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经济地理学》期末考复习重点

《经济地理学》期末考复习重点

《经济地理学》期末考复习重点
《经济地理学》期末考复习重点

经济地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序论

1.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

(1)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从侧重于对区域内的单体企业(农场、工厂、商业点)的微观分析,变化到对区域内各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发展的分析。50年代以后研究区域尺度再从区域内转向区域之间,研究区域之间的发展问题。最后再发展到研究经济活动的全球化。

(2)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战后以来,作为经济地理学主要研究客体的企业组织,加速向着多部门、多区域、跨国经营和全球性经营发展。

(3)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

规范性分析:从某一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到

实证分分: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到

行为主义分析: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到

结构主义分析: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影响经济形成中所起的作用。

3古典区位论与现代区位论的区别(简答)

5.跨世纪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有哪些?(填空)

(1)人地关系的理论研究联合国里约热内卢会议发表的《21世纪议程》标志着在经济发展中人们更加注意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人们对发展经济和保护资源环境的关系的认识,已从本世纪上半叶的“环境决定论”,70年代罗马俱乐部的经济“零增长”以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思想,转移到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上来。

(2)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

(3)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①效率至上②威廉逊的倒“U”型曲线论③胡鞍钢主张两者兼顾但偏向于公平。

(4)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直接影响(技术、管理、产业关联)间接影响企业利益与区域利益之间并非完全重合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

6.区位:主要含义是某事物占有的场所;现代区位理论把区位定义为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7.区位理论:是关于人类活动所占有场所的理论。其基本内涵:一层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另一层是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

区位主体:指区位中占有其场所的事物。

8.区位条件:是区位(场所)所持有的属性或资质。区位条件因区位主体不同而不同,区位条件随时间而变化9.区位因子:又叫区位因素或区位力量,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为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时得到的利益,即费用的节约。(

与区位条件的区别:区位条件是由于场所不同而生产条件不同;区位因子则是对于生产者而言,由于场所不同表现出其生产费用或利益的差异。

区位因子的分类

10.试述劳动力因子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1)劳动力特色:对于需要大量劳动力供应的经济活动主体而言,有着多种多样的熟练劳动力的大城市将比劳动力质、量都受到制约的小城市和农村地带的区位更为有利。

(2)劳动力素质:经济活动对高素质的科技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大,高素质劳动力是不可多得的稀缺资源。能够获取高素质科技劳动力的区域,成为最适宜现代经济活动发展与布局的区域。

(3)劳动力成本:当工业企业从运费最小地点转移到劳动费最低地点,所增加的运费小于节约的劳动费时,则发生从运费指向到劳动指向。

(4)劳动力移动:由于很多人不希望远离故里去外地谋生,劳动力的空间移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从而也影响了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在空间上的分布。

11.分析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简答)

首先,市场规模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持续。经济活动无论是生产活动还是服务活动都要求达到一定规模,即所谓的需求门槛。达到需求门槛的规模后,经济活动才可能持续进行。

其次,市场规模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合理性。(1)生产规模的扩大将使得平均生产成本降低,达到内部规模经济。(2)多数不同的工厂、企业在同一空间地域内的集聚与联系,将会降低平均生产成本和产生经济效益,即实现外部规模经济。

再次,市场地域范围大小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类型与规模。尤其是传统商业活动中的零售业,不同的经营类型与规模对应于比较固定的市场地域的范围与规模。

12.分析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简答)

产业环境在经济活动区位选择中至关重要。随着社会化分工的发展,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脱离不开其它相关产业或部门的支持,也离不开生产要素尤其是高级生产要素的支持。构成产业环境的要素很多,产业集聚、基础设施、生产服务以及其它自然与人文环境等。

产业集聚,即供货和相关行业的发展水平,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主要有:

首先,产业间紧密合作的可能。

其次,“互补产品”的“需求拉动”作用。互补产品的地理集中可以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第三,有利于专门化服务设施和机构的发展,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第四,相关行业企业密集可以改善信息环境。

13、互补产品的定义

14.交通网的连接度和通达度的计算

(1)交通现象三要素:

交通网:连接站点的交通线,由点和线组成。线的“长、宽”。

交通流:人和物质的移动,具有方向性。

起终点流:仅考虑起点和终点的流动。

区间流:不管起点和终点在哪里,仅考虑通过某一区间的交通流。

地域条件:有关交通现象的产生原因、结果以及那些促进与制约交通发展的人口、产业状况等。

(2)交通网的分布与联系

交通网可以用密度与结构来表述。其中结构可以用连结度、通达性来表述。一般情况下,密度大、连结度高、通达度好的交通网络是完善的交通网络。

交通网的密度: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单位面积的运输线路的总长度。交通网密度大的地区,并不一定都是交通最为便利的地区,因还取决于交通网的结构。当然也必须考虑到运输线路的类型以及总通过能力的差异。

交通网的连接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通常用贝塔指数(Beta index )来表示。

贝塔指数:边的数量与顶点数量之比。

计算公式如下:

V E

式中: β——交通网的连结度;

E ——交通网中边的数量;

V ——交通网中顶点的数量。

通达度:衡量网络中点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可以用通达指数和分散指数来衡量。

通达指数(accessibility index ):网络中从一个顶点到其它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

计算公式如下:

∑==n

i ij i D

A 1 i=1,2,3,…,n

式中:i A ——顶点i 在网络中的通达度;

ij D ——顶点i 到顶点j 的最短距离(可以用边即区间来简单表述)

; ∑=n

i ij D

1——顶点i 到所有其它顶点的距离(或区间数)

分散指数(dispersion index ):是用来衡量网络系统中总的通达程度与联系水平。

计算公式如下:

∑∑===n i n

j ij D

D 11

式中: D ——网络系统中总的通达程度与联系水平;

ij D ——顶点i 到顶点j 的最短距离(可以用边即区间来简单表述);

分散指数越小,说明网络内部联系水平越高,通达性越好。

读图P50页,运费成本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15.原料指数 (material index):产品重量与局地原料重量之比,是指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时,需要多重的局地原料。最小费用原理。 即)产品重量()局地原料重量()原料指数(p m i W W M =

补充:区位重量(locational weight):每单位产品的需要运送的总重量。

16.临界等费用线:从运费最小点P 移动而产生的运费增加额相同点的连线即相当于综合等费用线,在这些综合等费用线中,与低廉劳动供给地的劳动费节约额相等的那条综合等费用线即为临界等费用线。

17.劳动费指数:每单位重量产品的平均劳动费。如果劳动费用指数大,那么,从最小运费区位移向廉价劳动费区位的可能性就大;否则,这种可能性就小。

18.劳动系数:每单位区位重量的劳动费,用它来表示劳动费的吸引力。劳动系数=劳动费/区位重量。劳动系数大,表示远离运费最小区位的可能性大;劳动系数小则表示运费最小区位的指向强。进一步也可以说劳动系数越高,工业就会更加向少数劳动廉价地集中。

19.杜能揭示的农业生产空间配置原理是什么?

