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NO. 6

(启发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城市化”的概念和表现。

2.理解“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和意义。

【情境导入先思考】

情境一:农历正月初九,按照民间“三、六、九,往外走‘的习俗,河南省出门务工的农民大批赶往火车站。河南是我国第一劳动力输出大省,每年向外输出劳动力1200万左右,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十分之一。

思考一:农民工进城打工怎样促进了城市化?

情境二:康巴什城距老城区22km,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耗资50多亿打造的一座豪华新城,面积达32平方公里.据报道现居住人口不足3万,远远没有达到预期容纳100万人的目标,被人们称为”鬼城”。

思考二:出现这一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基础知识要记牢】

知识整理归纳课前疑惑

知识点一城市化

1.城市化:又叫,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乡村地区转变

为地区的过程。是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

2.表现: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持续。

(2)劳动力从第产业向第产业逐渐转移。

(3)城市不断扩大。

3.意义

(1)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缩小差距。

(2)有利于改善地区。

(3)有助于提高。

(4)提高区域的。

(5)影响乡村的方式,提高乡村的程度。

知识点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1.主要动力:。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

城市化水平就越。

2.与工业化的关系:在大多数城市,工业是城市经济的,能够安排大

量的劳动力就业,并为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3.与第三产业的关系: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

知识点三城市化特点

1.发达国家和发展国家的城市化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发展

阶段

发展

速度

发展

水平

表现

2.中国的城市化

1.中国的城市化:城市数量急剧,城市化水平不断。【自主构建线索清】-----后黑板课前展示

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NO. 6

(探究案)

【学习目标】

1.分析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及形成原因。

2.归纳中国现阶段城市化的特点。

合作探究感悟反思

合作探究一城市化--------城市化概念、标志

读“上海市1911年到1990年城市用地和人口数的变化图”,归纳总结该城

市用地和城市人口发生了哪些变化?

合作探究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1.读图分析城市化水平与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2.思考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有何影响?

合作探究三城市化特点

阅读教材P37-38阅读部分,结合“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对比归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特点。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

目前速度

发展水平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关系

表现

(2)依据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关系,判断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

(3)分析发达国家产生逆城市化的原因

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NO. 6

(内化案)

一、选择题

1. 以下关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就是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B.城市化过程中,劳动力从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逐渐转移

C.城市化有利于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D.城市化影响工业化,而工业化对城市化几乎没有影响

2. 城市化水平的重要的标志是

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B.城市年增加人口数

C.城市用地规模无限扩大 D.城市数量不断增多

3.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4.与城市化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是

A.商品农业的发展 B.工业化进程 C.科技的发展 D.人口自然增长率5.城市化进程的意义有

A.控制人口增长 B.改善地区产业结构

C.提高人口素质 D.使工业向农村扩展

6.目前在发达国家的大城市里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

A.大城市环境恶化,地价上涨 B.市区失业人口增多

C.人口增长速度在不断变化 D.大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降低

下图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回答7-8题。

7.30年间该地区

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

C.总人口增长了2倍 D.乡村人口增长了2倍

8.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

A.大幅提高 B.略有提高 C.没有变化 D.略有下降

9.以下关于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部分城市居民由市中心向外迁移,而商业和制造业则由边缘区向市中心迁移

B.出现郊区城市化

C.形成大都市连绵带

D.注重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城市绿化率高

二、综合题

10.读“我国某城市发展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B与图A相比,城市用地规模明显,城市人口数量。

(2)该城市建立了城和区,有利于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保护、改善城市环境。

(3)从图中可知,随着城市的发展,自来水厂位置出现什么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4)请你比较城市中心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异:

并分析原因。

- - - - - - - - - - - - - - - - - - 请沿虚线剪下 - - - - - - - - - - - - - - -

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实践案)

