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然辩证法各章节学习重点_61762

自然辩证法各章节学习重点_61762

自然辩证法各章节学习重点_61762
自然辩证法各章节学习重点_61762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各章节课后重点内容

1.古代唯物辩证法自然观,古希腊与古代中国的比较分析

1)古代唯物辩证法自然观:古希腊朴素辩证法

(1)核心观念是运动变化和对立统一,把自然界当作一个统一的有机体

(2)思维特征是缺少科学实验和分析,带有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只是直观地勾画了整个自然界的轮廓,不能说明构成自然界总画面的各个细节

2)与古代中国的比较分析:

(1)中国古代自然哲学自成一派,与古希腊哲学异曲同工

(2)中国古代自然观萌生于商周时期,确立在春秋战国时代

(3)讲求"物我一体、天人合一",注重意会体悟。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及其利弊得失

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念: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

2)利:与自然科学发展相适应,引发自然哲学的巨大变革

弊:形而上学性、思维局限、以偏概全。

3.辩证唯物自然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1)立场观点:观点是唯物主义的,认为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人类也是自然界运动发展的客观产物;在自然界和人类以外,不存在任何神秘的东西。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久的产生和消亡之中,处于不断运动、变化过程之中。

2)方法:方法是辩证的,认为整个自然界是一个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它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此推动着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实验和理论、归纳和演绎、逻辑和历史、抽象和具体辩证结合起来的方法论。

4.运动、发展和联系的自然观念,及其近现代科学依据

1)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任何物质形态都处于不停顿的运动变化之中,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进化和退化、前进运动和后退运动、向上分支和向下分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自然界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任何物质系统都是在大量偶然的随机因素中发展着,这个发展过程在一定条件下表现为偶然性减少的进化过程,在另外的条件下则表现为必然性减少的退化过程。这样,自然界总是经历着进化和退化相统一的真正发展的历史,也是一些事物瓦解、另一些事物涌现的真正历史。

2)近现代科学依据:它根植于如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和以系统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混沌理论等就是系统科学的典范。

√5.进化-退化的辩证关系,(注意,进化是有条件的)

自然界是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进化和退化都是客观存在的,两者具有辩证关系

(1)对立性:有质的区别,物质基础、发生条件、发展方向截然不同

(2)统一性:都是物质客观属性,相互包含、共生依存、融合交替、此起彼伏

(3)进化是有条件的。

进化条件: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必须处于远离平衡的状态;产生有序结构的系统,必须是一个开放系统;形成有序结构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相互作用;正反馈推动系统走向有序;涨落和突变是产生有序状态的条件。

6.人类是如何超越自然界的

1)自然演化创造了人类,劳动的作用居功至伟(唯物史观)

2)社会实践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关系四个阶段:

古代——人类被迫屈服自然;

近代——人类力求征服自然;

现代——人类屡遭自然惩罚;

当代——人类寻求与自然和谐相处

7.当代社会的生态危机是怎样形成的,如何化解和摆脱这种危机

20世纪以后全球生态危机主要表现为: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人口问题实质上是人口数量与环境容量的问题,人口不可能无限增长,地球的容量是有限的。解决:自觉控制出生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环境容量。能源、环境问题实质上是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的矛盾,人工自然一方面提高了生产力,另一方面导致了生态系统的失衡。解决:生态产业的建立,将大大缓解人工自然对天然自然的破坏,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最佳选择。

8.结合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说明谋求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

基本内涵:坚持以人为本,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要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贯彻落实:1、全面发展: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 2、五个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国内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彩、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世代永续发展 4、资源节约型经济、环境友好型社会、科技创新型国家。

9.科学认识的基本特性

(1)实践检验是科学划界标准,可检验性是科学区别于非科学、伪科学的根本标志

(2)可检验性(客观对象、可控条件下研究、可重复、可检验)

(3)系统性(逻辑工具、形式结构、内容完备自洽)

(4)主体际性(科学范式相近相通、指称一致、主体通约、社会承认)

10.科学精神、科学观念、科学方法对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1)科学精神。

(1)求真务实,追求真理,有条理的怀疑精神

(2)开拓创新精神

(3)勇于探索,无私奉献,以人为本,造福人类

2)科学观念:主要影响人们世界观的、重大的科学观念。如牛顿力学的机械论观念,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进化观念。

3)科学方法:观察和实验的方法,逻辑方法(比较,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等)、非逻辑方法(直觉、想象、灵感等)

√11.两种科学价值观的分析对比

1)科学价值中立说

科学是关于各种事物是怎样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知识,属于"是什么"的问题。伦理是关于人们行为的目的,属于"应当怎样"的问题。科学追求真理,价值追求功利

2)科学负载价值说

在理论方面,科学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或其过程的规律性,是人们从迷信中解放出来;在实践方面,应用科学认识去改造自然,使人们从自然力的束缚下获得自由

√12.科学问题的来源,科学课题的原则

1)科学问题来源:源自社会实践,科学问题的提出是有条件的。常识问题,无知问题,虚假问题不是科学问题。科学问题可以分为事实问题,理论问题,常规问题和反常问题等。

(1)、现有理论与科学实验的矛盾

(2)、理论内部的矛盾,自身的非自洽性

(3)、不同学派的争夺

(4)、社会现实的需要,已有生产技术手段,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5)、科学家兴趣和心智偏好