原理:一般在城市近处种植相对于其价格而言笨重而体积大的作物,或者是生产易于腐烂或必须在新鲜时消费的产品。而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则种植相对于农产品的价格而言运费小的作物。在城市的周围,将形成以某一种农作物为主的同心圆结构。

杜能圈结构: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这样的同心圆结构。

自由式农业圈:为最近的城市农业地带,主要生产易腐难运的产品,如蔬菜、鲜奶。

林业圈: 供给城市用的薪材、建筑用材、木炭等,由于重量和体积均较大,从经济角度必需在城市

附近(第二圈)种植

轮作式农业圈:没有休闲地,在所有耕地上种植农作物,以谷物(麦类)和饲料作物(马铃薯、豌豆等)

的轮作为主要特色。

谷草式农业圈:为谷物(麦类)、牧草、休耕轮作地带。

三圃式农业圈:将农家附近的每一块地分为三区,第一区黑麦,第二区大麦,第三区休闲,三区轮作,即

为三圃式轮作制度。

畜牧业圈 :杜能圈的最外圈,生产谷麦作物仅用于自给,而生产牧草用于养畜,以畜产品如黄油、奶

酪等供应城市市场。

20.杜能农业区位论的缺陷:

第一,完全的“孤立国”在现实中很少存在;

第二,没有考虑自给性农业经营的空间问题;

第三,追求最大地租收入的行为动机与现实不完全符合;

第四,技术与交通的发展使得杜能理论中的距离因素决定性作用制约变小;

第五,没有考虑到城市周围地区的土地利用。这会引起与杜能圈模式的偏离,如辛克莱尔的“逆杜能圈”。21.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最小运费原理。

在生产过程不可分割、消费地和局地原料地只有一个的前提下,依据最小运费原理的区位为:

(1)仅使用遍在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

(2)仅使用纯原料时,为自由区位;

(3)仅使用损重原料时,为原料地区位。

用原料指数以及区位重量得出的一般区位法则:

(1)原料指数(Mi)>1(或区位重量>2)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

(2)原料指数(Mi)<1(或区位重量<2)时,工厂区位在消费地;

(3)原料指数(Mi)=1(或区位重量=2)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消费地都可(自由区位)。

“范力农构架”:根据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运费指向论,工厂区位应该在运费最小地点。假定运费只和距离和重量有关,那么运费最小地点应是原料地(M1、M2)和市场(C)的重力中心。

22.韦伯工业区位论的缺陷:

第一,韦伯工业区位论中有不少假定(如运费构成,完全竞争条件)与现实存在距离;

第二,就工厂经营而言,有生计性的经营和企业性的经营。生计性经营一般为小规模作坊式经营,不会受最小费用指向所左右;

第三,忽视了决策者的差异、技术变化、交通变化以及地域政策因素等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因而降低了其现实有效性;

第四章:中心地理论

23.中心地:供给中心商品职能(中心地职能)的布局场所。

24.中心商品:指在少数的地点(中心地)生产、供给,而在多数的地点消费的商品(含服务)。

25.中心地职能:供给中心商品的职能。

26.中心性:指就中心地的周围地区而言,中心地的相对重要性。也可理解为中心地发挥中心职能的程度。27.补充区域:是中心地的周围从中心地接受中心商品供给的区域。是以中心地为中心的区域,也称市场区域或中心地区域。

28.经济距离:决定各级中心地商品和服务供给范围大小的重要因子。是用货币价值换算后的地理距离,主要由费用、时间、劳动力三要素所决定,但消费者的行为也影响到经济距离的大小。

29.市场原则下中心地系统的基本前提:

第一,中心地分布的区域为自然条件和资源相同且均质分布的平原。人口均匀地分布,且居民的收入和需求以及消费方式都相同。中心地在区域内的任何地方都可布局。

第二,具有统一的交通系统,且同一规模的所有城市,其交通便利程度一致。运费与距离成正比。

第三,消费者都利用离自己最近的中心地,即就近购买,以减少交通费。

第四,相同的商品和服务在任何一个中心地价格和质量都相同。消费者购买商品和享受服务的实际价格等于销售价格加上交通费。

第五,供给中心商品的职能,尽量布局于少数的中心地、并且满足供给所有的空间(所有居民)的配置形式。第六,中心地职能在同一中心地集聚。

30.三个不同原则下,中心地系统中中心地市场区域的计算:

(1)在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

各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数量关系为:1,3,9,27,81,…。从这一数字排列关系可看出,是按3的倍数在变化,因此在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也称为K=3的中心地系统。

各等级中心地的数量关系为:1,2,6,18,54,…。即从区域内次级中心地开始,中心地的数量关系为低级中心地数量为其上一级中心地的3倍。

(2)在交通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

各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数量关系为:1,4,16,64,256,…。因此,在交通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也称为K=4的中心地系统。

各等级中心地的数量关系为:1,3,12,48,192,…。

(3)在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

各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数量关系为:1,7,49,343,…,以7的倍数增加。因此,在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也称为K=7的中心地系统。

各等级中心地的数量关系为:1,6,42,294,2058,…。

其他区位论的主要贡献:

帕兰德提出了远距离衰减理论,最佳区位是?

胡佛提出了运费最小区位分析方法,运费最小的点在三角形的顶点处,最佳区位是?

廖什市场区位论

第五章:多部门企业(公司)区位

31.横向一体化:指企业现有生产活动的扩展并由此导致现有产品市场份额的扩大。

32.纵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指企业向原生产活动的上游和下游生产阶段扩展。该类扩张使企业通过内部的组织和交易方式将不同生产阶段联结起来,以实现交易内部化。

33.接触扩散:即地理扩散过程是由近及远进行的。

34.等级扩散:即经济或社会现象的扩张是沿着一定等级规模的地理区域进行的。

35.企业增长的动因:

(1)实现规模效益,为了获取规模效益,打败竞争对手激励着公司的增长。

(2)实现交易内部化,市场不完善导致企业之间交易成本的增加。为了减少市场交易成本,企业可通过扩大经营范围,实现内部交易,从而实现范围经济。同时,内部交易有利于减少市场风险,提高供应和市场的确定性。(3)技术优势的发挥,一般来说,由于市场不完善,技术的价值很难在市场交易中充分实现。为此,具有这些技术的企业通过该技术在企业内的使用,来获取较大的收益。另一方面,进一步的技术开发需要大量投资,这种投资必须有大规模生产才能支持。

(4)来自竞争的压力,企业之间的生存与发展竞争十分激烈。为了实现长期生存这一基本目标,企业必须发展。从积极的方面看,发展企业实力和增加市场地位,可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和行业的支配地位。从防御的角度看,发展是使企业不被竞争对手所击败,从而生存下去的有效手段。

36.企业的空间扩张规律:企业空间扩张(如销售区发展、新工厂建立以及兼并活动发生的区位)具有接触扩散和等级扩散特点。接触扩张在企业空间扩张中较为常见。尤其在各地社会经济条件差别不大的情况下,企业常常就近扩大市场,进而建立起生产机构。这种扩散在服务型的公司中表现更为典型。企业等级扩张常按市场规模,首先进入最大的市场(都市区),接着进入次大市场,并以此类推。并不考虑这些市场的距离是否邻近。实际上,等级扩张是企业对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区域差别所采取的对策。

第六章:跨国公司区位

37.跨国公司:指在两个以上国家(包括公司母国)具有生产或实际性经营活动的公司

38.弗农的产品周期理论:

新产品阶段:生产集中于主要工业国,产品通过出口供应它国市场。

成熟产品阶段:该阶段产品的市场主要在发达国家,当出口商品的边际生产成本加上运输成本大于在当地直接生产的平均生产成本时,企业便会选择直接投资。其直接投资的对象以发达国家为主。

标准化产品阶段:产品完全定型,生产技术标准化,生产区位选择便以生产成本最低点为准则。企业会趋于把生产和装配业务转移到劳动力成本很低的发展中国家,并在这些国家进行专业化生产。

39.跨国公司的微观区位选择具有如下倾向(特征):

