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课标体系下高中文言文情感教育研究

新课标体系下高中文言文情感教育研究

新课标体系下高中文言文情感教育研究
新课标体系下高中文言文情感教育研究

新课标体系下高中文言文情感教育研究

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专业

研究生张东剑指导教师吴明贤

摘要 要善于利用教材有尺度地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教育,构建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的文言文课堂,做到知识能力与情感价值并重,既要有“文”,又要有“言”,使文言文教学具有真实的语文味。

教师滔滔不绝讲出的情感,只是教师个人情感体验的外现,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情感教育。教师激情满怀、陶醉忘我的自我表演,永远不能代替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只有教师通过合理适时的引导,让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文本对话,使他们通过自行思考获得情感体验,才是成功的情感教育。只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的情感教育,才能扣响学生的心弦,收到实际效果。

目前,虽然国内关于文言文教学和情感教育的研究成果已经非常丰富,但是着眼于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研究成果却相当贫乏。本文立足于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结合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具体实践,分三章来论述新课标体系下高中文言文情感教育的实施过程。将从文言文教学现状、新课标体系、情感教育的内涵、文言文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实施的基础和原则以及实施的具体途径等五个方面对新课标体系下的高中文言文情感教育进行探讨。

本文将新课程标准体系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和情感教育结合起来,希望通过对这一新兴课题的研究,能够引起学者们的共同关注,使这一研究更为充分和完善,从而探索出一条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最佳路径,真正提升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质量水平。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文言文文言文教学情感教育

1

Classical Emotional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Abstract:overcome only from the fundamental tools of the humanities and only two extreme tendency, it should be well known to students i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on the basis of a good yardstick to use teaching students right emotional nurturing education, construction tools and the harmony of human Classical Chinese classroom, ability and knowledge to both emotional value We must have "culture", and also "made" to classica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with the real taste.

Teachers say talking so excessively emotional, but teachers, the individual emotional experience is not real sense of emotional education. Only the teachers through reasonable timely guidance to enable students to their life experiences dialogue with the text, so that they passed on to their own emotional experience, the emotional education is successful. Only students living close to the actual reality of emotional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the students can be deducted ring for a compelling, practical effect.

At present, domestic and emotional teaching on the classical Chinese education research results have been very rich, but focus on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high school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sults of research on emotional education is rather poor.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ordinary high school language curriculum standards" (experimental), classical Chinese

2

teaching high school with the concrete practice, the three chapters to describe classical Chinese New Curriculum system under high emotional education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From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situation, the New Curriculum system, the emotional content of education, classical Chinese education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motional significance, the found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incipl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specific aspects of the five ways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of classical Chinese sentiment high school education were discussed.

This system will be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of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high school and emotional education,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emerging issue, scholars can cause the common concern, so that the full and complete more research to explore a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high school in the best path to really improve high Classical Chinese in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Keywords: New Curriculum Teaching Classical Chinese Classical Chinese high school Emotional Education

3

目录

前言 (1)

一、新课标呼唤情感教育回归文言文课堂 (1)

二、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反思 (2)

第一章新课标体系下高中文言文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5)

一、新课标体系下情感教育的内涵 (5)

二、对“高中文言文”的界定 (6)

三、新课标体系下高中文言文情感教育缺失的原因 (7)

(一)升学率仍然是大多数高中学校评价教师的主要指标 (7)

(二)并未认真贯彻执行新课标在文言文教学上的建议 (8)

(三)商业文化庸俗化、低级化对情感教育的影响 (8)

(四)对文言文情感教育研究的匮乏 (9)

四、新课标体系下高中文言文教学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9)

(一)有利于文言文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9)

(二)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10)

(三)有利于学生获得完美的情感体验,塑造完美人格 (12)

第二章新课标体系下高中文言文情感教育实施的基础和原则 (14)

1

一、新课标体系下高中文言文情感教育实施的基础 (14)

(一)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14)

(二)浓厚的学习兴趣 (15)

(三)积极的自我评价 (15)

二、新课标体系下高中文言文情感教育实施的原则 (16)

(一)先“言”后“文”,做好预习 (16)

(二)重视诵读,培养语感 (18)

(三)适时引导,合理熏陶 (19)

第三章新课标体系下文言文情感教育实施的具体途径 (23)

一、以学论教,根据学生和教材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23)

(一)了解学生,因人制宜 (23)

(二)挖掘教材,因材施教 (26)

二、美读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能力 (29)

三、营造情境,为学生架设情感体悟的彩桥 (33)

(一)模拟真实情境 (33)

(二)创设问题情境 (34)

(三)创设真实情境 (35)

四、“以情激情”,大胆绽放美好情感的浪花 (36)

五、展示风采,用人格力量感染学生的心灵 (40)

2

结论 (42)

参考文献 (43)

后记 (46)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47)

3

前 言

一、新课标呼唤情感教育回归文言文课堂

于漪老师十分重视情感因素在兴趣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情启趣”是她教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她认为语文课就要“教出情趣来”“要选准动情点,以情激情,满怀激情地启发、提问、讲述、剖析……增强学生语言感受能力。”①陈忠良在其《语文教学的哲学思考》一文中认为:不架起感情的桥梁,学生就不可能与课文内容产生共鸣,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就必然受到影响。这样的观点在刘显国的《激发学习兴趣艺术》和宋其蕤的《语文教育美学论》等书籍中均有论述。这些情感教育思想都是着眼于整个语文教学,并没有专门针对高中文言文教学进行深入论述。南京市中华中学汪永亮认为“要使文言文教学变的有诗意,就要使学生建立起对文字和事物之美的敏锐感受。”②这是从塑造学生美好人格的角度进行的论述。沈巧明提到语文“绿色”课堂的特征是“师生主体投入,涌动着生命活力;师生关系融洽,撒满了师爱的阳光;师生的情感浓烈,充满了教育的诗情画意;师生内心愉悦,充盈着创造的乐章。”③提出了情感教育的目标,但并不是完全针对文言文教学。

新课程确立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积极推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是新课程的主要实施者,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④还进一步阐述“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⑤教学活动是具有强烈情感因素的行为,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都渗透其中,只有充分激发和调动情感因素,激发情感共鸣,才能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心理和情感素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塑造完美人格。如果我们还是按照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单纯的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抛开其人

①于漪.《阅读课面面观》.《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1,第7期:第10页

②汪永亮.《以“立人”为中心,实现精神的自我成长——“新课标”背景下的文言文教学》. 《古典文学知识》,2005.2:第31页

③沈巧明.《构建语文“绿色”课堂——义务教育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新概念》.《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5:第43页

④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北京:2003

⑤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北京:2003

1

文性,片面的追求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就会忽视人的情感性,忽视教育的生命价值,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走入盲区。

