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政府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府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府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府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府经济学》教学大纲

张弛编写

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296 目录

前言 (2301)

第一章政府经济学导论 (2304)

第一节政府观与公共部门分析 (2304)

一、公共部门的概念及分类 (2304)

二、政府观(国家观) (2305)

第二节政府经济活动与政府经济学 (2305)

一、政府经济活动的种类 (2305)

二、公共部门经济活动与政府经济学 (2305)

第三节政府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2305)

一、政府经济学是财政学的继承与发展 (2305)

二、政府经济学在西方的发展简况 (2305)

第四节政府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意义 (2306)

一、政府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府的与预算有关的经济行为 (2306)

二、研究政府经济学的意义 (2306)

复习与思考题 (2306)

拓展阅读书目 (2306)

第二章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政府 (2307)

第一节经济效率的含义及实现的条件 (2307)

一、经济效率的概念 (2307)

二、经济效率实现的条件——一般均衡分析 (2307)

三、经济效率实现的条件——局部均衡分析 (2308)

第二节收入公平分配及其与效率的矛盾 (2308)

一、公平状况的衡量:吉尼系数和贫困指数 (2308)

二、公平和效率的替代关系 (2309)

第三节社会福利函数 (2309)

一、社会福利函数的定义 (2309)

二、关于社会福利函数的几种观点 (2310)

三、最优社会福利的决定 (2310)

第四节市场失灵 (2310)

一、早期政府职能的特征 (2310)

二、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2311)

复习与思考题 (2311)

拓展阅读书目 (2311)

第三章政府与公共物品供给 (2312)

第一节外部效应 (2312)

一、概念 (2312)

二、外部效应:分类和事例 (2312)

三、正的外部效应与负的外部效应 (2312)

政府经济学

四、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 (2312)

五、外部效应的内生化 (2313)

第二节公共产品理论 (2313)

一、公共物品的概念 (2313)

二、公共物品的特点 (2313)

三、准公共物品 (2313)

四、公共资源及其保护 (2313)

五、不完全信息 (2313)

复习与思考题 (2313)

拓展阅读书目 (2314)

第四章政府失灵与政府效率 (2315)

第一节政府失灵 (2315)

一、政府失灵的表现 (2315)

二、导致政府失灵的原因 (2315)

三、如何解决政府失灵 (2315)

第二节政府存在的理由 (2316)

第三节政府效率及其条件 (2316)

复习与思考题 (2316)

拓展阅读书目 (2316)

第五章政府的公共支出概论 (2317)

第一节公共支出的规模 (2317)

一、概念 (2317)

二、公共支出的规模 (2317)

第二节公共支出的结构 (2318)

一、公共支出的分类 (2318)

二、公共支出优化原则 (2318)

第三节公共支出效益评价 (2319)

一、公共支出效益的内涵及特点 (2319)

二、公共支出效益评价的方法 (2319)

第四节公共支出管理改革 (2319)

复习与思考题 (2319)

拓展阅读书目 (2319)

第六章政府购买性支出 (2321)

第一节购买性支出的一般分析 (2321)

一、购买性支出的概念 (2321)

二、购买性支出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分析 (2321)

三、购买性支出对经济主体活动的影响分析 (2321)

第二节购买性支出的内容 (2321)

一、行政管理与国防经费支出 (2321)

二、文教科学卫生支出 (2321)

三、财政投资性支出 (2322)

复习与思考题 (2322)

2297

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298 拓展阅读书目 (2322)

第七章 政府转移性支出 (2323)

第一节转移性支出的一般分析 (2323)

一、转移性支出的概念 (2323)

二、转移性支出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分析 (2323)

三、转移性支出对经济主体活动的影响分析 (2323)

第二节转移性支出的内容 (2323)

一、社会保障支出 (2323)

二、财政补贴 (2324)

复习与思考题 (2325)

拓展阅读书目 (2325)

第八章政府收入概述 (2326)

第一节公共收入的概念与原则 (2326)

一、公共收入的概念 (2326)

二、公共收入的原则 (2326)

第二节公共收入的主要内容——税收 (2326)

一、税收的概念 (2326)

二、课税主体、课税客体和税率 (2326)

三、税收是政府取得公共收入的最佳形式 (2327)

第三节有偿性公共收入——公债 (2327)

一、公债的概念 (2327)

二、公债的特征 (2328)

三、公债的基本功能是弥补财政赤字 (2328)

四、公债与政府的资本性支出 (2328)

第四节其他形式的公共收入 (2328)

一、政府引致的通货膨胀 (2328)

二、捐赠 (2328)

三、使用费 (2328)

四、规费 (2328)

复习与思考题 (2328)

拓展阅读书目 (2328)

第九章政府税收收入 (2329)

第一节税收原则 (2329)

一、税收的财政原则 (2329)

二、税收的效率原则 (2329)

三、税收的公平原则 (2329)

第二节税制要素 (2330)

第三节税制分类 (2330)

一、商品课税 (2330)

二、所得课税 (2330)

三、财产课税 (2331)

第四节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2331)

政府经济学

一、税收负担及衡量标准 (2331)

二、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 (2332)

三、合理税负的确定 (2332)

四、税负转嫁与归宿 (2332)

复习与思考题 (2332)

拓展阅读书目 (2333)

第十章政府预算 (2334)

第一节政府预算概述 (2334)

一、政府预算的概念 (2334)

二、政府预算制度的形成 (2334)

三、政府预算制度的性质 (2334)

第二节政府预算的种类 (2334)

第三节政府预算的编制、执行与决算 (2334)

一、政府预算编制的会计基础: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 (2334)

二、政府预算的编制:原则与方法 (2335)

三、政府预算的执行 (2335)

四、政府预算的调整 (2335)

五、政府的决算 (2335)

复习与思考题 (2335)

拓展阅读书目 (2335)

第十一章政府规制 (2336)

第一节政府规制的内容与方法 (2336)

一、政府规制的内容 (2336)

二、政府规制的方法 (2336)

第二节政府规制失灵与规制放松 (2336)

一、政府规制失灵的含义 (2336)

二、政府规制的“成本-收益”分析 (2336)

三、政府规制失灵的原因 (2337)

四、规制放松或规制缓和 (2337)

第三节政府规制的过程 (2337)

复习与思考题 (2337)

拓展阅读书目 (2337)

第十二章政府的经济政策 (2338)

第一节政府经济政策目标 (2338)

一、充分就业 (2338)

二、价格稳定 (2338)

三、经济增长 (2338)

四、国际收支平衡 (2338)

第二节政府的财政政策 (2338)

一、财政政策的含义 (2338)

二、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 (2338)

三、自动稳定器和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2338)

2299

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300

四、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 (2339)

五、赤字与公债 (2339)

第三节政府的货币政策 (2339)

一、货币政策的概念 (2339)

二、货币政策工具 (2339)

三、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2339)

第四节政府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混用 (2339)

一、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混合 (2339)

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混合 (2339)

三、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混合 (2339)

四、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混合 (2340)

复习与思考题 (2340)

拓展阅读书目 (2340)

政府经济学

前言

《政府经济学》是商学院为经济学专业和工商管理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选修课。本课程共计36学时,2学分,计划在第五学期开设。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在于使学生前面了解政府经济学的基本知识;系统掌握政府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熟悉我国现行政府各项财政及宏观经济管理制度,把握政府经济制度改革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使学生具有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府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背景知识,同时,作为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科学,与管理学、行政管理学等课程有密切关系。

本课程要求任课教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密切结合中国实际,简明系统地向学生讲述政府经济学基本理论及发展规律。为此,教师应能做到:

(一)能够采用多种教学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个性化的要求;

(二)注意安排阶段性作业及考核,关注教学过程的监控、评价和反馈。

(三)安排课堂讨论、信件、面授辅导、文字辅助教材等多种教学形式,可以提供及时、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四)为鼓励学生创造性思考,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互助学习、案例分析、社会调查等形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政府经济学在中国仍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各项政府经济管理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法律、制度等,还处在不断改革和完善过程中,该课程的教学和学习,必须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同时教师在备课、授课中要注意随时补充和增加新内容。