2)科学课题的原则

(1)、社会需要的原则

(2)、理论创新与创新性原则

(3)、科学逻辑性原则和现实可行性原则

(4)、适度超前和冒险原则

√13.实验观测与科学理论的关系

(1)这不是简单的反映关系,“白板说”并不成立

(2)科学理论都有观察实验依据,但都经过了科学思维加工处理,蕴含了人的主观创造

(3)观察实验也渗透着科学理论,描述和解释方式都有“理论负载”,观察实验的价值取决于科学理论

(4)科学活动是依据人的认识和实践水平,设计观察实验,构造科学理论。

14.科学假说产生条件,科学假说的特征

1)产生条件:

(1)、出现前所未有的科学事实(科学发展,反常实例)

(2)、原有理论的推广和衍生

(3)、协调理论内部矛盾

(4)、纯粹的思维创造。(实际意义若有若无)

2)特征

(1)、有科学依据,合乎逻辑规范

(2)、思维创造能动性,个体认知差异较大

(3)、科学认识的探索性,多数是昙花一现,以失败而告终,只有少数幸存下来,过渡进化为科学理论

(4)构造科学假说是科学认识的必经之路

√15.科学理论的逻辑检验和经验检验进行分析比较

1)逻辑评价是指科学理论是否合乎逻辑认知和科学理性

(1)相容性评价(理论背景)

(2)自洽性评价(逻辑严密)

(3)简单性评价(科学认知偏好)

2)经验检验是指直接诉诸经验来检验理论的真伪,但经验检验原则尚未取得共识(1)经验证实(经验主义、归纳主义、实证主义、操作主义观点)

(2)反驳证伪(批判理性主义、演绎主义、证伪主义观点)

(3)范式比较(历史主义、科学社会学观点)

16.科学理论的社会评价(外在评价)会涉及哪些因素

科学理论的扩散传播和社会确认是科学社会学问题,这属于科学理论的外在评价

(1)科学创见具备主体际性(主体间性)

(2)科学理论讲求“修辞技巧”、“合时而用”

(3)科学理论的社会确认主要取决于社会文化环境

17.科学理论的三种发展模式(三种发展观)

1)逻辑经验主义

(1)注重归纳-演绎方法论,认同循序渐进发展模式

(2)科学假说从经验中归纳得来,再借助演绎法推出理论预见,预见经受新的经验检验2)批判理性主义

(1)看重猜思-演绎-反驳方法,认同“否定之否定”发展模式

(2)科学研究是“思维的自由创造”,“没有逻辑通道”

(3)科学始于问题,问题催生假说,假说相互攻讦,去伪存真

3)历史主义(科学社会学)

(1)看重科学文化背景,主张“范式”发展模式

(2)科学认识与文化背景、科学组织息息相关,科学进步就是“范式“更新

(3)“前科学→常规科学→科学革命",循环往复的过程

18.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时期,科学理论的结构性变动

1)科学理论是由“硬核”和“保护带”组成

(1)“硬核”是理论的基本假设;是理论的核心部分,不容反驳

(2)“保护带”由一些辅助假设和初始条件组成,可以适当调整或变动,以对付“反常”情况的挑战,保护“硬核”免受侵犯

2)常规科学时期,科学理论结构微调

科学发展是原有理论的应用、深化、完善和修改,相当于调整“保护带”

3)科学革命时期,科学理论结构更新

“反常”冲击此起彼伏、理论无法自圆其说,假说激烈竞争,“保护带”失效,“核心”丧失权威,最终“胜者为王”,重建全新“核心”和“保护带”,导致理论的更替。

19.三种技术结构形态和技术演进变迁

三种技术结构及演变态势

(1)经验型技术结构(以手工劳动经验和技能为主导要素,农业社会的主导技术结构)(2)实体型技术结构(以机器等技术手段为主导要素的技术结构,工业社会中占主导地位)(3)知识型技术结构(以技术知识为主导要素的技术结构,在后工业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技术结构的演化过程交织着各种矛盾:技术活动要素与技术结构的矛盾;技术结构与社会物质技术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物质技术基础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产生和解决,形成了技术结构的演化机制。

20.技术认识特征

(1)科学合理性(2)社会价值性

(3)实践指向性(4)复杂综合性

√21.技术方法和科学方法的辩证关系

技术与科学是辩证关系(对立统一)

(1)技术认识和技术方法深受经济、政治、社会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和制约

(2)技术注重改造自然、创造世界,是主观见诸于客观

(3)技术注重经验、技能,多快好省地解题

(4)技术强调从普遍到特殊、从要素到综合

1)科学方法是认识自然的方法,是客观见诸于主观;技术方法是改造自然、创造自然的方法,是主观见诸于客观。

2)科学方法注重定理、原理和学说的建树,崇尚理性,扬弃经验,力求解释因果性,解释规律性;技术方法注重规则、程序和手段的确立,崇尚实践技能,重视经验,力求合理有效的解决问题。

3)科学方法强调从特殊到普通、从整体到分析,科学实验是为了实现从经验到理论的过渡;技术方法强调从普通到特殊、从要素到综合,技术试验是为了实现理论到应用的过程。

4)科学方法的选择与社会体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关系较远;技术设计和方法的选择与社会诸因素紧密相关。

√22.两种技术价值论对比分析

1)技术价值中立论:技术不受主观因素影响,社会意识影响技术效能,但不会改变技术内涵。技术的正、负效应与技术无关

2)技术价值负荷论:技术主体有价值取向,技术活动渗透了人的所思所虑,技术活动就是社会实践

23.当代社会的技术伦理问题

1)现代技术全面介入社会生活,引发生产生活方式变革

2)技术严重冲击传统伦理道德,导致“文化焦虑”,影响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领域运行态势(当代科学的价值问题,引起的伦理道德问题——生育控制、无性繁殖、生态伦理、个人信息等等)

