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进展的年龄特点

(一)儿童心理年龄特点的概念

年龄特点是代表同一年龄时期的人所表现的典型的特点,通常所说的儿童年龄特点,包括儿童生理的年龄特点和儿童心理的年龄特点。所谓儿童心理进展的年龄特点,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时期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样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点。

1.儿童心理进展的时期,往往以年龄为标志。因为年龄是儿童生活时刻的标志。儿童的生理进展和儿童的体会积存,都与生活时刻相联系。儿童心理的进展和这两个方面也不可分。一方面,儿童生理年龄特点是儿童心理年龄特点形成的自然前提。一样说来,儿童年龄较小,生理年龄特点对儿童心理进展的制约性相对较大。反之,儿童年龄较大,生理年龄特点对儿童心理进展的制约性相对较小。因此,儿童生理年龄特点对心理年龄特点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将两者混同起来。

另一方面,儿童心理是在成人的教育阻碍下,在儿童自己的活动中,通过把握社会知识体会、技能技巧来进展的。正是在一定的时刻进程中,儿童和周围人进行交往,积存各种体会,形成了心理进展的新特点,从而保证从一个进展时期向另一个进展时期过渡。

因此,年龄是儿童心理进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它对心理进展起着有规律性的制约作用。

然而,年龄本身不能决定儿童心理进展的特点。不能把儿童心理年龄特点和儿童的实际年龄完全对应起来。大伙儿明白,儿童的心理年龄和实足年龄常常会有所出入。

2.儿童心理年龄特点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起来的。儿童心理进展的方向和趋势因此受客观的自身进展规律所制约,但由于社会和教育条件不同,儿童的年龄特点会显现差异。比如,原始社会生产进展水平极低,幼小儿童差不多能够和成人一起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因而儿童期专门短。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儿童需要更多的时刻学习和预备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儿童期逐步延长,儿童心理的年龄特点也随之而发生变化。可见,儿童心理年龄特点并不是随年龄增长而自发地显现的。

在年龄特点问题上,要正确处理一样性与个别性,典型性与多样性,本质与非本质特点的辩证关系。不能用一样性否定个别性,用典型性否定多样性,用本质特点否定非本质特点更不能反过来,用个别性否定一样性,用多样性否定典型性,用非本质特点来否定本质特点。大伙儿明白,智力测验或行为量表,往往以“常模”代表某个年龄时期儿童的进展水平,事实上,“常模”有助于说明群体的行为,了解儿童心理进展的大体速度和特点,但不完全适用于每一个个体。

(二)儿童心理年龄特点的稳固性和可变性

幼儿心理年龄特点的稳固性与可变性是由幼儿所处的环境和教育决定的,一样说来,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幼儿心理年龄特点具有一定的稳固性,即时期的顺序、每一时期的

变化过程和速度等,大差不多上稳固的、共同的。

然而,由于每个幼儿所处的环境和所受教育的不同,或是社会环境与教育在幼儿身上起作用的情形不尽相同,因而在幼儿心理进展的过程和速度上,彼此之间能够有一定的差距,这确实是所谓的可变性。

幼儿心理年龄特点的稳固性与可变性既是相对的,又是相互依靠、相互渗透、相互统一的,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随着各种条件的不同,幼儿年龄特点在一定范畴或程度上,可能会发生某些变化,即某些特点的可能提早或推后,但这些变化是有限制的。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规律知识分享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规律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规律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广义儿童期:0-18岁) 1、顺序性 如:思维的发展是从知觉—>具体形象—>抽象—>辨证,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思维发展特点。(教育启示:不要拔苗助长。) 2、阶段性、连续性 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发展的继续,同时又是下一阶段发展的开始;前一阶段中总包含有后一阶段的某些特征的萌芽,而后一阶段又总带有前一阶段某些特征的痕迹。 例:一二年级开始具体形象思维,但仍有幼儿期的知觉思维。 (教育启示:善于观察孩子,既要关注孩子现在的发展,又要为孩子下一步的发展创造条件。) 3、不均衡性 (教育启示:关注孩子发展的关键期,如:孩子2-3岁是口头语言的关键期,4-5岁是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女孩10岁左右进入青春期,男孩12岁左右进入青春期等。) 4、稳定性、可变性 教育启示: 稳定性:你改变教育方法,孩子不会马上变,所以需要家长学会等待,需要耐心。 可变性:你改变教育方法,孩子早晚会有变化的,但是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变化。 5、个别差异性 每个孩子有差异:每一个孩子都不是别人的复制品,都不是另一个孩子的复制品,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 教育启示:注意认识到自己孩子的不同之处;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发挥他的特点(发挥优势,弱势也能转化成优势);

