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上海话动词重叠式加补语的语法化考察

上海话动词重叠式加补语的语法化考察

上海话动词重叠式加补语的语法化考察
上海话动词重叠式加补语的语法化考察

动词重叠

“动词+名词”中的动词重叠情况及其进入“把字句”的条件限制 一、动词重叠 谈到动词重叠,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哪些动词可以重叠,哪些动词不能重叠,即动词重叠的条件限制是什么,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动词表示的动作是可以反复进行的,表示的动作是动作者主观上可以控制的。这其中单音节动词重叠的较多,而且多是主体能控制的动作动词。非动作动词(是、为),存现动词(在、具有),心理动词(希望、爱),能愿动词(要、愿望),趋向动词(上、上来),有结果意义的动词(看见、到)一般不能重叠,本文以主体能控制的单音节动词为例来说明问题。 二、动词重叠的形式 关于什么是动词重叠,各语法学家的看法并不一致,主要有三种意见“第一,仅限于AA 式,包括ABAB式(李人鉴1964);第二,包括AA、A一A、A了A、A了一A四种(范方连1964)刘月华(1984);第三,除了AA、A一A、A了A,A了一A外,还包括A着A 和AABB六种常敬宇(1996)李宇明(1996)” ①本文的重点不是讨论什么形式才算是动词重叠,所以我们对上面的问题暂置不论,但是从上面可以看出,不管语法学家怎么争论,他们是对于vv是典型的动词重叠式是没有疑义的,本文就是要以可重叠的单音节动词(v)的重叠式(vv)为研究说明的对象的。 三、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 朱德熙先生说“我们认为,动词重叠的基本意义是减少动量,并非单指动作的轻重,也不是指动作反复次数的多少” ②杨平说“动词重叠式的基本意义是减少动量,包括动作时间的长短、次数的多少、力量的轻重、社会价值的高低等” ③谈到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学术界的看法也不一致,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表示动作反复多次(王还,祝敏彻);第二,表示动作轻微,量少(王力,丁声树);第三,表尝试的意义(赵元任,吕叔湘);第四,表示委婉的语气;第五,表示轻松、随便的意味(赵新);第六,刘月华同志认为:动词重叠的基本语法意义是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短或进行的次数少,而像上面的一些看法即认为动词重叠有时有尝试义,有时有轻松、悠闲的意味,有时表示委婉的语气。这些都是在不同的情况下动词重叠所具有的与其基本语法意义相联系的不同功能的表达。上面的关于动词重叠意义的六种观点指的是包括v一v,v了一v,v了v在内的动词重叠的意义而不仅仅是(v)的重叠式(vv)的意义。本文在独立思考并在参考以上观点的基础上认为:(v)的重叠式(vv )主要表达的是一种轻松、随便的意味,并认为:可重叠的单音节动词在与不同的名词组合时有时可说有时不可说的主要原因在于动词重叠的这种轻松、随便的意味和与之组合的名词的语义特征有时相容有时排斥的缘故。下面将举例具体说明。 1、买买东西——买买东西 ※买房子——买买房子 ※买车——买买车 穿穿线——穿穿线 ※穿衣服——穿穿衣服 生生豆芽——生生豆芽 ※生孩子——生生孩子 我们可以说:买买东西,穿穿线,生生豆芽,但是却不能说:买买房子,买买车,穿穿衣服,生生孩子。什么原因呢,这和动词重叠后的意义有关,动词重叠后表示一种轻松、随便的意味,而买房子,买车都是人生活中的大事,一般情况下要花费人生的大部分积蓄,不是件随便轻松的事情;再说穿衣,自从人类有了文明以后,穿衣就具有了某种文化内涵在里面,在任何公共场合,穿衣都是必须的最基本的礼貌要求,是件相当严肃的事情,我们只在童话中看到过不穿衣服的皇帝在公共场合露面(安徒生《皇帝的新装》),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决然不会发生这样的事的。所以穿衣对我们来讲是必须的而不是随随便便的事情;生育对整个人类来说是物种繁衍所必须的,而对于母亲来说生育的过程是十分艰辛和痛苦的,绝不是件轻松随便的事情。所以上面所述都与轻松、随便的意味不符,也就不能用动词重叠式,相对来讲,买东西,穿线,生豆芽则是日常生活中很轻松随便的事情了。 2 、一般情况下我们是可以说:吃吃饭,喝喝水,睡睡觉的,也许有人要问,同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为什么上面的动词不能重叠而吃饭,喝水,睡觉,就可以重叠使用呢?人不能不吃饭,不能不喝水,也不能不睡觉,这不也是很严肃的话题吗?其实它们和上面的买房子,穿衣服,生孩子是不一样的。因为,吃饭,喝水,睡觉的一次性动量可多可少,吃一次饭可多吃也可少吃,喝一次水可多喝可少喝,睡一次觉可时间长也可时间短,这种可控制的因素本身就含有一种随便的语气在里面。而相对来讲,买房子,穿衣服,生孩子,则不可分,动作只能一次性完成:买房子就要一次性买完而不能今天买一点明天买一点;穿衣服也只能一次性穿好而不能一次穿一半;生育孩子更是如此,只能一次性的完成。这种强迫的意味和一次性完成而无重复可能的限制也决定了它们不能和轻松、随便的重叠词联合使用。 从另一个角度讲,吃喝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有一种文化内涵包蕴在里面。去饭馆吃吃饭,去茶座喝喝茶不是一定饿了,渴了才去的,而是已经成为放松、休闲、随便的代名词,这也是它们之所以能重叠的原因。所以二者是不同的。 3、还有一些词