第一,集中于经济中心区布局。由于经济中心区,多为信息畅通、各类经济活动集聚地。在此投资,可以减少因对投资地情况不了解所带来的风险和成本。

第二,集中于边界地区布局。边界地区,历史上相邻两国(地区)交往较多,彼此了解加深,投资者所掌握的相关信息较多。

第三,集中于社会联系密切地区。一般来说,语言和文化习惯的相同,可以减少对信息了解的障碍,加强投资

者与当地各有关方面的沟通;了解当地的习惯、法律等,也利于避免劳资冲突。

40.跨国公司总部的区位特征:

公司总部就要求区位具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有利于及时地获取信息,便于与关键人员随时接触的条件。而大都市区具有以下三种优势:具有公司之间当面接触可能性;提供金融、法律、广告等方面服务的便捷性;具有与其它大都市高度接近性。所以跨国公司总部的实际区位多位于主要大都市区。公司总部区位并非固定不变,但这种变化在不同尺度、不同国家表现有所不同:1. 在宏观尺度上,跨国公司一般很少将其总部从其母国移往它国;2. 在一国之内,公司总部在都市间的迁移也时有发生;3. 在都市内,公司总部会由市中心区外移,也有一部分公司总部从大都市移往相邻的都市。

41.跨国公司研究与开发(R&D)机构的区位特征:

公司的R&D区位——应该趋于大都市区和大科研集中区,在空间上倾向于公司总部所在地。

(1)对不同类型的跨国公司,其R&D区位分布也有不同:

母国市场型公司很少在海外建立R&D。

东道国市场型公司,在公司母国建立有R&D机构的同时,也趋于在海外市场建立较高层次的R&D机构。

世界市场型公司趋于在适宜区位建立国际性和相对独立的特定研究实验室。

(2)一国之内大多数公司的R&D与公司总部位于同一区位;R&D区位有逐渐扩散的趋势。

(3)R&D跨国发展的区位影响因素:最主要是接近市场,其次为区域内有较好研究人员、接近公司制造业设施区位。

42.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特点:

(1)广泛性: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多达六个方面(资本和金融、技术、贸易和产业联系、产业结构和企业家能力、就业、依赖和经济扭曲。)

(2)层次性:根据与投资企业的关系,跨国公司的影响可以有直接和间接之分。(投资企业本身对投资地带来的影响(如就业、税收、基础设施等)为直接影响;通过与投资企业联系而产生的影响为间接影响。)

(3)区域性:跨国投资常集中于某些区位上,因而其投资影响具有区域性。

(4)多面性:跨国公司对区域有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

(5)差异性:不同源地的跨国公司可具有不同的区域格局;公司规模、投资战略、所属产业部门所带来的影响的差别也很明显;

(6)时间性:跨国投资的区域影响程度,随着投资企业建立的时间而发生变化。

第七章:区域的结构与组织

43.区域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中各类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

44.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或不同的区域,主导产业是不一样的。)

45.基础性产业:为区域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产业。

46.支柱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对总量扩张影响大或所占比重高的产业。

47.区域空间结构: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

48.极核式空间结构(理解):点——增长极——极核式空间结构

增长极:指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

49.点轴式空间结构(理解):也叫做点轴系统,是在极核式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50.空间近邻效应在区域空间结构演变中的作用是什么?

空间近邻效应是指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之间或区域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对其相互联系所产生的影响。

空间近邻效应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

(1)促使区域经济活动就近扩张;

(2)影响各种经济活动的竞争;

(3)影响各种经济活动之间在发展上的相互促进。

51.技术创新对区域空间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1)技术创新引起产品、产业的更替,从而使得一些新兴产业不断兴起和壮大,部分原有产业的地位逐渐下降,或者被淘汰而转移到别的区域,从而导致区域产业结构的更新;

(2)技术创新引导和改变消费需求,改变了区域的消费结构。消费结构的变化,一方面对生产产生导向作用,促使区域进行产业发展的调整,进而引起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另一方面,对商业贸易产生指示作用,引起区域贸易结构的变化;

(3)技术创新引发和促进制度创新,引起区域经济体制的改革,使区域所有制和企业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因此区域空间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

(4)技术创新增强了区域的经济竞争力,使得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内涵式的经济增长方式日益被接受,单纯依靠增加实体性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生产规模扩大的外延式的经济增长方式逐渐退居次位,以此为生的经济活动也将可能被淘汰。从而引起区域空间结构的变迁。

第八章:区域经济发展

52.经济区:也就是经济区域,是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由一组经济活动相互关联、组合而形成的经济地域单元,是一种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实体。

53.经济区划:包括两个方面:①按照既定的原则、指标,识别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并把它们的空间界限划分出来;②对各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条件和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依据全国或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对经济区未来发展方向、目标、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调整等进行战略性规划,提出相应的对策。

54.乘数效应:增长极的发展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示范、组织和带动作用,从而加强与周围地区的经济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受循环累积因果机制的影响,增长极对周围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会不断地得到强化和放大,影响范围和程度随之增大。

55.极化与扩散效应:

极化效应,是指增长极的推动性产业吸引和拉动周围地区的要素和经济活动不断趋向增长极,从而加快增长极自身的成长。

扩散效应,增长极向周围地区进行要素和经济活动的输出,从而刺激和推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56.分析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有什么?(简答,要求扩展)

(1)资源禀赋。包括自然资源禀赋、劳动力资源禀赋、资金、技术因素、社会环境因素。资源禀赋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

(2)资源配置能力。区域的资源配置能力决定了区域各种资源如何结合在一起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增长,以及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从而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增长。

(3)区位条件。首先,区位条件决定了一个区域与其它区域的空间关系,从而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增长。其次,区位条件大体上决定了一个区域所处的大的自然环境。区域所处的自然环境好,就有利于其经济增长;否则相反。再次,区位条件也左右着一个区域在全国经济发展大格局中所处的位置。

(4)外部环境。区域是一个开放的经济系统,区域经济增长必然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包括全国的经济发展格局,区际经济关系,国际经济背景三个方面。

57.试分析乘数作用和加速原理。

乘数原理指出经济增长中投资对于收入有扩大作用,总投资量的增加可以带来若干倍于投资增量的总收入的增加。加速原理说明了经济增长中收入或消费量的变化如何引起投资量的变动,即在工业生产能力趋于完全利用时,消费品需求的微小增加就会导致投资的大幅增长。在区域经济增长中,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同时存在,并且相互发生作用,即投资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的成倍变动,国民收入的变动又会反过来影响投资的加速变动。58.比较部门经济区与综合经济区的特点。

部门经济区:是指由某个经济部门的相关组织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集聚所形成的经济区。其特点有:区内的经济活动具有生产、经营特征的一致性,而且相互之间存在生产和经营方面的联系或类似。

综合经济区:是指区内国民经济体系相对完整的经济区,即一般所指的经济区。其特点:区内包括了若干经济部门;区内有一个比较强大的经济中心;区内的各种交通、通信网络和组织联系构成了复杂的经济网络。第九章: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

59.空间相互作用:指区域之间所发生的商品、人口与劳动力、资金、技术、信息等的相互传输过程。60.区域经济差异:一定时期内全国各区域之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非均等化现象。

61.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即区域之间在经济交往上日趋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发展上关联互动,从而达到各区域的经济持续发

展的过程。

62.空间相互作用发生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第一,区域之间的互补性;

第二,区域之间的可达性;

第三,干扰机会。

63.你认为区域经济差异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影响?

(1)区域经济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首先,增强了各个区域发展经济的主动性和紧迫感;

其次,客观上加剧了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竞争,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会误导区域经济主体的行为;

再次,引起资源和要素在高投资收益和机会的诱导下,从欠发达区域向发达区域流动。

(2)区域经济差异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首先,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扩大;

其次,引起人口区际迁移;

再次,助长了地方主义。

64.你认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有哪些?

