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接入网技术及其应用

接入网技术及其应用

接入网技术及其应用
接入网技术及其应用

目录

一、我国的高速接入技术 (6)

1 接入网概念 (6)

2 “数字用户线”(DSL)技术 (8)

3 光纤接入的技术 (8)

4 光纤和同轴电缆混合方式 (8)

5 无线接入技术 (8)

二、高速铜线接入技术 (8)

1 56KM ODEM (8)

2 ISDN (9)

3 X DSL (9)

3.1 ADSL (10)

3.1.1 ADSL的不足和简化的ADSL (10)

3.1.2 ADSL的发展趋势 (10)

3.2 VDSL (11)

3.2.1 AMATI的时分“乒乓DMT”方案 (12)

3.2.2 频分复用CAP方案 (12)

3.2.3 DAVIC1.0'sFTTC标准方案 (12)

3.2.4 CAP-DWMT混合解决方案 (12)

3.3 HDSL (13)

3.3.1 HDSL标准 (13)

3.3.2 HDSL的技术特点及其编码技术 (13)

3.3.3 CAP与2B1Q两种编码方式的比较 (14)

3.3.4 新的HDSL传输系统 (14)

3.4 小结 (14)

三、GABLE MODEM(线缆调制解调器) (15)

四、混合光纤同轴网(HFC)技术 (15)

五、光纤接入技术 (16)

1.1 SDH结构 (16)

1.1.1 窄带光纤用户环路设备:DLC (17)

1.1.2 窄带无源光网络系统:STM-PON (17)

1.1.3 宽带分插复用设备:ATM-ADM (17)

1.1.4 宽带无源光网络系统:ATM-PON (18)

1.2 SDH在接入网应用中的主要问题 (18)

1.2.1 映射和复用 (18)

1.2.2 设备 (18)

1.2.3 速率 (18)

1.2.4 开销 (18)

1.2.5 网管 (18)

1.2.6 保护 (18)

1.3 SDH在接入网应用中的解决方案 (19)

1.3.1 新的映射复用结构 (19)

1.3.2 设立子速率 (19)

1.4 简化系统 (19)

1.4.1 简化开销 (19)

1.4.2 简化网管 (20)

1.4.3 保护简单 (20)

1.4.4 组网方式 (20)

1.4.5 山东省德州市SDH l55Mbit/s本地传输环形网的组网方案实例 (20)

1.5 SDH的发展趋势 (21)

2 固定无线接入技术 (21)

2.1 卫星联网 (22)

2.2 微波多路多点分配业务MMDS (22)

2.3 本地多点分配业务(LMDS) (22)

2.4 无线接入技术类型 (23)

2.4.1 模拟蜂窝 (23)

2.4.2 数字蜂窝 (23)

2.4.3 微蜂窝(又称数字无绳) (23)

2.4.4 CDMA (23)

2.4.5 一点多址微波技术 (23)

2.4.6 卫星技术 (23)

2.4.7 集群技术 (23)

2.4.8 无线本地用户环路(WLL)技术 (24)

2.5 上海已试验的几种无线系统 (24)

2.5.1 CT2个人无绳电话系统 (24)

2.5.2 Proximity L无线接入系统 (24)

2.5.3 PHS个人便携电话系统 (24)

2.5.4 DECT欧洲数字式无绳电话系统 (24)

2.5.5 CDMA无线接入系统 (24)

2.5.6 “容易通”无线接入系统 (25)

2.5.7 PHS无线接入系统 (25)

2.6 关于无线接入技术的应用和使用频率问题 (25)

六、全业务接入网 (26)

1 全业务接入网的特点与结构 (26)

2 FSAN组网的关键技术 (26)

2.1 APON系统 (26)

2.2 上行通信中采用的技术 (27)

2.2.1 测距技术 (27)

2.2.2 突发信元的高速同步 (27)

2.3 APON信元的帧结构 (27)

2.4 各类接口技术 (28)

2.5 WDM和EDFA的应用 (28)

3 FSAN的发展与问题 (28)

1 我国接入网发展建设的战略目标 (32)

2 我国接入网建设存在的问题 (33)

3 接入网建设的建议 (33)

4 光纤接入网的建设 (34)

4.1 光缆物理网 (34)

4.1.1 网络结构 (34)

4.1.2 光纤的选择 (35)

4.1.3 光缆交接箱 (35)

4.1.4 接入方式的选择 (36)

4.2 接入网网管系统建设 (36)

4.2.1 网管系统的基本管理功能应包括如下内容: (36)

4.2.2 网管系统的管理信息组织方式如下: (36)

4.3 光缆网的维护管理 (37)

4.3.1 AURORA接入网光缆监测维护系统 (37)

4.4 接入网的引入对网络结构演变的影响 (38)

5 中国接入网发展建设技术政策 (38)

5.1 优化电信网的结构,增加交换机的系统容量,减少交换局所 (38)

5.2 积极发展建设光纤接入网 (39)

5.3 积极推广应用V5接口技术 (39)

5.4 统一建设用户接入网集中操作维护管理系统 (39)

5.5 远近结合,适度超前地建设接入网 (40)

6 在接入网发展建设中正确处理几个问题 (40)

6.1 充分认识做好接入网发展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40)

6.2 切实加强接入网的宏观调控 (40)

6.3 接入网建设要满足市场需要 (41)

6.4 接入网的发展建设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践 (41)

6.5 充分利用铜线资源 (41)

6.6 远端模块与接入网的关系 (41)

6.7 综合布线建设的问题 (42)

6.8 电源问题 (42)

八、接入网技术的发展趋势 (29)

1 我国接入网的试验和应用现状 (29)

2 网络发展趋势 (29)

2.1 接入方式 (30)

2.2 系统方面 (30)

2.3 网络和设备的定时要求 (30)

2.4 组网方式 (30)

2.5 网络接口及其指标 (30)

3 接入网发展趋势 (30)

3.1 内置SDH接入网 (31)

3.2 以ATM技术为基础的无源光网络(APON) (31)

3.3 利用ATM技术传送MPEG-2信号 (31)

1 接入网的标准化进展 (42)

1 接入网网络管理有关标准的问题 (43)

1.1 如何综合管理接入网中的各种技术 (43)

1.2 如何处理接入网中用户的敏感性 (43)

1.3 如何处理和其他网管的关系 (43)

1.4 如何适应接入风的快速发展 (43)

1.5 如何体现接入网网管的高适应性 (43)

2 我国接入网网络管理标准的现状 (43)

2.1 接入网网络管理标准相关的基础研究 (44)

2.1.1 接入网网管的主要范围 (44)

2.1.2 接入网网管涉及的关键技术 (44)

2.2 接入网网络管理标准相关的实验工作 (44)

2.3 接入网网络管理标准的制定工作 (45)

2.3.1 网管规范的制定情况 (45)

2.3.2 网管测试规范的制定情况 (45)

3 我国接入网网络管理标准的使用情况 (46)

4 接入网网络管理标准的发展方向 (46)

4.1 宽带接入网的网管 (46)

4.2 网管系统的综合 (46)

十、接入网设备供电技术及其发展 (47)

1 接入网设备供电面临的问题 (47)

2 目前的供电解决方案 (47)

3 备用电池技术的新进展 (48)

4 降低设备耗电 (48)

5 接入网设备的馈电接口 (49)

6 建议 (49)

一、我国的高速接入技术

1接入网概述

接入网(AN)是由业务节点接口(SNI)和相关用户网络接口(UNI)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诸如线路设施和传输设备)所组成的为传送电信业务提供所需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是电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地交换机与用户的连接部分,在整个电信网路的建设投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其目标是建立一种标准化的接口方式,以一个可监控的接入网络,使用户能够获得话音、租用线业务、数据多媒体、有线电视等综合业务。

接入网可经由Q3接口进行配置和管理。传送实体提供必要的传送承载能力,对用户信令是透明的,不作处理。即接入网是由网络侧V或Z参考点与用户侧T或Z参考点之间的所有机线设备所构成。

用户终端或用户所在地的网络(CPN,例如LAN)经接入线路连至交换机或业务节点(SN)。最简单的接入线路是金属对绞线,通常称为电话用户线或市话电缆,它主要是设计来传送音频话音信号的,传真、计算机数据等非话信号可以经过调制解调器(Modern)以话音信号方式入网,Modem可以支持的数据速率为9.6、14.4、28.8、33.6kb/s,近来又发展到56kb/s。在通常的用户接入半径(95%概率在4km以内)范围内金属对绞线还可以支持更高的数据率,但交换机的模拟用户线接口(Z接口)限制了这一速率的提高。数字程控交换机本身就具有处理每路64kb/s速率的数字信号能力,只要将交换机的模拟用户接口改为数字用户接口(V接口),网络的数字化就可以延伸到用户终端。在交换机的用户线侧装上线路终端模块(LT),在用户终端的网络侧装上网络终端模块(NT),金属用户线的传输能力就可以进一步提高,LT和NT起到对数字信号线路编码及支持二线双工数字传输的功能。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基本接入(2B+D)是其中典型的例子,此时金属用户线用于传送144kb/s的数字信号。还有多种基于金属线的数字用户线技术(XDSL),利用两对线可在4km 内无中继传输2Mb/s信号,对于检索型业务,上行信号可以比下行信号速率低得多,利用这一特点所开发的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系统在两对线上可支持下行高达6~8Mb/s 信号,它可用于传送质量优于VCD的电视图象节目。当用光纤代替金属线作用户线时,传输能力大大增强,它可为多个用户终端所共享,光纤及其两侧的OLT与ONT(或光网络单元ONU)一起可以组成多种拓扑结构(链型、环型、星型等),使接入线路演变成一个网络,接入网(AN)的概念应运而生。

接入网(AN)是业务节点接口(SNI)与相应的用户网络接口(UNI)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它提供诸如传输、复用、交叉连接等承载电信业务的功能,可以通过网管系统经由Q3接口来配置、管理。

为了使得交换机和接入网设备可以分别开发而又能兼容互通,国际电信联盟(ITU)规范了SNI和UNI接口,目前已标准化的SNI接口窄带有V5.1与V5.2,宽带有VB5.1与VB5.2。其中V5.1物理接口为2Mb/s,它每帧分为32个时隙,第0时隙(TSo)用于传送帧定位信号,第16时隙(TS16)用于传送控制信道(C通路),其余时隙可传送30个话路(每路64kb/s),如有需要,还可以减少一个话路而增加一个C通路。C通路为各话路共享,可传送信令和接入网连接指配、建立及资源管理信息。V5.2接口由2~16个2Mb/s组成,理论上最多有16个C通路可用,实际上只需要一主一备两个C通路,其余的TS16时隙可用于传送话路信息。与V5.1接口相比,V5.2接口具有集线功能。VB5为ATM接口,ATM称为异步转移模式,其物理层速率是与网络同步的且为定值,可取34Mb/s、155Mb/s或622Mb/s,但其用户信息速率可与网络不同源甚至在通信过程中是可变的,因而A TM显得更灵活和资源利用

更为合理。VB5.1是VB5.2的子集,但不具有VB5.2的按需建立连接功能。

ITU标准化的UNI接口有音频Z接口、ISDN基本接入2B+D接口、基群率接入30B+D 接口、n×64Kb/s租用线接口、ATM的用户网络接口(2Mb/s、25.6Mb/s、155Mb/s或622Mb/s)等。从UNI到SNI,用户信息被透明传送,信令信息被装载到C通路中转送。

从UNI到SNI间的传输手段多种多样,可以因地制宜采用,无线接入在城郊和农村有旺盛生命力,铜线接入因其低成本在市区对普通电话业务而言仍有较大市场,光纤接入因其具有对未来宽带业务的适应性而被公认为主流接入技术,以下着重说明光纤接入方式。