不要过早的给孩子贴上标签; 从内心深处真正去接纳孩子。 接纳:以孩子的生命状态为准,而不是以父母的眼光。 二、学龄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3-6岁) 1、知觉思维+具体形象思维 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教育启示:家长不要去干扰孩子对各种事物的探究。 2、无意性 对自我的约束和控制力不强,容易受影响。 3、3岁以后开始形成个性 个性:不稳定、不明显、易受影响 (教育启示:孩子在幼儿阶段的学习,就是游戏和玩,幼儿不要过多开发智力,更应关注他的感受和情绪。) 学习教育特点: 1、无意学习。(例:爸爸教孩子打扑克牌,就教会了孩子认数和加减法) 2、学习内容广泛,学习对象:生活中无所不包的各种事物。 (启示:应该让孩子与世界建立广泛的联系。从课本上获得的是间接经验,从生活中获得的是直接经验。) 3、不顺序性。(并非一定要先学什么后学什么) (启示:兴趣——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就学习什么,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4、学习方式:玩中学、做中学、游戏中学 (启示:正确理解学习,学习是个大概念,无所不包,学习无处不在,学习是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鼓励孩子多动手。)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 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心理特征,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也是顺序性和方向性的统一。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一)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 儿童的心理发展与儿童年龄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即使都在幼儿时期,年龄不同,心理活动水平也不相同。比如:幼儿园小班(3~4岁)的孩子中班(4-5岁)的孩子 大班(5~6岁)的孩子之间就显示出阶段性特征。 1、年龄越大,心理越成熟,对吗? 儿童心理发展要以生理发展为基础,年龄越小,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相对越大;儿童心理发展和他的知识经验有关,而知识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时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年龄对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性的制约作用。年龄只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而不能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只代表这一年龄分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典型特点,而不是该年龄段中每个儿童都具有这些特点。 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特性 稳定性和可变性 稳定性:儿童大脑的发育是有稳定顺序和阶段的,神经联系的建立也是有次序的;

人类知识经验的掌握是有一定顺序的,儿童也必须遵循。 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要经过一个大致相同的不断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可变性: 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和教育条件的不断变化构成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 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它们的关系是相对的。 (二)幼儿的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 幼儿认识活动表现为具体性和形象性。幼儿认识活动的具体性和形象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知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较多地依靠直接的感知,对事物的认识常常停留于事物表面现象,而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特点,幼儿记住的事物依赖于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幼儿的思维活动也离不开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如苹果,孩子会看、摸、尝、闻) 带各种水果到学校,让小朋友观察、分析、对比、品尝 还有:大班孩子学数学,2+3=5孩子对于数字缺乏具体的形象感,老师教的过程中要抓住孩子的思维特点,可以借助具体实物来进行教学,2个苹果加上3个苹果是几个苹果,这样孩子就可以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学会。 2.表象活跃 表象虽然不是实际的事物,但它是直观的、生动形象的,因而表象也有具体性的特点。幼儿头脑中充满了具体形象。(如小孩子拿着一个圆圈,他会把它当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 述 4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历程与一般特征,理解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及其表现。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二、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教学重点: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和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表现。教学难点:理解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课外活动:到幼儿园观察婴班儿童活动的有意性和无意性程度。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年龄特征是代表同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特征。儿童年龄特征是儿童所特有的不同于成人的特征。包括儿童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其中儿童生理年龄特征是指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谈到儿童心理发展时,要强调年龄特征: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要以生理发展为基础,年龄越小,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相对越大,而生理成熟受年龄影响;另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和他的知识经验有关,而知识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时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年龄对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性的制约作用。 年龄只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而不能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只代表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典型特点,而不是该年龄段中每个儿童都具有这些特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代表该年龄儿童本质的心理特点,而不代表各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在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问题上,更应正确处理一般性与个别性、典型性与多样性、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的辩证关系。 【谈话引入】“六、一”是儿童的节日,你们知道儿童是指哪一年龄阶段的孩子?你们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时是属于哪一年龄阶段?

最新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不同年级段的心理特点 一年级:儿童刚入学不久,对小学生活既有新鲜感,但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对学习有好奇感,却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很乐意和同学进行接触、交谈却不懂礼貌,有些还比较自私;特别信任老师,相信老师的话,尊重老师的行为和评价;很多人生活不能自理,没有相应的劳动习惯,对其父母的依赖性很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变化无常,容易疲倦;行为动摇不定,不善于控制,容易冲动和特别敏感;对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都很强烈;有当好学生的愿望,只是不熟悉学校的生活,不了解学校常规,常会无意中做错事。他们渴望参加光荣的少先队组织。他们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二年级:学生已基本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他们知道学校的规章制度,懂得一些行为常规,而且愿意努力遵守。在上课听讲、完成作业、遵守公共秩序,尊敬师长、简单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总体上说,对常规的认识不深刻,动作不到位,行为不规范。他们习惯过集体生活,喜欢和小伙伴一起活动;开始有了自我控制的能力,好表现自己,竞争意识和上进心有所发展,能树立近期的奋斗目标,都想争取成为好学生,并希望参加少先队的一切活动。好奇、好动、好模仿,思维的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仍然是其共同的特点。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是非观念淡薄;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和再现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集体主义感情有所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正在形成,但极不稳固。感情容易激起和爆发,不善于控制,不考虑行为后果,虽已能从事需要一定意志支配的工作,但意志还很薄弱,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较差,遇到困难和挫折,往产生动摇。三年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发展,逐渐学会道德原则的评价标准,评价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往往是提出自己的见解,但不善于全面地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表现。道德感、正义感开始萌芽,但道德认识水平仍较低,辨别是非的能力也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四年级:学生正处在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转变的过程中。他们的独立意识开使增强,已

2.2.5 1-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二)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第二节 0-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二)教学目标: 掌握1-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出现最初的独立性 教学重点: 掌握1-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出现最初的独立性 教学难点: 掌握1-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出现最初的独立性 教学时数: 1 微课 作业: 简述1-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出现最初的独立性 教学反思: 出现最初的独立性是1-3岁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中最重要的特征,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重点讲解这一年龄特征,同学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学效果较好,知道了1-3岁儿童出现独立性的表现、原因,以及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独立性。但大多数同学对于1-3岁儿童缺乏感性认识,建议同学们在生活中多观察1-3岁儿童,增加感性认识。

