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讲科学与技术关系

第一讲科学与技术关系

第一讲科学与技术关系
第一讲科学与技术关系

《科学技术史

纲要》

1990年,美国学者米勒首先提出了公众科学素养的标准应该由三个部分组成:

1.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基本了解;

2.对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基本了解;

3.对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基本了解。

与此同时,他认为,公众的科学素养是可以测量的,同时提出了测试科学素养的一系列指标体系和测试方法。

乔恩·米勒(JONMILLER),约68岁,美国人。在他长期的研究中,解决了在学术界长期争论的关于公众科学素养标准的问题。

绪论

在米勒的体系中,科学素养首先是以一定的科学知识为基础。

米勒认为:对一个公民而言,并不需要他了解很多的科学知识,但是要知道基本术语和基本观点;如果不知道DNA是与生物学有关,电脑软件绝不是电脑中很软的零件,那么这个公民就丧失了通过大众媒介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能力;他的科学素养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

一、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与大学通识教育

绪论

第二,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的表现和要求。科学方法不仅是科学探究、获取未知领域真相的钥匙,也是学习、接受、传授已知领域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更是揭露伪科学、反科学、弄虚作假等一切假象的工具。

一、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与大学通识教育

绪论

第三,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是真正理解科学的体现。科学严谨的、不容欺骗的本质,宽容和论证的风格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给人类的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活带来了一种新的价值观,这就是公正和平等。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强大,为了让科学技术真正造福人类,我们必须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技术一旦错用,带来的后果是十分巨大;避免这种现象的正确做法,就是把科学交给大众,让公众理解科学。

一、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与大学通识教育

绪论

米勒体系与《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对科学素质的把握是内在一致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把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界定为“四科两能力”,并作出了一系列修饰与限定。

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一、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与大学通识教育

您认为“分子”是什么?

1.□物质中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该物质一切化学特性的最小微粒

2.□是组成原子的基本微粒,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3.□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关,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4.□不知道。

您认为“DNA”是什么?

1.□生物学名词、与遗传有关

2.□人体的蛋白质,存在于血液中,是白血球的简称

3.□生物的遗传物质,存在于一切细胞中,是脱氧核糖核酸

4.□不知道

您认为“INTERNET(因特网)”是什么?

1.□全球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的总和

2.□由一些使用公共协议互相能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全球网络

3.□由多台计算机和线路连接而成的区域网络

4.□不知道

305. 您认为“纳米”是什么?

1.□长度计量单位之一

2.□一种高科技材料

3.□水稻新品种

4.□不知道

您认为“科学研究”是什么?

1.□引进新技术,推广新技术,使用新技术

2.□观察、解释、结论

3.□观察、推理、实验

4.□不知道

科学家想知道一种治疗高血压的新药是否有疗效。在以下的方法中,您认为哪一种方法最正确?

1.□给1000个高血压病人服用这种药,然后观察有多少人血压有所下降

2.□给500个高血压病人服用这种药,另外500个高血压病人不服用这种药,然后观察两组病人中各有多少人的血压有所下降

3.□给500个高血压病人服用这种药,另外500个高血压病人服用无效无害、外形相同的安慰剂,然后观察两组病人中各有多少人血压有所下降

如果以上任何一种预测方法告诉您,您最近将有大灾难,您将如何处理?

1.□不理睬

2.□查询有关书籍或者询问亲友

3.□按预测者提供的办法避灾免灾

4.□不知道

2.科学技术史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发展

科学技术史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

早在古希腊时期,随着科学的繁荣,古希腊人就曾对当时的科学史进行过最初的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学生,古希腊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欧得曼斯(公元前4世纪)曾著有《算术史》、《几何史》和《天文学史》等科学史著作。

二、学习科学技术史的目的与意义

2.科学技术史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发展

亚里士多德的另一个学生,古希腊生物学家和物理学家得奥弗拉斯特(公元前372—前287)曾写过《物理学史》。而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得(公元前330—前275)正是在研究古希腊几何史的基础上,才写出了《几何原本》。

二、学习科学技术史的目的与意义

2.科学技术史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发展

科学技术史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它的真正发展始于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之后。在西方,18世纪中叶才开始出现较多的科学史著作,如德国曼得拉的《数学史》,普利斯特列的《电学的历史和现状》等。

在早期的科学史学家中最杰出的人物是英国的惠威尔(1794—1866),他于1837年发表了《归纳科学的历史》,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综合性科技史专著。

二、学习科学技术史的目的与意义

2.科学技术史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发展

到20世纪初,科学技术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史从大量的史料搜集整理、简单记述日益走向理论化,有了比较完整的体系。

1912年萨顿(1884~1956)创办科学史刊物。

1924年,美国科学史学会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科技史学术组织。

1929年,第一届国际科学史代表大会召开。

1936年,在李约瑟(1900—1995)博士的积极倡导下,英国剑桥大学创立了科学史系。随后,许多大学相继设立了科学史系或科学史专业,有的还设有分科史系,如数学史系、化学史系等。由此,科学技术史进入全面发展时期,所以它又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学科。

二、学习科学技术史的目的与意义

2.科学技术史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发展

从各学科史到综合性的科学史,是科学史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变;从内史到外史,是科学史发展历程中的又一个重要转变。

所谓内史,是指把科学史的研究对象局限干科学内部,把科学史仅看做是科学知识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所谓外史,是把科学看做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研究它与社会其他部分的相互关系,诸如与经济、教育、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二、学习科学技术史的目的与意义

3.学习科学技术史的意义

第一,学习科学技术史,有利于我们理解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学习科学技术史,有助于我们掌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

第三,学习科学技术史,有助于我们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强化科技意识。

第四,学习科学技术史,有助于我们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人才素质。

二、学习科学技术史的目的与意义

科学,是当今社会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但是,正如许多常说常听的词,我们并不一定真正理解它;一般人类意识对科学的理解,是经不起多问几句的。

1.什么是科学

三、科学、技术及其相互关系

绪论

历史上,第一个有系统地思考“科学是什么”的人,当推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什么是科学

亚里士多德说:“所谓科学知识,是指只要我们把握了它,就能据此知道事物的东西。”即是说,科学知识是对事物的认识。

三、科学、技术及其相互关系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希腊北部的斯塔吉拉人,自幼父母双亡,17岁到雅典成为柏拉图的学生。

