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际贸易理论简答

国际贸易理论简答

国际贸易理论简答
国际贸易理论简答

国际贸易理论简答

1.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1不同阶段,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呈现出重大差异2制成品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导3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4发达国家仍然是国际贸易的主体,发达国际之间的贸易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流向5区域性贸易迅速发展

2.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二战后)特点:1、国际分工格局中,工业国之间或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2、发达国家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有逐步增强的趋势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工业分工在发展,而工业国与农业国、矿业国的分工在削弱4、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成员之间的内部分工迅速发展5、服务业的国际分工逐渐形成6、跨国公司内部分工与外部分工构成国际分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世界“封闭市场”价格:1调拨价格2垄断价格3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内的价格4国际商品协定下的协定价格

4.贸易自由化的主要特点:1美国成为战后贸易自由化的积极推行者2各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战后贸易自由化建立了物质基础3战后贸易自由化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日益加强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因而带有浓重的政府干预色彩4各种区域性贸易集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建立都是以贸易自由化为宗旨的5战后贸易自由化发展不平衡

5.发展中国家的保护贸易理论依据:1中心-外围论原因:中心国家通过资本输出,凭借其技术和管理上的垄断优势构筑和强化外围国家在经济上对中心国家的依赖关系。传统的国际分工造成外围国家经济结构的单一性,使外围国家成为中心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制成品销售市场。外围国家贸易条件长期恶化2贸易条件恶化论原因:技术进步利益分配不均。制成品的市场结构具有垄断性。中心国家的工资刚性得到工会组织的强化

6.普惠制给惠国的普惠制方案内容:对受惠国家的规定、对受惠产品范围的规定、对受惠产品减税幅度的规定、对给惠国保护措施的规定、对原产地的规定、普惠制有效期(十年一个阶段)

7.出口信贷的主要特点:(1)信贷发放以货物出口为基础;(2)贷款利率较低;(3)出口信贷的贷款金额通常只占买卖合同金额的85%(4)出口信贷发放与出口信贷保险相结合(5)出口信贷是政府促进出口的手段

8.商品倾销的形式:1、偶然性倾销;2、间歇性或掠夺性倾销;3、长期性倾销

9.外汇倾销的条件:1、货币贬值的程度大于国内物价上涨的程度2、其他国家不实行同等程度的货币贬值和采取其他报复性措施

10.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一)优惠贸易安排:指在优惠贸易安排成员方间,通过协定或

其他形式,对全部或部分商品相互给予削减关税的优惠待遇,而对区外各国仍然维持原有的关税水平,实行独立的关税政策。(二)自由贸易区:成员方间对相互的商品流动免除关税和数量限制,使区域内各国之间的商品可以完全自由移动,但同时保留对各自非成员方的贸易政策。(三)关税同盟:指成员方通过缔结协定或条约结成同盟,相互之间完全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同时建立并实施对非成员方的统一关税政策。(四)共同市场:指成员方之间完全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建立统一对外关税,允许生产要素跨国界自由流动。(五)经济与货币联盟:指在实现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同时,统一个成员方货币或实现成员方间不可逆转的固定汇率,并且通过共同的权力机构对包括货币金融、财政在内的各种经济政策进行协调和统一。(六)政治同盟:成员方在经济、金融、财政等方面实行统一化,完全废除在商品、服务、资本、劳动力等自由流动上的人为障碍,建立起拥有更多权力的超国家机构,在各经济领域推行完全一致的经济政策,使各成员方变为一体化区域内的各个地区,从而在经济上达到一体化的最高程度

11.当代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特点:(一)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但一体化进程缓

慢(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开始出现(三)区域性经济一体

化突破了国土相邻的限制,出现跨洲、跨洋的区域性经济联合体(四)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成了不同形式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成员,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交叉、身份重叠(五)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迅猛发展与多边贸易体制职能强化并存

12.关税同盟理论:1、完全取消参加方间的关税2、对来自非成员国的进口设置统一的关税

3、通过协商的方式在成员方之间分配关税收入。

13.关税同盟的静态效果:1、贸易创造效果:关税同盟内部取消关税壁垒后,成员国内某些

生产成本高的商品被成员国成本低的商品取代,原来用于生产高成本商品的资源转向成本低的商品,资源重新优化配置,生产效率提高。2、贸易转移效果:由于关税同盟对外实行统一关税,一国原本从同盟外国家进口的低成本商品转为从同盟内国家进口较高成本的商品,贸易从外部转向关税同盟内部。3、贸易扩大效果:关税同盟成立后,不管发生贸易创造效果还是贸易转移效果,A国X商品的价格都比原来降低,国内需求会增加,进口量随之增加,即贸易扩大效应。

14.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表现):1、提高专业化分工程度,强化竞争,提高资源使用效率2、

实现规模经济3、刺激投资于技术创4、提高生产要素的自由移动程度,合理配置区内生产要素

15.协议分工理论的条件:1、两个(或多个)国家资本劳动禀赋比例差异不大2、作为协议分

工对象的商品,必须是能够获得规模经济的商品3、不论对哪个国家,生产X商品或生产Y商品的利益都应该是没有很大差别,否则就不容易达成协议。

16.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基本原则:1、非歧视性原则:最为重要的原则2、关税保护和关税

减让原则3、一般禁止数量限制原则4、公平竞争原则5、豁免与紧急行动原则6、磋商调解原则7对发展中国家特殊优惠待遇原则8贸易政策法规在全国统一实施和透明原则17.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一)贸易自由化原则(二)非歧视原则(三)关税保护与取消数

