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纳米流体导热系数测量

纳米流体导热系数测量

纳米流体导热系数测量

导热系数测试案例

纳米流体导热系数的测量

纳米流体作为热能交换系统中的高效介质受到广泛关注,成为传热和材料研究领域内的热点方向之一。

研究表明,在液体中添加纳米颗粒,可以显著增加液体的导热系数。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与纳米粒子的属性、基液的性质、纳米颗粒的粒径、纳米粒子的体积比、分散性以及温度等多种因素有关。

利用TC3000L,测量获得了基于油基基液的石墨纳米粒子的纳米流体,在不同质量分数、不同超声震荡时间下的导热系数。

实验条件

纳米粒子:石墨纳米粒子;

基液:prieCo;

质量分数:0.1%~1%;

实验温度:室温;

测试结果

实验结论

从结果可以看到,一定质量分数内,适当延长超声震荡时间,有利于纳米粒子的分散;随着石墨纳米粒子质量分数的提高,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有所增加,1% 石墨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比纯基液的导热系数提高了5.6 %以上;

导热系数的测量实验精选报告.doc

导热系数的测量 【实验目的】 用稳态法测定出不良导热体的导热系数,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实验仪器】 导热系数测定仪、铜- 康导热电偶、游标卡尺、数字毫伏表、台秤 ( 公用 ) 、杜瓦瓶、秒表、待测样品(橡胶盘、铝芯)、冰块 【实验原理】 根据傅里叶导热方程式,在物体内部,取两个垂直于热传导方向、彼此间相距为h、温度分别为T1、 T2的平行平面(设T1>T2),若平面面积均为 S,在t 时间内通过面积S 的热量Q 免租下述表达式: Q S (T 1 T 2 ) (3-26-1 ) t h 式中,Q 为热流量; 即为该物质的导热系数,在数值上等于相距单位长度的两平面t 的温度相差 1 个单位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其单位是W (m K ) 。 在支架上先放上圆铜盘P,在 P 的上面放上待测样品B,再把带发热器的圆铜盘 A 放在B 上,发热器通电后,热量从 A 盘传到 B 盘,再传到 P 盘,由于 A,P 都是良导体,其温度即可以代表 B 盘上、下表面的温度 T1、T2,T1、 T2分别插入 A、P盘边缘小孔的热电偶 E 来测量。热电偶的冷端则浸在杜瓦瓶中的冰水混合物中,通过“传感器切换”开关G, 切换 A、P 盘中的热电偶与数字电压表的连接回路。由式(3-26-1 )可以知道,单位时间内通过待测样品 B 任一圆截面的热流量为 Q (T1 T2 ) R B2 (3-26-2) t h B B B 1 2 的值不变,式中, R 为样品的半径, h 为样品的厚度。当热传导达到稳定状态时, T 和 T 遇事通过 B 盘上表面的热流量与由铜盘 P 向周围环境散热的速率相等,因此,可通过铜 2 的散热速率来求出热流量Q 。实验中,在读得稳定时 1 2 盘 P 在稳定温度 T t T 和 T 后,即可将 B 盘移去,而使 A 盘的底面与铜盘 P 直接接触。当铜盘 P 的温度上升到高于稳定时的 T2值若干摄氏度后,在将 A 移开,让 P 自然冷却。观察其温度T 随时间 t 变化情况, 然后由此求出铜盘在T2的冷却速率T T , 而 mc , 就是铜盘 P 在温度为 T2时的散t T T2 t T T2 热速率。但要注意,这样求出的T 是铜盘 P 在完全表面暴露于空气中的冷却速率,t T T2 其散热表面积为 2 R B2 2 R P h P。然而,在观察测量样品的稳态传热时,P盘的上表面是被样品覆盖着的,并未向外界散热,所以当样品盘 B 达到稳定状态时,散热面积仅为:

固体导热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学生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固体导热系数的测定 学院专业班级报告人学号 同组人学号 理论课任课教师 实验课指导教师 实验日期 报告日期 实验成绩 批改日期

实验仪器 1.数字毫伏表 一般量程为20mV。3位半的LED显示,分辨率为10uV左右,具有极性自动转换功能。 2.导热系数测量仪 一种测量导热系数的仪器,可用稳态发测量不良导体,金属气体的导热系数, 散热盘参数

可以认为:通过待测样品B 的导热速率与散热盘的周围环境散热的速率相等,则可以通过铜盘C 在稳定温度2T 附近的散热速率 2 T t t Q =δδ,求出样品的导热速率 dt dQ 。 在稳定传热时,C 散热盘的外表面积πR c 2 +2πR c h c ,移去A 盘后,C 盘的散热 外表面积C C C h R R ππ222 + 因为物体的散热速率与散热面积成正比, 所以 t Q h R h R t h R R h R R dt dQ C C c C c C C c c C ???++=???++?=)(22)(2)2(θππ, 由比热容定义dt dT C m dt dT mc t Q U U C C ?=??=??, 所以, dt dT h R h R m dt dQ C C c C C u ?++??=)(22, 所以,dt dT T T h R R h R h C m C C B C C B C C u U ?-++=))(()2(212 πλ 冰水混合物 电源 输入 调零 数字电压表 FD-TX-FPZ-II 导热系数电压表 T 2 T 1 220V 110V 导热系数测定仪 测1 测1 测2 测2 表 风扇 A B C 图4-9-1 稳态法测定导热系数实验装置图

