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业工业化战略研究

农业工业化战略研究

农业工业化战略研究
农业工业化战略研究

农业工业化战略研究(上)

中国食品商务网2006-06-2308:40:00

农业工业化发展的重大价值,在于它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能彻底地解决“三农”问题。首先,对农业进行工业化改造和经营,使农村的工业以及服务于农、林、牧、渔的服务业大发展,显然能优化和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化水平,有助于解决农业问题。其次,农业工业化,使农业与城市工业的联系更为紧密,推进了产业集聚,能实现农村城市化,从而解决农村问题。最后,农业工业化提高了农产品附加价值,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条,拓宽了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综合素质,使农民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农业工业化是现代工业化的重要方面,是农业转型时期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根本性战略举措。

一、战略比较

在我国,由原始农业阶段到传统农业阶段的转换,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此后至今,我国一直停留在传统农业的发展阶段。因此,农业转型实质上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实现和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明确提出“农业转型”一词的是美国学者托达罗。他认为,农业演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最原始的维持生存的传统农业阶段;第二

是混合和多样化的家庭农业阶段;第三阶段是专业化的现代农业。农业转型就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阶段的演进(Todaro,1997)。应该指出的是,湖南现阶段农业正是由于处在这种农业转型阶段,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如农业比较利益的劣势,分散农户家庭经营对大市场的不适应,农民收入低且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与土地抛荒并存,农业竞争力低与入世后冲击等等,总之,由来已久的“三农”矛盾表现得更加突出、更加尖锐、更加集中。所以,能否全面解决“三农”矛盾,是能否实现湖南农业转型的根本问题。在这里,农业工业化战略就是解决这个根本问题的惟一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关于农业转型战略的提法大体上有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业企业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和农业工业化等六种。农业产业化是官方和学术界最为认同的观点。据农业经济问题杂志社(农业经济问题,1997)的综述,目前对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和实质的认识至少有11种观点。一般认为,农业产业化是市场化、社会化、集约化农业,是农业的工厂化生产(陈吉元,1996),是“农业产业的一体化经营”的简称(牛若峰,1997)。农村工业化早在1989年我国学者黄祖辉就已提出。它主要是指农村地域的工业化,即在农村地域上建立与发展社区型工业。也有人认为,中国农村现代化的重要

途径是农业企业化(胡鞍钢、吴郡刚,2001)即通过农业企业从事商品性农业生产,实现农工商一体化经营体系。农业现代化的最为代表性观点是农业生产手段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和农业生产组织管理的现代化(高尚全,1979)。农村城市化是在农村适度发展城市,减少农村人口,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简新华,1997)。

以上关于农业转型战略的观点,就其本身的含义,并无错误。但作为农业经济从传统形态到现代形态转变的战略,各种提法均有些局限性。首先,农业本身就是第一次产业,所以,一般意义上的农业产业化提法没有抓住内在的实质,指向性既不明确也不一致。另外,现行所有关于农业产业化的解释,无非就是强调供产销一体化经营,忽视了最为根本的生产环节的工业化,尤其是生产技术的工业化。第二、农村工业化究其根本就是指要发展农村乡镇企业。而大部分乡镇企业是从事非农产业,只能解决中国农村的部分问题,它并不是我国农业转型中所有难题的解药。第三、农业企业化所指的是农业企业,包括农产品生产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产品流通企业。笔者以为,这种提法比农村工业化要科学,但仍然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无论是进行农产品的企业化生产,或是对农产品进行加工,还是把农产品的产后流通环节进行企业化经营,其实质就是对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

环节进行工业化的经营,即以工业的思路来发展农业。第四、关于农业现代化的阐述大多是一种目标论,即要实现现代农业,或是以现代农业的特征来定义农业现代化,没有触及如何去实现现代农业的问题。第五、农村城市化只是农业转型过程的伴生现象。现代经济增长伴随着三种形式的结构变化:生产结构的变化、生产单位规模的扩大,以及急剧的城市化倾向(Kuznets1961)。把农村城市化作为农业转型的战略,犯了因果颠倒的错误。

相比之下,农业工业化的提法比较科学。笔者早在1994年就提出了农业工业化战略的思想,当时是指农业同工业在现代技术基础上实现高级综合,形成工农商联合共同体,建设工厂化农业。1998年正式提出农业工业化战略,并将其内涵概括为农业生产过程中基要生产函数连续发生变化,并最终实现农业与工业的高级形态的产业综合的过程,包括农业生产过程的工业化和农业生产结果的工业化。这种战略提法的科学性在于:首先是它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企业化的本质就是进行农业工业化。另外,这种提法内涵比较完整,不仅农业生产结果的工业化,即农产品的深加工和一体化经营,还包括了农业生产过程的工业化,即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现代化。也就是说,农业工业化是从流通环节和生产环节两个层面来定义农业转型的,是实现农业转型的惟一途径。

二、理论观点

(一)农业工业化理论基础

马克思关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工业和农业相综合的原理是农业工业化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写道,“农业和工场手工业的原始的家庭纽带,也就是把二者的早期未发展的形式联结在一起的那种纽带,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撕断了。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时为一种新的更高级的综合,即农业和工业在它们对立发展的形式的基础上的联合,创造了物质前提”。也就是说,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在于与工业进行联合。农业工业化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工业和农业相综合,农业经济主体用工业生产方式对农业生产要素进行整合的一种经济行为选择。这些生产要素既包括土地、劳动和资本等传统农业生产要素,也包括从现代工业部门引入的现代农业生产要素,而且往往是后者起支配作用。在此,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是舒尔茨意义上的现代要素,主要包括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技术。农业经济主体进行生产要素整合有两个层面,一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引入工业部门的先进生产技术,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化学化。二是对农业生产结果进行工业深加工,建立农业制成品工业体系,实现农产品和农业制成品的产供销一体的企业化经营管理。农业经济主体包括农户和农业企业,可以是单个农户在达到一定资本规模后进行农业工业化经营,