语文和其他学科比较,有其鲜明的特色:内容丰富优美,结构精巧多姿、情理融会贯通,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注重理性分析和追求知识灌输,忽略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致使语文教学枯燥无味。语文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应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立体流程。只有这样,知识信息交流、思想交流、思维活动才能找到其载体,充分展现其生机活力。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①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心理反映。“自古以来,良好的情感,不仅促使人们健康生活、调适心情、和谐交际,更能促进人格力量的形成,使人有尊严的生活。”②魏书生成功的教育实践,也在于他为我们构建了语文教育的情感世界。由此可见,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当下分别研究情感教育、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文章颇多,但是比较偏重于理论。至于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针对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实践研究显的犹为贫乏。本文将分三章来系统地论述这一问题,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学者们的共同关注,使这一研究更为充分和完善,从而探索出一条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最佳路径,真正提升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质量水平。

二、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反思

教育部2003年制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中学生的文言文学习,从人文性和工具性两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在人文性方面,提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③在工具性方面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

①《列宁全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第20卷第255页

②来华.《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11:第13页

③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量的名篇。”①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文言文教学要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长时期以来,文言文教学手段单一,机械化、模式化的做法屡见不鲜,主要呈现出唯工具性和唯人文性两种极端倾向:

一曰有“言”无“文”,唯工具性倾向。这是“字字落实,句句清楚”,嚼烂了喂的必然结果。②过去,在知识本位教育观念指导下,将文言文上成纯粹的语法分析课,在教师眼中只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语法知识点,“好端端的一篇文质兼美的作品,硬被支解成教师讲解古汉语知识的一堆语言材料”,③忽略了情感在人的精神世界中的地位及其在人的精神发育、成熟过程中的作用,用过多的条分缕析的说教取代了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这是片面注重认知,只为应付高考的功利主义教育在语文教学上的集中体现。

二曰有“文”无“言”,唯人文性倾向。对新课程理念进行片面解读,干脆摒弃文言语法,架空文言常识,把文言文上成文章分析课。当前,这种现象尤为突出,这是一种华而不实的做法。表面上,学生积极参与,利用现代观念,对特定历史时期的文章内容,发表个人的见解和评论,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得到了彻底抒发,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平等而自然。但是,事实上,在对文章语法知识和文言常识缺乏严谨把握的前提下,这样的文言文教学只能是苍白无力的,学生不可能真正受到“深刻”的“情感熏陶”。至于是否发挥了文本自身的优势,对学生的精神品格和人生态度造成了深远影响,也就不言而喻了。

因此,要从根本上克服这两种不良倾向,就应在学生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善于利用教材有尺度地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教育,构建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的文言文课堂,做到知识能力与情感价值并重,既要有“文”,又要有“言”,使文言文教学具有真实的语文味。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伴随语言文字的读、写、听、说训练,渗透着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于漪老师说:“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

①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②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学语文教学》,1997.4:第25页

③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学语文教学》,1997.4:第25页

3

而是一个民族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它与深厚的民族文化联系在一起》。”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进一步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而情感就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对客观事物某种态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和感受。实施情感教育是语文学科人文属性的直观体现,它能够使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积极灵敏地思维,活跃灵动地感受,有利于获得完美的情感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②这里强调出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如果说语文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发展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那么,语文情感教学则应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一步。同样让学生感悟,吸收健康积极的情感,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审美态度或审美评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获得哲理美的享受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由此可见,要真正实现新课程标准的价值追求,那么在文言文教学中合理实施情感教育已势在必然。

①王丽.《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第200页

②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第190页

4

第一章 新课标体系下高中文言文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一、新课标体系下情感教育的内涵

所谓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即运用正向的、积极的情感来促进教学。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胜任感(求成欲)、互惠心(互助欲)是学习的三种基本动机。它们都具有自我奖赏的功能,是激励学生自我探索、获取科学知识的心理因素,这三种动机均属于情感范畴。“扎实地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的重复,不如说是靠理解,靠内部的诱因,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①学生有了情感体验,才能准确体悟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在反思自我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对于语文教育来说,只有通之于情,才能晓之于理,情理相通,才能形成学生知、情、意和谐发展的审美人格;反之,如果忽视学生个体情感的激发,实行硬性灌输,就难以使语文教育深入学生的灵魂。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内容一般应包括三个层面:良好的情感品质、积极的情感倾向和高尚的情感精神。其中,良好的情感品质是情感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它要求对情感的感受灵敏、细腻,情感体验的真切、深刻和情感内容的丰富、健康;积极的情感倾向,是指一个人要经常处于积极情感状态的一种心理倾向,是一个人始终保持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的先决条件,是以饱满热情投身于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高尚的情感精神,是指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崇高情感,一般包括合乎时代要求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这是我们进行情感教育的终极目标。②

情感教育是着眼于人的情感等非理性因素与理性因素的共同和谐发展,通过“情感”这个中心环节,将“认知”和“道德意志”联结起来,并调节二者之间的矛盾,从知、情、意三方面全面塑造学生人格,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为目的的教育。学完《师说》,我们除了应全

①巴班斯基.《教育过程最优化问答》,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第91页

②杨丽晶. 《试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第18卷第5期.2004 年10月,第43页

5

方位思考教师的职责问题之外,更应该引导学生去体会韩愈的那种不顾流俗、收招后学、抗颜为师的非凡勇气和斗争精神。从《赤壁之战》中,我们亦应引导学生去体会诸葛亮那种临危不惧的无畏精神、不卑不亢的外交风范和有理有利的斗争策略。从《烛之武退秦师》中,我们则须引导学生去学习烛之武那种奋不顾身、深明大义的爱国情操……

只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的情感教育,才能扣响学生的心弦,收到实际效果。新课标体系下的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和发展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同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情感空间自由翱翔,通过情感熏陶,触发学生情感思绪,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二、对“高中文言文”的界定

中国古代具有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凝聚了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精华。20世纪初,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中华民族沐浴着欧风美雨,开始了艰难而痛苦的文化转型。白话文的全面勃兴,为开启民智,普及文化,加快民族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包孕于文言文等传统文化形式中的民族文化之根却从未断绝。“文言文这种承载文化传统的语言形式,是学校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凝聚了中国人最深层的情感,具有优美生动的艺术形式。”①

高中生学习文言文,有利于自身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理解、感知汉语言文字的至美和博大,体味其中反映的生活美、艺术美和语言美,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并以民族传统精神熔铸高尚优美的心灵,完善人格修养。

“在民族语言明亮而透彻的深处,不但反映着祖国的自然,而且反映着民族精神生活的全部历史。一个民族把自己的全部精神生活的痕迹都珍藏在民族的语言里。”②选入高中语文课本和读本中的文言文,约占课文总量的40%,是几千年来我国语言文化的精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文言文教学担

①王永宪主编《新课标高中文言文精解》.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版,北京:第1页

②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第一卷,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32页

6

负着传承华夏文明、张扬民族生命神韵的重任。

文言基本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习其它科目也至关重要。在文科综合等学科的试题中,大段的文言文阅读材料的出现,也迫切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文言功底。

