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2 解方程的步骤归纳: * 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约公元前250年前后 ,被人们称为代数学之父,对于他的生平事迹,人们知道很少,但在一本《希腊诗文选》收录了他的墓志铭:“坟中安葬着丢番图。多么令人惊讶,它忠实地纪录了所经历的道路。上帝给予的童年占六分之一,又过十二分之一,两颊长胡,再过七分之一,点燃起结婚的蜡烛。五年之后天赐贵子,可怜迟到的宁馨儿,享年之后及其父之半,便进入冰冷的墓,悲伤只有用数论的研究去弥补,又过四年,他也走完了人生的旅途。”问题1:你知道丢番图活了多少岁吗?问题2:若设丢番图活了x岁,根据墓志铭的描述,你能列出怎样的方程呢?上帝给予的童年占六分之一又过十二分之一,两颊长胡再过七分之一,点燃起结婚的蜡烛五年之后天赐贵子可怜迟到的宁馨儿,享年仅其父之半, 便进入冰冷的墓又过四年,他也走完了人生的旅途请你算一算,丢番图一共活了多少年?问题2:这个方程你会解吗?去分母的方法: 首先找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根据等式的性质二,把方程两边同乘以这个最小公倍数,从而消去分母你能用上述方法解下面的方程吗?去分母的方法:①求出分母的最小公倍数②把这个公倍数乘以方程左、右两边各项两边同时乘21 两边同时乘12 两边同时乘10 下面方程在去分母时两边应乘以什么数?例

3 解下列方程解 1 方程的两边都乘以6,得即 2 3y+1 7+y 去括号,得 6y+2 7+y 移项,得 6y-y 7-2 合并同类项,得 5y 5 两边同除以5,得y 1 解方程的两边同乘以10,得 2x-5(3-2x) 10x 去括号,得 2x-15+10x 10x 移项,得 2x+10x-10x 15 合并同类项,得 2x 15 两边都除以2,得 x 7.5 下面方程的解法对吗?若不对,请改正。解方程解:去分母,得 2(3x-1) 1-4x-1 去括号,得 6x-1 1-4x-1 移项,得 6x-4x 1-1+1 ∴2x 1 即x 0.5 2(3x-1) 6-(4x-1) 6x-2 6-4x+1 6x+4x 6+1+2 ∴10x 9 即 x 0.9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 1 去分母。 2 去括号。 3 移项。

4 合并同类项

5 等式两边除以未知数前面的系数。整理知识点: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解下列方程:解下列方程:当方程的分母出现小数时,一般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先将小数化为整数,然后再去分母。例4 解方程:去分母,得 5x-(1.5-x) 1 去括号,得 5x-1.5+x

1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6x 2.5 ∴x 解:将原方程化为练一练解方程:4(x-1)+6(3-4x) 7(4x-3)你有几种不同的解法?你认为哪一种解法比较简便?能力与提高系数化 1 合并同类项移项去括号去分母注意事项依据具体做法步骤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等式性质

2 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一般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分配率去括号法则不要漏乘括号中的每一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一边,其它项都移到方程另一边,注意移项要变号移项法则 1)移动的项一定要变号,不移的项不变号 2)注意项较多时不要漏项把方程变为ax b (a ≠0 的最简形式合并同类项法则 2)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将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系数a,得解x b/a 等式性质2 解的分子,分母位置不要颠倒 1)把系数相加

