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数字孪生技术的现代化应用详情分析及发展意义简述

数字孪生技术的现代化应用详情分析及发展意义简述

数字孪生技术的现代化应用详情分析及发展意义简述
数字孪生技术的现代化应用详情分析及发展意义简述

数字孪生技术的现代化应用详情分析及发展意义简述生产加工阶段是数字孪生技术的一个重要的应用场景。目前个性化、多元化的市场消费需求成为主流,制造业正面对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面临着极大的时间、成本、质量、产品差异化等方面的压力。企业很难适应市场环境的突然变化,比如受此次受疫情的影响,怎样运用技术手段迅速实现复工复产,是每个制造企业所需要面临的问题。

除此之外,企业还面临着许多棘手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新产品研发和生产周期过长,没法实现从“以产定销”到“按需生产”模式转换;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产品创新,却没法精确评估新产品是否可以在现有的制造条件下进行生产,因为新设计的产品必定要求新的工艺、新的工装甚至于新的设备、新的生产线,倘若在产品创新设计之初不认真评估新产品的可制造性,则必定带来极大的隐患。

而构建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数字化工厂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方式,通过依托于产品整个周期的真实有关数据,在虚拟环境中对生产的全过程进行仿真、优化及重构。通过创建虚拟模型来模拟生产过程,并且这些虚拟模型可以为物理工厂车间里所有连接的机器、工具和设备进行数字操作。这就可以使企业可以迅速配置生产系统,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资产利用率,避免停机,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一、数字孪生概念的发展历史

密歇根大学的迈克尔·格里夫斯教授在2003年提出了“物理产品的数字表达”的概念,并明确指出物理产品的数字表达应可以抽象的表达物理产品,可以基于数字表达对物理产品进行真实条件或模拟条件下的测试。这个概念尽管没有被称为数字孪生,但它具有数字孪生所具有的组成和功能,即创建物理实体的等价虚拟体,虚拟体可以对物理实体进行仿真分析和测试。迈克尔·格里夫斯教授提出的基础理论,可以被看做是数字孪生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应用。

在那之后,数字孪生的概念逐渐拓展到了模拟仿真、虚拟装配和3D打印这些领域,而到了2014年之后,伴随着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的持续发展,更多的工业产品、工业设备具有了智能化的特征,而数字孪生也逐渐拓展到了包括制造和服务在内的完整的产品周期阶段,并不断丰富着数字孪生的形态和概念。

二、数字孪生概念的不同形态

数字孪生技术贯穿了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它同PLM (ProductLifecycleManagement)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可以说,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将PLM的能力和理念从设计阶段真正的拓展到了全生命周期。数字孪生以产品为主线,并在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引进不同的要素,形成了不同阶段的表现形态。

1、设计阶段的数字孪生

在产品的设计阶段,运用数字孪生可以提升设计的精确性,并检验产品在真实环境中的性能。这个阶段的数字孪生,主要包含以下功能:

1)数字模型设计:运用CAD工具设计出满足技术标准的产品虚拟原型,精准的记录产品的各类物理参数,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并通过一系列的检验手段来检验设计的精

准程度;

2)模拟和仿真:通过一系列可重复、可变参数、可加速的仿真实验,来检验产品在不同外部环境下的性能和表现,在设计阶段就检验产品的适应性。

2、制造阶段的数字孪生

在产品的制造阶段,运用数字孪生可以加快产品导入的时间,提升产品设计的质量、减少产品的生产成本和提升产品的交付速度。产品阶段的数字孪生是一个高度协同的过程,通过数字化手段搭建起来的虚拟生产线,将产品自身的数字孪生同生产设备、生产加工过程等其它形态的数字孪生高度集成起来,实现以下的功能:

1)生产加工过程仿真:在产品生产之前,就可以通过虚拟生产的方式来模拟在不同产品、不同参数、不同外部条件下的生产加工过程,实现对产能、效率以及可能出现的生产瓶颈等问题的事先预判,加速新产品导入的过程;

2)数字化产线:将生产阶段的各类要素,如原材料、设备、工艺配方和工序要求,通过数字化的手段集成在一个紧密协作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并根据既定的规则,自动的完成在不同条件组合下的操作,实现自动化的生产加工过程;同时记录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各类数据,为后续的分析和优化提供重要依据。

3、服务阶段的数字孪生

伴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成熟和传感器成本的降低,许多工业产品,从大型装备到消费级产品,都运用了大量的传感器来采集产品运行阶段的环境和工作状态,并通过数据分析和优化来规避产品的故障,改善用户对产品的运用体验。这个阶段的数字孪生,可以实现以下的功能:

1)优化客户的生产指标:对于许多需要依赖工业设备来实现生产的工业客户,工业设备参数设置的合理性以及在不同生产条件下的适应性,通常决定了客户产品的质量和交付周

期。而工业设备厂商能够通过海量采集的数据,创建起针对不同应用场景、不同生产过程的经验模型,帮助其客户优化参数配置,以提升客户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2)产品使用反馈:通过采集智能化工业产品的实时运转数据,工业产品制造商能够洞悉客户对产品的真正需求,不仅能够协助客户加快对新产品的导入周期、避免产品错误使用导致的故障、提高产品参数配置的准确性,更能够精准的掌握客户的需求,避免研发决策失误。