语法——并列句和状语从句

第12讲并列句和状语从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用连在一起构成的句子叫做并列句,其基本结构是“+并列连词+简单句”。并列连词有:and, but, or, so等。状语从句是在句子中起副词作用的句子。根据状语从句在句中不同的作用可分为:时间、地点、原因、目的、结果、条件、方式、让步和比较状语从句。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在语法填空中通常以无提示词的方式进行考查,在短文改错中主要考查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的误用。并列句和状语从句的考点如下: 核心考点01考查并列连词 并列连词是用来连接两个或多个并列的词、短语或句子的词,主要表示并列、选择、转折、因果等关系。并列连词在句子中位置比较固定,必须位于所连接的并列单位之间;两个并列连词不能并用。 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 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有and, both...and...,not only...but also...,neither...nor...等。 2.表示选择关系的连词 表示选择关系的连词有or, either...or...等。 3.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有but, yet, while等。 4.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有for,so。 We listened eagerly, for he brought news of our families. 作并列连词的用法

when除了作从属连词,引导时间状语从句外,还可作并列连词,其意义为“这时,那时”,相当于and at this/that time。常用于下列句式: ①sb. was doing sth. when... ②sb. was about to/going to do sth. when... ③sb. was on the point of doing sth. when... ④sb. had just done sth. when...。如: We were having a meeting when someone broke in. 我们正在开会,这时有人闯了进来。 作并列连词的用法 while除了作从属连词,引导时间状语从句外,也可作并列连词,意为“而, 却”,表示对比。如: He likes pop music, while I am fond of folk music. 他喜欢流行音乐, 而我喜欢民间音乐。 I like playing the piano while my sister likes playing the violin. 我喜欢弹钢琴,而我妹妹喜欢拉小提琴。 典例分析1 (2017 北京卷)—Peter, please send us postcards_________ we’ll know where you have visited. —No problem. 【解析】句意:——彼得, 请给我们邮寄明信片, 这样我们就能知道你参观过哪些地方。——没问题。根据句意可知,第一句中前后两个分句为因果关系, 所以填so。 【答案】so 典例分析2 He is a shy man, _________he is not afraid of anything or anyone. 【解析】句意:他是一个腼腆的人,但是他不惧怕任何人和任何事。根据前后句意可知,这里需要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答案】but 典例分析3 You have to move out of the way_________ the truck cannot get past you.? 【解析】句意:你得让让路,不然卡车过不去。根据句子结构和句意可知,空格处应该用or,表示一个否定的条件,意为“不然的话”。 【答案】or

动词重叠形式的意义

内容摘要:动词重叠是汉语中极富特色的语法形式,无论动词重叠的范围还是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一向都是语法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动词动词重叠语法意义语法形式 重叠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动词的重叠是汉语中特有的语言现象,具有丰富的表义作用、语法功能和表现形式,充分地表现了汉语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对动词重叠这一语法现象的研究,对于我们全面准确地把握汉语的本质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 动词重叠的形式 1、A——AA式 尝尝玩玩问问想想走走看看听听坐坐谈谈 2、A一A式 ^ 写一写歇一歇看一看听一听坐一坐想一想 玩一玩搁一搁评一评劝一劝找一找转一转 3、A了A式 看了看坐了坐歇了歇揉了揉想了想算了算 找了找转了转提了提谈了谈笑了笑指了指 4、A了一A式、A了几A式 摆了一摆摸了一摸侃了一侃说了一说挑了一挑 哼了两哼拜了两拜摆了两摆 5、A他一A式、A了几A式 笑他一笑试他一试赌他一赌等他一等 ) 6、A不A式