√24.辨析分析三种活动(技术引进、技术改造、技术创新)

1)技术引进:解决技术上的“从无到有”问题,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奠基性作用,对于落后地区至关重要

2)技术改造:解决技术的“从低到高”问题,持续推动生产力变革提升,这是最为普遍的技术活动

3)技术创新:前瞻性、原创性的发明创造。引领生产力革命,引发社会经济持续进步

再补充1个知识点

1.人与自然的关系

答题要点:矛盾的统一体,辨证统一

1)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人必须依赖自然界而生活,自然界也由于人的存在和活动改变其面貌。

2)相互对立。传统的价值观,以人统治自然观为指导思想,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以人为根本尺度去评价和安排整个自然,大规模的征服改造自然,形成当代社会的生态危机。

3)和谐共处,协调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开发利用必须持谨慎态度,必须尊重生态规律;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工业化生产方式,把可持续发展放

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最后一节课老师讲的可能会出的内容

简答题: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生态内容、科学研究过程的风险

另外:必考的内容主要是论证XXX与XXX之间的辩证关系(所以重点中有辩证关系的需要多加关注)

论述题:

如:科技研究的发现

---选题技巧

---理论的经验

---理论的产生

---科技之争、科学的优先权等

人与自然的关系

---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为国际民生、健康等带来的影响

---能否扭转、改善它呢?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科学,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地一般方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自然辩证法也象马克思主义的其他组成部分一样,本身是科学。科学是让人研究的,而不是要让人供奉起来膜拜的。它来源于实践,并且随时受实践的检验。它不是僵化的教条和空洞的说教,而是实际的行动的指南。它应该使人扩大眼界,活跃思想,而不是要使人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它是自然科学的前哨和后卫,并且要不断地从自然科学吸取养料,不断地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学习,研究,运用,发展。 我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它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需要。当前,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技术化、经济全球化时代,科学技术得到全面迅速的发展,近一个世纪的科技成果超过了过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所获得的成果的总和,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提高了人类向自然作斗争的能力,从而把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进到一个前人无法想象的高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不少未曾预料的消极后果,引起

了诸如环境、生态、资源、人口、粮食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这清楚表明,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人对自然界平衡的干预已超过了自然界的再生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人和自然的关系出现严重对立。如果不协调人与自然地关系,必然带来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后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认真进行反思:我们如何正确发展科学技术?如何促进科学技术积极作用的发挥,同时抑制和减少其消极后果?解决这一问题,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正确树立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更深刻地把握和自觉地遵循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学习自然辩证法,对于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经济乃至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尤为重要。 第二,它是提高个人辩证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学习、理解和掌握了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使我们在学习和工作实践过程中能够自觉接受辩证法的指导,加强辩证思维方法的训练,克服思想上的极端化和工作中的片面性。通过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对待问题,学会用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原则理解问题,学会从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中观察问题,从而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加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全面性,构建个人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所以,学习自然辩证法,也是增强个人素质和提高工作能力的最佳途径。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心得

1、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研究和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我们的时代,正处于一个伟大的转变时期。“非常值得注意的是科学自身也在转变之中”,并且正是科学的转变深刻地影响着时代的转变进程,所以人们都把科学看作一种希望。科学家们也更加自觉地“追随我们时代的主要潮流,并把时代的发展、变比和向前的趋势反映到科学之中。”整整一个世纪以来,经典力学经历了一场深刻的革命,已经突破厂它几百年来所遵循的古典决定论的、精确的和解析的传统。如果说在19世纪以进化论的创立为标志,生物学首先发展为一门演化的科学的话,那么20世纪尤其是近几十年的科学进展——关于基本粒子的复杂性的发现,关于早期宇宙演化的宇宙学的建立,关于非平衡的、相干的、一致的结构的研究——使物理学和化学也已发展成为演化的科学。科学本身的发展正在改变着我们对自然界的看法,也改变着科学关于平衡与非平衡、有序与无序、可逆与不可逆、对称与非对称、进化与退化、渐变与突变、简单性与复杂性、精确性与模糊性、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等一系列最基本的观念。在这一过程小,自然科学的发展不但没有远离哲学,而且在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部提出厂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在哲学认识层次上加以认真的研究。处于科学前沿的理论自然科学家们,也不能不对这些问题进行严肃的哲学思考。这样,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就个是游离与科学发展之外,更不是强加于科学研究之上的什么多余的东西。而是自然科学本身发展的一种需要。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完全证实厂这一论断。在当今世界上,新的科学革命正在引起新的技术革命,新的技术革命正在引起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剧烈变革。以致生活环境、职业性质、文化教养迥然不同的人们都同样深切地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力量和价值;不管西方学者还是东方学者都同样把科学技术视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同样在它们所面临的战略选择中把科学技术的发展置于首要地位,与此同时,科学技术本身也已发展成为庞大而复杂的社会建制,它又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种社会要素发生和发展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它的发展也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受到社会为它提供的条件和环境的制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并通过它的发展来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要做到这一点,就不仅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而且必须更加深入地研究它在社会小发展的规律、包括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何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机制。因而,自然辩证法关于科学技术观的研究,也就具有了特别突出的意义。 20世纪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一方面导致了许多积极结果,实现着人们利用科学造福于社会的理想;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不少未曾预料的消极后果,引起了诸如在环境、生态、资源、人口、粮食等方面所产生的一系列全球性问题。被科学技术不断扩大着的人对自然界的影响,已经超过作为一个自然系统的地球的自我调节和所能承载的界限。人类把越来越强大的科学技术手段用于社会,其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更难以为人们所预料。于是,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人们所尊崇的理性与自然的和谐似乎已经破裂,代之而起的是两种对立的思潮:一种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一个用计划和控制的世界来扫除习俗和无知的世界的有益过程;一种认为科学技术使人间自然,并同自己的本质相分离,它以对人本身的侵犯代价去征服自然,以内部的精神的丧失为代价去换取外部的物质的满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不认真地进行反思:人类在自然界和社会面前,以及在科学技术发展画前,到底获得了多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之选择题69道