《政府经济学》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教学中要求了解的内容,基本上是考试的基础部分;要求理解的内容,基本上是考试的主要内容;要求掌握的内容,基本上是教学和考试中的重要内容。

本课程的基本教材,暂时选用由中央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温来成博士任主编的《政府经济学》,由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发行。

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Government Economics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法理学或法律基础

授课对象:大学本科三年级学生

开课单位:商学院经济研究所

教师姓名:

周学时:2

总学时:36

学分:2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为经济学专业和工商管理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选修课。主要为学生介绍政府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政府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熟悉我国现行政府各项财政及宏观经济管理制度,把握政府经济制度改革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使学生具有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用教材:温来成主编:《政府经济学》,中国人事出版社

2301

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302 参考文献:

1.约瑟夫·E·斯蒂格里茨:《政府经济学》,春秋出版社,1988年版。

2.胡庆康、杜莉:《现代公共财政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莫童:《公共经济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杨志勇、张馨:《公共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马海涛、安秀梅:《公共财政概论》,中国财经出版社,2000年版。

6.高培勇:《公共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高鸿业:《西方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顾钰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教学目的:为了满足社会对掌握、运用法经济学知识人才的需求,使学习者具备运用经济学的

分析方法来分析法律制度并具体应用于法律实践的能力,从而提高立法、执法的效率,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也为培养有助于促进和谐社会法律制度建设的复合型人才。

基本要求:理解法经济学的称谓和含义,了解法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掌握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理解法经济学的价值观,逻辑基础、逻辑结构与风险平衡公式;掌握法经济学基本定理,并学会应用定理分析某些实际问题;应用法经济学基本原理对某一实体法进行经济分析,如宪法、刑法、财产法、合同法、侵权法、公司法、产品责任法、知识产权法等;应用法经济学基本原理对程序法进行经济分析;理解法经济学价值观与和谐社会哲学基础的辩证关系,思考如何借鉴、应用法经济学原理对和谐社会的法律制度创新进行经济分析。

作者简介:张弛,2005年获法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律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法律史等。于1999年南开大学获得法学、经济学双学士学位后,进入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制度经济学方向学习,2002年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同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学博士学位。工作及学习期间曾参与过多项课题研究,在《江苏社会科学》、《学术界》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主讲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学原理等课程。

政府经济学

2303

《政府经济学》教学计划安排

课时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计划进度

课堂 讲授

习题

讨论

实验参观 测验/考试

备 注

1 政府经济学导论

2 2 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政府 2

3 公共物品供给(一):外部性理论 2

4 公共物品供给(二):公共产品理论 2

5 政府失灵与政府效率

2 6 公共支出概论(一):规模与结构 2 7 公共支出概论(二):评价与改革 2 8 政府购买性支出 2 9 政府转移性支出

2 10 政府收入概述(一):税收与公债 2 11 政府收入概述(二):其它形式 2 12 政府税收收入(一):税收原则 2 1

3 政府税收收入(二):税负转嫁 2 1

4 政府预算

2 15 政府规制(一):内容与方法 2 16 政府规制(二):规制失灵与放松 2 17 政府的经济政策(一):财政政策 2 18 政府的经济政策(二):货币政策 2 36

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304

第一章政府经济学导论

学时分配:2课时

第一节政府观与公共部门分析

一、公共部门的概念及分类

公共部门是公共经济活动的重要经济主体,它包括政府、公共企业、非营利性经济组织(例如

基金会等)、国际组织、民间社会团体等。其中,政府是公共部门的最主要成员。我们所讨论的政府经济问题多数是指的公共经济方面的问题,因此,政府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多数是重合的。

(一)政府

政府是这样的一些组织:建立这些组织的目的,在于对居住在某一社会中的个人活动进行管理,提供基本服务,并为此类服务提供资金。政府主要依靠税收取得收入,政府向全社会提供的服务,应该主要是免费的或部分免费的。人们通常认为,“政府”就是“政权组织”,或者只将各级行政机关视为是“政府”。这是狭义的“政府”,而广义的“政府”除了行政机关之外,还包括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

(二)公共企业

公共企业一般是指政府拥有的以提供公共服务为宗旨的企业,但也包括以提供公共服务为宗旨的那部分非国有企业。它们主要以销售收入作为活动的资金来源,也可能获得政府的补贴,以与私人企业平等的身份参与市场竞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公共企业基本上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提供一些具有自然垄断特征的业务,如供水、供气、供电、公共交通等。公共企业与国有企业是有着密切联系但又不完全等同的概念。如果国有企业的活动宗旨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它就是公共企业;反之,如果国有企业不是以公共服务为存在宗旨,而是追求直接的市场营利,它就不是公共企业。中国目前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当中,市场中存在大量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国有企业,它们就不属于“公共企业”。这种状况将随着改革的深入而逐步得到改变。

(三)非营利性组织

非营利性组织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是营利组织、政府组织之外的公益组织,是以执行公共事务为目的而成立的组织。与非营利性组织联系在一起的,有各种基金会、慈善组织、学会、协会、研究会等。它们提供的服务包括社会福利、教育培训、医疗保健、救灾赈灾、宗教等。在历史上,非营利性组织特别是各种基金会主要是靠少数富豪家族捐款而建立起来的,例如洛克菲勒基金会、福特基金会等。这种状况现在已经发生了变化,美国许多基金会的资金来源已主要依靠一般的个人捐助。在中国,非营利性组织正在蓬勃发展当中,如宋庆龄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等,都是非营利性组织。

(四)国际组织

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世界卫生组织等跨国界的组织,它们所从事的许多活动都带有公共性,但它们的活动不属于政府活动。它们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各成员单位共同筹集的。国际组织的经济活动在本书中将不涉及。

公共部门中的各种组织的作用是相互补充的,特别是政府之外的组织在帮助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这种作用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公众收入的进一步提高,而

政府经济学

进一步得到增强。

二、政府观(国家观)

(一)政府有机论

(二)政府机械论

第二节政府经济活动与政府经济学

一、政府经济活动的种类

(一)公共支出活动

(二)公共收入活动

(三)政府规制(regulation)

二、公共部门经济活动与政府经济学

第三节政府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政府经济学是财政学的继承与发展

政府经济学与传统财政学有一定的区别,是对传统财政学的新发展。

(一)传统财政学主要研究税收问题,而很少对公共支出进行经济分析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对政府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政府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不仅仅包括传统的财政收支,还包括政府规制,这样,中央银行、非营利性经济组织等经济主体的活动都纳入政府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二、政府经济学在西方的发展简况

(一)形成时期:19世纪80年代以前

1.1924年,卢兹(Lutz,H.L.)的《公共财政学》(Public Finance)

2.斯杜登斯基(Studenski,P)1933年《公共财政学篇章》

(二)发展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1.意大利学者马尔科(de Marco)的《公共财政学基本原理》(First Principles of Public Finance),为美英财政学的理论基点从“政府收支”转到“公共经济”上来,提供了最为重要的前提条件。

2.阿兰(Allen,E.D.)和布朗里(Brownlee,O.H.)1947年出版的《公共财政经济学》(Economics D厂Public·Finance),首次采用了马尔科的财政学是“经济学”的观点并贯穿于全书。

(三)繁荣时期:20世纪60、70年代

1.财政是政府经济的这种新思想,终于导致了约翰逊(Johansan,L.)《公共经济学》(Public Economics)一书于1965年的出版。

2.亨德逊(Henderson,W.L.)和卡梅隆(Cameron,H.A.)1969年的《公共经济》(The Public Economy)一书,立足于公共需要的自动交换论,并试图去说明公共产品的需求与定价是经由政治程序确定的,是市场机制行为的一种转变和表蚬(Henderson and Cameron,1969,p35)。

2305

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这反映了财政学实质内容的转变,反映了关于财政与政府关系看法的变更。

3.1972年,《公共经济学学报》(J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的创刊,可以视为公共经济学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四节政府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意义

一、政府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府的与预算有关的经济行为

二、研究政府经济学的意义

(一)把握政府活动对经济的影响

(二)了解政府经济学在经济学中的地位

复习与思考题

1.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

2.简要评价两种政府观。

3.如何学习政府经济学?