前343年,成为马其顿王太子亚历山大的私人教师。

前335年,在雅典建立吕克昂(Lyceum)学院,又称逍遥学派(peripatetic)。

亚里士多德部分著作的书影(中文单行本)

《亚里士多德全集》(中文译本及获奖证书、奖杯)

三、科学、技术及其相互关系

亚里士多德认为感觉不能对观察提供解释,只有理性才能做到这点。

他说,我们的感觉能告诉我们火是热的,但不能告诉我们火为什么热。“火是热的”,这是常识;“火为什么热”,这是对常识的解释。

1.什么是科学

绪论

当古代科学家用自己创造的概念、抽象的思考来解释常识,这些概念与思考已经超越了古人的生存经验,是少数人才能理解的专业知识;也就进入用非常识解释常识。这时古代科学家进行了双重的创造,一是创造了某种非常识,二是创造了这种非常识同某种常识的联系。

1.什么是科学

三、科学、技术及其相互关系

绪论

亚里士多德的宇宙理论,可看作是用非常识解释常识的一个典型。他提出了一种关于“自然位置”、“自然运动”的理论,并以此作为他的宇宙理论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认为水、土、火、气四种元素各有其自然位置,火的自然位置在最上面,下面是气,再下面是水,而土的自然位置在最下面。四种元素都有一种本能,尽量地趋向它的自然位置,这种运动便称“自然运动”。

每种元素在宇宙中有其天然的位置:

土的天然位置在宇宙中心;

水在地球的表面;

气,在紧接着地球表面的上方区域内;

火,在大气层的顶端,靠近月球的轨道。

绪论

因此,火、气的自然运动是向上运动,水、土的自然位置是向下运动。他用这种理论能解释

不少日常生活经验,如火苗往上窜、水往低处流、重物会自由下落等等。

每种元素在宇宙中有其天然的位置:

土的天然位置在宇宙中心;

水在地球的表面;

气,在紧接着地球表面的上方区域内;

火,在大气层的顶端,靠近月球的轨道。

绪论

他主张地球中心说,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所有的天体都围绕地球旋转。那为什么这些天体不掉到地球上来呢?他认为天体是由第五种神秘的元素“以太”构成的,以太的自然位置是个圆圈,所以天体的自然运动是圆周运动,所以天不会掉下来。

显然,这儿的“自然位置”、“自然运动”、“以太”都不是常识,而是亚里士多德通过自己的思索提出的新概念,属于专业知识。

绪论

到了近代,科学认识活动发展为比较系统、比较成熟的认识活动。与日常认识活动相比,科学认识活动具有了下列优点:

●有一批专门从事科学认识活动的科学家,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组成一定的群体,进行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

●采用一套专门的认识方法、研究方法和认识工具;

●采用一套专门术语、专门符号,并以此建构一定的理论体系;

●不仅能成功地解释已出现的自然现象,并对尚未出现的自然现象作出预言,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来验证。

1.什么是科学

三、科学、技术及其相互关系

1.什么是科学

科学是由人类对认识客体(自然界、社会界、思维过程及其它各种事物)的知识体系、产生知识的活动、科学方法、科学的社会建制、科学精神……等按一定层次、一定方式所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

三、科学、技术及其相互关系

1.什么是科学

“科学”内在结构示意图

1.什么是科学

科学的社会建制是科学活动(即产生知识的活动)开展的社会组织形式,也可以说是科学活动进行的社会组织基础。

科学活动(即产生知识的活动)是知识体系建立或形成的过程,知识体系则是科学活动的结果。

科学方法是科学活动所运用的手段(硬件及软件),即建立知识体系的必要条件。

科学精神则是科学活动、科学建制、科学方法、知识体系的思想升华,也可以说是渗透在科学的社会建制、科学方法、科学活动及科学内容(知识体系)中的思想财富。

科学精神是科学家群体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形成和体现的高尚情操、气质、品格和行为特征,以及科学研究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和规范的内在统一。

包括:批判精神、求实精神、理性精神、献身精神、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等几个方面。

三、科学、技术及其相互关系

1.什么是科学

对认识客体的知识体系在这个系统中占据着核心位置。因为这个动态系统中各要素(社会建制、科学活动、科学方法等)都是为这个目标的建立和形成服务的。因此,人们常常简要地把科学说成一种知识体系。

科学意义下的知识主要包括“是什么”与“为什么”两类知识,即事实知识和原理知识。

2.什么是技术

对技术的本质和意义进行考察研究,始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曾把技术看作是制作的智慧。在罗马时代,工程技术发达,人们对技术不只看到“制作”这实的方面,也看到了是“知识形态”虚的方面。17世纪,英国培根(1561—1626)曾提出要把技术作为操作性学问来研究。

三、科学、技术及其相互关系

2.什么是技术

到18世纪末,法国哲学家狄德罗(1713—1784)在他主编的《百科全书》,条目中开始列入了“技术”条目。他指出:“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

这是较早给技术下的定义,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狄德罗

三、科学、技术及其相互关系

狄德罗阐明技术概念的这句话提出5个要点:

第一,把技术与科学区别开,技术是“有目的的”;

第二,强调技术的实现是通过广泛“社会协作”完成的;

第三,指明技术的首要表现是生产“工具”,是设备,是硬件;

第四,指出技术的另一重要表现形式——“规则”,即生产使用的工艺、方法、制度等知识,这就是软件;

第五,与科学一样,把定义的落脚点放在“知识体系”上,即技术是成套的知识系统。

2.什么是技术

“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

2.什么是技术

根据对技术本质的研究与技术发展的历史,可以对“技术”作如下界定:

技术是人类在实践(包括生产、生活、交往等方面)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物质手段及方式方法之总和。

技术可分为经验性技术与科学性技术。

经验性技术主要是依据长期实践经验(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而创造或发明的各种物质手段以及方法、技能、技巧等。

科学性技术指的是依据科学原理(而不是一般性的实践经验)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物质手段、方式与方法等。

技术既包括实体性存在方式,如机器、设备、仪器、仪表等;也包括非实体性存在方式,如战略策略、设计方案、运行法则、操作规程等。

2.什么是技术

科学是“知”,技术是“行”。科学的任务是研究对象“是什么”、“为什么”问题;技术的任务是解决“做什么”、“怎样做”问题。

3.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三、科学、技术及其相互关系

古代甚至近代早期,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是不密切的。科学由一些有知识、有学问、有身份的人所掌握,而技术则由一些无名的工匠传授。

