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学设计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学设计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学设计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学设计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着的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感情和对保护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

2.理解文章融平静的叙事、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写作特色。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4.掌握速读的要领,能够运用“筛选”式阅读法、跳读法在快速阅读中迅速找出关键词、中心句。

教学重点

1.体会文章蕴涵的深刻主旨。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融平静的叙事、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写作特色。

教学方法导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学,提出问题

多媒体展示青藏高原(阿里)的风光,引出高原上唯一的绿树——红柳——“离太阳最近的树”。

导语:这里是地球的第三极,是海拔最高的地方。这里是沙漠和戈壁的世界,这里高寒缺氧,“鸟兽绝迹、驼马遁形”。然而,即使是在这里,也曾有生命昂然不屈,那就是西藏阿里唯一的绿树——红柳——“离太阳最近的树”。

二、自主探究,个体建构

1、作者档案:介绍你所了解的毕淑敏。

明确:毕淑敏,女,汉族,1952年10月生,山东省文登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作品很多都与医生这个职业有关,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代表作品《红处方》。2007年,毕淑敏以365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2007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14位,引发广泛关注。

2、初读课文:按组轮流阅读课文。

3、字词积累:小组长组织小组内展示生字掌握情况。

4、请学生口述文中所讲的故事。

三、小组讨论,合作提升

1、阅读课文,圈画出描写红柳的语句,梳理出以红柳为线索的行文思路。

明确:红柳挺立,雪域增色——红柳遭难,毁于人手——红柳消亡,尘沙肆虐。

2、本文段落层次结构如何划分?

明确:第一部分(1、2)描写红柳的生长环境及其外在的美。

第二部分(3——18)叙写红柳遭受毁灭的情形,赞颂红柳为人类作出的贡献及其内在的美。

一层(3——10)描写“我”与“司务长”的对话情景,反衬了人类对破坏生态环境的无知。

二层(11——14)赞颂红柳为人类作出的及其内在的力量。

三层(15——18)描写挖掘红柳的工作量及使用的方法。

第三部分(19——21)描写红柳被砍伐后的情景,抒写了对高原生存环境的担忧。

四、互动展示,评研深化

教师提出展示要求,并明确点评任务。对认识不到位的问题由教师引领到位。各小组展示合作成果,后展示的小组不能重复前面小组的成果,只能说出自已小组的不同思考。

五、反馈达标,拓展延伸

课后练习一题、二题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学,提出问题

在我们的生活里,每天都弥漫着绿意。绿色是地球的基本颜色,孕育着生命和未来。如果没有绿色,我们这个世界将是不可思议的。然而,就在三十年前,在西藏阿里,人们却亲手毁灭了他们生活里唯一的绿树。当代国家一级作家毕淑敏的《离太阳最近的树》,以平静而深沉的笔调为我们唱了一曲颂歌,但更是一曲悲歌。

二、自主探究,个体建构

(一)跳读课文,感受红柳形象,体会作者感情

1.找出描写红柳形象的语句,并说说它们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1)“他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酷寒和缺氧微笑。”

明确:拟人手法。不仅写出了红柳生长环境的恶劣,衬托出红柳生长的不易,而且写活了红柳那种从容不迫、怡然自得的神态,生动地表现了红柳顽强的生命力。

(2)“它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

(3)“它们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硬韧,与沙砾粘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

(4)“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一颗傲然不屈的英魂。”

明确:以上3句运用比喻,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活灵活现地展现了红柳顽强的生命力和伟大的力量,描绘了红柳傲然不屈的形象,字里行间熔铸着作者对生命的赞颂。

2.找出文中记叙挖红柳事件的语句。

(1)“挖红柳的队伍,带着铁锨、镐头和斧,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2)“把红柳根从沙丘中掘出,蕴含着很可怕的工作量。”

(3)“人们要先费几天的时间,将大半个沙山掏净。”

(4)“掏挖沙山的工期越来越长,最健硕有力的小伙子,也折不断红柳苍老的手臂了。于是人们想出了高技术的法子——用炸药!”

3.人们为什么要挖红柳?找出文中相关语句。

明确:“司务长回答,你要吃饭,对不对?饭要烧熟,对不对?烧熟要用柴火,对不对?柴火就是红柳,对不对?

我说,红柳不是柴火。它是活的,它有生命。做饭可以用汽油,可以用焦炭,为什么要用高原上唯一的绿色!

司务长说,拉一车汽油上山,路上就要耗掉两车汽油。焦炭运上来,一斤的价钱等于六斤白面。红柳是不要钱的,你算算这个账吧!”

4.你怎样看待司务长算的这笔“帐”?

明确:司务长只是从自身的需求出发去算这笔帐,却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对生态的破坏。没有认识到和谐的环境才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前提。那些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急功近利行为,最终都会得到大自然最残酷的报复。

三、小组讨论,合作提升

1.抓住关键词,归纳红柳形象特点,感悟红柳精神,体会作者珍爱生命的感情。

2.红柳的结局如何?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并体会语句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1)红柳就枝桠遒劲地腾越在旷野之上,好似一副镂空的恐龙骨架。

(2)整个红柳丛就訇然倒下了。

(3)去年被掘走红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依旧大睁着空洞的眼睑,怒向苍穹。

(4)红柳林早已掘净烧光,连根须都烟消灰灭了。

明确:文章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红柳被砍伐后触目惊心的形象,蕴涵着作者对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3.作者着力描绘红柳形象,突出红柳在雪域高原的珍贵,突出其顽强的生命力和伟大的力量,仅仅是为了歌颂红柳吗?

