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

关于环境问题(污染与气候变暖)

增长放缓是中国经济机体更加健康的表现

1.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深林锐减

6.土地荒漠化

7.大气污染

8..水体污染

9.海洋污染

(一)空气污染

雾霾居首-2013年中国六大环境问题

PM2.5可能导致那些疾病?如:呼吸系统、心脏、婴儿畸形等

中国社科院11月4日再京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社会石化能源消费增多造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逐年增加,是我国年雾霾天气增多的最主要原因。

空气质量等级

空气质量影响因素: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颗粒物污染、地面臭氧

指数等级评价注意事项

0一级优多参加户外活动,多呼吸新鲜空气

50二级良可以正常进行户外活动

100三级轻度污染敏感人群减少体力消耗大的户外活动

150四级中度污染对敏感人群影响较大

200五级重度污染所有人适当减少户外

300六级严重污染尽量不要留在户外

过敏人群:老人、小孩、皮肤敏感者、呼吸道疾病和心脏病患者等

雾霾预警信号

霾预警信号大雾预警信号

预警信号黄色橙色黄色橙色红色

12小时内6小时内12小时内6小时内2小时内将出现或已

出现时间

能见度小于3000米小于2000米小于500米小于200米小于50米

(二)水污染

全国地下水水质状况(2012年)

优良级水:11.8%,良好级水:27.3%,较好级水:3.5%,较差级水:40.5%,最差级水:16.8%。

土地污染

土地生活垃圾污染

从数字看我国土壤污染形状

2014.4近3%耕地土壤遭中重度污染

全国土壤总超标率16.1%,其中中重度污染点位比例为1.1%;

土壤镉超标率7.0%,其中镉重度污染点位比例为0.5%;

重污染企业及周边土壤超标点位36.3%;

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场地土壤超标点位21.3%;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鉮、汞、铅等

十面霾伏、当雾之急

抗雾必备利器:口罩、清肺膏、川贝枇杷、咽炎片……

(三)气候变暖

地球平均气温是上升2℃,【后果】南极冰盖融化,沿海地区被淹没,传染病流行,全世界谷物产量下降,粮食危机,大量人口迁移。

最近几十年北极地区发生了400年来最快的变化,主要反映:

1)海冰范围每10年减小2.9%,厚度减少3%~5%;

2)20世纪北极陆地最高变暖达5℃;

3)1993~1999年间格陵兰冰盖每年50km2速度融化;

4)海冰和低盐度水输出增加,高密度水输出减少;

5)1972年以来,春季欧亚雪盖减少10%;

6)径流、雨量、融雪增加,降低海水盐度;

7)大西洋水入流范围扩大,部分海域日常水温度增高1℃;

8)极涡增强,表面企业降低,热量,温度经向通量增加;

北极是全球曾暖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对增暖反应非常敏感。近几十年来发生在北极地区大气、海洋、陆地领域中的各种重要的环境变化,对北极环境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并正在影响生态系统、生物资源并反馈到人类社会,进而影响区域的乃至北半球的经济活动(2014年)

增长放缓时中国经济机体更加健康的表现

关于人类应对环境问题的行动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改变,在于行动。

国际组织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orgram,UNEP)、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联合国气候大会、世界环境日

民间组织:国际环境保护组织协会IEPOA、大自然保护协会INC(2013马云出任中国TNC理事会主席)、绿党Green Party、绿色和平组织Greenpeace等

国内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原属原建设部。

2014.8《“同呼吸共奋斗”公民行为准则》,倡导“关注空气质量、做好健康防护、减少烟尘排放、坚持低碳出行、选择绿色消费、养成节电习惯、举报污染行为、共建美丽中国”

民间组织: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等(王石、冯仑、黄鸣等发布《中国企业界哥本哈根宣言》--我们的希望与承诺)

联合国气候大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这一公约于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并与1994年3月21日生效,目前共有190余个缔约方。从1995年开始每年举行一次《公约》缔约方大会,简称“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2014年第20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将于2014年11月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2015年第21届在法国巴黎举行。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1988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它是负责向各国政府及有着190多个缔约方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供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等咨询意见的政府间机构。1990年以来,IPCC相继组织世界上各学科领域的专家编写和出版了1990年气候变化第一次评估报告、1995年气候变化第二次评估报告、2001年气候变化第三次评估报告、2007年气候变化第四次报告,第五次报告在2014年10月发布。

世界环境日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标志着人类环境意识的警觉。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世界环境日(World Environment Day),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

中国代表团积极参与了上述宣言的起草工作,并在会上提出了经周恩来总理审定的中国政府关于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中国从1985年6月5日开始举办纪念世界环境日的活动,以“青年、人口,环境”为主题。自此之后,每年6月5日全国各地都要举办纪念活动。1993年北京被选为举办庆祝活动的城市,其主题是“打破贫穷与环境的怪圈”

世界环境日主题

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

世界营造绿

色城

市,呵

护地球

家园

莫使旱

地变为

沙漠

冰川消

融后

果堪忧

促进低

碳经济

地球需

要你:

团结起

来应对

气候变

多样的

物种·

唯一的

星球·

共同的

未来

森林:

大自然

为您效

绿色经

济:你

参与了

吗?

