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提纲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提纲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提纲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提纲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中华民族人民的家园

一、国土与人民

1、辽阔的疆域

(1)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黑龙江省)

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海南省)

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黑龙江省)

(2)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几乎与欧洲面积相等。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3)15个陆上相邻国家: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尼伯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逆时针方向)

6个隔海相望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4)我国的海陆位置:海陆兼备,东部濒临太平洋,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意义:东部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西部的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幅员辽阔的国土,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为中国社会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英国的海陆位置:四面环海,海洋岛国。

蒙古的海陆位置:地处亚欧大陆内部,典型内陆国。

美国的海陆位置:海陆兼备,东部濒临大西洋,西部濒临太平洋。

(5)濒临的海域——太平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主要岛屿:台湾岛(中国最大的岛)、海南岛(中国第二大岛)

2、行政区划(各省区的行政中心和简称见书本P7)

(1)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2)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4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3、众多的人口

(1)我国人口数量众多(13.7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东密西疏。

(3)人口分布界线:黑河—腾冲线,该线以东人口十分稠密,以西人口比较稀少。

4、多民族的大家庭

(1)中国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而其余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分布最广的是回族。

(2)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的边疆地区。

(3)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各民族在衣、食、住、行等生活和生产方面各具特色。

二、山川秀美

1、复杂多样的地形(具体地形区见书本P11)

(1)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种类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地最大,丘陵最小)

地势特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大致呈三级阶梯。

(2)三级阶梯

第一级阶梯——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级阶梯——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主要地形区: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二、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主要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3)沿北纬32°的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四川盆地(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

2、季风的影响

(1)我国的气候特点:气候差异显著,季风气候影响最大。

(2)我国的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风向和来源特点

夏季风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偏南风温暖湿润,带来降水

冬季风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的偏北风寒冷干燥

利(积极影响):季风气候给我们提供了有利于生产和生活的优越条件。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对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极为有利。

弊(负面影响):季风的不稳定性,有时也会造成一些灾害,如涝灾、旱灾及寒潮等。都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3、母亲河(中国水系图见书本P17)

(1)河流:最长的河流是长江,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

尔齐斯河。

湖泊: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最高的湖泊是纳木措。(2)我国地势对河流流向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使我国多数河流都自西向东流。我国气候对河流、湖泊的影响:我国东部气候温暖湿润,河流湖泊数量众多。

长江黄河

发源地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峰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

长度6300千米(中国第一大河) 5400多千米(中国第二长河)

注入海洋渤海(山东省) 东海(上海市)

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

北平原

河段分界——湖北宜昌——江西湖口————内蒙古河口——河南桃花峪——主要支流雅砻江、岷江、乌江、湘江、汉江、

赣江

渭河(陕西省)、汾河(山西省)

主要景观武汉港、虎跳峡、三峡工程“黄河第一坝”龙羊峡大坝、“悬河”、

壶口瀑布、“塞上江南”宁夏平原

水文特点长江干流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宜

宾以下四季通航,是中国最重要的

内河航运大动脉。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下游形成“地上河”(原因: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在下游泥沙大量沉积)。

治理措施做好防洪工作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

治理黄河的根本,修建水库,使治沙和

防洪并举,也是治黄的重要手段。

共同流经

省份

青海、四川

(4)长江流域洪灾频发原因:季风气候不稳定性,使长江流域普降暴雨。人们不合理地占用河道、围湖造田,使河流、湖泊的行洪能力大大降低,更加大了沿岸地带发生严重水灾的可能性。

三、地域差异显著

1、秦岭—淮河分南北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3)南方地区北方地区

气候类型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气温和降水1月均温高于0℃,年降水量大于

800mm。

1月均温低于0℃,年降水量小于

800mm。

河流河湖众多,水量大,冬季普遍不结冰河流少,水量小,冬季结冰,

主要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等旱田作物

耕作制度一年两熟或三熟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民居特色注重通风、散热、防雨注重防寒保暖

交通工具公路、铁路和水运陆路交通

饮食习惯喜吃米饭喜吃面食

(1)