科学家们研究什么问题,大都是根据各人的兴趣进行,而且较多的是以追求知识为满足的“纯研究”,不是以其技术应用为直接目的,同生产没有多少直接联系,常常引不起社会关注。

3.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在人类文明史上,哲学传统和工匠传统,共同构成了科学的历史渊源。

3.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三、科学、技术及其相互关系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指出:“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许多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因此,如果理论自然科学要追溯自己今天的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去。”

古希腊自然哲学家之所以能取得那样辉煌的成就,靠的是观察和理性思维,靠的是依据逻辑的思辨。

3.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近代天文学的进步肯定应该归功于望远镜的发明,而生物学和医学则应归功于显微镜的发明。这两样东西都是工匠而不是科学家发明的。

科学的进步在某些时候完全是被科学仪器的发明推动的,而科学仪器往往一开始是工匠造出来的。

3.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三、科学、技术及其相互关系

19世纪中叶,电力革命中出现了“科学→技术→生产”的转化方式,显示出科学对生产力的革命性推动作用,从而使社会对科学技术表示出强烈的关注和需求,科学活动的规模不断增大;大规模的科学活动又对社会体现出越来越大的依赖,科学社会化和社会科学化的进程迅速发展。

3.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在现代,科学已成为社会和国家的事业,科学立项、科研管理部门、国立研究机构、研究型大学、科学基金会、企业研究开发部门、科学学会、国际性科学组织等形式不断产生,已发展成为一种完整的社会建制。现代科学步入了“大科学”时代。

3.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现代科学的“大科学”特征,使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十分密切,科学与技术经常联系起来用,简称为“科技”。但是,应该注意,科学与技术是有区别的,漠视二者的区别,会引起一系列的失误。我们只有在明晰地把握两者的区别基础上,才能真正把握好两者的联系。

3.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属于认识范畴,它的主要任务是回答有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建立起相应的知识体系;技术属于实践范畴,它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客观世界(作用对象)“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建立起相应的操作体系。

3.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一、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与大学通识教育

二、学习科学技术史的目的与意义

三、科学、技术及其相互关系

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一、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与大学通识教育

从各学科史到综合性的科学史,是科学史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变;从内史到外史,是科学史发展历程中的又一个重要转变。

所谓内史,是指把科学史的研究对象局限干科学内部,把科学史仅看做是科学知识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所谓外史,是把科学看做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研究它与社会其他部分的相互关系,诸如与经济、教育、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论述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人类的作用

论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人类的作用 摘要:早在史前时期,人类就在制造工具的过程中产生了技术,但是长期以 来,科学和技术并没有什么联系,各自按照自己的逻辑分道扬镳。现 代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它与科学的密切结合。在古代,科学知识专属于 贵族哲学家,而技术则由制造工匠掌握,二者有截然分明的高低贵贱 之分。中世纪,商业蓬勃兴旺,社会交换日益活跃,哲学家传统和工 匠传统开始缓慢接近。特别是在近代科学革命之后,科学以独立的社 会建制和知识体系出现在社会舞台,加上随后的工业革命风起云涌, 促使科学和技术逐渐接触。 关键字:科学技术关系作用 科学、技术、生产日益结合为统一体系科学技术化与技术科学化,使当代科学技术在物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加强,已成为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科学与技术总是共同存在于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这是因为两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科学提供知识,技术提供应用这些知识的手段与方法。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会带来社会的整体性变化。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也有科学。 一、科学与技术的主要区别: 其一:科学是创造知识的研究活动,它所解决的主要是认识世界的问题,要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而技术则是发明和创造操作的办法、技巧以及相应的物质手段,回答的是“做什么”和“怎样做”。 其二:科学是进行发现,探索未知的活动,带有自由研究的性质;技术则是从事发明,综合利用各种知识进行创造和实践的活动。 其三:科学创造的主要是知识;技术则不同,除了以知识形态出现外,还同时具有一定的物质形态。 其四:科学对经济的作用是隐含的,不太确定,有时需较长时间才能发挥出来;技术对经济的作用则比较确定,关系更直接。 二、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科学和技术总是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科学常常可以启发我们提出新的、以前没有想到过的事物特性,进而导致新技术的产生。新技术常常需要新见解,新研究也常常需要新技术,人们运用技术,发明了越来越多的新仪器和新技艺,进而推动了各方面的科学研究。 在技术发展的历史系列中,前后项的关系并不是否定关系而是积累关系,技术发展是积累的。技术发展到今天,各种类型的技术,如经验技术、科学的技术、技术科学和理论技术,在今天的技术领域内都是同时并存的。由于这些技术分别受到科学的渗透在程度上不同,因此我们对有关技术人才的培养的要求也应不同,要分层次的进行,培养的目标、课程设置等都不能简单划一。 三、科学技术对人类产生了积极深远的作用:

科技发展与人类未来关系地辩证思考

科技发展与人类未来关系的辩证思考 【摘要】: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到了现代,科学技术更是被看做“第一生产力”,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最主要推动力量。可是,在我们一味关注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方便,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作用的同时,如果不善于利用科学技术,它也可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危害。本文简要分析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和危害,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的问题。 【关键词】:科学技术人类发展可持续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的各种发现和发明使人类逐渐强大起来。各种交通工具是脚的功能的延伸,大大拓展了人类的活动范围;望远镜和显微镜是眼睛的延伸,使人类能探测更广阔和更微小的世界,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完善是嘴巴和耳朵的延伸,使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能相互沟通,地球成了一个地球村。诸如此类的成就不仅代表了科学技术所达到的水平,也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激光、微波、电视、计算机、网络、核反应堆,这些东西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它们充满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了它们的存在,它们都影响和控制了我们的生活。 人们在享受科学技术带来的巨大好处的同时,也逐渐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枚双刃剑。人类在科学技术领域已经不止一次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引起全球变暖、臭氧层受损、荒漠化加剧、物种灭绝、核武器威胁等问题。就连计算机使用两位数字表达年份也造成困扰世界的“千年难题”,仅仅为了让计算机避免混淆2001年与1901年,一些专家估计全世界就已经付出几千亿美元的代价。 一、科学技术促进人类进步 自人类诞生之日起,科技就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在不断前行。可以说,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产生、发展一步步走过来的历史。人类社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的就是科学技术的积累和发展。让我们想一下,如果没有科技,人类社会在现在会是一个什么状况。不要说我们不能轻松的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信息,不能方便的收看各种电视节目,不能乘坐各种现代化的交通工具,

