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控制性降压

控制性降压

控制性降压
控制性降压

对鼻内镜手术“控制降压”的最佳、最省事的方法是体位,采用抬高手术野、头高位,可明显减少手术野渗血(以前局麻下做时不是半卧位吗?)。在体位基础上辅助麻醉药物(肯定优于降压药),建议采用吸入麻醉瑞芬,殊不知瑞芬是最佳控制心率药物,两者合作降压同时心率稳定,堪称佳配;如果较长时间降压,为节省吸入和瑞芬用量,可早期辅以氟芬合剂;为协助吸入瑞芬的降压效果,适当控制液体入量很有必要。

控制性降压

利用药物或(和)麻醉技术使动脉血压下降并控制在一定水平,以利于手术操作,减少手术失血或改善血流动力学的方法,称为控制性降压。

一、对生理的影响

(一)脑

1、控制性降压期间,最大顾虑是脑供血不足和脑缺氧。由于神经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很低,一旦发生则可引起脑细胞功能的损害。

2、当MAP低于8kPa(60mmHg)时,脑血管的自动调节机能则丧失,有发生脑缺氧的危险。但麻醉期间因脑代谢率降低,吸入氧浓度增加,而增加了脑对低血压的耐受能力。

3、脑血汉量主要取决于脑灌注压和脑血管阻力:

服血流量(BF)=[平均动脉压(MAP)-颅内压(ICP)]/血管阻力(R)

虽然MAP降低,如能降低R和ICP,仍可维持较好的BF。

4、PaCO2是脑血流自动调节的重要因素。当PaCO2降低0.1kPa(1mmHg)时,脑血流量降低1ml/100g·min。因此,降压期间应维持PaCO2在正常范围。

(二)心脏

1、可因药物对心肌的抑制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而引起CO和主动脉压的降低。

2、CO和主动脉压降低可引起冠脉血流量减少,导致心肌缺血性损害。

3、心脏前、后负荷降低使心室充盈压和左室舒张末压降低,有利于心肌供血和降低心肌氧耗量。

(三)肺

1、肺动脉压降低和肺血管扩张,引起肺内血流重新分布,可导致通气、灌流失调。

2、通气、灌流失调可引起肺内分流或死腔通气增加。

3、有的药物可抑制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加重通气、灌流失调,使分流增加。

(四)肝、肾

1、当收缩压低于10.7kPa(80mmHg)时,肝动脉血流减少,有引起肝缺血、缺氧和肝细胞损害的危险。

2、当收缩压低于10.7kPa(80mmHg)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泌尿功能暂停。若血压控制不适当,有发生术后少尿、无尿及肾衰的危险。

二、施行控制性降压的基本原则

(一)保证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量以满足机体基本代谢功能的需要。

1、根据公式:MAP=CO×SVR,因此降压时主要降低SVR,避免或减轻对以CO的影响。

2、组织血液灌注量主要取决于血压和血管内径:

组织灌注量=[π×血压×(血管半径)4]/[8×血粘稠度×血管长度]

若血管半径增加1倍,组织灌注量可增加16倍。因此,血压适当降低,组织灌流量可由血管扩张来代偿。

3、维持正常的血管内容量。

(二)控制性降压的效果

1、手术野的渗血量有明显减少,但仍有微量渗血,表现红润潮湿;

2、如手术野呈现苍白干燥时,应及时调整血压水平。

(三)血压控制水平

1、一般认为,术前血压正常者,控制收缩血压不低于10.7kPa(80mmHg),或MAP在6.7-8.7kPa(50-65mmH g)之间。

2、以降低基础血压的30%为标准,并根据手术野渗血情况进行适当调节。

(四)控制性降压的时间

1、主要在手术渗血最多或手术最主要步骤时施行降压,尽量缩短降压时间。

2、MAP降至6.7kPa(50mmHg)时,每次降压时间不宜越过30分钟。

3、手术时间长者,若以降低基础收缩压的30%为标准时,每次降压时间不宜1.5越过小时。(五)注意体位对局部血压的影响

1、尽量让手术野位于最高位置,虽然全身血压降低较少,但局部血压已有明显改变,渗血也显著减少。

2、充分利用下肢位置对调节血压的影响,如下肢降低15°可使血压降低1.3-2.7kPa(10-20mmHg),这样有利于血压的控制。

3、俯卧或侧卧位时可显著减少回心血量,使CO锐减,因而是控制性降压的风险体位,应妥善处理。

(六)基本监测

1、ECG,SpO2,尿量;

2、动脉血压,最好是直接动脉测压;

3、手术时间长者,应监测CVP、HCT、体温及动脉血气分析。

三、控制性降压的方法

(一)血管扩张药降压

1、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

(1)药理作用:

①其分子中的亚硝基团主要与血管平滑肌的受体结合,使平滑肌松弛,产生血管扩张作用。对小静脉、小动脉都有扩张作用,故可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

②对心肌无直接抑制作用,对CO的影响取决于心脏前、后负荷状态。由于后负荷降低,可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氧供-氧耗的平衡。

③在全麻时,硝普钠对脑血流和颅内压的影响不明显。

(2)临床应用:

①配备含硝普钠100~200μg/kg·min。

②起效时间为1~2min,4~6min可将血压降低到预定值。停药2~5min后血压可恢复正常值。

③如果发生明显的心动过速,可应用短效β阻滞剂,如艾斯莫罗(Esmolol)。

(3)注意事项:

①硝普钠水平溶液极不稳定,应用时应避光。

②肝肾功能明显障碍者不宜采用,以免氰化物蓄积中毒。

③用量大于5.0μg/kg·min者,应监测动脉血气,避免代谢型酸中毒。

2、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

(1)药理作用:

①对所有平滑肌都有松弛作用,但以松弛血管,尤以容量血管平滑肌的作用最强。

②降低血压作用主要是由于心脏前负荷降低。

③前负荷降低使室壁张力下降,加上其对小动脉的舒张作用,使心肌氧耗量减少。而CO无明显改变。

(2)临床应用:

①配备含硝酸甘油100~kg·min,或单次静注50~100μg。

②起效时间为2~5min,停药5~10min后血压可恢复正常。

③可发生反射性心动过速,可给以短效β阻滞剂使其改善。

(3)注意事项:

①长时间及大剂量应用时,有发生正铁血红蛋白症的可能。

②有脑血管扩张增加颅内压的作用,对颅内压高者宜慎用。

③有升高眼内压作用,不宜用于青光眼患者。

3、三磷酸腺苷(ATP):

(1)药理作用:

①ATP降解为腺苷和磷酸,腺苷具有扩张外周血管作用。

②以扩张小动脉为主,心脏后负荷降低明显,不影响前负荷及心室充盈,CO可增加。

③增加冠脉和脑血流量,但对颅内压的影响较轻。

(2)临床应用:

①降压效果与剂量和注射速度有关,适用于短时间降压。

②单次静注0.4~3mg/kg可使压缩压及舒张压降低25%左右。持续滴注量为1~

1.5mg/kg·min。

③起效时间约5min,单次静注维持约2-5min。持续滴注时停药后数分钟血压即可恢复正常。(3)注意事项:

①用量过大或注药速度过快,可引起心动过缓,严重者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因此,并存心脏传导阻滞者慎用。

②一般不用于长时间的控制性降压。

4、钙通道阻滞剂:

(1)主要改变钙离子的跨细胞膜运动,引起不同程度的动脉扩张,而对静脉的影响较小。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冠脉扩张,有利于心肌的氧供需平衡。

(2)对心肌力和房室传导的抑制作用较强,一般不单独应用,可作为控制性降压的辅助用药。

(3)主要药物有:异搏定(Verapamil),硝苯啶(Nifedipine),尼卡地平(Nicardipine),硫氮卓酮(Diltiazem)。

(二)吸入麻醉药降压

1、氟烷(Halothane):

(1)对心肌力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血管平滑肌有明显舒张作用,使外周阻力降低;抑制交感神经使心率减慢。

(2)上述作用都与吸入浓度相关,可通过调节吸入浓度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

(3)但如吸入浓度过大,对心肌力的抑制作用越强,CO降低越明显,则难以保证组织器官的灌注。

(4)手术刺激时易引起血压的波动。

(5)目前主张与其它降压药复合应用。

2、异氟醚(Isoflurane):

(1)对血管平滑肌有明显舒张作用,可明显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而降低动脉血压。

(2)对心肌力的抑制作用较轻,以CO的影响较小,有利于保证组织灌注。

(3)降压起效快,停药后血压恢复迅速,无反跳作用。

(4)适用于短时间的降压。如需长时间降压,多与其它降压药复合应用。

四、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

(一)适应证

1、降低血管张力,便于施行手术,提高手术安全性。主要指血管外科手术,如主动脉瘤、动脉导管未闭、颅内动脉瘤、脑膜瘤及其它颅内血管瘤的手术。

2、减少手术野的渗血,使手术野清晰,方便手术操作。如血运非常丰富的组织和器官施行手术,包括髋关节和脊柱的手术;部位较深且精细的手术,包括后颅窝、垂体、内耳及显微外科手术等。

3、手术创面较大,减少失血量。

4、麻醉期间控制血压过度升高,防止发生心血管并发下,如心肌缺血、急性肺水肿、高血压危象、心力衰竭等。

(二)禁忌证

1、有严重器官疾病者,如心脏病、高血压病、脑供血不足、肺及肝、肾功能障碍等。

2、酸碱平衡失调,低血容量,休克,严重贫血者。

(三)并发症

1、苏醒延迟,反应性出血和术后视觉模糊;

2、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为少尿或无尿;

3、血栓形成,包括脑血管、冠脉及其它血管;

4、循环虚脱,甚至心搏停止。

控制性降压技术讲课稿

控制性降压技术

控制性降压技术 第一节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适应证 若仅将控制性降压技术看作为减少手术出血的主要措施而广泛采用,未必妥当。临床经验表明,适应证选择不当或病人管理不妥可引起各种各样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发生死亡。因此,在拟实施控制性降压前要权衡利弊,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及手术要求严格掌握好适应证。 其适应证有: 1、大血管手术时降低血管张力由此可避免术中剥离或钳夹血管时损伤血管壁,如主动脉缩窄、动脉导管结扎或切断术等; 2、减少手术中出血/渗血由此可提高那些出血较多、止血困难的手术安全性,如颅内血管瘤、动脉瘤、脑血管畸型、脑膜瘤和后颅凹部位手术,以及全髋置换术和膀胱癌根治术等; 3、为精细、深部手术提供良好的手术野降压期间随着渗/出血减少,手术野显得相对“干燥”便于手术医师操作,如内耳开窗术、垂体及下丘脑等脑深部手术; 4、加强血液保护减少术中输血适用于血源紧张、大量输血有困难或须限制输血的病人(如病人体内存在P抗体); 5、防止或控制麻醉期间的血压过度升高、血压过度升高可引起的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和肺水肿。

6、扩充血容量和/或防止高血压危象如嗜铬细胞瘤病人,手术切除肿瘤前适当地降血压有利于扩充血容量并防止高血压危象的出现。 二、禁忌证 主要从病人全身情况、重要器官的功能状态以及控制性降压操作者技术水平三方面进行判定,包括: 1、实施控制性降压技术操作者对该技术的生理和药理知识缺乏全面了解。 2、病人患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除外用于降低心脏负荷为目的者),如心脏病、动脉硬化(脑动脉、冠状动脉)、严重高血压等; 3、重要脏器有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如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和/障碍,以及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等。 4、全身情况差,如严重贫血、休克、低血容量或呼吸功能不全的病人。 5、相对禁忌证:高龄、颅内压增高、缺血性周围血管性疾病、既往有过静脉炎和/或血栓形成病史、闭角性青光眼(禁用神经节阻断药)。 第二节常用药物和降压方法 一、常用控制性降压药