量限制原则(四)可预见性、稳定发展贸易原则(五)促进公平竞争原则(六)对发展中国家特殊优惠原则(七)区域性贸易安排(八)透明度原则(九)允许例外和实施保障措施

18.班轮运输的特点:1“四固定”即航线固定、港口固定、船期固定和费率的相对固定2

不确定货物的装卸时间3在班轮运输业务中,承运人和托运人双方的权利、义务、责任、豁免均以船公司按照国际公约和有关国内法规签订的提单条款为依据

19.多式联运构成条件:(1)必须有一个多式联运合同,明确规定多式联运经营人和托运人之

间的权利与义务等(2)必须是国际间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运输方式的连贯运输(3)必须使用一份包括全程的多式联运单据,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对全程运输负总责。

20.保险险别的选择:(考虑的因素)1、货物的种类、性质和特点2、货物的包装情况3、货

物的运输情况:(方式、工具、路线等)4、发生在港口和装卸过程中的损耗情况等5、目的地的政治局势

21.检验机构与检验证书:1、作为证明卖方多交货物的品质、质量(数量)、包装以及卫生条

件等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的依据2、作为买方对品质、重量(质量)、包装等条件提出异议、拒收货物、要求索赔、解决争议的凭证3、作为卖方向银行议付货款的单据之一4、作为海关验关放行的凭证

22.仲裁协议的作用:1约束双方当事人只能以仲裁方式解决争议2排除法院对有关案件的

管辖权3仲裁机构取得对有关案件的管辖权

23发盘构成条件:(1)发盘是一项订立合同的建议(2)发盘必须向特定人提出(3)发盘内容必须十分确定(4)发盘应表明一旦接受及受约束的意思

24.有效合同的要件:1、合同当事人必须具有缔约能力2、合同须有对价或约因3、合同的

标的必须合法4、合同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5、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

国际贸易复习知识点

《国际贸易》第一章绪论 1、对外贸易依存度:它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值与该国同时期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对比关系。 解析:是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和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额/GNP*100%;出口依存度=出口总额 /GNP*100%;进口依存度=进口总额/GNP*100% 2、贸易条件:被定义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国当年的对外贸易状况和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系数表示。其经济学的含义是,随着出口商品相对于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出口每单位商品所能换回的进口商品的数量。 解析:(TOT=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如果该系数大于1,则说明该国的当年贸易条件得到了改善;如果该系数小于1,则说明该国的当年贸易条件恶化了。 3、贸易差额: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出口额与进口额的相差数。 BT=总出口—总进口=∑ex-∑im(一年或半年)>0顺差,<0逆差 评价: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解析:顺差:(利)表明竞争能力强、对外支付能力强、有利于吸收外资、币值稳定、对外谈判地位高(不利)本币升值导致出口价格竞争力下降、资金积压、外汇占款增加易导致通货膨胀、外贸关系紧张。因此,顺差应适度,不同国家区别看待。 4、转口贸易、过境贸易的区别P7 转口贸易(价值增长角度):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直接买卖商品,而是通过第三国参与进行的商品买卖。第三国对此类商品的买进,时专门为销往商品消费国的。第三国参与了这笔买卖的商品价值转移活动,但不一定参与商品的实体活动,即这批货物可以运往第三国的口岸,但不能入境,也可以直接运往商品消费国。 过境贸易(运输角度):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进行的商品买卖活动,其实物运输过程必须穿过第三国的国境。第三国要对此批货物进行海关监管,并把此类货物作为过境贸易额加以统计。 国际贸易额:是计算和统计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指标。即按同一种货币单位换算后,把各国和地区的出口额相加而得。 对外贸易额:是用货币金额表示的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的进出口的数量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经济指标。 *在计算对外贸易额时,出口额以FOB价格计算,进口额以CIF价格计算 对外贸易量:是为了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并准确反映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的实际数量变化而制定的一个数量指标。