思前、

食后,

厉行节

提高你

的呼

声,而

不是海

平面

中国人人参

与创建

绿色家

污染减

排与环

境友好

型社会

污染减

排与环

境友好

型社会

绿色奥

运与环

境友好

型社会

减少污

染——

行动起

低碳减

排·绿

色生活

共建生

态文

明,共

享绿色

未来

绿色消

费,你

行动了

吗?

同呼

吸,共

奋斗

向污染

宣战

二、名词解释

气候与气候变化

气候是指某一长时期内(月、季、年、数年至数百年以上)气象要素和天气过程的平均或统计状况,主要反映的是某一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通常用某一时期的平均值和与该平均值的离差值(气象上称“距平值”)来表示。

气候变化是指除在类似时期内所观察的气候的自然变迁之外,由于直接或间接的人类活动改变了地球大气的组成而造成的气候的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和离差两者的一个或两者一起出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离差值越大,表明气候状态不稳定性增加。气候系统包括大气圈、冰雪圈、生物圈、水圈、岩石

圈的整体及其相互作用。气候变化包括地球历史上发生的各种或冷或热的变化。

全球变暖问题是指大气成分发生变化导致温室效应加剧,使地球平均气温异常升高,并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环境、经济等问题。

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O2,由两个氧原子与一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二氧化碳被认为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

17世纪初,比利时化学家范·海尔蒙特(1577~1644)在检测木炭燃烧和发酵过程的副产气时,发现二氧化碳。1757年,J.BLACK第一个应用定量的方法研究这种气体。1773年,拉瓦锡(https://www.wendangku.net/doc/5b5337865.html,voisier)把碳放在氧气中加热,得到被他称为“碳酸”的二氧化碳气体,测出质量组成为碳23.5~28.9%,氧71.1~96.5%。1823年,迈克尔·法拉第(M.Faraday)发现,加压可以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1835年,MThilorier 制得固体二氧化碳(干冰)。1884年,在德国建成第一家生成液态二氧化碳的工厂。

二氧化碳危害:主要是温室效应。因为二氧化碳具有保温的作用,会逐渐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近100年,全球气温升高0.6℃,照这样下去,预计到21世纪中叶,全球气温将升高1.5~4.5℃。由温室效应所引起的海平面升高,也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两极海洋的冰块也将全部融化。所有这些变化对野生物而言无异于灭顶之灾。二氧化碳中毒是人吸入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所出现的昏迷及脑缺氧情况,一般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超过1%时,人即有轻度中毒反应;当超过3%时,开始出现呼吸困难;超过6%时,就会重度中毒甚至死亡。

二氧化碳的产生:二氧化碳作为生命活动的代谢产物和工业副产品存在于自然界中,主要来源于火力发电、建材、钢铁、化工、汽车尾气及天然二氧化碳气田,它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为全球第二(大约30亿吨),为了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中国成立了许多研究课题。

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2003年,英国政府在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之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的概念。低碳经济是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自此以来,尤其是2009年底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峰会之后,“低碳”成为广泛使用的热词。

低碳相关: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糖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低碳哲学、低碳艺术、低碳音乐、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义、低碳生活方式。

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又是核心内容。

低碳经济: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制定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或者说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核能经济”、“生物能经济”。它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

低碳经济(续):著名低碳经济学家、原国家环保局副局长张坤民教授认为:低碳经济是目前最可行的可量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从世界范围看,预计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也只达到世界电力供应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100年左右耗尽。因此,在“碳素燃料文明时代”向“太阳能文明时代”(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太阳能的转换形式)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

低碳经济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产业领域。有学者称之为“第五次全球产业浪潮”。

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降低碳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

改变生活细节。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成为人们推进潮流的新方式,它给我们提出的是一个愿不愿意和大家共同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节电、节气、熄灯一小时……从这些点滴做起。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

温室效应:是指投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

据估计,如果没有大气,地表平均温度就会下降到-23℃,而实际地表平均温度为15℃,这就是说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提高38℃。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的气温升高,这就是有名的“温室效应”。

温室温度较室外高,不散热。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的室温。使用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来做室温,是让太阳能够直接照射进温室,加热室内空气,而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又可以不让室内的热空气向外散发,使室内的温度保持高于外界的状态,以提供有利于植物快速生长的条件。

由此可见,温室效应主要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 它会带来以下几种严重恶果:●1)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2)海平面上升;

●3)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4)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南北极地冰川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眼海城市将淹没在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GHG )或称温室效应气体是指大气中促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成分。自然温室气体包括水汽(H2O),水汽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大约占整体温室效应的60%~70%,其次是二氧化碳(CO2)大约占26%,其他还有臭氧(O3)、甲烷(CH4)、氧化亚氮(又称笑气,N2O)、以及人造温室气体氯氟碳化物(CFCs)、全氟碳化物(PFCs)、氢氟碳化物(HFCs),含氯氟烃(HCFCs)及六氟化硫(SF6)等。

