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础写作全套精品教案

基础写作全套精品教案

基础写作全套精品教案
基础写作全套精品教案

基础写作教案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写作学的学科体系及其分类;认识学习写作课的意义和重要作用;了解写作的含义、要素、功能、规律和性质特点;了解基础写作课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学习写作课的意义和作用

2、写作学的学科体系及其分类

3、写作的含义、要素、功能、规律和性质特点

4、基础写作课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1、写作的几个相关基本理论:客体、主体、载体、受体相互作用并转化生

成的理论;写作行为过程的动态递变理论;写作技法方面的理论

2、现代写作教程的框架体系与学习方法

四、课堂讨论选题

1、上写作课是纸上谈兵?

2、怎样学好写作课?

3、怎样正确理解写作的实践性特点?

4、对任课教师的建议、意见和希望。

五、课外作业选题

1、如何正确理解写作的含义?

2、写作有哪些性质特点?

3、试写一篇介绍自己的小传。

4、简述写作的一般规律。

5、简述写作活动四要素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现代写作的含义与作用

一.现代写作的含义

1.“写作”的定义(就过程而言,是指通过记写活动来制作文字产品;从形式上看,写作是人们运用语言文字记写思维成果的行为活动;从本质上说,写作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和抒发,而且也是为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进行精神生产的创造性劳动过程。它随着文字符号的诞生而开始,随着文字的演变而发展。)

2.“现代写作”及其丰富内涵(现代写作这一概念的提出和广泛运用,是与1980年中国写作学会的成立及写作学科的迅速发展同步的。要认识这一概念,我们应从时间、文体、内容、工具、思维和思维方法等角度来综合理解它丰富的内涵)

二.现代写作的作用

1.是储存与传播信息的基本途径(现代社会的许多信息要通过写作媒介进行传播和交流)

2.是现代管理借助的必要手段(现代管理是一门科学,科学都是有体系和内在规律的,需要借助许多手段,包括语言文字写作手段)

3.是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媒介(写作能力,综合体现着一个人的心理、思想、文化素质。写作能力的提高,是综合素质的提高)

4.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世界,陶冶情操,提高文学素养,领会体悟生命的真谛——这也是文章的审美价值决定的。(作者写文章就是依照一定的审美观念选择、加工自然和现实生活等,创造出比自然界和现实生活更集中、更突出、更理想的美。这种特殊的精神食粮能够使人在审美的享受中陶冶性情、滋养心灵、升华思想、激发意志等。)

第二节现代写作的特性

一.个体创造性

1.怎样理解个体创造性(个体创造性是由写作这种特殊劳动的个体化和主观性决定的。发生在一定的个体身上,必然体现着个体独创的特性;其次,个体创造性是一个贯穿写作始终的特性。)

巴金说:“50年来我在小说里写人,我总是按照我的观察、我的理解,按照我所熟悉的人,按照我亲眼看见的人写出来的”。这里就强调了“我的观察,我的理解”,说明了写作中的个体创造性。

2.个体创造性的表现(一方面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见人之未见”;另一方面表现为感知、运思、行文中的主体心理元素的差异和心理图式的独特)韦斯特谈到过写作创造性的问题,认为:“即使用的是旧的思想和第二手材,也要为它们创造出一种新的而且是唯一的表达方式。产生出一些完全新的东西,一些认真的、完全表达出你的性格和才能的东西。”这是“见人之未见”。

鲁迅的《两地书》和徐志摩的《爱眉小札》,是各呈异彩的佳作,这些书信都生动展现了二人完全大相径庭的生活、感情、人格、气质和动人的精神风貌。这是两个主体气质、心理元素的差异。

二.实践操作性

1.实践操作性作为精神生产活动的写作,是社会实践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具有实践的特性。这种特性总是与具体的操作联系在一起

2.写作的实践操作性的具体体现(一是具体体现在“写”上;还体现在劳动的性质上,写作是既动脑寻思又动手书写的劳动过程)

三.动态综合性(写作是作者生活、思想、知识、语言、技巧的动态综合体现。

这些又都是变量因素,经常处在不稳定的变化状态)

第三节高师现代写作课的任务

一.传授写作理论

1.客体、主体、载体、受体相互作用并转化生成的理论(见13页的四个定义及19页有关“四体”的说明。这是写作活动的横向宏观系统,它们彼此交融,有机组合,共同制约和影响着写作的生产和流通的全部过程:如主体接纳客体,客体影响制约主体,主体对载体形式进行选择调整创新等,受体对载体认同或排拒等。)

2.写作行为过程的动态递变理论(这是写作活动的纵向宏观系统。写作从“物”到“感”到“思”到“文”的转化生成,“物”到“感”的内化,“感”到“思”的意化,“思”到“文”的外化,是一个立体的动态的递变过程。感知积累、运思酝酿、运笔行文是三个互逆互动,互摄互生的环节。见13页)

3.写作技法方面的理论(技巧与方法。传统的和现代的写作技法。)

二.锻炼综合素质(关键在于写作能力的提高;写作能力的高度综合,实质上是一个人“智力”、“专门能力”和“创造力”的复杂结构形态;锻炼综合素质实质上是学习者要塑造自己的人格精神)

三.增强教练本领

第四节现代写作教程的框架体系与学习方法

一.现代写作教程的框架体系

1.绪论(对现代写作和本《教程》框架的概述)

2.上编(写作原理论,对“四体”、“过程”和“技法”进行探讨)

①“四体”:从横向看,写作行为中的必要的四个因素主体、客体、载体、受

体。四个因素渗入而且制约着整个写作活动。

②“过程”:从纵向看,任何写作成品产生的过程,都是在主体心理和行为的操作下沿着“物——感——思——文”的轨迹展开的。“物”到“感”,写作主体将外界事物“内化”为大脑存储信息;“感”到“思”,围绕写作题目或范围,将内化了的信息“意化”为各种概念和意向,孕育精神胎儿;“思”到“文”,通过文字组合,将孕育成型的精神胎儿给以书面化、外观化的过程。

这是一个各环节互逆、互动、互摄、互生的复杂递变过程,同时又受横向诸因素的影响、制约以及写作技法的作用。各种因素和技法的渗透、交叉、整合,使写作过程呈现立体复合状态。(见14页图)

③写作技法是渗入“四体”和写作过程的一个特殊因素,是写作的技巧与方法。(见11页下)

3.中编(写作文体论:文学文体、新闻文体、理论文体、应用文体)

4.下编(写作教学论:概观、中学作文、电脑写作)

二.现代写作“教”与“学”的方法

1.教师教学提示

2.学生学习提示

第二章写作主体与客体

一、学习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写作主体即作者,在文章写作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了解写作主体应该具备的素质、修养和能力;掌握写作所需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的培养方法。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写作主体的素质和修养

2、写作主体应该具备的能力及其培养

3、重点讲解观察能力、感受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的含义、特点、类型及作用,掌握每种写作能力的培养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写作所需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的培养方法。

四、课堂讨论选题

1、文品与人品有无关系?关系是什么?

2、如何理解文章是按照“美的规律”的一种创造?

3、观察、感受都有哪些方法?你喜欢或常用哪一种?为什么?

4、用想象把下列词语表达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监考老师乘务员考场小饭馆学生食堂街头小乞丐

5、你有无灵感现象?对你的写作有什么作用?

五、课外作业选题

1、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提高观察、感受能力?

2、写一篇观察日记。

3、根据所给材料,借助想象写一故事梗概。

4、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哪些方式?如何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

5、灵感的实质是什么?应如何激发灵感?

6、试论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7、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要求有哪些?不同语体对语言表达能力有哪些不同要求?

8、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哪三条主要途径?