国际贸易学理论归纳

国际贸易学知识理论归纳 1.绝对成本理论 (1)产生:英国古典学家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提出:绝对成本论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基础。 (2)理论:一国应把本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即生产费用与外国生产同种商品的成本相比较,以便决定是自己生产还是从国外进口。如果一国某种商品的生产成本低于他国,那该国生产这种商品的产业就是具有绝对优势的产业,相反,就是不具有绝对优势或处于“绝对劣势”的产业。 (3)一国绝对成本优势的来源: ○1自然禀赋的优势,即一国在地理、环境、土壤、气候、破产等自然条件方面的优势,只是天赋的优势。 ○2人民特殊的技巧和工艺的优势,只是通过训练、教育而获得的优势。2.比较成本理论 (1)产生: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成本理论。 (2)理论:各国并不一定要生产成本绝对低的产品,而是只要生产出成本比较低或者是相对低的产品,这样就可以进行贸易分工。 (3)比较成本阐述的贸易互利性原理:以葡萄牙和英国的葡萄酒案例为例,葡萄牙应该“两优则其重”,英国应该“两劣取其轻”。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绝对成本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生产成本上的相对差异,就会出现价格上的相对差异,从而使各国在不同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4)比较成本理论的科学性与局限性 科学性: ○1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都可以从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中获得利益,这为各国发展经济贸易关系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助于整个世界贸易 的扩大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比较成本理论证明了,在主权国家之间发生平等交换关系的条件下,劳动生产率落后的国家的生产者不仅不会因竞争而被淘汰,反而可以从国 际贸易和国际竞争中获利。 ○3两国间贸易的实质是对专业化分工利益的分割问题。这就为探讨不等价交换,贸易条件等重大理论问题提供了一个理论的出发点 局限性: ○1比较成本论虽然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但是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是不彻底的,他未能正确区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结果。 ○2李嘉图为了证明他的理论观点,把多变的经济情况抽象或者是静态化,忽略了动态的分析。 ○3忽视了生产关系在劳动分工中的作用。 3.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自考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_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导论 1、对外贸易: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这种交换活动被称为对外贸易;从国际范围来看这种货物和服务交换活动就被称为国际贸易.:P41 2、对外贸易额又称对外贸易值,它是指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进口额与出口额的总和,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以国际上通行的货币表示。 3、对外贸易量是用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的进口或出口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P42(2009.1,2010.10) 4、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以一国对外贸易总额同该国GNP或GDP的比率来表示,用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P46 5、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构成,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一国对 . 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 1、世界货物出口总额总是小于世界货物进口总额。原因:出口用FOB价(货价,不含运费保险费),进口用CIF价(包含运费、保险费),因此从世界范围看,出口总额﹤进口总额。09.10,P42 2、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是指贸易国家进行对外货物贸易统计所采用的统计制度,前者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采用此法),后者以货物通过海关作为标准(欧洲除了英国都用专门贸易体系) 3、直接贸易指货物消费国.生产国直接买卖货物的行为;转口贸易也称中转贸易,指货物消费国与生产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活动,对第三国而言便是转口贸易;过境贸易指别国出口货物通过本国国境,未经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状条件下运往另一国的贸易活动P43 4、世界贸易组织列出服务行业包括以下12个部门:商业.通讯.建筑.销售.教育.环境.金融.卫生.旅游.娱乐.运输.其他P45(多选考点。07.01,0710,08.10,) 5、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额与进口额之间的差额称贸易差额.当出口额超过进口额时,为贸易顺差或出超;当进口额超过出口额时,称为贸易逆差或入超.P46(2012.1,2011.1,2011.10,单选) 6、对外贸易按商品形式与内容不同,分为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 7、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是指货、.服务在一国进出口或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狭义的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又称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货物结构;对外贸易货物结构是指某大类或某种货物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是什么?P50 1、不同阶段,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呈现出重大差异。 2、制成品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导。 3、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4、发达国家仍然是国际贸易的主体,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流向。 5、区域性贸易迅速发展。 (1)2002年,某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0.8,而该国当年的服务贸易总额为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一、名词解释: 1.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构成,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际或国家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口额、出口额或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2.贸易差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称贸易差额。3.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以一国对外贸易额同该国GNP或GDP 的比率来表示,用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 4.调拨价格:也称转移价格,是指跨国公司为了在国际化生产与经营中最大限度的减轻赋税,逃避东道国的外汇管制,扶植幼小的海外子公司等目的,在公司内部进行交易时采用的价格。 5.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凭借对研究、开发、生产、出口进行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的关税和配额等措施和手段,扶植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夺取他国的市场份额。 6.普惠制:是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上进行长期斗争,在1968年通过达成普惠制决议之后取得的。该决议规定,发达国际承诺对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输入的商品,特别是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关税优惠待遇。(原则) 7.全球配额:属于世界范围的绝对配额,对于来自任何国家的或地区的商品一律适用。进口国主管当局通常按进口商的申请先后或过去某一时期的实际进口额批给一定的额度,直至总配额发放完为止,超过总配额就不准进口。 8.反补贴税:又称抵消税或补偿税,是对于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奖金或补贴的外国商品进口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9.反倾销税:是对于实行倾销的进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附加税。进口商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行倾销,并对进口国的同类产品造成重大损害是构成征收反倾销税的重要条件。 10.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和范围:国际服务贸易指涉及过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的交易。具体的解释是:1过境交付:通过电讯、邮电、网络提供的境外服务;2:境外消费消费者在境外得到服务而进行的消费;3商业存在:允许外国投资者到本国开设服务型企业;4自然人流动:允许国外单独个人到本国从事个体服务。 11.新贸易壁垒:是相对于传统贸易壁垒而言,是以技术壁垒为核心,包括绿色壁垒和社会壁垒在内的所有阻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新型非关税壁垒。 二、问答题: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概述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新古典、新贸易理论以及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四大阶段。 古典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以完全竞争市场等假设为前提,强调贸易的互利性,主要解释了产业间贸易。 二战后,以全球贸易的新态势为契机,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从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技术进步等角度解释了新的贸易现象。 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则以专业化分工来解释贸易,力图将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统一在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框架之内。 [编辑] 一、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是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说明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和利益分配。 [编辑] (一)重商主义

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出现了重商主义(Mercantilism)的国际贸易观点,也称贸易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其核心是追求贸易顺差,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托马斯·孟(Thomas Mun)。 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的唯一形式即金银,金银的多少是衡量一国富裕程度的唯一尺度,而获得金银的主要渠道就是国际贸易。通过奖出限入求得顺差,使金银流入,国家就会富裕。 [编辑] (二)重农学派 17世纪下半期,在法国出现了反对重商主义,主张经济自由和重视农业的思想,形成了重农学派(physiocratic school),其创始人是弗朗斯瓦·魁奈(F.Quesnay)。 重农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主张自由经济,包括自由贸易,他们认为“自然秩序”(包括自由贸易)是保证市场均衡和物价稳定的重要机制。[编辑] (三)绝对优势理论 18世纪末,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受到古典经济学派的挑战,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生产分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实务练习题