根据光纤(准确地说是光网络单元ONU)离用户终端的远近可将光纤接入分为FTTCab (光纤到交接箱)、FTTB/FTTC(光纤到大楼/光纤到路边)、FTTH(光纤到户),一般地说光纤离用户越近,共享该光纤的用户数越少,但每一用户可获得较大的带宽,光纤离用户越远,则可为多用户共享,但要考虑从ONU至用户终端间其它传输媒介的接力。除此之外,FTTCab、FTTB/FTTC、FTTH所用的传输技术并无多大区别。通常为了降低成本,一个光线路单元OLT往往带多个ONU,拓扑结构可以是链型的,即多个ONU串在一根总线上,也可以是环形的,多个ONU构成一自愈环,然后与OLT相连,或OLT本身也作为环中的一节点,具有SDH(同步数字系列)分插复用器(ADM)功能的ONU具有支持链形和环形拓扑的能力。在环形方式中,每个ONU都有两条路由连到OLT而增加了安全性。还有一种拓扑结构为星形,根据分支点是有源设备(如分接器)或光纤分路器而分为有源光网络和无源光网络,后者称为PON,因分支点无源使网络对传送信号速率、格式均透明且便于维护而更有吸引力。在PON中,从OLT发到各ONU的信号时分复用(TDM)在一起广播式发到每一个ONU,每个ONU选取自身所需的信号。反方向为了使ONU回送到OLT的信号时间上能依次错开不致碰撞,需要有测距技术调节时延以便适应ONU的远近,这称为时分多址(TDMA)方式,也可以采用如副载波复用多址(SCMA)、码分多址(CDMA)方式,但它们不如TDMA那样被广泛采用。下行从OLT到ONU和上行从ONU到OLT采用不同的光纤是比较简单的方案,采用波分复用WDM(即来去方向分别使用不同波长)或时间压缩复用TCM(就象打乒乓球那样来去两方向信号时间上交替传送)技术可以在一根光纤上实现双向传输,这称为单纤双工传送。类似地,WDM技术还可用于在同一光纤上同时支持数字信号和模拟CATV信号的传送。

光纤接入网的光缆和干线光缆是不同的,接入网用光缆通常容量很大,可多达1000芯甚至更多,基于带状光纤的高密度大容量光缆不仅能降低每一纤的平均造价而且能更有效利用光缆管道。如何迅速完成多根光纤的接续对接入网有重要意义,新型的大容量光缆接头盒、多纤活动连接器、非熔接式光接头等对降低施工成本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与大容量光缆配套的高密度且便于操作的光纤终端架和实现光纤配线资源管理与接入网传输性能监视、光纤自动保护例换控制的接入网光纤操作系统是大容量接入网不可少的装置,它们与V5及传输系统的网管一起,对降低维护成本改进服务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线接入与PON类似,交换机通过基站控制器经有线链路连到多个基站,每个基站通过空中接口连到多个用户单元(每一用户单元可以是单用户终端或多用户终端),从而形成星型结构。无线双工方式有频分(FDD)和时分(TDD)两种,多址方式有如下几种:频分多址(FDMA)适于农村地区,时分多址(TDMA)容量大且可以接力适于更大范围应用,码分多址(CDMA)特别是同步码分多址(S—CDMA)因频谱利用率高,在同等发送功率下容量较大或传输距离较远,在市内和郊区尤有竞争力。无线接入同样可以提供V5 接口和网管配置功能。

从交换局或业务节点到用户终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距离不超过4km,在城市多数情况可能只有1km,鉴于接入网是业务接入的瓶颈,是网络数字化的最后一段,“最后的一公里”的称谓由此而来。由于接入网量大面广,成为影响网络建设与运行成本的最重要的部分,对

接入网技术的性能价格比要求很高,接入网技术的开发任务还很重,接入网数字化仍然是任重道远,因此有人称接入网是“艰难的最后一公里”或“漫长的最后一公里”。

各种接入网技术发展很快,现在已经有多种技术可供选用,主要有:

2接入网的技术

2.1“数字用户线”(DSL)技术

所谓“数字用户线”(DSL)技术也就是利用原有电话的铜线用户线作为接入网。它又有多种技术,例如:

●高比特数字用户线(HDSL)技术,可以在一对或两对铜线上传送速率为2Mb/s的

信息;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技术,可以在一对铜线上传送下行(由电信局至用户)

1.5—8Mb/s的信息,上行(由用户至电信局)16—640kb/s的信息;

●适应性速率数字用户线(RADSL)技术,在下行低于8Mb/s、上行低于1Mb/s的

范围内,传递可以变的传送速率;

●超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VDSL)技术,下行传送速率可高达52Mb/s、上行速率可

达2Mb/s。

2.2光纤接入的技术

光纤能传送极宽的频带,早就被认定是接入网的发展方向,但是费用较高,现在多数是用“光纤到大楼”(FTTB)、“光纤到路边”(FTTC)等方式,即多个用户共用的方式,将来逐步发展到“光纤至家”(FTTH);

2.3光纤和同轴电缆混合方式

即所谓HFC方式,其费用比单用光纤低,是目前采用较多的方式。

2.4无线接入技术

无线接入技术具有灵活方便、建设速度快、建设造价低廉等突出的优点,在各种接入技术中具有一些有线接入技术难相比的优势。例如在人口密度比较稀少的地区和缺少电信服务的边远地区等,无线接入技术有明显的优势。

二、高速铜线接入技术

高速铜线/缆接入将是未来研究的一个热点。它以其优良的性能/价格比必将获得广泛的应用。决定它在以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标准的制定、高速的DSP、各种高速接入方式的市场需求。这三个因素将直接影响它的价格。

尤其是基于VDSL的SDV系统以其卓越的容量、性能、支持多种业务的能力和易于升级成全光网的特性成为今后宽带接入网发展的一大方向。分析家认为SDV具有比HFC更多的优点,将成为传输交互式多媒体业务的最佳选择。尽管现有业务不多,但由于SDV能将视像节目、高速Internet接入及语音集成在一起,其增长潜力非常强。

156KModem

在普通电话(双绞铜线)上传输越来越高速的数字信息成为现有电信接入网升级的一种重要手段。话带Modem经过了14.4kbit/s、19.2kbit/s、28.8kbit/s、33.6kbit/s等几个分阶段,

目前V.90标准的PCM Modem,它上行速率是33.6kbit/s,下行速率是56kbit/s,这几乎接近了香农定律所规定的电话线信道(话带)的理论容量。

56K Modem在开始时有两种标准,一是U.S. Robotics(USR)宣布的56K调制解调器技术X2。二是SemiConductor和Lucetn Technologies公司联合推出的他们的K56 Modem技术,K56Flex。从而形成了两大阵营:以Rock well和tucont为代表的K56Flex,其支持者包括Hayes、Ascend、Hcrocm和Motorla等:另一方是以USR为代表的X2技术,得到了包括Amcrican Online、ComprServe、Prodigy和MCI等主流的ISP的支持。

虽然,K56flex技术和X2技术殊途同归,都采用通过公众电话交换网PSTN(pr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实现,最高56kb/s的数据下行速率和最高30kb/s,及33.6kb/s的数据上行速率,均采用非对称结构,但由于调制方法不同,二者互不兼容。

直到1998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在日内瓦会议上确定了56kb/s的标准,新标准名为X.90。至此业界有关56K标准的纷争、用户的尴尬等待终于结束。

56K Modem技术的出现,使得使用双绞线的PSTN用户的Internet接入技术的速度与ISDX的基本接入速率64kb/s进一步接近,缓解了众多网上用户对速率的要求,面对Internet 的飞速发展,市场的逐步扩大,56kb/s技术也会进一步普及。

但是,56kb/s技术并不能完全解决Internet的家庭用户接入问题。首先,它的速度并不那么透人,56kb/s的速率对于网上多媒体应用来说,还是太低了。其次,即便是56kb/s,速率还是受线路质量的很大影响,实际上的速率很难达到(一般在30kb/s至56kb/s之间)。这是因为:(1)这种技术要求线路质量很高。(2)56kb/s技术要求ISP与电信局的连接线路为T1、E1等,而在我国,大部分ISP都在使用中继线,这使得56kb/s根本无法实现。(3)还与PC的UART(Univcrsal Asvnchronous Receiver/ransmitter)控制芯片有关。总体来说,56kb/s 技术并不能改变接入Internet的现状,它只能说是接入速率的一次量变,还不能给用户带来质的飞跃。

在各种高速接入方式中,国内目前势头正火的除了56k Modem。就要算ISDN。

2ISDN

ISDN(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意为综合服务数字网,就是将电话、传真、电脑等各种现代化信息设备的信号都统一由一个网络来传输。它是在综合数字电话网的基础上,将从一个用户终端到另一个用户终端之间的传输全部数字化,包括了用户到电话局之间,以数字形式处理各种业务。这样,电话、传真、电脑等设备的信号就都能通过电话风络来传输。

ISDN需要一个取代Modem被称为ISDN适配器和一根能特殊连接的能发送接收数字信号的电话线。一条ISDN线路,分成3个逻辑通道,分别是两个B通道和一个D通道,简称2B+D。B通道是传送数据用的,每个B通道传输速率是64kb/s,也可同时使用两个B 通道,达到128kb/s的速度。D通道是传送控制信号用的,所有非通信用的信息,如振玲、拔号、挂线……等,都是通过D通道传送的,因此也确保B通道的速度是实实在在的64kb/s,不会被控制信号占用。

如果下载一个10MB大的文件,用33.6kb/s Modem,得50分钟,而用ISDN只要用10分钟。但由于ISDN需要使用专门的用户终端,而且现有的数字程控交换机也要升级改造成ISDN交换机,因此虽然IDSN很多年前就已在国外问世,但一直还没普及。

3xDSL

xDSL是各种类型的DSL(Digital Srb-scriber Line,数字用户专线)的总称。比如,

ADSL就是xDSL的一种。xDSL可分为ADSL、RADSL、VDSL、SDSL、IDSL和HDSL 等。

和现有的接入方式相比,xDSL的优势在于:能以较低的费和获得较高的通信带宽。但和具有多年历史的ISDN技术相比,xDSL技术还很年轻(1987年提出)。因此,国际电信联盟至今仍未出台关于该技术的统一标准,这影响了xDSL技术的推广、普及。影响xDSL 的应用的另一个问题,它在电话线质量及用户与电话机房的距离方面还有限制。

3.1ADSL

在各种xDSL技术中,大家较熟悉的是ADSL,ADSL就是不对称数字用户线。据说,我国广州视聆通已开通了ADSL的接入业务。ADSL的安装和使用并不复杂,在电话局的交换中心安装一个ADSL收发器,用户安装一个ADSL Modem。ADSL就可以奇妙地提升我们电话线的带宽,例如在用户端方面,ADSL提供的下载数据速度可达9Mb/s,即56kb/s的160倍;而其上行数据的速度为1.5Mb/s,也是56kb/s的26倍。

ADSL传送数据的技术和56Kmodem、ISDN的技术实现不同。ADSL使用了电话线中一向没有被使用的频率,并采用相应调制技术,这样在模拟线路中就能加入或获取更多的数字数据,从而实现在电话线上获得高传输速率。理论上它能够在普通的电话线(一对双绞铜线)上实现高达60Mb/s的通信速率。

ADSL是一种采用离散多频音(DMT)线路码的数字用户线(DSL)系统。关键是上下路速率的“非对称”,避免常规对称传输系统的用户侧干扰问题,提高传输速率,延长传输距离。下行单工信道速率可为2.048、4.096、6.144、8.192Mb/s,可选双工信道速率为0、160、384、544、576kb/s,目前已能在0.5芯径双绞线上将6Mb/s信号传送3.6km之远。ADSL 支持的主要业务是因特网和电话,其次是点播电视业务。最大特点是无须改动现有铜缆网络设施就能提供宽带业务,在北美发展势头不错,实际用户已超过30万,几个本地电话公司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敷设数百万线的系统,我国也开始进行现场试验和商用。预计在经济发达地区会有一定的市场。

3.1.1ADSL的不足和简化的ADSL

尽管ADSL技术能支持因特网业务,成本仍嫌偏高,用户侧设备的安装仍嫌麻烦。能否在ADSL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另外它是对线路要求苛刻,目前国内双绞线只有不到10%的线对可以开ADSL,另外,价格仍偏高。当然还有组帧效率的改进、比特交换与速率适配等须改进。

ITU-T专家们充分意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与市场前景,成立了课题组开发简化的无电话分离器的ADSL标准,已在1998年10月通过建议G.922.2。