战争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战争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XXX 摘要: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人的本性驱使着战争的不断爆发,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但是,从另一方面看战争,它与科学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历史上几次科学技术中心的转移和战争也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战争是科学技术的催化剂,推动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科学技术又在改变着战争的进程和形式,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改变着人类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科学技术,战争,武器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中看,人类没有战争的年代只有那么几年,大部分年代,世界上都伴随着战火和硝烟的蔓延。虽然,人类早已经厌倦了战争,一直在提倡和平,但是,几乎没有真正的和平存在。这主要是因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人们本性的驱使所致。当人们的自身利益受到侵犯或者想去掠夺利益的时候,就会发动战争,因此,即使是处在科技、生活水平较高的现代社会,世界的不同角落里依然存在着战争,战火和硝烟依旧在人们生活中弥散。 但是,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审视战争,我们会对战争得出不同的结论。在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运行过程中看,由于社会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使得科学技术所产生的区域在不断地变化。不同时期,一些国家和地区会成为世界的科技活动中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中心也会随之不断改变、转移,这种中心的转移又会促进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活动中心的形成和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我们结合历史中著名的战争来看,会发现科学技术活动中心的转移和战争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根据日本汤浅光朝提出的科学中心转移理论分析,进入近代以来的400多年里,曾经有五个国家先后充当着世界科技活动中心。这五个国家依次是意大利(1540-1610年)、英国(1660-1730年)、法国(1770-1830年)、德国(1810-1920年)和美国(1920年至今)。 科技与战争的大规模接触出现在近代的科技发源地欧洲。因为十七世纪欧洲

《科学与技术》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版

科学与技术复习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自然界中一切物体的相互作用,都可能归结为四种基本的相 互作用,即引力、弹力、电磁力和(C)相互作用。A.地磁力B.分子力C强力D.结合力 2.基因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D)的最小功能单位。 A .细胞 B .蛋白质 C .氨基酸 D .遗传物质 3.1996年,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利面世,这 是世界上首次利用(A)技术而培养出的克隆动物。 A. 细胞核移植 B .细胞融合C.细胞培养 D .细胞膜嫁 接 4.由无数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的巨大集合体称为(A) 。 A.星系 B .星空 C .星云 D .星际 5.光纤通信利用光纤来传送(C),它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 A.电 B .声 C .光 D .机械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6.科学是技术发展的__理论__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他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7 .我国863计划中,被评选列入该纲要的8个技术群是生物技 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 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海洋技术。 8 .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是以__信息技术为先导的。 9.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__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 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的。 10.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一份 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 发展”的概念。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1.核能是在原子核变化过程中,从变化前后原子核质量亏损的质量 差转化来的能量。 12. 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lo-g 米),再用这种超细微粒子制造的材料。 13. 地球外部圈层结构指地球外部离地表平均800千米以内的圈 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14 .物质生产力一(劳动者十劳动资料十劳动对象十管理 +??) 高科技。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5.简述科学认识发展的动因。 (1)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动因(8分) 恩格斯曾经指出:“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越来 越是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展的主要动力”。 一般地说,在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是落后于生产和技术的, 它的发展是在生产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而从19世纪下半叶以后,科学理论研究不仅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还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现代科学产生了空前的先行作用,科学变成了超越一般技术进步的因素。 (2)科学认识发展的内部动因(7分) 科学作为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有其自身的矛盾运 动和继承积累关系。科学发展的内部矛盾运动是它的内部动力。它表现为:1)新事实和1日理论的矛盾。2)各种不同观点、假说和理论的矛盾。 16.简述新材料发展的方向。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总是不断地对材料提出新的要求。当今新材料的发展有以下几点: (1)结构与功能相结合。即新材料应是结构和功能 上较为完美的结合。(3分) (2)智能型材料的开发。所谓智能型是要求材料本身具 有一定的 模仿生命体系的作用,既具有敏感又有驱动的双重的功能。(3 分) (3)少污染或不污染环境。新材料在开发和使用过 程中,甚至废弃后,应尽可能少地对环境产生污染。 (3分) 18世纪中叶产 生

谈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郑州大学计算机技术专业工程硕士《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题目:谈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年级:2010级 姓名:李彩霞 2010年月日

【摘要】: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话题,长久以来我们一直在讨论。从一般意义来说,科学就是对大自然的最基础的探索和研究,而技术是在科学的基础上将其利用已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二者是不同的概念,但又是密切联系的。科学提供知识,技术提供应用这些知识的手段与方法。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会带来社会的整体性变化。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也有科学。 【关键词】:科学,技术,关系 要了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在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过程中,创造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名词“科技”。在西方,科学就是科学,技术就是技术。从解放以来这个词儿就一直涵盖了科学和技术两个方面,让许多中国人搞不清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认为它们是一回事儿。毫无疑问,科学和技术确实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但是它们仍然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名词,具有不同的概念,不同的性质,在许多问题上不能混为一谈。这里我们就来小议一下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和技术总共同存在于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这是因为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它们都是创造性的活动,都是实践性活动,都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我们知道,科学与技术同样以自然界为对象,但严格的说,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认识自然,包括认识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剖析自然界存在的所有物质,揭示主宰自然现象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认识与思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认识与思考 (xxxxxxx xxx) 摘要:计算机在现如今的生活中愈发普遍,然而,人们对计算机的了解并不深。计算机是什么?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应用、计算机的发展趋势等,这些问题,人们了解的还不是很清楚。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门学科,可谓是一门学习计算机的学科。它的内容从制作计算机—硬件,到使用计算机—软件,讲授的知识犹如另一个世界。而针对时下的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这门学科也是有着不错的就业前景的。所以,我针对这门学科,特别进行了深入了解与思考,并制定了相关的学习规划,方便学习这门课程。 关键字:“计算机导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领域”;“计算机发展趋势”;“软、硬件” 一、引言 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的一门通识课,也是必修的基础课程,旨在引导刚刚进入相关专业的新生对本学科基础知识及专业研究方向有一个整体、准确的了解,为系统地学习以后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计算机导论从计算机发展史开始,带领我们走进这门学科。然后又从“计算”两个字来讲述计算机和数据。我们了解到“二进制”这个名词与计算机的旷世奇缘。 历史在刷新,时间在前进。计算机由当初的“庞然大物”变成了如今的“微型计算机”,我们在领略计算机硬件的魅力。如果说硬件是计算机的全部,那么软件就是硬件的全部。没有软件,计算机和一堆硬件没什么区别;