也可以是多个农户联合进行工业化经营。农业企业可以通过一定的组织方式,如“公司+农户”或“公司+中介+农户”等,使自己成为进行一体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实现农业工业化运作。宏观地看,农业工业化就是农业与工业的产业整合。具体到我国国情和湖南省情来讲,是指以农业的市场化为背景,运用现代工业化技术和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以及组织方式来管理农业的生产和经营,将农产品生产和加工集中化、企业化、规模化,实施全程标准化经营。总之,用工业化技术和思维谋划农业经营模式,就是农业工业化。

(二)农业工业化基本特征

第一、工业起支配性的作用。马克思论及农业时说,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从自然形态来说,农业已不存在于它自身内部,它自身的生产条件和作为独立部门的这些条件是存在于农业之外的“。国外农业转型的实践也证明,农业经济飞跃的关键不是农业内部自身的发展,而是在于农业与工业等相关产业是否能形成一体化、市场化、集约化经营。所以,农业工业化的实现必须要有工业的支撑。事实上,我国在工业化初期,农业对工业发展起了关键性的哺育作用。在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也是理所当然的。在这里,工业的反哺,就是工业化技术、资金、管理和意识对农业的渗透、改造和提升。总之,农业工业化过程是以现代农业发展为主旨的工业与农业互动的发

展过程。

第二、技术创新是农业工业化的关键。在此,技术主要包括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农业工业化实际上就是对传统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进行创新。因此,离开了技术创新,就谈不上农业工业化。农业工业化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可以是源于公共部门所组织的研究开发,也可以是农民或私人部门通过“干中学”或试错法所积累的,还可以是农业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变化而引致的创新。但由于技术开发所需投入大,因此农业技术创新主要来自于公共部门的技术研究以及推广。这又必然要求进行包括农业技术研究体系在内的一系列制度创新。所以,农业工业化过程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并行的过程,创新是农业工业化的灵魂。

第三、农业工业化是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根本途径。这主要是缘于农业工业化能很好地转变二元经济结构。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以传统农业为代表的传统部门和以现代工业为代表的现代部门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按他的设想,工业部门比农业部门的工资高,由于农业部门存在着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所以工业部门有无限的劳动供给。随着工业的资本扩张,农业剩余劳动力会大量向工业部门转移,当所有的剩余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完之后,即实现了二元结构一元化(刘易斯,1954)。笔者认为,转移出富余劳

动力固然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实现二元结构的一元化关键是进行农业工业化。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电气化、生物化和化学化。同时,用工业产品的组织管理模式来组织农产品的深加工和销售,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这样,通过对传统农业的工业化改造,必然最终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三)农业工业化作功机理

作功机理是指农业工业化据以推动农业转型的机制或原理。笔者认为,农业工业化主要从农业生产技术方式、农业经营方式、农业比较效益和农业产业联系四方面来改造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

第一、农业生产技术变革,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前已论述,农业工业化的关键是农业技术的创新。而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是其中尤为重要的内容。农业生产技术方式由手工生产转向机械化和科学化生产,大量吸纳和运用工业部门提供的农业机械和农业化工产品,既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出产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土地对农业生产的直接决定作用(如无土栽培和转基因技术),同时又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实现了农产品使用价值的优质化。正是由于生产技术方式的改变,农业由依靠增加农业要素投入来实现增长,转变到依

靠提高农业要素生产率即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来实现增长的轨道来。通过这种作用,降低农产品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从而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第二、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一般而言,经营方式是在生产过程对某一种稀缺生产要素的利用方式。生产要素包括土地、资本、劳动、组织管理、科技等。因为农业是一种生命产业,对土地有直接依赖,而且土地在农业中不只是一个立足点和活动场所,它还能以自身的物理性质和生物性质对农业生产起重大作用,所以农业经营方式主要是指农业生产中利用土地的方式。目前,我国农业经营方式是粗放型的,具体表现在土地细碎化使用,农户的分散小规模经营。实行农业工业化,必然导致农业经营方式向集约型转变。实现规模农业、专门农业、立体农业、精细农业、定单农业和工厂农业,这是对传统农业的一种“质”的再造。

第三、农业比较效益提高,抑制农产品价格蛛网波动。农业比较效益低下主要是由于农产品的弱质性。农产品的产品层次较低,附加价值不高。从供给来看,生命周期长决定了生产周期较长,农户难以根据市场价格信号及时调节生产。而且原态农产品易变质、储存期短,农民难以通过库存途径来调节供给。从需求角度看,农产品是典型的生活必需品,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低。供给调节滞后与较

低的需求价格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可能会使农产品市场出现发散型蛛网波动,市场极不稳定。农业工业化能克服农产品的这种弱质性,一方面能减少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调节产品季节差,相对缩短生产周期,增强农业生产的可调节性。另一方面能实现农产品的品种多样化和品牌化,调节消费者的欲望差,从而产生一种“需求创造”效应。这可在相当程度上提高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从根本上克服作为生活必需品低需求弹性的缺陷。因此,当供给具有了一定调节能力,而需求富有弹性的条件下,农产品价格波动会趋向于收敛型蛛网波动,市场趋于稳定。

第四、农业产业联系加强,实现农工商一体化经营。产业间联系可以分为后向联系、前向联系和总联系。农业工业化过程中,在农业生产中增加工业品投入,诸如化肥、农用机械;对原态农产品进行工业深加工,而这些农产品加工业,如磨粉、纺织等,常常是工业化过程中的先行行业;同时又要求对农产品和农业制成品采用现代物流和运营理念组织销售流通。因此,农业工业化必将提高农业产业的后向联系和前向联系,从而提高农业产业总联系,实现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尤其应指出的是,一体化经营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拓展了农民就业空间,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作者:刘茂松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高效农业发展概述

