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低分子聚异丁烯的合成技术及应用3

低分子聚异丁烯的合成技术及应用3

低分子聚异丁烯的合成技术及应用3
低分子聚异丁烯的合成技术及应用3

聚异丁烯

聚异丁烯的介绍 摘要 聚异丁烯简称PIB .聚异丁烯是以异丁烯为主和少量正丁烯共聚而成的液体,其结构几乎都是长链,并且具有一个双键的单烯烃。聚丁烯与低分子聚异丁 烯在使用中没有严格的区别,由于制备方法基本相同,因此不易严格区分。 但聚异丁烯是以混合丁烯为原料,从结构上讲是异丁烯和正丁烯的共聚物, 分子量较低,是一种粘稠液体,主要用于润滑油、胶粘剂、化妆品等多种行业。 关键字 聚异丁烯 PIB 概述合成制备性能 正文 一概述 聚异丁烯的化学结构是典型的饱和线形聚合物,整个结构主要部分是由重复单 元-CH2-C(CH3)2-构成,头基是CH3-,尾基是-CH2-C(CH3)=CH或-CH=C(CH3)-CH3。聚异丁烯按其分子量分为高分子量聚异丁烯(分子量>1000)和低分子量聚异丁烯(分子量<1000),二者性能和应用不同。聚异丁烯 是无色无味无毒的高纯度的液体异构直链烷烃,可用于化妆品和药品的油相成 份而无特殊的限制;和白矿油、凡士林相比,聚异丁烯能给产品以极好而高贵 的手感,滋润不油腻,保湿润滑,渗透力强。 聚异丁烯是以异丁烯为主和少量正丁烯共聚而成的液体,其结构几乎都是长链,并且具有一个双键的单烯烃。聚丁烯与低分子聚异丁烯在使用中没有严格的区别,由于制备方法基本相同,因此不易严格区分。但聚异丁烯是以混合丁烯为 原料,从结构上讲是异丁烯和正丁烯的共聚物,分子量较低,是一种粘稠液体,

主要用于润滑油、胶粘剂、化妆品等多种行业。口红能使颜料分散得更好;膏霜涂敷感非常好,膏霜的渗透力好,保湿、滋润而不油腻的手感、光亮,可 作为保湿剂、润肤剂。芦荟滋润露就含有氢化聚异丁烯(合成角鲨烷)成分。 聚异丁烯(PIB)由异丁烯聚合而成,按分子量高低不同,分为低分子量聚异丁烯、中分子量聚异丁烯、高分子量聚异丁烯;按末端乙烯基摩尔分数高低不同,分为高活性聚异丁烯和低活性聚异丁烯;按卫生程度不同,分为食品级 聚异丁烯和工业级聚异丁烯;按聚合工艺不同,分为本体法聚异丁烯和溶剂 法聚异丁烯;按原料来源来不同,分为纯异丁烯聚异丁烯和混合碳四聚异丁烯;按催化剂不同,分为铝系聚异丁烯和硼系聚异丁烯。 一般来说,分子量在350到3500之间的材料称低分子量聚异丁烯,分子量在一万到十万之间为中分子量产品,分子量在十万至一千万之间的为高 分子量产品。分子量在三万以下的产品通常呈液态,分子量较高的材料则呈 固态。 有两种聚合物商品通常不称为聚异丁烯: 一种是丁基橡胶,丁基橡胶是异丁烯和1%-3%的异戊二烯的共聚物, 丁基橡胶与聚异丁烯在胶粘剂、密封剂、填料等方面的应用有竞争关系。 一种是聚丁烯-1。聚丁烯-1在低分子量时和聚异丁烯的性能很相近,但在中高分子量时性能的差异就明显起来。 二特性及用途 1 粘结剂 聚异丁烯和多种高分子量的物质混合在一起,例如:天然橡胶;合成橡胶;高 分子量聚异丁烯,石油;无毒和高透明性,用在物品的商标的粘贴,由于聚异 丁烯的此种性能,此原料还广泛用于汽车;冰箱防水密封胶领域。 合成橡胶基体的压敏胶:常用聚异丁烯作主要成份,例如透明压敏带是聚异丁 烯弹性体的高分子与半液体按一定比例混和后涂于透明基材上的。 高分子量聚异丁烯与聚乙烯共混作电缆涂层,还可用于防水胶布、防水石、蜡纸以及热熔胶中。 2 电子绝缘方面