三、数字孪生的意义

1、更方便快捷,更适合创新

数字孪生通过设计工具、仿真工具、物联网、虚拟现实等各类数字化的手段,将物理设备的各类属性映射到虚拟空间中,生成可拆解、可复制、可转移、可修改、可删除、可重复操作的数字化镜像,这极大地加快了操作人员对物理实体的了解,能够让许多原先由于物理条件限制、必须依赖于真正的物理实体而无法完成的操作,如模拟仿真、批量复制、虚拟装配等,成为触手可及的工具,更能激发人们去探索新的途径来优化设计、制造和服务。2、更全方位的分析和预测能力

目前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很少能够实现精准的预测,因此通常无法对隐藏在表象下的问题事先进行预判。而数字孪生能够结合物联网的数据采集、大数据的处理和人工智能的建模分析,实现对当前状态的评估、对以往发生问题的诊断,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并给予分析的结果,模拟各类可能性,提供更全方位的决策支持。

3、经验的数字化

在传统的工业设计、制造和服务领域,经验通常是一种模糊而很难掌握的形态,很难将其做为精准判决的依据。而数字孪生的一大关键进步,是能够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将原先无法保存的专家经验进行数字化,并提供了保存、复制、修改和转移的能力。比如,针对大型

设备运转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故障特性,能够将传感器的历史数据通过机器学习训练出针对不同故障现象的数字化特性模型,并结合专家处理的记录,将其生成未来对设备故障状态进行精准判决的依据,并可针对不同的新形态的故障进行特性库的丰富和更新,最终生成自治化的智能化诊断和判决。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发展史: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 语言的使用——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类人猿是一咱类似于人类的猿类,经过千百万年的劳动过程,演变、进化、发展成为现代人,与此同时语言也随着劳动产生。祖国各地存在着许多语言。如:海南话与闽南话有类似,在北宋时期,福建一部人移民到海南,经过几十代人后,福建话逐渐演变成不语言体系,闽南话、海南话、客家话等。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 文字的创造——这是信息第一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陶器上的符号: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繁荣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甲骨文:记载商朝的社会生产状况和阶级关系,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金文(也叫铜器铭文):商周一些青铜器,常铸刻在钟或鼎上,又叫“钟鼎文” 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 印刷术的发明 汉朝以前使用竹木简或帛做书材料,直到东汉(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这种纸叫“蔡候纸”。从后唐到后周,封建政府雕版刊印了儒家经书,这是我国官府大规模印书的开始,印刷中心:成都、开封、临安、福建阳。 北宋平民毕发明活字印刷,比欧洲早400年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实现了金属导线上的电脉冲来传递信息以及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电报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有电流通过,电磁体有磁性,无电流通过,电磁体无磁性),使电磁体上连着的笔发生转动,从而在纸带上画出点、线符号。这些符号的适当组合(称为莫尔斯电码),可以表示全部字母,于是文字就可以经电线传送出去了。1844年5月24日,他在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议会厅作了“用导线传递消息”的公开表演,接通电报机,用一连串点、划构成的“莫尔斯”码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实现了长途电报通信,该份电报从美国国会大厦传送到了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城。 186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说明了电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都是以光速传播的。 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1878年在相距300千米的波世顿和纽约之间进行了首次长途电话实验获得成功。 电磁波的发现产生了巨大影响,实现了信息的无线电传播,其他的无线电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1920年美国无线电专家康拉德在匹兹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商业无线电广播电台,从此广播事业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收音机成为人们了解时事新闻的方便途径。1933年,法国人克拉维尔建立了英法之间的第一条商用微波无线电线路,推动了无线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用自制的电话同他的助手通了话。 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 1894年电影问世。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 静电复印机、磁性录音机、雷达、激光器都是信息技术史上的重要发明。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军制、科研、迫切需要解决的计算工具也大大得到改进,1946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1946~1958年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1958~1964年第二代晶体管电子计算机 1964~1970年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1~20世纪80年代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至今正丰研究第五代智能化计算机

信息技术及其影响教案

1.2 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一、教材分析 本节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及其影响,是整册书的导言或概括性内容,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相关内容的延续和加深。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感受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从而引发在自己身边的变化或影响,同时通过寻本溯源了解信息技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激发对信息社会生活的关注与向往。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的学生,他们对知识的获取已经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但分析问题缺乏深度,容易受到网络的诱惑而去做与课堂无关的事。因此,课堂设计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营造愉快的学习环境,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学习精神。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 b.初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2、过程与方法: a.初步掌握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信息的来源的方法,尝试通过书籍、报刊、广播电视和因特网等各种途径搜集资料; b.调查、研究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c.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分析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案例分析,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个人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和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a.掌握什么是信息技术; b.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2、教学难点: a.信息技术概念的理解; b.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c.信息技术发展历程的划分。 五、教学方法 体验法、讲授法、讨论法、示例法 六、教学环境 硬件:局域网机房,教师机一台,学生机81台,投影仪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方案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方案 新增专业: 根据国家对中职学校培养实用性人才的要求以及我校办学的整体思路和特色目标,结合东莞就业市场和同类学校专业设置情况,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基本思路,我校力争把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成为一个在广东省有一定影响力并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现拟订了以下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特色建设的方案: 一、专业建设市场化 市场调查与分析 1 、数字媒体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珠三角地区基础雄厚,制造业比重大,改造、革新的任务非常繁重,在调整经济结构以及向知识型经济转轨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专业人才。IT 产业在国内的迅速发展,给地区的经济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其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东莞的松山湖高科技园区已经成为计算机技术发展基地,汇集了全国多家高科技公司,这些公司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他们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人才。 2 、广东省 21 世纪将发展四大产业,计算机信息产业是其中一大产业,并且在“十五”期间,中职与高校要培养15 万名软件开发人才。广东省已把信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