但正因为有了软件,他才能叫做计算机。软件,可以说是人与计算机交流的关键。有人说,它其实就语言。没错,只不过是计算机的语言,我们人类或许很烦这种语言吧,竟然创造出人与计算机沟通的语言。我只能说:“这真是比翻译还厉害!”计算机硬件、软件基础可谓是重中之重。 从二进制到宇宙是什么概念呢?数据可以告诉你。二进制创造了计算机,但计算机它不仅仅能计算二进制,它还能演算整个宇宙。可以说,计算机实现了用一种简单的数据计算了无数的复杂的数据。数据结构、数据库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现代人使用计算机无非就几种用途,办公就是其中一种。要谈系统,少不了要谈谈微软。微软的windows, office等等,可谓是影响了一个世纪。Office中的word,excel,PowerPoint更是耳熟能详。这些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是现代人商业办公不可或缺的技能。 时代在进步,计算机也在进步。现在的计算机已不仅仅只用于计算了,它正在成长,它会学习,它会判断,它还会思考,它就是人工智能。终有一天,人工智能也将会真正实现。 二、计算机和计算机学科 什么是计算机 计算机(computer)俗称电脑,是现代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组成,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可分为超级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五类,较先进的计算机有生物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

浅谈科学与技术的关系1

浅谈科学与技术的关系1

浅谈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薛飞 (贵州师范大学山地环境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1) 摘要:通过科学与技术的含义、其性质、任务、内容、方法、研究过程、劳动特点、评价标准和价值意义等方面对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做逻辑的分析、概括、总结。 关键词:科学技术 科学与技术是技术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一直有争议的问题。在对科学与技术的研究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就是两者之间的关系[1]。所以,对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做历史与逻辑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现代的科学更加技术化,现代的技术更加科学化,科学与技术逐渐一体化”[2],已成为现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但是科学与技术仍然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名词,具有不同的概念,不同的性质,在许多问题上不能混为一谈。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一、科学与技术的涵义 “科技”一词作为“科学技术”的简称,在当今社会的使用频率很高,但究其涵义,在学术界却未有定论。实质上科学与技术的概念是有本质区别的。 科学,英文叫“SCIENCE”,据新华字典解释为: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是对事物的正确判断;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及其规律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是对现实世界的不断深入认识的过程,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认识活动;是一种方法,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手段;是一种社会

建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社会功能不断增强,社会地位日益提高;科学也由个人的业余爱好,发展成为众多的人组织起来共同从事的社会活动事业;是通过特殊的社会创造活动而形成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及其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知识体系和知识的社会创造过程的统一。科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一般由五部分有机构成:实验事实、基本概念、原理及定律、演绎体系及理论体系应具备的逻辑和谐性、可预见性和可检验性。作为知识体系,本身不属于上层建筑,没有国界、阶级性、民族性。作为社会实践活动,从全局上体现着社会文明、国家利益,联系着国家目标。它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其本身没有阶级性。它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属于“一般社会生产力”的范畴。它揭示的内容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具有重复性,再现性和可比性的特点,具有连续性和创造性的特点。科学随着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永远没有止境。 技术,英文叫“TECHNOLOGY”,解释为:进行物质生产所凭借的方法和能力,从事某项项目所具有的专门的技能。技术可分为经验性技术和科学性技术。经验性技术主要是根据长期实践经验而创造发明的各种物质手段以及方法、技能等。是人工自然物及其创造过程的统一;是在人类历史过程中发展的劳动技能,技巧,经验和知识;是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规律的方式和方法;是构成社会生产力的重要部分。技术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自然属性:指人们在运用技术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也就是说要符合科学。社会属性:技术的发展是由社会需要所推动的,同时也必然会受到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教育、文化、民族传统等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得根据同样科学原理转化成的具有相同功能的技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地区也会产生不同的风格和特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技术又具有许多新的特征和特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综合性和集成性,通用性和适用性,依存性和连锁性,先进性和经济性。 二、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不是技术,但又关涉技术。从历史上看,技术先于科学,科学源于技术,技术是科学之母;从近代后期以来看,科学上先有重大发现,技术上才有重大突破,科学是技术之父,技术是科学发展的延伸和应用。科学是“知”,技术

科学与技术关系的思考

科学与技术关系思考 【摘要】当代科学研究呈现出工程性、集群性、与生产联系的紧密性等特点,科学技术的一体化趋势凸显科学的技术化、技术的科学化,使科学家与技术人员的界限被打破,科学技术连续体的出现则标志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具有了同步性目标一致性。科学的技术化趋势表明,人们已经不能在科学与技术之间划上一条鲜明的界线,否则就会影响到科学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科学;技术;一体化;互动 1前言 马克思提出“科学也是生产力1”的理念已经过一个多世纪。这期间,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已日益成为生产过程中独立的、第一位的重要因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敏锐觉察出当代科学技术及社会生产发展的态势,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从技术发明的过程看,从技术目标的确立到理论成果的实际应用都少不了科学的应用。在技术发展遇到难题时,则往往求助于科学理论。这种情形表明,一旦科学上有了新发现,就能很快地在技术上得到应用。而当代科学的发展更是离不开技术的进步,具体到一项科技活动,人们在其中已经很难区分它是科学研究还是技术研究,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已经融为一体。 2科学、技术的概念 科学和技术是两个不同的科学概念和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别,为了弄清楚他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有必要先搞明白科学、技术的概念。 2.1什么是科学 人们很早就开始了关于什么是科学这个问题的探讨,最初人们认为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作为知识体系,科学是由一些基本的概念、定理、定律组成的有机系统,这种系统具有说理性与论证性,正如康德所指出的,是个“按照一定的原则而建立的完整的2”知识系统。但随着科学的发展及科学的社会作用越来越突 1马恩全集(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211 2伊曼努尔·康德.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起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89

浅谈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浅谈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学生:张三 授课教师:李四 学号:1234567 院系:中文系 年级:2004级本科 日期:2006年6月

摘要:科学与技术既有内在的联系也有重要的区别,从本质上看,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技术是利用客观规律,创造人工事物的过程、方法和手段;二者既有原则性的区别,又有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密切关系。关键词:科学;技术;关系