导热系数测量

导热系数测量 在某些应用场合,了解陶瓷材料的导热系数,是测量其热物理性质的关键。陶瓷耐火材料常被用作炉子的衬套,因为它们既能耐高温,又具有良好的绝热特性,可以减少生产中的能量损耗。航天飞机常使用陶瓷瓦作挡热板。陶瓷瓦能承受航天飞机回到地球大气层时产生的高温,有效防止航天器内部关键部件的损坏。在现代化的燃气涡轮电站,涡轮的叶片上的陶瓷涂层(如稳定氧化锆)能保护金属基材不受腐蚀,降低基材上的热应力。作为有效的散热器能保护集成电路板与其它电子设备不受高温损坏,陶瓷已经成为微电子工业领域关键材料。若要在和热相关的领域使用陶瓷材料,则要求精确测量它们的热物理性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发展了大量的新的测试方法与系统,然而对于一定的应用场合来说并非所有方法都能适用。要得到精确的测量值,必须基于材料的导热系数范围与样品特征,选择正确的测试方法。 基本理论与定义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是:对流,辐射与传导。对流是流体与气体的主要传热方式,对固态与多孔材料传热不起重要作用。 对于半透明与透明陶瓷材料,尤其在高温情况下,必须考虑辐射传热。除了材料的光学性质外,边界状况亦能影响传热。关于辐射传热方式的详细介绍见文献一(1)。 对于陶瓷材料而言传导是最重要的传热方式。热量的传导基于材料的导热性能——其传导热量的能力(2)。厚度为x 的无限延伸平板热传导可用Fourier 方程进行描述(一维热传递): Q = -λ·△T/△x Q 代表单位表面积在厚度(△x)上由温度梯度(△T)产生的热流量。两个因子都与导热系数(λ)相关联。在温度梯度与几何形状固定(稳态)的情况下,导热系数代表了需要多少能量才能维持该温度梯度。 在对建筑材料(如砖)与绝热材料进行表征时,经常用到k 因子。k 因子与材料的导热系数和厚度有关。 k –value = λ/ d 这一因子并不能用来鉴别材料,而是决定最终产品厚度的决定因素。 现代电子元件与陶瓷散热器上通常发生的是动态(瞬时)过程。需要更复杂的数学模型描述这些动态热传递现象,在此不做讨论。

(精品)热阻及热导率的测量方法

热阻及热导率测试方法 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导热材料热阻和热导率的测试方法。本方法适用于金属基覆铜板热 阻和导热绝缘材料热阻和热导率的测试。 术语和符号 术语 热触热阻 contact resistance 是测试中冷热两平面与试样表面相接触的界面产生热流量所需的温差。接触热阻 的符号为R I 面积热流量areic heat flow rate 指热流量除以面积。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方法。 λ:热导率,W/(m﹒K); A:试样的面积,m 2 ; H:试样的厚度,m; Q:热流量,W 或者 J/s; q:单位面积热流量,W/ m 2 ; R:热阻,(K﹒m 2 )/W。 原理 本方法是基于测试两平行等温界面中间厚度均匀试样的理想热传导。 试样两接触界面间的温 度差施加不同温度,使得试样上下两面形成温度梯度,促使热流量全部垂直穿过试样测试表 面而没有侧面的热扩散。 使用两个标准测量块时本方法所需的测试: T1=高温测量块的高温,K; T2=高温测量块的低温,K; T3=低温测量块的高温,K; T4=低温测量块的低温,K; A=测试试样的面积,m 2 ; H=试样的厚度,m。 基于理想测试模型需计算以下参数: T H:高温等温面的温度,K; T C:低温等温面的温度,K; Q:两个等温面间的热流量 热阻:两等温界面间的温差除以通过它们的热流量,单位为(K﹒m 2 )/W; 热导率:从试样热阻与厚度的关系图中计算得到,单位为W/(m.K)。

接触热阻存在于试样表面与测试面之间。 接触热阻随着试样表面特性和测试表面施加给试样 的压力的不同而显著变化。因此,对于固体材料在测量时需保持一定的压力,并宜对压力进 行测量和记录。热阻的计算包含了试样的热阻和接触热阻两部分。 试样的热导率可以通过扣除接触热阻精确计算得到。 即测试不同厚度试样的热阻,用热阻相 对于厚度作图,所得直线段斜率的倒数为该试样的热导率,在厚度为零的截取值为两个接触 界面的接触热阻。如果接触热阻相对于试样的热阻非常小时(通常小于1%),试样的热导率 可以通过试样的热阻和厚度计算得出。 通过采用导热油脂或者导热膏涂抹在坚硬的测试材料表面来减小接触热阻。 仪器 符合本测试方法的一般特点要求的仪器见图A.1和图A.2。 该套仪器增加测厚度及压力监测等 功能,加强了测试条件的要求来满足测试精度需要。 仪器测试表面粗糙度不大于0.5μm;测试表面平行度不大于5μm。 精度为1μm归零厚度测试仪(测微计、LVDT、激光探测器等)。 压力监测系统。 图A.1 使用卡路里测量块测试架 图A.2 加热器保护的测量架 热源可采用电加热器或是温控流体循环器。主热源部分必需采用有保护罩进行保护, 保护罩 与热源绝缘,与加热器保持±0.2K的温差。避免热流量通过试样时产生热量损失。无论使用 哪一种热源,通过试样的热流量可以用测量块测得。 热流量测量块由测量的温度范围内已知其热导率的高热导率材料组成。为准确测量热流量, 必须考虑热传导的温度灵敏度。推荐测量块材料的热导率大于50 W/(m.K)。 通过推算测量块温度与测试表面的线性关系(Fourier传热方程),确定测量块的热端和冷端 的表面温度。 冷却单元通常是用温度可控的循环流体冷却的金属块,其温度稳定度为±0.2 K。 试样的接触压力通过测试夹具垂直施加在试样的表面上,并保持表面的平行性和对位。

