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陈章武管理经济学第8章

陈章武管理经济学第8章

陈章武管理经济学第8章
陈章武管理经济学第8章

第八章政府与企业

市场的价格机制在经济运行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象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企业是在市场的环境中作出相应的决策。但看不见的手也有着种种的局限性,市场的缺陷迫使政府要加强对市场的干预和管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企业的管理经营决策不仅需要考虑微观的市场经济环境,也要考虑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环境。全面系统讨论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超出了本课程的范围,本章侧重讨论市场缺陷,以及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进而对企业的引导和管理。

第一节市场缺陷

市场的缺陷不仅表现在市场机制的失灵引起了市场机制的故障,还表现在市场机制对公共品管理的失效,以及市场机制不能兼顾公平与效率。

一市场失灵的原因

在看不见手的指引下,理想化的市场有使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状态的能力。这最优状态就是帕雷托最优。

那么,市场的均衡状态是不是帕雷托最优?帕雷托最优能否通过市场竞争来达到?利用埃奇沃思箱图(Edgeworth-box)可帮助我们进行分析。

假定一个经济社会只有两个消费者A和B, 他们可以选择两种供给总量既定的产品X和Y。这就可以根据他们的偏好给出两族无异曲线线图。如图8.1.1所示:

图8.1.1 帕雷托最优选择

消费者A以右下角Oa为原点,消费者B以左上角OB为原点。图中横轴长度代表了全部的X,纵轴的长度代表了全部的Y,图中的任一点就代表了A和B分别在两个坐标系中消费的X和Y的量,两者之间的和正好是全部的X和Y的量。应用第二章中所学的知识,IA1,IA2,IA3…是代表消费者A不同效用水平的无异曲线族,离OA点越远, 效用越高;把图旋转180度,IB1,IB2,IB3…是代表消费者B 不同效用水平的无异曲线族,离OB点越远,效用越高。如果在起始时,A和B对X 和Y的拥有由W点来代表,W点正好是IA2和IB2的交点。在W点,A和B是否都得到最大的满足了呢? 他们之间能不能发生交换使得他们各自的利益都得到改善呢 ?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消费者A用手中的Y去交换消费者B手中的X,若沿着IB2线交换,A的效用不断提高,而B的效用保持不变;若沿着IA2线交换,B的效用不断提高,而A的效用保持不变;若沿着图中V的方向交换 ,A和 B 的效用都在提高。这过程被称作是帕雷托优化过程。但到了M点或N点, 两者的无异曲线相切时,若再要进行交换,都会损害其中一人的利益。我们说这点为帕雷托最优。每一个消费者的无异曲线有无数条,也就有一系列的切点,一系列的无数帕雷托最优点,把它平滑的联结起来,得到了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叫"契约线",这是帕雷托最优点的轨迹。在"契约线"上,A和B的无异曲线相切,他们消费X和Y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这过程说明在达到"契约线"以前,他们之间的交换是有效的,是帕雷托优化过程。

完全的市场机制能使市场达到均衡,而达到的均衡是帕雷托最优。这在经济学中被称作为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帕雷托最优为衡量经济运行的效率提供了一个标准。如果一种资源的配置还没有达到帕雷托最优,那就存在着某种方法来改进资源的配置,至少可使其中一些人的境遇变得更好,而又没有损害其他人的利益。经济学家们通常所讲到资源

配制的效率,一般就是以帕雷托最优来衡量的。

但要达到帕雷托最优,要有一系列的假设前提条件,这些条件可以归结成三条:

(1)假如有足够的市场;

(2)假如所有的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按竞争的规则办事;

(3)假如存在均衡的状态。

而当实际情况不附合这三条假设条件时,市场在资源的配置方面效率就降低,出现市场失灵。

实际情况是一旦离开了理论的探讨,走进现实的经济生活中,这三个假设前提条件至少有一条不能成立,市场失灵也就有了必然。市场失灵表现为机制的故障,主要有:市场竞争不完全;市场供求非均衡;市场信息不对称。

二市场竞争不完全

市场的完全竞争要求市场参与者都必须按竞争的规则行事,价格由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所决定。参与者都遵循最优化的行为,在预算的约束下,消费者追求效用的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但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消费者不一定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人们必须时时小心的对自己的行为加以限制,加以规范。人们也越来越多的认识到,每一个人都追求各自的效用最大化,其结果不仅不能导致理想的最优状态,而只能是导致混乱。因此,消费者能有一个满意的结果就不错了,不一定是最优。即使消费者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但作出的决策并不能保证每次都是正确地体现了效用最大化的目标。人们常常在许多事情上犯错误,将一个心理健全的成年人意志都当作理性的,不会犯错误的,那是不切实际的。

生产者也不一定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的。近来有许多经济学家研究发现,有很多生产经营者并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尤其是随着技术的进步,企业规模的扩大,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具有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的经营者们就往往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希望有一个所有者满意的利润就行了,而是在追求销售量最大化,追求市场份额最大化。

市场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优胜劣汰。劣者在竞争的过程中被淘汰,优者在竞争的过程中不断的壮大,这就有了集中的趋势。这竞争导致的集中趋势也就破坏了竞争。对于有明显规模经济的行业,更容易走向自然的垄断。在市场上,单个参与者所掌握的资源比起可获资源的总量只是极小的一部分,那么,他们一般就无法去任意操纵价格,而只能随行就市,按竞争规则行事没有什么损失。但一旦他占有的资源占据重要的份额,有了一定程度的垄断,垄断者就能影响价格,并从中得到好处。市场优胜劣汰的结果就破坏了按竞争规则办事的假定。不同市场结构的竞争分析,说明了市场竞争的不完全。

三市场供求非均衡

帕雷托最优是假定存在市场的均衡,市场均衡的主要含义是市场上的供求相等。在市场上,经济行为者都会接受一种价格信号,并且假定他们都会在那个价格上与他们想要进行交易的对象展开交易活动。在均衡的价格体系下,需求量与

供给量在交易中是相等的。这里强调的是,参与该交易的个人都被假定为是接受给定的价格,然后,相应地按照这给定的价格来决定自己关于购买与销售量的选择。但实际上并没有人来掌管价格决策。供求双方是根据价格信号来作出数量决策,而给予市场的数量信号确并没有利用。这样对市场上表现出来需求量与供给量来说,交易不可能使它们正好就相等。交易执行的是自愿原则,即没有一个行为者会在市场上被强迫去从事自己非自愿的交易,这是非常自然的,并且在大多数的市场上得到实际地印证。只有在一些劳动力市场会有一些例外,因劳动力市场上受更为复杂的契约合同的制约。那么交易双方的交易额是由需求量和供给量中少的一方决定的。可表达为:

d* = S* ≤ min (d,s) (8.1.1)

8.1.1式中d*和s*分别表示交易量,dh s分别表示由价格决定的需求量与供给量,8.1.1式被称作为短边原则。供求之间是按照短线原则来配置资源的。在供给约束的场合,作为需求方面临着供给的有限,从而不得不为获得供给而投入更多的力量;在需求约束的场合,作为供给方面临着市场的有限,从而不得不为实现自己的销售而投入更多的力量。从全社会来说,就是对资源的超正常使用。对资源的超正常使用是资源配置不当的一种表现形式。

市场供求的非均衡还表现为供给和需求对价格时间响应的不对称。价格变动与需求变动之间几乎不存在时滞,市场价格一有变动,需求的数量也就立即作出相应的理性的变动,形成新的有效的需求。但供给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就不一样了,价格变动时,有效的供给不能同步发生变动。如价格上升,有增大供给的愿望,但不一定有立即增大供给的能力,要等待产品的一个生产周期,供给的能力才能成为现实,形成有效的供给;若价格下降,会有立即减少供给的愿望,但若产品是不易保存的产品,那也只得忍痛以低价出售原来在较高价格下才愿意出售的全部产品。这种供求对价格变动的时间响应不对称,会引起市场价格和成交量的波动,破坏了市场的稳定均衡。

农产品市场上就常出现产量与价格波动的现象。如某城市的西瓜的供求情况如图8.1.2(a)所示,假定原西瓜市场上供求是均衡的,均衡价格为Pe,均衡的产

量为Qe。后因营养科学广为人们接受,人们对西瓜的偏好改变,对西瓜的需求曲线由D移到D',而西瓜的供给一时难于增加,因此,西瓜的当年价格就由Pe上升P1。瓜农对价格P1作出理性的反应 ,西瓜的供给量应当是Q2,但有效的供给量要到下一年才发生。但到了下一年西瓜上市时,才发现供过于求。西瓜很难长期储存,为了及时卖掉,不得不将价格降到P2,并以价格P2作出再下一年的有效供给量Q3。但到了第三年, 又求大于供,价格上升到 P3,并据此作出第四年的有效供给量Q4。……。如此周而复始地变动,交易点沿着F、G、H、I、J、K、L、M……的路线变动,逐步的向E'靠拢。价格和产量变动的幅度越来越小,理论上可收敛在E'点,终将达到市场的均衡状态。但实际上还会有新的波动因素,很难达到市场的均衡点。