本文所说的高中文言文,是指选入普通高中语文课本和读本的与白话文相对的历代作家创作的文言散文(不包括古代诗歌)。这些文章内容一般是以叙事、写景、抒情或一般说理为主,而不是专门性较强的学术著作之类的作品。另外,它所涉及到古代文化背景和知识联系较少,典故也用得少。文章的风格属于典型的文言文作品,很少有难以理解的词汇,也不强求音节上的和谐。所涉及到的词和句式多是较为常见的,如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以及省略句等。

三、新课标体系下高中文言文情感教育缺失的原因

(一)升学率仍然是大多数高中学校评价教师的主要指标

在“应试教育”影响下,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状,导致绝大多数教师、家长和学生过分看重学生总分名次。尽管作为基础学科,语文在考试总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的地位,但是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单科分数上一般相差不大。再加上语文学科的长线性,成绩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学生往往忽视语文学习需持之以恒、注重积累的要求,总是减少语文学习的时间投入。大多数学生认为,对于文言文来说只要能够掌握重要实虚词的涵义并能够将文章熟读成诵,也就达到了文言文学习的目的,但即使这一目标,在许多学生基础层次薄弱的学校都很难达到。

三十年来我国高中语文教育普遍呈现出片面注重认知,只为应付高考的功利主义趋势。高考决定一切。在知识本位的教育观念指导下,传统语文教育主要以传授系统的听、说、读、写知识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为目标。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师往往忽略了情感在人的精神世界中的地位及其在人的精神发育、成熟过程中的作用,用过多的条分缕析的说教取代了学生自己

7

的情感体验。文言文立竿见影的办法就是进行大量的机械重复的高考专项训练,至于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教育,更是无从谈起。尽管学生的高考分数上去了,学生已经成为应试的机器。其结果必然是:一方面,人的情感交流能力和感性体验能力开始退化,直接表现就是缺乏想像力和创造性;另一方面,片面注重理性认知而忽略了情感等感性层面的培养,容易造成学生感性与理性失衡,而不利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甚至导致人格异化。

(二)并未认真贯彻执行新课标在文言文教学上的建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①尽管许多教师对新课标中关于文言文教学的建议进行了解读,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并认真贯彻执行。仅仅将教学目标停留在表面,通常是以学生是否掌握了考试目标中的文言知识点为一篇文言文教学的根本目标,并没有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情感熏陶。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经指出:“传统教学法明显的弊病就是没有向学生展示出艺术的,也只有艺术具有的宝藏。”②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是缺失的,表现在刻意的追求知识点和知识体系全面掌握上,使本应有情有味的文言文教学陷于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泥沼不能自拔。

(三)商业文化庸俗化、低级化对情感教育的影响

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往往使我们忽视道义和高尚美德的价值标准。人类的生命理想一方面追求着人的觉醒、解放、自由,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各种低级趣味的冲击和挑战。所谓的大众文化越来越朝着感官性、休闲性、娱乐性、速食性等浅层次方向发展。大街上的茶楼主要功用是赌博,网吧和酒吧让我们青少年的感官一味的麻木,暴力、色情等恶俗的音像制品毒害着青少年的

①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②赞可夫.《和教师的对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378页

8

健康成长,他们热衷的是流行文化、哈韩哈日,他们追捧的是超级女生、快乐男生。审美层次的浅薄化和平面化严重挑战着文言文的情感教育。物欲横流、喧嚣浮躁的现实社会对情感教育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①

庸俗化、低级化的商业文化,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个别学生缺乏基本的是非观念,认为只要是流行的就是完美的。记得我在美术班上《归去来兮辞》时,问到“陶渊明为什么要辞官归家?”有些学生竟然回答说是“想出名,故意抄作自己。”望着他那茫然的表情,我心痛难忍。目前,这样学生仍在大量出现,使我们的情感教育仍然任重而道远。

(四)对文言文情感教育研究的匮乏

当下研究情感教育、文言文教学的文章颇多,但是比较偏重于理论。至于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在文言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研究显的犹为贫乏。

为什么要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怎样进行情感熏

陶?目前,关于高中文言文情感教育的研究较为贫乏,而结合新课程标准体系来研究高中文言文情感教育更是一个新兴课题,这也是新课标体系下文言文情感教育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新课标体系下高中文言文教学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文言文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小到字词读音,大到文言语法和谋篇布局,课本上的文言文都与其他单元的现代文有着巨大差别。仔细想想,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喜欢现代文?除了现代文易于理解的特点外,更为重要的是教师教授大多数现代文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引导,在触发学生心弦共鸣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课文中的情蕴美。现代文大多浅显易懂,有些文章,学生通过自有些文章,学生通过自行阅读,就能够体会到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而学生在自行阅读文言文过程中却很难获得诸如情感共鸣之类的审美体验,这正是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缺乏兴趣的主要原因。有些课文如《项

③王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情感教育》.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2004级教育硕士论文.第12页

9

脊轩志》,其中饱含作者浓浓的亲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语文教师就应该努力做到情深似海,“要努力在教材的情感点、学生的情感点和教师的情感点之间架起一道畅通无阻的桥梁。”①

五千年来,经过炎黄子孙一代代的创造和积累,中国文化虽历尽沧桑,却绵延不绝,其内涵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如此辉煌的文化成就,得到完整而有序的保存,靠的就是文言。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就列有一万多种、十万多卷,这还不算《四库全书未收书目》和《丛书总录》中所著录的。在这座由文言的“砖石”砌成的文化宝库里,浓缩着中华文明的精华,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反映着历朝历代的生活,透视着中国人的文化心态、思维方式。

有人说,掌握祖国的语言好比得到了一把打开本国文化的钥匙。那么,高中文言文教学,就好像在学生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能穿越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与两千年间的大师直接对话,了解并深刻地认识我们的祖先,懂得我们的历史,从而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这就是文言文教学的认识功能。也许有人会认为古与今的隔膜太厚,殊不知只有认识了昨天和今天,才能真正懂得今天,开创明天。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弘扬传统文化是时代的需要,我们没有理由抛弃数千年的文化积淀。而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学语文教学理所当然地应承担起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使命。学习文言文,正是许多中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起点,这将为他们以后进一步认识了解并热爱祖国文化打下基础,并对其一生的文化素养的形成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在情感熏陶过程中,语文教师应特别重视情感因素在兴趣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情激趣。只有在学生兴趣充分调动起来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构建高效的文言文课堂。在文学鉴赏方面,学习文言文还有助于培养起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情趣。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文化心态、审美趣味。正像诗人流沙河诗中①程绍堂.《“语文味儿”理论构想》.《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版(武汉),2003.7,第43页

10

所写的:“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①这是人们内心深处极其敏感的一根弦,拨动它就很自然地激起了一片浓浓的情愫:对民族对故土的依恋。在流传已久的文学精品里,具有这种审美特质的文字比比皆是。多读读李白的诗、东坡的词,多读读司马迁的《史记》和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这样,会使我们的学生深深地意识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语言。