常用6大类降压药分析解析

常用6大类降压药 1、利尿剂:双氢氯噻嗪、阿米洛利、吲达帕胺(寿比山)和螺内酯。 2、β-受体阻滞剂(药名最后2个字为“洛尔”者,均属此类):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比索洛尔(康可)、醋丁洛尔(天诺敏)、拉贝洛尔(降压乐)、纳多洛尔(心得乐)、索他洛尔(心得怡)、卡维地洛(络德、达利全)和普萘洛尔(心得安)。 3、钙拮抗剂二氢吡啶类(药名中有“地平”2个字者均属此类):硝苯地平缓释片(伲福达)、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非洛地平(波依定)、氨氯地平(络活喜、安内真);非二氢吡啶类:维拉帕米(异搏定)、地尔硫卓(恬尔心、合贝爽)。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英文缩写ACEI,药名最后2个字为“普利”者,均属此类):卡托普利(开搏通)、贝那普利(洛汀新)、依那普利(依苏)、培哚普利(雅施达)、雷米普利(瑞泰)、福辛普利(蒙诺)等。 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英文缩写ARB,药名最后2个字为“沙坦”者均属此类):氯沙坦(科素亚)、缬沙坦(代文)、坎地沙坦(维尔亚)、厄贝沙坦(安搏维)、替米沙坦(美卡素)。若加半片氢氯噻嗪12.5毫克,科素亚则变为海捷亚、代文变为复代文、安搏维变为安搏诺,且降压作用均增加。 6、α-受体阻滞剂:特拉唑嗪。

各种降压药具有不同的优势。因此,高血压患者可根据血压水平、危险分层、不同的病情选择不同的降压药。临床研究提示: 预防脑卒中:ARB优于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优于利尿剂; 预防心衰:利尿剂优于其他类; 延缓糖尿病和非糖尿病肾病的肾功能不全:ACEI或ARB优于其他类; 改善左心室肥厚:ARB优于β-受体阻滞剂; 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钙拮抗剂优于利尿剂或β-受体阻滞剂。 临床常用六类降压药物: 1、利尿剂 利尿剂是使用最早,最常用的降压药物,降压作用显著,对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和肥胖的高血压病人降压尤为适用,但不适宜痛风、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病人。可与其他各类抗高血压药物合用,能增加降压的效果。由于长期应用易引起低血钾等不良反应,现在已经很少大剂量地使用。常用的利尿剂按照其降压作用的强弱,分为高效利尿剂(速尿、利尿酸),中效利尿剂(双氢克尿噻、氯噻酮),低效利尿剂(安体舒通、氨苯喋啶、),低效利尿剂都有保钾的作用。利尿剂最大的优势是价格低廉。 2、β-阻滞剂 β-阻滞剂既能降低血压,又能减慢心率,应用很广泛。这是一类“洛尔”系列,常用的有阿替洛尔(氨酰心安)、美托洛尔(倍他乐克、美多心安)、拉贝洛尔(柳安苄心啶)、比索洛尔(博苏)。β-阻滞剂适用于年轻人和心率偏快的高血压病人,对合并冠心病的高血压病人尤为适合。但是,对心率已经很慢、存在心脏传导阻滞和有哮喘的高血压病人禁止服用。 3、钙拮抗剂

控制性降压

对鼻内镜手术“控制降压”的最佳、最省事的方法是体位,采用抬高手术野、头高位,可明显减少手术野渗血(以前局麻下做时不是半卧位吗?)。在体位基础上辅助麻醉药物(肯定优于降压药),建议采用吸入麻醉瑞芬,殊不知瑞芬是最佳控制心率药物,两者合作降压同时心率稳定,堪称佳配;如果较长时间降压,为节省吸入和瑞芬用量,可早期辅以氟芬合剂;为协助吸入瑞芬的降压效果,适当控制液体入量很有必要。 控制性降压 利用药物或(和)麻醉技术使动脉血压下降并控制在一定水平,以利于手术操作,减少手术失血或改善血流动力学的方法,称为控制性降压。 一、对生理的影响 (一)脑 1、控制性降压期间,最大顾虑是脑供血不足和脑缺氧。由于神经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很低,一旦发生则可引起脑细胞功能的损害。 2、当MAP低于8kPa(60mmHg)时,脑血管的自动调节机能则丧失,有发生脑缺氧的危险。但麻醉期间因脑代谢率降低,吸入氧浓度增加,而增加了脑对低血压的耐受能力。 3、脑血汉量主要取决于脑灌注压和脑血管阻力: 服血流量(BF)=[平均动脉压(MAP)-颅内压(ICP)]/血管阻力(R) 虽然MAP降低,如能降低R和ICP,仍可维持较好的BF。 4、PaCO2是脑血流自动调节的重要因素。当PaCO2降低0.1kPa(1mmHg)时,脑血流量降低1ml/100g·min。因此,降压期间应维持PaCO2在正常范围。 (二)心脏 1、可因药物对心肌的抑制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而引起CO和主动脉压的降低。 2、CO和主动脉压降低可引起冠脉血流量减少,导致心肌缺血性损害。 3、心脏前、后负荷降低使心室充盈压和左室舒张末压降低,有利于心肌供血和降低心肌氧耗量。 (三)肺 1、肺动脉压降低和肺血管扩张,引起肺内血流重新分布,可导致通气、灌流失调。 2、通气、灌流失调可引起肺内分流或死腔通气增加。 3、有的药物可抑制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加重通气、灌流失调,使分流增加。 (四)肝、肾 1、当收缩压低于10.7kPa(80mmHg)时,肝动脉血流减少,有引起肝缺血、缺氧和肝细胞损害的危险。 2、当收缩压低于10.7kPa(80mmHg)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泌尿功能暂停。若血压控制不适当,有发生术后少尿、无尿及肾衰的危险。 二、施行控制性降压的基本原则 (一)保证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量以满足机体基本代谢功能的需要。 1、根据公式:MAP=CO×SVR,因此降压时主要降低SVR,避免或减轻对以CO的影响。 2、组织血液灌注量主要取决于血压和血管内径: 组织灌注量=[π×血压×(血管半径)4]/[8×血粘稠度×血管长度] 若血管半径增加1倍,组织灌注量可增加16倍。因此,血压适当降低,组织灌流量可由血管扩张来代偿。 3、维持正常的血管内容量。 (二)控制性降压的效果 1、手术野的渗血量有明显减少,但仍有微量渗血,表现红润潮湿; 2、如手术野呈现苍白干燥时,应及时调整血压水平。