基本思路有两点,第一是速率降低到1.5Mb/s左右;第二在用户处不用电话分离器,价格可能大大下降,其应用前景十分可观。G.992.2规定下行速率降到64kb/s至1.5Mb/s,上行速率为32kb/s至512kb/s,线路码仍为DMT,主要业务则为因特网接入、Web流览、IP 电话、远程教育、在家工作、可视电话和电话等。

当然,简化的ADSL仍需妥善解决干扰问题,特别是对话带的干扰问题。此外,还有一比特星座和组帧效率的改进,比特交换与速率适配等需要进一步改进

目前有关简化ADSL的开发工作已获得微软、英特尔、康柏、朗讯、思科、英国电讯、德国电讯、南方贝尔等一致支持。这种低成本易安装的系统对我国电信网提供宽带接入是一值得认真思考的现实有效的竞争策略。

3.1.2ADSL的发展趋势

ANSI和ETSI均采用DMT作为ADSL(不对称数字用户线)的线路码。ANSI于1995

年底颁布了它的ADSL标准T1,413。该标准详尽规定了ADSL系统采用的线路码、编码方式、帧格式和各种维护、管理操作。它在保留POTS(普通电话服务)的前提下,同时提供640kbit/s的上行速度和6kbit/s的下行速率。

ANSI仍在致力于完善和修订这一标准,新版本标准将于1999年颁布。新标准参照了最近两年ADSL的实际使用经验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主要改动了三方面的内容。

(1)针对第一版过于强调VOD的应用,新标准加入了有关数据和Internet接入服务的内容。(2)增加了有关传输速率自适应(Rate adaptive-ADSL)的内容,提供了标准的训练和管理协议,便于不同的ADSL系统之间实现速率自适应协调。

(3)为了适应未来的A TM应用,新标准分为两部分,分别处理有关PM(物理媒体)子层和TC(传输汇聚)子层的问题。这将为在ADSL传输平台上传送ATM信元(A TMoverADSL)提供了保证。

在ANSI内部,争论最大的问题是:是否采用第二个线路码——CAP(无载波调幅调相),ANSI的态度是暂维持现状,而一些公司和团体已经开始制定基于CAP线路码的ADSL标准,如朗讯科技等。

一些公司和团体提出了“逆ADSL(R-ADSL)”的概念,即将ADSL的上下行速率颠倒过来,从用户到局端采用高速率,从局端到用户采用低速率。但实际上适合这种应用的场合很少。而且,在ADSL与R-ADSL混合使用的场合,给频谱兼容性带来了破坏,增加了近端串扰。

还有一些人提出“对称ADSL(S-ADSL)”的概念,即通过重新给ADSL系统收发信机分配信道,来实现对称速率的传输。目前还没有任何标准化组织来制定关于这应用的标准,但已有这样的产品面世。

现在比较被接受的是将ADSL演变成所谓甚高速数字用户线(VDSL)系统。这种技术在双绞线上下行传输速率可以扩展至25~52Mb/s,从而可容纳6~12个4Mb/sMPEG-2信号,同时允许1.5Mb/s的上行速率,其传输距离会分别缩短至1000m或300m左右。

有趣的是由于传输距离的缩短,码间干扰大大减小,对数字信号处理要求大为简化,收发机成本可望比ADSL降低一半。因而如果配线或引入线的质量尚可,此时将FTTC,特别是AP0N与VDSL技术相结合可以提供光纤敷设成本、电子设备成本和提供的带宽能力方面的最佳平衡,是一种比较现实理想的宽带混合接入方案。当然,VDSL仍处于现场试验阶段,其标准工作尚在进行,以FDD为基础的单载波与以TDD为基础的多载波之争还无结论,其性能和成本是否有竞争力也还有待实践检验。

3.2VDSL

VDSL即ONU(光纤网络单元)到用户端的接入方案,ONU是FTTC(光纤到路边)或FTTB(光纤到大楼)的最后一段。在国外,尤其在美国,它的实现方案有许多。这些方案的支持者各持己见,都希望自己的方案能成为正式的标准。ANSI、ETSI和DA VIC争相制定自己的标准,这一标准之争还将会继续下去。目前,线路速率已经比较明确,线路速率分两个等级:51Mbit/s(线路长度300m)和25Mbit/s(线路长度100m)。虽然线路速率较ADSL高许多,但是线路长度较短,且应用环境较单纯,不必像ADSL那样面对复杂的应用环境,因此实现起来较ADSL要简单一些,成本也相应会低一些。

但以下几点尚未确定:

●上下行的速率之比尚待确定。大多数公司支持不对称的速率,认为1:10的速率比

较合适,少数公司偏爱对称的速率。

●采用何种线路码成为争执的焦点之一。

●其它的技术细节,如纠错和编码技术。某些公司提出采用目前最热门的Turbo code。

目前VDSL的主要技术方案有以下几种:

3.2.1AMATI的时分“乒乓DMT”方案

此方案由Amati公司提出。上下行方向均采用DMT线路码,发信机和接收机轮流工作,以时分的“乒乓法”实现双工传输。

●它的优点是:

①改变上下行的速率较灵活方便,只需调整发送和接收的时间之比即可。

②不必使用滤波器来分隔上下行信号,降低了复杂性。

●缺点是:

①DMT功耗较大,对于纯FTTC系统的ONU来说,这是一个较大的缺陷。不过在

SDV中,ONU由HFC(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的同轴电缆来供电,似乎影响不大。

②对定时抖动较敏感。由于是时分双工,所以收发双方在时间上的同步配合很重要,

这可能会影响它在较苛刻的环境下的应用。

③收发信机的帧速率是2kHz,即收发信机轮流工作的交替频率是2kHz,如果邻近线

路接收终端没有用于滤除低频干扰的滤波器,就会在邻近两根线路中引入2kHz的

音频干扰。这样的干扰在TDMA的蜂窝电话系统中已被检测到。

3.2.2频分复用CAP方案

某些制造商支持频分复用CAP(无载波调幅调相)的方案,上行信道使用的频段低于下行信道,一致采用CAP(无载波调幅调相)作为下行信道的线路码,如Analog Devices.Aware.Orckit.BBT.Globespan 和Broadcomm等公司都支持此方案,它们正在拟定基于CAP的标准草案。值得注意的是,前三者都已研制了基于DMT的ADSL,由此可见CAP 线路码确实有它的独到之处。但在上行方向上还存在争论。有的公司主张采用CAP或QPSK,而有的公司提出反对意见,认为上行数码流的起点在用户家中,供电不成问题,CAP的低功耗的特点无从发挥。

CAP线路码的特点是功耗较低,实现简单,抗RF干扰性能较好,但对脉冲干扰较敏感。

3.2.3DAVIC1.0'sFTTC标准方案

在低频段,噪声的功率谱较大,尤其是尖峰脉冲噪声,对系统的性能影响很大。为改善系统的抗噪声性能,DA VIC1.0’SFTTC标准将上行信道放在下行信道的频带之上,下行信道占用的频带是5~26MHz,传输速率是51.84Mbit/s,上行信道占用1.6MHz(28.4~30MHz)的带宽,传输1.62Mbit/s的码流。这样就避免了低频段的宽带噪声的影响。且由于高频段的分隔滤波器过渡带容易做得很窄,上下行信道之间不必保留很宽的保护带,因此节省了频带,提高了频谱利用率。DA VIC的上行速率只有1.62Mbit/s,能否达到众望所归的3Mbit/s,还很成问题。另外,窄带的高频段上行信号对信道传输谱的陷落点很敏感。

郎讯科技已推出了基于DA VIC1.0’sFTTC标准的芯组,由7块芯片组成,传输距离是200m双绞线+80m室外同轴电缆+40m室内同轴电缆。该系统主要用于SDV中铜线/缆接入段。

3.2.4CAP-DWMT混合解决方案

为了统筹兼顾,在上下行方向都取得最佳的传输性能,Analog Devices.Aware、BBT提出了一种混合解决方案。该方案将下行通道置于高频段,上行通道置于低频段。

在纯FTTC中,由于对下行通道的要求是:高速、宽带、低功耗(在SDV的ONU中,这一点要求可放松),且在高频段存在业余无电线电台的RF干扰,因而采用简单、低功耗和抗RF干扰性能好的CAP线路码。在低频段的上行信道,存在较大的脉冲干扰,因而采用有卓越的抗脉冲噪声性能的多载波的DWMT(离散小波多音)线路码,它比DMT线路码有更好的性能。而且,在用户端采用多载波线路码的一个突出的优越性是可以轻易地支持

多个用户终端的同时接入。上行码流的起点是在用户家中,多载波线路三所需的较高的功率很容易得到满足。

3.3HDSL

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环路(HDSL)技术是专用型的点到点公用网络接入技术,通过它使用两对用户线可传输2.048Mbps的数字信息。HDSL采用2BIQ的线路码,通常在两对绞线上双工传输T1(1.544kbit/s)或E1(2.048kbit/s)的码流,每个绞线对的负载是双工768kbit/s 或1168kbit/s。HDSL采用了高效的自适应线路均衡器和全双工回波抵消器,传输距离可达3~5km。HDSL的性能远好于传统的T1、E1载波设备,不需要中继,安装简单,维护方便。因此在美国,已不再安装老式的T1载波设备,全部代以HDSL。HDSL还可作为连接蜂窝电话基站和交换机的链路,以及用于线对增容,传输多路话音。安徽省邮电管理局已使用了几十套HDSL设备,效果良好,可充当接入网的主干传输系统。

3.3.1HDSL标准

ANSI(美国国家标准委员会)和ETSI(欧洲电信标准委员会)正在致力于制定下一代的HDSL——HDSL2的标准,从而使它支持速率自适应的应用,即支持在更长的线路上传输较低速成码流。由于HDSL的许多应用对等待时间有严格的限制,一般要求小于500ms,因而在线路码的选择方面,各公司已基本达成一致,如Pairgain.Level1.Globespan等,倾向于采用简单的单载波调制方式,如64-CAP(无载波调幅调相)或QAM(正交幅度调制),以DMT(离散多音)为代表的多载波线路码基本上被淘汰出局。纠错和编码技术还未确定,许多方案都展示了良好的性能,都可达到5~6dB的编码增益,如RS(里德所罗门)编码和TCM结合的方案。有的公司提出采用目前最热门的Turbo code,它有着接近信息理论极限的性能,但编译码较复杂。

与以上的标准和准标准化的HDSL不同,为降低成本,一些公司相继推出了一些HDSL 的非标准的变种。例如只采用2BIQ的HDSL系统的一个芯片组,就可以在一个绞线对上传输768kbit/s1168kbit/s的码流,也可以提供更低速接入,如512kbit/s、384kbit/s。虽然它的传输速率不如HDSL,但相应地,它的成本十分低廉,而且它提供的速率足以满足某些线对增容、可视电话、视频会议及Internet接入的需要。已面世的产品有MDSL(Moderate-DSL)、PCM-n和Brooktree公司的DSL/384等。

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由局端供电。

3.3.2HDSL的技术特点及其编码技术

HDSL采用先进的数字信号自适应、数字均衡技术和回波抵销技术,消除传输线路的信号干扰和不同线径阻抗不匹配的回波信号的干扰,能够在本地回路的铜质双绞线上全双工的传输2Mbps数字信号。传输的数据包含多种类型,如数据、语音、图像和视频信息。为中央办公室和用户之间,建筑物内部以及局域网之间提供高比特率连接。

HDSL系统分为主端和从端两个部分,多数产品采用两对市话双绞线相连接。每一对铜线的标称传输速率为1.168Mbps,其中1.024Mbps是用于数据信号的传输,其余带宽部分作为同步、信令等控制信息的传输。

HDSL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它可以在现有铜质双绞线的用户上传输2Mbps数字信号。HDSL的传输距离会受到线路环阻、线路质量和外界干扰的限制。这些都是由HDSL传输系统的不同的编码方法决定的。HDSL系统线路编码方法有多种,如2B1Q、2B2T、4B3T、QAM和CAPD等,目前常用的有两种,即2B1Q编码和CAP编码。两者都符合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的ETR152建议(即E1 HDSL的技术规范)。其中2B1Q是无冗余的四电平脉冲(PAM)码,属于基带传输码。CAP码是AT&T贝尔实验室研究开发的无载波调幅