明确:不仅仅是为了歌颂红柳,更是为了增添文章的悲剧色彩,加强悲剧震撼人心的力量。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红柳越美越有价值,摧毁红柳的行为就越可悲。

4.抓住关键词分析,理解作者用大量笔墨渲染挖红柳场面的用意。

明确:工作量越大,工期越长,劳动力越健硕,越衬出红柳的顽强;

5.文章详细记叙“我”和司务长的对话有何作用?

明确:司务长那副义正辞严、理直气壮的情态,反衬了人类挖掘红柳的可悲。人们不仅亲手毁灭了这高原上唯一的绿树,破坏了生态平衡,还理直气壮,振振有词,认识不到自己行为的可悲。

美被毁灭,可悲!毁灭美而不自知,尤其可悲!

四、互动展示,评研深化

教师提出展示要求,并明确点评任务。对认识不到位的问题由教师引领到位。各小组展示合作成果,后展示的小组不能重复前面小组的成果,只能说出自已小组的不同思考。

五、反馈达标,拓展延伸

课后练习三、五题

结束语:本文融平静的叙事、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借着平静的叙事、细致的描写和大胆的比喻,作者为我们唱响了一曲悲歌——为红柳傲然不屈的英魂而悲,更为人类的残酷和无知而悲。

幼儿园新年到说课稿

幼儿园说课稿:新年到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新年到》是大班综合活动内容. 它是选自明天出版社《山东省幼儿园教育活动教材》(上册)主题网络教育“过新年”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活动。这首诗歌具有奇妙别致的想象,将星星、月亮、太阳都拟人化,描写了共同欢度新年的快乐,同时通过自然的对话,幼儿知道了过新年自己长大了一岁,更加懂事了。幼儿了解和体会到诗歌中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流露出了盼新年、过新年的喜悦心情。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基础知识,也是本次活动的知识点。 2、目标定位 根据素质教育中“提高审美观,提高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以及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任务,特制定了以下三个活动目标: (1)感受新年欢乐气氛,增强大一岁的自豪感。 (2)学习诗歌的语言,能创编诗歌。 (3)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3、活动重点、难点 根据目标,活动重点定位于理解诗歌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活动难点则是根据诗歌的结构及语言情绪进行诗歌创编,使活动得到深化。 4、活动准备 为了使活动的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协调统一,富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特做以下活动准备: (1)与诗歌内容有关的课件以及幼儿运用的小图片。 (2)关于《新年到》的歌曲磁带、背景音乐,创编诗歌用的小图片(如小狗、大树等)。 (3)绘画用的纸、笔每人一份。 二、说教法 新《纲要》明确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让幼儿想说、敢说。在活动中,我本着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的原则,采用了以下教法: 1、游戏法: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就是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学习,因此我设计了三个不同的游戏贯穿于整个活动中。首先,在导入部分运用了音乐小游戏“模仿动作”。随着音乐引导幼儿模仿做梦等动作,创设情境。在理解诗歌的内容时,设计了游戏“对话”。通过这个游戏让幼儿理解诗歌中描述的各种事物对新年的认识。最后,在活动结束时运用了音乐表演游戏“一年过去了”。 2、视听讲结合法:主要是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以及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听就是引导幼儿去看、

毕淑敏《离太阳最近的树》(1)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从结构入手理清文章思路。 2.理解红柳的悲剧就是人类的悲剧的主题。 3.理解课文融平静的叙事和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思想的写作特色。 4.探究作者的感情脉络,增强爱护自然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课文意蕴。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融平静的叙事和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思想的写作特色。 2探究作者的感情脉络,增强爱护自然和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 以教师启发、引导、师生互动的方式组织教学,采用反复诵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梳理文章思路,理解课文意蕴,体会作者深沉的情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指导学生揣摩和品味课文的语言特点。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以此实现教学目标。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一、预习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思考课后问题。 二、查找作者毕淑敏的相关资料。例如生平、作品、评价性的文章。 (以上两个预习作业,让学生在个人查询,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三、运用网络查找有关西藏阿里的图片,以及有关阿里自然环境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对作者及其作品等查询的结果进行课堂交流。采用反复诵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梳理文章思路,理解课文意蕴。 一、设置问题,导入新课 问题:同学们,请谈谈你对西藏阿里的了解有多少? 在这样艰苦的地方生长着什么样的植物? (这一环节是在学生课前查找资料的基础之上进行的。由对阿里的介绍而引出在这里生长着的离太阳最近的树——红柳) 今天,我们学习毕淑敏的这篇叙事散文《离太阳最近的树》,正是讲述这戈壁与沙漠上的风景林——红柳。下面我们一起看看作者是如何来描绘红柳树的?作者对其寄寓了什么样的情感? 二、作家作品 毕淑敏,女,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授课人田蕾 【教学目标】 1.从结构入手理清文章思路。 2.理解红柳的悲剧就是人类的悲剧的主题。 3.理解课文融平静的叙事和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思想的写作特色。 4.探究作者的感情脉络,增强爱护自然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课文意蕴。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融平静的叙事和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思想的写作特色。 2探究作者的感情脉络,增强爱护自然和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 以教师启发、引导、师生互动的方式组织教学,采用反复诵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梳理文章思路,理解课文意蕴,体会作者深沉的情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指导学生揣摩和品味课文的语言特点。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以此实现教学目标。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一、预习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思考课后问题。 二、查找作者毕淑敏的相关资料。例如生平、作品、评价性的文章。 (以上两个预习作业,让学生在个人查询,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三、运用网络查找有关西藏阿里的图片,以及有关阿里自然环境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对作者及其作品等查询的结果进行课堂交流。采用反复诵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梳理文章思路,理解课文意蕴。 一、设置问题,导入新课 问题:同学们,请谈谈你对西藏阿里的了解有多少? 在这样艰苦的地方生长着什么样的植物? (这一环节是在学生课前查找资料的基础之上进行的。由对阿里的介绍而引出在这里生长着的离太阳最近的树——红柳) 今天,我们学习毕淑敏的这篇叙事散文《离太阳最近的树》,正是讲述这戈壁与沙漠上的风景林——红柳。下面我们一起看看作者是如何来描绘红柳树的?作者对其寄寓了什么样的情感? 二、作家作品 毕淑敏,女,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