温室气体的共同特点就在于它们能够吸收红外线。由于太阳辐射以可见光居多,这些可见光可直接穿透大气层,到达并加热地面。而加热后的地面会发射红外线从而释放热量,但这些红外线不能穿透大气层,因此热量就保留在地面附件的大气中,从而造成温室效应。

水蒸气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但与二氧化碳不同,水蒸气可以凝结成水。因此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基本稳定,不会出现其它温室气体的累积现象。因此现在讨论温室气体时并不考虑水蒸气。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通常所说的的温室气体主要是指二氧化碳。

近年来最引人注意的反常全球气温快速上升,主要是由于人为作用,使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急剧上升所导致的。人类近代历史上的温室效应,与过去相比特别的显著,全球暖化即适用于形容现在的异常情形。之所以如此,是由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燃烧化石燃料而是二氧化碳含量急剧增加,近十年来增加将近30%;其次是甲烷,从饲养牲畜的粪便发酵,污水泄漏,稻田粪肥发酵等活动产生的;还有许多人类合成的,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气体,如氟里昂。

气溶胶:(aerosol)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数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数体系,又称气体分数体系。其分数相为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其大小为0.001~100微米,分数介质为气体。

天空中的云、雾、尘埃,工业上和运输业上用的锅炉和各种发动机里未燃尽的燃料所形成的烟,采矿、采石场磨材和粮食加工时所形成的固体粉尘,人造的掩蔽烟幕和毒烟等都是气溶胶的具体实例。

气溶胶的消除,主要靠大气的降水、小粒子间的碰并、凝聚、聚合和沉降过程。

厄尔尼诺:厄尔尼诺一词源自西班牙文EINino,原意是“圣婴”,用来表示在南美洲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向西延伸,经赤道太平洋至日期变更线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暖的现象。

厄尔尼诺是一种周期性的自然现象,大约每隔7年出现一次。科学家通过对全球气候的研究,认为厄尔尼诺不是一个孤立的自然现象,它是全球性气候异常的一个方面。在正常年份,秘鲁西海岸的太平洋沿岸地区都受一股冷洋流控制,有一个范围很大的天然渔场。一旦出现气候异常,东太平洋的冷洋流即被一股暖洋流所代替。厚度达30多米的暖洋流覆盖在冷洋流之上,使大量冷水性的浮游生物遭到灭顶之灾,纷纷逃离或死亡,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

据历史记载,自1950年以来,世界上共发生13次厄尔尼诺现象,其中1997年发生并且持续至今的这一次最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非洲到拉美,气候变得古怪而不可思议,该凉爽的地方却骄阳似火,温暖如春的季节却突然下起大雪来,雨季到来却迟迟滴雨不下,正值旱季却洪水泛滥……

科学家们认为,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人类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有关,是地球温室效应增加的直接结果,与人类向大自然过多索取而不注意环境保护密不可分。

热岛效应:是由于人们改变城市地表而引起小气候变化的综合现象,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由于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城市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吸热率和更小的热容量,使得城市地区升温较快,并向四周和大气中大量辐射,造成了同一时间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的郊区气温,高温的城区处于低温的郊区包围之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岛屿,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城市热岛效应。

例如,每年夏天,“热岛效应”就会在杭州显现,市中心的温度要比郊区高出5~6℃。

碳汇: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CO2的过程、活动、机制。它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CO2的多

的能力。

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尝试储存CO

森林碳汇,森林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并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物和土壤中。森林碳汇就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森林是陆地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估算: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约储存了2.48万亿吨碳,其中1.15万亿吨碳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

碳汇交易:是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对各国分配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的规定而创设出来的一种虚拟交易。即因为发展工业而制造了大量温室气体的发达国家,在无法通过技术革新把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对该国家规定的标准,通过碳汇购买达到此标准。

碳汇购买是排污交易的一种具体形式,是具体的对排放二氧化碳的权力的购买(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碳关税:也称边境调节税(BATs),它是对在国内没有征收碳税或能源税、存在实质性能源补贴国家的出口商品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主要是发达国家对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排放密集型产品(如:铝、钢铁、水泥和一些化工产品等)征收的一种进口关税。

这个概念最早由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提出,用意是希望欧盟国家应针对未遵守《京都议定书》的国家课征商品进口税,否则,在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运行后,欧盟国家所生产的商品将遭受不公平之竞争,特别是境内的钢铁业及高能耗产业。2009年7月4日,中国政府明确表示反对碳关税。

碳金融:泛指所有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包括直接投融资、碳指标交易和银行贷款等。即运用金融资本去驱动环境权益的改良“碳金融”的兴起源于国际气候政策的变化,准确地说是涉

及两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

碳中和:(carbonneutral):也称碳补偿、碳抵消,是通过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然后透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以达到环保的目的。