情感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动力,语文教学中的任何途径都要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要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浓厚的主观能动色彩,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如果不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虽然也能使他们学到一定的知识和技巧,但不能够使他们更确切地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其结果,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品味就会肤浅而非深刻,抽象而非具体,再好的文章也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

文言文教学仅仅传授或让学生学会基础的字法、语法还是远远不够的。中学语文教材中选用的文言文都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积淀,对于提升学生的精神品位,加强学生的人文修养,它们都是非常难得的“教科书”,所以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还得更深一层。

拿《陈情表》来说,这篇课文的解读方式有好几种: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一封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大“请假条”,并由此生发出“如何与上司相处”的教学命题;另一种观点是就本文的行文艺术而言的,认为李密至孝,“欲先尽孝而后尽忠”,所以文章极尽说话的艺术委婉之能事,让人读后,不禁为作者的至情至性所感动,从而不得不同意他的请求,由此延伸出说话的艺术问题;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本文的写作虽有种种意图,但全文洋溢的感情主要还是李密对祖母的至亲至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借鉴了第三种观点,把教学重心放在了李密对其祖母的至亲至爱之情上。这篇文章直抒真情,不假雕饰,情深理切,感人至深,是弘扬民族“孝”之美德的上佳作品,我由此生发“孝顺父母”的命题。当下学生大兴铺张、浪费、攀比、浮夸之风,拿父母的血汗钱肆意挥霍,甚至有的学生还对父母有着极不正确的态度和看法。

①流沙河. 《就是那一只蟋蟀》.《流沙河诗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11

结合这一现状,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在“孝”字上大做文章。先让学生明白“孝”是美德,更是责任和义务,接着让学生即兴发言,叙说一件发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小摩擦,并从“孝”的角度加以反思,结果学生发言积极踊跃,表述生动感人,有些同学的反思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也有一些同学的表述闪烁着理性的光芒:“父母总是无私的而孩子总是自私的,孩子总是在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才想起父母,而父母却无时无刻不把儿女的冷暖挂在心间” “孝敬父母不是长大成人之后的事情,父母不可能陪我们一辈子,趁着有机会、有时间,我们应从现在做起”……

经过深刻的反思之后,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发出倡议:孝敬父母,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学生就在课堂上被深深地感动了,我们教育学生尊敬父母,孝顺父母,提升学生精神境界的教学目的也就顺利实现了。

(三)有利于学生获得完美的情感体验,塑造完美人格

情感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就是审美教育。审美人格是以知、情、意全面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其中“情”是其他二者的纽带和桥梁,情感的发展直接关系到认知和道德意志的发展水平。一方面,情感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水平发展的原动力,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才会有相应的智力及非智力活动,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学习;另一方面,情感又是学生道德意志形成的心理基础。学生有了情感体验,才能准确体悟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在反思自我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要搞好语文教学,就要引导学生对作品有深刻的理解;要深刻地理解作品,就必须追味作者创作时的情感。只有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主动去探寻作者的心路历程和内在情感,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领悟知识;只有触及到情感深处,才能和文章一起产生共鸣,更好地理解品味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主旨,再造作品的情境,体会作品中蕴含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从而达到学好文章的目的。

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文言文多是思想内容纯正的作品,或歌咏山川,或记述经历,或阐发哲理,或抒怀言志,它们表达了古人对于真善美理想的执著追求。浸润其中,涵泳体味,会使人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读罢《师说》,