而东莞市作为广东省信息产业发展的龙头,也是广东地区对外发展的窗口,因此,开设数字多媒体专业将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比较长期稳定的社会需求。 我校对多个企事业单位当前对数字多媒体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目前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里面,市场需求较大的领域有以下几个方面:艺术设计:国内广告业、影视业蒸蒸日上,广告公司、影视公司林林总总,大大小小的装潢公司星罗棋布,它们的发展离不开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如产品设计、效果图、二维、三维广告、视频广告、海报、宣传单、各种素材处理等等,人才的需求量是很大的。 CAI 开发:数字化、信息化给教育带来的不仅仅是教育手段的更新,还将对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理念、教育过程等产生重大影响。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教学课件的大量涌现,为我们的现代化教育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因此,未来几年内,社会将需要大量的 CAI 开发人才。 应用软件:国家机关、企事业、教育部门、学校等单位的办公正向自动化、多媒体化快速迈进,利用 OA 系统办公在越来越多的单位成为现实。需要大量的具有操作多媒体计算机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进行多媒体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和二次开发。

数字技术的发展历程——数电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数字技术的发展历程 人类一直在进化,不断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不断完善和改进自己的生活状态和方式。最开始是发现了火,发现了能燃烧的东西,然后产生了可控的热能,最后出现了电。如果只是有电还不足以说明人类的聪慧。当人类开始打算用电来表达信息,储存数据等的时候,预示着下一个伟大的时代的降临——数字时代。 最初从直观上来看是想用电信号作为一种媒介代替人类完成一些工作,比如计算。当然机械计算装置是最早出现的,比如算盘,当然还有自动计算的工具(历史上有最早的计算机模型,拥有复杂的机械结构,可实现加法运算)。每一项技术的提出之初看似奇思妙想,也正是这种开拓精神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这只是少数人做的事。 具有前瞻性的人第一次提出了用电信号来储存数据:二进制,0和1,分别代表两种状态低电平和高电平。然后有了数字器件,即能够表征0和1信号的东西,可以抽象为简单的门电路(实现信号的变换)。当然其中遵循的标准应该是很多科学家在一起商讨很久才定下来的,我们现在被告知有CMOS电平,TTL电平等。 在理论上取得巨大成功后最重要的还是要能拿出实物来证明一切。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我们现在也知道了又电子管。晶体管的各类半导体器件。半导体概念的提出绝对是划时代的,这已经和欧姆实验的电阻有了本质区别。 在积淀工作做了很多年之后,我们头脑已经有了未来的模样:电可以代替人做更多的事,而且身边可以找到东西实施自己的想法。然后根据需要,我们开始去设计自己期待的东西。最早的计算机是由无数个电子管组成的,人工焊接,体积巨大,极难维修。这种东西的价值不能体现在东西的本身,而要着眼于过去和未来。随着技术越来越成熟,才形成了分门别类的系统化的现代数字设计。 让我们来看一下现代人的观点:数字技术(Digital Technology),是一项与电子计算机相伴相生的科学技术,它是指借助一定的设备将各种信息,包括:图、文、声、像等,转化为电子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数字“0”和“1”后进行运算、加工、存储、传送、传播、还原的技术。由于在运算、存储等环节中要借助计算机对信息进行编码、压缩、解码等,因此也称为数码技术、计算机数字技术等。数字技术也称数字控制技术。 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十年发展历程概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十年发展历程概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十年发展历程概览 从2000年至今,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与长足发展,具体表现在“校校通”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班班通”工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等大规模项目和工程的实施;硬件设施建设日渐完备、软件资源建设日益丰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认识备受重视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的建设与完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教师技能大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现代教育发展论坛等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内涵发展及理论提升 的相关活动举办;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加强、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等效果日益明显。 ●发展历程 概览十年来的发展,我们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多媒体的到来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到2000年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是这段时间的发展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和问题,没有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氛围,一些学校和地区仅仅停留在视听教学的硬件本位时代;缺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及方法指导,教师应用信

学生而言,多媒体教学中应用了图片、动画、影音、视频等素材,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也使得呆板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而容易理解和领会。 2.网络资源库的建设 多媒体的到来阶段对于那些从未接触过信息技术的教师而言,是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应用过程中教师们也逐渐发现:他们能够获得的资源多是针对某一知识或者具体章节的演示课件或素材,往往无法根据需要对其内容进行修改。他们渴望能够根据个人能力及学生特征选择适合的资源,然而当时的资源建设极大地滞后于教学需求,虽然已经涌现了很多致力于资源建设的公司和企业,但是由于缺少教学理念指导,并非所有资源都是有价值的,甚至很难在其中查找真正需要的资源。 这种情况随着“校校通”工程的深入而日益凸显,阻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开展,因此,资源建设和资源库建设受到了教育信息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初期,大多数人都在关注网络资源库快速建设,同时,一些专家学者以发展的眼光关注网络资源库的内涵发展,对其定位、分类、标准、功能等层面进行了深入思考。我国的网络资源库建设也逐渐关注资源的规范和标准。因此,可以将资源建设的发展历程归纳为资源建设和资源平台建设两个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应用及前景分析