导热系数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用稳态法测定金属、空气、橡皮的导热系数。 二、【实验仪器】 导热系数测定仪、铜-康导热电偶、游标卡尺、数字毫伏表、台秤(公用)、杜瓦瓶、秒表、待测样品(橡胶盘、铝芯)、冰块 三、【实验原理】 1、良导体(金属、空气)导热系数的测定 根据傅里叶导热方程式,在物体内部,取两个垂直于热传导方向、彼此间相距为h 、温度分别为θ1、θ2的平行平面(设θ1>θ2),若平面面积均为S ,在t ?时间内通过面积S 的热量Q ?免租下述表达式: h S t Q ) (21θθλ-=?? (3-26-1) 式中, t Q ??为热流量;λ即为该物质的导热系数,λ在数值上等于相距单位长度的两平面的温度相差1个单位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其单位是)(K m W ?。 在支架上先放上圆铜盘P ,在P 的上面放上待测样品B ,再把带发热器的圆铜盘A 放在B 上,发热器通电后,热量从A 盘传到B 盘,再传到P 盘,由于A,P 都是良导体,其温度即可以代表B 盘上、下表面的温度θ1、θ2,θ1、θ2分别插入A 、P 盘边缘小孔的热电偶E 来测量。热电偶的冷端则浸在杜瓦瓶中的冰水混合物中,通过“传感器切换”开关G ,切换A 、P 盘中的热电偶与数字电压表的连接回路。由式(3-26-1)可以知道,单位时间内通过待测样品B 任一圆截面的热流量为 冰水混合物 电源 输入 调零 数字电压表 FD-TX-FPZ-II 导热系数电压表 T 2 T 1 220V 110V 导热系数测定仪 测1 测1 测2 测2 表 风扇 A B C 图4-9-1 稳态法测定导热系数实验装置

2 21)(B B R h t Q πθθλ-=?? (3-26-2) 式中,R B 为样品的半径,h B 为样品的厚度。当热传导达到稳定状态时,θ1和θ2的值不变, 遇事通过B 盘上表面的热流量与由铜盘P 向周围环境散热的速率相等,因此,可通过铜盘P 在稳定温度T 2的散热速率来求出热流量 t Q ??。实验中,在读得稳定时θ1和θ2后,即可将B 盘移去,而使A 盘的底面与铜盘P 直接接触。当铜盘P 的温度上升到高于稳定时的θ2值若干摄氏度后,在将A 移开,让P 自然冷却。观察其温度θ随时间t 变化情况,然后由此求出铜盘在θ2的冷却速率 2 θθθ=??t ,而2 θθθ=??t mc ,就是铜盘P 在温度为θ2时的散热速率。 2、不良导体(橡皮)的测定 导热系数是表征物质热传导性质的物理量。材料结构的变化与所含杂质的不同对材料导热系数数值都有明显的影响,因此材料的导热系数常常需要由实验去具体测定。 测量导热系数在这里我们用的是稳态法,在稳态法中,先利用热源对样品加热,样品内部的温差使热量从高温向低温处传导,样品内部各点的温度将随加热快慢和传热快慢的影响而变动;适当控制实验条件和实验参数可使加热和传热的过程达到平衡状态,则待测样品内部可能形成稳定的温度分布,根据这一温度分布就可以计算出导热系数。而在动态法中,最终在样品内部所形成的温度分布是随时间变化的,如呈周期性的变化,变化的周期和幅度亦受实验条件和加热快慢的影响,与导热系数的大小有关。 本实验应用稳态法测量不良导体(橡皮样品)的导热系数,学习用物体散热速率求传导速率的实验方法。 1898年C .H .Le e s .首先使用平板法测量不良导体的导热系数,这是一种稳态法,实验中,样品制成平板状,其上端面与一个稳定的均匀发热体充分接触,下端面与一均匀散热体相接触。由于平板样品的侧面积比平板平面小很多,可以认为热量只沿着上下方向垂直传递,横向由侧面散去的热量可以忽略不计,即可以认为,样品内只有在垂直样品平面的方向上有温度梯度,在同一平面内,各处的温度相同。 设稳态时,样品的上下平面温度分别为 12θθ,根据傅立叶传导方程,在t ?时间内通过 样品的热量Q ?满足下式:S h t Q B 21θθλ-=?? (1) 式中λ为样品的导热系数,B h 为样品的厚度,S 为样品的平面面积,实验中样品为圆盘状。设圆盘样品的直径为B d ,则半径为B R ,则由(1)式得: 2 21B B R h t Q πθθλ-=?? (2)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固定于底座的三个支架上,支撑着一个铜散热盘P ,散热盘P 可以借助底座内的风扇,达到稳定有效的散热。散热盘上安放面积相同的圆盘样品B ,样品B 上放置一个圆盘状加热盘C ,其面积也与样品B 的面积相同,加热盘C 是由单片机控制的自适应电加热,可以设定加热盘的温度。