离太阳最近的树学案

《离太阳最近的树》学案 一、学习要求 1、学习使用对照和比较的写作方法; 2、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着的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感情和对保护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 3、理解课文融平静的叙事和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写作特色。 二、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由一点向纵深处开掘的方法;欣赏本文运用多种手法对红柳的描写,体会红柳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增强环保意识。 学习难点:品味流畅隽永的语言;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着的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感情和对保护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学习文章将深刻的思想蕴含在平平常常的叙述和描写之中,将颂歌唱得平静,将悲歌唱得深沉的表达特点。 三、学时安排:2学时 四、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一)课前尝试 1、学法指导 (1)上网或从图书馆资料中寻找关于红柳、阿里和作者的有关信息。 (2)课前通读全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和情感基调。 (3)划出课文中关于描写红柳的语句,并思考红柳的美体现在哪里。 2、尝试练习 《离太阳最近的树》是当代女作家_______的作品,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于热爱自然、珍惜生命、保护生存环境的呼唤。文章顺着顺序,用的语言向读者叙述了一个30年前的故事,细致描绘了红柳的芳姿,展现了红柳的根所具有的,鞭挞了人类的野蛮和愚昧,讴歌了红柳这一高原精灵,呼唤人们。 (二)课堂探究 1、探究问题 (1)细读课文,根据要求找比喻句,并加以体会其作用。 (2)口述人们挖掘红柳的过程

(3)朗读结尾部分,体悟情感。 2、知识链接 红柳是高原上美丽的精灵。生长在恶劣的环境里(背景)。面对酷寒和缺氧“微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尤其是它强大根系所具备的伟大力量,能跟冰山相媲美。作者为红柳高唱了一曲颂歌。文章仅仅是赞美红柳吗? 不,作者这样写为下文写砍伐红柳作伏笔,为红柳被人们毁灭的惨痛悲剧作张本,突出其悲剧效果。 鲁迅曾说过,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3、当堂训练 (1)下列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寂寥逶迤不可思议铁锹 B.砂砾遒劲本末到置偶尔 C.腾越弥久傲然不屈栖息 D.镂空健硕餐风宿露堆聚 (2)下列句子中的“猫”与例句中的“猫”意思相同的是() 例句:我很奇怪,红柳为什么不找个背风的地方猫着呢? A.它一猫腰久钻到洞里去了。 B.敌军猫在山洞里不出来。 C.老虎的外形很像猫。 D.猫科动物大都脚有利爪,掌部有肉垫,行动很敏捷。 (3)课文在描写红柳时采用的顺序是什么?重点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4、归纳总结 本文运用大量的比喻,不仅描绘了红柳的外形,刻画了红柳的精神,还把红柳的惨状凸现人们眼前。读起来让人触目惊心,细想一想却让人无比伤心。红柳是用无言抗议,向人们敲响警钟!而愚蠢的人们却浑然不知。四个“对不对”、算账、浩浩荡荡、用炸药、掘净烧光等词都表现了人们的愚昧。红柳的命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离太阳最近的树》word说课稿