教学设计 第5微学时 1-3儿岁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二) 一、导入 复习1-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学会直立行走、使用工具、言语和思维的真正发生,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1-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出现最初的独立性。 二、重点讲解“出现最初的独立性” 1. 孩子出现独立性的表现 孩子进入第二个年头,就不像1岁前那么顺从了。特别是2~3岁时,他有了自己的主意,往往“不听话”了。 比如,1岁多的孩子,走路还摇摇晃晃,却要到处走,到处钻,见到东西就扯,见到小洞就抠。2岁左右,外出走到街上,他不愿总是让妈妈领着走,而要自己跑跑跳跳,时而蹲下捡块小石子当“手榴弹”,时而捡根小树枝当“枪”使。这是孩子出现独立性的表现。 2. 孩子“闹独立”的心理原因 思考讨论:“闹独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该怎么正确处理“独立性”? 2-3岁时出现了最初的独立性。独立性的出现是开始产生自我意识的明显表现。2岁左右能分清你我,有了自我意识。独立性的出现是儿童心理发展上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人生头2-3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 3. 正确处理孩子的“独立性” 在这个时期,家长应该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选择,尽量满足这一阶段孩子的需求,使孩子变得快乐和顺从。 案例: 买下软豆腐,治好硬茬头(尹建莉) 三、本课小结 独立性的出现是儿童心理发展上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人生头2-3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希望同学们理解并正确对待1-3岁儿童的独立性,课后请观看《自我意识敏感期》。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幼儿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对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辅导中注意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幼儿的心理个性发展。经过几年的尝试,已经取得出初步成果,现从以下方面作一介绍: 一、幼儿心理的一般特点 概括的讲,幼儿心理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点: 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幼儿的整个认识过程,甚至思维活动也常常难以摆脱知觉印象的束缚。如:两排相等数目的小棒,如果等距离摆开,幼儿都知道是“一样多”,但如果将其中的一排聚拢,不少幼儿就会认为密集的这一排小棒的数目少些。因为“这一排比那一排队短”。可见,幼儿辩别数目的多少受小棒排列形式的影响。 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 幼儿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还很差,很容易受其它事物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向,因而行动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在正确的教育条件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状况逐渐改变。 3、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3岁前,幼儿已有个性特征的某些表现,但是,这些特征是非常不稳定的。他们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改变,个性表现的范围也有局限性,很不深刻,一般只在活动的积极性、情绪的稳定性、好奇心的强弱程度等方面反映出来。幼儿个性表现的范围比较广阔,无论是在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才能方面,以及对人对事的态度方面,都会开始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倾向,这些个性倾向与以后相比虽然还容易改变,但是已成为一个人一生个性的基础。 二、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 3岁这一年龄,对于多数幼儿来讲,是生活中的一个转折年龄。因为从这个年龄起,幼儿要离开父母开始入幼儿园,过集体的生活。幼儿怎样才能适应这个环境,关键在于幼儿与教师、幼儿园、小朋友之间建立感情,其中最重要的是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感情。 为什么建立感情就容易适应集体生活呢?这是小班幼儿的突出特点——情绪性强。 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情绪情强,是整个幼儿期的特点,但年龄越小就越突出。小班幼儿的行为常常受情绪支配,而不受理智支配。小班幼儿情绪性强的特点表现在很多方面,主要表现有:高兴时听话,不高兴时说什么也听不进去;喜欢哪位老师,就特别听那位老师的话。 2、爱模仿 小班幼儿的独立性差,爱模仿别人。看到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别人有什么,自己就要什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依据幼儿的特点,为幼儿树立模仿的样板。 三、幼儿园中班幼儿的心理特点 中班幼儿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与班幼儿相比,中班幼儿比较突出的特点是: 1、爱玩、会玩

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 年龄段行为模式心理发展动作学习认知注意、记忆思维言语 词汇 个性发展自我发 展 新生儿一 个 月 无条件反 射:食物、 防御、定向 有条件:抓 握、行走、 游泳、围抱、 巴宾斯基 感觉产 生、 无条件反 射、 条件反射 动作是心 理发展的 源泉 抓握(五指 分化、手眼 协调)、独 立行走; 动作规律: 头尾、内 外、大小 模仿 条件反 射 偏好新 颖刺激 六个 月:深 度知觉 不随意注意, 内容选择性 (外部事物 特征、经验、 言语) 记忆:胎儿末 期开始,12 个月前(情 绪、动作)、 之后是表象、 语词 习惯化、去习惯 化;问题解决: 三水平()无效 尝试、有效、直 接成功) 3岁掌握母语 全部发音, 1000个词汇; 语法关键期 (1.5—2.5)3 岁全部掌握 巴斯:情绪型、活动型、 冲动型、社交型 托马斯、切斯:容易抚 养抚养困难、发展缓慢; 兴趣:先天、再认、探 索 社会性微笑:自发、无 选择、有选择 分离焦虑; 依恋:无差别反应、有 差别、特殊联结、互惠 阶段;安全依恋、回避 依恋、反抗依恋 一周岁 后出现 萌芽分 开自己 与他 人;2周 岁,显 示客体 我; 幼儿3~ 6.7 游戏:机能 游戏、象征 游戏、规则 游戏 发展:非社 会型、平行、 社会性、协 同、合作游 戏 认知发 展趋 向:近- 远、表- 里、浅 深、 无意记忆-有 意 现象—语词 机械—意义; 记忆策略:5 岁前没有,后 期视觉复述、 复述、特征定 位; 具体现象思维 为主、逻辑思维 萌芽; 转导推理、熟悉 事物简单推理; 想象:无意-有 意、再造-创造 (新颖、神奇、 超越、指向未 来)、 6岁3000 7岁4000; 语义策略 词序策略 非言语策略 对话—独白 情境---连贯 明显的气质特点、自尊 逐渐提高; 3~4第一逆反期:我长 大了、我能干 三山试 验:6岁 内以自 我为中 心