东部西部

地形和气候平原广阔,气候湿润高原、山地面积广大,气候干旱

资源水资源丰富,但矿产和能源短缺有丰富的矿产和能源。水资源短缺,人口人口多,且分布十分稠密人口少,且分布比较稀疏

民族主要是汉族人少数民族聚居最集中的地方

城市众多,如北京、上海、天津、广

州、武汉、南京、沈阳稀少,如重庆、西安、成都、乌鲁木齐、呼和浩特

农业产业种植业畜牧业

交通通信陆路、水路和航空运输齐备,交

织成网,通信发达。主要是陆路和航空运输,线路比较单一,通信落后。

教育和人才教育发达,人才资源丰富教育落后,人才不足

经济水平发达相对落后

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差距,使东西部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3)西部经济腾飞的有利条件:广袤的土地、壮美的山川、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独特的民族风情、灿烂的历史文化

3、交流与互补

区域之间进行交流合作的目的: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南北方交流与互补的实例:南水北调工程

东西部交流与互补的实例: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

四、综合控究五——认识宝岛台湾

1、台湾的位置和自然环境

(1)台湾省包括台湾岛(我国第一大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岛屿组成。西望福建,北濒东海,东临太平洋,南濒南海,是我国东南海上门户。

(2)台湾的气候属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丰富,其中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火烧寮。台湾岛内地形以丘陵为主,山脉多东北—西南走向,主要山脉有中央山脉、雪山山脉、玉山山脉等。

2、认识台湾的特色

(1)台湾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天然植物园、水果之乡、蝴蝶王国、东方糖库等美称。(2)台湾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平原地区。因为这里开发时间早,自然环境优越。

(3)台湾各地特色鲜明:

台北——台湾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岛内第一大城市。标志性建筑是101大楼。

新竹——台湾科技起飞的发动机。以高新技术开发而闻名。

苗栗——农业发达,茶园遍布。彰化——农业发达,种植水稻

台南——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流淌着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血肉亲情。

高雄——台湾最大港口,台湾南部最大城市。

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北方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湿润炎热,冬季干燥寒冷)

1、红松之乡

(1)位于黑龙江省中北部的小兴安岭,是我国著名的林区。这里有亚洲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森林。

(2)红松的用途:木材纹理细致,材质好,不怕潮湿,耐腐蚀,是建筑、造船、国防工业的优良用材。提炼出的松香和松节油,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3)林区主要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等。

(4)林区现存的问题:由于对森林长期过量开采,森林资源急剧减少,而掠夺性的开发,也破坏了林区的生态环境。

(5)林区应对危机的措施:提高林区木材的知名度;合理采伐森林;发展森林食品、旅游;发展木材深加工产业等。

2、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1)位置和特点: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北抵长城,南连秦岭,是世界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

(2)存在问题:由于人类过度开发,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使黄土高原成为世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3)黄土高原文化:民居——窑洞,民歌——信天游,鼓舞——腰鼓等

3、古老而现代的首都——北京

(1)位置和地位:地处华北平原的北部,是全国政治和文化中心。

(2)历史地位:建城3000多年,作为王朝都城也有800年历史,主要朝代有元、明、清。(3)城市布局和主要建筑:

①天安门及其广场,位于北京市的中心位置。分布着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等建筑。

②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是我国政治生活的心脏。

③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④国家体育场,即鸟巢,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成为北京新的文化景观。

⑤胡同和四合院,体现北京的文化传统和日常生活。

二、南方地区(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1、水乡孕育的城镇(太湖流域)

(1)位置: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三面濒江临海,以平原为主。

(2)生产特色:是我国著名的水乡和鱼米之乡。优越的灌溉条件和肥沃的土壤,使这里很早就成为中国农业的高产地区。

(3)水乡古镇:盛泽、南浔、乌镇、周庄等。古镇形成原因:长期以来,这里的农副业、手工业一直比较发达,四通八达的水路又为民间贸易往来提供了便利。

(4)生活特色:水是水乡最大的特色,众多的河道是城镇联系外界和物资进出的通道。为了洗涤、取水以及出行的便利,往往临河建屋。太湖三白:银鱼、白鱼、白虾。

2、富庶的四川盆地

(1)位置:位于我国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是我国著名的盆地。盆地内部地形以丘陵为主。