地理作业批改反馈单

班级:组别:姓名:等级: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上课教师:陈昌伟时间:2012.4.16(周一)下午第一节 城市化是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社会经济发展是导致近代城市迅猛发展的主要动力,城市化的过程主要是由时间进程带来的城市空间变化。学习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的重心是怎样逐渐向城市移动的。由于它是一个历史进程,很难在日常生活经验中感受到这一完整的过程,因此,教学中,建议教师从运用实际资料入手,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重点 1.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 2.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具准备 投影、图片、资料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了解城市的变化。 2.运用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资料,进行讨论、分析,进一步理解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树立人类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的观念,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1.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哪几种功能区?影响城市功能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中心商务区有何特点?中心商务区的变动对城市有何影响? 3.中心地理论主要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间的哪些关系? 学生复习回顾,总结回答。 生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化地、特殊功能区等;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 生中心商务区是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商业、服务、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建筑物以高层为主,交通运输便捷,零售商业十分发达;中心商务区的变动,对城市的用地结构、功能分区、商业网点布局和房地产价格都具有显著的影响。 生中心地理论主要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职能间的关系,并采用六边形图形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 师(承转)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从城市个体来看,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形态,而且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课时作业八班级姓名 2.2 城市化过程和特点马海昌2017.0 3.06 我们都爱地理 1.下图为北京城市空间扩张示意图,图中反映出北京地区城市化的标志为() A.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B.城市用地面积增加 C.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D.城市道路密度增加 读2025年世界城市分布示意图,回答2~3题。 2.世界城市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A.北美洲沿海城市数量多于内陆 B.人口 1 000万以上沿海城市多于内陆 C.亚洲内陆城市数量少于北美洲 D.大洋洲的内陆城市数量多于沿海 3.与欧洲相比,南亚() A.城市化水平高 B.城市化起步早 C.城市化速度快 D.逆城市化现象显著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中心区迁移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该地区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是() A.经济水平提高 B.城市等级上升 C.交通通达度提高 D.城市地域范围扩大 5.影响该城市中心区发生迁移的主要 原因是() A.城市人口增长 B.交通方式变化 C.经济规模扩大 D.生活方式改变 6.下面的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读 下图,回答7~8题。

7.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市人 口和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它们对应的曲线分别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④③① D.②①③④ 8.从图中能得到的结论是() A.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在加快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始终高于发达国家 C.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不到一半 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以发展中国家居多 下图表示美国、英国、法国、墨西哥、巴西、埃及、印度、日本、印度尼西亚九国从1973年~1986年以及1987年~2000年两个时段内的城市化增长速度。据图完成9~10题。 9.导致图中某国两个时段内的城市化年增长速度均为九国中最慢的主要原因是() A.能源短缺,导致工业发展迟缓,影响了城市化速度 B.原有城市化程度已经相当高,可加速的空间不大 C.工业基础弱,延缓了城市化速度 D.城市化问题日益严重,政府采取政策有意识地进行 宏观控制 10.在从第一时段(1973年~1986年)到第二时段(1987年~ 2000年)间城市化速度减慢的国家中,人口老 龄化现象最严重的是() A.英国B.墨西哥C.巴西D.日本 读下列国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得出)水平统计图,完成11~13题。11.图中反映的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的关系()。 A.发展阶段不同,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相互 影响的程度不同 B.某阶段人均GDP与城市化水平呈负相关 C.城市化发展是提高人均GDP的主要动力 D.人均GDP越高,城市化发展速度越快 12.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图中四个国家在城市 化水平和人均GDP的增长速度方面最快的是 ()。 A.印度B.中国C.日本D.德国 13.与其他三个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化()。 A.发展水平较高B.应加快发展 C.发展速度最快D.应限制发展

