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7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之间的关系及互化

第7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之间的关系及互化

第7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之间的关系及互化
第7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之间的关系及互化

容积和容积单位之间的关系及互化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96页内容、“红点”问题。“自主练习”第3——6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容积,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1毫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1毫升有多少。

2.知道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关系,掌握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正确进行有关单位的换算。

3.在课前课后的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取数学学习的直观经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容积和容积单位的观念是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容积的意义、感知升与毫升的实际大小是难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个1升的量杯,一个标有毫升刻度的量筒,2盒不同含量的牛奶盒,适量的水,一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塑料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盒。玻璃注射器,两个相同的玻璃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有爱迪生测量灯泡容积的小故事导入新课)

师:现在我来给大家讲一个关于科学家爱迪生的故事:“阿普顿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毕业,有一次,爱迪生让他测算一只梨形灯泡的容积。于是,他拿起灯泡,然后加以计算。阿普顿在好几张白纸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数据和算式,也没算出来。爱迪生等了很长时间,也不见阿普顿报告结果,只见爱迪生取来一大杯水,轻轻地往灯泡里倒满了水,然后把水倒进量筒,几秒钟就量出了水的体积,当然也就等于算出了玻璃灯泡的容积。这时,羞红了脸的阿普顿傻呆呆地站在一旁,恨不得找条地缝钻下去。”

[设计意图]通过数学小故事,将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学习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并能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复习旧知

(1).师:同学们,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体积及体积单位,那谁来说说什么是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如果回答的人聊聊无几,那么请学生打开书复习体积及体积单位P14-23页的内容。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m3 、md3、cm3 )他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3).体积的计算方法是?板书V立方体的体积=a3

V长方体的体积=a·b·h

如果我们知道一个物体的横截面或者底面积,还知道的长,那么他的体积为V=S·h

[设计意图]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联系生活,探究新知:

(一)学习容积的概念:

1、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容器如:集装箱、电冰箱、水杯

包装盒、油桶等

并结合老师让学生课前准备的一些瓶子,饮料盒等说一说这些物品有什么特点?生:都能够容纳物体。

师:还见过那些物体能够容纳物体?

生:水壶、箱子、洗衣机、水桶……

它们是什么单位?升和毫升表示什么?1升和1毫升分别是多少?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容积和容积单位》,研究这些知识。(板书课题:容积和容积单位)

二、拟定导学提纲,自主预习。

1.出示导学提纲:请同学们在导学提纲的帮助下认真自学。

导学提纲:认真看课本96页小红点下的内容,重点看容积的定义、毫升和升与体积单位之间的数量关系。思考:

①哪个牛奶盒装的牛奶多一些?

②什么是容积?它的单位有哪些?

1升是多少?1毫升是多少?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五分钟后汇报学习你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发现。

2.学生看书自学,教师目光巡视。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调查。师:时间到了,看完的同学请举手,看会的请把手放下。

2..交流讨论,质疑互助。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询问学不明白的地方。一人说,其他同学补充。

3.教师组织学生全班汇报交流,按照“自学指导”中的思考题的顺序一一汇报。汇报预设:

问题一:投影出示:

生汇报:一、可以观察它们的体积,谁占的空间大,谁的牛奶就多;二、实际比较:到讲台上演示:课本中把两盒牛奶打开分别倒入同样大小的杯子里,结果发现A盒的倒出的牛奶更高,可以看出A牛奶盒所装的牛奶更多。

教师小结:牛奶盒的内部空间有大有小,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也有大有小。

问题二生汇报: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师板书)一般使用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在计算水、油等液体时常用升和毫升。升和毫升可以记作L和mL(板书: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

教师质疑:什么样的物体是容器?

像瓶子、箱子、盒子……能装物体的东西。师补充:还有车辆的车厢、仓库、火车的车厢、船舱、万吨油轮的船舱……

师:能把这个定义改为“物体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吗?

生:不能。必须是容器才有容积。一个长方体块是没有容积的。

问题三(1)生汇报:1立方分米就是1升,1立方厘米就是1毫升。

1升=1000毫升

(2)教师引导,感知毫升和升。

师:1毫升究竟有多少呢?请大家认真观察。

①出示一个量筒,请学生上台指出1毫升所在的刻度。

猜一猜:如果用滴管滴水,几滴水可能是一毫升。

验证。一生演示,大家观察并数数。

师:从刚才的实验,你看到了什么? 20滴水的体积正好是1毫升。

②出示量杯,指出它的容积是一升。让学生对着刻度读:100毫升、200毫升、300毫升……900毫升——1升。

联系生活感知:一瓶口服液是10毫升,一瓶矿泉水一般500毫升,大瓶的牛奶是1升。

两瓶矿泉水就是1升,4包牛奶约是1升……

③出示并让学生演示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间的关系

把1升的红色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盒里,刚好满。

板书:1升=1立方分米

把1毫升的红色水倒入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盒里,刚好满。

板书:1毫升=1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为什么?

生:由于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而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所以1升=1000毫升。

生:可以进行验证:用量筒量100ml的红色水倒入1L的量杯,倒10次正好装满量杯。师板书:1升=1000毫升

④教师投影出示让学生讨论:

生:我的杯子是200毫升, 1升=1000毫升,1000÷200=5(杯)

生:我的杯子恰好是500毫升,500毫升=0.5升,1升÷0.5升=2杯

……

三、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1.在量杯里倒入一部分水,这部分水的体积是不是这个量杯的容积?