看不看赌不赌试不试留不留走不走抄不抄 7、A着A着式 说着说着想着想着数着数着看着看着听着听着 8、A来A去式 数来数去说来说去想来想去看来看去转来转去 9、ABAB式 打听打听解释解释唠叨唠叨照顾照顾准备准备 交待交待整理整理讨论讨论比划比划指点指点 10、AAB式 ) 帮帮忙点点头散散步洗洗澡下下棋打打球 算算帐看看报过过瘾拉拉票诉诉苦窜窜门 11、A一AB式 赶一赶面记一记帐通一通风浇一浇水干一干活 12、A了AB式 下了下棋点了点头挤了挤眼咬了咬牙撇了撇嘴 摇了摇头理了理发浇了浇水散了散步算了算帐 13、AABB式 打打闹闹说说笑笑蹦蹦跳跳比比画画躲躲藏藏摇摇摆摆 拉拉扯扯来来往往走走停停进进出出哼哼唧唧嘀嘀咕咕 ¥ 以上所列举的13种形式中, 1到8属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 9到13中有双音节单纯动词的重叠形式,如嘀嘀咕咕、吆吆喝喝、唠唠叨叨等;

简单趋向补语“去”和“来”试讲教案

教案 简单趋向补语“来”和“去”的用法 说课人:许娇试讲人:陈迪 一、课型:初级汉语语法精讲课 二、使用教材:新实用汉语课本 三、教学对象:初级阶段留学生 四、教学内容:学会用动态助词“了”,并熟练应用于交际。 五、教学目标: 1.让学生熟练掌握什么时候用动态助词“了”进行交际。 2.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动态助词“了”在句子中的位置。 3.通过讲练,会用“了”谈论做过的事情。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了”在句中的位置及“表完成“的用法。 七、教学方式:讲练结合、互动形式的小组活动。 八、教学时间:10分钟 九、教具:PPT、卡片、仿真花 十、教学步骤: (一)复习与导入(1 min.) 老师:同学们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大家周末都去哪儿了? 小瑞,你周末去哪儿了 小瑞:我周末去公园了 老师:小瑞周末去公园了(板书) 我们还可以说:小瑞周末到公园去了(板书) 娇娇,你今天几点来教室的? 娇娇:我今天8点来教室的。 老师:娇今天8点来教室的(板书) 我们也可以说:娇今天8点到教室来的(板书) 老师:同学们,这里的“来”和“去”是我们上一节课学的内容,我们学了“来”和“去”的用法,他们经常作谓语,表示方向。大家有没有发现下面一行的“来”

和“去”,和我们上一节课学的有什么不一样呢?它们还是作谓语吗?那么带着这样一个问题让我们开始今天新的课程。简单趋向补语“来”和“去” (二)讲解简单趋向补语“来”在句中的位置及其含义(3 min.) 1.ppt动态过程图示 老师问:小黄在说什么?学生回答:小绿过来了接着就显示小绿从远处滑到小黄身旁的动态过程(教师:对,小绿过来了) (以这样的方式展示“小绿拿来了一支笔”“小绿送来了一朵花”“小绿带来了一本书”) 2. 让学生发现“来”在句中的位置,以及“来”所表示的含义 ( ppt上汇总了以上四句话) 教师:大家来看,这些句子里,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把“来”都放在哪儿呢? 学生:放在动词后面 ( ppt上接着列出公式(V+来)) 教师:很好,那来放在动词后面表示什么呢? 学生:不知道 教师:那让我们来看下一张动态图 教师:大家有没有发现,小绿离小黄越来越近了呢,所以“来”表示什么呢? 学生:表示向某人靠近 教师:对,“来”表示靠近说话人(ppt展示“来”的含义) 3.游戏(传东西) 教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有谁愿意帮我? (瑞站到讲台背向大家) 教师:这是什么? 学生们:笔 教师:现在大家一个一个地传这个,当瑞说停的时候,才可以停 (瑞喊停,笔落在了小a手上) 教师:小a,你要听小瑞的话,做动作