拓展阅读书目

1.《中国的政府组织体系》

http://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9667/9683/20021127/875677.html

2.《财政学》,陈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公共部门经济学》,高培勇、崔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现代西方财政学》,邓子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4年版

5.《财政学》,[美]哈维·罗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中国财政问题源流考》,孙翊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306

政府经济学

第二章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政府

错误!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市场竞争运行中政府经济活动的合理性,理解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各种表现,明确政府经济职能,掌握政府经活动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学时分配:2课时

第一节经济效率的含义及实现的条件

一、经济效率的概念

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是指资源配置已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作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的人受损,也就是说,当经济运行达到了高效率时,一部分人处境改善必须以另一些人处境恶化为代价。这种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um)或“帕累托有效”(Pareto Efficiency),它是以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Vilfredo Pareto,1848~1923)的名字命名的,帕累托在《政治经济学讲义》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生产资源的最适度配置问题。

二、经济效率实现的条件——一般均衡分析

(一)生产效率(Production Efficiency),亦称生产的帕累托最优

(二)交换效率(Exchange Efficiency),又称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三)产品组合效率(Product—Mix Efficiency),亦称产品组合的帕累托最优

2307

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308 三、经济效率实现的条件——局部均衡分析

第二节收入公平分配及其与效率的矛盾

一、公平状况的衡量:吉尼系数和贫困指数

(一)洛伦兹曲线和吉尼系数。为了对公平程度进行衡量,经济学家们经常采用洛伦兹曲线

(Lorenz Curve)这一分析工具和吉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的指标。

社会的

百分比

政府经济学

(二)贫困指数。另一种常用的衡量社会公平程度的指标为贫困指数(Poverty Index,PI)。贫困指数是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贫困指数越大说明贫穷者越多,收入分配也就越不均等。

二、公平和效率的替代关系

第三节社会福利函数

一、社会福利函数的定义

为了在效用可能性边界上的各点中作出选择,我们引入社会福利函数(Social Welfare Function)。通常将全社会的福利水平表示为所有社会成员效用水平的函数,即

2309

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310

W=F (U 1,U 2,U 3,…,U n ) 二、关于社会福利函数的几种观点

(一)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 ),亦称效用主义 (二)罗尔斯主义(Rawlsianism ) (三)平均主义(Egalitarianism ) (四)折衷主义()

三、最优社会福利的决定

第四节 市场失灵

一、早期政府职能的特征

(一)财政支出起初比封建时期有所削减,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财政支出的绝对额有所增长,但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有所下降;

政府经济学

(二)收入方面,总体税负较轻,税种设计上以商品税、关税等间接税为主,不征所得税;

(三)国家预算经常取得平衡,除了战争年代外,很少出现赤字;

(四)与预算平衡相对应,国家不轻易举债,国债负担较轻。

二、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一)市场经济活动经常受到经济波动(例如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影响,使稀缺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二)市场中垄断因素的存在,阻碍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三)市场本身无法正当地解决外部影响对经济带来的各种影响;

(四)市场不能提供公共品;

(五)信息不完全也会阻碍市场经济有效运转;

(六)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机制无法兼顾社会的非市场目标,缩小贫富差别。

复习与思考题

1.如何认识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的必要性?

2.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有哪些?

3.理论联系实际,论述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拓展阅读书目

1.《财政学》,[美]哈维·罗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Joseph E.Stiglitz. Economics of The Public Sector, Norton & Company, 2000.

2311

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312

第三章 政府与公共物品供给

学时分配:4课时

第一节 外部效应

一、概念

所谓外部性或外部效应(externality )是指生产者或消费者在自己的活动中产生了一种有利影响或不利影响。这种有利影响带来的利益(或者说收益)或有害影响带来的损失(或者说成本)都不是消费者和生产者本人所获得或承担的。

二、外部效应:分类和事例

(一)根据外部效应的承受者分为:为生产活动的外部效应和对生产的外部效应 (二)根据外部效应的发起者分为:生产活动的外部效应和消费活动的外部效应 (三)根据外部效应结果分为:外部效益和外部成本 三、正的外部效应与负的外部效应 四、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

Q

Q 1

Q 2

O

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产量的决定

政府经济学

五、外部效应的内生化

(一)对产生消极外部影响的厂商征课税金或罚款,使它向政府支付由于污染等导致的社会成本增加的部分,把厂商造成的外在成本内部化,促使它们消灭或减少消极的外部影响。

(二)必要的时候,政府也可采用行政或法律手段,要求厂商限期整治。

(三)对于产生积极外部影响的机构或单位,政府应该进行补贴。

(四)内部化的合并也是解决外部性的一种途径。

(五)解决外部影响对社会影响的另一种措施是确定所有权。

第二节公共产品理论

一、公共物品的概念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是指供整个社会共同享用的物品。例如,国防、警察、消防、公共道路、教育、公共卫生等等。与公共物品相对,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是指由市场提供给个人享用的物品。

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市场往往无能为力。

二、公共物品的特点

(一)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

(二)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

三、准公共物品

四、公共资源及其保护

五、不完全信息

(一)不完全信息的原因

1.认识能力有限。

2.掌握信息的成本太高。

3.信息商品特殊。

4.机会主义倾向,交易双方在信息掌握上一般处于不对称地位,卖者掌握较多信息,买者则掌握较少的信息。为了自己的利益,卖方往往故意隐瞒一些信息。

(二)不完全信息与道德风险

(三)不完全信息与逆向选择

复习与思考题

1.什么是外部效应(外部性)?它与公共产品有何内在关联?

2.什么是公共资源问题?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3.外部效应(外部性)有哪几种类型?这些类型是依据什么标准划分的?

4.外部效应(外部性)对市场效率有什么影响?为什么说它是市场失灵的一种主要表现?

5.消除和解决外部负效应有哪些主要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更为优越?

2313

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314 6.简述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方式及其理论依据。

7.简述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方式及其可能性分析。

拓展阅读书目

1.Samuelson,Paul A.The Pure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ture[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36(November),1954.

2.James M.Buchanan.An Econmic Theory of lubs[J].Economics.32(February),1965.3.Goldin,Kenneth D.Equal Access VS Selective Access:A Critigque of Public Goods Theory[J].Public Choice .29(spring),1979.

4.Demsetz,H.The Private Production of Public goods[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3(October),1970.

5.Coase, R.H.The Lighthouse in Economics[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V.17,N.2(October),1974.