教学内容:

第一节写作主体的素质

1.写作主体(就是进入写作思维和写作行为中的人)

2.写作素质(写作主体的素质主要包括生活素养、学识修养、人格品位和审美理想四方面)

一.生活素养

俗语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就有极丰厚的生活积累,从生活积累的广度到生活体验的深度都有极大的丰富,才能写出贾府那样一个复杂的社会缩影的方方面面,这些生活积累是成就一代伟大的文学家曹雪芹的必要条件。

1.生活素养的源泉(来自丰富的经历、见闻,广阔的视野,广度方面。作家可分为好些类,比如鲁迅、老舍、巴金等作家,就是以生活积累的广度给我们以榜样的一类作家)

2.生活素养的升华(来自作者对生活投入的热情,对生活的感受、体验,对生活的独特发现,认识和感悟,属于深度和密度方面。如鲁迅就要求青年作家“选材要严,开掘要深”,向生活深度挖掘。比如陈忠实写《白鹿原》对关中乡土中具有中国传统儒家道家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的一种深度挖掘。)

二.学识修养

我们经常说:“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就是学识修养、文化修养不足的表现。 1.内涵(学识:就是写作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学问、见识等。它既包括客观世界逻辑结构和运行规律方面的知识,也包括主体思维所使用的语言及思维等方面的知识。)

2.构成(文字知识和语言知识,以及方方面面的知识领域的知识。)

三.人格品位

1.人品与文品文风:(写作是一种富于个性化的精神劳动,作者的精神气质和人格品位必然对写作成品产生巨大影响。“人如其文”。成熟的作家,都有着独特的文风文品。)

比如席慕蓉的婉约澹静,席慕蓉的一篇散文里有这样几句话:“我要的,我所真正要的,只是能从容地坐在盛夏的窗前,映着郁绿的树阴,拿着笔,在极白极光滑的的稿纸上,享受我内心的悲喜而已。是的,我也有过这样的愿望,在忙碌的日子以外,在喧闹的声音之后,是不是也能让我拥有我想要的一种安静,一种从容?用手中的笔细细地记下所有的故事,无论喜与忧……”

而现代作家郁达夫则是放浪形骸的旧式文人才子气质:春风沉醉的晚上、故都的秋、钓台的春昼、我的梦,我的青春! 水样的春愁……

那么我们也知道鲁迅的作品风格是怎样的:如“匕首投枪”、“象征式风格,阴郁苍凉”、“对世界、对人生的独特哲学和审美感觉,具有沉郁深邃的隐喻性”、“粗犷中不乏细致、细致中蕴含刚劲的‘力之美’”“他的语气和风格,哪里只是激愤犀利这一路,他会忽儿深沉怀恋,大爱无言,如他的回忆文字;忽儿辛辣俏皮,如中年以后的杂文……”多种风格杂糅,但又是一个独特的唯一的鲁迅,透露出了鲁迅本人独特的精神气质人格品位。

2.人格品位与选材立意(人格品位影响文章的选材、立意;进一步说,文章立意的深刻与否,正确与否,新颖与否,也取决于作者的思想品位。我们在这里简单说下一种特别的情况:即使同一材料,不同的人也会从不同的角度选择。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线等,自然会形成不同的主题。)

比较有名的例子就是现代文学的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先生和俞平伯先生同游秦淮,分别写下的两篇题目都一模一样的游记文章,大家下去可以看看,两篇文章的不同所透露出来的作者人格气质的不同。朱自清的是细腻而深秀,而俞平伯的是细腻而委婉。同是缠绵的情致,朱自清的是缠绵里多含着眷恋悱恻的气息,而俞平伯的则缠绵里满蕴着温煦浓郁的气氛。

再比如三毛有一篇很好的文章《梦里花落知多少》,而新生代少年写手郭敬明也有一本书《梦里花落知多少》,我们同学下去也可以对比着看,对比之下也许能生出许多感想来,也能写出一篇不错的文章出来。

也许同学们也能举出些例子来?

3.人格品位与文章格调(人格品位决定文章的格调、价值。)

格调不指风格,而指品位。风格没有优劣之分,格调却有高低之别。风格源于作者的精神气质,格调源于作者的思想观念。有高尚的人格品位才能有高尚的文章格调。也就是说,高尚的人格,开阔的胸襟气度,远大的抱负,旷达的情思等等的养成,对我们的写作、文章都大有裨益。

《红楼梦》中的薛蟠和众兄弟们宴饮之时,所吟出的诗把众人就笑翻了,什么“绣房窜出个大马猴”之类,那种粗俗不堪的诗句也是他本人粗俗人格品位的暴露。

曹操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气势磅礴感慨动人,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代枭雄生命激情永驻而追求不息的人格魅力和动人胸襟。

四.审美理想

1.审美理想的作用(审美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功能,一种欣赏和体验的活动。人们的审美理想既可以体现为对美的追求和选择,又可以转化为净化情感的力量和文化创造的动力。就广义的美而言,文化的进展就是“按照美的规律”从事建构对象世界的过程。精神文化的创造更是如此。也就是说,审美理想能更好地促使我们进行精神文化等各项创造活动。)

2.审美理想的创造

①.按美的规律创造美

a.从写作内容看,文章总是直接或间接地体现着作者美的意图。(如论说文对正义的呼唤,说明文描述美的景观,散文对情感美的反映,都是具有美的价值的。)

像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的:“大便、苍蝇、鼻涕”等,都不是美的东西,一般不作为写作的对象。但是我们也知道《巴黎圣母院》中的“丑人王”卡西莫多,作为小说的主要人物之一,具有独特的“审丑”价值,也能作为“审美”的对象来进行审美活动。

b.从写作的形式看,文章作为符号化的文本形式,是“美的规律”的体现。(尽管实用文章不像文学那样追求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结构技巧,但它也要突出自身的形式美。)

总:文章的审美属性是通过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②.美的创造需要激情(指的是激情诱发和情感体验。美的创造需要一种激情。只要充满生命的激情,就会有愿望和追求,就会有旺盛的创造热情和创造动力,创造出美的作品来。)

比如曹操的《观沧海》,我们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生命激情的灌注,所以《观沧海》这篇作品在文学史上也就具有着不朽的生命力。

再比如郭沫若,曾经写《地球,我的母亲!》时,那种对所写对象的激情迸发出来时,感情激动到忍不住扑在地上亲吻大地……

郁达夫有没有激情?《沉沦》中感叹道:“人生百岁,年少的时候,只有七八年的光景,这最佳最美的七八年,我就不得不在这无情的岛国里虚度过去,可怜我今年已经是二十一了。”于是发怒发狠道:“槁木的二十一岁!死灰的二十一岁!我真还不如变了矿物质的好,我大约没有开花的日子了。”又说:“知识我也不要,名誉我也不要,我只要一个能安慰我体谅我的‘心’。一副白热的心肠!从这一副心肠里生出来的同情!从同情而来的爱情!”——这是不是激情!

巴尔扎克写《人间喜剧》等大部头时,说灵感来临之时,对于脑海里涌现出来的无穷的灵感和念头,他要像一个把生命置之度外的挖煤工,必须没命地疯狂地挖掘下去,把它们记录下来……因为速度慢了的话,他将会被自己的灵感所埋葬……这也是激情,创作的激情。

——没有激情,对一个作家是致命的软肋。黑格尔说:“艺术家一方面要求助于常醒的理解力,另一方面也要求助于浓厚的灌注生气的情感。”也有话说文学即情感,情感即文学,文学是情感的……都说明了文学中情感的重要性,激情的重要性。

③审美创造需要美学知识(有丰富的美学常识美学理论,可以使我们更容易地

进入艺术的境界,透过现象抓住美的本质所在,更好地创造作品分析作品。)再比如秦观的词里面有这么一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没有相应的美学知识时,我们只会觉得写得好,说不清的迷蒙的细细的情绪和闲中的轻愁感觉,但是我国古代诗论中就明确讲到空灵、含蓄,“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等等。再如书上26页所举的例子。书中的解释比较详尽。更多的美学知识,必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创作作品。

第二节写作主体的能力

一.观察能力

1.观察的含义

①内涵:观察是写作主体凭借自己的眼睛、耳朵和其他身体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有计划的、目的性很强的自觉认知过程。它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因而又被称为“思维的知觉”。观察是写作主体必须掌握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

②在写作中的意义和作用:是搜集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能提高写作主体的写作素养;能激发写作动机和灵感。

前两点我们不用说都可以理解,第三点我们说一个作家,台湾的刘镛,这个作家的许多作品都是由身边的某件小事引起感想,然后引发一篇文章的写作。也就是说,这位作家在生活中很注意观察。

2.观察能力的构成要素(写作主体的观察能力具体表现在观察主体对观察对象的注意力、鉴别力、联想力。)

①注意力是指用自己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以及内心审视,去观察了解事物的本来面目,得到具有写作价值的材料。

