实,我们的社会和每一个人的生活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迁。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既要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成果,又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客观情况。大学生是社会上极其特殊的一个群体,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并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延伸,传统文化教育和大学生认知的关系也必然是丰富的,复杂的,不断变化发展的。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对国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往往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求当代大学生要具有先进的思想理念和较高的道德素质,这就要求大学生要不断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通过调查,从总体上来看,大学生都肯定传统文化在社会的影响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充满信心。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增加对历史的了解、对文化的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再者也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凝聚力(如果是外国人那就另当别论了。。),第三,万物的发展都有相通之处,数千年的文化史,也是中国人数千年的思想和行为演变史,以史鉴今,可以提高我们的思想深度和广度。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一)传统文化重视个人道德修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 我们的传统文化将“修身”与治国平天下联系在一起。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中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治其国,欲治其国,必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必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是为人、为事的根本,修身不成则一事无成。当代大学生常不注意自身修养,如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在宿舍不打扫卫生等给别人造成了很大困扰,大学生若能够正己正人、成己成物,会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前途之路更加平坦。 (二)传统文化推崇推己及人,正己正人,成己成物。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在现实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待人接物的正确良好习惯。 传统哲学重视调解人际关系,推崇以诚待人,孜孜追求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对于营造安定的局面有积极作用。所谓“推己及人,正己正人,成己成物”都是推崇“忠恕之道”,正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由自己想到别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要强加于别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