导热系数的测量实验报告

导热系数的测量 导热系数(又称导热率)是反映材料热性能的重要物理量,导热系数大、导热性能好的材料称为良导体,导热系数小、导热性能差的材料称为不良导体。一般来说,金属的导热系数比非金属的要大,固体的导热系数比液体的要大,气体的导热系数最小。因为材料的导热系数不仅随温度、压力变化,而且材料的杂质含量、结构变化都会明显影响导热系数的数值,所以在科学实验和工程设计中,所用材料的导热系数都需要用实验的方法精确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用稳态平板法测量材料的导热系数。 2.利用稳态法测定铝合金棒的导热系数,分析用稳态法测定不良导体导热系数存在的缺点。 二.实验原理 热传导是热量传递过程中的一种方式,导热系数是描述物体导热性能的物理量。 h T T S t Q ) (21-??=??λ 单位时间通过某一截面积的热量dQ/dt 是一个无法直接测定的量,我们设法将这个量转化为较容易测量的量。为了维持一个恒定的温度梯度分布,必须不断地给高温侧铜板加热,热量通过样品传到低温侧铜板,低温侧铜板则要将热量不断地向周围环境散出。单位时间通过截面的热流量为: B B h T T R t Q )(212 -???=??πλ 当加热速率、传热速率与散热速率相等时,系统就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称之为稳态,此时低温侧铜板的散热速率就是样品的传热速率。 这样,只要测量低温侧铜板在稳态温度 T2 下散热的速率,也就间接测量出了样品的传热速率。但是,铜板的散热速率也不易测量,还需要进一步作参量转换,我们知道,铜板的散热速率与冷却速率(温度变化率)dQ/dt=-mcdT/dt 式中的 m 为铜板的质量, C 为铜板的比热容,负号表示热量向低温方向传递。 由于质量容易直接测量,C 为常量,这样对铜板的散热速率的测量又转化为对低温侧铜板冷却速率的测量。铜板的冷却速率可以这样测量:在达到稳态后,移去样品,用加热铜板直接对下铜板加热,使其温度高于稳态温度 T2(大约高出 10℃左右),再让其在环境中自然冷却,直到温度低于 T2,测出 温度在大于T2到小于T2区间中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描绘出 T —t 曲线(见图 2),曲线在T2处的斜率就是铜板在稳态温度时T2下的冷却速率。 应该注意的是,这样得出的 t T ??是铜板全部表面暴露于空气中的冷却速率, 其散热面积为 2πRp2+2πRphp (其中 Rp 和 hp 分别是下铜板的半径和厚度),然而, 设样品截面半径为R ,在实验中稳态传热时,铜板的上表面(面积为 πRp2)是被 样品全部(R=Rp )或部分(R

固体导热系数测量

固体导热系数测量 1、服务范围 温度范围:-30℃~200℃ 各类形态的材料、样品。 2、测量方法及标准 3、样品形态 适用的样品状态可以是片状、块状、粉末颗粒、胶体及膏状物等:?块状:陶瓷,橡胶,塑料,木材,岩石,不锈钢,电子器件,建筑材料等; ?片状:各种薄片、薄膜等;

?粉末:秸秆,土壤,谷物,药品粉末; ?膏体:导热胶,导热脂,粘结剂,化妆品,凝胶,果冻等。 4、样品种类 可测量的固体种类包括但不限于: 天然材料:土壤(干燥、含湿)、岩石、岩沙、木材、生物质等; 无机材料:金属及合金材料、耐火材料、陶瓷、玻璃、水泥、碳化硅板等; 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胶、纤维、织物、胶黏剂、树脂等; 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非金属基复合材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等; 功能材料:建筑材料、保温隔热材料、导热材料等; 纳米材料:如纳米管、纳米颗粒等; 其它材料:LED、气凝胶、食品等。 5、典型测试 导热硅胶 导热硅胶,又称导热胶、导热硅橡胶等,是以有机硅胶为主体,添加填充料、导热材料等高分子材料混炼而成的硅胶,具有较好的导热、电绝缘性能。作为绝缘和减震性能优越的硅橡胶基体而言,其热导率仅为0.2W/(m·K)左右,但通过在基体中加入高性能导热填料,包括金属类填料(如Al、Cu、MgO、AIN、BN)和非金属类材料(如SiC、石墨、炭黑等)后,其导热性能却可以得到几倍乃至几十倍的提高。导热硅胶材料的导热性能,由硅橡胶基体、填料性能、填料比例、填料分布情况、加工工艺等综合决定。 利用TC3000热线法导热系数仪,测试了几种不同添加剂成分的导热硅胶片的导热系数,可以看出,不同组分的导热硅胶,其导热性能具有明显的差异。同时,TC3000表现出了在测量不规则样品时具有的优势,无需对样品进行特殊处理,即可快速获得导热系数。 导热硅胶的导热系数实验数据