《离太阳最近的树》第一课时说课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上午好,我是朱佳。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毕淑敏老师的《离太阳最近的树》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离太阳最近的树》是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审定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是现代文阅读单元,要求学生能够学会运用对照和比较的方法进行阅读。其所选择的四篇文章的都是表达了对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关系的反思,并且在主题、写作特色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可以说是向学生提供了一个对照和比较阅读的机会。《离太阳最近的树》用冷峻而具有穿透力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令人心悸的故事,在平静的叙述和精微的描写中展现了高原上的原住民红柳的过去和现状,我们可以通过本文中红柳的纵向比较以及本文和《森林写意》的横向比较,揣摩作者所表达的对于人类愚蠢行为的谴责以及对于人与自然这一永恒主题的深刻思考。我所说的第一课时主要是通过红柳的过去和现状的纵向比较,揣摩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为本课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本文生字词以及了解关于毕淑敏的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对照和比较的方法进行文学阅读。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着的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感情和对保护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揣摩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对照和比较的方法进行文学阅读。 二、说学情 我的教学对象是综合高中二年级的旅游班学生,女生较多。班级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积极性较高,能够独立完成一些较为简单的学习任务;同时高中阶段的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了初步的形成,对于事物也有了自己的看法,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考纲和大纲的要求,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片段式品读+感悟教学。想方设法让学生挖掘文本,引导他们积极思考,热情参与,力争通过团结合作解决问题。具体教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片段分区,逐次探讨。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2、学法:我主张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采用讨论法、朗读法和圈点勾画法,让学生能够自主的赏析课文,研读文本,获得独特的体会。此外,我打算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准备按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去年的树》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去年的树》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部编本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去年的树》。一直以来,语文教学倡导从语文特点出发,即要从文本出发,对字、词、句、段、篇进行揣摩和体悟,同时感知文本中所蕴藏的人文精神,因而我从教材简说、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这四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去年的树》讲述了这样一个哀婉动人的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鸟儿天天唱歌给树听,冬天即将来临,鸟儿将要飞回南方时,郑重承诺明年还要回来唱歌给树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时,她的朋友树却不见了。鸟儿在树根、大门和小女孩的指引下,四处寻访,历尽千辛万苦,最后找到的却是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她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发展。童话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过程中以及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读过之后,我们会为小鸟与大树之间的纯真友谊而感动,会赞赏鸟儿信守诺言的品质,会产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 二、学情简析

对于步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读通这篇课文并不困难,课文的语言非常质朴,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但在通俗易懂的语言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人文道理,要读懂并不容易。在教学中以鸟儿与树根、大门和小女孩的三组对话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到鸟儿和大树之间深厚真挚的友谊,从而激发他们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字。能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 2.理解文章内容,训练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体验小鸟和大树内心的不同情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能读懂本文。 4.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真挚的友谊,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体会诚信的可贵以及环保的重要性,体会人、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四、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体会小鸟和大树内心的不同情感。 2.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五、教学难点 懂得童话故事蕴含的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六、说教法 俗语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采用了自读感悟,合作探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

离太阳最近的树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着的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感情和对保护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 2.理解文章融平静的叙事、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写作特色。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4.掌握速读的要领,能够在快速阅读中迅速找出关键词、中心句。 教学重点 1.体会文章蕴涵的深刻主旨。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融平静的叙事、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写作特色。 教学方法:导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中国约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它圣洁而神秘、有着独特文化、令人朝拜的圣土——西藏!而在西藏又有一处被称为“万山之祖”、“百川之源”、“世界的第三极”的地方——阿里!可是因为它的平均海拔5000米,自然环境特别恶劣、极端,酷冷,缺氧,尽是沙漠和戈壁,故此处“鸟兽绝迹、驼马遁形”,人迹罕至。然而,即使是在这里,也曾有生命昂然不屈,那就是阿里唯一的绿树——红柳——“离太阳最近的树” 2002年,一位军嫂带着5岁的孩子去探望她在驻守在西藏的丈夫,结果由于西藏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孩子还没有见到她的爸爸就离开了人世。 在扎达的武警连里,每年都有新兵因为高原的恶劣环境而突发死在这片土地上 1969年,北京的“文革”正轰轰烈烈,不满17岁的她,却悄然穿上军装,告别北京,作为藏北第一批女兵,到达共和国这块最高的土地戍边了。这是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处的,海拔5000于米的高原阿里。当时与她同去的共有5名女兵。那个部队从来没有女兵,破天荒了。及至最近她重回故地,军区首长告诉她:现在也没有,她们是唯一的,后无来者了。 她在苍茫的高原上,亲眼看到一些年轻人为了祖国的安全富强而永远长眠在冰层中的悲壮。在那里,“生与死的分界,再没有比登山时更分明的了。向上是生,向下是死;头上是生,脚下是死。每一下举手投足,每一次吞吐呼吸,无不经历生死循环。这一分钟不知道下一分钟、甚至下一秒钟的事。” (《昆仑殇》) 她,毕淑敏(女, 1952出生于新疆)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 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红处方》、《拯救乳房》,中短篇小说集《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婚姻鞋》、《素面朝天》,散文集《心灵处方》、《我很重要》等。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

2018年河南语文对口升学试卷(含答案)说课讲解

2018年河南语文对口升学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 试 语文试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刮痧.(sh ā)奖券.(ju àn )佳肴.(y áo ) B. 饿殍.(f ú)眉黛.(d ài )流岚.(l án ) C. 家当(d àng)晌午(sh ǎng )吮.吸(sh ǔn ) D. 积淀.(di àn )宁谧.(b ì)点缀.(zhu 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搔首 缥缈 怯弱 仗义直言 B .敷衍 栖息 稠密 自惭形秽 C .寒喧 威仪 攀援 不经之谈 D .灌概 睿智 侍弄 锲而不舍 3.下列作家、作品、体裁,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 .关汉卿——《窦娥冤》——小说 B .舒 婷——《致橡树》——诗歌 C .曹 禺——《雷雨》——话剧 D .海明威——《老人与海》——小说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李明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总是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的。 B.他的演讲让人触目伤怀....,大家都感动地流下了眼泪。 C.王老师动情地说:“你们是明日黄花....,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一 定要好好学习呀!” D.我和李敏是好朋友,多年来我俩一直相敬如宾....。 5.下列古诗词默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B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 C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D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去年的树说课稿