6.《世界经济通史》,马克斯·韦伯,上海译文出版社;

7.《论生产的制度结构》,科斯,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8.《当代财政与财政学主流》,张馨等,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钱易、唐孝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0.《经济学原理》,曼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1.《经济学》,斯蒂格里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2.《企业、市场与法律》,科斯,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3.《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科斯、阿尔钦等著,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4.《现代产权经济学》,张军,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政府经济学复习资料(网考题库)

政府经济学复习资料(网考题库) 已整理试用,百分之90的题目。 判断题 1.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于核心地位。A正确 2.按照政府经济学的理论,政府完全可以解决市场失灵的现象。B错误 3.干预和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是政府履行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职能的目标。B错误 4.一般来说,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应该实行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政府经济政策。B 错误 5.边际利润大于边际成本,资源配置可达到最优状态,也就是“帕累托效率”(B错误) 6.公共物品的消费既具有竞争性也具有非竞争性。(B错误) 7.布坎南提出的“俱乐部物品”是属于准公共物品的范畴。(A正确 8.准公共物品和公共物品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对于准公共物品,消费者数量增加到某一个值后,就会出现边际成本为零的情况。(B错误) 9.产权的界定和保护属于市场化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方法。(A正确) 10.总的说来,管制方法通过牺牲经济效益来实现环境目标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外部不经济性的手段。(B 错误) 11.从公共选择的基本含义及其理论发展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下,公共选择的程序.公共选择的决定机制没有很大的差别。(B错误) 12.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A正确) 13.在多数裁定原则下,假定选民的偏好是多峰偏好,则选择的结果是由中位选民的偏好决定的。(B 错误) 14.政府购买性支出不能遵循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准则。(B错误) 15.皮考克和怀斯曼认为内在因素是政府支出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B错误) 16.公共投资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基本手段,也是政府提供公共劳务的前提与基础。(A正确)17.政府公共投资的范围主要涵盖那些对整个国民经济体系起到基础性作用,有利提高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的,同时具有利润的项目。(B错误) 18.财政贴息实质是政府财政代替企业向银行支付全部或部分利息,是政府财政支持有关企业或项目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对) 19.政府收入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筹集的一切预算内资金的总和。(B错误) 20.政府收入对纳税人经济行为会产生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影响。(A正确) 21.国有资产收益的来源是国有企业或国家参股企业的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产品价值。(A正确2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物品由政府无偿提供,其资金主要来源于强制.无偿征收的税收。(B错误) 23.公共定价是针对某些特定的公共物品,其收费主要考虑能否弥补成本,而不考虑是否取得利润。(B 错误) 24.行政规费是指政府机关为某些特定的单位和个人提供相应服务所收取的费用,这些收费主要是配合国家对有关行为.活动的统计.管理,并适当弥补政府管理成本费用,不以增加政府收入为目的。(A正确)25.公债即“国债”,它是政府债务收入的主要形式,也是政府财政活动的重要内容。(B错误) 26.公债的债务主体是公共管理部门。(B错误) 27.资本主义国家发行的公债主要用于筹集建设资金。(B错误) 28.社会主义国家发行的公债主要用于弥补财政赤字。(B错误) 29.公债最初是作为弥补财政赤字手段而产生的。(A正确) 30.公债依存度是衡量一定时期公债累积额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情况。其计算公式是:公债依存度=(当年公债余额/当年GDP)×100% (B错误) 31.建国以来,我国一直编制传统的政府预算,也称为功能预算。(B错误) 32.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比较通行的预算编制方法。(A正确 33.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是“基数+增长”,这种方式既简单易行,又科学合理。(B错误) 34.预算的执行原则是“统一领导.统一管理”。(B错误) 35.预算调整的主要形式是预算的追加。(B错误) 36.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是财政资金分配上的集权与分权问题。(A正确) 37.政府预算收支范围的划分是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A正确) 38.一般来说,预算外资金是指按国家财政制度规定,纳入政府预算,由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自收自支.自行管理的财政性资金。(B错误)

政府经济学整理

政府经济学syllabus 课程准备 (一)政府经济学的逻辑起点 (二)政府经济学的体系脉络 几个概念 Public Finance Government Finance Public Economics Public Sector Economics Economics of Government 几对关系 1 .政府经济学与财政学的关系 2. 政府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3. 政府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4. 政府经济学与福利经济学的关系 5. 政府经济学与政治学、伦理学的关系 6. 政府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的关系 第一章 1.政府经济学与财政学 政府经济学是在财政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财政学的研究范围只限于财政收支本身;而政府经济学不仅研究财政收支问题,而且还研究财政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及公平问题。 相对于财政学而言,政府经济学增加了两大领域的内容:一是关于政府公共选择和公共经济决策的内容;二是关于政府公共选择和公共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 政府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研究内容,用一句话概括? 研究经济人行为的最优化实现问题以及相互作用条件下所达成的市场均衡状态。 研究了供求—价格模型、消费与生产调节及收入分配均衡等微观单位的直接经济行为。 政府经济学把政府本身看成是一个单个经济单位,对其经济行为是否实行最大化进行分析 在政府经济学中,微观经济学的一些主要分析工具,如供求分析、成本—收益分析、均衡理论、边际效应理论等在政府经济学中被广泛应用 3. 政府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研究内容,用一句话概括? 在“看不见的手”无法实现经济稳定的时候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对经济的干预以实现经济增长、通胀、就业等的良性态势 在微观层次上,主要起作用的是价格,市场价格调节生产和消费,而政府调节作用有限;在宏观层面,价格调节相对有限,而政府调节十分重要。政府的功能与宏观经济学中提出的充分就业、物价稳定、长期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相一致。 4.政府经济学与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是关于社会福利和个人分配最大化的经济学分支 福利经济学在理论上围绕以下三个命题构建:公 共利益问题(相互竞争的经济体系中,买卖双方 是否有公共利益?);公平分配问题;社会福利 问题 福利经济学判断政府经济政策合适性的标准主 要是公平与效率问题。 政府经济学除了研究社会福利外,还要关注经济 的稳定或者经济结构的改善,也就是说除了福利 经济学所要关注的,政府经济学还要关注宏观经 济学所关注的。另外,福利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最 优原则已成为政府经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5. 政府经济学与政治学、伦理学 政府首先是一个政治组织,因此多数政府决策的 出发点是政治性的,政府经济学中的公共产品理 论、公共选择理论等就是为规范政府的经济行为 而引入的,它将政府的经济行为同投票联系在一 起考虑,由选民用选票决定生产什么公共产品、 生产多少公共产品、通过什么方式生产公共产 品,来选择合理者的政府的经济行为、合理的财 政收支、合理的公共企事业和经济政策等; 这一系列的选择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政治 博弈过程,可能对政府经济行为作出约束和规 范; 在选择过程中,必然会涉及伦理标准和社会结构 问题。 6. 政府经济学与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是政府经济学的前身,政府经济学 建立在公共经济学基础之上。公共经济学扩展了 财政学,与政治学开始交叉,为政府经济学的形 成做准备。如果说政府经济学发源于财政学,那 么可以认为公共经济学是财政学到政府经济学 之间的桥梁。” 杨龙:“政府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学科特色”,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第4卷第2期,第42页。 总结 政府经济学由财政学发展而来,它研究政府的财 政收支、财政收支对公共经济的影响和公共部门 经济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政府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有密切联系,它把政府 看成是一个单体经济单位,对公共部门的经济行 为是否实现最大化进行分析 政府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渊源更深,它把 政府职能归纳为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调节和经济 稳定 政府经济学从福利经济学中引入了帕累托最优 原则,用于对政府经济行为进行分析。 政府经济学进一步发展了公共经济学。 几个特点 一是学科的交叉性 从历史看,政府经济学吸收了财政学、宏微观经 济学、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制度 经济学的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同时使用了政治 学和行政管理的共同研究对象,在对政府行为的 研究中纳入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研究框架。 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开始,政治和经济就开 始交织在一起,随着凯恩斯主义的兴起,国家对 经济的干预更有了理论依据。 到了20世纪70、8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陷入“滞 胀”状态,西方新政治经济学的各家各派为其号 脉: 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认为“滞胀”源 于政府调控缺陷,公共政策失效和政府利益扩展 以及官僚寻租; 新制度主义侧重于制度因素的经济影响分析, 科斯利用产权理论阐述了政府对产权的安排对 经济发展的影响; 诺斯利用制度发展理论解释经济发展的内生变 量。 这些理论学说共同催生了政府经济学的诞生,使 政府经济学一出现就综合了多个学科的理论和 方法。 二是理论与实践并重 政府经济学的产生是现实的需要推动的,也是经 济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政府经济学要求建 立逻辑推衍的理论体系,但是又必须关注现实, 对经济现实变化做出回应或提出政策主张。 比较成熟的政府经济学体系是建立在政府经济 职能实践管理的经验基础上的,是参与和管理本 国经济的理论升华。 三是在研究方法上,实证研究方法与规范研 究方法的结合,实然与应然结合。 1. 一个对象——政府经济行为 2. 两条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公共产品理 论(外部性理论) 3. 三根支柱——公共收入、公共支出和收入再 分配 1. 一个对象——政府行为 廉价而又高效的政府 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政府 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的政府 2. 两条理论 公共产品理论: 政府经济行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公共选择理论: 政府经济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外部性理论: 政府经济行为的边界。 政府除对辖区内居民负有政治责任外,还参 与非市场 性社会生产活动和非市场性社会财富再分配(义 务教育、 环境保护、社会基础设施整治、收税、社会保障 等) 2. 三根支柱 公共收入:税收、行政性收费、罚款、借贷等 公共支出:政府采购、转移性收支 收入再分配:税制、社会保障体系 一、政府经济学的定义 (一)什么是政府? 政府是国家机器的最主要组成部分。 广义政府(Government):泛指一切国家机关;英 国《大众百科全书》定义“由政治单元在其管辖 的范围内制定规则和进行资源分配的机构”。政 府的功能是:立法;司法;执行、行政管理; 狭义政府(Administration)专指一个国家和地方 的行政机关; 美国定义:政府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的代理机构。 我国宪法中“人民政府”指各级行政机关,即狭 义政府。 (一)什么是政府? 政治学:统治集团借以实现其统治意志的政治统 治机关; 行政学:根据官僚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国家行政机 关,即行政组织; 经济学:政府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特定主体。与 一般经济组织的区别是具有强制性和公共性。 1、政府组织的特征 公共性:政府的一般功能在于维护社会的公共利 益,解决社会的公共问题; 普遍性:政府功能涉及社会的所有领域和所有个 体; 强制性:强制性是公共权力得以成立并运行的 基本保证;强制性是以国家暴力为后盾的; 非营利性:政府在履行其社会职责时,并不能完 全只考虑直接成本和收益; 阶级性:国家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意志的体现, 政府履行国家职能表现阶级意志。 2、政府与企业组织比较 政府 权力自然完全垄断 组织目标:社会福利最大化 没有破产、被兼并 信息较多不对称