(2)四川盆地农业发达,是我国最大的水稻和油菜籽产区。其原因:北有秦岭、大巴山,大大减弱冬季寒潮和冷空气的入侵程度,也使夏季热量不易扩散,因而具有冬暖、春早、夏热的特点。所以气候温和,热量充裕,降水丰沛,土壤肥沃,全年适宜耕种。

(3)成都平原——天府之国成因:得益于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修建)。

(4)自然资源:天然气、芒硝等矿产居中国之冠;千年盐都——自贡(我国最大的井盐生产基地);大熊猫、金丝猴、雪豹等都生活在这里。

(5)巴蜀文化:川剧、变脸、川菜等。

3、开放的珠江三角洲

(1)位置: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地区,与东南亚隔海相望。

(2)珠三角是现代化农业基地,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蔗糖基地、淡水鱼基地和亚热带水果基地。

(3)珠三角吸引外资、改革开放的有利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廉价的劳动力、土地成本低,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还有它是著名的侨乡。

(4)珠三角的工业产业:家用电器、纺织和服装、电子及通信设备等,这里还是亚洲乃至世界信息产品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被誉为“世界工厂”。

4、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

(1)位置和地位:地处东海之滨,以富庶的长江三角洲为依托。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

(2)上海的发展历程:200多年前,有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的美誉。鸦片战争后,一跃成为亚洲东部地区的金融中心、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一直居全国领先地位。1990年国家实施浦东开发战略后,被推向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3)浦东的工业产业:金融业——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高科技产业——张江高科技园区;钢铁产业——宝钢集国是我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制造业——上海汽车工业集团;航运业——上海港已经成为中国大陆集装箱航线最多、覆盖面最广的港口。

三、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昼夜温差大)

1、丝路明珠(新疆)

(1)位置和地形:位于我国西北部,深入内陆,远离海洋。高原和盆地相间分布,有三山夹两盆的特点。这里沙漠连绵,绿洲星星点点的分布,水资源短缺。

(2)历史地位:2000多年前,这里有一条连接东西方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

(3)生产特色:利用坎儿井发展绿洲农业。主要农产品:小麦、棉花、葡萄、哈密瓜、石榴、香梨等。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能源产业。如石油、天然气。

(4)坎儿井的好处:减少蒸发,节约水源;避免污染,保证水质;自流灌溉,无需动力

(5)新疆发展绿洲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良好的热量条件和灌溉条件。

2、草原风情(内蒙古)

(1)位置:地处温带草原气候区,位于内蒙古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2)生活特色:牧民们世代生活在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衣——蒙古袍(适合马背活动,冬季加里衬抵御寒冷);住——蒙古包(便于搭建和拆卸);食——牛羊肉和奶制品;行——骑马、勒勒车;节日——那达慕大会;艺术——长调、蒙古舞等。

3、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

(1)位置和地位:乌鲁木齐是新疆首府,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位于新疆中部,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有“开天辟地之门户”的称谓,是连接天山南北、连接新疆与内地的交通枢纽。

(2)亚欧大陆桥的建设对乌鲁木齐发展的意义:有利于吸引外资,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新疆成为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和枢纽。

(3)乌鲁木齐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发达的交通网络,非常便捷。(4)乌市的发展成就:不仅是新疆最大的商品集散地,也是中亚地区重要的进出口贸易集散地。从乌洽会到中国—亚欧博览会。国际大巴扎是乌鲁木齐团结、开放与繁荣的象征。

四、青藏地区(高原山地气候,海拔高,气温低,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1、海拔最高的牧区(青藏地区)

