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气数值预报模式中高度地形追随坐标的设计研究_理论分析与理想试验_李超

大气数值预报模式中高度地形追随坐标的设计研究_理论分析与理想试验_李超

大气数值预报模式中高度地形追随坐标的设计研究_理论分析与理想试验_李超
大气数值预报模式中高度地形追随坐标的设计研究_理论分析与理想试验_李超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模板及格式规范标准

本文给出了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规和排版格式要求。文中格式可作为编排论文的格式模板,供学生参考使用。 摘要容说明: 论文摘要是论文的缩影,文字要简练、明确。容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摘要的编写应遵循下列原则:1)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是论文的缩影,是论文的主要容、见解、结论简短明了的缩写。2)摘要中要有数据、有结论,是一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可以引用。3)摘要容应尽可能包括原论文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汇编等二次文献采用。4)要用文字表达,不要附图和照片,除了实在无变通办法可用以外,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不要使用表格、公式、上下标以及其他特殊符号,单位制一律换算成国际标准计量单位制,除特别情况外,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码。 摘要格式说明: 标题“摘要”手动设置成字体:黑体,居中,小三号,段后6磅,段前0磅。 摘要容: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每段落首行缩进2个汉字;两端分散对齐。 篇幅以一页为限,字数为600字左右。一般不超过1000字。 摘要正文后,列出3-5个关键词。关键词请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词。 关键词与摘要之间空一行。关键词间用逗号间隔,末尾不加标点,3-5个,黑体,小四,加粗。 关键词:写作规,排版格式,毕业论文

目录 1.2 论文页眉页脚的编排 (3) 1.3 论文正文格式 (4) 1.4 章节标题格式 (4) 1.5 各章之间的分隔符设置 (4) 1.6 正文中的编号 (5) 2 图表及公式的格式说明 (6) 2.1 图的格式说明 (6) 2.1.1 图的格式示例 (6) 2.1.2 图的格式描述 (6) 2.2 表的格式说明 (7) 2.2.1 表的格式示例 (7) 2.2.2 表的格式描述 (8) 2.3 公式的格式说明 (9) 2.3.1 公式的格式示例 (9) 2.3.2 公式的格式描述 (9) 2.4 参考文献的格式说明 (9) 2.4.1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引用的示例 (9) 2.4.2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引用的书写格式 (9) 2.4.3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 (10) 2.4.4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示例 (10) 2.5 量和单位的使用 (10) 2.5.1 使用方法 (10) 2.5.2 中华人民国法定计量单位 (10) 2.6 规表达注意事项 (13) 2.6.1 名词术语 (13) 2.6.2 数字 (13) 2.6.3 外文字母 (13) 2.6.4 量和单位 (14) 2.6.5 标点符号 (14) 3 打印说明 (15)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 一、教材分析: 教材依据: 本节教学设计所依据的教学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本第九章《压强》第三节《大气压强》 教材内容分析: 《压强》这一章讲述了压强和流体力学的内容。它是力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 《大气压强》主要讲的是关于气体压强中大气压强的初步知识,分“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的测量”两部分内容。本节内容在本章的结构中则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教材不仅从内容上与前面所学的固体压强、液体压强一起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而且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上也与前几节内容衔接得很好,也为后面学习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气体浮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知识:学生学习过液体压强,具备中立,平衡等知识 能力: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以形象思维为主,概念的建立主要依靠生活经验 情感:初中生表现欲望强,好奇心强,容易接受直观明显的现象。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气有压强 2、知道大气压强数值的测量方法以及估测方法 3、了解生活中与大气压强有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大气有关的现象 2、设计实验探究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 3、探究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动手和积极探究的精神 2、认识大气压的存在与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了解大气压的测量原理 难点:感受大气压的客观存在;对托里拆利实验原理的理解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实验法;讨论法;启发式讲授法 学法:观察讨论;实验探究 六、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物理 相关实验器材:玻璃杯,水槽,蓝墨水,塑料板,矿泉水瓶,针专门为本课设计的多媒体课件视频:马德堡半球试验,托里拆利实验

课程设计模板(正文小四号字)

(“摘要”之间空两格,采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与正文 空一行) □□学校现设有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管理学院(正文内容采用小四号宋体, 300字左右) 关键词管理学院大连交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 采用五号、宋体、3-5个 五号、黑体、顶格 纸张:B5,单面打印 页边距:上2cm,下2cm,左2cm,右2cm 页眉:1.25cm,页脚:1.5cm,左侧装订 行距:固定值20磅