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简单应用题.pdf

初一数学期末复习练习卷(七)应用题一 二、基础练习: 1、列方程表示下列语句所表示的等量关系:①某校共有学生1049人,女生占男生的 40%,求男生的人数。 ②两个村共有 834人,甲村的人数比乙村的人数的一半还少 111人,两村各有多少人?③某汽车和电动车从相距 298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对而行, 汽车的速度比电动车速度的 6 倍还多15千米,半小时后相遇。求两车的速度。④某人共用142元买了两种水果共20千克,已知甲种水果每千克 8元,乙水果每千克 6元, 问这两种水果各有多少千克?⑤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如果每人4本,则剩余 12本,如果每人分 5本,则还缺 30 本,问该班有多少学生?2、列方程解下列应用题:①一台计算机已使用 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 150小时,经过多少个月这太计算机的使 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 2450小时? ②用一根长80m 的绳子围出一个矩形,使它的宽是长的3 1,长和宽各应是多少? 三、典型例题:列方程解下列应用题: 1、有一列数,按一定规律排列成4,8,12,16,20,24,……其中某三 个相邻数的和是 672,求这三个数各是多少? 2、一轮船航行于两个码头之间, 逆水需10小时,顺水需6小时。已知该船在静水中每小时 航行12千米,求水流速度和两码头间的距离。 3、一商场把彩电按标价的九折出售,仍可获利20%,如果该彩电的进货价是2400元,那么 彩电的标价是多少元?四、巩固练习:列方程解下列应用题:1、四个连续的奇数的和为32,这四 个数分别是什么?2、甲仓库储粮 35吨,乙仓库储粮 19吨,现调粮食 15吨,应分配给两仓库各多少吨,才 能使得甲仓库的粮食数量是乙仓库的两倍?3、学校有电视和幻灯机共90台,已知电视机和幻灯机的台数比为 2 :3,求学校有电视机和幻灯机各多少台?4、在全国足球甲级 A 组的前11场比赛中,某队保持连续不败,共积 23分,按比赛规则, 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 1分,那么该对共胜了多少场? 5、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铁皮可制盒身15个,或制盒底 42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 成一套罐头盒,现有108张白铁皮,用多少张制盒身,多少张制盒底, 可以正好制成整套罐 头盒? 6、下面是两种移动电话计费方式表 方式一 方式二月租费50元/月0本地通话费元/分 元/分 (1) 若某人一个月内在本地通话 100分,选择哪一种方式比较合算?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类型与解题技巧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几种常见题型及其特点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是七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重点,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又是学生从小学升入中学 后第一次接触到用代数的方法处理应用题。因此,认真学好这一知识,对于今后学习整个中学阶段的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大有帮助。因此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几种常见题型及其特点归纳下来,如下: (1)和、差、倍、分问题。 此问题中常用“多、少、大、小、几分之几” 或“增加、减少、缩小”等等词语体现等量关系。审题时要抓住关 键词,确定标准量与比校量,并注意每个词的细微差别。 (2)等积变形问题。 此类问题的关键在“等积”上,是等量关系的所在,必须掌握常见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公式。“等积变形”是以形状改变而体积不变为前提。常用等量关系为: ①形状面积变了,周长没变;②原料体积=成品体积。 (3)调配问题。 从调配后的数量关系中找等量关系,常见是“和、差、倍、分”关系,要注意调配对象流动的方向和数量。这类问 题要搞清人数的变化,常见题型有: ①既有调入又有调出; ②只有调入没有调出,调入部分变化,其余不变;③只有调出没有调入,调出部分变化,其余不变。 (4)行程问题。 要掌握行程中的基本关系:路程=速度X时间。 相遇问题(相向而行),这类问题的相等关系是:各人走路之和等于总路程或同时走时两人所走的时间相等为等 量关系。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全路程 追及问题(同向而行),这类问题的等量关系是:两人的路程差等于追及的路程或以追及时间为等量关系。 ①同时不同地:甲的时间=乙的时间甲走的路程- 乙走的路程=原来甲、乙相距的路程 ②同地不同时;甲的时间=乙的时间- 时间差甲的路程=乙的路程 环形跑道上的相遇和追及问题:同地反向而行的等量关系是两人走的路程和等于一圈的路程;同地同向而行的等 量关系是两人所走的路程差等于一圈的路程。 船(飞机)航行问题:相对运动的合速度关系是: 顺水(风)速度=静水(无风)中速度+水(风)流速度;逆水(风)速度=静水(无风)中速度—水(风)流速度。 车上(离)桥问题: ①车上桥指车头接触桥到车尾接触桥的一段过程,所走路程为一个车长。 ②车离桥指车头离开桥到车尾离开桥的一段路程。所走的路程为一个成长 ③车过桥指车头接触桥到车尾离开桥的一段路程,所走路成为一个车长+桥长 ④车在桥上指车尾接触桥到车头离开桥的一段路程,所行路成为桥长-车长 行程问题可以采用画示意图的辅助手段来帮助理解题意,并注意两者运动时出发的时间和地点。 (5)工程问题。 其基本数量关系:工作总量=工作效率X工作时间;合做的效率=各单独做的效率的和。当工作总量未给出具体 数量时,常设总工作量为“1” ,分析时可采用列表或画图来帮助理解题意。 ( 6 )溶液配制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知识回顾】 1.下列等式的变形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ⅹ ” (1)由2=x+3得x=3+2 ( ) (2)由3 2x=-8得x=-12 ( ) (3)由 5y+2=7y+8得7y-5y=8-2 ( ) 2.回答下列问题: (1)由等式a=b ,能不能得到等式a+2=b+2?为什么? (2)由等式2 2b a ,能不能得到等式a=b ?为什么? 【学习目标】 1.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在解方程中的作用. 2.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并经历和体会解方程中的“转化”的过程和思想. 3.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并能正确灵活应用.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难点:正确灵活解方程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新知学习: (一)移项 1.自学要求:请认真看课本本节的内容,并明确两个问题: ①什么是方程的移项? ②方程的移项与等式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关系? 2.自学检测: (1)把方程中的某一项_________后,从方程的一边________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 移项.