第13章 控制性降压在麻醉中的应用

第13章控制性降压在麻醉中的应用 一、选择题 A型题 1.术中控制性降压时间一般不超过多少: A.10分钟 B.20分钟 C.30分钟 D.40分钟 E.60分钟 2.目前所公认的控制性低血压“安全”低限为MAP为多少: A.40~45 mmHg B.45~50 mmHg C.50~55 mmHg D.55~60 mmHg E.60~65 mmHg 3.在控制性降压过程中最易受损的器官是: A.脑 B.肾脏 C.肺脏 D.心脏 E.肝脏 4.慢性高血压病人的脑血管自身调节曲线可右移,对这些病人要保持CBF自身调节能力,对脑血管自主调节影响最重的是: A.平均动脉压 B.动脉压 C.舒张压 D.中心静脉压 E.脑的灌注压 5.应用于控制性降压的药物首选: A.硝普钠 B.硝酸甘油 C.尼卡地平 D.吸入麻醉药 E.艾司洛尔 6.硝普钠用于控制性降压时的起始剂量为: A.0.5μg/(k g·min) B.1.0μg/(kg·min) C.1.5μg/(kg·min) D.2.0μg/(kg·min) E.2.5μg/(kg·min) 7.硝酸甘油用于控制性降压时的起始剂量为: A.0.5μg/(kg·min) B.1.0μg/(kg·min)

C.1.5μg/(kg·min) D.2.0μg/(kg·min) E.2.5μg/(kg·min) 8.对颅内压升高及肾功能不全者使用时应慎重以下哪种药物: A.硝普钠 B.硝酸甘油 C.吸入麻醉药 D.尼卡地平 E.酚妥拉明 9.在脑出血等颅内顺应性降低的病人,在打开脑膜之前除哪种药物均可使用:A.三磷酸腺苷 B.硝酸甘油 C.酚妥拉明 D.乌拉地尔 E.尼卡地平 10.哪种药物更适合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 A.硝普钠 B.硝酸甘油 C.酚妥拉明 D.乌拉地尔 E.尼卡地平 11.控制性降压时,MAP不低于多少时,肾小球的滤过率不变: A.55 mmHg B.60 mmHg C.65 mmHg D.70 mmHg E.75 mmHg X型题 1.维持人体血压的主要因素包括: A.心排出量 B.总外周围血管总阻力 C.血液容量 D.血管壁弹性 E.血液粘稠度。 2.常用的控制性降压药有哪些: A.硝普钠 B.硝酸甘油 C.酚妥拉明 D.乌拉地尔 E.尼卡地平 3.在脑出血等颅内顺应性降低的病人,在打开脑膜之前禁忌使用哪种药物:A.硝普钠 B.硝酸甘油 C.酚妥拉明

常用降压药物种类及选择

常用降压药de种类及选择 现在较为常用的ACEI、CCB和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ACEI叫做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最早出现的是卡托普利(开博通),此类药物直接抑制可导致血管收缩的血管紧张素II的生成,降压疗效确切,并具有极好的保护肾脏和心脏的作用。此后开发出的同类药物有福辛普利(蒙诺)、培哚普利(雅施达)、苯那普利(洛汀新)等,服用更为方便。 CCB也就是钙离子拮抗剂,最早最常用的是硝苯地平(心痛定),降压较为迅速,但血压波动比较大,不符合平稳降压的原则。因此现在又开发出各种缓控释制剂或作用较为缓和的品种,如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氨氯地平(络活喜)、非洛地平(波依定)。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主要有美托洛尔(倍他乐克)、卡维地洛(达利全),它们主要作用于血管和心脏上的受体,使血管舒张,心舒出量减少,从而达到降压的目的。 此外,临床上医生会根据高血压的轻重缓急以及是否有并发症来选择其它几类药物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中西药复合制剂等。 一、目的与原则 原发性高血压目前尚元根治方法,但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收缩压下降10~20mmHg或舒张压下降5~6mmHg,3~5年内脑卒中、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与冠心病事件分别减少38%、20%与16%,心力衰竭减少50%以上,奠定了降压治疗的临床地位。降压治疗在高危患者能获得更大益处,例如老年单纯收缩期性高血压、糖尿病和脑卒中史患者。虽然降压治疗不是治本,但也不仅仅是对症,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往往与血压高度有密切关系,因此降压治疗应该确立血压控制目标值。另一方面,高血压常常与其它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合并存在,例如肥胖、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等,各种危险因素与高血压协同加重心血管危险,为此,治疗措施是综合性的。 高血压治疗原则如下: (一)改善生活行为 适用于所有高血压患者,包括使用降压药物治疗的患者。①减轻体重:尽量将体重指数(BMI) 控制在<25。体重降低对改善膜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左心室肥厚均有益。 ②减少钠盐摄入:膳食中约80%钠盐来自烹调用盐和各种腌制品,所以应减少烹调用盐,每人每日食盐量以不超过6g为宜。③补充钙和钾盐:每人每日吃新鲜蔬菜400~500g,喝牛奶500ml,可以补充钾1000mg和钙400mg。④减少脂肪摄入:膳食中脂肪量应控制在总热量25%以下。⑤限制饮酒:饮酒量每日不可超过相当于50g乙醇的量。⑥增加运动: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和改善膜岛素抵抗,提高心血管适应调节能力,稳定血压水平。较好的运动方式是低或中等强度的等张运动,可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选择慢跑或步行,一般每周3~5次,

医院麻醉科控制性降压技术规范

医院麻醉科控制性降压技术规范 【适应证】 1. 减少术中出血和渗血,便于病灶的显露和手术操作。 如脑膜瘤、血管瘤、脑血管畸形、胸膜剥离术,脊柱 前外侧减压术。 2. 降低血管张力,以利手术进行。如主动脉狭窄、主动 脉瘤、动脉导管未闭等。 3. 控制麻醉手术期间血压过度升高。如冠状动脉搭桥 术、嗜铬细胞瘤摘除术、肾性高血压等。 4. 提供清晰的手术野。如精细的中耳手术或显微外科手术。 5. 大量输血有困难,病人不愿或须限制输血量如体内存在P抗体。 【禁忌证】 1. 重要脏器严重器质性疾病。如严重心脏病、高血压、 动脉硬化、脑血管病变,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及中枢