国际贸易实务练习题 第一章导论 选择题: 1、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主体是(A ) A、货物 B、买方和卖方 C、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D、中间商 2、以下(C )具有订约能力 A、未成年人 B、精神病人 C、法人代表 D、酗酒者 3、合同的权利与义务不包括(D ) A、合同的标的 B、货物买卖的价格 C、买卖双方的义务 D、合同的有效性 4、我国法律认可的进出口贸易合同形式是(B)。 A、口头形式合同B、书面形式合同 C、行为形式合同D、其他形式合同 5、在进出口贸易实际中,对当事人行为无强制性约束的规范是(C)。 A、国内法B、国际法 C、国际贸易惯例D、合同公约 第二章货物的质量

选择题 1.对一些质量不稳定的初级产品,在规定品质条款时,其灵活制定品质指标常用( A ) A.品质机动幅度 B.品质公差 C.交货品质与样品大体相等 D.规定一个约量 2.对工业制成品交易,一般在品质条款中灵活制定品质指标,通常使用( A ) A.品质公差 B.品质机动幅度 C.交货品质与样品大体相等 D.规定一个约量 3、凡凭样品买卖,如合同中无其他规定,则卖方所交的货物( C )。 A. 可以与样品大致相同 B. 许可合理的公差 C. 必须与样品一致 D. 可以与样品不同 4、卖方根据买方来样复制样品,寄送买方并经其确认的样品,被称为(B E )。 A、复样 B、回样 C、原样 D、确认样 E、对等样品 5、在国际贸易中,质量稳定、容易掌握的产品适合于(A ) A、凭样品买卖 B、凭规格买卖 C、凭等级买卖 D、凭产地名称买卖 6、若合同规定有质量公差条款,则在公差范围内,买方(A ) A、不得拒收货物 B、可以拒收货物 C、可以要求调整价格 D、可以拒收货物也可以要求调整价格 7.凡货、样不能做到完全一致的商品,一般都不适宜凭(D )买卖。 A.规格 B.号码 C.标准 D.样品 8、凭说明书和图样买卖,一般适用于(C ) A、一些品质稳定的产品 B、经过科学加工的初级产品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自考复习笔记

国际贸易理论及实务自考复习笔记.txt如果青春的时光在闲散中度过,那么回忆岁月将是一场凄凉的悲剧。杂草多的地方庄稼少,空话多的地方智慧少。即使路上没有花朵,我仍可以欣赏荒芜。本文由飞梦好男儿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自考国际贸易理论及实务笔记 国际贸易: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是世界各国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构成国际贸易。区)及其他国家(地区)之间货……国际贸易: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是世界各国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构成国际贸易。对外贸易:一国(地区)及其他国家(地区)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商品分类:按《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分为十大类:63章、233组、 786个分组和1924个基本项目。其具体分类为: 0类: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 1类:饮料及烟草类; 2类: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 3类: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 4类:动植物油脂及油脂; 5类: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 6类: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 7类:机械及运输设备;8类:杂项制品; 9类:没有分类的其他商品。初级产品:指那些未经过机器加工或只经过简单机器加工的农林牧渔产品,一般把0~4 类商品称为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指全部经过机器加工的产品,一般把5~8类称为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一国将本国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出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活动。进口贸易:一国将外国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入本国市场的活动。对外贸易货物结构:指一国各类进出口货

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点总结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专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的学科,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研究国际货物买卖的有关理论和实际业务。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商品交换,包括服务、技术等特殊商品的交换。 二、国际货物买卖合同适用的法律 1、国内法; 法律冲突 通常在国内法中规定冲突规范的办法,可选择一国的法律、按最密切联系的原则;2、国际贸易惯例(ITC); 由国际组织将在国际贸易业务中反复实践的习惯做法,加以编纂与解释所形成的非强制性文件。 贸易惯例的性质:本身不是法律,没有普遍的强制性,只有当事人在合同中规定加以采用时,才对合同当事人有法律约束力。在合同中作了与国际贸易惯例不同的规定,以合同规定为准。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托收统一规则》常用的三大贸易惯例 3、国际条约 (1)国际条约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主权国家为确定彼此的政治、经济、贸易、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而缔结的诸如公约、协定、议定书等各种协议的总称。 (2)《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contracts for the international sales of goods 简称CISG) (3)公约分四部分:适用范围和总则;合同的订立;货物销售;最后条款共101条(4)中国关于公约提出的两项保留: 公约适用范围的保留 合同形式的保留 (三)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一个依法成立的合同,在当事人之间具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因此,只有一个合法的、有效的合同,才具有这种效力,从而对买方和卖方产生约束力。 1、合同的合法性。对于一个合法的合同,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公共政策; ②违禁品问题; ③敌对国贸易问题; 2、合同的有效性。对于合同的生效要素,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订约人的能力:自然人(未成年人、醉酒者、精神病人无订约能力)、法人; ②意思是真实的(欺诈、胁迫、错误等无效); ③约因或对价; ④合同的形式:我国法律规定:合同必须按规定的形式和程序成立才有效。涉外合同必须是书面的。 2、出口贸易磋商和出口合同的订立 根据出口贸易计划,与客户进行接触联系。在与贸易对象建立业务关系之初,为简化今后的贸易磋商的内容,可先与客户就一般交易条件达成协议。