( b )

图8.1.2 市场的蛛网模型

西瓜的供求曲线也可能如图8.1.2(b)所示,发生类似的需求变动时,交易点E 沿着F、G、H……的路线,逐步的向外扩散,这时价格和产量的变动幅度越来越大,永远也到不了均衡点,达不到均衡的状态,这是一个发散的过程。

当然也有可能西瓜的供求曲线正好如图8.1.2(c)所示的情况,交易点沿着E、F、G、H、E的路线周而复始的变动。价格和产量是以相等的幅度持续地的变动。也是永远也达不到均衡的状态。

供给和需求对价格信号时间响应的不对称,会引起价格和产量的振荡,这称为珠网模型。由此可以看到,市场上供给和需求量正好相等的情况是偶然的,供给和需求量不相等才是经常的,一般的情况。从蛛网模型中也可以看到,如果对商品的价格能有一个很好的预期,可以减少价格和产量的振荡,较好地达到市场的均衡。要作出很好的预期,要有足够的信息,足够的信息要有充分的信息市场,可惜信息市场也存在很大的缺陷。

四市场信息不对称

完全竞争市场的模型是假定了个人对市场是有完全的了解。他们知道各种可供选择的消费和生产机会,知道市场上各种商品以及它们的价格。消费者知道商品的特性和特点,以及自己对各种商品组合的偏好,从而作出最合理的选择。生产者知道各种可供选择的生产技术,知道生产要素的生产能力,知道所用要素的价格和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价格,从而作出优化的选择。但在现实上是不可能的。消费者无法知道他想知道的一切,生产者也不可能作出最有利的选择。生产者要挑选有能力的劳动者,凭面试不能完全探明一个劳动者的能力,文凭可以作为一个依据,但文凭作为判据并不总是对的,文凭提供的信息也并不完全。信息总是

不完全的,消费者和生产者所作的选择就不一定最优。

信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作出判断,谁的信息掌握得齐全,掌握得的准确,谁在经济活动中就能赢得胜利,就能获得更多的利润。谁的信息掌握得不够,不准确,谁在经济活动中就要失败,就要破产。有了信息也可│使市场更好地走向均衡。信息是有价值的,可以当作一种商品,人们会愿意够买它。帕雷托最优的第一个假设条件就是要有足够的市场,尽管这“足够”没有明确的准则,但可以有一个一般原则,这“足够”是要求:当一个经济行为者关心和另外至少一个经济行为者可相互作用的某物,那么此物就必须有一个市场。在这个意义上信息必须有一个市场, 否则,市场就不“足够”。

但信息作为一种商品,形成一个市场,它的市场和一般的商品市场就不一样了。在商品市场上,当你要够买一件衣服,你可以仔细地看,仔细地挑,还可以穿一穿试试。甚至可以穿回家,让家人评头品足一番,不行还可以退换。买卖双方是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讨价还价。但在信息市场上情况就不一样了,你要购买信息时就没有条件这样做了,买卖双方的地位是不对称的。卖者也许会说“相信我,我将告诉你一个重要的信息,你出一个价。”你也许会说“你不告诉我,我怎么知道信息值什么价,我不能出价。”偿若卖者将信息先提供了,说:“我都告诉你了,请付钱吧!”买者的反映也许是:“这信息我早就知道了,一文不值。”这种供求双方对信息了解的不对称,决定了信息市场不能均衡。

信息市场的不对称还表现在次品市场上。你也许已经注意到,一件耐用消费品,一台彩电、一只冰箱,即使只买了几个月,甚至几天,你要再卖出去,就要折价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或更多。为什么对一个如此新的“二手货”要打如此大的折扣。这当然是一件崭新的物品在心理上是一种满足,但还有一个原因,是在次货市场上,卖者比买者更了解商品的质量。价格下降时,隐含着质量在降低,因而对它的需求也在降低,对于次货的需求不仅依赖于它的价格,而且依赖于它的质量,卖者对次货的质量有不信任感。卖者比买者知道更多关于次货的信息,这被看作次货市场有不对称的信息。在现实的市场上,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在市场信息不完全时,企业的名声或信誉在激励企业提供优质产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名誉是一种保证形式,有无形的价值。只要企业不是只做一锤子买卖,那它就会十分珍惜自己的名誉。

五公平与效率

市场缺陷不仅表现在帕雷托最优的假设条件不能实现,从而市场失灵,市场机制上出现故障,迫使资源配置的效率降低,而且,市场机制对于公共品的管理在一些方面是失效的。市场的缺陷还表现在不能兼顾公平和效率。

如果说市场机制的故障和经济活动的外部性是属于市场机制上的缺陷的话。市场的运行机制不能解决贫富悬殊,不能兼顾公平和效率就是市场的痼疾。市场的竞争,优胜劣汰是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尽管,市场上帕雷托最优的假定条件不能完全满足,从而达不到帕雷托最优,对效率会有所影响,总的说来,市场机制对提高效率还是有所作为的。但对于社会公平方面的作为就正好是另一回事。各人的天赋条件不同,社会环境各异,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富有者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不断加强,变得更加富裕,贫穷者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不断减弱,变得更加贫穷,势必是两极分化,贫富悬殊。市场竞

争是天然有利于强者。事实上,帕雷托优化选择是承认资源的原始占有为先决条件的。图8.1.1中,首先假定了资源的原始配置在W点的位置,在此条件下,如何有效地交易,如何有效地选择,如何有效地生产,如何有效地分配。在市场机制下,是可以努力做到帕雷托优化意义上的有效,但或许并不公平。若A在交易前占有一切,交易后仍拥有一切,B在交易前一无所有,交易后仍一无所有,甚至处境更惨,因为弱者在交易中处于劣势。

为了衡量一个国家的贫富差距,美国统计学家劳伦茨(Lorenz)提出著名的劳伦茨曲线。见图8.1.3所示,以横轴表示人口累计百分比,纵轴为收入累计百分比。当收入是完全平均分配时,劳伦茨曲线是通过原点的45°线OL。当收入是完全不平均分配时,全国所有的收入全部集中于一个人之手,“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率土之宾,莫非皇臣。”劳伦茨曲线就是OHL折线,实际情况是介乎于这两者之间。由ODL和OL 所包围的不平均面积 A ,和三角形 OHL 的面积 B 之比,称作基尼系数 (Gini efficient),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富差距。设g为基尼系数。

g = A/B (8.1.2)

图8.1.3 劳伦茨曲线

市场机制解决不了贫富悬殊问题,这是市场竞争的痼疾,也是经济学的又一个题。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从总体上讲城乡人民生活水平都不断有所提高,但贫富之间的距离也有所加大。农村的数据收集有些困难,这里利用城镇居民的数据, 表8.1.1是历年来对城镇居民抽样调查,居民年收入分类统计表,居民以户统计,按收入多少共分七类。

表8.1.1 我国历年城镇居民抽样调查年收入分类统计表

———————————————————————————

——————————————————————————-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87,1989,1991,1993

利用表8.1.1的数据就不难计算出反应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别的基尼系数,如表8.1.2所示。其中1982年和1984年的数据来自1983和1985年中国统计年鉴,由于统计的口径不完全一样,原始数据就不再给出。

表8.1.2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别的基尼系数

年份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基尼系数0.146 0.163 0.163 0.171 0.173 0.179 表8.1.2中的数据表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城

镇居民收入差距是在逐步加大。这只是反应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 没有包括农村的情况,若将我国广大农村的农民收入也计算进来,全国的基尼系数还要进

一步加大。这与我国目前个人收入分配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相一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使我国的经济有更快的发展,是附合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当然,贫富的差距也不能太大,先富要带动后富,为落后地区多作贡献。政府对贫富的过分悬殊要加强控制,靠市场是无所作为的。目前还不能说我国的贫富差距已经是很大了,美国1986年的基尼系数为0.378。

第二节政府干预

由于市场的种种缺陷,经济活动仅靠市场来调节是不行的,还需要政府干预。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同时,要培育市场体系、监督市场运行和维护平等竞争,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国有资产和监督国有资产经营,实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主要采用经济方法,而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可以用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来概括。本节仅就政府实行干预的税收、反不正当竞争和行业管制等有关措施,以及企业相应的经营决策展开讨论。

一税收

公平与效率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主题,在注意效率优先时,必须兼顾公平。单纯的市场配置可能导致一些人成为亿万富翁,而也会使另一些人一无所有,造成社会收入的巨大不平等。而且,老弱病残孤寡者要有所养,年幼的儿童也要有照顾。同时,大量的公共品项目所需的资金也无法从市场筹集,同样需要政府的财政补贴。这需要政府利用手中特有的权威对收入进行再分配,切实可行的一种手段就是税收。