% 1、不属于近代机械的自然观科学背景的科学事件是: A. 哥白尼论证日心说 B.阿里斯塔克斯日心说 C. 塞尔维特发现血液小循环 D. 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三定律 2、关于科学事实基本特征正确的是: A.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 B.单称陈述、不具备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 》 C.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不受理论影响 D.全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 3、关于科学实验的功能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可以简化和纯化自然过程,排除各种偶然的、次要的因素,使现象以简化 的纯粹的形式出现,从而容易看到事物的真正的面目。 B.可以强化研究对象,使研究对象处于某种极端的状态,从而呈现通常条件 下没有出现的某种性质或规律。 C.可以重现或模拟自然现象,加速或延缓自然过程。 D.可以作为控制自然的一种直接手段 4、对于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科学处于幼年时期,科学认识只达到事物的表面。 B.主要是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和解释。 C.把整个自然界看作是运动变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D.以原子论方式解释世界。 5、关于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不系统性 B.非批判性 C.反思性 ) D.历史性 6、对于可持续发展理解不正确的是: A.要体现发展,就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要通过社会、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 不断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B.要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类目前为发展所进行的种种努力,不应危及 到未来一代人的生存与发展。 C.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发展既体现未来取向的代际平等,又体现整体观念的 代内平等 D.在具体操作上,可持续性发展就是要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 7、影响观察的因素中属于主观性的是: A.客观事物的属性没有直接显露出来,人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的假象, ^ B.人的感官的局限性,使观察者在观察事物时容易产生错觉。 C.观察者的知识、经验和心理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往往在观察时产生先入之见。

最新结合生物学谈谈学习自然辩证法的心得体会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结合生物学谈谈学习自然辩证法的心得体会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科学的研究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在生物学中,很多地方都能够体现自然辩证法对该学科的渗透和影响。 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同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同属于自然界,二者之间的统一性正是体现了自然辩证法中关于“物质统一性”的这一观点。自然界作为一个概念,指的是客观世界包罗万象的存在的整体,而这里所提到的差异性则说明,在这个整体中所存在的局部各有特 点,并非绝对的相同,所以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主要是以细胞为基本单位进行的。细胞表面有细胞膜,它使每个细胞与周围环境隔离开,维持着相对稳定的内环境。这体现了自然辩证法中关于“整体和局部”的观点:自然界中的事物具有整体和局部之分,整体是由局部所构成的,局部则是整体中的部分。 因为马尾松投入——产出比相对比较高,人们在东南沿海地区营造大片马尾松林,结果因松毛虫种群爆发和松材线虫病为害而遭受重大损失。实际上,一个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越多样,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反之,一个物种单纯的生态系统,其维持生态平衡的能力就 弱。造林的人们之所以犯这个错误,就是因为他们用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维方式去处理了生物学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中。物质是运动的基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生物的种类繁多,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植物到动物,无一不是以物质的形式存在。生命的运动建立在力学、物理学及化学

2019年《自然辩证法》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 选择题 贯穿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始终的矛盾是(A D) 人与自然的矛盾 B、吸引与排斥的矛盾 C、生产与生活的矛盾 D、科学认识与科学实践的矛盾 E、连续与间断的矛盾 亚历士多德在《工具篇》一书中,最为推崇的方法是(D) A、类比方法 B、实践方法 C、归纳方法 D、演绎方法 E、观察方法被恩格斯誉为向宗教发出“挑战书”、自然科学独立的“宣言书”的不朽著作是(B) A、《人体构造论》 B、《天体运行论》 C、《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D、《心血运动论》 E、《新天文学》 为捍卫和宣传日心说被宗教强制赴火刑的著名学者是(C) A、赛尔维特 B、伽利略 C、布鲁诺 D、哥白尼 E、维萨里 近代自然科学独立并建立体系并获得重大成就,最为重要的原因是(A) 科学实验的兴起 B、理性与实验相结合 C、人类思想获得解放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 E、日心学说的出现 在方法论的问题上培根与笛卡儿的不同在于(B) A、培根重视理论,笛卡儿重视经验 B、培根重视归纳,笛卡儿重视演绎 C、培根重视经验,笛卡儿重视数学 D、培根排斥归纳,笛卡儿排斥演绎 E、培根重视继承,笛卡儿重视创新 由于发现天体运行三定律,被人们誉为“天空立法者”的科学家是(C) A、哥白尼 B、伽利略 C、开普勒 D、第谷 E、布鲁诺 赖尔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产生所作的突出贡献是指出(C) 岩石分类说 B、地质突变论 C、地质渐变论 D、岩石质变思想 E、板块构造论 列宁称赞把生物学第一次建立在完全科学基础上的生物学重大成就是(D) 林耐的人为分类法 B、细胞学说 C、拉马克生物进化论 D、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E、分子生物学 10、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在探索进化机制所依据的最重要的一对根本矛盾是(C) A、同化与异化 B、个体与环境 C、遗传与变异 D、连续与间断 E、整体与部分 11、中国古代有著名的三大天体模型,它们是(B D E) A、天圆地方说 B、盖天论 C、壳层说 D、浑天说 E、宣夜说 12、1543年,自然科学领域联袂向宗教神学挑战,其代表作是(A B) A、《天体运行论》 B、《人体构造论》 C、《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D、《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E、《新天文学》 13、到19世纪30年代,被恩格斯誉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诞生奠定基础的重大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一年级课程包括课件试题答案