不标页码

1□□机械工程学院 (居中、三号、黑体、空一行) 1.1工业工程(四号、黑体、居左) 1.1.1专业介绍(四号、黑体、居左)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受到工程训练、计算机绘图的基本训练。(正文小四号、宋体、首行空两格、) (下一章另起一页) 2□□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居中、三号、黑体、空一行) 2.1环境工程专业(四号、黑体、居左) 2.1.1环境污染(四号、黑体、居左) 主要学习化学、力学、测量学、化工原理、工程制图的基础知识,受到工程训练、计算机绘图的基本训练。(正文、小四号、宋体、首行空两格) 图2-5□□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宋体五号居中,位于图下,图与下文空一行) 正文开始标注页眉,黑体,小五号,居中

谢□□辞(四号、黑体、居中、致谢两字间空两格) (空一行) □□表示感谢表示感谢表示感谢(空两格、宋体、小四号) (另起一页) 参考文献(四号、黑体、居中) (空一行) [1]□王传昌.高分子化工的研究对象[J].天津大学学报,1997,53(3):1 -7 作者姓名论文题目杂志名称出版年份\页码 [2]□王连芬.层次分析法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3]□Joe Tidd[英],陈劲译.创新管理----技术、市场与组织变革的集成[M].北京:清 华大学出版社,2002. 原著者姓名国别翻译者姓名书名出版者出版年[4]□姚光起.一种氧化锆材料的制备方法.中国专利,891056088,1980-07-03 申请者专利名国家专利号授权日期[5]□Pamela M Franklin, Catherine P Koshland, Donald Lucas, et al. Evaluation of combustion by-products of MTBE as a component of reformulated gasoline [J]. Chemosphere, 2001, 42(3):861-872 (以上,如果需要两行的,第二行文字要位于序号的后边,与第一行文字对齐。序号后面空一格,中文采用五号宋体,外文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 字体。) 参考文献不少于5篇 (另起一页) 附□□录(四号、黑体、居中、附录两字间空两格)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件设计2014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某燃煤采暖锅炉房烟气除尘脱硫系统设计。 二、设计任务 燃煤锅炉燃烧过程排放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烟尘和二氧化硫,如不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将会对周围大气环境及居民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与危害。因此,本设计结合燃煤锅炉烟气排放特点,根据所提供的原始参数及资料,拟设计一套燃煤采暖炉房烟气除尘系统。要求设计的净化系统效果好、操作方便、投资省,且出口烟气浓度达到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二类区标准,即:烟尘排放浓度≤200mg/Nm3、SO2排放浓度≤900mg/Nm3。 三、原始资料 锅炉型号:SZL4-13型,额定蒸发量2.8MW/h 设计耗煤量:见附表。 排烟温度:180℃ 烟气密度(标准状态下):1.50kg/m3 空气过剩系数:α=1.3 排烟中飞灰占煤中灰分(不可燃成分)的比例,见附表。 烟气在锅炉出口前阻力:800Pa 当地大气压力:970hPa 冬季室外空气温度:2℃ 空气含水(标准状态下)按0.01293kg/m3 烟气其它性质按空气计算。 燃煤煤质如下表所示。 表燃煤煤质(按质量百分含量计,%) 组别C Y H Y S Y O Y N Y W Y A Y V Y (1) 68 4 1 5 1 6 15 13 (2) 68 4 1.2 5 1 6 14.8 13 (3) 68 4 1.4 5 1 6 14.6 13 (4) 68 4 1.6 5 1 6 14.4 13 (5) 68 4 1.8 5 1 6 14.2 13 (6) 68 4 2 5 1 6 14 13

净化系统布置场地如下图所示的锅炉房北侧20m以内。 四、设计内容及要求 1、编写设计计算书 设计计算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燃煤锅炉排烟量及烟尘和二氧化硫浓度的计算。 (2)净化系统设计方案的分析确定。 (3)除尘或脱硫设备的比较和选择:确定除尘或脱硫设备的类型、型号及规格,并确定其主要运行参数。 (4)管网布置及计算:确定各装置的位置及管道布置。并计算各管段的管径、长度、烟囱高度和出口内径及系统总阻力。 (5)风机及电机的选择设计:根据净化系统所处理烟气量、烟气温度、系统总阻力等计算选择风机种类、型号及电动机的种类、型号和功率。 (6)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7)编写设计说明书:设计说明书按设计程序编写,包括方案的确定、设计计算、设备选择等内容。课程设计说明书应有封面、目录、前言、正文、小结及参考文献等部分,文字应简明、通顺、内容正确完整。 2、绘制设计图(提供其中一份图纸) (1)工艺流程示意图。 (2)平面布置图。应按比例绘制,锅炉房及锅炉的绘制可以简化,但应能表明建筑外形和主要结构型式。在平面布置图中应有方位标志(指北针)。 (3)锅炉烟气除尘脱硫系统图。应按比例绘制、标出设备、管件编号,并附明细表。 (4)主要除尘脱硫设备剖面图。只需标出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主要尺寸),内部结构不用细画。五、提交成果