《去年的树》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今天的第号参赛选手,下面我将对《去年的树》这篇课文从以下六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去年的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一篇讲读课文。本组课文的专题是童话,围绕这一专题,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四篇童话故事,旨在让学生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还安排了以读童话、讲童话、编童话为主的综合性学习。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这是一个哀婉动人的拟人体童话故事,讲述了鸟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在鸟儿将要飞回南方时,鸟答应了树的请求,明年回来再唱歌给它听。可是到了第二年春天,当鸟儿从南方回来找它的朋友时,却发现树不见了。鸟儿在树根、大门和小姑娘的指引下四处寻访,历尽波折,最后找到的却是由树做成的火柴后点燃的煤油灯。朋友不在了,可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二、说学情 研读完教材,我首先想到了我的学生,四年级的学生,

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水平,本文以诚信为题,但是对于四年级学生现有的思维水平来说,他们一拿到课本不一定就能捕捉到诚信这个主题,而这篇课文所传递给我们的诚信、奉献、环保这三个主题的多元体会又会造成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所以在处理这课的时候,我主要以诚信的体会为主,其余两个为辅来展开教学。 三、说目标 基于新课标对学段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情况,我从三个维度出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融化、剩下、伐木、煤油灯”等词语。 2、能读懂文本,理解文章内容,训练有感情的朗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这篇童话的学习,感受童话语言美,同时通过个性化的朗读,将这种美体现出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教学重点:在多层次的读中体会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的友情。 教学难点:朗读领悟课文中的情感,体会童话角色的心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着的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感情和对保护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 2.理解文章融平静的叙事、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写作特色。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4.掌握速读的要领,能够在快速阅读中迅速找出关键词、中心句。 教学重点 1.体会文章蕴涵的深刻主旨。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融平静的叙事、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写作特色。 教学方法 电教法、导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青藏高原(阿里)的风光,引出高原上唯一的绿树——红柳——“离太阳最近的树”。 导语:这里是地球的第三极,是海拔最高的地方。这里是沙漠和戈壁的世界,这里高寒缺氧,“鸟兽绝迹、驼马遁形”。然而,即使是在这里,也曾有生命昂然不屈,那就是西藏阿里唯一的绿树——红柳——“离太阳最近的树”。 二、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并回答问题 1.红柳是什么样的?结局如何? 2.请学生口述文中所讲的故事。 三、跳读课文,感受红柳形象,体会作者感情 1.找出描写红柳形象的语句,并说说它们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1)“他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酷寒和缺氧微笑。” 简析:拟人手法。不仅写出了红柳生长环境的恶劣,衬托出红柳生长的不易,而且写活了红柳那种从容不迫、怡然自得的神态,生动地表现了红柳顽强的生命力。 (2)“它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 (3)“它们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硬韧,与沙砾粘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 (4)“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一颗傲然不屈的英魂。” 简析:以上3句运用比喻,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活灵活现地展现了红柳顽强的生命力和伟大的力量,描绘了红柳傲然不屈的形象,字里行间熔铸着作者对生命的赞颂。 2.抓住关键词,归纳红柳形象特点,感悟红柳精神,体会作者珍爱生命的感情。

离太阳最近的树 教案

离太阳最近的树 一、教学目标 1.从结构入手理清文章思路。 2.理解红柳的悲剧就是人类的悲剧的主题。 3.理解课文融平静的叙事和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思想的写作特色。 4.探究作者的感情脉络,增强爱护自然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赏析文中的精彩的比喻、拟人的句子;欣赏文章含蓄、隽永的语言特点。 2.体会文章蕴涵的深刻主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融平静的叙事、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写作特色。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 作者介绍 毕淑敏,内科主治医师、文学硕士。1969年入伍,在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主要作品有《提醒幸福》、《预约死亡》、《红处方》、《血玲珑》。由于毕淑敏是一位医生,在她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有关于医生的人物和故事。 多媒体展示青藏高原(阿里)的风光,引出高原上唯一的绿树——红柳——“离太阳最近的树”。导语:这里是地球的第三极,是海拔最高的地方。这里是沙漠和戈壁的世界,这里高寒缺氧,“鸟兽绝迹、驼马遁形”。然而,即使是在这里,也曾有生命昂然不屈,那就是西藏阿里唯一的绿树——红柳——“离太阳最近的树”。

二.整体感知 1.快速通读课文,说说课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明确:首先,因为红柳生长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高原,所以说它“离太阳最近”,这 是其表层意义; 其次,其深层含义是显示红柳的气势,蕴含了从太阳那里索得光和热的伟大力量; 第三,暗示这是高原上唯一的绿色,从而增加了文章的内涵。 互动讨论,解读课文 (1)离太阳最近的树是什么树这种树的生存环境怎样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 红柳树。 生存环境:它们生活在“这世界的第三极, 平均海拔5000米,冰峰林立,雪原寂寥”,“在荒漠的皱褶里”,“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长在沙丘上”。 突出了红柳树生长环境的恶劣,衬托出红柳树生长的不易,暗示了红柳树在高原雪域中的珍贵。 (2) 找出文章中描写红柳树的语句,红柳树的外观的美怎样它的内在美呢对其形象特点进行概括。 明确: 外观(貌)美:他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离太阳最近的绿树”,“略带苍蓝色调,“小小的一蓬”。 内在美:“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昂然立着”,“傲然不屈的英魂”。 (3)红柳树的结局是怎样的(课文中那一句话暗示了红柳的结局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体会语句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暗示了红柳的结局。 结局: 1)红柳就枝桠遒劲地腾越在旷野之上,好似一副镂空的恐龙骨架。 2)整个红柳丛就訇然倒下了。