(不是,因为没装满。)

那多少水的体积才是这个量杯的容积呢?请同学们想个办法让水的体积等于量杯的体积。(找学生继续倒水,正好装满。)

教师小结:当容器被装满时,里面所装的物体的体积才是这个容器的体积。

同学们想一想:矿泉水的商标上“500mL”表示什么?是矿泉水瓶的容积吗?

生:不是矿泉水瓶的容积,是水的净含量。因为上面还有一点空余的空间。

2.师投影出示长方体纸盒和木盒各一个,它们的体积一样,仔细观察并思考,这两个盒子的容积一样吗?为什么?

生:不一样,因为木盒壁厚,纸盒壁薄。它们的体积虽然相等,但容积不一定相等。纸盒的容积要大于木盒的容积。

每个盒子的体积和容积相比,谁更大一些?体积大于容积。

师总结:每个容器的体积总是大于它的容积。

3.师:虽然“计量容积一般用体积单位。但是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生活中有特殊情况,比如:冰箱上就说有效容积是180升。

当计量较大体积的液体就要用“立方米”。比如下面的内容,这是为什么?

生:如果以升作单位,600立方米=(600000)升。用升作单位,数太大了。

师:较大的体积和容积应采用较大的单位,便于记录。万吨油轮就用吨。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考一考师:同学们学会了吗?下面老师来考一考大家,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出示下面各题)

(2)完成课后的第4题

请四名“学困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台下巡视,注意搜集学生中的典型错误。

2.辨析评议第4题

(1)更正:让发现错误的同学上台更正。(要求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错误旁边改正,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引导学生逐题分析谁对谁错,并让学生说说对错的原因。

(3)第4题完成后引导学生小结:进行体积容积单位换算怎样进行?

和以前的单位换算相同,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发现了什么新的问题?

2.布置作业。完成新课堂上的对应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获取表象体验,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必须重视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它的意义。本课学习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触摸、观察、尝试、比较、演示,获取主体的直观感知。学生动手实验贯穿整个课堂,并且在动手实践中,处处有猜想,处处有学生间的交流合作,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开展学习,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甄别、获取知识。容积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和体积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本质的区别;容器的理解需要学生的揣摩,生活的对比;能“容纳的”范畴和学生的日常所见饮料净含量并不一致。教学中,矛盾适时的到来,使学生经历蜕变的阵痛,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

一年级上册.数学5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3课时 6和7的加减法

第3课时 6和7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2,完成教科书P42“做一做”和P44“练习九”第5、9题。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有联系的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 2.通过操作和观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二式”和“一图四式”的一般规律,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3.初步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体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关于6、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算式的含义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圆片、0~7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都已经会算2、3、4、5的加法和5、4、3、2减几的减法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6和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6和7的加减法) 二、创设情境,构建加法模型 1.创设情境,双向观察。 请学生到讲台上站队,一边站5人,一边站1人。 师:一共有多少人呢?你能列出算式吗?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列出5+1=6和1+5=6两道算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想一想,为什么能列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进行小结。 师小结:同学们看的方向不同。从左往右看,同学们的排列是5和1;从右往左看,同学们的排列是1和5。由于观察的方向不同,就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 【设计意图】请学生到讲台上站队,这是一个现实情境,是一个易于学生双向观察的立体空间,也是本课学生所要学习的“一图二式”的生活原型。引导学生明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便可以写出两道不同的算式。 2.阐述算理,对比概括。 师:这两个算式结果为什么都等于6?你能用圆片摆一摆,说一说理由吗? 学生自主动手摆圆片,同桌交流后汇报。 【学情预设】展示学生摆的圆片,引导学生理解5和1组成6,所以5+1=6;1和5组 成6,所以1+5=6。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两个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回答:相同点是相加的两个数都是1和5,得数都是6。不同点是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了位置。 师小结:交换加法算式中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3.列举算式,回归图形。 (1)列举和是6的加法算式。 师:请大家用6个圆片分别摆一摆,还能写出哪些得数是6的加法算式?【教学提示】 注意指导学生用摆学具的直观方式感受两个数相加时,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后得数不变。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 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第2课时 服务社会

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 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 第2课时服务社会 知识目标 1.知道服务社会的意义。 2.学会如何服务社会。 能力目标 1.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服务社会。 2.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实现或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努力学习,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 4.增强自己热爱劳动的意识和决心,提高劳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自己热爱劳动的情感和敬业精神。 2.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3.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热爱社会。 重点 1.服务社会的意义。 2.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难点 1.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2.增强劳动观念,培养敬业精神。 教师准备:搜集社会公益活动图片,制成幻灯片。 学生准备:预习新课。 一、情景导入,场景激趣 【故事拓展】京东是大家熟识的网络购物平台,同淘宝一样家喻户晓。它的老板也就是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刘强东,他荣获“2016年度中国社会责任杰出人物奖”。 京东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从公司创立之初,就把乐于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社会,为国家和人民做一些普惠价值的事情作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理念。在刘强东的带领下,京东依托互联网和公益的跨界,结合京东商城和京东金融的业务优势,开发慈善平台,拓展爱心捐赠渠道和模式,服务慈善事业,解决社会问题;与此同时,刘强东号召京东员工关注环境保护,发起多项绿色公益项目。 2014年9月24日,刘强东作为发起人的京东公益基金会在北京正式注册成立。京东公益基金会秉承“品质生活、快乐公益”的愿景,创新性地推出了“让爱回家”社会创新公益开放平台,融合京东商业模式的优势资源,关注妇女儿童群体,让留守妇女和儿童收获改变