调相编码技术(64QAM),是有冗余的调制码,属带通型传输编码。

3.3.3CAP与2B1Q两种编码方式的比较

HDSL两个关键的指标是“传输距离”和“误码率”,而实际上这两个指标是相辅相成的,任何一方都不可偏废。造误码率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干扰源是串音,而串音产生的误码是发送对接收的串扰。

从2B1Q的频谱波形看,频谱由0-4M,主频段0至400K,并包括多个高次谐波。另外属基带型传输的2B1Q码的功率谱含有低频话音频带,交换机的突发噪声、电话脉冲、来自附近设备的电磁干扰、以及邻近电缆线的串音(低频部分功率很大)会严重破坏线路脉冲波形,最终难以解调,导致误码。发送端噪声泄露到接收端也会产生严重误码。2B1Q码的功率频谱包括多个高次谐波,一般频段越高相应幅度越小,因而抗干扰能力就越弱,衰减越快。而频率越高,对外的辐射越强,从而是导致信号衰减过快,串音加强,误码率增加,也限制了传输距离。

CAP的功率频谱滤除了低频和高频部分,克服了2B1Q的缺点,因而传输距离远,误码率低,抗干扰能力强,对外界干扰小。同时CAP码带宽较2B1Q减少一半,传输效率提高一倍。CAP频谱中不包括含低频话音频带,可以和语音并行传输,提高了线路带宽的利用率。此外,CAP码的误码边界比2B1Q码高4至6dB。

在传输距离方面,电信总局规定,HDSL用于数字接入网误码率应小于10至9。为了减小误码率,只能牺牲传输距离以减小信号的衰减。2B1Q HDSL传输距离为3.6km(0.55mm 线径),CAP HDSL传输距离为5.2km(0.55线径)。

比较之下,CAP编码的优越性显而易见。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2B1Q出现得较早,因而已经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例如百灵(PairGain)、RAD、台联(Tainet)、AT&T等很多厂家都提供采用2B1Q编码的HDSL系统。而CAP编码技术出现得晚一些,加之技术较为复杂,成本相应略高,因此目前市场上真正采用CAP编码的HDSL产品还相当少见。随着通信事业的不断发展,对高速,低误码率和更长距离的要求,由于技术进步而使成本有所降低,CAP编码定会后来居上。

3.3.4新的HDSL传输系统

亚斯康公司的COLT-2(2Mbps速率铜线终端),能在现有的铜质双绞线上传输速率2Mbps的数字信号,传输信号类型可以是话音、数据、图像等多种信号。COLT-2采用CAP 编码技术,加入抖动消除技术,使得COLT-2能够在0.4mm线径上,传输距离达到5.5公里,获得比相同线径下2B1Q编码的HDSL产品更远的传输距离,更低的误码率。此系统具有灵活的用户接口,提供多种业务。通过插拨适配模块,提供几乎所有的通信接口。

此外,COLT-2还具内置路由器模块,支持TCP/IP、IPX/SPX协议,还可提供局域网路由接入的10BaseT接口。

3.4小结

xDSL技术是基于原有的电话双绞线而提供的一种宽带接入手段,其典型的接入速率为:ADSL利用一对双绞线,可提供的速率下行为6~8Mbit/s,上行为640kbit/s;HDSL利用二对双绞线能提供2Mbit/s的对称速率;VDSL是xDSL技术中最为先进的数字调制技术,其上下行速率可达26Mbit/s。虽然这种方式组网较为灵活,但是相对于光接入技术,xDSL 所能提供的接入带宽毕竟有限,仅能实现话音、数据以及几路视频业务的接入,发展潜力不大。

三、Gable Modem(线缆调制解调器)

56K、ISDN、xDSL都是利用现有的电话线线路来实现高速接入的,节省了线路建设费用,人们就开始突发奇想,为什么不能利用其他现在的网来实现数据传输呢?据说在加拿大就已开始了利用输电线来传输数据的实验。利用有线电视网也是这种想法的产物。

利用有线电视电缆网来提供因特网接入服务,必须安装一个特殊装置—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

有线电视网通过Cable Modem接入后承载的数据量,理论上下载数据的速度可以达到40Mb/s,上传数据的速度可以达到10Mb/s,在实际应用的系统中,传输数据的速率并没那么高,但也可以用Mb/s计。如果采用线缆调制解调器,500kb/s的图像能够在约1称钟内下载,而28.8kb/s的拔号调制解调器下载同样的图像需要6~8分钟。

虽然各商家纷纷看好Cable Modem接入这块市场,因为这种方法成本低、频带宽。但电缆调制解调器的发展并不会很快,其原因是在有线电视网大部分都是同轴电缆网,性能较差,绝大部分是单向的,没有上行能力。要开展双向数据传输业务,一是要进行改造,使之成为双向网,二是要对网络进行纵整顿,减小上行干扰操声,这都需要大量投资。而且作为一种新兴技术,通过Cable Modem接入不同于电话线网络,电缆网络强迫用户瓜分同一条联入因特网的通道,于是线缆调制解调器用户数巨大实际上是一个缺点,因为如果居住在同一个地区的很多人同时注册,接入可以变得非常困难。但是线缆公司将仿效蜂窝电话公司增加天线塔的方法,随着更多的用户进入某一区域而增强可用小区的数量。这样也就要求线缆公司增加系统容量。

即使有线电视网改成了双向传送网,你用现有的Cable Modem也只能飞速地下载软件,而你想把一个大文件上传到服务器,还是很慢。因为目前已发展的、供家庭用户接入互联网使用的电缆调制解调器大多是双向不对称的。一般都是提供一条较宽的下载数据通道和一条狭窄的上传数据通道。

我国有线电视网正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年增用户达1000万户,现有7700万用户,而且正在进行全国联网工程,这更是为我国的Cable Modem接入发展提供了一个机会,据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有关人士介绍,从1996年起我国就开始进行一些电缆调制解调器的试验,也连接过因特网。现在有关部门正联合一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我国Cable Modem接入标准的研究和制定。

从发展潜力看,线缆调制解调器可为用户提供Internet接入和E-mail服务,无需家用计算机。只需简单的无线键盘通过电视机提供Internet接入,这种方法可能更适合不想在联机世界冒险的应用市场。

四、混合光纤同轴网(HFC)技术

混合光纤同轴(HFC)网是宽带接入技术中最先成熟和进入市场的,巨大的带宽和相对经济性使其对有线电视公司和新成立电信公司很具吸引力。一旦管制放松,对电话公司也具吸引力,允许迅速提供宽带业务。HFC在一个500户左右的光节点覆盖区可提供60路模拟广播电视,每户至少两路电话,数据接入速率可高达10Mb/s。将来利用其550至750MHz 频谱还可提供至少200路MPEG-2的点播电视业务以及其他双向电信业务。

从长远看,HFC网计划提供的是全业务网(FSN),将来用户数从500户降到25户,实现光纤到路边。最终用户数可望降到一户,实现光纤到家,提供一条通向宽带通信的新途径。

但回传信道的干扰仍需解决。目前有多种解决方案,其中较彻底的是小型光节点方案,

用独立的光纤来传双向业务。小型光节点采用低成本激光器(约100元),很靠近用户,同轴网部分为无源网。回传信道则安排在高频端,彻底避免回传信道的干扰问题。第二种比较好的是采用同步码分多址(S-CDMA)技术。此时信号处理增益可达21.5dB,干扰大大减少,系统可工作在负信噪比条件,较好解决回传信道的噪声和干扰问题。HFC的最新发展趋势是与DWDM相结合,充分利用DWDM的降价趋势简化第二枢纽站,将路由器和服务器等移到前端,消除光-射频-光变换过程,简化了系统,进一步降低成本。

据报道,美国有线电视网1997年已将大约20%的网络改造为双向网络,计划1999年末达60至75%(4,000至5,000万家庭)。目前HFC主要业务为电视+数据,特别是IP 业务势在必争,少数为电视+电话。我国有线电视部门自然地选择了这一宽带接入技术,某些地区的电信部门也开始了较大规模的商用试验。

五、光纤接入技术

最近几年,SDH传输体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发展,到2000年为止,几乎世界上所有主要的数字传输网络都将采用SDH技术。但是一两年以前,SDH还是被集中地用在主干网上,在接入网中应用得较少,其原因是在本地环路上使用SDH过于昂贵。目前,SDH应用在接入网中的时机已经成熟,因为话音、数据、视频点播、多媒体业务和其它宽带业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为SDH应用在接入网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用户的需求就是SDH进入接入网的可靠保证和市场推动力。

目前,利用光纤的传输体制主要有三种:准同步数字系列(PDH)、SDH和带有一些SDH特点的PDH(SPDH)传输体制。PDH 和SPDH都不可能成为光接入网的主要传输体制。本文中主要讨论有关同步数字系列(SDH)的技术。

同步数字系列(SDH)以它的大容量、宽带宽和强大的网管能力越来越受到各大电信公司和电信运营者的青睐。然而,由于在接入网中应用SDH需要大量的先期投入,给电信运营者带来很大压力。但是如果采取一些简化措施,SDH的系统成本将大大降低,同时传输效率也会更高、更方便组网、更利于在接入网中推广应用。

SDH已经在核心网牢牢地站住了脚,目前的市场,带宽需求和技术都已显示有必要把SDH技术上的巨大优势带进接入网领域,使SDH的功能和接口尽可能靠近用户。在接入网中应用SDH的主要优势在于:

●对于要求高可靠高质量业务的大企事业用户,SDH可以提供理想的网络性能和业

务可靠性。此时可以直接用SDH系统以点到点或环形拓扑形式与用户相连。

●可以增加传输带宽,改进网管能力,简化维护工作,降低运行维护成本。

●SDH的固有灵活性,使网络运营者可以更快更有效地提供用户所需的长期和短期

业务需求以及组网需要。对于发展极其迅速的蜂窝通信系统采用SDH系统尤其适

合,它可以迅速灵活地提供所需的2Mb/s透明通道。

当然,考虑到接入网对成本的高度敏感性和运行环境的恶劣性,适用于接入网的SDH 设备必须是高度紧凑、低功耗和低成本的新型系统。目前已有若干厂家研制出专用于接入网的SDH设备。

1.1SDH结构

根据光纤接入网所承载的业务与采用的技术不同,可做如下分类(见图二)。下面分别描述各系统设备的情况。

图二光纤接入网的分类

1.1.1窄带光纤用户环路设备:DLC

(a)DSL系统组成。如图三所示。

图三图DLC系统组成

(b)组网方式:星型、树型、环型

(c)提供的业务:PSTN、ISDN、租用线

1.1.2窄带无源光网络系统:STM-PON

(a)传输技术

●下行:TDM,即OLT向各ONU进行广播,每个ONU接收全部信号,但仅解复用

属于自己的时隙信号。

●上行:四种方式,即空分复用(SDM)、时域压缩(TCM)、波分复用(WDM)、

付载波复用(SCM)

(b)主要特点

●综合接入话音、数据和CA TV业务;

●利用无源光器件进行点对多点星型连接;

●适用于用户分散且数量较少的地区。

(c)组网方式

●中心局直接以无源光网络方式进行星型连接;

●可由DLC的RT(ONU)引出后,以无源光网络方式进行星型延伸连接,即OLT

放置在远端。

(d)提供的业务

●与DLC其中相同,但分配型业务引入更方便。

1.1.3宽带分插复用设备:ATM-ADM

ATM-ADM主要特点有:

●环型组网方式,具有自愈保护功能,可灵活上下宽带业务;

●基于信元(cell)的方式,可实现各种电信业务的接入;

●利用电路仿真技术,可支持对窄带话音和ISDN业务的接入,在兼顾窄带业务的同

时,逐步向B-ISDN过渡。

1.1.4宽带无源光网络系统:ATM-PON

(a)系统特点

●以ATM信元方式提供多媒体通信;

●以PON方式提供低成本的传输通道;

●是全业务接入网(FSAN)的基本传送方式;