分子蒸馏技术和应用

分子蒸馏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 分子蒸馏又称短程蒸馏,是一种新型的液-液分离技术,与常规蒸馏相比具有许多优点,本文对分子蒸馏的基本原理、设备、特点以及在食品、医药、化工工业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分子蒸馏、食品工业。 分子蒸馏是在高真空度下进行的非平衡蒸馏技术(真空度可达 0.01Pa),是以气体扩散为主要形式、利用不同物质分子运动自由程的差异来实现混合物的分离。由于蒸发面和冷凝面的间距小于或等于被分离物料的蒸气分子的平均自由程,所以也称短程蒸馏。由于分子蒸馏过程中。待分离物质组分可以在远低于常压沸点的温度下挥发,并且各组分的受热过程很短,因此分子蒸馏已成为对高沸点和热敏性物质进行分离的有效手段。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油脂加工、石油化工等领域,用于浓缩或纯化低挥发度、高分子量、高沸点、高黏度、热敏性、具有生物活性的物料。 一、分子蒸馏的概念原理和过程 1.1分子蒸馏的基本概念分子有效直径:分子在碰撞过程中,两分子质心的最短距离,即发生斥离的质心距离。分子运动自由程:指一个分子与其他气体分子相邻两次分子碰撞之间所走的路程。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不同物质中各个分子的自由程各不相同。就某一种分子来说在某时间间隔自由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自由程。 1.2分子蒸馏的基本原理分子蒸馏的分离是建立在不同物质挥发度不同的基础上,其操作是在低于物质沸点下进行,当冷凝表面的温度与蒸发物质的表面温度有差别时就能进行分子蒸馏。根据分子运动理论,液体混合物中各个分子受热后会从液面逸出,不同种类的分子,由于其有效直径不同,逸出液面后直线飞行距离是不相同的。轻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大,重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小,若在离液面小于轻分子平均自由程而大于重分子平均自由程处设置一冷凝面,使得轻分子落在冷凝面上被冷凝,而重分子则因达不到冷凝面,返回原来液面这样就将混合物分离了,分子平均自由程是分子蒸馏基本理论的核心。 1.3分子蒸馏的基本过程根据分子蒸馏的基本理论,可将蒸馏过程分解为 以下5个步骤:①物料在加热面上形成液膜;②分子在液膜表面上自由蒸发;③分子从加热面向冷凝面的运动;④轻分子在冷凝面上被捕获,重分子返回物料液膜;⑤馏出物和残留物的收集。 二、分子蒸馏的特点

聚合方法 作业 答案李兰艳

材料01班李兰艳201101056 一、绪论 1. 简述石油裂解制烯烃的工艺过程。 答:石油裂解装置大多采用管式裂解炉,石油裂解过程是沸点在350 ℃左右的液态烃,在稀释剂水蒸气的存在下,于750-820℃高温裂解化为低级烯烃,二烯烃的过程。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里,常用石油分馏产品作原料,采用比裂化更高的温度,使具有长链分子的烃断裂成各种短链的气态烃和少量液态烃,以提供有机化工原料。工业上把这种方法叫做石油的裂解。所以说裂解就是深度裂化,以获得短链不饱和烃为主要成分的石油加工过程。石油裂解的化学过程是比较复杂的裂解气里烯烃含量比较高。在裂解原料中,主要烃类有烷烃、环烷烃和芳烃,二次加工的馏份油中还含有烯烃。尽管原料的来源和种类不同,但其主要成分是一致的,只是各种烃的比例有差异。烃类在高温下裂解,不仅原料发生多种反应,生成物也能继续反应,其中既有平行反应又有连串反应,包括脱氢、断链、异构化、脱氢环化、脱烷基、聚合、缩合、结焦等反应过程。因此,烃类裂解过程的化学变化是十分错综复杂的,生成的产物也多达数十种甚至上百种。见图1-1。 环烷烃环烯烃 中等分子烯烃叠合烯烃二烯烃 较大分子的烯烃乙烯、丙烯芳烃稠环烃焦 中等分子烷烃 碳 甲烷乙炔 图1-1 裂解过程中部分化学变化 2. 画出C4馏分中制取丁二烯流程简图,并说明采用两次萃取精馏及简单精馏的目的。 3. 如何由煤炭路线及石油化工路线生产氯乙烯单体?