②鉴别力是指观察主体在集中注意力的同时,还要善于从比较中鉴别“同中之异”或“异中之同”,鉴别能力强,才能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不同的美来。

③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建立在事物之间的沟通点上。写作过程常常会有联想活动伴随,有显性的联想,也有比较隐蔽的表面不明显的联想。

3观察的方法(定位观察、移位观察、比较观察)

①定位观察:写作主体确立某一观察点,从这一特定的位置、角度对事物作观察。

②移位观察:写作主体变换观察的距离与角度进行观察。即我们中学时学过的“移步换景”法。比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就是典型的“移步换景”。

作者立于“江津”号轮上,从重庆启程,顺长江而下,把三天旅程中见到的晨昏日月、山势水情一一描述,而且又随着外在景物的移换,时时插入自己因所见所思所读而引起的情思。注意移步换景要有精心剪裁,不能记流水账,要有重点有主题的来进行材料选择。

③比较观察:将某一观察对象与其他观察对象进行比较,在比较中鉴别相互的特征与异同,从而获得更准确的观察结果。书上还分成了两种:横比和纵比。

横比即比较不同观察对象在同一时期或同一环境之下的异同。比如很有名的《红楼梦》中刘姥姥在宴席上引的众人大笑时众人的不同情态透露个人不同的个性特征;纵比是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异同。比较突出的是鲁迅《故乡》中对闰土儿时与成人两个时期的描写。《祝福》中对祥林嫂三个时期的不同描写。4.观察的要求:

①准确。这是对观察的起码要求,即要准确把握事物特征。试以参观北京颐和园为例,颐和园建筑颜色以黄色为主,格局高大、开阔,整体安排为北高南低,坐北面南。这是设计师的偏爱,还是自然地势使然?显然都不是——这其中的缘故,是要显示皇家气势,强调高高在上的权威。所以,皇权特色便是颐和园园林风格的特征,和苏州园林比较,这一特色更加鲜明,所以,把握不住这一点,就谈不上观察的准确了。

②全面,即要观察事物的全貌。如果没有对事物的全面把握,作者便不可能完全彻底地认识事物,“知道全海,再写一岛”,是慎重的经验之谈。

③精细,即观察事物要细致、深入。这要求一要观察细致入微,二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如报告文学《包身工》,作者夏衍为写好这篇文章,进行了多方搜集材料的工作,并且混进工厂实地观察了解真实细节,详细观察到她们的日常生活,才写出了真实感人的《包身工》一文。

4.观察能力的培养

①培养观察能力的途径

观察概貌:这是对事物整体的观察,目的是把握全局。在写场面的文章里,常常使用这种观察方法去认识、表现客观事物。通过这种观察,可以

对事物的总体有个全面、深入的认识。

观察层次:这是对事物局部的观察。在观察事物时,总要从一个侧面,或一个阶段出发,逐步去认识整体;观察人物,则从人物外在表现出发,

逐步认识内心。

观察差异:这是对不同事物之间,或同一事物不同阶段之间的比较观察。这样能较容易发现差别。比如《红楼梦》中刘姥姥在宴席上说话引起哄

堂大笑,各个人物反应的不同,展现出其中各主要人物不同的秉性

气质。

②培养观察能力的原则

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到复杂、从概况到细部、从静态到动态的逐步训练,

观察能力就会逐渐提高。

主动性原则:培养观察能力,切忌懒惰,随时随地看,随时随地记,需要勤奋。

专一性原则:观察活动中要全神贯注。

持久性原则:一要认识到培养观察能力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一要长期坚持观察活动。

应用原则:勤于观察,并贮存观察材料,养成习惯。

二.感受能力

1.感受的含义

①内涵:感受是指写作主体对客观事物的刺激产生相应的感觉、直觉所呈现的富有情感和个性的心理活动,即通过感觉知道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再进一步了解、综合,形成事物的整体形象。它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感觉、知觉、表象。

②感受与观察的不同:一个侧重主观,一个侧重客观;感受总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

③感受在写作中的作用:激发写作的热情,捕捉写作的“契机”,积累写作的材料。所谓“有感而发”,有感受才能发于笔端;感受多了,自然有了很丰富的写作材料,所以我们要多练笔,有感受就马上记录下来。

2.感受能力的培养(感受能力侧重于主观方面,写作主体应该从以下方面加强培养:培养敏锐的感知能力、扩展丰富的情感趣味、追求独特的体悟能力)①培养敏锐的感知能力

感知指感觉和知觉。作家沈从文曾说,他对蛇鼠的咝咝声,稻草霉湿了的气味等等都有着敏锐的听觉嗅觉等。感官的灵敏度很高,正像我们课本上所说的“蜗牛般的眼观四方的目力,狗一般的嗅觉,田鼠般的耳朵”。沈从文也是一个有着相当独特的审美感受的作家,正是独特的敏锐的感官训练,使他具备了洞悉事物感知事物的敏感力,摄取到富有写作价值的信息。

②扩展丰富的情感趣味

丰富的情感体验是文章丰富生动的土壤。作者要深入到生活和人的内心去,观察体验各种心理情感及其独特的表现和细微的变化,以此来扩展丰富的情感趣味情感体验。

还是那句老话:文学即情感,情感即文学,文学是情感的。情感世界丰富的人,更能写出感受细腻体验细微的文学作品来。

苏轼、李煜,他们的诗词至今都能深深地打动我们的心灵,是因为诗词中那份时空也无法隔绝的情感魅力。“记得当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

欢……”沦为阶下囚,物是人非的伤感中忆起往昔帝王岁月,作者坠入到华梦破灭现实残酷的心灵痛苦中。苏轼有着“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豪迈乐观,有“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的豪气干云,又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深沉慨叹,还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情祝愿……情感体验的丰富性几乎无人能及,所以他是一位大家。

我们有些人也知道的一首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种内心情绪就更是复杂难言了……

所以我们说,丰富的情感体验、情感感受力大大有利于我们的文学创作。③追求独特的体悟能力

感受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每个人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个性气质各有差异,写作主体必然不能人云亦云,要求有独特的体悟能力。

比如台湾作家席慕蓉就擅长对生活中沉静的、美的、幸福的一面来进行描述和感悟,文笔也相应的细腻而且温情,大家下去可以看看她的一个集子《槭树下的家》;同样是台湾作家的三毛,就比较趋于灵性、真率、更加性情化,典型的比如《拾荒记》,大家下去可以看看,大概那种气质的东西也只有三毛写得出来,所以就很独特了。两位都是台湾的女作家,但是各自对生活的体悟、对创作材料的选择等各方面却都是很有差别的。

3.感受的种类(从感受器官、感受方式来做两种分类)

①从感受器官来分:有视觉感受、听觉感受、嗅觉感受、味觉感受、触觉感受

等。这些感受在认识和把握对象世界中彼此交叉、融合,甚至替代,多角度、多层次,全面而形象地感知和表现世界。比如《荷塘月色》中说月光“如梵婀岭上奏着的名曲”的那一段,通感等手法的运用使得“多角度、多层次,全面而形象地感知和表现世界”得以实现。

②从感受的方式来分:有直接感受和间接感受。直接感受,是作者亲自在社会

生活中动用视、听、嗅、味、触等感觉,体察、验证生活。间接感受,是指作者借助于阅读与耳闻,从而了解众多信息的一种感受。许多资深的文学家常用第二种,因为他们头脑中所储存的文学素材等达到了异常丰富的程度,

比如周作人的许多文章。但是一般的文章都会用到直接感受和间接感受,不过有程度上的差别,有的前者用得多,有的后者用得多。

4.感受的特点

客观性:作者感受都是基于客观事物,离开具体客观事物,无所谓感受。

形象性:要发现美,感受美,首先要把握审美对象的形象性。

情感性:作者的感受,虽然有理智、意志的参与,但更多的是情感活动。是一种心理体验。

5.感受的要求

独特:指有个性,避免一般化。

深刻:文章主题要深刻,作者的感受必须深刻。

细腻:文章要小中见大,见微知著,具有生动感人的力量,作者的感受就要细腻。三.思维能力

1.思维的含义及分类

①含义(思维: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能动的反映。它以感觉、知觉、表象为基础,以语言为工具,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综合、概括等形式,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贯穿于写作过程的始终。)