高效农业发展概述 摘要阐述了高效农业的概念与特点及发展高效农业的前提、原则及途径。 关键词高效农业;集约化;二元经济;设施农业 1 高效农业的概念和特点 1.1 概念 高效农业是相对传统农业而言的,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采用新的农业生产技术,进行精细耕作,取得较高经济效益的一种当代农业。 1.2 特点与传统农业相比,高效农业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2.1 单位面积投入较高。农业的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自给自足农业、当代农业几个发展阶段;从其经营模式看,又可分为粗放型经营模式和集约化经营模式。我国当代农业属于集约化农业,但农业不同于工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当代工业可以区分为劳动密集型工业、技术密集型工业、资本密集型工业等不同的形态,而高效农业作为集约化农业却集资金、技术、劳动力于一体,它需要依靠在单位面积上同时投入较多的资金、较高的技术、较多的劳动力,才能得到较高的农业产出。这是农业生产特点所决定的。 1.2.2 单位面积上产出较高的经济效益。目前高效农业按照每公顷产出可分成3个等级:3万~7.5万/hm2、7.5万~15万/hm2和15万/hm2以上。 但高效农业并不是依靠高投入引出高产出,而是要看比较效益。对于那些能够达到节本增效效果,而每公顷净收益能够达到甚至超过高效农业每公顷净收益的,也应算作高效农业发展的又一个类型。 2 发展高效农业的前提 2.1 资金集约化投入是指在单位土地面积上集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或资金,从而得到较多经济效益。由于高效农业投入成本较大,如发展设施农业,仅建设一个覆盖面积为666.7 m2的钢架大棚就需要1.4万元左右,而建造同样一个温室大棚也需要2万元以上,要建造高标准的温室大棚,甚至需要5万~6万元。因此,发展高效农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苏北工业发展比较滞后的地区,要吸引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农业生产领域,主要是吸引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商资本投入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鼓励信贷投入,拓展小额贷款服务范围和形式等内容。 2.2 技术集约化研发运用应积极运用当前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关键

河南发展高效农业的重要意义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75603127.html, 河南发展高效农业的重要意义研究 作者:王艳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5年第36期 河南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既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大省,第一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第一粮食转化加工大省,也是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工业大省纵观河南这几年的发展,最为可贵的是我们始终没有放松粮食生产,没有放弃农业,粮食总产量连年刷新纪录,中国最大粮仓地位越来越稳固。不仅解决了近1亿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1.促进河南农业的发展,使农民增加收入 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工作的一个核心目标。只有农民收入增加了,河南高效农业的发展才能长期进行下去,我省农村的社会和谐与稳定才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不仅如此,农民收入提高了,还可以开辟更广阔的农村消费市场,尤其在金融危机时期,以扩大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便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农村消费市场的繁荣,还可以带动城市经济的持久繁荣。因此,通过发展现代农业,不仅能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业综合效益,达到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而且还能够加快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拓展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就业空间,使农民实现多环节增收,进而促进农民长期稳定增收、不断增收。通过发展现代农业,还能生产出更多符合人们需要的农产品,在满足国内农产品需求的同时,还能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更大程度地提高农民收入,以此激发农民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提高种粮积极性。此外,还应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试行低水平、广覆盖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为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供有利保障。 2.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基础,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实行强农兴工,是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战略考虑就是,把加快工业化、城镇化与推进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促进三化协调发展。即在不断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坚持把粮食和农业生产放在首位,同时协调好发展工业与发展农业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以牺牲农业发展为代价的 畸型发展。 3.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环境生态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发展无化学残留危害物、安全无公害的环 境友好农产品是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绿色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模式,农村生态保护 越好、环境破坏越少,就越有利于农业生产。由于河南农业生产条件脆弱、气候变化的不确 定性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发展,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绿色农业的发展。而治理污染,保

发展高效农业过程中的五大模式

发展高效农业过程中的五大模式 (一)、低产田改造培育特色瓜果苗木。 我镇立足于挖掘现有耕地潜力,采取集约经营方式,种植各种适宜的品种,提高产出,增加效益。例如,占地140亩,参与户数50多户的XX提子园就是利用XX村地区部分低洼地、低产田进行土地改造,引进种植美国红提、大红球等精品葡萄。06年美国提子种植200亩,创效益275万元,比上年增加85万元,亩均效益最高达13750元,带动了1500多个大龄劳动力的就业。继XX提子之后,日本黄桃、台湾大樱桃等精品瓜果业相继落地开花,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以营造“绿色XX”为契机,按照总体规划,有效地利用边角地、低产田发展绿化,发展特种花卉苗木,在为本镇和周边地区绿化提供优良品种的同时,解决本地“4050”人员500多人的就业,促进了绿化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种养业结合打造优质粮油基地。 主要是通过科学处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关系,减少人为能量消耗,依靠畜产品增值和增加有机肥,达到农牧结合,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随着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绿色无公害”成为粮油生产的绝对发展趋势。我镇充分发挥盛产优质大米的传统优势,以白米村为试点,利用养猪场的粪

便,制成水稻的有机肥,鼓励广大农户种植优质水稻,推广无公害粮油生产,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生活水平的需求。06年在保证2万亩都种上优质水稻品种的基础上,又结合市农办的农业资源开发项目,规划建设了5000亩优质大米基地,计划年内设施将全部竣工,届时将与太湖所直接挂钩共同开发水稻新品。06年我镇水稻、小麦、油菜三项合计产出效益1664.6万元,净增效益490万元,取得了单产、总产、效益的全面丰收。 (三)、农作物轮作成就早春红玉西瓜。 该模式主要是通过各种作物之间的有效轮作及其内部资源的循环利用,正确处理农业生物、农业环境和人的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达到节省投入,提高产量,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效益的目的。1997年本镇农技部门成功引种日本F1代早春红玉西瓜,由于采用西瓜与粮油作物的有效轮作,一方面保证了西瓜种植所需的土壤环境,另一方面则改良了农田肥力,促进了粮油作物的健康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为广大农民带来了不菲的收入。2002 年注册了“南港”牌早春红玉商标后,瓜农的种植积极性越来越高,07年种植面积增加到1720亩,亩均利润一直保持在万元左右。 (四)、市场化经营提升水产养殖。 主要是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农副产品的商品性,在搞好种、养业的同时着重考虑增加效益。近年来,我镇通过“引进—试种(养)—筛选—定品”的途