答:石油化工路线是石油经过热裂解分离得到烯烃、丁二烯和芳烃等,后经过以下反应 CH2=CH2+Cl2+O2→CHCl2—CHCl2→CH2=CHCl最终得到氯乙烯单体。煤炭路线是煤炭在高温和隔绝空气下干馏生产煤气、氨、煤焦油和焦炭。所得的焦炭与生石灰在2500-3000℃高温的电炉中强热生产碳化石。碳化钙与水作用生成乙炔气体。乙炔再与氯化氢在氯化汞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乙烯单体。 一、本体聚合 1. 以苯乙烯的本体聚合为例,说明本体聚合的特点。 答:特点:产品纯净,电性能好,可直接进行浇铸成型;生产设备利用率高,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分离、提纯操作。优点:生产工艺简单,流程短,使用生产设备少,投资较少;反应器有效反应容积大,生产能力大,易于连续化,生产成本低。缺点:热效应相对较大,自动加速效应造成产品有气泡,变色,严重时则温度失控,引起爆聚,使产品达标难度加大.由于体系粘度随聚合不断增加,混合和传热困难;在自由基聚合情况下,有时还会出现聚合速率自动加速现象,如果控制不当,将引起爆聚;产物分子量分布宽,未反应的单体难以除尽,制品机械性能变差等。以苯乙烯为例,苯乙烯连续本体聚合的散热问题是可由预聚和聚合两段来克服的,预聚可在立式搅拌釜内进行,聚合温度为80-90℃以BPO或AIBN为引发剂,转化率在30%-35%之间。这时还没发生自动加速现象,聚合热不难排除。透明粘稠的预聚物流入聚合塔顶缓慢流向塔底,温度由100℃渐增至200℃,最后达到99%转化率,自塔底出料,后经挤出,冷却,切粒,即成成透明粒料产品。 2. 乙烯高压聚合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乙烯气相本体聚合有以下特点,a聚合热大,约为95.0kJ∕ml,b基于乙烯高压聚合的转化率较低,即链终止反应非常容易发生,因此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小,c链转移反应容易发生,乙烯的转化率越高和聚乙烯的停留时间越长,则长链支化越多。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嘟越大,产品的加工性能越差,d以氧为引发剂时,存在着一个压力和氧浓度的临界值关系,即在这种情况下,乙烯的聚合速率取决于乙烯中氧的含量。 3. 对比管式反应器及釜式反应器生产高压聚乙烯的生产工艺。 答:釜式法:该工艺大都采用有机氧化物为引发剂,反应压力交管式法低、聚合物停留时间稍长,部分反应热是借连续搅拌和夹套冷却带走,大部分反应热是靠连续通入冷乙烯和连续排出热物料的方法加一调节,使反应温度交为恒定。此法的单程转化率可达24.5%,生产流程简短,工艺较容易控制。主要缺点是反应器结构较复杂,搅拌器的设计与安装较为困难,而且容易发生机械损坏,聚合物易粘釡。 管式法,该法所用的引发剂是氧或过氧化物反应器的压力梯度和温度分布大、反应时间短,所得聚乙烯的支链少,分子量分布较宽,适合制作薄膜产品,反应器结构简单,传热面积大。主要缺点是聚合物粘管而导致堵塞现象。 二、悬浮聚合 1. 简述PVC悬浮聚合工艺过程、特点。 答:氯乙烯悬浮聚合的配方是由氯乙烯单体、水、油溶性引发剂、分散剂组成,工艺过程:首先将去离子水,分散剂以及除引发剂外的各种助剂,经计量后加于聚合反应釡中,然后加计量的氯乙烯单体。升温至规定的温度,加入引发剂溶液和分散剂溶液。聚合反应随即开始。夹套通低温水进行冷却,在聚合反应激烈阶段应通5℃以下的低温水,应根据生产的树脂牌号设定反应温度。严格控制反应温度波动不超过±0.2℃范围。 2. 苯乙烯悬浮聚合有两种工艺:即高温聚合和低温聚合,分析对比两种方法的配方及工艺过程。答:高温:苯乙烯(100)去离子水(140-160)NaCO3(10%)MgSO4(16%)0.12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0.12 2,6-叔丁基对本酚0.025,ST高温悬浮聚合在釜式压力反应去器中间歇操作,初反应温度为80℃,然后逐渐升温至140℃,反应t为5-24H,然后酸洗,再经离心分离,脱水干燥,添加必要的助剂后制成成品料粒。 低温:苯乙烯100,过氧化异丙苯0.8,石油醚6-10,紫外线吸收剂(UV-9)0.2,分散剂(PVA)4-6,抗氧化剂2640.3,软水200-300.工艺过程:a发泡剂处理b操作条件,压力(表压)MPa0.4-0,温度℃ 90-100,时间4h预发泡d熟化e成型。

分子标记技术综述

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植物药材亲缘关系鉴定中的应用 分子标记技术 分子标记(Molecular Markers)是以个体间遗传物质内核苷酸序列变异为基础的遗传标记,是DNA水平遗传多态性的直接反映[1]。与其他几种遗传标记——形态学标记、生物化学标记、细胞学标记相比,DNA分子标记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大多数分子标记为共显性,对隐性性状的选择十分便利;基因组变异极其丰富,分子标记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在生物发育的不同阶段,不同组织的DNA都可用于标记分析;分子标记揭示来自DNA的变异;表现为中性,不影响目标性状的表达,与不良性状无连锁;检测手段简单、迅速[2]。 技术种类及原理 分子标记技术自诞生起已研究出数十种,尽管方法差异显著,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点,即用到了分子杂交、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电泳等检测手段。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有以下几种: 1.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RFLP) RFLP是最早开发的分子标记技术,指基因型间限制性内切酶位点上的碱基插入、缺失、重排或突变引起的,是由Grodzicker等于1974年创立的以DNA-DNA杂交为基础的遗传标记。基本原理是利用特定的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并切割不同生物个体的基因组DNA,得到大小不等的DNA片段,所产生的DNA数目和各个片段的长度反映了DNA分子上不同酶切位点的分布情况[3]。通过凝胶电泳分析这些片段,就形成不同带,然后与克隆DNA探针进行Southern 杂交和放射显影,即获得反映个体特异性的RFLP图谱。它所代表的是基因组DNA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产生片段在长度上差异。由于不同个体的等位基因之间碱基的替换、重排、缺失等变化导致限制内切酶识别和酶切发生改变从而造成基因型间限制性片段长度的差异。 RFLP的等位基因其有共显性特点,可靠性高,不受环境、发育阶段或植物器官的影响。RFLP标记位点数量不受限制,通常可检测到的基因座位数为1—4个,标记结果稳定,重复性好。RFLP技术也存在一些缺陷,主要是克隆可表现基因组DNA多态性的探针较为困难;另外,RFLP分析工作量大,成本高,使用DNA量大,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核酸杂交技术,不易自动化,尽管结合PCR技术,RFLP仍在应用,但已不再是主流分子标记。 2.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RAPD) RAPD技术是1990年由William和Welsh等人利用PCR技术发展的检测DNA多态性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随机引物(一般为8—10bp)通过PCR反应非定点扩增DNA片段,然后用凝胶电泳分析扩增产物DNA片段的多态性。扩增片段多态性便反映了基因组相应区域的DNA多态性。RAPD所使用的引物各不相同,但对任一特定引物,它在基因组DNA序列上有其特定的结合位点,一旦基因组在这些区域发生DNA片段插人、缺失或碱基突变,就可能导致这些特定结合位点的分布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扩增产物数量和大小发生改变,表现出多态性[4]。就单一引物而言,其只能检测基因组特定区域DNA多态性,但利用一系列引物则可使检测区域扩大到整个基因组,因此,RAPD可用于对整个基因组DNA进行多态性检测,也可用于构建基因组指纹图谱。 与RFLP技术相比,RAPD技术操作简便快速,省时省力,DNA用量少,同时无需设计特定的引物,扩增产物具有丰富的多态性。但RAPD也存在一些缺点:(1)RAPD标记是一个显

