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

【摘要】: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有必然的联系。它不仅可以作用于儿童,也可以帮助教师形象地把握儿童心理,更新教育观念,领悟到有益的教育方式方法。国内语文教育应借鉴港台的经验,首先从师资培训做起,以保证教师在课堂教学、课外阅读、作文指导等方面有机地融入儿童文学,让文学之美浸润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潜移默化地形成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儿童文学语文素养教师

小学生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有何关系?教育部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相当程度来自文学的熏陶。小学生年龄一般为6—12岁,由于生理和心理年龄特征及所受教育的程度,适合这一年龄段儿童阅读理解的文学多为儿童文学———童话、寓言、故事、科幻、卡通等。优秀的儿童文学因其语言浅近生动、主题单一明朗、富于故事性和趣味性而深受儿童欢迎。因此,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有一种必然的联系,应该成为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师

小学语文教育是师生双方共同进行的一项教育活动。在这项活动中,作为主导者的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自身修养和业务能力,具体在语文教育中,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心、专业知识、审美能力、较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等。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语文教学,从小学生的角度来要求教师,他们希望的教师不仅能够传授知识,还应该富有童趣,是故事大王,是长不大的成人,善于和儿童沟通。儿童文学有助于教师这种素质的形成。

(一)形象地把握儿童心理。一个优秀的小学教师首先应该是半个儿童心理学家。因为儿童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有情感有思维有着一定心理年龄特征的个人。关于儿童心理,鲁迅先生早年研究儿童文学时便有深刻的见解:“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们的发达。”优秀的儿童文学之所以受到儿童欢迎,是因为儿童文学作家充分把握住了儿童心理,并以生动的语言塑造出了适合儿童审美接受心理的形象,对这类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可以使教师所学的儿童心理理论通过可感的形象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以便在实践中有效地与儿童沟通,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

(二)感受语文教育的方式方法。教育方法没有一定之规,尤其是语文教育,人文性极强,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关键是善于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形成与教育主体———学生的良性互动,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具体到如何进行?一些反映当代学校生活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够使我们从中获得启悟。日本女作家黑柳彻子在《窗边的小姑娘》中就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教育专家小林校长。作品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学生需要自带午餐,有心的小林校长就要求学生让家长给带“山里的”或“海里的”,“山里的”即蔬菜,“海里的”为海洋产品,午餐时学生们纷纷展示自己带的食物,小林校长便向学生一一讲解这些食物的有关知识,在如此寻常而又快乐的气氛中增长见识,学生会有何等兴趣?如果再适当增加认字或形象生动地描绘该食物的环节呢?显然就是很好的语文教育。再比如吃饭时,传统的要求是少说为佳,小林校长却经常让孩子们分别讲述个人一天中有趣的事,这种轻松的氛围可以使小学生们无所不谈,自然就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小林校长还经常带领学生读俳句诗:“瘦弱小青蛙,沉住气呀莫害怕,

这里有一茶。”“小小黄毛雀,你赶快躲呀赶快逃,有匹大马跑来了。”“冰雪已融化,满村满庄到处有,娃娃玩开了。”这种俳句诗极有韵律感,且浅显易懂、形象生动、有意境、有童趣,有可感的生活气息,儿童经常浸润于这样的语言环境中,自会提高审美和语感能力。

(三)增强自身形象的魅力。每一位教师在学生面前都有其自身形象。对小学生而言,教师的形象是由其外在(相貌、举止、衣饰)和内在(师德、性格、学识)等组成。富有形象魅力的教师应该有性格魅力:多才多艺、童心童趣、幽默感、热情和爱心等,还应该无所不知:天文地理,远古未来,人类与大自然的林林总总,高科技尖端技术等等,而且这些最好能以故事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因为:“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直观、具体的事物(形状、颜色、声音、形象等)仍易于引起他们的兴趣……甚至‘醉心于那种对他们距离很远的东西’。”儿童文学中的故事、童话、科学小品、科幻等无疑对儿童有强烈的吸引力,当这些源源不断地从教师口中流出来的时候,自然会使教师对学生形成较强的形象魅力。