神经系统退行性改变,严重呼吸功能不全。 2. 全身情况差,如显著贫血、休克、低血容量等。 3. 技术方面,麻醉医生不熟悉控制性降压的基础理论和技术。 【实施办法】 1. 麻醉前准备,除一般准备外,还需准备有创测压设备、 输液泵、降压药、心血管用药。 2. 监测项目:包括直接动脉测压、ECG、CVP、SPO2、全麻病人PetCO2。 3. 保证静脉输液通畅,最少准备三条静脉通路。 4. 调整病人体位,使手术区位于最高水平,以达到体位 降压作用。一般身体部位较心脏水平每抬高1~3cm, 则升高部位的血压下降1mmHg。体位降压法在头部、 四肢手术较易达到,但头部手术如取坐位时,降压 必须谨慎,提防因体位导致脑血管意外。 5. 维持足够的麻醉深度,根据病人血压和手术要求开始 降压,从静脉滴入扩血管药,用输液泵控制滴入速

度,根据病人血压变化和情况调节滴入速度和用 量。 6. 降压程度和时间:一般血压降低不超过原有水平的 40%,维持平均动脉压6.7~8.0kPa(50~60mmHg), 收缩压不低于8.0kPa。降压可持续30~60分钟,如 需继续降压,也要先暂停降压使血压回升至12kPa (90mmHg)以上,然后再继续实施降压。主要手术 步骤完成后,使血压上升至12kPa(90mmHg)以上 至正常水平,同时提醒术者仔细止血,防止术后发 生出血。 7. 常用降压药: (1)扩血管药: 1)硝普钠: ①静脉滴注:浓度为0.01%(25mg加入5%葡萄糖溶 液250ml内,即1ml=100μg),开始用量为0.5~2 μg/kg/ min,最大量为5~8μg/kg/min,静滴2~3min 后血压缓慢下降,4~6min可达预期水平,维持量等

控制性降压

控制性降压 控制性降压现在叫控制性低血压,其概念首先由Cushing 等1917提出,1946年由Gardner 等应用到临床。近年来应用联合降压药物与技术方法, 例如硝酸甘油和异氟醚更为普遍接受。 【定义】:控制性低血压是采用降压药物与技术等方法, 将收缩压降低至80至90mmHg 或者将平均动脉血压减低至50~65mmHg 左右,不致有重要器官的缺血缺氧性损害,终止降压后血压可迅速回复至正常水平,不产生永久性器官损害。 降低血压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失血,改善术野的环境,减少输血,使手术期的安全性增加。近年来关于输血有机会获得传染性疾病及血液保护的概念己被普遍接受,使控制性低血压技术的应用比过去更受重视。 第1节控制性降压的生理基础 一、维持血压的主要因素 (一)心输出量( CO), (二)总外周血管阻力(TSVR), (三)血液容量(Blood Volume),以及血管壁弹性和血液的粘稠度。 机体在相对稳定情况下平均动脉压(MAP)可用心排出量乘总外周血管阻力(TSVR) 即 : MAP = CO × TSVR 依照此理论, 如能将总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而保持心输出量不变情况下可达到降低血压目的. (四)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的调控与交感系统的抑制, 以及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包括: 麻醉药,镇静药等的降压作用皆与神经功能调节有关。 二、血管系统 人体的血管分为: 动脉 (阻力血管)、静脉(容量血管)和毛细血管。小动脉具有丰富的平滑肌,受胸、腰交感神经节的节后纤维和内分泌激素、药物等的影响,血管舒张或收缩变化较明显,对血压的调控起重要作用。 三、正常人体总血容量 约 20%血液分布于动脉血管,10%分布于微循环,其余70%分布于静脉血管。动脉血管称之为阻力血管系统,静脉血管称之为容量血管系统。因此,静脉血管张力的改变对血容量有很大影响。如果静脉血管扩张,过多的血液滞留于静脉系统,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血量随之降低,血压亦可下降。 第2节控制性低血压减少失血的能力 研究发现用控制性低血压平均失血量减少50%。使用血液稀释法和应用硝普钠控制低血压后,失血量大大地减少。通过降低动脉血压以减少失血量不应该使心输出量减少,硝普钠可使心输出量增加。控制手术部位的位置以减少失血量是临床上常用的方法,保持手术部位在较高水平线(高于心脏水平),可以减少失血量。 临床经验建议: 只要能够减少失血,就不要过多强调低血压的程度,观察术野出血情况比只注意平均动脉压下降的绝对值更为重要。 第3节. 控制性低血压对器官功能的影响