(三本)课程设计正文模板

1.1 论文格式基本要求 (1) 1.2 论文页眉页脚的编排 (1) 1.3 论文正文格式 (1) 1.4 章节标题格式 (2) 1.5 各章之间的分隔符设置 (2) 第2章图表及公式的格式说明 (3) 2.1 图的格式说明 (3) 2.1.1 图的格式示例 (3) 2.1.2 图的格式描述 (3) 2.2 表的格式说明 (4) 2.2.1 表的格式示例 (4) 2.2.2 表的格式描述 (5) 2.3 公式的格式说明 (5) 2.3.1 公式的格式示例 (5) 2.3.2 公式的格式描述 (5) 2.4 参考文献的格式说明 (6) 2.4.1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引用的示例 (6) 2.4.2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引用的书写格式 (6) 2.4.3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 (6) 2.4.4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示例 (7) 2.5量和单位 (7) 第3章结论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附录 (11) I

第1章正文格式说明 “正文”不可省略。 正文是主体。撰写内容可因课题性质而不同,一般可包括:理论分析和论述、设计与计算方法、建模与仿真计算、实验装置和测试方法、经过整理加工的实验结果分析讨论、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本研究方法与已有研究方法的比较等。 1.1 论文格式基本要求 论文格式基本要求: (1) 纸型:A4纸; (2) 页边距:上3.8cm,下3.8cm,左3.2cm、右3.2cm; (3) 页眉:2.8cm,页脚:3cm,左侧装订。 (4) 字体:正文全部宋体、小四; (5) 行距:正文全文行间距固定值20pt。 1.2 论文页眉页脚的编排 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码。页码应由正文开始,作为第1页。摘要、Abstract、目录等前置部分单独编排页码。页码必须标注在每页页脚底部居中位置,宋体,小五。 模板中已经将字体和字号要求自动设置为缺省值,只需双击页面中页眉位置,按要求将填写内容替换即可。 1.3 论文正文格式 正文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毕设_正文”,每段落首行缩进2字;或者手动设置成每段落首行缩进2字,字体:宋体,字号:小四,行间距固定值20pt。 模板中已经自动设置为缺省值。 1

人教八下物理9.3大气压强《大气压强的存在》微课课程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的存在》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实验及生活中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能利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的一些简单现象。 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客观存在的。 (2)体会物理学的实验研究方法——提出问题、实验探索、猜想、实验验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领悟实验在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体验和分享探究的成功喜悦,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3)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提高他们物理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 教学难点: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教学资源 教师工具:多媒体课件,矿泉水瓶,水,玻璃杯、带活塞玻璃瓶。学生工具(学生4人1组):各种装水的容器、牛奶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做演示实验

实验一:在矿泉水瓶周围不同深度,不同方向扎有小孔,装入水后,观察实验现象,并让学生们思考此实验现象说明什么? 实验二: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盖上瓶盖,拧紧后提醒学生们注意观察实验的现象并思考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活动设计说明:通过演示实验一引导学生回顾液体压强的特点。通过实验二拧紧瓶盖后,喷水现象停止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引发小组内的激烈讨论和大胆的猜想,为本节课的课题顺利引入作以铺垫。 二、学生探究新课教学 1.实验探究,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1 取一个塑料瓶装满水,用纸片盖上倒置。在实验1中当水不流出来时,再用针在塑料瓶上孔,会看到纸片脱落,水从瓶口流出。 ①学生观察现象并分析思考:纸片为什么先没有脱落,瓶上扎孔后却脱落? ②师引导分析.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2、了解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我们人类就生活在大气的海洋中,地球周围的大气层可达上空几千千米。这厚厚的大气层也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和液体一样大气对浸没在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3、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2 用真空针灸罐吸住手掌,让学生拔取针灸罐,让学生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毕业设计

3 前言 (1) 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2) 1.1 设计目的 (2) 1.2 毕业设计题目 (2) 1.3 设计基础资料 (2) 1.4 设计要求 (2) 1.5 设计成果 (2) 1.6 参考资料 (2) 第二章设计说明书 (3) 2.1工程概况 (3) 2.2除尘系统的组成及除尘方案的原则 (3) 2.3除尘效率概算 (3) 2.4除尘系统方案的选择和确定 (4) 2.5管网布置 (11) 第三章设计计算书 (12) 3.1 管道系统的计算 (12) 3.2 风机、电机的选择 (14) 3.3 烟囱高度的计算 (15) 第四章设计概算书 (16) 4.1一次性投资费 (16) 4.2设备运行费用 (17) 第五章结束语及参考文献 (19) 5.1 结束语 (19) 5.2 参考文献 (19)