12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翻译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翻译整理 (31~60) 3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向善于驾车的人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习不久之后就与他进行比赛,赵襄主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后了。赵襄主说:“你教我驾车,没有把真本事全传给我。”王子期回答说:“本领全部都教给你了,只是你使用得不恰当。但凡驾车特别注重的是,要使马套在车辕里很舒适,人的心意要跟马的动作协调,这样才可以加快速度,达到目的。现在国君在落后时就一心想追上我,跑在前面时又怕我赶上,其实驾车赛跑这件事,不是跑在前面就是掉在后面。不管是跑在前面,还是落在后面,都总是把心思用在和我比输赢上,怎么能有心思去关心调整马呢?这就是您为什么会落后的原因了。” 32.管鲍之交 管仲,又名夷吾,颍上人。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后来鲍叔服事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事公子纠。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鲍叔荐举了管仲之后,甘心位居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33蜀贾卖药 四川有三个商人,都在市场上卖药。其中一人专门进优质药材,按照进价确定卖出价,不虚报价格,更不过多地取得赢利。(其中)一人优质不优质的都进货,他售价的高低,只看买者的需求(程度来定),然后用优质品或次品来应对他们。(其中)一人不进优质品,只求多,卖的价钱也便宜,要求多就多一点,不计较。于是(人们)争着到他那(买药),他店铺的门坎每个月换一次。过了一年就非常富了。那兼顾优质品和次品的商人,前往他那买药的稍微少些,过了两年也富了。那专门进优质品的商人,中午时的店铺就如同在晚上,早晨有吃晚餐不足。 郁离子见了叹道:“当今为官的,也如此啊!从前楚国边远的三个县的三个县官。其中一个廉洁却不能得到上司的提拔,他离任的时候,没有钱租赁坐船,人们都笑话他认为他蠢。其中一个选择方便获取的利益就取,人们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生字词汇总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生字词汇总 ——————高考字音、字形专题训练高中语文字词整理(必修一)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长沙》 橘子(jú)百舸(gě)寥廓(liáo kuò)峥嵘岁月(zhēng róng不平常的岁月)遏止(è)遒劲(qiú) 2.《诗两首》 彷徨(páng huáng)彳亍(chìchù)惆怅(chóu chàng)凄婉(wǎn)颓圮(tuí pǐ)青荇(xìng)长篙(gāo)榆阴(yīn)笙箫(shēng xiāo)漫溯(sù)斑斓(bān lán)沉淀(diàn) 3.《大堰河——我的保姆》 青苔(tái)火钵(bō)忸怩不安(niǔ ní)冰屑(xiè)瓦菲(fēi)碾米(niǎn)团箕(jī)荆棘(jīng jí)虱子(shī)凌侮(líng wǔ)叱骂(chì) 第二单元 4、《烛之武退秦师》 氾南(fán )佚之狐(yì)阙秦(quy)杞子(qǐ)逢孙(páng) 5、《荆轲刺秦王》 荆轲(ky)王翦(jiǎn)请谒(ya)封邑(yì)督亢(kàng)戮(lù)没揕胸(zhan)偏袒(tǎn)扼(a)腕拊(fǔ)心淬(cuì)火濡(rú)缕忤视(wǔ ) 曲(qǔ)高和(ha)寡变徵zhǐ瞋目chyn 陛下bì鄙人bǐ图穷匕见xiàn 惊愕a创伤chuüng 箕踞j?jù生劫约契qì 目眩xuàn 6、《鸿门宴》 宴饷xiǎng 美姬j?鲰生zōu 卮酒zh?秋毫无犯戮力lù玉玦jue 樊哙kuài 仆地pū 目眦尽裂zì按剑而跽jì参乘sheng 彘肩zhì啖饭dàn 间行jiàn 揣度duo 杯杓sháo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zǔ,我为鱼肉劳苦功高 第三单元 7.《纪念刘和珍君》 菲薄(fěi bó) 租赁(lìn) 黯然泣下(àn) 噩耗(è) 喋血(dié xuè) 尸骸(hái) 抹杀(mǒ) 攒射(cuán) 浸渍(jìnzì)殒身不恤(yǔn xù) 长歌当哭(dàng)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不满和悲愤 桀骜不驯(jié ào xùn)比喻傲慢,性情强暴不驯顺 8.《小狗包弟》 作揖(yī)篱笆(lí本字读bā,此处读ba) 吠叫(fèi)舔舐(shì)解剖(pōu)包袱(本字读fú,此处读fu) 拍摄(shè)呻吟(shēn)揪心(jiū)租赁(lìn)义愤填膺(yīng)修葺(qì)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步履稳健(lǚ)激亢(kàng)酣畅(hān)涕泗交流(tì sì) 博闻强记(qiáng见识广博、知识面宽,记忆力强) 酣畅(hān) 拭目以待(shì)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期望或等待某件事情的实现 叱咤风云(chì zhà ):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形容威力极大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蜀道难》 1噫,哎呀,好高啊好险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和鱼凫是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开国的事业何等茫然。从古到今四万八千年,秦蜀二地从不通人烟。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鸟飞的路线,可以通往峨眉山巅。多少壮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后才有一条天梯似的栈道互相钩连。上有那驾着六龙的日车也要回头的高峰,下有那奔腾澎湃的激流也要倒退的回川。连高飞的黄鹤也不得过啊,猿猴要过也无法攀援。青泥岭上路,盘旋又盘旋,百步九折绕山峦。抬起头来不敢出大气,手摸星辰头顶天。只好坐下来手按胸口发长叹。 2问那些入蜀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这可怕的蜀道,实在难以登攀!只听见鸟儿在古树上哀号,雌的跟着雄的飞绕在林间。又听见子规在月下哭泣:“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一声声,愁满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听一听也会使人失去青春的容颜。山峰连着山峰,离天还不到一尺远,千年枯枝倒挂在悬岩上边。激流和瀑布各把神通显,冲得山岩震,推着巨石转,好一似雷霆回响在这万壑千山。蜀道是这样的艰险啊!可叹(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不知是为了什么? 3剑门关气象非凡,但也格外高险。一人来把守,万人难过关。把关的人若是不可靠,他反而成为祸患。行人来到这里,早上要防备猛虎的袭击,晚上要警惕长蛇的暗算。它们磨快了牙齿,时刻要摆人肉宴。被它们杀害的人啊,密密麻麻,成千上万。锦城虽说是个好地方,倒不如早早回家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当我踏上归途回身西望,还止不住连声长叹。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1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2巫峡里面波浪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3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4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咏怀古迹(其三)》 1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 2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 3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 4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 《登高》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1—6册全)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1—6册全) 第一册 通假字 《烛之武退秦师》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勾践灭吴》 7.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知,通“执”,掌管 8.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率领。 9.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娶妻。 10.将免者以告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释其政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铺也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14.无不歇也欼,通“啜”,给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邹忌讽齐王纳谏》 16.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今齐地方千里古: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 《触龙说赵太后》 17.少益耆食耆,通“嗜”,喜爱 18.必勿使反反,通“返”,返回。 《季氏将伐颛臾》 19.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寡人之子国也》 2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2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劝学》 23.虽有槁暴有,通“又”,又,再。暴,通“曝”,晒。 2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25.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秋水》 26。泾流之大泾,通“径”,直。27.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过秦论》 28.合从缔交从,通“纵”。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29.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顿,失败。 30.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 31.始皇既没没,通“殁”,死。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三,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现在我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表现 1、漠视语文 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 2、应付老师,平衡自己 这些学生迫于高考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扪心自问时,也可以“我已努力过了”聊以自慰。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 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4、投机取巧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 二、成因 1、认识的偏差 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就像砌房子一样,一块石头、一个砖头、一抹水泥、一张瓦片、一颗钉子、一根木条,你就得一点一滴的垒和砌,嫌麻烦就不行。而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从不注意观察生活,从不读课外读物,从不多写一篇文章。抱着这样的认识学习语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语文学习》杂志有一句醒目的标题语:“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含义是丰富的,但它至少说明一点: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把语文学习仅局限于课内是不行的。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语文成绩提高的渐进性。较之其它学科,高考语文更侧重于能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文档贡献:smysl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通假字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与”,给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 3.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7.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一词多义 于 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见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 ③则幸得脱矣(侥幸)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传”与“示”) 欢 ①逆强秦之欢(欢心) ②绝秦赵之欢(交情) 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是)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必 ①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 ②王必无人(如果) 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传 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 ②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 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 从 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跟从) 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 乃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竟然) ②乃前曰(于是,就) 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才) 孰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答案 全

四黎丘丈人 1.(1)女,同“汝”,你(2)责,同“债”,讨债(3)反,同“返”,回来 2.(1)仿效,装扮(2)到……去,前往(3)使……受苦,折磨(4)老人(5)彼,那个(6)本来(7)故意(8)往,去 3.(1)(那个奇鬼)喜欢装扮别人的儿子、侄子、兄弟的样子。省略主语 (2)扶着他却在路上折磨他。省略宾语。 (3)他的儿子哭着磕头地说。省略介词“于” 4.(1)状语后置句。昨天我去村东向人讨债。 (2)判断句。这一定是那个奇鬼了。 (3)被动句。老人的智慧被貌似他儿子的奇鬼所迷惑。 5.不能。因为它点出了全篇的寓意说在。作为一种文体,寓言通常会在故事的结尾处揭示它的寓意。 五记王忠肃公翱事 1.(1)内通纳(2)贾通“价”(3)识通“志”,标记,记号(4)阳用“佯”,假装 2.(1)对……说(2)禀告(3)买来的(4)按照 3.(1)代王翱女婿的官职名,代王翱女婿的姓名 (2)代太监姓名 (3)代“我”,太监自称 4.(1)只不过表示老朋友的情意罢了。 (2)你们的伯父很廉洁,你们(过得)该不会很贫苦吧? 5.(1)女婿最终没有调职。王忠肃公不以权谋私。 (2)原先封存好的记号仍是当时那样。王忠肃公不贪馈赠,能为后人着想。 六《梦溪笔谈》二则 1.c 2.(1)还 (2)确实 (3)雨停云散 (4)靠近 (5)渐渐 (6)越过 3.c 4.(1)不一会儿又震响了一声,移到西南方去了。 (2)从西向东望就能看见,那是傍晚出现的虹。 5.是时久之次日 6.比喻陨石坠地时的声音、形状、大小、颜色、重量 7.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七萧颖士恃才傲物 1.(1)人:今义只指东西,词义缩小 (2)美景:今义胜利 (3)突然:今义凶暴 (4)很:今义略微,词义转移 (5)道歉:今义感谢 (6)遗憾:今义怨恨,词义强化 (7)怠慢:今义忽然,不经心