3至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 3-6岁:人生第一个动荡时期 中国有句民谚:"三岁看老,七岁看小。"意思是说,小孩子三岁时候的脾气禀性,可以预测他老年时的心理、行为表现;而他在七岁左右的行为特点,可以预测他在童年期(从7~8岁到11~12岁)时的行为特点。 这句民谚非常符合发展心理学的原理,是我国人民集几千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一条规律。迄今为止在心理学领域产生最大影响的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儿童个性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1)口唇期,0-1岁,吃奶和吸吮给儿童带来最大满足;(2) 肛门期,2-3岁,排泄给儿童带来最大快乐;(3) 性器期, 3-6岁,这是一个激动不安的时期,性器是儿童快乐和满足的主要来源。男孩子出现恋母情结和阉割焦虑,因此极力模仿父亲,以父亲自居;女孩子出现恋父情结和阳具羡慕,想和"情人"分享阳具,开始吸引异性的注意力。(4)潜伏期, 7-11岁,内部驱力投入到学校学习和大运动量游戏中去。(5)生殖期,12岁以后, 主要活动是建立友谊,谋求职业,求爱和结婚。 弗洛伊德认为3~6岁这个阶段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都知道,孩子到3岁时会突然发生很大变化,有些孩子变得非常不听话,固执,任性,有的孩子情绪突然变得很不稳定,在3~4岁的孩子中,男孩的恋母情结和女孩的恋父情结表现相当普遍。而在此之前,这些特征就不明显,在此之后,这些特征又慢慢消失了。所以在心理学界,人们把3岁左右称为一个关键时期。 为什么在3岁左右会出现这些明显的变化呢?这是因为,3 岁儿童的大脑发育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已经相当好,他们的语言已经接近成熟,生活经验也积累了很多,认识能力有了巨大的进步。特别是,3岁左右,小孩子可以完全脱离开大人的帮助自己走路,如果没有人干涉他,他可以走很远的路。所有这些发展都使得3岁左右的小孩产生了自我意识,他们开始意识到,"我"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我"可以自己干事情,可以控制事物,可以独立地吃饭、拿取东西,也可以对事情作出基本的判断了。例如,他们知道,刚从火炉上端下来的锅是碰不得的,到晚上天黑的时候,只要一拉开关,灯就能亮,他们如果渴了,能够自己到冰箱里寻找喝的东西,饿了,会从家里放食品的地方找出自己爱吃的东西充饥;晚上躺在床上,他们会要求妈妈给自己讲个故事再睡觉,等等。 总而言之,3岁小孩的本事变得比过去大得多,他们会不断地向爸爸妈妈提出各种要求,如果这些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大哭大闹,比如,在玩具商店里,如果他们想要买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而妈妈不答应买,他们就会躺在地上打滚,而不顾妈妈丢面子。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随着教育和学习活动的进行,小学生的心理特别是认知和个性的特点也逐渐发展变化,且发展过程出现明显的协调性和过渡性的特点。本文将从认知、情绪、性格三个方面来介绍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关键词:认知、情绪、性格、儿童 我国国家教育部规定凡在8月31日前年满6周岁的儿童即应当送入小学读书,因此在我国小学生的年龄一般为六、七岁至十一、二岁。根据皮亚杰的八阶段理论可知,这一年龄阶段正处于学龄初期,是儿童学习知识,适应社会,培养工作态度及自我信念,学习与同龄伙伴相处,学习与性别相连的角色行为,发展良知、道德及价值标准的关键时期。 一、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年龄阶段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具体运思期,在这一阶段小学儿童的概念思维能力呈现出深刻化、丰富化和系统化的特点,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都逐渐发展起来。 (一)小学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1、概括能力发展。从对事物外部感性特点的概括转化为对事物内在本质变化的概括(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2、比较能力发展。从事物相异点到相同点的比较,从具体事物的异同到抽象事物的异同,从直观比较到用词与在头脑中比较。 3、分类能力发展。分整标准从外部现象特征到内部本质特征。三、四年级是字词概念分类能力发展的转折点。四年级起出现组合分折分类能力。 4、推理能力发展。包括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的渐次发展,归纳和演绎,两种推理形式的趋势和水平相近。 (二)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 1、思维敏捷性品质发展表现为运算速度不断提高,问题解决正确性、速度水平的分化越来越明显。 2、思维灵活性品质发展表现为一题多解数量在增加,灵活解题的精细性增加,组合分折水平不断增强。 3、思维深刻性品质发展表现为解应用题中寻找标准量的水平逐步提高,推理的间接性不断增强。 4、思维独特性品质发展表现为独立性、发散性和新颖性。经历模仿、半独立到独立。四年级是关键期。 二、小学儿童的情绪发展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以及生命体验的丰富,小学儿童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情感进一步分化,表现情感的方法也越来越丰富。他们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对于事情的归因能力不断增强,更加趋于现实化。情绪的稳定性和可控性明显增强,他们不再象学前阶段那样易冲动、易爆发,而是逐渐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了。而且在这一阶段儿童的