碳足迹:(carbonfootprint):也称碳指纹和碳排量,最早流行于英国。它标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越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越多,“碳足迹”就越多,反之“碳足迹”就越小。

开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油耗公升数×0.785

乘坐飞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

短途旅行:200公里以内=公里数×0.275×该飞机的单位乘客人均碳排放

中途旅行:200-1000公里=55+0.105×(公里数-200)

长途旅行:1000公里以上=公里数×0.139

例如:如果您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那么您就排放了278kg的碳足迹

碳盘查:以政府、企业等为单位计算其在社会和生产生活中各环节直接或者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称作碳盘查,也可称作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通过碳盘查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一)是有利于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全面掌握与管理;

二)是提高社会形象;

三)是对于确认减排机会及应对气候变化决策起重要参考作用;

四)是发掘潜在的节能减排项目及清洁发展机制项目;

五)是积极应对国家政策及履行社会责任;

六)是为参与国自愿减排交易作准备。

碳密度:单位经济产出的排碳量。

第二部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1、自然原因

1)海洋

2)陆地

3)火山活动

4)太阳活动

2、人为原因

1)温室气体

2)气溶胶

3)土地利用

4)城市化

温室气体能吸收地表长波辐射,使大气变暖,与“温室”作用相似。若无“温室效应”,地球表面平均温度是-18℃,而拿现在的15℃。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由来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变化趋势:

?工业革命(1750)-280PPM

?现在:360-370PPM

?预计2050年:550PPM

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

最近100年的温度是过去1000年终的最暖的。

最近20年是过去100年最暖的。

全球气候变化的未来趋势

大气中CO2浓度近50年来上升十分明显,未来100年将加速上升,其上升速率取决于不同的排放情景。

预计今后气温还将继续升高,对环境的影响令人忧虑

地球变暖影响的现状

平均气温整个20世纪上升约0.6℃

平均海面水位整个20世纪升高10~20cm

冰河大面积后退

积雪面积面积减少10%(60年代以后)

对地球变暖影响的预测

平均气温1990~2100年之间将上升1.4℃以上

平均海面水位1990~2100年之间将升高9~88cm

气象现象洪水、干旱加剧;台风活动增强

生态系统部分动植物灭绝、生态系统迁移

据说如果海面上升1米,太平洋上的马绍尔群岛的80%,孟加拉国17.5%,荷兰6%的土地将被海水淹没。

2008年全球气候异常

·巴以地区血厚1米

·从2008年1月29日深夜开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地区遭遇了暴风雪的突袭,很多山区积雪甚至厚达1米以上,以色列许多地区的机场和陆上交通都受到了很大影响。29日,耶路撒冷等地的暴风雪致使中小学停课,市内交通弯曲瘫痪。该市政府要求市民尽量不要外出以免摔伤,不过该市已经发生有夜不归宿的醉鬼冻死街头的事件。戈兰高地、加利利和约旦河谷等地区当天出现零星电力短缺,使一些居民无法取暖。

·伊朗巴格达百年首下大雪

·“沙特掉进了冰窟窿”

·美国气温狂降28℃(2008年1月30日)

·加拿大气温骤降,北部地区最低气温降至-60℃。

·中国南方遭遇50年不遇的雪灾;

让人不快的真相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是过去65万年的最高值,比工业革命前高35%。

·目前的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比工业革命前升高了0.74摄氏度;

·气候变化是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引起的(90%可能性)

·根据世界各国科学家开发的气候模型估算,到21世纪末,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将升高1.8℃~4℃,海平面将升高18cm至59cm。

·根据联合国公布的数据,由于发电厂、工厂、汽车等排放的温室气体影响,到2100年,全球气温可

能比19世纪末期上升1.4到5.8摄氏度。

·为了人类的生存和生物安全,人类至少要将温度升高控制在2℃之内。

气候变化对未来有哪些影响?

气候变化的影响评价有助于人们及时采取措施。我们可以用气温变化来分析说明气候变化对未来的影响。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010年提出的《第三次评估报告》:

·假如温度升高1℃

气温升高1℃,美国粮仓变大漠,非洲沙焰成桑田

·假如温度升高2℃

气温升高2℃,海平面上升7米,三分之一动植物消亡

全球的食物,尤其是热带地区的食物将大受影响,三分之一的动植物种群因为天气变化而灭绝,科学家估计,如果我们还想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2℃之内,那么从现在起还有10年时间让人类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假如温度升高3℃

气温升高3℃,气候彻底失控,大漠上演生态灾难

·假如温度升高4℃

·假如温度升高5~6℃

气温升高5至6℃,地区面临彻底的毁灭,处理细菌,没有任何生物能够存活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有何影响?

气候变暖将导致地表径流、旱涝灾害频率和一些地区的水质等发生变化,特别是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对于全球变暖后地表径流的变化,现在比较一致的预测是全球高纬度地区和东南亚地区平均径流量将增加,而中亚地区、地中海地区、非洲南部和澳洲地区将减少。目前,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贫水国家。预计到2050年,这部分人口将增加到50亿。

气候变化对生物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有何影响?