高中语文之文言文翻译——实词全面整理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实词全面整理 一、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是应当熟悉的重点词,一些词义,是高考文言文阅读中会遇到的,需要同学想一想,默记一下。 1、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追究,查办) 2、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结交,亲附) 3、孔子曰:“吾与点也”。(《论语·四子侍坐》)(赞同,称许) 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招致) 5、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于宾客。(《魏公子列传》)(介绍,引见) 6、自夏之徒不能赞一词。(《孔子世家》)(辅助,改动)【(11全国)乃留愈幕府赞军事赞:辅佐】 7、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公子曰。(《魏公子列传》)(责备) 8、以是知公子恨之复反也。(《魏公子列传》)(遗憾) 9、平伐其功(《屈原列传》)(自夸,炫耀) 10、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项羽本纪》)(功勋)(逞。) 11、人穷则反本。(《屈原列传》)(陷入困境) 12、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礼物) 13、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刺客列传》)(礼物) 14、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项脊轩志》)(古代女子出嫁)(归:出嫁) 15、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伶官传序》)(归附)(遗憾) 16、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指南录后序》)(没有依靠)(悬赏捉拿) 17、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项羽本纪》)(悬赏征求)【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购:悬赏捉拿】 18、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项羽本纪》)(交游,交往)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材分析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材分析 导读:[摘要]新课标实行前的高中语文教材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具有思想性、时代性和可接受性等几个方面的优点,在当时具有不可否认的先进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再加上编写者和学习者之间所存在的理解和审美方面的差异,教材客观存在的诸如选文内容比较陈旧、编排方式较为呆板、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等不足就逐渐暴露出来,再也不能满足教学和学习的需要了。而新课标实行以后出版的高中语文教材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之上对传统高中语文教材作了改进并有所创新,无论从思想上、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处处体现了一个“新”字,更利于培养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型人才。新课标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标;教材分析;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122(2006)03-0105-03 当今世界各国的国力之争完全在于人才之争。因而,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教育发展战略的制定。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新世纪人才则是教育发展战略的核心。社会的发展要求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人才。无论哪个层次、哪种类型、哪种规格的人才,都必须具备起码的语言能力:听、说、读、写。语言能力的合格是人才合格的最基本条件,而要培养具有一定的语言素质的人才就必定要发展语文教育事业。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社会性决定了语文学科的重要地位,信息时代的到来更是加强并巩固了其重要地位。改革语文教育使之更好地

适应新时期对提高人民素质的要求,也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对新课标实行前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的回顾 (一)对选材标准的回顾 1963年5月《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课文必须是范文,要求文质兼美,具有积极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足为学生学习的典范。入选的文章,一般应该是素有定评的,脍炙人口的,特别是经过教学实践证明效果良好的。”1978年3月《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语文要选取文质兼美的文章,必须思想内容好,语文文字好,适合教学。”1986年12月《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课文要选取文质兼美,适合教学的典范文章。”1992年6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课文要文质兼美。语言文字要合乎规范。课文要难易适度,适合教学,应该是经过一定的努力,教师能教好,学生学得了的,题材和体裁应该丰富多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000年3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课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应该丰富多样,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要体现教学目的,适合教学,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从历年大纲对语文教材选材的要求来看,不同时代的语文教材的编写有不同的特征。 (二)对新课标实行前高中语文教材的评价 1.内容和形式上的可取之处 从以上大纲或课程标准来看,课文的选编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

高中文言文知识总结

文言文阅读(分类) 5.1. 文言实词 5.1.1. 通假字 通假,指的是古书上有些音同或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通假基本上是同音代替。可分为完全同音、声母相同、韵母相同。 辨别通假字要注意:通假有固定,不能随意与某个音同音近字通假,如“倍”与“背”通假,但不和“备”、“被”通;甲字通乙字,不能倒过来乙字通甲字,如“县”可通为“悬”,反之则不行;有的字在现代汉语中读音读不同,但古音相同,如“趣”通“促”,现代汉语中不同音。 5.1.2. 单音词和双音词 文言文以单音词居多,白话文以双音词居多,不要把文言文的两个单音词误认为白话文的一个双音词,如“妻子”、“指示”、“地方”等。也不要把双音词拆成单音词来理解,如“布衣”、“太息”、“社稷”等。 5.1.3.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乃至属于不同词类。要理解一个词在文段中的确切含义,就要具备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的知识。所谓本义就是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引申义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比喻义是用打比喻的方法形成的新的词义。如“畔”本义是“田界”,田界在田的旁边,所以旁边的意思也叫畔,如“河畔”,这是“畔”的引申义,又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后来有些诗文中用来比喻得力的帮手和武力,这是比喻义,现在又转化为贬义。 5.1.4. 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如“我有亲父兄”中的“父兄”只有“兄”的意义。 5.1.5. 古今异义 5.1.5.1. 词义扩大 如“江”,古代专指长江,现在泛指一切大的河流。 5.1.5.2. 词义缩小 如“谷”,原来是谷类的总称,现在北方的“谷”专指小米,南方的“谷”专指稻子。 5.1.5.3. 词义转移 如“偷”,古义是苟且、马虎、不厚道,今义为“盗窃”。 5.1.5.4. 词义弱化 如“怨”,古义是仇恨、怀恨,今义则表示埋怨、责备。 5.1.5.5. 词义强化 如“恨”,古义是遗憾、不满意,今义是仇恨、怀恨。 5.1.5. 6. 感情色彩变化 如“卑鄙”,古时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无贬义,现则指品行恶劣,变为贬义词了。 5.1.5.7. 常用古今异义词 文言实词古今异义列表 词古义今义例句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翻译[第十五课]