(1)促进区域之间经济体制环境的统一;

(2)促成区域之间要素市场的统一;

(3)推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

(4)推动和规范地方政府间的区域经济合作;

(5)鼓励企业跨区域发展;

(6)中央政府应在继续发展经济相对发达区域的同时,注重采取措施加快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

广告学概论重点复习资料完整版

广告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广告概论 广告概念:是指一种由广告主付出某种代价的,通过传播媒介将经过科学提炼和 艺术加工的特定信息传达给目标受众,以达到改变或强化人们观念和行为的目的的、公开的、非面对面的信息传播活动。 广告构成要素:广告主、广告经营者(代理商)、广告发布者(广告媒介)、广告目标受众、广告文本等,其中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是广告运作的主 体。 广告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广告构成要素:广告信源、广告信息、广告媒介、广告信 宿等。 八个基本要素:信源(传者)、信宿(受众)、编码、译码、讯息、传播渠道(媒介)、反馈、噪音。 广告的分类:一、按照广告诉求方式分类:理性诉求广告、感性诉求广告 二、按照广告媒介的使用分类:印刷媒介广告(平面媒体广告)、 电子媒介广告、 户外媒介广告、 直邮广告(DM广告)Direct Mail 销售现场广告(受点广告or POP 广告)Point of Purchase 数字互联媒介广告、 其他媒介广告 按照整合营销传播的观点,正对目标受众的活动区域 围,还可将广告分为:家中媒介广告,途中媒介广告, 购买地点广告 三、按照广告目的分类:产品广告、企业广告、品牌广告、观念 广告 四、按照广告传播区域分类:国际性广告、全国性广告、地区性 广告 五、按照广告的传播对象分类:工业企业广告、经销商广告、消 费者广告、专业广告 广告学的研究对象:理论广告学,历史广告学,应用广告学

第二章广告的起源与发展 口头广告是最早出现的广告形式之一 古代中国广告:口头/实物/标记/悬帜/悬物/灯笼/旗帜/招牌/音响广告 世界上最早的广告印刷实物——北宋时期济南刘家针铺的广告铜板“济南 刘家功夫针铺” 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广告:尼罗河的古城底比斯的文物 宗教驱动——政党驱动——商业驱动 德国古登堡——铅活字印刷 欧洲近现代广告——以英美为中心 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广告——英国威廉凯克斯顿 世界上最早的定期印刷报纸《报道式新闻报道》德国 世界上最早的报纸&报纸广告——《每周新闻》英国托马斯阿切尔 最早的报纸广告专栏——《伦敦报》 最早的广告杂志专栏——《The Weekly Account》 1841 伏尔尼帕尔默美国费城第一家广告代理公司 1869 美国费城艾尔父子广告公司具有现代广告公司的基本特征 纽约是公认的世界广告中心之一麦迪逊大街美国广告业的象征 第一部广告法规——《印刷油墨法规》 第三章广告学与相关学科 心里学在广告学中的运用 刺激反应原理 异质性原理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原理 时尚的原理 有助于强化条件反射四要素 预报性、独特性、吸引力、关联性 第四章现代广告业 现代广告业和一般服务业的区别:1、广告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活动,广告是一种商业性的付费传播活动2、广告服务所产生的效应非常复杂,往往涉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个层面,3、其具有科学化和艺术化交错的特点4、广告业属于知识密集、人才密集,技术密集的三密集型产业,广告业利用自身三密集

市场营销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1分) 1.市场营销观念的中心是()。 A.推销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 B.发现需要并设法满足它们 C.制造质优价廉的产品 D.制造大量产品并推销出去 2.做为市场营销中介的物流公司,通常被称为( )。 A.供应商 B.商人中间商 C.代理中间商 D.辅助商 3.企业购买者做出购买决策最少的购买情况是()。 A.直接重购 B.修订重购 C.新购 D.变更收购 4.下列调查方法中不属于访问法的是()。 A.邮寄调查 B.留置问卷调查 C.电话访问 D.直接观察 5.某油漆公司不仅生产油漆,同时还拥有和控制200家以上的油漆商店,这就叫()。 A.前向一体化B.后向一体化 C 横向一体化D.多角化6.下列不属于市场营销组合要素的是( )。 A.产品 B.促销 C.渠道 D.利润 7.对经济、收入和税收因素的分析属于( )。 A.技术环境分析 B.政治环境分析 C.经济环境分析 D.社会环境分析8.如一种产品的销售增加必然引起另一种产品销售的减少,那么,这两种产品是( )。 A. 互补品 B. 独立品 C. 条件品 D. 替代品 9.人们购买制冷用的空调主要是为了在夏天获得凉爽空气。这属于空调产品整体概念中的()。 A.核心产品 B.有形产品 C.附加产品 D.直接产品 10.细分消费者市场必须注意以下五方面的要求:()。 A.市场要有同质性、应变性,市场范围相对较小 B.市场要有可进人性、可变性、垄断性、同质性

C.市场具有可测量性、需求大量性、效益性、应变性等 D.市场要有足够的购买潜力、可进入性、可衡量性、可盈利性等 11.相对于黑白电视机而言,彩色电视机属于()。 A.全新产品 B.换代产品 C .改进产品 D.仿制产品 12.产品生命周期指的是()。 A.产品使用寿命B.产品物理寿命 C.产品合理寿命D.产品市场寿命 13.企业只推出单一产品,运用单一的市场营销组合,力求在一定程度上适合尽可能多的顾客的需求,这种战略是()。 A.无差异市场营销战略 B.密集市场营销战略 C.差异市场营销战略 D.集中市场营销战略 14.宝洁公司有包括洗衣粉、牙膏、肥皂、纸尿布、纸巾在内的5个产品线,其中“5”代表的是企业的产品组合的()。 A.宽度 B.深度 C.长度 D.关联度 15.消费者对价格敏感,生产与销售成本低,竞争者易进入,商品差异性小的新产品定价,应采用( )。 A.高价策略B.低价策略 C.满意策略D.折扣策略 二、名词解释(共15分,每小题3分)。 1.关系市场营销 2.后向一体化 3.市场预测 4.核心产品 5.需求的交叉弹性 三、简答题(共30分,每小题6分) 1.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一、单选(15个/30分) 1、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是神话起源论;法哲社家利托尔诺和英教家沛西·能提出生 物起源论;心里起源论的代表是美教家孟禄,其在《教育史教科书》中判定教育应 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论也称社会起源论,代表观点:马哲。 2、古代埃及教育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特征:“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代 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政治家和商人;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军人。古罗马 帝政时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演说家; 3、《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被称 为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 4、最早提出“教育学”概念的是英国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其将教育学作为一门 独立科学单独列出来。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大教学论》,被称作西方 教育思想史上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5、“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是德国教育理论家赫尔巴特,其在 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在教学理论上将教 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等四个阶段,被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康德。 5、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是( A ) A.演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陶冶法 6、传统教学的“三中心”指( D ) A.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生活中心 B.学生中心、社会中心、实践中心 C.教师中心、实践中心、生活中心 D.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 7、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C ) A.后勤工作 B.管理工作 C.教学工作 D.科研工作 8、美育的直接功能是( C ) A.育德 B.促智 C.育美 D.健体 9、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B ) A.赫尔巴特 B.裴斯塔洛齐 C.杜威 D.夸美纽斯 10、人的身心发展是指( A )

广告学概论章节知识点总结(陈培爱)