自然生态系统由于适应能力有限,容易受到严重的、甚至不可恢复的破坏。随着气候变化频率和幅度的增加,遭受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在数目上会有所增加,其地理范围也将扩大。

自然植物的地理发布与物种可能发生明显变化。深林分布格局将改变,使生物多样性减少,在某些物种生态范围和数目增加的同时,某些脆弱的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的风险增加,受危害或损失的地域和系统数目必须增加。

冰川、冻土和积雪都将减少,近海生态系统当海平面上升速度高于沉积速度时,红树林植被重新分布,降水减少,土壤盐度增加,植物生长缓慢。同时全球变暖导致海洋温度上升2至3℃,珊瑚将受到严重威胁。

气候变化对农牧业有何影响?

如果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或更高,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增长,以及耕地、资金、技术的限制,将导致农牧业的脆弱性增加,粮食安全日趋严重。

气候变化对自然灾害有何影响?

气候变化对人类居住区产生的最普遍的直接影响是引发洪水和泥石流,沿海地区还包括海平面上升作用,对于排水、供水、排污设施不强的城市可直接影响其基础设施以及建筑、城市服务(交通)、工业和旅游等。

气候变化对沿海地区有何影响?

海平面温度升高,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海冰覆盖面积减少,盐度、海浪状况和洋流发生变化。使沿海地区洪灾严重,侵蚀加速、湿地和红树林减少,海水倒灌并影响淡水资源。

气候变化对我国国民经济有何影响?

我国的农业生产将面临产量波动增大、布局和结构调整、成本与投资增加等问题。到2030年我国种植业可能会减少5%~10%,其中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主要作物产量均以减产为主。

由于全球变暖,我国七大流域天然年径流量整体上将呈减少趋势,各流域年平均蒸发将加大,其中黄河及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将可能增大15%左右。随着径流减少,蒸发量增大,将加剧我国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预计,2010年至2030年西部地区缺水量约为200亿m3,2050年缺水量约为1000亿m3。

气候变化对老百姓的生活有何影响?

预计的气候变化将随着热浪发生次数的增加导致城市空气污染加剧,造成与热浪有关的死亡率和流行病发生。

全球变暖会造成夏季温度升高,导致降温所需能源增加,造成电力供应紧张。

气候变暖后,资源生产、商品及服务的需求发生变化,使支持居住的经济条件受到影响。

气候变化对能源输送系统、建筑物、城市设施以及工农业、旅游业、建筑业等特定产业的一些直接影响,将进一步对人居环境产生影响。因极端天气事件增加以及对健康的影响,使得居住人口发生迁移。

二、人类的哪些活动对气候产生影响

在地球的气候长期演变过程中,温室气体在气候变化的早期或地质年代都是自然而非人为起源的。随着人类工业活动的发展,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于如下三方面:

一是化石燃料利用排放的CO2等温室气体增加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温室效应随之增强而影响到气候;

二是农业和工业活动排放的CH4、CO2、N2O等温室气体进入大气后通过温室效应增强气候变暖;

三是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温室气体源或汇的变化和地表反照变化进一步影响气候变化。

三、应对气候变化的人类活动

2013年10月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托马斯·斯托克博士给委员们做了专题报告,介绍本次报告中的最新科研成果:报告认为全球气候系统变暖毋庸置疑,20世纪中叶以来观测到的许多变化前所未有,1880~2012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约0.85℃,1983~2012年可能是近1400年来最暖的三十年。另外,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大气浓度至少已上升到过去80万年以来前所未有的水平。海洋吸收了大约30%的认为二氧化碳排放,导致了海洋酸化。人为影响是造成观测到的20世纪中叶以来变暖的主要原因。

托马斯·斯托克博士:“报告中很明确,全球变暖与人类活动有高达95%的关联性,这就说明人类活动是20世纪中叶以来变暖的主要原因。报告中也详细分析了人类的三种活动导致变暖,即化石燃料燃烧、水泥生产和土地利用的变化。而2050年以前还有多大碳排放空间取决于各国是否采取减排措施。”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京都议定书》

《巴厘岛路线图》

《哥本哈根协议》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1992年6月在里约环发大会上,150多个国家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框架公约》

英文缩写UNFCCC)。其中最终目标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不对气候系统造成危害的水平。·是世界上第一个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目前已有192多个国家批准了《公约》,这些国家被称为《公约》缔约方。

·于1994年3月生效,奠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法律基础,是具有权威性、普遍性、全面性和法律约束的国际框架。

·由序言及26条正文组成。要求发达国家采取具体措施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以及支付他们履行公约义务所需的费用。发展中国家则不承担法律约束力的限控义务。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公约》还规定了发达国家缔约方于2012年将其温室气体排放稳定在1990年的水平,但事实上多数发达国家的排放仍在增长

·中国于1992年6月11日签署该公约,1993年1月5日交存加入书。各缔约方应当在公约的基础上,并根据它们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的能力,为人类当代和后代的利益保护气候系统。因此,发达国家缔约方当率先对付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