85.越王欲伐吴 越王向大夫文种询问道:“我想攻打吴国,行吗”文种回答说:“行。我们的赏赐优厚而守信,惩罚严厉而坚决。您想了解清楚,为什么不用焚烧宫室来做个试验”于是就纵火烧了宫室,没有人去救它。越王就下令说:“为救火而死的,和战场牺牲同赏;救了火而没死的,和战胜敌人同赏;不救火的人,和投降败北同罪。”人们泥土徐身、蒙上湿衣而奔赴火场的,左面三干人,右面三千人。由此知道伐吴已成必胜之势。 86.形俯捺履行者 有一个(总是)猫着腰、手贴着鞋走路的人(后只说捺屐者),住在(苏州城区乐桥西)尚书里。(一天)他的主人刑部大人办公从外归来,(听到)附近一群喜鹊大声聒噪不休,刑部大人问是怎么回事,有人说是(捺屐者)拿了喜鹊的雏鸟,所以(喜鹊)才聒噪。刑部大人把(捺屐者)召来责问:“你手贴着鞋走路,固然是前世孽报,为何还去拿喜鹊的雏鸟呢你快去把这些雏鸟放掉,免得挨鞭子。” 捺屐者就去取了雏鸟用绳子爬上树把雏鸟放回了鸟巢,然后又从绳子上爬下来,一点不方便的样子都没有。 刑部大人感叹到:“天下间认为没有道理(发生)却真正存在的事可不在少数啊!我管刑部之事,若突然有人来告诉我说‘捺屐者上树如飞’,我怎么会相信呢好好问问自己,在我手上受冤屈的百姓也很多吧。” 87.吕不韦见子楚 子楚是秦国公室庶出别支的孙子,作为人质在诸侯国家,所以车辆马匹、费用开销都不富裕,居所处境相当窘困,很不得志。吕不韦到邯郸做生意,看见子楚而怜惜他,说“这真是稀罕的宝货,可以存积着卖大价钱”。于是前往会见子楚,说道:“秦王已经老了,安国君得机会立为太子。鄙人听说安国君宠幸喜爱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但能够决定选立谁为嫡子继承人的只有华阳夫人。如今您兄弟二十多人,您又排行居中,不太受宠爱,所以长时间当人质住在诸侯国家。一旦大王去世,安国君继立为王,您就没有机会能够跟长子及其余儿子早晚在父王面前争夺当太子了。”子楚说:“是这样。对于这种情况怎么办”吕不韦说:”您资财贫乏,客居在此,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奉献给双亲和结交宾客。我吕不韦虽然也资财贫乏,但请让我用千金作资本为您西游秦国,孝敬安国君和华阳夫人,促成他们立您为嫡子继承人。”子楚立即叩头而拜说:“您的计策果真如愿,就请让我与您共同分享秦国。” 88.齐桓公得宁戚 宁戚想要求见齐桓公,但处境穷困,没有办法使自己得到举荐,于是就替商人赶着装载货物的车来到齐国,晚上露宿在城门外。桓公到郊外迎接客人,夜里打开了城门,让路上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案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案人教版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 中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必须顺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 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 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 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高中语文课程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增强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课程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 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 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语文课程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 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1.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 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 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 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 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更新内容,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 本能力,并通过语文应用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 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需要美,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 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 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高中语文教学之文言文

高中语文教学之文言文 摘要:目前,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的内容。因为文言离学生生活时代甚远,字词生疏难懂,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没什么兴趣。同时由于文言文中词量大,用法灵活,这对于没有文言基础的初中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文言文却很重要,不管是升学考试,还是将来自己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032-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材的比重越来越大,其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化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认识古代生活之多姿、欣赏古代文学之精美,积累沉淀古文化知识,强化人文主义教育,提高文化品位。同时文言文在高考中的比重也很大,这就从侧面告诉我们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对于文言文教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文言文能力的前提 众所周知,学生是课堂教育的主力军,是课堂的主体,

我们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研究,进行因材施教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叶圣陶也曾说:”教师所务,惟在启发诱导。”这就是说教师应当诱导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觉的去想,去研究,去开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教师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在每节课里,我通过故事导入、实物演示、讨论引入的方法。在初中文言文中,有些课文,故事性很强,对这类文言文的教学,可采用故事导入法。故事本身富有情节,趣味盎然,学生听老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学习兴趣自然倍增,同时,学生也可以借助听来的故事,加深对文言文字词和内容的理解。这种方法可以降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其自学能力会大大提高。在课堂中,根据文言文的内容,我还通过实物演示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教师通过展示、演示实物,来导入与之相关的文言文教学。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就在于它可以增强文言文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并掌握文言字词及内容。与此同时,我还组织同学课前翻阅古代汉语词典,然后进行讨论,进入课题。通过以上的方法,通过形象的导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得同学主动爱学。 2.重视文言文-让人文情感走进文言课堂 高中新教材选用的文言文都是名篇佳作,这些名篇佳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中文言文知识梳理 第一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勾践灭吴》 7.南至于句无句,通“勾”。 8.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通“率”,率领。 9.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娶妻。 10.将免者以告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释其政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铺也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14.无不歇也欼,通“啜”,给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古: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 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6.将不可改于是矣古:对这种局面;今: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原野;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取古:男子;今: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邹忌讽齐王纳谏》 16.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9,今齐地方千里古: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 《触龙说赵太后》 17.少益耆食耆,通“嗜”,喜爱。 18.必勿使反反,通“返”,返回。 《季氏将伐颛臾》 19.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寡人之子国也》 2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2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劝学》 23.虽有槁暴有,通“又”,又,再。 暴,通“曝”,晒。 2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25.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秋水》 26。泾流之大泾,通“径”,直。 27.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 《过秦论》 28.合从缔交