政府经济学试题与答案

政府经济学期末试题 1、单选题第11 题 ( )是指在市场上存在几个生产厂家,这些企业可以控制某一领域的商品和劳务供给价格,但它们之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 A. 垄断竞争 B. 自由竞争 C. 寡头垄断 D. 完全垄断 正确答案:C 2、判断题第16 题 征收税费、实施财政补贴是政府矫正外部效应的方法。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3、判断题第6 题 为满足社会公共物品需要的“排他性物品”的定价问题,就是公共定价法。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4、多选题第9 题 政府通过资源配置,组织公共物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A. 生产

B. 供给 C. 分配 D. 再分配 正确答案:A B 5、判断题第4 题 政府采购的公平性原则指参加政府采购投标的人都公平竞争,机会均等,不能有任何的歧视。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6、判断题第6 题 学习政府经济要坚持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方法。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7、判断题第6 题 公共事业是指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向社会提供教育、医疗、科技、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的活动。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8、单选题第7 题

()是指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参与一定时期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A. 政府经济职能 B. 政府收入分配职能 C. 政府救济职能 D. 政府分配职能 正确答案:B 9、多选题第6 题 政府组织收入的数量,在决定资源在()配置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A. 公共部门 B. 私人部门 C. 非营利组织 D. 对外投资 正确答案:A B 10、多选题第10 题 政府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参与一定时期国民收入的()。 A. 生产 B. 再生产 C. 初次分配 D. 再分配 正确答案:C D 11、判断题第11 题 按照发行地域分类,公债可以分为强制公债和自由公债。

《政府经济学》复习资料(2012新版)

《政府经济学》复习题 说明:选择题没有重点,需全部掌握; 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的重点题号上加框,并且题目用红色标出。 一、单项选择 1.政府经济的主体是( A )。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行业协会 2.政府经济的依据是( B )。 A、道德劝说 B、社会公共权力 C、财产所有权 D、法律制度 3.政府经济的目的是( A )。 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B、追求商业利润 C、满足官僚享受 D、维护阶级统治 4.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下产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与最优供给量条件下的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是( C )。 A、供给量偏高,价格偏高 B、供给量偏高,价格偏低 C、供给量偏低,价格偏高 D、供给量偏低,价格偏低 5. 政府履行资源配置职能是使资源利用在( D )。 A、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或内移动 B、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移动 C、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动 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移动 6. 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的基本指导方针是是( B )。 A、公平与效率兼顾 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C、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D、公平与效率相机抉择 7. 下列商品中性质属纯私人物品的是( C )。 A、道路 B、教育 C、皮衣 D、医疗卫生服务 8. 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在消费数量上的区别是( A )。 A、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 B、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C、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D、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9. 在公共物品提供的过程中会出现( A )。 A、免费搭车的问题 B、逆向选择问题 C、委托代理问题 D、劣币驱逐良币问题 10. 外部效应的产生是因为(A )。 A、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B、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通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C、产品和劳务的成本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D、产品和劳务的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11. 科斯定理的前提假设是(A)。 A、交易成本零或很低 B、交易成本很高 C、交易价格很低 D、交易价格很高 12. 下列属于科斯定理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办法是(C)。 A、征税 B、财政补贴 C、交易 D、排污收费 13. 外部正效应指的是(A)。 A、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B、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高 C、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高 D、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14. 公共选择理论的创立者是(B)。 A、马斯格雷夫 B、布坎南 C、德斯坦 D、维克塞尔 15. 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对象是(A)。

政府经济学重点概念

政府经济学重点概念 第一章绪论 1、政府经济学:是对政府过程及其行为进行经济分析的经济学分支学科,是研究政府公共经济活动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 2、财政学是政府经济学的起点,并且《国富论》标志着经济学和财政学的产生。 3、基本方法论: (1)“经济人”假设:(动机自利行为理性),政府也是经济人。 (2)政治市场论(交易政治论):政治过程实质是一种市场交换过程,将政治过程虚拟为市场。 (3)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以个人而不是集体为出发点进行市场选择,且个人理性选择。 (4)博弈论:政治的实质是各种利益间的博弈,利益与权力的分配(研究视角)。 4、政府经济学的中心线索是效率、公平和稳定问题,其核心问题则是市场决策和非市场决策的平衡,也即政府与市场如何合作提供有效的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问题。 5、市场失灵——政府干预(政府支出、政府收入、政府规制)——政府失灵——重塑政府(合作治理)。 第二章政府与市场 1、政府是一个集体决策,人为设计,分层管理的行政组织体系;因政府问题的经济性和阶级性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对于政府经济学学科而言,政府是有别于阶级国家或公共部门的。简单地说,所谓政府指的是在一定区域内通过政治程序建立的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经济实体。 2、政府的特征:(1)合法强制性(2)普遍同质性 3、市场是一个个人决策,自发形成,自由竞争的权利交换体系。 4、市场的特征: (1)信息完全和对称(2)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增(3)企业和个人经济活动没有任何外部经济效应(4)交易成本忽略不计(5)经济当事人完全理性 5、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是市场中供求、价格、竞争三大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具有交换、信息传递、调节、约束和技术促进等市场功能。 6、理性“经济人”:趋利避害的心理和规避风险的内在要求,即经济主体追求自身利益的理想行为,以及市场经济自动建立起奖惩机制,促进经济人理性的外部因素。使得经济主体在有能力作出经济判断和选择下,表现为生产者利润最大化;消费者效用最大化。 7、帕累托改善(改进):存在这样一种经济状况,使一部分人处境变好的同时,不使另一部分人处境变坏的资源配置。 8、帕累托最优(有效):在社会经济中,存在这样一种经济状况,当不能进一步变化使一部分人处境变好,而同时也不会使其中任何一人处境变坏的一种资源配置。 9、混合经济:是指一种以社会目标、政府政策、政府调节补足个人目标、个人经济决策、市场调节的经济体制。在这种经济体制下,国家与个人,政府与市场通过职能分工与互补合作实现公平、效率和经济稳定最大化的过程。 10、混合经济的特点: (1)目标满足上:个人生活的和社会公共需求。 (2)决策机制上:个人决策和公共选择。 (3)处理方式上:市场机制形式+政治制度形式。 (4)职能分工上: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之间分工合作。