·

·《公约》规定每年举行一次缔约方大会。自199年至2013年,分别自柏林、日内瓦、京都、巴厘岛、坎昆、哥本哈根、华沙、德班等城市举行了19次缔约方大会。

·2014年第20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将于2014年11月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届时,将有来自全球数以万计的政府官员、业界代表、专家学者、新闻记者和INGO组织代表参会。

·2014年9月23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了气候变化峰会。本次峰会是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前重要会议,关系各国在2015年能否达成新的全球气候协议。联合国选在2014年开这个峰会,意在为2015年在巴黎举行的《公约》缔约方大会进行“总动员”。巴黎大会事关重大,届时可能拟定2020年以后新的全球减排协议,决定未来几十年的国际气候政策走向。因此,联合国在这个时候进行缝合,期待能为清除谈判中存在的政治障碍作出贡献、注入动力。

京都议定书与第三次缔约方大会

·1997年12月11日,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京都议定书》

·规定从2008到2012年期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

其中欧盟将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

·《京都议定书》与2005年开始生效。

·由于中国是条约控制框架以外的国家,所以不是温室气体排放限制。

巴厘岛路线图

·2007年12月,第13次缔约方大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会议着重讨论“后京都”问题,即《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在2012年到期后如何进一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启动了加强《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全面实施的谈判进程,致力于在2009年底前完成《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2012年到期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安排的谈判并签署有关协议。

·主要内容

包括:大幅度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未来的谈判应考虑为所有发达国家(包括美国)设定具体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发展中国家应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长。但不设具体目标:为了更有效地应对全球变暖,发达国家有义务在技术开放和转让、资金支持等方面,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在2009年底之前,达成接替《京都议定书》的旨在减缓全球变暖的新协议。

·现实意义

首次将美国纳入到旨在减缓全球变暖的未来新协议的谈判进程之中,要求所有发达国家都必须履行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的温室气体排放责任。另外,“巴厘岛路线图”还强调必须重视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开发和转让、资金三大问题。

哥本哈根协议

·2009年12月7日,来自194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和企业界的4万3千名代表参加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包括119个国家首脑。然后这次被称为拯救地球的会议,却在谈判机制、减排目标、资金供给等方面没有达成共识,在此情况下,会议唯一留给世界的是一份无法律约束力《哥本哈根协议》

气候谈判主要各方的谈判立场

欧盟:

·一直把自己看作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领导者

·首先提出了2℃的概念

·承诺到202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20%,并表示愿意与其它发达国家一道将减排目标提高到30%。·资助发展中国家,每年拿出20亿至150亿欧元(全球每年1000亿欧元)

日本:

·日本新任首相鸠山由纪夫表示,日本承诺到202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25%,这比其前麻生太郎提出的8%高出很多。

·鸠山对国际社会作出上述承诺的前提是,所有主要排放国应就积极的减排目标达成协议。

·日本经济界认为这一目标太高,会过多增加负担,不利于经济发展。

发展中国家

·中国、印度、巴西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大国敦促发达国家到202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25%到40%,并切实兑现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的承诺。

·发展中大国都各自制定了有效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国家计划。

·在发展中国家中,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国是气候变化的最大受害者。联合国声明,呼吁发达国家到2020年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45%以上。

中国主动提出2020年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水平上降低40%~45%的目标。

·从人均GDP来看,中国2008年是3300美元,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左右,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从人均排放量看,则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已经是一个“中等发达国家”。而在排放总量上,2007年中国就超越美国,位居世界第一。特别是在每年全球碳排放的增量上,中国的“贡献”尤为突出,全球碳排放增量的50%以上来自中国。

《哥本哈根协议》谈判中各国的姿态

·美国:高姿态,低承诺

·日本:采取与美国看齐的态度,他减我也减,他增我也增;

·欧盟:心有余而力不足;

·中国:率先作出大规模减排的承诺。

《哥本哈根协议》中7个亮点

·气候变化是我们当今面临的最最重大挑战之一。强调对抗气候变化的强烈政治意愿,以及“共同但区别的责任”原则。

·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2℃以下,……

·发展中国家碳排放达到峰值的时间框架可能较长

·认为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消除贫困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仍然是首要的以及更为重要的目标,不过低碳排放的发展战略对可持续发展而言是不不可少的。

·发达国家应当提供充足的、可预测的和持续的资金资源、技术以及经验,以支持发展中国家实行对抗气候变化举措。

·发达国家所作出的广泛承诺: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额外资金,在2010年至2012年期间提供300亿美元。在2020年以前每年筹集1000亿美元资金用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减排需求。

·建立一个高级别的工作小组、哥本哈根气候基金和技术机制(Technology Mechanism)

发展空间的争夺

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

·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重大环境挑战。探索低碳发展道路,是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选择。

·要对抗全球变暖,就要各国共同行动,就要从根本上大幅削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于是“低碳经济”的概念应允而生。