1、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2、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可能出辨析题) 答: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非平衡态自组织理论证明,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从环境中获取负熵流来抵消系统内部的熵产生,就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使系统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演化为一种稳定有序的结构。同样,混沌理论也揭示了通向混沌的道路,说明了系统从有序向无序的转化过程。在自然界的演化过程中,正是由于以上两个演化才使得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自然界的系统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有序和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3、自然演化的自组织机制。自组织理论及其意义 答: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行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其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能够形成有序的结构,或从低序向高序的方向演化。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通过对自组织理论的认识,我们可以分析现在的各个国家甚至社会的发展。我们在对自组织理论有更深入了解的同时,还可以将得到的实际经验应用到社会中去,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4、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关系,有没有本质区别? 答:天然自然是大自然中已经存在的并且未经人类利用的自然。人工自然是人利用或改造天然自然,创造天然自然中所不存在的人类文明,可分为两类:①人工自然界,即人工生态系统;②人工自然物。 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关系:天然自然是“第一性客体”,人工自然属“第二性客体”;天然自然中存在的是“自发性作用”的规律,在人工自然过程中,则有“应用性作用”的规律;天然自然只有自然属性,而人工自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天然自然的演化节奏是缓慢的,人工自然的演化是快节奏的。人工自然是科学技术的物化,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中介。 5、混沌理论的定义 答:“混沌理论”是对确定性非线性动力系统中的不稳定非周期性行为的定性研究。在 没有变量的情况下,系统运动是一项有规律的重复行为,通过研究认识这一系统状态,非周期性行为就变成了可以观察的对象。不稳定非周期行为则复杂得多:它不做重复运动,不断展现出任何细微变化动乱对系统造成的影响。根据当代数学理论的定义,混沌系统就是对“对初始条件极度敏感”的系统。换句话说,为了精确预测系统的未来状态,需要知道它无限精确的初始状态,即便很小的误差,都将立刻导致预测错误。混沌理论:是系统从有序突然变为无序状态的一种演化理论,是对确定性系统中出现的内在“随机过程”形成的途径、机制的研讨。 6、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P70) 答: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有: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努力减少环境污染;树立生态自然观;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实现人类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世界各国即不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共同发展;实现人类世世代代的共同发展。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原则;发展的可持续性--可持续性原则;人类根本利益和行动的共同性--共同性原则;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公平性原则。 7、科学的本质是什么?(可能出辨析题) 答:马克思对科学本质的论述:(1)科学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2)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 (3)科学是生产力;(4)科学既是观念财富又

学习自然辩证法概论的心得体会

学习自然辩证法概论的心 得体会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学习《自然辩证法概论》的心得体会 《自然辩证法》是一部关于自然科学的哲学着作,贯穿其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唯物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有关问题。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论体系。 自然辩证法通过概括和总结科学技术的新成就,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辩证法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和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利于科技工作者培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增强创新能力; 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利于提高科技工作者对科学技术领域中出现的各种哲学社会思潮的分析鉴别能力; 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利于科技工作者认识科学技术的本质和规律,加深对我国科技方针政策的理解,从而更加自觉地为“四化建设”服务。 通过自然辩证法的学习,我认识到无论是学习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以及社会科学,我们必须尊重客观事实,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研究和认识世界。恩格斯说“不仅有机界和无机界之间的鸿沟缩减到最小限度,并且过去和机体种源说相对立的最根本的困难之一也被排除了。新的自然观的基本点是完善了:一切僵硬的东西融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 自然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普遍联系、永恒发展是世界的基本特征,而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自然辩证法研究涉及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与社会)构成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对它的研究必须从辩证的观点,也就是发展的观点、整体的观点出发,并且牢牢抓住系统中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既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与成果,又是改变人们的关系,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科学技术是人与自然的中介,又是人与人的关系的中介。 在自然辩证法中,研究和揭示的内容是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的,即自然界的辩证法;研究和揭示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