(2)对比下列的变形,并体会其不同之处 对方程3x-4=1求解 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 3x –4+4=1+4 ( ) 3x = 5 ( ) x =35 ( ) 运用移项: 3x=1+4 ( ) 3x=5 ( ) x=3 5 ( ) 3.练习 把下列的方程中的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常数项移到另一边: (1)2=x+3 (2)5y+2=3y+8 (3)4x –3=0 你得到了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1.自学要求:请认真阅读课本每道解答过程,注意每一种方程的解题步骤和方法. 2.对应训练 (1)解方程的最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_,也就是把未知数的___________化为1. (2)请说出下列方程的第一步的解题步骤和依据 ① x –3=12 ② -3y=-15 ③ 11x+3=5(2x+1) ④ 13223-=-- x x (3)纵观所有的例题可以看出,本节主要体现了___________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4)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练反馈】 基础部分 1. 解方程中,移项的依据是( )

解一元一次方程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一、等式: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 等式性质1 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等式性质2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等式性质3 等式两边同时乘方(或开方),两边依然相等。 等式性质4 等式具有对称性。若a=b,则b=a。 等式性质5 等式具有对传递性。如果a=b且b=c,那么a=c。 注意: (1)、等式中一定含有等号; (2)、等式两边除以一个数时,这个数必须不为0; (3)、对等式变形必须同时进行,且是同一个数或式。 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1、写出一个满足下列条件的一元一次方程:①某个未知数的系数是2;②方程的解是3;这样的方程是。 2、若关于x的方程(k-1)x2+x-1=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k= 。 三、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弄清题意. 2、找出等量关系:找出能够表示本题含义的相等关系. 3、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设出未知数后,表示出有关的含字母的式子,然后利用已找出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1)、直接设元法,求什么设什么,方程的解就是问题的答案; ( 2)、间接设元法,不是求什么设什么,方程的解并不是问题的答案,需要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求出最后的答案。 4、解方程:解所列的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检验并作答:检验所求出的未知数的值是否是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检验后写出答案。 四、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 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1)、没有分母的项不要漏乘(尤其整数项)。也可以说方程中的每一项都要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分母。 (2)、去分母时,应把分子作为一个整体加上括号。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解题公式

知能点1:市场经济、打折销售问题 (1)售价、进价、利润的关系式: 商品利润= 商品售价—商品进价 (2)进价、利润、利润率的关系: 利润率=(商品利润/商品进价)×100% (3) 标价、折扣数、商品售价关系: 商品售价=标价×(折扣数/10) (4)商品售价、进价、利润率的关系: 商品售价=商品进价×(1+利润率) (5)商品总销售额=商品销售价×商品销售量 (6)商品总的销售利润=(销售价-成本价)×销售量 知能点2;储蓄、储蓄利息问题 (1)顾客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银行付给顾客的酬金叫利息,本金和利息合称本息和,存入银行的时间叫做期数,利息与本金的比叫做利率。利息的20%付利息税 (2)利息=本金×利率×期数本息和=本金+利息 利息税=利息×税率(20%) ×100% (3)商品利润率=商品利润 商品成本价 知能点3:工程问题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完成某项任务的各工作量的和=总工作量=1 合做的效率=各单独做的效率的和。

当工作总量未给出具体数量时,常设总工作量为“1” 知能点4:若干应用问题等量关系的规律 (1)和、差、倍、分问题此类题既可有示运算关系,又可表示相等关系,要结合题意特别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的含义,如相等、和差、几倍、几分之几、多、少、快、慢等,它们能指导我们正确地列出代数式或方程式。 增长量=原有量×增长率现在量=原有量+增长量 (2)等积变形问题 常见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周长计算公式,依据形虽变,但体积不变. ①圆柱体的体积公式V=底面积×高=S·h=r2h ②长方体的体积V=长×宽×高=ab (形状面积变了,周长没变;原料体积=成品体积) 知能点5:行程问题 要掌握行程中的基本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相遇问题(相向而行),这类问题的相等关系是:各人走路之和等于总路程或同时走时两人所走的时间相等为等量关系。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全路程追及问题(同向而行),这类问题的等量关系是: (1)同时不同地:甲的时间=乙的时间 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原来甲、乙相距的路程 (2)同地不同时;甲的时间=乙的时间-时间差甲的路程=乙的路程 环形跑道上的相遇和追及问题:同时同地反向行的等量关系是两人走的路程和等于一圈的路程;同时同地同向行的等量关系是两人所走的路程差等于一圈的路程。 船(飞机)航行问题:相对运动的合速度关系是: 顺水(风)速度=静水(无风)中速度+水(风)流速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6.解题技巧专题: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解题技巧专题: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快速有效地寻找等量关系 ◆类型一 利用基本数量关系寻找相等关系(路程、工程、利率、周长、面积、体积等公式) 1.某村原有林地108公顷,旱地54公顷,为保护环境,需把一部分旱地改造为林地,使旱地占林地面积的20%.设把x 公顷旱地改为林地,则可列方程为( ) A .54-x =20%×108 B .54-x =20%×(108+x ) C .54+x =20%×162 D .108-x =20%(54+x ) 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为16cm ,长与宽的差是1cm ,那么长与宽分别为( ) A .5cm ,4cm B .4.5cm ,3.5cm C .6cm ,5cm D .8.5cm ,7.5cm 3.某小组每天需生产50个零件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项生产任务,实际上该小组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6个零件,结果比规定时间提前3天并超额生产了120个零件,若设该小组需完成的零件数为x 个,则可列方程为( ) A .x +12050-x 50+6 =3 B .x 50-x 50+6=3 C .x 50-x +12050+6=3 D .x +12050+6-x 50 =3 4.已知小王用2000元买了债券,一年后的本息和为2100元,则小王买的债券的年利率是 %. 5.(2017·沂源县校级月考)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若每小时行驶45千米,就要比原计划延误半个小时到达;若每小时行驶50千米,就可以比原计划提前半小时到达.求甲、乙两地的路程及原计划的时间(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答). 6.某药业集团生产的某种药品包装盒的表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如果长方体盒子的长比宽多4cm ,求这种药品包装盒的体积 .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及经典例题