高中文言文步步高答案

F o r p e s n a u s e o n y s u d y a n d r e s a c h n o f r c m me r c a u s e 螅15.蔡邕听琴 莀1.(1)朝向,对着 (2)刚才 (3)刚才 (4)朝北的窗(这里是作动词,开窗) (5)奔向,趋向 (6)接近,临近 (7)方向 (8)如果。(说明:上述意义中,“朝北的窗”是本义。从文字体形看,“向”像房子墙上开有一个窗口;从文献资料看,《说文》:“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穹室熏鼠,塞向瑾户。”字形与文献相参证,可以判断“北窗”是“向”的本义。因为窗子是朝着一定方向的,所以又引申出“朝向”、“对着”、“方向”、“趋向”、“临近”等意义,这些都是“向”的引申义) 罿2.(1)等到 (2)偷偷地 (3)急忙 (4)退。 袇3.(1)蔡邕一向为乡里人所推崇;(2)这难道是杀心显露在琴声中吗? 芁4.依声知良木,裁为焦尾琴;依声辨杀机,正中弹者意。 莁 16.优孟马谏 肈1.(1)文:本义是花纹,引申为华美,用的是引申义。华:本义是光彩,引申有显赫、华美、豪华等意义,句中义是豪华,用的是引申义。(2)求:本义是皮衣,假借为寻找,寻求,用的是假借义。薄:本义是草丛,引申有迫近、微薄、减轻等意义,句中义是微薄,用的是引申义。(3)闻:本义是听见,引申有知道、见闻等义。句中义是传播,用的是引申义 芆2.(1)为……治丧;(2)同“诤”,劝谏;(3)竟然;(4)交付 羁3.(1)用没有帷帐的床给它做卧席,用蜜饯的枣干喂养它。(2)各国听到这件事,都知道大王轻视人而重视马。 膈4.优孟善讽谏,先假意劝说应以人君之礼厚葬马,然后使楚王自省“贱人而贵马”行为的荒谬。 膆 17.楚庄王绝缨 蚆1.(1)本义,酒喝得很畅快叫“酣”;引申义是尽兴,如酣睡。(2)引申义,拉扯。(3)本义,牵扯,拉。(4)本义,丝断,冠缨也是丝状物。 螂2.C(都是有指代义的助词,但C项指代是“绝缨”的行为,余项都是指代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文言文及注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后文言文及注解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文言文 天下之事以①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②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 公,立谈之间③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④而去,何移⑤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 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 能⑥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⑦于烛之武之利,弃晋 如涕唾,亦何有⑧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⑨从之矣! (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注释】 ①以,因。②连兵,联合出兵。③立谈之间,站着说话的工夫。④置戍,指秦国为郑国设立戍守。 ⑤移,改变。⑥讵(jù)能,岂能,怎么能。⑦怵,恐惧。⑧何有,有什么(不能抛弃的)。⑨ 翻然,形容转变很快。 【翻译】 天下的事因为利益而合作的,必然会因为利益而分离。秦国、晋国联合出兵讨伐(或?攻打?) 郑国,郑国就要灭亡了。烛之武出城游说秦穆公,站着说会话的工夫就在(郑国)将要灭亡的时 候保全了郑国,不只是使秦国军队撤兵,并且又得到秦国帮助设臵戍守才离去,(秦国)改变得 多么快啊!烛之武一席话就让秦穆公背叛了晋国而亲近郑国,舍弃强大的援军,而依附弱小的国 家;抛弃(与晋国)旧日的恩情,召来(晋国)新的怨恨;舍弃成功,触犯危险。不是(烛之武 所说的)利益与危害深深击中了秦穆公的心,怎么能像这样呢?秦穆公与晋国,相互结交很长时 间了,相互信任很深了,相互结盟很厚了,一但恐惧于烛之武(所说)的利益,抛弃晋国(都) 如同鼻涕唾沫,对于郑国又有什么(不能抛弃的)呢?如果哪天有比烛之武所说的更大的利益, 我明白秦穆公一定会很快转变去寻求那更大的利益了! 必修2 《<诗经>两首》课后文言文 1、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 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 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毛诗序》) 【翻译】 诗,是人表现志向所在的,在心里就是志向,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情感在心里被触动必 然就会表达为语言,语言不足以表达,就会吁嗟叹息,吁嗟叹息不足以表达,就会长声歌咏,长 声歌咏不足以表达,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 情感要用声音来表达,声音成为宫、商、角、徵、羽之调,就是音乐。太平盛世的音乐安顺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翻译[25-30]

25.澄子亡缁衣 宋国有一个叫澄子的人,丢了一件黑色的衣服,到路上去寻找。看见一位妇人穿着一件黑衣服,就拉住不放,要拿走人家的衣服,说:“今天我丢了一件黑衣服!”那妇人说:“您虽然丢了一件黑衣服,但这件衣服确实是我自己做的。”澄子说:“你不如赶快把衣服给我,先前我丢的是一件纺丝的黑衣服,现在你穿的是一件单的黑衣服。用你的单衣来赔偿我的纺帛的黑衣服,你岂不是已经占了便宜吗?” 26.孟子见梁襄王 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 敬畏的地方。 (他见了我之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 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天下。“ “谁能统一天下呢?” 我对他说:“不嗜杀的国君能统一天下。” “谁会归附他呢?” 我又回答:“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长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一发生干旱,禾苗就要枯槁了。一旦天上乌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长得茂盛了。像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而现在天下国君,没有一个不嗜好杀人。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普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仰望着他了。如果像这样,老百姓就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这哗啦啦的汹涌势头,谁又能够阻挡得了呢?” 27.楚人养狙 楚国有个以养猕猴为生的人,楚国人叫他“狙公”。每天早上,他一定在庭院中分派猕猴工作,让老猴率领(其它猴)到山里去,摘取植物的果实,取十分之一的果实来供养自己。有的猴不给,(狙公)就鞭打它们。猴子们都认为(这种生活)很苦,却不敢违背。 有一天,有只小猴问众猴说:“山上的果子,是狙公种的树(结出的)吗?”众猴说:“不对,(果实)是天生的。”又问:“没有狙公的同意(我们)就不能去采吗?”众猴说:“不对,谁都能去采。”又问:“(既然)这样那么我们为什么听从他并要被他差使呢?”话还没有说完,猴子们全领悟了。 那天晚上,众猴一起等到狙公睡着的时候,打破栅栏毁坏仓房,拿走他(狙公)存放的粮食,相互拉着手(一起)进入森林里面,不再回来。狙公最后因为饥饿而死。 郁离子(即刘基隐退青田山时自取的笔名)说:“世上那种凭借权术奴役人民却不依正道来规范事物的人,不像狙公吗?只因人民昏昧尚未觉醒,才能让他得逞,一旦有人开启民智,那他的权术就穷尽了。” 28.杜蒉扬觯 知悼子死,还没有下葬。平公饮酒(作乐),师旷、李调陪伴侍奉,敲击编钟(演奏乐曲)。杜蒉从外面来,听到编钟声,说:“(平公)在哪?”(仆人)说:“在寝宫。”杜蒉前往寝宫,拾阶而上。斟酒道:“师旷干了这杯。”又斟酒道:“李调干了这杯。”又斟酒,在大厅的北面(面对平公)坐下干了酒。走下台阶,跑着出去。 平公喊他进来,说:“蒉,刚才我心想你可能要开导我,因此不跟你说话。你罚师旷喝酒,是为什么啊?”(杜蒉)说:“子日和卯日不演奏乐曲(据说夏朝的桀王逃亡在山西安邑县于乙卯日死亡;商朝的纣王在甲子日自焚死亡。后代君王引以为戒,以子卯日为‘疾日’,不演奏乐曲)。知悼子还在堂上(停灵),这事与子卯日相比大多了!师旷,是太师啊。(他)不告诉您道理,因此罚他喝酒啊。”“你罚李调喝酒,(又是)为什么呢?”(杜蒉)说:“李调,是君主身边的近臣。为了一点喝的一点吃食忘记了君主的忌讳,因此罚他喝酒啊。”“你自己(罚自己)喝酒,(又是)为什么呢?”(杜蒉)说:“我杜蒉,膳食官而已,不去管刀勺的事务,却敢干预(对君主)讲道理防范错误的事,因此罚自己喝酒。”平公说:“我也有过错啊。斟酒来罚我。”杜蒉洗干净然后高高举起酒杯。平公对侍从们说:“如果我死了,千万不要丢弃这酒杯啊。” 直到今天,(人们)敬完酒后,都要高举酒杯,叫作“杜举”。 29.卖柑者言 杭州有个卖水果的人,擅长贮藏柑橘,经历一整年也不溃烂,拿出它们的时候还是光彩鲜明的样子,玉石一样的质地,金灿灿的颜色。放到市场上,卖(比别人的高出)十倍的价钱。人们争相购买他的柑橘。 我买到了其中的一个,切开它,像有股烟直扑口鼻,看它的里面,干枯得像破败的棉絮。我对此感到奇怪,问他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