自然辩证法学习心得——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自然辩证法学习心得——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通过章教授的自然辨证法课程,我对自然辨证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体会.自然辨证法为我们提供了科学方法训练,对提高能力和开 阔视野有很大的帮助.我大体明白了自然辩证法所研究和揭示的内容: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辨证法;作为一种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辨证法.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自然辩证法可 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启迪,以帮助和促进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实践,同时自然辩证法不可能也不应该以自己的哲学研究来代替自然科学的实证研究. 关于自然辨证法,虽然通过学习我收获很多,但是,我更为感兴趣的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探索.要想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这么一个信息,即人类是自然选择的 产物.这不仅是达尔文关于物种起源思想的最好解释,同时也是当今 科学界的共识.其次,在确定上个观点后我们就要从源头来了解自然 和人类的起源.关于这个方面,美国加州大学历史学教授斯塔夫里阿 若斯教授在其著作《全球通史》中给了我们很好的解释.他认为,在 地球的发展进程中,与生命有关的大的事件有三个.第一是生命在地 球中的出现,第二是人类的出现.在第一个大转折点中,生命从非生命物质转化过来,所有的生物种类都是通过适应其生存环境,以基因突 变和自然选择的方式进化而来.也就是说,生物的基因能够适应环境 的变化.在人类出现以后,这个方式改变了.人类通过改变环境来使环境适应自己的基因,也就是说,不再改变自己的基因来适应环境.今天,随着人类关于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知识不断增加与深入,人类能够很快既改变自己的基因,又改变其所处的环境,这样,地球发展进程中的第三个划时代的转折点也就即将到来了. 了解了上述三个转折点,我们知道了人类而且只有人类能够创造一个自己想要的环境.由于我们拥有独有的变革环境的能力,人类不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这四者相互联系,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的统一整体,共同揭示人类社会与自然的本质。 科学观以及方法论 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 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4.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二、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也是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自然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它既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的认识的概括和总结,又是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指导具体科学技术实践的重要平台和通道。 三、自然辩证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发展趋势 我学的是企业管理专业,该专业主要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需要的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人才。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对于国家的发展越来越重要,而只有对企业实行科学的管理,企业才能够发展,国家的经济才能够发展。因此企业管理专业在当今社会仍然是热门专业,分析自然辩证法在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能够使得企业管理专业的发展更加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更好的服务社会。 首先是可持续发展观念在企业管理专业中的体现。在自然辩证法中,就已经提到了有关自然的保护,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建设生态文明,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面临的必然选择。在十七大上明确的提出了“生态文明”这一重要的理念。社会对可持续发展也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更是要以可持续发展作为第一目标,需要特别注重环境的保护,因此企业管理专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对生态文明进行学习,要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的意识。因此自然辩证法在企业管理专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的观念对于企业管理的未来的发展十分的重要。 其次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也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内容。在企业管理专业的学习中,我们不能够仅仅的停留在书本之上,停留在企业管理的理论之上,需要联系实际,密切的联系实际的生活和工作,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再次是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到问题,尊重客观规律。自然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普遍联系、永恒发展是世界的基本特征,而矛盾是事物

《自然辩证法》学习心得

《自然辩证法》读书心得 一直以来都对文学家有一种特殊的情愫,我不是一个能静下心来研究文学的人,如果让我读一本政治书,我更乐意去计算一个方程。或许是人们总是对没有接触过的事情抱有浓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的欲望吧,在上完《自然辩证法》之后,我发现这门课并不只是想我看到的那么简单,它涵盖万千,是很多文人墨客以及各领域大家集成的产物,它的很多内容可以适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能解决一些我认为和它毫不相干的问题,这也让我对理论的知识更加重视。怀着这样的心情,我去阅读了《自然辩证法》的相关教材。 课程中老师讲述的《自然辩证法》,其广义的定义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以科学技术发展史为基础,研究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特别是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它有197个组成部分,后来,前苏联在整理出版这些手稿的过程中,删去了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之后留下了181个组成部分,包括10篇论文,169个札记和片断和2个计划草案。自然辩证法主要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技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其中,人与自然、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之间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 在阅读了自然辩证法的书籍后,我认为其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分为两个方面:运用唯物辩证法概括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成果,批判形而上学自然观,提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系统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揭示自然界的辩证法,从而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为自然科学提供崭新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因此自然辩证法是和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紧密相连的。其创立于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哲学和科学技术,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同样,自然辩证法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对所有理论的研究我们都不能脱离现实,在基本问题上都必须主张物质为第一性,精神为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不能在不切实际的基础上研究问题。 从自然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的关系来说,自然辩证法包括并涉及很广泛的领

心得体会-自然辩证法心得体会(精选5篇)

自然辩证法心得体会(精选5篇) 篇一:自然辩证法心得体会 学习自然辨证法课程的体会 摘要:介绍了学习《自然辨证法原理》这门课的感受,及学习这门课之后的收获。主要包括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意义、更新了对事物的认识、学习自然辩证法课的感想以及对自然辩证法课的建议四个部分的内容。 关键词:自然辨证法;收获;运用 作为一名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的研究生,在研一的上学期我学习了学校为我们开设的自然辨证法课程。在没上课之前,我认为这门课肯定就是政治课之类特别枯燥乏味的东西,所以就没抱着好好学的心理去上课了,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我发现《自然辨证法》的内容确实是很枯燥的东西,但是教《自然辨证法》的杨玉辉老师却能把它讲得绘声绘色听起来引人入胜,原因是老师不会单纯的讲课堂知识,而是加入了一些有趣的现实生活进去,这样大家就都爱听了,同时老师诙谐的语言不禁让我对这门课慢慢提起了兴趣。虽然这门课程只上了短短的四次课,但每次上课的时候老师都凯凯而谈,到下课之前的每一分钟都非常有活力,使我自己受益匪浅,既感受到了作为一名老师的热情,又感受到了一名人名教师的光荣。然后我也希望自己未来能成为一名像杨老师一样的老师,教书育人。

我作为一名女生或者说女性,很多的时候比较感性,所以有时候会较多地从直觉方面来思考和做事情。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越来越觉得其实身边很多的事是可以运用自然辨证的原理来解释的,通过原理,找到事物的发展规律,再考虑事情的解决方法,用这样科学的程序一步步地解决问题,做事就容易多了,而且效果也更好了。作为研究生,学习知识是我们的本分,但学习怎么有效地研究未知的问题是更重要的问题。上专业课是为了获得知识,上自然辩证法是为了学习方法论,是为了更有效的获取知识。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对学习了这门课的体会。 1了解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学习本门课程之前,许多人都在想,我们学习数学的为什么要学习自然辩证法这门课呢?我们学习的还不够多吗?从中学开始,我们就上政治课,那为什么到了研究生都还要学习这门课,以及学习这门课有什么意义呢? 恩格斯早就提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 论思维。”显然,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掌握,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学会以更好的方法去分析自然科学技术发展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维工具去探索自然界和自然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增强从事自然科学技术活动的自觉性,提高自然科学研究决策的正确性和预见性。科学家们