国际贸易实务学习心得

学习《国际贸易ABC》课程的总结 学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姓名:李雷波学号:041111235 一、学习《国际贸易ABC》的目的与意义 国际贸易这门课是一门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的学科,通过系统地学习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我们了解了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了国际贸易的基本程序、基本做法,熟悉了进出口业务的各个环节,同时掌握了国际上一些通行的惯例和普遍实行的原则。经过近一学期的国际贸易理论课的学习,同时在老师平时的悉心教导下,我对国际贸易这门学问有了一些了解,并对这门学科产生了更加深刻的感想,也为我们将来能够找到一个好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自我国加入WTO之后,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加强,知识经济也成为了主流。如何在贸易大潮中取得先机,如何利用贸易更好的发展经济、改善国民生活质量,这些都是一个国家要思考要探索的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GDP一直保持举世罕见的高速增长。但是,我们深知,经济总量上的增长并不代表经济质量的真正发展,以此我国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针。在我国,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按照比例排,分别是“出口、投资、消费”。出口是主要增长点。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体在对外贸易上,就是要转变出口结构,从以低价产品为主向高新技术产品为主转变。因此,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想没有人可以完全对国际贸易丝毫不懂。 国际贸易的最大意义也在于此。同时,作为个人,要适应这样的时代,或者想要在这样一个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时代有所作为,就必须掌握国际贸易的知识。 二、学习《国际贸易ABC》的主要收获 课堂上讲到的保税区,自贸区,以及各类进出口贸易,WTO,达芬奇造假,复出口,服务类型,中美贸易统计顺逆差差异,以及一些国际贸易相关知识,开拓了视野,IMF,ITO ,GATT,TTIP,TPP等深深吸引了自己的注意力,对经济贸易的兴趣大门就此打开。 一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保险和费用问题。因为国际贸易术语大都用以划分买卖双方在交接货物过程中各自应承担的责任、风险和费用,进出口贸易操作其实就是国与国之间商品的交换,而在交换过程中就离不开运输,运输中就存在风险。进出口商为了降低风险避免损失,货运保险就成了业务操作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进出口业务操作内容其实很多,涉及面很广,涉及到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应用。既有出口业务,又有进口业务;既要掌握国际法律与惯例,学会应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案例,又要学会有关的计算方法。因此我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帮助我们充实自己并能解决我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面临经济全球化的社会,我们多了解一些国际贸易的知识是有助于提高我们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的竞争力的。 掌握国际贸易的理论和国内外常用的贸易政策,认识和理解国家有关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同时启发加入WTO后我国贸易体制和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期末总复习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期末总复习 一、本课程主要知识点 (一)国际贸易理论部分 1、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定义、特点、基本类型和基本概念。 国际贸易定义:国际贸易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交换。它既包括有形商品(实物商品)交换,也包括无形商品(劳务、技术、教育、咨询等)交换。这种交换活动,从一个国家(地区)的角度看,称为该国(地区)的对外贸易;从世界范围看,世界各国(地区)对外贸易的总和构成了国际贸易,也称世界贸易。P1、2 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的联系与区别: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都是指越过国界所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从这一点说,两者是一致的。但是它们也有明显的区别,前者是着眼于某个国家,即一个国家(地区)同其它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后者是着眼于世界范围,即世界上所有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P1、3 国际贸易特点 基本特点:贸易主体的两重性。 国家干预,限制严格 信用风险 汇率风险 具体特点情况复杂,风险很大价格风险 运输风险 政治风险 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经济发展水平对市场影响 地区制约,需求多样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对市场影响 文化传统对市场影响 出口贸易 商品流向进口贸易 过境贸易 商品形态有形贸易 无形贸易 直接贸易 国际贸易基本类型间接贸易 转口贸易 专门贸易 现汇贸易 记帐贸易 易货贸易 国际贸易中的基本概念 对外贸易额、国际贸易额、贸易量;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贸易条件、对外贸易依存度、国际贸易惯例。 2、国际贸易基本理论,重点掌握比较成本理论和幼稚工业保护理论。 自由贸易基本理论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 001 引力模型 一个经济体的规模对贸易的影响距离和其他因素对贸易的影响疆界和贸易协定对贸易的影响 在引力模型的基础形式中,假设只有规模和距离对于贸易来说是重要的,并以如下形式表示Tij = A x Yi x Yj /Dij where Tij is the value of trade between country i and country j A is a constant Yi the GDP of country i Yj is the GDP of country j Dij is the distance between country i and country j 002 机会成本 嘉图模型运用了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的概念。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是衡量这样一种成本:资源因被用于生产该产品而放弃生产的其他产品。 当一个国家用其资源生产产品和服务时就面临机会成本。 003 比较优势与嘉图模型 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也可以说,当某一个生产者以比另一个生产者以更低的机会成本来生产产品时,我们称这个生产者在这种产品和服务上具有比较优势。 以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的贸易理论模型。嘉图国际贸易模型是最简单的贸易理论模型之一,它的两个核心含义是: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贸易模式取决于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 004 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理论是一个旨在阐明一个国家如何在国际贸易中获利的理论。这种贸易通常是出口其在成本上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其在成本上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按照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当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时,如果刚好A国家在一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高,B国家在这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低,则A国该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两国按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生产分工并参与贸易,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这种贸易利益来自专业化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005 课后习题 1、本国共有1200单位的劳动,能生产两种产品:苹果和香蕉。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3,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是2。a.画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b.用香蕉衡量的苹果的机会成本是多少?c.贸易前,苹果对橡胶的相对价格是多少?为什么? a.当所有劳动用于生产苹果时,苹果的产量=劳动总供给/苹果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1200/3=400;当所有劳动用于生产香蕉时,香蕉的产量=劳动总供给/香蕉的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国际贸易理论综述