2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设计 五原一中张文慧 一.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分析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感受城市的变化。(以深圳为例) 2.运用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资料,进行讨论、分析,进一步理解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3、通过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的探讨,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逐步提高认识复杂地理问题的能力。 4、在问题剖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大胆表达、交流、反思个人的见解,逐步提高合作学习、互相学习的能力。 5、理解并掌握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并能由此进一步理解中国城市的发展之路以及科学的城市发展观。 三.课型目标分析论证: 1.课型目标的准确性分析: 课标解读: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第一,以某城市为案例,结合该城市时间上的变化来掌握城市化的过程。 第二,运用收集的包括文字、图表、影音等各类资料说明城市化过程表现和影响。 第三,在资料的分析中落实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等重点知识,提高图文转换、概括表述等地理学习技能,培养一定的地理素养。 培养学生充分运用图表及文字资料,对地理事像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的能力,关键点是能透过现象找出本质。学生通过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的学习,基本能分析某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并结合生活经历或相关知识,说出所熟知的城市变化。然而,学生受活动时空范围限制,对城市化这个概念及其动态时空发展过程缺乏全面认识,因此应该提供适当的资料作为案例或者情境,以便让学生对城市化有全面的认识。 2.课型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三部分,其一是城市化的概念、主要特征和对经济社会的积极意义,其二是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其三是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本节内容与第三节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一)从城市化的概念入手,先讲城市化的主要特征,然后分析城市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尤其是对乡村地区的影响。(二)城市化动力机制教材简单介绍了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原因,内容包括城市化的一般前提、动力机制——经济增长(工业化、第三产业)两个方面。(三)城市化的特点本部分教材是以:“阅读”和“活动”形式出现的,分别介绍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不同特点。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因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直接导致了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本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的活动设计从学生身边的实例入手,学生比较容易了解,容易掌握城市化的特点和形成过程。学生从身边的事例学习起来更容易参与活动,探索规律掌握学习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生成性问题为城市化动力机制,内容包括城市化的一般前提、动力机制——经济增长(工业化、第三产业),解决此问题可设小问题(1)原始社会有城市吗?(2)城市是人类社会第几次社会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农业和手工业分离意味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3)利用“城市人口比重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图”,引导学生比较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世界平均水平的差异,从而得出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经济增长(工业化、第三产业)即生产力水平的高低。绝大部分学生完成本节内容学习学习难度不大。 3.课型目标的弹性分析: 我校学生来源于农村,基础不一,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由于学生来自农村,对城市环境及其发展可能感到陌生,同时这部分知识在教材上呈现并不生动,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节课设计教学时必须考虑的因素。而新课标的要求是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所以教学时应充分运用图表及文字资料,面向全体学生,设置难度适中的一系列问题,生生合作,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对地理事像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从而独立探究得出结论,激励成功,享受学习乐趣。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案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案 溆浦圣达学校袁道满 教学目标 1、了解城市化的含义和标志以及意义; 2、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3、理解并掌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3、解释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现象;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导入新课 一位美国经济学家曾经预言,美国的高科技和中国的城市化是21世纪最重要的两件大事。城市化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决定着我们的未来。 那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城市化吗?城市化有一些什么样的表现呢? 展示图片: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 通过分析:上海城市用地的变化和上海城市人口的变化 思考:从上述两幅图中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一、城市化 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 1. 概念 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2. 标志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下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t1到t4的历史发展过程,读图后完成下列要求: (1)、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 ①、; ②、; ③、。 (2)、在这个过程中城乡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 (3)、此过程称为。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合作探究二:城市化的过程主要是由时间进程带来的城市空间的变化。阅读P37教材图文,思考: 1. 是什么力量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 2. 城市化还与哪些进程有关系? 3. 世界城市化进程有何突出的特点? 总结出:城市化的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业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剩余劳动力 社会经济发展工业发展城市化 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 服务业发展 三、城市化特点 2、区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 四、课堂练习 1、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 A、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B、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C、乡镇企业规模的扩大 D、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2、关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①城市化水平低,1990年城市人口比重只有33% ②城市化起步晚,发展不合理 ③城市化起步早④出现逆城市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 发 市 展 市城 ) 乡 镇城 图 ( 例 : 4.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 A.大量引进外资,加强城市建设,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B.发展中国家取得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 C.发展中国家轻视农业的发展,重视城市的发展 D.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超过了发达国家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了解城市的变化。 2.运用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资料,进行讨论、分析,进一步理解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树立人类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的观念,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2.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具准备 投影、图片、资料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1.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哪几种功能区?影响城市功能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中心商务区有何特点?中心商务区的变动对城市有何影响? 3.中心地理论主要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间的哪些关系? 学生复习回顾,总结回答。 生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化地、特殊功能区等;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 生中心商务区是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商业、服务、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建筑物以高层为主,交通运输便捷,零售商业十分发达;中心商务区的变动,对城市的用地结构、功能分区、商业网点布局和房地产价格都具有显著的影响。 生中心地理论主要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职能间的关系,并采用六边形图形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 师(承转)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从城市个体来看,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形态,而且在每个城市内部都有不同的功能分区以及各具特色的内部空间结构。从城市群体来看,每个城市都为一定的区域提供服务,不同规模的城市服务功能和范围是不同的。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原有的城市在扩大,新的城市不断出现,那么,城市化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每一个过程有什么特点呢?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新习题