②分类: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与灵感思维。

抽象思维:舍弃了具体的感性形象,运用概念、判断、推理,以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为基本方法的一种思维形式。它是评论性、实用性文章写作主要使用的思维形式。

形象思维:自始自终不舍弃具体的感性形象的一种思维形式。它以表象为工具,通过联想、再现、想象来组成形象、画面的思维活动。它是文艺创作主要使用的思维形式。

灵感思维:指人们在科学或文艺创作中,突然出现的、瞬间即逝的顿悟、理解、豁然开朗的一种思维形式。写作中的灵感思维可以使作者迅速获得精巧的构思、动人的情节、美妙的语句等。它的出现一般需要我们长期的写作训练作基础。对于经常写作的人来说,思维经过大量训练,灵感思维才会更容易出现。

2.思维的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

①归纳与演绎

归纳:就是从个别到一般,即从许多同类的个别事物中,经过分析,抓住它们共同的东西,概括出一般原则的思维方法。

演绎:就是从一般到个别,即从一般的原则出发推出对个别事物的认识的思维方法。

比如写作中,由材料提炼主题,主要用归纳的思维方法;而在主题基本确立,以主题需要来选择材料时,主要用演绎。

②分析与综合

分析:在思维过程中,把客观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逐个加以研究的方法。

综合: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环节、因素联系起来加以整体考察的方法。

3.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辐射扩散、辐辏聚合)

①创造性思维:突破已有的思维定势与方法,能在揭示事物本质的基础上向人们提供异于他人、优于他人的新思路、方法、认识、成果的思维。具有敏捷性、概括性、新颖性、深刻性等特性。

②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从两个方面进行:辐射扩散、辐辏聚合。

辐射扩散:是作者以一个信息为圆心向四周进行发散性思考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的流程是多向的、多线性的,又称多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思维轨迹呈空间辐射状。强调思维的灵活。如典型的此种思维的例子:伍尔夫的小说《墙上的斑点》,由一滴墙上的斑点,思维扩散到无限的空间中去。

辐辏聚合:作者从若干个不同的信息源上开始,由外向内地向一个中心集中的思考活动。(即思维主体把从不同渠道得到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重新加以组织,像车辐集中于车榖一样,故又称辐合思维、集中思维、聚合思维、求同思维。如1987年高考作文《树木·森林·气候》就是要考生聚合这三者的内在联系。)四.想象能力

1.想象的含义(①想象是人对自己头脑中的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②它的基本特征:生动新颖的形象性;③想象的作用:从观察采访,到立意选材,到布局谋篇,到修改定稿,都离不开想象。)

2.想象的种类(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

①再造想象:依据语言、文字、图形、符号或别人对某一事物的描述,在头脑中唤起相应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比如姚雪垠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就是根据历史资料创作的;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和阿Q文学形象的塑造,也都是从现实人物基础上“再造想象”来的。

②创造想象:不是以现成资料的描述和图片的显示为依据,而是根据自己头脑中原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分解、综合,从而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典型的艺术形象孙悟空,就是创造想象的结果。

③幻想:是指向虚幻的特殊想象,离现实较远。可以产生绚丽多姿的神话《后羿射日》等,也可以是科幻作品。

3.想象能力的培养(丰富的生活为基础、高度的理性为指导、强烈的激情为动力)

丰富的生活为基础,在自己记忆的仓库里存储更多的信息,以供想象选择组合;

高度的理性为指导,想象本身作为人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就包含理性的成分,要对原有表象进行选择辨析;

强烈的激情为动力,作者在生活积累中储存起来的表象在激情的触发下,才能鲜活起来。

第三节写作客体的构成

客体同主体相对应。凡是主体认识视野中的一切认识对象,都是客体。主客体相对应相联结而存在。就写作活动而言,凡作者面对的一切写作对象,都可以看作是写作客体。

1.对象化的自然景观(自然现象是最基础的写作对象,写作对象:一是物,二是事,三是情,四是理。“物”是最基础地位的)

2.群体化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3.个体化的人生状态(写作具有个性化特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气质。个体化的人生状态,是构成群体化的社会结构的元素。写作主体把社会群体作为写作客体,也要把单独的个体作为写作客体。)

4.外在化的精神产品(凡是精神产品,都是外化了的精神世界,外在的精神文化,对于接受主体来说,就是客体对象)

一.对象化的自然景观

1.自然现象是最基础的写作对象(写作对象:一是物,二是事,三是情,四是理。“物”是最基础地位的,这里的“物”指“外物”,自然现象。)

2.自然物景与写作触发(写作源于感知,感知源于外物刺激。外物触发诱导写作欲望。“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都说明了情由景生的道理。)3.自然物象与表达媒介(在艺术创作中,物象的媒介作用不可缺少。作为审美对象的“物”,以引导情思和运载情思的双重作用统一于艺术创作过程中。用抽象的概念难以表达活生生的情感,需要以物象组成可感知的形象系列,借景传情,借形传神,借象寓义。比如《长江三日》《雨中登泰山》等,都是通过自然景观来传达出作者的某种情感。再比如“天空没有飞鸟的痕迹,而我已飞过”——通过鸟儿飞过天空来传达生命人生的感悟。)

二.群体化的社会生活

1.社会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文章来自社会生活)

人的各种观念和情感,也都是客观的社会存在在人脑中的反应。经人脑思维物化了的文章,自然也是社会生活的产物。

《西游记》来源于唐僧取经,玄奘东游的经历;《聊斋志异》是“人化”的狐鬼,告诉我们的是现实的人生道理;《白鹿原》更是作者对关中这块土地中社会历史现实经过社会经验积累的结果;史铁生所写的作品大都趋于对生命人生哲理的感悟,这也与他本人的生活状态有关……

2.文学的社会功能(文章为群体、为社会服务,如应用文直接作用于社会事务,而文学文体的作品以审美为价值本位,而审美的社会性决定了文学的社会目的)孔子将诗的功能归结为:兴、观、群、怨,情感发泄、了解民情世事、协调群体关系、批评不正之风。曹丕说: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都强调了文学服务于社会的功能。更加倾向于审美功能的文学性的文章(文学文体作品),能陶冶情操,使读者感受文学中的“美”,得到美的享受——这也是社会功能。

三.个体化的人生状态

1.个体的人生状态(作为个体的人,一方面具有社会化的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个体化的属性。具有特殊性。个体化的人生状态,是构成群体化的社会结构的元素。写作主体把社会群体作为写作客体,也要把单独的个体作为写作客体。)

2.个体特征的生理基础(人的个体特征有着生理基础,即不同的气质是由先天遗传因素决定的,气质源于生理机制)

3.个体特征的后天因素(个体特征也与后天的环境、学习有关)

4.写作的个性化特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气质,有不同的生活经历、环境,观念志趣追求不同,在写作中表现得很明显。成熟的作家,大都有自己的风格,而每一位作家的风格都不尽相同。比如迟子建,写东北地域风情,孩子的视角,题材小而充满温情的一种写作;陈忠实,写西北关中地区风土民情,风格沉实;张小娴写港台小资情调都市男女……每个人都具有自己个性化的东西,属于自己擅长的题材。大家还可参照前面的“人品与文品文风”一节。)

四.外在化的精神产品

1.精神文化与精神产品(精神文化指人所创造出来的用于精神消费的产品。凡是精神产品,都是外化了的精神世界,要借助外在的形式和载体来存在,比如书。)2.精神文化的物质基础(精神文化具有物质基础,建立在物质文化的基础之上)3.精神文化的生产特性(精神文化的生产和消耗有自身的特殊性,如重复性等)4.精神文化与精神消费(随着社会发展,精神消费在物质满足后趋于丰富化)补充:写作活动是精神文化创造的重要形式。外在的精神文化,对于接受主体来说,就是客体对象。我们要学好写作,要多看书,书就是精神文化,对我们“接受主体”来说是一种客体对象。

第四节写作主客体的关系

一.对照关系(对象性观照)

1.写作活动中,有写作的主体和客体,两者之间形成对象性观照,发生“认识—反映”的关系。

2.在写作活动中,有时会出现写作主体和写作客体重合一体的现象。(如写作抒情散文时,作者既是写作主体又是写作客体,是“情”的产生者,是写作客体,又是“情”的反映者,是写作主体)

3.文体不同,写作主体“反映”写作客体的意图也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写作视角。(文体决定了视角,如应用文体和文学文体描述同一个东西的视角不同)二.同型关系