常见材料导热系数 版

导热率K是材料本身的固有性能参数,用于描述材料的导热能力,又称为热导率,单位为W/mK。这个特性跟材料本身的大小、形状、厚度都是没有关系的,只是跟材料本身的成分有关系。不同成分的导热率差异较大,导致由不同成分构成的物料的导热率差异较大。单粒物料的导热性能好于堆积物料。 稳态导热:导入物体的热流量等于导出物体的热流量,物体内部各点温度不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过程。 非稳态导热:导入和导出物体的热流量不相等,物体内任意一点的温度和热含量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过程,也称为瞬态导热过程。 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C),在1秒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用λ表示,单位为瓦/米·度导热系数与材料的组成结构、密度、含水率、温度等因素有关。非晶体结构、密度较低的材料,导热系数较小。材料的含水率、温度较低时,导热系数较小。 通常把导热系数较低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凡平均温度不高于350℃时导热系数不大于0.12W/(m·K)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而把导热系数在0.05瓦/米摄氏度以下的材料称为高效保温材料。 导热系数高的物质有优良的导热性能。在热流密度和厚度相同时,物质高温侧壁面与低温侧壁面间的温度差,随导热系数增大而减小。锅炉炉管在未结水垢时,由于钢的导热系数高,钢管的内外壁温差不大。而钢管内壁温度又与管中水温接近,因此,管壁温度(内外壁温度平均值)不会很高。但当炉管内壁结水垢时,由于水垢的导热系数很小,水垢内外侧温差随水垢厚度增大而迅速增大,从而把管

壁金属温度迅速抬高。当水垢厚度达到相当大(一般为1~3毫米)后,会使炉管管壁温度超过允许值,造成炉管过热损坏。对锅炉炉墙及管道的保温材料来讲,则要求导热系数越低越好。一般常把导热系数小于0。8x10的3次方瓦/(米时·摄氏度)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例如石棉、珍珠岩等 填缝导热材料有:导热硅脂、导热云母片、导热陶瓷片、导热矽胶片、导热双面胶等。主要作用是填充发热功率器件与散热片之间的缝隙,通常看似很平的两个面,其实接触面积不到40%,又因为空气是不良导热体,导热系数仅有0.03w/m.k,填充缝隙就是用导热材料填充缝隙间的空气. 傅力叶方程式: Q=KA△T/d, R=A△T/Q???????Q: 热量,W K: 导热率,W/mk A:接触面积 d: 热量传递距离△T:温度差 R: 热阻值 将上面两个公式合并,可以得到 K=d/R。因为K值是不变的,可以看得出热阻R值,同材料厚度d是成正比的。也就说材料越厚,热阻越大。 但如果仔细看一些导热材料的资料,会发现很多导热材料的热阻值R,同厚度d并不是完全成正比关系。这是因为导热材料大都不是单一成分组成,相应会有非线性变化。厚度增加,热阻值一定会增大,但不一定是完全成正比的线性关系,可能是更陡的曲线关系。 实际这是不可能的条件。所以测试并计算出来的热阻值并不完全是材料本身的热阻值,应该是材料本身的热阻值+所谓接触面热阻值。因为接触面的平整度、光滑或者

导热系数的测定_评分标准(精)

“导热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预习报告(20分)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稳态法测量不良导体的导热系数的方法。 2.了解物体散热速率和传热速率的关系。 3.理解温差热电偶的特性。 二、实验仪器 发热盘,传热筒,杜瓦瓶,温差电偶,待测橡胶样品 ,数字电压表,停表。 三、实验原理 1 ?热传导定律:—— S ; 2 ?导热系数概念:等于相距单位长度的两平面的温度相差为一个单位时,在单位时间内通 过单位面积所传递的热量,单位是瓦?米-1?开-1( W- m1? K1),导热系数是反映材料的导 热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 3?稳态法(通过控制热源传热在样品内部形成稳定的温度分布,而进行的测量)测不良导体的导热系数的方法; 4散热板自由冷却与稳态时,由于散热面积不同因而要引入修正系数: 2 R c 2:';R c h e _ 1 D e 4h C 2二R C 2「R C h C2 D e 2h c

5 ?温差热电偶的工作原理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橡胶盘,黄铜盘直径,高度D B,h B,D c,h c,黄铜盘质量m,数据由实验室提供。 2、稳态法测传热板,散热板的温度哥0,20; 3、测量散热板(黄铜盘)的冷却速率22^,计算■ o 第二部分:数据采集与实验操作(40分) 有较好的动手能力,能够很好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数据采集记录完整准确,操作过程无误(35-40分); 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能够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般问题,数据采集记录完整,操作过程无大的违规(35-20); 动手能力较差,难以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般问题,数据采集与记录不完整、有偏差,有 违规操作(0-20分)o 操作要点: 1 导热系数测定仪的使用(数字电压表调零,热电偶接线,); 2.构建稳态环境,保持哥°在 3.50mV ±0.03mV范围内,测量匕0 ; 3.测量黄铜盘的冷却速率。保持稳态时散热板的环境: a .电风扇一直工作。 b. Io附近的冷却速率。