前言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的一个重要领域,是黄石理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在毕业之际,根据院教研组的安排,我选择了以大气污染控制为主题的毕业设计----------- 某公司堆存铬渣回转窑还原焙烧干法解毒尾气除尘系统设计。 作为工业三废中的废气污染,随工业生产的迅速拓展而急剧膨胀,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更好的巩固自己所学,以便能为实际工业废气治理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我组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联系了生产及毕业实习的生产实践,制定此次毕业设计。 设计中的每部分应体现出技术的可行性和规范性,此外还要体现出经济上的合理性,即是要从技术、经济两方面综合考虑,使设计项目在有效工作的同时,具有费用节省的特点。 设计过程中,指导老师刘子国给予了悉心指导,同组同学也给予了热心帮助,帮助我完成了本次毕业设计,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为一名未毕业的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在设计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王超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大气压强》教案

《9.3 大气压强》教案 (一)教学目的 1.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 (二)教学重点 大气压强的确定。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学习了压强,固体能产生压强,液体能产生压强,那么气体能不能产生压强呢? 1.实验。我们居住的地球周周被空气层包围,空气层的厚度有几千千米。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我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层。我们通过实验来观察大气层里的空气所产生的压强。这是一个茶杯,装满水,杯子里还有空气吗?用一个硬纸片盖住杯口,轻轻的把茶杯倒过来,大家看,硬纸片为什么不落下去?(配合板图)小纸片一定受到了来自大气层中的空气对它的压强。 2.实验。这是一个中医针灸科用的小瓷罐。这是一个煮熟的去皮鸡蛋。把鸡蛋放在罐口,将将落不下去。现在把一块棉花用水粘在罐的内壁用火柴将棉花点燃后立即把鸡蛋放在罐口,注意观警有什么现象?(配合板图)鸡蛋进入罐内。鸡蛋一定受到很大的压强才被压进去。这个压强是大气中的空气的压强。 二、大气压强 以上的几个实验说明了大气层中存在着压强。再做一个着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的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1.马德堡半球实验。这是两个金属半球,合拢后很容易拉开。现在把阀门打开,把两半球内的空气抽出去一部分(抽气),再将阀门关闭,现在请两位大力士来拉拉看(学生操作)这个实验就是着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它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在公元1654年的最初实验时,用十六匹马才把半球拉开。我们这个实验由于半球小,真空度不高,拉开它不必用十六匹马,但是已经足以证明了大气中存在着压强。 2.大气层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地球周周的万物无不在大气层之中,它们都受到大气压强。诸如马德堡半球拉不开,鸡蛋进入罐内,小试管的上升,小纸片的不落都是大气压强的作用。 三、大气压强的大小 1.实验。试管内装满水,用食指堵住开口,倒立在水银槽内(配合板图),水不流出。请大家考虑水为什么不流出?(提问,学生回答)水不流出是因为大气压强的缘故。但是试管内的水也产生压强,水不流出不仅是由于存在大气压强,而且大气压强大于管内水柱产生的压强。那么大气压强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早在着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之前就由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解决了。 2.托里拆利实验。取一根大约一米长、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玻璃管,灌满水银。(边讲边做)管内没有空气。用食指堵在开口,倒立在水银槽内,注意观察现象。我们先看到管内水银下降,继而又静止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实例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实例 一、课程设计题目 某燃煤采暖锅炉烟气除尘系统设计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本能课程所学内容,并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净化系统设计的初步能力。通过设计,使学生了解工程设计的内容、方法及步骤,培养学生确定大气污染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设计计算、绘制工程图、使用技术资料、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 三、设计原始资料 锅炉型号:SZL4-13型,共4台 设计耗煤量:600kg/h(台) 排烟温度:160℃ 烟气密度:1.34kg/Nm3 空气过剩系数:=1.4 排烟中飞灰占煤中不可燃成分的比例:16% 烟气在锅炉出口前阻力:800Pa 当地大气压力:97.86kPa 冬季室外空气温度:-1℃ 空气含水按0.01293kg/ Nm3 烟气其他性质按空气计算 煤的工业分析值: Y O=5%,C=68%,Y H=4%,Y S=1% ,Y Y V=13% W=6%,Y A=15%,Y N=1%,Y 按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二类区标准执行: 烟尘浓度排放标准:200mg/ Nm3 二氧化硫排放标准:900mg/ Nm3 净化系统布置场地为锅炉房北侧15m以内。 四、设计计算