电大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排序版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判断题 A 按照预算作用的时间,政府预算可以分为年度预算和多年度预算。(√)按财政政策对社会总需求的不同影响,从总量调控的角度,可将财政政策区分为三种不同类型,即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均衡性财政政策。(√) B 部门预算是政府预算的基础,基层预算单位是部门预算的基础。(√) C 偿债率是从还债的角度考察政府究竟有多大的还本付息能力,主要看政府财政收入的多少。√ 充分就业是与失业相对应的一个经济范畴、是指全体社会公民人人都可以找到有报酬的工作的一种社会就业状态。(×) 成本一收益分析法自20世纪40年代出现以来,就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青睐,里根总统在1981年还签发了一项命令,要求美国全部新的规则都必须受成本一收益分析的检验。(√) 从价计征税收的计税依据,是课税对象的重量、容积、数量等。(×)财产税是对纳税人所拥有的不动产课征的税种。(×) 车船税的征税对象或征税范围是依法在公安、交通、农业、渔业、军事等具有车船管理职能的部门登记的车船,具体分为车辆和船舶两大类。(√)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实际使用的土地,以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为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 从各国编制多年度预算的实践看,主要为长期预算,编制2-5年的中期预算的国家很少。(×) 从各国政策实践来看,征收环境保护类税收是矫正负外部效,应常用的手段.(√ ) 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来看,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初期阶段,国家往往采取公共投资占主导的投资策略√ D 多峰偏好是指人们理想的结果不止一个,如在偏离了最理想的结果后其效用出现先降后升,则具有多峰偏好。(√) 短期公债通常是指偿还期为一年或一年以内的公债。(√) 对部分公共物品合理定价,进行收费,构成政府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

公共经济学 经典案例分析

1.材料:2004年开始出现的以“民工荒”为表现形式的劳动力短缺现象,已经从沿海地区蔓延到中部地区甚至劳动力输出省份,并且推动了普通劳动力工资的上涨:2004年以前,珠三角地区的民工工资10年间仅涨了60元,而2005年一年就涨了100元。2010年以来,江苏、浙江、广东、福建、上海、天津、山西、山东等地陆续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幅度都在10%以上,一些省份超过20%。用工企业更是带头提高工资,加之今年出现的“民工荒”,企业工资的提高幅度已超过以往水平。对此,众多学者判断,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 问题:(1)什么是“刘易斯拐点”? (2)你是否认同“我国刘易斯拐点已到来”这一判断?理由是什么? (3)你认为珠三角地区解决民工荒问题的关键措施是什么? 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 第一,现在我们讨论“刘易斯拐点”都是从目前既定的城乡两分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基础的,设想一下,中国如果没有户籍制度,或者户籍制度可以取消,土地制度的产权界定和交易也可以做到城乡统一运行,即农民可以根据全国统一的土地市场、住房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原则,处理他们所拥有的农村住房、宅基地和耕地,城乡所有生产要素可以按照提高市场效率的方式进行配置,与此同时,农民还享有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住房保障制度和教育制度,那么农民工向城市的转移速度还会像现在这样处于下降通道吗?很显然,现有的户籍、土地、住房、教育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是劳动力进一步转移的制约,尽管近年来农村劳动力的年龄结构已经呈现出很大的变化,但是劳动力供给总量不足还不是主要原因。 根据中国改革的现实和劳动力迁移的情况,在真正的刘易斯拐点到来之前,中国还存在一个劳动力迁移的制度拐点。制度拐点到来之前,劳动力在原来的城乡分割的制度空间下进行局部的、不完整的、随着危机的到来可以撤销的迁移。在这个过程中,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得到迅速释放,迁移速度增长比较快。当劳动力迁移进行到拐点附近以后,劳动力进一步迁移所涉及的各项制度内容就变得越发重要,尚未改变的城乡分割制度空间成为了劳动力进一步迁移的瓶颈。 第二,在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中,第一产业的产值占 GDP的比重为10%,但是第一产业所占的就业比重是39%。从世界经济历史的角度看,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不断下降是一个国家经济走向现代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在亚洲国家,如日本和韩国等国,即便是强调土地的精耕细作,还有土地的长子继承制等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在第一产业比重没有下降到5%、劳动力就业比重没有下降到10%之前,还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快速转移时期。 基于此,我们认为中国目前仍然处于农民工向城市转移的高速时期。除了 前面说的制度性因素,近年来影响农民工转移速度的还有其他一些原因。一是,

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2)

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二)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1、政府支出相对量 2、购买性支出 3、转移性支出 二、单项选择题 1、政府支出规模一般呈现()趋势 A、不变 B、增长 C、减少 D、无法考察 2、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瓦格纳对政府支出增长规律解释的是() A、随着社会的发展,完善国内外法律规章以及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随之递增 B、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大 C、在经济工业化和随之而来的管理集中化、劳动力专业化的条件下,经济结构以及当事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趋于复杂化 D、政府为应对急剧增加的支出,将被迫提高税率或增设新税种 3、下列支出项目中适合用公共定价法的是() A、公路 B、国防 C、政治 D、资本性投资 4、在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评价政府支出项目时。所使用的贴现率一般是() A、等于一般贴现率 B、小于一般贴现率 C、大于一般贴现率 D、无法确定和一般贴现率的关系 三、多项选择题 1、影响政府支出规模的因素主要包括()

A、政治性因素 B、经济性因素 C、社会性因素 D、国际性因素 2、下列财政支出中属于按支出具体用途分类的有() A、基本建设支出 B、企业挖潜改造资金 C、科技三项费用 D、农业支出 3、政府支出绩效与微观经济主体支出的绩效相比,差别主要在() A、经济活动的地位不同 B、成本与收益的计算范围不同 C、在具体进行相关方案的选择的标准不相同 D、支出的目的不同 4、在衡量政府支出的成本时需要考虑() A、政府实施该项目过程中实际花费掉的人力、物力 B、直接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实际损失 C、间接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实际损失 D、机会成本 5、与私人采购相比,政府采购有以下特点() A、资金来源的公共性 B、采购目的的非盈利性 C、采购管理的公开性 D、采购范围的广泛性 6、政府采购一般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A、竞争性原则 B、公开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盈利性原则 四、简答题 1、简述政府支出的分类方法和用途。 2、政府采购的含义及其与政府支出绩效的关系

政府经济学考点

政府经济学考点: 一、市场失灵的类型: 1、理想条件下的市场失灵:(1)每个人都拥有完全的经济信息。(2)存在着一个充分竞 争的市场。(3)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减。(4)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都不产生外部效应。 (5)交易成本很小。(6)经济当事人完全理性。 2、正常偏离理想条件下的市场失灵:市场条件下达不到完全自由竞争的程度,因而市场 机制由于其内部机制的不健全和外部条件的限制不能完全发挥调节作用。 3、非正常偏离理想条件下的市场失灵:由于市场自身的不完善造成的市场条件对理想状 态严重偏离。 二、市场失灵的表现: 1、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失灵;(1)在交易中双方对于商品质量,性能等信息了解程度不 同而导致的失灵。(2)破坏市场机制运行的优胜劣汰的作用。(3)出现优汰劣胜的 资源配置。(4)出现违背道德规范的道德风险。 2、公共物品引起的失灵;公共物品不能向私人物品那样在市场上被自发而有效地生产 出来,因为它具有很强的正的外部效应。 3、外部效应引起的失灵; 4、垄断引起的失灵; 5、分配不公引起的失灵;单纯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不可能完全实现社会公正。 6、宏观经济失衡引起的失灵;主要表现在市场总供求的失衡,它以超额供给或需求为 特征。 三、政府失灵的表现: 1、公共政策失灵,主要有决策失灵和执行失灵。 2、公共物品供应的低效率 3、政府寻租问题,无意创租,有意创租,被动创租 4、行政扩张 四、政府失灵的原因: 1、有限信息 2、有限的控制能力 3、代理问题 4、政府决策程序的有限性 5、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 6、政府部门的扩张冲动 7、政府腐败 五、政府失灵的矫正 1、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2、必须在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之间做出恰当选择 3、必须合理界定政府作用的有效性边界 4、必须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程度 5、必须提高政府机构的效率 6、必须以法律制度规范政府的行为 7、必须不断改革和完善政府体制 六、政府解决负的外部效应的政策 1、发现负的外部效应 2、直接的行政管制,经济处罚

