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课本之石 可以攻高考之玉

课本之石 可以攻高考之玉

课本之石 可以攻高考之玉

课本之石可以攻高考之玉

发表时间:2012-01-13T15:53:31.780Z 来源:《学习方法报·语数教研周刊》2011年第24期供稿作者:王杏利

[导读] 其实也就是这个理,任何事情的成功就是一个“熬”的过程,如果你能“熬”过去,将会拥有自己的艳阳天。

——文言文学习方法总结

河南安阳市汤阴县一中北校王杏利

很多同学,对于文言文学习,一直不得其法,我自学生时代偏爱语文,又授课5年

有余,颇有一些心得,就拿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一、文言文学习,首先要重视课本。

语文2011年新课标《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的总体要求是: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具体的考察内容是:一是文言实词和虚词,主要是考察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二是文言句式,主要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三是断句和翻译;四是分析综合能力,主要查对全文的理解和把握。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全都依赖于我们的课本。

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都是高中教材的编者们精心挑选的文言文中的精华。这些文章语言之规范,句式之多变,涵盖文言知识之广,是绝无仅有的。学好了这样的文章,培养了相应的语感,再去读其它的文章、做题,就容易多了。

而《考试说明》中所考察的文言知识的用法,也大都是课本上所学过的。比如一次考试,文言文选的是《汉书.朱云传》,我简单总结了一下,发现了很多在课本上学过的知识。比如“是时,少府五鹿充宗贵幸”中“幸”,和《鸿门宴》第一段中“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中的“幸”解释是一样的;“朱云摄衣登堂”和课本上《后赤壁赋》中“予乃摄衣而上”中“摄”意思一样;而要求翻译的 “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句子中,考察了两个点,一是“上、下”的用法,属词类活用中方位名词做状语,这样的词在课本中出现过多次,如《项脊轩志》“雨泽下注”“使不上漏”“前辟四窗”“东犬西吠”中的“下、上、前、西”等。二是“亡以”的解释,首先需要知道“亡”通“无”,然后就是“无以”的翻译,而“无以”在课本中也曾多次出现,比如《陈情表》“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以不要不要说学习语文课本没用,先埋下头来,学习一段,你就会心服口服。

二、文言文学习,要重视积累,善于总结

每复习过一课,要把重要的知识点按模块总结到一块。比如常考的实词可以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分类归纳。而常考的虚词一般都有多种意义,可以按一词多义总结。常考的特殊句式就按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判断句和省略句总结。

三、文言文学习,要学会联想运用课本中的知识,并能够举一反三

课本复习完,知识也积累到了一定量了,这时候就可以做题练习了。做题时看到课本中出现过的重要字词语句,一定要联系到一块去理解。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大多在课本中出现过,可联系课文对应文句相应迁移。如2008年高考四川卷中“而郑氏数千指独完”一句,熟悉课本的同学马上就能联想到苏洵《六国论》中的“完”字,意为“保全”,选项解释为“灭亡”显然是错误的。再如2010年江西卷中“乱而继迁薄我,必败”一句,如果知道《陈情表》中“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中“薄”解释为“迫近”,就能由此推断其含义为“靠近”“接近”等。一定要养成结合课本阅读课外文言文的习惯,否则,学过的知识将永远是死的,永远没有用。

四、文言文学习,要坚持不懈地学习,积累,做题,再积累

不要偷懒,不要坚持几天就中途放弃。这样坚持几个月,你将会有全新的收获。有段话说的非常好:“比我有才华的人,没有我努力;比我努力的人,没有我有才华;比我有才华又比我努力的人,没有我能熬。”其实也就是这个理,任何事情的成功就是一个“熬”的过程,如果你能“熬”过去,将会拥有自己的艳阳天。

这个过程,也是我学习文言文、教文言文的过程。其他教师听我讲文言文试题评讲课,都震撼于我竟能从课本中随口拈来那么多文言字词来对应试卷中的字词。其实,无它,熟悉课本、善于运用而已。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