控制性降压

控制性降压 利用药物或(和)麻醉技术使动脉血压下降并控制在一定水平,以利于手术操作,减少手术失血或改善血流动力学的方法,称为控制性降压。 一、对生理的影响 (一)脑 1、控制性降压期间,最大顾虑是脑供血不足和脑缺氧。由于神经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很低,一旦发生则可引起脑细胞功能的损害。 2、当MAP低于8kPa(60mmHg)时,脑血管的自动调节机能则丧失,有发生脑缺氧的危险。但麻醉期间因脑代谢率降低,吸入氧浓度增加,而增加了脑对低血压的耐受能力。 3、脑血汉量主要取决于脑灌注压和脑血管阻力: 服血流量(BF)=[平均动脉压(MAP)-颅内压(ICP)]/血管阻力(R) 虽然MAP降低,如能降低R和ICP,仍可维持较好的BF. 4、PaCO2是脑血流自动调节的重要因素。当PaCO2降低0.1kPa(1mmHg)时,脑血流量降低1ml/100g.min.因此,降压期间应维持PaCO2在正常范围。 (二)心脏 1、可因药物对心肌的抑制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而引起CO和主动脉压的降低。 2、CO和主动脉压降低可引起冠脉血流量减少,导致心肌缺血性损害。 3、心脏前、后负荷降低使心室充盈压和左室舒张末压降低,有利于心肌供血和降低心肌氧耗量。 (三)肺 1、肺动脉压降低和肺血管扩张,引起肺内血流重新分布,可导致通气、灌流失调。 2、通气、灌流失调可引起肺内分流或死腔通气增加。 3、有的药物可抑制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加重通气、灌流失调,使分流增加。 (四)肝、肾 1、当收缩压低于10.7kPa(80mmHg)时,肝动脉血流减少,有引起肝缺血、缺氧和肝细胞损害的危险。 2、当收缩压低于10.7kPa(80mmHg)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泌尿功能暂停。若血压控制不适当,有发生术后少尿、无尿及肾衰的危险。 二、施行控制性降压的基本原则 (一)保证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量以满足机体基本代谢功能的需要。 1、根据公式:MAP=CO×SVR,因此降压时主要降低SVR,避免或减轻对以CO的影响。 2、组织血液灌注量主要取决于血压和血管内径: 组织灌注量=[π×血压×(血管半径)4]/[8×血粘稠度×血管长度] 若血管半径增加1倍,组织灌注量可增加16倍。因此,血压适当降低,组织灌流量可由血管扩张来代偿。 3、维持正常的血管内容量。 (二)控制性降压的效果 1、手术野的渗血量有明显减少,但仍有微量渗血,表现红润潮湿; 2、如手术野呈现苍白干燥时,应及时调整血压水平。 (三)血压控制水平 1、一般认为,术前血压正常者,控制收缩血压不低于10.7kPa(80mmHg),或MAP在6.7-8.7kPa(50-65mmHg)之间。 2、以降低基础血压的30%为标准,并根据手术野渗血情况进行适当调节。

控制性降压药在麻醉中的作用机制

控制性降压药在麻醉中的作用机制 发表时间:2011-05-16T11:15:01.4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期供稿作者:金玲[导读] 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硝酸甘油的基本作用是松弛平滑肌,以血管平滑肌最显著。 金玲(黑龙江省依兰县人民医院 154800)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04-0143-02 【摘要】影响血压的因素众多,主要决定于心排血量(CO)和体循环的外周血管阻力(SVR),心排血量与心率(HR)和每搏输出量(SV)有关,而每搏输出量又受到前负荷、后负荷和心肌收缩力的影响。控制性降压药主要通过影响以上几个方面来降低血压。按作用机制控制性降压药物可分为:①吸入麻醉剂;②直接的血管扩张剂(硝普钠、硝酸甘油、嘌呤类衍生物等);③钙通道阻滞剂;④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⑤交感神经节阻滞剂;⑥前列腺E1;⑦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关键词】控制性降压药麻醉作用 下面将分别介绍各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 1 吸入麻醉剂 吸入麻醉药可引起剂量依赖性血压降低。氟烷主要通过减少心排出量而降低血压,而其他吸入麻醉药在维持心排出量的同时,主要通过降低外周循环阻力而使血压下降。 2 血管扩张剂 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为非选择性血管扩张药,直接作用于小动脉和小静脉平滑肌,但对血管运动中枢和交感神经末梢无明显作用。它的基本作用机制与其他硝酸盐类药物(如肼屈嗪、硝酸甘油)大致相同,这些硝酸盐类药物在体内代谢时会产生一氧化氮(NO),从而激活鸟苷酸环化酶。鸟苷酸环化酶是合成环磷酸鸟苷酸(cGMP)的关键酶,促进cGMP的形成。cGMP负责调控许多蛋白质的磷酸化过程,其中一些过程参与控制细胞内游离钙离子以及平滑肌的舒缩活动,可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内Ca2+浓度降低,同时降低收缩蛋白对Ca2+的敏感性,产生强烈的扩张血管作用。用药后约1分钟引起动脉压、肺动脉压和右心房压迅速下降,停药后约1分钟开始恢复。 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硝酸甘油的基本作用是松弛平滑肌,以血管平滑肌最显著。硝酸甘油可扩张全身的动脉和静脉,对静脉的扩张作用明显大于对动脉的扩张作用。硝酸甘油与平滑肌及血管内皮细胞的“硝酸酯受体”结合,代谢产物一氧化氮能够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导致cGMP生成增加,减少细胞内的钙离子,松弛血管平滑肌。此外,硝酸甘油还能够拮抗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等的收缩血管作用。肼屈嗪(hydralazine)能够松弛小动脉平滑肌,导致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扩张。这种作用的原理可能与干扰钙离子的利用或激活鸟苷酸环化酶有关。 腺苷(adenosine)是存在于机体所有细胞内的一种内源性嘌呤,作用于房室结和某些血管床上的特异性腺苷受体。其作用机制包括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和抑制动作电位。更确切地说,腺苷被认为可以开放钾离子通道,并能间接阻滞钙通道。因此能快速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对Ca2+的摄取,引起血管平滑肌松弛,尤其可选择性地扩张阻力血管,降低心脏后负荷,减少心脏射血阻力,而对静脉充盈压影响较小。腺苷导致的低血压不增加肾素活性及血浆儿茶酚胺量,可能系直接抑制了肾脏球旁细胞之故。腺苷还干扰心肌细胞对Ca2+的摄取和利用,对心肌产生轻度抑制作用。此外,由于抑制窦房结自律性和房室结的传导性,对心脏的负性频率作用明显,可引起剂量依赖性的心率减慢,并能终止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3 钙通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药(clcium channel blockers)阻断心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钙内流,直接影响心肌收缩、窦房结和房室结的传导,以及血管张力,因而导致显著的血流动力变化。其药理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负性肌力作用、负性变频作用和扩张血管。各种钙通道阻滞药各具有特异的心血管作用,所以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也不相同。 4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α1受体阻断剂能选择性阻断血管平滑肌突触后膜的α1受体,使血管扩张,致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及回心血量减少,从而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 β受体阻滞剂:阻断心肌β1受体,降低心排血量,使血压下降;阻断肾小球旁细胞β1受体,抑制肾素释放,降低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水平,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分泌;拮抗突触前膜的β2受体,减少去甲肾上腺素释放,使得外周交感神经活性降低;阻断中枢的β1和β2受体,从而使外周交感神经活性降低;增加前列腺素合成。 5 交感神经节阻滞剂 此类药物通过与神经节细胞的N1胆碱能受体竞争性结合,阻滞自主神经节传导功能而降低血压。常用剂量时,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系统一并被阻滞,除血压下降外,还有副交感神经阻滞的副作用。由于作用过于复杂,不良反应多,临床上已较少使用。 6 前列腺素E1 前列腺素E1(prostaglandin E1,PGE1)主要通过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从而激活蛋白激酶,使血管平滑肌肌凝蛋白轻链磷酸化,扩张冠状动脉以及外周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PGE1还有较强的扩张肺血管,降低肺动脉高压的作用。 7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S)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该系统对血压的调节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ACE的主要作用是将血管紧张素I转化为具有强烈缩血管作用的血管紧张素Ⅱ;此外ACE还能够催化有促血管舒张作用的缓激肽水解。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主要的药理作用是抑制ACE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减少缓激肽的水解,导致血管舒张、血容量减少、血压下降。此类药物的作用与血浆肾素水平有密切关系,对血浆肾素活性高者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邓硕曾.应激与无应激麻醉[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3年09期.