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试题

第二章达标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我国现时通行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3~4岁儿童属于( )。A.幼儿前期 B.幼儿初期 C.幼儿中期 D.幼儿晚期 2、下列属于5~6岁幼儿特征的是( )。 A.认识依靠行动 B.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C.开始接受任务 D.最初步的生活自理 3、幼儿晚期是指( )。 A.0~2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4、( )幼儿的个性初具雏形。 A.5~6岁 B.4~5岁 C.3~4岁 D.2~3岁 5、( )岁幼儿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A.3-4岁 B.4-5岁 C.5~6岁 D.2-3岁 6、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这一特点在( )表现最为明显。A.幼儿初期 B.幼儿中期 C.幼儿期 D.幼儿晚期 7、幼儿初步掌握一些数的概念是在( )岁。 A.3-4岁 B.4~5岁 C.5-6岁 D.5岁 8、下面属于3-4岁幼儿心理发展特征的是( )。 A.爱模仿 B.好学好问 C.个性初具雏形 D.抽象思维开始萌芽

二、多项选择题(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符合幼儿初期心理特点的有( )。 A.抽象思维开始萌芽 B.爱模仿 C.情绪作用大 D.认识依靠活动 2、幼儿晚期的心理特点包括( )。 A.好学好问 B.抽象能力开始萌芽 C.个性初具雏形 D.不断发展的社会性 3、下列符合4~5岁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是( )。 A.活泼好动 B.思维具体形象 C.开始能够遵守规则 D.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三、判断题 1、幼儿的个性在5~6岁时已经初步定型,有了较为明显的兴趣和爱好。 2、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 3、3、4岁幼儿的认识特点是先做再想 4、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因此,年龄决定幼儿心理发展。 5、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常常没有目的,具有很大的无意性 6、婴儿最初的情绪表现主要与婴儿的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关。 四、简答题 1、什么是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有哪些? 2、3~4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是怎样的? 3、5-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是怎样的? 4、4~5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是怎样的?

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特点

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特点 1认知的发展——语言的习得 1言语发展 语言发展是为表达和解释行为而获得的语言的形式和过程、社会规则和习惯。语言 发展这个大的领域可以被划分为多个维度,其中语言表达和读写能力是最重要的两方面内容。语言表达包括:听、说、词汇和含义、质疑和创造性的运用语言等内容;幼儿所 发展的一些读写能力包括: 1)读写意识:对各种书籍表现出兴趣; 2)标记意识(printawareness):例如,把声音和对应的字母相匹配;在文字中 辨认自己的名字; 3)故事意识(StorySense):例如,意识到故事的顺序(开头、中间和结尾)以 及故事的线索: 4)涂写的过程:例如,进行有一定顺序或形状的涂写过程(画圆圈)。 2生理发展——大肌肉和小肌肉技能 身体健康和运动发展是儿童早期发展和学习的基础,它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第一,儿童身体发展状况 1)·增长率:包括身高的增长、体重的增长和身体的成熟状况; 2)力量、灵活性及肥胖程度;身体适应性:主要包括身体的耐力、体能、 身体生理机能:反映身体及其器官群的机能的健康程度,生理机能受到损害, 身体就会患有疾病或产生生理缺陷。 第二,儿童身体能力 l)大运动技能:包括走、跑、跳、爬等; 2)精细运动技能:如,使用剪刀或系纽扣等; 3)感觉运动技能:儿童为了顺利进行教室内学习而需要发展的感觉运动技能的一 个重要方面即手眼协调能力,以满足儿童写字和绘画的需要; 4)口部运动技能:包括吮吸,呼吸,以及舌头、嘴唇、下领和上颗的协调,是儿 童语言发展的生理基础。 3社会情绪发展——亲社会行为 情绪和社会性发展 情绪和社会性是赋予学校生活含义的各种关系的基础。概括为两大方面: 第一,情绪发展 1)自我概念:是儿童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的基础; 2)情绪:主要的情绪包括高兴、恐惧、气愤和悲伤; 3)自我效能感:个体能够成功完成它所要做的事的信念,是健康的情绪的重要指 标,也是儿童在家庭和学校进行学习活动的自信心的重要来源; 4)情绪的表达:包含了对语言和非语言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并反映了儿童有效 地交流自己的态度和感受的能力; 5)对他人感受的灵敏性:包括儿童有关他们自身行为对他人的影响的理解、赞美 他人的能力、对与他人的差异的接受力、控制力,同情心。 第二,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建立和维系与同伴和成人的社会性关系的能力。与社会性发展有 关的因素包括:了解他人的权利、公正的对待他人的能力、辨别偶然和有意的行为的能力、付出和接受支持的意识、平衡自己和他人的需要的能力。

9)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幼儿的小学阶段不同年级年龄的心理特点 一年级:儿童刚入学不久,对小学生活既有新鲜感,但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对学习有好奇感,却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很乐意和同学进行接触、交谈却不懂礼貌,有些还比较自私;特别信任老师,相信老师的话,尊重老师的行为和评价;很多人生活不能自理,没有相应的劳动习惯,对其父母的依赖性很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变化无常,容易疲倦;行为动摇不定,不善于控制,容易冲动和特别敏感;对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都很强烈;有当好学生的愿望,只是不熟悉学校的生活,不了解学校常规,常会无意中做错事。他们渴望参加光荣的少先队组织。他们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二年级:学生已基本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他们知道学校的规章制度,懂得一些行为常规,而且愿意努力遵守。在上课听讲、完成作业、遵守公共秩序,尊敬师长、简单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总体上说,对常规的认识不深刻,动作不到位,行为不规范。他们习惯过集体生活,喜欢和小伙伴一起活动;开始有了自我控制的能力,好表现自己,竞争意识和上进心有所发展,能树立近期的奋斗目标,都想争取成为好学生,并希望参加少先队的一切活动。好奇、好动、好模仿,思维的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仍然是其共同的特点。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是非观念淡薄;想象