6和7的组成及其加减法

6和7的组成及其加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计算出得数。 2.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6、7的组成及加减法 一、6和7的组成及加减法 教师出示图片:看这张图片,小朋友们正在数金鱼。我们也来数一数啊。 教师提问:左数第四个鱼缸里有几条金鱼呢?左数第几个鱼缸里有7条金鱼呢 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总结学生的汇报,给出答案:左数第四个鱼缸里有6条,左数第六个鱼缸里有7条金鱼。 教师提问:如果把第四个鱼缸里的6条金鱼分给两个小朋友,怎么分呢?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板书分法。 可以一个小朋友分5条,一个小朋友分1条;

还可以一个小朋友分4条,一个小朋友分2条; 也可以两个小朋友一人分3条。 教师进行总结:所以6可以分解成5和1,4和2,3和3。 教师提问:因为1+5=6,2+4=6,3+3=6。那么6-1=? 6-4=? 6-3=? 学生举手发言。 教师评价并给出答案:6-1=5,6-4=2,6-3=3。 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接下来我们看看拐棍7怎么分解。大家一起来, 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总结学生的汇报,给出答案:7可以分为1和6,7还可以分为2 和5,还可以分为3和4,还可以分为4和3,这里分成的4和3我们可以想到前面分成的3和4。同样的,由前面我们想到还可以分为5和2,还可以分为6和1。 教师总结:7分解成几和几,那么几和几相加就等于7,例如5+2=7,3+4=7。7的减法我们可以利用7的加法来运算,例如7-3=几,我们可以改变为3+几=7,因为3+4=7,所以我们很容易就得到7-3=4。 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大家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在玩?还有几个向日葵没有摘?石榴树上还有几个石榴?花丛上空飞着几只蝴蝶?

《6、7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实录

一年级上册《6、7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能由“一图”列出“两式”,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极其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并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口算。 2、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由“一图”列出“两式”,并能正确、合理的计算出“两式”结果。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生:喜欢。 师:好的,我们一起看大屏幕:秋天到了,小动物们准备去自己的菜地里收获,瞧!它们要出发了,多漂亮的自行车呀!可车还没有装轮子呢!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6、7的组成,你们能从下面的轮子中给自行车装上合适的轮子吗?如果你说对了呢,自行车就会“吱吱”的跑了。 生:第一辆车,4和2组成6。 师:答对了,自行车开走了。 生:第二辆车,3和3组成6。 师:正确,你真棒! 生:第三辆车,1和5组成6。 师:太好了!请继续看这辆车。 生:3和4组成7。 师:你真了不起!这辆呢? 生:2和5组成7。 师:你真聪明!最后一辆车全班一起回答。 生:6和1组成7。 二、运用情境,探索交流 (一)学习得数是6、7的加法 1、出示“萝卜图”,学习得数是6的加法。 师:小朋友们看,小白兔站在自己的菜地里多高兴呀!你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看到了1个白萝卜和5个红萝卜。 师:你观察的可真仔细。看到这幅图,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几个萝卜?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 生1:我是这样列式的:1+5。 生2:我认为应该这样列式:5+1。 师:小组讨论,看看究竟应该怎么列式呢? 生:(讨论后)我们小组认为:“1个白萝卜和5个红萝卜合起来”与“5个红萝卜和上1个白萝卜合起来”都是在求“一共有几个萝卜”,所以,这两道算式都应该是正确的。 师:大家都同意他们小组的看法吗? 生:同意。 师:好的。由此,我们又可以发现什么呢?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6.7加减法应用教学设计

6、7加减法应用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46页、4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看懂图意。知道图上大括号和问号的意思,能从图里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并会正确地口述题意及列式计算用加法计算的题目。 2.进一步提高计算6、7的加减法的正确率和速度。 3.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会正确地口述题意,并能正确用加法列式计算。 教学过程个人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谁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田里的庄稼丰收了,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小朋友也通过一个多月的学习有了很多收获吧!先来展示一下学到的本领。 1.组数游戏.组成7:我说2,你说(5),2和5组成7…… 2.口算。(卡片) 2+5= 7-4= 5-2= 0+7= 6-5= 3+4= 2+4= 6-2= 7-7= 7-5= 3.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

○○○○○○○ 在这金色的秋天里,小朋友们的收获真不少。同样有收获的还有小兔子们。(出示46页情境图)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学习加法应用题。 1. (出示46页情境图)请你仔细看图,认真思考,在这幅图中还藏着许多数学问题呢。看懂的小朋友想一想你准备用哪三句话讲给大家听。 提问:这幅图中有什么? 有两组兔。左边有4只,右边有2只。 2. 看着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3. 谁能根据上面小朋友的回答,用三句话完整的说说图意。 生汇报:草地上左边有4只小兔子,右边有2只小兔子,一共有几只兔子? 师讲解:要求一共有几只兔子?我们在图上用一个新的符号来表示:它的名字叫大括号。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呢?(就是把两边的兔子合起来,一共、总共、总数的意思,并用手势表示)。还有一个新朋友:“?”,“?”表示什么呢?就是提出问题,表示是多少,是几。大括号下面画“?”表示把两边的兔子合起来一共、总共有多少只兔子。就像刚才小朋友说到的第三句话那样。谁能再来看图用三句话完整地说一说图意呢? 4. 谁能用学过的本领解决这个问题?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突破满分同步训练 第三单元第七课 第2课时 服务社会