宅基地是专门用于农民居住的农村用地。在城乡转型进程中,农村由于人口非农业化转移带来“人走屋空”的现象,新建住房不断向外围扩展,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原宅基地废弃、闲置,形成空心化现象。下图为“城乡结合部典型空心化村庄发展演化模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三条住宅基地变化率曲线,分别表示的是: A.全村、村中心、村边B.全村、村边、村中心 C.村边、全村、村中心D.村中心、全村、村边 2.P—T时间段,导致全村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化的持续推进B.农村产业结构优化 C.农村宅基地面积减少D.村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当遭遇特大暴雨时,我国城市常涝重。读“城市水循环部分环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3.涝原因是图中 A.①过多B.②受阻 C.③过快D.④增大 4.城市涝说明我国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该 A.加快城市土地资源开发 B.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C.加强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 D.加快城市产业结构升级 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扩大(%)城镇人口增长(%)2000年比1990年90.5 52.96 2010年比2000年83.41 45.12 5.有关1990-2010年期间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城镇人口比重不断下降②城镇建设用地不断减少 ③乡村用地比重总体减少④乡村人口比重有所减少 12--13高三总复习 地理习题 总第(25)期姓名班级学号 命题人:黄淼良校对人:贾玉红 课题: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建设用地将逐步演化为农业用地B.劳动力向第一、二产业大量转移C.促进了经济开发和信息广泛交流D.城市中心必将会被工业用地占据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离心力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图中甲、乙、丙所示容排列正确的是 A.甲——地价上涨乙——交通拥挤丙——各类产业迁出B.甲——交通拥挤乙——地价上涨丙——各类产业迁出C.甲——各类产业迁出乙——交通拥挤丙——地价上涨D.甲——地价上涨乙——各类产业迁出丙——交通拥挤 8.图示现象可能导致 A.市中心人口将大幅增加B.城市化水平将不断下降 C.城市用地向外扩展,出现卫星城D.中心商务区逐渐向郊区迁移 读下图“甲、乙两国劳动力在各行业的百分比 图”,回答下列问题。 9.从劳动力在各行业的构成可推断,甲国 A.城市化在加速发展B.现代化水平较低 C.城乡差别还很大D.城市化水平已很高 10.甲、乙两国分别可能是 A.俄罗斯、巴西B.中国、法国 C.新加坡、朝鲜D.日本、国 11.城市首位度(区域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 人口规模之比)通常可以用来反映一个或地区 的城市规模和人口集中程度。改革开放以来, 省城市首位度大幅度降低。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矿产资源的开发②工业化推动城市化③逆城市化现象④产业转移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②⑤ 下图为某城市地租等值线与功能区结构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A、B、C分别代表的功能区是 A.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B.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C.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13.M处地租等值线明显向外凸出的原因是 A.交通干线经过B.人口稠密