能力也由模仿性和再现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集体主义感情有所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正在形成,但极不稳固。感情容易激起和爆发,不善于控制,不考虑行为后果,虽已能从事需要一定意志支配的工作,但意志还很薄弱,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较差,遇到困难和挫折,往产生动摇。三年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发展,逐渐学会道德原则的评价标准,评价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往往是提出自己的见解,但不善于全面地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表现。道德感、正义感开始萌芽,但道德认识水平仍较低,辨别是非的能力也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儿童不同年龄段地心理特征

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 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 1岁之前 0-岁这个时期婴儿最大的特点是:不会说话,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需要。但是这个时候的孩子是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 0-3月一个阶段:以睡眠为主。这时候要紧密关注孩子的需要,随着他的头、手的活动配以相应的刺激; 4-6月一个阶段:视、听能力进一步发展,开始有目的地抓挠前面的东西,较长时间玩胸前的玩具;可以更多的引逗孩子,带到户外散步,与之对话。 7-9月一个阶段:长时间盯着一个物品看,能分辨妈妈的声音,双手交替拿东西。双手臂支撑可挺起身子,爱扔东西玩,用玩具相互撞击,可以听懂简单的语言,再见、谢谢、拍手并照着去做。可帮助其坐、站、转、可给孩子中等大小的如软球、彩色积木、布制小动物、或者摇铃给他玩,并与之玩耍,用正确名字告知玩具的名字; 10-12月一个阶段:能够用眼睛寻找东西,能模仿自己听到的声音、比如鸭子、小车的嘎嘎声,学会叫爸爸妈妈、能自己拿奶瓶喝水,能够着大人的手,或者扶着家具行走,对周围的世界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此阶段、可教他学走路、

学说话。 儿童心理发展 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2-5岁和12-15岁分别为两个特殊的发育时期,表现为性情急躁,不听话,不愿意别人干涉他们的事。以这种逆反行为为特点的表现,心理学上称为反抗期。这是儿童智力发育和人格培养过程中的必然阶段,并不是坏事。如果能顺利度过,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智力智能的发育和开发,意志力、创造力的培养都大有益处。 2-5岁的年龄期为第一反抗期,是儿童心理迅速成长的表现,是发展儿童独立性和自信心的大好时机。这个时期,由于孩子已经独立行走,思维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社交能力的发展4-5岁的孩子,已经会主动与朋友交往了,甚至可能会有一个或几个“最好”的朋友,当然不一定与他的性别相同,男孩女孩都有。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认识到,朋友不仅仅是游戏伙伴,朋友也会对他的思维和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他会非常渴望和他的朋友保持一致,甚至在和朋友相处时,他的行为经常会超出父母曾经给他制定的原则和规矩。 因为他已经开始认识到,生活中还有其他更有意思、更好玩的事,他可能会提一些要求,或做出一些特别的事,验证自己的能力和控制范围,如一定要某个玩具、吃某种食物、穿某件衣服,或要求看某些电视节目,而这些都是以前你不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规律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规律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广义儿童期:0-18岁) 1、顺序性 如:思维的发展是从知觉—>具体形象—>抽象—>辨证,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思维发展特点。(教育启示:不要拔苗助长。) 2、阶段性、连续性 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发展的继续,同时又是下一阶段发展的开始;前一阶段中总包含有后一阶段的某些特征的萌芽,而后一阶段又总带有前一阶段某些特征的痕迹。 例:一二年级开始具体形象思维,但仍有幼儿期的知觉思维。 (教育启示:善于观察孩子,既要关注孩子现在的发展,又要为孩子下一步的发展创造条件。) 3、不均衡性 (教育启示:关注孩子发展的关键期,如:孩子2-3岁是口头语言的关键期,4-5岁是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女孩10岁左右进入青春期,男孩12岁左右进入青春期等。) 4、稳定性、可变性 教育启示: 稳定性:你改变教育方法,孩子不会马上变,所以需要家长学会等待,需要耐心。 可变性:你改变教育方法,孩子早晚会有变化的,但是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变化。 5、个别差异性 每个孩子有差异:每一个孩子都不是别人的复制品,都不是另一个孩子的复制品,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 教育启示:注意认识到自己孩子的不同之处;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发挥他的特点(发挥优势,弱势也能转化成优势); 不要过早的给孩子贴上标签; 从内心深处真正去接纳孩子。