聚异丁烯概述

第一章聚异丁烯相关概述 第一节聚异丁烯的定义与分类 一、聚异丁烯的定义 聚异丁烯(Polyisobutylene PIB)是异丁烯的均聚物,由于制备方法及工艺条件不同,聚异丁烯的分子量可在不同的范围内变化。 二、聚异丁烯的分类 聚异丁烯(PIB)由异丁烯聚合而成,按分子量高低不同,分为低分子量聚异丁烯、中分子量聚异丁烯、高分子量聚异丁烯;按末端乙烯基摩尔分数高低不同,分为高活性聚异丁烯和低活性聚异丁烯;按卫生程度不同,分为食品级聚异丁烯和工业级聚异丁烯;按聚合工艺不同,分为本体法聚异丁烯和溶剂法聚异丁烯;按原料来源来不同,分为纯异丁烯聚异丁烯和混合碳四聚异丁烯;按催化剂不同,分为铝系聚异丁烯和硼系聚异丁烯。 一般来说,分子量在350到3500之间的材料称低分子量聚异丁烯,分子量在一万到十万之间为中分子量产品,分子量在十万至一千万之间的为高分子量产品。分子量在三万以下的产品通常呈液态,分子量较高的材料则呈固态。 有两种聚合物商品通常不称为聚异丁烯:一种是丁基橡胶,丁基橡胶是异丁烯和1%-3%的异戊二烯的共聚物,丁基橡胶与聚异丁烯在胶粘剂、密封剂、填料等方面的应用有竞争关系。一种是聚丁烯-1。聚丁烯-1在低分子量时和聚异丁烯的性能很相近,但在中高分子量时性能的差异就明显起来。 第二节聚异丁烯的其他概念 一、结构 异丁烯的结构是: 异丁烯聚合成聚异丁烯的反应及聚异丁烯的结构是:

聚异丁烯的规则骨架结构是: 聚异丁烯的末端双键结构是: 二、聚异丁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聚异丁烯(PIB)是异丁烯(IB)的阳离子聚合产物,其性能可按聚异丁烯分子量的大小分述如下。 1 聚异丁烯的性能 聚异丁烯是无色、无味、无毒的异丁烯均聚物。由于制备方法和工艺条件的不同,聚异丁烯的分子量在很宽的范围内变化。绝大部分产品的分子量在达到10 000~200 000以上会由黏稠状液体转变成发黏的半固体,再过渡到橡胶状弹性体。聚异丁烯耐酸、耐碱、耐盐、耐水、耐臭氧和耐老化,并且具有优异的气密性和电绝缘性。它同蜡、沥青、聚乙烯等相容性甚佳。 2 高分子量聚异丁烯的性能 高分子量聚异丁烯为典型的饱和线型聚合物,其头基是-CH3,尾基是 -CH2-C=CH 2或者是-CH=C-CH3。其耐热、耐光、耐臭氧老化性好,具有理想的化学稳定性。在室温下,对稀碱和浓酸、碱、盐的作用稳定。在较高温度下高分子

聚合方法-作业-答案李兰艳

材料01班兰艳 201101056 一、绪论 1. 简述石油裂解制烯烃的工艺过程。 答:石油裂解装置大多采用管式裂解炉,石油裂解过程是沸点在 350 ℃左右的液态烃,在稀释剂水蒸气的存在下,于750-820℃高温裂解化为低级烯烃,二烯烃的过程。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里,常用石油分馏产品作原料,采用比裂化更高的温度,使具有长链分子的烃断裂成各种短链的气态烃和少量液态烃,以提供有机化工原料。工业上把这种方法叫做石油的裂解。所以说裂解就是深度裂化,以获得短链不饱和烃为主要成分的石油加工过程。石油裂解的化学过程是比较复杂的裂解气里烯烃含量比较高。在裂解原料中,主要烃类有烷烃、环烷烃和芳烃,二次加工的馏份油中还含有烯烃。尽管原料的来源和种类不同,但其主要成分是一致的,只是各种烃的比例有差异。烃类在高温下裂解,不仅原料发生多种反应,生成物也能继续反应,其中既有平行反应又有连串反应,包括脱氢、断链、异构化、脱氢环化、脱烷基、聚合、缩合、结焦等反应过程。因此,烃类裂解过程的化学变化是十分错综复杂的,生成的产物也多达数十种甚至上百种。见图1-1。 环烷烃环烯烃 中等分子烯烃叠合烯烃二烯烃 较大分子的烯烃乙烯、丙烯芳烃稠环烃焦 中等分子烷烃 碳 甲烷乙炔 图1-1 裂解过程中部分化学变化 2. 画出C4馏分中制取丁二烯流程简图,并说明采用两次萃取精馏及简单精馏的目的。 3. 如何由煤炭路线及石油化工路线生产氯乙烯单体?