保温隔热绝热材料性能检测导热系数检测方法

保温隔热绝热材料性能检测导热系数检测方法 1.1 适用范围及引用标准 1.1.1 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保温、隔热、绝热材料导热系数的检测方法。本规程适用于保温、隔热、绝热材料干燥匀质试件导热2·K/W)的测定,且所系数(被测试件的热阻应大于0.1 m测定的结 果均为在给定平均温度和温差下试件的导热系数。 1.1.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程的条文。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4132 绝热材料名词术语 GB 10294-1988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 防护热板法 GB 10295-1988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 热流计法 GB 10296-1988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 圆管法 GB 10297-1988 非金属固体材料导热系数的测定方法 热线法 护热平板法塑料导热系数试验方法GB 3399-1982

1.2 仪器设备 1.2.1 量具 应符合GB6342规定。 1.2.2 导热系数仪 导热系数仪根据测试原理不同可分为分为防护热板式导热系数仪、热流计式导热系数仪等。防护热板式导热系数仪示意图见图1.1,热流计式导热系数仪示意图见图1.2。

置装件试a双 b 单试件装置 1.1 防护热板式导热系数仪示意图图 a 单热流计不对称布置

b 双热流计对称布置 式件c 双试装置热流计式导热系数仪示意图图1.2 检测程序1.3 导热系数检测程EPS)1.3.1 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序GB 10294-1988GB 或按测数热板EPS导系的定。GB 10294-1988规定进行;仲裁方法时执行10295-1988.1.3.1.1 状态调节 样品应去掉表皮并自生产之日起在自然条件下放置28d后进测试。样品按GB/T 2918-1998中23/50二级环境条件进行,在温度(23±2)℃,相对湿度45%~55%的条件下进行16 h状态调节。 1.3.1.2厚度测量

Al2O3-H2O纳米流体的热导率与粘度实验研究

第39卷第1期 2018年1月哈 尔 滨 工 程 大 学 学 报JournalofHarbinEngineeringUniversityVol.39№.1Jan.2018 Al 2O 3-H 2O 纳米流体的热导率与粘度实验研究 赵宁波1,郑洪涛1,李淑英1,杨磊2,杨家龙1 (1.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2.中国人民解放军96317部队,江西宜春336000)摘 要:为研究Al2O3纳米颗粒对H2O基液热导率与粘度的影响,本文基于“两步法”制备了相对稳定的Al2O3-H2O纳米流体,分别采用瞬态热线装置与流变仪实验研究了不同因素(超声处理时长、纳米颗粒体积分数与温度) 影响下的Al2O3-H2O纳米流体热导率与粘度变化规律,对比了不同纳米流体热导率与粘度理论模型的适用性。根 据静置稳定性分析发现,添加适当分散剂并进行超声处理是提高纳米颗粒均匀性与纳米流体稳定性的重要方法。 实验测量结果表明,随着超声处理时长的增加、纳米颗粒体积分数的提高以及温度的升高,纳米流体与基液之间的 相对热导率与相对粘度会有所提高;并且Vajjha模型与Corciones模型的理论预测结果和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关键词:纳米流体;热导率;粘度;纳米颗粒;氧化铝;超声处理;两步法DOI :10.11990/jheu.201609090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23.1390.u.20171026.1207.012.html 中图分类号:TK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043(2018)01-0060-07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viscosity of Al 2O 3-H 2O nanofluids ZHAONingbo1,ZHENGHongtao1,LIShuying1,YANGLei2,YANGJialong1(1.CollegeofPowerandEnergyEngineering,HarbinEngineeringUniversity,Harbin150001,China;2.No.96317UnitofPLA,Yi-chun336000,China) Abstract :TostudytheeffectsofAl2O3nanoparticlesonthethermalconductivityandviscosityofH2Obasefluid,relativelystableAl2O3-H2Onanofluidswerepreparedusingatwo-stepmethod.Experimentalmeasurementswereperformedusingatransienthot-wireapparatusandrheometertoinvestigatethechangelawofthermalconductivityandviscosityofAl2O3-H2Onanofluidsundertheeffectofdifferentfactors(ultrasonicprocessingtime,nanoparticlevolumefraction,andtemperature),respectively.Theapplicabilityofthetheoreticalmodelswithdifferentthermalconductivitiesandviscositiesofnanofluidswascompared.Staticstabilityanalysisrevealedthatproperlyaddingdispersantandimplementingultrasonicprocessingwasessentialtoimprovetheuniformityofnanoparticlesandthestabilityofnanofluids.TherelativethermalconductivityandrelativeviscositybetweenAl2O3-H2Onanofluidsandbasefluidsimprovedwiththeincreaseinultrasonicprocessingtime,nanoparticlevolumefraction,andtemperature.Inaddition,thetheoreticalpredictionresultsoftheVajjhamodelandCorcionesmodelagreedwellwiththeexperi-mentaldata.Keywords :nanofluid;thermalconductivity;viscosity;nanoparticle;Al2O3;ultrasonicprocess;two-stepmethod收稿日期:2016-09-29.网络出版日期:2017-10-2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09059);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 金项目(QC201704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资助项目(HEUCF160307). 作者简介:赵宁波(1987-),男,讲师,博士; 郑洪涛(1962-),男,教授,博士生导师.通信作者:赵宁波,E-mail:zhaoningbo314@hrbeu.edu.cn. 作为一种特殊的液-固两相混合物,纳米流体因 具有较高的热导率与换热性能而受到工程热物理领 域的广泛关注[1-2]。相对于毫米/微米颗粒而言,纳 米颗粒的小尺寸(≤100nm)特征十分明显,使得纳 米流体内部的两相作用与热质输运过程极其复杂,纳米流体的制备稳定性[3]与热物性[4]问题始终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研究人员围绕纳米流体的稳定性特征、热物性参数实验测量、影响因素规律分析以及预测建模等诸多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普遍认为纳米颗粒布朗运动与强表面活性特征是影响纳米流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并且发现纳米流体的密度与比热容可根据传统液-固两相混合介质的质量平衡和能量平衡理论精确计算得到[5]。对于纳米流体万方数据