并列结构

并列结构 6. The three volumes of memoirs by Wole Soyinka begin with his childhood in a Nigerian village and culminate with his years at the University of Ibadan, one of the best universities in West Africa.(OG1) A. begin with his childhood in a Nigerian village and culminate B. that begin with his childhood in a Nigerian village and culminate C. have begun with his childhood in a Nigerian village and culminating D. beginning with his childhood in a Nigerian village and culminating E. are begun as a child in a Nigerian village and culminate 9. A review of the composer’s new symphony called it confusing because of its unusual structure, and its melodious final movement makes it elegant.(OG1) A. structure, and its melodious final movement makes it elegant B. structure, although elegant by having its melodious final movement C. structure, and it is elegant with its melodious final movement D. structure while having a melodious final movement that made it elegant E. structure but elegant because of its melodious final movement 14. Acquaintances of Alexei have commented that he is at once annoying because of his unpredictability but his imagination is still a delight.(OG1) A. but his imagination is still a delight B. although he is delightfully imaginative C. and he is delightful in his imagination too D. while being imaginative and they are delighted E. and delightful because of his imagination 1. Confident that she was fully prepared, Ellen decided to spend the night before the recital reading and relaxing but not to be practicing. (OG2) (A) but not to be practicing (B) and not for practicing (C) more than to practice (D) rather than practicing (E) rather than having practiced 6. Leslie Marmon Silko has said that her writing, which was powerfully influenced by storytellers in her family but that the landscape of her childhood also shaped her vision and provided stories. (OG2) (A) her writing, which was powerfully influenced by storytellers in her family (B) her writing, powerfully influenced by family storytellers (C) family storytellers powerfully influenced her writing (D) storytellers in the family being powerful influences on her writing (E) powerfully influential in her writing was family storytellers 11. The survival of many species of marine life may depend on both the enforcement of

把字句中的动词重叠

论把字句中的动词重叠 徐艳平 (衢州学院中文系,浙江衢州324000) 摘要:把字句中的动词重叠是句子层面的问题,其动词能否重叠并不完全取决于句中的核心动词,也会受句式和其它成分的制约。整体来看,把字句动词重叠后表现出这样的特点:较强的劳作性、宾语为受事宾语、排斥给予、索取类动词、明确的目的性。 关键词:动词重叠把字句句子层面特点 一、问题的提出 陆俭明先生曾在《90年代现代汉语法研究的发展趋势》(1990)一文中列举了两组把字动词重叠句: (1)甲把马刷刷! 把衣服洗洗! 把文章改改! 把酒热热! 把房子修修! 把白薯煮煮! 把作业收收! 把报纸看看! 把裙子熨熨! 把黑板擦擦! 把面包烤烤! 把书念念! 把被子晒晒!把桌子挪挪!把车锁换换!(2)乙*把马骑骑! *把衣服买买! *把文章写写! *把酒喝喝! *把房子盖盖! *把白薯运运! *把作业交交! *把报纸借借! *把裙子穿穿! *把黑板扛扛! *把面包吃吃! *把书还还!*把被子卖卖!*把桌子送送!*把车锁拆拆! 同样是“把”字祈使句,甲、乙两组句子的基本格局相同,但甲组句能说,乙组句不能说。为什么?自陆俭明先生提出把字句中的动词重叠问题以来,这一问题得到语法学界的高度重视,不少学者都在论文或著作中把它作为尚待解决的重要语法问题来对待,也有人试着对这一问题进行解释。 高平平(1999)从语用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凡是能表示一定动作行为的并能够持续、重复的动词都可以重叠;反之,凡表示非动作行为、不能持续重复的动词或表示一定量的动词,一般不能重叠使用。”姜守旸(2000)从受事宾语的处置结果明确与否进行了解释。于洪亚(2008)认为把字句动词重叠的限制条件是:“1、‘把’后的名词必须是与动词组合的能够单说的自由语素,2、名词与重叠动词组合后要能产生某种预期的结果,或者至少要发生某种变化。”他们的解释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却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原因就在于以往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仅仅是针对动词或宾语进行探讨,都是从某一特定角度着手的,而忽略了句式的影响和制约,缺乏全局的研究思路。正像周国光先生(1999)在提到把字句中的动词重叠问题时所说的:“两组句子中的动词都是重叠形式,但是有的可以重叠,有的不能重叠。为什么?是否与动词的语义特征有关?如果有关,那么决定能否重叠的语义特征是什么?就目前的研究来说,还没有提取出相应的语义特征给以比较满意的解释。” 二、把字句中的动词重叠是句子层面的问题 我们认为,一个句子能否成立并不仅仅取决于其核心动词,也会受到句式或其他因素的