1.燃煤锅炉排烟量及烟尘和二氧化硫浓度的计算 (1)理论空气量 () Y Y Y Y a O S H C Q 7.07.056.5867.176.4-++=' /kg)(m N 3 式中:Y C 、Y H 、Y S 、Y O 分别为煤中各元素所含的质量百分数。 ) /(97.6)05.07.001.07.004.056.568.0867.1(76.4'3kg m Q N a =?-?+?+??= (2)理论烟气量(设空气含湿量12.93g/m 3N ) Y a a Y Y Y Y s N Q Q W H S C Q 8.079.0016.024.12.11)375.0(867.1+'+'++++=' (m 3N /kg ) 式中:a Q '—理论空气量(m 3N /kg ) Y W —煤中水分所占质量百分数; Y N —N 元素在煤中所占质量百分数 /kg) (m 42.701.08.097.679.097.6016.006.024.104.02.11)01.0375.068.0(867.1'N 3=?+?+?+?+?+?+?=s Q (3)实际烟气量 a s s Q Q Q '-+'=)1(016.1α (m 3N /kg ) 式中: —空气过量系数。 s Q '—理论烟气量(m 3N /kg ) a Q '—理论空气量(m 3N /kg ) 烟气流量Q 应以m 3N /h 计,因此。?=s Q Q 设计耗煤量 /h) (m 615060025.10/kg)(m 25.1097.6)14.1(016.142.7N 3N 3=?=?==?-?+=设计耗煤量s s Q Q Q (4) 烟气含尘浓度:

课程设计封面和正文模板

《计算机导论》课程 设计报告 题目《计算机导论》课程设计 系部计算机系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周慧琴 时间

课程设计报告的有关规定 1.用Word字处理软件撰写出相应的课程报告论文(字数要求:2000字左右)。封面采用标准格式(封面前面已提供)。作品存放在一个文件夹中,以学号和姓名为文件夹名提交教师。课程设计完成后计算机课程报告论文交打印文档和电子文档。 2.课程设计报告的正文长度为3~4页,具体排版要求参考下面内容。给课程设计报告正文添加页码(正文页码从1开始)和页眉,页眉内容为“计算机导论课程设计报告”。不得使用与课程设计内容无关的装饰性图案。 3.课程设计报告的装订要求 ①封面:使用统一格式的封面,由教师提供电子文档。 ②实践报告。 4.学生作品的存放形式 将作品或源程序中所有文件放在以学号、姓名为文件夹名的文件夹下,提交给指导老师。 5.课程设计报告的内容: (1)任务内容:描述学生所选题目(或主题)的内容; (2)设计的步骤:对所选题目进行分析,确定要制作几个方面(如网页有几个页面等),如何连接,哪些地方使用动画等。 (3)采取的方法与手段:如使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或使用Frontpage制作网页,使用Flash制作动画,如何加入声音等等。 (4)遇到的问题与解决的办法。 (5)总结:300个字以内,可以包含: a)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b)设计还存在哪些问题。 c)对本设计有哪些建议。 d)本设计有哪些收获和心得体会。 e)其它需要补充的问题。 6.对于课程设计报告抄袭的情况处理。若发现完全抄袭的实践报告,按0分计。 课程设计的有关规定 课程设计首页必须有课程设计题目名称、设计者班号、学号、姓名、制作时间等。

初中物理八年级《大气压强》优秀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气压强; 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3.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4.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认识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3.通过观察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事实求是的态度;通过对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用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教学难点 组织、引导学生做好实验,从而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 教学设施 饮料瓶、热水、熟鸡蛋、玻璃瓶、一包软包装牛奶、吸管、吸盘两个、硬纸片、离心式抽水机模型、活塞式抽水机模型、酒精、棉花、多媒体。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引入1 a、马德堡半球实验:(16匹马向相反方向拉两个铜质半球,16匹马费很大的力拉开半球并发出像“放炮”一样的响声) b、一空铁皮罐,放少许水,罐口打开,放在火上将水烧开,水烧开后,两种情况:①将未盖盖子的铁皮罐小心放入盆内,然后用冷水浇铁皮罐,铁皮罐保持原状;②将铁皮罐罐口用盖子盖紧,小心放入盆内,然后用冷水浇铁皮罐,铁皮罐被压扁了,变成麻花状。 教师:从片中可看出半球和铁皮罐都受到了很大的力,那这么大的力是这样产生的呢?这些东西都是