农业生产工业化趋势

农业生产工业化趋势 在现实生活中,农业生产工业化趋势逐渐明显。对我国这一农业大国来说,生方式工业化以逐渐变成需求。纵观我国农业发展史,中国农业将会在世界上起更重要的作用。农业生产工业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形式了,农业收入也不可小视。在中国领土上生活着十多亿人,这么大的人口基数迫使我国粮食产量年产要不断地提高。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素质的不断提高纯人力生产已经不再适应这个社会;再者工业也在迅速发展,工业生产需要的劳动力逐渐的增加,所以农民转工的情况已经形成一种趋势,而工业化生产模式正好符合这一国情,同时可以增加农业、工业的协调发展。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很大的缘故,因此粮食的产量很重要的社会问题,所以处理农业生产工业化已经迫在眉睫,这样既有利于我国粮食的增产又可以处理农转工的国情,适应社会的变革,使用机械化生产可更好地发挥土地的作用,更好地实现因地制宜的战略政策,充分的利用资源和劳动力,并为第二、三产业发展提供浑厚的人力基础,也可提供第二产业发展的原料需求,并进行三大产业的整合,从而产生更多产业交织的行业形成产业综合型发展的发展模式,使广大的人有岗位,是农业生产形成产业链结构,更充分的利用资源。 在我国还存在着这一问题,大多数农民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农民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在精神享受方面达到一定的程度,对生产也有一定的认识,对纯人力投入农业生产这种过时的观念已抛弃;农民工在外打工有经济基础后迁离原居住地的人数在逐年增

加,这样造成的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土地荒废,土地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如果三大产业协同发展,空闲资金又可以引导国有经济和剩余资金进行农业工业化投资,这样可以加快小康社会到来的步伐,工业化生产不是让少数人掌握土地而是广大人民将土地私有出租保有土地私有权,为了更好地发挥土地的作用,承包公司应该对农业生产进行规划,充分的因地制宜,并具有科研所和专业人员,从而解决部分知识分子的就业问题。所以我国应该尽快进入农业生产工业化时代。

国务院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 【法规类别】农业管理 【发文字号】国发[1992]56号 【失效依据】国务院关于宣布失效一批国务院文件的决定(2016) 【发布部门】国务院 【发布日期】1992.09.25 【实施日期】1992.09.25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 (1992年9月25日国发〔1992〕56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特别是农产品数量的大幅度增长,对全国人民基本解决温饱问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九十年代我国农业应当在继续重视产品数量的基础上,转入高产优质并重、提高效益的新阶段。这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变。实现这个转变,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继续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基础地位的需要;对于满足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为工业提供更多的优质原料,缓解农产品卖难问题,较快地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村工业品市场,实现小康目标,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都具有重要意

义。为了更好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现就有关问题作如下决定: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已经相继放开了水产、水果、蔬菜、畜禽、蛋奶等大多数农产品,促使这些产品的产量大幅度上升,优质高效比重不断扩大。实践证明,把农产品放开,推向市场,是实现优质优价、加快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基本动力。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经验,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放开农产品经营。对迄今尚未放开的农产品,都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放开,使农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直接联结起来,推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更快发展。 抓紧当前有利时机,加快粮食购销体制改革,进一步向粮食商品化、经营市场化的方向推进。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分散决策,在考虑各方面承受能力和各项保证措施配套的前提下,凡是有条件放开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提出实施方案,报国务院批准。一般是继续保留定购数量,放开购销价格,实行随行就市。在市价低于保护价时按保护价收购。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实行定购数量和购销价格一起放开。对放开的省份,中央在几年内继续保留财政补贴和粮食定购“三挂钩”优惠,逐年减少,以支持改革顺利实施。通过放开粮食购销价格,调动粮农尤其是主产区发展优质粮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这些地区的粮食生产优势,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 同时,采取以下措施,保护粮食生产,稳定粮食市场:(一)抓紧以批发市场为主的市场体系建设,坚决消除地区封锁,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多经济成分的粮食流通制度。(二)建立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机制。除经济作物和林牧渔业集中产区外,实行农业税征收粮食实物;进一步完善中央和地方多级粮食储备体系,通过吞吐调节平抑市场粮价;在财政支持下多方筹资,建立中央和地方多层次粮食风险基金;健全市场预测制度和信息服务网络,指导产销地区之间建立相对稳定的大宗贸易协定;支持粮食部门转轨变型,实行企业化经营,开展以粮食加工为主的多种经营,继续发挥在粮食流通中的主渠道作用;实行粮食内外贸结合,更好地运用进出口调剂手段。(三)进一步加强

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思考)

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 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是“三位一体”的关系,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动力,城市化也为工业化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工业化的不断推进,社会分工进一步深入,专业化生产的现代经济取代传统的自然经济,人口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并向一定区域集中,现代城镇由此产生。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为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工业发展产生了规模经济效应,辐射带动作用极大增加,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发展。而且,现代交通不断改善以及城市人口的不断集中节约了交易成本,降低了自然条件对工业发展的限制。 农业是工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工业发展需要农业为其提供生产原料。如果农业生产不能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工业原料,工业生产将受到极大限制。反过来,工业化为农业现代化经营提供了支撑。工业水平的提高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现代机器开始运用到了农业生产中。由于劳动、资本、技术在农业投入结构的变化,资本和技术的投入比重不断增加,农业生产的效率大幅度提高。 农业现代化是推进城市化的物质基础。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需要农业生产为城市人口提供基础性物质保障。由于城市人口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农业除了提供粮食等基础生活资料外,还必须满足城市人口的其他要求。这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条件,特别是市场化、商品化的条件。 也就是说,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基础,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技术、资金以及市场等外部条件。这其中,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动力,城市化使工业化的规模效应增加和交易费用的降低。 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脱节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在我国中西部一些地区,这样一种趋势开始出现。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不顾当地实际条件,大力推进城市化,城市规模不断扩展,城市化与工业化明显脱节。由于工业化不能为城市发展提供支撑,人们进入城市后不能寻找到工作机会,出现大规模的非正式就业人群,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激进的城市化过程并没有改善农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反而破坏了农农业发展的基础。城市的扩展侵占了大量农村土地资源,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农业生产要素单向地流向城市,大量地农村资源