(1)位置:位于青藏高原,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

(2)生产特色及成因:高原畜牧业发达,靠天养畜。成因:青藏高原草场广布,适合耕种的土地少;牧草的营养成分含量高。

(3)独特的牲畜:牦牛、藏绵羊和藏山羊。独特的作物:青稞。

(4)生活特色:延续靠天养畜的传统,过着自给自足的游物生活。衣——藏袍;住——帐;行——骑马;食——牛羊肉和奶制品等。

(5)青藏铁路开通对该地区的意义: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经过加工的牛羊肉产品等高原特产通过该铁路走向全国各地;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西藏投资创业,促进青藏地区与内地的各方面交流,促进该地的经济发展。

2、高原圣城——拉萨

(1)位置和地位:西藏首府,位于西藏东部部,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海拔3600多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

(2)别称和成因:日光城。成因:地势高,空气稀薄,日照时间长。

(3)圣城的体现:宗教——藏传佛教;建筑——布达拉宫、大昭市;节日——雪顿节;习俗——转经;日常生活——朝圣。

(4)拉萨的新貌: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独特休闲方式:打林卡。

五、综合探究六如何开展社会调查——以调查家乡为例

1、社会调查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主要渠道。

2、社会调查的步骤——第一步:确定主题;第二步:拟定提纲;第三步:实施调查;第四步:撰写调查报告。

3、社会调查的方法:查阅资料法(间接调查)、实地调查法(直接调查)、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等。

4、社会调查的成果形式:一般形成以**为主题的调查报告,也可以板报形式公布,也可以是一幅饱含信息的地图,还可以是一篇充满激情的记叙文。

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

一、规则的演变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任何事都要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

2、规则的含义:人们生活的规范和准则。

3、规则的形式:在现代社会,许多规则是以文字的形式存在的,比如法律、公约等;但社会中还存在一类规则,是以约定俗成的方式流传下来的,如各地的风俗习惯。

4、规则的作用:通过图形、符号、颜色和文字,向行人传递特定信息,标明生活用品的规范,建立生活的秩序,提高生活的效率,构建和谐社会。

5、规则,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并随着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变化。

从无到有的规则:太空交通法则、宠物法等。原因:以适应新领域中的新事物和新变化。从有到无的规则:农业税条例等。原因:不符合发展的要求。

不断完善的规则:跳石——斑马线;烟花禁放——限放等。原因:生活的需要不断完善

二、传媒的行程

1、文化传播的途径:教育、日常交往、商贸活动、人口迁徙、旅游等

2、文化传播的媒介:语言、文字、电子、网络等

3、大众传媒的产生,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大众传媒包括书籍、报纸、杂志、电话、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4、大众传媒的功能: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最基本的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监督功能;娱乐功能

影响: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传承优秀文化;影响社会舆论等

5、互联网媒体的特点:可以兼收并蓄各种已有的大众传媒,还是虚拟的人际交往平台和信息传播平台。

三、生活的故事

1、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在变化之中。

以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量入为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节俭;

现在:适时的更新换代,寅吃卯粮,超前消费。

2、代际差异的含义:由于社会生活经验的不同,不同时代的人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时会产生“代沟”。

3、正确认识代际差异:代际差异仿佛是一圈圈年轮,印证着社会生活的变迁;生活总在不停地变化,代际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有一脉相承的继承和坚守。

四、综合探究七 区域的变化

1、区域的变化包括人口的迁移、环境的变迁、交通的发展、经济发展、历史沿革等。

2、了解区域变化,需要各种资料。第一手资料:来自自己实践、经历或直接观察所获得的资料;第二手资料:从当事人或目击者那里转述得来的资料。一般上,第一手资料比第二手资料更可靠。

3、描述区域的变化:同一个区域的变化,在不同人眼里,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事实是事件的真实情况,观点则是人们对事物的看法。

第八单元 文明探源

一、原始先民的家园

1. 史前时代是指 有文字记载以前 的人类历史。按 生产工具 分为 旧石器时代 和 新石器时代 。在史前时代,人类取得的巨大进步有: 人工取火的成功,农耕、畜牧的发明,定居生活的实现 等。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会不会制造工具 。如果以 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为人类诞生的标志,人类已有 二三百万年 的历史了。 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比较