●采用电路仿真技术,实现对窄带话音和ISDN业务的接入。

(b)关键技术

●突发同步、定距、带宽管理、信元适配、使用参数控制(UPC)、网络管理、光器

件。

1.2SDH在接入网应用中的主要问题

虽然SDH系统在接入网中的应用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将目前应用在骨干网中的SDH系统直接应用在接入网中不仅会使系统复杂,而且还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其中需要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2.1映射和复用

在干线网中,一个PDH信号作为支路装入SDH时,一般要经过一两次调整,即一次映射和一次(或多次)指针调整,才装入SDH线路;而在接入网中,由于各个分插复用器(ADM)和终端复用器(TM)的时钟大多是同源的,不需要进行指针调整,因此PDH信号一般经过一次映射就可以在SDH中传送。这样,接入网相对于干线网要简单一些,因此可以简化目前的SDH设备,降低其成本。

1.2.2设备

目前,按照ITU-T建议和国标制造的SDH设备一般包括电源盘、公务盘、时钟盘、群路盘、交叉盘、连接盘、2Mbit/s支路盘和2Mbit/s接口盘等等,而在接入网中应用时并不需要这么多功能,因而可以进行简化和合并。

1.2.3速率

SDH的标准速率为155.520,622.080,2488.32Mbit/s和9953.280Mbit/s,而在接入网中应用时,由于数据量比较小,过高的速率很容易造成浪费,因此需要规范一些低于STM-1的速率以便于在接入网中应用。

1.2.4开销

SDH的开销包括段开销和通道开销,G.707中定义的开销字节是根据骨干网的需要制定的,有一些对接入网没有用途或者是重复的开销,对它们可以进行简化。

1.2.5网管

由于干线网相当复杂,因而造成SDH子网网管系统也相当复杂:而接入网相对比较简单,并且范围较小,因而可以有根大的简化空间。

1.2.6保护

在干线网中,有的SDH系统采用通道保护方式,有的采用复用段共享保护方式,有的两者都采用。而在接入网中,由于没有干线网那么复杂,因而采用最简单、最便宜的二纤单向通道保护方式就可以了,这样也节省开支。

只要解决好以上几方面的问题,又便宜又实用的SDH系统就可以在接入网中广泛地应用起来,宽带ISDN和多媒体业务就可以走进千家万户。

1.3SDH在接入网应用中的解决方案

下面提出较为成熟的简化SDH系统的方案以及山东省德州市SDH l55Mbit/s本地传输环形网的实例,供大家参考。

1.3.1新的映射复用结构

STM-1的帧结构包含段开销(SOH)、管理单元(AU)指针、通道开销(POH)和净荷,其中净荷的速率为149.760Mbit/s。按照G.707的映射复用方法,如果2.048 Mbit/s的信号进入STM-1,只能装63个,其装载效率为86%;而如果STM-1装载34.368 Mbit/s的信号,只能装3个,其效率还不到69%,会造成极大的传输浪费。因此,本文建议在接入网中采用非G.707标准的映射复用方法,其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在目前的STM-1帧结构中多装信息比特,提高它的利用率,如在STM-1中装入4个34.368Mbit/s的信号;另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是简化SDH设备。SDH的一个难点是AU-4的指针调整,在接入网中由于VC-12,VC-4和STM-1一般是同源的,因而可不实施指针调整,TU-12和AU-4指针值只作为净荷开头的指示值。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指针值设为一个固定值,从而达到简化设备的目的。

1.3.2设立子速率

为了更适应接入网的需要,必须设立低于STM-1的子速率。ITU-T G.708建议提出了STM-0及低于STM-0的子速率(sSTM),主要用来传输TU-12和TUG-2,具体速率如表1所示。

表1 G.708 STM-0子速率系统的接口速率

1.4简化系统

目前对接入网中SDH系统的简化主要有两种方法:内置式方案和一体化设计。内置式SDH就是取消SDH设备的机架,其优势是可以快速占领市场,但是对于降低整个系统的成本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没有大的作用。

而一体化设计是在协议方面满足SDH标准,对映射、指针调整等进行分步骤的简化。省去电源盘,每个盘上增加电源模块;省去连接盘;把时钟盘做到群路盘里;把两个一发一收的群路盘做成一个两发两收的群路盘,且每个群路盘上自带16个2Mbit/s支路:把2Mbit/s 支路盘和2Mbit/s接口盘做成一个2Mbit/s盘,每个2Mbit/s盘有32个2Mbit/s支路。交叉盘可以和管理控制处理(MCP)盘合并:在不需要公务电话的地方可以省去公务盘。

1.4.1简化开销

图1是SDH再生段和复用段开销功能的组织结构。对于SDH设备来说,采用L-1.1的光口在1.3μm的光纤上传输50 km是用不着再生器的。在地理范围小、传输距离近的接入网中,再生段和复用段的意义是一样的,因此可以对SDH中的段开销(特别是复用段的开销)进行简化。另外,对于低于STM-0的子速率来说,由于不存在高阶通道开销,因此VC -4通道开销或VC-3通道开销完全没有必要存在,可以大大简化开销处理;即使对于STM-1及其以上速率,各个使用者字节也可以省去。由于接入网中采用二纤单向通道倒换环保护,因此自动保护倒换(APS)可以不用,K1和K3字节可以省去;D1~D3字节作为数据通信通路(DCC)开销已经足够了,D4~D12字节与之重复,可以省去。另外,B1,B3,N1等字节也可以省去,这样简化了设备和网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系统的价格。

1.4.2简化网管

干线网的地域范围很宽,因此它采用管理面积很广的分布式管理和远端管理,而接入网需要管理的地域范围比较小,因此接入网中的SDH网管系统较少采用远端管理,虽然采用分布式管理,但它的管理范围也远远小于干线网。另外,由于接入网中的SDH硬件系统进行了简化,因此也可以简化网管中对SDH设备的配置部分。例如,如果在SDH设备中省去2Mbit/s盘,那么2Mbit/s盘的管理控制单元(MCU)就可以省去了。还有,虽然接入网和干线网一样有性能管理、故障管理、配置管理、帐目管理和安全管理这五大功能,但是干线网中这五大功能的内部规定都很全面,而接入口并不需要这么全面的管理功能,因此接入网不用照搬这些管理功能,可以在每种功能内部进行简化,达到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的目的。个别用户认为不需要网管,只需要机上的指示,也可以适当兼顾这种要求。

1.4.3保护简单

不用比较复杂的复用段保护方式,只采用最简单、最便宜的二纤单向通道保护方式。

1.4.4组网方式

在接入网中进行SDH组网时,应遵循以下步骤:第一,要通过对该地区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对目前和今后5~10年内该地区电信业务总量和各个节点的流量进行预测;第二,是在了解该地区行政、地理环境的基础上,确定SDH网的拓扑形状,接入网中SDH 网的拓扑形状主要有链形、环形和混合形三种,最多见的组网形式是既有链形又有环形的混合形网;第三,是根据流量情况确定各节点设备的容量,同时进行设备的选型和配置;第四,是确定SDH网的同步方式和各个网元的定时工作方式;第五,是选择保护倒换方式,当然本文中建议全部采用二纤单向通道保护方式;最后,是选择简化的价廉物美的网管系统。

1.4.5山东省德州市SDH l55Mbit/s本地传输环形网的组网方案实例

该网把临邑、汉丰、夏口、田口、兴垄营子和沙河组成一个环形网(如图2所示),其中电路分配是临邑到其它六个地方各有10个2Mbit/s的业务量,即最多可以在临邑上下10

[接入网,通信工程,铁路]铁路通信工程接入网技术与应用

铁路通信工程接入网技术与应用 近年来我国社会有了长足进步,在整个社会工业发展中铁路行业占据了较大比重,并且铁路行业还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发展。在铁路通信工程中应用接入网技术时,掌握这类接入网技术的应用方法尤为重要,以及在铁路通信工程中这类接入网技术的作用,只有具备先进的技术支持,才能为铁路通信的发展提供较好的保障。因此,加大铁路通信工程接入网技术的应用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铁路通信工程的深化与改革。 1 我国铁路通信现状与问题 1.1 我国铁路通信工程发展现状 铁路通信工程的应用直接关系到铁路工程的发展,在我国铁路发展中铁路通信工程的发展与应用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境。目前,在我铁路通信中通信工程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信工程的发展能够对铁路交通的发展方向造成极大影响,并且对铁路工程建设的最终收益产生决定性作用。因为铁路列车会长期保持高速运行的状态,所以要将无线接入网应用到铁路通信之中。在应用接入网技术后,能够对铁路通信工程进行健全与完善,同时还能提供更为便利的途径与方式,这样在实施铁路通信工程时也有了技术理念的支持。另外,在铁路通信中也有着很多固定设施,比如固定位置的车站等,各类固定设施能发挥不同的作用,并且其技术支持也存在很大差异,可以根据不同的理念选择对固定设施进行完善,这样确保对于这些固定设施之间的通信方式,在组建通信设备时,目前依然优先选择使用SDH光同步数字传输设备,并且在选择通信主干网时主要以ATM交换、网络IP通信等先进技术为主。 1.2 我国铁路通信工程发展问题 第一,设计方面。长期以来,我国铁路通信工程主要考虑设计方面的问题。在设计过程中,由于设计者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在对铁路通信建设方案进行设计时,相关参考资料十分缺乏,很难取得较好应用成效[1]。其实只要采用有效措施,设计方面的问题是能够避免的。 第二,模式方面。在设计铁路通信工程中如果使用方法有误,不仅会提高其成本,同时还会极大降低其经济效益。并且设计方式的问题,也会造成很多不良后果,让铁路通信工程发展模式很不完善,模式的改进与完善能够对整个铁路通信工程带来较大改变,并且这种改变对铁路通信工程的发展极为有利。 第三,性能方面。设计流程的标准化,有助于设计者更好的完成规划任务,能够确保规划到位,全面发挥出通信工程的功能。在进行全面规划时,要从各个细节处进行考虑,比如配件安装、资料搜集等。这样能够为铁路通信工程的性能提供良好保障,让其更加全面、完善的发展。 2 铁路通信工程接入网技术的应用 2.1 我国铁路通信工程中传输网分类

网络技术及其应用判断题

网络技术及其应用判断题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网络技术及其应用——判断题 A 1、A类IP地址以1开头。(×) 2、ADSL是指对称数据用户线路。(×) 3、A类网址最多可以表示127个网络号。(×) 4、ADSL虚拟拨号连接Internet需拨电话号码。(√) 5、ARP协议的功能是将主机的物理地址解析成IP地址。(×)(点评:反了) 6、属于公网IP地址。(×) 7、是B类IP地址。(×) 8、5类双绞线最好传输率科大20Mbps。(×) 9、可以直接在Internet上使用。(×) 0、56Kbps Modem 拨号上网接受和发送的速率相同均为56Kbps。(×) B 1、把文件从远程计算机送到本地计算机的过程叫上传。(×) C 1、采用路由器,能有效地抑制“网络风暴”。(√) 2、C类IP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是.(×) 3、采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是,其干线的最大节点为10.(×) D 1、对等网络中的服务器和工作站是固定的。(×)

2、DNS是指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 3、对等网中由于可以相互共享资源,所以网络中的部分计算机可以不安装硬盘。(×) 4、对于令牌传送方法,由于某一时刻只有一台计算机能够使用令牌,因此不存在冲突。(×) 5、电子邮件服务是一种非在线方式,发送电子邮件时如收件方不在线则该邮件也不会被 退回。(√) 6、当二台计算机同时访问网络介质导致冲突发生时,然后都撤消发送,大家分别等待随 机的时间再发送,这种介质访问方法叫CSMA/CD。(√) E 1、E-mail通讯方式是一种实时的信息交流方式。(×) F 1、非屏蔽双绞线易弯曲、安装具有阻燃性,布线灵活。(√) 2、覆盖范围和传输速率是划分局域网和广域网的两个最主要的依据。(√) G 1、光缆的网络距离是1KM。(√) 2、广域网络比局域网的误码率要高。(√) 3、关于网络上计算机名称,每台计算机是唯一的。(×) 4、关于网络上计算机名称,每台计算机不是必须的。(√) 5、广域网中的主机和工作站的物理分布一般在几公里以上。(√) H 1、HTTP是超文本传输协议。(√)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移动互联网技术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联合起来的一种技术。而在最近几年里,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它们的增长速度都是任何预测家未曾预料到的。迄今,全球移动用户已超过15亿,互联网用户也已逾7亿。中国移动通信用户总数超过3.6亿,互联网用户总数则超过1亿。这一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高速增长现象反映了随着时代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移动性和信息的需求急剧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移动的过程中高速地接入互联网,获取急需的信息,完成想做的事情。所以,现在出现的移动与互联网相结合的趋势是历史的必然。目前,移动互联网正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短信、铃图下载、移动音乐、手机游戏、视频应用、手机支付、位置服务等丰富多彩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迅猛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移动互联网经过几年的曲折前行,终于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 2010年的5.17电信日显得格外让人瞩目。虽然世界电信日已经走到了第42届,但是真正让普通消费者感觉无穷威力的,恐怕要从今年开始;移动互联网这个概念从2010年开始,已经彻底从神坛走向了生活。 2000年9月19日,中国移动和国内百家ICP首次坐在了一起,探讨商业合作模式。随后时任中国移动市场经营部部长张跃率团去日本NTTDoCoMo公司I-mode取经,“移动梦网”雏形初现。