农业工业化

农业工业化 内容提要: 当前,我国已普遍进入工业化发展时期,我省也已步入了工业化中期。此时,农业怎么发展?现在各界都在思考,社会上也流传着各种说法,笔者认为,此时的农业必须以自身的工业化来融入整个大的工业化,实现农业工业化。本文试就此并结合农业加入世贸组织的问题谈点基本看法。 关键词:农业工业化WTO 一、如何认识农业发展与工业化的关系 农业发展与工业化是高度统一的关系。作出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分析: 1、农业与工业本身是密不可分的。农业是一种基础性很强、附加功能性很多的产业,其他各业都离不开农业,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农业联系在一起。假设没有农产品供给,整个人类社会就会失去存在的基础;没有农产品供给,部分工业如轻工业、纺织工业等就会成为无本之源。这是众人皆知的道理。 2、工业化本身就包含着农业。工业化的过程不仅仅只有工业,与工业有关的各个产业都会大而化之。什么是工业化?我的理解是,工业生产的爆发性的扩张,这种扩张来自工业内部的质的不断的变化,从而导致社会各个方面尤其是各个产业的全方位的嬗变。就农业对工业的影响而言其在工业化过程中要从有关方面支持工业,也就是说工业化离不开农业的贡献。农业贡献主要体现在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和市场贡献。从部分发达国家发展工业的经验看,在工业化初期,工业需要农业原始积累,需要农产品原料与资金方面的支持;在工业化中期,工业离不开农业的市场贡献,如果农村市场、农民市场不打开,没有相应的消费工业产品的能力,工业发展会受到很大的制约;在工业化高级阶段,更离不开农业,这时农业既要为80%以上非农业人口提供食品,又要为发达的轻纺工业提供原料,更要保持生态平衡,为人类社会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 就农业自身发展而言,在工业化过程中必然积极参与,用发达的工业装备农业,用工业的方法管理农业,在农业中实现工业化。 3、从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的实践来看,只有在农业与工业同时发展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工业化。英国之所以在欧洲能最早实现工业化,主要是这个国家历来都十分重视农业,农业长期强于欧洲其他各国。美国也是这样,从建国之初,美国就把农业作为其他各个产业的基础来对待。反之,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中如阿根延、

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努力开创我县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 回顾总结2011年全县的农业工作,明确了农业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我农业局将全面动员和组织全体农业局系统的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举措,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全县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下面,我就抓好落实讲三个问题: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发展高效农业的信心和决心 过去的一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地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增效增收为中心,突出项目农业、产业集聚、科技创新、加快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区域农业特色化、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和农业技术高新化,我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表现在: ——农业全面丰收。全县上下紧紧围绕高效规模农业建设目标,通过加大技术推广力度,狠抓各项关键措施落实,农业生产实现连续三年全面丰收 粮棉油增产增收。 农民种植业收入稳步增加。 园艺发展有新突破 ——高效农业规模拓展。高效规模农业加速发展。通过积极发展设施蔬菜、立体种植等特色产业,推动了高效规模农业的加速发展。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一是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二是强化各类科技培训; ——依法治农成效明显。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利用多种形式宣传贯彻《农药管理条例》、《种子法》、《肥料登记管理办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等 加大农资监督检查与处罚力度。严格行业管理。对全县20余家种子经销商经营的棉花、玉米、瓜蔬等品种进行了种子质量

抽检,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 ——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一是建立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健全完善了学习培训、谈心谈话、政风行风建设、工作人员考勤、职业道德规范、党组织生活、科技下乡服务职责、措施等制度的建设,全局系统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和行政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二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在局系统扎实开展党员干部“讲学习、比奉献、谋发展”主题活动;党员技术干部挂钩服务到户、为蔬菜生产基地农户提供技术及服务等为农民办实事活动。局领导班子结合“三夏”“三秋”千人下乡活动,还开展了驻村入户集中调研活动,积极为农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紧紧围绕农业经济建设、创新机制、搭建载体,以培养人才、用好人才为重点,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2007年选送了两名少数民族专业技术干部到疆外疆内学习。四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开展了党风廉政教育,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了“贯彻党章、执政为民”、“增强纪律观念,自觉接受监督”主题教育活动。结合治理商业贿赂专题工作,印发了“治理商业贿赂知识问答”,加强了反腐倡廉基本制度建设,完善了财务监管机制,建立健全了与农业系统改革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管理、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真正形成了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 二、提高认识,振奋精神,进一步增强发展现代农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现代农业是有较高劳动生产率、较高土地生产率、较高投入产出率、较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较高农民收入水平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因此,保持农业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对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1、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我国今后“三农”工作的总目标。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起步工作、基础工作和中心工作。没有

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关系(一)