二、儿童文学与小学生

儿童文学分幼儿文学(6岁前)儿童文学(6—12)少年文学(12—16岁)三个层次,其中,小学生是儿童文学最主要的读者对象,他们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不似婴幼儿,需成人辅助阅读,也不似少年,阅读范围已扩展到成人文学,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所能接受的叙事性文学作品,一般为儿童文学。所以,儿童文学与小学生的关系十分密切,主要体现在:

(一)增强对文学的兴趣。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认知能力未必成正比,却与文学的熏陶密不可分,但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现实是: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离文学而去。这一方面在于社会的大环境:儿童面临着电子传媒文化的诱惑太多,而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升学压力又过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小学师资队伍文学素养的不足。因为教师的兴趣会影响学生,一个有着良好文学修养的小学语文教师往往会带出一大批爱好文学的学生。兴趣是入门的先导。在基础教育阶段,若要激起小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当数童话、故事和科幻,尤其是幽默故事、惊险故事、探奇故事等等,儿童对故事是永不餍足的,由于故事的吸引,学生自会去寻找故事之源———儿童文学。

(二)发展人文素养。文学本身是美的,表现在它的内容:它所讴歌的是人类社会的真善美和大自然的奇情美景。还表现在它的形式:以优美的语言传达出它的内容美。儿童从小接受这种美的熏陶,会对其自身良好品德的形成及审美能力产生积极的作用。审美具有情感的特质,情感是人文素养的重要指标。语文教育应该作用于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即培养有现代科学知识的、有文化的、情感丰富的人,而不是一架机器。儿童文学与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有着密切关系。因为文学是人学。文学的本质是形象性、情感性。情感的作用是巨大的,教师的品德教育,家长的耳提面命,教科书的理性文字,对儿童人文素养的形成往往难与能够作用于人情感的文学媲美。

(三)激发想象力。新的教学目标要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力是一个人能否具有创造力的重要标志,想象力的开发需从早期教育开始。将儿童文学纳入语文教育将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可以说,培养小学生的语感能力,古诗文的作用不可忽视,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儿童文学的作用更佳。因为古诗文在学生头脑中生成的是一种相应的再造想象,而儿童文学的故事性、幻想性刺激的是儿童的创造想象。儿童文学中,童话是以幻想为特征;科幻是以传播科学知识、探索科学奥秘的幻想为特征;动画片、漫画都是幻想的视觉形式。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既有故事性,对儿童有强烈的吸引力,又有突出的幻想色彩,能够引起儿童丰富的想象和幻想,在儿童的头脑中勾勒出一副奇妙的幻境。幻想是想象的一种,这类作品接触多,自然会刺激儿童的想象力,引发他们超越现实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甚至对他们人生所选定的目标都有积极的作用。所以,古诗文与儿童文学在语文教育中互为作用,将更易于促进儿童想象力的发展。

三、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

教育是一个过程,是全方位的,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就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和课堂,课外阅读、故事会、娱乐活动、作文实践,在教学中融进相关的、优美的文学作品,将图画、音乐、电视等引入语文课堂解读文字符号,形成一个大的语文环境和氛围,都有助于引起儿童对语文的兴趣。兴趣是入门的先导,学生对语文没兴趣,往往在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单一、枯燥;教学手段的呆板、教条,教师知识的狭窄,讲话的无趣味。小学生活泼好动,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和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往往凭借兴趣,因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

的兴趣应该是教好语文的关键,儿童文学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以教材为本。从教材看,小学语文教材与儿童文学相关的大致有童话《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寓言《揠苗助长》、《亡羊补牢》等;科学《蟋蟀的住宅》、《琥珀》等;儿童小说《小抄写员》、《小英雄雨来》等。这些课文都有很强的文学因素,会对小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定的儿童文学知识积累,仅仅知道教材上的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即便是教材中的课文,一般也都是缩写或选择的,如果能对原著有所把握,将会对课文有更深一层的理解,也会给学生更多的有关课文的信息。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忽略文章的文学性、整体感,而把重心放到字词语句的认读讲解上,或者思想意义的分析上,因为美是有整体感的,一经理性分析,就把这种整体感肢解了。应当设法让学生去充分体验课文美的形象、意境,感受美的语言、韵律。