前言数字媒体技术主要包含场景设计、角色形象设计、游戏程序设计、多媒体后期处理、人机 交互技术。主要针对游戏开发和网站美工还有创意设计这类工作设计的专业。 该专业的主干课程为:数字媒体导论、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网络游戏设计技术、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视频特技与非线性编辑、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动画设计与制作等。 该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面向当今信息化时代的、从事数字媒体开发与数字传播的专业人才。毕业生将兼具信息传播理论、数字媒体技术和设计管理能力,可在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出版、商贸、教育、信息咨询及IT相关等领域,从事数字媒体开发、音视频数字化、网页设计与网站维护、多媒体设计制作、信息服务及数字媒体管理等工作,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前景将会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进程加速更加辽阔。 关于数字媒体技术核心课程应用分析 程序语言的社会应用 C语言是一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它既具有高级语言的特点,又具有汇编语言的特点。它由美国贝尔研究所的D.M.Ritchie于1972年推出,1978年后,C语言已先后被移植到大、中、小及微型机上,它可以作为工作系统设计语言,编写系统应用程序,也可以作为应用程序设计语言,编写不依赖计算机硬件的应用程序。它的应用范围广泛,具备很强的数据处理能力,不仅仅是在软件开发上,而且各类科研都需要用到C语言,适于编写系统软件,三维,二维图形和动画,具体应用比如单片机以及嵌入式系统开发。 Java是一种可以撰写跨平台应用软件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是由Sun Microsystems公司于1995年5月推出的Java程序设计语言和Java平台(即JavaSE, JavaEE, JavaME)的总称。Java 技术具有卓越的通用性、高效性、平台移植性和安全性,广泛应用于个人PC、数据中心、游戏控制台、科学超级计算机、移动电话和互联网,同时拥有全球最大的开发者专业社群。在全球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产业环境下,Java更具备了显著优势和广阔前景。 分析 在如今信息技术书飞速发展,移动多媒体和电脑多媒体充斥着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而c语言在电脑上的应用以及java在多平台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加之课程中开设的数据结构和其它辅助计算机课程让数字媒体技术的学生们拥有了扎实的编程技术,在社会中电子应用、网络安全、软件开发等领域中站稳跟脚,并为企业做出贡献。 图形图像处理的社会应用 Photoshop的应用领域很广泛的,在图像处理、绘制、视频、出版各方面都有涉及。Photoshop 的专长在于图像处理,而不是图形创作;有必要区分一下这两个概念;图像处理是对已有的位图图像进行编辑加工处理以及运用一些特殊效果,其重点在于对图像的处理加工;图形创作软件是按照自己的构思创意,使用矢量图形来设计图形。 平面设计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调研报告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调研报告 一、前言 (一)调研背景分析 1、内涵式发展成高职教育发展的主流共识 近十多年来,高职教育得到了飞速发展,从高等教育新兵迅速占据半壁江山。 在数量高速发展的同时,教育主管部门亦发文强调要适当控制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特别是从2011年开始,随着国家教育综合改革战略的推进,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发布了一系列的文件《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十二五”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等文件。 面对着如此形式,高职教育迅速进入发展新阶段,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成为管理层和院校的主流共识。 2、适龄教育人口下降,使得未来的招生竞争压力更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发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显示:“”。可以预料到,随着人口下降,未来的高职招生竞争将更加激烈。 3、产业结构升级对高职毕业生要求更高 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高新技术产业群对员工的知识、能力要求更高,为培养满足产业需求的人才,高职院校必须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开发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课程和教材,不断适应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 4、追求卓越,为高等教育走出一条新路 部分普通本科院校由于封闭办学,培养的毕业生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其就业问题已经成为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而高职教育开展“就业导向,能力为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可以为高等教育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二)调研目的意义 计算机多媒体专业调研的主要目的是: ●调查计算机多媒体专业所对应产业的发展趋势、人才结构与需求状 况 ●高职领域兄弟院校本专业的教学现状 ●了解中高职衔接的生源状况,对比高职不同生源情况及要求 ●了解现行中高职人才培养定位及教学中存在问题 开展专业调研,有利于相处以“宽基础、活模块”理念,以项目课程开发模