答:石油化工路线是石油经过热裂解分离得到烯烃、丁二烯和芳烃等,后经过以下反应 CH2=CH2+Cl2+O2→CHCl2—CHCl2→CH2=CHCl最终得到氯乙烯单体。煤炭路线是煤炭在高温和隔绝空气下干馏生产煤气、氨、煤焦油和焦炭。所得的焦炭与生石灰在2500-3000℃高温的电炉中强热生产碳化石。碳化钙与水作用生成乙炔气体。乙炔再与氯化氢在氯化汞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乙烯单体。 一、本体聚合 1. 以苯乙烯的本体聚合为例,说明本体聚合的特点。 答:特点:产品纯净,电性能好,可直接进行浇铸成型;生产设备利用率高,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分离、提纯操作。优点:生产工艺简单,流程短,使用生产设备少,投资较少;反应器有效反应容积大,生产能力大,易于连续化,生产成本低。缺点:热效应相对较大,自动加速效应造成产品有气泡,变色,严重时则温度失控,引起爆聚,使产品达标难度加大.由于体系粘度随聚合不断增加,混合和传热困难;在自由基聚合情况下,有时还会出现聚合速率自动加速现象,如果控制不当,将引起爆聚;产物分子量分布宽,未反应的单体难以除尽,制品机械性能变差等。以苯乙烯为例,苯乙烯连续本体聚合的散热问题是可由预聚和聚合两段来克服的,预聚可在立式搅拌釜进行,聚合温度为80-90℃以BPO或AIBN为引发剂,转化率在30%-35%之间。这时还没发生自动加速现象,聚合热不难排除。透明粘稠的预聚物流入聚合塔顶缓慢流向塔底,温度由100℃渐增至200℃,最后达到99%转化率,自塔底出料,后经挤出,冷却,切粒,即成成透明粒料产品。 2. 乙烯高压聚合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乙烯气相本体聚合有以下特点,a聚合热大,约为95.0kJ∕ml,b基于乙烯高压聚合的转化率较低,即链终止反应非常容易发生,因此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小,c链转移反应容易发生,乙烯的转化率越高和聚乙烯的停留时间越长,则长链支化越多。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嘟越大,产品的加工性能越差,d以氧为引发剂时,存在着一个压力和氧浓度的临界值关系,即在这种情况下,乙烯的聚合速率取决于乙烯中氧的含量。 3. 对比管式反应器及釜式反应器生产高压聚乙烯的生产工艺。 答:釜式法:该工艺大都采用有机氧化物为引发剂,反应压力交管式法低、聚合物停留时间稍长,部分反应热是借连续搅拌和夹套冷却带走,大部分反应热是靠连续通入冷乙烯和连续排出热物料的方法加一调节,使反应温度交为恒定。此法的单程转化率可达24.5%,生产流程简短,工艺较容易控制。主要缺点是反应器结构较复杂,搅拌器的设计与安装较为困难,而且容易发生机械损坏,聚合物易粘釡。 管式法,该法所用的引发剂是氧或过氧化物反应器的压力梯度和温度分布大、反应时间短,所得聚乙烯的支链少,分子量分布较宽,适合制作薄膜产品,反应器结构简单,传热面积大。主要缺点是聚合物粘管而导致堵塞现象。 二、悬浮聚合 1. 简述PVC悬浮聚合工艺过程、特点。 答:氯乙烯悬浮聚合的配方是由氯乙烯单体、水、油溶性引发剂、分散剂组成,工艺过程:首先将去离子水,分散剂以及除引发剂外的各种助剂,经计量后加于聚合反应釡中,然后加计量的氯乙烯单体。升温至规定的温度,加入引发剂溶液和分散剂溶液。聚合反应随即开始。夹套通低温水进行冷却,在聚合反应激烈阶段应通5℃以下的低温水,应根据生产的树脂牌号设定反应温度。严格控制反应温度波动不超过±0.2℃围。 2. 苯乙烯悬浮聚合有两种工艺:即高温聚合和低温聚合,分析对比两种方法的配方及工艺过程。答:高温:苯乙烯(100)去离子水(140-160)NaCO3(10%)MgSO4(16%)0.12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钠盐0.12 2,6-叔丁基对本酚0.025,ST高温悬浮聚合在釜式压力反应去器中间歇操作,初反应温度为80℃,然后逐渐升温至140℃,反应t为5-24H,然后酸洗,再经离心分离,脱水干燥,添加必要的助剂后制成成品料粒。 低温:苯乙烯 100,过氧化异丙苯 0.8,石油醚 6-10,紫外线吸收剂(UV-9)0.2,分散剂(PVA)4-6,抗氧化剂2640.3,软水 200-300.工艺过程:a发泡剂处理b操作条件,压力(表压)MPa0.4-0,温度℃ 90-100,时间4h预发泡d熟化e成型。