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概论》答案

1、“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恩格斯《自然辨证法》 材料反映了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主要内容: 1.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恩格斯指出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在这里,恩格斯不仅说明了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而且还说明自从有了人,便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自然对于人的这种母体性无疑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逻辑起点,也是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前提。 2.人与自然是依赖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首先,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其次,人还能够能动地改造自然界,这一点也是人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人类在对自然界进行能动改造的同时,使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高,人类成为自然界的主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人类开始在认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断地趋向了统一。 3.人类变革自然引起后果的多元性 恩格斯认为人类变革自然引起后果的多元性不仅表现在自然方面的结果,还表现在它在社会方面的后果。 4.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是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象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象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恩格斯提醒人们:损害自然就是损害人类自己,要防止自然界对我们的报复,就是要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必须和自然和谐相处、协调一致。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这是恩格斯对人类历史特别是近代史演变过程一种有分量的科学总结。这个总结严肃地告诉我们,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自然界本身的发展是有序的即有理性的,人类在向大自然谋取自身发展所需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时,只能按照自然规律行事;否则,必然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同时还告诉我们,人类在现实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必须摒弃“人定胜天”即人统治自然、征服自然的价值观,因为这种价值观将人与自然摆在对立或对抗的地位;而必须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发展的价值观。应当说,后种价值观,正是我们目前所奉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相应的一切策略的哲学基础。 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首先,必须确立大自然观,真正视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从整体上把握住规律,并以此作为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基础。其次,必须走出“人类中心”的误区,建立人与自然全面和谐共处和协调发展的关系。其三,必须全方位的探讨自然的价值。不仅要征服自然、利用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启示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启示 2 德庆白珍 经过八周十六课时的自然辩证法学习,我受益匪浅。首先我认识到自然辩证法本身是科学,是一种基于实践的科学研究方法,并且在不断的探索、研究和实验中发展壮大,并随时接受实践的检验。通过对自然辨证法的研究,我们能够掌握科学的发展和研究规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探索自然,学习科学,锻炼思维。为我们的实际生活、学习和工作提供极大的帮助。 一、对《自然辩证法的》的认识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的主要著作之一,写于1873-1886年。包括十篇论文、一百六十九段札记和片断、两个计划草案,共一百八十一个部分。是恩格斯对19世纪自然科学的最重要成就作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概括,进一步发展了唯物主义辩证法,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形而上学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给自然科学的研究和探索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在中国,自然辩证法随着恩格斯这部著作中译本于1929年的出版,逐渐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工作者和自然科学工作者中间传播开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它在广大哲学工作者和自然科学工作者中间,得到更广泛的学习和传播。毛泽东的哲学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在中国科学工作者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开展自然辩证法研究中,起了重要作用。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和对于自然认识和改造的哲学。也就是说自然辩证 法是关于自然、自然科学和技术工程活动的一般性质、存在方式和发展规律的 哲学学说。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自然观,即对自然界 辩证法的研究;一是自然科学观,即对自然科学辩证法的研究。在自然观的研究,要求不断地概括和运用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发展和更新人们关于自然界 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和对自然界的总观点,其中包括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 信息观、系统观、规律观以及自然发展史和自然界各种运动形态的划分、联系、交错、转化等等;要求探讨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在自然界各种过程中的丰 富多样的表现及运用,使人们对辩证法规律和范畴的理解不断充实和深化,在许多方面进一步清晰化、准确化和精细化,并增添新的内容。从而,把辩证唯 物主义自然观提高到同自然科学的新发展、新思想相适应的现代水平。大自然 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的生命活动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大自然。如何看待人 与自然的关系,这是几千年来人们一直致力探寻的问题。19世纪以来,随着马 克思原理的发展,辩证的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渐被人们接受,它是建立在现代科 学技术研究成果基础之上,较为科学、系统、全面、客观地反映自然界发生、 发展规律的认识、观点与看法。恩格斯指出:整个自然界是统一的,其中各个 物质形态和运动形式都是普遍联系的。也就是说,它们之间的区别和对立都不

学习自然辩证法心得体会

学习自然辩证法心得体会-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学了自然辩证法的感受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学习《自然辩证法》这门课的感受,以及学习这门课之后的收获。自然辩证法揭示了自然界演化、科学技术发展和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规律,它是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学习自然辩证法,总的来说,是为了树立起对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正确观点,掌握正确的科学技术论,提高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加速实现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 正文: 作为一名研究生,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学院为我们安排的自然辩证法课程,通过老师的细心讲解和自己对课本的阅读,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帮助很大,下面浅谈一下自己的学习心得。 首先我了解到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它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它来源于实践,并且还受到实践的制约,通过对它的深入学习,可以让我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活跃我们的思维,调整我们看待事物的方法,用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真正的提高我们认识自然的哲学素养。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对待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我们必须尊重客观事实,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去研究世界,认识世界。自然辩证法也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是自然界、科学、技术与社会这样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就必须用辩证的观点、开放的观点、整体的观点出发研究这样一个系统。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最为感兴趣的还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探索。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疆域在不断的扩大,人类利用和开发了自然界,既改变了自然界的面貌,也使人类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在这一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人类对自然界的过度利用和开发使自然界开始了对人类的报复行为,人类在进入工业社会之后的高消费、高享受的生活方式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恶化,许多人的吃、穿、住、行方面的消费都大大超过了实际需要,正是由于人们的高消费刺激了高生产,高生产导致向大自然的高索取,结果必然会导致资源的不断消耗和环境的不断污染。而环境的污染对于人类的生命、动植物的生存和文化遗产都可能造成很严重的伤害。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生态环境的恶化必须引起我们的反思,人类环境的改善是一项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是全世界人民的迫切愿望,也是所有政府应肩负的责任。为此我们提出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真正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最终走上绿色发展道路。 通过对课程的深入学习,我越来越觉得我们身边的学习和生活上的事情是可以运用自然辩证法的一些原理来解决的,而且这门课程也是和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通过利用自然辩证法的思想,找到事情的发展规律,对于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是非常有帮助的。