精心整理一、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方程和方程的解 1.方程:含有_____________的______叫方程 注意:a.必须是等式b.必须含有未知数。 易错点:(1).方程式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2).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3).方程中可以含多个未知数。 考法:判断是不是方程: 例:下列式子:(1).8-7=1+0(2). 1、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是:ax+b=0(其中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要点诠释: 一元一次方程须满足下列三个条件: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2)未知数的次数是1次; (3)整式方程. 2、方程的解: 判断一个数是否是某方程的解:将其代入方程两边,看两边是否相等. 知识点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1、方程的同解原理(也叫等式的基本性质)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如果,那么;(c为一个数或一个式子)。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那么;如果,那么 要点诠释: 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值不变。

即:(其中m≠0) 特别须注意:分数的基本的性质主要是用于将方程中的小数系数(特别是分母中的小数)化为整数,如方程:-=1.6,将其化为:-=1.6。方程的右边没有变化,这要与“去分母”区别开。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变 形 步 骤 具体方法变形根据注意事项 去分母方程两边都乘以 各个分母的最小 公倍数 等式性质 2 1.不能漏乘不含分母的项; 2.分数线起到括号作用,去 掉分母后,如果分子是多项 式,则要加括号 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 去中括号,最后 去大括号 乘法分配 律、去括 号法则 1.分配律应满足分配到每一 项 2.注意符号,特别是去掉括 号 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 项移到方程的一 边,不含有未知 数的项移到另一 边 等式性质 1 1.移项要变号; 2.一般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 到方程左边,其余项移到右 边 合并同类项把方程中的同类 项分别合并,化 成“b ax=”的形 式(0 ≠ a) 合并同类 项法则 合并同类项时,把同类项的 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 数不变 未知数的系方程两边同除以 未知数的系数a, 得 a b x= 等式性质 2 分子、分母不能颠倒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教学设计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教学设计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材分析本课是在接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审题,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有关一元一次方程,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本章节的重难点。本课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为学生初中阶段学好必备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起到启蒙作用,以及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的应用。在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方面有独特的意义,同时,对后续教学内容起到奠基作用。学情分析 1:学生初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往往弄不清解题步骤,不设未知数就直接进行列方程或在设未知数时,有单位却忘记写单位等。 2: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1)抓不准相等关系;(2)找出相等关系后不会列方程;(3)习惯于用小学算术解法,得用代数方法分析应用题不适应,不知道要抓怎样的相等关系。 3: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还会存在分析问题时思路不同,列出方程也可能不同,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可能认为存在错误,实际不是,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只要思路正确,所列方程合理,都是正确的,让学生选择合理的思路,使得方程尽可能简单明了。 4: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习惯于用算术方法分析已知数与未知数,未知数与已知数之间的关系,对于较为复杂的应用题无法找出等量关系,随便行事,乱列式子。 5: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不重视分析等量关系,而习惯于套题型,找解题模式。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应用题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根据题意找出相等关系,然后列出方程,关键在于分析已知未知量之间关系及寻找相等关系。(B)通过和;差;倍;分的量与量之间的分析以及公式中有一个字母表示未知数,其余字母表示已知数的情况下,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综合归纳整理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思想目标: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教学,让学生初步认识体会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同时渗透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辩证思想,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决心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而学好数学的思想;同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通过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根据题意寻找和;差;倍;分问题的相等关系2.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解题方法及练习