一、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贸易如此重要,对国际贸易的研究也就成为必然。最早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即在西方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对国际贸易的研究就已出现。当时的主要理论为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主要研究对外贸易怎样能够为一国带来财富,而所谓财富,则完全由金银货币来衡量。在他们看来,国内市场上的贸易是有一部分人支付货币给另一部分人,从而使一部分人获利,另一部分人受损。国内贸易的结果只是社会财富在国内不同集团之间的再分配,整个社会财富的总量并没有增加。而对外贸易可以使一国从国外获得金银货币从而使国家致富。因此,重商主义对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进行贸易,具体来说,怎样通过鼓励商品输出、限制商品进口以增加货币的流入从而增加社会财富。 对怎样能够做到多输出少进口,晚期的重商主义与早期的观点有所不同。早期重商主义强调绝对的贸易出超,主张控制商品进口和货币外流。晚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期到17世纪末)则从长远的观点看,认为在一定时期内的外贸入超是允许的,只要最终的贸易结果能保证出超,保证货币最终流回国内就可以。但无论早期还是晚期,重商主义都主张限制进口,对贸易的研究是很有局限的。 18世纪末叶,重商主义的贸易观念受到古典经济学派的挑战,并被自由贸易的思想取代。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基本经济思想是“自由放任”,这一原则也被用于国际贸易理论。在其著名的《国富论》中,斯密从个人之间的交换推论到国家之间的交换。他认为,既然每个人只生产自己擅长生产的东西,然后用来交换别人擅长生产的东西比自己什么都生产合算,那么各国间的分工和交换也应该是同样合算的。因此,他认为无论出口还是进口,一国都能获得利益。古典经济学的另一名主要代表大卫.李嘉图(David Richardo)在《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一书中也对自由贸易的好处作了说明。 从古典经济学开始,对国际贸易的研究就不再局限于怎样进行贸易,而开始对贸易产生的原因与结果以及与之相应的政策进行分析。从古典的斯密、李嘉图,到20世纪的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俄林(Bertil Ohlin),到当代的里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巴格瓦蒂(Jagdish Bhagwati)、琼斯(Renold Jones)、克鲁格曼(Paul Krugman)等,许多经济学家从各种角度,在各个方面对国际贸易的理论与政策进行分析论证。方法越来越精细,手段越来越严密,国际贸易理论成为经济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并得到不断发展。 二、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框架 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其基础是微观经济学。可以说,国际贸易理论是开放条件下的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范围不仅包括商品和服务的国际流动,也包括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和技术知识的国际传递。生产要素和技术知识一方面作为某种特殊商品有其本身的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作为要素投入对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起着重要作用。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原因和方向,也研究流动的结果。这些结果包括对各国生产、消费、商品价格和社会各集团利益的影响。 与商品、服务、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及技术知识的国际转移有关的各种商业、产业和消费政策也都是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对象。商业或贸易政策直接影响贸易的数量和价格,产业政策和消费政策则通过对国内的生产和消费的干预间接地影响贸易。国际贸易研究还包括经济增长、技术变动对贸易的影响,即从动态上分析国际贸易的变动的原因与结果。 从研究的性质来看,国际贸易理论也像其它经济学一样,可以分成实证的(Positive)理论和规范的(Normative)理论。所谓实证分析,主要揭示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分

(完整版)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性质 《国际贸易实务》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培养综合营销管理人才的专业课 程之一。本课程专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包括国家(地区)间货物买卖的程序、 操作方法和技巧,这其中应遵循的有关国际公约、国际贸易惯例和相关法律,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本专业学生了解必要的国际贸易 实务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国际惯例,掌握进出口贸易的的程序、操作技巧以及注意事项,为今 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 三、教学目标和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国际贸易的基 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程序、具体做法和合同的各项交易条件,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 合同条款的谈判及外贸合同的签订与履行工作,同时对违反合同的现象能预先防范并能妥善 处理好索赔、理赔工作,学会国际上一些通行的惯例和普遍实行的原则,将理论与实际相结 合,以便按国际规则办事,更好地进行进出口业务操作。

四、教学要求 本课程通过阐述有关国际贸易实务的程序、国际惯例和实际案例,要求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具备洞察形势、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掌握进出口业务的基本程序、基本做法、通行惯例和普遍原则,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从而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五、课程学时安排 六、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4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世界外贸发展格局,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掌握国际贸易适用的 法律原则,了解进出口贸易的一般程序。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世界及中国外贸的发展状况 内容:世界外贸的发展状况;中国外贸的发展状况;中国主要贸易伙伴 重点讲授:中国外贸的发展状况 第二节国际贸易的性质及特点 内容:国际贸易的性质;国际贸易的特点重点讲授:国际贸易的特点