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关系(一) 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是一对联系大于区别的概念;只有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度把握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之间的关系,才有助于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无论从理论角度研究,还是从实践角度探索,都是一对联系远远大于区别的概念。只有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度把握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之间的关系,才有助于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工业化是18世纪60年代后,随着英国的产业革命使机器逐步取代手工劳动而诞生了近代工业后才出现的一个名词。 首先,工业化是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从不同角度可作不同的理解。对工业化一词最为流行的解释是将工业化描述为:工业在国民收入和劳动人口中的份额连续上升的过程。这是着眼于工业发展角度给定的定义,强调工业化的过程本身就是工业发展。有的学者将工业化定义为:一个国家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过程或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向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的转变过程。显然,这是着眼于国民经济结构的转变给定的定义,强调的是通过发展工业,使一国的农业部门转向工业部门。有的学者认为:工业化是近代工业通过自身的变革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使国民经济以至整个社会都得到改造的过程。这一定义着眼于对工业化内容的全面把握,强调工业化概念的综合性。东方学术界往往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认识工业化的内涵,或者

认为工业化就是现代化,或者认为现代化的实质就是工业化。此外,有的学者强调生产的物质结构变化,着眼于生产要素的投入组合与产业关系的变化来定义工业化。由此可见工业化内涵的丰富性。笔者认为,工业化是在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从以农业为中心向以工业为中心的转变过程。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在运用新科学技术基础上建立起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的门类齐全、结构和分布合理的工业体系;是工业地位上升,超过农业;三是在经济发展中能为其他部门提供先进的科技装备。 其次,工业化是个综合概念,有着特定的层次性规范。工业化是个有着复杂而深刻内涵的综合性概念。例如狭义的工业化概念解释为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发展并占统治地位的过程;广义的工业化概念则是指工业化作为一种特定的历史过程,不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影响和导致社会结构、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的变化。 如果从广义角度理解工业化的内涵,工业化的基本涵义由浅入深可呈现以下四个层次:一是工业本身的发展;二是产业结构的变化;三是社会经济突出的变革;四是文化层次上的变革。 再次,工业化是个动态概念,必须在过程中理解。尽管上述诸表述的着眼点不同,但存在着一个明显的一致性,这就是工业化是个动态概念,工业化是个过程。发展经济学家钱纳里就将工业化划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相互衔接的发展阶段,并给定相应的检验指标。 从城市化的水平看: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10%为初期阶段,30%为中

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经验与模式

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经验与模式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高效农业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推动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不仅需要广泛应用现代化科技成果,还需要采用科学适用的发展模式。 充分借鉴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有益经验 从世界范围看,由于不同的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条件,各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和特点也各不相同。发达国家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大体上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三种农业现代化模式,即以美国为代表的规模化、机械化、高技术化模式,以日本、以色列等国为代表的资源节约和资本技术密集型模式,以法国、荷兰等国为代表的生产集约加机械技术的复合型模式。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和资源约束型国家,人地矛盾突出,水土等农业自然资源短缺,“三农”问题突出。针对这种特殊的国情,我国的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既不能走美国大规模土地经营的道路,也不具备日本等国高额补贴的条件,但可以充分利

用当前世界农业科技革命的成果改造传统农业,通过推广先进技术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同时,也可借鉴荷兰和以色列等人均农业资源很少但农业效益很高的国家的一些经验,把技术和劳动力的优势很好地结合起来。例如,有条件实行规模经营的地区,可以通过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加快土地流转来集中土地,实现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生产;在经济发展较落后、地形较复杂的地区,要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走劳动技术密集型的集约农业道路,通过拓宽农业发展的深度、广度,实行产业化生产。总之,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没有固定标准和固定模式,既要充分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也要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坚持走适合本地的现代高效农业之路。 因地制宜探索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模式 近年来,很多地方从本地实际和区域农业经济发展需要出发,对现代高效农业进行了有益探索,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发展模式。我省各地应以这些模式为参考,因地制宜地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模式。 龙头企业带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高效农业发展模式,是以农产品加工或流通企业为龙头,通过合同契约、股份合作等

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提高种植业效益

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提高种植业效益 湘乡市农业局吴献棋 2008年3月18日 摘要:从宏观上论述了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提高种植业效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分析了湘乡市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据湘乡市气候、土壤等生产条件,提出了优质稻无公害栽培技术。 关键词:农业;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1、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的意义 1.1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是中国国情发展的需要。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但耕地资源却相对偏紧,全国耕地18.5亿亩,居世界第四位,人均仅1.4亩,远远低于世界人均4.8亩的水平,居世界113位。就我们湘乡而言,90万人口,其中有80万农民,耕地面积仅63.5万亩,人均仅0.7亩。所以只有通过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产量和生产效益,才能保障13亿人口对食品的需求。 1.2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计划经济时期,农产品的生产,全部由国家统一规划、统一收购、统一调剂,而现在是市场经济时期,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完全由市场决定,具有市场竞争能力,才有发展的空间。要有好的质量,才有好的销路,才有好的效益。否则产品卖不出,就不可能有效益,这叫做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如曾经出现的卖粮难现象,就是一个典型的说明。 1.3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重要手段。

农业比较效益低,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影响到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影响到农业的发展。通过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减少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产品的价值,从而达到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的目的。 1.4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是世界农业发展的潮流。 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落后: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二是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等);三是国民的质量意识落后;四是生产的产品质量落后;五是中国农产品的卫生品质也相对落后,如农药残留量超标等。 1.5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 中国有13亿人口,是一个农产品消耗大国,特别是粮食需求量大,如果中国粮食不能基本自给,要大量的从国外进口,可想而知,要多少国家才能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世界的粮食价格会涨成个什么样子。此外,目前美国等西方反华势力仇视中国的发展,鼓吹中国威胁论,处处想卡中国的脖子,假若说有一天他们制裁中国的粮食进口,就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粮食的安全,所以说国家农业的健康发展,能促进国家的富强,壮大国威。 1.6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是满足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 在我国,人民群众温饱问题解决后,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国家提出了农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战略转移。 2、优质高效农业的涵义 顾名思义,优质,就是质量好;高效,就是效益高。农产品的质量包括了产品本身的内在营养价值和卫生品质。高效就是要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以最少的成本获取最高的效益,也就是说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电力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电力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战 略研究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电力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摘要:全面分析电力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科技管理队伍、管理制度、创新人才、创新资源、创新载体等创新要素建设运行情况,运用SWOT分析法,研究电力企业科技创新战略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提出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凝聚科技创新资源、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三个方面的战略选择,为电力企业保持可持续的竞争力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电力企业科研项目 战略发展SWOT分析 一、电力企业科技创新情况 (一)现状 科技项目是企业广大员工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的主要载体,部署实施科技创新项目是引导和带领员工推动电网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电力企业不断加大对科技项目的顶层设计、过程管控和指导,确保在电力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和进展,并能切实有效地通过科技创新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不断鼓励创新,注重利益引导,通过加强科技成果管理和科技成果表彰,培育高层次科技成果,构建科技人才的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科技创