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 第2课时服务社会 一、比较与选择 ▲单项选择(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从G20杭州峰会的“小青荷”到江苏发展大会的“小流苏”,青年志愿者们积极传递文明礼仪,制止不文明的行为。该举动告诉我们要() A.学会亲近社会,自觉服务社会 B.体验生活变化,领略现代文明 C.提高文化素养,突出个人发展 D.强调服务社会,不应获取回报 2. “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这段铿锵有力的青年志愿者誓言告诉我们() A.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是我们享有的权利 B.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自觉服务社会 C.做负责任的人是只对国家和社会负责 D.热心公益是公民社会责任感唯一体现 3.全国劳动模范梁树华是南宁邦尔克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梁树华积极投身科研,勇于探索,不断攻克技术上的难关,有多项科研和标准编制项目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梁树华创建的“劳模、技术标兵创新工作室”累计为企业增收节支近千万元。梁树华的事迹说明服务和奉献社会要()

A.从关心时事来做起 B.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C.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D.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4.为更好地践行慈善公益事业,让善行善举扎根,20年来,河南省注册志愿者的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的领域不断拓展,共向社会提供3984万人次、19.98亿小时的志愿服务,深受社会各界好评。这说明() A.承担社会责任比对自己负责更重要 B.承担责任只有代价而没有任何回报 C.奉献社会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追求 D.成为志愿者是奉献社会最佳的途径 5.2018年9月12日,河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在周口市盛大开幕。在此次运动盛会上,青年志愿者们无私奉献,不断传递正能量,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他们的行动告诉我们() A.志愿服务高于一切,要积极参加 B.要积极承担责任,争取获得回报 C.要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回报社会 D.只有志愿服务能够实现人生价值 ▲多项选择(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 6.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这段话告诉我们() A.每个人都有责任为社会服务

一年级上册6和7的认识和加减法练习题

一、课前练习 1、看图填数 ()() 2、按要求排一排 5、4、7、 6、2、0 从大到小排列:() 从小到大排列:() 二、课后练习 1、填一填 (1)6前面的数是(),6后面的数是()。 (2)4和6中间的数是()。 2、数一数,填一填 ☆△☆☆□☆△△□△○☆○ □□□△☆○○☆○△○○ (1)○()个□()个△()个☆()个 (2)○比□多()个,△比☆少()个 3、比一比 4+1○6 5-2○3 4+0○4 2+2○5 5-1○2+1 6+0○5-2 4-3○1+3 3+2○6+0 4 672 5 364

一、课前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5=7-7=3+2=3+4=3+4= 3+2=5+1=7-3= 6-3= 5-4= 7-2=0+6=3+1=6+1=4+3= 6-2=7-2=6-4=7-2=7-4= 5+1=5+2=7-4=5+1=7-1= 2、填一填 6 6 6 6 6 ()1 3()()4 5()4() 7 7 7 ()1 3()()5 二、课后练习 1、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不多了,让我来数一数。 (1)左数第6棵树上有()片叶子。 (2)右数第()棵树上有6片叶子。有7片叶子的是右数第()棵树。右数第7棵树上有()片叶子。 2、你能写出几道得数是1的减法算式吗?

一、课前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2= 2+3=7-5=3+3=4-2= 7-4=1+2=5-3=0+6=7-7= 2+4=6-5=4+3=5-1=1+6= 6-4=6+0=3-3=1+5=7-5= 1+6=5+1= 4-3=7-3=3+2= 2+5=7-7=3+2=3+4=2+4= 2、填一填 6-( )=0 ( )+6=7 4+( )=7 ( )-5=1 ( )-3=3 ( )+1=6 ( )-4=3 ( )+2=5 7-( )=4 ( )-5=1 4+( )=6 ( )+5=7 ( )-2=5 6-( )=2 ( )-1=4 ( )-4=2 7-( )=2 6-( )=1 ( )+3=7 5+( )=7 二、课后练习 1、连一连 7-4 0 7-6 7+0 3+3 2 4+3 7-1 6-4 3 5+1 2+3 6-6 6 7-2 1-0 2、看图列式计算。 □□□□□□△△△△△△△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课时 6、7的加减法知识点总结教案

人教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祝您天天进步! 来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吧 第5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3课时 6、7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P42及练习九第6-8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教学难点】: 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第42页情境图。 2.学生准备7根小棒、7个小圆片、7朵花(模型)、7个三角形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l= l+2=3+1=1+3= 4+1= 1+4= 2+3= 3+2=