DNA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应用

DNA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分子遗传标记是近年来现代遗传学发展较快的领域之一。本文系统阐述了DNA分子标记的概念,以及RFLP、RAPD、ALFP、STS、SSR和SNP为代表的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和主要方法,并简单介绍了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最后探讨了其进展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分子标记;应用 分子遗传标记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技术,在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在分子遗传学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其所构建的遗传图谱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与其它遗传标记相比较,DNA分子标记具有诸多优点,如:遗传稳定,多态性高,多为共显性,数量丰富,遍及整个基因组,操作简便。这些优点使其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基因组研究、进化分类、遗传育种、医学等方面,成为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与应用的主流之一。 1DNA分子标记的概念 遗传标记是基因型特殊的易于识别的表现形式,在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从遗传学的建立到现在,遗传标记的发展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表现出了4种类型:1形态标记(Morphological Markers),指生物的外部特征特性,包括质量性状作遗传标记和数量性状作遗传标记;2细胞标记(Cytological Markers),主要指染色体组型和带型;3生化标记(Biochemical Markers),指生物的生化特征特性,主要包括同工酶和贮藏蛋白两种标记;4DNA分子标记(Molecular Markers)是以生物大分子(主要是遗传物质DNA)的多态性为基础的一种遗传标记。前3种标记是对基因的间接反映,而DNA分子标记是DNA水平遗传变异的直接反映。与其它遗传标记相比较,DNA分子标记具有诸多优点,如:遗传稳定,多态性高,多为共显性,数量丰富,遍及整个基因组,操作简便。这些优点使其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基因组研究、进化分类、遗传育种、医学等方面。目前,被广泛应用的DNA分子标记主要有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DNA)、ALF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STS(序列标记位点)、SSR(简单重复序列)和SNP(单核苷酸多态性)等。 2分子遗传标记技术的种类 2.1RFL P标记 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是人类遗传学家Botstein等于1980年提出的,是以Southern杂交为核心的第一代分子标记技术。它是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不同个体基因组DNA后,用印迹转移杂交的方法检测同源序列酶切片段在长度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于变异的产生或是由于单个碱基的突变所导致的限制性位点增加或消失,或是由于DNA序列发生 插入、缺失、倒位、易位等变化所引起的结构重排所致。其差异的检测是利用标记的同源序列DNA片段作探针进行分子杂交,再通过放射自显影(或非同位素技术)实现的。 与传统的遗传标记相比,RFL P标记具有下列优点: (1)RF LP标记无表型效应,其检测不受外界条件、性别及发育阶段的影响;

分子印迹技术原理及其在分离提纯上的应用

. . 生物分离的新技术——分子印迹 —创新论坛—工业生物技术专家报告会 2008级生命学院3班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 2008001243 宋汉臣

目录 1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与方法 (3) 1.1 MIP的制备过程 (3) 1.2制备MIP的方法 (3) 1.2.1预组装法——共价键作用 (4) 1.2.2自组装法——非共价作用 (4) 1.2.3 共价作用与非共价作用联合法 (5) 2 分子印迹技术在分离上的应用 (5) 2.1 MIP作为固定相的分离技术 (6) 2.1.1MIP作为固定相分离天然产物 (6) 2.1.2MIP作为固定相检测食品中药物的残留 (7) 2.2分子印迹膜(MIM)分离技术 (7) 3问题与展望 (8) 4 参考文献 (9)

摘要:分子印迹技术[1](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MIT)是一种新的、很有发展潜力的分离技术。由于其具有选择性高、抗恶劣环境能力强、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应用围广等优点,分子印迹聚合物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临床医学、环境监测及食品工业等众多领域,在分离提纯、免疫分析、酶模型以及生物模拟传感器等许多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有望在三聚氰胺的快速痕量检测上发挥作用。 关键字:分子印迹生物分离分子印迹聚合物

前言: 分子印迹技术最初出现源于 20世纪 40年代的免疫学,当时Pauling[3]首次提出抗体形成学说为分子印迹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1993年Mosbach等人有关茶碱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研究报道,使这一技术在生物传感器、人工抗体模拟及色谱固相分离等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得到世界注目并迅速发展。基于该技术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亲和性和选择性高、抗恶劣环境能力强、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应用围广等特点,因此分子印迹技术在许多领域,如色谱分离、固相萃取、仿生传感、模拟酶催化、临床药物分析、膜分离等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研究和开发,有望在生物工程、临床医学、天然药物、食品工业、环境监测等行业形成产业规模化的应用。目前,全世界[3]至少有包括瑞典、日本、德国、美国、中国、澳大利亚、法国在的 10多个国家、100个以上的学术机构和企事业团体在从事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研究和开发。

异丁烯的活性阳离子聚合反应

高分子学报 ACTA POLYMERICA SINICA 1999年 第5期 No.5 1999 异丁烯的活性阳离子聚合反应* 李 梅 曹宪一 摘 要 作者采用2,4,4-三甲基-2-氯戊烷(TMPCl)/TiCl4引发剂体系,在电子给体存在下,对异丁烯(IB)的活性阳离子聚合进行了研究.在TMPCl/TiCl4/IB二氯甲烷/己烷(40/60V/V)/-80℃聚合系统中,以N,N-二甲基苯胺、吡啶及三乙胺为电子给体,对聚合反应速率及产物分子量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当N,N-二甲基苯胺或三乙胺的浓度稍高于质子性杂质的浓度时,即能实现异丁烯的活性聚合,得到分子量分布较窄的聚合物.电子给体的主要作用是质子捕捉剂,抑制痕量水的引发,而且对阳离子具有稳定作用. 关键词 异丁烯,阳离子聚合,活性聚合,电子给体 LIVING CARBOCATIONIC POLYMERIZATION OF ISOBUTYLENE IN THE PRESENCE OF N,N-DIMETHYLANILINE OR Et3N AS ELECTRON PAIR DONORS LI Mei, CAO Xianyi (Institute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9) Abstract The living carbocationic polymerization of isobutylene(IB)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the 2-chloro-2,4,4-trimethylpentane (TMPCl)/TiCl4 initiating system in the presence of N, N-dimethylaniline (DMAB) and Et3N as electron pair donors (EDs) by use of the mixed solvent dichloromethane-hexane (40/60 V/V)/ at -80℃ under conventional laboratory conditions.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living polymerization can be achieved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electron pair donors such as DMAB or Et3N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race water in the polymerization system,and that polymers with narrow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can be obtained.The rate of polymerization is also reduced because of adding EDs which indicates that stabler active centers are formed. Key words Isobutylene,Living polymerization,Cationic polymerization,Electron pair donors 异丁烯(IB)阳离子活性聚合反应由于其在工业应用上的潜在价值而受到广泛重视.用于IB阳离子聚合的引发体系很多,如叔氯、叔酯、叔醚、叔醇四类引发剂和四氯化