政府的税收可以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直接税的纳税者和税收的实际承担者是一致的,主要是所得税、遗产税等;间接税的纳税人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向他人转嫁税收,主要是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

税收机制的优劣大体上可从五个方面来判断:

(1) 公平。公平的定义很困难,是一个规范的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判断价值标准,作为一个公共政策就常常引起激烈地争论。经济学家给出了两个尺度来定义公平:横向尺度和纵向尺度。横向尺度是具有同等工作能力或具有同等劳动结果的人应得到同样的报酬,缴纳同样的税金;纵向尺度是高收入者缴纳更多的税金或以更高的税率来缴纳税金。高收入的人以高税率来缴纳税金被称作累进税率,它是以能力原则为主,随着收入的变动而变动的一种比例税率,是将两个尺度结合考虑的结果。

(2) 效率。效率是税制的第二个重要判断标准,它应尽量减少对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干扰。过高的增值税会打击生产者的积极性,过高的所得税会打击富有者的积极性,从而降低经济效率,使可分配的总量减少。效率与公平之间常有矛盾,需要权衡考虑。

(3) 简便。要尽量减少政府和纳税人在交税上所化的时间和精力,降低征税成本。

(4) 灵活。税制也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在经济环境变化时,税率也应能作相应的适当调整。

(5) 透明。税收应有明确的规定性,它应让每一个纳税人确切的知道他们为什么要纳税,要按什麽比例纳税。

企业对于政府的税收也会有相应的对策。在遵纪守法,照章纳税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所缴纳的税收是一种合理合法的避税行为,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要详尽研究。政府可根据企业的避税行为来制定政策,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如对于企业的

利润,若用于扩大再生产,则以较低的税率征收,若用于企业职工的奖酬金,则以较高的税率征收,这样就可引导企业多积累少消费。

企业对于政府征收的间接税的转嫁情况,要视产品的供求弹性而定。政府向生产者征收增值税,企业可将这税额列入成本,若每单位产品征税t元,则生产的平均成本就上升t元,供给价格也上升t元,供给曲线将上移 t的距离。如图8.2.1(a)所示,供给曲线由S0移到S1,市场均衡点从E0移到E1,市场的价格由P0上升到P1。

(a)需求富有弹性供给缺乏弹性 (b)需求缺乏弹性供给富有弹性

图8.2.1 税收负担与供求弹性

在未征税前,消费者每单位产品付出P0,现在要付出P1,比税前增加P1-P0,而生产者原来每单位产品的收益为P0,现在每单位产品的收益为P1'=P1-t。这就是说,消费者对每单位产品征收的t元税中实际负担了P1-P0,而生产者实际负担了P0-P1'。

图8.2.1(a)和(b)给出了不同供求弹性,消费者和生产者对税收负担比较。从需求方面来看,需求价格弹性愈大,消费者的实际负担就愈小,当需求价格为完全弹性时,消费者负担的税额为零;当需求价格弹性愈小,消费者的实际负担就愈大,当需求价格为完全无弹性时,消费者实际负担了全部税额。如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需品通常都缺乏弹性,对生活必需品征税,税收的负担就大部分转移到消费者身上。从供给方面来看,情况也类似,供给价格弹性愈大,生产者对税收的实际负担就愈小,反之就愈大。这里的弹性大小是供给价格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相比较而言的。政府在制定税收政策和企业在作出相应决策时,要充分注意考虑间接税的转移特点。

二反不正当竞争和限制垄断

竞争是市场经济体制普遍的现象、明显的特征,没有了竞争,生产者没有了动力,消费者没有了选择,市场也就没有了活力。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就得不到实现。为了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保证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和限制垄断,世界上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大多数都制定了反不正当竞争和限制垄断的法律条规。

我国为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康发展,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于1993年9月2日通过并公布,自1993年12月1日起施行。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在市场交易活动及相关领域中,违反法律、法规、诚实信用原则和道德准则,采用欺诈、引诱、抵毁、干预和利用等不正当的手段谋取非法利益,损害国家、竞争对手和消费者的利益,扰乱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的行为。这里的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主要表现为:

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姓名,引人误认是他人的商品;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或使用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使购买者误认是该知名商品;在商品上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等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

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以排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

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的正当经营活动,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

经营者采用财物或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

经营者利用广告和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经营者采用不正当手段侵犯商业秘密。

经营者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来排挤竞争对手。

经营者违背购买者的意愿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条件。

经营者以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或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或抽奖式有奖销售的最高奖金超过五千元。

经营者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投标者招标者串通投标,抬高标价或者压低标价,以排挤竞争对手的公平竞争。

对此种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进行监督检查。国家鼓励、支持和保护一切组织和个人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社会监督。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要依法处置。

限制垄断是保护公平竞争的又一个重要措施。对于单个竞争者来说,他们在参与竞争时往往有想通过垄断和滥用自己的市场优势来削弱对方和排除竞争对手, 以便使自己获得最大的利润倾向。这就使公平自由竞争的局面遭到破坏。因此,世界各国的法律都从保护公平竞争出发,制定反垄断法或禁止垄断法来限制垄断,确保市场经济的竞争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活中,同样也存在垄断,但

在我国的现行法规中还没有统一的法律概念的垄断定义。

一般认为垄断是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社会公共利益,通过合谋协议,按排或协同行动,或者通过滥用市场优势地位,排斥或控制其他正当的经济活动,在一定的生产领域或流通领域内实质上限制竞争的行为。概括起来有协议垄断和优势垄断两大类。

协议垄断是竞争者彼此达成协议或默契,商订垄断价格,划分销售地区或购

买范围,联合抵制交易,串通投标等等。通过协议垄断,把其他竞争对手从市场上排挤出去,从而确立自己在市场上的支配地位,并以此来支配市场,损害消费者和其他生产者的利益。因此,各国的反垄断法都有对协议垄断有明令禁止。美国第一部反垄断法──谢尔曼法(Sherman Act)就是一反勾结,二反垄断。

优势垄断是指在市场上占支配地位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凭借自身的经济实力对其他企业、公司施加影响,限制其进入市场或按优势者的要求行事,妨碍公平竞争。主要表现是:直接或间接地强迫其他企业接受不公平的收购价格、销售价格或其他交易条件;对生产、销售或技术发展施加对消费者不利的限制;在同样的交易中,对其他交易对象采用不同的条件,从而使他们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以对方接受额外的义务作为订立合同的条件等。

滥用市场优势的行为,世界各国也都是严格禁止的。这里强调的是市场优势,这样,确认市场优势地位的标准也就成了反垄断法规定的主要内容。市场优势通常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市场规模达到法令规定的年销售额;第二,市场占有达到法定比例;第三,给市场造成危害。但如是中小企业通过应用新技术手段生产了新产品,一时取得较大利润,对此,一般不予禁止。

三政府管制

政府管制是政府对市场干预的又一个主要工具。它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的不同在于: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是用于竞争可能存在而被人破坏的领域,而政府管制则用于竞争难以存在的领域。

政府实行管制的主要理由是:

(1)管制自然垄断。当某行业存在自然垄断时需要政府管制。自然垄断行业天生适宜独家经营,由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原因,独家经营的成本比多家生产的成本低,这对社会也更有利。反过来说,若开始时存在若干家小企业分散生产,也不能长久,大企业迟早要挤垮小企业,竞争很难存在。在这竞争难于存在的领域需要政府管制。

(2)防止过度的竞争。当一个行业只有少数几个企业时,竞争会异常的激烈,尤其是价格竞争,你降价,我也降价,早晚会都破产。这时需要政府管制,设置最低限价,避免自相残杀。

(3)提供全面服务。全面服务(Universal Service)是指以合理的价格面向所有的消费者,也包括边远地区的消费者提供服务。边远地区的消费者人数少,服务的成本就可能很高。例如邮电通信,到边远地区送一封信的成本要远高于在大都市里送一封信。要使服务保持在同一个水平上,就要保证邮电系统内部有能力调剂,把在利润丰厚地区赚的钱补贴到不赚钱的地区。政府必须出面保护该邮电系统在利润丰厚的地区能赚到钱,为其市场看门,不许外人进入。这样,政府不仅要对价格进行管制,而且要对市场的进入实行管制。

(4)保护消费者及企业职工。政府管制是要保护消费者和企业职工的利益,防止他们被业主所欺骗。

政府管制所常用的手段主要有二个:价格管制和市场进入管制。

价格管制的办法从理论上讲有两类选择:边际成本定价和平均成本定价。政府管制的边际成本定价就是规定价格等于边际成本。边际成本定价对全社会来说是最优的,最后一个单位产品给社会带来的效益正好等于该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从全社会讲,这样的产量是最优的,最可令人满意产量。但这有一个致命的问题:许多被政府管制的行业往往都存在显著的规模经济,长期平均成本不断的递减,平均成本下降,边际成本就一定低于平均成本。这时,若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就必然低于平均成本,企业发生亏损。因此,边际成本定价虽好,但常常不可行。