计算后指定1~2道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对口令。 二、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都会计算得数是2、3、4、5的加法和5、4、3、2减几的减法了,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板书课题:6、7的加减法。 2.学习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 (1)学生摆小棒(两人一组面对面地坐)。 教师提醒学生一边摆5根、一边摆1根,然后要求两个学生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观察,并各写出一个加法算式。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所写的加法算式。 板书:5+l=1+5= 问:写出的两个算式相同吗? 问:大家都是根据同一组小棒写出的算式,为什么两个算式不相同? 师:由于每一组的两个小朋友坐的方位不同,观察的角度也不相同,所以写出的算式就不相同。 (3)先让学生计算5+1和1+5的得数,然后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 (4)引导学生比较5+1=6和1+5=6。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相同? 3.学习第42页“摆一摆”的三组例题。 (1)让学生自由摆学具,并说出加减法算式。

《6和7的加减法》说课稿

《6 和7 的加减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6和7的加减法”是10以内数的分与合中的一部分。这部分内容是通过把几个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来认识、掌握数的组成。掌握这一内容,是理解加减法意义的前提:为掌握10 以内加、减法打好基础;对学生今后学习数学起了巨大作用。 (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掌握6和7的加减计算方法。 2、难点:从图意中学会收集信息,理解“一图四式”。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 下三点: - 八、、? 1、学会6 和7 的加减计算方法。 2、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 3、培养养成交流合作,鼓励摆出多样化的分法。 二、说教法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是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第一步,他们还不习惯小学生的生活,还保留着幼儿园的生活习惯。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还摆脱不了用实物来演示。根据这些特征,我在本节课中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第一,直观演示法 第二,探索操作法 第三,游戏法 三、说学法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学会6 和7 的加减计算方法,并能从6 和7 的一些组成推想出相应数的组成;通过实物演示和操作,让学生感

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数学游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学生自己“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合作、实践、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产生探究欲望。 1、游戏《手指对数》通过游戏的方法进行复习“2——5 的组成”,让学生感觉到是在于游戏,而不是在进行没趣的学习。 2、联系生活引入课题。 为了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情境的兴趣,我创设新奇风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设问引入。 (二)分析问题,主动探究。 1、出示主题图 根据学生的设问,创设生活中熟悉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复习6 的组成,并能用统统的话正确的叙述图意(理解图意)。 2、提问 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培养学习能力的严重手段;对教师驾驶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化课堂起着严重的作用。 因此,课堂提问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严重环节。 3、建立联系 请同学们根据图意列出加法和减法算式,并把自己的发现与同桌交流。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发现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观察问题的能力与合作的习惯。 (三)提供探索机会,让学生探索。 1、操作。

小学一年级数学 6和7的加减法

6和7的加减法 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46页内容和“做一做”及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算式,并算出得数。 2、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算式。 教学资源:草地、6只小猫卡片、6只大象卡片、小棒、苹果树图一份、0-7的数字卡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去动物园吗?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们一起去动物园玩玩!在动物园里有个美丽的大草地,现在我们就请一些小动物上去玩一玩吧! ●二、新授 (一)、学习加法 1、动手操作,在情境中感知“一图两式” 现在我们就请1只小猫和6只大象上去玩一玩吧! 数一数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动物,有几只小猫和几只大象,该怎样列式?把式子写下来。读一读你的算式。

板书:1+5 =6 还有谁的不一样,板书:5+1=6 为什么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呢?同桌交流、汇报。 师小结:由于同学们看到的方向不同,所以根据一幅图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2、摆一摆 你们还想请几只小猫和几只大象来玩一玩呢?动手摆一摆,在摆之前,教师要先提出一个要求:草地上必须一共是6只动物,不能多也不能少,另外看看怎样用算式表示出来。你们自己动手摆一摆吧! 同桌合作交流、汇报。说一说你请了几只小猫和大象?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用加法算式表示出来的? 板书:2+4=6 4+2=6 3+3=6 为什么3+3=6只能列一道算式呢? 3、巩固练习:出示“做一做”,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看图列式 树上有几个红苹果和几个青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你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吗? 同桌交流、全班汇报。师板书:5+2=7 2+5=7 5、巩固练习:出示“做一做”,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学习减法

6和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供参考)

课题:6和7的加减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3课时——6和7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和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2.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一图四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3.利用“一图四式”的练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和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 教学难点:根据一副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加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归纳法 学法指导:合作学习法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1.口算。 2+1= 4-1= 3-2= 1+3= 5-3= 4-2= 5-4= 5-1=

2.复习6和7的组成。 3.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6和7的组成,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是6和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6的加法 (1)出示主题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这幅图中的两个小朋友正在做什么? 图中的两个小朋友相对而坐,正在摆圆片写算式,圆片被分成两份,一份有5个,一份有1个。 (2)用加法算式表示 师:如果把图中圆片的摆放情况用加法算式表示出来,你能做到吗? 引导学生明确:从左边观察,左边有5个圆片,右边有1个圆片,一共有几个圆片,如何列出算式。 5+1=6 师:还可以怎样列算式? 1+5=6(从右边观察,左边有1个圆片,右边有5个圆片,一共有6个圆片。所以列的出算式是1+5=6) 师:根据同一组圆片写出的两道加法算式为什么不同? 从女孩的角度看:左边有5个圆片,右边有1个圆片,一共有6个圆片。所以写出来的算式是5+1=6。从男孩的角度看:左边有1个圆片,右边有5个圆片,所以写出来的算式是1+5=6。 小结:由于两个小朋友坐的方向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写出的两道加