麻醉药理学 控制性降压药(12.1.2)--控制性降压药习题

第十二章 控制性降压药 (一)名词解释 钙拮抗剂(calcium antagonists) (二)单项选择题 1、遇光容易分解,配制和应用时必须避光的药物是 A 二氮嗪 B 硝普钠 C 哌唑嗪 D 硝酸甘油 E ATP 2、硝普钠对于心衰病人血流动力学影响正确的是 A 平均动脉压下降 B 心率减慢 C 每搏量增加 D 心排出量增加 E 以上都是 3、兼有镇痛作用的降压药是 A 硝酸甘油 B 可乐定 C 普萘洛尔 D 米诺地尔 E 哌唑嗪 4、治疗围术期伴有窦性心动过速的高血压首选 A 尼卡地平 B 艾司洛尔 C 哌唑嗪 D 硝普钠 E 可乐定 5、下列哪种药物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引起体内硫氰化合物增加 A 哌唑嗪 B 硝普钠 C 二氮嗪 D 米诺地尔 E 拉贝洛尔 6、有关硝普钠的描述,哪一点是错误的 A 松弛小动脉和小静脉 B 可治疗高血压危象 C 遇光易破坏 D 起效快但作用持续时间短暂

E 口服静脉均可 7、氰化物中毒解救的药物有 A 亚硝酸钠 B 亚硝酸异戊酯 C 硫代硫酸钠 D 氯钴维生素 E 以上都是 8、腺苷可用于以下哪种情况 A 控制性降压 B 心肌保护 C 镇静催眠 D 抗癫痫 E 以上都是 9、钙拮抗药对下列哪种平滑肌作用最强 A 静脉平滑肌 B 泌尿道平滑肌 C 胃肠道平滑肌 D 动脉平滑肌 E 子宫平滑肌 10、钙拮抗药不具有下列哪项作用 A 负性肌力作用 B 负性频率作用 C 加速传导 D 舒张血管 E 改善组织血流 11、钙拮抗剂对心脏的作用有 A 负性肌力作用 B 负性频率作用 C 负性传导作用 D 心肌缺血时的保护作用 E 以上都是 12、硝酸甘油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哪项正确 A 对静脉容量血管的扩张作用弱于微动脉 B 对静脉容量血管的扩张作用强于微动脉 C 对肺循环的影响小 D 对动静脉系统扩张作用相等 E 左室充盈压升高 13、心力衰竭时应用扩血管药物的作用是

第七节 控制性降压和全身低温

第七节控制性降压和全身低温 一、控制性降压 控制性降压(controlled hypotension)是指利用药物或(和)麻醉技术使动脉血压降低并控制在一定水平,以利于手术操作、减少手术出血及改善血流动力的方法。但血压降低后,可能使各生命器官的血流量降低。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很低,在非麻醉状态下,平均动脉压(MAP)低于60 mmHg时,即有发生脑缺血缺氧的危险。药物对心肌的抑制和外周血管阻力((SVR)的降低,可引起心排出量(CO)和主动脉压的降低,导致冠脉血流量减少和心肌缺血。当收缩压低于80 mmHg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泌尿功能暂停,有发生术后少尿、无尿及肾衰竭的危险。因此,施行控制性降压时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维持各生命器官的供血供氧在正常范围。 (一)施行控制性降压的基本原则 1.保证组织灌注保证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量,以满足机体基本代谢功能的需要。降压时主要降低SVR,避免或减轻对CO的影响。降压时组织灌流量可由血管扩张来代偿,但必须维持正常的血管内容量。 2.严格掌握血压控制标准一般认为,术前血压正常者,控制收缩血压不低于80 mmHg,或MAP在50^65 mmHg之间。或以降低基础血压的30%为标准,并根据手术野渗血情况进行适当调节。以手术野的渗血量有明显减少,但仍有微量渗血

为好。如手术野呈现苍白干燥,表明血压过低。应在手术渗血最多或手术最主要步骤时施行降压,尽量缩短降压时间。MAP降至50 mmHg时,每次降压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手术时间长者,若以降低基础收缩血压的30%为标准时,每次降压时间最长不宜超过1.5小时。 3.重视体位调节注意体位对局部血压的影响,尽量让手术野位于最高位置,虽然全身血压降低较少,但局部渗血可显著减少。下肢降低15度可使血压降低10一20 mmHg,有利于血压的控制;而伏卧或侧卧位可使CO锐减,是控制性降压的风险体位。 4.加强监测降压期间应监测ECG, SpO2,尿量;动脉血压,最好是直接动脉测压;手术时间长者,应监测CVP, HCT、体温及动脉血气分析。 (二)控制性降压的方法 1.吸入麻醉药降压加深吸入麻醉可达到一定程度的降压效果。常用异氟烷或恩氟烷降压。异氟烷和恩氟烷对血管平滑肌有明显舒张作用,可明显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而降低动脉血压,对心肌力和CO的影响较小,有利于保证组织灌注。降压起效快,停药后血压恢复迅速,无反跳作用。适用于短时间的降压。如需长时间降压,多与其他降压药复合应用。 2.血管扩张药降压常用药为①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静脉常用量为0.5-5. 0 u g/(kg·min),1-2