分子标记技术的类型原理及应用

分子标记 1.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定义 1974年,Grozdicker等人在鉴定温度敏感表型的腺病毒DNA突变体时, 利用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后得到的DNA片段的差异, 首创了DNA分子标记。所谓分子标记是根据基因组DNA存在丰富的多态性而发展起来的可直接反映生物个体在DNA水平上的差异的一类新型的遗传标记,它是继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之后最为可靠的遗传标记技术。广义的分子标记是指可遗传的并可检测的DNA序列或蛋白质分子。通常所说的分子标记是指以DNA多态性为基础的遗传标记。分子标记技术本质上都是以检测生物个体在基因或基因型上所产生的变异来反映基因组之间差异。 2.分子标记技术的类型 分子标记从它诞生之日起, 就引起了生物科学家极大的兴趣,在经历了短短几十年的迅猛发展后, 分子标记技术日趋成熟, 现已出现的分子标记技术有几十种, 部分分子标记技术所属类型如下。 2.1 建立在Southern杂交基础上的分子标记技术 (1) RFLP ( Rest rict 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 (2) CISH ( Chromosome In Situ Hybridization) 染色体原位杂交。 2.2 以重复序列为基础的分子标记技术 (1) ( Satellite DNA ) 卫星DNA; (2) ( Minisatellite DNA ) 小卫星DNA; (3) SSR( Simple Sequence Repeat ) 简单序列重复, 即微卫星DNA。 2.3 以PCR为基础的分子标记技术 (1) RAPD ( Randomly Amplif ied Polymorphic DNA )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2) AFLP( Amplif 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3) SSCP( 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单链构象多态性; (4) cDNA-AFLP( cDNA- Amplified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cDNA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5) TRAP( Target Region Amplified Polymorphism) 靶位区域扩增多态性; (6) SCAR ( Sequence Char 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 序列特征化扩增区域; (7) SRAP ( 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 2.4以mRNA为基础的分子标记技术

分子蒸馏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精)

综述与专论 分子蒸馏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陈立军陈焕钦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广州510640 摘要分子蒸馏是一种在高真空下进行的特殊蒸馏技术。分子蒸馏是一项国内外正在工业化开发应用的高新分离技术,尚未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分子蒸馏技术同普通蒸馏技术的差别很大。介绍了分子蒸馏基本原理、技术特点、主要装置和优势。此外还详细介绍了分子蒸馏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新进展,并提出了未来分子蒸馏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关键词 平均自由程分子蒸馏应用进展R esearch Progress in the T echnique of Molecular Distill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Chen Lijun Chen H uanqin (R esearch I nstitute of Chemical E ngineering ,Southern China U niversity of T echnology ,G uangzhou 510640 Abstract The m olecular distillation (short -path distillation or unobstructed distillation is a special separation technique of liquid -liquid and a special distillation technique under the high vacuum.It is an industrializing Hi -tec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not used in

分子印迹技术原理及其在分离提纯上的应用

. . . . 生物分离的新技术——分子印迹 —创新论坛—工业生物技术专家报告会 2008级生命学院3班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 2008001243 宋汉臣

目录 1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与方法 (3) 1.1 MIP的制备过程 (3) 1.2制备MIP的方法 (3) 1.2.1预组装法——共价键作用 (4) 1.2.2自组装法——非共价作用 (4) 1.2.3 共价作用与非共价作用联合法 (5) 2 分子印迹技术在分离上的应用 (5) 2.1 MIP作为固定相的分离技术 (6) 2.1.1MIP作为固定相分离天然产物 (6) 2.1.2MIP作为固定相检测食品中药物的残留 (7) 2.2分子印迹膜(MIM)分离技术 (7) 3问题与展望 (8) 4 参考文献 (9)

摘要:分子印迹技术[1](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MIT)是一种新的、很有发展潜力的分离技术。由于其具有选择性高、抗恶劣环境能力强、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应用范围广等优点,分子印迹聚合物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临床医学、环境监测及食品工业等众多领域,在分离提纯、免疫分析、酶模型以及生物模拟传感器等许多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有望在三聚氰胺的快速痕量检测上发挥作用。 关键字:分子印迹生物分离分子印迹聚合物

前言: 分子印迹技术最初出现源于 20世纪 40年代的免疫学,当时Pauling[3]首次提出抗体形成学说为分子印迹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1993年Mosbach等人有关茶碱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研究报道,使这一技术在生物传感器、人工抗体模拟及色谱固相分离等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得到世界注目并迅速发展。基于该技术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亲和性和选择性高、抗恶劣环境能力强、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因此分子印迹技术在许多领域,如色谱分离、固相萃取、仿生传感、模拟酶催化、临床药物分析、膜分离等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研究和开发,有望在生物工程、临床医学、天然药物、食品工业、环境监测等行业形成产业规模化的应用。目前,全世界[3]至少有包括瑞典、日本、德国、美国、中国、澳大利亚、法国在内的 10多个国家、100个以上的学术机构和企事业团体在从事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研究和开发。