政府经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政府经济学考试试题及 答案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是()。 1.人的道德缺陷 2.政府失灵 ·3.市场失灵 4.个人主义 2:某个城市的供水系统由一家公司提供的主要原因在于()。 1.经济实力雄厚 ·2.自然垄断 3.政府保护 4.其他主体缺乏供给意愿 3:现代市场经济中德国模式的特征为()。 1.对于自由市场的强调 ·2.强调社会公平的市场机制 3.政府的强有力指导 4.平均主义 4:对选民行为进行研究时提出了“理性的无知”的经济学家是()。 1.奥尔森 2.布坎南 3.尼斯坎南

·4.唐斯 5:专利制度所形成的垄断现象就其成因看属于()。 1.经济垄断 ·2.行政垄断 3.自然垄断 4.科技垄断 6: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采取的收入分配政策是()。 1.按劳分配 ·2.平均主义分配 3.按需分配 4.按阶级分配 7:正的外部效应指的是()。 1.社会净效益小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高 2.社会净效益小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低 ·3.社会净效益大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低 4.社会净效益大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高 8: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所提出的最大结论在于()。 1.市场失灵 ·2.政府失灵 3.外部性 4.官僚也是经济人 9:下列西方发达国家中,尚未建立福利性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是()。

1.英国 2.瑞典 ·3.美国 4.挪威 10:由于劳动力市场对于劳动力技能的需求与劳动者自身的技能结构不相符造成的失业类型属于()。 1.摩擦性失业 2.周期性失业 ·3.结构性失业 4.季节性失业 1:垄断问题形成的基本原因是()。 1.道德缺陷 ·2.进入障碍 3.供给意愿不足 4.资源短缺 2:最早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的西方国家是()。 1.美国 2.法国 3.瑞典 ·4.英国 3: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债危机演化而来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同样对我国造成了不利影响,受此影响我国政府将财政政策调整为()。

运用政府经济学原理和相关知识分析案例

运用政府经济学原理和相关知识分析案例 案例:“白色恐怖”依旧,绿色餐具赔钱 “我们的环保产品从一开始就注定卖不出去,巨额的亏损压负下,我们不得不另找出路。”望着办公室外3万多个平方的厂房,佛山绿洲纸模包装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棉森沉重地对记者说。现在,他以整个“佛山绿洲”入股了被广东韶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广东绿洲纸模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自1995年国家宣战“白色污染”,以纸质用品取代发泡塑料餐具以来,先后有100多家企业投入人力和资金转向环保餐具的研究与开发。专业从事一次性纸浆模塑制品的生产、销售的佛山绿洲公司成立于1998年,第一期总投资达5000万元,年生产能力1.28亿只,现日产量为40万只。但几年来,发泡餐具仍然大行其道,在白色的“汪洋大海”中,环保餐具的第一批淘金者们不是仆然倒地就是只剩下苦苦挣扎的份儿。比较而言,“佛山绿洲”还是其中支撑较久的。 在生产成本上,环保餐具竞争劣势相当明显。一吨塑料和一吨纸浆板材的价格分别是1.2万元和1.3万元,但制成产品后,价格却相差5倍左右。其原因在于材料的利用率上,后者的成本要高几倍。在生产工艺上,前者技术已经成熟,后者则要经过打浆、成型、消毒和包装等6道程序,成本便居高不下。 “环保餐具产业是一项微利产业,规模经济将是我们采用的杀手锏。”广东“绿洲”将在原“佛山绿洲”的基础上新建生产线,第一步目标是形成每年3亿标件的生产能力,年销售收入7300万元。我国市场的一次性餐具需求量在每年100亿只以上。韶能集团的另一负责人透露了他的隐忧,“发泡餐具一日不从生产源头上禁止,环保替代品的生产发展就一日不成规模。” 发泡餐具公司不理解 “我的产品不降解,它也不降解,为什么它能用,我的就不能用?”深圳德丰盛有限公司日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200万只,投资总额是3500万元,去年销售额是4400万元。可是,慑于禁白令的威力,与德丰盛合作了5年的零售商“沃尔玛”日前转用了其他产品,仅此一项“德丰盛”每月将损失几十万元。其总经理姚佩佩女士注意到,替代他们的产品是CT产品(聚炳烯与滑石粉的复合环保产品)。目前CT产品还没有列入我国一次性可降解餐盒餐具能用技术条件的检验目录中。德丰盛和另外13家发泡餐具生产企业甚至联名斥责,数次发布大幅广告表达对禁白令的不解。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年11月发布了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通用技术条件的国家标准,目前已有不少企业的产品已达标,可是,市场上尚未找到不含化工材料而性能、卫生指标又较高的环保餐具;不少产品不过是往聚丙乙烯里混合了改性淀粉等,不可能完全降解。 此外替代品普遍成本过高,生产数量有限,能否满足市场需求、市场是否接受都是未知数。“真正的环保是要鼓励少用、重复使用,而不是替代使用。”姚女士举上海为例,上海的管理原则是:“源头控制、回收利用、逐步禁止、鼓励替代”。工厂每月按照生产量或者销售量交纳回收处置费购买“回收标识”,这个标识贴在发泡餐具上犹如有了“准生证”。政府则将收费用于回收、运输、清洗、再利用等善后工作上。目前深圳市面上一次性发泡胶餐具销售量每天有336万只,以此计算,深圳每天大约需要10万元回收费用,姚女士认为这个数目用于回收应该够了,企业也愿意承担这项费用,但是却不得其门。 离不开政策和消费者 后来,在京城发生的一场激烈争论却将姚女士们的“反弹”升级。一个发泡餐具污染治理研讨会在京召开。但会议似乎一开始就走了调,整个会议的主题变成了“发泡餐具究竟有无毒性”的辩论,部分塑料专家和北京市消协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