新氛围,加大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在科研奖励、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等方面获得了一批重大成果。 以江苏为例,十二五期间,电力企业科技累计投入超过10亿元,项目总数超过600个,共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3项、国网公司科技进步奖59项;获得专利授权2144件,其中发明专利371件、其他1773件;1个实验室升级成为国家电网公司重点实验室,新增1个实验室成为国家电网公司实验室,新增2个国家电网公司科技攻关团队,企业科研创新能力及科研成果水平均取得了较大提升。 (二)问题 笔者为了解掌握电力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现状,采取现场调研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科技创新情况专项调研。完成13家地市电力公司、5家电力科研单位共计581人的问卷调查,分析各层级科技管理队伍、管理制度、创新人才、创新资源、创新载体等科技创新要素建设运行情况,分析主要存在问题。 科技管理队伍方面:企业科技创新管理架构仍有待优化,在科技管理部门归口管理、业务部门协同负责的科技创新双维度管理体系、上下两级科技管理层级方面有待完善。在调查问卷中,技术人员希望科技管理部门“帮助在

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跷跷板” —论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近代化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在近代以来就如何实现工业化,我们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但都未取得显著地突破。特别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我们受苏联的影响,我国一度过多强调重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忽视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比例失调,这促使了毛泽东等党内人士思考如何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所以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便是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我觉得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就好比跷跷板的两头。当我们在重工业这一边放了过多的筹码,跷跷板的平衡就会被打破。这便如同我们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受苏联影响,过重强调重工业的发展所造成的错误。同样的如果我们在轻工业和农业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同样造成工业化落后。 那要如何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呢?要想能够很好地维护跷跷板平衡,促近两者的和谐发展,就只有两者并举。即在已有的现状之下,加重对轻工业和农业的投入,这样的话不仅可以更好地供给人民生活的需要,还可以更快地增加资金的积累,从而促使可以更多更好地发展重工业。 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毛泽东明确提出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对如何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更深刻透彻的分析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辩证关系,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中农、轻、重三者之间发展关系的理论。他指出:“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同时要“注重农业、轻工业”,“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这就为多快好省地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指明了方向。 由于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薄弱的经济基础未能解决“两个矛盾”,毛泽东指出,以工业化为主导,把重工业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以逐步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和国防工业体系。毛泽东同志认为,重工业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重工业发展了,才能为农业、轻工业等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新的技术、新的设备,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走在世界的前列。然而,我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展重工业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一种是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而为了真正使我国重工业发展得多些、快些,毛泽东同志既总结了前苏联的教训,也结合了我国的经验,指出:“你如果是真想,或者想得厉害,那你就要注重农业、轻工业,使粮食和轻工业原料更多些,积累更多些,投到重工业方面的资金将来也会更多些。”这也就是说,在发展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过程中,必须以发展农业、轻工业为出发点。安排国民经济计划的次序,是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忽视农业、轻工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则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少些和慢些,至少基础不那么稳固,几十年后算总帐是不合理的。因此,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因此,农业、轻工业投资的比例要加重一点,“加重的结果,一可以更好地供给人民生活的需要,二可以更快地增加资金的积累,因而可以更多更好地发展重工业。重工业也可以积累,但是,在我们现有的经济条件下,轻工业、农业积累得更多更快些。” 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

高效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高效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今年我镇农业重点工程主要围绕高效农业发展,认真贯彻区委高效农业实施方案,突出抓好生猪养殖、蛋鸡养殖、蔬菜基地建设(温室、大棚)、果品基地建设、奶牛养殖五大工程。年初各项重点工程已确定,但进展情况各异,存在问题是: 一、养殖业方面: 1、饲料价格涨价引起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户市场前景不乐观,影响养殖户积极性。 2、基地设施材料价格上涨快,养殖户前期投资过大,形成规模养殖难度增大。 3、发展养殖用地手续繁琐。由于我镇大部分地区处于城市规划区,有的村将有大型企业上马,发展养殖用地局限性大。用电方面,农业企业属于个体或股份制直接申请用电困难重重。 4、由于规模养殖集中饲养在我镇刚刚起步,养殖技术方面、管理方面有相当大困难,前期技术培训是搞好此工作的关键。 二、蔬菜基地方面(温室、大棚) 1、由于我镇处于城矿交界处,发展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相对缺乏,而且真正懂技术善管理温室、大棚的种植劳动

力更少。尽管受今年蔬菜种植利益的驱动,但掌握技术是关键。 2、农业基础设施配套欠缺,适宜发展温室、大棚的土地少,由于过去配套不健全,所有新发展菜地必须重新进行基地设施配套,水、电等。 3、尽管政府对蔬菜温室大棚、大棚发展有补助政策,但是由于原材料涨价严重,使之成本大增,制约了群众的积极性。 措施: 一、从去年开始,我镇认真贯彻区委发展高效农业政策。召开专门会议,制定了本镇实施方案,成立了以镇长为首的领导组,全面负责全镇农业发展。 二、因地制宜聘请专业人才进行规划。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因村制宜对养殖、种植业规模发展进行规划。 三、成立了农口包项目责任制,政府农口各部门及其所有工作人员对制定的几大项目实行帮扶责任制,除做好进度统计外,全面负责各包项目。 四、注意技术培训及外出考察参观,截止目前由政府组织多次到本镇以外参观考察,不仅有各村负责人同时更多的是养殖业、种植业户。为了顺利发展提前培训农口人员,由蔬菜中心、区畜牧中心技术人员主讲,共4次。 五、对农户发展的用地、用电以及注册等方面遇到的阻力,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帮助协调解决。