麻醉控制性降压

麻醉控制性降压 控制性降压是采用各种麻醉方法和药物使血管扩张,主动降低手术区血管内压,以减少手术出血量,这种方法称为控制性降压。 第一节适应证 一、心血管手术如主动脉瘤和动脉导管未闭等手术; 二、神经外科手术,如颅内血管瘤、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膜血管瘤以及颅后窝、垂体、下丘脑等深部颅内手术; 三、血供丰富组织和器官的手术,止血有困难的区域的手术; 四、精细的中耳手术或显微外科手术; 五、控制麻醉期间的血压过度升高,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和肺水肿。 第二节禁忌证 一、严重心脏疾病、肝肾疾病、脑病变、动脉硬化、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如老年痴呆、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二、其他:难以纠正的贫血、严重营养不良、休克、重症感染、外伤、年龄过大或过小等。 第三节麻醉选择 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均可,但以静吸复合全麻为佳。 第四节术前准备 一、行控制性降压前,病人血容量必须正常。如有丢失,应在术前补充。血容量低下或未及时补给,就不能实施降压麻醉; 二、需准备多功能监测仪、EKG、输液泵、降压药及心血管用药; 三、开放两条静脉通路并保持通畅; 四、常规应用中心静脉测压和桡动脉测压。 五、导尿,观察尿量。 第五节实施技术和管理 一、常用控制性降压药 (一)吸入麻醉药 以异氟烷首选,氟烷、恩氟烷亦可。异氟烷可扩张血管,降低心脏后负荷,

1.9MAC可使周围血管阻力降低50%,对心肌收缩力抑制作用较小,心排血量可保持不变,1.4MAC~ 2.3MAC异氟烷有脑保护作用。安氟烷、氟烷具有抑制神经节、血管平滑肌及心肌收缩性的效能,较少单独使用,目前主张与其他降压药并用(二)血管扩张药 1、硝普钠(SNP):0.5~8μg/(kg.min)(平均3μg/(kg.min)),开始时,以3~5μg/(kg.min)计量,然后根据病人情况调整。剂量过大,可致血压剧降。总剂量不超过1.5mg/kg。停药后在1~10min血压回升。通常用微泵输注。 2、硝酸甘油(NTG):1~6μg/(kg.min),根据病人情况调节剂量,停药后4~22min血压回升。通常用微泵输注。 二、管理 保持麻醉平稳,严防低血容量,调整降压速度,注意体位调节,严密各项监测,加强术后护理等管理。 三、并发症 (一)脑栓塞和脑缺氧。 (二)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栓塞、心力衰竭和心跳骤停。 (三)肾功能不全、少尿、无尿。 (四)血管栓塞。 (五)呼吸功能障碍。 (六)反应性出血。 (七)持续性低血压和苏醒延迟等。

短、中、长效降压药的特点

短、中、长效降压药的特点;临床常用降压药 一、短、中、长效降压药的特点 降压药的作用时间长短是根据药物在血液中维持有效的作用时间来评定。 短效降压药一般维持的时间在5~8小时左右。常用的硝苯地平约5小时,卡托普利约6小时。所以,一天必须服用三次,否则就不能保证有效的降压效果。这类药的维持作用时间不长,但起效作用时间却很快,如硝苯地平仅需3~15分钟、卡托普利需15~30分钟。所以,在遇到血压突然升高时,常用这些药作为急救药。如:硝苯地平(心痛定)、卡托普利、维拉帕米(异搏定)、地尔硫(恬尔心)等 中效降压药在血液中维持的时间在10~12小时左右。如硝苯地平控释片,服用后能维持最低的有效血液中药物浓度在12小时以上,尼群地平也可以维持6~15小时,依那普利则可达11小时左右。服用这类药,一天可以两次。如:依那普利、非洛地平(波依定)、美托洛尔(倍他乐克)、尼群地平等 长效降压药要求能维持降压疗效在24小时以上。作用时间最长的是氨氯地平、培哚普利,但这些药达到稳定的降压作用时间也较长,一般需4~7天。所以,病人服用这些药后不要着急,起效慢一些,并不是没有效果。长效药一天只需服用一次。为了达到有效的控制24小时的血压,一般情况下药还是放在早餐前后1小时服用为好。如:氨氯地平(络活喜)、培哚普利、氯沙坦(科素亚)、福辛普利、苯那普利(洛汀新)等. 二、临床常用降压药 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物主要有六大类,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个体间差异很大,临床应用时要充分注意。 (1)利尿剂此类药物可减少细胞外液容量、降低心排血量,并通过利钠作用降低血压。降压作用较弱,起作用较缓慢,但与其他降压药物联合应用时常有相加或协同作用,常用作高血压的基础治疗。主要用于轻中度高血压。这类药物可影响血液电解质代谢,用药过程中需注意监测。此外噻嗪类药物还可干扰糖、脂、和尿酸代谢,故应慎用于糖尿病和高脂血症者,禁用于痛风患者。保钾利尿剂因可升高血钾,应尽量避免与ACE抑制剂合用,禁用于肾功能不全者。 (2)а-受体阻滞剂这是一类“唑嗪”系列,特点是不影响血脂和血糖的代谢。常用的药物有短效的哌唑嗪,长效的多沙唑嗪、特拉唑嗪等。由于α-阻滞剂同时能治疗前列腺肥大,对伴有前列腺肥大的老年男性更为适用。α-阻滞剂主要的不良反应是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近年来临床应用在逐渐减少,所以,服用该药的病人,起床时要格外小心,动作要慢。 (3)β-受体阻滞剂这是一类“洛尔”系列,既能降低血压,又能减慢心率,应用很广泛。常用的有阿替洛尔(氨酰心安)、美托洛尔(倍他乐克、美多心安)、拉贝洛尔(柳安苄心啶)、比索洛尔(博苏)。β-阻滞剂降压作用较弱,起效时间较长(1-2周),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年轻人和心率偏快的高血压病人,对合并冠心病的高血压病人尤为适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