数字技术的发展历程

数字技术的发展历程 阎行舟 2014030306033 指导教师:邹麟 内容提要 本文对数字技术的发展过程做了概括性的总结 关键词 数字技术的历史数字技术的应用

数字技术的发展历程 一、发展概述 电子技术是20世纪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已经使得工业,农业,科研,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根本的变革。特别是数字电子技术,在近四十多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 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以电子器件的发展为基础的。20世纪初直至中叶,主要 使用的电子器件是真空管,也称电子管。随着固体微电子学的进步,第一支晶体三极管于1947年问世,开创了电子技术的新领域。随后60年代初,模拟和数字集成电路相继问世。到70年代末微处理器的问世,电子器件及应用出现了崭新 的局面。1988年,集成工艺可在一平方厘米的硅片上集成3500万个元件,说明集成电路进入甚大规模阶段。当前的制造技术已经使得集成电路芯片内部的布线细微到亚微米和深亚微米(0.13~0.09微米)量级。随着芯片上元件和布线的缩小,芯片的功耗降低而速度大为提高。最新生产的微处理器的时钟频率高达 93GHz。 数字技术的发展历程与模拟电路一样,经历了由电子管,半导体分立器件到集成电路的过程。由于集成电路的发展非常迅速,很快占有主导地位,因此,数字电路的主流形式是数字集成电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数字集成器件以双极型工艺制成了小规模逻辑器件,随后发展到中规模;70年代末,微处理器的出现,使数字集成电路的性能发生了质的飞跃;从80年代中期开始,专用集成电路(ASIC)制作技术已趋向成熟,标志着数字集成电路发展到了新的阶段。 二、数字技术与计算机 数字技术应用的典型代表是电子计算机,它是伴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现代计算机起源自英国数学教授Charles Babbage。他发现通常的计算设备中有许多错误,在剑桥学习时,他认为可以利用蒸汽机进行运算。起先他设计差分机用于计算导航表,后来,他发现差分机只是专门用途的机器,于是放弃了原来的研究,开始设计包含现代计算机基本组成部分的分析机(Analytical-Engine)。Babbage的蒸汽动力计算机虽然最终没有完成,以今天的标准看也是非常原始的,然而,它勾画出现代通用计算机的基本功能部分,在概念上是一个突破。 在这之前的计算机,都是基于机械运行方式,尽管有个别产品开始引入一些电学内容,却都是从属与机械的,还没有进入计算机的灵活:逻辑运算领域。而在这之后,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就开始了由机械向电子时代的过渡,电子越来越成为计算机的主体,机械越来越成为从属,二者的地位发生了变化,计算机也开始了质的转变。 1906年美国的Lee De Forest发明了电子管。在这之前造出数字电子计算机 是不可能的。这为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35年IBM推出IBM 601机,这是一台能在一秒钟算出乘法的穿孔卡片计算机。这台机器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在商业意义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大约造了1500台。1938年ClaudeE.Shannon 发表了用继电器进行逻辑表示的论文。1938年柏林的Konrad Zuse和他的助手们完成了一个机械可编程二进制形式的计算机,其理论基础是Boolean代数。后来命名为Z1。它的功能比较强大,用类似电影胶片的东西作为存储介质。可以运 算七位指数和16位小数。可以用一个键盘输入数字,用灯泡显示结果。1939年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应用及前景分析

前言 数字媒体技术主要包含场景设计、角色形象设计、游戏程序设计、多媒体后期处理、人机交互技术。主要针对游戏开发和网站美工还有创意设计这类工作设计的专业。 该专业的主干课程为:数字媒体导论、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网络游戏设计技术、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视频特技与非线性编辑、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动画设计与制作等。 该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面向当今信息化时代的、从事数字媒体开发与数字传播的专业人才。毕业生将兼具信息传播理论、数字媒体技术和设计管理能力,可在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出版、商贸、教育、信息咨询及IT相关等领域,从事数字媒体开发、音视频数字化、网页设计与网站维护、多媒体设计制作、信息服务及数字媒体管理等工作,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前景将会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进程加速更加辽阔。 关于数字媒体技术核心课程应用分析 程序语言的社会应用 C语言是一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它既具有高级语言的特点,又具有汇编语言的特点。它由美国贝尔研究所的D.M.Ritchie于1972年推出,1978年后,C语言已先后被移植到大、中、小及微型机上,它可以作为工作系统设计语言,编写系统应用程序,也可以作为应用程序设计语言,编写不依赖计算机硬件的应用程序。它的应用范围广泛,具备很强的数据处理能力,不仅仅是在软件开发上,而且各类科研都需要用到C语言,适于编写系统软件,三维,二维图形和动画,具体应用比如单片机以及嵌入式系统开发。 Java是一种可以撰写跨平台应用软件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是由Sun Microsystems公司于1995年5月推出的Java程序设计语言和Java平台(即JavaSE, JavaEE, JavaME)的总称。Java 技术具有卓越的通用性、高效性、平台移植性和安全性,广泛应用于个人PC、数据中心、游戏控制台、科学超级计算机、移动电话和互联网,同时拥有全球最大的开发者专业社群。在全球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产业环境下,Java更具备了显著优势和广阔前景。 分析 在如今信息技术书飞速发展,移动多媒体和电脑多媒体充斥着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而c语言在电脑上的应用以及java在多平台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加之课程中开设的数据结构和其它辅助计算机课程让数字媒体技术的学生们拥有了扎实的编程技术,在社会中电子应用、网络安全、软件开发等领域中站稳跟脚,并为企业做出贡献。 图形图像处理的社会应用 Photoshop的应用领域很广泛的,在图像处理、绘制、视频、出版各方面都有涉及。Photoshop的专长在于图像处理,而不是图形创作;有必要区分一下这两个概念;图像处理是对已有的位图图像进行编辑加工处理以及运用一些特殊效果,其重点在于对图像的处理加工;图形创作软件是按照自己的构思创意,使用矢量图形来设计图形。 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是Photoshop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无论是我们正在阅读的图书封面,还是大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课程建设规划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课程建设规划 (2016-2019)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素,课程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基础和关键。为了进一步加强课程教学管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产业结构调整对职业岗位能力的实际需要,我们将通过课程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并围绕课程建设制定相应的配套计划,完善具体实施的措施和步骤,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使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职业岗位为课程目标,以职业标准为课程内容,以职业能力为课程核心,以最新技术为课程视野,以教学模块为课程结构,以双师素质教师为课程主导,以规范化课程建设为基础,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先导,坚持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原则,立足武汉,面向省内外,推动教学观念转变,深化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提高我院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具有快速适应能力和较强发展潜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的,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坚持以能力为核心,以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不断完善、优化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坚持“教学做合一,课岗证融通”的原则,深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坚持稳定性和创新性相结合,加强新设课程的建设和管理。在专家指导、充分调研、科学论证、岗位验证的基础上,积极慎重调整课程体系,增强课程的核心能力。 4、坚持“重点建设,以点带面”的原则,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 5、坚持资源共享的原则,减少课程的重复建设。 三、建设目标 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跟踪新技术前沿,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和教学资料建设,加强网上资源建设和教学手段改革,不断拓宽研究领域,进一步改善教学条件,提