1.“心物同型”与“天人感应”(人的生理节律心理情绪与自然有同构、对应关系,内情与外物存在对应关系)

2.“主客交融”与“物我融合”(审美活动中,主体在想象中使主客体合二为一,浑然一体。把主体情感融入写作对象之中,物景和人情无间融合,如“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大自然的雄浑气度永恒之美和生命易逝人生如梦的巨大反差,形成张力,意蕴无穷)

三、双向建构

1.内涵(主客体双向建构的理论是瑞士心理学家、哲学家皮亚杰提出来的,认为:认识的获得必须用一个将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紧密地连结起来的理论来说明,也就是说,每一结构都是心理发生的结果,而心理发生就是从一个较初级的结构过渡到一个不那么初级的结构。)

2.我们根据此理论认为:在写作意义上,写作的人和写作对象发生联结,出现写作主体和写作客体,形成写作的双向结构。写作主体和写作客体相互作用,处于双向选择、双向建构、双向转化的过程之中。

3.双向结构的自我调节功能(写作主体有吸收写作客体又调节自我的双重功能,无论是外来信息刺激了主体,形成写作的欲望,还是主体有预定的意图而寻找符合意图的写作材料,都意味着双向的建构。双向建构能自我调节,能随着新信息输入而不断改变,在同化和适应中走向新的平衡)

(双向建构的理论说明,写作主体和客体是相互影响和渗透的,二者需要有机的融合)

补充:写作主客体联系的中介

6.中介的涵义(在认识过程中,中介物作为认识主体本身和外界事物之间的接触点,循着由外部和内部所给予的两个互相补充的方向发展,对主客体的任何妥当的详细说明正是依赖于中介物的这种双重的逐步建构。)

7.中介的三种形式:感觉、表象和语言文字(感知是主客体认知意义上沟通的中介,表象是思维活动中形象地处理主客关系的中介,语言文字是逻辑思维和传输思维结果的中介。)

①感觉:感觉器官是主客体联结的初始的媒介。通过感觉器官,外界的信

息得以输入,刺激形成主体意识。艺术创作,需要从形象感知入手,汇

集五官的感觉。朱自清先生的《绿》这篇文章中,就运用了许多感觉来

描写对水的感受,形成生动形象的美感:“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

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

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

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

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

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

又不杂些儿法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

透她!”

②表象:是人脑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感性形象,是外界刺激在记忆神经中

留下的印迹。人脑在反映周围世界时,可以把视觉信息转化为图像贮存。

这个图像,就是表象。

表象既是客体的印记,又是写作构思的媒介,起到了沟通主、客体的作用。在写作中,作者就是依靠表象和概念来实现构思。理论文体侧重概念,文学文体侧重表象。所谓“意境”、“意象”,都是表象开掘和组接的结果。

鲁迅《故乡》中谈及闰土时,“我脑里闪现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这就是文学史上的一个经典的记忆表象。是作者构思的媒介,是经想象组合、升华而成的艺术意境。

③语言:写作作为一种传输活动,语言文字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人的思

维一般是不离开语言概念的,否则就失去了凭依。任何写作活动,都要

借助于语言文字这一中介,才能进行信息的编码和传输。语言文字表达

力好,文章才有文采,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更有美感,给人以精神

享受。“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这

语言就组织的好。马丁·路德的《我有一个梦想》,那大段的“我梦想”

形成的气势和情感的逼迫力感动了每一个人。语言就是有这么大的魅力。

语言在写作中的作用也就这么大!

补充:所以我们要强化主体意识,扩大客体信息源,训练自己的感觉,丰富表象记忆,加强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写作载体与受体:)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精品教 案(完整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三. 学法与教学用具 1. 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教学用具:投影仪. 四.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你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 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互相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 2.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9个实例: (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4)所有的正方形;

(5)海南省在2004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桥; (6)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 (7)方程2560 -+=的所有实数根; x x (8)不等式30 x->的所有解; (9)国兴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 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9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每个小组选出——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9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 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 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 用小写字母,,, a b c d…表示.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 什么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 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 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写作教案 我理想中的学校

我对夸大“审题”作用的做法一向反对,但是很多同学缺乏审题意识也着实令人郁闷。比如这个标题,我就看到有同学写成了对母校的赞美,还有同学写成了对学校的批判。这当然是不妥的。“理想”是标题中的关键词,审题时应注意分析理解。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想像或希望,多指有根据的、合理的,跟空想、幻想不同;也可理解为符合希望的、使人满意的。不要仅写成“我们的学校”之类文章,也不要狭义地理解为“理想中的校园”,校园只是学校的一部分。学会审题,写作的时候就不会离题。 二、打开思路,灵活切入。 我理想中的学校,这个题目其实蛮“大”的,到底从何说起呢?就像我们走进一个学校,我们如何参观呢?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匆匆浏览,大体了解这个学校的情况;一种是认真观察,通过参观、访问、查阅资料等方式深入了解。写这个题目同样如此,“匆匆浏览”就如同写散文,写出你理想中的学校的大体的样子;“认真观察”就如同写记叙文、说明文,需要从一个或几个方面娓娓道来,比如校园环境、教学设施以及师资情况、教育科研水平、学生精神面貌等等。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以生活为基础,大胆、合理想像,就能打开思路,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三、来点技巧,增添文采。 要想把这个作文写好,还要运用一些写作技巧。比如运用对比手法,从现实的学校引出理想中的学校,从而鲜明地表达主题。再比如有位同学,在写作中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中间的分写,每一段分别以“我理想中的学校是一个教学相长的乐园”“我理想中的学校是一个平等和睦的家园”“我理想中 的学校是一个美丽温馨的花园”这三句话开头,既是每一段的中心句,又以相同的句式形成段落排比,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还是值得学习的。你还可以通过科幻小说的形式,介绍一下你理想中的学校。但是,无论采用怎样的技巧,都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想像是否合理、丰富。二是描述是否细腻、生动。三是感受是否真挚、独特。 【佳作剪影】 我理想中的学校 江苏省邳州市徐楼中学二(4)班王虎 在我心中一直有一个梦,一个延续数年的梦。梦中,我化作一只大鹏翱翔于天地之间,穿过波涛汹涌的大海,越过险峻奇丽的高山。任海浪汹涌,任峭壁千仞,我自由地翱翔,去听海水的歌唱,去嗅山花的幽香…… 理想的校园应该有我的梦,既允许我做梦,又能帮我圆梦。那样的学校,可以让我自由地歌唱和呐喊,让我的生命之火熊熊燃烧!我们在理想的校园中漫步,会留下一双双脚印,有个性的脚印。那样的校园,不会束缚我们的成长,而是引领我们前进的

模课 磨课 悟课——教师教学特色形成的三部曲

模课磨课悟课——教师教学特色形成的三部曲 教师教学特色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它包括教师的仪表、语言、教学方式和方法等与众不同之处。它是教师的一种长期修养、一种扎实功底水到渠成的自然表现。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生动形象而富有吸引力,抑扬顿挫而富有感召力是一种特色;沉稳、不急不躁是一种特色;周到细致、条理清晰是一种特色;……特色体现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是对这个环节的富有个性的优化处理。教学特色的形成需要一个逐步形成发展的过程,模课、磨课、悟课构成了这个过程的三部曲。 一、模课——在学习中起步 所谓“模课”就是向优秀教师学习,模仿优秀教师的教学模式、技巧等。在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的备课中,模仿是十分必要的,所谓“他山之石,能够攻玉” ,只有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吸收他人精华,持续地锤炼自己,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如果故步自封,闭门造车,孤芳自赏,夜郎自大则必然妨碍自身发展,或向着歧路发展,难以容入教学大潮之中。多听、多看是模仿的基本方法,其主要途径有:模仿优秀教案的“精妙之处”;看优质课光盘或录像,模仿优质课对教学各环节的把握;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学习他们处理教材、驾驭课堂。但模仿不等于“全盘照收”,更不能“拿着别人的教案去上课”。而理应结合实际的教情与学情对别人的优秀教案或者优质课重新实行 组织、整合与创新,借鉴吸收别人的养分,融入自己个人的智慧与独到