汉语补语语法知识

汉语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等。 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 构成 补语主要由谓语性词语、数量短语和介词短语充当。 ①谓语性词语作补语 形容词:好低高紧熟快早干净清楚 动词:写改听学拿推抹看走听 主谓短语:高兴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气得脸都白了 述宾短语:急得想哭说得没有分寸 述补短语:痛得昏了过去乱得睡不着 联合短语:长得又精干又潇洒累得筋疲力尽 状中短语:起得很早窜得比天还高 连谓短语:他气得流着眼泪跑了出来羞得转身就跑 兼语短语:奇怪得令人无法捉摸忙得使人喘不过气来 比况短语:痛得钻心一般急得热锅上的蚂蚁似的 ②数量短语作补语 看了三遍成立五年走了一趟看了两眼住了半个月 ③介词短语作补语 出生在上海钻到衣领里写于20年代初期始于上个世纪 语义类型 补语可以用来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状态、趋向、数量、时间、处所、可能性或者说明性状的程度、状态等。 ①结果补语 结果补语表示述语的结果。 结果补语主要由形容词来充当,也可由少数单音节动词来充当。 结果补语与述语之间不加“得”。 例如: 写错变好压低抬高抓紧煮熟哭肿踢坏做完洗干净说清楚 说完改成听懂学会拿走推倒抹掉打死拉住撞翻叫醒 结果补语与述语结合得比较紧密,其间不能加入别的成分。结果补语后面可以带动词助词“了”和“过”,也可以带宾语。 例如: 抓紧时间压低标准抬高价格哭肿了眼睛踢坏了足球洗干净衣服 叫醒他抹掉痕迹推倒了围墙写完了作文拿走了工资学会了上网

②趋向补语 趋向补语表示事物运动的方向,主要由趋向动词“来”、“去”、“出”、“上”、“下”、“回”、“上来”、“出来”、“回来”、“上去”、“下去”等充当。趋向补语和中心语之间不加“得”。例如:走进流进取回跑回送来拿来交上贴上脱下换下 走出去跑进来拿出来蹲下来爬起来扔过去缩回去坚持下去 由趋向动词“来”、“去”作补语的格式里,宾语可以放在述补短语之后,也可以放在述补短语之间。例如“送来两本杂志”可以改为“送两本杂志来”。但宾语是表示处所的,只能放在“来”、“去”之前,“进”、“出”、“上”、“下”、“回”、“过”之后,例如“进门来”、“回家去”、“跑回家”、“走进里屋”。 有时趋向动词并不表示动作的真正趋向,而是趋向动词的引申用法。例如: 夜晚久久地平静不下来了。 他慢慢变得坚强起来。 动词“了”一般加在补语后面、宾语前面,例如: 他匆忙走进了办公室。 “了”也可以出现在补语之前,这时述语后面就不再出现宾语,例如: 叫声使楼道里过往的人聚了过来。 周围的人都“轰”地笑了起来。 ③可能补语 可能的补语表示能怎么样或不能怎么样。 可能补语主要有两种表示方法: Ⅰ在述语和结果补语之间加入“得”或“不”,表示动作的结果、趋向可能或不可能出现。例如: 写得(不)完听得(不)懂出得(不)去 解决得(不)好看得(不)清楚 Ⅱ“得”或“不得”用在述语之后作补语,表示结果可能实现或不能实现。例如: 去得(去不得)吃得(吃不得)认得(认不得) 丢不得去不得大意不得耽误不得 此外,“得了(liǎo)”或“不了(liǎo)”也可以用在述语后面作补语。例如: 走得了(走不了)办得了(办不了)决定得了 ④数量补语 数量补语表示述语动作行为的数量。 数量补语可由表动量的数量短语来充当,表示动作发生的次数。例如: 看了两眼说过三遍来过三次打了一下 数量补语还可以由表示时量的数量短语来充当,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例如: 等了三年来了一个月忧郁了半天坐了三分钟 ⑤状态补语 状态补语表示由于动作或性状而呈现出来的状态。述语和补语之间一般加助词“得”。例如: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形式语法_语义_语用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形式语法、语义、语用研究 李萌 导师姓名职称: 李敬国 副教授 专 业 名 称: 汉语言文字学 研究方向:现代汉语 论文答辩日期: 2010年5月 学位授予日期:2010年6月 答辩委员会主席: 评 阅 人: 二○一○年五月

硕士学位论文 M.D. Thesis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形式语法、语义、语用研究 Research on Grammar,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of the Verbal Reduplication in Modern Chinese 李萌 Li Meng 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 Literature and History College of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二○一○年四月