平均成本定价是一个可能的替代方法。价格等于平均成本,企业盈亏平衡,经济利润为零。平均成本定价也有缺陷,所确定的产量对全社会来说不一定是最优的产量,而且对平均成本的确定也有一定的困难。

近年来,拉姆齐定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具有规模经济的行业,如要企业不亏损,价格必须高于边际成本,给企业一条活路,别无他法。那么价格比边际成本高多少?这就应用拉姆齐定价法则,某产品高于边际成本的百分比应当与该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成反比。大多数经济学家已经在理论上接受了这一法则,并开始在某些方面付诸实施。

市场进入管制的主要办法是政府发放经营特许证。

政府管制对市场经济的效率会有一定的影响。政府要实行管制,要有一定的法律程序,这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价格管制扭曲了价格信号,使消费者作出错误决策,同样是一个损失;价格管制没有给企业提供一种提高效率的激励,这又是一个缺陷。市场机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优胜劣汰,给企业压力和希望,时时刻刻的鞭策企业提高效率,力争上游。价格管制把这种激励作用削弱了, 企业反正只能得到平均收益,努力不会多得,偷懒不会少得,为什么还要努力呢?

如何使政府管制既不使企业获得过多的经济利润,又要对企业有一定的激励,近年来经济学家提出过许多建议:如制定考核企业经营的标准, 使经营好坏不同的企业获得不同的收益率;把管制的调整制度化,每隔一段时间对管制价格进行调整等。努力权衡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

小结:

理想化的市场有使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状态的能力。资源配置的任何改变, 都不能使一个人的境遇变好,

而不使别人的境遇变坏。或者说,如果不减少别人的效用,便无法增加某个人的效用。则称这个原有的资源配置为帕雷托最优配置。帕雷托最优为衡量经济运行的效率提供了一个标准。

市场失灵表现为机制的故障,主要有:市场竞争不完全,市场供求非均衡,市场信息不对称。市场出现失灵就降低了市场在配制资源方面的效率。

市场机制解决不了贫富悬殊问题,这是市场竞争的痼疾。

市场缺陷需要政府的干预。

税收、反不正当竞争、反垄断、政府管制等是政府干预,保护市场竞争的手段。

市场缺陷市场失灵帕雷托最优埃奇沃思箱图

契约线短边原则蛛网模型劳伦茨曲线基尼系数直接税间接税反不正当竞争协议垄断优势垄断政府管制价格管制市场进入管制

管理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管理经济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律C. 2 C. 3、 上升 4 5 量C. 6、当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时,生产处于(C)A.劳动投入的第一阶段 B.劳动投入的第二阶段C.劳动投入的第三阶段 D.资本投入的第二阶段 7、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D)A.在开始时下降,然后趋于上升 B.在开始时上升,然后趋于下降C.一直趋于上升 D.一直趋于下降

8、从原点出发与TC曲线相切的直线的斜率(A)A.等于AC的最低值 B.大于MCC.等于AVC的最高值 D.等于AFC的最低值 9、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条件是(C)A.P=AR B.P=MRC.P=MC D.P=AC 10、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之间的主要区别是(C)A.厂商的广告开支不同 B.非价格竞争的手段不同C.厂商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 D.价格决定的机制不同 11产出 水平 12 13 14 15 益量 16 经济利润是销售收入减去机会成本。 17、需求量 需求量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够买得起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18、等成本曲线

等成本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投入要素的不同组合都不会使总成本发生变化。19、产品转换曲线 产品转换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任何点,都代表企业在资源给定的条件下能够生产的各种产品最大可能产量的可能组合。 20、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21 1 理5 6 22 23 1 24 在寡头垄断企业的行为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关系:1、如果一家企业提价,别的企业一般不跟着提价,如果一家企业降价,别的企业一般也跟着降价。2、这样首先提价或降价的企业不但不能从中得到好处,而且还要吃亏,因为如果对方降价,自己再降价这样竞争下去可能造成价格降到成本之下,最后两败俱伤。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管理经济学计算题及参考答案(已分类整理)

一、计算题 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为QD=260-60P,供给曲线为QS=100+40P。其中,QD与QS分别表示需求量和供给量(万斤),P表示价格(元/斤)。假定政府对于每单位产品征收元税收。①求税收后的均衡产量Q与消费者支付的价格PD以及生产者获得的价格PS。②计算政府的税收收入与社会的福利净损失。 解:(1)在征税前,根据QD=QS,得均衡价格P=, Q=164 令T=,新的均衡价格为P',新的供给量为QS',新的需求量为QD'.则有: QS'=100+40( P'-T) QD'=260-60 P' 得新的均衡价格为P'= 新的均衡价格为Q'=152 所以税收后的均衡产量为152万斤,消费者支付价格元,生产者获得价格元. (2)政府的税收收入=T×Q'=76万元,社会福利损失=(1/2)××(164-152)=3万元. 2.设砂糖的市场需求函数为:P=12-;砂糖的市场供给函数为P=。(P为价格,单位为元;QD、QS分别为需求量和供给量,单位为万千克)。问: (1)砂糖的均衡价格是多少 (2)砂糖的均衡交易量是多少 (3)若政府规定砂糖的最高价格为7元/万千克,砂糖的供求关系会是何种状况 (4)如果政府对砂糖每万千克征税1元,征税后的均衡价格是多少元/万千克7 解:(1)供求均衡时,即QD=Qs P=12-,P= Q D=(12-P)÷,Q S=P÷那么(12-P)÷=P÷解得P=(元) (2)Q D=Qs=(12-P)÷=15(万千克) (3)需求量:Q D=(12-P)÷=(万千克) 供给量:Qs=P÷=14(万千克)可见P=7时,Q D>Qs 所以,若政府规定砂糖的最高价格为7元/万千克,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4)设税后价格为P’,征税后新的供给曲线就应为: Qs=(P’-1)÷均衡条件为Q D=Qs (12-P’)÷=(P’-1)÷ P’=(元/万千克) 故税后的均衡价格为元。 、已知某人的生产函数U=xy, 他打算购买x和y两种商品,当其每月收入为120元,Px=2元,Py=3元时,试问:(1)为获得最大效用,他应该如何选择x和y的组合 (2)假设x的价格提高44%,y的价格不变,他必须增加多少收入才能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 ⑴因为MUx=y,MUy=x,由 MUx/MUy=y/x=Px/Py, PxX+PyY=120 则有Y/x=2/3 2x=3y=120 解得X=30 , y=20 (2)由MUx/MUy=y/x=Px/Py xy=600,解得 x=25, y=24 所以M1==3y=144 M1-M=24 2.若消费者张某的收入为270元,他在商品X和Y的无差异曲线上的斜率为dY/dX=-20/Y的点上实现均衡。已知商品X 和商品Y的价格分别为PX=2,PY=5,那么此时张某将消费X和Y各多少 消费者的均衡的均衡条件-dY/dX=MRS=PX/PY 所以-(-20/Y)=2/5 Y=50 根据收入I=XPX+YPY,可以得出270=X*2+50*5,X=10 3.某人每周花360元买X和Y,Px=3,Py=2,效用函数为:U=2X2Y,求在均衡状态下,他如何购买效用最大 解:max:U=2X2Y 360=3X+2Y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得:W=2X2Y+λ(360-3X-2Y) dW/Dx=MUx-3λ=4xy-3λ=0

管理经济学及答案

《管理经济学》课程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微观经济学认为,企业行为的唯一目标是(B) A. 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 B.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 C. 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 D.追求企业持续发展 2.销售收入与产品价格之间的关系为(C) A.产品价格上涨时,产品销售收入一定增加 B.产品价格上涨时,产品销售收入一定减少 C.产品价格上涨时,产品销售收入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D.产品价格上涨时,产品销售收入一定保持不变 3.导致需求量沿商品的需求曲线变动的现象发生的情况是(D) A. 购买者的收入增加时 B.其它商品价格变化时 C. 购买者的偏好变化时 D.当该商品价格下降时 4.消费者预期某种物品未来价格要下降,则对该物品当前的需求量会(B)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呈现波动状态 5.短期生产函数是指(C) A.生产函数中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 B.生产函数中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不可变的 C.生产函数中有的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可变的,有的固定不变 D.生产函数中仅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可变的 6.平均固定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C) A.递增 B.不变 C.递减 D.线性递减 7.短期情况下,厂商倒闭点是(A) A.P=AVC B.TR=TVC C.企业总损失等于TFC D.P>MC 8.影响供给量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D) A.产品价格 B.产品成本 C.生产者对价格的预期 D.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9.规模报酬递减是在( A)情况下发生的。 A.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B.不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C.连续地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 D.上述都正确 10.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成为“U”形的原因与( A)有关。 A.规模收益 B.外部经济环境 C.边际收益递减 D.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 11.寡头垄断厂商的产品是( C) A.同质的 B.有差异的 C.既可以是同质的,也可以是有差异的 D.以上都不对 12.企业定价的一般方法,不应包括以( D)为基础的定价方法。