的见解,达到“借智补智,借力使力”的目的。模课要从宏观去把握,就是教师要重点思考别人的教案(或优质课)是怎样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我今后应如何去做,从而反思自己备课的程序,把握备课的切入口。学会模课是教师逐步走向成熟的最初也是最基本的一环,但是,教师千万不能“痴迷”于模仿,那样会导致思维“僵化”,丧失独立思考的水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就无从谈起了。更何况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是他们长期研究教学的成长背景的积淀,是无法“模仿”的,正如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以前对他的学生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二、磨课——在行动中磨炼 “磨课” 一般由执教教师提供教学案例,教师集体围绕案例持续地切磋、商讨、设计、实践、反思、修改、再设计、再实践、再总结以致循环往复、持续飞跃。通常情况下“磨课”会出现在“公开课、优质课”教学的准备中,通常在两个层面展开: 一是基础层面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方式。通过执教教师教学行为分析,探讨教师在教学目标上是否具有明确的发展取向和发展价值;探讨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如何在注重学科基础性的同时注重学生经验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在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上如何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以及如何增强方法、应用、探究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借助问题探讨,提升教师素质,促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是提升层面的,用于指导具体过程和操作方式的设计思想、教育理念。通过对教学案例的评课,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挖掘其中真正优

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套的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课程标准: 本章为高中必修模块的开篇第一章,从实验入手,重点介绍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包括化学实验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检验等,让学生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另外,在做化学实验时,取用的药品都是可以称量的,但分子、原子、离子等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是难以称量的,为此,引入“物质的量”这一基本物理量,可将一定数目的原子、离子或分子与可称量物质联系起来。 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单位是摩尔。物质的量及其由此导出的其它物理量如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是中学化学的计算核心,也是进行定量实验的计算依据。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 2.通过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使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探究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树立实验安全意识,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 难点: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有关伤害的事件非常多,你知道哪些?哪些与化学有关?请你说出来与同学们共同交流,并加以预防。学生思考、讨论。

有一个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对化学实验,尤其要注意实验安全,在初中化学学习中,你学习了哪些实验安全问题?对你有什么启示? 教师应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回顾、讨论交流,让一个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新知学习新知学习 投影有关一些典型的伤害实例和违规实验操作所发生的伤害。 通过血的事实,告诉学生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学生观看,感受颇深。 归纳整理化学实验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学生总结,交流,相互补充。 思考交流 思考交流要做到实验安全,你认为应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思考、交流、整理,相互补充,达成共识。 偶发事件的处理练一练1.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实验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水洗,边洗边眨眼睛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C.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上着火时,可用水将其扑灭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巩固练习 &nb sp; 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手接触药品 B.用嘴吹熄酒精灯火焰 C.实验后,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便丢弃

基础写作教案

基础写作教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基础写作》教案 《基础写作》课开篇的话 关于基础写作课程 一、与作文课的联系与区别 1.是高中语文作文的延续与深入 公民写作与大学写作 2.大学基础写作,是一门基础课,是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3.教学目的,不是使每个同学成为作家,而是训练同学们的生存本领。 三分理论七分训练(本科生入学到毕业百篇文) 二、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安排 总时数为68学时分两学期上 第一学期:基础理论 第二学期:文体写作 课堂讲授与训练相结合 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占60%。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分组讨论研究、课堂写作训练)课堂训练 教材35页,7——11题,任选一题,做到作文本上,下课前完成。 作文讲评 一、注重基本功训练 文字表达,需要“耐心”,循序渐进,把基础夯实。 注重一个“实”,朴实、真实、充实。 二、材料要用心选择,既充实,又不贪多 挑确实感动过自己的事例,把事情说清楚,把感受写透彻。不能面面俱到,写成流水帐。 三、结构要完整、合理,苦心构思,巧妙、严谨。 必须有标题,居中排列。书信的上款、下款。

四、文体要准,写啥象啥。 书信,要心贴心地交流;散文,托物言志,缘情而作,缘事而发。 写给父母的信,从头至尾,没有“父母”字样。 五、用词准确,句子通顺,合乎语法。 病句: 整理完了一切锁碎的事情…… 我知道他将会是一个跟我很好相处的朋友。 有些人怀着两三本书,有些人载着自行车…… 的、地、得的用法: 总得说来 学校很大,出奇得大 愧疚的窒息 痛哭的歇斯底里的我 其它: 在人生道路的分歧口 一点一点地消失不见掉 他们有拥有一计之常 终于,不比古时圣人12年寒窗苦读轻松的义务教育随着高考的结束,也悄然拉上了帷幕。 报道——报到 如果能……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担心对于我的录取通知书。 极具优秀的档案没有。 如同打翻了装有各种味道的瓶子在自己的心中。 一个人在东北三省——沈阳待着貌似也不无聊。 面对大学是新鲜而又好学 我的所有过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张白纸 进入了一个个不一样的大学 当我填好志愿时的那一刻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要求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学习本章内容,主要是为了对写作 的基本理论问题获得总体认识,以便更好地指导写作活动。 二、教学重点 1.弄清“写作是什么”

关于 磨课 的文章摘抄

关于磨课的文章摘抄 一、什么是磨课 磨课,就是某个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在教研组成员的协助下,采取多种形式,对某课教学进行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的过程。 二、磨课的意义 记得曾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好课”是从课堂实践中熔炼出来的,没有任何捷径可行,这是教育行为修炼的颠扑不破的法则。是的,“好课”不仅是每个老师的追求,更是为之奋斗的目标。 有效的磨课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能力,使其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对教师来说,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在一次次磨的过程中,使教师对新理念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的研读更深入,对学情的了解更透彻,同时也使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教学实践不断丰富,教学智慧得以发展。同时,磨课还能磨出教师间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研组团队理性思维水平的提升。 磨课是教师专业成长时由理论走向实践、走向成功和进步的绿色通道。它也是青年教师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更是年轻教师在教学上不断精益求精、完善自我的镜子。 三、磨课的形式 磨课的形式一般有“多人一课”式磨课活动和“一人多课”式磨课活动。 四、磨课的步骤 第一阶段:确定磨课内容和执教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要磨出精品课,就必须钻研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图,才能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备课不是一人的行为,而是全组的齐心行动,共同备课,确定一位重点备课和执教教师,每位教师围绕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说课交流沟通,达成共识。同时充分利用集体备课时间集体研讨,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重点的体现、教学过程的设想、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应对等方面反复思量,看哪些地方是可以配合教学过程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力求做到既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又要切实为教学内容服务。执教老师按照说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修改、完善自己的教案,形成磨课第一稿。 第二阶段:上课、听课、评课。 1、上课。教师按照备好的教案进行第一次上课。 2、听课。我们要求教师在进行听课时要有目的,几位教师听课分别从教师、学生、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有意关注,认真地做好听课记录,并从下面几点考察。 (1)教师方面 教师语言。。。。。。是否准确清楚、精当简练;是否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是否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目的性是否明确;学生是否有话可说。

大学英语基础写作常用句型.

大学英语基础写作常用句型 Part A: 段首句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any people are inclined to __ . In their opini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y believe that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re are different opinions among people as t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Some people suggest that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eople's opinions about vary from person to person. Some people say that _____________ . To them, ___________ .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 owadays although more and more peopl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still there are some who think _____________ , they may think ___________ .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 ecently the phenomenon of has caused public concern, and understandably so.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owadays, it is common to _____ . Many people lik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ecause _____________ . Besides, ____________ .