广告学概论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广告概论 第一节广告概念的定义 1、广义的广告,包括经济广告和非经济广告: (1)经济广告又称商业广告,它所登载的是有关促进商品或劳务销售的经济信息,尽管内容多样,表现手法不一,但都是为经济利益服务的。 (2)非经济广告是指除了经济广告以外的各种广告,如社会各团体的公告、启事、申明、寻人广告、征婚启事等。 2、广告的定义:一种由广告主付出某种代价的,通过传播媒介将经过科学提炼和艺术加工的特定信息传达给目标受终,以达到改变或强化人们观念和行为的目的的,公开的,非面对面的信息传播活动。 3、现代广告的四大特征: (1)广告的本质特征是一种公开的、非面对面的方式传达特定信息到目标受众的信息活动,而且这种特定信息是付出了某种代价的特定信息。 (2)明确了广告是一种通过科学策划和艺术创造的将信息符号高度形象化、带有科学性和艺术特性的信息传播活动(3)指出了传播媒介的重要作用。 (4)说明了广告是为了实现传播者的目标而带有较强自我展现特征的说服性传播活动,通过改变和强化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来达到其特定的传播效果。 4 、广告的构成要素 (1)以广告活动的参与者为出发点: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代理商),广告发布者(广告媒介),广告的目标受众,广告文本。 (2)以大众传播理论为出发点,广告信源(广告信息的传播者),广告信息(广告传播的核心),广告媒介,广告信宿。 第二节广告的分类 1、按诉求方式分:理性诉求、感性诉求 2、按媒介使用分:印刷媒介广告(平面媒体广告)、电子媒介广告、户外媒介广告 直邮媒介广告(通过邮寄途径将传单、商品目录、订购单、产品信息等形式的广告直接传递给特定 的组织或个人) 销售现场广告(也称pop广告、售点广告,就是在商场或展销会上等场所,通过实物展示、演示等 方式进行广告信息的传播) 数字互连媒介广告和其他媒介广告。 2、针对目标受众的活动区域分:家中媒介广告,途中媒介广告,购买地点广告 3、按广告目的分:产品广告(商品广告),企业广告(企业形象广告),品牌广告,观念广告 4、按传播区域分:国际性广告,全国性广告,区域性广告 5、按传播对象分:消费者广告,经销商广告,工业企业广告(生产资料广告),专业广告 6、按广告的最终目的:商业广告和非商业广告 7、按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产品导入期、产品成长期、产品成熟期、产品衰退期 8、按广告内容所涉及的领域分:经济广告、文化广告、社会广告 第三节广告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性质:广告学是在许多的边缘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的独立的社会学科

完整版本市场营销期末考试卷试题附答案.doc

市场营销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 1.促销工作的核心是。 A.出售商品 B .沟通信息 C.建立良好关系D.寻找顾客 2.促销的目的是引发刺激消费者产生。 A.购买行为 B .购买兴趣 C.购买决定 D .购买倾向 3.下列各因素中,不属于人员推销基本要素的是。A.推销员 B .推销品 C.推销条件 D .推销对象 4.对于单位价值高、性能复杂、需要做示范的产品,通常采 用策略。 A.广告 B .公共关系 C.推式D.拉式 5.公共关系是一项的促销方式。 A.一次性 C.短期B .偶然 D.长期 6.营业推广是一种的促销方式。 A.常规性C.经常性B .辅助性D.连续性 7.人员推销的缺点主要表现为。 A.成本低,顾客量大 B .成本高,顾客量大 C.成本低,顾客有限D.成本高,顾客有限 8.企业广告又称。 A.商品广告 B .商誉广告 C.广告主广告D.媒介广告 9.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投入期,消费品的促销目标主要是宣传介绍产品,刺激购买欲望的产生,因而主要应采用促销方式。

A.广告 B .人员推销 C.价格折扣 D .营业推广 10.收集推销人员的资料是考评推销人员的。 A.核心工作 B .中心工作 C.最重要工作D.基础性工作 11.人员推销活动的主体是。 A.推销市场 B .推销品 C.推销人员 D .推销条件 12.公关活动的主体是。 A.一定的组织 B .顾客 C.政府官员 D .推销员 13.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使企业。 A.出售商品 B .盈利 C.广结良缘 D .占领市场 14.一般日常生活用品,适合于选择媒介做广告。A.人员 B .专业杂志 C.电视D.公共关系 15.公共关系。 A.是一种短期促销战略 B .直接推销产品 C.树立企业形象D.需要大量的费用 16.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基础和起点是 A.公共关系调查 B .公共关系计划 C.公共关系实施D.公共关系策略选择 17.在广告本身效果的测定中,价值序列法是一种。A.事前测定法 B .事中测定法 C.事后测定法D.事外测定法 【参考答案】 1.B 2.A 3.C 4.C 5. D 6 . B 7.D 8 . B 9.A 10.D 11.C 12.A 13.C 14. C 15. C 16 . A 17.A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考点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心理学与教育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②教师③教学内容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载体)⑤教学环境(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 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③评价/反思过程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一)在教师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新教师成长经历三个阶段:①关注生存阶段——重视师生、同事间的人际关系;②关注情境阶段——重视提高学生学习成绩;③关注学生阶段——重视学生个别差异。 (二)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的作用 ①描述和解释:对教学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分析,找出因果,有助于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以指导评价自己的教学 ②预测和控制:帮助教师正确分析学生行为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以解决问题 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心理学诞生】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年出版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大纲》分为《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三卷。由此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确立。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行为主义学习论>[1949新中国成立] 年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认知学习理论,人本主义>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第二章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与特征 1.含义: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基本特征:⑴连续性与阶段性{第二性征}⑵方向性与顺序性{从头到脚的动作发展}⑶不平衡性环境起最大作用的时期)⑷差异性{人与人性格能力不同}。 ☆二、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少年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成熟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矛盾。这一时期学生突出表现为强烈的独立倾向,?极力想争取在社会生活中的独立自主的地位,他们对自己往往高估,事事都想自己做主。针对这一特点,教师既要尊重他们的合理建议和要求,又要积极给予正面引导。 1.初中生心理发展的基础——生理发展的特点 ①身体发育进入第二次“生长高峰”期;②神经系统趋于成熟;③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性成熟的开始。 2.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认识活动。①初中生认识活动的随意性已显著增长,可以长时间集中学习,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 ②抽象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初二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2)情绪情感。表现出从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矛盾性特点。 (3)个性发展。①自我意识高涨;②反抗心理突出;[尊重、理解、平等、接纳、信任] (4)人际交往。①同伴关系在初中生活中日益重要。交友范围随着年龄的增长日益缩小,更注重交友质量;与异性伙伴的关系要好于同性伙伴,与同性伙伴关系较为稳定。 ②初中生与成人的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方面与父母情感不如以前亲密,寻求独立;另一方面,不再盲目接受教师的观点,开始品评各位教师。初中生所喜欢的教师的特点主要是:知识渊博、授课水平高、热情和蔼、关

国际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简答和辨析)