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历程

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历程 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4年到1996年,这个阶段以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为主,也就是第一代模拟电视监控系统。其传输媒介为视频线。由控制主机进行模拟处理。那时候主要应用于银行、政府机关等高档场所。是一个起起步阶段 第二阶段,九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末,以基于电脑插卡式的视频监控系统为主,这个阶段也被业内人士称为半数字时代。其传输媒介依然是视频线缆。由多媒体控制主机或硬盘录像主机(DVR)进行数字处理和存贮。这个阶段的应用也多限于对安全程度要求较高的场所。这就是初步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九十年代末至今,以嵌入式技术为依托,以网络、通信技术为平台,以智能图像分析为特色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为主,自此,网络视频监控的发展也进入了数字时代。网络视频监控的应用不再局限于安全防护,逐渐也被用于远程办公、远程医疗、远程教学等领域。高速发展阶段是从2005 年至现在 视频监控的发展经历了:模拟视频监控、半数字监控、IP数字监控三个阶段.数字化,网络化是视频监控的数字化也是监控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全模拟的监控方案:模拟摄像机+磁带机已被淘汰 这个方案的前端采集与后端显示和传输线路都使用模似信号,所以又称为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CTV)。需要专门铺设线路并且成本高,在长距离传输时视频损耗大,严重影响了后端的显示的效果。也没有完整的针对大量前端的有效管理机制,所有模似信号需要中央视频切换矩阵控制,所以系统容量有限。它采用模似信号存储容量很大,调看录像非常不方便。

半数字化的监控方案:模拟摄像机+DVR 或模拟摄像机+DVS+NVR 这个方案前端和传输采用模似信号,存储则采用数字方式,一般为DVR。前端:早期采用MPEG2,MPEG4压缩方式,效果不是很好,现在有的部分H。264方案。线路也需要专门铺设,成本高并且在较长距离传输时候视频损耗大也影响后端的显示的效果。集成能力:没有完整的针对大量前端的有效管理机制,所有模似信号需要中央服务器的视频卡处理 (一般单台仅支持16路),系统容量有限。存储与回放:事后查阅,需要到专门服务器上进行。 全数字化的监控方案:分散的IP Camera模式 该方案的前端和传输都采用数字信号,且传输基于IP网络进行。 前端:直接采用一体机,内置LINUX微型服务器,直接接入IP网络。由于常用的一体机,其没有集成式的管理,在接入ADSL时,受限于中国的网络固定公网IP很少, IP不固定,需要再依赖于DDNS等第三方服务。并且需要用户的NAT额外设置,使用不方便。这个方案适合于简单的单个消费型的家庭用户。存储与回放:由于一体机前端一般只能接入SD/CF卡等,其容量一般为4G,只能存储最近几小时的视频数据,无法形成真正的录像调阅机制。 全数字化的监控方案: LiveCamera视频监控平台,基于互联网,统一平台,统一管理 该方案的前端,传输,显示都使用数字信号,且于IP网络传输。传输:信号基于IP网络传输,因此适合长距离传输。由于现在的建筑等一般已经安装了的IP网络,因此布线成本低。在没有网络的地方,可以使用电话线 ADSL 方式接入。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数字媒体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艺术科学相互结合的新兴学科,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 全面发展,同时具有扎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和一定艺术修养的数字媒体技术复合型人才。通过本 专业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三大知识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数字媒体技术的基 本理论、知识、技能与方法,熟练进行计算机动画创作和计算机游戏设计。毕业生能够在软件公司、音视 频娱乐产品开发与制作公司、游戏动画公司、广告制作公司、门户网站、电视台或电台软件公司等相关领 域,从事移动应用、移动游戏、数字媒体开发、多媒体设计制作、游戏设计与开发、计算机美术设计、计 算机动画设计与制作、网页设计与网站维护、信息服务及数字媒体管理,也可在各类机关、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学校等从事计算机维护和软件设计开发及教学等工作。 本专业所在学科具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计算机技 术”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针对新世纪我国动画、计算机游戏和移动开发等数字文化艺术产业对专业设计制 作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动画和计算机游戏等数字文化艺术作品的设计、制作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应用性人 才,毕业生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和数字媒体技术基础知识,又能深入掌握计算机其它相关专业的研究及 应用。 该专业毕业生应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专业精神、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能够在移动软件、游戏软件 行业、数字娱乐行业、多媒体行业、软件外包行业、电脑美术行业以及教育等领域,在各类机关、行政事 业单位、企业、学校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游戏设计、计算机动画创作、软件设计开发维护和教学等工作的应 用型专门人才。 三、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要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懂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的基本原理,热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热爱科学事业,养成良好的学风,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 质和心理素质,遵纪守法。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达到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较强的 外语能力,通过外语学位水平考试。掌握资料查询和文献检索等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撰写论文和进 行学术交流的能力。 根据不同应用领域,本专业学生培养细化为动画与游戏美工,游戏与移动互联网开发两各个方向。因 此,本专业学生在掌握坚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理论,掌握软件开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根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简史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简史信息技术及其发展简史 信息技术的概念 一、具体知识内容 信息技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称之为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等。 1.我们常说的“IT”是()的简称 A.信息技术B.因特网C.输入设备D.手写板 2.总体来说,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D )、管理、应用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 A.识别B.显示C.交换D.交流 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一、具体知识内容 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教材P6): (1)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2)文字的创造; (3)印刷术的发明; (4)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5)计算机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 1.关于信息技术的出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从有了广播、电视后就有了信息技术B.自从有了计算机后就有了信息技术 C.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D.信息技术是最近发明的技术 2.下列有关信息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通常认为,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B.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出版物会完全取代纸质出版物