一元一次方程解题方法及练习 例:修筑高速公路经过某村,需搬迁一批农户。为了节约土地资源和保护环境,政府统一规划搬迁建房区域,规划要求区域内绿色环境占地面积不得少于区域总面积的20%。若搬迁农户建房每户占地1502m ,则绿色环境占地面积占总面积的40%;政府又鼓励其他有积蓄的农户到规划区建房,这样又有20户农户加入建房,若仍以每户占地1502m 计算,则这时绿色环境面积只占总面积的15%。为了符合规划要求,又需要退出部分农户。问:(1)最初需搬迁建房的农户有多少户?政府规划的建房区域总面积是多少2m ? (2)为了保证绿色环境占地面积不少于区域总面积的20%,至少需退出农户几户? 解析:(1)设最初需搬迁建房的农户有X 户 1、根据题意写出关系式: 总面积*(1-40%)=150X 总面积*(1-15%)=150(X+20) 2、找出等量关系:总面积不变 3、列出方程: 150X/(1-40%)=150(X+20)/(1-15%) 4、解方程——细致、仔细! 150X*5/3=150(X+20)*100/85 17*250X=3000(X+20) 解得X=48总面积为12000m 2 (SO EASY !) (2)设至少需退出农户X 户 1、根据题意写出关系式: 总面积*20%=绿色环境占地面积 2、找出等量关系:退出农户后,建房占地为80% 3、列出方程: (48+20-X)*150 =12000*80% 解得X=4 列方程解应用题(每题10分) 1.甲、乙两汽车,甲从A 地去B 地,乙从B 地去A 地,同时相向而行,1.5小时后两车相遇.相遇后,甲车还需要2小时到达B 地,乙车还需要89 小时到达A 地.若A 、B 两地相距210千米,试求甲乙两车的速度.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知识讲解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基础)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及步骤; 2.熟悉行程,工程,配套及和差倍分问题的解题思路. 【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思路为:问题??? →分析 抽象方程???→求解检验 解答.由此可得解决此类 题的一般步骤为:审、设、列、解、验、答. 要点诠释: (1)“审”是指读懂题目,弄清题意,明确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寻找等量关系; (2)“设”就是设未知数,一般求什么就设什么为x ,但有时也可以间接设未知数; (3)“列”就是列方程,即列代数式表示相等关系中的各个量,列出方程,同时注意方程两边是同一类量,单位要统一; (4)“解”就是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验”就是指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当有不符合的解时,及时指出,舍去即可; (6)“答”就是写出答案,注意单位要写清楚. 知识点二、常见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几种类型(待续) 1.和、差、倍、分问题 (1)基本量及关系:增长量=原有量×增长率, 现有量=原有量+增长量,现有量=原有量-降低量. (2)寻找相等关系:抓住关键词列方程,常见的关键词有:多、少、和、差、不足、剩余以及倍,增长率等. 2.行程问题 (1)三个基本量间的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 (2)基本类型有: ①相遇问题(或相向问题):Ⅰ.基本量及关系: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Ⅱ.寻找相等关系: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两地距离. ②追及问题:Ⅰ.基本量及关系: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 Ⅱ.寻找相等关系: 第一, 同地不同时出发:前者走的路程=追者走的路程; 第二, 第二,同时不同地出发:前者走的路程+两者相距距离=追者走的路程. ③航行问题:Ⅰ.基本量及关系: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 Ⅱ.寻找相等关系:抓住两地之间距离不变、水流速度不变、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不变来 考虑. (3)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抓住甲、乙两物体的时间关系或所走的路程关系,并且还常常借助画草图来分 析. 3.工程问题 如果题目没有明确指明总工作量,一般把总工作量设为1.基本关系式: (1)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2)总工作量=各单位工作量之和. 4.调配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教学设计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材分析本课是在接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审题,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有关一元一次方程,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本章节的重难点。本课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为学生初中阶段学好必备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起到启蒙作用,以及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的应用。在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方面有独特的意义,同时,对后续教学内容起到奠基作用。学情分析 1:学生初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往往弄不清解题步骤,不设未知数就直接进行列方程或在设未知数时,有单位却忘记写单位等。 2: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1)抓不准相等关系;(2)找出相等关系后不会列方程;(3)习惯于用小学算术解法,得用代数方法分析应用题不适应,不知道要抓怎样的相等关系。 3: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还会存在分析问题时思路不同,列出方程也可能不同,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可能认为存在错误,实际不是,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只要思路正确,所列方程合理,都是正确的,让学生选择合理的思路,使得方程尽可能简单明了。 4: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习惯于用算术方法分析已知数与未知数,未知数与已知数之间的关系,对于较为复杂的应用题无法找出等量关系,随便行事,乱列式子。 5: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不重视分析等量关系,而习惯于套题型,找解题模式。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应用题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根据题意找出相等关系,然后列出方程,关键在于分析已知未知量之间关系及寻找相等关系。(B)通过和;差;倍;分的量与量之间的分析以及公式中有一个字母表示未知数,其余字母表示已知数的情况下,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综合归纳整理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思想目标: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教学,让学生初步认识体会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同时渗透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辩证思想,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决心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而学好数学的思想;同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通过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根据题意寻找和;差;倍;分问题的相等关系2.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教学设计 本课是在接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审题,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有关一元一次方程,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本章节的重难点。本课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为学生初中阶段学好必备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起到启蒙作用,以及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的应用。在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以及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方面有独特的意义,同时,对后续教学内容起到奠基作用。 学情分析 1:学生初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往往弄不清解题步骤,不设未知数就直接进行列方程或在设未知数时,有单位却忘记写单位等。 2: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 (1)抓不准相等关系; (2)找出相等关系后不会列方程; (3)习惯于用小学算术解法,得用代数方法分析应用题不适应,不知道要抓怎样的相等关系。 3: 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还会存在分析问题时思路不同,列出方程也可能不同,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可能认为存在错误,实际不是,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只要思路正确,所列方程合理,都是正确的,让学生选择合理的思路,使得方程尽可能简单明了。 4: 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习惯于用算术方法分析已知数与未知数,未知数与已知数之间的关系,对于较为复杂的应用题无法找出等量关系,随便行事,乱列式子。 5: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不重视分析等量关系,而习惯于套题型,找解题模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应用题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根据题意找出相等关系,然后列出方程,关键在于分析已知未知量之间关系及寻找相等关系。 (B) 通过和;差;倍;分的量与量之间的分析以及公式中有一个字母表示未知数,其余字母表示已知数的情况下,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综合归纳整理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思想目标: 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教学,让学生初步认识体会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同时渗透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辩证思想,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决心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而学好数学的思想;同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通过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根据题意寻找和;差;倍;分问题的相等关系 2.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步骤与注意事项