有机化学反应机理试题.doc

有机反应机理 一、游离基反应机理 1.完成下列反应式: Br (5) Br NaNO2/HCl ? Cu2Cl 2 NH 2 低温 Br 2.含有六个碳原子的烷烃 A ,发生游离基氯化反应时,只生成两种一元氯化产物,请推出 A 的结构式,并说明理由。 3.以苯为起始原料合成下列化合物: 4.烷烃的游离基卤化反应中,通常是卤素在光照或加热的情况下,首先引发卤素游离基。四乙基 铅被加热到 150O C 时引发氯产生氯游离基,试写出烷烃( RH )在此情况下的反应机理。 5.叔丁基过氧化物可以作为游离基反应的引发剂,当在叔丁基过氧化物存在下,将 2-甲基丙烷和四氯化碳混合,加热至130~140O C,得到2-甲基 -2-氯丙烷和三氯甲烷,试为上述试验 事实提出合理的反应机理。 6. 分别写出 HBr 和 HCl 与丙烯进行游离基加成反应的两个主要步骤(从 Br ·和 Cl ·开始)。根据有关键能数据,计算上述两个反应各步的△H 值。解释为什么HBr 有过氧化物效应, 而 HCl 却没有。 二、亲电反应机理 1.比较并解释烯烃与HCl ,HBr ,HI 加成时反应活性的相对大小。 2.解释下列反应: Br H H H CH 3 Br 2 HCH3 Br C C H CH3+ H3C CH 3 Br H Br CH 3 3 写出异丁烯二聚反应的机理,为什么常用 H2SO4或 HF 作催化剂,而不用 HCl ,HBr ,HI ? 4.苯乙烯在甲醇溶液中溴化,得到 1-苯基 -1, 2-二溴乙烷及 1-苯基 -1-甲氧基 -2-溴乙烷,用反应 机理解释。 CH 3 CH 2CH 2CHCH 2CCH 3 H OH CH2 CH 2 5. 解释:H2SO4 H3C CH 3 85% 6.解释下列反应机理:

分子蒸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精)

分子蒸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分子蒸馏技术简介 分子蒸馏是一项较新的尚未广泛应用于产业化生产的分离技术,能解决大量常规蒸馏技术所不能解决的题目。分子蒸馏是一种特殊的液-液分离技术,能在极高真空下操纵,它依据分子运动均匀自由程的差别,能使液体在远低于其沸点的温度下将其分离,特别适用于高沸点、热敏性及易氧化物系的分离。由于其具有蒸馏温度低于物料的沸点、蒸馏压强低、受热时间短、分离程度高等特点,因而能大大降低高沸点物料的分离本钱,极好地保护了热敏性物质的特点品质,该项技术用于纯自然保健品的提取,可摆脱化学处理方法的束缚,真正保持了纯自然的特性,使保健产品的质量迈上一个新台阶。 分子蒸馏技术,作为一种对高沸点、热敏性物料进行有效的分离手段,自本世纪三十年代出现以来,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到本世纪六十年代,为适应浓缩鱼肝油中维生素A的需要,分子蒸馏技术得到了规模化的产业应用。在日、美、英、德、苏相继设计制造了多套分子蒸馏装置,用于浓缩维生素A,但当时由于各种原因,应用面太窄,发展速度很慢。但是,在过往地三十多年中,人们一直在不断地重视着这项新的液-液分离技术的发展,对分离装置精益求精、完善,对应用领域不断探索、扩展,因而一直有新的专利和新的应用出现。特别是从八十年代末以来,随着人们对自然物质的青睐,回回自然潮流的兴起,分子蒸馏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对分子蒸馏的设备,各国研制的形式多种多样。发展至今,大部分已被淘汰,目前应用较广的为离心薄膜式和转子刮膜式。这两种形式的分离装置,也一直在精益求精和完善,特别是针对不同的产品,其装置结构与配套设备要有不同的特

点,因此,就分子蒸馏装置本身来说,其开发研究的内容尚十分丰富。 在应用领域方面,国外已在数种产品中进行产业化生产。特别是近几年来在自然物质的提取方面应用较为突出,如:从鱼油中提取EPA与DHA、从植物油中提取自然维生素E等。另外,在精细化工中间体方面的提取和分离,品种也越来越多。 我国对分子蒸馏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八十年代末期,国内引进了几套分子蒸馏生产线,用于硬脂酸单甘酯的生产。国内的科研职员也曾经作过一些研究,但未见产业化应用的报道。 分子蒸馏成套产业化装置具有设计新奇、结构独特、工艺先进,可明显进步分离效率。从小试到产业化生产又到小试的反复循环实验探索中,特别解决了产业化生产中轻易出现的突出题目。如有效地解决了物料返混题目,明显地进步了产品质量,创造性地设计了有补偿功能的消息密封方式;实现了产业装置高真空下的长期稳定运行。该项技术属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截止目前为止已经开发的产品有二十余种,如:硬脂酸单甘酯、丙二醇酯、玫瑰油、小麦胚芽油、米糠油、谷维素等。并已确定了应用分子蒸馏技术的有关工艺条件,为进行产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分子蒸馏的原理和装置的结构决定其有如下特点: 1、分子蒸馏的操纵温度远低于物料的沸点: 由分子蒸馏原理可知,混合物的分离是由于不同种类的分子溢出液面后的均匀自由程不同的性质来实现的,并不需要沸腾,所以分子蒸馏是在远低于沸点的温度下进行操纵的,这一点与常规蒸馏有本质的区别。 2、蒸馏压强低: 由于分子蒸馏装置独特的结构形式,其内部压强极小,可以获得很高的真空,因此分子蒸馏是在很低的压强下进行操纵,一般为×10-1Pa数目级(×10-3为托数目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