2019年电大政府经济学考试必考重点【最新已整理】

一、名词解释 1、政府支出相对量:是指政府支出数量与国民经济其他经济指标的关系。 2、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以购买者的身份在市场上采购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政府购买性支出,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即实行等价交换。对市场运行而言,购买性支出,对消费和生产具有直接影响,可广泛用于调节各项经济活动。一定时期内政府购买性支出的规模与结构,对市场物价、有关产业发展有重要调控作用。 3、转移性支出:是指预算资金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转移性支出,由于是价值单方面无偿转移支出,就不可能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而是为了实现政府特定的经济社会政策目标。 4、公共投资:是指政府将一部分公 共资金用于购置公共部门的资产,以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形成的支出,它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基本手段,也 是政府提供公共劳务的前提与基础。 5、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了加强宏观调控,以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为目的,运用信用手段,直接或间接有偿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的政府金融活动。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策性投融资,它既不同于无偿拨款,也不同于一般商业贷款。 6、社会保障制度:是以社会的共同力量对社会成员因各种个人难以抗拒的客观原因导致难以维持必要生活水平时提供物质保证的制度,是具有经济福利性质的社会稳定制度。 7、社会保险:是指以劳动者为保障对象,在劳动者年老、疾病、伤残、生育、失业等原因暂时或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从而部分或全部地失去正常收入时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劳动者及家属基本生活的通 过国家立法建立的保障制度。 8、现收现付式:这是一种以近期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当年或近期所有参保单位,按照统一的比例提取社会保险基金,在收支过程中实现基本平衡。 9、财政贴息:是指为了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政府财政对使用某些规定用途银行贷款的企业,就其支付的贷款利息提供的一种补贴。其实质是政府财政代替企业向银行支付全部或部分利息,是政府财政支持有关企业或项目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 10、税收支出:是指以特殊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与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政府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11、政府收入:亦即财政收入或公共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从动态的角度看,政府收入是政府筹集财政资金的过程;从静态的角度看,政府收入是用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社会产品价值。 12、税收:政府凭借公共权力取得收入,首先表现为政府拥有课税权。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按照预先确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向社会成员收取实物或货币,以取得财政收入的工具。税收是政府凭借政治权利强制征收的, 体现凭借国家政治权利对 国民收入的特殊分配。 13、政府收入效应:是指经济主体因 为政府组织收入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 行为方面做出的反映,或者说是指因国 家征税而对消费者的选择以致生产者的 决策所产生的影响。这种政府收入的效 应,就是我们所讲的政府收入的调节作 用。由于政府的收入对经济会产生这样 的效应,因此,政 府完全可以利用收入这一手段,来实现 自己宏观调控经济的目标。政府的收入 对纳税人经济的影响行为会产生两个方 面的效应,即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14、政府收入的替代效应:是指当政 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 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 相对价格,使经济主体减少对征税或重 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对无税或轻税 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 代征税或重税商品。 15、税收制度:是国家各种税收法律 法规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它是国家 向纳税单位和个人征税的法律依据和工 作规程。主要包括税收法律、条例、实 施细则、征收管理办法等。 16、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 中,纳税人通过各种途径将其所交纳的 税款全部或部分地转移给他人负担的经 济过程和经济现象。 17、税收归宿:也称为税负归宿,它是 指处于转嫁中的税负的最终落脚点。 18、税收三性:同国家取得公共收入 的其它方式相比,税收具有其鲜明的形 式特征,即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 性,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税收三性”。 这三个形式特征是税收本身所固有的, 是一切社会形态下税收的共性。 19、课税对象:是指对什么征税,是税 收征收的目的物,它反映这个税种征税 的基本范围和界限。凡是列入征税对象 的,均属于该税的征收范围。国家通过 法律确定的征税对象,是不同税种相互 区别的主要标志,是税收制度的基本因 素之一。 20、纳税人:即纳税义务人,是指税法 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纳税人是纳税的主体。 21、计税依据:是指课税对象的计量 单位和征收标准。 22、免征额: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 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它是按照一定标准 从全部课税对象中预先确定减除的部分。 23、流转税:是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 品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各种税收制度的 总称。与其它类型税收制度相比,流转 税具有明显的特点和功能。 24. 财产税:是对纳税人所拥有的财产课 征的税种。财产主要包括不动产和动产。 财产税具有税源稳定、税负难以转嫁的 特征。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财 产税具有其重要功能。 25. 行为税:是以特定行为做为课税对象 的税种。行为税具有课税对象单 一、税源分散、税种灵活的特点。政府 开征特定行为税的功能,主要是对纳税 人的特定行为进行调节,达到国家一定 的政治、经济、社会目的,一般带有“寓 禁于征”的性质。其主要目的往往不是 为了增加财政收入。 26. 耕地占用税:是对占用耕地建房或从 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按其 占用耕地面积一次性定额征收的一种税。 耕地占用税的征税对象,是建房或从事 其他非农业建设占用的耕地。耕地占用 税的纳税人,是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 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耕地占 用税实行地区差别幅度定额税率。 27. 土地增值税:是对转让国有土地 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 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转让房地 产所取得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 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有 偿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 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土 地增值税实行四级超率累进税率。 28. 房产税:是以房产为征税对象,依据 房产价格或房产租金收入向房产所有人 或经营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房产税的 纳税人是房屋产权所有人。房产税采用 比例税率。房产税计税依据有两种。与 之相适应的应纳税额的计算也分两种: 即从价计征和从租计征。 29. 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 书立、使用、领受应税凭证的单位和个 人征收的一种税。印花税的征税对象是 税法列举的各种应税凭证。印花税的纳 税人是指在我国境内书 立、使用、领受上述应税凭证并应依法 履行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印花税的 税率根据应税凭证的性质,分别规定了 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两种形式。 30. 车船税:是对在我国境内车船管理部 门登记的车辆、船舶依法从量定额征收 的一种税。车船税的征税对象或征税范 围是依法在公安、交通、农业、渔业、 军事等具有车船管理职能的部门登记的 车船。车船税的纳税人是对车船拥有所 有权或管理权的单位和个人。车船税对 应税车船实行有幅度的定额税率。 二、单项选择题 1、政府支出规模一般呈现(增长)趋势 2、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瓦格纳对政府支 出增长规律解释的是(政府为应对急剧 增加的支出,将被迫提高税率或增设新 税种) 3、下列支出项目中适用公共定价法的 是(公路) 4、在使用“成本一效益”分析法评价 政府支出项目时。所使用的贴现率一般 是(小于一般贴现率) 5、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根本性的区别 不包括(投资的监管方式不同) 6、政府在公共投资中的作用不包括 (调节社会分配状况) 7、政府的公共事业支出与公共投资支 出相同点在于(都属于购买性支出) 8、政府应承担的科技支出范围应限制 在(政府财政负责基础性理论研究) 9、政府对社会医疗支出的责任是(部 分参与医疗支出的提供) 10、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社会保障制度特 征的是(社会保障是一种精神保障)

2017年6月中央电大行政管理本科《政府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试卷号:1189 2017年6月中央电大行政管理本科《政府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资料整理于2017年9月5日; 2017年春期考试时间:2017年6月25日14:00至15:30;该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形考手段纸质(30%)、终考手段为纸质(30%)。 一、单项选择题 1.政府经济的依据是(B)。 A.私人财产所有权 B.社会公共权力 C.道德劝说 D.法律制度 2.(C)是指在市场上存在几个生产厂家,这些企业可以控制某一领域的商品和劳务供给价格,但它们之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 A.垄断竞争 B.自由竞争 C.寡头垄断 D.完全垄断 3.按照公共物品的(A)分类,公共物品可分为地方性公共物品、全国性公共物品以及全球性公共物品。 A.收益范围 B.性质 C.来源 D.作用 4.公共选择理论是由著名经济学家(A)提出,经过众多学者发展而形成的。 A.詹姆斯?布坎南 B.亚当?斯密 C.科斯 D.屁古 5.按照(A)分类,政府支出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A.经济性质 B.政府职能 C.预算管理体制 D.预算编制方法 6.(B)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法规规定,为支持特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 A.罚没收入 B.政府性基金 C.债务收入 D.国有资产收入 7.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中的工资薪金所得采用(D)。 A.单一比例税率 B.差别比例税率 C.全额累进税率 D.超额累进税率 8.彩票发行的审批权集中在(C)。 A.国家体育总局 B.民政部 C.国务院 D.财政部 9.根据(A)的不同,债务可以划分为公债与私债。 A.债务人 B.债权人 C.资金来源 D.债务币种 10.按照(B)分类,政府预算可以分为单式预算与复式预算。 A.预算组织形式 B.预算编制方法 C.预算编制的政策重点 D.预算收支平衡的状况 二、不定项选择题 11.政府经济活动的目的,是满足(C)需要。 A.部分企业 B.单独个人 C.社会公共 D.政府部门 12.下列项目中属于政府失灵表现的是(ABCD)。 A.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 B.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 C. 政府机构控制能力的有限性 D.政府在决策过程中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 13.下列项目中属于全国性公共物品的是(B)。 A.城市供电 B.国防 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