摘要 动词重叠作为现代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很早就引起了语法学家们的重视。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降,许多专家学者就开始发表论文对动词重叠式进行讨论,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文以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为指导,选取历年关于动词重叠问题研究的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在整理动词重叠研究的成果的同时,对先贤们各种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得出较为合理的结论。 本文首先对现代汉语动词重叠研究的历史进行了回顾。第二、三、四、五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语法、语义和语用的角度对现代汉语动词重叠的形式、性质、范围、条件、意义、语用功能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初步得出如下结论:首先,动词重叠式属于构形法,是汉语中狭义的形态变化。其形式丰富多样,且与其原式相比表现出独特的句法特点。 第二,本文通对双音节动词的构词语素的性质进行归纳,分析了可重叠双音节动词的内部结构特点;并对可重叠动词的性质、理性意义、色彩意义等特征进行了论析。最后,本文总结了动词重叠后的语音变化。 第三,本文对以往关于动词重叠式语法意义的各种观点进行了梳理。我们认为动词重叠是汉语中调整动词所表达的量的手段。随后,本文对动词重叠的语义指向进行了描写。 第四,动词重叠在具体的语言运用中,表达出丰富多彩的引申语法意义。但其使用受到了诸多语用条件的制约。 最后,本文简要阐述了动词重叠研究的新动向,并指出了本文的不足与缺陷。 关键词动词重叠式语法意义语义特征语义指向语用制约

语法 并列句和状语从句

第12讲并列句和状语从句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用并列连词连在一起构成的句子叫做并列句,其基本结构是“简单句+并列连词+简单句”。并列连词有:and, but, or, so等。状语从句是在句子中起副词作用的句子。根据状语从句在句中不同的作用可分为:时间、地点、原因、目的、结果、条件、方式、让步和比较状语从句。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在语法填空中通常以无提示词的方式进行考查,在短文改错中主要考查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的误用。并列句和状语从句的考点如下: 核心考点01 考查并列连词 并列连词是用来连接两个或多个并列的词、短语或句子的词,主要表示并列、选择、转折、因果等关系。并列连词在句子中位置比较固定,必须位于所连接的并列单位之间;两个并列连词不能并用。 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 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有and, both...and...,not only...but also...,neither...nor...等。 2.表示选择关系的连词 表示选择关系的连词有or, either...or...等。 3.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有but, yet, while等。 4.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有for,so。 We listened eagerly, for he brought news of our families. 5.when作并列连词的用法 when除了作从属连词,引导时间状语从句外,还可作并列连词,其意义为“这时,那时”,相当于and at this/that time。常用于下列句式: ①sb. was doing sth. when... ②sb. was about to/going to do sth. when... ③sb. was on the point of doing sth. when... ④sb. had just done sth. when...。如: We were having a meeting when someone broke in. 我们正在开会,这时有人闯了进来。 6.while作并列连词的用法 while除了作从属连词,引导时间状语从句外,也可作并列连词,意为“而, 却”,表示对比。如: He likes pop music, while I am fond of folk music. 他喜欢流行音乐, 而我喜欢民间音乐。 I like playing the piano while my sister likes playing the violin.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探析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探析 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陈素玲学号:04101204 指导老师:杨丽忠 摘要:动词重叠是汉语中极富特色的语法形式,无论动词重叠的范围还是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一向都是语法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动词重叠的形式和语义条件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分析,并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分析了动词重叠式的各种语法意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动词动词重叠语法形式语法意义 重叠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动词的重叠是汉语中特有的语言现象,具有丰富的表义作用、语法功能和表现形式,充分地表现了汉语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对动词重叠这一语法现象的研究,对于我们全面准确地把握汉语的本质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 动词重叠的研究起步比较早,至今涉及和专门论述它的论著和论文数以百计,可谓取得了丰硕的成果。50年代起一些学者在介绍动词重叠的同时开始涉及到重叠后所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60年代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70年代末以来又相继发表了一系列专门探讨动词重叠的文章,专家们就动词重叠的范围、意义、语用功能等问题进行了充分深入的探讨。90年代末以来对动词重叠的一种特殊形式——AABB式的关注,以及近来结合方言的研究都使动词重叠研究的脚步更加沉稳有力,使动词重叠的语法规律更趋明朗。 对动词重叠语法意义的研究,黎锦熙最早指出:一种动作方开始与继续地进行,又表快完成之趋势,可用重叠法。王力先生认为重叠是动作本身含有的某种性质,并概括为“短时貌”。他把“短时”解释为“说话人所想象的时间”,这是很有指导意义的。吕叔湘承认动词重叠式是动词变化形式,并总结为“短时态(尝试态)”,这同王力的观点具有一致性。俞敏较早指出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属于“量”的范畴,朱德熙进一步将“量”分为动量和时量,认为动词重叠表示时量短或动量小。邢福义则提出“短暂性摆动”的见解。朱景松也同意这一观点,他强调“量”的心理因素,使“轻量说”的解释更为合理。此外,还有“稍微一下”(丁声树)、“少量”(范方莲)、“轻微体”(张静)、“量或尝试”(王还)、“加强、减弱、加繁动作”(何融)、“不定量”(李人鉴)、“强度体”(龙果夫)等看法。本文将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对动词重叠