6和7的组成和加减法教案

6和7的组成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构成。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可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6-10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让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41页的6和7的组成这一课。 三、教学目标: 1、掌握6和7的组成方法。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初步感知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6、7的多种组成方式。 难点:在6和7的所有组成方式中找规律,体会把总数分成两份时,如果有一边少一,则另一边就多一的概念和知识,学会在实践生

活中找规律,找到快速准确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 制作好的各种卡片。 六、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新授→巩固训练→小结 (一)、复习引入。 师:在我们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认识了很多有趣的数字朋友,这些数字朋友慢慢的构成了我们的数学王国,在快乐的数学王国里面,你知道的数字朋友有哪些呢?生回答。 师:老师想知道从0、1开始一直数到20这几位数字朋友,可是,老师不记得他们了,你们能告诉老师是哪些吗? 生:能。 师:很好,大家一起从0、1开始数到20,记住:数的时候要整齐,声音洪亮,到20就好。(全班一起从0、1开始数到20)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你们真棒! 师:那从一年级开始我们认识的数字朋友有哪些呢? 生回答。 师依次出示制作好的数字卡片0、1、2、3、4、5、6、7, 师:是不是这几位呢?生回答。师请8位小朋友上台每人拿一张卡片,请同学们自己按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站成一排。 师:疑?上节课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面“又”认识了两位新朋友,是哪两位呢?你们还记得吗?生回答。

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

第3课时 6和7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P42。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教学难点: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2+l= l+2= 3-1= 1+3= 4-1= 1+4= 2+3= 3-2= 计算后指定一至二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二、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都会计算得数是2、3、4、5的加法和5、4、3、2减几的减法了,从这节课开始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板书课题:6、7的加减法。

2、学习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 (1)学生摆圆片。(两人一组面对面地坐) 教师提醒学生一边摆5个、一边摆1个,然后要求两个学生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观察,并各写出一个加法算式。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所写的加法算式。 板书:5+l= 1+5= 问:写出的两个算式相同吗? 问:大家都是根据同一组圆片写出的算式,为什么两个算式不相同? 师:由于每一组的两个小朋友坐的方位不同,观察的角度也不相同,所以写出的算式就不相同。 (3)先让学生计算5+1和1+5的得数,然后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 (4)引导学生比较5+1=6和1+5=6。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3、学习减法。 学生两人一组在桌面上摆6个圆片,先去掉1个圆片。让学生根据摆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6-1,然后从6里面去掉5个圆片,同学们又根据摆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6-5。 让学生算出两个算式的得数。 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如6-1等于几,我是这样想的:因为1和5组成6,所以6-1等于5。也可以这样想:6可以分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6、7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第45-46页及练习七第4-8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 程,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 应的口算。 3、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1、掌握一图两式的解题方法。 2、掌握有关6和7的加、减的口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圆片,花(模型),三角形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1= 1+2= 3+1= 1+3= 4+1= 1+4= 2+3= 3+2= 2、填空 6 6 7 7 二、新课引入 1、教师谈话 2、出示课题:6、7的加减法。 三、学习新知识 1、学习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 (1)学生摆小棒。一边摆5根,一边摆1根,然后进行观察,并说出加法算式。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看法。 (3)说一说5+1和1+5的计算方法。 (4)引导比较5+1和1+5的异同。 (5)学生两人一组摆7个小圆片,先去掉1个小圆片,学生根据摆的过程说减法算式。同理,说出减法算式7-6。 引导学生说一说7-1和7-6的计算方法和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2、学习第45-46页“摆一摆”的三组例题。 3、学习写算式。 (1)教师先示范6+1=7和6-2=4的写法,并讲解写算式的要领和要求。 (2)学生练习写算式。 (3)学生交流并互相评价所写的算式。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第46页“做一做”的练习。 2、巩固练习算式的写法。 五、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七的第4、5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算法。 2、做第6题,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连线的理由。 做第7题,评价时特别注意学生对等号的处理。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组成及其加减法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组成及其加减法》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组成及其加减法》教案 第二课时:6和7的组成及其加减法 教学内容:第45-46页做一做练习七,第4-8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根据一副图写出两到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计算出得数。 2、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6、7的组成及加减法 一、6和7的组成: (1)拿出6个门个类似学具,让同桌两个人合作,一个人分一分,另一个人写一写,写出6的组成,然后集体汇报。 (2)教师提供1至7的物体图片,让学生将合起来是6的图片用线连一连,如1和5合起来是6。然后再小结6的组成。 (3)教师提供点子图,有的有1点,有的有3点,让学生继续画点子,要合起来是6。然后再小结6的组成。 注意:在小结6和7的组成,要简洁有序。 练习巩固: (1)师生对口令。 (2)同桌互相拍手,记组成。 (3)在方块里填数 (4)填表: 小明参加套圈比赛,每人6个圈,套上的如下表,请学生说说没套上的。 套上的圆圈数 3 5 1 2 4