一、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1、科学与技术互为依存 科学离不开技术,技术也离不开科学,它们互为前提、互为基础。 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有科学。科学中有技术,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中有实验技术;技术中也有科学,如杠杆、滑轮的使用中有力学。科学产生技术,如发现了相对论和核裂变,产生了原子弹和核电站。技术也产生科学,如射电望远镜的发明与使用,产生了射电天文学、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的发明与使用,产生了单分子科学。 2、科学与技术互相促进 科学的成就推动技术的进步;技术的需要促进科学的发展。现代科学的发展表明,科学对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出现了“科学技术化”的趋势。同时,技术也更加科学化。在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技术是中间环节,技术是科学原理的物化和应用。对于科学来说,技术是科学的延伸;对于技术来说,科学是技术的升华。 应该说,科学与技术之间呈现一种极其复杂的互动关系,二者的关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就人类创造知识的过程而言,人类最先创造的不是科学,而是技术。新技术的发展又把科学推向新的领域。有了科学,就会有相应的技术、如数理逻辑和电磁科学的发展产生了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当技术碰到困难,不能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时,便会要求并产生出新的科学加以研究,从而推动科学的发展。比如人们在探索原子内部的奥秘时,由于当时技术所限陷入了困境,从而诱发了物理学危机,随着人们对物质结构的深入研究,便有了当今的高能物理学。 二、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1、构成要素不同 科学的要素是概念、范畴、定律、原理、假说。技术的要素分为两类:一类是主体要素,即经验、理论、技能;另一类是客体要素,即工具、机器等装置。 2、根本职能不同

控制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及其思考

控制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及其思考 1 控制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状况 控制科学与技术在20世纪的人类科技进步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解决当今社会的许多挑战性问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论;为许多产业领域实现自动化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先进的控制仪器及装备。特别是数字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为控制科学与技术开辟了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回顾近百年来的工程技术的发展,可以看到,20世纪的控制科学与技术是在实践的重大需求驱动下快速发展的,他经历了若干重要的发展时期,如20世纪初的Lyapunov稳定理论和PID控制律概念;20年代的反馈放大器;30年代的Nyquist与Bode图;40年代维纳的控制论;50年代贝尔曼动态规划理论和庞特里亚金极大值原理;60年代卡尔曼滤波器、系统状态空间法、系统能控性和能观性;70年代的自校正控制和自适应控制;80年代针对系统不确定状况的鲁棒控制;90年代基于智能信息处理的智能控制理论。中国控制学科界的许多学者为控制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也做出重要的贡献。随着计算机科学、网络和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烈需求,在如何解决日益增加的复杂系统、网络系统、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生物、基因、量子计算、社会经济与生态等重大问题上,控制科学和自动化领域的研究者们在21世纪初面临着更重大的、更为迫切的挑战。

近30年来,控制科学在非线性系统控制、分布参数系统控制、系统辨识、随机与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离散事件系统和混合系统、智能控制等研究方向上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在21世纪初的十几年,这些方向仍将是控制科学发展的主要研究方向,它们之间的交叉与结合,将形成许多应用性更强的重要研究方向。 非线性控制是控制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分支,目前在该方向的一些研究成果已应用于机器人、直升飞机与电力系统控制等实际控制工程中。可以预见,非线性控制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将对多机器人系统协调操作与大型网络稳定安全为背景的非线性系统的控制工程等产生重大影响。混沌系统作为非线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混沌生成、混沌抑制、混沌同步化、混沌通讯应用以及混沌信息编码等方面已经取得一些突破性的进展。这些研究成果将对复杂系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内外学者开始重视分布参数系统的研究。分布参数系统是无穷维系统,一般由偏微分方程、积分方程、泛函微分方程或抽象空间中的微分方程所描述。我国学者在细长体弹性振动系统的建模和振动控制、振动系统的谱分析、能控性和反馈镇定、一般无穷维系统的极大值原理、人口系统控制、人口预测和控制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实际系统的复杂性,人们往往很难(或不可能)从基本的物理定律出发直接推导出系统的数学模型,这就需要利用可以测量的系统输入和输出数据,来构造系统内结构及参数的估计,并研究估计的可靠性和精度等问题,这就是系统辨识的任务。20世纪90年代,线性系统辨识理论趋于成熟,而

科学和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和技术的区别与联系-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Differences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在现代,一方面表现为密不可分,几乎被看作是同一范畴;另一方面二者的任务、目的和实现过程等不同,在其相互联系中又相对独立地发展,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整体。 科学的任务是通过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揭示自然的本质和内在规律,目的在于认识自然。技术的任务是通过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目的在于改造自然。 科学主要表现为知识形态,技术则具有物化形态。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科学上的突破叫发现,技术上的创新叫发明。科学是创造知识的研究,技术是综合利用知识于需要的研究。对科学的评价主要视其创造性、真理性.对技术的评价则首先看是否可行,能否带来经济效益。 (一)区别: 一.知识形态不同。科学一般表现为理论形态;技术则一般表现为物质形态。科学主要表现为一元性的知识,它将纷杂的现象统一于某一种本质,从众多的假说中筛选出一种定论,使其简洁明了。技术由单一到多样,它将某一种科学知识转化为多种技术设施、工艺手段,从相同的原理中做出多种类型的设计方案。 二.任务不同。科学要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揭示客观过程的因果性、规律性;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怎么做”,追求满足主体需要的功利性。 三.目的不同。科学的目的是现象之中求本质,以认识课题为己任;技术是来自某种认识或者经验的升华,用于改造课题的活动。在人类作用于自然的创造活动中,科学是认识自然、探索客观真理、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行动指南。而技术所承担的主要是生产力,是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手段和存储知识、获取信息的手段. 四.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不是一回事。科学革命至今已经历了两次,目前正酝酿着第三次。第一次是哥白尼等科学家,研究了宏观低速运动规律。第二次是量子论和狭义相对论的产生,发现了微观高速运动的规律。生命科学将是第三次革命的主要内容。技术革命至今已经历了三次。一次是蒸汽机革命,一次是电机革命,再一次是控制论、原子能和电子计算机革命。现正面临着第四次产业革命。 五.选题方向不同。科学从科学理论与科学实验的矛盾、科学理论自身的矛盾、多种科学假说争鸣等科学发展自身的逻辑中去寻找、发现和选择研究的课题。目的是从中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要求具有理论学术意义,但不能要求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立见成效。技术主要从国民经济发展、国防建设需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实际需要中发现和选择所研究的课题,要求能付诸实施并产生一定的实际效益。