离太阳最近的树 中职语文第一册教案

六离太阳最近的树 教学重点:借助教师朗读,学生自读,创设学习场景,调动学生视听等多种感官,感受课文内容和思想。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索阅读,丰富自己的艺术素养和人文情怀。 知识目标:通过对比欣赏的阅读方式深入把握红柳和人的相互关系。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着的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感情和对保护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 【课型】小组讨论性学习 【教学法】讨论法与引导法相结合 【教学意图】 1.这是一篇有关人与自然的文章,体会作者对生活和生命的真切感悟以及对人类与自然这一永恒主题的深刻思考。 2.利用课文内容,提炼出作者对保护生存环境的深刻反思,并由此引发学生产生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教师在课堂中是以平等的身份参与,他只是学生学习、探究过程的参与者、指导者 教学活动: 一、导入: 开头以有关于青藏高原恶劣环境引入,引出红柳生存的环境,“鸟兽绝迹,驼马遁形”而戈壁与沙漠的风景林—红柳,却顽强地向沙漠深处延伸。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师生读课文:总体感受作品的语言与感情。 2.总结红柳的形象:为了使学生能整体感知课文,把握红柳的壮美,和人们挖掘后红柳的变化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在眼前再现红柳画面,设计了几个问题。 问题设计:(四人小组讨论,组长牵头,一人执笔,一人代表回答) ◆在文中红柳给你留下的最美好印象是哪一个(用文中语句回答)为什么 (1)“他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乐观顽强的精神 (2)“它的根是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 ------直面困难,防风固沙 (3)红柳的枝叶算不得好柴薪,真正顽强的是红柳强大的根系,它们与沙子粘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一旦燃烧起来,持续而稳定地吐出熊熊的热量,好像把千万年来,从太阳那里索得的光芒,压缩后爆裂也来。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傲然不屈的英魂。 ------伟大的力量埋在地下,与土地生死相依 ◆在文中,你认为最令你感到沉重悲哀的场景是什么 可能意见1:“人们将大半个沙山掏尽,这样红柳就枝桠遒劲地腾起在旷野上,好似一副镂空的恐龙骨架。”最后用利斧将这活着的巨型根雕与大地最后的联系一一斩断。整个红柳就訇然倒下! 可能意见2:那些被掘起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依然大睁着空洞的眼睑,怒向苍穹——多么的触目惊心!(画面) 可能意见3:人们用尽各种手段,包括“高技术的法子--炸药!深远的寂静之后,只听轰的一声,再幽深的树怪,也尸骸散地了。 可能意见4:听最近到过阿里的人讲,红柳林早已掘净烧光,连根须都烟消灰灭了。我会想

最新离太阳最近的树说课稿

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毕淑敏老师的《离太阳最近的树》。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说教后反思七个方面进行讲解。一、说教材 (一)、教材特点 教材的现实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保护环境义不容辞。 课文特点 毕老师的这篇文章将深刻的思想情感蕴含在冷静的叙述中,表现了作者对环境问题的成熟思考。 结合本文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及情感教育的培养,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 (二)教材地位 本文是高教版新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第二单元一篇情理交融的散文。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理清文章的思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我们热爱大自然”。本文通过人们砍伐红柳的故事,反映出普遍而深刻的社会问题和作者对环境的忧患意识。是落实本单元学习重点的载体,也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先导。

二、说学情 我这节课的授课对象是计算机专业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学习热情,对事物有较为清晰的是非观念。但对散文的学习大多停留在基本知识的认识和内容的了解上,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继而引发思考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大纲的要求,我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本着以就业为导向的学习理念,确定了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作者思想; 能力目标探究深蕴的思想,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把握作者的思想,理清文章的思路。教学难点是对红柳悲剧的理解。教学的关键是触发学生珍爱生命的美好情怀。 五、说教法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方法是教学的要义,所以我选择的教法是情景体验、小组讨论、问题驱动。 学法上,我主张讲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广阔平台,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具体过程中让学生朗读、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

6.《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 毕淑敏 教学目标: 1、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扫清字词障碍,归纳修辞手法 2、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着的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感情和对保护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 3、引导学生进行探索阅读,丰富自己的艺术素养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着的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感情和对保护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探索阅读,丰富自己的艺术素养和人文情怀 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是什么,大家知道吗?主题是“绿色奥运”,是的,在我们的生活里,每天都弥漫着绿意。绿色是地球的基本颜色,孕育着生命和未来。如果没有绿,我们这个世界将是不可思议的。然而,就在三十年前,在西藏阿里,人们却亲手毁灭了他们生活里唯一的绿树。当代国家一级作家毕淑敏的《离太阳最近的树》,以平静而深沉的笔调为我们唱了一曲颂歌,但更是一曲悲歌。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作者用心写出的这首歌。 二、教授新课 1、作者简介【板书】 毕淑敏,女,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文学硕士,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红处方》、《预约死亡》,长篇小说《血玲珑》等。 2、字词音、形、义【板书】 请学生快速朗读全文,找出文中的生字词。 寂寥.(liáo)皱褶.(zhě)谷穗.(suǐ)铁锨.(xiān)镐.头(gǎo) 枝桠.(yā)遒.劲(qiú)药捻.(niǎn)苍穹.(qióng)栖.息(qī) 逶迤 ..(wēi)(yí)各臻.其妙(zhēn)眼睑.(jiǎn)尸骸.(hái) (1)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的和次要的、根本的和非根本的关系弄颠倒了。本:树根;末:树梢。