C.信息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简称 D.英文的使用是信息技术的一次革命 3.人类经历的五次信息技术革命依次为:语言的使用、文字的使用,(),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和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其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A.火的使用B.指南针的使用C.印刷技术的应用D.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具体知识内容 1.神奇的计算机技术 (1)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是伴随多媒体技术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新技术,它利用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交互技术以及高分辨显示技术,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用户需要使用特殊的交互设备才能进人虚拟环境中。例如:3D游戏、电子宠物、三维全景图片、虚拟实验等(教材P7)。 虚拟现实技术融合了数学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教参P12) (2)语音技术(教材P8) 语音技术在计算机领域中的关键技术有自动语音识别技术(ASR ) 和语音合成技术(TTS )。例:语音输入法(开发公司:汉王、IBM 、微软) 语音识别技术是指将人说话的语音信号转换为可被计算机识别的文字信息,从而识别说话人的语音指令以及文字内容的技术。 语音合成技术是指将文字信息转变为语音数据,以语音的方式播放出来的技术。 (3)智能代理技术(教材P8) 智能代理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通常可以主动地根据人的需要完成某些特定的任务。主要用于信息的自动检索和实现网上购物、网过滤。(案例: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搜索引擎中的“机器人”或“蜘蛛”程序) 计算机技术是信息处理的核心,计算机未来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是智能化。 电子商务:在网络环境下,实现网上购物、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商业运营模式。 (4)中国的超级计算机 2.发展趋势(教材P7-10)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数字设计的发展历程

数字设计的发展 --2011091020006 张优劲“数字设计”(也称“数码设计”)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设计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的设计方式,它跨越“艺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一级学科,涉及到包装、广告、印刷、出版、影视、游戏、互联网、建筑、室内装饰、工业设计、纺织、服装等绝大部分相关视觉设计的行业 数字电路的发展与模拟电路一样经历了由电子管、半导体分立器件到集成电路等几个时代。但其发展比模拟电路发展的更快。从60年代开始,数字集成器件以双极型工艺制成了小规模逻辑器件。随后发展到中规模逻辑器件;70年代末,微处理器的出现,使数字模拟电路的性能产生质的飞跃。数字集成器件所用的材料以硅材料为主,在高速电路中,也使用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例如砷化镓等。逻辑门是数字电路中一种重要的逻辑单元电路。TTL逻辑门电路问世较早,其工艺经过不断改进,至今仍为主要的基本逻辑器件之一。随着CMOS工艺的发展,TTL的主导地位受到了动摇,有被CMOS器件所取代的趋势。近年来,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特别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飞速进步,使数字电子技术开创了新局面,不仅规模大,而且将硬件与软件相结合,使器件的功能更加完善,使用更灵活。数字电路有很广泛的应用,这也是数字设计的重要性的体现,数字电路与数字电子技术广泛的应用于电视、雷达、通信、电子计算机、自

动控制、航天等科学技术领域。数字电路的分类:包括数字脉冲电路和数字逻辑电路。前者研究脉冲的产生、变换和测量;后者对数字信号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数字电路中对于数的存储只有0和1,故数字系统是由来处理二进制数码0和1的电路所构成的。但如果一个比较大的数值用二进制表示,那么产生的数的表达形式就会十分冗杂,所以也可以用8进制和16进制表达。 关于数字电路,用数字信号完成对数字量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电路称为数字电路,或数字系统。数字系统又名数字电路,它是指用数字信号完成对数字量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电路。由于它具有逻辑运算和逻辑处理功能,所以又称数字逻辑电路。现代的数字电路由半导体工艺制成的若干数字集成器件构造而成。逻辑门是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单元。存储器是用来存储二值数据的数字电路。从整体上看,数字电路可以分为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两大类。 数字电路有很广泛的应用,这也是数字设计的重要性的体现,数字电路与数字电子技术广泛的应用于电视、雷达、通信、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航天等科学技术领域。数字电路的分类:包括数字脉冲电路和数字逻辑电路。前者研究脉冲的产生、变换和测量;后者对数字信号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关于本课程,我认为本课程重点在原理与实践。应该把本课程的“实践”性材料看成是加强和巩固原理的一种方法,通过例