(完整版)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案)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城市化是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社会经济发展是导致近代城市迅猛发展的主要动力,城市化的过程主要是由时间进程带来的城市空间变化。学习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的重心是怎样逐渐向城市移动的。由于它是一个历史进程,很难在日常生活经验中感受到这一完整的过程,因此,教学中,建议教师从运用实际资料入手,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重点 1.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 2.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具准备 投影、图片、资料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了解城市的变化。 2.运用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资料,进行讨论、分析,进一步理解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树立人类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的观念,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1.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哪几种功能区?影响城市功能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中心商务区有何特点?中心商务区的变动对城市有何影响? 3.中心地理论主要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间的哪些关系? 学生复习回顾,总结回答。 生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化地、特殊功能区等;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 生中心商务区是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商业、服务、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建筑物以高层为主,交通运输便捷,零售商业十分发达;中心商务区的变动,对城市的用地结构、功能分区、商业网点布局和房地产价格都具有显著的影响。 生中心地理论主要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职能间的关系,并采用六边形图形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 师(承转)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从城市个体来看,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形态,而且在每个城市内部都有不同的功能分区以及各具特色的内部空间结构。从城市群体来看,每个城市都为一定的区域提供服务,不同规模的城市服务功能和范围是不同的。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原有的城市在扩大,新的城市不断出现,那么,城市化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每一个过程有什么特点呢?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学习目标] 1.了解城市化的含义和意义。 2.了解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和地域差异。 3.了解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一、城市化 1.含义:又叫城镇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 2.标志 3.意义 4.乡村—城市转型 (1)含义:指乡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 (2)实质: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功能的现代化转变。(3)类型: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乡村集镇转变为现代化城市;城市边缘区的乡村转变为市区。 判断 1.城市人口比重上升是城市化的最主要标志。( √ ) 2.城市化过程中劳动力由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逐渐转移。( × ) 3.城市化使城乡差距缩小,影响乡村的生活方式。( √ ) 4.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但工业化却阻碍着城市化的进程。( × )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1.主要动力:社会经济发展。 2.主要表现 思考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这种说法正确吗? 答案上述说法在“一般情况下”是正确的,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就不遵循这种一般规律。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另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则表现为城市化进程明显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 三、城市化特点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 2.中国的城市化 (1)特点 ?? ? ?? 城市人口快速增长 城市数量急剧增加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2)过程:既是乡村—城市的转型过程,又是城市不断提升的过程。 (3)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①城市化必须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切实保护人文资源,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③统筹城乡建设,完善城镇体系,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④以人为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判断 1.起步早,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是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 ) 2.大城市发展迅速和中小城市发展缓慢是当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点。( × ) 3.中国现阶段城市化进程的表现有大城市周围卫星城发展较快。( × ) 4.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化速度较快。( √ ) 探究点一城市化及城市化动力机制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劳动市场的开放,上海市外来人口急剧增长:1984 年为75万,2014 年外来常住人口为996万。据分析,上海流入人口的主力是到上海市寻找工作或务工经商的农 村青年劳动力,即经济型流入人口占了将近80%。这使得上海市人口规模迅速扩大。 材料二上海市用地变化示意图。

高中地理 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案

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标志以及意义; 2.了解乡村—城市转型的概念和主要类型; 3.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4.理解并掌握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并能由此进一步理解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之路。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相关材料,提高从图文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地理思维; 2.通过对“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的探讨,使学生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逐步提高认识复杂地理问题的能力; 3.在问题剖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大胆表达、交流、反思个人的见解,发展学生学会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问题剖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发达国家城市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城市发展观; [教学重点]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 [教学难点] 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媒体与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展示“上海城市用地的变化”图和“上海人口的增加”,展示1911年、1949年、1990年上海城市用地变化情况和人口增长情况,让学生通过读图讨论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上海城市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让各小组讨论自由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过渡】上海城市用地和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就反映了城市化的过程。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一、城市化 【活动】展示相关的图文资料,让学生通过尽可能多的途径获得有关城市化的知识信息。然后,每组有一个必答题展示本组学习效果,评判组给每个小组做出正确评价。必答题设计:1组:什么是城市化? 2组:城市化过程中出现哪些标志性特征? 3组:城市化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组:什么是乡村---城市转型?可以分成哪些类型?