2021春人教部编 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8单元 说课稿+实录+测试卷

《祖先的摇篮》课堂实录 整体感知,体会大自然的美好。 师:看,这就是“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多媒体出示图片)师:这是多大的摇篮呀,一望无边,树阴浓绿,遮天蔽日。 让我们一起走进那神奇的森林,齐声朗读《祖先的摇篮》。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面转换,音乐配合) 师:再读诗文,找一找有关诗句,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照样子,你还能说一说其他的吗? 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那(),是()的摇篮。 那(),是()的摇篮。 生:“那温暖的鸟巢,是小鸟的摇篮。” 生:“那蓝蓝的天空,是白云的摇篮。” 生:“那茫茫的宇宙,是太阳的摇篮。” 生:“那湿湿的泥土,是蚯蚓的摇篮。” 生:“那清澈的池塘,是小蝌蚪的摇篮。” 生:“那肥沃的土地,是植物的摇篮”。 …… 《祖先的摇篮》精彩片段(二) 师:“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保持长久,不被污染? 生1:我们要多种树,不能砍树。 生2:我们不要伤害森林里的小动物们。

生3:我们不能污染森林里的水源。 师:是呀,总的来说,我们要保护环境,与动物和谐相处,相信这样才能使“祖先的摇篮”保持长久,不被污染。 师:我们的环境遭到了巨大的破坏,我们祖先的摇篮更是遭受了灭顶之灾。面对这些现实,你有怎样的感慨? 生4:人们为了自己的私利,大肆破坏环境,请看看吧,山林遭到砍伐导致山洪泛滥、地表缺乏植物保护,土地沙漠化严重。要是这样下去,人类就没有生存的地方了。真令人担忧。 生5:岂止这些,你没见水源遭到严重的污染,海洋生物的生存面临巨大的考验。很多动植物面临灭绝的危险。 生6:是呀,这些都是人类为了自己的私利造成的,我们应该发出倡议,阻止这些事情再发生了。 生7:虽然环境遭到了巨大的破坏,但是,现在人们都觉悟了,都重视保护环境了,你看,国家下大力气治理环境,很多地方出现了碧水蓝天,景色优美,所以,我们还是不要悲观,我相信以后的环境会越来越好。 师:同学们说得对,过去,人们意识不到环境的重要性,所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现在人们意识到了,所以很多地方开始了保护环境的行动,这真是值得欣慰的一件事。希望同学们加入到保护环境的大军中去,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 《祖先的摇篮》说课稿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学设计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学设计 宣恩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王莉平 一、课题:《离太阳最近的树》 二、授课对象:1403班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目标:①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理清作者思路,理解课文意蕴。 ②分析红柳形象 五、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分析红柳形象 2、体会文章蕴涵的深刻主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蕴涵的深刻主旨。 七、教学方法:朗读,讲述,讨论 八、教学课时:一课时 九、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以学生对阿里风光和红柳的口头描绘导入(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绘上一堂课在网络图片上看到的高原的美景及红柳的样子。) (二)、作者简介 毕淑敏(1952-----):当代女作家,内科主治医师,文学硕士。17岁前往西藏阿里部队当兵11年。她是从医20年后才开始专业写作的。 写作风格:既有女性的真挚细腻,也有学者的睿智深刻的思考。 代表作:《红处方》、《预约死亡》 (三)、简单了解了作者之后,我们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下面我们共同欣赏作者毕淑敏用心写出的这篇文章,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离太阳最近的树是什么树?为什么说它是离太阳最近的树? 2、找出文中描绘红柳形象的语句。 (四)(师生齐读,约十分钟) 1、离太阳最近的树是什么树?(红柳树)那么他们为什么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树”呢? 首先,很直接的一个原因是因为红柳生长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高原,所以说它“离太阳最近”。 其次:暗示这是高原上唯一的绿色。高原上除了红柳之外并没有其他的树木,作为高原上唯一的绿色自然就是离太阳最近的树。 最后:其深层含义是显示红柳的气势,红柳离太阳最近,从太阳那里索得了光和热,蕴含了伟大力量。 我们刚刚通过几张图片浅显的、直观的了解了红柳的样子,同学们都对红柳的形象有自己的一个看法,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红柳的形象的。在文中找出关键语句,读一读。 (1)“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