2000年12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移动梦网”计划是2001年初中国通信、互联网业最让人瞩目的事件。 2001年11月10日,中国移动通信的“移动梦网”正式开通。当时官方的宣传称手机用户可通过“移动梦网”享受到移动游戏、信息点播、掌上理财、旅行服务、移动办公等服务。 随后的几年,依托电信运营商的无线概念,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的百万、亿万富翁,有媒体说,中国最好赚钱的年代有两拨,一拨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个体户,另外一拨则是大小SP们,可惜好景总是不长。 2006年9月,针对二季度电信服务投诉突出的情况,信产部猛力推出新的电信服务规范,严格要求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执行。新规范将包括:短信类业务强制执行二次确认;IVR、彩铃、WAP等非短信类业务强制执行按键确认;点播类业务 强制执行全网付费提醒。这三项主要规定均针对二季度电信服务的投诉焦点。由于三项新规涵盖了“黑”SP的所有违规利润来源,因此将对国内违规SP形成封杀之势。 萌芽 如果说创建于2004年3月16日的3G门户开创的是中国FREE WAP 的另外一种模式的话,那么这种模式在中国移动互联网长河里,仅仅是萌芽的开始。 在这个萌芽时期,先后冒出了搜索、音乐、阅读、游戏等领域的多种无线企业,不过,整个行业都处在混沌之中,因为没有人能够讲得清楚未来是什么,商业模式之争成为讨论最多的话题。

接入网技术现状以及发展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接入网技术大作业 课题名称:接入网技术 院(系):计算机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通信101班 学生姓名: 学号:201000402008

指导教师: 2013年 6 月26 日

接入网技术现状以及发展 摘要: 在电信网络接入用户的“最后一公里”处,目前正是硝烟四起、竞争激烈。各个网络运营商无不各显神通,竭尽所能抢夺更多的用户。各种新兴的“宽带”接入技术也纷纷登场,一个全新的名字“接入网”也因此进入人们的眼中。 在新一代广义通信网络(包括电信网络与IP网络)的体系结构中,接入网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独立领域,并与核心网并列成为电信网络的两大构成之一。多种宽带IP接入技术正在兴起并激烈竞争,在电信运营业的开放与竞争的大坏境中,接入网特别是IP接入网的竞争尤为激烈。法律法规、监管部门、市场竞争对接入网发展的影响十分深刻。

目录 摘要 (1) 一、什么是接入网 (3) 二、接入网发展简史 (3) 三、中国现今主流的接入网技术 (4) 3.1、IP接入网技术 (4) 3.2、光纤接入技术 (5) 3.3、电话铜线接入技术 (5) 四、中国接入网技术的发展 (7)

五、中国接入网发展的思考 (7) 一、什么是接入网 长期以来,电信网络的接入部分经常被简称为“接入段”,“接入段”仅仅是交换网络的最后延伸,是某些接入设备的附属设施,并不是一个独立完整的网络部件。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接入网已经开始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网络,成为现代通信系统的两大基本部件之一,并且是当前技术发展最快、竞争最激烈、建设最昂贵的网络。 根据国际电联关于接入网框架建议(G.902),接入网是有业务节点接口(SNI)和相关用户网络接口(UNI)组成的,为传送电信业务提供所需承载能力的系统,经Q接口进行配置和管理。因此,接入网可由三个接口界定,即网络侧经由SNI与业务节点相连,用户侧由UNI与用户相连,管理方面则经Q接口与电信管理网(TMN)相连。 业务节点是提供业务的实体,可提供规定业务的业务节点有本地交换机、租用线业务节点或特定配置的点播电视和广播电视业务节点等。 SNI是接入网和业务节点之间的接口,可分为支持单一接入的SNI和综合接入的SNI。支持单一接入的标准化接口主要有提供ISDN基本速率(2B+D)的V1接口和一次群速率(30B+D)的V3接口,支持综合业务接入的接口目前有V5接口,包括V5.1、V5.2接口。 接入网与用户间的UNI借口能够支持目前网络所能够提供的各种接入类型

EPON接入技术与应用分析

EPON接入技术与应用分析 摘要自步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宽带技术不断更新发展,接入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和完善。以太网无源光网络技术(EPON)将以太网与无源光网络相结合,具有独特的优势,并随着目前网络化、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本文介绍了EPON接入技术的工作原理并对其应用情况进行探讨。 关键词EPON接入技术;应用;宽带接入 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5)01-0150-01 1 EPON(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接入技术简介 EPON接入技术是在Internet基础上发展起来,并融合无源光网络的一种先进的接入网新技术。EPON接入技术采用P2P的结构模式,即对等的接入方式,并实行FTTXS协议,其可以实现多元的接入,提供到达居民住房、企业单位以及路边的各项服务,应用非常广泛。由于EPON是在以太网基础上对无源光网络的一种改进,沿用IEEE标准,这样便实现了向IP化的过渡,并节省了光纤资源的利用,网络协议的通用性较强,大大提高的系统的工作效率。

2 EPON系统及关键技术 EPON系统主要由光缆网络(ODN)、局端(OLT)和用户端(ONU)组成。局端通常放置在中心机房,为多种业务提供交流的平台,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局端不仅可以提供高传输速率的网络接口,还可以实现一点对多点的PON 连接,并根据不同用户的使用要求合理分配带宽,实现网络管理的合理配置和安全。用户端是光纤链路的终端,提供适应不同业务的分配功能,其可以实现选择性接收由局端发送的数据信息,作出相应的响应及调整,同时将用户所需的以太网数据缓存下来,并将数据流向上行方向发送。光纤分配网络可以实现一个光纤传输带宽接口在不同用户之间的共享,节省了大量的传输材料,起到集中上行数据、分发下行数据的过渡作用。 EPON系统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动态带宽分配技术、测距及数据同步技术以及突发信号的处理技术等。网络带宽分配在进程控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网络必须能够适应不同用户的多种业务要求,高效地满足不同用户的业务要求是带宽分配的目标所在。动态带宽分配就是根据用户端突发的业务要求实现动态调节,通过接口共享等方式提高带宽效率。测距及数据同步技术主要是解决不同光路终端传输距离及不同算法机制而导致的传输问题。传输介质时间延迟及传输过程中的信号冲突都会产生传递碰撞,通过测距及数据同

互联网技术与应用实验报告剖析

互联网及应用实验报告

实验一 实验名称:局域网构建及Netmeeting组件的使用 组员姓名: 组员学号: 专业班号: 实验职责: 成绩: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学习建立局域网和Netmeeting的使用 了解基本计算机网络硬件,如路由器、集线器、交换机、网卡等。并学会简单 的使用。 二、主要仪器设备 主要仪器:两台电脑、一个交换机、两根网线 三、实验步骤 1、局域网的建立 用带RJ-45头的B-B双绞线将各计算机网卡连接到交换机上; 2.配置客户端: ①添加网络协议TCP/IP(已添加好)。 桌面——右击“网上邻居”—点击“属性”—点击“本地连接”—点击“属性”—点击“安装”—点击“协议”—点击“添加”—选“TCP/IP”; ②配置计算机IP地址,子网掩码。 桌面——右击“网上邻居”—点击“属性”—点击“本地连接”—点击“属性”—点击“Internet协议(TCP/IP)”—点击“属性” —选择“使用下面IP地址”; 项目名称TCP/IP协议 IP地址子网掩码 计算机1 Mis01(可任意定)192.166.0.1 255.255.255.0 计算机2 Mis02(可任意定)192.166.0.2 255.255.255.0 计算机3 Mis03(可任意定)192.166.0.3 255.255.255.0 计算机4 Mis04(可任意定)192.166.0.4 255.255.255.0

③重起计算机,单击“开始”—选择“运行”—键入“cmd”键入“ping 192.168.0.2”,测试计算机之间是否连通。 3.此时可以在计算机中任选一文件夹,右击选择“共享”—选择文件夹 属性中的“共享该文件夹”;

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软件信息与服务专业建设 1.2.5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 6.核心课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东莞理工学校软件信息与服务专业项目建设小组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课程定位 《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是理实一体化课程,是计算机所有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专业核心课。课程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导向,注重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教学。同时遵循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国家工信部通信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移动互联网技能认证析考核要求,以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信息管理及生产管理三方面需求为导向,详述移动互联网热点技术的应用,大量的技术应用和软件开发实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针对不同环境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课程中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 2、课程任务 课程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沟通与团队的协作能力,形成良好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遵守国家关于软件与信息技术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关键性的软件开发与应用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力求达到岗位技能和职业标准。 二、职业活动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以完成项目任务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既突出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又保证学生能掌握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设计了多个实际企业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具体案例,每个案例都能覆盖本课程的知识点,使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易懂和容易掌握,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学生达到社会相应岗位群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职业活动与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如下:

接入网技术课后习题测验雷维礼编写

第二章 3.对于G.902标准,请回答以下问题: (1)是基于何种网络的接入网标准? 答:电信网络 (2)结构怎么样?接口名称及接口的功能有哪些? 答:用户网络接口UNI:连接用户与接入网之间的接口 业务节点接口SNI:连接接入网与业务节点之间的接口 业务节点(SN)是提供业务的实体 电信管理接口Q3:连接电信管理网与电信网其他部分的标准接口 (3)有哪些功能?有哪些特点? 用户口功能UPF:将特定的UNI的要求适配到CF和AN-SMF 业务口功能SPF :将特定的SNI的要求与公共承载相适配以便CF处理 核心功能CF :将用户或业务端口的承载要求与公共传送承载适配 传送功能TF :在AN的不同位置之间为传送提供通道和传输介质 AN系统管理功能AN-SMF :协调各功能的指配、操作和维护 (4)UNI与SN之间是何种关系? UNI与SN的关联是静态的; (5)核心网与业务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电信接入网是用户到电信核心网的承载电信业务的一系列实体 (6)如何评价G.902建议? 1.是接入网发展的里程碑: 历史上第一个接入网总体标准框架;接入网作为一个独立网络形式出现;;是接入网发展;重要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束缚于电信网的体制: 只具有连接、复用、运送功能,不具备交换功能;只能静态关联:UNI和SNI只能静态指派,SN必须与核心网绑定;不解释用户信令:用户不能通过信令选择不同的业务提供者;由特定接口界定;核心网与业务绑定,不利于其他业务提供者参与;不具备独立的用户管理功能(取消了记帐管理功能,不支持SNMP) 4.对于Y.1231标准,请回答以下问题: (1)是基于何种网络的接入网标准? IP网络 (2)结构怎么样?接口名称及接口的功能有哪些? 用户驻地网CPN :位于用户驻地、可以是小型办公网络,也可以是家庭网络,可能是运营网络或非运营网络 IP服务提供商的网络,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IP服务提供商。 (3)有哪些功能?有哪些特点? 1.用户可以动态选择不同的IP服务提供者:千万IP用户与众多IP服务提供者之间的选择;IP接入网解释用户信令,用户可以通过呼叫选择不同的IP服务提供者 2.为接入用户动态分配IP地址 3.实现网络地址转换(NAT) 4.数据加密 5.用户接入管理:认证、授权、记账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摘要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它们的增长速度都是任何预测家未曾预料到的,所以移动互联网可以预见将会创造经济神话。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决定其用户数量庞大,截至2012年9月底,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15亿。随着3G网络的部署和终端性能的不断提高,移动互联网用户日益增多。本文在对移动互联网现状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移动互联网相关技术热点和应用热点。 一、引言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3G/E3G时代的到来和各种应用的推出,互联网已从桌面PC走向手机及其他移动设备,移动互联网和有线互联网融合的速度加快。移动互联网满足上下班途中、外出旅行时间、等候时间及户外休闲娱乐时间便捷享受互联网的服务,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本文通过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现状、技术热点和应用热点的介绍,进一步增进业界对移动互联网的认识与理解。 二、移动互联网简介 移动互联网(MobileInternet, 简称MI)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态,包含终端、软件和应用三个层面。终端层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MID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和安全软件等。应用层包括休闲娱乐类、工具媒体类、商务财经类等不同应用与服务。随着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未来,LTE(长期演进,4G通信技术标准之一)和NFC(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支撑技术)等网络传输层关键技术也将被纳入移动互联网的范畴之内。 随着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迫切希望能够随时随地乃至在移动过程中都能方便地从互联网获取信息和服务,移动互联网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然而,移动互联网在移动终端、接入网络、应用服务、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其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对于国家信息产业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计算机学报》刊登的“移动互联网:终端、网络与服务”一文,从移动终端、接入网络、应用服务及安全与隐私保护4个方面对移动互联网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与分析,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三、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移动互联网相对于固定互联网最大特点是随时随地和充分个性化。移动用户可随时随地方便接入无线网络,实现无处不在的通信能力;移动互联网的个性化表现为终端、网络和内容/应用的个性化,互联网内容/应用个性化表现在采用社会化网络服务(SNS)、博客、聚合内容(RSS)、Widget等Web2.0技术与终端个性化 和网络个性化相互结合,使个性化效应极大释放。 3.1、Web 2.0技术