2018考研英语语法长难句之并列结构(例句版)

2018考研英语语法长难句之并列结构 (例句版) 语法长难句,对于任何一个认真准备考研英语的考生而言,都不会是陌生的词。那么经常出现在考研英语中的长难句大概都有哪些结构呢?总的来说,考研英语中的语法长难句类型包含如下:隔离结构、并列结构、同位语从句、后置定语、状语从句、标语从句、插入语、比较结构、强调和倒装等。今天,就来带领大家来看一下那些在考研英语中出现的长难句结构---并列结构。 并列结构,顾名思义,并列结构就是将性质相同,内容相似,结构相似,无先后顺序,无因果关系的成分或者句子的并列的结构。因其成分为并列出现,故被称为并列结构。在英语句子中,经常出现“and,but,as well as,or,or else,both...and,neither...nor,either...or,not only...but(also),as...as”等,将两个性质对等或是结构对等的部分连接成并列结构。无论是在做阅读理解还是翻译模块时,平行结构的作用还是比较大的:考生可以根据出现的平行结构来推断出与其对等的部分,进而可以通过对已知部分的理解,来推断出对等部分的含义,最终达到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例如:And one leading authority says that these intensely powerful mental events can be not only harnessed but actually brought under conscious control, to help us sleep and feel better. 在个句子中,句子的主干为:one leading authority says that+宾语从句;而在这个宾语从句“these intensely powerful mental events can be not only harnessed but actually brought under conscious control, to help us sleep and feel better.”,我么可以看到not only...but(also)..结构,很明显,宾语从句中包含着一个并列结构;而并列的两部分为harnessed 和brought under conscious control;“to help us sleep and feel better”是状语成分。那么这个句子在进行翻译时,就要考虑到这个平行结构的处理:而一名顶级权威认为,这些极其强烈的大脑活动不仅可以被抑制,实际上还可以受到意识的控制,进而帮助我们睡得更香,是我们感觉更好。 同时,在2015年的考研英语题目中,有一道题目是词义考查题目:24.The word “moola”(Para. 4) most probably means . [A]skills [B]energy [C]earnings [D]nutrition 定位到文中第四段的句子,我们就可以很轻松的选出答案:“The bargain is very pure: Employee puts in hours of physical or mental labor and employee draws out life-sustaining moola.”。根据and前后的关系puts in hours of physical or mental labor和draws out life-sustaining moola,就可以推断出“几个小时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投入”就可以“获得维持生活的工资”。 通过长难句中的平行结构给各位考生展示了“对付”平行结构的方法,希望考生可以在之后的复习过程中,对于这类结构多加留意和用心,并能投入到长难句的复习当中。 其实看看凯程考研怎么样,最简单的一个办法,看看他们有没有成功的学生,最直观的办法是到凯程网站,上面有大量学员经验谈视频,这些都是凯程扎扎实实的辅导案例,其他机构网站几乎没有考上学生的视频,这就是凯程和其他机构的优势,凯程是扎实辅导、严格管理、规范教学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 辨别凯程和其他机构谁靠谱的办法。 第一招:看经验谈视频,凯程网站有经验谈视频,其他机构没有。

新HSK语法-趋向补语

1.简单趋向补语 V + 来/去 V + 上/ 下/ 进/ 出/ 回/ 过/ 起 2.复合趋向补语 V + 上来/ 上去/ 下来/ 下去/ 进来/ 进去/ 出来/ 出去/ 回来/ 回去/ 过来/ 过去/ 起来 3.宾语的位置 1)处所宾语要放在“来/去”的前面,其他宾语可前可后。 ????????. 朋友回我的去国了 ?????????. 去朋友下楼跑 2)离合词的名词部分常在“来/去”前。 下雨 --→下起雨来 聊天 --→聊起天来 4.复合趋向补语的抽象意义 V + 上去:1)说话人是下级。Ex:我的作业交上去了。 2)表示加在某个地方。Ex:我把画挂上去了。 V + 下来:1)说话人是上级。Ex:老师把我的作业发下来了。 2)动作从过去持续。Ex:虽然有很多困难,但是他还是坚持下来了。 3)状态从强变弱。Ex:天渐渐暗下来了。/教室里安静下来了。 4)固定。Ex:红灯亮了,车都停了下来。 V + 下去:1)动作或状态的持续。Ex:我很想在中国一直住下去。 V + 出来:1)表示事物从无到有,从不清楚到清楚。 (写出来/画出来/弄出来/研究出来/整理出来/设计出来/想出来) Ex:有什么想法你说出来。 快把资料整理出来。 2)表示通过动作识别,分辨人或物。(听出来/看出来/认出来) Ex:你今天太漂亮了,我都没认出来。