4、新石器时代的新体现在: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 和生活用具 陶器 。

5、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产生时间:一万年前

影响:①促进生产工具的改进成磨制石器,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②推动原始手工业的发展;③促使农业村落出现,人类实现 定居生活 。

6、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 九千年前 的 西亚地区 。

定居的好处:有利于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 黄河流域 时间 火的使用 社会组织 外貌特征 生产工具 周口店 北京人 距今70~ 20万年 使用天然火

群居 保留古猿特征 打制石器

周口店 山顶洞人

距今约 3万年

人工取火

与现代人无异

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

二、早期文明区域

1、国家的产生 和 文字的发明 以及阶级的分化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2、尼罗河水的 定期泛滥 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志着人们告别野蛮,进入文明时代。

三、中华文明探源

1、距今一万年前后,我国出现了文明时代的曙光。

早期农业:北方和南方形成了粟作农业区和稻作农业区。原因详见P109

手工业:陶器制作达到领先水平。蛋壳黑陶杯被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 社会结构:开始出现私有制,人们因财富和权力的不同而分化为不同的社会阶层。 古代城市:河南淮阳平粮台(黄河流域,距今约5000年)

精神生活: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出现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宗教形式。

2、在文字发明之前,人类的历史依靠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成为古史传说。古史传说中所描述的远古时代被称为传说时代。

3、炎帝和黄帝 是四五千年前我国 黄河流域 的部落首领。

炎帝号称 神农氏 ,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黄帝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们打井。 他们被尊为华夏族人文初祖的原因:两个部落融合,定居中原,共同开发黄河中下游地区,形成华夏族。他们的发明创造从各方面改善人民的生活,推动社会的进步。 7、 区域自然环境

房屋特点 作物

动物 陶器

相同点

浙江河姆渡 位于长江流域, 气候温暖湿润 干栏式 通风防潮 水稻 牛

黑陶 1、都属于新石器时代遗址 2、都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3、都发展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4、都会建造房屋,建立农业村落,过着定居生活

陕西半坡

位于黄河流域, 气候低温少雨 半地穴式 防风避寒 粟

猪 彩陶

3、 尼罗河流域 两河流域 印度河、恒河流域 克里特文明 中美洲文明(印第安文明) 位置 非部东北部 亚洲西部

南亚地区

欧洲东南部

美洲中部

文明产生 距今5500年 距今5500年 距今4500

年 距今4000年 距今3000年 城市 孟斐斯 乌鲁克城 摩亨佐·达罗 米诺斯 奥尔梅克文明 玛雅文明 文字

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

4、考古发掘和古代传说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的意义:相互印证,都是很重要的历史资料,可以从不同侧面揭示历史事实,帮助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发展与沿革。考古发掘为人们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而古代传说为人们提供了第二手资料

5、禅让制是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经禅让产生的首领有尧、舜、禹。

6、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由禹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的夏朝。

综合探究八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

1、我国历史上有王朝纪年(西汉武帝之前)、年号纪年(西汉武帝之后)、公元纪年(当代)、干支纪年等。

2、公元纪年法:把基督教传说中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定为公元元年,即公元1年。以公元元年为界划分为公元前后。

3、各种记录时间的词汇

世纪:每100年称为一个世纪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这是在20世纪40年代。

年代:每10年称为一个年代

时代:一个较长的时段例:青铜时代、春秋战国时代、工业时代、近代

计算时间的长度不跨越公元前、公元后,只需要两个数字相减(A—B)

跨越公元前、公元后,则是两个数字相加再减1。(A+B—1)

4、历史资料

一、按照资料的表现形式可分为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和口述资料。

①文献资料——了解历史的重要资料。包括史书、档案、日记、报刊、图片等其他文件和音像资料。一般为第一手资料。

特点:基本反映历史真实情况,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

②实物资料——指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遗存,包括遗址、墓葬、出土文物等。一般为第一手资料。

特点:可以填补文献记载的空白,验证文献资料记载的真实性,再现历史。

③口述资料——指人们口头进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包括神话、传说、故事、回忆录、采访记等。一般为第二手资料。

特点:有虚构成份,但可以弥补文献资料的不足。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