最新人教版英语必修一全套教案名师优秀教案

Module I Unit 1 Friendship Teaching Plan I. Teaching aims: 1. Ability Goals: ① Listening: gain useful information and clear views from the listening material; ② Speaking: express one’s attitude or views about friends and friendship in appropriate words. ③ Reading: let Ss summarize the main idea ④ Writing: write a letter about how to make friends 2. Knowledge Goals: ① Talk about friends and friendsh ip; how to BE friends; how to gain friendship ② Use the following expression: so do I / neither do I I think it is a good idea All right Yes,but… ③ to get the Ss to master direct speech and indirect speech ④ vocabulary and phrases: upset, calm, concern, careless, loose, cheat, list, share, German, series, outdoors, crazy, purpose, thunder, entirely, power, trust, suffer, teenager, advice, quiz, editor, communicate, situation, add up, calm down, have got to, be concerned about, walk the dog, go through, hide away, set down, a series of, on purpose, so as to, face to face, according to, get along with, fall in love with, join in, be upset about, for once 3. Emotion Goals: ① To arise Ss’ interest in learning English; ② To encourage Ss to take part in the act ivities and make Ss confident; ③ To develop the ability to cooper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大学生写作基础》电子教案

《大学生写作基础》

《大学生写作基础》 名词解释: 1. 写作、写作学、写作教学 写作:写作时人类易语言文字为工具反映见闻感思的精神生产活动,是作者通过创造性思维活动,以篇章的形式表达对世界某种认识的过程。 写作学:是人类以写作实践活动过程为研究对象而创立的一门科学,是探讨写作规律、知道写作实践的系统理论,是写作课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 写作教学:是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2. 主旨(表现类型、各自含义) 主旨:主旨,通常称之为主题。最早是指乐曲中最富有特征并处于优势地位的旋律,即主旋律。他表现一个完整的音乐思想,为乐曲之核心。后来被借用到文艺创作中,作者把作品中的思想称之为主体。 主旨通常表现为哪几种类型?①思想型主旨②情感型主旨③趣味型主旨④认知型主旨。 确立主旨的原则。①正确,要符合客观事实,符合作者实际。②新颖。要有时代特色,要独具慧眼③深刻。要穷追物理,探幽显微。 3. 材料、素材、题材、资料、直接材料、间接材料 材料:指作者为了某一写作意图而从社会生活中搜索、摄取的事实现象或理论依据。 素材:文学创作中将这部分进入作家视野并被认识、采撷的生活现象称为素材。 题材:决定选入文章中的材料,文学创作中称之为题材

资料:他指的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选择的供参考和引用的书面材料。 直接素材:作者亲身经历、观察和体验过的具体时间、人物是直接素材 间接素材:作者听别人讲述货通过阅读了解的故事人物、知识经验是间接素材。 4. 结构、线索、脉络、层次、段落、过渡、照应 .结构是文章的组织和构造; 线索是文章情节推进和思想感情发展的路线; 脉络是指存在并活动于文章内部的血脉与经络; 层次是作者思路展开的步骤,标志事物发展的阶段性或事物的构成侧面; 段落是行文自然形成的大于或等于句子的停顿单位; 过度就是文章的层次和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转换; 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的关照呼应。 5. 文面(文面整理) 文面是文章的外表,包括文字书面、标点符号、行款各式规范化。 6.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叙述是把人物经历和事件发展变化过程叙说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特点在于陈述过程。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 描写是把人、事物的状貌、情态通过描绘再想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特点是形象性。 抒情既抒发和表现作者主观世界的感情。 议论既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已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和态度。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案(全册) 课题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课时 1 课型新授课 教学理解货币的其基本职能依据:高考常考点,从实际上来说, 重点现实生活中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货币, 不了解的货币的职能,就不能真正懂 得货币,就无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 需要 教学货币的本质和纸币的含义依据:货币的产生本身就是一个很复杂的 难点问题,并且纸币代替金银成为价值符号这 一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较困难, 1. 知识目标:理由:学习本框, 牢记:学生能透过现象 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看本质,从而为其 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更好地参与经济 纸币的含义及其优点,纸币的发行规律;生活,正确认识经学习 2. 能力目标:济现象;同时也能目标初步培养透过现象看商品货币本质的能力,提高正确判为其学习后续知断、识别有关商品与货币的经济现象的能力;识乃至整本教材 打下良好基础。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练习册 教学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时间环节 课前抽查背诵 1.检查抽背诵 1. 认真背知识点强化记忆 3 分钟三分商品的含义及其查情况 2. 接受抽查检验考纲规定 钟基本属性,货币的 2. 评价总结抽的知识点本质;查结果 货币的基本职能; 纸币的含义及其 优点,纸币的发行

规律; 承接 1.核对自主学习 1. 巡视检查学 1. 学生自己展示验收学生 5 分钟结果中练习册的知识生完成情况,进预习习题完成情自主学习 环节点和例题答案行及时评价。况。的结果并 2.小组同学或同 2. 补充相应知 2. 其余学生互相加强记忆 桌检查识记情况识。补充并学生对所 3. 解决学生的展示习题进行评 问题,并达成共价。 识。 3. 提出质疑,相 互解答。 做议 1. 理解商品的含 1. 展示课件的 1. 学生根据课件 1. 通过丰20 分讲评义及其基本属性材料、事例和问上的问题,完成富多媒钟 环节 2. 了解货币产生题,让学生进行对材料的分析、体、材料的历史必然性思考总结和整理等展示, 3. 并从中理解货 2. 通过材料和 2. 牢记给学生直 币的本质事例进行知识商品的含义及其观的感 4. 理解货币的基点讲解基本属性,货币受,增强 本职能,并知道货 3. 指出书本中的本质;学生思考 币的其它职能;要求背的知识货币的基本职的主动 5. 理解纸币的含点能,货币的基本性。 义及其优点,知道 4. 评价总结学职能;纸币的含 2. 完成能 纸币的发行规律;生所答,并补义及其优点,纸力目标 充。币的发行规律; 3. 训练学 3. 学生以小组或生整合分 同桌为单位讨论析文本的 并总结老师提出能力。 的问题 4. 书上记录相关 补充知识点。

公开课——基础写作地点介绍教案

Teaching Plan Basic writing: How to introduce a place 英语基础写作复习——地点介绍 广东省新课标高考基础写作专题训练 I. Teaching aims Facilitate the students to learn to introduce a place with five sentences. II.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1. The organizations of sentences using the structure of five basic sentences. 2. The model and the useful words, expressions and sentence patterns needed to introduce a place.. III.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The model, relevant logic,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to introduce a place with five sentences. IV. Teaching methods Task-based learning, inductive and deductive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V. Teaching aids A multimedia and a blackboard VI. Teaching procedure

Purpose: To make the Ss’learn more about the theme of writing: how to introduce a place. Read the following passage and then discuss the two questions below. Australia Located in the smallest continent—Oceania, Australia is the sixth largest country in the world. / It covers a total area of 7,686,850 square kilometers with a population of about 20 million. / It is a mainly dry country with only a few coastal areas that have enough rainfall. / It is made up of 6 states, in which Melbourne and Sydney are the largest cities. / Because it is famous for its bright sunshine, countless sheep and cattle and its unique wildlife, the touris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come to enjoy its scenery./ 1. 地点介绍通常写哪几方面的情况(写作要点)? 1.地理位置(location)及地位 2.人口(population) 3.面积(area) 4.气候(climate) 5.历史(history) 6. 名胜古迹(places of interest) 2. 地点介绍常用的词汇和句型有什么? Australia Located in the smallest continent—Oceania, Australia is the sixth largest country in the world. / It covers a total area of 7,686,850 square kilometers with a population of about 20 million. / It is a mainly dry country with only a few coastal areas that have enough rainfall. / It is made up of 6 states, in which Melbourne and Sydney are the largest cities. / Because it is famous for its bright sunshine, countless sheep and cattle and its unique wildlife, the touris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come to enjoy its scenery./ Purpose:To highlight the important words and phrases that are needed in the translation by discussion. To make the students translate the sentences in the following, to help Ss solve the problems of vocabulary and sentence patterns.

磨课教案

Unit 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 period1 Section A1a – 1c) Ⅰ Teaching Content: New Words: outgoing both better loudly quietly Sentences: Tina is taller than Tara She sings more loudly than Tara. Ⅰ Teaching key and difficult point: New words and key sentences Teaching aims: 1. Master the new words and key sentences. 2.Talk about personal traits Compare people Ⅰ Teaching steps: Step 1 lead in and Learn the new words Learn the new words Step 2 Describe personal traits Step 3 Listening ( 2b & 2c) Play the tape, ask students to answer. (1a) Play the tape one more time, then fill in the blanks Step 4 Pair work (1e) Ask students how to Compare people Ⅰ Summary Summarize what they have learned in this class. Ⅰ Homework Exercise Unit3 Copy new words and Quanpindao P23 ⅠI Blackboard Design Unit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Section A (1a-1c) New words;outgoing, better, loudly, quietly, both Sentences ;①Tina is taller than Tara. ②She sings more loudly than Tara. ③Sam has longer hair than Tom.