V + 过来: 1)表示人或事物从不好的,不正常的状态回到好的,正常的状态。 (回复过来/明白过来/抢救过来/醒过来/改过来/活过来/反应过来) Ex :他说了半天我才明白过来。 经过3个小时,医生终于把他抢救过来了。 2)表示因为数量很多所以没有能力完成。 Ex :工作太多,我一个人忙不过来。 V + 过去: 1)表示从好的,正常的状态到不好的,不正常的状态。 Ex :他看恐怖片晕过去了。 V + 起来: 1)表示动作开始并继续。Ex :天气暖和起来。 他来了,晚会马上热闹起来。 音乐开了,大家跳起舞来。 2)回忆起忘记的事情。 Ex:我想起来了,他是我以前的同事。 3)~的时候。Ex:他笑起来很漂亮。 这个办法听起来不错。 4)事物从分散到集中。Ex:把桌子上的书收起来吧。 测试: 找出下面句子里错误的一部分。 1.大家劝了他半天,他才安静下去,但是我看他的样子,就知道这事还没完。 2.年轻的时候我满腔热情,一心想要做一番大事,可是人到暮年,忽然对什么都淡了,希望 生活就这样平静下来,不要再有任何波折。 3.很多事情说下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4.买了车以后,我的腿也“变长”了,想去什么地方就去,看到好地方也可以马上停过去玩 一会儿。

动词重叠的形式及相关问题研究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1月 Jour nal of Q iqihar U niversity(Phi&Soc Sci) January.2005 [收稿日期]2004-10-12 [作者简介]张晓涛(1971-)男,黑龙江海伦人,哈尔滨师范大学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动词重叠的形式及相关问题研究 张晓涛 (哈尔滨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关键词]动词;重叠;形式 [摘 要]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指出动词重叠并不是动量组合,它与动量补语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时也分析了造成人们对动词重叠形式认识差异的原因:从客观上说,由于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词和短语的界限不很清楚,动词重叠后,究竟是词还是短语没有明显的标记,造成分辨上的困难;从主观上讲,人们所持的标准不同而导致认识上的不同。最后,在进行了比较分析后,将动词重叠划分为十种类型。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38(2005)01-0088-03 The Type of Verb Repetition and Problems Related to This Phenomenon ZHANG Xiao tao (Harbin Normal U niversity,Harbin 150080,China) Key words:verb;repetition;type Abstract:T 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Verb Repetition is very different from complement of quantity of the ac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com parison.In addition,it finds out the reason w hy people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of the type of Verb Repetition,w hich are objective and subjetive aspects.Verb Repetition is divided into ten dif ferent kinds after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一、对动词重叠的定性 现代汉语动词常常可以重叠使用,这是一种重要的语法现象。但动词重叠式究竟是什么?是动词的变形形态还是动量组合?至今在学术界还有分歧,这种认识上的不一致将直接影响到对动词重叠式类别的确定,因此在研究动词重叠的形式之前,有必要对动词重叠的性质加以分析。 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动词重叠是一种动量组合:范方莲通过与动量组合的比较后得出结论: 所谓动词重叠实际上只是动量组合的一种形式,不是另外一种语法格式 。毛修敬也主张是动补结构,与范文所不同的只是认为这种重叠表示的语法意义不是 量 ,而是 动程 ,这个动程体现着量。而黎锦熙、刘世儒两位先生则认为: 一般都把重叠法归入 形态学 ,其实,在汉语中,它是基本上应该归入 结构学 的,何以呢?因为重叠中的后一个词,实在是一种 动量 词的性质,它和它前面的词是一种 动副(副词) 的关系,可以说,动词的重叠法就是由这种 关系构成的一种 动副 型短语(词组或叫 动补 型) 。 确实,动量补语与动词重叠常常可以互换。比如, 看一下 、 研究一下 也可说成 看看 、 研究研究 ,意义和意味基本相同,因而人们往往将它们相比附,甚至有的说动词重叠的后一动词 跟专有的动量词没有什么两样 。其实,用这种类比法认为动词重叠就是一种动量组合的看法是不太可靠的。因为即使是 看一下 、 研究一下 这样的动量补语也不表示数量,而表示情态。 退一步讲,就算 看一下 、 研究一下 这样的动量补语表示 量 ,也不能推断 看看 、 研究研究 就是动量组合,因为表示 量 并不是动量短语所专有。 看来,以 量 作为标准来判定动词重叠就是动量组合的方法,有一定的片面性。 事实上,动量补语与动词重叠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试比较下面的两个句子: (1)他只看了一遍那本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