和空气接触的,它们受到的力会不会是空气施加的呢?我们已知道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是由于液体能够流动,空气也具有流动性,那我们周围是否也存在朝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呢?(板书课题:大气压强) 引入2 结合课本中的想想议议和演示实验:将一空的塑料饮料瓶注入一定的热水预热后倒去,再拧紧瓶盖,可看见瓶被压变形并听见变形时发出的声音,把瓶盖拧开,瓶又恢复原状,从而引入课题。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一)大气压的存在(板书) 展示:地球被大气层包裹 在大气层里,下边的空气被上边的空气所压。空气有质量,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会在所作用的面积上产生压强。这种压强称为大气压强,通常简称为大气压或气压。刚才片中半球的铁皮罐发生的现象就是大气压引起的。 下面通过一些小实验让我们来感受气压的威力。 学生开放实验: a、用两个面积较大的吸盘,挤出吸盘内部的空气,同桌的同学拉开吸盘(注意用力的方向与吸盘圆 面垂直); b、杯中装满水,盖上硬纸片,倒置过来,纸片不掉; c、在瓶中点燃浸过酒精的棉花,用剥了壳的熟鸡蛋堵在瓶口,鸡蛋会慢慢进入瓶中; d、当你喝完软包装牛奶,吸尽袋内空气,袋子会变扁。 教师:大气压强究竟有多大?怎么测量呢? (二)大气压的测量(板书) 我们有一个实验粗略的估测大气压的大小。(教师演示教材第87页的想想做做)。 这种方法不是很精确。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在1643年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精确地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托里拆利实验(87页图14.3-3) 第一步:在玻璃管中装满水银; 第二步:将玻璃管倒立在水银槽中; 第三步:玻璃管中多余水银流回水银槽中,管中水银到水银槽中水银面高度差为760mm; 第四步:将玻璃管倾斜一些,管内水银柱高仍为760mm; 第五步:将一根细玻璃管和一根粗玻璃管按前述方法放入水银槽中,两管中水银柱高度仍为760mm; 第六步:将玻璃管向下压一些和向上提起一些(不脱离水银面),管内水银柱高仍为760mm。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_课程设计

、八— 前言 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地最基本地环境因素,构成了环境系统地大气环境子系统.一切生命过程,一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都离不开大气.大气为地球生命地繁衍,人类地发展,提 供了理想地环境 .它地状态和变化,时时处处影响到人类地活动与生存. 造成大气污染地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尤其是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烧、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地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地同时,也将大量地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地质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地城市和工业区域?造成大气污染地物质主要有: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 S02、一氧化氮 NO、臭氧03以及烟尘、盐粒、花粉、细菌、苞子等 酸雨对人类产生着最直接、最严重地危害?形成酸雨地根本原因是燃煤过程向大气中排放大量地硫氧化物等酸辛气体?我过是以煤为主要能源地国家?随着国民经济地发展,能源地消耗量逐步上升,大气污染物地排放量相应增加?而就我国地经济和技术发展就我国地经济 和技术发展水平及能源地结构来看,以煤炭为主要能源地状况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不会有根本性地改变?我国地大气污染仍将以煤烟型污染为主?因此,控制燃煤烟气污染是我国改善 大气质量、减少酸雨和 SO2 危害地关键问题? 目前烟气脱硫除尘一体化装置主要是通过工艺改造和设备优化组合来实现脱硫除尘地目地,很少有人来通过改良脱硫除尘剂地配方

来实现这一目地 .假如能够在现有地成熟地高效率脱硫工艺地基础上,在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都不高地情况下,通过一些工艺地改良和脱硫药剂地改善来提高其除尘效率,使得该脱硫除尘一体化装置既有良好地脱硫效果,又能获得较高地除尘效率.这种技术地研制和开发一定会有很好地推广价值,产生良好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目录 前言 第一章总论 (5) 1.1概述 (5)

三本毕业设计正文模板样本

摘要 摘要, 约500~800字左右( 限一页) 。内容应包括工作目的、意义、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本论文的新看法, 语言力求精炼。为了便于文献检索, 应在中文摘要结尾隔一行注明论文的关键词( 3-5个) 。 中文摘要后为外文摘要, 须另起一页。内容应与中文摘要一致。 格式要求: 中文”摘要”标题格式选用”黑体, 小三号”样式。 中文”摘要”正文格式选用”宋体, 小四号”样式, 行间距固定值20pt。 外文”Abstract”标题格式选用”Times New Roman 字体, 小三号”样式。 外文”Abstract”正文格式选用”Times New Roman 字体, 小四号”样式。 关键词: 格式选用”宋体, 小四号, 加粗”样式。首行缩进: 0字符。3~5个关键词, 中间用”; ”分开, 要求与摘要内容隔一行。示例如下: 关键词: 电动机; DSP; 自适应控制; 直接转矩控制