学习自然辩证法概论》的心得体会

学习《自然辩证法概论》的心得体会 《自然辩证法》是一部关于自然科学的哲学着作,贯穿其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唯物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有关问题。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论体系。 自然辩证法通过概括和总结科学技术的新成就,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辩证法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和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利于科技工作者培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增强创新能力; 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利于提高科技工作者对科学技术领域中出现的各种哲学社会思潮的分析鉴别能力; 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利于科技工作者认识科学技术的本质和规律,加深对我国科技方针政策的理解,从而更加自觉地为“四化建设”服务。 通过自然辩证法的学习,我认识到无论是学习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以及社会科学,我们必须尊重客观事实,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研究和认识世界。恩格斯说“不仅有机界和无机界之间的鸿沟缩减到最小限度,并且过去和机体种源说相对立的最根本的困难之一也被排除了。新的自然观的基本点是完善了:一切僵硬的东西融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 自然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普遍联系、永恒发展是世界的基本特征,而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自然辩证法研究涉及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与社会)构成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对它的研究必须从辩证的观点,也就是发展的观点、整体的观点出发,并且牢牢抓住系统中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既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与成果,又是改变人们的关系,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科学技术是人与自然的中介,又是人与人的关系的中介。 在自然辩证法中,研究和揭示的内容是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的,即自然界的辩证法;研究和揭示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之选择题69道

1、不属于近代机械的自然观科学背景的科学事件是: A. 哥白尼论证日心说 B.阿里斯塔克斯日心说 C. 塞尔维特发现血液小循环 D. 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三定律 2、关于科学事实基本特征正确的是: A.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 B.单称陈述、不具备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 C.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不受理论影响 D.全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 3、关于科学实验的功能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可以简化和纯化自然过程,排除各种偶然的、次要的因素,使现象以简化 的纯粹的形式出现,从而容易看到事物的真正的面目。 B.可以强化研究对象,使研究对象处于某种极端的状态,从而呈现通常条件 下没有出现的某种性质或规律。 C.可以重现或模拟自然现象,加速或延缓自然过程。 D.可以作为控制自然的一种直接手段 4、对于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科学处于幼年时期,科学认识只达到事物的表面。 B.主要是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和解释。 C.把整个自然界看作是运动变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D.以原子论方式解释世界。 5、关于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不系统性 B.非批判性 C.反思性 D.历史性 6、对于可持续发展理解不正确的是: A.要体现发展,就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要通过社会、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 不断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B.要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类目前为发展所进行的种种努力,不应危及 到未来一代人的生存与发展。 C.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发展既体现未来取向的代际平等,又体现整体观念的 代内平等 D.在具体操作上,可持续性发展就是要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 7、影响观察的因素中属于主观性的是: A.客观事物的属性没有直接显露出来,人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的假象, B.人的感官的局限性,使观察者在观察事物时容易产生错觉。 C.观察者的知识、经验和心理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往往在观察时产生先入之见。 D.仪器设备所造成的误差。 8、在穆勒五法中“分析结果,因果对应。果有剩余,必有隐因。”是指: A.求同法 B.差异法 C.求同差异共用法

自然辩证法课程阅读参考书目

《自然辩证法》课程阅读参考书目 一《科学技术与自然观》阅读参考书目 1,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兰纪正等译,陕西科技出版社1990年出版 2,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叶式辉译,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3,伽利略《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编译组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4,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王克迪译,武汉出版社出版 5,拉普拉斯《宇宙体系论》,李珩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6,达尔文《物种起源》,周建人等译,商务印书馆出版 7,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刘丕坤译,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 8,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 9,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1年出版 10,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意义》,郝建纲等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11,伽莫夫《从一到无穷大》,暴永宁译,科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出版 12,爱因斯坦《物理学的进化》,周肇威译,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 13,伽莫夫《物理世界奇遇记》,吴伯泽译,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 14,丹齐克《数,科学的语言》,苏仲湘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出版 15,侯世达《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郭维德等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出版16,霍金《时间简史》,许明贤等译,湖南科技2001年出版 17,温伯格《宇宙最初三分钟》,张承泉等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年出版18,卡逊《寂静的春天》,吕瑞兰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19,萨根《魔鬼出没的世界》,李大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 20,道金斯《自私的基因》,卢允中等译,吉林人民出版 21,托马斯《细胞生命的礼赞》,李绍明译,湖南科技出版社1992年出版 22,布尔斯廷《发现者》,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出版 23,格莱克《混沌——开创新科学》,张淑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24,沃森《双螺旋——发现DNA的故事》,刘望夷等译,科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25,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许良英等译,商务印书馆出版 26,海森堡《物理学和哲学》,范岱年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出版 27,薛定格《生命是什么》,编译组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年出版 28,莫诺《偶然性和必然性》,编译组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出版 29,利奥波德《沙乡年鉴》,侯文蕙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30,巴特菲尔德《近代科学的起源》,张丽萍等译,华夏出版社出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