【简答和辨析】 1、绝对购买力理论与相对购买力理论的关系 答:①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是两国货币在各自国家里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同两国价格水平的变化保持一致,汇率的变化取决于两国通货膨胀的差异,若本国的相对价格水平上升,本国货币购买力就会下降,市场力量会促使汇率回到与购买力平价相一致的水平。 ②计算公式: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e =*t t P P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t t t P P e ③联系与区别:1.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反映的是某一时点的汇率,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反映的是某一段时间内的汇率。 2.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反映价格的绝对水平,相对购买力平价理反映价格的变动率。 3.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说明汇率的决定基础,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说明汇率之所以变动的原因。 4.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多用于理论模型的分析,相对购买力平价理用于付诸实施和统计验证。 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 答:一、经常项目,指商品、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 二、资本和金融项目,包括两个大的方面:其一,资本项目包括资本转移以及非生产性非金融资产的获取或处置;其二,金融项目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 三、错误遗漏项目,用于抵销统计误差 3、生产补贴与关税哪种手段更优 答:①幼稚产业论的目的是保护国内生产、改进生产效率,既然是针对国内生产,显然直接的保护方式应是引入生产补贴,采用关税等贸易壁垒的方式并不是最佳的选择。 ②生产补贴比关税的保护成本低,因为生产补贴不改变国内价格,可避免消费扭曲。 4、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及特征 答:1自由贸易区 特点:①成员国之间商品自由地输出和输入。 ②成员经济体之间没有共同对外关税。 ③实践中通常采取“原产地原则”以区分来自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商品。 2关税同盟 特点:①对内自由,对外保护:成员国在相互取消进口关税的同时,设立共同对外关税,成员经济体之间的产品流动无须再附加原产地证明。 ②鼓励成员国增加更加隐蔽的非关税壁垒。 ③成员国较自由贸易区权利让渡更多,失去了自主关税的权利。 3共同市场 特点:①各成员国之间实现商品的自由流动,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 ②实现了生产要素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4经济同盟 特点:①成员国之间在形成共同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协调它们之间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

市场营销学期末考试试卷及其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某葡萄酒厂拟开发新市场,但调研结果表明该地的消费者不喜欢喝葡萄酒,此时该企业应采取的调节市场需求的策略是( ) A.维持营销策略 B.改变营销策略 C.降低营销策略 D.刺激营销策略 2.“酒香不怕巷子深”所体现出的企业市场营销哲学是( ) A.生产观念 B.市场营销观念 C.销售观念 D.产品观念 3.某类业务市场销售增长率大于10%,市场份额与最大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比值大于1.0,该类业务属于( ) A.问号类 B.金牛类 C.明星类 D.瘦狗类 4.最富有灵活性,但是花费成本较高的调查方法是( ) A.电话访问 B.邮寄问卷 C.人员访问 D.试验法 5.进行市场预测时,首先由销售人员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自己认为可靠的销售预测,然后再由主要部门加以综合的定性预测方法是( ) A.购买者意见法 B.销售人员意见综合法 C.专家意见法 D.市场试销法 6.房地产公司和汽车制造公司之间互为( ) A.愿望竞争者 B.平行竞争者 C.品牌竞争者 D.形式竞争者 7.广告公司在市场营销中介中属于( ) A.供应商 B.商人中间商 C.代理中间商 D.辅助商 8.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社会需要 9.市场补缺者的制胜之道是( ) A.有效的分销策略 B.专业化经营 C.产品创新 D.促销创新 10.美国A时装公司生产妇女时装,分别设计成“朴素型”、“时髦型”、“知识型”和“优雅型”等不同款式,该市场细分的依据是心理细分,具体是( ) A.生活方式 B.人格 C.社会阶层 D.使用者情况 11.无差异目标市场战略主要适用的情况是( ) A.企业实力较弱 B.市场同质性 C.市场竞争者多 D.消费需求复杂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 种,是心理学与应用学的交叉学科。 2、研究内容:五要素三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帮助教师准确的研究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 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 6、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主要表 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7、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 变化。 8、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9、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初中阶段,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2)青年初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10、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11、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12、2岁时口头语言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关键期。 1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阶段发展理论: 感知运动(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具备了可逆思维 14、最近发展区:前苏联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15、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自主敢对羞耻感与怀疑(2-3)主动敢对内疚感(4-5)勤奋敢对自卑感(6-11)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17、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18、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9、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生理自我(3岁)到社会自我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20、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21、学生间的认知方式的差异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威特金)、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性。 22、世界上著名的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23、性格:指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 24、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外倾型与内倾型、独立性与顺存性)。 25、学习的实质:(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26、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区别:(1)人类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

市场营销期末考试答案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内在因素包括 (1)动机。动机与行为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动机导致行为。消费者行为的直接原因是动机。消费者动机可分为两部分:生理动机和心理动机。(2)感受。感 受指消费者在其了解答范围内通过其眼、耳、鼻、舍、身接受外界色、形、味等刺激或坏境所形成的心理上的反应,是个体对于社会和物质坏境的最简单、最初的理解。(3)态度。态度通常指个体对事物所特有的一种协调的、有组织的、习惯性的内在心理反应。(4)学习。学习即指“在相似的情况下,由过去的行为所引发的行为改变”。换言之,学习是指由于经验而引起的个人行为的改变。 目标市场营销战略的三种模式: 1、无差异性目标市场策略 该策略是把整个市场作为一个大目标开展营销,它们强调消费者的共同需要,忽视其差异性。采用这一策略的企业,一般都是实力强大进行大规模生产方式,又有广泛而可靠的分销渠道,以及统一的广告宣传方式和内容。 2、差异性目标市场策略 该策略通常是把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细分市场作为其目标市场。针对不同目标市场的特点,分别制订出不同的营销计划,按计划生产目标市场所需要的商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 3、集中性目标市场策略 该策略是选择一个或几个细分化的专门市场作为营销目标,集中企业的优势力量,对某细分市场采取攻势营销战略,以取得市场上的优势地位。 竞争者的优势和劣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 是否所有的竞争者都能实行其战略,并且达到其目的?这主要取决于竞争者的资源与能力。企业需要进一步真正确定竞争者的优势与劣势。企业首先要收集有关竞争者过去几年经营活动的重要数据,包括竞争者的目标、战略与业绩。其中有些数据是很难收集的,比如,经营工业品的企业就很难估计竞争者的市场占有率,它们不像经营小包装消费品的企业那样具备可利用的联合信息系统。但企业仍然应该尽其所能去收集有关资料,这些资料将有助于企业评价竞争者的优势与劣势。企业通常利用第二手资料,个人经验和外界传闻来了解竞争者的优势与劣势。但它们也经常通过顾客、供应商和中间商进行直接的初步市场调查来增加对

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考点及整理

《教育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广义的教育指能增长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它包括有计划的和偶然的教育、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教育、有固定场所和无固定场所的教育等等。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的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所培养出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要求,它规定了通过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专业发展有广义跟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师专业发展包 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两个 方面。其中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职业不断成熟,逐渐达到作为一门专业所要求的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个体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熟,并逐渐从新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即为狭义的教师发展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学科课程: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的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有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方面做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设置的课程,各门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课时分配和学年、学周的编制。 课程标准:是对希望在小期间应形成的特定知识、技能和形态的非常清晰明确的阐述。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课程标准关照绝大多数学生,提出的是一些基本的要求,而不是最高的要求。课程标准做出的规定应具体明确,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是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课程标准的规定是有弹性的,其范围应涉及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目标就是教育意图。狭义的课程目标含义定位于教育内部与学生的关系,是一个相对狭窄而具体的视角,主要包括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学校课程领导:是指在学校情境中,课程领导者通过权力的分享,促进教师参与课程发展过程,提高教师参与变革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促成学校形成民主、和谐、开放的学校文化。 教学:指由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即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形成良好的

广告学概论 期末考试笔记整理(详)