接纳:以孩子的生命状态为准,而不是以父母的眼光。 二、学龄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3-6岁) 1、知觉思维+具体形象思维 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教育启示:家长不要去干扰孩子对各种事物的探究。 2、无意性 对自我的约束和控制力不强,容易受影响。 3、3岁以后开始形成个性 个性:不稳定、不明显、易受影响 (教育启示:孩子在幼儿阶段的学习,就是游戏和玩,幼儿不要过多开发智力,更应关注他的感受和情绪。) 学习教育特点: 1、无意学习。(例:爸爸教孩子打扑克牌,就教会了孩子认数和加减法) 2、学习内容广泛,学习对象:生活中无所不包的各种事物。 (启示:应该让孩子与世界建立广泛的联系。从课本上获得的是间接经验,从生活中获得的是直接经验。) 3、不顺序性。(并非一定要先学什么后学什么) (启示:兴趣——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就学习什么,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4、学习方式:玩中学、做中学、游戏中学 (启示:正确理解学习,学习是个大概念,无所不包,学习无处不在,学习是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鼓励孩子多动手。) 三、小学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6-12岁) 从三个方面穿插讲的:1、注意力,2、记忆力,3、思维方式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7岁)】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7岁)】 我国杰出的儿童心理学家、儿童教育专家、现代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创者陈鹤琴说:“幼稚时期(从出生到7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它将决定儿童的人格和性格;人一生的习惯、知识技能、言语、思想、态度和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基础。这个时期是发展 智能、学习言语最快时期,是道德习惯养成最易时期”(即最佳期)。由此,他主张把“从 小教起”的起点放在“从出生教起”。 从陈鹤琴先生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7岁对于一个儿童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成长意义。这时如果我们仔细去观察孩子,会发现孩子孩子已经成了一个鬼怪的小精灵了。 通常,大人对于6岁儿的评语多是"他愈来愈坏了!"而对到了7岁的儿童就会改变以前的 看法,而成"他最近乖多了。" 7岁儿比较不像以前那般处处需要别人的照顾;虽然不是完 全可以靠自己,但是比较不会麻烦人,而且也慢慢懂得自己去处理身边的事情。 无论他做什么事,都希望得到大人的赞赏,所以此时期的儿童也特别喜欢讨人欢心。从这 现象看来似乎是一种道德观的成长,不过以一个7岁儿的心理发展状况而言,目前还没有 成形的道德观念。我们可以说这是因为他的感受性较强的关系。他慢慢懂得尊重父母、老 师等大人的权威;当然,其中也许会碰到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认为老师说的话就是代表 了绝对,这也就是为什么7岁儿通常开口闭口都会说:"这是老师说的!" 另一方面,对于 兄弟姐妹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也会较少出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想去惹麻烦,反而会 以逃避的方式来应对。此现象代表他们懂得以善意的态度来达到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他 们无论对方是善意或恶意,都会因怕受伤便自然而然地采取逃避的态度。也因此,7岁儿 较喜欢有自己独处的时间,无论是在运动、游戏或是读书的时候,都会以较长的时间来完 成一件事情。对于这种现象,有些大人或许认为不好,反而会说:"你又在做这个了!"此时,即使是很文静乖巧的7岁小孩,也会产生强烈的抵抗反应。他们将渐渐会有自己的主张。反而,大人的行为有时会压抑了他们的想法。这时候,孩子的主张是不应该压抑的, 因为这让他们慢慢学会独立。比如,我们不要骂他:"你又在顶嘴了!"反而应该听听他们 的观念与想法,如此更能教导他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 7岁儿慢慢会有自己的个性,大人的指导也需要更加细心的观察与应对。 一、习惯成自然 若不要求过高,7岁儿通常可以自己处理身边的事情;然而,多数的大人往往因求好心切 以致会有许多的问题发生。 吃饭:如果是男孩子,家长常会注意他吃相不能太贪或囫囵吞枣;如是女孩子的话,又会 担心她吃得太少或挑食。事实上,7岁儿对于他所讨厌的食物有时也会试着吃吃看,所以 在此时期,若有营养上的障碍发生,大多数是因为大人紧张过度所引起的。在餐桌上,多 半还会有礼貌,但若有什么特别的事一发生,他马上就站起来跑跑跳跳的,这是最令人看 不惯的事了。尤其当我们说:"吃饭喽!"的时候,他仍然继续做他的事,这时与其大声喊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 4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历程与一般特征,理解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及其表现。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二、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教学重点: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和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表现。 教学难点:理解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课外活动:到幼儿园观察婴班儿童活动的有意性和无意性程度。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年龄特征是代表同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特征。儿童年龄特征是儿童所特有的不同于成人的特征。包括儿童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其中儿童生理年龄特征是指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谈到儿童心理发展时,要强调年龄特征: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要以生理发展为基础,年龄越小,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相对越大,而生理成熟受年龄影响;另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和他的知识经验有关,而知识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时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年龄对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性的制约作用。 年龄只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而不能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只代表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典型特点,而不是该年龄段中每个儿 童都具有这些特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代表该年龄儿童本质的心理特点,而不代表各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在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问题上,更应正确处理一般性与个别性、典型性与多样性、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的辩证关系。 【谈话引入】“六、一”是儿童的节日,你们知道儿童是指哪一年龄阶段的孩子?你们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时是属于哪一年龄阶段?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问题讨论】 1.儿童的年龄特征会不会发生变化?