《我变成了一棵树》说课稿

《我变成了一棵树》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片1) 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我变成了一棵树》。下面我将从五大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理念。(片2) 一、说教学背景(片3) 1.在教程中的作用(片4) 本文是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17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想象”为主题,带领学生进入美妙的想象世界。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因为不想自己在玩的时候有人叫“我”吃饭,所以变成了一棵树,继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展示另一个奇妙的想象世界,也表明了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是妈妈。本文将人与动物、植物的相遇与相处,描绘得如同一种真实的存在,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世间的和谐与美好。为本单元的习作做好铺垫。 2.学情分析(片5) 学习情况: 学生思维活跃,尝试欲望强烈,想象力丰富。 学生情况: 学生在创新能力、思维方面存在不足,想象力会不自觉地受到思维定势的约束。合作学习意识不强。 解决对策: (1)由浅入深设计想象训练,鼓励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展开想象。 (2)鼓励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拓宽思路。 3.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本课教学中,应结合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与乐趣。同时,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想象美,练习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 为此,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片6) (1)知识与技能: A.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B.知道想象的世界与现实生活的不一样,想象是神奇的,有趣的。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学生画出自己认为有趣的句子并在组内交流有趣的原因,让学生发现想象的世界可以是现实生活不存在的。 B.鼓励学生想象:文中的省略号可能省略了哪些形状?妈妈和小动物们在树上吃东西时可能说些什么?让学生能够由句子到段落说出自己的想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想象训练,使学生能够感受想象的神奇,乐于想象。教学重点(片7):知道想象的世界与现实生活的不一样,想象是神奇的,有趣的。能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象。 教学难点:体会想象的乐趣,大胆展开想象。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学设计

《离太阳最近的树》教学设计 汪顾添 教学理念: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准职业人,所以本堂课的设计要紧密联系实际,联系职业岗位,深层次思考环保问题:在旅游资源过度开发的今日如何保护环境?在酒店业还存在那些不环保的现象?人与自然该如何和谐相处? 教材分析:本文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二单元,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理清思路,即在阅读中理清课文体现的作者的思路。理清思路应该从文章的层次结构出发,细加探究。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职业高中高一酒店专业的学生,职业高中学生思维活跃,跳跃性强,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念,但在自主性方面还有待加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速读的要领,能够在快速阅读中找出关键词、中心句。 2.能力目标:理清作者思路,探究深层次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体会文章蕴涵的深刻主旨。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以“你幸福吗?”话题导入: 以春节期间一个很红的问题“你幸福吗”出发,引出最近发生的两件重大环保问题导入,北京的PH2.5,上海漂流猪事件。反观我们桐庐的环境,让学生们感受到生活在桐庐家乡的幸福。 设计意图:通过对“你幸福么?”话题的导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感受自身的幸福,引出环保话题,自然导入新课。 二、红柳,你幸福么? (一)、快速阅读课文,了解红柳的生存环境。 1、师:红柳的家在哪里 生:(海拔5000米的高原上,荒漠的褶皱里), 师: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说红柳是离太阳最近的树了。其实还有另外一个理由) 2、师:生长环境怎么样? 生:(冰峰林立,雪原寥寂)

我变成了一棵树说课稿

《我变成了一棵树》说课稿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古城中心小学李杰各位老师,大家好!(片1) 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我变成了一棵树》。下面我将从五大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理念。(片2) 一、说教学背景(片3) 1.在教程中的作用(片4) 本文是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17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想象”为主题,带领学生进入美妙的想象世界。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因为不想自己在玩的时候有人叫“我”吃饭,所以变成了一棵树,继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展示另一个奇妙的想象世界,也表明了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是妈妈。本文将人与动物、植物的相遇与相处,描绘得如同一种真实的存在,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世间的和谐与美好。为本单元的习作做好铺垫。 2.学情分析(片5) 学习情况: 学生思维活跃,尝试欲望强烈,想象力丰富。 学生情况: 学生在创新能力、思维方面存在不足,想象力会不自觉地受到思维定势的约束。合作学习意识不强。 解决对策:

(1)由浅入深设计想象训练,鼓励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展开想象。 (2)鼓励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拓宽思路。 3.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本课教学中,应结合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与乐趣。同时,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想象美,练习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 为此,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片6) (1)知识与技能: A.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B.知道想象的世界与现实生活的不一样,想象是神奇的,有趣的。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学生画出自己认为有趣的句子并在组内交流有趣的原因,让学生发现想象的世界可以是现实生活不存在的。 B.鼓励学生想象:文中的省略号可能省略了哪些形状?妈妈和小动物们在树上吃东西时可能说些什么?让学生能够由句子到段落说出自己的想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想象训练,使学生能够感受想象的神奇,乐于想象。教学重点(片7):知道想象的世界与现实生活的不一样,想象是神奇的,有趣的。能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象。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树说课稿说课讲解

“三说”演讲稿 ----黄花山中心校王瑶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我叫王瑶,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我将从课标、教材、建议三方面说起。说课标:说课程总目标及学段内容标准;说教材:说教材的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及知识内容解析与整合;说建议:说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说课标 (一)课程总目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提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知识与能力: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并用正确书写,写作内容要具体,具有真情实感,能够用文明用语得体的交流,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在学语文过程中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能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课文,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养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落实整体性目标,本册教材还对课文严格筛选,认真选择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合作精神,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处于第三学段,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学生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古诗词背诵、综合复习方面做出了具体要求。这样不仅落实了整体性目标,还注意落实阶段性目标。 (二)内容标准 根据课程目标要求,六年下册语文应达到的内容标准是: 1、识字写字方面 本套教材到五年级下册为止,学生累记认字3000个,提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前三个学段识字量,故从六年级上册开始不再安排识字任务,而且本册教材要求会写的生字减少到80个,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文教学完成,教学中教师可就难写字,易混字作重点指导,学生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 2、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学生方法,作为小学阶段最后一册,还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自主学习和探究。 3、口语交际 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习作 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具体、生动。要求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练笔、写日记或读书笔记。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习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