Abstract Both in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and system identification an optimization problem has to be solved. In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an optimal input signal over a certain future horizon is calculated on-line, while in system identification an optimal model is required. In both optimization problems it is important to choose the degrees of freedom wisely. The choice of the degrees of freedom is denoted with parametrization, i.e. input parametrization in predictive control and model parametrization in identification. For quadratic cost functions, which are common in both areas, and a linear parametrization the optimization problems are convex: a quadratic programming problem for predictive control and a linear least squares problem for identification. There is a wide variety of linear parametrizations that can be utilized. In this thesis it is investigate to what extend flexibility in the linear parametrization can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ment of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and system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s. Keywords: motor; DSP; adaptive control; direct torque control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为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做准备的,因此学好本节内容对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掌握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新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把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的的能力,增进发放思维能力和现有知识区向最近发展区迁延的能力。 情感目标:加强学生对新知识探究的兴趣,渗透物理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的大小 教学难点:托里拆利实验测大气压值。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大气压强》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图片搜索图形。用百度搜索在中小学教程网上找一些相关课件参考,做成 PPT 课堂给同学们讲解,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类比的方法,以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 1. 首先,用类比的方法引入,液体有压强,同样气体也具有流动性,有重量气体也应该有压强。 1)在矿泉水瓶中装水,然后在瓶子的不同部位有针扎孔,水会流出来。说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把瓶子内重新装满水,并快速地拧紧瓶盖,谁不会像第一次试验那样流出。猜想:大气有压强,而且像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 然后列举生活实例和演示实验 1)现象矿泉水瓶中加入热水,晃动几下把水倒出,马上拧紧瓶盖,会出现瓶子变扁。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瓶内气压变低,平外气压不变,大气压把瓶子压扁 2)在杯子内装满水,然后将硬纸盖在上面。然后小心地将杯子倒过来放手,纸不会下落,而且可以将水托住,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百度图片】大气压强实验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说明书

1.前言 空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1.1设计任务 1.1.1题目:某厂电镀车间空气污染控制工程 1.1.2设计基础资料 ㈠建筑物修建地点:哈尔滨 ㈡工艺资料 1).车间性质:该车间为机械厂电镀车间,对工件进行防护性电镀; 2).生产量:35kg/h; 3).工作制:每天两班制; 4).工作人员:每班工人25人,技术人员4人; 5).工艺流程简述: (1)铝及铝合金的氧化处理: 该工艺过程的目的是防止金属锈蚀,提高其耐磨性。办法是利用阳极处理,使金属获得一层氧化膜。其工艺流程是:磨光、抛光、化学除油(碱性除油)、热水清洗、硝酸溶液腐蚀、冷水清洗、阳极处理(无水铬酸溶液)、冷水清洗、干燥;(2)镀锌、镀铜: 工件先在碱性溶液中进行化学除油,再进行强腐蚀除锈(硫酸或盐酸),随后进行电解除油(碱溶液)及弱腐蚀。每一道工序前均用冷、热水清洗。镀锌溶液:镀锌用氰化钠(NaCN)、氧化锌(ZnO)和氢氧化钠(NaOH)溶液;镀铜则用氰化铜(CuCN)、氰化钠(NaCN)、氰化铜(CuCN)溶液。 (3)磷化处理: 钢铁件经喷砂处理、化学除油、清洗后,用含磷酸锰铁的盐与氧化铜溶液进行磷化处理,利用离心机干燥后,置于110~120℃之锭子油中2~3分钟。磷化处理的目的在于使钢铁表面生成一层不溶性的磷酸盐薄膜,以此来提高金属之防腐能力。磷化膜为灰色或褐色。 1.2基础资料 1.2.1车间主要设备表

1.2.2大门开启及材料运输情况: 大门不常开启(每班次1~2次,每次2分钟),材料或工件用小车运入。 1.2.3动力资料 ㈠蒸汽: 由厂区热网供应 P = 7 表压 工艺设备用气 P = 2 表压