管理经济学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专科《管理经济学》总共129题共270分 查看试题范围:显示已答试题仅显示答错试题仅显示 答对试题显示全部试题 一.(共129题,共270分) 1.管理经济学的创始人是().(2分) A.亚当斯密 B.乔尔?迪安 C.保罗.萨缪尔森 D.约翰.凯恩斯 ★标准答案:B 2.已知需求和供给方程Qd=50-8P和Qs= -22+10P则均衡价 格和均衡数量是()(2分) A.2, 18 B.2, 20 C.4, 18 D.4, 20 ★标准答案:C 3.下图是一簇无差异曲线图,图中U1,U2,U3分别代表不同 的效用水平,三者的关系是()(2分) A.U1>U2>U3 B. B.U 仁U2=U3 C.U1,U2,U3没有可比性 ★标准答案:B 4.需求的交叉弹性是衡量()。(2分) A.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物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B.某种物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的反应程度 C.一种物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对另一种物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变动的反应程度 D.—种物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标准答案:C 5.如果需求富有弹性,则价格增加,商品销售收益如何变 化?()(2分) A.收益增加 B.收益减少 C.收益不变 D.不确定 ★标准答案:B 6.在长期均衡时,完全竞争行业中的每个企业的经济利润()。(2 分) A.大于0 B.等于0 C.小于0 D.不确定 ★标准答案:B 7.等成本线的斜率(绝对值,横轴代表劳动)是()。 (2分) A.劳动的边际产量与资本的边际产量的比率 B.资本的边际产量与劳动的边际产量的比率 C.劳动的价格与资本的价格的比率 D.资本的价格与劳动的价格的比率 ★标准答案:C 8.需求价格弹性总是()(2分) A.正值 B.负值 C.零 D.一 ★标准答案:B 9.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那么提高价格会使销售收入 ()(2分)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或上升或下降 ★标准答案:B 10.交叉弹性为()时,说明X产品价格的变动对Y产品的需求量没有影响,表明这两种产品互相独立,互不相关。 (2分) A.大于零 B.小于零 C.等于零 D.不一定 ★标准答案:C 11.导致需求量沿商品的需求曲线变动的现象发生的情况 是()。(2分) A.购买者的收入增加时 B.其他商品价格变化时 C.购买者的偏好变化时 D.当该商品价格下降时 ★标准答案:D 12.在寡头垄断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不是通过( )。(2 分) A.价格 B.非价格 C产品差异化 D.广告竞争 ★标准答案:A 13.如果企业出了一种新产品,目标是先占领市场,或者

管理经济学:第八章、长期投资决策练习题(附答案)

第八章、长期投资决策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和获利的可能性对企业来说十分重要而其结果又不可逆转的是___( C ) A.生产 B.销售 C.决策 D.售后服务 2.企业的投资是指当前的一种支出,这种支出预期将来能有收益,时间较长,因而必须考虑到投资具有___( B ) A.确定性 B.风险性 C.稳定性 D.短期性 3.下列哪项不是投资与经营费用的区别? ___( D ) A.赢得收益的时间长短不同 B.对货币时间价值的重视程度不同 C.对未来不确定性重视程度不同 D.是否是企业的一种支出 4.投资决策的基本分析方法是___( C ) A.差量分析法 B.比较分析法

C.边际分析法 D.成本效益法 5.最优的投资量水平是___( C ) A.边际成本最低的点 B.边际收益最高的点 C边际资金成本与内部回报率相等的点 D.边际收益最低的点 6.净现金投资量是___( A ) A.因决策引起的投资的增加量 B.总的投入量 C.固定资产投资量 D.流动资产的增加量 7.计算净现金投资量,要在___原理的基础上进行。( B ) A.边际分析法 B.增量分析法 C.总量分析法 D.最大量分析法 8.税后净现金效益量等于___( D ) A.税后利润加上折旧 B.税后利润 C.税后利润的增加量 D.税后利润的增加量加上折旧的增加量

9.下列公式中正确的是___( C ) A.NCB=△P+D B.NCB=P+△D C.NCB=△P+△D D NCB=P+D △表示增加量 P—利润 D—折旧 10.投资决策分析中,要通过对各年净现金效益的总现值和___比较来确定。( C ) A.资金成本 B.总投资量 C.净现金投资量 D.固定资产投资量 11进行投资决策时,现在的1元钱比未来某一时点上的1元钱价值___( B ) A.一样 B.大 C.小 D.难以确定,视情况而定 12.贴现率为i,时间为n,Sn为某笔钱n年后的价值,PV为该笔钱的现值,则___( B ) A.PV=Sn(1+i)n B.PV=Sn (1+i)n C.PV=Sn?i?n D.PV=Sn(1+i)?n

管理经济学复习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总产量曲线的拐点处,有:(D ) A.总产量最大 B.平均产量最大 C.边际产量为零 D.边际产量最大 2. 利息支付,财产税和折旧都属于( C ) A.可变成本B.短期成本C.固定成本D.以上都对 3. 请对下面两句话的对错进行判断:答案:a Ⅰ. 在长期内初级铜的供给比在短期内更有弹性 Ⅱ. 在短期内再生铜的供给比初级铜更有弹性 a) I 和II 都是正确的 b) I 正确,II 错误 c) I 错误,II 正确 d) I 和II 都是错误的 注意理解: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 4. 如果某厂商的需求曲线D=P=AR>MR,则可判断该厂商为:(D ) A.完全垄断 B.垄断竞争 C.寡头垄断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5.随着产量的增加,其数值会不断下降的成本是:..................................(. B ) A.固定成本 B.平均固定成本 C.平均变动成本 D.边际成本 6.随着产量的增加,AC、AVC、MC到达最低点的顺序为:......................(B ) A.MC 、AC、AVC B.MC、AVC、AC C.AC、MC、AVC D.AC、AVC、MC 7.已知产量为8个单位时,总成本为80元,当产量增加到9个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1元, 那么此时的边际成本为[B] A.1元 B.19元 C.88元 D.20元 E.无法确定 8、若商品价格上升2%,其需求量下降10%,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 B )A.缺乏弹性的 B.富有弹性的 C.有单位弹性的 D.无法确定 E.具有无限弹性

1

管理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管理经济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就是符合题目要求得,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得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研究管理经济学得目得就是( A ) A.解决企业决策问题B、发现企业行为得一般规律C、谋取企业短期赢利最大化?D、揭示价格机制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用作判断资源就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得成本概念就是(B A、会计成本?B、机会成本C、固定成本D、沉没成本 3、在某一时期内彩色电视机得需求曲线向左平移得原因就是( C )A、彩色电视机得价格上升B、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得预期价格上升C、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得预期价格下降D、黑白电视机得价格上升 4、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得价格发生变化时,这两种商品得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得需求得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B)A、正数?B、负数C、0D、1 5、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作用下,边际产量会发生递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增加相同数量得产出,应该( C )A、停止增加可变生产要素?B、减少可变生产要素得投入量C、增加可变生产要素得投入量?D、减少固定生产要素 6、当劳动得边际产量为负值时,生产处于(C)A、劳动投入得第一阶段B、劳动投入得第二阶段C、劳动投入得第三阶段D、资本投入得第二阶段 7、随着产量得增加,平均固定成本(D)A、在开始时下降,然后趋于上升B、在开始时上升,然后趋于下降C、一直趋于上升?D、一直趋于下降 8、从原点出发与TC曲线相切得直线得斜率(A) A、等于AC得最低值B、大于MC C、等于AVC得最高值?D、等于AFC得最低值 9、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条件就是(C)A、P=AR?B、P=MR C、P=MC D、P=AC 10、寡头垄断与垄断竞争之间得主要区别就是(C) A、厂商得广告开支不同?B、非价格竞争得手段不同C、厂商之间相互影响得程度不同?D、价格决定得机制不同11、当成本相同时,垄断厂商与竞争厂商一致得就是( A )A、利润最大化目标?B、产出水平C、生产效率?D、长期得经济利润 12、如果某新产品顾客弹性小,而且具有试制期长与规模经济不显著等特征,那么该新产品定价策略适合于( B ) A、渗透定价?B、撇油定价C、心理定价?D、折扣定价13、如果中间产品具有外部市场(完全竞争),中间产品转移价格应( C )A、大于市场价格?B、小于市场价格C、等于市场价格D、大于边际成本 14、如果管理者能够预测执行决策将来可能会得出得几种结果与每种结果得概率就是多少,这种决策叫做( B )A、确定条件下得决策?B、风险条件下得决策C、不确定条件下得决策D、随机决策