科学与技术的异同与关系

选题2谈谈科学与技术的异同与关系 区别: 1. 科学与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不同 科学要解决的问题是一个事物的内在原理,倾向于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技术则常常针对某一具体的问题,侧重于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倾向于回答“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2. 科学与技术的形态不同 科学更多的表现为理论的形态,而技术更多的表现为具体实物的形态。 3. 科学与技术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人才、技能不同 科学家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深厚的专业研究,善于观察和发现问题,勤于思考,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能够专心致志投入科学研究;而技术专家则需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对实际工程有着敏锐的把握,对本行业、本领域的发展情况、所存在的问题有着清晰的认识。 4.科学与技术评价的标准不同 对科学进行评价,侧重于其正确性,即进行真理性评价,而对技术进行评价则侧重于其价值型,关注技术所创造的价值。 5. 科学与技术的管理方式不同 科学成果是公开的、无私的,可以被所有人共享的,属于全人类,且其管理比较松散;而技术的管理则比较严格,国家使用专利的方法对技术成果予以保护,侵犯他人的专利与知识产权是违法行为。 相同点 1. 创新性 无论对于科学还是技术,创新性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没有创新性的研究是没有价值的,是对投入资源的浪费。 2. 严谨性 具体包括实验数据的严谨、推理过程的严谨、得出结论的严谨。只有具有严谨性,才会被他人认同。 3. 可重复性 对于科学,没有可重复性意味着科学成果不可信;对于技术,没有可重复性意味着技术成果没有实用价值。 关系: 1. 科学指导技术 科学为技术发明提供理论基础,一项崭新的科学发现可能伴随着大量的技术突破。科学原理通过应用性研究可以转化成为技术原理。 2. 技术是科学的实践 如果说科学是“认识世界”,那么技术就是“改变世界”,科学通过技术得以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又会发现新的科学问题,不断推动科学的进步。技术的进步为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动力,从而也提高了科学研究的条件,为科学研究提供动力。 3. 两者相互渗透、密不可分 科学与技术的职能是相对的,在很多方面它们是相互关联、相互交融的。两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浅谈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浅谈科学、技术和艺术之间的关系 1405404003 廖欢 摘要:人类社会产生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的时候,科学、技术和艺术随之产生。科学促进社会理论体系与认知能力的进步,技术使得社会生产力提高,艺术,则促使独立的个人以及整个人类社会和制度产生思想和文化体系。科学对应的是人类理性的思考,而艺术则是感性的智慧,技术则是直接为人类的生产和发展提供资料的直接手段。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互为影响的。 在嫦娥奔月这个传说中,艺术化的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于未知的渴求和

向往。而明朝万户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利用火箭来试求飞行的人,虽然失败了,但仍然是人类探索迈出的一大步。知道现代火箭的产生,艺术对于飞天的渴求与科学对于探索的实践与技术对于航空的实现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三者本质比较 科学首先指对自然领域的知识,拓展后延引至社会、哲学、思维等一系列领域。科学一词源于古汉语,原意谓之“科举之学”。至今其已涵盖两方面的含义:揭示自然真相,对自然做理由充分的调查或研究。宋朝陈亮文献记载:“而科,单独有分类、调理、项目之意,学则为学问、学识”因此近代日本译西方著作在翻译science的时候,即将其译为科学一词,意为不同类型的科学或学问。技术在一定意义上和科学是在一个范围类的,它指将在科学定义下的知识与原理理论加以运用,也就是在现实领域运用无论何种科学得出的理论成果。技术是表象的,它在使科学成果可视化的同时,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和美好。技术对科学研究也有一定的作用,在技术遇到瓶颈的时候,就需要科学的知识去解决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艺术的本质于此是最为复杂和难以定义的,其难在于无法以一个客观的角度去叙述。在此姑且将艺术定义为是对西现实世界的熟悉和情感的再现。是人类的一种非凡的活动。艺术是精神上的,是人类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至少在这三种里面。它所代表的是人类的灵魂。

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1.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2.0840101073 科学与技术总是共同存在于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这是因为两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科学提供知识,技术提供应用这些知识的手段与方法。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会带来社会的整体性变化。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也有科学。 (1)科学与技术的主要区别 1)科学与技术的目的、任务不同 首先,科学的目的和任务在于认识和揭示客观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它侧重回答自然现象“是什么”、“为什么”和“能不能”等问题。技术的目的和任务在于对客观世界的控制、利用和改造,发明世界上尚没有的东西,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它侧重回答社会实践中“做什么”、“怎么做”以及“有什么用”等问题。其次,科学活动的目的是逐步建立知识体系,对某种现象作出解释,为一些事件提供一个真实的描述,判断一些状态的性质;而技术活动的目的是为实现人类的愿望提供便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知识得到有益的应用。 2)科学与技术的社会功能与价值标准不同 科学具有广泛的社会作用,具有认识、文化、教育和哲学等多方面的价值,但科学一般并不具有明确的、直接的社会目的;技术则不同,具有明确的、具体的社会目的,如技术是直接追求经济的、军事的和社会的利益。因此,对科学进行评价,追求的是正确性和深刻性;对技术进行评价,追求的是先进性、经济性和可行性。科学的作用是教导人类,技术的作用是用现有的知识去为人民服务。科学需要大量的调查研究,思维的典型方式是纵向的,技术则需要结合知识的创造能力,其思维方式是横向的。 3)科学与技术的成果形式与肯定方式亦不同 科学活动的成果主要表现为知识形态,例如报告、论文、著作等;技术活动的成果主要表现为物质形态,例如产品、装置、设施及控制软件等。在肯定方式上人们通常把科学上的突破叫做发现,而技术上的创新叫做发明。 (2)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科学和技术总是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科学常常可以启发我们提出新的、以前没有想到过的事物特性,进而导致新技术的产生。新技术常常需要新见解,新研究也常常需要新技术,人们运用技术,发明了越来越多的新仪器和新技艺,进而推动了各方面的科学研究。 技术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工具,而且还可以激励理论研究动机并提供方向。