国际贸易理论复习题库与部分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习题库及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 2.绝对优势 3.要素禀赋 4.H-O定理 5.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6.里昂惕夫悖论 7.差异产品 8.产业内贸易 9.对外贸易依存度 10.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11.贸易条件 12.要素密集度: 13.倾销: 14.消费的示范效应 15.雷布津斯基定理 16.关税 17.非关税壁垒 18.幼稚工业 19.关税同盟 20.出口导向 21.进口替代 22.关贸总协定 23.世界贸易组织 24战略性贸易政策 25自由贸易区 26共同市场 27完全经济一体化 28萨缪尔森-斯托尔珀定理 29贸易创造 30贸易转移 二、选择题 1.开放贸易给进口商品的消费者带来的收益的绝对值:(A)A.大于该种商品的国内生产者的损失。 B.小于该种商品的国内生产者的损失。 C.正好等于该种商品的国内生产者的损失。 D.不可度量。 2.以下各项中哪一项不会促进国家间木材的贸易? (A) A.贸易前各国木材价格相等。 B.追求利润的木材价格套利。 C.国家间存在木材供给的差别。 D.国家间存在木材需求的差别。 3.消费者剩余是: (C) A.消费者为了商品的生产而必须向政府支付的东西。 B.消费者通过支付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而得到的收益。 C.以下状况给消费者带来的收益:消费者购买商品所需要支付的价格低于他们中一些人愿意以及能够为该商品所支付的价格。 D.消费者可以在各种价格水平得到的收益。 4.在进行贸易后,一国的收入分配会发生如下变化: (A) A.受到进口品竞争压力的国内生产者受到损失,而出口商品的生产者则会受益。 B.作为整体的国家会受益,而个人则会受到损失。 C.消费者受损,生产者受益。 D.收入由消费者转向生产者。 5.如果出口供给比进口需求的价格弹性小,那么: (C) A.进口国将不愿进行贸易。 B.出口国将不愿进行贸易。 C.出口国将得到大部分的贸易收益。 D.进口国将得到大部分的贸易收益 6.第一位系统地表述比较优势原理的经济家是: (D) A.Bertil Ohlin. B.Eli Heckscher.

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课程标准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财务管理课程代码: 学制:三年学时:96学时 学分:6学分开设时间:第1学期 一、课程定位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一门专门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的学科,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某些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非国际贸易专业的支撑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出口贸易的业务的各主要环节流程,了解在外贸实践环节中涉及到的证书、文件、单据等,掌握与国际贸易相关的法律、国际规则与惯例在实践中的恰当运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进行外贸实务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及实际操作的可模仿性。 1、知识目标: 1、具备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基础知识。 2、具备对国际贸易宏观政策措施的分析能力。 3、进行贸易磋商与合同订立的业务。 4、能够从事催证、审证与改证的外贸单证工作。 5、能够从事报检报关工作。 2、职业技能目标: 1、理解工作任务的能力; 2、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自主学习新技术的能力; 5、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 6、总结工作结果的能力; 7、创新能力; 8、组织协调能力;

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1、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正直的品质; 2、讲诚信,遵守职业道德与法规; 3、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4、思维严谨,工作踏实,勤奋努力; 5、有较好的安全意识; 6、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4、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 三、课程容和具体标准 第一章国际贸易导论 一、考核知识点 1、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条件 2、国际贸易与国贸易的异同 3、国际贸易分类及常用术语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国际贸易的发展阶段与现阶段的特点(2)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条件(3)对外贸易与国贸易的异同 2、领会 (1)国际贸易的分类及相关概念:对外贸易、服务(无形)贸易、商品(有形)贸易复出口、复进口、净出口、净进口、转口贸易、过境贸易 (2)国际贸易常用术语:总贸易体系、专门贸易体系、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量、对外贸易差额、贸易顺差、贸易逆差、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对外贸易依存度 3、应用 (1)运用指标分析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状况 第二章国际分工 一、考核知识点 1、国际分工的含义与类型 2、国际分工的发展条件 3、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H-O理论、里昂惕夫之谜及相关解释理论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国际分工的含义、产生与发展各阶段(2)当代国际分工的特点(3)各种贸易理论 第三章世界市场与世界市场价格 一、考核知识点 1、当代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2、世界市场价格的种类及各自含义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世界市场的含义与类型(2)开拓世界市场的方法 2、领会 (1)世界市场的交易方式(2)影响世界市场价格变动的因素(3)世界市场价格的种类及

国际贸易实务实训实验报告

国际贸易实务实训实验报 告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商学院 《国际贸易实务实训》实验报告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实习地点 国际贸易实务实训报告 实训已经结束了。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国际贸易流程好复杂,我感觉到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平时觉得学理论的东西还不怎么难,可是一旦要你真正操作起来就觉得有点手忙脚乱了。很多东西都好像模棱两可。实训后我决定之后一定好好学习,对我所学的东西一定要理解透彻。 国际贸易实务实训是学校为了提高我们商学院学生的理论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以及帮助我们更好的熟悉常用外贸易业务单证的填写和进出口业务一般流程,识别和加强单证业务操作能力而进行的.让我们采用先进的系统进行外贸业务综合技能训练,采取仿真模拟实际业务流程,一环套一环进行业务操作训练,对我们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和掌握有很大的帮助。 交易准备:注册公司,然后选择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作为出口商,或是进口商,还有工厂,以及还有银行也扮演着毋庸置疑的重要角色。不同角色要执行的任务不同,所要进行的流程也有一定的差别。 作为工厂,是整个流程的出发点,生产各种产品,但是在选择生产什么产品以及生产数量时,要考虑的因素就要包括成本以及产品销售市场等等多方面。当决定好产品的种类和数量时就可以立即生产,成为工厂的库存之后,就可以开始考虑出售,想要获得高的利润就要学会计算,要考虑到公司的消费问题以及利益问题,由于并不是现实中的生产出售,因此要考虑的费用只有公司综合费用以及要向国税局所缴的税款,考虑完费用问题,就要看市场状况了,根据市场状况进行利润多少的判定,当然出售对象的选择也是需要灵活运用该系统中的各项功能。 公告栏里可以关注到个方面的信息,工厂的供求信息,出口商的供求信息以及进口商的需求信息等,有利于更快的找到交易对象,找到更多的交易对象,但是当考虑到要不要在公告栏上发布信息时,广告费时必须要考虑到的一项重要费用支出,如果发布过多的广告只会起到过犹不及的作用,造成广告费用支出过多资金浪费。