《现代管理经济学》题库(第一章)

《现代管理经济学》题库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管理经济学是以()的观点研究企业。 A 人本管理 B 全面管理 C 经济学 D 行为学 答案:C 较易 2. 在经济学发展过程中,()是最为迅速和富有成果的研究领域。 A 厂商价值理论 B 现代企业理论 C 市场机制理论 D 成本利润理论 答案:B 较易 3. 所有的经济学问题都产生于()。 A 资源的稀缺性 B 经济效益的实现 C 成本效益核算 D 投入与产出关系 答案:A 较难 4. 传统的管理经济学是以()为基础扩展形成的一门应用学科。 A 新剑桥理论 B 新货币主义理论 C 新古典经济学的厂商理论 D 需求管理理论 答案:C 较易 5. 在经济学发展历程中,属于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的是()。 A 马尔萨斯 B 马歇尔 C 瓦尔拉斯 D 凯恩斯 答案:A 较易 6. 任何社会下,经济组织所面临的基本经济问题是()。 A 生产资源的获取 B 生产什么 C 生产成本的节约 D 需求创造 答案:B 较难 7. 管理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观点研究()。

A 企业管理 B 企业经营的一般规律 C 企业经营理论 D 企业资源运用 答案:A 较易 8. 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和管理学之间的联系表现在管理经济学的()。 A 理论基础来自经济学 B 对企业目标假设与经济学一致 C 研究对象都是企业行为一般规律 D 对企业环境假设与经济学一致答案:A 较难 9. 以新古典经济学为基础的企业理论的不足表现在()。 A 分析企业时,将企业看作一个“黑箱” B 仅解释了生产是怎样在企业内部组织的 C 仅分析了企业组织中存在的利益冲突 D 在假定企业规模既定下解释了企业兼并与分离行为。 答案:A 较难 10. 新古典经济学仅揭示了价格机制中的协调激励机制,而忽略了()。 A 为什么要有企业组织 B 企业环境的变化 C 企业外部效应的存在 D 企业资源的限制 E 企业决策的外部约束 答案:A 较难 二、多项选择题 1. 市场经济是利用()来调节经济的。 A 供求关系 B 计划 C 价值交换 D 价格机制 E 政府政策 答案:AD 较难 2. 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和管理学之间的联系表现在管理经济学的()。 A 理论基础来自经济学 B 对企业目标假设与经济学一致 C 基本分析方法来自经济学 D 对企业环境假设与经济学一致 E 对企业研究的目的与经济学一致 答案:AC

(完整版)第8章管理经济学

第8章 长期投资决策(计算题较多,其他题目占的比重比较小) 第1节 投资概念及投资决策过程 一、什么是投资 ? 投资概念:当前的一种支出,能在以后较长时间内带来效益。 ? 投资决策的特点: 1. 要计算货币的时间价值 2. 要考虑风险 二、投资决策过程:(简单了解) 1. 提出投资方案2. 估计有关数据 3. 评估方案并择优4. 实施和监控 第2节 货币的时间价值 一、单笔款项的现值 PV= n n i S )1( =n S × 现值系数(i , n ) 其中,PV (present value )是现值,i 为贴现率(资金成本);n 为期数(通常一年为一期); n S 为现在现值到第n 年末时的价值(本金+利息的和) 通过现值系数表,我们可以看,贴现率越高,现值系数就越小;时间越长,现值系数就越小;当贴现率为0时,现值系数等于1。 2002年4月13.某企业希望5年后得到8000万元,假定贴现率为4%,问这笔款项的现值是( ) A.7680元 B.6576万元 C.9733万元 D.8320万元 09年4月12.贴现率的大小会怎样影响一个现金流的现值?( ) A .贴现率越大,现值越小B.贴现率越小,现值越小 C.贴现率的大小会影响现金流未来的价值,但不影响其现值 D.贴现率的大小会怎样影响现值,要视具体数据而定 二、不均匀现金流系列的总现值 每年的现金流量是不相等,而且没有规律不规则的。这种现金流系列称为不均匀现金流系列。 假如第1年末到第n 年末每年的现金流量分别是R 1,R 2,…R n ,这一现金流系列的总现值为TPV

那么TPV= i)(1 R 1++22i)(1 R ++…n n i)(1 R +=∑=+n t t t i R 1 )1( 三、年金系列的总现值 年金即每年的现金流量都相等。即R 1,R 2,…R n 都相等。根据不均匀现金流总现值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得出年金系列总现值的计算公式为: () () ,1 1 1n t i n t TPV R R i ===?∑ +总现值系数 其中∑=+n t t i 1 )1(1 为总现值系数 第3节 现金流量的估计 一、估计现金流量的原则 1、现金流量原则 在评价投资方案时,必须用现金流量计算其成本效益,而不能用不属于现金流量的收支。 2、增量原则 在投资决策中使用的现金流量应是未来采用某一投资方案而引起的现金流量的增加 3、税后原则 只有税后的现金流量才与投资者利益相关。 二、现金流量的构成 ● 净现值投资量 ● 净现金效益量 ● 方案的残余价值 1、净现值投资量 指因决策引起的投资费用的增加量,包括:(简单了解) 2、净现金效益量 指投资方案在经营期内每年以现金流量计算的效益量 净现金效益量=销售收入的增加量—经营费用(不包括折旧)的增加量 若NCB 为净现金效益量;△S 为销售收入增加量;△C 为经营费用增加量;△P 为利润

管理经济学考研章节题库-第一章至第四章【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章节题库 第1章绪论 一、概念题 1.管理经济学 答: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主要服务于管理者的三个基本任务的解决:①生产经营什么;②生产经营多少;③怎样生产经营。其理论主要是围绕需求、生产、成本、市场等几个因素提出的。 2.边际分析法 答:边际分析法是进行经济、管理决策的一种基本方法。在这里,“边际”含有“边缘”和“新增”之意。根据这一方法,一个方案是否值得采用,不是看其全部收入是否大于全部成本,而是看其新增的收入(边际收入)是否大于新增的成本(边际成本)。根据边际分析法原理,利润最大化的决策规则是:使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 3.隐性成本 答:隐性成本是相对于显性成本而言的,是厂商本身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隐性成本与厂商所使用的自有生产要素相联系,反映着这些要素在别处同样能被使用的事实。隐性成本也必须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按照企业自有生产要素在其他最佳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收入来支付,否则,厂商会把自有生产要素转移出本企业,以获

得更高的报酬。隐性成本包括:①作为成本项目记入账上的厂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设备的折旧费;②厂商自己投入资金的利息、企业主为该厂提供的劳务应得的报酬。其中第二部分又被称为正常利润。所以隐性成本就是固定设备的折旧费和正常利润的总和。 4.经济成本 答:经济成本是为了进行经济分析或适应管理决策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成本概念,会计成本(显性成本)和机会成本(隐性成本)共同构成了经济成本。经济成本不同于会计人员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所使用的成本概念(会计成本),在经济分析中,对任何一项决策,经济学家们不仅要考虑该决策的会计成本,即显性成本,还必须同时计算该决策内在的一些成本,如为了采取该决策而放弃的其他决策所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即机会成本。经济成本虽然不同于会计成本,但往往以会计成本所提供的数据为依据。 5.正常利润 答:正常利润是指企业家如果把自己的才能和资本用于其他相同风险的事业可能得到的收入,也是企业为了防止这些资源向其他企业转移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支付。所以,从机会成本的角度看,正常利润属于成本,并且属于隐成本。 6.经济利润 答:经济利润是指属于企业所有者的、超过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所有要素的机会成本的一种收益。企业的会计利润,是厂商的总收益与会计成本的差,也就是厂商在申报应缴纳所得税时的账面利润。但是西方经济学中的利润概念并不仅仅是会计利润,必须进一步考虑企业自身投入要素的代价,其中包括自有资本应得利息、经营者自身的才能及风险的代价等。

管理经济学试题及答案[整理]

管理经济学试题及答案[整理] 管理经济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研究管理经济学的目的是( A ) A(解决企业决策问题 B.发现企业行为的一般规律 C.谋取企业短期赢利最大化 D.揭示价格机制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用作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的成本概念是(B A.会计成本 B.机会成本 C.固定成本 D.沉没成本 3、在某一时期内彩色电视机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原因是( C ) A.彩色电视机的价格上升 B.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上升 C.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下降 D.黑白电视机的价格上升 4、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 B ) A.正数 B.负数 C.0 D.1 5、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作用下,边际产量会发生递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增加相同数量的产出,应该( C ) A.停止增加可变生产要素 B.减少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C.增加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D.减少固定生产要素 6、当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时,生产处于( C ) A.劳动投入的第一阶段 B.劳动投入的第二阶段 C.劳动投入的第三阶段 D.资本投入的第二阶段 7、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 D ) A.在开始时下降,然后趋于上升 B.在开始时上升,然后趋于下降 C.一直趋于上升 D.一直趋于下降 8、从原点出发与TC曲线相切的直线的斜率( A ) A.等于AC的最低值 B.大于MC C.等于AVC的最高值 D.等于AFC的最低值 9、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条件是( C ) A.P=AR B.P=MR C.P=MC