第一章广告概论 一广告概念的定义 1广义的广告,包括经济广告和非经济广告 经济广告又称商业广告,它所登载的是有关促进商品或劳务销售的经济信息,尽管内容多样,表现手法不一,但都是为经济利益服务的。 非经济广告是指除了经济广告以外的各种广告,如社会各团体的公告、启事、申明、寻人广告、征婚启事等 2一种由广告主付出某种代价的,通过传播媒介将经过科学提炼和艺术加工的特定信息传达给目标受终,以达到改变或强化人们观念和行为的目的的,公开的,非面对面的信息传播活动。 现代广告的四大特征: (1)广告的本质特征是一种公开的、非面对面的方式传达特定信息到目标受众的信息活动,而且这种特定信息是付出了某种代价的特定信息 (2)明确了广告是一种通过科学策划和艺术创造的将信息符号高度形象化、带有科学性和艺术特性的信息传播活动 (3)指出了传播媒介的重要作用 (4)说明了广告是为了实现传播者的目标而带有较强自我展现特征的说服性传播活动,通过改变和强化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来达到其特定的传播效果 二广告的构成要素 1,以广告活动的参与者为出发点: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代理商),广告发布者(广告媒介),广告的目标受众,广告文本。 2,以大众传播理论为出发点,广告信源(广告信息的传播者),广告信息(广告传播的核心),广告媒介,广告信宿 三广告的分类 1 按诉求方式分:理性诉求,感性诉求 2 按媒介使用分:印刷媒介广告(平面媒体广告),电子媒介广告,户外媒介广告, 直邮媒介广告※(通过邮寄途径将传单、商品目录、订购单、产品信息等形式的广告直接传递给特定的组织或个人), 销售现场广告※(也称pop广告、售点广告,就是在商场或展销会上等场所,通过实物展示、演示等方式进行广告信息的传播), 数字互连媒介广告, 其他媒介广告 2针对目标受众的活动区域分:家中媒介广告,途中媒介广告,购买地点广告 3 按广告目的分:产品广告(商品广告),企业广告(企业形象广告),品牌广告,观念广告 4 按传播区域分:国际性广告,全国性广告,区域性广告 5 按传播对象分:消费者广告,经销商广告,工业企业广告(生产资料广告),专业广告 6 按广告的最终目的:商业广告和非商业广告 7 按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产品导入期、产品成长期、产品成熟期、产品衰退期 8 按广告内容所涉及的领域分:经济广告、文化广告、社会广告 四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 性质:广告学是在许多的边缘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的独立的社会学科 广告的本质不是经济性的而是一种广泛的信息传达。广告实际上在做三件事:传播一种信息、提供一种服务、倡导一种理念 2 研究对象:广告活动和广告事业的产生和发展规律

《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小抄版(考试必备)

国际经济学复习材料一、辨析5’/题,共4题(20’)以下题目仅供思路参考 1、任何国家都可能发生贫困化增长。 错误。贫困化增长发生的前提有三:一是该国的商品出口在世界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二是该国生产能力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出口部门;三是国际市场对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较低。当该国为个符合以上条件的大国,经济增长,出口部门生产扩大,供给大幅增加,出口产品价格下降,贸易条件会恶化,国民福利下降。如果该国为小国,进出口变动对国际价格影响不大,不会发生贸易条件恶化,从而不会造成贫困化增长。 2、A国有1亿劳动力,B国只有0.5亿,因而A国是劳动丰裕国,B国为资本丰裕国。 错误。要素丰裕度衡量的是一国所拥有的某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富程度。它的计算方法是可用总劳动除以可用总资本。当本国可用总劳动与可用总资本的比值大于另一国的比值时,则称本国为劳动丰裕国,外国为资本丰裕国。题目中只有可用总劳动,没有可用总资本,故说法错误。 3、根据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观点,自由贸易使穷国受益,富国受损。 错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包括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在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中,按绝对优势、比较优势开展国际贸易,即出口绝对优势、比较优势商品,进口绝对劣势、比较劣势商品,两国都能获得由专业化分工提高了生产效率带来的好处,与穷国、富国无关。 4、由于贸易实践呈现了新的特点,传统贸易理论已不再适用,现代贸易理论取而代之。 错误。贸易实践中出现的新特点,用传统贸易理论无法解释,因此发展出现代贸易理论。但国际贸易中的传统特点依然可以用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解释。传统理论和现代理论,是互补,而不是取代,它们有不同的应用领域,共同构成国际贸易的理论体系。 5、贸易条件为进口价格与出口价格之比。 ×。一国的贸易条件等于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比,即一定量的出口商品所能够换得的进口商 品的数量。 6、比较优势原理只能应用于两 国模型,不能应用于多国模型。 x。比较优势理论不仅可以 解释两国间的国际贸易,也能扩 展到多国模型。 7、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为曲线时, 两国能够通过比较优势实现完 全专业化。 x。只有当生产可能性边界 是一条直线时,才有可能实现完 全专业化,即每种产品都完全由 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的企业来生产。 8、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和大 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都是 从劳动生产率差异的角度来解 释国际贸易的起因。 √。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认 为价格差引起国际贸易,而价格 差是由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引起 的。 9、H一0定理关于贸易基础的 观点与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 理论是一致的。 X。H一0定理与大卫·李嘉 图的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从供给 面来分析贸易基础的,但是H一 0定理强调要素禀赋差异带来的 生产成本的差异,而大卫·李嘉 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强调劳动生 产率差异带来的生产成本的差 异。 10、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如 果—个国家首先成功推广了一 种新产品,则这种产品将在该国 经历整个生命周期。 x。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与各国的要素禀 赋状况密切相关,所以产品不一 定会在一国经历整个生命周期。 11、需求重叠理论解释了贸易通 常发生在人均收入水平相近的 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原因。 √。需求重叠理论解释了收 入水平相近的工业化国家之间 的产业内贸易问题。 12、动态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 国出口模式将随产品生命周期 的不同阶段和相对要素禀赋的 变化而改变。 √。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 段具有不同的要素密集度,与各 国的要素禀赋相结合,呈现出动 态的比较优势。 13、倾销的实现要求两国需求的 价格弹性存在差异性。 √。两国需求的价格弹性之 差是形成和实现倾销的基本原 因。 14、内在规模经济是指厂商的平 均成本随着其自身规模的扩大 而下降。 √。厂商的平均成本随着自 身的内部的规模扩大而下降属 于内在规模经济。 15、如果存在外部规模经济,即 使不存在比较优势,也可以导致 国际贸易的发生。 √。典型的就是“先行者优 势”,某一国如果率先进入某一行 业,形成外部规模经济,那么即 使后来者具有潜在的比较优势, 也无法进入市场。行业的先行者 通常能够依靠历史形成的行业 规模优势继续保持成本优势以 及大生产国和出口国的地位,因 为后来企业的初始成本通常会 高于先行企业在市场的价格。 16、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得以 发生完全是由寡头厂商的策略 性行为引起的。 √。即寡头厂商追求自身利 润最大化的策略性行为所导致。 17、如果小国对进口商征收关 税,那么关税造成的消费者损失 小于国内生产商收益与政府关 税收入之和。 x。因为小国征收进口关税会 造成净福利的损失,所以消费者 的福利损失一定会大于生产者 收益和政府的关税收入。 18、倾销对进口国的消费者来 说,能够带来福利改善。 x。掠夺性倾销不能带来进口 国消费者福利的改善。 19、对大国来说,关税水平越高, 一国从关税中得到的收入效应 就越高。 x。如果达到禁止性关税,则 不会有任何关税收入。 20、根据战略性贸易政策,对出 口企业实施出口补贴政策一定 能够让企业获得竞争力的提升。 x。不一定,需要满足战略性 贸易政策有效性的要求。 21、幼稚产业保护应该有所选 择,既要关注产业的潜在竞争优 势,又要注意保护的时间等因 素。 √。这体现了对幼稚产业的 保护必须是有条件,有选择的。 经济落后国家应对幼稚产业给 予适当的、暂时的关税保护,以 实现规模经济收益和外部经济 效应,增强其国际竞争力。而当 该产业成长起来,取消贸易保