一、等式: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 等式性质1 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等式性质2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等式性质3 等式两边同时乘方(或开方),两边依然相等。 等式性质4 等式具有对称性。若a=b,则b=a。 等式性质5 等式具有对传递性。如果a=b且b=c,那么a=c。 注意:1)等式中一定含有等号;2)等式两边除以一个数时,这个数必须不为0;3)对等式变形必须同时进行,且是同一个数或式。 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1、写出一个满足下列条件的一元一次方程:①某个未知数的系数是2;②方程的解是3;这样的方程是。 2、若关于x的方程(k-1)x2+x-1=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k= 。 三、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弄清题意. 2、找出等量关系:找出能够表示本题含义的相等关系. 3、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设出未知数后,表示出有关的含字母的式子,然后利用已找出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1)直接设元法,求什么设什么,方程的解就是问题的答案; 2)间接设元法,不是求什么设什么,方程的解并不是问题的答案,需要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求出最后的答案。 4、解方程:解所列的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检验,写答案:检验所求出的未知数的值是否是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检验后写出答案。 四、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 1、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注意:括号外面是负号时,去括号后,括号内的每一项都要变号。 2、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也就是说未知数和常数项各占等号一边,记住:被移项要改变符号。) 3、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去分母时:1)没有分母的项不要漏乘(尤其整数项)。也可以说方程中的每一项都要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分母。2)去分母时,应把分子作为一个整体加上括号。 4、合并同类项 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

一元一次方程解题步骤详解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 1、掌握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想; 2、进一步经历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 2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重点;寻找等量关系是难点。 一、目标导入 前面我们通过简单的实际问题研究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今天我们就来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例题 例1 有一列数,按一定规律排列成1,-3,9,-27,81,-243,…,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和是-1701,这三个数各是多少? 分析:从符号与绝对值两方面观察,这列数有什么规律? 符号正负相间;后者的绝对值是前者绝对值的3倍。即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3倍。 如果设其中一个数为x,那么后面与它相邻的两个数你能用x表示出来吗? 后面两数分别是-3x,9x。 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是什么? 三个相邻数的和=-1701。 由此可得方程 x-3 x+9x=-1701 解之,得x=-243。 所以这三个数是-243,729,-218。 注意:本题中有三个未知量,由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用一个字母来表示,从而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点要注意学习。 例2 根据下面的两种移动电话计费方式表,考虑下列问题。 方式一方式二 月租费30元/月0元 本地的通话费0.30元/分0.4元/分 (1)一个月内在本地通话200分和350分,按方式一需交费多少元?按方式二呢? (2)对于某个本地通话时间,会出现按两种计费方式收费一样多吗? 分析:(1)按方式一在本地通话200分钟需要交费多少元?350分钟呢? 通话200分钟需要交费:30+200×0.3=90元; 通话350分钟需要交费:30+350×0.3=135元. 按方式二在本地通话200分钟需要交费多少元?350分钟呢? 通话200分钟需要交费:200×0.4=80元; 通话350分钟需要交费:350×0.4=140元. (2)设累计通话t分钟,那么按方式一要收费多少元?按方式二收费多少元? 按方式一要收费(30+0.3t)元;按方式二要收费0.4t元. 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方式一的收费=方式二的收费. 由此可列方程 30+0.3t=0.4t 解之,得 t =300

中考数学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

2019中考数学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一般解法: 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不含分母的项也要乘); 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记住如括号外有减号的话一定要变号)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5.系数化为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b/a. 同解方程 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方程的同解原理: ⒈方程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⒉方程的两边同乘或同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做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重要方法: ⒈认真审题(审题) ⒉分析已知和未知量