管理经济学课程作业D及答案

精心整理 管理经济学课程作业_D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如果处于利润最大化状态的某纯粹垄断企业的变动成本下降了,则该企业应该: 降低价格,并减少产出 2. 3. 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所占比重有关 本题分值:??4.0 标准答案:??规模报酬有关 4.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 需求函数的斜率 收入变化对需求的影响程度

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反映程度 以上说法都正确 本题分值:??4.0 标准答案:??需求函数的斜率 5.生产者预期某物品未来价格要下降,则对该物品当前的供给会 增加 减少 6. 7. SMC曲线上的收支相抵点和超过收支相抵点以上的部分 本题分值:??4.0 标准答案:??SMC曲线上的停止营业点和超过停止营业点以上的部分 8.如果企业将全部投入减少12%后发现产出只下降了8%,由此可以推测该企业原来的生产: 处于规模不经济阶段 处于平均产量(AP)小于边际产量(MP)状态 处于规模经济阶段

处于规模效益最低点上 本题分值:??4.0 标准答案:??处于规模不经济阶段 9.某商品的供给弹性的主要决定因素是: 消费者可获得该商品的替代商品的数量 企业适应价格变动期间的长短 消费者对该商品需求的程度 10. 11. 标准答案:??以上均正确 12.垄断性竞争行业既有竞争因素也有垄断因素,其垄断因素主要源于: 串通共谋的可能性 较严格的进入障碍 产品的差异性 决策时的相互依赖性

本题分值:??4.0 标准答案:??产品的差异性 13.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 派生需求 联合需求 最终需求 A,B两者 14.当 15. 16. 具有负斜率 离原点越近的曲线表示的效用水平越高 凸向原点 沿着某一条曲线由左上方向右下方移动时,斜率的绝对值递减本题分值:??4.0

管理经济学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专科《管理经济学》 总共 129 题共 270 分 查看试题范围: 显示已答试题 仅显示答错试题 仅显示 答对试题 显示全部试题 一. (共 129 题,共 270 分) 1. 管理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 (2 分) A.亚当.斯密 B.乔尔.迪安 C.保罗.萨缪尔森 D.约翰.凯恩斯 ★标准答案:B 2. 已知需求和供给方程 Qd=50-8P 和 Qs= -22+10P ,则均衡价 格和均衡数量是( ) (2 分) A.2, 18 B.2, 20 C.4, 18 D.4, 20 ★标准答案:C 3. 下图是一簇无差异曲线图,图中 U1,U2,U3 分别代表不同 的效用水平,三者的关系是( ) (2 分) A.U1>U2>U3 B. C.U1=U2=U3 D.U1,U2,U3 没有可比性 ★标准答案:B 4. 需求的交叉弹性是衡量( ) 。 (2 分) A.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物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B.某种物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的反应程度 C.一种物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对另一种物品需求的价格弹性 A.大于 0 B.等于 0 C.小于 0 D.不确定 ★标准答案:B 7. 等成本线的斜率(绝对值,横轴代表劳动)是( ) 。 (2 分) A.劳动的边际产量与资本的边际产量的比率 B.资本的边际产量与劳动的边际产量的比率 C.劳动的价格与资本的价格的比率 D.资本的价格与劳动的价格的比率 ★标准答案:C 8. 需求价格弹性总是( ) (2 分) A.正值 B.负值 C.零 D.一 ★标准答案:B 9. 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如果某 种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那么提高价格会使销售收入 ( ) (2 分)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或上升或下降 ★标准答案:B 10. 交叉弹性为( )时,说明 X 产品价格的变动对 Y 产品 的需求量没有影响,表明这两种产品互相独立,互不相关。 (2 分) A.大于零 B.小于零 C.等于零 D.不一定 ★标准答案:C 11. 导致需求量沿商品的需求曲线变动的现象发生的情况 是( )。 (2 分) A.购买者的收入增加时 B.其他商品价格变化时 C.购买者的偏好变化时 变动的反应程度 D.一种物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标准答案:C 5. 如果需求富有弹性,则价格增加,商品销售收益如何变 化?( ) (2 分) A.收益增加 B.收益减少 C.收益不变 D.不确定 ★标准答案:B 6. 在长期均衡时,完全竞争行业中的每个企业的经济利润 D.当该商品价格下降时 ★标准答案:D 12. 在寡头垄断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不是通过( )。 (2 分) A.价格 B.非价格 C.产品差异化 D.广告竞争 ★标准答案:A 13. 如果企业出了一种新产品,目标是先占领市场,或者 是把本企业的产品挤进现有市场中去,就可采用( ) ( )。 (2 分) (2 分)

管理经济学作业及答案学习资料

管理经济学网上作业答案 1.什么是资金的时间价值,如何理解资金的时间价值? 答: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同样一笔数额的资金,在不同的时间里,其价值是不等的。必须明确的是,资金的时间价值必须体现在投资活动中,即资金处于运动中才会有时间价值。处于静止姿态的资金,不仅会有时间价值,甚至还会由于通货膨胀而贬值。 理解资金的时间价值要注意如下几点。 (1)资金在运动中才有时间价值。也就是说,资金只有投资出去,才可能有时间价值,闲置的资金是没有时间价值的。 (2)资金的时间价值不是真的由时间创造的,它仍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3)资金的时间价值要按复利计算。这是假设资金在不断地运动,也就是说资本积累(利息)在不断地资本化。 2.垄断产生的弊端有哪些? 答:垄断除带来分配不公平、容易产生腐败、缺乏追求技术进步动力等弊端外,对于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有效配置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垄断企业为了获得超额利润,必然要限制产量,提高产品价格,从而使资源配置偏离最优状态。 如何解决垄断问题主要是政府进行干预,制定反垄断政策。一是促进竞争,二是管制垄断。主要包括限制不正当竞争和不公正交易政策、反垄断政策及反兼并政策。 3.试述市场机制在引导资源合理配置中失灵的主要原因? 答:①在所有的非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中,均衡产量都低于完全竞争是的均衡产量水平。垄断企业为了获得超额利润,必然要限制产量,提高产品价格,从而使资源配置偏离最优状态。 ②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任何一个人消费的同时并不影响其他人的消费。当投资者不能独占其投资所带来的收益时,就可能导致这类产品的供给不足。 ③由于经济活动中外部效应的存在,当事人不会承担经济活动的全部成本或占有全部收益,这将影响到均衡产量,从而使资源偏离最优配置状态。 ④市场有效运行要求生产者及消费者对市场信息的充分掌握。但实际决策中无法掌握到决策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决策者在信息不确定的条件下做出决策,就会导致资源的非有效配置。 4.肯德基向消费者发放折扣券的定价策略是:二级价格歧视 新产品定价方法有哪几种? 答:(1)取脂定价——取高价 它原意是指取牛奶上的那层奶油,含有捞取精华的意思。百货商场可对新上市的新产品实行高价,大规模上市后放弃经营或实行低价。这种策略要求新产品品质和价位相符,顾客愿意接受,竞争者短期内不易打入该产品市场。 (2)渗透定价——取低价 它与取脂定价策略相反。在新产品上市初期把价格定得低些,待产品渗入市场,销路打开后,再提高价格。 (3)满意定价——取中价 它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定价策略,即价格适中,不高不低,给顾客良好印象,有利于招来消费者

管理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版终极

管理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第一章市场供求理论 1、什么是需求/供给,影响需求/供给的因素有哪些? 需求 demand: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的影响因素:(4条即可满分) ①该商品的价格 (price, P) ②消费者的收入 (income,I) ③相关商品的价格(Pr) ④消费者的偏好(preference,Pf) ⑤消费者对价格的预期(Pe) ⑥消费者数量(N) ⑦广告费用(A) 供给supply: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影响厂商供给量的因素:(4条即可满分) ①商品自身的价格(price, P) ②厂商的生产成本(C, cost) ③相关商品的价格(Pr) ④生产的技术水平(T,生产函数) ⑤生产者对未来价格走势的预期(Pe) ⑥行业内厂商的数量(N) 2、市场均衡是如何形成的? 当市场达到均衡时,在当前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厂商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所有商品,即此时,市场上此类商品的价格为“均衡价格”,销售量(产量)为“均衡产量”,Qd=Qs. 第二章需求理论 1、三种弹性的定义、计算公式 需求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Ep=(dQ/dP).(P/Q) 需求的收入弹性 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收入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程度,即需求量变化对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Ei= =(dQ/dM).(M/Q)

需求的交叉弹性 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E xy=(dQ x/dP y)(P y/Q x) ※2、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哪些? ①商品对消费者的必要程度 ②替代品的可获得性:食盐与食糖 ③消费预算在总收入中的份额:火柴与汽车 ④所考察的消费者调整需求量的时间 ※3、需求价格弹性对销售收入的影响 总收益与其主导作用(占优)的变量(价格或产量)有着相同的变化方向。需求的价格弹性决定了价格变化对总收益的影响。 当Ep>1时,产量效应占优势,价格提高,销量减少,总收益减少 价格降低,销量增加,总收益增加 当Ep<1时,价格效应占优势,价格提高,销量减少,总收益增加 价格降低,销量增加,总收益减少 当Ep=1时,没有效应占优,价格变化对总收益没有影响 第四章生产函数 1、什么是生产函数?短期生产与长期生产是如何划分的? 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长短期的划分是以生产者能否变动所有的要素投入量来作为标准的。 2、边际产量/收益递减规律(只在短期生产中起作用) 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 of labor)MPL=?Q/?L 当投入可以连续变化,产出也可以连续变化时, MP L=dQ/dL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即在技术水平和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的条件下,连续等量的增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当该生产要素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量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又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或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3、短期生产中,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如何确定?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数量如何确定?