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第一部分: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问题及其调适 一、童年期:小学6-12岁,这个阶段儿童的主导活动是学习、学习活动对儿童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儿童通过学习可以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2、学习活动是促使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社会化概念:指个体在社会环境影响下认识和掌握事物以及社会 标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个体的一独立的参加社会活动。) 3、重要一点:学习活动能够促进儿童心理的发展。儿童的抽象逻辑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对自我能力的评价等都 是通过成功的完成学习任务而发展起来的。 二、童年期心理的发展: 1、认知的发展: 观察能力:观察:是有目的的有系统的知觉活动,观察是认识事物的本质,获得系统性知识的一个主要途径。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将人的观察能力分为:“列举”“描述”“解释”三个阶段。其中3-6岁的儿童处于列举阶段,他们观察事物时只能孤立地知觉个别事物,不能将事物与事物联系起来。7-14岁儿童处于描述阶段,此时,儿童开始将观察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知觉,但对事物之间的关系认识仍然停留在事物的外在具体关系上。15岁以后为解释阶段,此时儿童能够理解观察对象的主题和意义了。(咨询中分析孩子的观察能力:如作文上处于什么水平?怎么提高?) 2、记忆的发展:根据记忆保持的时间,可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 感觉记忆指外界的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一定数量的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时记忆。 一般有图像记忆和声音记忆两种。比如说:一个电话号码念一遍,在你脑子里好像有个声音再重复,让你马上回忆你能回忆出来,但过几分钟再让你会议,你就记不得了,这就是感觉记忆中的声像记忆,感觉记忆保持的时间很短,4秒之内。感觉记忆中的信息经心理加工,意义分析,后受到特别注意及通过模式识别给感觉信息赋予意义,转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一分钟之内的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一般为7加减2 个,也就是说材料一次呈现后立刻正确记忆的最大量为5-9个)短时记忆有两个概念,叫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首因效应:对刚开始学的内容记忆优于中间本分,回忆率高。近因效应:对最后学的内容比中间的内容更容易会议。(原理:因为开始部分,有较长的复述时间和机会而进入长时记忆系统,会议是从长时记忆系统中提取的,而末尾学的内容,因为是刚刚学习的来不及复述,还在短时记忆系统中,保留在人们的意识中,因此很容易在现。)现在的教育中都会把重要的知识放在开课的前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和后几分钟或十几分钟,也是因为这个效应。 那么童年期儿童的记忆有哪些特点呢? A、儿童的短时记忆在9岁左右基本上达到了成人水平,而长时记忆在不断的发展中,为什么有区别呢,因为短时记 忆是依赖于神经系统的成熟,而长时记忆是依赖于记忆的策略。记忆策略越精细、丰富,则长时记忆保持的时间越长。 B、儿童期的记忆主要有复述、组织和系统化3种策略。复述是最简单的记忆策略,10岁以上的儿童能不用成人要求 而自发利用复述来帮助记忆。组织策略是将材料按照特定标准加以分类以帮助记忆的方法,小学阶段是组织策略发展的最关键时候。系统化策略也叫构建性记忆,是指利用过去的只是经验或心理结构,对记忆的材料进行加工,使记忆材料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成为其中的一个有机的成分。 3、思维的发展:童年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特点是儿童产生了逻辑思维能力,但这种逻辑思维能力仅仅 局限在儿童已有的经验范围内。脱离了经验童年期的儿童就不能利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思维方式来获得对事物内在本质属性的认识。 三、小学生常遇到的心理问题及其调适 1、兴趣缺乏: 主要原因:A、学习内容脱离生活: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脱离生活的,尤其是儿童的生活,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老师的教学方式不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是成人强加给他们的,这是导致孩子兴趣缺乏的根本原因。 B、需要得不到满足: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由低到高: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自尊需求,认知需 求,审美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只有低级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属于较高层次的认知需要,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安全需求也有保障,但他们往往都缺乏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自尊的需要。例如:家长过于严厉,孩子体会不到父母的爱,或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与生活中总遭遇挫折,缺乏自尊自信,还有性格原因不合群,不善于与同学相处缺乏归属感。所以要他们自发产生较高层次的

不同年龄消费者的心理特征

不同年龄阶段的消费者心理特征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顾客就是"上帝",因此在开展促销活动的时候,不仅要针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促销,同时还要针对消费者的心理特征展开促销活动。如何掌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特征,对于企业来说,是开展促销活动的成败因素之一。 顾客因年龄不同不同,其消费心理特这个也不一样: 1.儿童的消费心理特征 儿童,是指11岁以下年龄阶段的消费者。对儿童消费者来说,他们具有以下消费心理特征: (1)其心理没有完全成熟,处在逐渐成长的过程,尽管他们很少自己去购买东西,但是有时也会影响其父母的购买决定。 (2)他们有很强的模仿心理,而且带更带有很强的个性特征。这就使得他们逐渐由模仿他人消费,发展为具有自己个性特点的消费,购买行为开始有一定的动机,目标和倾向。 (3)消费者情绪从不稳定发展到比较稳定。

2.少年的消费心理特征 少年消费者主要是指11岁—14岁的消费者。对少年消费者来说,他们具有以下消费心理特征: (1)他们这时期的心理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理。 (2)处于逐渐稳定心理的阶段,并且喜欢和成年人相比。 (3)他们的心理和购买行为尽管还不成熟,但是他们希望按照自己的愿望进行消费,不愿受家长的束缚,要求与成年人,父母有平等的消费权利。 (4)逐渐由受家庭影响转变为社会影响,并乐于接受社会影响。 3.青年的消费心理特征 在我国,青年消费者的人是最多的,也是所有企业竞争的主要消费目标。因此,了解青年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特征,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 般来说,青年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具有以下特征: (1)追求时尚和新颖,青少年的特点是热情奔放,思想活跃,富于幻象,喜欢冒险,这些特点反映在消费心理上就是追求前卫的新的产品,尝试新的生活。 (2)表现自我和体现个性,这一时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日益增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