⒊找一个合适的等量关系 ⒋设一个恰当的未知数 ⒌列出合理的方程 (列式) ⒍解出方程(解题) ⒎检验 ⒏写出答案(作答) ax=b 解:当a0,b=0时, ax=0 x=0 当a0时,x=b/a。 当a=0,b=0时,方程有无数个解(注意:这种情况不属于一元一次方程,而属于恒等方程) 当a=0,b0时,方程无解 例: (3x+1)/2-2=(3x-2)/10-(2x+3)/5 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得, 5(3x+1)-102=(3x-2)-2(2x+3) 去括号得, 15x+5-20=3x-2-4x-6 移项得, 15x-3x+4x=-2-6-5+20

合并同类项得, 16x=7 系数化为1得, x=7/16。 字母公式 a=b a+c=b+c a-c=b-c a=b ac=bc a=bc(c0)= ac=bc 求根公式 由于一元一次方程是基本方程,故教科书上的解法只有上述的方法。 但对于标准形式下的一元一次方程 aX+b=0 可得出求根公式 X= -(b/a)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 方程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通常形式是ax+b=0(a,b为常数,且a≠0)。 方程简介 一元一次方程(linearequationinone)通过化简,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最高次项的次数是一的等式,叫一元一次方程。通常形式是ax+b=0(a,b为常数,且a≠0)。一元一次方程属于整式方程,即方程两边都是整式。一元指方程仅含有一个未知数,一次指未知数的次数为1,且未知数的系数不为0。我们将ax+b=0(其中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并且a≠0)叫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这里a是未知数的系数,b是常数,x的次数必须是1。即一元一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4个条件:(1)它是等式;(2)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3)未知数最高次项为1;(4)含未知数的项的系数不为0。 “方程”一词来源于我国古算术书《九章算术》。在这本着作中,已经会列一元一次方程。法国数学家笛卡尔把未知数和常数通过代数运算所组成的方程称为代数方程。在19世纪以前,方程一直是代数的核心内容。 详细内容 合并同类项 1.依据:乘法分配律 2.把未知数相同且其次数也相同的相合并成一项;常数计算后合并成一项 3.合并时次数不变,只是系数相加减。 移项 1.含有未知数的项变号后都移到方程左边,把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右边。 2.依据:等式的性质 3.把方程一边某项移到另一边时,一定要变号。性质 性质 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等式的性质三:等式两边同时乘方(或开方),等式仍然成立。解方程都是依据等式的这三个性质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解法步骤

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及步骤

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复习 一、学习目标: 1.准确地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步骤; 2.熟练地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 能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 4. 在查漏补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归纳、善于分析、勇于探索的能力,循序渐进,激发学生求知欲,增强学生自信心, 二、复习重点: 复习巩固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法步骤和解题思想。 三、复习难点:能够熟练准确地解一元一次方程 四、复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基本步骤?(二).复习巩固: 1.去分母 方程16 110312=+-+x x 去分母后,得到: 2.去括号 将方程5)24(32=--x x 去括号正确的是( ) A.56122=--x x B.52122=--x x C.5632=+-x x D.56122=+-x x 3.移项 将方程9352+=-x x 移项后,得到: 4.合并同类项 下列方程合并同类项不正确的是( ) A.由423=-x x ,合并同类项,得4=x .

B.由332=-x x ,合并同类项,得3=-x C.由12428=+--x x x ,合并同类项,得122=-x D.由527=+-x x ,合并同类项,得55=-x 5.系数化为1 下列等式变形中,正确的是( ) A.若48-=x ,则2-=x B.若,73=x 则73=x C.若,3223=-x 则1-=x D. 若,56-=-x 则65=x (二).归纳

(三).例题 解方程: 3 13-x =6141--x 五.复习巩固 1、 ①方程062=+x 的解是 ; 方程513 2=-x 的解是 ②现将方程x x 273+=进行移项变形,正确的是( ) A. x x 273+=→ 723=-x x B. x x 273+=→ 723=+x x C. x x 273+=→ 723-=-x x D. x x 273+=→ 723-=+x x ③将方程5)24(32=--x x 去括号,正确的是( ) A.56122=--x x B. 52122=--x x C. 5632=+-x x D. 56122=+-x x ④方程13521 =--x x ,去分母得( ) A. 11023=+-x x B. 11023=--x x C. 61023=--x x D. 61023=+-x x ⑤下面是从小明同学作业本摘抄的内容,请你找出其中正确的是( ) A.方程16 110312=+-+x x ,去分母,得2(2x +1)-(10x +1)=1. B.解方程:8x -2x =-12,6x =-12=x =-2. C.方程2(x +3)-5(1-x)=3(x -1),去括号,得2x +3-5-5x =3x -3. D.方程9x =-4,系数化为1,得9 4-=x . 2.解下列方程: ①254203-=+x x ②)14(210)1(-=-+x x ③253352-=+x x (x=45 x= -1 x=5 ) ④32)3(52=--x x ⑤3)23(221x x -=-- ⑥42331+-=--y y y ( x=5 x= 3 y=-2 )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50道)