国际贸易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国际贸易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国际贸易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 A卷:B卷: 一、名词解释题(4×3’=12’)一、单选题(22×1.5’=33’) 二、单选题(15×2’=30’)二、判断题(5×2’=10’) 三、多选题(6×3’=18’)三、计算题(1×7’=7’) 四、判断题(5×2’=10’)四、问答题(5×10’=50’) 五、计算题(3×6’=18’) 六、问答题(2×6’=12’) 一、名词解释题(其中▲表示只需要了解、理解,划线和黑体字部分 为重点) 1.对外贸易(国际贸易):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交换的活动。(国际贸易是各国各地区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各地区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从国家角度可称为对外贸易,从国际角度可称为国际贸易) 2.总贸易体系:亦称一般贸易体系,是以国境作为统计货物进出口的方法。 专门贸易体系:亦称特殊贸易体系,是指以关境作为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法。 3.对外贸易额:以金额表示的一国对外货物贸易值与服务贸易值相加之和。(通常以世界货物贸易出口额代替世界货物贸易额) 4.对外贸易差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与进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之间的差额,用来表明一国对外贸易的收支状况。(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收支是其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5.▲国际分工: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而形成的国家之间的分工。其表现形式是各国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 6.垂直型国际分工: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纵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制造业与农业、矿业的分工。 水平型国际分工: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发达国家之间的横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之间在工业部门上的分工。 混合型国际分工:垂直型与水平型混合起来的国际分工。 7.▲世界市场:世界各国进行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交换的领域,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表现。 8.有固定组织形态的国际市场:在固定场所按照事先规定的原则和规章进行商品交易的市场。包括商品交易所、拍卖、集市、博览会和展销会等。 9.▲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内或区域之间的国家和政治实体通过书面文件,逐步实现彼此之间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进行各种要素的合理配置,促进相互间的经济与发展,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进而协调产业、财政和货币政策,并相应建立超国家的组织机构的过程。表现为各种形式的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建立。 10.▲世界贸易组织:是处理国家间(含单独关税区)贸易全球规则的唯一的国际组织,是多边贸易体制的组织基础和法律基础。有节制的自由贸易理论、市

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点

(一)了解 1. 直接贸易:指商品直接由生产国销往消费国,没有第三国的中间商参与的贸易活动。 间接贸易:指通过第三国的中间商或更多中间环节,把商品从生产国运销到消费国的贸易活动。 转口贸易:间接贸易中第三国商人所从事的把商品从生产国销到消费国的贸易活动。 过境贸易:指贸易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经过一国国境的情况。 2.绝对成本理论亚当·斯密《国富论》中提出。 内容:①人类的交换产生了分工,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②国际分工的基础是一个国家 所拥有的自然优势或后天的有利条件。③各国按照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 使各国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劳动生产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和物质财富的增加,使各国从 贸易中获益。 意义和局限性:意义:绝对成本理论解释了产生贸易的部分原因,也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 可以从国际分工与交换中获得利益的思想。局限性: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局限性无法解释绝 对先进和绝对落后国家之间的贸易 3.比较成本理论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 主要内容:每个国家应集中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产品,即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 相权取其轻,以相对优势或相对劣势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仍然能够得到贸易利益。 简单地讲就是“两优取重,两劣取轻”。 比较成本理论阐述的贸易互利性原理:①按比较成本原理进行生产的国际分工,可以提高 资源配置效率,增加产品产量;②随着产量的增加,通过国际贸易,各自国内的消费水平也 提高了;③按比较成本原理进行贸易分工,能节约双方的社会劳动。 比较成本理论的评价:科学性:(1)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都可以从参与国际贸易和国家 分工中获得利益;(2)价值规律的作用,在世界市场的背景下发生了重大变化;(3)通过国 际分工而使双方互利的程度实际上是在一定范围之内。 局限性:(1)劳动价值论不彻底;(2)未能揭示出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真实原因,只是一 种静态分析;(3)忽视了国际分工中生产关系的作用 4.新要素理论(p72):①技术要素说②人力资本要素说③研究与开发要素说④信息要素 说⑤管理要素说⑥规模经济说 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76)弗农提出。(1)新生期(2)成长期(3)成熟期(4)销售下 降期(5)让与期 6.产业内贸易理论:(p79)一国既出口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型制成品。特点:①产品流动具 有双向性②产品具有相似性,消费具有可替代性③产业内贸易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相似的 要素投入。理论解释:①偏好相似论(林德)一种工业品要成为潜在的出口产品,首先是一 种在本国消费或投资生产的产品,即产品出口可能性决定于它的国内需求;两国消费者的消 费偏好越相似,一国代表性需求的商品也越容易在另一国找到市场,因而这两个国家之间的 贸易量越大。②市场结构论。 7.相互需求原理:约翰·穆勒提出结论:在由比较利益所决定的两国交换比率上、下限(即 两国两种商品各自的国内交换比率)内,实际的、唯一的均衡贸易条件是由两国对于各自交 易对手商品的相对需求强度决定的。外国对于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越大于本国对于外国商品 的需求强度,则两国间两种商品交换比率越接近于外国国内的交换比率;相反,如果本国对 于外国商品的需求强度越大于外国对于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则贸易条件越接近本国国内的 交换比率。 8.非关税壁垒特点:①灵活性和针对性②隐蔽性和歧视性③限制进口的有效性 9:“自动”出口配额制:是指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和压力下,自己规定在某一时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