国内接入网技术发展现状

国内接入网技术发展现状 国内运营商接入网技术总体上将朝着高带宽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决定了宽带接入将长期呈现多种接入技术的融合与协调发展的局面。 不久前揭晓的《Netguide2008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相关市场分析显示:最经常选择的上网方式中,2007年中国互联网用户通过A DSL上网比例近5成。2007年中国互联网用户通过ADSL上网比例达46.5%,ADSL已经成为国内主流网络介入方式。ADSL、专线上网、小区宽带、有线宽带四者合计85.9%。宽带用户已经占据用户的绝大多数比例。 1.未来几年内ADSL2+/VDSL2技术仍是主流的宽带接入技术 就目前国内运营商在各地的发展来看,ADSL2+和VDSL2仍然是国内接入技术的主流。ADSL2+技术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发展成熟并逐步取代传统ADSL技术,成为目前主流的宽带接入技术。ADSL2+在2km范围内可提供10M以上的下行带宽,目前可以满足多数宽带业务的需要。 伴随ADSL2+技术日趋成熟的同时,支持高速接入的DMT VDSL 技术有了新的进展,VDSL2标准于2006年2月得到进一步完善,在芯片商、设备商和运营商的共同推动下,目前该技术已取得一定进展。VDSL2将调制方式定为DMT,支持高达100M的双向对称速率,并能与ADSL、ADSL2+和DMT调制的VDSL1兼容,将是DSL技术的

发展方向。ADSL2+目前已在江苏电信、上海电信、浙江电信、陕西电信、广西电信、河南通信、黑龙江通信、山东通信、河北通信、北京通信等全国近30个省区市规模应用,累计建设量已超过12万线。 需要指出的是,在长距情况下(大于1.5km),由于高频衰减十分严重,VDSL2传输性能与ADSL2+相当,但由于VDSL2芯片需要处理比ADSL2+芯片高得多的频谱,其成本高于ADSL2+,在长距应用环境下VDSL2技术没有优势。总之,ADSL2+将用于长距接入,VDSL2主要用于短距高速接入,两种技术将互为补充,在未来几年内仍是主流的宽带接入技术。 2.EPON/GPON光纤接入技术将获得一定发展 光纤接入是适应网络融合和业务转型的大趋势,是宽带固定接入的发展方向,而EPON和GPON无源技术又将是光纤接入的主要方式。EPON技术相对较简单,技术和设备都较成熟;GPON技术的多业务承载和保护等能力都强于EPON,值得期待,但目前技术和设备都不成熟,设备成本也高。EPON和GPON的抉择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备价格、业务需求等多方因素。 目前各运营商正组织有关EPON、GPON的测试和业务试验。经过试验和试商用后EPON/GPON光纤接入技术将以FTTN和FTTB 方式取得一定发展,FTTN+VDSL2/ ADSL2+、FTTB+LAN甚至FTTH将是PON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汽车保险中的应用和发展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汽车保险中的应用和发展 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汽车日渐成为每个家庭的必备交通工具。据统计1,2014年我国汽车的销量已达2349万辆,位列全球第一,遥遥领先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同时我国汽车的保有量已经超过1.5亿辆,预测这个数据将会在未来五年里增加到4亿辆。在我国车险中的交强险属于强制保险,因此这一汽车数量的上 亿 长。但由于法律建设滞后、行业自律缺乏和市场监管能力薄弱等问题,车险中面临着理赔难、销售渠道价格不统一等难题,并侵害了消费者利益。 (一)我国车险销售渠道分析 1数据来源于Mark Lines。

目前,国内大部分车险公司的营销策略还是依靠营销人员实行人海战术进行直销,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电(网)销、4S店等代理机构和保险公司营业网点(如表1所示)。 表1 车险主要销售方式比较 67.27%,增速迅猛。电话销售渠道占车险业务的比例为14.65%,同比下降1.48个百分点,网络销售渠道占车险业务的比例为 10.85%,同比上升3.6个百分点。二者合计占比达到25.5%,同比上升2.12个百分点。 相对于传统渠道,电话、网络销售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易管控和地域覆盖广等优势,被视为保险行业近几年来最具成长性的营

销渠道。分析发现,其最具竞争力之处是低于传统渠道15%的价格水平。由于价格仍是当前车险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电销产品的出现恰好是顺应了目前的市场需求,同时也充分说明,费率改革的走向将直接决定车险市场竞争的走势。 2.代理机构 一部分车主通过代理人、4S店购买保险。中国保监会规定车险 在很大的差距。在大部分的发达国家,汽车出险时,车主首先需要及时记录对方的车牌号、对方车主的家庭住址、名字、联系电话以及对方车险的具体情况,然后现场拍照。同时车主也需要记录日期、时间和事故地点;另外如有可能,留下目击证人的联系方式。最后只需要在保险公司网上或者实体店中填写索赔申请,保险公司

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学习心得之令狐文艳创作

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学习心得 令狐文艳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已经越来越大了,我们用它与朋友沟通交流,用过互联网了解新闻、获取信息,我们上网购物等等。可是,我们对网络的了解却是非常少的。然而,通过学习《互联网技术及应用》这门课,我找到了答案。我不仅明白了什么是互联网,而且还掌握了一些互联网的使用技术,通过这门课我不仅学到了一些理论知识,还学到了一些使用的技术。这将为我以后更高效的使用互联网带来很大的帮助。 某工学院电脑科学实验室的高级研究员也曾经写道:“把网络看成是电脑之间的连接是不对的。相反,网络把使用电脑的人连接起来了。互联网的最大成功不在于技术层面,而在于对人的影响。电子邮件对于电脑科学来说也许不是什么重要的进展,然而对于人们的交流来说则是一种全新的方法。互联网的持续发展对我们所有的人都是一个技术上的挑战,也是人类的巨大进步。第一章“Internet概述”让我们学到了许多互联网的知识。Internet发展简史、Internet提供的服务、工作原理、收发邮件、远程登录、FTP服务、网上交流等等。

“互联网”指的是全球性的信息系统—— 1.通过全球性的唯一的地址逻辑地链接在一起。这个地址是建立在‘互联网协议’(IP)或今后其它协议基础之上的。 2.可以通过‘传输控制协议’和‘互联网协议’(TCP/IP),或者今后其它接替的协议或与‘互联网协议’(IP)兼容的协议来进行通信。 3.可以让公共用户或者私人用户使用高水平的服务。这种服务是建立在上述通信及相关的基础设施之上的。” 这当然是从技术的角度来定义互联网。这个定义至少向我们揭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互联网是全球性的;其次,互联网上的每一台主机都需要有“地址”;最后,这些主机必须按照共同的规则(协议)连接在一起。 当然,目前互联网还没有定型,还一直在发展、变化。因此,任何对互联网的技术定义也只能是当下的、现时的。 那么互联网是这样定义的,那么它的用途究竟有哪些呢?

十大移动互联网应用

十大移动互联网应用

就在此文撰写的过程中,3G牌照正式发放:中国移动获得TD牌照,中国联通获得WCDMA牌照,中国电信获得CDMA2000牌照。该来的还是来了,不过有点晚。3G就像一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舞女,不过这次不是羞涩,而是一脸的哀怨,直到年老色衰才被获准出来表演。既然上台了,那就好好表演,把自己的拿手绝活都拿出来,怎么着也得证明自己比那些半路出家的村姑强吧?下面就来看看这个过气的舞女到底有哪些绝活可以拿得出手。可以说,3G时代就是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准确的说应该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开端,也许移动互联网的腾飞还在4G。3G从根本上实现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融合,也催生出很多新的产业机会,以及让原有的移动应用和互联网应用有了新的市场空间。 下面就来探讨一下未来几年的十大移动互联网应用: 1、移动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将是未来3G和移动互联网产业当中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在2G时代手机主要用来打电话、发短信,2.5G时代可以上W AP、玩彩信,在3G时代,不光是可以“玩”,还可以“用”,不光是可以“获取信息”,还可以“达成交易”——在手机上可以订票,可以买卖股票,也可以拍卖东西,手机真正成为万能军刀。 在移动互联网应用发展较为成熟的,移动电子商务的威力已经开始展现:2007 年,电子商务市场收入占日本无线增值服务市场收入的63% ,并且增长迅速,较上年增长 29% 之多。 谷歌已经将移动google 定位成“随身万事通”,为客户提供基

于“位置”的本地化信息服务,而未来,google 必将更进一步,将“支付”和“物流”整合进来,提供全程的电子商务服务。 2 、手机游戏“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游戏,难怪游戏那么受欢迎。从街边的电子游戏,到电视游戏,再到PC 游戏,无不证明了游戏的强大生命力,在手机上同样如此!手机游戏的市场空间将不亚于电脑游戏,因为手机虽然操作和展现能力不及电脑(这些可以通过游戏的设计来尽量弱化),但它最大的好处则在于随身,用户玩游戏往往就是因为无聊,手机当然就成为玩游戏的首选。 个人认为,手机上游戏会走PC 游戏的老路,先是单机游戏兴起,再是网络游戏的繁荣。目前虽然单机游戏占大头,但手机网游的崛起也就是一两年的事。 3 、手机音乐自古以来,音乐就是一个巨大的产业,“有人的地方就有音乐”。音乐创造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明星,带来了一群又一群的歌迷,也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如随身听时代的sony ,mp3 时代的IPOD 。互联网的出现,让音乐的生产和销售变得更为容易,也让音乐盈利模式更为多元化。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音乐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用户携带音乐变得容易,由冲动变成拥有(音乐)变得更加便捷,有共同音乐兴趣的人交流更为方便——音乐将变得无处不在! 虽然终端性能和资费等在一定程度会限制着手机移动的发展,但这些都只是暂时的,一旦手机音乐找到了属于它的商业模式,将