1.某工程队承包了某标段全长1755米的过江隧道施工任务,甲、乙两个班组分别从东、西两端同时掘进.已知甲组比乙组平均每天多掘进0.6米,经过5天施工,两组共掘进了45米.求甲、乙两个班组平均每天各掘进多少米 2.将一个内部长、宽、高分别为300cm,300mm和80mm的长方体容器内装满水,然后倒入一个内径是200mm,高是200mm的圆柱形容器内,问水是否溢出来 . 3.北京市实施交通管理新措施以来,全市公共交通客运量显著增加.据统计,2010年10月11日到2011年2月28日期间,地面公交日均客运量与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总和为1696万人次,地面公交日均客运量比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的4倍少69万人次.在此期间,地面公交和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各为多少万人次 4.全班同学去划船,如果减少一条船,每条船正好坐9位同学;如果增加一条船,每条船上正好坐6位同学。问这个班有多少位同学 ; 5.在收获季节的某星期天,某中学抽调七年级(1)、(2)两班部分学生去果园帮助村民采摘椪柑,其中,七年级(1)班抽调男同学2人,女同学8人,共摘得柑840千克;七年级(2)班调男同学4人,女同学6人,共摘得椪柑880千克,问这天被抽调的同学中,男同学每人平均摘椪柑多少千克女同学每人平均摘椪柑多少千克 $ 6.某车间22名工人生产螺钉和螺母,每人每天平均生产螺钉1200个或螺母2000个,一个

螺钉要配两个螺母,为了使每天的产品刚好配套,应该分配多少名工人生产螺钉,多少工人生产螺母 7.学校有校舍20000平方米,计划拆除部分旧校舍,建造新校舍,新校舍的建造面积是旧校舍的3倍还多1000平方米。这样建设完成后的校舍面积比现有校舍面积增加20%,拆除的旧校舍和新建的校舍面积各是多少已知拆除旧校舍每平方米需费用80元,建造新校舍每平方米需费用700元,完成该计划需多少费用 8.某山中学组织七年级师生秋游,如果单独租用45座客车若干辆,则刚好坐满;如果单独租用60座客车,则可少租1辆,并且剩余15个座位.(1)求参加秋游的人数(2)已知45座客车的日租金为每辆250元,60座客车的日租金为每辆300元,问:租用哪种车更合算 - 9.学校组织各班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某班体育委员第一次到时商店购买了5个毽子和8根跳绳,花费34元,第二次又去购买了3个毽子和4根跳绳,花费18元,求每个毽子和每个跳绳各多少元 ¥ 10.在甲处劳动的有27人,在乙处劳动的有19人.现在另调20人去支援,使在甲处的人数为在乙处的人数的2倍,应调往甲、乙两处各多少人 11.某班为奖励在校运会上取得较好成绩的运动员,花了400元钱购买甲.乙两种奖品共30件,其中甲种奖品每件16元,乙种奖品每件12元,求甲乙两种各买多少件 }

(完整版)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常见题型)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基础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及步骤; 2.熟悉行程,工程,配套及和差倍分问题的解题思路. 【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思路为:问题??? →分析 抽象方程???→求解检验 解答.由此可得解决此类 题的一般步骤为:审、找、设、列、解、检、答. 要点诠释: (1)“审”是指读懂题目,弄清题意,明确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找”寻找等量关系; (3)“设”就是设未知数,一般求什么就设什么为x ,但有时也可以间接设未知数; (4)“列”就是列方程,即列代数式表示相等关系中的各个量,列出方程,同时注意方程两边是同一类量,单位要统一; (5)“解”就是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6)“检”就是指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当有不符合的解时,及时指出,舍去即可; (7)“答”就是写出答案,注意单位要写清楚. 知识点二、常见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几种类型 1.和、差、倍、分问题 (1)基本量及关系:增长量=原有量×增长率, 现有量=原有量+增长量,现有量=原有量-降低量. (2)寻找相等关系:抓住关键词列方程,常见的关键词有:多、少、和、差、不足、剩余以及倍,增长率等. 2.行程问题 (1)三个基本量间的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 (2)基本类型有: ①相遇问题(或相向问题):Ⅰ.基本量及关系: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Ⅱ.寻找相等关系: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两地距离. ②追及问题:Ⅰ.基本量及关系: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 Ⅱ.寻找相等关系: 第一, 同地不同时出发:前者走的路程=追者走的路程; 第二, 同时不同地出发:前者走的路程+两者相距距离=追者走的路程. ③航行问题:Ⅰ.基本量及关系: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流速度; Ⅱ.寻找相等关系:抓住两地之间距离不变、水流速度不变、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不变来 考虑. 3.工程问题 如果题目没有明确指明总工作量,一般把总工作量设为1.基本关系式: (1)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2)总工作量=各单位工作量之和. 4.调配问题 寻找相等关系的方法:抓住调配后甲处的数量与乙处的数量间的关系去考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