没套上的圆圈数 二、6和7的加减法 (1)复习 6和7的组成 (2)请学生拿出总数是6(7类似)的红花、黄花 以小组为单位,看图相互说说得数是6的加法。集体汇报 (3)根据6的组成直接说得数是6的算式。 (4)从数字卡片中找数字,编编得数是6的加法算式。 注意:学生的汇报,教师要引导他们有序地说,同样教师的板书也要简洁有序 在加法的基础上,再来写减法算式 三、练习巩固提高: 1、(1)看图,说说图意,再写算式。 (2)口算,其中抽取几题让学生说说算理。 (3)游戏:找朋友等 (4)听算式,举得数卡片。 ( 5)同桌相互出题,考考对方 2、写算式:教师范写,学生在本子上练习。 四、实践活动:老师请7个学生上台,请他们去给花圃的花浇水,锄草等,想一想有几种分法? 五、课后延伸:找找生活中的6和7 六、课后小记

《6和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6、7的加减法 课题:6、7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3、利用“一图二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重点: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难点: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课前准备: 课件主题图,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 师: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0~~~5的加减法,今天我们来学习6和7的加减法。(板书:6和7的加减法) 二、教学新知 1、学习1+5和5+1 出示 页脚内容1

师: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生:左边有5个圆片,右边有1个圆片,一共有6个圆片。用加法算:5+1=6 师:你是从哪哪儿往哪儿观察的?能完整的再说说吗? 生:从左往右看,左边有5个圆片,右边有,1个圆片,一共有6个圆片用加法算:5+1=6 师:说的真棒!谁能像他那样说? 师:你还有其它方法吗? 生:从右往左观察 师:那可以怎样说?又怎样列算式呢? 生:从右往左看,右边有1个圆片,左边有5个圆片,一共有6个圆片。用加法算:1+5=6 师:你说的真完整。同桌之间快速的像他那样说说吧。 质疑:为什么同一幅图,能够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呢? 明确:看的是同一幅图,由于观察的方向不同,圆片的排列顺序不同,所以列的算式就不一样。 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 明确:在这两个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位置,相加的得数相同。 2、学习6-1和6-5 课件展示:先摆6个圆片,然后分成5和1 师:仔细观察谁能用一句话把刚才的过程说一说? 生:一共有6个圆片,分成两份,左边5个,右边1个。 页脚内容2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6、7的认识及加减法

幼小衔接数学教案——6、7的认识及加减法 活动目标: 1. 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或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6和7,掌握6和7的分解与组成,并会进行6或7的加减运算。 2. 会用“>”和“<”比较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有序地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 活动重点:6、7的分解组成及加减法。 活动难点:6、7的写法。 活动准备:情境图,数字6、7的卡片,计算器,计算棒,格尺,带有5、6、7朵红花的卡片,铅笔。 《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早晨,兔妈妈走出了家门,呀!今天天气真好,兔妈妈想带小兔子们去草地上玩耍,兔妈妈召唤小兔子们快出门,小朋友们快来数一数,出来了几只小兔子? 1、2、3、4、5,一共出来了5只小兔子。兔妈妈说:“还有小兔子没出来呢,小兔小兔快出来呀。”又出来了一只小兔,小朋友,现在有几只小兔?(6只。)对了,5添上1是6,现在有6只小兔。可是兔妈妈还在叫,还有调皮的小兔没出来。小兔小兔快出来呀。看,又出来一只小兔,小朋友说一说,现在有几只小兔?(7只。)对了,6添上1是7,现在有7只小兔。兔妈妈说:“小兔子们到齐了,我们一起到草地上玩吧。” 二、探索新知 (一)学习数数和认数 1.观察情境图 (1)出示教材第23页的情境图。 (2)请小朋友观察思考:说一说画面上有什么?(苹果树,上面有苹果。)每棵树上各有多少个苹果? ( (3)请小朋友交流并举手发言。 (4)教师出示数字6和7的卡片,幼儿认读数字6和7。 教师:请小朋友们说一说,6像什么?(哨子。) 教师:6像哨子嘟嘟响. 教师:请小朋友们说一说,7像什么?(镰刀。) 教师:7像镰刀割青草。 2.幼儿动手操作巩固对6、7的认识 (1)请幼儿在计数器上拨出5颗算珠,并说出有几颗,再拨一颗是几颗?(6颗。)再拨1颗是多少呢?(7颗。) (2)请幼儿从学具盒中数出6根计算棒,一边拿,一边数,然后师生共同摆成六边形;再请幼儿从学具盒中数出7根计算棒,一边拿,一边数,请幼儿任意摆出图形。

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6和7的加减法。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摆一摆,写一写,说一说的环节中展开学习活动。课堂教学中渗透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一、在教学6.7加减法时,我首先复习6、7组成,目的是为后续学习6.7的加减法做铺垫,利用拍手的方式把学生很快引入课堂学习中来。结合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充分感受“一图两式”。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接下来让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结合情境图独立地解决得数是7的加法问题,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两式”的意思。并让同学进行讲解怎样看图列式的,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看图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从感知中树立“一图两式”的概念。这样处理,既给学生提供了观察的时间又有充足的思考余地,而且还有意识地渗透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数学思想。 二、在教学设计中,我把6 和7的加减法分开处理,先教学加法进行巩固。再教学减法进行巩固,这样,学生能够在很扎实的理解加法的“一图两式”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减法。在最后的练习中,出现了看一幅图列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的练习 (3+3=6,6-3=3),使学生能够整体、全面地理解巩固新知识。 三、本节课还有一些要改进的地方:

1、对于4+2和2+4的同一幅图,设计意图是根据一样的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不同的算式。但是在教学中有些学生还是不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原因是教师在引导学生看图的过程中,叙述问题语言表达的不够精炼、准确,有的学生没听清,所以教师又重新开始复述。让学生从理解到体验明白一图两式的由来。 2、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一图两式,本节课学生对加法的理解比较透彻。但对减法的理解,还有个别学生分不清总体和部分的关系,原因是在教学时间分配上,理解减法的时间较少,对减法部分还应该让学生充分的说说一图两式的列式根据,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时间应该相应减少。

公开课教案 6和7的加减法

第一册数学6和7的加减法(教案) 教学内容:第45~46页内容和“做一做”,练习七的第4~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 2.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学会有关6、7的加减法,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积累,发展他们对数的感性认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去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请学生说一句话,话 里必须有一个数字。 二.复习5以内数的相关知识,出示5只小熊卡片分成两部分,谁能看图说出两道加法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 1+4=5 4+1=5 用一条虚线分开,谁能说出两道减法算式? (学生回答后板书) 5-4=1 5-1=4 三.导入新课,进行新课学习 1.学习6的分成和组成 请小朋友拿出自己喜欢的颜色,给课本44页的圆形涂色,要求每行涂色的个数不一样,有几种涂法,每涂一种写出一

个6的分成,(同桌同学互相配合,一人涂色,一人写出分成)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 6 6 6 ●●○○○○ ●●●○○○ 5 1 4 2 ●●●●○○ ●●●●●○ 师生互读6的分成和组成 帮助学生记忆6的分成,提问:你觉得怎样记住6的分成比较快(记住一种,想到另一种)做游戏帮助记忆。 拍手游戏:同桌小朋友,你拍几我拍几,几和几组成6 出手指游戏:师生互动如师出2,生出4,生答2和4组成6 2.学习7的分成和组成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7可以怎样分,学生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拿出7个口摆成两部分,其他三个小朋友讨论写出7的分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7 7 7 6 1 5 2 4 3 1 6 2 5 3 4 帮助学生记忆的分成,师生互读,分组读 击掌游戏:师示范,师击掌几次合起来是7次,生练习,分

第2课时《服务社会》教学设计

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 第2课时《服务社会》教学设计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服务社会的意义。 教学难点:践行服务和奉献社会。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 问题:你参加过类似的活动吗?你认为参加这种活动能给人带来什么积极影响?

教师总结、过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应该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什么要服务社会、如何服务社会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服务社会绚丽人生 (一)服务社会的意义 活动一:我的价值在这里 (学生阅读教材P80—81“探究与分享”) 1.思考:曹师傅的行为为什么能影响周围的人? 2.他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教师讲述: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无一例外地享用着社会所提供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人人都有责任回报社会,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公益活动的好处在于,帮助别人能够不断让自己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因为可以为别人、为社会有所贡献,就会感觉个人不再是渺小的、隐藏于芸芸众生中的微小部分,而是对别人有意义的,为外界所认可的。这不但可以让自己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而且也使自己成了改变社会和世界的一个积极的力量。大家都关注环保,才能有美好的环境,人人行动起来,才会真正享有美好的生活。所以说,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只有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目标导学二:服务社会全面发展 活动二:服务社会锻炼自己 (学生阅读教材P81“探究与分享”) 思考:小方的经历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教师讲述:通过参加义卖活动,小方与人交流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可见参加公益活动,不仅仅是帮助他人,也会使自身得到发展。 (展示下列材料) 很多事情你不去做的时候,你就不可能去理解它。以前上学的时候,总觉得当老师是件很容易的事,但事实并非如此。山里的孩子,他们的教育水平很低,所以他们对知识的认知必然很肤浅,刚开始由于自己准备不充分,对他们也不够

6.7的加减法教案

6、7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学习了1—5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根据6、7的组成掌握6和7的加减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式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引导学生体会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计算6、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今天在这儿和老师一起学习,你们高兴吗?” “老师的心情也和你们一样,太好了!” “同学们请看,这是智慧爷爷送给我们的智慧星,你们喜欢吗?那么你想得到它吗?”教师出示吹塑纸上的星给学生看。 二、复习旧知: “接下来我们就要比智慧了。” 教师出示一组复习题目:“想一想,□里应该填几?谁来说一说?” 指名口答,教师填出□里的数。

“观察每一组的数,你还能想到什么?” 指名口答,教师板书(对说错的,只要有道理,要给予肯定,但要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再观察,再说)。 “你说得真不错,智慧爷爷说,你是得到智慧星的第一个小朋友。”把智慧星送给小朋友。 三、探究新知: “同学们,智慧爷爷现在要我们做一件事情,请每组的小朋友拿出6根小棒,把这6根小棒摆成两堆,一堆5根,一堆1根,大家摆好了吗?”(教师在黑板上摆) “看一看你面前的小棒,谁来说出一个加法算式?”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5=6 “你为什么列1+5=6呢?” 学生:“我看到左边有1根小棒,右边有5根小棒,合起来是6根小棒,所以列1+5=6”(需教师引导学生说) “还有谁来说一下你的算式?”(如果和上个算式一样,可让学生再说一下他是怎样看的)。 “还有小朋友说吗?” 学生:“我列的算式是5+1=6”(教师板书5+1=6) “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列5+1=6吗?” 学生:“我看到左边有5根小棒,右边有1根小棒,合起来是6根小棒,所以列5+1=6” “再看一看你面前的小棒和同学说的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