人与技术关系的思考

人与技术关系的思考 摘要:人与技术的关系是社会实践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开的。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科技虽然快速发展,但其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它不是万能的,因此它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存在着弊端。由于物质世界、人、科学技术的循环依赖,人们必须寻找到一个平衡点才能使人类快速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人、技术、关系 人与技术位于不同属性的两个不同领域,但它们之间却有着必然的联系并共同存在于人类社会中,人可以通过技术来表达实现人类文明的进步,技术则是通过人们不断的努力思考与实践提升改进的,从而超越原本仅属于工具范畴的单纯性技术的概念,技术正以其强大的力量改造着世界。人与技术的关系也在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中不断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的表现是明显的,但引起变化的原因却不那么明显,要想揭示人与技术之间的本质关系,就必须对人与技术的关系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方面的分析。马克思从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即物质生产劳动出发把握技术的本质,认为技术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劳动的进化史就是技术的进化史。而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们进行物质生产劳动时并不是直接作用于自然界,而是通过劳动资料即技术手段的中介作用,把人的活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 提起技术的本质,人们往往会想到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们经常被连起来使用。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促进,辨证统一的。马克思对人的发展及对社会生活的把握建立在实践基础上,实践是全部人与世界关系的基础,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技术则是人对自然能动关系的现实形态,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属于直接生产力。“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在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技术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正是作为实践的特殊因素作用于实践的主体、客体,及实践的中介,为实践主体的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科学技术是适应人的需求和能力而发展壮大起来的文化世界,同时也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 首先,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我们都知道科技兴国,它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极大程度的推动了整个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的生产劳动,造成了生产者的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了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而且,先进的生产力与先进的生产劳动,大大的缩短了人的劳动时间和减少了人的劳动强度也延长了人的自由时间,亦即增加了使个人得到充分、全面发展的时间,丰富了人的精神生活,可以使人的思维方式发生改变,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无比优

【完整版毕业论文】自然辩证法论文--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摘要:传统上将科学与技术混为一谈已经不能适应现今科学与技术飞速发展的要求,故本文研究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通过回顾人类科学和技术发展史,对科学和技术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辨证分析。同时,本文对当今时代科学与技术之间关系的发展趋势做了详细分析。 关键字:科学,技术,关系,发展史,趋势 一、科学和技术的含义 普通民众和媒体将那些他们搞不清楚的专业学科知识统称为科技。但在我们看来,科学与技术是两个含义不同的词汇。在科学与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代,正确的理解这二者的关系,对于预测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制定恰当的发展战略是很重要的[1]。 《辞海》中是这样定义科学的:科学,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本文中的科学专指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科学又可分为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两种[2]。纯粹科学又称为基础科学,其目的在于增加关于我们自身以及我们周围世界的知识,而事先没有特定的应用目的。用科学政策的行话来讲,就是所谓“好奇取向”。应用科学的目的则是对某一明确认识到的实际事物进行研究,增加关于此事物的知识,有明确的应用目的,即所谓的“任务取向”。 而对于技术,法国科学家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给其下了一个简明的定义:“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3]。这个定义包含了五个要点:①技术是为某一目的,有别于科学;②强调技术是通过“共同协作”完成的;③指明技术的表现形式是“各种工具、硬件”;④指出技术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规则,即生产使用的工艺、方法、制度等知识;⑤技术和科学一样,落脚点是“体系”。 从上面关于科学和技术的定义可以看出,科学主要类似于大学的理科,而技

对科技进步与人发展之间关系的思考

对科技进步与人发展之 间关系的思考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对科技进步与人发展之间关系的思考

绪论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人的发展与人类自身息息相关,历来为人们所关注。人的发展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科学技术是促进入的发展的强大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越来越高,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人类自身也得到了不断发展,驾驭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但是由于人们一味看重科学技术的经济价值,忽视了对自然的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目的,导致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得冷漠,物质上得到极大满足,精神却越来越空虚和颓废,色情、暴力、吸毒等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呈现出越来越低龄化和愈演愈烈的态势。这些社会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许多专家学者也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视角,重新审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科学技术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第一章阐述科技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内在联系。首先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真善美的统一;接着阐述了科技发展与人的发展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第二章阐述了科技发展对人的发展具有双重作用。第三章寻求科技发展促进人的发展的途径。 第一章科技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内在联系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包括在生产力中。在《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中就明确指出,在固定资本中,劳动的社会生产力表现为资本的固有属性,它既包括科学的力量,又包括生产过程中社会力量的结合,最后还包括从直接劳动转移到机器即死的生产力的技巧。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科学技术是人类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浅析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以及其对 社会发展的影响 摘要: 科学与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两大力量. 正确认识和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往往关系一个民族、国家的荣辱兴衰。无论是社会更迭, 跨时代的王朝更替, 它们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尤其是中国近代历史, 科学与技术的落后, 更是给我中华民族带来不尽的灾难。痛定思痛, 一个善于反思的民族才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 关键词: 科学; 技术; 中国技术发展史; 社会发展史; 哲学 大纲:本文开篇先阐明了科学与技术的内涵,然后从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角度,浅析了科学与技术的作用,接着通过举例辨析得出科学与技术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统一体,最后通过一些例子来阐明了技术对社会发展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世界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 人类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开始了漫长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 为了生存、发展, 人类必须与环境进行斗争.会制造工具, 是人类形成的标志, 也是人类发明技术、使用技术的开始.自此, 科学与技术就推动人类向着文明不断前进, 同时也给人类提出了一个严肃问题, 如何处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一般认为, 科学是人类所积累的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知识体系。技术泛指根据自然科学原理来生产实践经验, 以及为某一实际目的而协同组成的各种工具、设备、技术和工艺的体系. 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体, 技术提出课题, 科学完成课题. 科学是发现, 是技术的理论指导; 技术是发明, 是科学的实际运用.从哲学层面上讲, 科学与技术恰恰承担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任务.人类要生存、发展,要把世界改造成什么样? 如何改造?科学与技术正好完成这一螺旋式的循环上升, 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科学是认识世界, 技术是改造世界, 从这一点来看, 正好完成了这一螺旋式的循环上升, 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技术更具有直接性, 一个没有先进技术的国家, 决不是强大的国家. 纵观历史, 我国古代一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其根本原因就是科学与技术走在世界前列, 尤其技术一直位于世界上最发达国家行列之中. 四大发明全部是技术领域,有经济学家曾经估算过南宋王朝(中国造船、航海技术达到顶峰)一年财政收入达1. 5 亿两白银, 相当于世界经济总量的75%. 称霸亚欧的大元帝国, 不仅凭借的是其武士勇猛, 更是凭借火药的巨大威力. 由此不难得出科学与技术这两者对人类社会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科学与技术又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统一体。科学承担的是认识世界, 技术承担的是改造世界, 科学提供规律、理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