试验9不良导体导热系数的测定

实验九不良导体导热系数的测量 导热系数(热导率)是反映材料热性能的物理量,导热是热交换三种(导热、对流和辐射)基本形式之一,是工程热物理、材料科学、固体物理及能源、环保等各个研究领域的课题之一,要认识导热的本质和特征,需了解粒子物理而目前对导热机理的理解大多数来自固体物理的实验。材料的导热机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微观结构,热量的传递依靠原子、分子围绕平衡位置的振动以及自由电子的迁移,在金属中电子流起支配作用,在绝缘体和大部分半导体中则以晶格振动起主导作用。 因此,材料的导热系数不仅与构成材料的物质种类密切相关,而且与它的微观结构、 温度、压力及杂质含量相联系。在科学实验和工程设计中所用材料的导热系数都需要用实验的方法测定。(粗略的估计,可从热学参数手册或教科书的数据和图表中查寻) 1882年法国科学家J?傅里叶奠定了热传导理论,目前各种测量导热系数的方法都是建立在傅里叶热传导定律基础之上,从测量方法来说,可分为两大类:稳态法和动态法,本实验采用的是稳态平板法测量材料的导热系数。 【实验目的】 1?了解热传导现象的物理过程 2 ?学习用稳态平板法测量材料的导热系数 3 ?学习用作图法求冷却速率 4 ?掌握一种用热电转换方式进行温度测量的方法 【实验仪器】 YBF-3导热系数测试仪、冰点补偿装置、测试样品(硬铝、硅橡胶、胶木板)、塞尺等 【实验原理】 为了测定材料的导热系数,首先从热导率的定义和它的物理意义入手。热传导 定律指出:如果热量是沿着z方向传导,那么在z轴上任一位置z o处取一个垂直截 面积ds,以dT表示在z处的温度梯度,以dQ表示在该处的传热速率(单位时间 dz dt 内通过截面积ds的热量),那么传导定律可表示成: .dT dQ=-:?()z0dsdt (9-1) dz 式中的负号表示热量从高温区向低温区传导(即热传导的方向与温度梯度的方向相反)。(9-1)式中比例系数'即为导热系数,可见热导率的物理意义:在温度梯度为

测定气体导热系数

测定气体导热系数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测定气体导热系数 【实验目的】 1.掌握低真空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学会正确使用数显式电子真空计。 2.掌握用热线法测定气体导热系数的基本原理和正确方法。 3.学习应用“线性回归”和“外推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 【实验原理】 1.“热线法”测量气体导热系数的原理 1) 稳定温度场的建立 由于T 1>T 2,容器中的待测气体必然形成一个沿径向分布的温度梯度,由于热传 导,钨丝温度下降,本实验用热线恒温自动控制系统来维持钨丝温度恒为T 1。这样,每秒钟由于气体热传导所耗散的热量就等于维持钨丝的温度恒为T 1时所消耗 的电功率,从而维持测量室中温度梯度稳定。故通过测量钨丝消耗的电功率来算出单位时间内热传导的热量。 2)由付里叶定律推导气体导热系数 K 即气体导热系数。其中l = 19.5 cm , r 1 = 0.0095 mm, r 2 = 7.5 mm . T 2近似等于室温,关键在于Q 与T 1怎么测定。 钨丝, T 2

2)Q与T1的测定 每秒钟通过气体圆柱面传输的热量Q等于钨丝所耗散的电功率,即 UI W Q= = 对于一定长度为l的钨丝而言,其电阻值与温度的关系为: 1 ) ( 273 R R R T α - + =。 R =37.2 Ω,是零度时的电阻值;R=U/I为实验测量。1 3 10 1.5- - ? =C α 2.二项修正 1)热辐射以及联接钨丝两端的电极棒的传热损失的修正。 2)测量在低气压(133.3帕~1333帕)条件下进行,低气压气体导热系数K 低 与压强P下导热系数之间的关系: 中的K 低 和K可以用Q 低 和Q来代替 3.作图法外推求Q 以1/P为横坐标,1/Q 低 为纵坐 标作图,所得到的实验曲线将近 似为一直线,此直线在纵坐标上 的截距即为1/Q 【实验内容】 外推法求Q