第三部分低碳与标准

低碳经济概念得到各国相应

“低碳经济”概念一级提出,就得到全球各个国家的热烈相应。

除英国外,欧盟、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经济体基于各自的社会经济背景,以能源和气候变化为核心,制定相应的政策,通过不同模式向低碳未来迈进。

各国对低碳经济的响应

美国将低碳产业作为重振经济的战略选择

欧盟将低碳经济视为“新的工业革命”

日本将低碳社会作为发展方向

英国将低碳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巴西大力推动生物燃料业的发展

韩国将:低碳绿色增长“作为国家战略

低碳标准(1)

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和正在制定的低碳标准:

一是ISO14064:2006《温室气体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化、检测、报告、审定和核查标准》;

二是ISO14065:2007《温室气体温室气体审定和核证机构要求》;

三是ISO14067《产品的碳足迹》

低碳标准(2)

发达国家制定的有关低碳的标准:

英国制定了PAS2050:2008《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和PAS2060:2010《碳中和证明规范》。

日本制定了TS Q0010:2009《产品碳足迹标准》

低碳标准(3)

国际标准对“碳足迹”具体计算方法的规定有哪些:

ISO14067《产品的碳足迹》由ISO14067-1《产品的碳足迹第1部分:量化》和ISO14067-2《产品的碳足迹第2部分:信息交流》组成。

ISO14067-1明确说明该标准以ISO14040:2006《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和ISO 14044:2006《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要求和指南》中提供的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为基础,对碳足迹量化研究的原则与要求的规定。给出了七类共41条术语和定义:给出了生命周期观点、相对的方法和功能单位、反复的方法、科学方法的优先性、相对性、完整性、一致性、准确性、透明性,避免重复计算等10项原则。

ISO14067-2明确了原则,给出了有关交流的参与性、透明性、相关性和公平性四条原则。对产品种类规则的应用,明确如果碳足迹信息用于消费者交流,则应使用产品种类规则,并根据ISO14025《环境标志和声明Ⅲ型环境声明原则和程序》对产品种类规则的最低要求进行规定。

低碳标准(4)

英国标志对碳中和和承诺的规定:

2010年4月,英国标准协会发布了PAS2060:2010《碳中和证明规范》,旨在试图通过量化、减少和抵消源自特定标的物温室气体排放的方式证明碳中和的任何实体,明确规定了需满足的要求。内容包括:碳中和证明、标的物及其温室气体的测定与证实、碳足迹量化、碳中和承诺、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抵消剩余温室气体排放、声明(关于碳中和)、维持碳中和状态等内容。

第四部分中国的低碳经济

2014年5月15日,有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主持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低碳经济蓝皮书——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4》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蓝皮书介绍了欧盟、德国、日本、我国一些地区以及台湾地区发展市场导向型的低碳产业发展的经验,分析了其成就与问题,并提出将碳减排与环境治理相结合,利用环境治理的法则、政策方法来减排的思路。

蓝皮书指出,中国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但中国在为此感到自豪的同时也看到,中国的碳排放与其人口、经济规模、制造业产值、能源使用量在世界总量中的比重是不相称的。2011年,中国的碳排放量达到80亿吨,占全球总排放量四分之一强,超过美国排放量的50%左右。2005-2011年,中国的高速增长是一种主要靠资源投入和

能源消耗推动的高碳经济。

中国的碳排放密度位居前列

中国远高于平均水平,而且谈密度位居前列。

碳密度:百万吨能源消费排放的C02/1000美元GDP

中国的低碳经济

发展低碳经济的目的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遏制全球气温升高的趋势

中国能源的现状

·中国是一个严重依赖化石能源的国家,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的低碳经济与气候变化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应该是一条立足于基本国情,并且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渐进式道路。

目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社会”

重点是围绕提高能源效率和构建清洁的能源结构,开展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

中美碳减排目标成为哥本哈根议定书的焦点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紧迫性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中国能源与环境形势

1、中国经济面临的矛盾

工业化、城市化、加快推进的中国,正处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

“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

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

2、中国能源与环境形势

·中国能源构成

·中国能源与环境特点

·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脱离了世界能源消费的主流

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比,中国属低质型能源消费结构,这种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是客观上造成中国与国外相比,能源经济利用效率低、污染严重、产品能源成本高、市场竞争能力差的根本原因。

(1)中国能源构成

煤炭、石油、天然气、水/核电

(2)中国能源与环境特点

特点一:世界第一大CO2排放国

特点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不会改变

特点三:高耗能的产业结构调难度大

·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06年公布了最新的“环境可持续指数”评价: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

的排序中,中国位居第133位。报告指出,低产值、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将造成国家未富而资源、环境先衰。这些数字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资源对于支撑“粗放型”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到了难以承受的地

步。

中国走低碳经济之路势在必行

低碳经济的紧迫性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稀缺性转变/制定转变)

保护生态环境(缓解温室气体排放)

增加产品国家竞争力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平衡器)

缓解劳资矛盾

在低碳经济问题上人们认识上的误区

低碳不等于贫困,贫困不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低碳高增长;