《接入网技术》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谁提出接入网的概念: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关于接入网的框架建议(G902)和我国的接入网体制规定,描述了接入网功能结构、接入类型、业务节点及网络管理接口等相关内容,接入网有了一个较为公认的认定。 公用电信网:长途网、接入网、中继网 接入网的定义:接入网(AN)是由业务节点接口和相关用户网络接口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诸如线路设施和传输设施)组成的,它是一个为传送电信业务提供所需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接入网可以经由Q3接口经行配置和管理。 3个接口界定:网络侧由SNI与业务节点相连,用户侧经由UNI与用户相连,管理方面则经Q3接口与电信管理网相连。 业务节点接口(SN)是提供业务的实体/业务节点接口(SNI)是接入网(AN)和业务节点(SN)直接的接口/用户网络接口(UNI)是用户和网络之间的接口。 参考模型:ITU-T建议G803的分层模型(电路层CL、传输通道层TP和传输介质层TM,TM 可划分为段层和物理介质层) 模型体现接入网的重要特性:1.接入网对于所接入的业务提供承载能力,实现业务的透明传送。2.接入网对用户信令是透明的,除了一些用户信令格式转换外,信令和业务处理的功能依然在业务节点中。3.接入网的引入不应限制现有的各种接入类型和业务,接入网应通过有限个标准化的接口与业务节点相连。4.接入网有独立于业务节点的网络管理系统,该网管系统通过标准化接口连接电信管理网TMN。TMN实施对接入网的操作、维护和管理。 接入网主要功能:用户端功能、业务端功能、核心功能、传送功能、AN系统管理功能。 用户端功能UPF主要作用是将特定的UNI要求与核心功能和管理功能相适配。 业务端功能SPF主要作用是将特定SNI规定的要求与公用承载通路相适配,以便于核心功能处理;也负责选择有关的信息,以便在AN系统管理功能中进行处理。 核心功能CF处于UPF和SPF之间,其主要作用是负责将个别用户端口承载童虎或业务端口承载通路的要求,与公用传送承载通路相适配,还包括为了通过AN传送所需要的协议适配和复用所进行的协议承载通路处理。 传送功能TF为AN中不同地点之间公用承载通路的传送提供通道,也为所用传输介质提供介质适配功能。 AN系统管理功能AN-SMF的主要作用是协调AN内UPF、SPF、CF和TF的指配,以及操作和维护;也负责协调用户终端和业务节点的操作功能。 拓扑结构:物理配置结构/逻辑配置结构,五种类型:星型结构、双星型结构、总线结构、环形结构和树形结构。 接入网分类:有线接入网/无线接入网。有线接入网:铜线接入网/光纤接入网,无线接入网:固定无线接入网/移动无线接入网(蜂窝通信、地面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等) 铜线接入网、光纤接入网、混合接入网、无线接入网

接入网技术课后习题雷维礼编写..

第二章 3.对于G.902标准,请回答以下问题: (1)是基于何种网络的接入网标准? 答:电信网络 (2)结构怎么样?接口名称及接口的功能有哪些? 答:用户网络接口UNI:连接用户与接入网之间的接口 业务节点接口SNI:连接接入网与业务节点之间的接口 业务节点(SN)是提供业务的实体 电信管理接口Q3:连接电信管理网与电信网其他部分的标准接口 (3)有哪些功能?有哪些特点? 用户口功能UPF :将特定的UNI的要求适配到CF和AN-SMF 业务口功能SPF :将特定的SNI的要求与公共承载相适配以便CF处理 核心功能CF :将用户或业务端口的承载要求与公共传送承载适配 传送功能TF :在AN的不同位置之间为传送提供通道和传输介质 AN系统管理功能AN-SMF :协调各功能的指配、操作和维护 (4)UNI与SN之间是何种关系? UNI与SN的关联是静态的; (5)核心网与业务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电信接入网是用户到电信核心网的承载电信业务的一系列实体 (6)如何评价G.902建议? 1.是接入网发展的里程碑: 历史上第一个接入网总体标准框架;接入网作为一个独立网络形式出现;;是接入网发展;重要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束缚于电信网的体制: 只具有连接、复用、运送功能,不具备交换功能;只能静态关联:UNI和SNI只能静态指派,SN必须与核心网绑定;不解释用户信令:用户不能通过信令选择不同的业务提供者;由特定接口界定;核心网与业务绑定,不利于其他业务提供者参与;不具备独立的用户管理功能(取消了记帐管理功能,不支持SNMP) 4.对于Y.1231标准,请回答以下问题: (1)是基于何种网络的接入网标准?IP网络 (2)结构怎么样?接口名称及接口的功能有哪些? 用户驻地网CPN :位于用户驻地、可以是小型办公网络,也可以是家庭网络,可能是运营网络或非运营网络 IP服务提供商的网络,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IP服务提供商。 (3)有哪些功能?有哪些特点? 1.用户可以动态选择不同的IP服务提供者:千万IP用户与众多IP服务提供者之间的选择;IP 接入网解释用户信令,用户可以通过呼叫选择不同的IP服务提供者 2.为接入用户动态分配IP地址 3.实现网络地址转换(NA T) 4.数据加密 5.用户接入管理:认证、授权、记账

移动互联网的关键技术综述

移动互联网的关键技术综述

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的研究 摘要:在最近几年里,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根据有关方面的统计,截止2013年底,中国手机网民超过5亿,占比达81%。伴随着移动终端价格的下降及wifi的广泛铺设,移动网民呈现爆发趋势。基于对移动互联网研究现状的分析和演进趋势的预测,文章对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MI),关键技术 1 引言 移动互联网(Mobile Internet, 简称MI)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务,包含终端、软件和应用三个层面。终端层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MID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和安全软件等。应用层包括休闲娱乐类、

工具媒体类、商务财经类等不同应用与服务。随着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未来,LTE(长期演进,4G通信技术标准之一)和NFC(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支撑技术)等网络传输层关键技术也将被纳入移动互联网的范畴之内。 从宏观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是由移动终端和移动子网、接入网络、核心网络3部分组成,如图1[1], 图1 移动互联网的体系结构 移动互联网的参考模型如图2[2], 图2 移动互联网的参考模型 1.1 研究背景 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数字时代中,最令我

们惊喜的变化或许就是移动设备的大量普及。对于任何品牌或者公司营销领域的人士来说,这都是一个值得引起注意的变化。因为这一变化意味着我们需要告知自己的客户“消费者、用户接入企业网站、服务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而企业需要对此作出应对。”对于这一变化所发生的速度以及普及程度,我们或许可以用如下一系列数字进行说明: (1)在美国地区,如今的智能手机用户数量已经是计算机用户数量的四倍。 (2)苹果在2011年总共卖出了4800万部移动设备,而同期苹果卖出的笔记本以及Mac机的数量则仅为490万台。 (3)48%的美国移动订阅数字内容用户都使用智能手机。 (4)2012年的智能手机用户使用率同比2011年上升了50%。 (5)91%美国人无时无刻都保持自己的移动设备在可触及的范围内(即无论去哪,都会随身带着移动设备)。 (6)2013年,移动手机将超越PC成为接入互联网的最主要途径。

接入网技术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探讨

接入网技术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探讨 铁路列车向高速化与准高速化方向的迈进,对通信业务和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采用先进的、现代化的有线和无线通信的传输和接入方式,实现铁路通信网的升级,发挥铁路通信网在国民经济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介绍了铁路接入网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就铁路通信工程接入网的建设进行了探计。 标签:铁路;通信工程;接入网 1铁路接入网技术的现状 由于铁路列车具有高速运动的特点,因而无线(移动通信)接入网在铁路通信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固定位置的车站(场)、单位以及各种固定设施之间的通信方式,首选方案仍是采用SDH光同步数字传输设备进行组建,同时应考虑采用ATM交换以及网络IP通信等先进技术来构成通信主干网及光纤用户接入网。另外,采用远端用户单元(RSU)和数字环路载波(DLC)设备。组网更灵活、方便。组网的过程中要把投资与效益综合统筹来考虑,使系统不仅满足现在乃至几年内铁路通信的需求,而且还能够为出行的旅客及地面用户提供先进的电信业务,并且还需具备便于扩容的功能。 按照通信网被分为主干网,局域网和接入网等三部分的构思来看,铁路通信网也可以通过上述划分方法进行,就铁路的通信网来看,接入网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包括有线接入网和无线接入网两大部分。铁路有线接入网的情况与电信的接入通信网相似,是由铁路部门依托于基础铁路电信网,组织建设的可以支持众多信息服务的、具有多媒体通信能力的全国范围的计算机网络,铁道部将有可能成为我国第六个面向大众的计算机信息互联网络单位,为铁路通信走向市场做准备。 2接入网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及趋势 我国铁路传输网分为3层:长途干线网、局间中继网、区段接入网。其中接入网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包括有线接入网和无线接入网两大部分。铁路有线接入网的情况与电信的接入通信网相似,铁道部基本建成可覆盖全国大中城市的铁路互联网,它是由铁路部门依托于基础铁路电信网。铁路通信的无线接入部分目前仅有的是无线列调系统,它完成车站值班员与进入其管辖区段的列车车长以及列车司机之间的通话。 铁路接入网系统能为铁路各专业的远程监控系统和各单位信息管理系统提供2M、64K数据、ISDN、自动电话和音频等主要业务。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组网方式灵活,保证了铁路现代通信的高可靠性要求;二是在电路和接口配置上可以根据铁路每站业务的不同而做到按需配置,在同类业务可以在OLT处做到交叉整合向上一级传输,节约电路和投资;在自动电话业务中以V5接口提供高集成比用户接入,为铁路及铁通在自动电话业务需求上有足够的支持且投资较

孙强㊣光接入网技术及其应用

孙强㊣光接入网技术及其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目前所应用的各种光纤接入基本原理和主要新技术,注重物理概念和理论的阐述,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实用性强。 本书分10章,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有:接入网概论、主流的接入网技术、光接入技术、光接入网、有源光网络、无源光网络、CATV和HFC接入技术、光接入网网管技术、全光网和光接入网名词术语。 本书在内容上力求理论上的系统性和技术上的新颖性、实用性,内容新颖,图文并茂,可作为通信类专业的大学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光纤接入技术的科研与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接入网概论 1.1 接入网简介 1.2 接入网定义 1.2.1 接入网的位置 1.2.2 接入网的接口 1.2.3 接入网的功能模型 1.2.4 接入网的层次布局 1.3 接入网的发展历史 1.3.1 从运营者的角度看接入网的发展历史 1.3.2 从技术角度看接入网发展历史 1.4 我国接入网市场的现状 1.4.1 我国接入网市场概况 1.4.2 接入网市场特点 1.4.3 接入网市场的背景和技术 1.4.4 接入市场的国际形式 1.5 接入网发展框架 1.6 接入网提供的综合接入业务 第2章主流的接入网技术 2.1 接入网的分类 2.2 有线接入网 2.2.1 铜线接入网 2.2.2 光纤接入网 2.2.3 混合光纤/同轴电缆(HFC)接入网 2.3 无线接入网 2.3.1 固定终端接入 2.3.2 移动终端接入

2.4 有线无线综合接入网 第3章光接入技术 3.1 光纤通信简介 3.1.1 光纤通信的概念 3.1.2 光纤通信使用的频段 3.1.3 光纤通信的优点 3.2 光纤通信系统 3.2.1 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3.2.2 光纤通信系统的应用 3.3 光接入网中的调制方式 3.3.1 QAM调制 3.3.2 CAP调制 3.3.3 DMT调制 3.3.4 QPSK调制 3.4 光接入网中的复用方式 3.4.1 波分复用(WDM)技术 3.4.2 频分复用(FDM)技术 3.4.3 副载波复用(SCM)技术 3.4.4 时分复用(TDM)技术 3.4.5 空分复用(SDM)技术 3.4.6 光码分复用(OCDM)技术 第4章光接入网 4.1 光接入网的概念 4.2 光接入网的参考模型 4.2.1 系统接入方式 4.2.2 参考配置 4.2.3 应用类型 4.2.4 业务支持能力 4.2.5 配置结构的选择 4.3 光接入网的拓扑结构 4.3.1 接入网的拓扑结构 4.3.2 接入网的网络拓扑结构特点 4.3.3 光接入网的网络拓扑结构 4.4 光接入网的网络性能和生存性 4.4.1 光纤接入网中点到点结构的保护4.4.2 光纤接入网中自愈环结构的保护第5章有源光网络 5.1 有源光网络的概念 5.2 半导体光源 5.2.1 半导体激光器 5.2.2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光源 5.3 光电检测器 5.3.1 概述 5.3.2 光电检测器的物理原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