市场营销学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

市场营销学期末考试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市场营销 2.市场细分 3.消费者市场 4.生产者市场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当新产品的试用率高,再购率低时,应该采取的对策是( ) A.迅速投放市场 B.改进产品 C.加强促销 D.尽早放弃 2.空调生产企业与电风扇生产厂家之间是( )关系。 A.形式竞争者 B.品牌竞争者 C.一般竞争者 D.愿望竞争者 3.某商店经营以下四类产品,其中( )类适宜采用声望定价。 A.日常生活用品 B.高档化妆品 C.小食品 D.文具用品 4.自古至今许多经营者奉行“酒好不怕巷子深”的经商之道,这种市场营销管理哲学属于()。A.推销观念B.产品观念 C.生产观念D.市场营销观念 5.汽车厂收购或兼并轮胎厂是实现( )战略的表现。 A.前向一体化 B.后向一体化 C.横向一体化 D.横向多角化 6.独家经销一般不适合分销( )的产品。 A.购买者较少 B.技术较为复杂

C.要求便利 D.单价较高 7.生产纯净水的某企业最近向市场推出纯牛奶,这是通过( )寻找市场营销机会的方法。 A.产品开发 B.市场开发 C.市场渗透 D.多种经营 8.中国电信规定每日21:00—24:00拨打国内长途电话按半价收费。这种定价策略属于()。A.成本加成策略B.差别定价策略 C.心理定价策略D.组合定价策略 9.人们购买制冷用的空调主要是为了在夏天获得凉爽空气。这属于空调产品整体概念中的()。A.核心产品B.有形产品 C.附加产品D.直接产品 10.通过试用或试销产品,分析效果后再决定是否作大规模推销的方法称为(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顾客意见法 D.询问法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与消费者市场相比,生产者市场有什么特征? 3.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3.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各包括哪些?

大一教育学期末复习总结

大一教育学期末复习 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2.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他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3.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4.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 5.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古代教育、现代教育、未来教育。 6.个体发展:儿童的发展。即是儿童的成人过程。 7.人的发展的规律性表现为人发展的: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 8.教育对人发展的主导作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培养人。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9.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环境是人发展的外部条件。 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 10.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发展受社会发展制约。 11.制约因素:生产力、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文化。 12.教育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变迁、促进社会流动。(教育对社会的促进作用。) 13.教育的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 14.三级教育目的:国家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目的、课程教育目的。 15.教育观念:教育目的社会取向、个人取向。 16.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各级各类教 育机构与组织;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存在和运行的规则(相关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

17.1904年初,葵卯学制《葵定学堂章程》。 18.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1年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 19.课程指学科学习的内容和进程。 20.学科:广义指所有学科总和;狭义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从某一门学科中选择出基本事实、基本概念与原理,并按照一 定的逻辑、心理顺序重新组织构成的新的知识体系。 21.泰勒1949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22.课程编制过程的四个步骤: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实施、评价结果。 23.学科课程的特点:有明确的目的和目标,强调课程和教材内在的伦理知识和智能训练价值,对学生发展有潜在的定向的质 量要求。便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易导致学生处于被动、消极,造成死记硬背。 24.活动课程的特点:重视儿童的兴趣、需要、能力和阅历,注重引导儿童探究,合作。 25.单一课程-综合课程。单一基础上的综合,综合基础上的维新。 26.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6种层次:记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27.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28.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9.教学与智育是交叉关系, 30.教学与自学的关系。 31.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 32.教学的任务:【双基】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三力】发展体力、智力、能力 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33.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广告学概论复习重点

什么叫广告:注意:广告只是营销传播的工具之一,不限于商业范畴。 1.广告是一个整体的运动形式,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所谓现代广告,应该是包括整体广告运动在内的扩大了的广告概念。局限于单一广告作品的对广告的认识是对广告的误解。 2.广告是一种传播。我国目前广泛使用的定义“广告是由可识别的出资人通过各种媒介进行的有关产品、有偿、有组织、综合、劝服的非人员的信息传播活动。在这一概念中,是有组织的大众媒介传播而非人际传播。广告既是营销又是传播,广告为营销服务,是一种重要的营销工具和手段。 广告的功能与作用:从工具性层面讲是营销工具,从社会性层面讲是社会系统的一种构成。 1.广告的营销功能(本质功能):商品或服务的信息的告知,是广告实现营销的最基本功能和效用。在往后的发展中,又加入了劝服和诱导的诸因素,既有产品功能的劝服和诱导,也包括品牌和形象的,其最终目标指向销售。 2.经济:广告属于社会经济范畴,它经营销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首先发生在社会经济层面。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推动对广告的需求,广告的发展又不断推动社经的发展。相互推动发展。尤其现代,广告被视为社经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正是由于广告沟通产销,刺激需求,引导消费的强大营销促进功能。新起的大传为其提供了有效传播通道,它成为媒介的重要经济来源。 3.社会文化:广告属经济范畴,主要作用于社会经济,但它以特殊的方式参与着社会文化的建设。商业广告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主要发生于社会消费文化层面,进而渗透到社会文化的诸多方面,而作用于我们的价值观。例如不断鼓吹的新生活方式。 广告市场界定: 1.日常生活中,对市场的界定主要是将市场看作是买卖的地方,即“劳动产品交换场所”。在市场分工的条件下,生产者为满足不同需求,必须进行交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具有了经济实质和经济运行规律,市场就成了“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2.由此,所谓“广告市场”,指广告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的交换总和。即把广告活动看作一种商品交换活动,一种市场行为和市场过程。广告市场不仅包括供需双方实现交换活动,而且包括潜在的交换活动;既满足消费者的现实需求,又需进行引起消费者未来需求的活动。 广告市场运行机制: 1.广告市场运行机制的本质实际上是广告市场各构成要素之间利益的动态平衡机制。 2.广告公司处于核心地位,一方面它与广告主产生良好合作关系,完成广告作品设计与制作,实现广告目标。 3.广市运行机制和运行过程符合一般市场运行一般特点,即:需求—商品生产—交换—价值,但有差异,体现广告市场的特殊特点。 4.广告市场交换中,商品有特殊性。作为物质商品,广告作品和广告代理劳务是应广告主的需求,并由广告主支付费用,由广告公司制作和提供。但是,广主和广司的交换只是广告市场运作的一个环节,广告信息必须通过发布才能实现其价值。这样,又涉及到新的交换过程,广告媒介与广告公司代表的广告主之间又发生了交换关系。广告公司代表广告主向媒介购买媒介资源,市场行为结束。媒介所发布的广告信息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一方面媒介将信息扩散,一方面受众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接受。 企业的广告组织类型: 1.企业内部负责广告业务活动的管理组织,如广告部,不对外经营。总经理直接管辖;销售主管直辖制;市场营销辅助型;集权制;广告部门分权制;集权分权混合制。 2.大型企业附设的对外承接广告业务的独立核算的广告公司,它主要为总公司的广告业务服务,同时也承接其他企业的广告业务。 部门制与小组制组织结构类型: 1.综合性广告公司一类采用部门制。一种是比较传统的资源集中式。利于走物力集中使用,便于有效管理,不利于公司内部良好沟通,影像整个公司效率。 2.小组制。根据客户的种类要求,将工作人员分成一个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某一广告客户或某一品牌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