国内外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现况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现况及发展趋势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国内外数字媒体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2 一、什么是数字媒体 数字媒体是指以二进制数的形式记录、处理、传播、获取过程的信息载体,这些载体包括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影像和动画等感觉媒体,和表示这些感觉媒体的表示媒体(编码)等,通称为逻辑媒体,以及存储、传输、显示逻辑媒体的实物媒体。但通常意义下所称的数字媒体常常指感觉媒体。 二、数字媒体的特性 麦克卢汉说过媒介即讯息,媒介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数字媒体的发展将以传播者为中心转向以受众为中心,数字媒体将成为集公共传播、信息、服务、文化娱乐、交流互动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终端。根据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数字媒体的主要特点如下:1.传播者多样化:由于数字方式不像 模拟方式需要占用相当大的电磁频谱空间,传统模拟方式因频道“稀缺”导致的垄断将会被打破。2.传播内容海量化3.传播渠道交互化4.受传者个性化5.传播效果 智能化:借助类似于POS(销售数据系统)的计算机系统,数字媒体能够对观众的 收视行为及收视效果进行更为精确的跟踪和分析。 三、国内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现况 国内相当多的高校都已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DigitalMediaTechnology),同时也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相比,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略注重 技术素质的培养,可适应新媒体艺术创作、网络多媒体制作、广告、影视动画、大众传媒、房地产业的演示动画片制作工作。 中国数字媒体于1995年随着互联网出现开始兴起,目前的中国数字媒体的载体包括:互联网(特别是垂直互联网领域和Web2.0/Web3.0门户),业务成熟;手机载体(包 括2.5G/3G),业务成熟,需要整合资源;IPTV互动电视网(New,今后深入中国家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主干课程可以包括: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面向对象开发技术、离散数学、操作系统、软件工程、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素描基础、彩画基础、速写基础、色彩构成、平面/立体设计、脚本策划、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高级渲染理论与技术、动画造型、动画渲染、角色与场景动画、计算机游戏引擎技术、PC/视频游戏编程、游戏项目管理、Web搜索技术、Web设计技术、内容管理与版权保护等。 课程群与具体课程的对应关系请参考图1。课程群的设置规划还需要结合各自院校的特点以及本专业的规范化建设经过一个不断调整优化的过程。 另外,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一定要强调知识点的优化与授课方式相结合,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并在课 程讲授过程中,突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自身特点,包括传统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及艺术类课程在内。例如,操作系统课程在讲授一般性的基础理论之外,还要讲操作系统与数字媒体技术的关系、当前主流操作系统的进步如何适应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等等结合数字媒体技术特点的内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中许多课程涉及很多的数学理论,如计算机图形学与图像处理,但在知识点的选择与课程讲授中,这一类的课程也要深入浅出,不强调过多的理论问题,而是结合数字媒体技术中的应用来讲。在此基础上,针对部分学生将来可能进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硕士或者博士阶段进行深造的要求,再增设部分高级研讨课程,进一步深入讲述背后的理论知识。 我们还规划将部分知名公司或培训结构的认证课程适当纳入课程 体系,学生通过相应的认证课程后,给予一定的学分,同时限制每名学生的总的认证学分。 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重要内容,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力求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介绍详见本刊同期另文)。相应地,在课程设置方面,计划增设部分跨课程、跨年度的综合实验课程,允许学生按年级、兴趣与特长分别参与相应的项目中不同模块的研发工作。 针对数字媒体专业的特点,还需要不断丰富课程学习评价手段,将作业、课程设计、文献综述报告、考试等各种评价手段综合考虑,加强课程设计与文献综述报告等形式的开放式考核手段的运用,加大分数比重,允许学生有选择余地,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质量。既不能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避免完全以练代学的职业化教学模式。 图1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知识结构图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该专业的毕业生需要掌握信息与通信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具备数字媒体制作、传输与处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数字媒体的认识及其发展趋势

数字媒体的认识及其发展趋势 姓名:龚洪虎 学号:X2009230111 数字媒体是指以二进制数的形式记录、处理、传播、获取过程的信息载体,这些载体包括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影像和动画等感觉媒体,和表示这些感觉媒体的表示媒体(编码)等,通称为逻辑媒体,以及存储、传输、显示逻辑媒体的实物媒体。但通常意义下所称的数字媒体常常指感觉媒体。 一、数字媒体的特性。 1、数字化。我们过去熟悉的媒体几乎都是以模拟的方式进行存储和传播的,而数字媒体却是以比特的形式通过计算机进行存储、处理和传播。 比特只是一种存在的状态:开或关、真或假,总之简记为0或1。比特易于复制,可以快速传播和重复使用,不同媒体之间可以相互混合。比特可以用来表现文字、图像、动画、影视、语音及音乐等信息。 2、交互性。交互性能的实现,在模拟域中是相当困难的,而在数字域中却容易得多。因此,具有计算机的“人机交互作用”是数字媒体的一个显著特点。数字媒体就是以网络或者信息终端为介质的互动传播媒介。 3、趣味性。互联网、数字游戏、数字电视、移动流媒体等为人们提供了宽广的娱乐空间,媒体的趣味性真正体现出来。如观众可以参与电视互动节目,观看体育赛事的时候可以选择多个视角,从浩瀚的数字内容库里搜索并观看电影和电视节目,分享图片和家庭录像,浏览好品质内容。 4、集成性。媒体技术是结合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等各种媒体元素的一种应用,并且是建立在数字化处理的基础上的。它不同于一般传统文件,是一个利用电脑技术的应用来整合各种媒体元素的系统。 5、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信息技术与人文艺术之间有着明显差异,但数字媒体传播却可以在这些领域之间架起桥梁。计算机的发展与普及已经使信息技术离开了纯粹技术的需要,数字媒体传播需要信息技术与人文艺术的融合。例如,在开发多媒体产品时,技术专家要负责技术规划,艺术家/设计师要负责所有可视内容,清楚观众的欣赏要求。 二、数字媒体内容产业。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颠覆传统媒体,使得人们获取信息、浏览信息、以及对信息反馈的方式都在发生相当大的变化。 1、内容创建。内容创建是数字媒体价值链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可以从某些数字媒体对象中分离。例如将数字视频分解为静态的图片或单独的数字声音等。 2、内容管理。在数字媒体价值链中,数字媒体的内容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包括存储管理,查询管理,目录、索引等等。 3、内容发行。信息发布环节的主要作用是将信息送到用户端。例如,对数字媒体对象的买卖交易、在线销售等。和管理阶段一样,目前对数字媒体对象的发布也是每个应用程序单独设计、单独完成。 4、应用开发。应用开发是将内容展现给用户的应用,包括音乐点播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