最新高一必修一集合教案完整版(精心整理)(1)

必修一第一章预习教案(第1次) 1.1集合 1.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我家有爸爸、妈妈和我; 我来泉州市第九中学; 五中高一(1)班; 我国的直辖市。 分析、归纳上述各个实例的共同特征,归纳出集合的含义。 二、建构数学: 1.集合的概念:一般地,一定范围内某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set )。集合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来表示,如集合A 、集合B …… 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element ),简称元。集合的元素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来表示。如a 、b 、c 、p 、q …… 指出下列对象是否构成集合,如果是,指出该集合的元素。 (1)我国的直辖市; (2)五中高一(1)班全体学生;(3)较大的数 (4)young 中的字母; (5)大于100的数; (6)小于0的正数。 2.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 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 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 的元素,或者不是A 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无序性:一般不考虑元素之间的顺序,但在表示数列之类的特殊集合时,通常按照习惯的由小到大的数轴顺序书写。 3.集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属于”和“不属于”表示; (1)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A ,记作a ∈A (2)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A ,记作a ?A (“∈”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 ∈A 颠倒过来写) 4.有限集、无限集和空集的概念: 5.常用数集的记法:(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 ,2,1,0=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 { } ,3,2,1*=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 {} ,,, 210±±=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 {}整数与分数=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 数数轴上所有点所对应的=R 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

应用文写作基础优秀教案-共10页

第一单元导论 一、教学要求:让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基础知识有一个概括性认识,为下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1、理解应用文的基本概念。 2、应用文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第一节应用文概述 一、应用文的概念 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公民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办理公务或个人事务时所使用的、具有某些惯用格式的文章的总称。 二、应用文的种类 行政公文:如公告、通告、通知、通报 通用类 事务应用文:如计划、总结、会议记录公务文体 法律应用文:如起诉书、自诉状 经济应用文:如经济合同 专用类 礼仪应用文:如欢迎词、欢送词、开幕词、祝词应用文涉外应用文:如涉外函电、备忘录 书信类:如证明信、推荐信、感谢信、申请书 私务文体条据类:如借条、请假条 其他 新闻文体:如新闻、消息、通讯 其他:如论文 三、应用文的作用 1、规范和准绳作用 2、宣传和教育作用 3、交流和沟通作用 4、凭证和档案作用 四、应用文的一般特点 1、实用性 2、程式性 3、时效性 4、朴实性 第二节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材料真实典型 二、观点正确鲜明 三、结构严谨 1、层次清楚、段落分明 2、过渡自然、前后照应 3、开头结尾简洁明了 四、语言得体 1、庄重得体 2、通俗易懂 3、准确规范 4、简明扼要 五、格式规范 1、广泛阅读范文 2、大量实践训练

作业:在本单元学习了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后,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有哪些感悟? 第二单元公文 一、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 等9种公文的概念、特点、作用和使用范围。 2、掌握通知、通报、报告、请示、函、会议纪要等6种常用公文的行文关系及其具体的写作要求和方法。 3、学会仿照教材中的范文进行写作,做到格式规范。 二、教学重点:公文的格式和写法。 三、教学过程: 第一节公文概述 一、公文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公文是国家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进行公务活动时所使用的体式完整、内容系统的各种书面材料。狭义的公文是指行政公文,主要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二、公文的特点 1、法定的权威性 2、明确的政策性 3、严格的时效性 4、程式的规范性 三、公文的作用 1、规范和指导作用 2、宣传和教育作用 3、凭证和依据作用 4、交流和沟通作用 四、公文的种类 (1)按适用范围划分为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共13种。 (2)按行文方向划分为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 (3)按缓急程度划分为特急、急件两种。 (4)按保密级别划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五、公文的格式 1、眉首部分 眉首部分位于公文首页上部红色反线之上。 (1)公文的份数序号。简称份号,它是将同一文稿印制若干份时每份公文的顺序编号。《办法》规定:绝密、机密公文应当标明份号。份号标注在公文首页左上角第一行,用七位阿拉伯数码顶格标注,不足七位数用“0”补齐,如“0000006”。 (2)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秘密等级简称密级。《办法》规定:涉及国家秘密的公文应当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密级顶格标注在首页右上角的第一行,密级和保密期限之间用“★”隔开。保密一年以上的,注明年数;不足一年的,注明月数。 (3)紧急程度。紧急公文均应该标明紧急程度,分特急和急件。紧急程度标注在首页右上角密级之下。 (4)发文机关标识。一般由发文机关的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后加“文件”组成。若是几个机关联合行文,应将主办机关排列在前。 (5)发文字号。包括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序号三部分,如“中青办发〔2019〕22号”发文机关代字是发文机关名称的缩略语,如“中青办”“是共青团中央办公厅”的缩略语。(6)签发人。它是代表机关最后核查并批准公文发出的领导人姓名。签发人平列于发文字

教学设计及磨课研课记录

04教学设计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知道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名称。 识读“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找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具体地理 位置,掌握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知道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晋分三家、合纵连横的史实,培养学生分析历 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收集与本科有关的历史故事,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讨论“齐桓公为什么能够称霸”,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成语典故的介绍,使学生能够体会中华文化的厚重和博大;通过卧薪尝胆等故事,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为实现理想不畏困难的恒心毅力。 教学重点:齐桓公争霸和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更主动更有创造性地进行课堂学习。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示法、讨论法、讲故事等进行。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相关书目及网站;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应对策略;制做本课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本课、查阅与本课相关的资料、每人收集一条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成语典故。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设计: 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提问:公元前2070年—前771年,我国经历了哪几个朝代? 导入:西周灭亡后,我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诸侯国为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这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我们今天来学习春秋与战国的历史。(出示课件,显示课题) 出示课件: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一.战国时期 1.春秋争霸的原因 出示课件:显示春秋的起止时间。结合课本的知识让学生回答。 师加以总结:一是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二是几个大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乘机争霸。 2.春秋五霸 提问:历史上的“春秋五霸”指哪五霸?谁是第一个霸主呢? 生回答后,师出示课件:春秋五霸(强调另一说法)

国家开放大学答案 基础写作课程 形考任务1

一、教材中谈到写作要“言之有物”,此中之“物”,包括哪两个部分内容?请结合教材予以具体论述 答:所谓“言之有物”,就是要求写作成果有丰富而且具体的思想内容,能够反映作者对自然界、人类社会或人自身的某种独特的体验或认识。它包括文本的材料和思想两方面的因素。 文本的材料,材料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的材料是泛指已被作者关注并意识到有某种写作价值而予以收集积 累以被选用的一切原始材料,包括事实形态的、理论形态的和数字形态的等等。狭义的材料,则是专指经过作者的选择,已被或将被写进文本中的事实、理论和各种数据。 文本的思想,是指通过文本写作的主要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某种总体性的、基本性的意旨或倾向。它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目的,代表着写作的意义和价值,决定阅读的效果,在写作中处于核心地位。 二、有人说“材料重在选择,思想重在提炼”,结合自己的写作或阅读经验,谈谈你对此所持看法。 答:此观点正确。 写作者日常接触到的材料是十分的繁杂的,要使原始材料的积累真正具有写作价值,就要善于按照写作的规律的要求对其进行识别和选择。

文本的思想需要提炼,是为使写作的规律大要求,使其最终确立的文本思想达到真实、深刻、新颖的程度。 在写作之中,有效地选择和组织材料,是准确表达思想的支柱。在一般的文本写作中,思想和材料往往同时出现,因此,文本思想的确立和材料的支撑是融为一体的。在文学创作中,文本思想隐含与材料之中而不直接说出,因此对材料的选择和组织成为引导读者体验、理解、和接受文本思想的唯一途径。 三、阅读散文《谢天》,谈谈典型材料的选用对文本思想的表达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天”可以理解为大自然,可以理解为人世间的一切美好的人、事、物,“谢”“天”,就是要对某种我们不了解的存在、规律、原则有敬畏之心,有感激之心,有谦逊之心。 “富亦谢天,贫亦谢天,病亦谢天,苦亦谢天”。中国的“天”,与国外的“天”,是一样的,“谢”的情怀也是一样的。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对“谢天”的进一步阐释。 1)材料要具有代表性。在选择的符合思想表达要求的同类材料中,最具有代表性,能够以一当十,在同类材料中最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 2)材料要最有启迪效果。所选的材料,,不只是被动地或简单的完成或印证或体现作者思想表达的任务,而且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