(二)课外阅读语文素养较高的学生,往往有比较广泛的阅读,尤其是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课外阅读的兴趣在于培养。当今是一个诱惑非常多的时代:卡通片、电子游戏、网络文化、多媒体CD等等,电子传媒文化以其方便、快捷、可视可听的直观性以及可操作性强烈地吸引了儿童,是所谓“读图时代”。同整个大的文学形势一样,儿童文学也在受着电子传媒文化的挑战,文学日渐萎缩,许多儿童沉不下心来读文学,就更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因为无论是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还是语文素养来讲,都应该尽量使儿童感受文字、感受故事。图像接受起来简单方便,长而久之想象力思维力会弱化,语言文字可以给儿童想象的空间,使儿童在感受语言美的同时,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当然,对于电子文化我们不能一味排斥,应该因势利导,发掘其中的文学因素,拿来为我所用。特别是一些优秀的儿童电影和动画片,它的文学性也一定是出色的,因为影视毕竟是综合艺术,文学剧本是其基础。教师与学生一起欣赏儿童影视,就会与学生有共同的语言,便于将其溶于语文教育。可以让学生看完后复述内容,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看完后写下内容,类似于看图写话,学生有话可说,积极性高,能够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就其内容设置话题让学生讨论,也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说,真正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对儿童仍然是有强烈吸引力的,特别是现当代的儿童文学名著,因其内容的时代气息、形象的真实可爱、风格的轻松幽默、故事的惊险刺激以及想象的新异奇特等等均与当代儿童的审美情趣相吻合,能被当代儿童所接受也就成为必然。

(三)作文实践作文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审视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小学生普遍惧怕作文。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课外缺乏阅读。因为学生阅读多了,自然有一种要表达的冲动,喜欢儿童文学的小学生往往擅长讲故事,而且绘声绘色,形象生动。同理,他们也往往擅长写作文,而且内容比较充实,语言比较通顺生动。这就是儿童文学对作文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说作文是读出来的,是练出来的。而小学年龄段的儿童,理性思维较弱,偏于感性思维,阅读的对象一般是儿童文学,即便是科学文章,往往也是科学小品,科学童话,这也属于儿童文学。即便是历史读物,也一般是历史小故事,语言浅近生动易懂。可以说,儿童文学是激发小学生作文兴趣的重要手段。

四、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师资培训将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有机结合

首先需解决的是教育的主导者———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修养问题由于种种原因,现在全国高校还在坚持开设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师不多。如此师资培养状况就直接影响了一线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修养,以至教师们关于儿童文学的知识仅仅停留在《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上,即便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部分儿童文学作品,也仅仅停留在一般性课文的把握上,并不能从儿童文学的角度,向小学生提供更多的审美信息。因此,在小学语文师资的培训中就十分需要开设儿童文学课。小学语文师资的培训不同于一般的儿童文学研究人员的培养,它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对象要直接面向小学教学第一线,为小学语文教育和提高小学生审美修养服务,因此,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需使学员做到知识与审美并重。也即:既要从史的角度使学员全面了解中外儿童文学名著,又要使学员精读名篇,渐次培养学员的审美能力,以利其回到教学一线,能有效地将儿童文学融于语文教育。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小学语文教师,仅仅知道《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是不够的,还应该了解中外现当代儿童文学名著,因为这些作品其内容更易被当代儿童所接受,更易唤起他们的审美情趣。同时,当代儿童文学名著也能帮助小学语文教师从中把握当代儿童的心理,更新教育观念,领悟到有益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总之,儿童文学之与儿童不仅仅是闲暇时的文化消遣品,完全可以也应该引进语文教育,使其成为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读物。

参考书目:《湖南教育》2001年4月52页

《湖南小学教师》2001年6月1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