发展低碳经济不会限制高能耗产业的引进和发展,只要这些产业的技术水平领先,就符合低碳经济发展需求;

低碳经济不一定成本很高,温室气体减排甚至会帮助节省成本,并且不能需要很高的技术,但需要克服一下政策上的障碍;低碳经济并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二是应从现在做起;

发展低碳经济是关乎每个人的事情,应对全球变暖,关乎地球上每个国家和地区,关乎每一个人。

中国应对低碳经济

倡导低碳消费

倡导低碳生产

完成低碳标准下的产业重构

构建低碳产业链

建设低碳城市

发展智能电网

第六部分倡导绿色生活

所谓“绿色生活”或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地毯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一个个经济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选择环保产品、购买低能耗的家电。

建立绿色的生活方式

家庭(个人)层面

节能——节水、节电、节油、节气

环保

绿色消费,环保采购

“绿色”生活-食物篇

减少粮食浪费

减少畜产品浪费

饮酒适量(少喝一瓶啤酒减排二氧化碳0.2公斤);

减少吸烟

“绿色”生活-衣服篇

少买不必要的衣服;

减少住宿宾馆的床单换洗次数;

采用节能方式洗衣。在同样长的洗涤时间里,弱档工作时,电动机启动次数较多,也就是说,使用强档其实比弱档省电,且可延长洗衣机的寿命。按转速1680转/分(只适用蜗轮式)脱水1分钟计算,脱水率可达55%。一般脱水不超过3分钟。再延长脱水时间则意义不大。尽量手洗。

“绿色”生活-住宿篇

节能房屋、节能装修

低碳建筑

农村住宅使用节能砖

商品房销售应明示节能信息的义务的规定

《新节能法》第三十六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销售房屋时,应当向购买人明示所售房屋的节能措施、保温工程保修期等信息,在房屋买卖合同、质量保证书和使用说明书中说明,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负载。

“绿色”生活-交通篇

·每月少开一天车,以节能方式出行200公里。

·选购混合动力汽车

·如果去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轨道交通可以乘汽车减少17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开车族如果能做到以下几点,也可让驾驶变得更为“绿色”。

避免冷车启动、减少怠速时间、尽量避免突然加速、选择合适档位、避免抵挡跑高速、用粘度最低的润滑油、定期更换机油、高速驾驶时不要开窗、轮胎气压要适当。

购买低价格、低油耗、低污染,同时安全系数不断提高的小排量车。多步行或骑自行车,乘坐轻轨或者地铁。

网上购物减少交通出行。

“绿色”生活-交通篇

·多用电子邮件、MSN、QQ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打印机和传真机。

·在午餐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这样做除省电外还可以将这些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

·办公室内种植一些净化空气的植物,如:吊兰、非洲菊、无花观赏桦等主要可吸收甲醛,也可分解复印件、打印机排放出的苯,并能咽下尼古丁。

公共建筑实行室内温度控制的规定

·《新节能法》第三十七条

·使用空调采暖、制冷的公共建筑应当实行室内温度控制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制定。·除医院等特殊单位以及经批准的用户以外,夏季室内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冬季室内温度设置不得高于20℃。

“绿色”生活-日用篇

·用布袋取代塑料袋

·减少一性筷子使用【据介绍,一颗生长了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3000双-4000双筷子,我国每年生产一次性筷子1000万箱,需要砍伐2500万棵树木。】

·尽量少用电梯

·使用冰箱注意节能

·合理使用电脑、打印机

·合理使用电视机

·适时将电器断电

·合理用水

·用太阳能烧水

·采用节能方式做饭泡米

家庭积极响应节能的措施,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电力及电器

2.煤气和石油气炉具

3.用水

4.用油

家庭节水方面

口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科技节水科学用水

·政府全力推行节水计划,控制城市用水“高消费”

·节约用水,培养用水道德,关系到千家万户!

重视家庭节油

重视家庭节燃气

·平头炉/柜炉/炉

·柜炉/炉的大小,应以适合您家庭需要而作出选择,并应考虑与微波炉配合一起使用。

·多喷嘴式柜炉/炉可提供更灵活的煮食方式及减少浪费能源。

·校炉火以配合锅底的大小,炉火若超越锅边,不单浪费能源,更会产生危险,况且也不会提高煮食的效率。

·加热砂锅及其他事物时,应选用慢火炉头以代替炉。

·蒸和炒均是节省能源的煮食方法。

·应充分利用烤炉的空间,切勿每次只烤制一种食物。

·保持饮具清洁及妥善保养,并须经常检查。

绿色消费环保选购

选购时,选购有中国能效标识的电器

·家用电冰箱能源效率标识

·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标识

·电动洗衣机能效标识

地球美丽

蓝天白云和树

“绿色”生活-其他篇

·减少使用过度包装

·不买过度包装的物品·合理回收城市生活垃圾·夜间及时熄灭户外景观灯·在农村推广沼气

·积极参加全民植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