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模板

目 号 (系) ()李四(讲师) 2008 年 6月 5日

题目 基于WEB 的职业测评系统设计与实现 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号 19 姓名 X X X 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 主要内容:系统是用Visua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d5130655.html, 2005+Access 所做的职业测评系统,可实 现用户登陆、注册,在线测评,及发表评语等功能。 基本要求:1. 测评系统各基本功能都能实现。 2.设计严谨、功能完备。 3.界面美观大方,使用方便。 主要参考资料: [1] 陈湘https://www.wendangku.net/doc/5d5130655.html, 与网站开发编程实战[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1 月 [2] 田原,沈成涛,李文https://www.wendangku.net/doc/5d5130655.html, 程序设计教程[M].清华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 社, 2006年6月 [3] 卢剑峰.基于网络的大学生素质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大连理工大学计 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20050601 [4] 黎鹰.我国人才测评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J]. 中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硕士学位论文,2002.1.1 [5] 马燕,闫立军.用实例学https://www.wendangku.net/doc/5d5130655.html,[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51-56 完 成 期 限: 2008年6月5日 指导教师签名: 专业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目 录 中文摘要英文摘要1 ..................1 1.1 □□□□□□ (1) 2 结束语......................................................................................................60 致谢............................................................................................................61 参考文献...................................................................................................62 (附录) (63) 注:■表示一个空格(两个字符位置) 括号内的内容表示视论文而定的内容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是做为讲述大气的一个物理性质,也是对压强知识的补充。本节可分为三部分,前一部分通过大量的实验和事实让学生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第二部分掌握大气压数值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其中托里拆利实验所用水银为有毒物质,故采用视频播放和动画结合的形式,最后一部分了解大气压的变化。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老师自己制作的微课和网络资源,联系生活实际,将课本知识拓展开来,让学生获取更多相关知识。。 学生学情 初中生的认识感性多于理性,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大多来自他们的兴趣;而物理教学又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微课视频几乎始终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把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认识与掌握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学生在前一章已学过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对压强知识有所了解。但大气压强更为抽象,虽然我们生活在大气中,但却很难感受大气的存在,因此通过学生自己课下实验和生活实例让学生体验到大气压的存在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学好本节知识,有利于加深对已学的固体、液体压强知识的理解,还能加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 魔术引入:瓶内吹气球,极大激发了学生学 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大气压的存在 1、学生探究大气压存在的活动视频展示 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 实验现象:两个半球需用很大的力才能拉开 提出疑问:是什么力使两个半球合得那么拢? 因为地球周围的大气受到地球的吸引,即大气 也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大气对浸在其内的物体就 有压力、压强。如果半球内为真空,那么要拉开半 球需要的力约为7065牛。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而 且说明大气压是很大的。 【阅读】人体中的“马德堡半球” 2、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感兴趣 观察思考 学生自己课下操作,课 堂上用视频形式展现, 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 氛热烈 学生解释 学生讨论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模板及格式规范Word版

本文给出了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规范和排版格式要求。文中格式可作为编排论文的格式模板,供学生参考使用。 摘要内容说明: 论文摘要是论文的缩影,文字要简练、明确。内容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摘要的编写应遵循下列原则:1)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是论文的缩影,是论文的主要内容、见解、结论简短明了的缩写。2)摘要中要有数据、有结论,是一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可以引用。3)摘要内容应尽可能包括原论文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汇编等二次文献采用。4)要用文字表达,不要附图和照片,除了实在无变通办法可用以外,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不要使用表格、公式、上下标以及其他特殊符号,单位制一律换算成国际标准计量单位制,除特别情况外,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码。 摘要格式说明: 标题“摘要”手动设置成字体:黑体,居中,小三号,段后6磅,段前0磅。 摘要内容: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每段落首行缩进2个汉字;两端分散对齐。 篇幅以一页为限,字数为600字左右。一般不超过1000字。 摘要正文后,列出3-5个关键词。关键词请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关键词与摘要之间空一行。关键词间用逗号间隔,末尾不加标点,3-5个,黑体,小四,加粗。 关键词:写作规范,排版格式,毕业论文

目录 I 1.2 论文页眉页脚的编排 (1) 1.3 论文正文格式 (2) 1.4 章节标题格式 (2) 1.5 各章之间的分隔符设置 (3) 1.6 正文中的编号 (3) 2 图表及公式的格式说明 (4) 2.1 图的格式说明 (4) 2.1.1 图的格式示例 (4) 2.1.2 图的格式描述 (4) 2.2 表的格式说明 (5) 2.2.1 表的格式示例 (5) 2.2.2 表的格式描述 (6) 2.3 公式的格式说明 (7) 2.3.1 公式的格式示例 (7) 2.3.2 公式的格式描述 (7) 2.4 参考文献的格式说明 (8) 2.4.1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引用的示例 (8) 2.4.2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引用的书写格式 (8) 2.4.3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 (8) 2.4.4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示例 (9) 2.5 量和单位的使用 (9) 2.5.1 使用方法 (9) 2.5.2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9) 2.6 规范表达注意事项 (12) 2.6.1 名词术语 (12) 2.6.2 数字 (12) 2.6.3 外文字母 (12) 2.6.4 量和单位 (13) 2.6.5 标点符号 (13) 3 打印说明 (1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