界面层强化纳米流体热导率特性分析

第36卷第4期 哈 尔 滨 工 程 大 学 学 报 Vol.36№.42015年4月 JournalofHarbinEngineeringUniversity Apr.2015 界面层强化纳米流体热导率特性分析 赵宁波1 ,闻雪友1,2 ,李淑英 1 (1.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2.哈尔滨船舶锅炉涡轮机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78)摘 要:受分子间作用力的影响,纳米颗粒表面附近的液体分子排列比较紧密,形成界面层。为了深入研究界面层对纳米流体热导率的影响,对比分析了考虑界面层效应的纳米流体热导率模型,讨论了界面层热导率、界面层厚度以及纳米颗粒尺寸对纳米流体热导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界面层能够提高纳米流体的热导率,并且界面层热导率与厚度是影响纳米流体热导率的重要因素,尤其当纳米颗粒体积分数较高,纳米颗粒尺寸较小时,2种因素的影响更加明显。此外,受界面层厚度的影响,界面层热导率对纳米流体热导率的影响程度随着界面层厚度的增加而升高。关键词:纳米流体;界面层;热导率;纳米颗粒;传热doi:10.3969/j.issn.1006-7043.201308059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23.1390.U.20150331.1521.006.html中图分类号:TK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043(2015)04-0494-06 Characteristicanalysisofthethermal conductivityofenhancednanofluidsattheinterface ZHAONingbo1 ,WENXueyou1,2 ,LIShuying 1 (1.CollegeofPowerandEnergyEngineering,HarbinEngineeringUniversity,Harbin150001,China;2.HarbinMarineBoilerandTurbineResearchInstitute,Harbin150078,China) Abstract:Duetotheeffectsbetweenmolecularinteractions,theliquidmoleculesclosetoananoparticlesurfacecanarrangecloselytogether.Thiscompactstructureofliquidmoleculesattheinterfaceisoftencalledinterfacialnano-layer.Inordertofurtherstudytheeffectsoftheinterfacialnanolayeronthethermalconductivityofnanofluids,dif-ferentthermalconductivitymodelsconsideringinterfacialnanolayerfornanofluidsareanalyzedcontrastivelyinthispaper.Severalparameterssuchasthermalconductivityofinterfacialnanolayer,interfacialnanolayerthicknessandnanoparticlesizearediscussed.Theresultsshowedthattheinterfacialnanolayercanimprovethethermalconductiv-ityofnanofluids.Basedontheinvestigation,itisalsofoundthatthethermalconductivityandthicknessoftheinter-facialnanolayerareimportantfactorsaffectingthermalconductivityofnanofluidsandtheeffectsareverysignificantwhenthenanoparticlevolumefractionislargerandnanoparticlesizeissmaller.Affectedbyinterfacialnanolayerthickness,theeffectsoftheinterfacialnanolayerthermalconductivityonthethermalconductivityofnanofluidscanbemoreobviouswiththeincreaseofinterfacialnanolayerthickness. Keywords:nanofluids;interfacialnanolayer;thermalconductivity;nanoparticle;heattransfer 收稿日期:2013-08-28.网络出版时间:2015-03-31.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HEUCFZ1005). 作者简介:赵宁波(1987-),男,博士研究生; 闻雪友(1940-),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通信作者:赵宁波,E-mail:zhaoningbo314@hrbeu.edu.cn. 作为一种新型的换热工质,纳米流体是指在水(H2O)与乙二醇(ethyleneglycol,EG)等传统换热工质(基液)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纳米颗粒(例如铜Cu、氧化铜CuO、氧化铝Al2O3等)所形成的固-液两相悬浮液。 相比基液而言,纳米流体具有更高的热导率[1-3] 与换热 性能[4-5] ,已成为近年来热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由于纳米颗粒的小尺寸特征,纳米流体的导热机理相对比较复杂,目前难以直接采用传统的固-液两相 悬浮液热导率理论进行合理描述[6-7] 。受分子间作用力的影响,纳米颗粒表面吸附基液分子所形成的界面 层是影响纳米流体热导率的重要因素之一[8-9] 。陈俊[10]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纳米流体的热 导率增强机理,结果发现在纳米颗粒界面附近的液体分子密度明显升高,距离纳米颗粒越近,密度越大,并且这一现象在纳米颗粒的布朗运动过程中依然存在。此外,文献[11-12]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也得到了 相似的结果。在理论建模方面,Yu与Chio[13-14] 在考虑界面层存在的基础上,分别对Maxwell模型与Hamil-ton-Crosser模型进行了修正,研究了界面层对纳米流体 热导率的影响。Xue等[15] 将纳米颗粒与其界面层视为等效复合颗粒,结合Bruggeman的有效渗流理论,提出 了新的纳米流体热导率模型。Xie等[16] 在建立纳米流体热导率模型时,假设界面层的热导率呈线性变化并 且界面层厚度为2nm,而Nsofor等[17] 认为界面层的热 导率服从对数变化规律。Leong等[18] 忽略纳米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纳米流体由纳米颗粒、界面层以及基液三部分组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新的纳米流体热导率模型,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给定恰当的界面层厚度(1nm)与界面层热导率,该模型能够有效地预测

相关文档