《高产优质高效水稻种植新技术》试卷及答案

云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2006 级现代乡村综合管理 《高产优质高效水稻种植新技术》统考试卷 一、名词解释(本题15分,每题 5 分) 1、优质水稻 2、优质大米 3、绿色大米 二、填空题(本题共30分,每空1 分) 1、优质水稻的目标对象是(),优质稻谷的目标对象是(),优 质大米的目标对象是()。 2、选择优质水稻品种是水稻种植的()。 3、各类大米按加工精度()分等,共()等。各类大米中的黄粒米限度为()。 4、目前,绿色食品标准分为()个技术等级:()和()。 5、水稻生长可分为()、()和()三 个阶段。 6、2006 年,农业部水稻主推技术主要有()、()、()、()、()、()、()等7 项主推技术。 7、旱育秧是水稻生产上的实用技术。具有()和()技术效 果 8、“一选三圃法” 即()、()、()、()。此方法又称“改良混合选择法” 。 9、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要掌握()、()、 ()、()、()的原则。 三、判断题:在正确的括号内画“ /;错误的画“X”(本题共30分,每小题3 分)

1、走上餐桌的野菜,没有喷过农药的食品就是绿色食品。() 2、杂交稻的杂种一代具有杂种优势,能迅速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可继续作 为第二年生产用种。() 3、黄泥板田或耕层浅瘦、基肥不足的稻田常发生缺氮症状。() 4、缺氮的原因主要是用氮肥作为基肥,或施入量较多,或者施用过腐熟的有机 肥。()5、移栽后发红不返青,分蘖少,或返青后出现僵苗现象,是由于缺磷造成的。 () 6、常规稻的基因型是纯合的,其子代与上一代的农艺性状相同,因此,育种家育出的常规稻品种不需要年年制种,只要做好提纯复壮工作,就可以连年种植。 () 7、从发芽到幼穗分化的这一段时间称为水稻的营养生长阶段。() 8、幼穗分化开始也就标志着生殖生长发育阶段的开始。() 9、测土是测土配方施肥的前提,通过对土壤养分分析测定,准确地掌握土壤的 供肥性能,为测土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10、基肥应以化肥为主,有机肥为辅,农家肥一定要选用新鲜的农家肥。 () 四、简答题(本题共25分,每题5分) 1、简要回答旱育秧技术的主要操作程序? 2、水稻高成穗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3、稻瘟病防治的主要技术是什么?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 thinking(工业化农业工业化思维)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 thinking(工业化农业工业化思维)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 thinking Industrial modernization achievements of 30 years of rapi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industr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ervices, it is under the direction of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ustry to support agriculture, technology, equipment, only the surface of the support, resources integration awareness,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ink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layout, is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 seeds take root in the soil, leafy growth hormone. But the present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cultivation or breeding toward stereotyped single, industry chain patchwork, capital policy hatching to flashy, product packaging and so on heresy bolted over, ignoring the needs of agriculture and industry Outsider inherent in the law, Even the desire to eventually come to nothing industry, agriculture can only be three lane, into non-industrialization joke. Mechanization, technology, scale, in the end is not the core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How leveraging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1 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 thinking? These two issues can not be ignored, they are the Gate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Face big proposition, we may relax thinking. Nervous thinking, easily transferred to their own cliches

我县大力发展高效农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我县大力发展高效农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以四河乡蔬菜产业发展为例 前言:“生态为归宿,创业求变迁”是宿迁的城市名片。在“实现泗洪跨越赶超争先进位”中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把握机遇实现跨越发展至关重要。我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优越的生态环境促使我们发展高效农业做足市民“菜篮子”文章大有可为。 近年来,我县围绕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主题,出台一系列高效农业扶持政策,以特色农业基地建设为抓手,创新思路,整合资源,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现代农业基地,在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结合此次公务员初任培训,本人利用20-22日三天时间对四河乡蔬菜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走访,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四河乡基本情况 四河乡距泗洪县城西南70华里,位于泗洪县和明光市、五河县交界,四面受淮河、怀洪新河环抱,南与明光市隔河相望,

西与五河县接壤,东有古猿下草湾人遗址,北有名酒之乡—双沟。四河交通便利,乡机关东1000米有水运码头,东北5000米有宁宿徐高速公路,江苏省道泗五路穿越境内。四河土地肥沃,素有“蔬菜之乡”、“梨柳之乡”美称。全乡辖12个行政村,2个养殖场,169个村民小组,有居民8563户,3.4万人,水陆总面积7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330.6公顷。全乡主导产业主要有:小麦、水稻、玉米、生猪、经济林;特色产业主要有:马铃薯、露地菜、温室大棚、花心大萝卜等,属典型的农业乡镇。截止2009年底,全乡农副业总产值2.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00余元,其中种植蔬菜收入所占比重近30%。 二、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及现状 四河地势平坦,水土资源丰厚,农业优势在蔬菜,特色也在蔬菜。为了发挥优势,彰显特色,近年来四河乡党委政府一直把蔬菜产业作为四河农业的支柱产业来抓。 一是科学规划蔬菜产业发展蓝图。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发展定位,聘请南京农业大学设计万亩蔬菜基地规划,同时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致力于发展蔬菜产业,建立蔬菜工作领导小组、绿源蔬菜合作社、农民经纪人队伍,制作了蔬菜网站。围绕“建设万亩蔬菜基地、打造无粮乡镇”发展目标,目前已初步建成迎淮、淮丰、淮胜、雪二等村为主的大棚设施蔬菜带;雪三、雪五脱毒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