最新管理经济学作业答案汇总

第1章作业 1、一台设备可用来生产A产品,也可用来生产B产品,但是若生产其中一种,就必须放弃另一种。与两种产品生产有关的一个计划期的数据如下。 1)生产A、B两种产品的会计利润为多少? 【会计利润=总收益-显性成本】 A产品会计利润:10000-2500-2000-500=5000元 B产品会计利润:15000-3000-3000-500=8500元 2)生产A、B两种产品的经济利润为多少? 【经济利润=总收益-显性成本-正常利润(假如生产另一种产品可能获得的潜在利润)】 A产品经济利润:10000-2500-2000-500-8500=-3500元 B产品经济利润:15000-3000-3000-500-5000=3500元 2、某企业今年计划使用钢材10万吨,仓库里面有前年购入的钢材3万吨,单价为1200元/吨;有去年购入的钢材5万吨,单价为1500元/吨;还有今年购入的钢材5万吨,单价为1600元/吨。 1)该企业若按会计的先进先出法则,今年钢材成本应该是多少? 【先进先出计价就是现在需要的10万吨钢材从最开始的3万吨开始向后累加至满足需求总数量】 1200×3+1500×5+1600×2=14300(万元) 2)若按后进先出法则,钢材成本又是多少? 【后进后出计价就是现在需要的10万吨钢材从最后的5万吨开始向前累加至满足需求总数量】 1500×5+1600×5=15500(万元) 3)钢材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钢材的机会成本是指按照今年的价格出售钢材获得的利润】 1600×10=16000(万元) 第2章作业 1、粮食价格上涨对猪肉的供给曲线会产生什么影响?为什么? 影响:粮食价格上涨将使猪肉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即粮食价格上涨,会导致猪肉的价格上涨,同时猪肉的需求量下降。 原因是:猪饲料中玉米占很大比例,如果玉米价格上涨,猪的饲养成本上升,猪肉价格肯定会涨。猪肉价格上涨引起需求量减少,比如会吃鸡鸭鱼肉等来代替。 2、当下述情况发生时,X商品的均衡价格会发生什么变化? (1)生产该商品的原材料涨价。上涨 (2)进口税下降。下降 (3)人们收入普遍上升。上涨 (4)生产该商品的工人工资上升。上涨 (5)政府对该商品征收销售税。上涨 第3章作业 1、X公司和Y公司是机床行业的两个竞争者,这两家公司的主要产品的需求曲线分别为: P X=1000-5Q X;P Y=1600-4Q Y

管理经济学试题与答案1

姓名学号 《管理经济学》试题 (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不包括( B.). .... A.边际分析法 B.价格理论 C.机会成本原理 D.需求弹性理论 2.正常利润(A) A.是机会成本的一部分 B.是经济利润的一部分 C.不是经济成本的一部分 D.与企业决策不相关 3.如果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下列哪种情况一定会使需求减少?(D) A.收入增加,同时替代品的价格下降 B.收入减少,同时互补品的价格下降 C.收入增加,同时替代品的价格上涨 D.收入减少,同时互补品的价格上涨 4.一种产品的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是指(C) A.买和卖的量相等 B.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C.消费者想要购买的数量恰好等于供给者想要出售的数量 D.整个社会的总需求等于整个社会的总供给 5.可以采取薄利多销政策的情况是(B)

A.价格弹性小于1时 B.价格弹性大于1时 C.收入弹性大于1时 D.任何时候都可以薄利多销 6.对一个不吃猪肉的人来说,猪肉的需求量和牛肉价格之间的交叉弹性是(C) A.非弹性 B.负值 C.0 D.弹性大小不一定 7.如果边际收入大于边际成本,那么减少产量就会(A) A.使总利润减少 B.使总利润增加 C.对利润无影响 D.使单位利润不变 8.对投入要素之间不能完全替代的等产量曲线来说,只要在生产的合理阶段,其边际技术替代率(B) A.总为负值,但不一定递减 B.总为负值,其绝对值是递减的 C.总为负值,它的值是递减的 D.它的值是递减的,但不一定为负值 9.假定生产一种产品的固定成本为1800元,产品价格为23元/件,变动成本为13元,要求利润为600元,产量至少应达到(A) A.240件 B.340件 C.460件 D.580件 10.当长期均衡时,完全竞争企业总是(C) A.经济利润大于零 B.正常利润为零 C.经济利润为零 D.经济利润小于零 11.在垄断性竞争条件下,企业长期均衡时的条件是(B) A.MR=MC B.P=AC和MR=MC C.P=AC=MC D.P=MR=MC 12.在实行差别定价时,为使利润最大,应当使(B) A.每个市场的边际成本相等 B.每个市场的边际收入都等于产品的边际成本

管理经济学2018版第一章 导论

管理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理论和决策科学的分析工具,使一个企业组织能够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中,在面临的各种约束之下,最有效地达到自己既定目标的科学。这一定义包括以下两个要点: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与资源配置有关的管理决策问题。管理经济学以经济理论和决策科学的分析工具。 对经济环境的科学分析来自经济学理论,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中,对企业决策有重大影响的主要是企业微观经济环境,因此管理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更多的是侧重于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学部分。 管理经济学是站在企业管理者的角度,为企业的最优决策提供经济分析工具,因此管理经济学论述的展开是紧紧围绕企业的决策问题而进行的。所以管理经济学的另一个理论基础是决策科学。所谓决策科学,就是研究决策目标的确定,如何在可供决策者选择的步骤和方法中优选出最佳的方案,以达到既定目标的科学。决策科学一般应用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等分析工具。 管理经济学解决的是与资源合理配置有关的决策问题,主要是产量决策和价格决策。 企业决策过程一般包括以下五个基本步骤:(1)明确企业面临的问题;(2)确定企业目标;(3)列举解决企业问题的可能办法;(4)从列出的解决办法中选择最优方案;(5)执行最优方案。 正确的决策条件包括:明确的决策目标;较高的决策者素质;较充足的决策信息资料;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正确的决策准则:采取该项决策之后的情况比采取该决策之前有所改善。 上述关于决策过程的大部分内容是彼得~德鲁克提出。 微观经济学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包括企业、家庭、消费者、市场等)的经济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由此说明市场经济如何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微观经济学对单个经济单位的研究,是通过三个层次进行的。第一个层次是分析单个消费者(或家庭)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第二个层次是分析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第三个层次是分析所有的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看不见的手” 微观经济学主要采取个量分析方法,通过对单个消费者(或家庭)、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的考察,对微观经济活动进行研究。 微观经济理论的构建是以一系列的假设条件为前提的。在诸多假设条件中,有三个最基本的假设条件,即完全理性、完全信息和市场出清。 完全理性,即假定各经济主体(企业、个人)都是完全理智的,他们都以利己为目的,力图以最小的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完全信息,即假定各经济主体都能迅速而免费地获得各种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实现利益最大化目标。市场出清,即假定市场价格自由而迅速地上下变动,足以对供求变化做出及时反应,从而导致供需总是处于相等的状态。 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1)目的不同。微观经济学是为解决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理解价格机制如何实现经济资源的配置;管理经济学是为企业管理者服务的,其目的是解决企业的决策问题而提供经济分析手段。(2)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主要是描述性的,试图描述经济是如何运行的,而不涉及该怎样运行的问题。管理经济学主要是规范性研究,试图建立一系列规则和方法以实现特定的目标。(3)假设条件不同。管理经济学一般不事前假定其效用函数,而是根据观察到的经济主体的选择,在理性条件下,推断其效用函数或者利润函数,并进一步做出预测。 管理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理论:需求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