22 城市化过程和特点会考高考练习

学习-----好资料 2.1 《城市化过程和特点》练习 A组:学测难度 1、有关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是20世纪开始出现的社会现象 B.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水平的高低,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无关 C.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 D.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差别不断扩大 答案:C 批注:考查城市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 A.城市人口数量 B.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比 C.城市面积的大小 D.城市职能的重要性 答案:B 批注:本题考查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 读下表回答3-4题: A、① B、② C、③ D、④ 4、①国与②③④三国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说明() A.①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①国农村劳动力比重比②③④三国大 C.①国第二、三产业比②③④三国发达 D.①国人口增长率比②③④三国低 读下图,回答10—11题 答案:3.B 4.B 批注:本题通过图表的形式,考查读图能力和城市化相关知识。 读某地区人口构成图,回答5-6

5、此图说明了该地区() A.城市化水平很高 B.城市人口为2500万 C.大约10%的人口住在郊区 D.人口密度大 6、此城乡人口结构状况,比较符合下列哪个国家() A.巴西B.印度C.英国D.美国 答案:5.A 6.C 批注:本题给出基本的人口数据,考查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不同国家城市化水平的差异。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7、下图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图,符合实际情况的叙述是

.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晚,但城市化进程快A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B .发达国家城市化大大减慢,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仍未超过发达国家C .发达国家农业提供不出更多剩余产品,以维持城市人口的增长DB 答案:批注:本题通过两类国家城市化进程图,考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差异。9~题。下图为广州市不同年份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读图回答8 )(8、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农村人口逐年下降 B.2001年前城市人口增加主要源于当地农村人口的转化 C.2001年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加快广州未来的城市化速度将不断加快 D. () 9、近年来引起广州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国家户籍政策的调整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D.C.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9.B 答案8.C ,考查读图能力和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批注:本题通过“广州不同年份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2.2 城市化过程和特点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型是新课。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六个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说课标: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二)地位与作用: 从教材内容上看,城市化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社会和经济现象之一,大多数的学生都知道、了解、甚至亲身经历过这个过程,要让学生清晰地知道这一现象,学习这一节就尤其显得重要。 从教材结构上看,在本章第二节安排这一课,其目的是在上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对城市化过程与特点作一个概括,为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做好知识铺垫,所以本节内容在本章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及意义。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 过程与方法运用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资料,进行讨论、分析,进一步理解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树立人类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的观念,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教材重难点: 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根据教材和授课对象的特点,确定本节的教学重难点为:重点 1.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及意义。 2.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 难点发达国家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异同。 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从家乡的发展变化以及自身的生活经历,已对“城市化”这一社会现象有了亲身体会,为学习本节课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学习能力。可以适当完成一些自主学习任务。 三、说教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授课方法: 1、读图分析法 2、列表比较法 3、探究式教学 4、小组合作讨论法 其中,读图分析法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读图分析能力,有助于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 四、说学法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学会是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于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1、学会用图: 2、自主学习: 3、合作探究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那么怎样把教法和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呢?接下来我将重点说教学过程安排) 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特别是紧扣歌词:“神话 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引入本课的学习。 2.对于本节的内容来说,如果按照教材给出的顺序学习,知识主线不够清晰。 故进入新课学习后,我首先通过形象的展示,让学生理解城市化的含义。 之后抛开城市化的意义,先思路清晰、趁热打铁地引导学生剖析城市化的动力机制。随着学生对城市化原因的逐渐明了,也就自然而然地过度到对城市化特点的学习上来,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区别,引导学生结合中国城市化的特点来分析城市化的意义,明确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方向,以便做到学以致用,增强建设国家的责任感。课后作业的设计是:在巩固知识的前提下,收集本城镇的人口、经济、工业发展状况,写一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